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语言的精练和准确性,以确保教学内容的传递效果。小编精选了一些大班教案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路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第一课时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4个。
2、积累一些形容大雨等自然现象的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中人们互相关怀、互相爱护的真挚感情。
4、题回“每个人都应该保护更弱小的人”的人文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排演课本剧练习复述。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想象故事中的情景,感受那一份深深的、浓浓的真情,体会小萨拉的优质言行所表现的善良品质和进取精神。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小朋友,在你们家中谁是最弱小的?
2、出示课题12、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
3、读题质疑
二、自学
1、分学习小组进行自学,要求:1)自学生字2)读通课文3)解决问题
2、交流反馈
1)出示词语,学生互教互学音形义。
2)根据喜好分小节读课文,相互评议。
三、新授
1、指名交流解答问题,指导朗读。
1)回答“这句话是谁说的”
出示:现在……萨拉问道。
指导朗读
2)回答“谁是最弱小的”
出示:滂沱大雨……毫无自卫能力。
指导朗读
3)回答“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联系风雨来时一家人的表现,体会一家人互相关怀、互相爱护、和睦美满的真挚感情。
出示:萨拉朝蔷薇花丛走去……盖在……
指导朗读
2、师小结:对啊!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爱护更弱小的人。
3、齐读课文
四、表演
1、语言直播厅:找找好朋友,准备表演课本剧。
2、小组表演,师生评议。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第一课时篇二
教材简析:
《我不是最弱小的》是苏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讲读课文。课文讲了萨沙与家人出外度假,突然遭遇暴风雨,父母亲很自然地把雨衣让给了年龄最小的萨沙。在他们的影响下,萨沙也不甘于做弱小者,并学会了保护弱小者。尽管文章说的是一件简单的生活小事,却阐明了深刻的做人道理,渗透了培养自信自强人格的思想。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芳香扑鼻闷热造句;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并引导学生不甘于做弱小的人。
设计策略:
1、以读为主,读写结合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配乐范读及学生自由读、默读、对比着读、边读边做记号等形式,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在由读至写的倾吐中发展语言、陶冶情操。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生的知识习得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在学生充分自读自悟的情况下,组织开展小组学习、同桌交流等活动,就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并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3、想象体验,发展个性
想象是创造的翅膀,学生在读书时的联想、对生活的回想、转换角色时的畅想及创编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将课堂与生活链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样做人,从而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对对子游戏),激活思维
例如:明对暗夜晚对白昼东升对西沉强大对弱小
新课作好情感的铺垫。]
二、揭题导读,体现个性
1、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与弱小有关的故事。题目就是《我不是最弱小的》,老师相机板书课题。
2、指名学生读课题,教师通过评价鼓励学生读出个性。
4、教师配乐讲故事,学生听后把自己的感受和老师、同学交流交流。
三、读中感悟,真情体验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因为这一篇课文中有许多生字和新词,小朋友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读正确。
2、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哪些句子是写蔷薇花的?找到后,用自己喜欢的记号标一标。
3、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老师相机出示: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芳香扑鼻。
(2)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他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这两个句子尽管都是描写蔷薇花的,但第一句重在通过朗读感受花儿娇嫩美丽,惹人喜爱;而第二句则重在体会花儿已被滂沱大雨折磨得毫无生气,完全没有抵抗能力了。在这种对比中,激起学生对蔷薇花的关爱之情。)
4、你看到了这一株野蔷薇,会怎么想?
5、萨沙是怎么做的呢?(依据学生回答,揭示描写萨沙做法的句子: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并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读好句子。)
[这是教学的一个切入口,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
5、静静地读读课文,想想萨沙为什么这样做,边读边把你的体会在书上空白的地方写一写。
6、小组交流各自的体会,要求结合课文内容来谈。
7、大堂交流,相机出示重点句,指导感情朗读。交流时重点引导学生体验这样两点:
(1)父母亲言传身教,用自己保护弱小者的的实际行动教育了萨沙。这里要联系上文他们的做法来谈。
(2)萨沙内心不甘于做弱小者,不愿意只享受别人给予的保护。这里要抓住妈妈的答话,引导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感受到萨沙在妈妈眼中是弱小的;此外要抓住萨沙反问的话语,体会萨沙内心不愿意做一个最弱小的人,因此他要去保护比自己更弱小的蔷薇花。
四、想象倾诉,链接生活
1、联系自己的生活谈体会。
(同桌交流后,再指名说说自己生活中保护弱小的事。教师适时点评,并引导学生联系课文中萨沙的做法,将妈妈的话拓展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植物、动物或其他的东西。)
2、遐想三四十年后的景象。
4、齐读课题,并把创编的故事写下来。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第一课时篇三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芳香扑鼻、闷热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
护弱小者。
教学重点:
理解课后习题4两个重点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萨沙所说的反问句的含义。
教学媒体: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第一课时篇四
爸爸妈妈萨莎蔷薇
保护弱小者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一、听录音,揭示课题。
师:假日里,一家人来到森林里游玩,在林中旷地上发
生了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请听录音《我不是最弱小的》(出示课题)。
检查:听了故事,你知道课题中的我是谁?故事中还有哪些人物?
质疑:当你只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头脑中产生了哪些迫切想弄明白的问题?(为什么说我不是最弱小的?)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区分前、后鼻音。
前鼻音:闷纤
后鼻音:旷滂
(2)读谁下列多音字:假日()
(3)朗读下列词语:
聊天滂沱旁边芳香扑鼻聚精会神旷地
附近蔷薇闷热大雨如注娇嫩纤弱
2、再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检查: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指导朗读好下列句子:
父亲、母亲、五年级的学生托利和四年级的学生萨沙。(注意停顿)
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萨沙反问道。(读出反问语气)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妈妈笑着回答说。(读出反问语气)
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萨沙问道。
3、三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导书写生字。
1、找一找:哪些生字不容易写好?说说书写时什么地方
应该注意?
2、教师范写下列生字:
蔷、薇:草字头占整个字的四分之一。
聊:左高右低,左偏旁约占整个字宽的三分之一。
四、作业。
1、见习字册。
2、比一比,再组词。
旷()
蔷()
娇()
滂()
扩()
墙()
骄()
傍()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细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萨莎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
教学重点:
理解课后习题4两个重点句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
1.(点示课题)我指的是谁?
2.出示,朗读。
闷热雷声大作滂沱大雨
蔷薇芳香扑鼻娇嫩纤弱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3.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谁能根据以上词语的提示,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怎样的事?
1)同桌说说,后指名说说,用上刚才的词语。师生评议。
2)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那句话最有道理?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齐读。
3.过渡:这一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萨莎又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指导细读课文
(一)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时间天气地点人物
2.联系课题,你还知道什么?
(萨莎是一家人中最弱小的)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段中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森林里的美好景象;下起了大雨,一家人相让雨衣。)
2.森林里非常美好?我们一起来看这句话。
(1)出示句子: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2)认真地读一读,体会一下,你觉得什么地方最美?该怎么读。
指名读,师生评议。
(3)想欣赏林中的美景吗?媒体演示画面: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蜜蜂在花丛中嗡嗡地叫。
理解一丛丛。芳香扑鼻是什么意思?
(4)指名学生口头造句。
芳香扑鼻指的是花草的香味很浓郁。你能用这个词语说上一句话吗?
(1)出示句子: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莎。
(2)自由读,说说从这句话中你了解了什么。
(他们只有一件雨衣;他们都想到的是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最后雨衣让给了最小的萨莎。)
(3)指导朗读。该怎么读好这句话呢?
4.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过渡:萨莎的家人在大雨中挨个儿相让雨衣,这是为什么?萨沙也不明白,我们来看课文。
(三)细读第3-8自然段
1.同桌练习朗读这几个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话用笔画出来。
2.读后交流。
1)相机出示句子: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联系上文说说萨莎的父母是怎样做的?
相机再次出示: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莎。
从他们的行动中你明白了什么?
(他们每个人都在自觉地保护弱小者)
指导朗读。
2)相机出示句子: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吗?
(1)这句话什么意思?
(2)朗读体会,你能把这句话的意思读出来吗?
3)相机出示句子: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这句话什么意思?
媒体出示句子:现在我就不是最弱小的了,妈妈!朗读对比
(1)萨莎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因为前面妈妈说过要是,现在他保护了比自己弱小的蔷薇花。)
(2)你觉得萨莎说这话时该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语气呢?指导朗读。
(3)那么谁是最弱小的?
媒体演示画面:滂沱大雨中,蔷薇花毫无抵抗能力的画面。
指名说说画面意思。
现在我们来读读书上的句子。
自读第7自然段,用--标出描写萨莎动作的词,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联系上下文,练习用上因为,所以,萨沙把雨衣盖在蔷薇花上来说说。
a妈妈是怎么说的?
b花儿怎么样了?前后两段进行对比。
c萨莎不想当最弱小的?
结合理解滂沱大雨。课文中还有哪个词与它的意思相近?
你还知道哪些词也是形容雨下得很大的?
结合理解:娇嫩纤弱
d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3.练习分角色朗读萨莎与妈妈的对话。
同桌分角色练习,指名分角色朗读。
三、总结课文
萨莎在家人的影响下,学会了保护弱小者。再一次朗读课文,感受萨沙全家保护弱小者的可贵品质。同学们,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该怎么做呢?(学生交流)老师相信大家明白了这个道理一定会做到的。
四、指导造句
闷热
1.师述帮助学生拓宽思路:
闷热的天气中,人们有什么感受?(气都喘不过来,身体发热、易出汗等)
你还知道小动物有什么反应吗?
(蜻蜓低飞、鱼儿浮出水面透气、蚂蚁要搬家等)
闷热的天通常会发生怎样的天气变化?
2.学生练习说话,师生共同评议。
五、作业
1.造句。
2.课后将这个故事讲给邻居的小弟弟、小妹妹听。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第一课时篇五
教学要求: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
二、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意思,并能欣赏有关词句。
三、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教学过程:
课前交谈:关于“最弱小的”,了解学生对这方面的理解、认识。
一、读通课文,感知故事
检查预习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检查通读情况。
2、小组交流各自预习的收获,读懂了些什么。
3、小组推派代表在全班作初读收获的交流。
此为阅读的第一层面:学生借助现有知识、能力基础自读课文,通过交流有所促进,其认知基本停留在字词的理解,故事内容的了解,人品的初知层面。
二、细读品析,积累词句
说说在这个故事的描述中,对哪些词句比较欣赏。
1、“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引导体会花的美:多,娇嫩,颜色鲜艳,香气浓。并指导朗读。
老师读句子,学生闭眼想象,然后看插图,再带着感情朗读。
2、“大雨如注”引导从课文中找个近义词,帮助理解。
3、“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引导体会野蔷薇花在大雨中柔弱无援的样子,并指导朗读。
评价:你编织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从鸟儿那里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你学到了勇敢、顽强的.技能……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三、精读感悟,体会思想感情
1、板书课题,体会萨沙的美好品质。
(1)教师参与欣赏句子。(板书:萨沙说)
出示课文最后一句:“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说说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
(2)猜猜看:老师为什么欣赏这个句子?
a从这句话的意思看,萨沙人小志气高,不想当最弱小的,他能保护弱小者。
b抓句子中的“现在”引导学习第7自然段萨沙用自己的行动保护了比他更弱小的野蔷薇。抓“朝着……掀起……盖在……”引导体会、朗读。
萨沙的态度很坚决,毫不犹豫地掀起雨衣盖在正受风雨摧残的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上,他用自己所做的证明――我不是最弱小的。(板书:做)
c我们能不能从萨沙所说的、做的来推想他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学生朗读第3、5自然段中萨沙的语言,从中体会萨沙根本没把自己看作是最弱小的。
d萨沙所想的、做的、说的都证明了他不是最弱小的,所以他说――“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抓“该……不是……吧”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3)假如你是妈妈的话你会怎么说?
师小结:细细读来,我们从这个句子中读出了一个要强、心地善良、懂得保护弱小者的好孩子。你们说,这是不是个值得欣赏的句子?当然欣赏也得有方法,抓住关键的词语联系前文细细欣赏,你的收获会更大。
2、体会萨沙家人的美好品质,表达内心感受。
(1)看图,听风雨声,说说图上情景。
让学生分别说说爸爸妈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理解“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懂得这是每个公民应有的人道主义精神。
猜想假如妈妈把雨衣披在了托利亚身上,她会怎么做?
(3)此时此刻,你是否想对萨沙,对妈妈说些什么,或是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4)看来“我不是最弱小的”不仅仅是萨沙所说的做的,也是我们的心声,一起自信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四、作业
1、把自己最想说的话或感受最深的事情写下来。
2、摘抄自己欣赏的词和句,并试着运用其中的一两个词语。
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或小朋友听。
板书:
我不是最弱小的
萨沙(说做想)每个人都要保护
比自己弱小的人。
妈妈
爸爸
托利亚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第一课时篇六
假日里,天气闷热,一家人到森林里去:父亲、母亲、五年级的学生托利亚和4岁的萨沙。
森林里是那么美好。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母亲和孩子们坐在草地上聊天,父亲在旁边聚精会神地看书。突然雷声大作,先是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沙。
萨沙问道:“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你们干吗这样做呢?”
“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妈妈回答说。
“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萨沙反问道。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妈妈笑着回答说。
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萨沙问道。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第一课时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学认5个一类生字,3个二类生字。
2.过程和方法:通过学习名人幽默,培养学生的幽默感。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习幽默和识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体会课文的幽默。
基础知识:
生字:
需:(上下,雨,6)1.需要:(1)应该有或必须有,(2)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2.需用的东西:军需。
组词:需要、需用、需求、需索。区分:须要:一定要。
铅:(左右,金,5)金属元素,铅字铅印铅笔铅粉铅球
废:(半包围,广,5)1.不再使用,不再继续,半途而废,2.没有用的或失去了原来的作用的,废话。
篓:(上下,竹、9)纸篓、鱼篓、竹篓
意思:盛东西的器具,用竹、荆条等编成。
误:(左右,言,7)(1)错误:误解,(2)耽误:误点,(3)使受损害:误人子弟,(4)不是故意,误伤。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知道文章所表达的意思。
2.学习一类生字,认识二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学了两篇名人的文章,你对名人的幽默有什么样的印象呢?下面我们再来学习两篇和名人有关的幽默。
二、学习生字,扫清障碍。
三、巩固练习:1.给生字进行扩词。2.听写练习。
四、作业:写生字,组2个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进一步学习课文,体会文人的幽默所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认读生字卡片。2.扩词练习。
二、教学新课,学习《特殊需要》
1.自由练习读,你认为什么地方最幽默,说一说。
2.指生读。了解爱因斯坦和秘书的一次对话,表现了科学家的智慧和幽默。
3.读幽默。体会幽默所在之处。4.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5.体会这种语言形式简洁夸张,产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
三、课外延伸。请同学讲讲你所知道的名人幽默故事。
四、作业设计:小练笔:自己试着改写一则幽默故事。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处理书后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写出几个带有“娄”的字:篓、蒌、数、屡
二、游戏:18猜
(一)方法:
1.由甲同学心里想一位名人,大家猜。
2.这位名人可以是真人,也可以是作品中的人物,可以是在世的,也可以是去世的。
3.把所想的名人悄悄地告诉给同学乙,证明所想名人是谁。
4.小组其他同学提问题,可以问18次,或者小组同学自定次数。
5.小组同学如果没有猜对,学生甲获,反之为败。
游戏规则:一次一个同学只许问一个问题,学生甲只能回答“是”或“否”。
(二)请一组同学做一遍游戏。(三)小组内同学进行游戏。
三、作业设计:回家后同爸爸、妈妈一起玩18猜的游戏。
四、板书设计
小学四年级语文《我不是最弱小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案第一课时篇八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习,自觉保护弱小者。
教学过程:
一、感知大意,诱发情感。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4、我不是最弱小的
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这是感人的一件事,老师第一次读到它时,眼眶里情不自禁噙满泪水。今天让我们用心去读它,体会它。
3、现在让我们随萨沙一家到森林里去。
二、读悟交流,抒发情感。
1、自读自悟
自由轻读第二节,用“——”划出描写森林美好的语句。
指名读出有关语句,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让我们一齐欣赏。齐读。
它虽然只是一朵野蔷薇,但却让我们欣赏到了花色的艳丽,闻到花的芳香。请允许我读它,把它的美好献给大家。
你们尽情欣赏吧。
2、正因为有了花的美好,“母亲和孩子……看书”学生朗读。
3、你想对花说什么?
4、突然,雷声大作……(出示)
你感受到了什么?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5、这滂沱的大雨使原本美丽的花成了这般模样(出示)
你听到花的呻吟了吗?它仿佛在说什么?把你的同情献给它。
看到花这样,你有没有想到是否能为他做些什么?
文中萨沙为花做了什么?
三、循疑导学,升华情感。
1、看到萨沙的行动,你有什么疑问?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二节“爸爸赶忙……第六节”解开心中疑团。
你们寻找到答案了吗?
文中哪些语句告诉你的?(出示朗读)
你读懂这两句话了吗?
让我们记住这他。
你愿意做最弱小的吗?萨沙呢?你从哪儿了解到的?
所以,你们瞧(出示朗读)
此时,你仿佛看到花怎样了?仿佛听到花在说什么?
感谢萨沙,你们听萨沙在问(出示朗读)
请一生做萨沙,你现在可以对他说……指名回答。
四、总结
是呀,只要我们自觉保护弱小,那时,我们不仅给予了他人快乐、幸福,我们还可以自豪地说(生读题)
你们的话语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声响,因为当你们说出这句话时,表明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一在你们心中生根。
现在,请你们怀着这份情,把你读文后最想说的一句话告诉大家,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