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对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的梳理和提炼。合理利用各种书写工具,如总结的思维导图、图表、列表等,有助于清晰表达总结内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大量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使用。
小学语文会摇尾巴的狼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会用“毫不犹豫”、“的的确确”造句。
2、继续学习结合上下文读懂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
3、懂得象狼一样的坏人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要善于识破他们的花言巧语,不受蒙骗。
4、学习看问题、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5、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分析狼的表现的变化,认识狼狡猾凶恶的本性,理解老山羊几次说话的意思,弄清老山羊是怎样逐步识破狼的本来面目的。
教学难点理解寓意
教具准备投影仪、词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狼和小羊》引出课题《会摇尾巴的狼》,生读题目。
二、检查预习
1、抽查读生词。找出反义词,说说意思。
2、用上“陷阱”、“骗”、“救”等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指导自学
1、默读课文,提出要求:找出狼说自己是狗的句子,画横线。说说狼在什么时候说自己是狗的,说了几次。
2、自由读课文,学生自由讨论。
四、指导理解课文
(一)学习1--3自然段
1、(用投影仪)出示句子,让学生比较有什么不同。
狼掉进陷阱里,爬不上来。
狼掉进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上来。
教师指导朗读,学生读。
2、结合上下文理解
老山羊从这里路过,狼为什么连忙打招呼?
狼是羊的朋友吗?
狼爬不出去很着急,它是怎样说自己是狗的。读有关句子。
3、理解“毫不犹豫”的意思。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自己是狗的?讨论。理解:“花言巧语”的意思。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狼在说这些话是的样子。
3、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
4、总结学习方法。
(三)自学第6自然段
1、自由读本段。提出问题,讨论理解。
发言:老山羊是怎样认出狼不是狗的?狼是在什么情况下第三次说自己是狗的。
2、理解“的的确确”。
3、质疑问难。利用投影片演示狼摇尾巴。理解为什么说是“硬尾巴”。
4、老山羊明白了什么?它是怎么想的。指名读句子。
5、分角色朗读。
6、狼终于露出了凶恶的本相,说明了什么?
7、想象狼的结果。说一说。
五总结全文
揭示寓意。结合生活现实进行教育。
小学语文会摇尾巴的狼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教学目标:
1、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要学习老山羊善于思考,善于识破他们的花言巧语,不受其欺骗。
2、继续学习结合上下文读懂句子,理解课文。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分析狼的表现的变化,认识狼狡猾、凶恶的本性;理解老山羊是怎样逐步识破狼的本来面目的。
教具准备:
录象、教学软件、幻灯片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复习:
二、引入新课,揭示教学目标:
这究竟是一条怎样的狼?老山羊又是怎样一次一次识破它装狗呢?(边说边板书:狼老山羊)这节课我们要边读边想,边读边体会,在朗读中来进一步理解课文。(翻开课文)
三、看录象,思考:狼说了几次自己是狗?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1、狼三次装狗,都是在老山羊没有完全识破老山羊的情况下说的。那他是怎样说的呢?找出有关词语。
板书:又老实又可怜
半闭眼睛
着急连忙
2、谁来读读狼三次装狗的话?请三个同学试试。同
学们仔细听,然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
3、师随机出示学生读的句子。(幻灯出示)
(1)狼装出一副又老实又可怜的模样,说:“我,你不认识了吗?……..”
a、理解“我,你不认识了吗?”这个反问句,意思是说他和老山羊很熟,很亲热。
b、“忠诚、驯良、毫不犹豫”理解。(找近义词)
c、比较句子:
可怜我这善良的狗吧。
可怜可怜我这善良的狗吧。
(了解叠词的妙用)
d、指导朗读。
e、引入:狼第一次装狗,有没有骗到老山羊?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指名读老山羊的话)(指导读出奇怪、疑问的语气)老山羊的语气充满怀疑。(板书:怀疑)这时,狼又说了什么呢?(出示句子)
(2)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点像狼。我的性情很温和,……..”
a、你是用什么语气去读?为什么?(引导得出甜蜜的、讨好的语气)
b、指导朗读。
c、狼说的这些好话老山羊喜欢听吗?你从哪个词语
看出来?理解“花言巧语”。这时老山羊对这只狼已经有所发觉了(板书:发觉)狼的花言巧语没说完,就被老山羊打断了,这时,狼又怎样说?(出示句子)(3)狼着急了,赶忙说:“请您相信,我的的确确是狗。不信,你看我还会摇尾巴”
a、理解“的的确确”--确实,一点也不假。
b、指导朗读:狼着急的语气。
4、狼摇起尾巴来了,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只会摇尾巴的狼吧。(出示软件)(动画)
a、问:狼的尾巴摇得怎样?从哪儿看出来?(扑扑扑、尘土扫起来)老山羊看了这条硬尾巴,心里完全明白了,(板书:明白)他明白了什么?(四人讨论)
b、指名读老山羊的话,(幻灯出示):
比较句子:你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
你再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
(“再”字进一步强调不管狼摇的尾巴多像狗,它的凶恶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老山羊的语气非常肯定,果断)
指导朗读。
5、小结:老山羊已经完全识破了狼的真面目,这只狡猾的狼首先编造谎言,欺骗老山羊;接着又花言巧语讨好他,甚至想学狼来摇尾巴,可正是他那条硬尾巴使老山羊完全明白了,眼前的就是一条凶恶的狼!此时,狼的真正面目终于露出来了,请看这段话:(幻灯出示)
狼终于露出了凶相,咧开嘴,龇着牙,对老山羊恶狠狠地叫嚷:“你这该死的老东西!不快点过来,我就吃掉你!
a、指名表演读,比赛读,指导学生带着表情去读
6、狼的凶相有没有吓倒老山羊?他是怎样做的?(指名读老山羊的话,读出厌恶、轻蔑的语气)理解“轻蔑”7、引导:学到这儿,我们对既狡猾又凶狠的狼有了深刻的认识,那么,你们认为老山羊又是怎样的一只老山羊呢?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证明你的观点。
8、自由读文,找句子。
四、分角色朗读,感情朗读。
五、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四人讨论)
指导说话:学完课文后,我懂得了---
学了这篇课文,我明白了--
六、总结全文
课文结尾是老山羊轻蔑地走开了,他走去哪儿呢?狼的最后结局又是怎样呢?下节课我请大家来续编故事,看谁最有创新意识。
[会摇尾巴的狼(第二课时)(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会摇尾巴的狼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今天在讲完了《会摇尾巴的狼》一课后,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你喜欢老山羊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我喜欢老山羊,因为老山羊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我也喜欢老山羊,因为老山羊很聪明,很会思考问题,他有很好的眼力,能识破狼的诡计,当老山羊听到狼说自己是又忠诚又驯良的狗的时候,老山羊看了狼几眼,他看的目的是看他到底是不是狗。”“我也喜欢老山羊,因为老山羊在狼为了证明自己的话,就拖着硬尾巴摇了几下。扑扑扑,把陷阱里的土都扫了起来的时候,老山羊盯着狼的硬尾巴,认出了凶恶的狼。在认出了凶恶的狼的时候老山羊没有声张,还经过了仔细的思考,老山羊想:狼专门吃羊,吃鸡,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决不会!说明老山羊非常善于思考问题”。
在问完这样的问题后,我又问学生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你喜欢狼吗?在我的思维定势中,没有学生会喜欢这只狼,因为狼太狡猾,也太虚伪了。但学生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绝大多数学生把手举了起来,并且说出了自己喜欢狼的理由。有一名学生说:“我很喜欢狼,是因为他特别聪明。”“老师,我也特别喜欢狼,因为狼都可以做点子公司的总经理了,他的点子真多”“我喜欢狼是因为他的注意很多”“我喜欢狼是因为狼非常会坚持,在一次没有成功的情况下赶快想出了第二个计策,第二次没有成功又想出了第三个,所以我特别喜欢的是狼。”这不由使我想到了在六年级的一次听课《将相和》中的一幕,老师也是在教学结束后,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喜欢将相和中的哪个人物?学生的回答是廉颇、蔺相如还有就是赵王没有人喜欢秦王,没有学生喜欢秦王。
我想:换今天的孩子,一定会喜欢秦王的个性,喜欢秦王最大的势力的。这可能也就是未来教育的走向。我应该感到高兴。因为这是张扬个性的时代。
小学语文会摇尾巴的狼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教材简析]: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掉进陷阱里的狼,三次想蒙骗路过的老山羊,都被聪
明清醒的老山羊识破,最后终于露出本相的故事,说明像狼一样的坏人他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一定要象老山羊那样头脑清醒地对待。
课文按照故事发生的先后顺序,从狼掉进陷阱的起因开始引入;接着写狼先后三次欺骗老山羊,分别说自己是狗,是狼狗,会摇尾巴,而老山羊分别通过长相、语言和那条摇起来硬邦邦的尾巴判断出它不像狗,不是狗,最终判断出它是狼;最后,狼终露出了它的本性,老山羊却轻蔑的走开了。文章结构完整,脉络清晰。
课文最主要的写作特色是抓住了狼与老山羊的神态与对话,语言形象生动,用词准确到位。通过描写,一匹狡猾又本性不改的狼和一只聪明清醒的老山羊跃然纸上,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也清清楚楚。教学本文时,一定要抓住描写神态的词语:“又老实又可怜”“看了几眼”、“半闭着眼睛”、“着急”、“使劲摇”、“露处凶相”、“轻蔑”以及描写语言的句子,辅之于投影、电脑画面,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
[教法与学法设计]:
1、以故事入手,激发兴趣,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贯穿语言文字训练,渗透思想教育。
2、运用电脑软件、投影等多媒体手段,采用对比、引导、迁移运用等多样化的方法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在教学过程中归纳学习步骤,并让学生运用学法进行学习。
3、学生的学习按带问题读、理解词句、感情朗读的步骤进行。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关于狼和羊的故事的课文,是什么课文?(《狼和小羊》)请一名学生简单说说这个故事。
在《狼和小羊》这个故事里,凶恶的狼把善良的小羊吃了。而今天我们要学的关于狼和羊的故事,它的结局是怎样的呢?我们学完以后就知道了。在学之前,老师可以透露一点,这个故事里的羊是一只老山羊,而不是一只刚生下来不久的小羊,结局当然是不一的!这个故事的题目叫做《会摇尾巴的狼》。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借助部分注音,自由小声读课文。
2、圈出课文里的生字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字音难点:
前鼻音:善、烦
后鼻音:良
翘舌音:善
字形难点:善:善善善善
3、准确地齐读课文,简单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一只掉进陷阱里的狼,装出一副又老实又可怜的模样,说自己是一条又忠诚又善良的狗,哀求老老山羊救它。老山羊从它的硬尾巴认出它是一只凶恶的狼,没有受他的骗。(只要大致能说出来就行了。)
三、运用媒体,细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了解起因。
2、理解“陷阱”。
3、对比句子:a、怎么爬也爬不上来。
b、爬不上来。
4、狼是怎样和老山羊打招呼的?理解“连忙”,说明狼着急的心情。
5、指导朗读。狼和羊不是好朋友,狼对老山羊说的话是套近乎的话,要读出这种虚伪的套近乎的语气。教师范读,学生练读,齐读。
6、指导读老山羊对狼的'问话。个别读,齐读。
二)、学习第三四自然段,归纳学法。
1、狼一共几次蒙骗老山羊?板书“狼”、“老山羊”。
2、第一次蒙骗是那几个自然段?(三四自然段)
3、出示投影片,根据问题小声读课文,找出答案,用“——”划出来。
小声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狼说话时神态是怎样的?它为什么这样做?
2、狼说自己是谁?
3、老山羊是通过什么,怎样判断的?
4、汇报自学情况。
a、狼装出一副又老实又可怜的模样,它这样做是为了博得老山羊的同情。
b、狼说自己是狗,板书:“装狗”
c、老山羊通过它的长相,判断它不是狗的。板书:“通过”“长相”“判断”“不是狗”。
5、理解“毫不犹豫”,体会狼为了博得老山羊的同情,把自己说成是见义勇为的英雄,请两名同学造句。强调:要说清这件事发生的原因。
6、指导朗读。
a、指导:在读狼的话时要读出狼的虚伪,读羊的话时要读出羊的坦率。“狗”、“毫不犹豫”、“跳”、“再”、“不像”、“狼”要读重音,“我”字要上扬,“唉”字要读出无奈的语气。请学生做好记号。
b、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c、请个别读,学生评议。
d、齐读。
7、归纳学法。
a、回忆刚才学习三四自然段的学习步骤。
b、贴出已写好的板书;
1、带问题读;
2、理解词句;
3、感情朗读。
三)、学习五到九自然段,运用学法。
提出要求:下面我们分两组来自学第二次和第三次蒙骗的过程,注意按照三个步骤来学习。投影出示与第一次蒙骗同样的问题,学生用五到七分钟的时间自学。
1、学习五六自然段,第一组汇报学习第二次蒙骗过程的情况。
a、第二次狼半闭着眼睛,为了使自己更像狗。(狼睁大眼睛时露出凶光)
b、这次狼又把自己装成是狼狗。板书:“装狼狗”,解释“狼狗”。
c、老山羊通过它的语言判断它不是狗。板书:“语言”“不是狗”
d、理解词语:“性情”,指性格,“得救”,课文指可以从陷阱中出来,“花言巧语”是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这里可以看出老山羊头脑非常清醒,没有被狼的话所蒙骗。“狡猾”是指用虚假的言行来欺骗别人。
e、“……”的讲解:省略号说明狼的话还没有说完,既说明狼还想继续说一些花言巧语,又说明老山羊头脑清醒理智,不由它再说下去。
f、指导朗读。读狼的话时要读出语言的虚假和动听,读羊的话时要读出坚决的语气。重读词语:“连忙”、“狼狗”、“特别”、“只要”、“好好”、“别”、“骗”、“老老实实”、“你”、“狡猾”,“舔毛”、“咬虱子”两个词要读轻一点,拖长一点。范读,学生齐读,男女同学分角色朗读。
2、学习七八九自然段,第二组汇报学习第三次蒙骗过程的情况。
a、第三次狼着急了,因为他担心老山羊不救它。
b、这次狼说它的的确确是狗,并想用摇尾巴来证明。板书:“摇尾巴”
c、羊是通过它的硬尾巴来判断它是狼的。板书:“硬尾巴”、“是狼”
d、电脑动画出现狼摇尾巴的样子,思考:为什么老山羊一看到狼摇尾巴的样子,心里就完全明白了呢?(因为狼摇尾巴时把陷阱里的尘土都扫了起来,说明他的尾巴很硬,而狗的尾巴是很松软的,所以老山羊判断它是狼。)
e、理解“的的确确”,提醒多音字“的”,用“的的确确”说一句话。
f、投影出示训练题:
读下面的句子,思考:去掉括号里的词,意思有什么不同?
1、狼把尾巴(使劲)摇了几下,(扑扑扑,)把陷阱里的尘土都扫了起来。
2、老山羊看到这条硬尾巴,心里(完全)明白了。
3、你(再)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
g、指导句子的朗读,括号里的词语读重音,多音字“扫”要读准。
h、指导段的朗读,狼的话要读出狼着急的心情来,老山羊的话要读出强烈肯定的语气来。叫一生试读,讲评,再叫一生试读。齐读,分角色朗读。
3、小结。
刚才我们按照带问题读,理解词语,感情朗读的步骤学习了第五至九自然段,我们知道狼一次又一次想蒙骗老山羊,老山羊没有上它的当,终于识破了它的真面目。
四)、学习最后两自然段,知道结果。
1、请两生分别读最后两自然段,思考:
a、狼看到老山羊识破了自己,最后是怎样做的?怎样说的?
b、老山羊最后怎样做的?怎样说的?
板书:“露凶相”、“走开了”
c、用多音字“相”的两种读音组词。
2、指导朗读:用恶狠狠的语气读狼的话,用平静轻蔑的语气读老山羊的话,“终于”“恶狠狠”、“该死”、“吃掉”要读重音。
a、同学自由朗读。
b、请两生分别读狼和老山羊的话。
c、师范读。
d、齐读。
五)、通读全文,分角色朗读。
男女同学分别扮演狼和老山羊的角色,老师读作者叙述的话,朗读一遍课文。
四、总结全文,明白道理。
1、对照板书,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我们学习了狼通过装狗,装狼狗,摇尾巴一次一次想蒙骗老山羊,老山羊通过它的样子,语言和硬邦邦的尾巴最终识破了狼。从狼装狗,装狼狗,摇尾巴到最终露出凶相,我们可以看出像狼一样的坏人,凶恶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板书:“本性不变”从老山羊一次一次识破狼,我们又可以看出老山羊聪明清醒。板书“聪明”“清醒”
2、学生自己总结道理,不必强求答案一致。参考:像狼一样的坏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我们要像老山羊那样清醒理智的对待他。
五、布置作业,巩固知识。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26会摇尾巴的狼
狼老山羊通过判断学习方法
装狗长相------不像狗1、带问题读;
装狼狗语言------不是狗2、理解词句;
摇尾巴硬尾巴-----是狼3、感情朗读。
露凶相走开了
本性不改聪明清醒
小学语文会摇尾巴的狼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他们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要善于识破坏人的花言巧语,不受其蒙骗。
2、学会本课生字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分析狼的表现的变化,认识狼狡猾、凶恶的本性。
2、理解老山羊几次说话的意思,弄清老山羊是怎样逐步识破狼的本来面目的。
教学难点
1、分析狼的表现的变化,认识狼狡猾、凶恶的本性。
2、理解老山羊几次说话的意思,弄清老山羊是怎样逐步识破狼的本来面目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带、课文挂图、分角色朗读的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2、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狼是怎样的动物?请你谈谈自己的认识。
今天我们来学习严文井爷爷的寓言故事。(板书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自学情况。
读一读,读准字音,记住字形。汇报不理解的词语,讨论解决。
3、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
指名分小节朗读,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是新学的生字和多音字的音。
4、理清文章的脉络
边读边想,课文写了狼和山羊的哪几次对话?并动笔画出具体的段落。
全班交流反馈。
5、组内讨论,发表见解
你觉得这篇课文中写的狼是一只怎样的狼?你又觉得这里的羊是一只怎样的羊?
三、学习小结
通过初步阅读课文,同学们对这个故事中写的狼是一只怎样的狼,羊是一只怎样的羊,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你们是怎样看出来的?你们的看法对吗?我们下节课再深入地学习,加深对狼和羊的认识。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他们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要善于识破坏人的花言巧语,不受其蒙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分析狼的表现的变化,认识狼狡猾、凶恶的本性。
2、理解老山羊几次说话的意思,弄清老山羊是怎样逐步识破狼的本来面目的。
教学难点
1、分析狼的表现的变化,认识狼狡猾、凶恶的本性。
2、理解老山羊几次说话的意思,弄清老山羊是怎样逐步识破狼的本来面目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文我们继续学习14课文《会摇尾巴的狼》。请大家打开书回顾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借助狼和第、老山羊的几次对话来写的。
二、深入讨论,分析形象
(一)理解第一次对话内容。
1、比较句子,说说有什么不同
狼掉进陷阱里,爬不上来。
狼掉进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上来。
第二个句子加上“怎么爬也”,表示爬了好多次都不成,没有办法爬上来。
2、结合上下文,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老山羊从这里路过,狼连忙招呼说:“好朋友!为了我们的友情,帮帮忙吧!”(狼为什么连忙打招呼?狼是老山羊的好朋友吗?它为什么这样说?)
3、老山羊听了狼的话,怎么想的?怎么说的?(不知怎么回事,问。)
(三)提问:狼几次说自己是狗,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狼三次说到自己是狗。)指名朗读有关句子。
1、我是又忠诚又驯良的狗啊!
2、我是狼狗,所以有点像狼。我的性情温和,跟羊特别亲。
3、我的的确确是狗。不信,你看我还会摇尾巴。
分别说说狼每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第一次,狼见老山羊很厚道,听到招呼就停下来,便趁他不了解情况时说自己是“又忠诚又驯良的狗”。
提问:这一次狼共说了几句话?为什么这么说?
这次共说4句话,狼装出一副又老实又可怜的模样。
第一句:先用一个反问句,说明他和羊早就认识,显得彼此很亲热。
第二句:再用一个感叹句,表明自己是狗,是羊的好朋友。
忠诚为主人尽心尽力。驯良--和顺、善良,听从主人使唤。
第三句:用救小鸡的慌言标榜自己的勇敢、善良,以骗取老山羊的同情。
毫不犹豫--犹豫,拿不定主意。毫,一点儿。毫不犹豫是一点也不迟疑的意思。课文里狼说自己在救鸡时丝毫没有迟疑,主意一下子就拿定了。
第四句:恳求老山羊对他发发善心。
善良--心地好,纯洁正直。
提问:通过这几句话,你看出了什么?先指名朗读,后回答。
可以看出狼的伪善和狡猾。
提问:老山羊听后,为什么说:“你不像狗倒很像狼!”
老山羊看到了狼眼的凶光。
怎么知道的?
1、老山羊说之前“看了狼几眼。”
2、老山羊说后,狼连忙半闭上眼睛。
第二次,狼听老山羊说自己“很像狼”,忙“半闭着眼睛”以掩饰狼眼的凶光。还用“狼狗”来辩解,接着又是讨好,又是发誓。
课文中用“……”表示什么?表示狼还想说下去,只是被老山羊打断了。
老山羊为什么打断狼的话?
老山羊看出狼的狡猾,不像狗那样老老实实。指出狼是在用“花言巧语”骗人。
第三次,是狼见老山羊识破了他的花言巧语,想用摇尾巴来证实自己的的确确是狗。
的的确确--完全确实,课文中是指狼用来说自己是真正的狗,没有一点假。
(会不会摇尾巴是狼和狗的一个显著区别,狗的尾巴比较灵活,柔软,可以上竖或下垂,摇起来很轻松;而狼的尾巴较硬,很难摇动。)
从课文中怎么看出是狼的尾巴?(使劲“扑扑扑”逼真地表现出狼尾巴的特点和狼着急的心态,说明是伪装的。)
老山羊看到了这条硬尾巴,心里完全明白了。(老山羊明白了什么?)
1、“你再会摇尾巴,也是凶恶的狼”老山羊完全识破了狼的真面目,口口声声称自己是狗,实际是只狡猾的狼。他前面说的全是假话,只想哄骗别人搭救它出陷阱罢了。
比较句子:你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
你再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
“再”表示不论怎么会摇,结果都是一样的。
2、“你干尽了坏事,谁也不会来救你的。”狼是做尽坏事的家伙。我不会救你,别人也不会救你。
(四)提问:狼的真面目被识破后他怎样了?老山羊又是怎样做的?
指名朗读最后一次对话。
“狼终于露出了凶相”,“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
说明狼的凶相是固有的,只是先前把凶相隐而未露,伪装被识破后,露出了本来的凶相。
“老山羊轻蔑地看了狼一眼。”“轻蔑”是什么意思?
轻蔑--轻视,瞧不起。
“你不会活多久,猎人会来收拾你的。”“收拾”是什么意思?
收拾--惩罚的意思。本课指猎人把狼杀掉。
(五)结合板书小结故事内容
狼--伪装羊--怀疑
狼--暴露羊--认清
三、默读思考:老山羊是怎样逐步认识狼的本来面目的?
1、老山羊听见有谁打招呼,不知怎么回事,便上前询问。
2、老山羊看见狼装出可怜的样子,又听狼说自己是驯良的狗,但狼眼露出凶相,产生了怀疑。
3、老山羊从狼的辩解中,听出狼在用花言巧语欺骗。
4、老山羊从狼的硬尾巴上肯定他是狼,并指出它干尽了坏事。
5、老山羊蔑视狼的凶相,料定狼不会有好下场的。
询问--怀疑--听出--明白--蔑视
老山羊从狼的花言巧语和硬尾巴上认出它是一只凶恶的狼,没有受他的骗。
四、读了这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1、凶恶的狼有时装出一副老实可怜的样子,要善于认识。
2、凶恶的狼是非常狡猾的,他爱用花言巧语骗人,不能轻信。
3、凶恶的狼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老山羊要是把狼救上来,狼一定要把羊吃掉。(恶狠狠地叫嚷。)
寓言有比喻性,这则寓言把什么比喻成什么呢?你懂得道理是什么?
1、把狼一样的坏人比喻成狼。
2、像狼一样的坏人,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要善于识破他,不要被他的假象所蒙骗。
五、课堂小结
1、学习了这则寓言,对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帮助?
板书
14会摇尾巴的狼
狼羊
善于伪装仔细观察
狡猾凶恶认真思考
装可怜问
半闭眼看
摇尾巴说
暴露认清
本性不会改变要善于识破
小学语文会摇尾巴的狼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懂得像狼一样的坏人,他们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要善于识破坏人的花言巧语,不受其蒙骗。
・・2、学会本课生字词。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分析狼的表现的变化,认识狼狡猾、凶恶的本性。
・・2、理解老山羊几次说话的意思,弄清老山羊是怎样逐步识破狼的本来面目的。
・・教学难点
・・1、分析狼的表现的变化,认识狼狡猾、凶恶的本性。
・・2、理解老山羊几次说话的意思,弄清老山羊是怎样逐步识破狼的'本来面目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
・・课前准备课文录音带、课文挂图、分角色朗读的头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生字新词。
・・2、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狼是怎样的动物?请你谈谈自己的认识。
・・今天我们来学习严文井爷爷的寓言故事。(板书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n
小学语文会摇尾巴的狼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1、深入理解课文,让学生对狼的形象展开自由、深入的说析。从而体会狼的狡猾、羊的警惕。
2、以自学为主的方式,学会剩余的生字。
3、理解不同的语言,了解不同角色的动机与内心活动。
4、理解寓意,懂得不管坏人多么狡猾,多么善于伪装,只要人们善于观察、分析,就能看透其本质。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二、深入讨论,分析形象
以小组汇报的形式,一组为中心发言,其他各组为补充发言,教师做最后评价。
1、讨论第一次对话。
(1)一小组分角色读,阐述自己对狼这一形象的分析。
(2)其他小组补充说明。
狼说自己是忠诚驯良的狗也表现了狼是多么的狡猾。
(3)教师补充。
狼在什么情况下说自己是狗的,怎么说的?要求:先读有关句子,抓重点词理解、说明,完成表格。
次数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怎样说的?
(狼见老山羊很厚道,听到招呼就停下来。老山羊问他是谁?为什么跑进陷阱里去了,狼趁羊不了解情况时装出一副老实可怜的模样,说自己是忠诚驯良的狗。)
(狼共说四句话,先用一个反问句,说明它和羊早就认识,显得彼此很亲热。再用一个感叹句表明自己是狗,是羊的好朋友。第三句用救小鸡的谎言标榜自己的勇敢、善良以以骗取老山羊的同情。毫不犹豫更显得自己的勇敢。第四句是恳求老山羊对他发发善心。)
指导学和读好狼这四句话语气的变化。
(原句好。有了怎么爬也再现狼掉进陷阱后走投无路的绝境。)
既然这国个字这么重要,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2、讨论第二次对话。
(1)一小组分角色读,阐述自己对狼这一形象的分析。
(2)其他小组补充说明。
(3)教师补充。
半闭着眼睛以掩饰狼眼的凶光。
我是狼狗用狼狗狡辩。
跟羊特别亲照应前面的好朋友,都是为了讨好。
狼生怕老山羊发现自己,才接二连三地辩解、讨好、发誓,以求得老山羊的理解、相信、喜欢。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此刻老山羊与狼的心理活动。
(4)练习分角色读4、5自然段。
(5)填狼说自己是狗的表格。
3、讨论第三次对话。
(1)一小组分角色读,阐诉自己对狼、老山羊形象的分析。
(2)其他小说补充说明。
(3)教师补充。
狼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第三次说自己是狗?怎样说的?(完成表格)
(第三次是狼见老山羊识破了他的花言巧语,但不甘心失败,使出最后一个骗术摇尾巴,希望得到一线生机。)
可让学生质疑:为什么狼要用摇尾巴来证明自己的的确确是狗?
(因为会不会摇尾巴是狗和狼的一个显著区别。狗尾灵活,可上竖下垂,摇起来轻松,而狼尾硬,难摇动。)
文中使劲、扑扑扑逼真地表现出狼尾的特点和它着急的心态。
(4)练习读第68自然段。
以能读出狼的焦急、伪装的真诚,读出老山羊的勇敢、机智、警觉的同学,给予表扬。
4、讨论第四次对话。
(1)一小组分角色读,阐述对狼、羊形象的分析。
(2)其它小组补充说明。
(3)教师补充,指导朗读。
(羊心里完全明白了。是说羊清楚地了解陷阱里的狼了,完全识破了狼的真面目。狼前面说的全是假说,只是想哄骗别人搭救他出来罢了。他再会摇尾巴也还是凶恶的狼,仍是改变不了吃人的本性。所以对这种坏东西不能相信,更不能同情。)
齐读羊的这段话。读了羊毫不留情地揭露对狼切齿痛恨的感情。
最后狼和老山羊都怎么了呢?
5、讨论第五次对话。
(1)一小组分角色读,阐述对狼、羊形象的分析。
(2)其他小组补充说明。
(3)朗读比赛,教师适机补充、指导。
三、谈收获
1、生字、词语方面的收获。
(教师可示范讲解学生认为难写的生字。)
2、朗读课文方面的收获。
3、学习了这则寓言,对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有什么帮助?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把寓意补充完整:不管坏人多么狡猾,多么善于伪装,只要人们善于观察、分析,就能看透本质。
四、课堂练习
1、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2、填空。
(1)它不是忠诚又驯良的狗,而是又()又()的狼。
(2)你()摇尾巴,()凶恶的狼。
3、根据课文的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说说陷阱里的恶狼将会有怎样的结果。
板书
14会摇尾巴的狼
羊狼
问你是谁?装可怜忠诚驯良
看很像狼。半闭眼温和狼狗
说别骗人摇尾巴的确是狗
全明白还是狼露凶相我吃掉你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善于伪装,狡猾凶恶)
资料
严文井: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文艺理论家。他尤其擅长童话写作。他的作品如《蚯蚓和蜜蜂的故事》《唐小西在下次开船港》《小溪流的歌》为广大少年儿童所喜爱。
小学语文会摇尾巴的狼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提出质疑。
齐读课题,通过读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狼会摇尾巴吗?为什么要摇尾巴?狼在什么情况下摇尾巴?狼摇尾巴的目的是什么?)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纠正读音。
“陷”:应读“xi4n”,不要读成“xu4n”
“模样”的“模”应读“m*”,不要读成“m$”。
“驯”:应读“x)n”,不要读成“x*n”。
“露出”的“露”应读“l)”,不要读成“l^u”。
“收拾”的“拾”在文中读“shi”。
3、识记字形。
“狡”:左右结构,右边的第四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劲”:左右结构,左边第二笔是“点”,不要写成“捺”。第五笔是“提”,不要写成“横”。
“凶”:第二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善”:上中下结构,上边是“羊”,中间是“”,下面是“口”。
“猾”:左右结构,左边是“犭”旁,右边是“骨”字,上半部第三笔是“横折”。
“狠”:最后一笔是“捺”不要写成“点”。
4、教学中可采取区别形近、同音字的方法巩固练习。
特性()骗()
待()姓()偏()
狡()猾()狠()
郊()滑()很()
四、理解词语
1、查字或词典,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狡猾:“狡”是狡猾,诡诈的意思。“狡猾”在课文中形容不老实,诡计多端、不可信任。
轻蔑:“蔑”在这里是小的意思,“轻蔑”在文中指老山羊识破了狼的诡计,轻视,瞧不起它。
的的确确:的确,完全确实的意思。在本课指狼着急了,赶忙说自己是真正的狗,没有一点假。
花言巧语:虚假、动听、用于骗人的话。
毫不犹豫:毫,一点儿。犹豫,拿不定主意。“毫不犹豫”是一点儿也不迟疑的意思。本文是指狼说自己在救小鸡时,丝毫没有迟缓,一下子就拿定了主意。
2、比较词义,理解词语。
“善良”与“驯良”都含有好、善良的意思。不同点:“善良”是形容心地好、纯洁正直的意思,“驯良”还带有非常听从主人使唤的意思。
3、注意多义词的用法。
“收拾”是多义词,常指整理、收藏的意思。在“猎人会来收拾你的。”一句中,“收拾”带有惩罚的意思,指猎人会来把狼杀掉。
五、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文中主要讲的是一只掉进陷阱里的狼,用欺骗和威胁的手段让老山羊救它。老山羊从它的花言巧语和硬尾巴上认出它是一只凶恶的狼,没有受它的骗。
六、作业
1、写生字新词。
2、读三遍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