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标语可以引导人们正确树立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价值观。在写爱国标语时可以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加表达的艺术效果。通过阅读这些爱国标语范文,我们可以感受到国家强大的力量和民族团结的力量,骄傲与自豪。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王崧舟篇一
生:知音!
师:那时候的伯牙心中一定千万次地发出一种呼唤,他呼唤什么?
生:我的知音,你到底在何处啊?
生:俞伯牙的心中一定是心潮澎湃的!
生:很快乐的,一定要在音乐事业上走得更远,一定要有成就,是钟子期带给他的希望。
师:因为有了知音,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憧憬。
生:俞伯牙的心中是十分欣慰的,因为终于有了一位真正的知音。
生:俞伯牙的心中是十分兴奋的,因为他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
生:他一定会说,知我者,乃钟子期也!
生:我觉得不只是音乐方面的知音,他们已经是一对生活上的知音。
师:他们已经成为一对人生的知音!
生:我觉得钟子期和俞伯牙不仅是音乐上的知音,是生命中的知音。因为钟子期能在俞伯牙的琴声中知道伯牙的心情,十分关心俞伯牙,所以我觉得他们是生命中的知音。
师: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相遇绝不仅仅是音乐方面的心有灵犀,他们的相遇是一颗心和另一颗心的相遇!
生:他们有一种心灵上的交流。伯牙是善于弹琴的,他总是能把他的心情表现在琴声里面,而这时钟子期在旁边默默地听着,能够努力使自己领会琴声的精神,所以不管在任何方面他们都能够互帮互助,这对于俞伯牙来说应该是一种很大的快乐和幸福!因为有这么好的知音在自己身边!
师:这真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而那样能够完全了解自己的知音,在我们的人生路上,如果能够遇到,真是太难得了。知音欢聚,一定是一幅非常欢乐、非常融洽的场面,是吗?现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请同学们感受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欢乐。
生:(饱含深情地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师:这个同学的朗读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知音欢聚的那一份融洽,那一份欢乐!的确,多么欢乐的相聚,多么难忘的时光!无奈世事难料,子期不幸染病身亡!
3、知音之死:
出示句子,学生读:“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生:伯牙认为钟子期是他的知音,除了钟子期没有人能理解他,所以他就终身不复鼓了。
师:伯牙觉得除了子期再也没有别人了,是吗?
生:我觉得他们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非常深刻的友谊,子期死后,伯牙就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人来作他的知音了。
师:世再无知音,子期一死,他的心也跟着死了。
生:因为只有子期才能听懂伯牙的心声,听懂伯牙心中在想什么,子期一死,伯牙就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师:在遇到子期之前,伯牙听到的赞美都是虚的,不着边际的,肤浅的,是吗?
生:俞伯牙和子期的关系是很好的,就像亲人一样,而子期一死,伯牙感到非常痛苦,所以他的心也跟着死了。钟子期给他带了希望,结果子期一死,俞伯牙对生活也绝望了,所以他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了解他的人了。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志在流水,再也无人像子期那样去赞叹——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生:他在断绝琴的同时也断绝了他在音乐道路上辉煌的前程!
师:音乐所带来的乐趣全都断绝了。
生:伯牙在断绝琴弦的时候,同时也断绝了他的心弦!他认为已经没有人能真正懂得他,所以他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把自己给封闭起来了。
师:好一个断绝心弦!绝得不仅仅是手上拿的弦,绝的分明是自己的心弦!
生:伯牙在断绝琴弦时也断绝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
师:一切美好事物的追求都因此而断绝了!
生:伯牙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他的人生,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再也没有一件事情能够引起他的注意,没有一件事情能够引起他的希望,能够点燃他的希望之火。
师:也就是说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向整个世界关闭了心灵的大门。
生:我觉得还断绝了他的快乐!因为以前钟子期听他的琴声,子期都能听得出伯牙琴声的好处,现在钟子期去了,伯牙感到非常伤心!
师:所有的快乐都随着子期的离去而化为泡影!伯牙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希望,断绝了快乐,断绝了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追寻!只留下一片无边无际的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当你理解了伯牙此时的心情,你再读读这句话。
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死的不是别人,而是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知音。而这个知音一死,在这个世界上就再也没有这样的知音了!再读这句话。
生:(齐读)子期死,伯牙谓世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王崧舟篇二
我一直坚信:解读决定设计。如果说每一个教师遵循的教学理念各有侧重,那么对文本的解读可谓千姿百态。因此,每次面对新的文本,我首先考虑的不是设计,而是反反复复地对文本进行透视: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了发生在春秋时代的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悟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非常了解自己特长的人叫做“知音”,用“高山流水”比喻乐曲高妙或知心朋友。
本文虽是文言,但相对浅显,在教学中可借助注释进行理解,因此理解文意不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本课难点在于理解“知音”,理解伯牙的摔琴之举及其此举背后隐喻的涵义——子期一死,伯牙为何摔琴?因为知音难觅,子期的死使伯牙痛感世上再无知音,因此也不必再来鼓琴。子期使他深深地感受了拥有知音的幸福,他的琴声以及他通过琴声所传达的心声都有子期能够理解,而人都是渴望被人理解的。子期的死,使伯牙尝到了失去知音的巨大痛苦,想到知音的难觅,他绝望地摔碎了瑶琴,从此也向整个世界封闭了心灵的大门。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是多么重要,多么令人渴望,而要找到一个真正理解自己的人却是难上加难。可能我们并不缺乏聊天说笑、吃饭娱乐的朋友,但真正心灵相通的知音却是可遇而不可求,正所谓“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永远不放弃对知音的寻求,不被人理解时也能够坦然地面对孤独,拥有知音是人生的幸运,没有知音也不会陷入绝望的深渊。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王崧舟篇三
且吟且诵素课生香――《伯牙绝弦》教学实录及评析执教: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黄婷婷
评析: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王任
黄婷婷
现任教于海南省琼海市实验小学,学校教研员,海南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曾先后荣获“琼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琼海市教坛新秀”“琼海市先进教师”“海南省首届教学能手”“海南省教育学会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最喜欢的教育格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最崇拜的名师:王崧舟。
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教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
视频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古文,请同学们举起右手,伸出食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课题,生书空。)
师:写字要一笔一画,一丝不苟。“绝”字的绞丝旁表示与丝线有关,从刀表示人用刀断丝。(师边板书边说)
师:读过这个故事了吗?
生:读过了。
师:这是一个准和谁的故事?
生:这是一个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
生:应该是说伯牙不再弹琴,然后把琴毁掉吧!
师:你说的一点儿也没错。被人誉为“琴仙”的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这个故事。
点评:解“绝”的字义,介绍背景,质疑,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初读课文
师:请打开课本第137页。在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观察课文,课文里有两个小老师,一个是括号里的拼音,另一个是课文下边的注释。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再读一读注释,把句子读通。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一块儿来读读屏幕上这两个带有注音的词。(出示“善哉”“峨峨兮”,生齐读。)
师:读得真准!“哉”和“兮”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
生:这两个字都是语气词,都是表达感情的。
师:表示感叹的语气该怎么读呢?(生读)感谢你为我们作出的示范。在“哉”和“兮”的后面一延长,这感叹的语气就出来了,同学们来试一试。
(生齐读,读得很有味道。)
师:咱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到句子中去读一读。谁来?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齐读句子,读出了停顿。)
师:孺子可教也!这么难读的句子都读好了,谁能一口气把这篇课文读下来?(请两名学生读全文)
师:其实我们还可以把课文读得更好。请看大屏幕。(出示课文、无注释的三组词语与导学提示)这i组词语在课文里没有注释,如果你能把它们的意思弄懂了,就能把课文读得更好。下面请同桌互相交流,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先说说词语的意思,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生同桌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组,这一组,难度比较大。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四个“善”字呢。(出示)
生:前面两个“善”是一个意思,后面两个“善”是一个意思,前面两个“善”是“擅长”的意思,后面两个“善”是“好”的意思。
师: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生:前面两个“善”是“擅长”的意思,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善哉”的“善”是“好”的意思,伯牙弹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雄伟得像泰山一样!”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好啊,广大得像江河一样!”
师:你说得有条有理,向你学习!其实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我们的现代文里有,在古文里也是很常见的。我们再来看第二组。(出示句子)
生:“伯牙所念”的“念”是“心里所想”的意思,“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钟子期总能准确地道出伯牙心里所想的东西。
师;(语文教案)你真厉害,说得非常清楚。再来看第三组。(出示句子)
生:“谓”应该是“认为”的意思,“乃”是“于是”的意思,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就摔破琴,终身不再弹琴了。
师:有了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相信我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出示全文)
(生齐读课文)
点评:前三个步骤的检查,落实了初读环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的目标。通过讨论,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难理解的词句,为学生读好课文以及后面讲故事作了很好的铺垫。整个环节,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此为教学中“密”之妙,前者疏,后者密,疏密有致,张弛有度。
朗读背诵――
师:同学们读得太好了!读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读古文和我们读现代文不一样,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讲究节奏,讲究韵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找古人读书的感觉。
师:咱们合作读一读。(出示五句话,竖行排列)你们来读黑色字体的句子,老师来读红色字体的句子。
(播放背景音乐《高山流水》。师生合作读课文。学生读写伯牙的句子,老师读写子期的句子。)
师:就是这样,速度放慢一点儿,这古文的感觉就出来了,抓住这种感觉,咱们换过来再读一遍。
(师生互换角色,再次合作。)
师:同学们是越读越有味了!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当伯牙,一位同学来当子期。
(指名分角色读,生读得声情并茂。)
师:此处应该有掌声。(生鼓掌)伯牙和子期配合得多默契啊!请男生和女生也分别来读一读,抓住刚才的`感觉和味道。
(男女生分角色读,越读越有韵味。)
师:渎得真好啊!老师把每一句话的后半句给去掉了,你们还能读吗?
生:能!
师:相信你能行!(学生试着背诵)
点评:书声琅琅,熟读成诵。从初读到半填空背诵,可谓水到渠成。学生读得尽兴、入味,背得轻松,全在预设之妙。素读,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古文学习的方法,“素”,却有味;“素”,却满堂生香,如茉莉,如淡菊,幽香沁脾。
理解故事――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把一篇古文给背下来了!有句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先自己练一练。
(学生自由练说故事,师巡视指导。)
师:谁先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太棒了,简直让我看到了巍峨雄伟的泰山!”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便说:“太棒了,简直让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江河!”伯牙心里所想的,钟子期都能知道。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毁了琴,再也没有弹过。
师:她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向我们讲述,真好!谁再来?如果你能用“古时候,有位音乐家叫伯牙”这样的语气来讲就更有讲故事的味道了。
(再请一生说,说得挺有故事的味道,学生鼓掌。)
师:伯牙和子期之间到底是一份怎样的深情厚谊呢?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八月十五的晚上。汉阳江边,皓月当空,琴声阵阵,伯牙和子期一个鼓,一个听,当伯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不由得赞叹道――(出示句子: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生齐读,读得没有气势。)
师:那是怎样巍峨雄伟的泰山啊!同学们,读出它的气势来!
(生再次齐读,读得很有气势。)
师:当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再一次发出由衷的赞叹――(出示: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生齐读,读得很有气势。)
师:好一个善鼓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除了这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伯牙心里所想,钟子期真的都能从琴声里听出来吗?咱们来试一试。老师来当伯牙,你们来当子期,请听我弹上一曲,看哪位善听的子期能听懂我的琴声,发出由衷的赞叹。
(出示: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善哉,兮若!
善哉,兮若!
《高山流水》音乐起,师作弹琴状。)
师:我志在徐徐清风,你钟子期日――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众笑)
师:没听懂我的琴声。我再弹,我志在徐徐清风。
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众笑)
师:能听懂我琴声的人真难找啊!
生: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我再弹。
师:我志在依依杨柳。
生: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师:你听懂了!我志在皑皑白雪。
生:(很有感情的)善哉,皑皑兮若白雪!
师:我志在茫茫大海。
生:善哉,茫茫兮若大海!
师:真乃知我者,子期也!
生:(齐)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出示句子)
师:一定能道出我的心意,我没听出来,再读。
(生再次齐读,强调“必得之”。)
师:好一个“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必得。)
生:心心相印。
生:心有灵犀。
师:能遇到这样的朋友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假如你就是伯牙,得遇钟子期这样的朋友,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拿起你的笔,在老师课前发下的练习单上用几句话写下来。
(出示:伯牙得遇钟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善哉!善哉!
师配乐《琵琶语》,学生练笔。师提醒学生注意写字的姿势,并要注意书写的速度。)
师:谁来说?没写完的可以口述。
生:伯牙得遇钟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善哉!善哉!知我者非你钟子期莫属也!”
师:“善哉”道出了你心中的想法。
生:善哉!善哉!吾终于遇得一知音也!
师:那是一种怎样的欣喜若狂啊!
(生再读,读出了伯牙的欣喜若狂。全场掌声。)
师:你能用古文的形式来写,你的古文底子可真厚!佩服!
生:善哉!善哉!有幸遇子期,乃我伯牙之福也!(全场掌声)
生:善哉!善哉!人生苦短,知音难求,懂我琴音,唯有子期,子期乃我知己也!(全场掌声)
师:是呀,他们两人就是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对伯牙来说,子期就是他的什么?
生:(齐)知音!
师:(板书:知音)有道是“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传说这次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相会。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伯牙兴冲冲地赶到汉阳江边,他见到的不是子期,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音乐起,出示: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听着这样的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伯牙看到了子期的坟墓,非常难过,就这样失去了一个知音。
师:是呀,昔日的知音只剩下了伯牙一个人在伤心地哭泣,请你读这句话。(生深情朗读,语调低沉。)
生:我仿佛看到了伯牙久久地跪在子期的墓前,以泪洗面,他想:如果没有人再能懂我,要这把琴还有什么用呢?于是,他摔坏了琴,终身不再鼓琴。
师:是啊,子期不在,留琴何用啊!请你读这句话。(生深情朗读)
师:是啊,破琴绝弦,那是绝了伯牙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愿望啊!一起读这句话。
(全班深情朗读)
师:从你们低沉的声音中,老师深切地感受到你们心中的那种悲痛之情!古书中记载,伯牙在子期的墓前写下这样一首短歌――(出示: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让我们一起吟诵。
(师生深情吟诵)
点评:喜得知音,又痛失知音。前后两句形成强烈落差。教师“遵路识斯真”,通过音乐渲染,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用煽情的语言,让学生回环复沓读,沉浸于故事的“知音”文化中。后用资料拓展,伯牙绝弦谢知音的情意深深打动了学生。
传唱知音――
师:孩子们,这就是《伯牙绝弦》的故事,这就是知音难觅的故事,这就是高…流水的故事!像这样千古传唱的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外可以再搜集一些来读。这就是经典的魅力!
师:请同学们全体起立,让我们怀着对伯牙、子期的这份敬意,怀着对知音的无限向往,伴着这曲《高山流水》,一起将这个故事传诵!
(背景音乐《高山流水》,师生诵渎课文。)
点评:在《高山流水》的乐曲中背诵古文,达成了本课“背诵课文”这一教学目标,曲终而意未尽?借一篇古文教学引导学生走向阅读经典文化之旅,教师的“大语文”观可见一斑:
总评:
“素”在词典里的一个义项是“本色”。、黄婷婷老师这节《伯牙绝弦》是一节体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本色的课,它突出了朗读教学,讲究吟咏,从头到尾,书声琅琅,达到了“熟读成诵”的教学目标,古文的意思也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其义自现”,体现了用语文的方式来教语文的特点。
一、正确理解编者意图,吃准教学重难点
黄老师的这节课目标简明,过程简约,方法简单,教学效果却很好,这篇古文课后有三道题: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读一读,说说句子的意思。3.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这三道题正是编者意图所在:一是让学生借助注释初步理解文言文大意:二是积累中华优秀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谊。,黄老师很好地理解了教材编排意图,确定了适度的教学目标,吃准了教学的重难点、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采用素读的方法,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自己读懂古文,感受朋友之间的纯真友谊。
二、用素读的方法,让学生熟读成诵
古文教学要避免一种不良倾向,即为应付考试,一字一句串解意思,使古文教学显得枯燥乏味,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古文的兴趣,这节课黄老师从介绍故事背景入手,以“伯牙为什么要绝弦”这一问题设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用素读的方法,先让全体学生读正确,通过一起找古人摇头晃脑读书的感觉为引子,采用师生、生生合作读的形式,融有效的古文朗读指导于老师的范读之中,并以积极的评价为主要手段,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读懂读熟,使一篇流传千古的知音文化短文成了学生的积累。
三、关注语言形式,让学生感悟知音文化
兮若
”的形式,体会伯牙子期间“所念”与“必得”的心灵相通,黄老师还通过写话训练,既迁移运用了这一语言表达形式,又巧妙地突破了“理解知音内涵”这一教学难点,可谓踏雪无痕。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王崧舟篇四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知音
语文课首先要有语文味,古文更是如此。《伯牙绝弦》充满着浓浓的语文味,教学时我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指导。不论是从词语生发还是句段入手感受知音难觅,也不论是自由读、指名读、接读、范读还是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每一次朗读都步步落实,毫不含糊。
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语言、品尝语言、运用语言,在扎实的语文实践中习得语感,积淀语感,领悟语言规律。
二、“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品知音
语文离不开字词句组成的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文章。叶圣陶在《语文教学十二韵》中指出“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唯文通彼此,譬如粱与津。”整堂课,我引领着学生如同畅饮着一杯醇香的酒,品味着一杯清香的茶,在字里行间,去品读,去感悟。
让学生找出“善”字一共出现了几次,每次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在现代文中,这个字的意思又是什么。这一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琴技的高超,子期对伯牙琴声的喜爱,以及他们之间的情谊。
让学生用文中语言的规律来赞美伯牙的琴声,学生自然而然运用课前积累的语言来说话,看似不经意的课前伏笔却在这里熠熠发光,令人折服。通过这样的师生对话,学生入情入境,领会了“知音”心有灵犀的难能可贵。
让学生想象:伯牙在断绝弦的时候,还断了什么?通过想象说话,再一次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伯牙失去知音的那种刻骨铭心的痛。
让写一写安慰伯牙的话,这一品味,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那就是“千古知音最难觅”,珍惜拥有,珍惜友情。
三、高山流水总见情——悟知音
人文关怀是语文的终极目标。在这节课上,我把自己的情感也深深地融入到文本中,与学生随着作者的情绪时起时伏,或歌或泣、或思或诉,努力实现师生“共鸣”。使得学生的个性和认识,得到最大化的赞扬和释放,人文情怀得到滋润和滋养,人生境界得以提升,这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无为”境界。
最后,我播放了乐曲《高山流水》,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孩子们的心灵,令人感叹: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知音可遇不可求。伯牙绝弦谢知音令人感伤,令人钦佩,这堂课上,努力营造的强烈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多向感受,让学生把心放进课文里,设身处地去读,去想。
让学生的灵魂沉浮于字里行间,让心灵浸染书香,同文本真切地畅谈,与老师真情互动,孩子们不仅理解了“知音难觅”,还收获了对生命的感悟。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王崧舟篇五
课前文字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词语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词的组成结构。你能照样说一个这样的词语吗?要求后面两个字是叠字。
板书:
杨柳依依
生1:白雪皑皑。
生2:流水潺潺。
生3:其乐融融。
生4:春风习习。
生5:书声琅琅。
师出示:
清风徐徐明月皎皎杨柳依依芳草萋萋炊烟袅袅流水潺潺春雨潇潇白雪皑皑云雾蒙蒙霞光灼灼
有没有注意,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生:这些词描写的都是美丽的景物。
师:平时有意识地积累,一定对我们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揭题导入
师: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读到的《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与我们平时读到的文章不一样。有时,我们也把文言文简单地称为古文。与古文相比较,我们今天常见的文章就叫白话文。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够开始喜欢古文,喜欢古文特有的味道。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个故事。
二、整体读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大声读,按照自己的节奏,至少读三遍,有生字的地方或者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文言文的朗读跟现代白话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了、读流利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现在再读一遍,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学生再读课文。
师:请一个同学读。
指名一生读课文。
(该生读得通顺流利。)
师:真是不简单!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老师没有做任何讲解,就能读得这么通顺,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再指名一生读课文。
师:真好!我最欣赏她读的三个地方。第一个地方:“善哉,峨峨兮泰山!”还有一个地方:钟子期必得之。“必得之”强调得好!第三个地方: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读得好!看来同学们读课文没问题了。现在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放慢节奏试试。
学生放慢节奏再读课文。
三、初解绝弦
生:伯牙从此不弹琴了!
师:好一个从此不弹琴了!“绝”怎么解?
生:“绝”就是断绝。
师:“绝”就是断绝,“伯牙绝弦”就是伯牙断绝了琴弦。但是这个同学刚才却直接说伯牙从此再不弹琴了。他解释得真好!他不是机械地按照下面的注释进行翻译,而是变成了我们现在能够理解的、经常在用的表达方式来说,看来他是真正读懂了题目的意思,他真会学习。我们学习文言文就要这样学会变通。
师:文章的题目就提到了伯牙绝弦,那么文章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提到了伯牙绝弦?
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里也提到了伯牙绝弦。
生:宣告了他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知音了。
师:他永远地告别了弹琴,彻底地放弃了弹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绝弦不是一般的绝弦,实际上是在向世人宣告他将永不弹琴,彻底地放弃弹琴!我相信如果我们继续读课文,你就会对“绝弦”这个词乃至对这篇文章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再解绝弦
1、何谓知音:
师:现在再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还有哪些地方没读懂?
生: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意思是说,伯牙非常擅长弹琴,钟子期非常喜欢听伯牙弹琴。
师:这里的“善”字怎么解?
生:擅长,喜欢。
师:真好。有没有注意这个“善”字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
生:四次。
师:每一次出现都是一样的解释吗?
生:不是。善鼓琴,善听,“善”都是善于,擅长的意思。
师:后两个“善”字?
生:感叹词!
师:感叹词?但我们解释的时候不能直接解释成“感叹词”,要善于变通啊!
生:这里的“善”就相当于“啊”!
师:有不同意的吗?
生:“善哉”就是“好啊”!
生:我们还可以说“真棒啊”!
师:你也真棒啊!
生:真行啊!
生:不错啊!
生:了不起啊!
生:真厉害啊!
生:妙极了!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善哉”可有多种解释,不论是“好啊”还是“妙啊”,还是“棒啊”还是“行啊”,都表示赞叹。我们看出来了,四个“善”字用法不一样。古汉语中一个字有多种用法,在我们现代汉语中也往往有这种现象。
生: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意思就是: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高山,曲子中弹出了高山的感觉,钟子期就说:“太好了,就像泰山一样高大,就像泰山一样巍峨!”
师:你理解得非常棒!我也忍不住要对你说一声“善哉”!同样,后面一句你应该也能读懂啊!
生:“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流水,钟子期就说:“真棒啊!就好像江河一样光大!”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生:我对他有补充。这两句话说明伯牙弹琴的技艺很高超,他心里想到什么,他的曲子中就能够透露出什么来。
师:他能够用琴声表达自己的情怀,的确是“善鼓琴”。
生:我也看懂了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的时候,他想到了泰山巍峨和江河辽阔,表现了出来,钟子期就听懂了伯牙的意思,好像他俩心灵相通一样,可见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我从这两句看出了伯牙的确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志在流水,曰——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假如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过伯牙的琴声,你就仿佛看到了——
生:我就仿佛看到了威武高大的泰山!
师:于是你就怎样赞叹?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现在你还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就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就仿佛看到了长江黄河!
师:于是你就怎样赞叹?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真好。伯牙善鼓琴,我们的资料中也说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请你充分发挥想象力!
生:还会表现鸟语花香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秋天落叶满地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无边无际的蓝天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春天繁花似锦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冬天雪花纷飞,白雪皑皑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秋风习习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清晨朝阳四射、霞光灼灼的壮丽景象。
生:还会表现春天杨柳依依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春雨绵绵、诗情画意般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鸟在枝头歌唱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春天竹子拔节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秋天果实累累的景象。
师:好!作为一个善鼓琴的人,作为楚国有名的音乐家,正如同学们所说,他的琴声一定表现了很多很多动人的情景。
(出示课件。)
师:他的琴声一定还表现了那徐徐清风——
生: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潺潺流水,潇潇春雨,皑皑白雪,蒙蒙云雾,灼灼霞光!
生:善哉,徐徐乎若清风!
生: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生: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芳草,钟子期曰——
生:善哉,萋萋乎若芳草!
师:志在炊烟——
生:善哉,袅袅兮若炊烟!
师:志在流水——
生:善哉,潺潺兮若流水!
师:志在春雨——
生:善哉,潇潇乎若春雨!
师:志在白雪——
生:善哉,皑皑乎若白雪!
师:志在云雾——
生:善哉,蒙蒙乎若云雾!
师:志在霞光——
生:善哉,灼灼乎若霞光!
生:知音!
板书:
知音
生:知音!
2、相遇相知:
师: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在遇到钟子期之前,他还会缺少赞美吗?
生:不会!
师:不缺少赞美,那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
生:因为伯牙想到什么子期都能知道。
师:那别人呢?
生:而别人就感受不到伯牙内心深处的感觉。
师:也就是说,不能真正听得懂伯牙琴声的妙处。
生:别人的赞美都是空虚的赞美,并没有真正的了解、懂得伯牙内心深处的感情,没有听得懂伯牙弹奏的曲子的韵味,而钟子期懂了,所以伯牙就把钟子期视为知音。
师:你能设想一下别人那些空虚的赞美是怎样的赞美吗?
生:别人会说:伯牙,你真厉害!真不愧是我国有名的音乐家!
师:可是伯牙的琴声到底好在哪儿,却说不出来,所以这样的赞美是空的,是不着边际的。
生:别人的赞美始终是肤浅的,是表面的,根本说不出哪里好,只是说你好,没说出哪个部分好,而钟子期却说出他的哪个地方好,理解得很深!
师:那你说别人的那些肤浅的赞美到底是怎样的赞美?
生:伯牙,你的琴声真是太美了,没有人能弹出这么美的琴声!
师:尽管这样的赞扬是很高的评价,但这样的赞美却没有像钟子期这样真正道出伯牙琴声的妙处。所以这样的赞美是肤浅的,是毫无价值的。
生:别人都知道伯牙是有名的音乐家,所以听到别人赞美,就都觉得伯牙的琴声一定是非常棒的。
生:钟子期是最能体会和了解伯牙内心深处是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别人却没能做到,所以伯牙把子期视为自己的知音。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当他鼓琴志在流水,也没有人能像子期那样去说——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生:一种很失望的心情!他看到来听他弹琴的人中没有一个人真正懂得他琴声的韵味。
师:他的内心充满了失望!
生:他还有一种无奈!因为他想表达的情绪的高潮部分却无人能够听懂,因此他感到无奈!
师:他感到一种无人能够理解的无奈!
生:我想伯牙这时候肯定感到寂寞,因为他想到听他弹琴的人都是非常庸俗的人,不能真正听懂他内心所想,因为他感到寂寞!
师:他一定是寂寞的,有道是曲高和寡!
生:伯牙一定是很忧郁、很失望,充满渴望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理解他的内心深处是怎样想的,因此他十分渴望遇到一个跟他心有灵犀的人!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王崧舟篇六
本文是文言文,是学生第二次碰到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特点和理解方法还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我把重点放在让学生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先把课文的字词理解了,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再进行对“知音”的解读。
理解课文开始,我就引导学生就课题的“绝弦”展开思考,理解其含义,告诉学生翻译文言文要学会变通,用熟悉的表达方式把意思表述清楚。然后花了一定时间对课文进行熟读,了解故事的大概,在这基础上,引出问题,从而探索课文。
古文教学,本人觉得朗读是一大特点,因此,教学中,注重了朗读。理解课文我首先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是对难读的三句话:“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谓/世/再无知音”进行了指导,目的是为了学生在朗读古文时能注意停顿恰当,读出古文的韵味来。在理解课文时我把理解与朗读相结合,在感悟文章的每一句话的同时,也注重了指导朗读。文章的前半部分,要读出称赞的语气,读出知音欢聚的那份融洽与幸福;文章的后半部分,指导学生带着对伯牙寂寞、孤独,绝望和心灰意冷的心情的理解有感情朗读。在教学尾声之时通过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试着背诵课文,会更好地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延伸:“既然伯牙善鼓琴,那么他的琴声中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琴声里还会有哪些场景?能照样子说上几个动人的场景吗?”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再对“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袅袅炊烟……”这样的场景进行“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_____!”感悟朗读,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读书、去思考,步步深入,准确地演绎着文本中丰富的信息,在不露痕迹的教学中,让学生明白了所谓的知音,就是那个世上最懂你知你的人。
一堂课下来,首先一点,觉得在对古文的朗读指导中,还欠缺教学方法,学生可能是把古文给读正确了,读顺了,但古文的韵味还没读到位,应该在教学中慢慢渗透;其二,在理解课文时,对课堂中生成的关注度还不到位,有时,忙于赶时间,就匆?夜场,这可能跟自身的素养有很大的关系。
文档为doc格式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王崧舟篇七
课前文字游戏: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一个词语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词的组成结构。你能照样说一个这样的词语吗?要求后面两个字是叠字。
板书:
杨柳依依
生1:白雪皑皑。
生2:流水潺潺。
生3:其乐融融。
生4:春风习习。
生5:书声琅琅。
师出示:
清风徐徐明月皎皎杨柳依依芳草萋萋炊烟袅袅流水潺潺春雨潇潇白雪皑皑云雾蒙蒙霞光灼灼
有没有注意,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
生:这些词描写的都是美丽的景物。
师:平时有意识地积累,一定对我们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揭题导入
师:有一个故事,千古流传,令人吟诵至今。它就是我们今天将要读到的《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与我们平时读到的文章不一样。有时,我们也把文言文简单地称为古文。与古文相比较,我们今天常见的文章就叫白话文。我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够开始喜欢古文,喜欢古文特有的味道。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个故事。
二、整体读文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大声读,按照自己的节奏,至少读三遍,有生字的地方或者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文言文的朗读跟现代白话文的朗读不一样,光读通顺了、读流利了还不行,还要读出文言文特有的节奏和韵味。现在再读一遍,注意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学生再读课文。
师:请一个同学读。
指名一生读课文。
(该生读得通顺流利。)
师:真是不简单!第一次接触文言文,老师没有做任何讲解,就能读得这么通顺,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再指名一生读课文。
师:真好!我最欣赏她读的三个地方。第一个地方:“善哉,峨峨兮泰山!”还有一个地方:钟子期必得之。“必得之”强调得好!第三个地方: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读得好!看来同学们读课文没问题了。现在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放慢节奏试试。
学生放慢节奏再读课文。
三、初解绝弦
生:伯牙从此不弹琴了!
师:好一个从此不弹琴了!“绝”怎么解?
生:“绝”就是断绝。
师:“绝”就是断绝,“伯牙绝弦”就是伯牙断绝了琴弦。但是这个同学刚才却直接说伯牙从此再不弹琴了。他解释得真好!他不是机械地按照下面的注释进行翻译,而是变成了我们现在能够理解的、经常在用的表达方式来说,看来他是真正读懂了题目的意思,他真会学习。我们学习文言文就要这样学会变通。
师:文章的题目就提到了伯牙绝弦,那么文章中还有哪些地方也提到了伯牙绝弦?
生:“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这里也提到了伯牙绝弦。
生:宣告了他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知音了。
师:他永远地告别了弹琴,彻底地放弃了弹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绝弦不是一般的绝弦,实际上是在向世人宣告他将永不弹琴,彻底地放弃弹琴!我相信如果我们继续读课文,你就会对“绝弦”这个词乃至对这篇文章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
四、再解绝弦
1、何谓知音:
师:现在再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读懂了,还有哪些地方没读懂?
生: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意思是说,伯牙非常擅长弹琴,钟子期非常喜欢听伯牙弹琴。
师:这里的“善”字怎么解?
生:擅长,喜欢。
师:真好。有没有注意这个“善”字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
生:四次。
师:每一次出现都是一样的解释吗?
生:不是。善鼓琴,善听,“善”都是善于,擅长的意思。
师:后两个“善”字?
生:感叹词!
师:感叹词?但我们解释的时候不能直接解释成“感叹词”,要善于变通啊!
生:这里的“善”就相当于“啊”!
师:有不同意的吗?
生:“善哉”就是“好啊”!
生:我们还可以说“真棒啊”!
师:你也真棒啊!
生:真行啊!
生:不错啊!
生:了不起啊!
生:真厉害啊!
生:妙极了!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善哉”可有多种解释,不论是“好啊”还是“妙啊”,还是“棒啊”还是“行啊”,都表示赞叹。我们看出来了,四个“善”字用法不一样。古汉语中一个字有多种用法,在我们现代汉语中也往往有这种现象。
生: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意思就是:伯牙在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高山,曲子中弹出了高山的感觉,钟子期就说:“太好了,就像泰山一样高大,就像泰山一样巍峨!”
师:你理解得非常棒!我也忍不住要对你说一声“善哉”!同样,后面一句你应该也能读懂啊!
生:“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了流水,钟子期就说:“真棒啊!就好像江河一样光大!”
师: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生:我对他有补充。这两句话说明伯牙弹琴的技艺很高超,他心里想到什么,他的曲子中就能够透露出什么来。
师:他能够用琴声表达自己的情怀,的确是“善鼓琴”。
生:我也看懂了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的时候,他想到了泰山巍峨和江河辽阔,表现了出来,钟子期就听懂了伯牙的意思,好像他俩心灵相通一样,可见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我从这两句看出了伯牙的确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志在流水,曰——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假如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透过伯牙的琴声,你就仿佛看到了——
生:我就仿佛看到了威武高大的泰山!
师:于是你就怎样赞叹?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现在你还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就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就仿佛看到了长江黄河!
师:于是你就怎样赞叹?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师:真好。伯牙善鼓琴,我们的资料中也说俞伯牙是当时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那作为一个有名的音乐家,他的琴声一定不只表现了高山流水,除了泰山峨峨,江河洋洋,俞伯牙的琴声还会表现那些动人的场景呢?请你充分发挥想象力!
生:还会表现鸟语花香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秋天落叶满地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无边无际的蓝天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春天繁花似锦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冬天雪花纷飞,白雪皑皑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秋风习习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清晨朝阳四射、霞光灼灼的壮丽景象。
生:还会表现春天杨柳依依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春雨绵绵、诗情画意般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鸟在枝头歌唱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春天竹子拔节的景象。
生:还会表现秋天果实累累的景象。
师:好!作为一个善鼓琴的人,作为楚国有名的音乐家,正如同学们所说,他的琴声一定表现了很多很多动人的情景。
(出示课件。)
师:他的琴声一定还表现了那徐徐清风——
生:皎皎明月,依依杨柳,萋萋芳草,袅袅炊烟,潺潺流水,潇潇春雨,皑皑白雪,蒙蒙云雾,灼灼霞光!
生:善哉,徐徐乎若清风!
生:善哉,皎皎乎若明月!
生: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师:当伯牙鼓琴志在芳草,钟子期曰——
生:善哉,萋萋乎若芳草!
师:志在炊烟——
生:善哉,袅袅兮若炊烟!
师:志在流水——
生:善哉,潺潺兮若流水!
师:志在春雨——
生:善哉,潇潇乎若春雨!
师:志在白雪——
生:善哉,皑皑乎若白雪!
师:志在云雾——
生:善哉,蒙蒙乎若云雾!
师:志在霞光——
生:善哉,灼灼乎若霞光!
生:知音!
板书:
知音
生:知音!
2、相遇相知:
师:伯牙当时已经是楚国著名的音乐家,在遇到钟子期之前,他还会缺少赞美吗?
生:不会!
师:不缺少赞美,那他为什么独独把子期看作知音?
生:因为伯牙想到什么子期都能知道。
师:那别人呢?
生:而别人就感受不到伯牙内心深处的感觉。
师:也就是说,不能真正听得懂伯牙琴声的妙处。
生:别人的赞美都是空虚的赞美,并没有真正的了解、懂得伯牙内心深处的感情,没有听得懂伯牙弹奏的曲子的韵味,而钟子期懂了,所以伯牙就把钟子期视为知音。
师:你能设想一下别人那些空虚的赞美是怎样的赞美吗?
生:别人会说:伯牙,你真厉害!真不愧是我国有名的音乐家!
师:可是伯牙的琴声到底好在哪儿,却说不出来,所以这样的赞美是空的,是不着边际的。
生:别人的赞美始终是肤浅的,是表面的,根本说不出哪里好,只是说你好,没说出哪个部分好,而钟子期却说出他的哪个地方好,理解得很深!
师:那你说别人的那些肤浅的赞美到底是怎样的赞美?
生:伯牙,你的琴声真是太美了,没有人能弹出这么美的琴声!
师:尽管这样的赞扬是很高的评价,但这样的赞美却没有像钟子期这样真正道出伯牙琴声的妙处。所以这样的赞美是肤浅的,是毫无价值的。
生:别人都知道伯牙是有名的音乐家,所以听到别人赞美,就都觉得伯牙的琴声一定是非常棒的。
生:钟子期是最能体会和了解伯牙内心深处是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别人却没能做到,所以伯牙把子期视为自己的知音。
生: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当他鼓琴志在流水,也没有人能像子期那样去说——
生: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生:一种很失望的心情!他看到来听他弹琴的人中没有一个人真正懂得他琴声的韵味。
师:他的内心充满了失望!
生:他还有一种无奈!因为他想表达的情绪的高潮部分却无人能够听懂,因此他感到无奈!
师:他感到一种无人能够理解的无奈!
生:我想伯牙这时候肯定感到寂寞,因为他想到听他弹琴的人都是非常庸俗的人,不能真正听懂他内心所想,因为他感到寂寞!
师:他一定是寂寞的,有道是曲高和寡!
生:伯牙一定是很忧郁、很失望,充满渴望的!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理解他的内心深处是怎样想的,因此他十分渴望遇到一个跟他心有灵犀的人!
伯牙绝弦教学实录王崧舟篇八
一.预习反馈(略)
二.初读古文(约8分钟)
师:已经把它读通顺、读流利了,谁读给大家听,好,渐渐地举的手多了,请各不举手的。
生(林雨娴)读:全文。
生:自由练读。
师:有谁感觉到自己初步读出了节奏,试试看。
生(赵文锐):读
师:我怎么听着听着觉得他把文中一个人的名字断开读。
生(齐):钟子期
师:钟子期是古文中的一个人名,你再来读读第一句。
生(赵文锐)读第一句。
师:对了,谁接着读第二句。
生(林祥然):读3句。
师:他读得非常投入,但是你觉得他忘记了老师的哪点提醒?
生:只用读一句
师:你觉得一句该读到哪儿?
生:峨峨兮若泰山
师:你把这一句整个读出来。
生(丁奕翔)读第二句。
师:好,你把句子读清楚了,不过,林祥然刚才在读的时候,峨峨兮这儿读得特别好,我想再听一遍。
生(林祥然)读:峨峨兮若泰山。
师:大家也来一次。
生(齐)读:峨峨兮若泰山。
师:你会发现还有半句跟这里非常相似。
生齐读:洋洋兮若江河。
生:自由找。
师:找到了先练一练。
师:陈诗意,你先把有语气词的句子拉出来,读给大家听听。
生(陈诗意)读: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找得很对,读得怎么样?
生:没感情
师:要求可真高,我们在现代文里读语气词的时候,如好——啊,这个语气词要又轻又短,那么古文也一样,碰到语气词要读得又轻又短。
生:自由读。
师:请这一大组试试看。
生(一组)读: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哪个语气词不够好。
生(齐)答:峨峨兮
师:他们不好了,你们在他们的基础上看有没有进步。
生(一组)读: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师:怎么样?
生:纷纷议论
师:看来还是不怎么样,看来我们得请个人读。
生(一人)读:善哉,峨峨 兮若泰山
生: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师:听课的老师们也在读,这里怎么读是对的,
陈雪华老师:停顿是对的,强弱还要凸现,范读: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生:跟读
师:这样读着读着,是不是觉得文言文读起来比我们现代文更有韵味。
三.细读古文
生:很轻
师:声音太轻,不过同学们专注地听,这么轻的声音还是听得清。谁再来说说,朱璟,你来说说。
生(朱璟):很轻讲述梗概
生(叶豪):伯牙是人名,绝就是断绝的意思,弦就是现在的琴,就是伯牙把琴摔碎了。
师:他这个方法很好,先把一个字一个词地拆开来讲意思,然后再合起来讲一讲,谁也能这样来试一试。
生(林祥然):伯牙是一个人的名字,绝可能是断绝
师:可能
生(齐):就是
师:继续
生:绝就是断绝的意思,弦就是琴,连起来就是一个叫伯牙的人不再弹琴
师:你刚才说什么
生:弦不是琴,弦是琴上的
师:对,我们看一个字的时候,先把它的字面意思说对,连起来的时候大家最终的看法都是相同的。在古文的文章里头,还有哪里提到伯牙绝弦。
生(何璐):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 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找对了,读得怎么样?
生:读得太轻了
生:有些地方应该拖开
师:你把乃的这里再读一读
生(何璐)读
生(齐)读
师:这句话里仅仅写出了把琴摔断吗?还宣告了什么?
生:终身不弹琴
师:好,我们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生齐读
师:古文我们在小学里还是学第几次,
生:第二次
师:曾经还学过一篇
生:杨氏之子
生(陈勍):伯牙就是擅长打鼓
生:弹琴
生:伯牙善鼓琴就是伯牙很会弹琴,钟子期擅长听音乐
师:觉得他讲的对的举手,谁有补充
生:伯牙善鼓琴就是,伯牙很会弹琴,钟子期很会听他的音乐。
师:刚才陈勍理解这句话的时候把这个字理解得特别好。
生:善就是擅长
生(齐)读: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善哉……善哉……
师:这么一遍读下来,你觉得这里头的四个善意思一样吗?
生:善哉是好啊
师:两个善哉都是好啊,第一句里的善是擅长比较难写,我建议在句子旁边写一写
生:书写擅长
师:很多人还要看看黑板上的才能写对,那就写两遍吧。我们读懂了第一句话,我们把它讲出来。
生: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师:把它记下来,记在脑子里,
生纷纷背
师:这句话背下来了,哪里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找一找
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师:老师看到很多人在读这一部分,你是怎么感觉到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生(黄炳皓):我感觉傅宏易这里有点说的不恰当,因为他说只有钟子期才会听,我感觉应该是只有钟子期才会听得懂,下面的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也就是说,子期死了后,伯牙在世上找不出第二个听懂他音乐的人,于是就摔了琴。
师:我看到他们讲的时候你在画画,你听到他在讲什么
生:就是说钟子期死了后,伯牙再也找不了听懂他音乐的人,就摔了琴
生:
生:泉水 高山 森林 草原 密林 树林 树林里的动物
生:伯牙鼓琴志在密林,钟子期曰:善哉,密密兮
师:我觉得有一些人是单郑逢在预习的时候摘录在本子上,可供大家借鉴
出示:皎皎明月 徐徐清风 依依杨柳 滚滚波涛 淙淙流水 绵绵春雨
师:读错这个字了淙,正音
我们再去读读这些美妙的词语
生齐读。
师:现在再去填,你会怎么填?
生:伯牙鼓琴,志在月亮,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白玉盘
生:伯牙鼓琴,志在草原,钟子期曰:善哉,青青兮若草原
师:还会弹奏出,有些同学读了一些词语,就能把它用起来,运用词语的能力很强,这样吧,我们把书上图画空白的地方写下来。
生写。
师: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读一读。
生:伯牙鼓琴志在青烟,钟子期曰:善哉,袅袅兮若青烟
生:伯牙鼓琴志在山泉,钟子期曰:善哉,汩汩兮若清泉
生:伯牙鼓琴志在花木,钟子期曰:善哉,依依兮若杨柳
师:听到这儿,我发现你们三个人总是把钟子期割裂开来,希望下一个不会了
生:伯牙鼓琴,志在芳草,钟子期曰:青青兮若芳草
师:像他这样该怎么读,大家读一遍
生:青青兮 若芳草
生: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皎皎兮若明月
师:又有问题,该怎么读
生:皎皎兮 若明月
生:伯牙鼓琴志在清水,钟子期曰:善哉,清清兮若清水
生:伯牙鼓琴,志在云烟,钟子期曰:善哉,袅袅兮若云雾
师:铃声响了,同学们讲了那么多,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课先上到这儿,后来他们两个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样的事,下节课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