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议作为一种组织形式,也能够反映团体的凝聚力和共识。决议的撰写需要充分调研和数据分析,确保决策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下面是一些关于决议制定和实施的专家意见和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归纳整理篇一
2.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真菌ph5.0—6.0细菌ph6.5—7.5放线菌ph7.5—8.5
5.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6.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
7.河流受污染后,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8.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9.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
病毒衣壳的是1—6多肽分子个
原核细胞的细胞壁:肽聚糖
10.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1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12.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13.萌发时吸水多少看蛋白质多少
大豆油根瘤菌不用氮肥
脱氨基主要在肝脏但也可以在其他细胞内进行
14.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15.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16.是否需要转氨基是看身体需不需要
17.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
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
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等
trna含chonps
18.生物导弹是单克隆抗体是蛋白质
19.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
20.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关
高中生物常用的学习方法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基本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基本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例如: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等。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可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5.衍射记忆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以细胞为核心,可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等知识。
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归纳整理篇二
(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分裂;末期消失。特别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a.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3)减数分裂:
对象: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单体分离。
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2.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3.同源染色体没有上述特殊行为……有丝分裂
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归纳整理篇三
(一)从一开始就要端正态度,认识到生物这一科的重要性。
有很多学生在上高中刚开始学习生物时,没有对这个科目引起足够的重视。还有着和学习初中生物一样的概念。认为生物简单,考试前看看书背一遍就行了,认为生物没有数理化重要。所以平时给这一科的时间少,既不复习课本内容,又不做相应的练习。等到发现生物出现漏洞时,可能知识的链条已经断了很多了,就要多花大力气来补了。
(二)扎实地掌握生物课本中那些细致的知识点,基础知识要夯实。
众所周知,生物是一门兼有文科性质的理科科目。它不像数学、物理、化学一样思路清晰明朗。在这三科中,一节课讲完一个公式或定理以后可能后半节课的任务都是围绕着这个公式或定理来进行实践。所以数理化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这三科在学习过程中不需要大量的记忆而是需要大量的做题,锻炼解题思路和运算能力。而高中生物中知识比较杂、碎、零散。一节课中老师讲授的东西很多,而且几乎都是重点,需要记忆的东西相当多。在我们刚刚开始学习生物学时,好多术语、概念等都是第一次接触,很是生疏。一节课下来,老师快节奏的讲解和灌输,很可能让我们吃不消,以上这些都加大了我们记忆这些知识点的难度。
有些脑子比较聪明却有点懒的孩子如果还想用学习数理化的方法,课下不及时复习背诵,那最基础的东西他掌握不好,时间一长,慢慢就会丢掉很多知识,或好多知识似是而非,这样就会导致在以后的做题中再也找不到感觉,甚至感到什么都不会了。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数学、物理成绩很好,生物却可能不及格。曾经有一位高考状元说过:“生物要翻烂书才有可能取得高分。”这就充分说明了生物这一学科的特点。知识点细致,零散,只有每天课下及时复习,该背诵的要花大力气背诵,把课本都搞懂搞透才能为以后的做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在零散的知识中寻找规律,在做题中融会贯通
我们知道不管是植物还是动物,每一个生物体都是一个整体。大自然也是一个整体。它内在必然有着深刻的联系。我们在刚开始学习时对那些零散的知识点进行强化记忆,随着对生物知识的深入学习,我们慢慢发现这些知识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一定的知识积累之后我们好像有点“开悟”了!这时我们的水平得到升华了。我们在记忆的基础上开始要动脑筋寻找规律了!
比如我们学习细胞时,我们前后学到的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异同呢?再比如“dna”,我们在课本的不同章节都有接触,侧重点都在哪呢?又比如人类很多的遗传病到底起因在哪,如何避免呢?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些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了。我们基础知识学到一定程度之后,就要善于总结规律,掌握知识的脉络,在基础知识上更上一层楼。只有寻找规律,善于总结我们才可以有能力做那些综合题。
课本上的东西复习好之后,怎么才能检验出你是否掌握了呢?做习题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的学生说要想学好生物除了把课本翻烂,基础知识滚瓜烂熟之外,还是要“刷”两本练习册的。比如王后雄所编的练习册《高中生物教材完全解读》就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在做题的过程中多思考,把知识融会贯通,甚至一题多解,不要搞搞题海战术,那样太浪费时间。
在做练习题时,我们要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最好建立一个错题本,把那些平时的错误集中起来,时常温习,及时把漏洞补好。
(四)从生活中学习生物知识
生物学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在平时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因为我们的好多影视节目都能让我们在兴味盎然中学到很多的知识。比如“人与自然”,比如“帝企鹅日记”,比如很多健康栏目。在看这些节目时我们不知不觉也学到了很多生物知识。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些小小的实践。比如教教妈妈怎么做酸奶,如何做草莓酱,告诉妈妈尽量不要吃剩菜,里面的亚硝酸盐有害健康等等。点滴的实践都会让我们体会到生物学带给我们的兴趣和快乐。
我们需要健康,我们需要绿色食品,我们需要干净的水和空气,我们需要美丽的大自然。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为了我们的未来,为了我们的子孙能够看到蓝天白云,让我们学好生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为我们美丽的家园做出一份贡献吧!
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归纳整理篇四
一、果酒制作
1.原理:菌种,属于核生物,新陈代谢类型,有氧时,呼吸的反应式为:;无氧时,呼吸的反应式为:。
2.条件:繁殖最适温度,酒精发酵一般控制在。
(传统发酵技术所使用的酵母菌的来源)
3.菌种来源:
现在工厂化生产果酒,为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采取的措施是。
4.实验设计流程图
果酒果醋
5.根据教材p4操作提示设计实验步骤及装置。
充气口作用;排气口作用;
出料口作用。
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连接,其目的是。
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
制醋时,应将充气口。
二、果醋的制作:
醋酸生成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条件:最适合温度为__________,需要充足的______________。
3.菌种来源:到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购买。
4.设计实验流程及操作步骤:
果酒制成以后,在发酵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_或醋曲,然后将装置转移至
______________0c条件下发酵,适时向发酵液中______________。如果没有充气装置,可以将瓶盖打开,在瓶盖上纱布,以减少空气中尘土污染。
三、操作过程应注意的问题
(1)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发酵瓶要用消毒。
(2)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出大约的空间。
(3)制作葡萄酒时将温度严格控制在,时间控制在d左右,可通过对发酵的情况进行及时的监测。
(4)制葡萄醋的`过程中,将温度严格控制在,时间控制在d,并注意适时在充气。
【疑难点拨】
1、认为应该先冲洗葡萄还是先除去枝梗?为什么?
应该先冲洗,然后再除去枝梗,以避免除去枝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需要从发酵制作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考虑,因为操作的每一步都可能混入杂菌。例如:榨汁机、发酵装置要清洗干净;每次排气时只需拧松瓶盖、不要完全揭开瓶盖等。
答: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因此需要将温度控制在其最适温度范围内。而醋酸菌是嗜温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因此要将温度控制在30~35℃。
4.制葡萄醋时,为什么要适时通过充气口充气?
答:醋酸菌是好氧菌,在将酒精变为醋酸时需要氧的参与,因此要适时向发酵液中充气。
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归纳整理篇五
一、相关概念:
1、呼吸作用(也叫细胞呼吸):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根据是否有氧参与,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有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大量能量,生成atp的过程。
3、无氧呼吸:一般是指细胞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酒精、co2或乳酸),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
4、发酵:微生物(如: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
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三、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归纳整理篇六
一、细胞的生存环境:
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归纳整理篇七
1、碳循环
2、过程: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课本p103
1、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是进行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主要形式:
(1)物理信息:光、声、热、电、磁、温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
(2)化学信息: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
(3)行为信息:动物求偶时的舞蹈、运动等
3、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如短日照处理能使菊花提前开花;
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如喷洒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类似物干扰害虫交尾的环保型防虫法。
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力的。基础是负反馈。物种数目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大。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具有相对性。当受到大规模干扰或外界压力超过该生态系统自身更新
和自我调节能力时,便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破坏、甚至引发系统崩溃。
4、生物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生态系统成分越单纯,结构越简朴抵抗力稳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较强,草地破坏后能恢复。而森林恢复很困难。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它的恢复力稳定就弱。
高中生物选修知识点归纳整理篇八
(2)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3)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2)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3)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生长素(温特,琼脂实验):吲哚乙酸(i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3、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素,脱落酸,乙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茎芽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