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有条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掌握好教案的编写方法和要点,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都非常有帮助。
大班音乐摘草莓教案设计意图篇一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播放欢快的音乐,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背景音乐伴奏乐)
二、导入新课:
可是就有这样一位小姑娘,有一竹篮草莓,她却没有吃,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看一段动画.
三、讲授新课:
1、播放flash动画。
大家知道答案了吗?(小姑娘把自己摘到的草莓送给了军属老奶奶)
2、复听:看歌谱
同学们可以用手拍腿、拍肩膀,用脚轻轻跺跺地面、~~~~来为歌曲打节奏。
3、三听,刚才我看到好多同学都要忍不住唱出来了,不过不要着急,我们先来模唱一遍(想用什么词来模唱就用什么词);好,我们唱得再整齐一些,用“la”来一起唱一遍。
5、她读得真棒,我的嗓子都痒痒了,大家想不想听一听我来唱一唱?要求同学们听的时候,概括一下这2段歌词分别说了些什么?学生概括:草莓的样子美、小姑娘的心灵美。(教师范唱),掌声鼓励一下吧!
6、刚才我看到好多同学都跃跃欲试,想一展歌喉,来,我们跟琴把歌词唱一遍。唱完之后,告诉我你觉得哪些地方比较难唱,我们一起来解决。(学生跟琴唱,找难点)
四、解决难点:
1、哟喂:八分休止符可以用手轻轻的拍一下桌子。
2、前倚音:让声音舒展开,加、不加的效果,通过对比来让学生进行比较哪个好听。
3、结束句高音:大家可以试着微笑着来演唱。
难点都被我们一一克服了,可是,你有没有觉得好象缺点什么?
第二课时
一、歌曲情绪处理:
1、前12小节要唱得轻快、欢跃。风儿轻轻吹、彩蝶翩翩飞,小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上山摘草莓,一串串的红草莓像玛瑙一样十分诱人,她的心情肯定非常高兴,我们就用这种情绪来唱一下前12小节。
2、哟喂,这时候就好象是小姑娘在摘草莓,看见这个草莓,又红又大,看看那个草莓,又新鲜又水灵,满眼的草莓个个赛玛瑙,那个喜呀那个乐呀,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来唱一下。
3、第二段说的是小姑娘把自己摘的草莓送给了军属老奶奶,大家说,当你帮助别人做了一件好事,你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那么在演唱时,我们就要把这种由外到内的高兴劲用歌声表达出来。试一试。
4、最后一句结束句,出现了换气符号,速度渐慢,为后面的高音打下基础。充分赞扬了小姑娘美好的心灵。声音要舒展,微笑着,放开声音来唱。试一试。
二、歌曲表演:
歌曲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完成了,下面,我们也该活动活动了。我们把同学们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派出1名同学,来把这首歌曲表演一下,扮演小姑娘,(每名学生都戴有头饰)你们都有漂亮的头饰,那我扮演谁啊?(军属老奶奶)开始准备吧。(分发道具)
三、歌曲拓展:
歌曲当中的小姑娘把草莓送给了军属老奶奶,那么,如果是你的话,你会送给谁呢?(走到学生中间询问)谁能自己创编歌词唱一唱?(1~~2名学生演唱)他们唱得真棒!
相信大家都是有爱心、有孝心的好学生!非常高兴与同学们度过了一堂愉快的音乐课,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旋律当中结束这节课,同学们再见!
大班音乐摘草莓教案设计意图篇二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音乐优秀教案《摘草莓》,欢迎阅读与收藏。
在翻阅《歌唱活动》一书时,我看到了“摘草莓”这个活动,歌曲旋律很轻快、活泼;歌曲内容也有些情节性,易于孩子理解,很适合孩子来演唱。但是,这个活动的第二声部设计得比较难把握。于是,我针对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进行了全面修改,并开展了此活动,应该说活动选材的灵感完全来源于学习,来源于书本。
1、感受歌曲轻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歌曲。
2、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歌曲。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图谱。
一、练声。“孩子们,让我们先来亮一亮咱们的嗓子吧!”学习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了解歌曲与内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好听吗?”“这首歌曲比较轻快,非常的好听。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图。
2、再次欣赏教师范唱。
“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图谱,放于黑板。
摆放图谱。
“谁来把这些图谱根据歌曲摆一摆?”“摆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看图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将歌词与图谱匹配。
“让我们看着图谱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一唱。”
二、练习两个声部。
1、讨论、了解第二声部演唱的位置。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图谱,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还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图谱,放在哪儿呢?”
“不仅要唱大图谱,还要唱小图谱,小图谱怎么唱呢?”
2、教师唱第一声部,并用体态提示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来试一试唱这首歌,你们唱大图谱,我来唱小图谱。”
3、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结束:“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去唱给弟弟妹妹们听听吧!”
1、图谱与歌曲的结合。
在活动前,我准备了背景图、大图谱以及小图谱,活动中,我先利用大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在用小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吸引、调动孩子来参与活动,并通过摆一摆、看一看,使孩子们从中理解了歌词,记忆了歌曲。
2、动作与歌曲的结合。
由于孩子是初次尝试演唱两声部的歌曲,对于第二声部的切入,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所以在活动中我利用肢体动作来提示孩子,被分成两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挥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动流程层层递进,过渡流畅。
用《摘苹果》的曲调来唱《摘草莓》练声,从两声部练声到学习新歌,再加入第二声部,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过渡时,紧接练声时的'情景衔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来引出新歌,引出老师的范唱。在出示大图谱时,由于每张大图谱上有两句歌词,所以范唱完让孩子说,当孩子说出一句的时候,我会追问与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风轻轻吹,还有什么在飞?”“什么在风中飘香味?”“一颗颗红草莓好象什么?唱了几次?”等等语句组织得很自然、流畅。
当然,“有完美的教案,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是活的,总会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说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摆大图谱的时间控制得再短一点,再紧凑一些,在请两三个孩子摆完后,我就可以清唱来纠正孩子摆放的对错与否。
大班音乐摘草莓教案设计意图篇三
1、用轻快、亲切的歌声表达小树和小鸟之间的亲密感情。
2、加深对动植物的生命与环境联系的了解,体会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二、活动准备
1、配套磁带或cd。
2、画一棵大树,树上有鸟窝--小鸟的家。
三、活动过程
1、在《森吉德玛》乐曲声中,用动作即兴表现大草原的宁静优美与热烈的歌舞和奔跑的马群场面。
2、学唱新歌《绿色的家》。
(1)副歌前置。出示图片,小树在高兴地唱歌。听教师范唱副歌部分。
(2)学唱副歌。
(3)讨论:小树为什么高兴地唱歌?(了解小鸟与小树互相依存的关系,初步知道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完整欣赏歌曲,学唱歌曲。
(5)教师与幼儿轮流唱歌曲的副歌部分。
3、创编歌词。
如:“大海是蓝色的家,住进了小鱼娃娃……哗哗哗”等。
1、有表情地歌唱。探索用轻快、亲切、深情的声音进行歌唱
活动反思:
在整个上课的过程中,小朋友们的配合都很不错,能够很迅速的掌握歌曲的内容,教师在本次课中,请幼儿表演唱时,没有去引导孩子发挥想象。让他们能用各种各样的动作表现去各种各样形状的大树和小鸟,让他们敢于表现自己。但是我也很困惑,就是表演唱中如何发挥孩子的想象让他们能表现自己也能很好的歌唱,因为发现有绝大多数孩子表演就忘记歌唱了,还是就直接让他们表演,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还有创编环节,我给他们提供了三张图片,创编了三次,所占课堂时间过多,当时在设计课的时候是考虑到是大班的歌唱活动,而且这首歌曲比较短小,通过创编可以让孩子知道,原来换成别的歌词也能演唱,还有通过更多的图片和创编能体会到大自然的生态和谐。可能内容有点偏多,其实公开课,不一定要考虑到很多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看老师是如何引导小朋友的。
艺术活动的教育教学,不仅要求我们教师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更重要的我们要在活动过程中有想法、有教法,利用最适合、孩子们最能够接受的方法达成目标!
大班音乐摘草莓教案设计意图篇四
大年初三,爸爸妈妈带我到广饶去摘草莓,我听到后高兴地手舞足蹈。
到那里以后,我看见了一座座帐篷。我们来到了草莓地,刚进去,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大棚里的温度真高呀!我一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在这绿色的海洋里,漂浮着许许多多红色的小星星,那是成熟了的草莓,好像在说:“我们熟了,快来摘我们呀!”我选了一笼草莓比较多的地方,慢慢地弯下腰,一个大大的,红彤彤的草莓映入了我的眼帘。
直到最后,我们摘了3桶,一桶是6斤,3桶是3乘以6等于18斤。妈妈问我:“一斤是15元,6斤是多少元?”我仔细地想了想说:“6斤是90元,3桶是180元。”我一边摘草莓,一边想问题……今天我不但得到了草莓,还得到了知识和劳动的乐趣。妈妈说:“今后要多进行这样的活动”。
回到家,我尝了尝草莓,香香甜甜,回味无穷。
文档为doc格式
大班音乐摘草莓教案设计意图篇五
初步感受童谣《摇到外婆桥》,在唱唱玩玩中尝试表现三拍子歌曲,体验带有乡土特色的曲调形式。
二、活动准备
1、音乐cd。
2、上海老弄堂的ppt。
三、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t:你们平时去外婆家做客是怎样去的?需要什么交通工具?
t:今天我们也要去外婆家做客,听听看我们将用什么交通工具?(引导幼儿初步欣赏音乐。)
(二)欣赏感受歌曲
t:今天怎么去外婆家?
t:外婆喜欢小宝宝吗?从哪里听出来的?
t:这首歌曲和我们以前唱的有什么不一样?(再次听赏歌曲,引导幼儿理解歌词。)
(三)感受表现三拍的旋律
1、说三拍感觉。
t:听了这首曲子有什么感觉?
2、动作表现三拍感觉。
t:请做动作来表现你听到的感觉。(鼓励幼儿用动作表现三拍子旋律。)
t:我们摇着小船去外婆家,摇船要用力,船才会前进,什么时候力气用得最大?(引导幼儿用划船动作表现重拍。)
3、乐器表现三拍
t:摇船的时候请乐器来帮我们鼓劲加油,在划船用力的时候帮忙加油。(借助乐器区分三拍中的重拍。)
(四)唱歌曲
t:歌曲里的话是上海话,我们用上海话说说,你听到歌里唱了什么?(引导幼儿用上海话念歌词。)
t:我们一边摇船一边唱歌,去外婆家。(请幼儿边动作,边唱歌曲。)
t:我们划船去外婆家,有的划船,有的站在船上用乐器加油,一起出发了。
(引导幼儿分组合作,部分两两坐地毯上划船唱歌,部分用乐器伴奏,边唱歌边欣赏老上海弄堂ppt。)
四、操作提示
为突出上海童谣的乡土特色,老师在指导语中可以穿插上海话,也可用上海话导入。活动中体验三拍的感觉是重点也是难点,老师要从引导幼儿倾听入手,利用多种手段给予孩子感受、表现三拍的机会。在乐器表现环节中,老师可让幼儿从最容易表现强弱的大鼓开始,便于幼儿区分三拍中第一拍为强拍的感觉。在熟悉歌曲后,可以引导幼儿分组装扮,模仿角色,创编简单的情景音乐剧。
大班音乐摘草莓教案设计意图篇六
活动目标:
1.复习英语单词donkey和童谣。
2.学习歌曲的两个声部和三个声部的演唱形式。
3.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进行合唱表演,体验合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歌曲《小毛驴》、单词donkey、英语童谣。
2.教具准备:驴的图片、双响筒、电子琴。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复习英语单词与童谣
1.教师运用图片,激发兴趣。
(1)、师问:看,我今天把谁请来了?(小毛驴)
(2)、让我们用英文来跟他打个招呼吧!
(3)、师问:这驴还有一个英文名字叫什么?(donkey)
2、巩固英语童谣:donkey。
(1)、还记得关于小毛驴的英语童谣吗?(双响筒伴奏)
(2)、xxxxxx|xxxxxx|
i’malittledonkeydonkeydonkeydonkeydonkey
xxxxxx|xxxxxx|
(3)、师生分句朗诵英语童谣或幼儿分组朗诵英语童谣。
二、复习歌曲、学习两个声部地演唱
1.复习歌曲,电子琴伴奏。
(1)提问:真棒!英语童谣朗诵地真好听,小毛驴的歌曲会唱吗?一起来唱一唱!
(2)师生进行巩固歌曲,集体唱歌曲《小毛驴》(电子琴伴奏)
(3)这首好听的歌曲除了可以唱出来还可以怎样?(还可以说、念出来)
(4)师生进行说歌词,用双响筒伴奏!
2.学习两声部演唱形式。
(1)我想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演唱形式,把唱歌曲和说歌词合成起来变成两个声部来唱就像唱小乌龟那样分声部来唱。
(2)还记得谁来做第一声部的主旋律的?是唱歌曲还是说歌词做音乐的主旋律?
(3)谁来做第二声部的衬词?
(4)要求:坚持自己的声部,不要让衬词或主旋律唱丢了。
(5)集体尝试两个声部的演唱形式,再进行个别分组两个声部演唱展示。
(6)交换声部练习两个声部合唱,并评价提醒不足之处。
三、认识加花、学习三个声部地演唱
1.欣赏师幼表演的三个声部合唱。
2.发现第三声部的不同,认识加花:不骑不骑,赶集赶集,哎
3.提问:在什么时候唱第三声部的加花。
4.将幼儿分成三部分,进行尝试三个声部的演唱形式。
要求:掐准唱第三声部加花的时间。
5.交换声部练习三个声部合唱,并评价提醒不足之处。
四、活动升华、体验分声部合唱的乐趣
1.今天我们学习两种合唱方法,有分两个声部的唱法,还有分三个声部的唱法,让我们的歌曲变得更加好听有趣了。
2.邀请客人老师在舞台上进行正式的合唱表演,体验合唱的乐趣。
3.今天唱了这么好听的歌曲,现在可以让我们的嗓子休息一下,保护好嗓子,争取下次唱得更好更完美。(轻音乐声中结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大班音乐摘草莓教案设计意图篇七
1、自主探索瑶族舞曲的配器方式,尝试用打击乐器表现,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
2.通过游戏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及同伴配合合作奏乐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欣赏感受过乐曲《瑶族舞曲》。
2.乐器若干(三角铁、小铃、木鱼、双响筒、响板、铃鼓、大鼓)。
3.瑶族舞曲配器音乐。
三、活动流程
(一)瑶族叔叔阿姨来演奏
1、欣赏配器乐曲
t:你们看瑶族叔叔阿姨来到了我们的教室,为我们表演节目,你们仔细地听,仔细地看,她演奏了什么曲子,用了哪些乐器。
2.探索发现配器方式
(1)找找哪些乐器在唱歌
(2)再次欣赏
t:我们来听一听是不是这些乐器呢?
(3)找找哪两个小乐器在对话(第一段完整欣赏)
t:这么多乐器,它们是怎么唱歌的呢?谁和谁对唱?(当幼儿说到该乐器时,老师示范演奏一次,帮助验证。)
t:我们再来听一听,乐器谁先唱谁后唱。(再次欣赏,引导幼儿发现乐器演奏的先后顺序。)
t:哪种乐器在中间出来唱了几句?(双响筒)那种乐器唱歌多?(大鼓)
(4)听听小乐器用什么节奏对话(第一段分段欣赏)
t:乐器是怎么唱歌的?(老师利用游戏化的情景性语言帮助幼儿总结听到的节奏,例如:小铃和铃鼓在说话:你唱歌我跳舞,我们一起来表演。)
(5)乐器一起来演奏(第二段完整欣赏)
t:第二段节奏快的时候哪些乐器来唱歌?(引导幼儿发现所有乐器一起唱歌,节奏相同跟着音乐。)
(二)我们来演奏
l自选乐器集体演奏
(1)初步演奏第一段。
t:现在瑶族阿姨邀请我们来演奏,请你选一个喜欢的乐器,跟着指挥听着音乐开始演奏。(老师用指挥动作提示节奏,并根据实际操作情况调整幼儿的节奏及乐器出来的顺序。)
(2)分解演奏
t:我们再来一次,想想你的乐器和谁对话,用什么节奏。(老师随机把握幼儿的操作问题,如果发现哪两个乐器节奏或顺序有问题,就将这两个乐器抽出来再次分解操作。)
(3)完整演奏
t:瑶族的小朋友现在开始演奏,听着音乐想好节奏。
2.交换乐器再次演奏
t:找个朋友交换乐器再来玩一玩。(请能力强的幼儿尝试做指挥。)
操作提示
通过让幼儿听配器版的瑶族舞曲,听辨音乐中的乐器和节奏,为幼儿搭建自主探索的平台。在幼儿初步探索发现乐曲中的乐器时,老师可适当对乐器如何发出好听声响进行引导,例如:你们听木鱼会发出两种声音,怎么回事?哪个好听?老师示范在木鱼孔的正面敲和侧面敲,引导幼儿发现不同操作方式发出不同声音。
在最后环节——交换乐器,对于初次操作乐器的孩子来说有些难度;换了乐器相应的顺序和节奏就会变化,因此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或者可让幼儿自主选择,想要交换的去找朋友,不想交换的可仍然操作原来的乐器。在此过程中,老师对于幼儿的要求不能太高,不是严格的乐队演奏,而是“玩”,在乐器操作中体验音乐表现的乐趣,体验同伴合作的乐趣。
大班音乐摘草莓教案设计意图篇八
活动目标:
1.看图谱学唱歌曲《摘草莓》第一段,理解并记忆歌词。
2.学唱歌曲中的空拍节奏,并初步尝试倚音的唱法,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重难点:
学唱歌曲《摘草莓》第一段,通过不同形式的演唱如齐唱、分组唱、对唱等形式记忆歌词,感受歌曲轻快的.节奏。
唱准乐句中的空拍节奏,及初步学唱倚音。
活动过程:
一、发声练习
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发声。
二、熟悉歌词
1.教师清唱歌曲一遍,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玛瑙缀是什么意思?
2.教师清唱歌曲第二遍,提问:歌词是按照什么顺序出现的?请一名幼儿将歌词按照顺序贴在图谱上。
3.提问:歌曲带给你什么感觉?
4.小结:这是一首节奏轻快跳跃,旋律活泼流畅的歌曲,题目就叫《摘草莓》。
三、学唱歌曲
1.自由清唱歌曲,发现难点,通过同伴互助与教师帮助解决难点。
2.难点乐句:理解图谱,提问:图谱上有什么?是什么意思?怎么唱?通过试个别试唱、集体试唱、加动作试唱学习唱准空拍和倚音。
四、完整演唱
1.幼儿看图谱集体完整演唱歌曲。
2.男女比赛唱,教师逐步撤走部分图片,可加上动作演唱。
3.教师撤走全部图片,幼儿表演唱。
4.幼儿分组唱。
5.幼儿挑战教师,与教师对唱。
五、巡回演出
结束活动,准备到小班中班巡回演出。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表现积极,但忽视了能力弱的幼儿的表现,在下次活动中需要个别指导。
小百科:草莓原产南美,中国各地及欧洲等地广为栽培。草莓营养价值高,含有多种营养物质,且有保健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