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案既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又要兼顾高考的要求和标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二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游子吟教案设计篇一
1、熟读古诗,熟背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诗的含义,着重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这句诗所蕴涵的深义和喻义。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4、体会作者孟郊所表达的思母情怀;并能用思想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一、阅读图片,情感铺垫
一边听音乐,一边认真地阅读《母子图》,你从图画中看出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点评)
(预案:
1、年迈的母亲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儿子在床上酣睡;
2、夜已深了,母亲不辞辛苦地用自己的一针一线为儿子缝衣服,祝愿孩子远行平安,并希望早日归来。
3、这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
师述: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母子图”,你就会想怎样的一首诗?
(引出——《游子吟》、作者:孟郊,唐朝诗人。)
师述:孟郊——唐朝著名诗人,很早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与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自己从小刻苦攻读,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当了一名县官。这首诗就是孟郊当了县官了之后,回忆往事,思绪万千时候写就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古诗。
二、节奏朗读,引入情感
出示本诗,指导朗读,初步导出学生的感情。(用反复诵读的方式来激动学生的情感)
(1)请学生来朗诵。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让听的学生说出她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来?
(预案:深情的、语气先缓慢再强烈升高、有一种母爱的伟大与对母亲的关怀的感觉……)
(3)带全体同学朗读,全体学生齐读、朗诵,也同样来读出这样一种感情来。
三、理解诗意,挥发情感
再读一读古诗,你说说有哪些意思不明白的。(自由读,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参考工具书)
(1)、你认为在这首诗中,哪几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1-4句)说说你的理解,并告诉老师你是借助什么来理解的?(借助:参考资料、图画、想象、以前的旧知识……)
(2)、最后一句话最难以理解。方法:
a、先来读一读。
b、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
c、再理解重点的词语:
“意恐”——心里担心、害怕;
“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
“三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太阳。
d、最后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四、情读体验,深入悟情
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由于对儿女的爱牵动着她心,坚持到底,一定要为孩子缝制一件衣服。
看到此情此景,我们就会油然地对这位母亲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请你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 (预案:一位“慈祥”的母亲、一位“爱子如命”的母亲、一位“关心孩子”的母亲……)
表达了母亲的一种怎样的感情?
(预案:把自己对儿女的爱心与关切全部融入了一针一线之中,期盼孩子早日回家,早日团圆;游子穿在身上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而是一颗母亲的爱心……)
(预案: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恩情不能报以万一,对母亲无限的热爱与崇敬,这是孟郊的心声。……)
是啊,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你再来读一读最后两句诗。(读出一种深情而感激的语气来。)
五、尝试实践,延续情感
(1)、母爱是纯真的,母爱是无私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今天当你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体会到孟郊和母亲之间的互敬,这是一种天伦。同学们,现在就以您的笔,写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板书“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十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听配乐,进入情境后,尝试书写)
(2)、写好一段话,交流这段话。
六、评价交流,深化情感
1、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自己所写的文字,简要评价。
2、在课后可继续学习另外的一首古诗《游子吟》。
板书设计:
游子吟
身上衣
寸草心
密密缝
难报答
游子吟教案设计篇二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古诗,会默写。
2、自己弄懂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提高古诗的鉴赏能力和积累能力。
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都要体现。以学生的自学、合作研究为主。
多媒体教具。
朗读、背诵和墨写古诗。
诗意和思想感情的理解与掌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每个人都有关心、疼爱你的父母,请把生活中父母关心疼爱你的小事讲给大家听听。
2、古诗是用最少的字表达最多的情,把你记忆中的古诗背给同学听听。
3、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这是一首赞美母爱的诗。它的名字叫《游子吟》(生齐说,师板书)。
二、熟读诗文,理解诗意
1、我们共同来欣赏这首诗。(出示诗文,一生朗读后,师范读,大家共同读三遍,同桌互相读一遍)
2、找诗中的生字。(晖、齐读,解释字意,组词,与辉的组词)
3、复习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晓诗意,悟诗情。
4、知诗人。(投影出示选择题,初步了解诗人。然后请一名学生介绍本文的作者,最后教师补充)
5、解诗题。(选择游子的意思,选择吟的意思,并让学生结合起来讲解诗题的意思)
6、晓诗意。(媒体出示几道选择题,简化理解的难度)
过渡语:俗话说的`好,三人行必有我师也,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小组合作学习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而独立思考也是展示个人能力的好方法。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a、学生自由的说。
b、集体评议,教师纠正错误,指点重点语句的理解。
c、出示整首诗的意思让学生进行练习。
7、悟诗情。(假如你是本诗的游子,你会对你的母亲说点什么)
本文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8、有感情的朗读全诗。
9、背诵全诗。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填空:
1、《游子吟》的作者是小学,他是___代诗人,本诗抒发了诗人之情。
2、诗中的两组叠字用的很好。"___"两个字通过写缝衣服的动作,表现了慈母对游子的___,"___"贴切的写出了母亲心系游子的心情。
3、___两句诗描写了游子远行前的一幅场景,两句诗体现了母亲为儿子缝制衣服的动作和神态,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儿女对母爱的感激之情表达的深挚,醇厚。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本课你的学习收获是什么?
2、请试着把游子吟写成一篇记叙文。
语文学科是百科学习的基础,没有语文知识的铺垫,其他学科的学习可以说是寸步难行。今天有幸上了一节语文公开课,是教学以来的第一次尝试。通过《游子吟》的教学使我感觉到语文教学的乐趣与语文学习的艺术。在教学中我有如下的感悟,先反思如下:
一、语文学科的基础性。
在本课教学中融知识性和能力性为一体,从生字的学习开始,到诗歌的背诵。完全是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学生在自读、朗读、背诵中体验了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学生能力自由的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我作为一个知识的引导者、指路人,学生从预习到课堂上的学习完全可以做到自主学习。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今天的课是一节学生实实在在的自我展示的课。这样的效果是我始料未及的。从这节课上我看到了孩子们的潜能是不可限量的。
三、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由于我是第一次教学语文学科,对知识的衔接和基础尝试的把握还不准,所以在教学当中关键点拨还不到位。这样就使有的知识点不能达标。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要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基本的拼读方法、基本的语法、基本的句型等。
这样既有助于我的课堂教学,又有助于我自身的语文素养。
游子吟教案设计篇三
演唱歌曲《游子吟》
1、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开展表演唱活动。
2、掌握2/4拍节奏特点,初步认识二拍子的强弱关系。
3、体会歌曲内涵,感受母子情深,感恩母亲的深情厚意。
1、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体会歌曲内涵,感受母爱的伟大。
演唱歌曲中的波音
听唱法、谈话法
白板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生问好。适当的做发声练习
请同学们用lu音跟着老师的琴哼一哼
2.故事歌曲导入
(1)师:同学们,你还记得我们学过的古诗歌曲吗?这些歌曲都是通过为古诗编配现在化的音乐,让我们在音乐中体会古诗词所表现的意境。(聆听《春晓》《静夜思》)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歌颂母爱的古诗歌曲《游子吟》。
(2)师:在我们的一生中妈妈是辛苦的,也是陪伴我们成长的亲人。
二、学习歌曲
1、师:好,那先听老师朗读一下这首诗。.。.。.这首诗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学过,同学们还记得吗?你喜欢其中的哪一句?为什么?(生答)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孟郊即将远行,母亲为他连夜缝制衣服。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如何也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
师:那就让我们带上对诗歌的理解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演唱歌曲
师:看来大家被诗歌深深地打动了,其实被打动的不光是你,还有许许多多的儿女们。有一位作曲家谷建芬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这种感情,为诗歌谱写了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了一首动听的歌曲——《游子吟》。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老师用歌声来表达这种爱。
(1)教师范唱歌曲
师:听老师唱完同学们在乐曲中有没有发现我们没有见过的音符?
生答。师:这叫波音记号,听老师来对比唱一下哪一种更好听?为什么?
有波音记号的更好听,丰富了乐曲的旋律,起装饰作用,就好像是拨动作者内心深处对母爱的心弦,更能体现母子间依依不舍的情感。
(2)学生用“la”音轻声跟唱旋律。
后面两行同学们在唱的时候要注意一下,听老师把这一句唱一下。.。.。.如果没有这个点就应该这样唱,你们觉得哪种更好点?生答。师:恩,有了附点更能体现歌曲的情感。
(3)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刚开始已经从古诗中读到了母子情,其实歌曲动人的旋律同样也表现了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深厚感情,接下来让我们唱着歌词,再来感受孟郊对母亲深深的爱。
师:那么这样一首感人的歌曲,我们应该带着一种怎样的情绪来演唱呢?(深情地)
师:那请大家带着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深情地演唱歌曲。
我们唱了两遍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呢?生答。
师:这是一首拍的歌曲,老师想请同学们边打拍子边唱第一行。
生:唱。
师:那下面听老师来拍一遍看看听觉上是否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生:发言。
师:同学们要知道在拍歌曲中每小节第一拍是强拍,第二拍是弱拍。
三、歌曲表演
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表达情感,我们来配合动作演唱。你能模仿孟郊母亲为儿子缝制衣服的动作吗?请两个学生试试。
师:你们也想试试吗?我们边唱边来演一演。
师:前面的演唱,我们体会的是孟郊对母亲的爱,现在请大家带着对自己对妈妈的爱,再次深情地演唱歌曲。
四、诗歌
我国古代将合乐的称为“歌”,不合乐的称为“诗”。在唐代,诗歌传唱非常普遍,今天我们学习了这首充满母爱的《游子吟》,老师这里还有几首诗歌,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感人的歌,等你们将来长大出门求学,或者外出工作成了真正的游子时,一定别忘了你的妈妈,要记得为妈妈献上自己的爱心;别忘了还有关心你的祖**亲,要记得为祖**亲奉献自己的力量。
游子吟教案设计篇四
1、熟读古诗,熟背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诗的含义,着重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所蕴涵的深义和喻义。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4、体会作者孟郊所表达的思母情怀;并能用思想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一、阅读图片,情感铺垫
一边听音乐,一边认真地阅读《母子图》,你从图画中看出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点评)
(预案:
1、年迈的母亲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儿子在床上酣睡;
2、夜已深了,母亲不辞辛苦地用自己的一针一线为儿子缝衣服,祝愿孩子远行平安,并希望早日归来。
3、这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
师述: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母子图”,你就会想怎样的一首诗?
(引出——《游子吟》、作者:孟郊,唐朝诗人。)
师述:孟郊——唐朝著名诗人,很早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与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自己从小刻苦攻读,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当了一名县官。这首诗就是孟郊当了县官了之后,回忆往事,思绪万千时候写就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古诗。
二、节奏朗读,引入情感
出示本诗,指导朗读,初步导出学生的感情。(用反复诵读的方式来激动学生的情感)
(1)请学生来朗诵。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让听的学生说出她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来?
(预案:深情的、语气先缓慢再强烈升高、有一种母爱的伟大与对母亲的关怀的感觉……)
(3)带全体同学朗读,全体学生齐读、朗诵,也同样来读出这样一种感情来。
三、理解诗意,挥发情感
再读一读古诗,你说说有哪些意思不明白的。(自由读,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参考工具书)
(1)、你认为在这首诗中,哪几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1-4句)说说你的理解,并告诉老师你是借助什么来理解的?(借助:参考资料、图画、想象、以前的旧知识……)
(2)、最后一句话最难以理解。方法:
a、先来读一读。
b、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
c、再理解重点的词语:
“意恐”——心里担心、害怕;
“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
“三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太阳。
d、最后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四、情读体验,深入悟情
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由于对儿女的爱牵动着她心,坚持到底,一定要为孩子缝制一件衣服。
看到此情此景,我们就会油然地对这位母亲产生一种崇敬的感情,请你说说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预案:一位“慈祥”的母亲、一位“爱子如命”的母亲、一位“关心孩子”的母亲……)
表达了母亲的一种怎样的感情?
(预案:把自己对儿女的爱心与关切全部融入了一针一线之中,期盼孩子早日回家,早日团圆;游子穿在身上的不仅仅是一件衣服,而是一颗母亲的爱心……)
(预案: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恩情不能报以万一,对母亲无限的热爱与崇敬,这是孟郊的心声。……)
是啊,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你再来读一读最后两句诗。(读出一种深情而感激的语气来。)
五、尝试实践,延续情感
(1)、母爱是纯真的,母爱是无私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今天当你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体会到孟郊和母亲之间的互敬,这是一种天伦。同学们,现在就以您的笔,写写自己对母亲的感情。
板书“亲爱的爸爸、妈妈:谢谢你十多年来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听配乐,进入情境后,尝试书写)
(2)、写好一段话,交流这段话。
六、评价交流,深化情感
1、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自己所写的文字,简要评价。
2、在课后可继续学习另外的一首古诗《游子吟》。
板书设计:
游子吟
身上衣
寸草心
密密缝
难报答
游子吟教案设计篇五
1、我们来到人间,第一眼看到的是我们可亲可敬的母亲,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歌,仔细听,跟着唱,有什么感受?播放《母亲》。
2、伴乐欣赏有关母爱的诗词名句,一分钟速记。
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儿行千里母担忧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养儿方知父母恩无悔无怨,无休无尽,可怜天下父母心。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世上最是母亲亲,断了骨头连着筋。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为人父母天下大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
1、引入:就让我们带着对母亲的崇敬走进的课堂,感受孟郊笔下那慈爱的母亲,齐读课题《游子吟》。
2、简介作者:唐代诗人孟郊出身贫寒,早年丧父,母亲含辛茹苦抚养大他。41岁开始,母亲鼓励他进京应试,不中。50岁时,孟郊第三次赴考,不负母亲期望中了进士,得了一个县尉的职,立即接母奉养。想起母亲的含辛茹苦,想起每次求学和赴考前母亲一针一线给自己缝制衣服,盼望远行的儿子平安归来,认为自己难报答母亲的深恩,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3、朗读诗歌。
a、初诗古诗,注意诗中的生字和读音,争取读得字正腔圆。晖(hui)。
b、再读,读通顺,注意停顿和节奏。
c、配乐范读,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律和音乐美感。
2、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呢?带着这样的思索,再读诗歌,借助注释,争取读懂每句话及诗歌的大概意思。
1、看图,听《游子吟》的歌曲,品读诗歌,沉入文本,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生讨论交流,汇报:
小时候,母亲总是……
求学时,母亲……
远行前,母亲拉着孟郊的手语重心长的说……
落榜了,孟郊垂头丧气回到家中,母亲……
3情感迁移:我们的妈妈呢?她为我们了什么?我们能报答吗?
1、母亲是伟大的,知道母亲节是哪天吗?
3、用上一个词,一句话,一首诗,一首歌,一个符号赞美我们的母亲,记录下此时的感受吧!
4、我们这个世界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处处充满了爱,有伟大无私的父母之爱。
师生之爱,朋友之爱,在爱的沐浴下,我们健康茁壮成长。面对这样的爱,我们该怎样呢?
教师赠言:让我们学会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心存感恩,努力学习,报效祖国,报答父母吧!
5、播放《感恩的心》,结束课程。
游子吟教案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熟读古诗,熟背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与韵味。
2.理解古诗的含义,着重理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这句诗所蕴涵的深义和喻义。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
4.体会作者孟郊所表达的思母情怀;并能用思想和行动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教学过程:
一、阅读图片,情感铺垫
一边听音乐,一边认真地阅读《母子图》,你从图画中看出了什么?(学生反馈,教师点评)
(预案:1.年迈的母亲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服,儿子在床上酣睡;2.夜已深了,母亲不辞辛苦地用自己的一针一线为儿子缝衣服,祝愿孩子远行平安,并希望早日归来。3.这是一个好学上进的孩子……)
师述:看到这样一幅动人的“母子图”,你就会想怎样的一首诗?
(引出——《游子吟》、作者:孟郊,唐朝诗人。)
师述:孟郊——唐朝著名诗人,很早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与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自己从小刻苦攻读,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多次落榜,只到四十多岁才中进士,当了一名县官。这首诗就是孟郊当了县官了之后,回忆往事,思绪万千时候写就的。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这首古诗。
二、节奏朗读,引入情感
出示本诗,指导朗读,初步导出学生的感情。(用反复诵读的方式来激动学生的`情感)
(1)请学生来朗诵,注意节奏。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让听的学生说出她读出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来?
(3)带全体同学朗读,全体学生齐读、朗诵,也同样来读出这样一种感情来。
三、理解诗意,挥发情感
再读一读古诗,你说说有哪些意思不明白的。
(1)你认为在这首诗中,哪几句是比较容易理解的?(1-4句)说说你的理解。
(2)最后一句话最难以理解。
a、先来读一读。
b、这句话描述的是什么?
c、再理解重点的词语:
“意恐”——心里担心、害怕;
“寸草心”——小草,比喻儿女的心意;
“三春晖”——三月里春天温暖的太阳。
d、最后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谁言寸草心,
四、情感体验,深入悟情
师述: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来看看这幅图画,当年迈的老母亲在油灯下,眼睛昏花,动作迟缓,但由于对儿女的爱牵动着她心,坚持到底,一定要为孩子缝制一件衣服。
(预案: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恩情不能报以万一,对母亲无限的热爱与崇敬,这是孟郊的心声)
5、诵读古诗。
母爱难忘,母情难舍,请大家再来读一读诗,注意节奏。
游子吟教案设计篇七
1、能学会演唱歌曲《游子吟》,并从中感受母子情,得到爱的教育。
2、认识波音记号,并学会演唱。
充分感受、体验、表现母子情。
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钢琴。
一、导入
请同学们说说你的妈妈是个怎样的妈妈?(生答)
生:答
二、吟读古诗,体验母子情。
1、教师指导学生深情的读古诗。
2、老师跟音乐读古诗,请同学们模仿老师读古诗。
3、师范唱歌曲,孩子们听歌曲。
4、师说说古诗的意思,孩子们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再次深情朗读古诗。
三、学唱歌曲
1、跟师用“lu”模唱歌曲,学生完整的用“lu”模唱。
2、跟师学唱歌谱。
3、在生唱歌曲之前再听范唱,请学生心理默唱歌词。
4、学唱歌词。
5、歌曲中有几个角色?分别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这两个角色。
6、师跟学生一起用动作表现歌曲中的角色。
7、完整演唱歌曲,加入动作表现。
四、情感升华。
母爱是天底下最伟大的爱,自古以来诗人借诗抒怀,这是因为母亲对孩子倾注了无私的爱,愿为孩子付出一切,下面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正式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
师小结,请同学们再一次深情的演唱歌曲。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游子吟》,希望晚上你们可以把这首歌曲献给自己的妈妈,表达自己对妈妈的爱和感激之情。
《游子吟》是一首描写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和无言的爱的抒情歌曲。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突出母子情的主题,我这堂课主要以“情”为核心,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感情教育。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在教学《游子吟》一诗时,注重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训练,教学中渗透了“母慈子孝”的人文思想,使得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一、教学思路清晰,过渡自然。
一直以来,古诗教学都侧重于理解诗意。而在设计这课教案时,我把古诗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朗读与创设情境之上,所以我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导入——生读——师读——生再读——看——唱——设计动作——表现——情感升华——完整表演。每个环节衔接自然流畅,过渡自然,且能做到层层深入,使学生与诗人感情产生共鸣。
二、对比师生间的朗读,层层推进
诗歌歌曲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游子吟》以朴实的语言,生动的形象,真挚的母爱,而被广泛传诵。教学中,我采用对比老师与学生的朗读,层层推进的。形式进行教学。引领学生在诵读中走进文本,在品味中体验情感。比如。在引导学生体会深夜为即将出远门的儿子缝补新衣母亲的情感时,通过课件仔细观察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朗读时。学生的情感一浪高于一浪,如此伟大深沉而无私的母爱,我们无以为报,但可以通过声音去赞颂母亲,把自己对母亲的爱通过深情的歌声把感情抒发出来。
三、延伸意境,升华情感。
《游子吟》一诗内容简短,理解容易,而母爱是博大的,从古至今,流传着许多歌颂母爱的诗歌与故事。老师的一则故事使孩子们对于诗歌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让学生在感悟母爱的同时,增加对其作品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一节课,我不断的想把母亲对于游子的关爱和游子对于母亲的感激之情灌输于孩子,使我自己觉得课堂上言语不够干净利落,我自己的情绪高涨,却没有带着孩子们一起快速进入角色,所以感觉自说自唱的部分比较多。对于一个陌生的班级,我预想的太过完美,与孩子们互动很少,也没什么默契,课堂上教唱的部分太少了,顾及孩子的接受与情感部分也太少了。最后情感升华部分我如果能与孩子有个小沟通就更好了,自己掌握的还不够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让抓住孩子的心,调动每个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是我教学的重点。对于音乐老师而言,除了具备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有良好的课堂教学能力。
文档为doc格式
游子吟教案设计篇八
1、小小格言:世界上任何一种爱都比不上无私的母爱。母爱是无私的,母爱是伟大的,妈妈是我们身边的天使。
2、你会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吗?会唱的一起来唱。说说你的妈妈是怎样关心你的?
3、小朋友们,我们现在经常用《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来表达我们对妈妈的敬爱,而古代却与我们不一样,他们喜欢用诗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也就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好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课文,就写了古代诗人因为到感受到母亲的恩情而写诗的事。
1、板书课题:母亲的恩情。教学恩
2、知道“母亲的恩情”这个题目的意思吗?
3、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1、请小朋友们轻轻打开书,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生字词和小节号。)
2、检查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词
缝补报答抚摸沐浴铭记迟到生机勃勃
孟郊针线湿润光辉永远寸草心恩情慈爱
a带读,开火车读齐读b去掉拼音读,齐读
3、理解长句子
(2)母亲的恩情孟郊永远铭记在心,在他50周岁那年,写成了这首著名的小诗《游子吟》。
4、把生字词和句子带入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5、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1、读了课文,你们明白了什么?
2、再读课文,你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发现课文有什么独特之处?(介绍文包诗)
1、出示生字卡片
补针根抚摸报
2、自己先去认读一下生字的字形和结构,这6个字有什么特点?
3、你记住了哪个字?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4、重点指导书写摸报
5、学生描红,仿写,完成习字册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孟郊和他的母亲,母亲对孟郊有怎样的恩情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母亲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