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扬企业精神,引领时代潮流的企业标语是成功的助推器。创作企业标语要注重文化差异和情感共鸣,让消费者对企业产生深入的记忆和好感。10.通过以下企业标语案例,你可以感受到标语能够给人带来的积极情感和亲和力。
七年级地理课件说课稿篇一
本课说课课题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第一节“自然环境”中的《复杂的气候》。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阐明亚洲的气候类型、分布及特点。作为本节来说,它建立在《位置与范围》的基础上学习,能够通过这些铺垫为气候的进一步学习搭好桥梁,同时有利于第二节中《地域文化的形成》的学习,为这些表象奠定理论的基石,启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本册内容看,它是第一个分区地理中描述的气候要素,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今后的区域学习、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作好铺垫,。本节立足于我们自身所在的大洲————亚洲来学习,有利于利用学生生活中己有的经历和体验增加感性认识,也有利于今后利用学习的知识来分析一些地理现象,甚至解决一些地理问题。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有利于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经过了七年级上学期中气候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气候的组成要素和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征有了初步的印象,初步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初步认识了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巩固己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区域气候的分析方法,进一步学习气候图的阅读并学会不同气候图之间的比较,学习分析比较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的差异。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知道亚洲气候类型的大致分布
b、知道亚洲的气候特征
c、理解亚洲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d、理解亚洲气候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和方法目标
a、通过合作讨论认识亚洲气候特征的形成原因
b、通过阅读图表来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c、学会利用图表来比较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在认识季风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基础上,树立辩证主义观点
b、树立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因地制宜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的观点
采用比较分析法、阅读图表方法、实验法、合作探究法
1、导入新课(上课前用二个烧杯分别装水和砂子,并插上温度计,采用同样热源加热)
(采用开门见山引入)自然环境的各要素包括:地形、气候、河流、土壤、植被等,其中对环境影响最大的有气候与地形。下面我们以亚洲为例学习如何分析一个区域自然环境中的气候要素。
2、新课教学
a、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提问:亚洲的地理位置特点是什么?
讲述:亚洲的地理位置特点导致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讲述:亚洲缺失的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典型的热带草原气候(也门高地附近)
观察“亚洲气候图”并讨论亚洲气候的分布规律。
讲述:低纬-----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的马来群岛)
-----热带季风气候(南亚、东南亚地区)
中纬-----温带季风气候(东部)
-----温带大陆性气候(中部)
高纬----寒带气候
高山地区-----高原山地气候
b、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观察:实验中的两根温度计的温度,并讨论它们的不同。
思考:冬季早晨池塘水面上升起的水汽,说明了什么?
讲述:海陆热力差异的不同。
读图并指导比较:雅库茨克与孟买,哈尔滨与乌兰巴托的气候特征有哪些不同?
讲述:大陆性的特征,并引导思考海洋性的特征
提问:亚洲的面积、轮廓、海陆位置有什么特征呢?
讲述:由于亚洲的面积、轮廓、海陆位置造成亚洲大陆性强,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c、季风气候显著
讲述:什么是季风?
观察:季风不同季节的风向怎样?从哪里吹向哪里?会有怎样的性质?
讲述:冬季风(西北风、东北风)-----高纬吹向低纬、陆地吹向海洋(性质:寒冷干燥)
夏季风(东南风、西南风)-----低纬吹向高纬、海洋吹向陆地(性质:炎热潮湿)
讲述:利-----雨热同期
弊-----降水集中,洪涝易多发
3、分组完成“活动”第二题。
七年级地理课件说课稿篇二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分三个课时,我讲的是第一课时。课型是新授课。我将按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反馈练习设计这四个环节去说课。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学习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习自然地理知识的入门,对学生形成学习地理的方法和了解地理课学习的地理内容有很大作用。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好素材,本节也着力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学生眼、手、脑、口的调动,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爱国情操。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通过“海岸观船”视频、“月食”图片、相关诗句;以及教师的设问,师生互动,学生讨论来突出重点)
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通过“海岸观船”视频、“月食”图片来突破难点)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在这样的时代下,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教并重,以学为本”的育人观,不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说教法及选择依据
重要的是在授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插入相关的图片及视频资料,直观的展示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学情分析(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插入视频资料:20xx年杨利伟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画面
设计意图:联系时事热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及对科学知识探索的热情,由时事引出新课。
【讲授新课】
1、地球的形状
展示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教师设置相关问题: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2.小时侯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4.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5.思考并举证:还有那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登高望远,海岸观船,月食等)
2、地球的大小
设问: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展示图片)
记忆技巧:
周长=赤道周长
3、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师出示教学地球仪
学生观察地球仪(学生自备地球仪)
教师(提问)
1.地球仪与地球的真实面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学生回答,并有其他同学作补充。(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知识要点)
教师我们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型的地球仪?(可布置学生课前调查)
教师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地球仪具有如下共同特点: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为下节课学习经纬线作知识铺垫)
4.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课堂练习】详见多媒体课件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七年级地理课件说课稿篇三
双塔中学王文娟
核心提示:本学期我所任教的是七年级地理下册,本册共分五个章节,如果按照正常教学进度计算,至少需要三十个课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学。考虑到地理是小科目,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效率,不得占用学生课外时间。本学期我所任教的是七年级地理下册,本册共分五个章节,如果按照正常教学进度计算,至少需要三十个课时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学。考虑到地理是小科目,我们要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课堂效率,不得占用学生课外时间,最后就必须留些时间给学生复习,迎接期末考试,我制定了合理的教学与活动计划,并有序地进行教学。最后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取得了一些成果。现对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开学初,本人总统了上个学期的期考情况,分析了学生成绩偏低的原因(本人将近三年没有上过地理了,课程进度慢,无复习时间),制定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给学生定出了期考平均分要在50分以上的目标,同时向学生提出本学期的学习要求以及宣布课改计划,从正面鼓励学生,让学生明确了目标,又使学生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二、以课改理念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的六个理念告诉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不再是盲目的教教材,传授知识要点,而是要传授对学生的生活及终生发展有利的地理知识。另外,在教学中还得注意方法的指导和学习放式的变革。为此,本学期在教授基本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渗透生活中的地理常识,通过探讨学习,切实地为学生发展着想,让学生学有所成。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使地理学习变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探究并获取知识的活动或方式。这样的教学即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探究精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的感情,增强爱国爱家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还要进行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
在具体的教学中采取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化难为易、删繁就简教学;归纳框架知识,构建链式教学等,使教学更贴近生活,使知识要点更易于掌握,更利于识记。尽量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抓住学生心理,有针对性地教学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要联系人们生活的实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地关系”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因此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要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
另外,也可以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
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
四、存在的问题
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剩下2个课时,主要是用来期末复习。本册书共有五章内容,一课时要复习三张内容,在课始时提出复习目标,让学生找出疑难问题,后20分钟同学生一起解决问题,然后抽查,感觉又一定的效果。
当然,我在教学中,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有较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学生探究学习意识不显著,几次月考成绩不理想,这些状况都值得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去不断完善和提高,相信只要有不懈努力的恒心和毅力,今后的教学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七年级地理课件说课稿篇四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埃及》,这一课题选自湘教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下册的第八章第二节,适用于七年级学生学习使用。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四方面的内容: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各部分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非洲和西亚的知识,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世界区域地理之中,占据了不容忽视的低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读图,使学生认识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理解并分析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概括国家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及读图能力。重点培养学生读国家图并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分析尼罗河对埃及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埃及人民对尼罗河的利用改造,向学生进行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确立为教学重点,因为只有掌握了它的地理位置才能理解和掌握其气候、文化、工农业等方面的内容。尼罗河对埃及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影响既是教学重点,亦为教学难点,这一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另一原因是七年级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他们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
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读图指导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地图 ,结合议、讲、练等多种形式,创设情景,设疑解疑,引发他们的积极思维和乐于观察实际的学习习惯,共同探索得出有关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理特征等知识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安排教学,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会”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本节课主要采取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总之,在教学中抓住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的年龄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我把本课确定为新授课型,一个课时,采用了下列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认为死后保存完整的尸体,灵魂就可以做阴间的统治者。于是他们不惜劳民伤财,为自己死后保存尸体而建造陵墓,这些巨大的方锥形的陵墓,最高的竟达146.6米,这些陵墓象征了他们的地位与财富。因为它们的形状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中国一般称之为金字塔,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个神秘的金字塔王国——埃及。设置悬念,增加学生探究学习埃及的动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一)埃及的地理位置
联系图象,展开教学。从埃及地形图入手,设置四个疑问,引导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有关埃及的领土、地理位置、交通要道等知识点。
(1) 仔细观察埃及的轮廓,它位于什么大洲?
(2) 苏伊士运河是哪两个大洲的分界线?属不属于埃及?
(3) 埃及主体部分位于什么洲?另一部分呢?叫什么名称?
(4)埃及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如何?
这四个疑问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对零散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学生能理解课文中思考题: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战略意义。引导学生自己从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上来分析回答问题,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对于城市部分只要点到为止即可。
(二)沙漠广布
此知识可采用追问的方式引导启发学生层层深入,探究问题。
从图8-13中我们能够发现,埃及全境90%以上是沙漠,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沙漠之国,沙漠的名称是什么?(撒哈拉沙漠)为什么多沙漠?(与气候有关)什么气候?(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北部地中海沿岸属地中海气候)什么特征?(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总的说埃及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承转)由于埃及境内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因此淡水对埃及有相当大的作用,埃及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与流经的尼罗河密切相关,有人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的文明”,所以讲埃及,就要从尼罗河说起。
阅读课本p78页尼罗河资料,讨论埃及人为什么称尼罗河为“生命之河”? 引出对“尼罗河的赠礼”、埃及主要的经济特征、苏伊士运河等重点内容的讨论、分析,重点点拨,深入理解。采用“看——议——讲”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视给予指导,并最后共同总结:
(1)尼罗河对于埃及农业的影响。古埃及,尼罗河定期泛滥,河水泛滥后,从尼罗河上游会带向下游很多肥沃的土壤,当尼罗河水退去时,这些肥沃的土壤就是对埃及人最大的恩赐。
(2)城市和人口分布上,埃及主要城市分布,就是分布在尼罗河流域两岸,以及红海地中海沿岸,其他的地方,大多数是沙漠,没有水源,无法生存,这也是埃及人一条生命的长廊!
(3)尼罗河的运输作用。古代金字塔的建造,现代石油棉花的运输,游客的流动都依赖尼罗河。
(4)尼罗河的水利作用。尼罗河可以灌溉农田,然后一点最主要建造了一个阿斯旺大水坝。埃及现在的电力,84%都是由这个大坝供应的。(这个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坝工程之一,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它将尼罗河拦腰切断,在高坝内形成了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建造这个大坝,也给埃及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中之一就是阿布辛贝神庙,从底处切割平移到了一个比原来地址高200多米的地方。)
(三)发展中的工农业
(1)读图8—18,找出埃及的长绒棉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 教法探讨:回忆埃及的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让学生明白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的自然条件很适宜棉花喜光耗水的特点。因此,在有尼罗河水灌溉的地方就有棉花的种植。这样,就得出埃及棉花种植区的分布特点。
(2)读图8-18,从中找出埃及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别是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
(四)富有特色的旅游业
埃及之所以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因为它保存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灿烂的古代文化,你能分别列举一些吗?此处教师可补充相关内容,例如象形字、太阳历来历等,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课外知识。
(1)读图8—21,你知道埃及有哪些著名的文物和古迹?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征?培养学生读图看图用图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2)你认为游览埃及的主要景点应选择的最适宜的交通工具是什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从中也体现出了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观念。
小结并承转到第四个部分的学习,正是埃及众多的历史遗迹和灿烂的古代文化,使埃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大量的寻幽访古的游客。 (过渡语)埃及古代文明里不开尼罗河水的滋润,把尼罗河称为埃及人民的母亲河实不为过。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古代埃及人,它也是现代埃及经济发展的浇灌者。
3、学以致用, 拓展延伸。
课下办一期有关“金字塔之国”的手抄报,向家人和朋友介绍埃及。
4、总结梳理 ,归纳方法。
有两条河对于埃及特别重要:苏伊士运河、尼罗河。首先这两条河的位置一定要落实到图上。通过苏伊士运河我们可以了解到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通过尼罗河可以想到埃及的历史文明和现代经济的发展。因此,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就能很好地掌握本节知识,也将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同时强化了记忆。
五 、板书设计:
一、地理位置——地跨两洲
1、亚洲与非洲、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
2、民族、宗教、语言、首都开罗
二、沙漠广布
1、沙漠之国——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2、尼罗河
三、文明古国
1、历史遗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2、古代文化:象形文字、天文历法
四、发展中的工农业。
1、工业成为经济中的主要部门
2、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3、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我利用纲目式板书,直观系统及时地体现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六、布置作业:
最后布置作业,课后完成填充图册埃及的内容,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完成成长资源上的习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老师给予指点和评价,谢谢大家。
七年级地理课件说课稿篇五
教材地位和作用
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他在经济、科技、军事等许多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家特点十分突出。因此在区域地理的学习中,美国具有极强的学习、研究价值。本节内容是围绕美国作为世界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来展开的,这一主线把美国的多个内容联系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模式和框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通过读图使学生了解美国的位置、领土组成,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读图、用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2.知道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
3.了解其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条件、分布及主要特点,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4.知道美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
5.了解美国经济对世界资源与环境造成的影响,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利用大量地图、数字、图表、资料综合的来分析问题和理解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了解有色人种在美国社会受到的不平等待遇,充分认识种族歧视与贫富悬殊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的矛盾,使学生感受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通过学生了解美国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等事例,使学生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美国的繁荣和发达,树立全球意识、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美国的位置范围、领土组成、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构成;
2.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美国是世界资源消耗大国。
教学难点:1.理解农业地区专业化,学会分析影响农业带的主要因素。
2.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重点难点的突破:1、利用地图说明美国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状况。
2、利用图表等资料,说明美国的工、农业生产特点以及种族的构成。
3、使用美国的地形图和气候图,揭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
4、利用数字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推动作用。
美国是一个距离学生遥远但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又能经常接触到的国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媒体资源来实现课标要求的“根据资料和地图,说出某一国家的种族、民族、人口、宗教、语言等至少一个方面的概况。”
讨论对比、举例分析、提问设疑、激情引趣。
给学生的思考留下了余地,指导学生读图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出示]一张森林图片。
[设疑]如果这片森林是整个世界,那这棵最强大的树会是哪个国家?(美国)
[导入]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同了解美国。
活动一
我眼中的美国社会
形式:展示、讲解和角色扮演
内容:
1.美国的人种构成特点;
[播放]来自美国的照片,看看在美国的普遍居民中,都有哪些肤色的人?(学生对人种的识别能力强,都愿意参与回答)
[出示]“美国的人种构成饼状图”,看看在美国什么种族的人口最多?(直观了解美国人种构成比例)
2.华人在美国的发展历史中的贡献;
[提问]你所熟悉的美国名人中,哪些人是其他国家或大洲移民的后裔?(考查学生的知识面)
[展示]唐人街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考查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情况)
[展示]下面阅读材料,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阅读材料1:20xx年4月7日,白人警察里奇在街头射杀黑人青年托马斯,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陷入动荡,上百人受伤,这是自1960年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以来最为严重的种族骚乱事件。托马斯是1995年以来辛辛那提市警方打死的第15名黑人嫌疑犯。在此期间,他们没有杀害过任何白人。
阅读材料2:美国最新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非洲裔、拉美裔和亚裔美国人等少数民族经常在公共场所遭到不公平待遇,超过33%的是黑人,曾因肤色在找工作时被拒绝或得不到升迁机会。20%的拉美裔和亚裔人曾在工作场所受到歧视。50%的黑人男子和25%的黑人女子,曾因黑人身份受到警察的歧视。
让同学扮演不同角色根据课本p81活动2中的文字描述并结合自己了解的有关情况设置情景,表演不同人种在美国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感受。(体会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进行情感教育)
[提问]这些对话反映了美国社会存在着一个什么问题?对此谈谈你自己的感想?
[承转]吸引许多这么多人去移民的国家的自然状况如何呢?(自然过渡)
活动二
美国领土、地形等自然特点
形式:读图自由讲解
内容:
1.读图说明美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特点;
[展示]世界政区图。
[提问]观察地图,说说美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临国位置。(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教育)
2.读图说明美国领土的构成及特点;
[播放]视频简介美国国旗(吸引学生注意)
[出示]美国领土地图。
[提问]除了本土外,美国海外的两个州分别位于什么位置?属什么温度带?(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3读图说明美国地形分布及特点。
[展示]美国的地形图。
[引导]从图上找出阿巴拉契亚山脉、落基山脉、科迪勒拉山系、中央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圣劳伦斯河和五大湖。(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提问]美国的地形有什么特点?哪种地形面积最大?
4.读图说明美国的气候及特点;
[展示]美国的气候图。
[引导]美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三面环海,对气候影响非常大。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有哪些气候类型?最主要的是哪种?(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承转]美国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另外它还有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
活动三
美国的农业
形式:指图提问、讨论
内容:
1.美国的现代化农业;
[播放]反映美国现代化农业生产的视频;
[介绍]美国从事农业人口,不到全国总人口的3%,却耕种了世界10%的耕地。在美国,一个农业劳动力可以养活76个人,比世界每个劳动力供养5人的平均水平要高出10多倍。
[提问]以上资料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真切体会美国发达的农业)
2.美国主要的农业带的名称、位置;组织同学们合作、探究,认识影响农业生产布局的因素。
[展示]“美国农业带的分布”图。
[提问]大家观察图,看看美国主要形成哪些农业带(区)?并分析其形成原因。(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乳畜带:位置偏北,气候冷湿,适宜牧草生长,城市和人口密集。
玉米带: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春夏气温较高。
小麦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
畜牧和灌溉农业区:多山地,降水少,有大片的半干旱草原和高山冰雪溶水。
棉花带: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纬度低,夏季气候湿热。
活动四
美国的工业
形式:展示实物、图片和材料,读图介绍
内容:
1.谈谈我们身边的美国产品;
[提问]日常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产品是美国生产的?请列举一些产品或品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读图了解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中心;
[展示]“美国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
[引导]请同学们在图上指出下列工业城市,并说明各城市著名工业门类。底特律、纽约、休斯顿、旧金山、洛杉矶、西雅图。(培养读图能力)
[总结]东北部是美国开发最早,污染最严重的工业区,主要是传统工业部门。后来逐步向南部、西部“阳光地带”转移,这两个地区逐步发展成为以新兴工业门类为主的工业区。
3.利用资料认识高新技术产业在美国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
[承转]近几年,美国的经济平稳发展,主要得益于高新技术产业。
阅读材料,说说高新技术产业对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1)美国经济增长中的27%归功于高新技术产业。
(2)xxxx—xxxx年,美国在高新技术领域新增就业机会105.6万个。
(3)预计到20xx年;因特网收入将超过3500万美元。
(4)美国经济增长的三分之一来自于信息产业。
[承转]美国发达的经济,是建立在大量消耗全球资源和破坏地球环境的基础之上的,因此,美国也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活动五
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形式:分组讨论
内容:
[出示]提供美国进口资源的数量资料。让学生感受美国对世界资源的大量消耗。
[展示]美国电力公司视频。让学生感受美国企业对世界环境的破坏的态度
[强调]美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大国之一,这为美国发展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美国并不满足于消耗本国资源,要从其他国家大量进口,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以大量掠夺、消耗世界资源为代价,发展本国经济。
[小结]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需要珍惜;环境遭到破坏是很难恢复的,美国有责任和义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世界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也是每一个地球人的责任。(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及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
[总结]各小组派代表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知识拓展]就美国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和注意的地方,写一篇感想。
七年级地理课件说课稿篇六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
2、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了解红土地的成因。
3、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了解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
通过读图讨论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观察判断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
八年级学生主要学习中国地理,上册为中国地理总论部分,下册为中国地理分区。本节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的第一节内容。在前两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力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和具有北方特色的东北三省、黄土高原等地区。本章内容在第七章中是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中国地理差异。而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根据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所以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教学重点:
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
2、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条件。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对新旧知识的衔接上还存在一些不足,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所以我认为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学生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教师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我精心设计了信息整合课件,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坚持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尽可能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要学的新知识有了期待感,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探讨,合作交流,由旧到新,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会自觅知识,自得方法,使他们乐学,也会学。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即“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拨评价在后”的原则,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读(看)——议——讲”结合法
(2)、图表分析法
(3)、读图讨论法
环节教学设计我的教案集备反思(一)创设情境,明确任务
多媒体出示南方地区的图片,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红土地香蕉园
水田桂林山水(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知识点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范围
南方地区位于一以南,以东,南临。
2.地形
南方地区地形,东西差异明显。
西部以和为主,东部交错分布着、和,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和。
3.气候
(1)南方地区大部分位于纬度地区,属于带和带。
(2)南方地区最热月气温在之间,最冷月气温在以上。受的影响,降水丰富,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属于、气候。本区的气候特征。
(3)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覆盖着
(植被类型)。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
知识点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1)地形条件:平原地区,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和。
(2)气候条件:南方地区气候,发展农业的条件优越,耕地多为。
2.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及其分布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油料作物是,主要水果有、除此之外,南方的农作物还有等。
3.合作交流
莲藕、椰子、竹笋是南方地区的三种常见食材。根据下面的资料,完成连线,并解释原因。
(三)展示交流,自主构建
(1)疑点、难点、分歧点
(2)知识归纳总结
你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了吗?你能自主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吗?快来大显身手吧!
(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探究
一、单项选择题
1.三国时,赤壁之战后,魏、蜀、吴终成三足鼎立之势,根据自己的认识,蜀国主要的根据地是:()
a.长江三角洲
b.洞庭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四川盆地
2.外地客人到南方地区,让他品尝南方特色水果,大致应提供()
a.柑桔、香蕉、荔枝等
b.苹果、杏、梨、桃等
c.西瓜、葡萄、石榴等
d.无花果、哈密瓜、榴莲等
3.下列表示南方农作物的一组是:()
a.小麦、玉米、谷子、高粱等
b.水稻、油菜、甘蔗、橡胶等
c.小麦、棉花、谷子、甜菜等
d.青稞、小麦、棉花、葡萄等
4.农作物收获次数的多少,与该地区生长期的长短有关。据此判断,下列地形区农作物收获次数最多的可能是()
a.华北平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长江三角洲
七年级地理课件说课稿篇七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来源于中学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
日本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中的第一个国家.通过学习日本,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对后面的区域地理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知识与技能:
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
了解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特点及其成因。
了解日本的加工贸易经济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日本自然特征和工业分布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通过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分析,培养学生探索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能力。
吸取日本经济发展中的经验教训,应用于我国的经济建设。
通过学习日本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加深对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的理解。
结合七年级学生对地图的分析、比较能力以及对区域地理的学习程度。
重点:
日本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原因。
日本加工贸易发达的原因及工业布局的特征。
难点:
日本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根据青少年生理特征而言,七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我将适时的运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增强知识的直观性。
由于青少年的思维发展是由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这一特点,我会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将抽象的.地理事物表现出来,变难为易,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结合本节课活动设计多,活动拓展性强的特点,我会采用活动探究法,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科学探究能力。从而使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另一方面使学生通过活动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在课程的开端,我会先向学生播放一段日本的宣传片,这是日本官方对于其文化以及自然景观的宣传片。通过视频,使学生对日本的插花、茶道、风景、民居、礼仪、服饰、舞蹈、食物以及民族节日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让学生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沉浸在具有浓郁色彩的日本民族文化中。从而导入新课的学习——日本。
在教材分析中,我们已经提过,日本是学生学习区域地理中遇到的第一个国家,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教师要时刻伴随着对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指导。
首先,我会给出一幅世界地图,让学生从世界的角度去看日本,明确日本的地理位置,相邻国家和海洋,国土的大致形状。从整体上把握日本的基本概况。之后,进入本节课学习的第一部分:多火山地震的岛国。
让学生观察日本的地形图,在观察的同时,思考我所给出的几个问题:1日本的领土主要有那几部分组成?2日本的海岸线具有什么特点?3日本的地形特征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观察,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在学生思考结束后,我将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观察结果,与学生共同总结出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
随后,我会重新给出一幅世界地图,让学生注意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同时回忆我们在上学期所学过的海陆的变迁中板块运动的相关知识。并在六大板块示意图中标注出日本的地理位置。运用板块运动中地壳的变化,联系日本所处的地理位置,分小组讨论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我会在听取学生的答案之后,进行知识的归纳,进而得出结果,即日本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地壳比较活跃,因此,多火山地震。
之后,通过日本95年神户地震的震后纪录片,使学生认识到地震对人类生产、生活所造成的严重危害,从而了解到防震减震措施的重要性。紧接着,让学生通过日本防震日的防震演习及日本传统民居建筑的图片和材料,增强学生防震减震的意识。最后,通过我所收集到的学校避震措施,进行简单的现场演习。
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温故而知新",建立起知识的新旧联系,从而培养学生探索地理事物因果关系的能力,同时,完成对教学重点一的学习任务。
接着,进入本节课学习的第二部分: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相关图片的比较、归纳和总结,得出结论。即,使学生通过感性的对图片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对知识的归纳。为符合初中生有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度这一特点,我将采用“提出问题——地图分析——教师引导——得出结论”的流程,来进行教学。
首先,让学生回忆在平常的生活中,所注意到的在我国市场上行销的日本产品。然后,通过我所给出的图片,认识日本著名的品牌。再结合日本的人均生产总值、在国际金融中所占的比重以及外汇储备在世界的位次等方面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日本的经济发达,是世界经济强国。
紧接着,我会给出日本主要工业原料来源地示意图和日本进口的主要工业原料所占的比例图两幅图,让学生进行分析,从而认识到日本是世界工业原料的进口大国,而造成日本大量进口的原因,则是因为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贫乏。按照相同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日本主要产品的输出地示意图以及日本主要产品占世界市场的比例图,自主学习,从而分析出由于日本国内市场狭小,造成工业品大量出口,成为出口大国。通过对四幅图的综合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日本加工贸易经济发展的特点:对外依赖严重。
之后,就进入日本工业分布的学习部分,先让学生观察日本的工业分布图,按照之前的方式,带着问题去思考:1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那些地方?2为什么要分布在这些地方?3在图中明确横滨、名古屋、神户、大阪和东京的具体位置。在学生观察之后,教师通过演绎法,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记忆。
课程进行到这里,日本的自然环境和加工贸易经济已经学习完毕。我会通过“日本的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有哪些?”这样一道题目,完成对前两部分知识的结合和梳理,从而,解决本节课的学习难点问题。
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是对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可以全面具体的看问题。同时,在日本的经济发展史中,吸取经验教训,并应用于发展我国经济建设。
最后,就进入对日本文化的学习部分。有人说,日本的文化好比一个茶壶,里面装有茶水、咖啡、白兰地。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
此部分的学习,较前两部分而言,容易许多,我将采用讲授法和展示图片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日本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以及中日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通过此部分的学习,首先让学生掌握日本文化的形成原因:一方面日本民族构成单一,造成其文化具有浓厚的传统色彩。另一方面由于进出口经济发达,造成其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其次,使学生从长远的历史角度看待中日关系,从而促进中日的友好发展。
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我没有过分的强调,侧重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体验,学会分析于合作。同时,运用视频和图片,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首先让学生掌握本节教材的知识内容,对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其次,使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以后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最后,希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加强防震意识,珍惜生命。
七年级地理课件说课稿篇八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四方面的内容: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各部分内容联系紧密,脉络清晰。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非洲和西亚的知识,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世界区域地理之中,占据了不容忽视的低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读图,使学生认识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理解并分析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
(2)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概括国家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及读图能力。重点培养学生读国家图并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分析尼罗河对埃及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埃及人民对尼罗河的利用改造,向学生进行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教育。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埃及重要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确立为教学重点,因为只有掌握了它的地理位置才能理解和掌握其气候、文化、工农业等方面的内容。尼罗河对埃及文化及经济发展的影响既是教学重点,亦为教学难点,这一内容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另一原因是七年级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他们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较差,分析事物缺乏全面性。
为了讲清重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读图指导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地图,结合议、讲、练等多种形式,创设情景,设疑解疑,引发他们的积极思维和乐于观察实际的学习习惯,共同探索得出有关埃及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地理特征等知识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安排教学,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会”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本节课主要采取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总之,在教学中抓住中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注意力易分散的年龄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我把本课确定为新授课型,一个课时,采用了下列教学程序: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认为死后保存完整的尸体,灵魂就可以做阴间的统治者。于是他们不惜劳民伤财,为自己死后保存尸体而建造陵墓,这些巨大的方锥形的陵墓,最高的竟达146.6米,这些陵墓象征了他们的地位与财富。因为它们的形状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中国一般称之为金字塔,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个神秘的金字塔王国——埃及。设置悬念,增加学生探究学习埃及的动力。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联系图象,展开教学。从埃及地形图入手,设置四个疑问,引导学生从地图中找出有关埃及的领土、地理位置、交通要道等知识点。
(1)仔细观察埃及的轮廓,它位于什么大洲?
(2)苏伊士运河是哪两个大洲的分界线?属不属于埃及?
(3)埃及主体部分位于什么洲?另一部分呢?叫什么名称?
(4)埃及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如何?
这四个疑问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对零散的知识进行了梳理,学生能理解课文中思考题: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战略意义。引导学生自己从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上来分析回答问题,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对于城市部分只要点到为止即可。
此知识可采用追问的方式引导启发学生层层深入,探究问题。
从图8-13中我们能够发现,埃及全境90%以上是沙漠,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沙漠之国,沙漠的名称是什么?(撒哈拉沙漠)为什么多沙漠?(与气候有关)什么气候?(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北部地中海沿岸属地中海气候)什么特征?(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总的说埃及终年炎热,干燥少雨。)
(承转)由于埃及境内大部分地区是沙漠,因此淡水对埃及有相当大的作用,埃及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与流经的尼罗河密切相关,有人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埃及的文明”,所以讲埃及,就要从尼罗河说起。
阅读课本p78页尼罗河资料,讨论埃及人为什么称尼罗河为“生命之河”?引出对“尼罗河的赠礼”、埃及主要的经济特征、苏伊士运河等重点内容的讨论、分析,重点点拨,深入理解。采用“看——议——讲”相结合的方法,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视给予指导,并最后共同总结:
(1)尼罗河对于埃及农业的影响。古埃及,尼罗河定期泛滥,河水泛滥后,从尼罗河上游会带向下游很多肥沃的土壤,当尼罗河水退去时,这些肥沃的土壤就是对埃及人最大的恩赐。
(2)城市和人口分布上,埃及主要城市分布,就是分布在尼罗河流域两岸,以及红海地中海沿岸,其他的地方,大多数是沙漠,没有水源,无法生存,这也是埃及人一条生命的长廊!
(3)尼罗河的运输作用。古代金字塔的建造,现代石油棉花的运输,游客的流动都依赖尼罗河。
(4)尼罗河的水利作用。尼罗河可以灌溉农田,然后一点最主要建造了一个阿斯旺大水坝。埃及现在的电力,84%都是由这个大坝供应的。(这个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坝工程之一,曾经是埃及民众和政府的骄傲。它将尼罗河拦腰切断,在高坝内形成了非洲最大的人工湖----纳赛尔水库。建造这个大坝,也给埃及人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中之一就是阿布辛贝神庙,从底处切割平移到了一个比原来地址高200多米的地方。)
(1)读图8—18,找出埃及的长绒棉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这样?教法探讨:回忆埃及的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让学生明白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的自然条件很适宜棉花喜光耗水的特点。因此,在有尼罗河水灌溉的地方就有棉花的种植。这样,就得出埃及棉花种植区的分布特点。
(2)读图8-18,从中找出埃及矿产资源的分布,特别是石油资源的分布特点。
埃及之所以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因为它保存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灿烂的古代文化,你能分别列举一些吗?此处教师可补充相关内容,例如象形字、太阳历来历等,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课外知识。
(1)读图8—21,你知道埃及有哪些著名的文物和古迹?它们的分布有什么特征?培养学生读图看图用图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2)你认为游览埃及的主要景点应选择的最适宜的交通工具是什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从中也体现出了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观念。
小结并承转到第四个部分的学习,正是埃及众多的历史遗迹和灿烂的古代文化,使埃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大量的寻幽访古的游客。(过渡语)埃及古代文明里不开尼罗河水的滋润,把尼罗河称为埃及人民的母亲河实不为过。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古代埃及人,它也是现代埃及经济发展的浇灌者。
3、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课下办一期有关“金字塔之国”的手抄报,向家人和朋友介绍埃及。
4、总结梳理,归纳方法。
有两条河对于埃及特别重要:苏伊士运河、尼罗河。首先这两条河的位置一定要落实到图上。通过苏伊士运河我们可以了解到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通过尼罗河可以想到埃及的历史文明和现代经济的发展。因此,抓住重点,以点带面就能很好地掌握本节知识,也将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同时强化了记忆。
一、地理位置——地跨两洲
1、亚洲与非洲、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交通要道——苏伊士运河
2、民族、宗教、语言、首都开罗
二、沙漠广布
1、沙漠之国——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2、尼罗河
三、文明古国
1、历史遗迹: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2、古代文化:象形文字、天文历法
四、发展中的工农业。
1、工业成为经济中的主要部门
2、农业集中于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
3、长绒棉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我利用纲目式板书,直观系统及时地体现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最后布置作业,课后完成填充图册埃及的内容,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完成成长资源上的习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老师给予指点和评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