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按照学科教学大纲、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一种教学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教案范本,供大家参考借鉴。
部编版彩虹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读通课文,品味重点词句,会入情入境地研读课文,抒发感受。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会多元交流,多向对话,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小鸟与大树之间真挚的友情,使学生感悟到信守诺言是多么高尚美好。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更多的事例明白要信守诺言这一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时安排:2教时
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1.播放媒体课件:听,一只美丽的小鸟坐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他的好朋友大树唱歌。树呢,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图画呀!围绕这只美丽的小鸟和这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来读一个美丽的故事。
2.板书课题:去年的树(齐读)
二.自主阅读,初步感知,质疑问难。
1.请大家读课文,哪里不明白的,打个问号。
(学生读,教师巡视,随即点拨:有的小朋友在读第二次了,真认真啊!有的小朋友结合课后问题去读,这是一个阅读的好习惯。)
2.交流初读心得
读到现在,你想说点什么?
预设疑问:
a.“歌唱”和“唱歌”有什么区别?(这两个词很接近,但用的地方不同,“歌唱”一般带有赞美什么的意思,比如“歌唱祖国”,“歌唱家乡”,“歌唱美丽的景色”,而“唱歌”不含这些意思。
b.鸟儿为什么要对着灯火唱起去年唱过的歌?题目为什么劝去年的树”?
(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还有哪些同学也有这个疑问?这个重要的问题待会儿我们一边深入地研读课文,一边思考着解决好吗?)
3.小结:同学们初次与课文亲密接触就有这么大的收获,真会读书!
三、初步研讨,合作学习,主动探索
1、请大家默读课文,用“”勾出描写小鸟和树友情的词语或句子。哪里让你感动的,在边上画一颗心。
同学们静下心来,细细地读这些句子,读到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同时也结合着思考刚才孩子们提出的问题。
a、学生读书,勾画批注,主动思索(巡视,个别指导)。
b、把自己的意见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有可以把你的意见说给另一个组的孩子听听)
c、学生在小组活动中交流自渎时所得,相互启发、促进。
小结:孩子们读书很认真,积极思考,积极地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意见,为我们下节课的全班交流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相信孩子们在下节课中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第二课时
一、深入研读,互相交流,表达情感。
师:谁能把上节课找到的描写小鸟和树友情的词语或句子,读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交流交流。
相互交流
1、“天天……”一句。
读着这个句子,你心里想说什么?
(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那样的相依相惜,真是一对朝夕相处令人羡慕的好朋友啊!)
多么幸福啊,让我们再来感受一番,美美地读!
2.分别时的对话。
师:读着他们分别时的话,你能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吗?(难舍难分,有些伤感,无奈)树的话该怎么读?小鸟的话该怎么读?跟你的同桌练一练。(鸟儿是在向树保证、承诺,应该读得坚定些,宽慰树的心情。
请男女生对读。
小结:寒冬将至,鸟儿跟树要分别了。他们约定,明年鸟儿还回来唱歌给树听,这是他们之间的约定。(板书:约定)
3.鸟儿找了很多地方。
师:为了找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好朋友,小鸟可是历尽艰辛。你还可以用哪些词来说?(百折不挠,心急如焚,坚定不移,千里迢迢,不顾一切,不辞辛劳,万分着急,费劲周折)
鸟儿的心急如焚,你从哪儿看出来?
4.出示小鸟向人询问的三次话。
(1)站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2)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3)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
任选一句话,指名读,点拨:
(1)自己的好朋友找不到了,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到什么地方去了?”语速都加快了,说明心里很急。
(3)小鸟一路风尘仆仆地找来,他的好朋友树还在吗?此时他
的心里充满了忧伤。他难过得都快要哭出声了。师:读着,读着,你们是不是也被小鸟感动了?小鸟在寻找大树的过程中,那份焦急,担心,急切,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深厚的友情啊!让我们一起再来感受一次。
二、引导想象,补充对话
好朋友树已经不在了,但他化为的灯火还在。
1.于是,村子里,煤油灯旁,两个好朋友相聚了。读课文最后一段
2.这回,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和疑问了?
什么“睁大眼睛”、“盯着’、“看了一会儿”、“又看了一会儿”?为什么唱起去年唱过的歌?从鸟儿的这些动作里,你体会到他怎样的心情?(这两个“看”字饱含了多少真情,多少留恋啊!)(多么守信的小鸟啊!)(小鸟那么舍不得离开自己的朋友。)(第一个“看”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朋友已化为了眼前的这一盏灯火,他有点伤心,说不出话来。他想努力从灯火中找到朋友的影子,所以睁大了眼睛。)
3.想象说话
部编版彩虹教案篇二
《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九册第七组课文中的一篇课文。学习本组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看书的习作实践中去。
《蟋蟀的住宅》是一篇说明性的科学小品文,并且是本组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在学习第一篇说明文《鲸》以后,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说明方法,所以在教学《蟋蟀的住宅》时不把学生掌握说明方法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本节课中重点达到以下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同时体会抓住说明对象的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的方法。能力目标:训练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悟情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
重点:让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
难点:让学生感悟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
长期以来一直关注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在这节课中将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受到熏陶感染,再把学生的感悟与老师、同学交流。
在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情趣教学法、多媒体直观法、以读促悟法。学生主要采用以下学法: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自读自悟法。
如何转换学生角色,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想让学生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蟋蟀,介绍自己的家和修建家的经过。因此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学生在以前已经学过口语交际介绍自己的家,学生会非常自豪,能踊跃地说。再加之已经学过《明明上学》一文,学生已经知道蟋蟀的歌声动听,对蟋蟀的可爱、有趣早已铭记在心。这样二者结合起来,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旧知迁移,为学生转换角色,改变学习方式作准备,也为学生发展口语作准备。
这样让学生把自己的家和早已熟悉的蟋蟀的住宅联系起来,自然而然地导入课题。
(二)、研读课文、自主感悟
在导入课文后,我设计让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感悟。请学生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生能很快体会出文章主要内容: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经过。这个环节落实本期教材训练重点:提高学生阅读速度,达到阅读有一定的速度,能体会文章主要内容。
(三)、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小组学习、组内交流
这个环节根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分别学习、研究蟋蟀住宅有什么特点和怎样修建住宅的。每个学生要先认真读书,体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或怎样修建住宅的,想想如果你就是一只可爱蟋蟀,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你的家或你修建住宅的经过;把你感兴趣的句子勾画下来反复读一读,把你的理解写在句子旁边或本子上,如果还有不懂的句子或以在旁边标上问号;并且估计一下,其它小组的同学有可能向你们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解答。学生在自读自悟几分钟后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共同质疑,共同推测一下其他组同学会提的问题,一起解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样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再在小组讨论交流,就真正达到人人动口读书,用心体验,实现人人自主学习,而不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个别优秀学生的一言堂,从而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效率。达到设计理念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2、全班交流、答记者问
学生把自己转换成蟋蟀这个角色,汇报介绍“我的家”即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时,就有可能根据自己在读中的感悟,用朗读勾画批注法,边朗读边结合自己的体会介绍,也有可能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示意图介绍。在听完介绍后,其它小组的同学可扮演小记者向这组同学质疑,进行答小记者问。这样促使学生自读自悟时更认真,在本小组交流讨论时更合作、更投入。在学生自主解疑仍有困难时教师适时点拨,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共同参与,自主质疑、自主解疑或合作解疑的效果。实现设计理念中关注学生的学法,用学生的“学”决定教师的“教”。(在此过程中适时出现cai课件,蟋蟀住宅的资料、图片。)
由于通篇采用拟人手法叙述,学生在阅读中会产生浑厚的兴趣,在汇报蟋蟀住宅经过时,学生除了边朗读边谈体会,还很可能会自然而然转换成蟋蟀的角色,配上动作介绍修建住宅的经过。在转换角色的同时,学生一方面对课文自读自悟,自主学习读懂了课文,另一方面在情感上对蟋蟀产生认同,自然就体验到蟋蟀不肯随遇而安、吃苦耐劳的精神,这样就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实现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一体这一设计理念。(在这一过程中相机出示cai课件,蟋蟀修建住宅的经过。)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交流,已经激发了学生对蟋蟀的喜爱和赞扬之情,就进入拓展延伸、情感升华这一环节。让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动物住宅和它们修建住宅的图片、文字资料或关于作者的相关资料,在学习小组内交流,再把此时此刻想对蟋蟀或其它动物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学生用我笔写我心,畅所欲言。然后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这样让学生有准备地说一段话,实现读、写、说结合。
板书是一节课的精华。因此我的板书简单明了,课文的内容也的到了精彩的展示。
九色鹿对国王控诉的那段话是文章的重点部分,也是整堂课一个重要的训练点。为此,我出示了这段话: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课堂是个开放的大课堂,学生的视野更开阔了,思维更活跃了,嘴巴也更会讲了。但是,语文课还是姓“语”,课堂教学还是应该立足于语文学科的根本,学语文,用语文。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让学生多次想象练说的环节:想象调达当时的郑重起誓;想象九色鹿控诉时的内心愤恨;想象国王听了之后的内心活动以及国王会如何惩罚调达等,通过角色的置换、想象,让学生充分感受民间故事所特有的丰富的体验。
语文课程的“开放”、“拓展”,都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理解的基础上,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文本的价值取向和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课文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悟体会、朗读说话,从字里行间体会两个人物的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最后一环节——诚信格言的补充,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感受故事所蕴涵的做人的道理,同时,与当前所提倡的诚信教育相结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另外,为学生用精炼的语言写出学了故事以后的内心感受起到了示范作用,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最后,老师还告诉学生:九色鹿壁画至今还完好地保存在敦煌莫高窟,建议同学们有机会去观赏,旨在鼓励学生走进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上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11篇2023年部编版《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部编版四年级蟋蟀的住宅教案,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的相关认知。
部编版彩虹教案篇三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
二、品读语言
本文是否做到了叶圣陶主张的“简明如话”?请找出具体例子,并赏析。
教师先介绍范例: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所以所作都是自己的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虽然一些用词充满文人气息,但整体节奏是口语化的,尤其是“念,顺口,……就是话”部分,句子短促,语气感强。
(先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后抽点或请主动举手的)
教师及时补充,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随意中透着亲切。“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三层意思用三个短句表达,语气舒缓,读来顺口,如同日常说话一般。
三、语言运用
接下来看看大家对“简明如话”主张理解得如何。对“雪下得大”,这里有三种表达:“大雪纷飞”“大雪一片一片纷纷地下着”“那雪正下得紧”。联系“简明如话”主张,你认为叶圣陶先生会最欣赏哪一种表达?那你自己最欣赏哪种呢?均请说明理由。
(先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后抽点或请主动举手的)
教师及时补充:“那雪正下得紧”出自《水浒传》,“紧”字倒很接近现代江浙一带口语里“凶”“猛”等用法。
和叶圣陶主张相近的鲁迅认为,“那雪正下得紧”虽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自然”“熟练”)却好得远了。
鲁迅反对“作文章”的“作”,“作”了会生涩,格格不入;但虽然太“作”不行,不“作”却又不行。他主张的特别的语言是“采说书而去其油滑,听闲谈而去其散漫,博取民众的口语而存其比较的大家能懂的字句”。
四、阅读拓展
[屏显“叶圣陶轶事”]
五、总结
从叶圣陶的生平简介和本文的事件细节来看,章先生为他改字的寓意“圣人陶钧万物”可以说几乎实现了啊!而我们这些平常人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非曰能之,愿学焉”,也要尽力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于待人、严于律己的作风。
板书: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宽于待人“描标点”“不耻下问”“举手打拱”
严于律己“简明如话”主张(自然、简洁、恳切)
部编版彩虹教案篇四
概括内容,了解文中记述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
感知形象,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了解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积累语言,领悟作者简洁的表达,体会真挚的情感。学生和内容分析:
叶圣陶先生和张中行先生是规范现代汉语的先驱,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先生逝世了,与叶老亦师亦友的张中行先生的悲伤不言而喻。张中行先生敬仰叶圣陶先生的人格,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不管是文字研讨还是日常交往,叶圣陶先生总是以他的真诚、热情、宽厚关怀人,帮助人。尤其是对经历“wenge”创伤的“我”至善至诚,让“我”感慨唏嘘,心生感激。对叶圣陶先生的写话风格和简洁文风深以为然,对叶圣陶先生以身作则、鞠躬尽瘁追求语文规范充满敬意,对叶圣陶先生关于作文深重的苦心感同身受。那是源于一位学者、作家的良知和责任。情到深处言至简,张中行先生把深沉的怀念、深挚的敬意、深远的忧虑埋藏在心底,以平易简明的语言回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几件小事,叙述平实,但感情深挚。学生往往体会不到这样的情致,教师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渐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既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熏陶,又让学生习得写文章的规范。教学方法设计:注重学法指导,朗读品析,丰富积累。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他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有这样一位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对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是叶圣陶,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品读题目
1、学生齐读课题,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
“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的情感。
2、学生带着崇敬的感情再次朗读课题。
梳理内容
过渡: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
勾画文中总结提示性的、过渡性的语句。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些事情。
待人厚:修改文章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律己严: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感知形象
回味先生的语言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待人平易,为学谦虚。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回忆先生的身影
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治学严谨
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待人宽厚
理解先生的苦心
部编版彩虹教案篇五
学习目标:
1、理解寓言艺术特色,学写寓言;
2、迁移经验技能,把握文意;
3、培养读、写、听、说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写作技巧,进行寓言创作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续写寓言,感受特色。
师生共同创作《龟兔赛跑》续篇,感受寓言的艺术魅力。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创作,并进行适时的鼓励)
总结:同学们,寓言的创作过程要求我们插上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进行生动的创作。下面,我们将进一步学习了解寓言的特色,感受它独到的艺术魅力。
二、寓言简介
1、什么是寓言?具有什么特点?
以劝喻或讽刺性的.故事为内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有的是人,更多的是人格化的动物植物或自然界其他的东西和现象。主题大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讽今、借小喻大等寓意深刻的道理于故事中,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中常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关于《伊索寓言》
是一本古希腊寓言集。伊索是公元前六世纪希腊的一个奴隶,善讲寓言故事,后人搜集了古希腊流传的寓言,几经加工、编辑成书,统归在伊索的名下,称《伊索寓言》。
三、对比教学,学习寓言。
[教学构想]
结合学生已获得的认识,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采取他们认为可行的方法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两个故事。
1、小组学习,教师参与
2、检验小组学习效果
问题设计:
1、《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是怎样以神喻人来刻画赫耳墨斯的形象表现出深刻哲理的?(提示:根据赫耳墨斯的两次心理活动分析)
2、《蚊子和狮子》是怎样运用对比刻画形象来表现哲理的?(提示:两次战斗的细节描写)
分析提要:
1、“想知道……”自命不凡、爱慕虚荣
三问价钱中的心理进一步表现他的小人之心和自高自大
“比你强得多”敢于挑战
2、蚊子和狮子吹着喇叭冲过去勇敢善斗
唱着凯歌得意忘形
蚊子和蜘蛛“却”、粘住败得很惨
“不料”至死不悟
3、引导完成如下补充板书,并做第二次总结:
人物故事梗概寓意创作手法
赫耳墨斯、雕像者问身价人不应爱慕虚荣语言(对话)
蚊子、狮子、蜘蛛挑战与失算人不应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动作、心理
[知识拓展]
(人、神)万事万物情节简单言此意彼想象与联想
[总结语句]
经过学习,我们知道,寓言故事里的人物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神,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可以做为寓言故事里的人物,寓言故事大多情节简单,但虽然情节简单却内藏寓意,那我们应如何进行寓言创作呢?一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二是对故事中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等进行描写,藏寓意于故事中。
四、拓展教学,创作寓言
[教学构想]
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尽情展现他们的想象力,获得成就感吧!
1、出示“给题目写寓言、给开头写寓言、给寓意写寓言”等几种不同要求的写作练习,让学生自主构思:
给题目写寓言:水滴与石头、新龟兔赛跑、口与鼻的对话等
给开头写寓言:老虎回家之后……树干对树叶说:“……”等
给寓意写寓言:告诫人们要保护环境、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等
自主创意写寓言:自拟题目,自找寓意进行创作
2、进行讲故事比赛
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上台讲故事比赛,教师给予及时地表扬适时评价。
3、总结
师生互评:可结合讲故事情况展开互评,也可让学生交流心得体会。
部编版彩虹教案篇六
概括内容,了解文中记述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小事。
感知形象,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了解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积累语言,领悟作者简洁的表达,体会真挚的情感。学生和内容分析:
叶圣陶先生和张中行先生是规范现代汉语的先驱,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先生逝世了,与叶老亦师亦友的张中行先生的悲伤不言而喻。张中行先生敬仰叶圣陶先生的人格,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不管是文字研讨还是日常交往,叶圣陶先生总是以他的真诚、热情、宽厚关怀人,帮助人。尤其是对经历“wenge”创伤的“我”至善至诚,让“我”感慨唏嘘,心生感激。对叶圣陶先生的写话风格和简洁文风深以为然,对叶圣陶先生以身作则、鞠躬尽瘁追求语文规范充满敬意,对叶圣陶先生关于作文深重的苦心感同身受。那是源于一位学者、作家的良知和责任。情到深处言至简,张中行先生把深沉的怀念、深挚的敬意、深远的忧虑埋藏在心底,以平易简明的语言回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几件小事,叙述平实,但感情深挚。学生往往体会不到这样的情致,教师要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渐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既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熏陶,又让学生习得写文章的规范。教学方法设计:注重学法指导,朗读品析,丰富积累。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他热切的主张规范现代汉语;有这样一位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对中国现代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就是叶圣陶,我们曾经学过他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记金华的双龙洞》,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品读题目
1、学生齐读课题,说说你读到了什么?
“二三事”:叙述了有关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
“先生”:感受到作者对叶圣陶的尊敬的情感。
2、学生带着崇敬的感情再次朗读课题。
梳理内容
过渡: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件事?
勾画文中总结提示性的、过渡性的语句。
“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深厚而感动。”
“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些事情。
待人厚:修改文章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律己严: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感知形象
回味先生的语言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待人平易,为学谦虚。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他不只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写话风格: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回忆先生的身影
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治学严谨
有事,或无事,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待人宽厚
理解先生的苦心
部编版初中语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彩虹教案篇七
一、激趣导入,看故事:
1、一个寒冷的冬天,纽约一条繁华的大街上,有一个双目失明的乞丐。那乞丐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自幼失明”,经过的人没看见他似的走开了。
有一天,一位诗人走近他身旁,他便向诗人乞讨。诗人说:“我也很穷,不过我给你点别的吧。”说完,他便随手在乞丐的牌子上写了一句话。
那一天,乞丐得到很多人的同情和施舍。
大家想想:诗人到底写了什么呢?如果是你,你会改写为什么?
出示答案“春天就要来了,可我不能见到她”后请同学们谈谈在语言上有什么的特点。
2、讲解同学们的作文在叙述方面的问题:
无话可说、辞不达意,语言平淡。
这三点几乎是通病,一篇作文,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凑够了字数,读起来却让人觉得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孔子说得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缺少了靓丽的语言包装,再深刻的立意,再丰富的内容,也会显得黯然失色。
好作品既是写出来的,也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最后才完成文学巨著《红楼梦》;鲁迅创作散文《藤野先生》,先后改动90多处才最终定稿。
那么作为学生来讲,在作文时如何修改润色才能让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美”起来呢?
二、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让作文的语言“美”起来的方法。
2.能运用所学的'方法改写句子或文章片断,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三、比较下面的句子,哪一句对景物的描写更贴切更传神?
a.月光如流水一般,照在这一片叶子花上。青雾升起在荷塘里。
b.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a.每个晚上,山下亮起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灯光。
b.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
思考:b句用什么方法使语言富于表现力
明确:精心选用词语,使用修饰语
原句:傍晚,我打着伞走在路上,突然一位同学跑来说:“咱俩挤挤吧。”(只有简单的主干,不具体,如何加以扩大,使语句生动起来?)
改句(加上修饰成分后):
“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我一个人打着伞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从身后窜上来一位同学,一下子用手搭住我的肩膀说:‘雨真大咱俩挤挤吧。’”(这样风雨交加的景象和借伞者的恳切诙谐情态跃然纸上)
板书方法一:妙用词语、添加修饰语
在绘景状物写人叙事时,精心挑选最富有表现力的字眼做修饰语,能把意思表达得更准确、鲜明、生动我也试试:
1、有个小珠子落在地上。
有个小珠子从桌子上滚了下来,在地上叮叮当当地跳着。
2、描写起得晚,快要迟到的情景。
天哪,要迟到了!我马上起床,穿好衣服,洗了脸就去学校了。
3、天呀,要迟到了,我开被子,下床来,过衣服,上鞋子,几步进洗手间,出牙刷,上牙膏,在口中胡乱了几下,然后下毛巾,在脸上了几把,起外套,出宿舍。
天呀,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从床上爬起来,拿过衣服,穿上鞋子,几步跑进洗手间,找出牙刷,挤上牙膏,胡乱刷了几下,然后拿起毛巾,在脸上洗了几下,穿上外套,跑出宿舍。
天哪,要迟到了!我踢开被子,从床上跳下来,慌慌张张地拽过衣服,套上鞋子,几步蹿进卫生间,急急忙忙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地戳了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两把,飞快地钻出宿舍,往教室跑去。
再品读美句,看出美在哪里?
1、一张小小的红叶儿,听了狡猾的西风劝告,私下离开母枝出来玩耍,走到半路上,风儿偷偷地溜走了,他便一跤跌在溪水里。
2、溪水是怎样的开心呵,她将那可怜的迷路的小红叶,推推挤挤地送到一个旋涡里,使他滴滴溜溜地打圆转儿;那叶向前不得,向后不能,急得几乎哭出来;水笑嘻嘻的将手一松,他才一溜烟地逃走了。
3、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清泉,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思考:以上语句启示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描写生动形象?
明确:运用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
板书方法二:巧用修辞添魅力
比较一下:同一意思,两种表达,哪个的语言更“美”?
1.a.她长得很瘦。
b.她瘦得如秋天的田野上一颗孤零零的高梁。
2.a.天黑了。
b.白日害羞地依偎进山的怀抱。
3.a.妈妈给了我一切
b.如果我是一艘小船,妈妈就是温馨的港湾,让我幸福停靠;如果我是一粒种子,妈妈就是那一方热土,让我茁壮成长;如果我是一片白云,妈妈就是那蔚蓝的天空,让我驰骋翱翔。
我也试试
1、太阳升起来了。
太阳从东方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来了。或:太阳公公在地平线上露出了笑脸。
2、这眼神,让我感到温暖。
改为:这眼神,犹如冬日里送来的一缕阳光,让我从头到脚都感到暖洋洋的。
比较句子:
1、原文:我们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成就一番宏伟的事业。
改文:我们只有抱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才能成就一番宏伟的事业。
2、原文:我喜欢静谧的感觉,更向往悠闲的意境。
改文:我喜欢“人迹板桥霜”的静谧,更向往“采菊东篱下”的悠闲。
思考:改文比原文好在哪里?
明确:引用诗句
板书方法三:巧用诗句增文彩
我们也试试:
1、原文:感谢小草教给我坚强,感谢落花教给我奉献。
改文:“”,感谢小草教给我坚强;“”,感谢落花教给我奉献。
改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感谢小草教给我坚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感谢落花教给我奉献。
2、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比如庐山瀑布,泰山绝顶,还有那长江三峡,以及那秀丽江南。
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爱那“”的庐山瀑布,我爱那“”的泰山绝顶,还有那“”的长江三峡,以及那“”的秀丽江南。
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绝顶,还有那“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长江三峡,以及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巧用佳句(引用诗句)的注意事项:
首先,引用的佳句语意要符合自己的表达需要;其次,必须要将佳句和自己的语言自然、规范的衔接在一起,组合后的语句要通顺、流畅。
四、小结:
使作文语言美起来的方法:
1.妙用词语、添加修饰语(形容词、动词、拟声词、新词、仿词)。
2、巧用修辞添魅力(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3.巧用诗句增文彩。
精彩文段欣赏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五、练习:
下面请大家欣赏风景画,尝试用所学技法的任意一个,用一句最美的语言描绘你所看到画面。
展示三幅图片
六、作业:
《那一刻,我很难忘》不少于600字。
部编版彩虹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一、基本能进行有创意地表达
二、认识有创意地表达的一般方法
三、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
教学重点:有创意地表达的方法
教学难点:有创意地写作
一、认识“有创意地表达”
有创意地表达,是指表达时有新意、有个性,不落俗套。一篇有创意的文章,能够让读者眼前一亮。
二、怎样“有创意地表达”
(一)选材要新颖
从大小的方面说,要写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有自己经历、体验、感受中那些富有个性特征的东西,才是真切的,才能够感染并打动读者。比如:同样是写母爱,史铁生写了两次“看花”,还写到母亲的去世,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及悔恨、愧疚之情;冰心则借荷叶比喻母亲,赞颂母爱的伟大。作者选取的都是富有独特感受的材料,将传统母爱的主题写出了新意。
再如:李一老师的母亲生前是个爱养花的人,也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母亲去世后,从未养过花的李一也开始养花。以此来缅怀母亲,也勉励自己做一个像母亲一样积极乐观、热爱生活的人。
从大的方面说,要写社会中的新事物,特别是具有时代特点的事物,能让人感受到清新的时代气息。例如,写屠呦呦获得诺奖、甘肃“六老汉”三代人守得沙漠变绿洲、中国大飞机,深海潜水艇、“fast”射电望远镜、港珠澳大桥、中国高铁建设等。
(二)立意要新颖
立意新颖,要求避免思维定式,深入发掘题目的内涵,变换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甚至从习见观点的对立角度反向立意。例如:常理说不要班门弄斧,若用“弄斧就要到班门”这样的立意来写作,并展开合理的创述,就能令人耳目一新。
再如写《最美的风景》,如果写社会上某一种现象,把它当做最美的风景,文章立意要新颖很多。
(三)角度要新颖
新颖的角度,往往能让文章表达出新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比如写游记,我们通常只是将自己游览的过程和感受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下来。阿莱则不同,他以《一滴水经过丽江》为题,通过这滴水流经丽江的山山水水、乡村城镇等,记述了丽江的山水景物、人情风貌、构思新颖,视角独特。在记叙性作品中,角度新颖常常体现在视角的选择上。比如鲁迅写《孔乙己》,就采用酒店小伙计的视角,将各种人对孔乙己的态度、看法通过小伙计的观察传达出来;莫泊桑写《我的叔叔于勒》,也采用孩子的视角,表现出对成人社会的批判。
(四)语言表达新颖
语言新颖,涉及词语使用,句式选择、修辞手法多方面。
例如;可以多使用四字词语,使语言精炼。如:《与朱元思书》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等句子。可以多用短句,使表意清楚明了。可以骈散结合使句式优美。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可以使用比喻、拟人,使语言生动形象。可以使用排比、反问,使情感充实饱满。如此等等。
(五)表现形式新颖
文章的形式好比建筑物的外观,有新颖之处才会引人注目。
比如,在记叙性文章、议论性文章、说明性文章之外,如果能够根据内容需要,恰当采用寓言、童话、剧本、小说、书信、日记等形式,也会给读者带来新鲜的阅读感受。
以中学时同学的一篇小说《小r》为例,调动起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三、有创意地表达的注意事项
(一)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进行
(二)不能为求新而求新,弄巧成拙
(三)立意要积极健康
四、写作实践
(一)你写过“我的老师(同学、朋友)”这类话题的作文吧?面对熟悉的话题,你是否能产生新的创意呢?从中选择一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先选定一个话题,然后和同学们讨论,看看可以从哪些方面立意,并选取自己最有感受的一个方面作为写作重点。
2.因为是熟悉的话题,不妨在切入角度、表现形式上多做些思考,力求让文章有新意。
3.在上述两步构思的基础上,用思维导图设计框架结构,标出可能有创意的地方。有了细致、完整的构思,才能一气呵成写出有创意的好文章。
(二)以《春天的色彩》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提示:
1.题目具有开放性,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展开联想和想象,将自己想到的全列出来,然后再从中确定写作重点。比如:可以写眼前的春天,可以写自己的春天,也可以写我们学校的春天,还可以写祖国的春天。
2.从题目看,可以灵活选择文体。比如:可以以写景或抒情为主,也可以进行议论,或者虚构一个故事等,要力求有创意。
3.注意表达上的创新,丰富的词语、多样的句式、恰当的修辞等,都可以为文章增色。
五、板书
选材要新颖
立意要新颖
有创意地表达角度要新颖
语言表达新颖
表现形式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