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情奔跑,尽情释放汗水,运动会等你参与!鼓励学生参与宣传视频或短片的拍摄,通过网络平台分享传播。以下是一些运动会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
祖国在我心中教学反思中班篇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本次活动主题来源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s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百花园”中的“语文大课堂”。
[活动目标]
1、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从爱国人士、爱国诗歌、爱国歌曲、爱国图画、爱国影视等方面搜集材料。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材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2、在交流学习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活动重难点]
学习运用多种方法搜集素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活动形式]
以不同形式的小组进行汇报展示,并辅以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演示。
[活动课时]
2课时
[活动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
学生:搜集有关爱国主题的图片、故事、诗歌、歌曲等。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了解题意。
1、谈话引入,板书课题。
2、了解主题包含的意思。
二、出谋献策,未雨绸缪。
1、过渡:我们应该怎样来开展这次主题活动呢?
2、学生自读“实施建议”中“准备”一项。
3、提问学生准备怎样开展这次主题活动。
4、提出讨论要求:
a、推荐小组长,指挥小组活动。
b、商议策划本组的活动方式。
c、给小组起个能凸显小组汇报内容的名字。
4、学生自由结组,商议讨论。
5、各小组组长汇报小组名称。
6、了解个别小组的实施计划,给予建议,适时指导。
三、教给方法,明确任务。
1、过渡并引导学生思考可通过什么途径搜集资料。
2、相机板书。
3、小结。
四、布置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搜集并整理资料,准备下节课进行汇报展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引入,板书课题。
2、出示要求,明确任务。
二、各显身手,汇报展演
〈一〉生动形象故事组
1、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汇报。
(1)小组中一个成员讲述抗金名将岳飞的故事。
(2)小组齐声朗诵岳飞名作《满江红》。
(3)教师点评。
(4)小组成员讲述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故事。
(5)小组成员推荐爱国人士赵一曼、邱少云、林则徐、黄继光、郑成功、狼牙山五壮士、常香玉等爱国故事。
2、教师提问:还有谁知道哪些爱国人物的故事?
3、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并过渡。
〈二〉包罗万象格言组
1、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汇报。
2、学生对该小组进行评价。
3、教师小结并过渡。
〈三〉慷慨激昂诗歌组
1、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汇报。
(1)《示儿》课本剧表演。
(2)小组成员朗诵陆游爱国诗作《示儿》及《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教师提问:看到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点儿什么呢?
3、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4、教师小结并过渡。
〈四〉豪情壮志朗诵组
1、小组长组织成员进行汇报——朗诵《赞美你,祖国》。
2、学生评价。
3、教师小结并过渡。
〈五〉举行“爱国知识小竞赛”活动
1、爱国人士我来记。
2、看图说名我最行。
3、祖国河山在我心。
4、教师小结并过渡。
〈六〉丰富多彩图片组
1、小组长组织部分成员上台进行操作,展示并介绍搜集图片和视频。
(1)小组长简介“祖国在我心中”图片集的三个部分。
(2)小组代表汇报第一部分——新中国成立之前水深火热的历史。
(3)小组代表汇报第二部分——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情况。
(4)小组代表汇报第三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新貌及取得的瞩目成就。
2、学生评价。
3、教师小结并过渡。
〈七〉情深意长演唱组
1、小组成员演唱爱国歌曲《祖国像妈妈一样》。
2、小组成员推荐爱国歌曲《我的中国心》《龙的传人》《歌唱祖国》等。
3、展示小组制作的手抄报。
三、抒写感言,齐唱《国家》,升华情感。
1、教师小结并过渡。
2、学生抒写感言。
3、部分学生代表汇报感言并把写有感言的心形卡片贴到黑板上中国地图的外面,构成一颗大红心。
4、总结并齐唱爱国歌曲《国家》。
四、作业套餐
米饭:继续搜集有关祖国的资料,以本次活动为内容,写一篇活动随笔。
菜:热爱读书的你,请利用课余时间阅读《百年历史》。
擅于表达的你,请把爱国故事讲给家人听。
喜欢创作的你,创作一首赞美祖国的诗。
懂得收集的你,把收集到的爱国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制成小册,以供大家分享。
祖国在我心中教学反思中班篇二
本组课文要求学生在阅读中自我感悟,了解歌词两首,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感受民族、国家的强盛;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对于本组课文的教学,我主要采取了让学生课前作好充分预习,课中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读中感悟,课后学生练笔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课文,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在上课时,我主要采用了兴趣教学法。因为本课要求的是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充分利用了多媒体让学生从直观感受到长江、黄河的磅礴气势。再有让学生课前收集和整理我国历届奥运会金牌数和金牌获得者,了解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在教学中,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感受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许海峰为国争光而喝彩,让学生更深一层的感悟课文题目“零”的突破的意义所在。
在教学“积累与运用二”中引号的用法时,我采用了先让学生找出前面课文中出现过的有引号的句子,然后对其进行归类,总结出它的五种用法,另外对这一知识点进行了巩固练习。
祖国在我心中教学反思中班篇三
通过这次国培学习,我感觉自己以前根本没有给同学们上好口语交际课,所以我又重新设计了六年级上册的一堂口语交际课。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3、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
二、教学重难点:
演讲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需教师多花工夫。
三、教学准备: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引出话题
在这次“祖国在我心中”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很认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今天这节课,老师给你们搭建一个舞台,召开一次“祖国在我心中”的学习汇报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奉献出来,和大伙一同分享。
二、确定汇报形式,小组排练
1、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明确汇报形式。(展示自己的综合性学习成果,形式不一)
2、分小组讨论汇报形式
建议:根据组内的材料情况和小组同学的的特长确定汇报形式。
教学预设:
1、小组在确定汇报形式时可能会出现撞车的情况,而且还有可能形式都一样,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教师可在课前了解学生的资料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头脑中把他们分好组,在出现这种状况时进行调控。
2、根据汇报形式,组内排练。若是选择的演讲,那么先在组内演讲,再选出演讲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表演。讲故事组也是如此,而朗诵散文和诗歌的可全员参与,也可择优上台。
三、汇报会开始,同学评价。
1、宣布汇报会开始
2、小组抽签上台,同学根据汇报情况做出公正的评价,选出最优秀的汇报者。鼓励小组集体汇报形式,体现集体精神。(评价标准由师生共同制定。如:态度大方,口齿清楚,声音洪亮,语言有感染力,内容符合此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内容较为具体,了解途径不单一,表达了爱国情感。)
3、根据评价,给最优秀的汇报者颁奖。
四、总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以自己独有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深切的爱,老师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牢牢记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老师更希望能从你们的行动中真切的地感受到祖国在你的心中。
课后总结与反思:
通过这一堂课,我发现其实学生们的潜力是很大的,只是有时我们老师不去给学生搭建这个展示学生自身才华的舞台。一味地让学生按老师的传统思路走。这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很成功:
二、我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课前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搜集资料,筛选自己有用的材料,所以同学们感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有权利选择材料,因此大家的积极性很高,搜集了很多典型的爱国事例。这比老师简单的介绍效果要好得多,而且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从内心确实激发了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让学生自由结成小组,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己的交际能力。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时更懂得了表达,学会了倾听和尊重别人。
当然,这堂课下来,我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课堂秩序教乱,有个别程度差的同学参与不进来。我想,在今后的口语交际课堂上,作为教师,我不能只是言语交际的参与者,而忽视了我在课堂中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丧失了我的主导作用,从而使课堂缺乏纵深延伸,出现散而乱的现象,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今后的课堂上老师应该成分发挥好自己的组织和引导作用,让学生在有序,高效的课堂上学得更多,更好!
祖国在我心中教学反思中班篇四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它对我们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学设计过程是教学活动的准备阶段,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时效性的前提和基础。《祖国在我心间》是北师大版第三册的新课文。二年级的孩子,由于心理发展的特性,对于祖国,他们并没有很多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红领巾、我是中国人等浅显、形象的内容上。《祖国在我心间》这首诗歌,以孩子的眼光,说出了对于祖国的理解。在教授本课时除了生字、词,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树立维护祖国利益的意识。在教授这一课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入能得法,导有趣味,不但能将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散放的心很快吸引到课堂学习的目标上来,而且能引人入胜,使学生尽快进入愉悦的情绪状态,把学生带入思维和兴奋之门,为教学过程创造最佳的情知开端和背景。
设计这节课时,我用了视频导入法:同学们,今天老师想要给你们展示一个神奇的小东西。它虽小,却囊括了世界的七大洲,四大洋,它就是这个小却蕴含大知识的(出示地动仪图片)它的名字叫什么?(生:地动仪)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一群博学多才的小博士呢。那现在请你们用你们智慧的眼睛来看一看,你从这个地动仪上看到了什么?:”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就被带动起来。
二、注重识字的教学,培养自主合作识字的能力。
三、注重读的教学,发展学生创新思维,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
我们常说阅读是一种心智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教学本文时我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读课文,感受祖国的富饶、祖国的辽阔以及祖国的心愿,让学生从心底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骄傲,也让学生为祖国的美好未来而发愤图强。懂得只要努力,才能为祖国做贡献,成心愿的美好愿景。低年级年级的教材文字优美、富于童趣。这就给朗读训练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练习朗读我从以下三点做起:
1.读准字音。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扫除文字障碍,通读一遍课文。圈出生字多读几遍。接着标出小句,一句一句地读通顺、读正确。
2.读出感受。学习课文时,首先让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找句子,找到句子后,自己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再和同伴读,互相交流,最后评读,使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这个过程中,第一步要提出学习要求,步骤要清楚,让学生按照要求一步一步进行学习,自读,找句子,带着感受读,同桌读,评读。
3.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由于低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学生读书总是特别拖拉,没有抑扬顿挫。因此在教学中,我尝试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如何停顿;怎样处理重音、语气、语调、节奏的变化及速度的快慢等),先从老师示范,学生跟读开始,再通过领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形式不断训练,慢慢地学生读得入情、入境,初步养成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习惯。
在讲《祖国在我心间》一课时,指导学生读“第三眼就找到了故乡福建,隔海望去是祖国的台湾”这句,前面的教学学生已经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因此在读这句话时,怎样才能读出祖国盼统一的急切心情呢?我通过创设情境,加以图片和音乐的渲染,将祖国的心情传授给学生,接着通过师的范读,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读中,由此突出祖国盼统一,学生盼统一的愿望。
本节课中还也有留下了遗憾的地方:
一、在讲授课文的时候,音量相对较小,对于后排的学生听起来,可能会比较吃力。
二、我觉得学完课文后,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应该通过怎样的努力才能实现对祖国的贡献,由课文延伸到实际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三、在朗读指导上,尚未能达到“由声入心”的境界。朗读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因此学生的朗读仅仅是依样画葫芦,缺乏个性的朗读。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勇于创新,大胆实践,不断反思,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
祖国在我心中教学反思中班篇五
本课教学旨在指导学生识记有关国旗、国歌、国徽的知识,懂得国旗、国徽是国家的象征,能用正确的行为方式表达对我国国旗、国徽的尊重,明确祖国就是自己的国家,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就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一样,每个人都出生在一个国家,而且他的祖祖辈辈都可能生活在这个国家,这个国家就是他的祖国。
一、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
此次课较好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其最大的特点是:允许选择,自主决定。让学生去选择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选择最佳的合作伙伴,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汇报方式,表现了对学生极大的信任。信任,就是最好的尊重。
二、关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收集处理信息时,难点在于收集完信息之后,不会进行选择和整理,另外有些与课文内容联系不紧密的信息始终充斥着课堂,浪费了课堂的大量时间,本节课为了避免这两个问题的发生。老师先来收集相关信息,并分成若干信息卡片,暗示学生信息分类,同时要求学生甄别与课文关系紧密的信息,这就做到信息为理解课文内容服务。
三、关于学生对语言积累。
我们常说,厚积薄发,没有深厚的语言及文化积累,薄发就勉为其难了,于是本节课着重语言积累,如理解“辽阔”这一个词,并不是让学生查词典,把它的意思生搬硬拉的让学生理解,而是使词语润物细无声地扎根于让学生的心。先让学生猜,再让学生通过看图片、资料悟,进而让学生想,最后让学生用。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学用结合,达到学以致用。
祖国像母亲一样养育每一个人,祖国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有着血肉般的、密不可分的联系。祖国是不同的,有大小、强弱之分,有先进、落后之别,有贫穷、富裕的不同。但是,正如人们不能选择母亲一样,人们也不能选择自己的祖国,人不应当嫌弃自己的祖国,应当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应当为祖国的发展感到骄傲,每个人都应当热爱自己的祖国。
祖国在我心中教学反思中班篇六
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的祖国很大,民族很多,幅员很辽阔。
2、通过调查活动知道祖国的基本情况。
3、了解祖国的首都,热爱祖国的首都。
教学重点:知道祖国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了解祖国的首都,热爱祖国的首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有关祖国风光的录像片和首都的图片。
2、中国地图。
学生准备:1、祖国风光的图片。
2、搜集感受祖国广大的资料及首都北京的有关资料。
3、调查关于祖国的知识。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忆引新:
1、我们的祖**亲叫什么名字?国庆节是哪一天?
小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祖**亲骄傲的名称,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的诞辰日,每年的10月1日是国庆节。
2、出示祖国版图,你知道这是什么?中间的五角星又代表什么?
小结:我们的祖国很大很大,北京是我们的首都。
二、欣赏诵读,激发情感
1、播放祖国风光的录像片,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2、看课件,听第一首儿歌儿歌,说说祖国大在哪里?
3、齐诵儿歌。
4、通过课前的搜集材料,你还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祖国的大?(引导学生从时差、语言、物产、饮食习惯等等方面共同展开研究)
5、根据与学生共同讨论研究,随机出示第二首儿歌,感受我国民族的多元。
三、学写小诗,抒发情感
1、我们也来做个小诗人,根据刚才我们所学到的,每人说一句,“我们的祖国真大,”
2、配乐,学生自编诗歌诵读。
第二课时
一、情景模拟:我来做个小导游
1、回忆祖国的首都是哪里?
2、请学生说说所知道的北京的建筑、风景、名胜等。(学生简要说说,教师随机介绍图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这些有重要意义的建筑物)
3、分组,自由选择其中感兴趣的内容作进一步深入研究。撰写简短的导游词。
4、我是北京小导游:每组派代表作介绍。
二、知识竞赛:我对祖国知多少
1、小组汇总调查祖国所获得的小知识,并编写知识竞赛题。
2、调查结果汇报:“我对祖国知多少”知识竞赛。(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出题,自己作裁判)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认识国旗,了解国旗的含义,知道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2、懂得升国旗的基本礼仪,能在升国旗时自觉遵守升国旗时的行为规范。
3、通过情境体验,激发学生对国旗的尊敬与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对国旗的尊敬与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了解国旗的含义,知道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国旗升起的地方(时刻)的图片。
2、待涂色的国旗。
3、多媒体课件。有关音像材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国旗,了解含义。
1、(出示一面国旗)这是什么?认识吗?都认识了,那么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国旗的样子吗,看谁介绍得最全面最具体?(课件随机放大国旗各部分。)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补充讲解。(学生熟知的可略讲,学生不知道的可详讲并加以补充。)重点点明:五星红旗是红色的,红色象征革命,是用无数个英雄战士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能不红吗?五星红旗红色由一颗大星和四颗小星组成。五颗星都是黄色的。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小星代表全国人民。四颗小星的五个角都有一个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象征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共产党的周围。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以学生的已有认知为起点展开教学,提高实效。让学生大胆猜测,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
4、你们知道第一面国旗是什么时候由谁升起的吗?
5、观看开国大典录象片段,请学生看后回答。小结: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开国大典时,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按动电钮,升起了我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从那一刻开始,五星红旗始终飘扬在祖国大地上。
6、关于国旗的知识你们还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例如国旗是谁设计的?教师不必过多讲解、介绍,可引导学生课外去收集有关信息。)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留下一些空白点是为了加强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自学能力。)
7、除了在学校你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国旗升起?(小组交流收集的图片。)
9、教师小结: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它代表了我们的国家,爱祖国就要爱国旗,爱国旗就是爱祖国的表现。
10、让学生说说当看到五星红旗升起时,心情是怎样的?
12、教师小结:他们都热爱国旗热爱自己的祖国,为祖国取得的成就激动、自豪。
(设计意图:以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加强情感体验,以他人的情感体验来触动学生的情感,努力向儿童的现实生活靠拢。)
二、升国旗,遵守礼仪。
1、刚才我们看到了大人们在升国旗时都很尊敬国旗,那么你在升国旗时是怎么做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自由发言。)
2、教师加以总结提出要求。
3、小评判(课本31页)他们做得对吗?哪些值得我们学习?
4、集体读读回音壁里的话。
5、行为规范训练(模拟升国旗仪式)逐个检查敬礼姿势,请标准的学生示范,
6、评选小标兵。
7、除了遵守升旗的礼仪我们还应该怎样来尊敬国旗、爱护国旗?(小组讨论,各想出一条做法。)
8、集体交流讨论的结果。
9、听尊敬国旗的小故事,说说听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以多种对话形式展开教学,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学生与教材对话,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画国旗,表达热爱。
1、给国旗涂上颜色,比比谁涂得认真、漂亮。
2、知识竞赛,(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巩固对国旗的认识。)
3、课堂小结。
4、欣赏歌曲《红旗》结束教学。
课后作业:小调查,向父母、亲人了解他们看到国旗升起时的心情,做好记录,利用晨会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国徽,知道国徽的含义。知道国徽、国歌和国旗一样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2、学会唱国歌,能在升国旗做到高唱国歌。
3、能尊敬爱护国旗、国徽。
教学重点:认识国徽,知道国徽的含义。
教学难点:知道国徽、国歌和国旗一样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关于国歌的小资料。
2、师生共同收集印有国徽的剪报。
教学过程:
一、高唱国歌,巩固礼仪。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升国旗时要遵守的礼仪,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做得怎样?
2、升国旗,纠正礼仪。
3、知道刚才升国旗时伴奏的曲子叫什么吗?(国歌)
4、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国歌的知识?(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5、教师小结补充介绍国歌的原名词曲作者,背景等。
6、播放国歌,让学生认真倾听,边听边联想:听着国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7、配合国歌播放一些战士浴血奋战的画面。
8、出示国歌歌词,让学生大胆提出疑问,教师穿插介绍国歌产生的背景。
9、读读歌词,练习唱国歌。
10、小结:国歌总是在升国旗的同时响起,她也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二、认识国徽,了解国徽
1、出示放大的国徽,她的名字叫什么?
2.课件演示国徽的各部分,让学生看着画面说说国徽由哪几部分组成?
3、猜猜国徽的每个部分代表什么含义,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及时补充纠正。
4、提问: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国徽呢?(学生交流收集的图片资料。)
5、小结:天安门城楼上有国徽,人民大会堂有国徽,国务院、外交部有国徽,民警帽子上有国徽,人民币上有国徽。
6、讨论:你觉得这些都是怎样的地方?为什么这些地方都有国徽?
7、小结:国徽和国旗一样代表着国家,爱国徽同样是爱祖国的表现。
三、知识竞赛,巩固所学
2、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代表抽签回答问题。答对的奖一面小国旗。
3、把你知道的关于国旗、国歌、国徽的知识写在纸上,再利用收集的图片资料小组合作进行编报比赛。
4、作品展示。
5、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国歌、国徽,知道了国徽、国歌和国旗一样是代表国家的。热爱祖国就要热爱国旗、国歌、国徽。
课后延伸:唱国歌比赛,比一比哪些小朋友唱得正确,响亮。
[祖国妈妈在我心中(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