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点是指在教学中学生需要特别注意和加强掌握的内容。通过研读这些二年级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
语文乐园七三年级教案设计篇一
1、积累词语,感受同义词的异同,让学生自主发现词的精彩和趣味。
2、指导学生认读数量词,想象理解词意及用法,帮助学生积累。
3、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背诵中体会、感悟名言警句,并练习书写。
4、能将短文读正确,了解文章的内容,正确回答相关的问题,并掌握书信的基本格式。
5、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指导学生把要点说清楚。
在读中积累词语,帮助学生积累。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指导学生把要点说清楚。
词卡
2
“我来试试”
一、读一读。
1、学生自读每组词语,边读边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2、指名认读词语
3、引导学生比较异同
4、 让学生选词填空
5、 齐读词语
二、认一认,读一读。
1、师:赶快来读读这些词语,遇到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待会儿问问小组的同学。
2、小组交流,扫清生字障碍。
3、指名读,齐读
4、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当你看到这些词时,你眼前分别呈现出一些怎样的景象?
5、指名说
6、问:你觉得可以用其它的数量词来代替吗?为什么?
7、全班齐读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自读句子,你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小组读格言,交流讨论,不懂的问老师。
3、全班交流。
4、反复朗读,再读中体会、感悟。
5、比比谁写的棒
6、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背诵格言。
一、读一读。
1、自读短文,要求正确、流利。
2、小组互读互听互纠正
3、齐读短文,思考:这篇短文和我们以前读地课文有什么不同?
4、读了这封信,你知道了什么?
5、同桌交流,指名说
6、再读短文,问:写信要注意什么?
7、你能试着写封信吗?
二、“探究与发现”
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
1、 指名读题,理解要求。
2、 齐读例句。
3、 自读句子,观察图片,想想该说什么?该怎么说?
4、 小组说
5、 指名说,比一比,哪位同学说得棒?
6、 你还观察到水的哪些作用?
7、 扩展升华:指导了水的这么多作用,你想说什么?
语文乐园七三年级教案设计篇二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
2、丰富语言的积累,感受读书的乐趣。
3、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探究识字方法。
4、提供学生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空间。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丰富语言的积累,感受读书的乐趣。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探究识字方法,提供学生一个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的空间。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探究识字方法。
三课时
1、引导学生初步感知形声字的特点。
2、丰富语言的积累,感受读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和比较,感受到汉字的有趣。
一、导入新课 今天,同学们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一起到语文乐园去转一转吧!
二、读一读,想一想
1、师将每组字制作成卡片,让学生读一读,比一比,看看每组字有什么特点。
2、生自由认读字、词,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加深对字型的感性认识,尝试找出规律: (1)第一部分的字都有竹子头,与竹子有关。 (2)第二部分的字都有木字旁,与木头有关。
3、全班反馈,了解形声字的特点。
4、你还能为每组再找几个同偏旁的字吗?
5、你能再举其他的形声字的例子吗?
三、读一读
1、生自由朗读。
2、通过朗读,训练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初步了解“的”与“地”的不同用法。
3、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读中感悟。 在读中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四、读一读,想一想
1、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两段对话。
2、指导学生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读懂。
3、在学生把句子读正确,读流利,读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好,抓住关键词“比不上”、“不及”、“又不象”让学生体会。(让学生感悟到要正确认识自己,既不应该自卑,也不应该自大。)
4、采用读演结合的方式,将小画眉先前的自卑、难过与后来的自信对比,注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表达。
1、丰富语言的积累,感受读书的乐趣。
2、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探究识字方法。 教学重、难点: 丰富语言的积累,感受读书的乐趣,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探究识字方法。
一、读故事,交流读书感受
1、生结合插图读一读故事,大致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试着讲一讲故事,引导积累语言。
2、小组交流读书感受,讲一讲小牛找朋友的故事。
4、全班交流:小牛能找到朋友吗? 引导学生体会到小牛的征友启示太为自己的需要考虑,没有考虑到朋友的需要,没有替对方着想。小牛如果在第2个、第3个、第4个“一起”前面加上“或者”二字,也许会找到许多朋友。
5、让学生续编故事。
二、探究与发现
1、放手让学生观察图画,读一读泡泡语中的提示,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观察和思考。
2、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发现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在全班进行交流。
3、让学生利用字卡动手实践,开展“我来摆”、“我来说”的活动,从中感悟规律,发现规律。(注意在教学中,可提示学生有的字作偏旁时,有些笔画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地”字)
三、课外积累,积累生字
语文乐园七三年级教案设计篇三
1.激发学生主动发现汉字特点和规律,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和兴趣。
2.通过词语和写句子感悟句子的组成,提高表达能力。
3.通过自读短文,进一步感受语言美。
4.联系生活实际练习写信。
1.通过集中训练提高学生写字能力和书写规范性。
2.注意学生知识的系统性,进行知识的查漏补缺。
3.联系生活实际练习写信。
1.实物投影仪。
2.朗读音带、录音机、配乐朗读。
3.写信的作文纸。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照样子连一连。
1.打开书,先读一读每栏中的词语和内容。
2.自己去观察:左边的一栏,中间的一栏,右边的一栏分别写了什么。
3.看着书上的范句先读一读,再回答问题。
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采花蜜。
问: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4.想一想,海鸥,青蛙们,小朋友们各自应该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5.动笔连一连,然后全班进行订正。
(二)选词写话。
1.读一读词语。
2.想一想是什么意思。
3.你对哪个词语的感触最深就选哪个词语说一句话。(选一个词写一句话就可以了。如果学生选择两个或多个词语写一句话不要限制,要给予鼓励。)
4.将你最感兴趣的一句话写在本上。
(三)写字板。
1.重点指导学生学习“羞”的笔顺,练习此种结构字的写法,懂得笔画多的字应当写得紧凑一点,把字写好。提醒学生注意,写时,注意长撇的写法。
2.另外的几个字,笔画也比较多,教师要进行板书,强调笔画的相互搭配,长短有别。要少讲多练。
3.在学生写字的过程中进行评写,鼓励学生写好字。为学生提供练习书写的时间,交流书写感受的机会。
(四)我的词语库。
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让学生自选感兴趣的词语抄写下来,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不必将词语一律“照单全收”。
第二课时
(一)阅读短文。
同学们,我们一直是在拼音这个好朋友的帮助下进行阅读课文的。今天我们来读一读没有拼音的短文好吗?如果谁能够在自己的努力下,把这篇100多字的文章读下来,说明你真有本领!
1.学生自己练习没有拼音的短文。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其他同学帮助。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比赛。
3.学生之间进行评价,提高欣赏水平。
评价要求如下:
(1)看看这个小组的同学是否全部参加了读书。缺一人扣10分。(意图:渗透团体意识、合作意识、互帮互助。不是为了得到第一而闹意见。)
(2)听听短文的哪一部分读得好,进行同学间的表扬。(意图:相互之间学习长处,不要让评价走向歧途。)
(教学中不要过多讲授短文的意思,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鼓励他们自读感悟。)
4.进行配乐朗读。(自选一段比较合适的音乐,使学生初步感悟诗一般美的文字,从而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阅读欣赏。
播放事前录好的配乐朗读,使学生感悟到自己在朗读方面的差距,为提高朗读水平继续努力。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最常用的交流形式:写信。如果你掌握了这种技能,用你的手,拿起笔,写出你的心里话,寄给你最想见到的亲人,这种亲情和感受是其他的交流方法无法替代的.。
(二)指导写作。
1.先读一读小亮给在台湾的爷爷写的信。
2.问:读了这封信后,你有什么感受?
3.再看一看写信的格式。你发现了什么?
4.教师讲述:给谁写信,就把对那个人的称呼写在第一行,如爸爸、妈妈等。你要告诉的事情写在第二行,开头一定要空出两个格。写完后,要说上一句有礼貌的祝福的话,也要另起一行。最后,要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靠后边的地方。还要在名字的下边写上年、月、日。
5.说说你要给谁写信,写点什么。
6.学生练习写信(注意把收信人、内容、写信人、日期都写上,还要按规定的格式写)。
格式如下:
收信人:(顶格写)
内容(前边要空两格)。
祝福的语言(前边空两格)
(靠近行末写)自己的名字
(写在名字的下边)年月日
语文乐园七三年级教案设计篇四
1.学习积累表示时间很短的词语。
2.体会诗句中赞颂的精神。
3.抄写、背诵有关团结合作的名言谚语。
4.朗读诗歌,懂得思考的作用。
自主合作探究。
掌握生字新词,学习积累好词好句。
朗读诗歌,学习作者表达方法。
2课时
1.学生自由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
3.思考:这些词有什么共同之处。
4.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表示时间很短。像这样的词语还有一些,请同学说一两个。“倏地、转眼间、须臾”
1.自由朗读诗句,理解诗句含义。
2.讨论:诗句含义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全班交流。
4.老师点评。
5.学生朗读背诵。
1.同学自读自悟,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2.结合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3.用多种形式朗读,引导背诵。
4.学生背诵名言警句。
5.指导抄写名言。
1.自由朗读小诗,边读边想:你读了这首诗,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思考令梦想成真”?为什么“思考令梦想成真”?
3.自由有感情地朗读小诗,读出自己地感受。
4.指名有感情朗读。
教师介绍: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到了晚精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
1.自由读相声片段,说说:这段相声讲了什么意思?
2.全班交流:带点词语是什么意思?
3.你读后,有什么发现。
4.交流自己的发现。
5.交流学习方法。
6.拓展训练: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7.教师总结:
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知道这一点,对我们正确阅读、写作大有好处。
语文乐园七三年级教案设计篇五
1、指导学生认读近义词,让学生自主发现词的精彩和趣味。
2、在读词语中发现词的规律,学会积累词语。
3、积累名言警句。
4、积累感叹句。
1、认识近义词,积累词语。
2、认识感叹句。
一、学习“读一读”
师:同学们我们早已认识了近义词,你能列出几组近义词吗?
生:说出已知的近义词。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几组新的近义词。
1、学生认真读读每组词,边读边比较启发学生自主发现规律
2、引导学生比较。
3、让学生拍手对词。
二、学习“读一读”
1、自读词语,发现规律。
2、小组合作读词语,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词语的意思。
3、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归纳:这些词都是表示坚强的词
4、试着说几个这样的词。
5、齐读。
三、学习“写一写,背一背。”
1、自读句子,感悟句意。
2、全班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3、用钢笔描写一遍。
4、小组内试背。
5、推荐上台背诵。
四、学习“读一读”
师:下面我们一起去读一个成语故事。
1、生自由读成语故事,读准字音,有不会认的字可以问同学或老师。
2、把你从故事中了解到的内容说给同桌听。
3、谁能把成语故事说给我们听?
4、全班交流读故事的体会。
5、同桌之间讲述故事。
五、学习“探究与发现”
1、指名读句子。
2、讨论:这个句子写了什么?
3、谁还能从书本中找出这样的句子来。
4、请多名同学说,说得越多越好。
六、作业
1、把成语故事讲给家人听。
2、收集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
语文乐园七三年级教案设计篇六
真正的朋友
朋友是人生的一大财富,有了朋友的相伴,我们的生活一定会充溢了阳光。针对现在的独生子女,缺乏沟通,有的甚至有些自私,不能正确对待自身的朋友,为给小朋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寻找自身真正的朋友,设计了以“真正的朋友”为题的口语交际活动。
1.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了解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2.懂得同学间要互相协助,学会理解、宽容,学会与朋友资源,珍惜友谊。
收集有关珍惜友情的故事。
一、 谈话导入,初步感知“朋友”。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相机评价。
二、听故事,揭示故事主题。
2.听故事《两个朋友》。
3.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自由谈体会。
(熊来了——顾自逃跑——自私
熊走了——笑眯眯——虚伪)
5.揭示文中主题:能共患难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三、 分组讨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2.结合自身的体会小组讨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
3.小组代表汇报推荐。
5.想象:假如朋友做错了事情,你该怎么办?
四、 拓展升华,加深感悟。
1.师生推荐收集的名人珍惜友情的故事。
2.多篇俞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的故事,感受友情的难得,知音难觅!
3.多媒体展示:中外名人珍惜友谊的名言。
有很多良友,胜于有许多财富。——莎士比亚【英】
4.真心大回放:朋友,我想对你说。(可以是感谢,也可以是道歉……)
五、课堂小结。
是啊,友情是珍贵的,可是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什么才是真正的友情,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讨论,都应该明白了,只要我们真诚的对待朋友,真心付出,学会宽容,就一定会收获一份美好的友情,不论人生有几多的风雨,朋友一定会如伞相随!
六、范文阅读文章:
《平分生命》《犀牛和犀牛鸟的故事》等。
语文乐园七三年级教案设计篇七
1、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明确交际内容——掌握交际方法——创设情境,互动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清楚表达的能力和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清楚表达,并能说得生动有趣。
收集书中人物
1.你们都爱看课外书吗:那么在这些书中肯定有很多人物形象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开展调查:你们都喜欢读哪些课外书,列举出最受同学欢迎的几部书。
3.小组讨论:这些书那些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为什么喜欢书中的这几个人物?讲一讲这个人物身上最能表现他性格特点的一两件事情。
4.全班交流。
5.学生评价。
6.评出班上的“说书大王”个性化备课:
语文乐园七三年级教案设计篇八
1.体会思想感情的表达方法。
2.学习格言警句,大体了解意思。
3.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4.具体、有条理地写出自己调查的内容。
1.小黑板。
2.学生课前调查。
教学时数 3课时
1.激趣导入。
2.出示第一组词语,多种方式认读。
3.出示第二组词语,互读,练写。掌握后听写检查。
1.齐读题目提示。
2.说说这种表达方法有什么好处?
3.小结:用具体事例、简洁朴素的语言表达情感。
4.找一找本单元课文中类似的句子,并读一读。
1.出示格言警句,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
2.全班同学一起读。
3.分小组比赛读。
4.说说句子的大意。
(与好人一起,好像进入摆满芝兰的屋子,日久天长,自己也变得香了;与坏人一起,好像进入盛放鲍鱼的店铺,日久天长,自己也变臭了。)
5.试着背诵这句格言。
6.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这方面的格言警句?说一说。
1.出示古诗,指名读,纠正错误读音。
2.齐读。
3.自由读。
4.说说诗句的意思。
5.说说古诗写的是什么季节,什么样的景色,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6.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7.尝试背诵全诗。
8.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些话都告诉我们获取知识、了解世界最方便的'办法是阅读书籍,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交流关于同学们课外阅读的情况。
2.齐读习作提示,明确本次习作的内容和要求。
内容:把关于课外阅读的调查结果、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写下来。要求: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内容具体,有自己的发现和见解。
1.小组交流。(从哪里获得图书,有多少藏书,每学期花多少钱买课外书,每星期课外阅读时间有多少,读多少书,最爱哪一类书,怎么才能让同学们读到更多更好的书……)学生交流时,可以按以上问题进行,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或者就其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交流。
2.全班交流。由小组长推荐讲得好的同学向全班同学说说。
3.点评:哪些地方说得好,哪些地方说得还不够清楚,进行补充。 4.教师小结,提醒学生学习同学的优点,完善自己不足的地方。
一、选择一两篇有代表性的习作进行修改讲评主要围绕这些方面讲评:是否说清了调查的结果、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调查的结果是否真实可信;发现的问题是否具有普遍性;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否切实可行。
二、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围绕以上讲评的问题进行修改,也可以在讲评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增加一些独到的见解或者建议。
三、同桌互相修改互相改正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或者完善不足的地方。
四、誊写注意书写工整,格式正确。
语文乐园七三年级教案设计篇九
1、正确读准字和成语。
2、熟练读写学习的名言名句。
3、学习写留言条。
4、口语交际。(我的爱好)
5、习作。我喜欢……
1 正确默写名言名句。
2 学会写留言条。
3 能写好作文。
教学内容:
1 正确读准字音。
2 流利读准成语,了解它们的意思。
3 写一写,背一背。
教学重难点:
1 流利读准成语,了解它们的意思。
2 写一写,背一背。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乐园。
1 板书。
读读这些字:区 仇 单 任 解 查 燕 华 盖 应
在做人的姓氏时该怎样读?
a 自己先试着读一读。
b 读给同学们听。
c 练习读,比赛读。
二、认一认,读一读。
学海无涯尺有所短
学而不厌寸有所长
博览群书切磋琢磨
手不释卷豁然开朗
1 自由读词。
2 集体交流。
3 说说词语的意思。
4 练习词语填空。
三、读一读,写一写,背一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1 一读顺句子。
2 二读感知句意
3 三读背诵句子。
3 四写。
四、课堂练习。
1 填写词语。
2 写句子。
学习内容:
1 读便条,了解留言条。
2 读懂内容,学习写留言条。
教学重难点:
明确留言条的格式,学写留言条。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谈话:在生活中,常常遇到事情要出去,咱咱们办呢?写便条可以解决难题呢。
二、了解便条内容。
1 自己读一读一张便条。
2 说说写了什么?
3 从这件事情,你知道了什么?
{在遇到这样类似的事情时,也可以写便条。}
三、明确留言条的格式。
1 看看书中的留言条,想想应该怎么写的。
2 先写称呼,再写清事情,接着写自己的名字,最后写时间。
四、练习写留言条。
1 学生写。
2 教师辅导。
创设情景:
学习内容:
1 探究和发现,读一读,找一找好句子。
2 口语交际:把自己的爱好说清楚。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把自己的爱好说清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有个同学很喜欢好的句子,还写给大家一起读呢。
二、学习探究和发现。
1 读一读这2个句子。
(1)这种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2 读成语:勇往直前 豁然开朗
3 你还喜欢哪些句子呢?说给大家听听吧。
4 把你在课文中发现的有成语的句子读一读。
三、口语交际。
1 读一读文文和乐乐的谈话。
2 他们正谈着自己的爱好呢,你有什么爱好?
3 先自己和同桌说一说。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呢?
4 指名说。大家评评,谁说的最清楚。
5 你有什么爱好?它给你带来了哪些乐趣呢?可以和你喜欢的同学交流。
四、教师小结。
学习内容:作文(我喜欢……)
教学要求:
1 练习写写自己的爱好或兴趣。
2 把自己的爱好或兴趣写清楚,使别人也和你一样感到快乐。
教学重难点:
1 练习写写自己的爱好或兴趣。
2 把自己的爱好或兴趣写清楚,使别人也和你一样感到快乐。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作文。
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一起快乐的说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和爱好,这节课,我们练习写一写,让别人都来分享自己的快乐。看谁写的最生动,最有趣。
二、读读引文。
1 学生读,引入话题。
2 说说自己的爱好。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呢?
3 先自己说说吧。
4 谁愿意说给大家听?
5 还有很多同学都想说,关于这些,老师和所有的同学都想知道,把你喜欢的写下来,让大家共同分享你的快乐。
三、学生练习写。
教师巡视辅导。
四、作文交流,评改。
1 交流自己的作文。
2 大家评评好的地方。
3 自己修改作文。
综合性学习:我喜欢的名言警句
教学要求:
1 明白什么是名言警句.
2 学习收集名言警句.
教学重难点:
1 明白什么是名言警句.
2 学习收集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习。
1我们学习过很多的名言警句。
2这节课我们学习收集名言警句。
二、回忆学习过的名言警句。
1 你知道哪些名言警句呢?
2 说给大家听。
3 互相交流自己知道的名言警句。
三、准备摘抄本,开始学习抄写。
1 准备摘抄本
2 讲讲抄写的格式要求
3 开始抄写
四、谈谈你对自己抄写的句子的体会。
五、可外练习-------
(可以将自己最喜欢的名言书写下来,做成小书签。)
语文乐园七三年级教案设计篇十
1.进一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3.通过故事明白一个道理。
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故事内容。
课件。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听到一个精彩的故事。
二、自读,初步思考学法。
1.自读。初步了解学习内容。
文言原文;注释;译文;阅读提示。
3.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回顾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2)根据学生的提议,制定学习方案。
预设:
初读故事,注意停顿
与译文互现,了解大意
疑难字词,注释帮忙
把握停顿,读出韵味
熟读回味,收获感悟
但不需以教师的为准,可顺着学生的提议,稍作调整。
三、理解故事,感悟寓意。
1.采用适合自己的文言文学习方法自己学。
2.把自己学习的收获和译文带到小组中交流。
3.汇报初学情况。
(1)指名读。相机画出停顿标记。
参考: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2)齐读。
(3)字词质疑交流。
3.小组长开启问题袋,试用原文中的句子作答。
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故事,熟悉课文。同时也为感悟做铺垫。
4.交流问题袋中的问题。
(1)蝉危矣,因为——不知螳螂在其后也(或“螳螂在其后也”);
螳螂危矣,因为——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黄雀危矣,因为——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2)他们不知这些危险,只知道什么呢?
蝉只知——高居,悲鸣、饮露,
螳螂只知——委身曲附欲取蝉,
黄雀只知——延颈,欲啄螳螂,
5.致命错误啊!快劝劝他们吧!
生自由说,在劝说中自我感悟道理。
6.你在生活中有没有看到过或经历过同样的事?说出来,让我们也引以为戒。
联系实际说。
7.齐读阅读提示,警醒自己。
四、拓展。
你怎么知道的?(进一步强调看注释的方法,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
补充:刘向 中国西汉文学家。编著了《新序》、《说苑》、《古列女传》3 部历史故事集 。
我们从注释中还知道,这个小故事选自西汉刘向的《说苑正谏》。既为谏,则所谏何人?所谏何事?若想知道这些,可找原文读一读。
2.这则短文寓意深刻,故事性强,你能将它改编成课本剧表演吗?
3.我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就是其中的一块瑰宝,有的成语来自历史故事,有的成语来自神话故事,有的成语来自民间传说,有的成语来自古诗词句,有的成语像“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一样来自寓言故事,你们还知道哪些成语来自寓言呢?课后搜集。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只知…… 不知……
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
语文乐园七三年级教案设计篇十一
语文乐园(一)包含三个板块:通过“我来试试”引导学生感受“对子”这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词与词之间的逻辑变化,了解词和短语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看图仿写能力。通过“探究与发现”引导学生诵读词串,想象画面,感受韵语的琅琅上口,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激活想象。通过“我的作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展开想象,用儿童化的语言尽情表达出自己对春风的独特感悟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