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问卷调查设计篇一
我们组成了一个十五人团队,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进行调查。首先我们三人通过一个晚上的时间精心设计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的调查问卷。然后由我拿到学校打印了300分准备针对学校300个学生进行调查。
每天晚上我们就分工合作,到同学们的寝室,自习室与室外,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真正辛苦的实践活动就开始了。可能是因为胆怯,我不敢与这些陌生的面孔攀谈,当我要和别人交谈的时候,我真的是心跳加速,脸感觉到滚烫。但是一种莫名的勇气,我不能退缩否者我又要被其他队友训了,最后我成功得将自己释放,与他们交谈获得资料。
在这几天调查中,我们见识到人心的复杂。一份简单的问卷调查,在我们看来也就几分钟时间就可以完成,至少我一直都这么认为。但在这几天里,我的观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当我走进他们与他们说我是-学生,由于学习的需要要做一个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的调查,希望能配合我帮我填写一下这个问卷的时候,有些人很热情也很乐意配合我们的问卷调查。记得其中就有一个是大一的学妹,当我把问卷递给她的时侯,很乐意的接过去,拿起笔就开始填。边填她还边说:“你们上统计学课还要搞这些实践活动的呀,你们这样是不是很辛苦呀?”我笑笑说:“一点都不辛苦,对我们来说还很有益呢,我们可以锻炼一下自己的交流能力,实践能力,我们非常乐意。”她欣然笑了一下,把填好的问卷给了我。
而有的人虽然很热情但一听到问卷时,马上就拒绝了,甚至直接一句有事要忙推脱。有一个我是记忆犹新啊,下课了,我进他们自习室的时候看见她在书桌坐着发呆,就上去问她能不能帮我填写一下这个问卷,她一听马上就回答说:“我没空,你找别人吧。”虽然心里对她的态度有些不满,但是我没有放弃这个目标接着说:“学妹,我只需要耽误您几分钟的时间就好,不会太久的,这是一份很简单的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的问卷,我想您很快就可以填写好的,拜托您了。”这位同学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我手上的问卷,最终还是答应了。
有些人则很谨慎,对每个问题仔细地问一遍,甚至还在争论了一番……种种情况,面对同一份问卷里的同一道题,不同的问卷对象能就该问题提出不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都出乎我的意料,至少我从未考虑过。而且,从问卷的开放式问题中的答案看来,不同的人对待自主创业持有不同的看法。每一份问卷都会带给我新的思考,新的想法。
我们经过几天的调查300份问卷总算完成了,接下来的工作当然是对这些问卷进行分析总结写一个调查报告。当我们把这一切的工作做完时,我们才深深舒了一口气。这是我第一次出来做这样子的问卷调查,可能做的还不是很好,但我相信有第一次才会有第二次,经过这次的经历,我迈出了走向社会的小小的一步,也锻炼了我的胆量,相信以后我会做的更好!
论文问卷调查设计篇二
二、调查时间:
__年__月__日
三、调查对象及方法:
四、调查内容:
从大学生阅读习惯、阅读时间、阅读领域以等方面进行调查。
五、统计分析
3.每天阅读时间—的学生每天阅读在三小时以上,的学生在1—3小时之间,的学生少于1小时,的学生基本不看书。由此看来,绝大多数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在1至3小时左右。
4.课外书阅读情况—的学生每月不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在13本左右,的学生在46本左右,的学生在6本以上。
六、总结: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的阅读情况还是比较正常的,但对于沉迷于小说的学生要加强引导,使之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论文问卷调查设计篇三
为了解职业学院学生择业就业前的准备情况、就业意愿及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建议等,也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和教学工作提供依据,9月我们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文就此次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二年级学生为对象。面对三年级的顶岗实习,他们急需确定自己的就业方向,了解人才市场的供求状况。因此,了解他们在就业选择上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很有必要。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书面问卷形式,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自行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针对学生对就业形势的看法、就业意愿、确定工作单位的首选因素等问题,共设计了13道选择题和一道开放题。另外,还采取了访谈、个案研究等方法收集有关有效信息。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2份,回收450份,有效回收率99.6%,较好地保证了问卷质量。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普遍认为就业形势严峻,但对就业前景持有乐观态度
在“您认为目前高职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怎样?”的选择中,48.9%的同学认为十分严峻,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34.2%的同学认为“有点严峻”,这两者的比例高达83.1%,这表明大多数学生都能清楚地认识到就业形势的严峻。学生对近几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了解甚多,能准确地预测到自己的就业前景,具有忧患意识,对学生将来的就业很有帮助。当问到“你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持何种态度”时,选择乐观的同学占53.6%,一般的占27.7%,不乐观的占12.7%,不清楚的占6%。表明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就业充满信心,对就业前景基本持乐观态度。但仍有近1/5的学生心理压力较大,面对就业,有些不知所措。这就需要我们加大就业指导的力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分析利弊,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树立信心。
从专业来看,工商管理专业对就业前景的乐观程度较高,会计电算化专业则相对较低。这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不同专业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不同境遇,提醒我们要对某些专业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要采取措施引导他们增强适应性,拓宽就业面。同时,也应引起我们在专业设置上的深刻思考,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基点,加速专业结构的调整,脱离市场的专业必然导致就业不畅。
(二)学生渴望专门的就业指导与服务
学生非常重视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94%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就业指导课开设得十分必要。学生希望从就业指导中获得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尤其集中在“求职指导”和“反馈就业信息”上。因此今后的就业指导要特别重视“求职指导”和“反馈就业信息”两项工作。
学院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近几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绩斐然,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已成为学生获得就业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学生就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当问到“你准备通过什么方式确定你的就业单位”时,选择“学校招聘会”和“学校推荐”的学生分别为77.1%和34.9%,这足以说明学院的就业工作卓有成效。但另一方面,也表明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很少通过社会、家庭、朋友等其他渠道,对学校推荐存在很大的依赖心理,存在着“等、靠”的现象,主动就业、积极参与就业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强,缺乏择业的主动性。这就要求在今后的就业指导工作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合理而有效地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主动地搜集就业信息,为就业广开门路。
(三)学生不再苛求专业对口,更加注重自身长远发展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现象较为普遍。本次调查显示,对于专业与工作的不对口现象,有63.1%的同学认为会给就业造成一定困难,但可以克服。12%的同学认为这种现象很普遍,很容易适应。而选择专业与工作不对口,根本无法就业的只有1人。这说明我院学生在择业方面正在淡化专业观念,能够正视工作与专业不对口现象,对于不对口造成的困难,也有信心克服。事实上,高职教育只是基础教育的延伸,学生所掌握的只是本专业最基本的内容。大学生应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注重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不断拓宽自己的就业领域,确立“宽口径”就业观念。就业指导也必须及时跟进,应教育学生在求职时寻求兴趣与职业的最佳结合点。
为了调查对就业的影响因素的认识,设计了问题“你认为找工作中哪些因素最重要(多选)”,有76.4%的同学认为是所学专业,这说明他们虽然不求专业对口,但所学专业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就业。另有66.2%的同学选择各类等级证书,56.7%的同学选择交往能力,52.4%的同学选择求职面试的方法技巧。这表明学生很看重自己的综合能力。这也是企业所重视的,美国通用电气塑料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经理单伟航说,他们在招聘人才时最看重的是综合能力而不完全是专业知识。
当问到“你确定工作单位时对下列因素的重视程度如何”时,学生重视程度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个人成长与发展,同事关系与友爱程度,晋升的机会。最不重视的选项依次为:招聘广告的吸引力,招聘会的规模和声势,工作能否与个性相配。多数学生择业时比较看重个人的发展机会,并不是一味追求物质利益,而是看重职业所能提供的发展环境和机会,学生的就业观念更加成熟。
(四)就业期望值偏高
任何一个大学生都会有一个择业期望。择业期望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定位及求职态度。学生的择业观念也通过其就业期望值体现出来。国有单位相对稳定,待遇好,它们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而集体、民营和三资企业则成为学生就业的第二选择。这一方面表明学生的就业观念在单位性质的选择上相对陈旧,还未完全与市场和高职高专教育接轨,期望值偏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在专业对口的问题上适应了时代变化,但在就业单位性质上又观念落后,深刻揭示了他们在就业问题上的矛盾心理。而由于受被调查学生专业所限,69.8%的学生选择了工商企业,表明择业目标相对单一保守。
另外,多数学生期望的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省会城市和地市级城市,比例达78.2%,这些城市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够给个人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这充分表明了大学生已经意识到外部环境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县级城市提供的待遇和发展空间都与省会城市和地市级城市有相当大的差距,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450人中仅2人愿到乡镇就业,而恰恰是内地中小城市及边远地区急需大量高素质建设人才,学生不愿下基层,出现有业不就现象,继续上演着就业工作的结构性矛盾。
三、对策与建议
针对学生对专业、职业、就业问题上的认知与需求,结合时代、社会发展要求,对高职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就业指导工作的长效机制
毕业生是高校产出的最终“产品”,其就业率与就业层次的高低,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生源,也影响着在校学生的学习动力与学习情绪。就业教育应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应以就业指导理论、就业制度与政策、就业形势与市场、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渠道、择业技能技巧、职业适应、职业发展方向等为内容,把它作为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全局性的系统工程来抓。就业指导工作应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根据大学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分年级逐步实施,为大学生的择业、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与服务。若只在学生即将离校前才开始进行就业指导,会导致很多学生对自己定位不准确,在选择单位时更多地表现出一种盲从心理,不清楚自己是否适合所选择的工作岗位。
(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
大学生择业观是指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选择某种社会职业的认识、评价、方法和心理倾向等基本观点,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上的反映。目前高职学院大学生择业观的积极方面是主要的,但同时也表现出很多消极的方面,需要我们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慎重对待。
1.调整就业期望值。大部分学生选择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作为自己的理想就业地区,在理想就业单位性质上选择国有企事业单位,这表明他们都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注重个人发展,但同时也忽视了国家和社会的需求。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希望得到一个收益好且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并有利于自身发展需要的工作是可以理解的,但较少考虑自己的工作能力和素质,过分追求经济条件好、生活环境舒适、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地区,这不但缩小了择业的选择余地,而且导致择业价值观的扭曲,反而不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2.树立多元化就业观念。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大学生的就业模式更趋多元化。因此,应教育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时,要树立灵活就业的思想,淡化捧“铁饭碗”的观念,不断拓宽就业视野,拓展就业渠道,实现多形式多方式的就业。在就业的途径和方式上,要教育学生摆脱“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培养主动择业的竞争意识,努力通过多种途径就业。
(三)重视创业精神的传承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从社会提供的各种职业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是一种非常传统的就业观念,作为一个现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有多次择业的心理准备,还要树立自主择业的观念:即职业不仅是可以选择的,而且是可以创造的'。要把学生由求职者变为创造者,由寻找职位到创造职位,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从现阶段就业形势看,国家宏观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为广大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从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情况来看,学生创业一直是学院就业工作的一大亮点,迄今为止,已有很多毕业生先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其中大多数运营情况良好。在目前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学校要多管齐下,积极支持学生创业,大力开展创业教育,重视创业精神的传承,要使广大学生认识到,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就必须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要通过宣传我院毕业生中涌现出的自主创业先进典型,引导在校生增强创业的信心和勇气,鼓励和扶持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学生脱颖而出。为此,既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深刻内涵,又要对他们进行创业的准备与创业风险防范的教育。要将这种教育理念植根于学生的教育中,在竞争与机会并存的今天,引导学生顺应时代潮流,改变过去将就业停留在谋生这一功利层面的观念,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努力施展远大的抱负,尽情编织美好的梦想。
(四)依托学生社团,锻炼学生综合素质
调查显示,半数以上的大学生看重自己的综合能力。在校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社团活动实现的。社团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释放自我能量、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参与或者管理社团活动,大学生可以直接审视和检验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和各种能力,有助于自我认识和定位。同时,社团工作经历使大学生求职更具竞争优势。本次调查显示,我院学生较不看重工作能力与个性相配,这对个人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大学必须培养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人,在校学生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学校各种条件,把自己锻炼成个性鲜明、能够适应社会的人。丰富的学生社团工作经历,不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使其在求职时更具竞争力,而且更有利于大学生进入社会顺利实现角色转换。在学生社团工作中培养的与人沟通及团结协作的能力,可使大学生顺利地融入集体,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在今后的就业指导工作和学生社团管理工作中,要不断探索不断努力,使校园社团活动的不断繁荣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得益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成长。
论文问卷调查设计篇四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进行的思想、情感、行为等方面的交流。马克思在曾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的本质。”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中典型的社会角色,自进入学校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其交往的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90后大学生已成为大学校园的主体,这部分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强,并拥有较好的物质条件,同时,90后作为当代社会的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其他年代人的特点,有着自己的人际交往的独特方式。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三江学院1990年后出生(大一、大二年级)大学生500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涉及文新院、外国语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建筑学院等学院相关专业,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6份,有效回收率为,符合统计要求。在486份有效问卷中,大一学生368人,占76%,大二学生为118人,占24%;男生268人,占,女生218人,占;理工科学生255人,占52%,文科学生231人,占。
(二)调查方法
二、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描述
综合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结果显示,大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内心有交友渴望,普遍比较重视在校期间同学人际关系,并希望能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融入集体生活。调查显示,大部分的90后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其中,有131人在交往中会坚持自己的观点,绝不让步,占调查人数的27%,298人在交往中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并考虑对方的意见是否合理,占调查人数的61%,还有57人表示会直接接受对方的观点,占调查人数的12%。可见,大部分的90后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态度比较理性,但是由于90后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学生从小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忽视他人和集体,不能或者不愿深入的了解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论文问卷调查设计篇五
我们组成了一个十五人团队,针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进行调查。首先我们三人通过一个晚上的时间精心设计了《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的调查问卷。然后由我拿到学校打印了300分准备针对学校300个学生进行调查。
每天晚上我们就分工合作,到同学们的寝室,自习室与室外,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真正辛苦的实践活动就开始了。可能是因为胆怯,我不敢与这些陌生的面孔攀谈,当我要和别人交谈的时候,我真的是心跳加速,脸感觉到滚烫。但是一种莫名的勇气,我不能退缩否者我又要被其他队友训了,最后我成功得将自己释放,与他们交谈获得资料。
在这几天调查中,我们见识到人心的复杂。一份简单的问卷调查,在我们看来也就几分钟时间就可以完成,至少我一直都这么认为。但在这几天里,我的观念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当我走进他们与他们说我是-学生,由于学习的需要要做一个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的调查,希望能配合我帮我填写一下这个问卷的时候,有些人很热情也很乐意配合我们的问卷调查。记得其中就有一个是大一的学妹,当我把问卷递给她的时侯,很乐意的接过去,拿起笔就开始填。边填她还边说:“你们上统计学课还要搞这些实践活动的呀,你们这样是不是很辛苦呀?”我笑笑说:“一点都不辛苦,对我们来说还很有益呢,我们可以锻炼一下自己的交流能力,实践能力,我们非常乐意。”她欣然笑了一下,把填好的问卷给了我。
而有的人虽然很热情但一听到问卷时,马上就拒绝了,甚至直接一句有事要忙推脱。有一个我是记忆犹新啊,下课了,我进他们自习室的时候看见她在书桌坐着发呆,就上去问她能不能帮我填写一下这个问卷,她一听马上就回答说:“我没空,你找别人吧。”虽然心里对她的态度有些不满,但是我没有放弃这个目标接着说:“学妹,我只需要耽误您几分钟的时间就好,不会太久的,这是一份很简单的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情况的问卷,我想您很快就可以填写好的,拜托您了。”这位同学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我手上的问卷,最终还是答应了。
有些人则很谨慎,对每个问题仔细地问一遍,甚至还在争论了一番……种种情况,面对同一份问卷里的同一道题,不同的问卷对象能就该问题提出不同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大多都出乎我的意料,至少我从未考虑过。而且,从问卷的开放式问题中的答案看来,不同的人对待自主创业持有不同的看法。每一份问卷都会带给我新的思考,新的想法。
我们经过几天的调查300份问卷总算完成了,接下来的工作当然是对这些问卷进行分析总结写一个调查报告。当我们把这一切的工作做完时,我们才深深舒了一口气。这是我第一次出来做这样子的问卷调查,可能做的还不是很好,但我相信有第一次才会有第二次,经过这次的经历,我迈出了走向社会的小小的一步,也锻炼了我的胆量,相信以后我会做的更好!
文档为doc格式
论文问卷调查设计篇六
一、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去加强师德建设的优势
创先争优是党领导下的政策,结合党的政策去加强初中教师的师德建设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充分调动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积极性,更可以加强初中教师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的能力,且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可以将创先争优和教师的本职工作实现真正的无缝对接
创先争优一定要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切不可脱离自己的本职工作而空谈创先,空谈争优。换言之,就是要真正地实现本职工作和创先争优的衔接,相互促进相互结合。教书育人,传播文化知识本来就是初中教师的本职工作,本职的要求就是要教师不断地加强自我修养,加强师德建设和创先争优对初中教师的要求如出一辙。在整个活动当中,初中教师可以不断加强自身的道德文化建设,是本职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求和期待,并且和创先争优的活动要求不谋而合。
(二)可以充实初中教师师德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当前,党内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创先争优。针对创先争优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方式,中央省委和各学校都明确地提出了各方面的要求。各初中学校要在加强师德建设的过程中细化师德建设的目标和内容,明确上级和各学校在师德建设中对初中教师提的要求,提出创新的规定,实现加强师德建设主题和内容的升华,不断提高师德建设工作的总体水平。
(三)可以充分激发初中教师师德建设和培养的主动积极性
通过各种不同的、有效的方法和形式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各初中院校需要提高争先创优活动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活动有更好的效果。将各初中院校的师德建设划入创先争优活动当中去,让初中教师在这个具体的活动形式下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和水平,在各种实际有效的方法和手段的指引下,立足自我提高,让创先争优成为初中院校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通过各种实践可以证明,在创先争优中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和学生都乐于参加的一种新的形式。
二、加强初中教师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在讲如何加强初中教师的师德建设之前先来讨论一下为什么要加强初中教师的师德教育。加强初中教师的师德建设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它是手段,也是需求。加强师德教育可以增强教师对爱岗敬业的意识。教师是对人类影响作用最为深远的一个职业,尤其需要爱岗敬业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教育情感,教师进行教书育人的基础就是爱岗敬业,这是对教师本职工作的最好诠释。教师对自己的工作热爱与否可以通过其付出的汗水、智慧和情感来表现出来,它具有特殊性,教师是否对学生负责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学的本职要求是塑人和育人,那些杰出的教育工作者无一不是爱岗敬业的典范,爱学生、爱工作是作为一个初中教师最根本的要求。如果一个教师不对学生付出自己的爱,那也就仅仅是教会学生知识而已,而不能在情感上对学生有积极的指引和教育。教师最能体现对本职工作热爱的体现就是能对学生的心灵产生积极的影响,美化学生的心灵,完善学生的'人格,在学生心灵深处播种下爱的种子。
三、师德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工作职责所在,所以说想要在初中教师的师德建设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把教育实践活动作为师德教育的核心。学校要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体现师德建设。首先,要加强理论的学习,要使教师真正地有责任感就必须让教师的理论文化知识得到提高,从而全身心地将自己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去。集中学习、外出学习、自学以及参加专门的培训都是行之有效的学习理论的方式。其次,还要将活动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比如,开展教学比赛、学术交流等一系列的活动,使教师对自己的要求有所提高,敢于去挑战自己。最后,还要将制度规范化,通过建立一系列的管理和评价制度让教师的实践教学活动更加得规范。
四、建立健全的监督体系
加强初中教师师德建设一定要建立在健全的监督体系上,让学生和教师可以以多种形式去举报那些道德败坏的人、违反学校规定的人。学校也应该有专门的核实调查人员对这些举报进行调查,一旦查明确有其事就应该按照学校规定来严格处理,绝对不能容忍这种事情继续发生。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对举报人员实施奖励制度,并且做好举报人员的保密工作,让学生和教师积极地发现阻碍学校发展的绊脚石。在社会主义高度发展的今天,学校必须毫不犹豫地紧抓初中教师的师德建设,因为这直接影响到了学生未来的发展。
论文问卷调查设计篇七
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是一种复杂的社会行为,具有很强的实践品性。清晰性是课堂教学行为的基本要求,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变量,提升教师授课清晰能力是有效教学的旨趣。教师教学清晰性通常被界定为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资料的能力和在信息发送者(教师)到信息接收者(学生)的传递过程中,信息保真的能力。它通过运用言语和非言语信息,在对教学材料有一个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引领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因此,了解教师教学清晰性现状,探讨影响教师教学清晰性因素,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的技能,促进教学的微观化研究,为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提供更为直接和有效的帮助。
一、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先后对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的6所初中一年级学生展开调查,发出问卷496份,回收问卷471份,回收有效率为95%。其中男生266人,女生205人,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56.5%和43.5%。
2.研究工具及方法
主要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首先对6所初中教师进行半结构化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有关条目,并借鉴国外相关文献,构想教师教学清晰性结构,编制具体的测量题目。其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教师教学清晰性现状,加强教师教学清晰性培训,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问卷经过spss统计分析,发现教师教学清晰性由内容清晰和表达清晰两个因素构成。其中内容清晰有10个题目,主要涉及教学目标、有效提问、举例说明、授课小结等,信度为0.91;表达清晰有5个项目,包括教师普通话、授课口误、语言清楚度、语速、语调等,信度为0.78。问卷总信度为0.88,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广泛用于教师课堂教学清晰性评价。
二、结果与分析
1.初中教师教学清晰性现状
本研究发现,在所调查的471名初中生中,只有143名学生认为教师授课清晰,328名学生认为教师授课不清晰,教师教学清晰性现状不容乐观,亟待改善。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教师教学实然状态与学校、教师本人重视程度不无关系。自国家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启发式”“研究式”“分层式”模式等层出不穷,各种富丽堂皇、结构复杂的“花样课”“表演课”成了汇集新课程理念的集结地,成为颇受推崇的主流教学理念的有效载体,而清晰、简约、朴实的知识课堂很难入流,被打入了“冷宫”。可是,每一次改革的尘埃落定,人们总会发现,虽然改革在某个方面成绩斐然,但是课堂讲授却“涛声依旧”。有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合法性,教师课堂教学理应回归本然状态:清晰、简明。
调查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后发现,数学教师的教学清晰性得分低于语文教师得分。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它的学科性质和特点决定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课程改革的初中部分关注大众数学,删除了部分“难”“繁”“偏”“旧”的内容,增加了应用性强、贴近生活、富有挑战性的内容。
由于过度强调实用性,导致对数学本质的关注度不够。一方面,是热闹的讨论、流行的'合作、低效的提问充斥着课堂,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为活动而活动的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教师为追赶教学进度,节省时间,实施“满堂灌”注入式教学,忽视了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以致学生缺乏思考,发生理解上的困难。流行的应试教育观念与盛行的主体教学理念矛盾,是造成当下课堂教学混乱的主要原因。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上,要遵循数学学科的科学性、严谨性、规范性原则,任何一节教学内容都是数学知识链上的一环,前有生长点,后有发展点,数学教学必须居其根,顺其势,承上启下,才能彰显其价值。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螺旋上升,合理安排核心概念和数学思想,强调数学本质,善用启发教学,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教师教学清晰性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因素
教师教学清晰性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清晰性研究的重要内容。本研究结果显示,教师教学清晰性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达到0.743,属于较高正相关,与国外研究成果相吻合。说明教师教学清晰度越高,学生学业成绩就越好。统计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内容清晰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大,是影响教师教学清晰的主要因素。内容清晰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清晰地提出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教师对概念、命题、原理的阐述简明、准确而不模糊,易于学生理解和正确掌握。本研究调查对象是初一学生,年龄介于13~15岁,思维正处在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概括、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关键期,在这一思维转型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阶段性、连续性和整体性,使得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旧知识中获得解构与重建,拓宽与发展。
三、讨论与建议
1.教学清晰性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变量,应纳入教师教学行为标准
西方教师教学行为专业标准为我国制定相应标准提供了可借鉴的典范。如美国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或称基于标准的改革)驱动下,制定的《课堂行为评定标准》和《教师专业实践构成》中均提到教师教学要做到“准确清晰地授课”;英国颁布的合格教师专业标准中也明确规定“教师授课时要用学习者能够接受的语言,清晰地介绍新的观念和概念,有效地解释、提问”。这些标准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实践性,对编制我国本土化的教师教学行为标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近日教育部相继出台教师教育标准(简称三个标准),从内容、领域、基本要求三个层面对学前教师、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的专业标准加以规范。三个标准的内容框架一致,领域和基本要求大同小异,虽然对促进我国幼儿园、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具体操作层面却面临诸多难题。相对于国外“小而细”的标准,我国更偏向“大而泛”的规定,语言表述较为宽泛,难以把握的形容词、副词居多,上位描述主题大,欠缺对具体行为的阐述,对实际操作非常不利。因此,对教师教学标准的表述应为具体、明确,具有可观测性和可操作性。教学清晰性是教师教学不可或缺的能力,建议纳入教师教学行为标准。
2.加强初中教师教学清晰性培训,促进课堂授课能力的提高
研究中发现,内容清晰是影响教师教学清晰的主要因素。因此,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授课内容清晰性的培训。一方面,教师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理解所学知识,通过描述、解释等方式讲解新的词汇、概念,帮助学生澄清事物之间、概念之间的异同,以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完成知识的迁移。另一方面,初中教师还可以借用传统授课的做法,将教学重点系统地书写在黑板上,或以其他方式标注要点,或通过言语信息重复要点,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求教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相互连贯、重点突出。除明确教学目标、强化要点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举例、提问、练习等形式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用课堂提问及作业来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一种灵活的、适时的、富有成效的反馈方法。总之,教师教学授课清晰方法众多,途径甚广,教师唯有在教学实践中持续反思,不断修正,将教学清晰性作为自己教学生涯的一种追求,其教师教学能力必将不断提升,走向一个有效的动态发展过程。
论文问卷调查设计篇八
观察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我们发现决定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在教师的工作能力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反思能力。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提供一些能激发教师创造性以及提高反思能力的学习机会,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交流与研讨,就是要为触发教师的反思提供机会。从现在学校教研组实际开展活动的情况来看,存在研究内容系统性不强、对教研组发展与教师个人发展的关系研究不足等问题。本文将以a校语文组的教研活动为例,探究教研组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关键点。
教研主题的确立与阐述
教研主题,即教学中有待解决的某一具体问题,或者关乎当下教学实情的重点问题,如“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学习策略指导”“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等;或者关乎学校的核心工作,如学校的办学理念、重点课题等。教研组可以从为什么要研究、研究什么、研究结果期待等维度对教研主题作具体阐述,便于全组教师了解研究的内容与路径。
例如,a校语文组确立某一学期的教研主题是“文言字词注释与文本理解的整合”。第一,从学生的.学习经历来看,学习文言文的一般过程是先解决字词障碍,再把握文本内容,随后考虑这样的文本内容是用怎样的形式来表现的,并在把握文本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加深对文言字词的理解与记忆。因此,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要有几方面思考:字词、教学价值、学情、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第二,语文教师在开展文言文教学时,往往有一些困惑:字词教学如何进行是有效的?文言文作为学习文言知识的语言材料与作为课文来进行教学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如何合理分配课时?通过关注学生文言文学习经历来解开这些困惑是值得尝试的方法。
从a校语文组确立的教研主题与阐述中,我们可以看出该教研组的教师就这一阶段教学中的主要问题与研究路径达成了共识。由教研组引领教师关注教学中的重要问题并开展研究,这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点之一。
二、分担任务与明确要求
教研组围绕教研主题开展研究,其过程与结果通常以备课、上课的形式呈现。一般在教研组中选择一位教师进行公开课教学,其他教师听课、评课。为了将教研的关注点从观摩一位教师的公开课教学,转向全组教师共同研究教学问题,在教研过程中需进行任务分工,并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例如,a校语文组设计的教研任务分工与工作要求如下。
第一阶段:撰写个人教学设计。工作要求:在认真研读文本的基础上,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上传一份电子稿教案。负责人:教研组组长。第二阶段:备课组集体研讨。工作要求:各备课组重点研讨某一问题,如预备年级备课组研讨教学价值,初一年级备课组研讨字词梳理,初二备课组研讨教学设计,初三年级备课组研讨学情分析,并对相关的研讨内容作好记录整理。负责人:各备课组组长。第三阶段:听课、评课。工作要求:某教师公开教学《小石潭记》(第二课时),其他教师完成听课记录单,参与评课,参加教研组组织的集体讨论环节,完成研修活动单。负责人:教研组组长。
可以看出,在这个过程中,一是每位教师都要撰写关于这堂课的教学设计;二是教研组按任教年级的不同分成四个备课组,每个备课组围绕一个方面进行重点研讨,且对研讨结论进行汇总整理。这样合理的任务分担、明确的工作要求,有利于教研组形成自然合作的文化氛围,教师之间开放、互信、合作、互动,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
教研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当下中小学教研组活动存在形式化的问题,即在设计和实施教研活动时,目标指向的是教研活动的完成,而不指向教研活动的过程。教师参与活动的状态是“你们讨论你们的,我做我的”,在教研活动现场,经常看到教师带着一叠作业本进行批改,或者刷微信。
要让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设计与运用教研活动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教研组可以利用教研活动单,让每一个备课组将自己研讨的重点问题细化成几个具体问题,引导教师关注自己与别人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尤其是不同点。这样通过围绕主题设计与开展教研活动,确保了教师的参与度。
四、教研组组长的作用与工作保障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往往将教研组组长定位为发展愿景的规划者、组织文化的培育者、课堂教学的示范者、教育科研的指导者、活动课程的开发者、教师发展的促进者,但从教研组组长在学校承担的实际工作来看,其无法承担这诸多角色给予的工作任务。
,我对全区40所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进行了调研,教研组组长平均年龄为42.4岁;在职称方面,高级、中一、中二职称的比例分别是26.3%、71.1%、2.6?10。总体来说,他们年富力强,既富有教学经验,也具有较高职称。86.8%的教研组组长承担两个班级的教学任务,52.63%的教研组组长兼任班主任或者年级组组长:校办主任、教导(副)主任等职。大多数教研组组长在校工作时间为9至10小时,其中上课、批改作业、参加各种校内会议、处理各种杂事(与学生谈心、与家长交流、管理“两操”等)各占据25v0,在学校几乎没有备课时间。这样工作状态下的教研组组长不可能同时成为策划者、培育者、示范者、指导者、开发者和促进者。从a校语文教研组活动案例看,教研组组长是否具备专业领导者的素质显得尤为关键。教研组组长只有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领导素质,才能选对主题,设计好活动,提升教研活动有效性,引领全组教师的专业发展,进而从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在专业上所有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