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这些二年级教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技能。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及反思篇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高老师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发现两种情况:一是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二是虽然测量的是不同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可能相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但费时较多,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只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把教学的重点放到后面厘米的教学上。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长度单位的名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每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估一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建立起以厘米的长度观念。
3、注重对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实际测量经验后,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培养了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语言不够艺术,以后要注意声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尽可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
2、课堂调控能力、组织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时候课堂纪律也是教学效果的保证。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及反思篇二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二节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主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米河镇东竹园小学曹喜辉目标制定的依据: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2、“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并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接着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具体感知1厘米的长度;再让学生用手指比划1厘米的长度,在生活中找出大约1厘接着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具体感知1厘米的长度;再让学生用手指比划1厘米的长度,在生活中找出大约1厘米的物体,进一步丰富对1厘米的感知。然后例题分别教学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长度。教量长度时,课本上呈现一幅直观图,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掌握量长度的基本方法。教学画指定长线段时,则结合示范介绍了基本的画法。
3、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并且二年级的孩子在教学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尺子,知道用尺子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但这些孩子对长度单位“厘米”的理解是不清晰的,表象也没有建立。学生不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尺(厘米为单位)来测量。本节课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来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认识手中尺子的刻度线,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够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几厘米,然后由小组合作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2、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3、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评价任务:
1、能用准确地表示出1厘米的实际长度,从刻度尺上找出指定的几厘米。
2、会用学生用尺量出一些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想不想听一下。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个裁缝师,他做出来的衣服既漂亮又得体,很多人都跑了找他做衣服,同样也有许多人找他拜师学艺。有一天,一位老人找他做衣服,于是他叫来一名徒弟帮忙记录,衣长5拃,袖长4拃??师傅怎么说徒弟就怎么记。过了几天衣服做好了,那位老人来取衣服,在试衣服的时候大家发现衣服短半截,这怎么回事?徒弟当时委屈极了,记录的数字没错呀,但衣服怎么会小了?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课件演示)
二、探究新知
1、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演示:尺子上的这些竖线叫刻度线。(课件演示,认识刻度线)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1厘米有多长?: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表示出来。交流得出: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演示)
师: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交流得出:每标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cm。(课件演示)(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想一想,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交流后,课件演示)
师:大家知道了从0刻度到刻度1是1厘米,那从0刻度到刻度2是几厘米?从0刻度到刻度3是几厘米?(3)认识几厘米。师:你还有什么发现?生: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在尺子上分别指出2cm,5cm和8cm的长度。(课件演示)
3、用厘米量
(1)比一比:在刻度尺上比一比,一根油画棒有多长?(2)量一量:一支铅笔有多长?
(汇报量的方法,全班评价)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纸条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课件演示)(2)请学生再测量一次。
(3)估一估,这幅画的长是多少?(课件演示)
(4)量一量。用正确的方法量出这幅画的长是多少。(课件演示)
三、方法应用
1、用直尺量一量,看看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2、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3、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有多长。
4、判断题。(课件演示)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同解决。(请生回答)
五、课堂检测
一、我会填。
10厘米+8厘米=53厘米-3厘米=7厘米+40厘米=27厘米-20厘米=
1、尺子上的一大格里有个小格.
2、()个大格是1厘米?()个小格是1厘米.
3、橡皮左端对着“0”刻度,右端对着5,橡皮长度是()厘米?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及反思篇三
1、 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认识,认识厘米。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 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小棒、直尺、布尺、多媒体课件、学具袋
一、用童话故事开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问题
2、 学生汇报。
3、 师:那奇怪了,同样长的扶手为什么会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为什么?
那如果我们要得出一个具体统一的答案,可以用什么来测量?大声告诉老师。
4、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直尺。在你们抽屉里都有一把直尺,拿出来看一看,你们在直尺上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
5、 根据学生的发现出示课件。自由的读一读数字。在尺子上最左端的数字是几?0我们以前学过,那你们现在知道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吗?总结:在尺子上0对准的这条刻度线叫做起点,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厘米》。板书,在尺子上你还发现了什么?cm表示什么?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你还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刚才有同学发现尺子上有厘米的标志cm,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数字、cm、长短不同的线)
二、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究
1、出示课件,蚂蚁们为了使小桥变得更漂亮,他们给小桥涂上了五彩的颜色,大家猜猜看,绿色这一段可能是多长?到底是多长呢?咱们听听小精灵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这段有多长?那你们能从自己的尺子上找出一厘米吗?行不行?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交流。那同学们在仔细看看,在尺子上还有哪段是一厘米长的呢?出示课件让学生指出。
指着课件提问: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啊?原来啊,尺子上的每一个大格啊就是一厘米。每一个小格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来认识。
2、 找一找
(2)下面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一厘米有多长啊?
(3)好了,同学们,刚才咱们认识了一厘米,那2厘米、3厘米、几厘米又有多长呢?
三、巩固
1、出示课件,学生判断,对的举对牌,错的举错牌。(看仔细了,请评委亮牌。,请人说为什么正确)
2、刚才蚂蚁王国的测量比赛结束了,那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举行一个测量比赛呀?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还学会了用厘米量。(板书)同学们的表现啊都非常出色,那老师还想请你们帮一个忙,行不行啊?钱几天老师做衣服的时候啊,想知道手腕有多长。那我这样量可以吗?这样量呢?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啊?刚才同学们都大胆的展开了想象,正是有了这种想象啊,人们不仅发明了直尺,还发明了各种卷尺,那我们平时在生活当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尺子来进行测量。那今天下去后,请同学们量出自己的一柞和一步有多长,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0刻度线:起点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及反思篇四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长度单位,用厘米尺测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用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正确方法
课件、数学课文、铅笔等
1.情景导入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比一比这两本书,哪本长,哪本短呢?两本书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这几课就学习这个问题。
课件出题图片
2.探究新知学习第2页例1.提出问题:
a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小组讨论。
b交流汇报: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铅笔、铅笔盒、课本做为工作测量。下面每4个人为一组和老师一起用手测量课桌的长度。
c动手操作,合作完成。
汇报:相同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不同呢?学生的五拃长,老师的三拃长。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结果一定会是不同的。
归纳: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标准进行测量。学习第3页例2
a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图钉、田字格本,小组合作,共同操作。学习第3页例3
a发一张课前准好的彩纸,请同学们先估量一下它的长度,然后动手操作量一量。b请一名同学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确,然后同学评议。
教师:一定要把彩纸的左端对准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个数字上,就是几厘米。
3.课堂练习
学完测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项,让学生试着测量准备好的铅笔等物体。教师提出要求:
a正确准确的测量自己准备好的物体(铅笔、橡皮、小刀等)b先独立测量后小组交流
c小组合作探究。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体的左端要对准直尺上的“0”刻度。
4.巩固提升
1、用直尺测量自己的数学课文的短边。为了照顾理解能力差点的孩子,巩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难的安排。
2、课件出示两种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是正确的,这样的练习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准确的掌握测量的方法。
课堂小结
a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b教师总结
1、厘米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板书
认识厘米和使用厘米测量1.认识刻度尺
2.认识1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13.认识几厘米
4.把尺子上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及反思篇五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二节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主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米河镇东竹园小学曹喜辉目标制定的依据: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2、“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并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接着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具体感知1厘米的长度;再让学生用手指比划1厘米的长度,在生活中找出大约1厘接着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具体感知1厘米的长度;再让学生用手指比划1厘米的长度,在生活中找出大约1厘米的物体,进一步丰富对1厘米的感知。然后例题分别教学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长度。教量长度时,课本上呈现一幅直观图,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掌握量长度的基本方法。教学画指定长线段时,则结合示范介绍了基本的画法。
3、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并且二年级的孩子在教学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尺子,知道用尺子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但这些孩子对长度单位“厘米”的理解是不清晰的,表象也没有建立。学生不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尺(厘米为单位)来测量。本节课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来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认识手中尺子的刻度线,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够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几厘米,然后由小组合作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2、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3、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评价任务:
1、能用准确地表示出1厘米的实际长度,从刻度尺上找出指定的几厘米。
2、会用学生用尺量出一些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想不想听一下。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个裁缝师,他做出来的衣服既漂亮又得体,很多人都跑了找他做衣服,同样也有许多人找他拜师学艺。有一天,一位老人找他做衣服,于是他叫来一名徒弟帮忙记录,衣长5拃,袖长4拃??师傅怎么说徒弟就怎么记。过了几天衣服做好了,那位老人来取衣服,在试衣服的时候大家发现衣服短半截,这怎么回事?徒弟当时委屈极了,记录的数字没错呀,但衣服怎么会小了?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课件演示)
二、探究新知
1、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演示:尺子上的这些竖线叫刻度线。(课件演示,认识刻度线)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 。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1厘米有多长?: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表示出来。交流得出: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演示)
师: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交流得出:每标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cm。(课件演示)(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想一想,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交流后,课件演示)
师:大家知道了从0刻度到刻度1是1厘米,那从0刻度到刻度2是几厘米?从0刻度到刻度3是几厘米?(3)认识几厘米。师:你还有什么发现?生: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在尺子上分别指出2cm,5cm和8cm的长度。(课件演示)
3、用厘米量
(1)比一比:在刻度尺上比一比,一根油画棒有多长?(2)量一量:一支铅笔有多长?
(汇报量的方法,全班评价)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纸条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课件演示)(2)请学生再测量一次。
(3)估一估,这幅画的长是多少?(课件演示)
(4)量一量。用正确的方法量出这幅画的长是多少。(课件演示)
三、方法应用
1、用直尺量一量,看看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2、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3、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有多长。
4、判断题。(课件演示)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同解决。(请生回答)
五、课堂检测
一、我会填。
10厘米+8厘米= 53厘米-3厘米= 7厘米+40厘米= 27厘米-20厘米=
1、尺子上的一大格里有()个小格.
2、()个大格是1厘米?()个小格是1厘米.
3、橡皮左端对着“0”刻度,右端对着5,橡皮长度是()厘米?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及反思篇六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请小朋友们用你的铅笔、文具盒,或者手来量一量自己的课桌,量好之后把你的结果告诉我。
2.我们来认识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也可以写作cm。
4.找一找,在你的周围,有没有1厘米长的物体?集体讨论交流
7.通过在尺子上找这些不同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8.小结:从0刻度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就是几厘米,用后面大的刻度减去前面小的刻度,得到几就是几厘米。
1.书上想想做做第一题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2.想想做做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三题,男生测蓝线,女生测红线,再交流,小结:测量结果不一定都是整厘米数,接近整厘米的长度可以用“大约几厘米”表示。
4.第四题,今天认识了我们的学生尺,那么你能照着书上的样子量量自己的手掌有多长吗?量完之后我们一起来比一比我们班那个小朋友的手掌最长。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长度单位厘米,回家后,请你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及反思篇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厘米的认识》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结合实际经历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能用刻度尺正确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3、初步认识线段,会画线段,并能量出它的长度。
4、在具体的测量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1厘米有多长,用厘米做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
用直尺进行测量。
教具:各种尺子,一些比较短的实物如新铅笔、橡皮、电池、易拉罐、小玩具汽车、吸管等,课件。
学具:1厘米,5厘米,10厘米的纸棒,每人一把学生尺。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幻灯片讲述故事:阿福的新衣。)
师: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师傅的拃和徒弟的拃不一样长。师:怎样就能避免这样的问题呢?
生:让徒弟自己去量。
师:你是说,量身体和做衣服都用一个标准是吗?
生:把师傅的手画下来,比着做衣服。
师:你也是都用师傅的手这一个标准去测量就不会出现上面的问题了。
生:用尺子去量。
师:你懂得真多,以前的人们为了测量的方便,确定了统一的标准,也就是长度单位,从而发明了专门用于测量的工具---尺子。你见过什么样的尺子啊?对,有皮尺,卷尺,米尺,折尺,还有我们用的学生尺(展示各种尺子)这节课我们就通过认识学生尺,来学习一个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认识学生尺
生:我们发现尺子上有数。
师:都有哪些数啊?从哪一个数开始的'。师:我们以前学过0表示什么意思?
生:0表示没有。
师:在这里0表示测量的起点。
生:尺子上有线,这些线有长有短。
师:对,这些线叫刻度线。数在哪些线的下面?
师:你发现尺子上还有哪两个字母?
生:cm
师:cm是厘米的国际单位符号。师:你从尺子上找出哪一段是1厘米吗?
2、认识1厘米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仔细地看看我们的尺子。0到1之间的一段是1厘米,你还看出那一段是1厘米。
生:尺子上1和2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生:尺子上15和16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生:尺子上20和19之间的长度还是1厘米。
(课件:1厘米)
师:同学们都知道1厘米的长度了。你能从老师发给你的学具中找到长1厘米的东西吗?
生找1厘米的小管。
师:在尺子上比一比,看看你的哪根手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生:食指。
师:你能想出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
3、认识几厘米
师:为什么从0到5是5厘米呢?
生:因为是5小段
师:你用手比划一下5厘米大约多长?你能从学具中找个5厘米长的东西吗?
师:对,彩色的小棒。
4、学习测量:
师:现在同学们都认识几厘米了,你想用直尺自己测量物体吗?好,请拿出学具白色小棒,自己测量一下它的长度,(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到前面把你的测量过程展示给同学们?
生:我量的是10厘米
生:我量的不到10厘米
师:为什么他俩量的不一样?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说说你的看法。师:量东西的时候,物体的一端一般要对准0刻度。测量数学课本,学生展示过程。
5、学习线段
师:同学们用直尺自己画一条线段,不要告诉同桌是几厘米,让他测量一下,看他测量的对不对。
三、利用游戏,应用知识
仿照幸运52中的看商品猜价格栏目做“猜长度,赢奖品”的游戏。
师:老师有几件物品,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摸,摸到什么,你估一下它的长度,组员可以给他出主意,然后拿回去一起测量,看哪个小组量的准,估得也准,就能赢得奖品。生估计,测量。
(课件出示物品的准确长度)
四、借助故事,检测知识
师:有一天,蟋蟀和蝈蝈两个好朋友进行跳远比赛,跳完了之后,他俩都认为自己赢了,请你来当小裁判,看看到底谁跳得远。(课件:用断尺测量的练习)
五、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课后请用今天学习的知识,从你家里找几件物体测量一下它们的长度,并记录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首先是通过认识1厘米—感知1厘米—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三个环节来让学生建立了1厘米的表象,然后又让学生充分认识了5厘米,测量了10厘米的长度,这也是为了让学生在估计物体的长度时有自己的依据,不胡乱猜测,通过游戏环节我觉得这一目标达成的不错。不足之处就是没有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从而对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不够充分,如果时间允许,建议先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去动手测量,那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及反思篇八
课本1页到3页内容。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重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难点:能在直尺准确找出指定的厘米数。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1、故事引入:在古时候,想知道物体的长度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人们常常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帮古人解决这个难题。下面请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并把课题齐读两遍。
2、口述并出示目标:
(1)、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我能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2)、通过学习我能学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1-3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
1、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时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2、尺子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自学5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
1、测量课桌面的长度时你采用的方法是哪一种?你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2、尺子上统一的长度单位是什么?可以用哪个字母来表示?可以记作什么?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以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
学生汇报时有不足或不准确的地方老师或其他成员可以及时给予补充,在展示完之后,给与评价或奖励。
4.知识归纳:
(1)利用“铅笔”“文具盒”“拃”等作为长度单位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会因选取的标准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准确的得到物体的长度。
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我们今天的闯关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
第二关:我能快速填出答案。(展示要求:指名回答。)
1、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
2、厘米可以用字母()来表示。1厘米记作()。
3、我的橡皮厚大约是()厘米。
4、图钉的长大约是()厘米。
第三关:你能在米尺上找到刻度线吗?(内容见同步课件)要求:独立完成后再整合答案。
(1)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统一的标准,这样才能准确的得到物体的长度。
(2)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可以用“cm”来表示。1厘米记作1cm。
这节课大家表现的都很棒,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比赛做作业。
1、完成课本第2页的1、2小题。
统一长度单位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厘米cm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课本4页到5页内容。
1、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会分辨什么是线段。
教学重难点: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具: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1、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来进行测量。那如何进行测量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道。
2、口述并出示目标:
(1)、通过学习我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2)通过学习我能分辨出什么是线段。
过渡语:你们有信心学会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怎样才能学会这个新本领呢?下面请出我们的学习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4-5页内容,重点看书中的情境图。思考并讨论:
1、你是如何估计并测量橡皮长度的?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2、测量彩色纸条和毛线在方法上有什么区别?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
(自学4分钟后,小对子进行交流并口头展示。)
1、看一看(自学探究)。
生认真地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地看书。
2、议一议(小对子交流)。
(1)你是如何估计并测量橡皮长度的?测量时要注意哪些事项?
(2)测量彩色纸条和毛线在方法上有什么区别?毛线被拉直后,可以看作什么?
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对子间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交流时巡视,观察小对子交流情况,对合作不太好的小对子给以帮助和提醒,促使每个小对子及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讨论交流活动中。
3.说一说(针对学习指导中的问题进行汇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