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层次性,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通过研究这些六年级教案,您可以获得一些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教学技巧。
铅笔有多长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 在实践活动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3.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4.发展估测意识,提高估测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概念。
2.理解掌握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课件、尺子、学具、铅笔、a4白纸
〖教学设计〗
(一) 认 识 分 米
1. 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请同学们猜测老师的身高。(表示身高时用到了"米"和"厘米"这两个长度单位。)
(2)用合适的单位填空。课桌高7( )。(用m和cm填都不合适,激发学习需要。)
2. 独立探索,发现新知。
(1)汇报交流,引导学生想像:如果有一个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长度单位就好了。
(2)小组讨论:这个单位规定为多长合适?学生讨论。(得出以"10厘米"为一个单位比较好。)汇报并说明理由,从而引出"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 dm。
(3)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不一定从0刻度开始)。你的尺上一共有几个1分米?同桌互量从手腕到指尖有多长;量一量,估一估,身边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用手势分别表示出1分米、2分米的长度。
(4)讨论米、厘米、分米之间的关系。 (板书)
3.对儿歌:巩固。"嗨嗨,让我们大家来比一比,比什么?比比米(分米、厘米),一米(分米、厘米)到底有多长?1米(分米、厘米)大约有这么长。(学生用手势表示)
(二) 认 识 毫 米
1?设置情境,质疑导入。
(1)帮助淘气量一量他的铅笔有多长。(尺子上的1小格表示什么?)
(2)学生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课件演示测量结果的放大图--6厘米3毫米。)
(3)看到这个测量的结果,你想说些什么?问些什么? (引导学生质疑: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什么。)
2? 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1)教师或学生讲解: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1毫米。
让学生拿出手中的尺子找到1毫米。(使学生了解:尺子上任意1小格都是1毫米。)用一个字概括出1毫米的特点。 (小、细、短……)
(2)在学具袋中找到长度、宽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 (如:一块七巧板的厚度……)
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的长度,怎样验证手势是否准确? (用拇指与食指轻轻捏住厚度是1毫米的物体,再用另一只手将其取走,拇指与食指之间的空隙大约是1毫米。)
(3)生活中你在哪儿听说过"毫米"这个词? (课件演示:近10天降水量分布图、蜂鸟图、35毫米自动榴弹发射器图、世界上最薄的手机图和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图、眼睑及脚底皮肤的厚度比较、手指甲及脚趾甲生长速度比较等。)
(4)知道1厘米=10毫米。
(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为了"1厘米长,还是10毫米长"这个问题而争吵。数学博士认为:1厘米与10毫米同样长。
为什么数学博士要这样说呢?听了他的话,你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1厘米=10毫米;进行长度比较时,不仅要看数字,还要看长度单位。)
自己在尺子上数出10毫米。
(三) 复习巩固,应用提高
1.估一估,量一量。
2.看图说出回形针和课本的长度。
3.画出折出宽度为30 mm, 2 cm,5 mm, 1dm的长方形。
4.淘气的日记
(1)20xx年9月11日星期四天气:小雨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改正用错的长度单位。 淘气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2) 20xx年10月14日星期二天气:晴
学生讨论,分析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忘记加上窗框的宽度。)
(3) 20xx年10月29日星期三天气:晴
今天,老师给我们出了几道题,可是,我怎么想也做不出来。我想,老师大概出错题了吧?请大家帮我看一看。(思考题,不作全班要求。)
1( )-9( )=1( ) 1( )-59( )=1( ) 1( )-99( )=1( ) 1( )-999( )=1( )
5. 手指游戏
(1)教师边说边演示:"手指兄弟亲又亲,大哥挂帅高高站,二哥是首我是尾,我是小弟表毫米,米到毫米记得牢,手指叉开表进率,相等空间代表10,大哥二哥有秘密,等待我们去揭密。"
(2)学生互相动手表演。
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 "大哥二哥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明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密。"
(四) 全课小结,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想了解哪些数学知识?
铅笔有多长教案篇二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具:米尺、1分硬币、钱币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用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切入举偶,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
写出漂亮字,需要他帮忙。
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铅笔)
对了,这节课我们一起量一量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玩中学
一、认识分米。
1、估一估。
先利用已有经验估一估,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a)课前老师在每个学习小组的书桌里悄悄地放了一支铅笔,赶快把它找出来,放在桌面上,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结合已有的测量经验估测一下,这支铅笔有多长,填在书中表格中。
b)交流、汇报。说说你是怎么估出来的。
2、量一量。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测量,验证估测结果。
(1)看来同学们估的长度都不一样,要想知道这支铅笔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有根据的好办法吗?(用尺子量)
(2)动手实践。亲自用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并把结果填在书中的表格里。
(3)汇报结果。验证于估测的差距。
3、说一说。
通过交流,熟练掌握1分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1)你们知道10厘米是多长吗?用手表示出长度来。
板书:10厘米就是1分米。
(2)介绍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在国际上可以用符号表示出来,谁给大家讲一讲。(指名介绍)
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你们会用符号表示出来吗?指名上前写,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完成。
全班齐读公式。
(3)活动。
a、让我们用分米为单位量一量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b、再拿出格尺,快速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之间的距离也是1分米?
c、指名汇报。
(4)观察直尺,然后讨论出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汇报、板书、齐读。
二、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引导操作,设下疑问。
每个人的书桌上都有橡皮,请你用直尺量一量橡皮的`长度是多少?
用厘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有时不是整厘米数,因而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办法?
那么谁知道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是多少?
2、议一议。
让学生尝试探究新知,牢固地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形成表象。
(1)1毫米到底有多长?它与厘米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在观察和操做中获得这些知识。
(2)观察直尺,完成表格,然后讨论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3)指名汇报。
3、说一说。
进一步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2、量一量。
解决疑问,让学生真正感受毫米的作用。
大家已经认识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现在我们以毫米为单位再量一下橡皮的长度。
这次量的结果与开始比,哪一个数据更准确呢?
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比比看,谁估测的最接近?
2、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可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检。在做前,教师要给予适当提示:画线段时勿忘记画出两个端点。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3、判断
4、请为同一种物体选择不同的单位。
铅笔有多长教案篇三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情境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
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练习。
通过测量活动,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用分米、毫米表示物体的长度,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1、猜测老师的身高。
师: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学习,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现在,谁知道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大胆地猜一猜吧!
学生猜测。
师:我来告诉大家,我的身高是1米64厘米。
(猜测教师的身高是我精心设计的与学生的`课前交流,不仅能创设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学生在表述时会自然而然的用到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与探究进行铺垫。)
2、回忆米和厘米
学生说说,用手比一比。
(由于本课必须在具有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探索,所以我在介绍过自己的身高后,及时复习两个长度单位,开展说字母的表现形式,比长度大约有多长,想两者之间的关系,三个连贯的小活动,既避免学生在下一环节操作中的陌生感,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1、测量吸管的长度。
学生说说,并说明理由。
师:我们估计的准确吗?用尺子认真的量一量。
铅笔有多长教案篇四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具:米尺、1分硬币、钱币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用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切入举偶
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
个子细又长。
写出漂亮字,
需要他帮忙。
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铅笔)
对了,这节课我们一起量一量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玩中学
一、认识分米。
1.估一估。
先利用已有经验估一估,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a)课前老师在每个学习小组的书桌里悄悄地放了一支铅笔,赶快把它找出来,放在桌面上,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结合已有的测量经验估测一下,这支铅笔有多长,填在书中表格中。
b)交流、汇报。说说你是怎么估出来的。
2.量一量。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测量,验证估测结果。
(1)看来同学们估的长度都不一样,要想知道这支铅笔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有根据的好办法吗?(用尺子量)
(2)动手实践。亲自用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并把结果填在书中的表格里。
(3)汇报结果。验证于估测的差距。
3.说一说。
通过交流,熟练掌握1分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1)你们知道10厘米是多长吗?用手表示出长度来。
板书:10厘米就是1分米。
(2)介绍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在国际上可以用符号表示出来,谁给大家讲一讲。(指名介绍)
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你们会用符号表示出来吗?指名上前写,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完成。
全班齐读公式。
(3)活动。
a.让我们用分米为单位量一量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b.再拿出格尺,快速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之间的距离也是1分米?
c.指名汇报。
(4)观察直尺,然后讨论出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汇报、板书、齐读。
二.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引导操作,设下疑问。
每个人的书桌上都有橡皮,请你用直尺量一量橡皮的长度是多少?
用厘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有时不是整厘米数,因而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办法?
那么谁知道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是多少?
2.议一议。
让学生尝试探究新知,牢固地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形成表象。
(1)1毫米到底有多长?它与厘米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在观察和操做中获得这些知识。
(2)观察直尺,完成表格,然后讨论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3)指名汇报。
3.说一说。
进一步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2.量一量。
解决疑问,让学生真正感受毫米的作用。
大家已经认识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现在我们以毫米为单位再量一下橡皮的长度。
这次量的结果与开始比,哪一个数据更准确呢?
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比比看,谁估测的最接近?
2.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可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检。在做前,教师要给予适当提示:画线段时勿忘记画出两个端点。
3.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4.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3.判断
4.请为同一种物体选择不同的单位。
铅笔有多长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 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能根据情境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
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练习。
教学重点:
通过测量活动,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用分米、毫米表示物体的长度,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复习旧知。
1、猜测老师的身高。
师:经过一个学期的共同学习,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现在,谁知道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大胆地猜一猜吧!
学生猜测。
师:我来告诉大家,我的身高是1米64厘米。
(猜测教师的身高是我精心设计的与学生的课前交流,不仅能创设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而且学生在表述时会自然而然的用到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为下面的学习与探究进行铺垫。)
2、回忆米和厘米
学生说说,用手比一比。
(由于本课必须在具有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探索,所以我在介绍过自己的身高后,及时复习两个长度单位,开展“说”字母的表现形式,比长度大约有多长,想两者之间的关系,三个连贯的小活动,既避免学生在下一环节操作中的陌生感,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1、测量吸管的长度。
学生说说,并说明理由。
师:我们估计的准确吗?用尺子认真的量一量。
学生量一量,说说结果。
(吸管是教师自制的学具,它们是统一长度单位10厘米。这是因为在备课时。我认为教材设计的第一次“让学生估测10厘米长的铅笔”不够现实,于是用自制的吸管代替。这样便于课堂操作,省去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更有效的节约了课堂学习时间。课程改革实验提倡的一个观点就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要创 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既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创造者,把教材看作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工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完全可以对教材进行再创造。)
2、认识“分米”
师:老师告诉你们:吸管的长度是10厘米,也可以说是1分米。10厘米就是1分米。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1分米可以写成1dm。在你们的尺子上找出1分米长的一段,用手比一比。学生用手比一比。
师:请你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你比得准确吗?可以把吸管放上去比比看,仔细看看并记住1分米有多长。闭上眼睛能想象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吗?想出来了再睁开眼睛用手势比给同桌看一看,互相用尺子量一量,看谁比得更准确。
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请小朋友用眼睛仔细地找一找吧!看看自己的身体上、学习用品,也可以想想一些教室里的物品和家里的物品。
(由于长度单位的认识、长度空间观念的建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所以在认识“1分米大约有多长”的活动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帮助学生建 立1分米长度的空间观念。第一步,我先让学生估测吸管大约有多长,再用工具准确测量,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初步感知1分米。第二步借助尺子、吸管用手势反 复比出1分米的长短,建立1分米长度的观念。第三步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加深对1分米长度的认识。)
3、探究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指名指一指。
师:想一想,分米和米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请你们四人小组在一起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通过指一指米尺上的1分米、2分米、5分米从哪儿到哪儿,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长度单位分米。
厘米也是1分米,不仅是数感的培养,更为学生创造了开放式探究学习的方式)
4、认识毫米
学生量一量,汇报。
学生数数,说说。
师:大家的意见不一样!老师把一厘米放大了,我们一块儿数一数,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画,共同数出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学生说说。
师:1毫米大约有多长呢?拿出1分硬币,先看一看硬币的哪一部分长度大约是1毫米?用尺子量一量看,你看得对吗?对,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 米。你能用手势比一比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一分硬币,(平放)把硬币小心地取出来,看一看,1毫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铅笔的长度是不同的,在学生动手测量发现不一定是整一数时,在内心能产生一种思索,需要用一个比厘米更小的单位来表示,于是就自然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另外,学生有了“1分米”的知识作为基础,在认识毫米时,可以适当的缩短时间,使课堂节奏有松有驰。课改后,要求教师对每一节课的设计要有弹性,根据课堂进程,及时变化。由于可能有部分学生课前就知道一些毫米的知识,在介绍毫米时,要根据当时孩子们的状况及时调整,学生可以自己认识的事物教师 不要越俎代雹。)
5、小游戏:“神奇的手指”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好吗?(好)请把学具轻轻向前推!游戏的名字是:神奇的手指。注意听清要求:仔细看老师的手指,先闭合,然后慢慢张开。如果你认为手指之间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1厘米、1分米,就及时喊停,看谁观察得最仔细,估计得最准确。
教师手指闭合,学生估测,教师注意用工具检测学生估计得是否准确。
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玩游戏,注意用工具及时检验你估计的长度是否准确。
(当学生情绪渐落到低潮时,教师要注意设置一个或多个情景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来形成一个新的学习。在认识了两个长度单位后,由于学具较 多,学生又有爱动爱摸的天性,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浮躁的情绪。让学生收拾好学具,用动感的小游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能巧妙地调控课堂,更是对所学的长度单位的系统整理。)
三、回顾整理,交流收获。
学生汇报
四、实践应用,巩固反馈
1、判断。
数学书厚约5毫米。 一拃长约10分米。
小红身高138厘米。 课桌高约7厘米。
1棵大树高5分米。 跳绳长2毫米。
2、估一估,量一量。
除了判断别人的话是否正确,我们还可以测量自己喜欢的物品。
多媒体课件出示表格及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量一量。
学生动手量,全班交流。
(数学来自生活,自然最终也要回到生活中去。在孩子们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之后,我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进行估计和测量,将数学知识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中。这样有利于孩子们进一步培养长度观念,而且也让孩子们对数学更加有兴趣。)
铅笔有多长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米尺、学生尺、1分米长的铅笔3、4支
学具准备:每人一条学生尺、每人一枚1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谜语激趣导课
师;铅笔是大家的好朋友,陪伴同学们每天的学习生活,你知道吗?在铅笔的长度里面还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呢?让我们来比一比谁发现的知识最多。
二、创设问题情景
1、估一估。
你是怎样估计的?把你估计的结果和方法跟你的同桌说一说。生汇报。(渗透估计方法的多样性)
2、量一量
同学们估计的结果是不是接近铅笔的实际长度呢?快拿出尺子来量一量吧。
3、写一写。谁愿意把你测量的结果写到黑板上去?
三、探究新知
活动一:认识毫米
1、认一认。
仔细观察尺子,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可以用毫米来帮忙。
师:你还知道毫米,真了不起,快给大家说一说,毫米是什么意思?1毫米有多长?
生:1厘米中间的1个小格就是1毫米。
师:请大家看着自己的尺子,他说的你发现了吗?你认为有道理吗?现在谁也认识毫米了,再来说一说吧。
2、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细心数一数,还能发现关于毫米的什么秘密?
生:1厘米里面有10个小格,10个1毫米。
师:那我们可以说1厘米=10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
3、读刻度
师:我都数花眼了,有没有好办法?
生:我发现从0到1的中间有一条长一些的线。
师:大家都看到了吗?其他1厘米的中间有长刻度线吗?
生:有,我还发现长刻度线的前面是5个小格,后面也是5个小格。
师:你的发现很有意义!我们可不可以利用这个发现来更快地读出长度?
小练习:投影出示直尺,师指生读。
6厘米5毫米、10厘米4毫米、15厘米7毫米。
3、感知1毫米的长度。
(1)(生拿出1分硬币)估计一下,这枚硬币的厚度是多少?
再量一量。
师:生活中银行卡、电话卡的厚度大约也是1毫米。
生:短、小。
师:对呀,1毫米比较短,不细心都注意不到,所以,我们在测量和画线段的时候一定要细心仔细!
4、估一估
观察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单位?估一估大约是几毫米?
活动二:认识分米
1、揭示分米
师:在这些铅笔的长度里面,还藏着一个很特别的,是哪一个呢?(稍停)师指出:是“10厘米”,因为10厘米的长度还有另外一个响亮的名字——1分米。(板书:分米)
分米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1分米也就是10厘米那么长。板书:1分米=10厘米
2、感知1分米的长度
(1)找一找。
(2)量一量。
请同学们量一量从你的中指指尖到手掌哪个位置的.长是1分米?指给小组的同学看一看。
看,我们的手掌上又多了一把1分米长的小尺子,我们可以用它来帮忙估计长度了。
(3)画一画。
你能用尺子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吗?画完后同桌交换过来量一量画的是不是准确?
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从刻度几画到几?
师质疑:尺子上没有0刻度,我该怎样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
生:从1画到11,从2画到12……
3、分米和米的关系
生:这条尺子上一共有10个1分米。
师板书:1米=10分米
4、感知几分米
生:文具盒、20厘米长的尺子、脚。
(2)同桌合作:量出从中指的指尖到胳膊肘窝之间的长度。
生:3分米。
师:看,我们的身体上又多了一把3分米长的小尺子,有了这些尺子的帮助,同学们估计的本领就更大了!
5、观察身边或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可以用分米做单位,估计一下大约是几分米?
字母表示:
1、复习:米用哪个字母表示?厘米呢?
2、师介绍:分米用字母dm表示,毫米用字母mm表示。
3、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三个等式。师板书:1cm=10mm
1dm=10cm1m=10dm
解决问题:现在可不可以比较准确地量出铅笔的长度?赶快量一量吧,把测量的结果写出来。然后同桌交换测量,检验是否准确。
四、系统整理所学单位名称
我们一共有几个长度单位朋友了?你能给它们排排队吗?并说一说为什么?
五、游戏:看谁估计本领高。
每4人一个小组,先选好要估计的物体,每人都来估计出长度,说出估计结果。然后进行测量,谁估计的结果最接近实际长度,谁就得胜一次。最后,谁胜出的次数最多,谁的本领高。
六、课堂小结。
铅笔有多长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与测量等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发展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初步明确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自评与互评,发展学生的反思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
活动一:目标——通过估计、测量与联想,产生1分米长度单位,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一估10厘米红色纸条的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它的长度。
2、教师引疑自答“象这样10厘米长还可以用什么单位表示呢?10厘米也就是1分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分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分米”也可以“1d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1分米是几厘米?
(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
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米是多少厘米?1米是多少分米?
(教师板书:1m=100cm1m=10dm)
5、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你见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活动二:目标——通过测量、观察与联想,产生探究的欲望,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6.3厘米的黄色纸条。先估一估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长度,记下来,然后看看估得怎样。
[估计学生会疑问,纸条长“6厘米多一些”“6厘米多三格”怎么记?]
2、教师自问自答“是啊,遇到不是整厘米的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然后介绍,1厘米中的1小格长是1毫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毫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毫米”“1m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10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10毫米),板书:1cm=10mm。
4、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有哪些东西长度大约是1毫米?
[估计学生会说:纸皮、硬币、小圆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
反思:
铅笔有多长教案篇八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2、43页《铅笔有多长》――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测量铅笔有多长的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估、量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估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活动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难点
重点:实际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提高估测能力。
难点:建立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的表象。
三、教学准备:
2分钱硬币、直尺、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谜语:身穿花衣裳,身体细又长。写字和画画,都要用到它。(谜底:铅笔)
引入课题《铅笔有多长》(板书)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1)教师出示一枝10厘米长的铅笔,让学生测量。
(2)教师讲授10厘米还可以用1分米来表示,即1分米=10厘米,分米用字母dm来表示,1分米=10厘米还可以写1dm=10cm。
2、认识毫米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1)让学生先估自己最喜欢的铅笔的长度,再测量。
2)当学生发现测量结果不是整厘米数时,引导其说出具体是几厘米多几小格,并问每一小格是多长。
3)教师讲授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1毫米还可以写成1mm。
4)借助2分硬币启发学生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让学生亲身体验1毫米的长度。
5)请学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寻找长度是1毫米的物体。
(2)了解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让学生观察直尺并思考: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
2)通过多媒体课件模拟放大镜把尺子放大,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在1厘米的中间有10个1毫米的小格,1厘米=10毫米,即1cm=10mm。
3、引导小组研究、讨论米、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其中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作为重点。
4、填一填,说一说。
(三)巩固反馈,学以致用。
课后习题练习。
(四)全课小结,交流评价。
1、师生交流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2、观看《钱市胡同》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