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内你能够阅读多少个单词?一分钟的学习,可以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分钟团队合作技巧,供大家参考。
表达爱国的古代诗歌篇一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
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
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14.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紧扣诗题“早秋”,描绘了一幅秋水满池、碧波荡漾,又有荷花菱芰辉映的画面。
b.“早凉生北槛”突出了早秋的天气特点,因为栏杆本身不会生凉,而是天气已生凉意。
c.颈联写了蝉、柳这两种对秋敏感的物象,使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以衬托秋天的寂寥。
d.尾联的“何必更愁悲”跟刘禹锡《秋词》中的“我言秋日胜春朝”,在格调上颇为相似。
e.诗歌前六句写景,在结尾抒发了情感,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15.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14.c、d【解析】选a给3分,选c给2分。a项,解释了题目,并解说了诗句内容,正确。b项解说诗句内容,正确。c项,分析了景情关系,并对所运用的手法进行鉴赏,其中“动静结合”错误,应当是虚实相生、虚实结合。d项,“在格调上颇为相似”,说法错误,因为本诗悲凉甚至悲苦,而刘禹锡的《秋词》则一反前人悲秋的伤感格调,两者极为不同。e项,从整体上鉴赏和评价全诗,正确。
15.情感:尾联表达了作者看似解脱旷达实际上却是有苦说不出、有泪不能流的悲苦之情。(3分)
作用:对全诗情感的抒发有强调的作用,使全诗的格调更加悲苦。(3分)
表达爱国的古代诗歌篇二
荷叶团团水上浮,蜻蜓难作尖香谋。塘明柳翠垂云梦,雨霁风清闲钓舟。
消俗欲,觅仙酬。江妃时幻笑盈眸。伤心却恨冲波燕,只识尘情破画幽。
雨借云弦弹素琴,一鸥波面弄清音。舟犁耕破迷离景,风手掀开抑郁襟。
秦客避,晋人寻。武陵山水七贤心。真真如画眸前现,岂必魂游旧竹林。
三
小院榴花又自开,烧红鸟目与人腮。薄云哪敢当空过,故月惟能入夜来。
门蔽树,草侵阶。犹难重见理妆台。高城早掩云霄里,空惹相思岁岁栽。
四
小草荒阶方吐芽,园中偶见斗寒花。应多卢枕追芳梦,却共桃根泛玉槎。
怜倚竹,醉流霞。月宫每幻是伊家。俗尘偏恨佳缘短,草长莺飞失故华。
五
海上归来枫正红,长街落叶抖寒风。浮身却暖伊人语,芳信重寻昔日踪。
佳木秀,好春同。娇莺声里笑悲鸿。知缘何事花情绝,又置痴心冰雪中。
六
花盛江春付玉郎,偏遭浪蝶袭幽香。枝低犹念残垣出,命薄何求来日芳。
心沐雪,梦回乡。几回妍月照阶廊。小园春意方酣醉,却醒西风吹鬓霜。
七
隔岸芙蓉夜送香,柳摇素影月浮凉。风清默想凌波渡,竹翠还忧园径妨。
斟玉斗,剪花窗。欢愉旧事记能祥。无情恼恨鸡声起,重约佳期未及商。
表达爱国的古代诗歌篇三
唐代:王昌龄
客心仍在楚,江馆复临湘。
别意猿鸟外,天寒桂水长。
译文:友人的心仍然在楚地,在临湘的江馆住下。不在意外面的猿鸟叫声,天气寒冷离桂林的路还很长。
宋代:王正功
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
士气未饶军气振,文场端似战场酣。
译文:桂林的山水天下第一,山清水秀观赏非常好。士兵们的军气振作,在文场端好像上战场一样。
清代:金武祥
未暇骖鸾信不诬,玉簪罗带路纡萦。
桂林山水甲天下,绝妙漓江秋泛图。
译文:没有看到仙人驾驭鸾鸟云游,只看到玉簪罗带一样蜿蜒的路。桂林的山水天下第一,秋天的漓江是一幅绝妙的图画。
唐代:李商隐
地暖无秋色,江晴有暮晖。
空馀蝉嘒嘒,犹向客依依。
村小犬相护,沙平僧独归。
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
译文:南方泥土中的温暖,使大地之上看不到丝毫北方秋日里肃杀萧瑟的景象。在这个晴朗的黄昏,冉冉西下的斜阳正将残留的余晖洒落在江上。
在这幽寂的日暮时分,我只听到秋蝉微弱而清脆的鸣叫声。这秋蝉犹如向我这个异乡人吟唱着生命即将离去的挽歌,倾诉着对大地的依恋,同时又似乎在向我寻求着最后的怜惜与呵护。
走进小小的村落,狗儿相互护卫着主人的家园,不让陌生人靠近。这时,一位僧侣走在江边平整的沙地上,独自归向自己的寺院。
我抬头向着西北望去,我多么想见到我来时的地方——长安。可是,又一次见到的只是从树丛中飞起来的鹧鸪。
唐代:陈叔达
金铺照春色,玉律动年华。
朱楼云似盖,丹桂雪如花。
译文:金色的地面上映照着春色,玉的旋律动年华。红色高楼上的云好像盖一样,丹桂像雪花一样。
年代:唐作者:李商隐
城窄山将压,江宽地共浮。东南通绝域,西北有高楼。
神护青枫岸,龙移白石湫。殊乡竟何祷,箫鼓不曾休。
年代:宋作者:陶弼
青罗江水碧连山,城在山光水色间。
尽道宜人惟桂郡,骖鸾客至只思还。
相关
表达爱国的古代诗歌篇四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王湾(唐)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表达爱国的古代诗歌篇五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8-9题。
雪晴晚望
贾岛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注】该诗写于贾岛长安应举落第,与从弟释无可寄居长安西南圭峰草堂寺之时。
8后人认为这首诗歌体现了贾岛诗歌“清冷”的特点,请从景物和情感两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9这首诗妙在写景,请分析诗歌的写景手法之妙。
8诗人选取薄暮雪霁天晴时分,出门远眺见遍山白雪,樵人初归,野草燃烧,断断续续的烟霭生于傲立的石松之间,空山寒寂,景物清冷;落第之后,栖身荒山古寺,空山独行,情感清冷(心灰意冷、凄凉、失落、苦闷)。
9整首诗在写景上,远近结合:选择了“野火”“断烟”“危峰”等远景,也选择了溪水这样的近景;动静结合,选择了“白屋”“寒日”“溪云”等静景,也选择“归”“下”勾勒出山间景物的生气和动态;俯仰结合,写了天上溪水上升腾的云朵,也选择了采樵人沿着羊肠小道缓缓下山;明暗结合,野火为明,断烟为暗,写出了景物时间推移变化;视听结合,这首诗歌前六句全为望景,最后一联写清脆的钟声让诗歌的景物描写有声有色,余韵无穷。
表达爱国的古代诗歌篇六
正文: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本资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翻译: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小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蹒跚前行。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悲伤断肠的人还漂泊在天涯。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树阴里白沙堤
译文:
漫步孤山寺和贾亭边,西湖春水刚刚上涨与岸齐平,浮云、湖波连成了一片;有几处早早出窝的黄莺争着飞到向阳的暖树上啼叫,那边不知是谁家新飞回来的燕子正忙着衔泥筑巢。各种各样的鲜花逐渐开放,多得使人眼花缭乱,初春的小草刚刚能遮盖住马蹄;西湖东边绿树成阴的沙堤,令人喜爱得流连忘返。
表达爱国的古代诗歌篇七
上天知我忆其人,使向人间梦中见。
李景让【北梦琐言】
成都十万户,抛若一鸿毛。
杨巨源【纪事】
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
卢肇【岳州府志】
君梦涔阳月,中秋忆棹歌。
韩偓【三忆】
忆眠时,春梦困腾腾。展转不能起,玉钗垂枕棱。
谭用之【贻僧】
流水物情谙世态,落花春梦厌尘劳。
伍彬【辞解牧】
踪迹未辞鸳鹭客,梦魂先到鹧鸪村。
令狐楚【相和歌辞·从军行五首】
胡风千里惊,汉月五更明。纵有还家梦,犹闻出塞声。
令狐楚【杂曲歌辞·长相思二首】
君行登陇上,妾梦在闺中。玉箸千行落,银床一半空。
令狐楚【杂曲歌辞·长相思二首】
绮席春眠觉,纱窗晓望迷。朦胧残梦里,犹自在辽西。
【杂曲歌辞·第六彻】
闺烛无人影,罗屏有梦魂。近来音耗绝,终日望君门。
【杂曲歌辞·长命女】
云送关西雨,风传渭北秋。孤灯然客梦,寒杵捣乡愁。
【杂曲歌辞·大酺乐(商调曲)】
泪滴珠难尽,容残玉易销。傥随明月去,莫道梦魂遥。
王绩【题酒店壁】
昨夜瓶始尽,今朝瓮即开。梦中占梦罢,还向酒家来。
张文收【大酺乐】
泪滴珠难尽,容残玉易销。倘随明月去,莫道梦魂遥。
宋之问【答田征君】
山游杳何处,迟回伊洛间。归寝忽成梦,宛在嵩丘山。
宋之问【在荆州重赴岭南】
梦泽三秋日,苍梧一片云。还将鹓鹭羽,重入鹧鸪群。
张说【九日进茱萸山诗五首】
晚节欢重九,高山上五千。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
如筠【闺怨二首】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郑谷【谷自乱离之后在西蜀半纪之馀多寓止精舍…四韵以吊之】
每思闻净话,雨夜对禅床。未得重相见,秋灯照影堂。
孤云终负约,薄宦转堪伤。梦绕长松塔,遥焚一炷香。
许彬【荆山夜泊与亲友遇】
山海两分歧,停舟偶此期。别来何限意,相见却无词。
坐永神疑梦,愁多鬓欲丝。趋名易迟晚,此去莫经时。
许彬【汉南怀友人】
此身西复东,何计此相逢。梦尽吴越水,恨深湘汉钟。
积云开去路,曙雪叠前峰。谁即知非旧,怜君忽见容。
崔涂【题嵩阳隐者】
四十年高梦,生涯指一丘。无人同久住,有鹤对冥修。
草杂芝田出,泉和石髓流。更嫌庭树老,疑是世间秋。
崔涂【巫山庙】
双黛俨如嚬,应伤故国春。江山非旧主,云雨是前身。
梦觉传词客,灵犹福楚人。不知千载后,何处又为神。
崔涂【春晚怀进士韦澹】
故里花应尽,江楼梦尚残。半生吟欲过,一命达何难。
特立珪无玷,相思草有兰。二年春怅望,不似在长安。
崔涂【秋夕与友人同会】
章句积微功,星霜二十空。僻应如我少,吟喜得君同。
月上僧归后,诗成客梦中。更闻栖鹤警,清露滴青松。
崔涂【赠休粮僧】
闻钟独不斋,何事更关怀。静少人过院,闲从草上阶。
生台无鸟下,石路有云埋。为忆禅中旧,时犹梦百崖。
崔涂【春日闲居忆江南旧业】
杜门朝复夕,岂是解谋身。梦不离泉石,林唯称隐沦。
渐谙浮世事,转忆故山春。南国水风暖,又应生白苹。
崔涂【宿庐山绝顶山舍】
一磴出林端,千峰次第看。长闲如未遂,暂到亦应难。
谷树云埋老,僧窗瀑影寒。自嫌心不达,向此梦长安。
崔涂【秋晚书怀】
看看秋色晚,又是出门时。白发生非早,青云去自迟。
梦唯怀上国,迹不到他岐。以此坚吾道,还无愧已知。
韩偓【离家】
八月初长夜,千山第一程。款颜唯有梦,怨泣却无声。
祖席诸宾散,空郊匹马行。自怜非达识,局促为浮名。
韩偓【欲去】
粉纭隔窗语,重约蹋青期。总得相逢处,无非欲去时。
恨深书不尽,宠极意多疑。惆怅桃源路,惟教梦寐知。
吴融【送广利大师东归】
紫殿久沾恩,东归过海门。浮荣知是梦,轻别肯销魂。
明发先晨鸟,寒栖入暝猿。蕺山如重到,应老旧云根。
吴融【早发潼关】
天边月初落,马上梦犹残。关树苍苍晓,玉阶澹澹寒。
宦游终自苦,身世静堪观。争似山中隐,和云枕碧湍。
吴融【蛱蝶】
两两自依依,南园烟露微。住时须并住,飞处要交飞。
草浅忧惊吹,花残惜晚晖。长交撷芳女,夜梦远人归。
戴司颜【江上雨】
非不欲前去,此情非自由。星辰照何处,风雨送凉秋。
寒锁空江梦,声随黄叶愁。萧萧犹未已,早晚去苹洲。
戴司颜【塞上】
空迹昼苍茫,沙腥古战场。逢春多霰雪,生计在牛羊。
冷角吹乡泪,干榆落梦床。从来山水客,谁谓到渔阳。
杜荀鹤【送陈昈归麻川】
麻川清见底,似入武陵溪。两岸山相向,三春鸟乱啼。
酒旗和柳动,僧屋与云齐。即此吾乡路,怀君梦不迷。
杜荀鹤【赠临上人】
不计禅兼律,终须入悟门。解空非有自,所得是无言。
眼豁浮生梦,心澄大道源。今来习师者,多锁教中猿。
杜荀鹤【寄顾云】
省得前年别,苹洲旅馆中。乱离身不定,彼此信难通。
侯国兵虽敛,吾乡业已空。秋来忆君梦,夜夜逐征鸿。
杜荀鹤【冬末投长沙裴侍郎】
欲露尘中事,其如不易言。家山一离别,草树匝春暄。
吹梦风天角,啼愁雪岳猿。伫思心觉满,何以远门轩。
杜荀鹤【将游湘湖有作】
一家相别意,不得不潸然。远作南方客,初登上水船。
岳钟思冷梦,湘月少残篇。便有归来计,风波亦隔年。
杜荀鹤【秋晨有感】
木叶落时节,旅人初梦惊。钟才枕上尽,事已眼前生。
吟发不长黑,世交无久情。且将公道约,未忍便归耕。
郑准【代寄边人】
君去不来久,悠悠昏又明。片心因卜解,残梦过桥惊。
圣泽如垂饵,沙场会息兵。凉风当为我,一一送砧声。
韦庄【愁】
避愁愁又至,愁至事难忘。夜坐心中火,朝为鬓上霜。
不经公子梦,偏入旅人肠。借问高轩客,何乡是醉乡。
韦庄【对酒赋友人】
多病仍多感,君心自我心。浮生都是梦,浩叹不如吟。
白雪篇篇丽,清酤盏盏深。乱离俱老大,强醉莫沾襟。
韦庄【春愁】
寓思本多伤,逢春恨更长。露沾湘竹泪,花堕越梅妆。
睡怯交加梦,闲倾潋滟觞。后庭人不到,斜月上松篁。
王贞白【长门怨二首】
寂寞故宫春,残灯晓尚存。从来非妾过,偶尔失君恩。
花落伤容鬓,莺啼惊梦魂。翠华如可待,应免老长门。
王贞白【有所思(一作长相思)】
芙蓉出水时,偶尔便分离。自此无因见,长教挂所思。
残春不入梦,芳信欲传谁。寂寞秋堂下,空吟小谢诗。
白居易【初冬月夜得皇甫泽州手札并诗数篇因遣报书偶题长句】
清泠玉韵两三章,落箔银钩七八行。
心逐报书悬雁足,梦寻来路绕羊肠。
水南地空多明月,山北天寒足早霜。
最恨泼醅新熟酒,迎冬不得共君尝。
表达爱国的古代诗歌篇八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下阕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唐 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唐 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官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宋 欧阳修《鱼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精魂飘何在,父老空哽咽。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鬣。佳人相见一千年。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下阕
至今仓江上,投饭救饥渴。
遗风成竞渡,哀叫楚山裂。
——宋 苏轼《屈原塔》
好酒沈醉酬佳节,十分酒,一分歌。
——宋 苏轼《少年游 端午赠黄守徐君猷》
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
——宋 苏轼《浣溪沙 端午》
小团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儿和。
——宋 张耒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在,只留《离骚》在世间。
——宋 张耒《和端午》
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
——宋 秦观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
难画处,激起浪花,飞着湖间雪。
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
——宋 黄裳《喜迁莺 端午泛湖》
朱颜老去,清风好在,未减佳辰欢聚。
趣腊酒深斟,菖蒲细糁,围坐从儿女。
还同子美,江村长夏,闲对燕飞鸥舞。
——宋 晁补之《永遇乐 端午》
表达爱国的古代诗歌篇九
曹操,汉献帝时任地方官,后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建安十二年(207年),他率部北征乌桓,消灭袁绍残部,而在这一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他才能挥戈南下,以图统一中国。《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诗的前两句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开始即点出了登临地点和观察对象,站在山上,远观大海的全景。作者从大处着墨,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特别是这几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仅仅十六个字,给我们以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仿佛与诗人一起欣赏这宏伟的景观:天连水,水连天,浩浩荡荡无边无际,太阳、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一样;星光灿烂的银河,斜贯在天空,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好像发源于沧海一样……诗人生动地描绘了沧海的形象及其博大深广、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宏伟气魄。诗人将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于诗中:写山岛的盎然生机,寄托了他的昂扬斗志;写沧海的波澜壮阔,表达了他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写沧海吞吐日月的景色,显示了他的博大胸襟和气吞山河的气概。
次北固山下
唐朝诗人王湾的诗作得很好,可惜多已散佚,《全唐诗》中仅存录了十首,本文所选的是广为流传的名篇。“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在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临江,形势险要。作者家住洛阳,旅于江南,在这座山下停泊,被这里开阔秀丽的景色所吸引,写下了这首诗。
停泊在北固山下的江边,抬头看山,山中驿路逶迤而上,遥接山顶,远远望去,好像路已经跨出青山之外,伸入到青天之中;再看长江,江水浩淼,连接天际,那遥远的行船,好像飘到碧绿的江水尽头,简直就要驶入天际了。于是诗人的笔下有这样的开头:“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接着写近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生动地描绘出水面开阔,风平浪静,江中一帆高挂的美妙图画。“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这首诗的佳句:夜还没尽,就看到一轮红日从东边江面上徐徐升起,带来了温暖的气息;残冬未尽,旧年未去,江边就露出了春意。最后“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由感受写到思乡,虽然有美好的江南景色可观赏,却无法抑制涌动的思乡之情。这首诗对景色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虽然末句写了旅途中的乡思,却没有一点凄凉之情。
钱塘湖春行
本诗是长庆三或四年春(823或824)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提起西湖,人们就会联想到苏轼词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饮湖上初晴后雨》)。读了白居易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宜笑的西施的倩影,更加感到苏轼这个比喻的贴切。
第一、二句写的是远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第三、四句写的是近景,写高处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出现给人带来了初春生机勃勃的感觉。“诗眼”在“早”“新”两个字上:“几处”而非“处处”,“谁家”而非“家家”,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来叙述这些景象,是对早春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第五、六句写的也是近景,写地上的花草,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观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作者对景物观察入微:春草虽茂,但却不高,刚没过马蹄。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畅感。最后两句略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阴里更是美不胜收。诗人在这儿完全陶醉了,流连忘返了。这是写诗人游春非常尽兴。
这首诗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将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西江月
这首词描写了一个月色皎洁的夏夜,作者行走在江西上饶黄沙岭途中所见到的乡村景物及其感受。
上阕写月夜夏景。前两句用“明月”“清风”点明是晴夜,“惊鹊”“鸣蝉”点明是夏天。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幽美的晴夜图。后两句诗人借夏夜的一片蛙声,就好像这些青蛙正在稻花香里赞说丰年。表面是写蛙,实际是写人即写诗人自己喜悦之情。这里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把自己的主观感受借助于蛙声表现出来,让读者展开想像,一起去体会那丰收的喜悦之情。
下阕写诗人雨夜赶路。前两句写景,“七八个星”暗示晴空已密布乌云,“两三点雨”表明阵雨即将来临。这里,诗人也采用倒装句式,将“七八个星”和“两三点雨”前置,突出了夏雨初来的特点,让人想到云雨的发展趋势。后两句写人,为了避雨,诗人加快脚步去寻找旧时来过的社林边的茅店,在溪头一拐弯,那茅店就一下出现在眼前。“忽”字用得极妙,把诗人由焦急到喜悦的心情贴切地传达出来了。
词人画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一片诗情画意,优美动人,夜色那么清幽,气氛那么恬静,充满了乡土气息,抒发了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笔调灵活、轻动,构思浑朴、自然,反映出作者的愉快心情,给人以相当丰富的美的享受。
《天净沙·秋思》
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人的感情是抽象的东西,难于表达。作者运用景情相融的写法,把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等事物,赋予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无形,方使人感到具体生动。“小桥流水人家”是极常见的景色,但当它与“断肠人在天涯”同处在一个图景之中,便成为“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使图景带上悲凉的气氛。
表达爱国的古代诗歌篇十
15.古代诗歌五首
教学目标:
1.能流畅地背诵并能默写。
2.能自如地说出诗歌的意思。
3.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尝试改写成记叙文。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教学方式:以诵读为主。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介绍古代诗歌的有关常识,使学生对诗歌有大致印象。
一.从诵读曹操的《龟虽寿》入题。
二.一生读,正音:碣、澹、竦、峙、瑟、咏
三.教师范读,字正腔圆,感情饱满。
四.齐读,响亮整齐
五.简析:(学生讨论)
1.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其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想像的'?
教师明确: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观”字统领全篇。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虚写)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无关。
2.说说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比较阅读:
请同学欣赏课件《沁园春雪》,请同学感受两伟伟人在诗风的相同点或异同点。学生自由畅谈。
表达爱国的古代诗歌篇十一
近年来,随着语文课改的深入,学生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凸现。然而,课改中对我国自主学习的方法探究却一直比较少,我们的古诗教学大多还停留在“一翻译、二分析、三总结”的传统教学方式中,导致学生对的学习也是“兴趣缺乏”。如何在教学中紧跟新课改的要求和步伐,提升教学的水平,本文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粗浅认识,总结为“探、读、议、拓”四个字,希望能给教育工作者以启发,促进教学的改进。
探,就是探究。我认为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重点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一环节要求教师放开手脚,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前让学生多渠道收集整理和所学古诗相关的资料,同时,要将自己的问题记下来,留待课堂讨论。教师可提前进行浏览,将其中有特点的进行点评,让学生在课堂讨论时重点讨论,这样能有效促进学生的积极性。
读,要让学生“读”出新意和兴趣。
(1)让学生在古诗的诵读中注意把握诗的韵律及节拍,体现出诗歌的音乐美。
(2)教师可以对诗歌进行分类朗读。豪迈诗歌,让男生读;婉约诗歌,让女生读。
(3)可以适当地开展表演朗读,对一些好的诗歌,可以播放一些名家的朗读视频让学生体会,再安排部分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朗读等。
比如,在上李白的《将进酒》的时候,播放濮存昕的那时缓时急、忽高忽低、奔腾向前的朗读,将李白心中的愤懑之气、狂放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思随情转,适时朗读,一步步走近诗人,走近诗歌。通过课堂的朗读,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另一方面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初步体味到了作者写作时的思想感情。
学习笔记被教师圈点过的问题,同时,教师参与到当中,对讨论的情况进行总体的把握和引导。小组讨论后,教师再根据教学重点和讨论情况,提出讨论问题,让各小组再进行深入的讨论,要让游离于文本之外的话题再回到文本当中来。这一环节,教师应该明确一点,把课堂交给学生,不是一切都让学生自己来做,这样的自主学习,往往会演变成学生自己毫无章法、毫无目的地随意学习。离开教师的指导,古诗的自主学习根本没法达到目的。
拓,是对诗歌的拓展学习,是更进一步理解诗歌、深入作者内心世界的一个步骤。对于一些古典诗歌,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后用自己的语言译成现代汉语,这一过程,也是对诗歌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同时,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也是一种有效的训练。也可以让学生针对同题材不同作家的诗歌或相同作家不同题材的诗歌做以横向或纵向的归纳整理,有助于他们诗歌体系的架构。
综上所述,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等方面入手开展教学。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陶冶学生的情操,也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加词汇量,提高写作水平,传承古典文化。
作者简介:凌燕,女,1980年4月出生,本科,就职学校: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汉台中学,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
表达爱国的古代诗歌篇十二
评价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级。
准确把握的思想感情
1.归纳不同题材的古代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探寻把握情感的方法,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通过阅读古代优秀诗歌,感受思想感情,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热爱祖国灿烂的诗歌文化。
1.学生自主练习,小组合作总结鉴赏诗歌的方法;
2.反复练习强化方法的运用,提升解题能力.
掌握并利用所学方法准确把握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合作探究、讲练结合
一课时
是我国文学殿堂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凝聚着中华民族浓厚的文化积淀,她总在字里行间召唤人性的真善美。而面对高考中的诗歌鉴赏题,大家的感受是“爱她不容易”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如何准确把握的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根据不同诗歌内容,把握不同情感。主要指能概括诗歌的主旨,能评价诗歌的社会意义、现实意义,能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
1.归纳不同题材的古代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探寻把握情感的方法
1、思乡怀远诗
(1)无奈、惆怅之情。(温庭筠《商山早行》)
(2)对故乡或故国饱含思念之情。(李煜《虞美人》)
(3)对亲人故友倍加思念。(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4)回忆相聚欢娱,遥想分别后的孤寂:(柳永《雨霖铃》)
强化训练1,2,3,4,5
2、边塞诗
(1)塞上绝域的奇异风光歌咏祖国边塞的大好河山(王维《使至塞上》、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抒写将士奋勇杀敌,精忠报国的战斗精神。(王昌龄《出塞》、王翰《凉州词》)
(3)抒写边塞军旅生活的艰辛,传达将士们的思念之情。(王之涣的《出塞》)
(4)讽刺统治者穷兵黩武,传达将士们的思念之情。(杜甫《兵车行》)
(5)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抒写报国无门的愤懑。(到宋朝时)(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强化训练1,2,3
3、山水田园诗
(1)孤独寂寞的心境、无可奈何的心情(韦应物《滁州西涧》)
(2)以境寄情。或向往或厌恶或无可奈何(王维《山居秋暝》)
(3)寄托理想,抒向往之情。(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陶渊明《归园田居》)
强化训练1,2
4、送别诗
(1)友谊赞歌(李白《赠汪伦》)
(2)韶光易逝、壮志难酬,寄寓人生感慨。(李牧《送友人》)
(3)表达对亲友、爱人的思念或者依依不舍之情,多为叮咛、赞美对方。(高适《别董大》、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回忆相聚欢娱,遥想分别后的孤寂(柳永《雨霖铃》)
强化训练1,2
5、咏史怀古诗
(弄清史实――体会意图――领悟感情)
(1)感慨兴衰(姜夔《扬州慢》)
(2)追慕古贤,寄托哀思(杜甫《蜀相》、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3)托古讽今(刘禹锡《石头城》)
强化训练1,2,3
6、即事感怀诗。(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杜甫《登岳阳楼》)
――什么事?什么情?
强化训练1
7、咏物诗――借物抒情、咏物言志
----------悟景(境)析情
(1)直写物象,借物抒情,表达作者的喜好和情趣。(白居易《草》)
(2)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志向和节操。(周敦颐在《爱莲说》、于谦《石灰吟》王安石《梅花》)
强化训练1
8、闺怨诗
――(1)孤独寂寞无聊的凄凉心境(李清照《声声慢》)
(2)对亲人的思念(望江南《温庭筠》)
(3)对战争的厌恶(李白《子夜吴歌》
强化训练1
9、民生诗
(1)反映劳苦大众和不幸人民的生活状态,抒发诗人的关切和同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
(2)反映知识分子的生活及思想。(陶渊明《归园田居》)
强化训练1
当然,上述按题材给诗歌分类,并非完全科学,归纳出来的感情也并非全面,只是借此来指导学生做题时要学会归纳整理,做一题有一题的收获,复习才会有效果。
1、看标题。
2、看作者和注释。
3、看意象。
4、看关键词句。
5、明类别。
“四看一明”
《如何准确把握思想感情》教学反思
一、课堂教学基本上能够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按照不同的题材将诗歌分为九类:思乡怀远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咏史怀古诗、即事感怀诗、咏物诗、闺怨诗、民生诗。本节课就学生的实际情况,梳理了前五个题材的诗歌的思想感情。大部分学生能回忆过去所学诗歌对知识网络进行梳理和总结,在练习中归纳了把握思想感情的方法,拓展练习较为充分,学生掌握情况较为理想。老师对不同题材的诗词的思想感情这一知识系统的构建起到了引导作用,学生通过自主复习,合作探究,实现了对前五个题材的古代诗词的思想感情进行了知识的梳理,归纳总结了把握诗词思想感情的方法,并且实现了当堂巩固。
二、关注学生的反馈,尊重学生的认识和体验。本知识点是对学生过去所学诗词的大盘点,对于学生来说是有难度,当学生的思维节奏较慢时,教师并没有为了课堂的“好看”而匆匆过去,而是耐心地指导,真正让学生理解和消化。这也是一堂体现人文关怀的课。
三、典型例题的分析可以再深入透彻一些。对高三的课堂来说,不仅要有适当的量,更要有较高的质。要使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深度。如讲解例题时,对高考试题给出的答案,不仅要讲“是什么”,还应讲“为什么”,这样才能使学生把知识掌握到位。
四、听课老师较多,学生比较紧张,不能打开思维,不敢说出自己的答案。
五、对于复习课来说,应给予学生更充分的时间自主讨论归纳总结,课堂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