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可以使人们更加自信和自主,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舞台魅力。即兴需要我们具备灵活的思维和对创作领域的深入了解。接下来是一些即兴创作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篇一
“创新”就是独辟蹊径、刨根问底,得出鲜活新颖的思想、方法。对小学生来说,应该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勤学好问,得出有别于以往或他人的解决问题或学习知识的思路、方法、设计及合情合理的想象。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个人见解。
一、以情激情,以情传情,激发创新意识
小学生由于其生理心理及知识积淀的不足,创新潜能有待于老师的激发、培养。他们的情感指向极易受老师情感的影响,教师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热情洋溢的讲解,形象幽默的体态语,以及演示、实验等都会激活学生的想象,打开他们的思路,从而获得启示,诱发创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有情感投入,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他们在愉快而不紧张的学习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统一,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其次,教师的教育方式要有启发性、趣味性和多样性,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做到循循善诱,激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交流自己的见解。“亲其师而信其道”,师生情感融洽能有力地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
二、在“活”字上下功夫,诱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请看“日”字在各年级小学古诗中的出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一年级);“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二年级);“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三年级);“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四年级);“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五年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六年级)。六年级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通过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通过对比,认识“日”字在这些诗句中的异同,会对“日”的含义有深刻的理解。而且“日”在他们心目中是会变化的、活的,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用变化的观点、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变化的世界,去发现世界的变化!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加深了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三、把握关键,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用知识的创造性能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创造性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新颖的、灵活的、有机的结合。如一位一年级老师教生字“玩”,认读后指导书写,老师边板书边说:“小王和小元,手拉手一起玩。”而后做生字游戏:戴小“王”和小“元”头饰的两位小朋友一起手拉手“玩”。老师这样新鲜有趣的教学,使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结合,“玩”字的结构和意思便在学生心中生了根,再不会把“玩”写成“完”“”。还有,谜语之所以深受学生喜爱,是因为谜面的制作往往是两种思维的高度结合。
2.培养学生在比较中思考问题的习惯
对比、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进而创新的最常用方法。如《长城》一课,作者通过现代建筑工具和古代修筑长城工具的对比,得出古代劳动人民力量和智慧的伟大;《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作者把小女孩所遇现实和心中幻觉对比,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引导学生掌握这一思维方法,学生很容易在作文中运用了,如,学生把自家原来土木结构的房屋与如今砖混结构的楼房对比描写,认识到改革开放为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学生把自己的童年与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对比,认识到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幸福,就理解了珍惜时光,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道理。
3.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如,教学《司马光》一课,教师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引导学生:按正向思维救人,得把人从缸里捞出来,让人离开水;司马光因为自己身矮力小,逆向思维把缸砸破,让水离开人。学生知道了救人既要有勇,又要有谋。
总之,培养创新人才,是深化素质教育和建设创新型社会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只要把握契机,坚持不懈地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贯彻到教学全过程中,就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创新意识,是一种力求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心理倾向。任何创造活动最初都起始于创新意识的萌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首先在于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从哪里来?要靠教育,尤其是要靠创新教育,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设置创新能力发挥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从“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放式教学方式。通过角色转换,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主动求知、消极应付变积极探索。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篇二
一年级语文课上,老师教了生字“马、米、土……”后,为了巩固这几个生字,老师让学生做游戏,每个学生的胸前都有一个字,让学生离开座位找朋友,两个朋友的字能组成词语拼读。这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游戏。大家马上离开座位活动起来,但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大家晃来晃去,一片嘈杂,有的小朋友很快找到能和自己拼的字,就拉着手在玩;有的小朋友马上离开座位去找自己平时喜欢一起玩的朋友去聊天了;有的小朋友有点莫名其妙的在座位上,看着别人,也许不知怎样干……过了几分钟,在老师声嘶力竭中,学生安静下来,老师拉出几对朋友,让学生拼读。然后,老师马上接着“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看拼音猜苹果树中苹果下是什么字(其实就是读拼音拼汉字)。对猜的孩子每人奖励一只苹果,学生情绪一下子被煽了起来。由于苹果有限,结果奖励到苹果的孩子拿着苹果沾沾自喜,摸着苹果,也不注意老师还在要求他们下一项学习活动——念儿歌;没有奖励到的孩子,眼睛也羡慕地注意看着苹果;有个别孩子还从抽屉里拿出自己的零食,以示自己也不比别人差,也有吃的东西。学生的注意力都分散了。虽然看上去这堂课学生的情绪始终是高涨的,但是学到的东西不得而知。
像这样空热闹,假互动的案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并不少见。我想:我们用新的课改理念、新的语文课标和新的培养目标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育,就是要彻底摒弃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的语文教学模式,应该像这位老师那样积极倡导让孩子多实践,多合作的游戏活动,让孩子在新教材的实验中,在课堂中获得了更多的自由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但是,总不是新教材的课堂教学就是这样乱哄哄的吧!也许有的教师认为强调课堂常规要求,就会扼止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活”性。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玩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更何况是在课堂中学习知识呢!课堂学习更要有规范要求,这是学习效果的保证。
怎样区分“乱”和“活”呢?专家指出:“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由此可见,虽然学生把小手举得高高,且伴着“给我”的声音;虽然为了弄清学习上的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虽然学生为了探究一个问题而离开了座位、学习小组,但都始终围绕着学习这个主旋律。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有点“乱”,实际上是“活”。但这种“活”中也要有新的规范,过于放纵,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让课堂规范就要掌握调控策略,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来,教师应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那么教师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与课堂常规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引起注意。
1、课堂上的“活”与课堂常规是统一的。
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常规管理上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对学生“活”的内涵教师也要有正确的的认识,“活”不等于不要课堂常规,它不是指“乱哄哄”,表面上的“热闹”,而是指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喜爱兴趣,学习中的好心情及投入程度,能主动探索、专注倾听、积极交流、勤于动手,以及对成功的愉悦之情等的表现,其实质也正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常规内容,学生的“活”应体现在这里。课堂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师生亲密无间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悦。但要做到活而不乱,动而不滥,乐而不散。教师要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每节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一,贯穿渗透于学习活动之中,贯穿于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得课堂教学中形成“活而不乱”,呈现出平等、宽松、和谐、欢乐的学习氛围。
2、课堂上的“活”是有前提的。
是的,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的学习方法。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现在的大多数班级人数往往在40人至60人之间,就算小班也在30人左右,这么多的人互动,能真正起到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作用吗?还是表面热热闹闹,其实连教学目标都没有完成的假互动呢?因此,有些“活”的教学方法是要在真正的小班里才能进行的,否则事倍功半。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放”与“管”,才能让学生真正“活”起来,“活”得有度,“活”得有效。
学生的“活”离不开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堂常规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规范学习的行为,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常规训练虽然不能强调机械化、模式化,不要过分强调坐姿、掌声等的整齐划一,不要过多地让学生齐念“课堂常规口诀”。但是教师应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个体学习时、小组讨论时、集体游戏时、作业时等等不同情况下应该注意怎样学习。
1、明确目标。
教师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心里很清楚这节课要达到哪些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体现三个维度,这样才能避免教学变成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避免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教师不能把握,任由学生牵着鼻子走,虽然场面很“活”,学生发言积极,但是离开了教学目标,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教学目标明确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力,落实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也应该以一个合作学习中的首席的身份参与其中,和孩子共同学习探究。在探究当中灵活地根据心中的目标来提出学习的任务和要求,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结合起来,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2、动静有度。
3、安排有序。
比如本文开头的案例中,课堂游戏前,教师应该将班内40余名学生平均分成4个小组,让学生在每个小组活动圈内找朋友,找到朋友后站在“光荣圈”内。那么学生开始活动就不会满教室跑,到处漫无目标地晃动。学生找到各自可以组成词语的朋友后,就手拉手站在“光荣圈”内,学生就不会找到后两个人就自顾自玩,站在“光荣圈”内的学生会有一种自豪感、成功感,这样剩下的学生(没有找到朋友)少了,他们也会尽快地去找朋友,老师也用不着声嘶力竭地去组织了,一目了然就看清了哪些学生已经找到了朋友。这样教室里就减少了吵闹的机会。另外老师在平时的游戏中要强调应该注意哪些事项,要常常在游戏中渗透训练。
4、训练方法。
5、尊重学生。
学生有活生生的思想,他们在活动中肯定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规范的同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自主与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中形成知识、方法的结论,在交流中产生情感共鸣,在运用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对于偶发事件,教师应采取“宽容的策略、转换的策略、停顿的策略、幽默的策略、诱导的策略、暗示的策略,冷却的策略、糊涂的策略”等。如案例中发生学生吃零食的事件,教师可以幽默地说:“啊,你的零食好香啊,可是老师这里还有比零食更香的东西,那就是——比一比,谁能把儿歌读得好!”。也可以转换学生的注意力:“刚才有6个小朋友得到了老师的奖励——苹果,接下去,我们要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更好地朗读儿歌,得到知识的金苹果。”而不能严厉地去呵斥学生。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如案例中老师可以采用下面的评价,让学生投入到下一轮学习中。夸张评价法——“你们看,这位小朋友多爱学习,他已经把自己的奖品放到脑后,投入学习儿歌中去了,老师相信他还能得到更多的金苹果。”赞美评价法——“这位小朋友的做法与众不同,请大家给予掌声鼓励。”榜样评价法——“这位小朋友真懂事,做得真好,希望小朋友也能像他那样。”假设评价法——“如果你把零食放到下课再吃,那多好啊!你能改正吗?”等,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中领略到成功的自豪感,改正不足之处。
另外,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在学生主体性越来越被强调的今天,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面对越来越活跃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教师都遇到了相同的问题:课堂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学生会提出一些漫无边际的问题,课时与教学任务产生了矛盾,一节课往往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新型师生关系下的课堂教学不是对教师作用的忽视,而是对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让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尤其在“调控”上下功夫,让自己在课堂“调控”上游刃有余,提高课堂驾驭能力,真正处理好语文教学中“活”与课堂常规的关系,使我们的课堂改革落到实处。
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篇三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题,主张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合格接-班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是现代社会教育是的要求。如何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语文课堂活动中得到全面培养?我在对教师课堂活动中掌握大纲的同时,必须采用多种形势的教学方法方面培养学生。
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教学中,德育为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从简单的口头说教中索取,要从教材内容中获得。一篇文章,一个故事都能促使学生在这方面受益非浅。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教师紧扣课文内容,让学生自己说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激起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师在生活讲述边防战士对祖国边疆的建设,增强学生为祖国明天更富强的信心,作好投身于祖国建设决心。再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师帮助学生理清“被捕前一被捕后一法院上一被后”的叙述顺序,让学生反复朗读每一节内容,感悟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崇高品质,学生会从中对革命先烈的无比敬仰和怀念。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不骄奢淫;......
二、抓好复述课文内容,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三、注重学生课堂质疑,拓展思维训练
“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和本钱。”一篇课文学完后,对学生装来说,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疑问,教师则要鼓励学生说出来:“我还有什么不知道;我还不知道什么。”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充许学生出现错误,使大胆质疑开成一种习惯。在《田忌赛马》中学生提出:“田忌的马不按孙膑的办法能胜吗?”我们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演示,小组讨论,大胆假设种种出场顺序,最后学生都理解了孙膑的想法。注重课堂质质疑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思想,消除学生学习的心理依赖,更能拓展学生思维。
四、做好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当然,综合素质教育要从多方面、多渠道来培养,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就找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法方法,为祖国培养出高素质,最优秀的建设人才。
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是教师的“一言堂”,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是教师“灌”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显然,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难以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就此,我认为要科学地实施语文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形成,必须革除上述弊端,要最大限度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1. 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秧田式”座位方式和以“教师为中心”一讲到底,师授生受,师云生云的传统教学模式,抑止了学生的异想天开,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就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以个人自学,小组讨论,同位交流,集体评议等多种开放的学习途径替代呆板机械的课堂组织模式,让课堂焕发生机 。新课程要求我们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能动性、独立性、主动性得到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
在学习方法上,更需要给与学生开放的时空。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去问、去奖、去评、去动、去练。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语言特点;在“问中”使学生做到由“不敢问”到“敢问”,由“不会问”到“会问”;在“讲中”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尝到成功的乐趣;在“评中”充分体现教学的“平等对话”,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轻松的活动中使学生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思想内容,真正把课上活;“练”则使学生独特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均得到了提高,达到了思维方式的开放。还可以采用朗读感悟,或动手操作,画一画,写一写,演一演方法,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不同程度的学生以不同的方式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成为主动参与知识获得过程的人。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综合素质》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篇四
9月,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在我国38个地区实施,我们区有幸成为其中之一。经过一段时间操作,认真比较新旧课程,有很大差别。旧课程功能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单纯追求学生认知的发展,而新课程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主体性,重视个性的发展。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面对新教材,我们应该怎样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呢?本文以历史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地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
在新教材《原始社会》一节中,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有什么区别?此问题若按书本讲解让学生死记硬背,难理解难掌握。我们不妨让学生动动手用橡皮泥捏出北京人、山顶洞人像,再比较二者异同。这样,课堂上学生自然会细心观察,用心雕塑,兴趣盎然,记忆深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也得到体现。
二、通过讨论相互交流突出学生主体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已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雄辩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三、通过分组活动彼此合作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例如,述说四大发明在人类进程中的影响。
把全班分成小组,每组任务明确,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最后每个小组把各自的经历、报告向全班介绍交流。因每个人会有各自体会,这许多体会的汇合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n
[1][2]
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篇五
一年级语文课上,老师教了生字“马、米、土……”后,为了巩固这几个生字,老师让学生做游戏,每个学生的胸前都有一个字,让学生离开座位找朋友,两个朋友的字能组成词语拼读。这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游戏。大家马上离开座位活动起来,但由于学生人数较多,大家晃来晃去,一片嘈杂,有的小朋友很快找到能和自己拼的字,就拉着手在玩;有的小朋友马上离开座位去找自己平时喜欢一起玩的朋友去聊天了;有的小朋友有点莫名其妙的在座位上,看着别人,也许不知怎样干……过了几分钟,在老师声嘶力竭中,学生安静下来,老师拉出几对朋友,让学生拼读。然后,老师马上接着“猜一猜”的游戏,让学生看拼音猜苹果树中苹果下是什么字(其实就是读拼音拼汉字)。对猜的孩子每人奖励一只苹果,学生情绪一下子被煽了起来。由于苹果有限,结果奖励到苹果的孩子拿着苹果沾沾自喜,摸着苹果,也不注意老师还在要求他们下一项学习活动——念儿歌;没有奖励到的孩子,眼睛也羡慕地注意看着苹果;有个别孩子还从抽屉里拿出自己的零食,以示自己也不比别人差,也有吃的东西。学生的注意力都分散了。虽然看上去这堂课学生的情绪始终是高涨的,但是学到的东西不得而知。
像这样空热闹,假互动的案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并不少见。我想:我们用新的课改理念、新的语文课标和新的培养目标来指导我们的语文教育,就是要彻底摒弃教师机械训练,学生被动学习的语文教学模式,应该像这位老师那样积极倡导让孩子多实践,多合作的游戏活动,让孩子在新教材的实验中,在课堂中获得了更多的自由空间,使学生有更多的表现机会。但是,总不是新教材的课堂教学就是这样乱哄哄的吧!也许有的教师认为强调课堂常规要求,就会扼止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活”性。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玩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更何况是在课堂中学习知识呢!课堂学习更要有规范要求,这是学习效果的保证。
怎样区分“乱”和“活”呢?专家指出:“评价课堂教学乱不乱,要看学生的注意力,如果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不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不叫乱,如果学生没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形散神又散,这样的课堂教学就叫乱。”由此可见,虽然学生把小手举得高高,且伴着“给我”的声音;虽然为了弄清学习上的.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虽然学生为了探究一个问题而离开了座位、学习小组,但都始终围绕着学习这个主旋律。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似乎有点“乱”,实际上是“活”。但这种“活”中也要有新的规范,过于放纵,不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要让课堂规范就要掌握调控策略,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来,教师应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那么教师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与课堂常规之间的关系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引起注意。
1、课堂上的“活”与课堂常规是统一的。
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常规管理上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对学生“活”的内涵教师也要有正确的的认识,“活”不等于不要课堂常规,它不是指“乱哄哄”,表面上的“热闹”,而是指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喜爱兴趣,学习中的好心情及投入程度,能主动探索、专注倾听、积极交流、勤于动手,以及对成功的愉悦之情等的表现,其实质也正是学生的学习习惯及课堂常规内容,学生的“活”应体现在这里。课堂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讲究教学民主,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师生亲密无间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悦。但要做到活而不乱,动而不滥,乐而不散。教师要把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作为每节课堂教学的内容之一,贯穿渗透于学习活动之中,贯穿于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使得课堂教学中形成“活而不乱”,呈现出平等、宽松、和谐、欢乐的学习氛围。
2、课堂上的“活”是有前提的。
是的,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的学习方法。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们现在的大多数班级人数往往在40人至60人之间,就算小班也在30人左右,这么多的人互动,能真正起到自主、参与、合作学习的作用吗?还是表面热热闹闹,其实连教学目标都没有完成的假互动呢?因此,有些“活”的教学方法是要在真正的小班里才能进行的,否则事倍功半。教师要根据自己班级的实际情况进行“放”与“管”,才能让学生真正“活”起来,“活”得有度,“活”得有效。
学生的“活”离不开课堂常规的训练。课堂常规训练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规范学习的行为,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其积极意义不言而喻。但常规训练虽然不能强调机械化、模式化,不要过分强调坐姿、掌声等的整齐划一,不要过多地让学生齐念“课堂常规口诀”。但是教师应该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个体学习时、小组讨论时、集体游戏时、作业时等等不同情况下应该注意怎样学习。
1、明确目标。
教师一定要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心里很清楚这节课要达到哪些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体现三个维度,这样才能避免教学变成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避免学生的讨论交流中教师不能把握,任由学生牵着鼻子走,虽然场面很“活”,学生发言积极,但是离开了教学目标,完不成教学任务。教师教学目标明确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力,落实自主学习。同时教师也应该以一个合作学习中的首席的身份参与其中,和孩子共同学习探究。在探究当中灵活地根据心中的目标来提出学习的任务和要求,把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结合起来,使课堂真正地“活”起来。
2、动静有度。
3、安排有序。
比如本文开头的案例中,课堂游戏前,教师应该将班内40余名学生平均分成4个小组,让学生在每个小组活动圈内找朋友,找到朋友后站在“光荣圈”内。那么学生开始活动就不会满教室跑,到处漫无目标地晃动。学生找到各自可以组成词语的朋友后,就手拉手站在“光荣圈”内,学生就不会找到后两个人就自顾自玩,站在“光荣圈”内的学生会有一种自豪感、成功感,这样剩下的学生(没有找到朋友)少了,他们也会尽快地去找朋友,老师也用不着声嘶力竭地去组织了,一目了然就看清了哪些学生已经找到了朋友。这样教室里就减少了吵闹的机会。另外老师在平时的游戏中要强调应该注意哪些事项,要常常在游戏中渗透训练。
4、训练方法。
5、尊重学生。
学生有活生生的思想,他们在活动中肯定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规范的同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望。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自主与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讨论中形成知识、方法的结论,在交流中产生情感共鸣,在运用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对于偶发事件,教师应采取“宽容的策略、转换的策略、停顿的策略、幽默的策略、诱导的策略、暗示的策略,冷却的策略、糊涂的策略”等。如案例中发生学生吃零食的事件,教师可以幽默地说:“啊,你的零食好香啊,可是老师这里还有比零食更香的东西,那就是——比一比,谁能把儿歌读得好!”。也可以转换学生的注意力:“刚才有6个小朋友得到了老师的奖励——苹果,接下去,我们要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更好地朗读儿歌,得到知识的金苹果。”而不能严厉地去呵斥学生。教师还要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如案例中老师可以采用下面的评价,让学生投入到下一轮学习中。夸张评价法——“你们看,这位小朋友多爱学习,他已经把自己的奖品放到脑后,投入学习儿歌中去了,老师相信他还能得到更多的金苹果。”赞美评价法——“这位小朋友的做法与众不同,请大家给予掌声鼓励。”榜样评价法——“这位小朋友真懂事,做得真好,希望小朋友也能像他那样。”假设评价法——“如果你把零食放到下课再吃,那多好啊!你能改正吗?”等,使学生在老师的赞赏中领略到成功的自豪感,改正不足之处。
另外,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在学生主体性越来越被强调的今天,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面对越来越活跃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教师都遇到了相同的问题:课堂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学生会提出一些漫无边际的问题,课时与教学任务产生了矛盾,一节课往往不能完成教学任务……新型师生关系下的课堂教学不是对教师作用的忽视,而是对教师自身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让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尤其在“调控”上下功夫,让自己在课堂“调控”上游刃有余,提高课堂驾驭能力,真正处理好语文教学中“活”与课堂常规的关系,使我们的课堂改革落到实处。
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篇六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小学生都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对于一切新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语文作为小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科目之一,对小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因此,如果让小学生对语文产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小学语文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对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策略展开论述和分析,希望对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小学语文 教学效率 策略
语文是一门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甚至是大学都要接触的课程,语文这一科目不仅是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基础水平的考试必备科目,同时也是传递中华文化和文学基本常识的科目。小学时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好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未来学好语文有着重要的作用,而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教师寻找好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率。教学效率的提升能够有效推动课堂质量的提高,学生也不会产生拖沓、厌倦的学习乏味感。接下来,笔者将对几种提升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详细论述。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一般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一味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师是课堂的主体,这种教学模式显然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导致课堂的教学效率降低。因此,必须进行改变和创新。应该建立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应该是课堂的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语文知识。比如,在学习 《春天来了》这篇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互动起来,翻看教材之前先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并让每一个学生都简单画出自己看到的春天,然后引入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对照,自己心中的春天同课文作者笔下的春天有哪些相同哪些不同,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必然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自发去阅读课文内容,再加上教师的辅助和引导,大大推动了教学效率的提升。
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同的,性格特征也是不同的,要想更好地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首先需要教师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教师可以在课上采用分组教学的方法,比如,可以根据学生本身的学习方法不同进行分组。第一组学生喜欢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将这样的学生分为一组,让其在课上进行自主研究,教师扮演引导者和答疑者,让学生能够释放自己的本性;第二组学生喜欢讨论式的学习,教师将这些学生分成一组,让他们互相讨论,互相交流,教师布置一些问题,最后让学生将讨论问题的结果汇报,教师给出自己的学习建议;第三组学生喜欢传统的教师讲授的教学模式,对于这一组学生教师则应该按部就班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将学生进行分组,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不仅能够提升课堂效率,同时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走进校园,并成为教师教学可以运用的`一种辅助手段。通过对比小学的语文课本可以发现,有很多描写著名景色、讲述童话故事等的课文,这些课文都非常适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比如,教师在讲授 《赵州桥》这篇课文的时候,单看文字介绍,没去过赵州桥的学生可能很难想象课文描绘的是什么。此时教师就可以找一些关于赵州桥的图片、视频以及纪录片资料,将赵州桥更加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够辅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想象到真实赵州桥的样子,复杂的描述被画面化、声音化,更加简单的呈现能够让学生学起来更加轻松,课堂效率自然会大大被提升。然而教师也应该认识到,多媒体只是辅助的教学手段,必须合理地运用,不能依赖于多媒体。
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决定了教学质量,而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打下坚实的语文学习基础。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思路,开拓教学思维,改变教学模式,为小学生打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真正热爱学习语文,积极学好语文,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1]张常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8):65.
[2]王金荣.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分析 [j].考试周刊,2016(23):44.
[4]吴盛华.新课标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j].求知导刊,2016(12):101.
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篇七
语文课堂要体现人文性的特点。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是新课标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学习是一个共同交流的过程,师生应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交流的对话平台,学生才能轻松愉快、活泼热情、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状态进入语文学习,焕发出语文课堂独有的活力。
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将在师生沟通时起到重要作用。在讲授《武松打虎》一文时,学生对文中写武松打虎时候的场景特别感兴趣,但却无法用语言来描绘,于是,我便在课堂上请同学们自行讨论,然后让学生尽情表演,在接下来的时间当中,同学们的表演天赋和表现欲望令我非常的惊讶,同时也有几位同学能够将当时武松打虎时候的动作、神态表演的淋漓尽致。
此时,我趁热打铁,表扬参与表演的同学,也对他们的表演进行了评价,再一次让同学们来进行描绘,他们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直到下课铃响了之后,同学们都还意犹未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明确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创造力才能得到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语文的魅力在于此,语文课堂的活力也在于此。
同一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素养、心理状况等等的不同,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这就是创造力的表现,也正是我们要悉心呵护和着意培养的。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展开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方法。
二、赞扬欣赏激趣法
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要就是渴望被赏识。“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老师要关注学生成长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所以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一过,不如奖子一长。”这都是讲赞扬欣赏的激励效用。赞赏是廉价的,也是无价的。
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表扬学生的方式有很多种:赞许的口吻——“你说得真好!”“你的想法真棒!”“你想象力真丰富!”;亲切的动作——拍拍肩膀,轻轻一点头,微微一笑。每节课笔者尽量多赞赏学生,不光赞赏一个两个,而是赞赏一群一批,甚至全班;不是虚伪的应付的,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班上有一位男同学,我刚刚接手这个班级的时候就已经听闻他的一些“光辉事迹”:上课将墨水洒在同学和老师身上、大声喧哗、从不做作业等等。
成绩自然是可想而知的。每次语文考试都是个位数。这学期第一次考试他得了6分,我没有批评他,而是给予了他鼓励,让他下次更加认真点,我相信你能够考得更好,即使是多了一分,那也是你进步了。果不其然,他在第二次考试的时候考了9分。于是我在班上大肆的表扬了他,我看到了他脸上不好意思的笑容,心里也有了些许的安慰。在接下来的每次考试当中,他都能够有一点点的进步,家庭作业也能够完成一大部分了。
直到期末考试他的语文成绩已经稳定在了60分左右。有了赞赏这一“催化剂”,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常常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乐趣,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效果好。可以说,赞赏出创造力,赞赏出学习兴趣,赞赏出进步的学生,赞赏出有特点的学生。
三、认真倾听激趣法
传统的课堂教学多是老师掌握着“话语霸权”,学生只能当作一个个容器,等着老师往里灌东西,可结果,园丁的辛勤,往往扼杀了学生的天性,“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变成了统一模式铸造的标准件。新课标提出教师要多倾听学生的发言。我认为学生“讲”教师‘听”有三大好处:一是通过“听”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
笔者通过“听”常常被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独到深刻的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二是通过“听”可以真正使教师领悟“教学相长”的真谛。三是通过学生“讲”教师“听”,可以锻炼学生。有些时候,我们教师也可以充当一个“无知者”。让学生参与,学生越说越会说,越说越想说,越说越自信,课堂成了他们发挥的舞台,这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焕发出课堂的活力。
譬如在教鲁迅先生的《雪》时,笔者让学生找出喜欢的句子,先在学习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一学生说:“我喜欢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雷罗汉”,这写出了小孩天真活泼、充满生机的情景,尤其是“呵”字非常的形象、传神、有趣。还有那“紫芽姜一般的小手”,很好玩。当笔者一问什么是“呵”时,大多数同学拢着两手呵气,一时课堂笑声一片,活力迸发。又如《两小儿辩日》,几乎都是学生在疏通文意在争辩。
新课程要求教师树立“自主学习和协调学习”的教育观,由传授知识向学生终生发展延伸。而这种学生多讲、老师多昕的教学模式正是“授之与渔”“操练捕鱼”的有效途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是学生做主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兴趣,使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活跃和热烈,使语文课堂呈现无穷的活力与魅力。
四、教学课后做人
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越融洽,教学效果就越好。根据我们的教育对象――小学生的特点,我们应该思考哪种教学方法,更容易被他们接受,尽量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想法,努力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差距。教师可以走下讲台,让学生充当都是,比如在生字教学中,鼓励学生上台,识字,带领学生一起学习,不但课堂气氛活跃,同时学生也会感受到有成功感,增强了他们学习的信心,让他们也认识到,只要努力,我们也可以做一个老师。
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篇八
小学语文要收到好的效果,尤其要注意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有效提问需要关注所提问题的.选择、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情境、提问语言的准确,还需要关注提问者的礼节.做到了有效提问,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打下了良好基础.
作者:徐腊春作者单位:浠水县实验小学,湖北,浠水,43820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3)分类号:g62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篇九
一、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实践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发展为方向。在课堂上应充分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实践的空间。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而一次成功地实践活动将使人终生难忘。
在新教材《原始社会》一节中,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有什么区别?此问题若按书本讲解让学生死记硬背,难理解难掌握。我们不妨让学生动动手用橡皮泥捏出北京人、山顶洞人像,再比较二者异同。这样,课堂上学生自然会细心观察,用心雕塑,兴趣盎然,记忆深刻,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体性也得到体现。
二、通过讨论相互交流突出学生主体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灵活的组织方式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当学生对一个问题认识模糊时,当阐明一个问题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时,把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各抒已见,共同交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论。
学生通过激烈讨论,畅所欲言,深入探讨,彼此交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浓厚,锻炼了学生雄辩的口才,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三、通过分组活动彼此合作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是学堂,学生要学会学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当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后,合作学习更成为一种需要,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他们发现问题,激励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例如,述说四大发明在人类进程中的影响。
把全班分成小组,每组任务明确,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最后每个小组把各自的经历、报告向全班介绍交流。因每个人会有各自体会,这许多体会的汇合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篇十
摘要:小学语文这一学科可以说是小学生的启蒙课,小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对生活的认知,包括对生活的态度等等,都是从小学语文这一学科中获得的。所以说,小学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师有义务、有责任上好每一堂课。本文将简要地分析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
关键词:语文课堂;轻松愉悦;氛围
语文是一门最主要的学科,也是学习其他学科必要的基础,更是求学者永远离不开的一门学科。语文这一学科可以帮助我们学到更广泛的知识,可以给我们打开通向世界的大门,会使我们的学习达到多元化。最重要的是,语文这一学科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可以接触到古诗,从而体会那些伟大诗人的思想和感情,学习那些前辈的知识和文化,还能积累好多的美词、哲句等;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还能接触到历史,从而得知我国的发展历程和很多英雄事迹,大大地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和知识水平;在学习语文这一学科的过程中,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组织能力、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等,语文这一学科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还涉及很多其他的学科。所以,语文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门学科,在小学生的启蒙教育中尤为重要。那么,小学语文教师要如何有效地带领小学生走入小学语文的殿堂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心理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因为小学生在学习小学语文这一学科时,大多数的学习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授课的场所大多时候也都是在课堂,所以小学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负责任,要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不要让小学生有压力、有负担,这样才能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营造轻松的小学语文课堂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以下建议。
一、小学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教态
所谓的教态,就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的情绪的外在表现,其中包括教师的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那教师要怎么做才能算是有好的教态呢?我认为,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用微笑去面对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自己的心情好与否,都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带到小学语文的课堂中去。在面对小学生时,要时刻保持微笑,俗话说“微笑是交流中的最好的方式”,小学语文教师的微笑会让小学生觉得这位教师很温和,很好相处,很喜欢自己。如果小学语文教师总是板着脸,一副很严肃的样子,那就会给小学生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小学生就会有压迫感、惧怕感、紧张感。这样,小学语文课堂就会变得很生硬,就会死气沉沉,这样的课堂氛围是不利于教学的开展的。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要多鼓励小学生。我们都知道,小孩子得到夸奖的时候是非常高兴的,小学生也不例外,教师的肯定,就是对小学生最大的激励。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谅解每一位小学生缺点,发现每一位小学生的闪光点,要多鼓励小学生,多让小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这样小学生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使用多种语气授课
在小学语文这一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授课语气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一整堂课都是用一种语气的话,就会降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调动起小学生的积极性。我建议,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提问。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师授课语气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多提问小学生,多和小学生互动。小学语文的学习,不是单单的教师讲,学生学,而是一个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过程,小学语文教师要把主动权交给小学生,这样就会使课堂氛围更加的和谐、轻松、融洽。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要指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小学生自主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师的授课语气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给小学生自己阅读、自己背诵、自己讨论的时间,这时候,小学语文教师就应该到下边巡视,询问每一位学生或者是每一组学生的阅读情况、背诵情况、讨论情况等。这样会使小学生更有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使学生与教师配合得很好,融合得很好,会使整个课堂更加愉悦,更加和谐。除却以上,小学语文教师还要在讲解问题时、与小学生探讨问题时、范读时、留作业时等等都要有其相应的语气。
三、让小学语文课堂具有诗意性
小学语文这一学科的课堂,不应该是严肃的、死板的,应该是有诗意的,是富有感染力的,是能打动小学生的,能使小学生感受美、体会美的一门学科。小学语文教师在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的过程中,让课堂具有诗意性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认为,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运用丰富的语言。在小学语文这一学科中,语言可以说就是纽带,就是精髓,就是灵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地锤炼自己的语言,让自己的语言充满魅力,让自己的语言富有感染力,还要注意恰当地使用自己的语言,把语言运用的拿捏有度,游刃有余,可以慷慨激昂如滔滔江水,也可以精致如涓涓细流。只有这样,才能让课堂具有诗意。其次,小学教师要培养小学生的诗意。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鼓励小学生多读书,多背诵诗歌,多积累好词好句。还要在课上时多让小学生发言,多培养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且要引导小学生把学到的和积累的美词哲句等引用到日常的说话交流中去。这样,无论是小学语文教师,还是小学生,语言的水平都更上了一层楼,这样就有助于营造一个诗意的课堂,课堂的氛围也更加愉悦、和谐。以上内容,是我关于“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这一问题作出的分析和总结。小学语文这一学科关系到学生其他科目的学习,关系到学生的认知,更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前途和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对自己的课堂负责,对每一位小学生负责。
参考文献:
[1]胡跟林.版语文新课标的“不变”与“变”[j].中国教育学刊,(6).
[2]罗先慧,李云龙,孙建龙.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热点与重点―――基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法》的统计与分析[j].课程教材教法,(7).
[3]薛海兵.语文课堂教学的诗意特征[j].教学与管理,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