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家庭、工作还是公共场所,文明礼仪都是维护社会秩序和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关键。在总结文明礼仪时,可以结合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评估和反思。下面是一些来自各个领域的文明礼仪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研究论文篇一
听讲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很关键的一步,因此我要求学生上课一定要专心听清听懂老师的要求。在这方面上,我善于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制作出精美的课件,在教学上,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我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只要看到有学生特别认真听讲,我就适时表扬,一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听到老师的表扬,一听到某某学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其他孩子也会不由自主地向他学习并做好。这样学生就会慢慢形成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除了让学生认真听老师讲之外,还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一年级的小朋友都天真无暇,当老师提问时,都会高高举起小手不停地喊:“我来,我来。”但是当老师叫了其中一个同学回答,其他同学就会马上泄气并开始说小话、随心所欲地看书、玩东西等等。此时,我会示意发言的同学停一下,并说:“还有几个小朋友没准备好呢!比比谁听得最认真!”或是“比一比,他的说法跟你想的是不是一样,欢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样多次及时地提醒与交流评价,学生能逐渐养成认真倾听教师和同学发言的好习惯。同时让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所以我们应想方设法运用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习惯
数学很注重的是思维思考,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满堂灌,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学、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一边摆小棒一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另外,有些小孩在幼儿园就已经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每次一说到没学过的内容,他们便很快说出答案。别以为这些学生已经理解了具体的计算方法,其实他们根本上就不懂得是如何思考出来的。于是我问他们:“你算得真对,是怎么算出来的?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小朋友听听吗?”这样一来,很快算出答案的学生就会沉下心来思考如何解释。而对于其他不会算的小朋友我会这样去引导:“同学们,其他小朋友都会算那么多算式,我们可不能输给他们哦,赶紧想办法试试看。”这样一来,其他同学也会积极地去动脑筋思考。之后,我再请小老师说说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学进行验证、补充,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学生能够积极思考了,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大胆地回答问题,但是总有那么一小部分学生胆小,不敢回答问题或是没有信心回答问题,说话的声音很小。对于这种情况,先是表扬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对于那些不善发言或是怕发言的学生,我总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以增强他们说的勇气和信心。对于一年级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老师能表扬他鼓励他,他会觉得非常开心,增加说的勇气和信心。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研究论文篇二
小学数学不仅要靠老师出色地教,更要靠学生自主地学。为了使小学生兴趣盎然地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小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数学游戏显得尤为重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莫过于游戏。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有趣的数学游戏,每位学生不仅是游戏的参与者,也是学习的小主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获得健康、有趣的学习体验,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多方面的能力。将游戏巧妙地融入数学课堂,进行实践和探索,这是很有意义的尝试。
一、将游戏融入数学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游戏可以被用来创设情境,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教材相关有具有新颖性,学生十分感兴趣的游戏来把教学内容通过游戏显示出来,使学生更清晰形象地理解数学知识,它既有体现教师人格魅力的作用,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启迪了智慧的火花,也帮助他们理解了教学的内容,起到了活跃思维的作用。
1、游戏导入,提高学生情趣。
刚刚开始上课,学生的精神状态处于高度兴奋阶段,人虽进了课堂,但心中还想着课间的玩乐。此时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通过游戏的方式导入新课。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个清冽的刺激,引导他们兴奋中心的转移,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而且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欢乐、愉快、乐学的气氛中学习,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会收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学“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264”,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2”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2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2整除,哪些数不能被2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难住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2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2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2、新知教学中穿插游戏,加深知识的理解。
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且有意注意不易持久。因此学生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容易注意力分散、思维松懈,有时还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所以在教学中间,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些游戏活动,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玩中悟理益智,形成积极思维的心向。
另外,还可以利用一些直观形象的数学游戏为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思维”与“抽象概念的数学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概念、法则等知识,引导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如:形象地表演“数的组成”、“数的分解”、“数字歌”、“找邻居”、“送信”、“争当优秀售货员”等游戏都是借助学生的表演动作和生活常识来理解数学知识。在游戏中,为学习有关的应用题做了铺垫。在生动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们还可设计“小擂台”、“点将台”等游戏,以激励学生互帮互学。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借助游戏辅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把被动式的教学变为直观式的兴趣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增强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拓宽思维空间,丰富想象力。
3、游戏融入练习,加深知识记忆。
练习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如果把练习内容融于游戏之中,就能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味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欲望。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一课时,我在练习中设计了“老狼和小红帽的”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老狼要吃小红帽,小红帽们必需团结起来,合力对付老狼。请9人上台表演“小红帽”,其余的学生一起说:“老狼老狼几点了?”我就说“2点了。”9个学生,每2人抱在一起,请其余的学生列出除法算式,9÷2=4(组)……1(人)。如上不断变换“小红帽”的人数和点数进行游戏,其余的学生列出不同的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这样教室立刻活跃起来了,课堂活了,精神振奋了,思维积极了,学生不仅巩固了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而且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二、游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注意的原则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游戏教学也是如此,用好了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反之事倍功半。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运用游戏教学时,一定要坚持以下原则:
1、游戏的目的要明确
游戏教学,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数学游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教师应根据课堂上学习内容的需要来确定是否开展数学游戏,游戏要有助于突出知识重点,突破难点,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学会思维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一年级“认识上下”这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体验上下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节课看似简单,但对于一年级新生来说认识有一点难度。游戏“点鼻子”是学生比较爱玩的传统游戏,在第一个活动中运用这游戏是让一些不是很理解上下空间位置的学生乐意去用游戏来认识“上下”空间位置和顺序。学生能根据他人提供的信息来点中小猪的鼻子,而且在玩的过程中学生不知有多高兴。其实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已经体验到上下的位置关系,这样才会点中鼻子,在不知不觉中体验,在游戏中领悟。
2、游戏形式要简单
游戏中教师要发挥组织、引导和调控作用,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保障学习过程顺利进行。一是要合理分配课堂教学的时间,随机调控课堂节奏;二是要考虑每个游戏的注意事项,游戏前要提出要求;三是设计的教学游戏要简单易学、省时高效、适合班级条件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便于操作,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如在学习“认识钟表”时,在平时我就观察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于是我就改编利用这游戏来给学生学习认识整时和半时。我提出了做游戏时的要求与注意事项,然后将学生分成男女两组。男生问:“老狼、老狼几点钟?”女生回答:“老狼、老狼八点钟。”……一问一答,朗朗上口,学生热情高涨。如此反复再交换,在教学中便于操作同时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3、游戏过程要面向全体
数学游戏时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进入游戏角色,获取过程体验。如果在课堂上只让少部分学生参与游戏,其他大部分学生充当小观众,那么学生的参与面就太窄,游戏活动也就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地为教学服务。因此,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尽量设计能让所有学生参与的游戏。
在学习了“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后,我设计了一个“凑24点”的游戏,学生每四人一组用扑克牌计算,全员参与动中有静,静中有思,学习效果令人惊喜。
在教学10以内数的组成时,我设计了一个“找朋友”的游戏来巩固10以内数的组成。游戏之前,我给每一位学生的胸前戴上一张数字卡片,每一张卡片上是0~10中的任意一个数。当“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来握握手,我们都是好朋友!”的歌声响起来的时候,我说:“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10的就是好朋友。”小朋友就开始随着歌声找自己的好朋友,当歌声停止的时候,胸前的数合起来是10的两个小朋友手拉手站在一起,我接着又说:“卡片上的数合起来是8的才是好朋友!”欢快的音乐声又开始伴随着小朋友找到自己的朋友。在这样愉快的氛围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迅速地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于是10以内数的组成很快就被小朋友牢牢地记住了。所有的小朋友都为自己能参加这样的游戏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能找到好朋友而感到骄傲,他们在游戏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4、游戏过程要有严格的组织性。
运用游戏教学,游戏过程要有严格的组织性,如果课堂游戏组织无力,学生活动的秩序较差,就会收效甚微。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科学,也同样是一门艺术,它是富有情感性、形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恰当的利用多种形式的数学游戏活动,使这把教学内容融于游戏之中的教学形式更贴近孩子们的心,给小学生带来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能够主动去学习,发展了小学生的智力,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合作的精神,有效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游戏教学不仅是小学生渴望的、教师追求的一种教学方法,也是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初中数学教学反思需要的一种教学手段。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研究论文篇三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是指包括全体学生的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在适应社会发展总需求的前提下的个性发展和不同学生在各自原有不同基础上的有所发展。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对人的发展的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发展的主动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现代人的发展的基本特点。
关键词:激发、导向、选择、调节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是指包括全体学生的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在适应社会发展总需求的前提下的个性发展和不同学生在各自原有不同基础上的有所发展。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主体意识的形式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对人的发展的特点有了新的认识:发展的主动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是现代人的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的主动性。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合作为基础。教师的教是以学生的学习为前提,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条件和归宿。学生要在数学活动中获取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转化成数学能力,发展自己的能力。尽管由于学生的年龄小,他们的有所选择,有所弃舍的能力还处于启蒙与培养阶段,但是,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律等在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形成也不是消极被动的,仍然是一个能动加工过程。学生对于课堂上各种信息的接收,并不是照相一样复印下来,而是一个主动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又由于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的局限性,不仅要考虑教具、学具、教学软件所提示的数学道理的科学性,也要考虑其直观形象性、趣味性,以利于学生主动地学习。
学生要主动地学习小学数学,需要形成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也应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如在课后,自己会主动复习本节课的知识,哪些是重点,哪儿易错,哪儿易混,从自己的情况出发,该记的记一记,该弄明白的弄明白,该琢磨其中道理和奥妙的要去琢磨,再来做一些练习题。还可以预习第二天要讲的知识,预习的目的不仅在于自己明白什么,更在于自己不明白、不太理解的是哪些,以便来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在课堂上,要会听,对老师讲的要听得出过程,听得出重点,听得出结论。实践证明: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就减少了学习数学的障碍,就会自觉地、主动地在头脑中建立起由数学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其它认知结构,把所学知识变为“我的知识”。所以,对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需要从学生入学时做起,坚持不懈,抓紧抓好。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的整体性。
过去人们把数学的基点始终仅放在研究教师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如今伴随学生认知活动的发生与发展,学生的需要与兴趣、动机与目的,习惯与意志等各种非智力心理因素,与学习活动中的智力活动相互联系与作用,起着激发、导向、选择与调节的作用,构成了复杂的心智活动。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和教学中的“发现”因素,尽量地发展学生的潜能,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的问题,应尽可能多地留给学生自己解决。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找到正在探讨的问题,鼓励和相信学生能够解决问题,以促成学生的主动发现。同时要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重视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例如让学生先作课前准备,上课时可由学生登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解题思路,让所有的学生都经过“一听一讲,互相议论”的过程,最后再由教师结合所学内容,对学生提出的种种观点和方法加以讲评,肯定成绩,纠正错误,联系课程,归纳结论。这样学生既学到了活的数学知识,又具备运用和驾驭知识的能力。使知识与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增强了学生走向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意识与适应能力。总之,是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智力与能力、思想品德与良好习惯的协调与充分发展。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的多样性。
在今天,单纯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已成过去,三机一幕也在还未普及的时候便又被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所更新,接下去更吸引人的是网络教学。如此多的教育技术的日益成熟与更新,使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关于教学技术的选择空间。随着人们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同一个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在集体教学中注意到个别发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教学过程的中心,老师比以往任何时候更需了解学生的状况,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更为必要。因为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承认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形式有快有慢,水平有高有低,就一个学生来说,学习这部分与那部分知识,这段时间与那段时间,学习的效果也有高低快慢之别。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提高,需要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理解与运用知识的状态,平等地看待每个学生,运用得当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发展,这是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正是教无定法的体现,也是学生个性与发展的差异性所必需的。所以,要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关键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教师只有抓住教学中的本质问题,分析学生学习中的差距,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活泼,促使学生得到较好的发展。
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发展的创造性。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所以从低年级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行为,这已成为课堂教学的迫切任务,在学生的创新活动中,也要照顾各个水平的创新,不断鼓励他们进取。创造是学习的魅力所在,也是现代化课堂教学最显著的特点之一,要使教学富于创造性,往往从问题开始,好的问题是创造的源头。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的潜心启迪和培养,充分挖掘教材中和学生身上点点“发散性思维”的火花,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将创造性的培养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实践证明,注重知识之间的正迁移,培养学生的正向思维,鼓励学生反向质疑,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注重问题的多向求解,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等,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因此,数学教学在重视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同时,还应该重视教给学生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以及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这样,学生更能获得终生受用的数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成功地应对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创造性,让我们的数学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实践与探索,力争在数学教学园地上有所收获和提高。
作者简介:李清萍 女 39岁 中共党员 从事数学教学10余年,教学上取得了一些成绩,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同事的好评。我喜欢跟孩子们一起走进数学课堂,享受着数学的神奇,我深爱这一职业。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研究论文篇四
一是概念.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每部分的知识点,把容易混淆的内容让学生一一区别开来.用对比法、扣子法、换子法对知识加以巩固.比如:让学生判断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否相等,能不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圆的面积与半径是否成正比例?圆的周长和半径呢?2/5米与40℅米能比较大小吗?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吗?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后不要急于让学生回答问题,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回忆以往知识进行小组讨论,互相激发、互相完善,将课程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重要阶段.
二是开拓视野.在数学复习中,老师要注重开拓学生的视野,不断反馈教学,进行知识的开拓.这样,就为我们以后解应用题打下了坚固的基础了.
三是公式推导,让学生进行回顾,亲自实践、亲自品尝.把没有学过的新知识转化成已学过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是知识对比.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尤其是小数、分数的乘法意义,小数乘法包括小数乘整数、一个数乘小数,分数乘整数包括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学生们容易混淆.对一些较容易的知识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整理.这样不断对照、反省、既可以完成对实践理论的的提升,又有机会对先前学习的理论进行加深理解.
五是计算能力.老师普遍认为学生做题太粗心、不认真.追根溯源,原因还是在我们老师.因为学生连计算题都做错,更谈不上应用题了.我们要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做题方法,还要让学生反复练习,检查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不断地反馈教学,让学生把知识掌握了,应用更灵活,计算准确率就高了.
二、能力的培养
通过改变条件、问题和情境,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要求学生抓住问题,抓住问题的关键词.数学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抓基础知识,解题的基本技能.还必须注意对学生进行解题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进行“一题多变”的练习,包括一道题的条件和问题.启发学生多思考,从而达到善于思考,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及解题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善于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并启发学生在多解中找联系,找出最简捷、最巧妙的解法.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充分重视学生的活动与实践,充分重视学生的领悟与体验,才能够实现知识掌握、能力培养、个性发展同步提高.认真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实现从“要学会”到“要会学”的转变,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让学生积累自己的错题,不断翻阅、并让学生互相交换指正错误,定期将全班学生的典型错题出一份试题进行测试,一是促进学生学习,二是将知识加以巩固,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后进生转化工作
作为教师要善于分析后进生知识差的的原因,到底差在哪里?为什么差?用什么手段解决知识差的问题?这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必须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坚持科学训练,进行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把学生分成几类,最差的分两步走:第一步让他们学习一、二年级的数学,课后作业留一些简单的计算,并对他们进行鼓励教育.这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慢慢地开始动脑筋了,第二步:让他们和其他学生聚在一起互相讨论、交流.对一些较差的学生,作业不要太多,让他认真完成,教师批改作业时,不要看他的作业全对就完事了,更重要的是检查他的作业是否会做,这样督促下,他认为自己不认真完成作业是躲不过去的,这部分人慢慢照抄作业的习惯改掉了.另外在班里成立几个小组,每小组选择一个学习好的负责,成绩好的学生教成绩差的学生,这样成绩差的学生进步了,成绩好的成绩更好了,整个班掀起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学生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有时我把后进生结为一组让他们商讨一些简单的问题,他们在一起是在一个起跑线上,他们畅所欲言,有了他们的用武之地,敢想敢说发展了能力,然后用抽签的形式进行检查,这样对学生公平公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成绩慢慢提高了.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后进生经常想得到教师的帮助,因此作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真正做到诲人不倦,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感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有能力的个体,他们才可能下决心转化自己,才能使我们的转化工作真正成功,形成优良班集体.
四、教学反思
一是课堂上的反思.在课堂上,如果学生的手脑没有动起来、没有大胆发言、课堂气氛不浓厚,那就不是一节好课,学生把知识点弄清了,题会做了,他们会高兴,点头.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反映,找出自身教学方法、教学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完善、提高.不断地进行反思,就是不断地学会教学,把教师的教学实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二是考试后的反思.考试的过程,是我们查漏补缺的过程.考试的结果,能反映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阅完卷后,我们应该认真思考,找出原因,一一解决.首先教师先评价试卷,再让学生互讲试卷,教师找出一些学生易错的试题进行检查、考试.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也丰富了老师的教学经验,既养成了良好的反思习惯,又减少了盲目探索,使经验得以提炼和升华,缺陷之处得以弥补.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研究论文篇五
四川省遂宁市西眉中学校:张勇军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它明确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所以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既是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进行正确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的先决条件。因此,抓好数学概念的教学,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如何上好概念课?如何让概念课上得生机盎然、富有情趣?如何在概念课上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已的知识储备而进行有效的概念学习?是值得我们数学老师认真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笔者试谈一些初浅的想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数学概念往往是由一些实际实例和具体的数学材料抽象概括而成的,学生总感到枯燥无味,因此,在数学概念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宜根据教材和学生实情选择素材设疑置景,数学概念课的教学导入恰当,就能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如利用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和数学趣闻创设愉快的乐学情境。例如:在学习长方形之前,学生已初步接触了长方体,给学习长方形打下了基础。教学时利用桌面、书面、黑板面等让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抽象出几何图形。从中总结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1)都有四条边;(2)对边相等;(3)四个角都是直角。使学生形成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是长方形的概念。
二、依托教材,抓住本质,落实双基。
1.重视教材,注重概念引入的必然性
一个重要概念的产生,总有它的必然性和它的原因,在概念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这个概念?没有这个概念行不行?这个概念是用来解决什么问题的?只有当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才能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7上1.1正数和负数一课中,负数的引入就是在实际生活中需要而产生的。为了表示零下几摄氏度、加工误差、银行储蓄中的支出、体重的变化等等实例,用以往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通过这些实际例子就更进一步说明了引入新的数——负数的必要性。
2.抓住概念中的关键词,讲授时注重细化
概念中的一些关键词语非常重要,教学时,教师应尽量采用平实的语言分析、细化关键词语,以学生较易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就能使学生准确地、深刻地领会那些至关重要的字、词在概念中的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例如,17章反比例函数图象和性质:k 0时,在每个象限内,y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k 0时,在每个象限内,y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讲这条性质时必须严格强调“在每个象限内。”
3.注重结合实践理解概念
数学中的一部分概念比较抽象。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特征、生活经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限制,对于某些数学概念不能达到真正的理解。但如果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概念,特别是在实践中理解概念,可以化难为易,化枯燥为生动。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容易被学生接受。例如4.3讲角的概念时,教师可以拿出一块钟表,让学生拨动时针和分针,亲自感受时针和分针围成的这部分图形。
三、创新教学手段,优化课堂结构
1、改善课堂结构,优化思维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概念教学要避免“满堂灌”,“注入式”的陈旧教学模式,就要在概念教学方法上创新。在教学方法上创新,应突出体现在问题提出和解决的方法上,即:教师提出问题的方法和引导学生善于提出质疑的思维方法。概念教学的首要环节不是向学生展示概念,而是结合概念自身的特征为学生创设一系列巧妙问题情景,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其思维能力。
2、“投”“机”取巧,常见常新,营造创新环境。
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直观演示和过程模拟,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具不能灵活变化,缺乏形象直观,可感性差。而计算机具有很高的运算速度和高分辩率以及完善的彩色绘图功能,并可发音。利用计算机绘图,人可以通过计算机输入设备向机器输入各种图形参数,赋予图形千变万化,这一点是任何其他直观教具所无法比拟的。例如,在几何教学中,利用微机的绘图的功能的过程宏观化,直观可感,有助于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客观评价、快速反馈,激励士气。
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突出标新立异,重在激励,鼓舞学生学的士气,数学课堂有两种评价做法:一是只管批评否定的做法,二是一味表扬,如:不管对错与否,一律“真好”、“真棒”的灌迷魂汤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教师课堂对学生的评价应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恰当分析其思维独创之处,有待完善的方面,明确教学导向,引导学生勇于发散思维,求新、求异,对学生的评价中,明确学生的肯定之处与不足的方面同等重要。
总之,概念教学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平日在教学时,要根据课标对概念教学的具体要求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设计,把握概念教学过程,真正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内心的体验和创造。同时让学生透彻地牢固地掌握数学概念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注重数学概念教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研究论文篇六
一、珠心算融入小学数学教学的优越性
第一,珠心算可以让小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提高。儿童具备了一定心算能力,学习“一位数乘多位数”,把珠心算融入数学课堂就更省力了。如教学467×5=?时,教师让学生将其转化成(400+60+7)×5,再利用乘法分配律分三步进行口算:40×5=20,再算60×5=300,再算7×5=35,后算+300+35=2335;笔算时,运算过程也是分三步:先算7×5=35,再算60×5=300,再算400×5=2000,最后算35+300+2000=2335;用珠心算的方法分:先从第一档起拨入4个百×5=20个百,再从第二档起拨入6个十×5=30个十,再从第三档起拨入7个一×5=35个一,即467×5=2335。可见:乘法口算和珠心算的运算顺序是一致的,笔算虽然是从低位算起,但分积相加,口算、珠心算和笔算都要做到数位对齐,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口算、笔算和珠心算的运算顺序并不矛盾,珠心算不但没有影响口算、笔算,反而为口算和笔算做好了服务。加减法都是数位对齐,相同数位相加减,学生掌握了珠心算的技能,学习笔算就更容易了。第二,珠心算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思维的学科,学生从入学那一天开始,就要和数学打交道,但是他们没有任何的数学基础,想要他们能够学好数学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把算盘这一有形数学工具引进课堂,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化,学生在算盘上敲敲打打,会体会到数字的乐趣,自然对学习数学有了兴趣。而且操作算盘是需要手、眼、耳、脑等多种器官并用,这样可以训练学生不同的感官。第三,珠心算可以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数学基础一般都相当薄弱,抽象思维能力较差,为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采用教材与珠心算结合的方式就能改变单纯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缺憾。教学过程中,珠心算与数学的融合发展,能培养出思维敏捷、善于思考、勤于探索、敢于创造的学生。第四,珠心算的应用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则是指在人的思维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有研究发现,智力因素只占促使人成功因素中的20%,而非智力因素的因素却占到了80%。在学习珠心算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一到一百自然数的相加,这一个过程是对于学生来说是困难、枯燥、乏味的,一些学生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这时就要发挥教师的作用,鼓励学生不要放弃,坚持下去就会获得成功……这正是一个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过程。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学习珠心算之后,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态度转变,更有了坚持不懈的动力和信心。
二、珠心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近几年,教师在小学教学中大量运用珠心算,小学数学的教育成效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笔者将从教学实践出发,对珠心算在小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提几点想法,以期对以后开展更深层次的研究有所帮助。
第一,宏观层面,引起重视。实事求是地对珠心算进行宣传。宣传珠心算的教育功能时,应做到用事实来说话,建议采用竞赛、现场演示等让学生及家长容易接受的做法,准确地把珠心算教学的优点、特点宣传出去。应重点宣传珠心算数珠相连、手脑并用、开发儿童智力的优势和其独特的功能,进而引起学生更加浓厚的兴趣。特别是要提高学校以及教师对珠心算教学的.重视程度,以推动珠心算事业快速、高效的发展。
第二,因材施教,素质教育。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其所掌握知识的具体程度,可分层次按年级编定教学班,并及时地跟踪指导,努力促进珠心算学生智力非比寻常的发挥,提起学生学习珠心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做到因材施教。要让一些已具有一定珠心算基础的学生不间断学习和继续深造,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智力和素质,真正地使他们在学习上能继续前进,同时保持学业上和能力上的不断进步。
第三,注重策略,有的放矢。数学的学习是一个抽象而复杂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也可以是生动有趣的,尤其对于珠心算教学来说。珠心算的教学不是传统的单纯以讲课为主的教学,它更强调学生参与到学习中去,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布置学生一些学习任务,比如让学生去校园里捡树叶,上午三片,下午四片,这样一个星期下来总共有多少片叶子?如此学生就可以亲身参与到实践中,培养他们对“数字”“数学”和“计算”的认识。
第四,循序渐进,注重长效。学习数学必须经历一个较长的时间才能有所成果,这中间需要持续不断地巩固和练习,随意的中断有可能会前功尽弃。所以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教学生学习,也需要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他们及时完成,教师也可以在验收学生作业后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归纳总结并调整。在练习中也要将珠心算与口算、笔算结合,一方面开发学生潜能,另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珠心算的优点所在。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研究论文篇七
人间十月秋意浓,天高云淡,落英缤纷,在这人间天堂,美丽的西子湖畔,一段烟雨,一壶清茶,邂逅一场流光溢彩的文化盛宴;一抹夕阳,一缕桂香,逢上一场精彩绝伦的文化之旅。五湖四海专家、名师汇聚“千课万人”。
11月9日至12日,千课万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会,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我和其他三位同事有幸被派往学习。历时4天紧锣密鼓的名家课堂、报告和讲座,让所有参会老师都受益匪浅。从各位名家的课堂设计、现场课堂教学以及报告和讲座中,结合自身数学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数学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基本功
基本功,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然而它不仅指的是一个老师应该拥有的专业技能,更应该是专业能力的具体表现。对于数学教师,应该具有善于举例、善于提问、善于比较与优化的能力。
数学是什么?最基本的解释就是—数学是模式的科学。
而抽象性是数学学科最基本的特性。那么,一个老师,善于将抽象的数学概念恰当的举例说明,就能从具体事例中抽象出相应的数学概念,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数学思维起到重要的作用。
《新课标》指出,如今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在课堂中,教师的问题如何引导,成为学生如何思考和学习的方向。对于数学课堂,新授课多数情况都是以一个“大问题”为向导的数学教学,那么问题就应该具有预设性和生成性,而并不一定非来自现实生活。创造性的问题引导可以把我们的课堂带入一个更高的境界,达到更高的水准。在千课万人的现场,黄爱华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课》,引入“你见过生活中的圆吗?”和出示某著名企业面试题“下水道的井盖为什么是圆的?”
两个问题,创造性的开发教学资源,既能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课题,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模型,充分感受和理解圆的基本特性,将抽象的直观化,枯燥的生动化,孤立的知识联系生活经验,为学生学习圆的基本知识引导到位。
二、与时俱进,充分理解《新课标》
《新课标》的进一步改革是在全新的教育观和数学观下的必然结果。我们要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理解《新课标》,从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出发,调整好理解《新课标》的角度。科技发展迅猛的时代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所以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还要通过演绎、归纳等思维训练以及学习经验的积累来达到《新课标》中明确指出的`隐性的、过程性的目标。
所以,通过成分理解新课标,我们要明确关注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的关系、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以及关注生活情境与知识系统的关系,从而增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反思质疑,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拓宽视野,正确把握《新课标》
把握《新课标》才能树立全面知识的课程观,抓牢、抓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两类目标。如何正确把握《新课标》,首先要把握新课标的变化和主要发展。《新课标》的主要变化:原来的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新增加到四基(增加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关键词的变化:对于数感,新增“悟”,统计观念改为数据分析观念,符号感改为符号意识,新增几何直观、模型思想和创新意识;明确提出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规范了课程要求的行为动词,如了解、理解、体验、掌握、运用、探索、经历。其次要深化对新增内容的理解。如小学数学第一阶段去掉了概率的知识,第二学段去掉中位数、众数的概念。
通过巩固与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理念,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最终目标。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研究论文篇八
一、以典型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内容虽然通俗易懂,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举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事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具体化。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学习数学知识,就是为了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营造具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课堂教学更为真实地贴近生活,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数学教学的.良好效果。
三、转变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多数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这必将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来转变教学方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
四、做好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具体的生活现象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够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实现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综上可知,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进行生活化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所学知识的生活化体验,同时,在教学方式上也要进行生活化,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发挥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作者:杨青 谢志刚 单位:吉林省敦化市第二小学校 吉林省敦化市第三小学校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研究论文篇九
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干文娟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第一中学)
人们有了美的感受、美的感悟、美的认识和获取,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人的发展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初中数学美无处不在,美的信息无处不显。数学美是数学创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具有实际意义。本文简单谈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美。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的意义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人们善于捕捉美感,才有可能有兴趣投入其中,爱其所好,爱其所美,因美而爱,因美而执着。初中数学中,每个公式,每个图形,甚至每个字母和符号也都将美隐藏其中。只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感悟,所蕴含的美都会折射出熠熠光彩,使数学深深吸引学生,学生爱上数学,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美,从而形成数学价值观。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美的策略
1.渗透数学图形美
初中数学中“图形美”随处可见,关键在于去欣赏、去感悟。“景”再美再好,如果人没有审美能力,美景也黯然失色,意义不复存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通过图形与现实生活美景的结合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美。例如,学习“抛物线”时,借助于高台跳水,运动员的跳水动作和跳水的美姿,感受抛物线之美;借助于喷泉之美,感受抛物线之美;()借助于运动员实心球的投掷和运动行程等感受数学美到处可见。
2.挖掘数学的抽象美
数学的抽象美是指数学的概念、公式等所反映的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实质。因此,渗透数学的抽象美可以从日常生活着手。如,学习“有理数的运算”中的“分数运算”,因为倒数,使乘法和除法相互转化,而乘和除是矛盾的整合体,形成既对立又辩证统一,数学所表现出的是人类的.无穷智慧。
3.突出数学的对称美
数学的对称美更是普遍存在。如中心对称、轴对称;在平面几何中,结合“黄金分割”这一对称美在生活中的运用:建筑设计、艺术绘画等;学习“函数的图象”时,对称美更给人美的感受;数学运算也可以见其“对称美”.教学时,利用这些对称美,可以加深和记忆、理解这些知识点。
在数学教学中,将数学美融于教学中,在教学中渗透数学美,抓住数学美和数学知识、学习数学兴趣的切入点,将数学和美联系起来,将知识和文化结合起来,这样使学生既能掌握数学知识也能提高欣赏美的能力,更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美意义非凡。
参考文献:
张军。数学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2(08)。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研究论文篇十
组织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一堂课的好坏不仅仅跟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关,还和老师组织课堂纪律的好坏有关。它不仅影响到整个课堂教学的效果,而且与学生思想、感情、智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课堂组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级学生喜欢比赛,表现欲强,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男女同学比赛,小组比赛和大组比赛,激发学生的激情,同时,一年级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我经常换着形式比,有时进行爬山比赛,看看谁最快爬到山顶;有时进行摘果游戏,看看谁摘的果子最多;有时进行互吃苹果比赛,谁表现好就可以吃对方的苹果一口,直到把对方的苹果吃完算赢等等,让学生在形式多变的比赛中充满激情,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另外,一年级学生自制力较差,很难在一节课里都注意力集中,因此我也设计了一些整顿纪律的儿歌,比如:一、二,拍拍手;三、四,点点头;五、六,拍拍肩,(双手交叉拍);七、八,扭扭腰,(双手掐腰);九、十,快坐好!如果课堂上有人讲话,我就会说:小鸟小鸟在哪里?学生:小鸟小鸟 飞走了。(双手做飞的动作)如果有人做小动作,我就会说:小猴小猴在哪里?学生:小猴小猴溜走了。(双手做溜走的动作)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有效组织课堂,使课堂充满激情。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表明:兴趣是最活跃的心理成份,是一种带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内容是抽象、枯燥、无味的,它没有形象生动的语言及生动的故事情节,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把他们的心理状态调节到最佳状态。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教学“0的认识”时,我创设了一个故事情景:小朋友们,你们都知道小猴最喜欢吃桃子,这天,它到山上摘桃子,不一会工夫就摘了2个桃子,你们看,他吃了几个?(1个)你能说说刚才的过程吗?(2个桃子,吃了1个,还剩1个:2-1=1)。可是,他吃了1个桃子后觉得不够饱,于是,他又吃了一个。你们看,现在还有几个?(0)你能说说刚才的过程吗?(1个桃子,吃了1个,就没有:1-1=0)你能说说0表示什么吗?(什么都没有)这样设计,把原本生硬的数字变成学生喜欢的故事,吸引他们到故事中,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说出来,使学生乐学、易学。
(二)利用数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一年级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比如:我在教学“5的认识”时,设计“抢凳子”这个游戏: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 ”,既复习了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
(三)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对语言的要求很高,只有生动、形象和有趣的语言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完“10的组成”后,我把10的组成的数编成一首有趣的儿歌帮助学生掌握:1 9 1 9 ,好朋友; 2 8 2 8,手拉手;3 7 3 7,真亲密;4 6 4 6,一起走;5 5,凑成一双手。这样,学生在形象易懂的儿歌中很容易记住10的组成。
(四)利用直观教具、操作学具、电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习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可是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对新奇动人的事物比较敏感。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及操作学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 “10的认识”时,教师简单地操作键盘,屏幕上出现了数字娃娃“0”,接着跳出“1”“2”“3”“4”“5”“6”“7”“8”“9”,同时出现声音“9”说自己最大,看不起“0”,“1”出来打抱不平,说:“如果我与0站在一起,就比你大。”教师问:“小朋友,你们相信吗?”屏幕一闪,1和0 站在一起,把孩子们紧紧吸引住了。教师自然地把学生引入新课:“10的认识”。又比如我在教学“9的组成”时,我让学生摆出9根小棒,然后把它分成两份,看看有几种分法并与同桌交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把9的组成这一抽象内容变成具体的操作,从而很轻松、容易的掌握9的组成。
三、鼓励学生尝试自主探索学习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很容易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同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必须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主动探索的机会,变“接受性学习”为“创造性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要鼓励学生尝试自主探索,从中找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比如教学《分类》时,使学生理解同一标准下的分类结果的同一性后,让学生对水果、颜色和平面图形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探究其中分类的多样性,并通过小组的交流和集体交流感受到在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而在一道有平面图形,有立体图形,有大小图形,有不同颜色图形的题目里,鼓励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看看能有几种分法,只要学生是同一标准分类就可以,从而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又比如在教学“10的认识和组成”时,我给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动物森林里举行“保龄球大赛”,邀请了8个小动物参加,让学生猜一猜小动物们有可能一次打中几个保龄球?没打中几个?学生可以动手画画,然后与小组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再通过汇报总结出10的组成,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如果让你参加比赛,还有可能是什么情况?最后按照成绩给小动物排队、发奖(找规律)。学生在积极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基础知识,也使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了到提高。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研究论文篇十一
摘要:游戏性教学方法是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的热门教学方法之一,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游戏教学法更加符合小学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因此,本文结合小学数学的教学特点,通过对小学数学游戏性教学策略的设计要点和应用方法进行科学的分析,探究游戏教学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学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游戏性;设计要点;应用
数学是一门集逻辑性、严谨性和理性于一身的高难度学科,尤其是对于还处于基础阶段的小学学生而言,学习难度是相对较大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优秀与否非常重要。游戏教学法能够将静态的小学数学知识与动态的游戏教学有机的结合,从而将静态的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地活跃起来,激发小学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集中其课堂注意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学生的课堂听课效率和学习积极性。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认识到游戏教学方法的优势,并且积极利用游戏教学方法来辅助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
1游戏性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设计要点
从根本目的上来说,游戏性教学方法的应用是为了利用游戏对于小学学生的.兴趣爱好影响作用,来有效地提高小学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质量和效率。因此,游戏教学策略的设计要点必须以小学学生为中心,紧紧围绕小学学生的特点来展开设计。第一,游戏的主题选择。由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小学生,因此,游戏教学主题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也必须符合小学学生的特点。小学学生的年龄较小,社会阅历不是非常的丰富,再加上小学学生的数学知识积累和理解能力相对而言较低,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选择一些难度较低、且富有儿童特有的趣味性的主题游戏来激发小学学生的参与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比如说“看图识数学公式”、“你说我来猜”、“数学问答竞赛”等多种主题游戏,给予小学学生多重新鲜感受,从而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游戏的应用设计。游戏教学方法的应用设计主要是在小学数学教师的备课阶段,要想充分的发挥游戏教学方法的优势与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就必须在数学课堂流程的设计上,将游戏教学完美的与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从主次关系上来讲,数学课堂教学为主,游戏教学为辅,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将游戏教学应用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让游戏来辅助诠释小学数学知识,从而有效地简化数学知识的难度,提高小学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
2游戏性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2.1角色扮演游戏法:角色扮演游戏法是游戏教学方法中最为直接也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它能够通过让小学学生亲自参与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小学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思维全身心的投入游戏学习当中,从而有效地加深小学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对于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有着非常好的帮助作用。以苏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科书上册中的一道数学应用题为例:“杨渊手里的核桃数量是汪敏的三倍还多一个,而汪敏手里的核桃数量是钱飞的二分之一倍还多两个,已知钱飞手里有4个核桃,请问杨渊和汪敏手中各有多少核桃?”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角色扮演的方式,让三个学生各扮演题目中的一个角色,从而将抽象的题目内容直观的展示到学生的面前,从而有效地加深小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和学习兴趣。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选择适合小学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游戏情境让小学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数学课堂教学所需教学的知识点融入到游戏当中,切不可为了追求游戏效果而忽视了教育目的。第二,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选定好的角色扮演游戏情境,制定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服装,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游戏兴趣好热情。第三,角色扮演游戏完成后,小学数学教师要为每一位学生进行合理的、富有激励性的点评,从而增强小学学生的自信心。
2.2创新解题游戏法:创新是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以及锻炼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数学一门理性的学科,它具有灵活多变的特性,而创新正是其进步的源动力之一。比如说对于同一道数学题目,其解答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这就需要学生利用其创新能力来进行发现。而且创新解题游戏教学法还能够提高小学学生的思维组织能力,从而促进小学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科学、全面的提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组织创新解题的游戏方法来辅助小学数学的教学。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利用创新竞赛游戏法来辅助教学时,应当选择符合小学学生理解能力层次、贴切小学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数学教学知识内容有关的创新竞赛论题,将数学课堂教学所需的知识点融入到创新竞赛游戏当中,从而即提高了小学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也很好地锻炼了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和对于知识点的理解能力。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科学施教”的人性化教学理念,尊重小学生的性格特点,积极采用优秀的游戏教学方法来辅助小学数学的教学,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科学化和高效化。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研究论文篇十二
xx年11月2-3号,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xx一天半的时间先后聆听了8位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和于科长的精彩点评,让我颇多,受益匪感悟浅,每节课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尤其是第一天下午吕建老师执教的第一节《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师表现出来的朴实让我看到了这是一节非常有深度的课,来自莒南的李芳老师把探索《圆的周长》的探究环节处理的恰到好处,还有第二天来自临沂九小的王晓艳老师,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沉着,机智,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我想给听课的每位教师留下的不仅是佩服,我想更多得还是反思,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重视课前交流。每位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通过课前交流拉近师生关系,有的利用课前交流为学生学习新知创设埋伏,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新知。如吕建老师课前告诉学生特别喜欢大家,给大家拍张照片。学生自然很高兴,拉近了师生距离,同时又为教学创设了很贴近学生的教学素材。郯城中心小学的梁老师课前与学生的交流是:说相反的这个小游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在一种积极地氛围内实话实说,共同点击双休日。
二、打破课堂常规。每位教师都勇于创新,将学生完全放开,去允许学生出错误,不怕学生出错误,并能在学生出错误时及时引导,重视了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我想这点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反思,如吕建老师在执教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一个x的平方,这足以说明课堂中重视了生成的资源。
三、教师巧用教育机智。在每节的课堂教学中,发现每位教师都能够及时的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机智的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耐心的.等待和倾听学生的发言,最后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例如,临沂九小的王晓艳老师在出示表格后,你觉得王老师派谁参赛最合适呢?学生在说6,7,8选哪个数时,教师通过引导如果你是徐洋用6表示他的水平,你会怎么说呢?教师灵活机智的处理引导学生。
四、数学教学生活化。数学课教学必须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确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为生活服务。因此,在教学中无论是对新知识的引入或巩固都要注意紧贴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上课教师们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临沂商城学校的张学锋老师,通过摸奖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到中奖的可能性很小,从而引出课题。吕建老师的从自己正在上课的座次上,找某个学生所在的位置等等,这些都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生活中,现实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五、探究活动充分。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吕建老师在让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时,让每个学生尽情用自己的方法描述所在位置,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每个人描述的方法和顺序不一样,所以不能使人明确同一事物的准确位置,在此基础上明确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再从具体的列和行中确定描述位置。李芳教师在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关系时,先是大于直径的2倍后来是比直径的四倍小,在这样的范围中接着通过圆的六等分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白是3倍多,由对探究知识的必要性,到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探究知识的方法。
六、合作学习扎实有效。合作学习为探求新知提供了一条捷径,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再造过程,从而获得了成功感,获得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每一节课都非常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教师们把合作学习都放在知识的难点和疑点上,在学生解决有困难时采取,好多老师在有难度的问题处理中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通过合作互相交流意见,避免了因匆忙而只能表达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其次是合作中分工要明确,以个人优势的发挥来促成整体的完美。另外在合作学习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也是很多老师的突出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观点;老师有充足的耐心,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引导。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今后应对比优质课,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抓住机会,不断地学习新知,不满足于墨守成规,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研究论文篇十三
根据心理学的实验研究和学校的教学经验,儿童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获得概念: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前者主要依靠对具体事物的概括获得概念;后者主要利用认知结构中适当的旧概念来理解新概念。随着小学生年级的升高和知识的积累,概念同化逐渐成为他们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概念同化实际是奥苏贝尔的认知结构同化论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本质上是根据学生已有认知结构设计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概念教学的水平。概念同化虽然不需要经过概念形成过程中所包含的辨别、抽象、分析和概括等相对复杂的心理过程,其关键属性是以定义的形式直接揭示,但是概念的直接揭示不能等同于教学的简单、空洞。要保证学生真正理解概念而不是形式地记住概念,同样需要对这种学习方式的心理机制进行深入探析,寻求有效的策略,精心设计相关教学过程。下面笔者以《认识小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为例,谈谈对小学数学概念有效同化策略的一些认识。
策略一:全面探寻已有固定观念
同化学习就是以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概念作为固定点来吸纳、同化新概念,这些相关概念就是固定观念。因为概念之间的联系是丰富的,因而与所学新知相联系的固定观念应该是多样的。同一新知的学习,往往有多个不同的固定观念。这些固定观念从学习时间上来说,有的离新知比较近,有的离新知比较远;从外在特征上来说,有的比较外显,有的比较内隐;从清晰程度来上说,有的比较明朗,有的比较朦胧;从同化作用上来说,有的比较强,有的比较弱。
面对如此复杂而丰富的固定观念,在概念教学中,首先要全面分析同化新概念的固定观念,由近及远,由显性到隐性,并预测其在新知学习中的同化作用,以其同化作用的强弱为主要依据,抓住重点,兼顾其他,组织教学。但在实际教学中,受感知觉中强刺激的影响,人们常常将离学生比较近的、比较外显的、比较明朗的观念作为固定观念,而忽视甚至漠视因时间的延长、记忆的衰退或条件的内隐而变得模糊,但同化作用却比较强的固定观念。例如,对于小数来说,人们很快能将刚学的十进分数作为它的固定观念。但是教学实践表明,如果仅仅用十进分数作为固定观念,教与学总免不了肤浅和生硬。再仔细深究我们就会发现,小数其实是人们对整数的一种仿写——把十进分数仿照整数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显然,整数不带分母的简便书写特性也是小数的固定观念之一。此外,如果我们再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十进分数可以仿照整数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我们不难发现,这是缘于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都遵循十进制计数法。这样十进制计数法也应该是它的固定观念之一。只是“满十进一”的思想十分隐蔽,是一种隐性的固定观念,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这种观念学生很少用语言表达,但却经常不自觉地在使用,应该说这个固定观念缄默而稳定,对理解小数产生,同化小数概念及其运算,都具有极大的作用。
对于这些同化作用特别强,但外在朦胧而隐蔽的固定观念,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发掘,而且要尽可能通过复习、重组、改造等方式使之显性化,并使其具有更合理的同化结构。可以说,多种固定观念的多重联系,使学生对小数的产生及其意义获得了通透的理解,有效地促进了小数概念的同化学习。
策略二:架构立体的同化模式
根据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概念同化应该有三种形式:即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三种学习模式各有特点:下位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知识的迁移;并列结合学习需要学习者在已有认知结构中寻找相关观念的潜在的吻合因素即“同构态”,并将这种相同的结构抽象出来,因而并列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结构迁移;而上位学习本质上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提升。相比较而言,下位学习的进行比其他两种学习形式要容易一些,因为演绎性获取相对来说要比类比性获取和归纳性获取更省时、省力,且易于保持。
由于数学概念逻辑联系的多样性,概念同化的三种学习模式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运用既有分别,更有联系。在概念同化学习中,同一概念的学习往往不能仅靠其中一种模式完成,而必须综合采用两种或三种模式同时作用才能完成。根据新旧知识之间的逻辑联系,可以把各种模式之长有机组合起来,构建最牢固的认知“脚手架”,最大限度地放大已有认知结构同化新知识的内驱力,从而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小数概念,如果将小数仅仅与十进分数相联系,小数概念的同化模式可以用下图表示:
显然这属于并列结合学习,而且是一种一对一的转换式的并列结合学习。
如果将小数不仅与十进分数,而且与整数、十进制计数法建立起联系,那么同化的模式应是这样的,可用下图表示:
从左面的图式可以看到,引导学生建构小数概念,可以先利用整数的写法和十进分数两个观念的组合,初步建构小数,这是一种组合式的并列结合学习;初步认识小数后,再引导学生比较整数和小数,感悟其共同点——都遵循十进位值制,理解正是它们都遵循十进位值制,十进分数才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成不带分母的形式。这样又使学生将新学的小数概念纳入已经十分熟悉且概括性、包摄性更强的十进位值制的思想之下,这又是一种相关下位学习。显然,通过下位学习,能使学生对小数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这样来看,学生有效同化小数概念的模式应该是并列学习和下位学习的有机组合。其实在前文所列举的教学准备片段中,在建立小数与十进分数联系的同时,笔者又通过引发学生的类推猜想,旨在帮助学生建立不易注意的小数与整数的联系,变单一的并列转换学习模式为网络化的并列组合学习,从而最大限度地扩大新旧概念的“同构态”,使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知实现一种结构性的迁移,进而顺利地从购物情景拓展运用到例题的测量情景中。
策略三:逐级提升同化水平
概念同化的本质就是揭示新旧概念的联系。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小学生主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能力较差而形象思维活跃。因此,小学数学概念同化学习中,新旧概念联系的复杂性、抽象性决定了学习者对新概念的精确建构不可能一蹴而就,像概念形成一样,也应该遵循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
例如,引导学生认识小数,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特别是对其中蕴涵的十进位值思想的感悟需要经历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需要引导学生的认知结构实现一种渐进式的转换和提升。具体来说可以设计成以下几个环节:
1.情景感知。生活中有两种情况经常用到小数,这就是购物情景和测量情景。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认识小数,教材从测量的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将测量的结果即不足1米的课桌的长和宽,先用整数表示,再用分数表示,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小数。如果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考虑,应该是购物的情景学生更为熟悉,积累的数的经验也更丰富。因此,有必要在测量情景前增加购物的情景,以此为切入点。像前文列举的准备性教学片段中所述,通过猜想类推,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的整数、分数、小数等数经验实现对小数的自主建构:小数与十进分数等值,它也是对整数形式的一种仿写。接着,引导学生把购物情景中获得的认知迁移到测量的情景中;然后,借助两种不同生活情景的启示,初步建构纯小数的位值雏型;最后再返回到购物的情景,以纯小数为基础,建构带小数的位值雏型。相机完成教材中“想想做做”第2、4题,初步形成关于小数的数感。
2.数形结合。《九章算术》日:“析理以辞,解体用图。”古往今来,数与形密不可分。数形结合具有双向性,一方面“以形助数”——借助形的生动和直观来阐明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形为手段,数为目的;另一方面,以数助形——借助数的简洁性和概括性来提炼事物(图形)的本质,数为手段,形为目的。显然,在认识小数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实际生活情景后,可以采用以形助数的手段,对小数位值雏型进行形象的解剖和精确的刻画,使小数位值雏型转化为直观的位值模型。教材中“想想做做”第1、3、5题等练习,提供米制直观图以至脱离了具体量的正方形图、数轴图等,这些都是为学生理解小数提供丰富的直观支撑,使学生形成有关小数的清晰表象,为概念的抽象概括提供坚实的基础。
3.抽象概括。在学生根据米尺图、正方形图填写好有关的分数和小数后,引导学生归纳纯小数的本质属性:不管是1元、1米、1个正方形„„只要平均分成10份,那么十分之几都可以用零点几表示;反之,零点几就表示十分之几。在学生填写完数轴上的小数后,适时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从中能发现什么规律?使学生明确:数轴上0-1之间都是零点几;1-2之间都是一点几;2-3之间都是二点几„„从而深化理解带小数的意义。
概念同化的学习方式虽然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从概念到概念的过程,但是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建立,不是—种简单空洞的逻辑链接,同样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一个生动丰富的学习过程:情景感知——数形结合——抽象概括。只有这样才能使新概念真正在已有的概念体系中“落脚”,获得心理意义。
策略四:同化与分化有机整合
奥苏贝尔在同化理论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学习组织的四大原则。其中第一条原则就是渐近分化的原则。该原则主张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明确新旧知识的区别,并使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协调整合。因此,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心理建构还应该是—个从同化到分化的过程。当然,根据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这种分化应该是与其对立面——同化有机统一的过程。在概念同化过程中,如果说同化是寻找新旧概念的共同特征,那么分化就是辨析新旧概念的区别特征。同样,对小学生来说,这种分化也应该是渐进式的。例如,在引导初步认识小数后,可以通过如下两个层次的设计逐步实现新旧概念的精确分化。
1.联系具体量析数。例如对于36.6℃来说,要使学生明确,同样是“6”,前者表示6℃,而后者表示6/10℃。
2.析抽象的数。先出示现代使用的小数,如768.6,然后由近及远,出示远古使用的小数,如6785|4763等,让学生辨析小数部分位值与整数部分的异同,将数学史的介绍与对小数的位值辨别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实现小数与整数位值意义的分化,而且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总之,上述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将一直进行的求同的思维过程实施逆转,变求同为求异,变同化为分化,最终实现对十进位值制的进一步建构和对小数意义的深化理解。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研究论文篇十四
数学中有许许多多的能够欣赏的内容存在,轴对称图形充分体现了我们中国审美的左右对称或上下对称等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说过:音乐能激发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但数学却能提供以上的一切,给人快乐。这给数学多么高的评价。我们都知道,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的数量关系进行的提炼,它高于生活,开阔生活,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因此,教师应当基于“悦学”的视角,也就是基于学生轻松、愉快学习数学的视角,实施小学数学欣赏课教学策略,使学生既能体会到蕴含于数学之中的奇趣,又能学到数学知识,最终达到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
一、在引导学生欣赏数学故事中体会数学之趣
在数学的发展变化中,有不少趣闻轶事。因此,在数学欣赏课中,向孩子讲述一些有关数学的趣闻轶事,可以使他们喷发出数学的思维火花,从而迷恋数学。比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有一个简单的排列组合的题目:2+4+6+……+20+22,这个题目是学生首次接触排列组合的问题,如果只干巴巴地向学生阐述本题的做法,相信很多孩子不但不理解,也记不住。此时先让学生观察该题数字上的规律,欣赏数字呈规律性变化的美,方便他们记住题目特征。其次,我把高斯小时候调皮捣蛋被老师罚做“1+2+3+……+98+99+100”这题的故事讲给孩子们听,孩子们瞬间兴趣大增,都想知道高斯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是怎么逃过老师的惩罚。此时,我不急着公布答案,而是把问题指向书本的题目,说“等我们学了这题,人人都会完成高斯老师故意刁难的题目,人人都是小高斯了”。大家的`学习劲头更足了。我趁热打铁,教了第一题,果然,很多同学马上会完成高斯的那个题目。在今后的学习中,一碰到排列组合的问题,他们马上想到高斯的这个题目,可谓是印象深刻,教学效果显著呀!在数学欣赏课中,老师能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讲述这样的一些数学趣闻,肯定会吸引每一个孩子的眼球,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了解题目特征、解题方法,这样就把枯燥的数字计算变成有趣的数字游戏,变被动为主动,事半功倍。
二、在引导学生欣赏数学史中体会数学之情
数学课中能生动地讲述一些数学史,既能让学生为我们祖先的伟大成就而深感自豪,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向往。例如,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在学圆周率时,如果单纯地讲述圆周率的值,小数部分的无限不循环,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而无味的。因而,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量圆的周长、直径,再计算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连续算三个,每个比值都差不多,简直算得筋疲力尽。此时,插进祖冲之与圆周率的历史故事,当学生明白距今17前的祖冲之,在没有计算机也没有计算器的年代,竟能发现圆周率,还算出圆周率的值。此时,除了心灵震撼,还夹杂着深深的民族自豪感。带着这样的积极情绪听课,学生学得又快又多。最后告诉学生,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中国数学的世界之最等等相关内容,逐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今后学习打下伏笔。像这样在数学学习中穿插与之相关的故事,既缓解了学生的听课疲劳,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古人对数学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让学生对数学有了重新的认识,必将会成为他们学习数学的一股动力。
三、在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游戏中体会数学之乐
“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在玩中可以获得快乐。而数学有时也是一种游戏,能在数学课上边玩边学习新知,既拉近了师生关系,又愉悦了心情,对他们而言将是印象深刻的。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有一个两个骰子《掷一掷》的内容。这个内容如果按照书本的模式教下来,几个算式算来算去,是典型的算术。教学时我就选择与学生玩一玩的方法。一进门我就出示两个骰子,让学生明白,掷一次得到的和有11种可能,由此定下游戏规则:和为5、6、7、8、9,老师赢;和为1、2、3、4、10、11,算你们赢。学生觉得老师5种可能,他们6种可能,肯定他们会赢,值得玩。掷20次后我赢了。于是我引导他们分组去寻找老师取胜的原因,一下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下面的课上得很顺利。像这种把游戏带进数学课堂的例子很多,四年级的“24点”“报数问题”等等都是。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眼、脑、手、口、耳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起来,对于培养学生的心算能力和反应能力很有帮助。让学生在玩中体会到了数学带给自己的愉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在引导学生欣赏数学图形中体会数学之美
数学中的几何知识离不开“图”,小学数学教材中就存在着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五种平面图形和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四种立体图形,对于空间想象不好的同学,基本分不清周长与面积,对几何图形有种天生的惧怕。因而,让他们欣赏每种图形经过切、割、补、拼或者特殊处理后的美丽图案,慢慢培养兴趣,至关重要。例如,在教学四年级轴对称图形《画出另一半》中,很多学生左右对称画得很漂亮,上下对称开始晕了,就别提对称轴斜45度的另一半图形了。因而课前让学生欣赏对称的图案,感受对称图形那种愉悦心灵的美,继而能在众多图形中挑出对称图形,将对称图形把握在心,再引导学生画图前先观察,必要时采用数方格的方法来画,一般学生都掌握得了。总之,教师需要在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教会他们欣赏这种美,领略数学本身蕴含的魅力,重视学生对数学的欣赏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将来学习更多的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策略研究论文篇十五
新课改正在教学领域轰轰烈烈的开展,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这些新理念,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编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现就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依靠实际生活,优化教学资源。
没有得“优”吗?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的想法吗?你认为应该怎样计算?这个内容实际上就是本节课所要教学的例题,只是我把它换成了学生熟悉的情境,他们就能很自然的找到两种解法,可以从总人数里去掉12,再去掉10,也就是连减。也可以先想想两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学站到了讲台上领奖,再从总人数里一起去掉。学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释。这样不但让学生比较形象、直观地理解了连减的意义,牢固掌握了连减的计算方法,而且表扬了作业优秀的同学,激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二、注重感性教学,体验学习乐趣。
较高矮的重要性。在具体感受和体验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三、创设学习情境,感受学习魅力。
翻开数学新教材,映入眼帘的是五颜六色的图画,生动有趣的故事,憨态可拘的动物,深受欢迎的卡-通,这不仅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为我们小学数学教育者提供了这样许许多多的情景图。实质上是编者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现实的看法,转化到书本上以图的形式来展示,并不是要广大教师局限在图中,必须看图、用图、讲图。我在实际教学中感到,教师学生拿着实物走进教室,动口、动手创设一个个比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生能更快的进入学习角色,能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能有更具体的感受和体验。我经常根据书上的图找来实物、图片、自做动物头饰、编写童话故事等,领着学生动手、动口,模拟表演来亲自创设情境,使数学知识更具生活性和趣味性,效果很好。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利用了青蛙吃害虫的情境图。让两个同学戴上青蛙头饰扮演青蛙吃害虫,其中一个又高又胖的男同学扮演大青蛙,一个又瘦又小的同学扮演小青蛙,让他们走上讲台,张大嘴,做着吃害虫的动作,然后他们碰面了开始对话:大青蛙说:“你今天的收获怎样?”小青蛙说:“今天我吃了30只害虫。你呢?”大青蛙自豪地说:“比你的多多了,我吃了56只害虫。”这时让下面的同学提出一些数学问题:两只青蛙一共吃了多少只害虫?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多少只害虫?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并在计数器上展示计算的过程。同时,老师利用学生的表演,渗透环保和爱护动物的教育,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既学习新知,又实际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