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来确定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五年级教案是教师对所教内容进行整合和梳理的产物,它能够帮助教师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编写一份好的五年级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九加几教学设计教案篇一
这篇课文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城市和农村的差距在逐步缩小。课文有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我想念住在农村的爷爷奶奶。第二自然段,介绍我和爷爷奶奶打电话。我从电话中听到了爷爷奶奶的笑声,好像离他们很近很近。书上的两幅插图生动地表现了打电话的双方都很高兴,体现了电话为大家的生活带来的许多方便。
二、教学目标
挂图两幅、有条件的班级可以让学生带来玩具电话、生字卡片。
四、教学时数
2课时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使学生对电话的作用有个基本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农村生活的乐趣,如:农村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可以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听。勾起学生对农村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对爷爷奶奶的思念之情。
问:在你想念奶奶爷爷的时候你怎么做的?引出电话。教师适当告诉学生,生活越来越好,农村变化也很大。
出示挂图。
认认图上的小朋友,说说她在干什么。
(二)认识生字,朗读课文。(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我对爷爷奶奶的思念之情)
1.鼓励学生先自读课文。做到:手到,眼到,口到。逐步培养学生做到:听到,看到,读到,想到。2.读后标出自然段序号和不认识的生字。初步培养查找、批画的能力。3.出示认识的字的生字卡片,自己想办法记住它。小组比赛看谁记得多记得快。4.反复朗读课文,多形式地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带读。
学生模仿读,小组读。
读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
读最能表达很想念爷爷奶奶的一段。
愿意表演给同学们听的同学再读。
(三)创设对话情景。(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会打电话)
可利用玩具电话增加直观性,提高学生说话兴趣。
情景一:师生互动,我对爷爷奶奶说些什么?
情景二:小组互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电话能帮助我们?教师随机告诉学生几个号码的作用:110、120、119。(四)表演打电话,总结。
[打电话(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九加几教学设计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变成化石的情景和依据。
2、简要复述课文重点段落。
3、运用推理想象,对琥珀形成的情景进行推测。
教学重点:
了解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变成化石的情景和依据。
教学难点:
运用推理想象,对琥珀形成的情景进行推测并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导入新课:
(高大、完整)
质疑:由此,你还想了解什么?
(为什么这么高大、完整?)
(是什么时间?谁?在哪?怎样发现的?)
(为什么叫黄河象?)
(是怎样形成的?)
二、指读第四段:
1、你读懂了什么?能回答以上的哪个问题?
指答:
时间、地点:73年春,甘肃省几个农民发现的。
名称:因为在甘肃省,所以叫黄河象。
完整:死后没有被移动过,在上级指挥下发掘,人们有文物保护的意识。
2、品词:区别发掘与挖掘。
挖掘:往深处发掘出来
发掘:把深藏的东西挖掘出来,有目的的,小心谨慎地挖掘
3、用画出黄河象出土一刹那的句子。
板书:斜插脚踩
三、科学家由此进行了假想,想到了哪几方面内容?有什么依据?
1、自己默读第二部分思考
2、指答:板书:热、渴、喝、陷
3、说一说科学家推测的思路:陷、喝、渴、热
4、过渡:文章是怎样将这些方面联系起来又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的?
四、小组研究性学习:(小组任选一方面)
1、读书想到什么依据好词佳句
2、汇报:
据沙土和砾石?(水)
斜斜地说明什么?(失足)
(1)天气炎热
(2)地理环境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流着(形成淤泥)
(3)老象渴
指读、范读、齐读:扑踏(有气无力、慢、沉重)
指读:跑(高兴、喜悦、急切)
男女生对比读:男生读疲惫,女生读兴奋
老象急着要干什么?读出老象兴奋的语气,评读。
(4)过渡:老象想的多好啊!可这美好的愿望不但没有实现,反而促使
它失足落水,我们看看它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深渊的。
出示课件:观察老象失足落水的顺序,理解侧和栽
满怀希望的老象万万没有想到在这短短的一瞬间陷入了深渊,我们也为老象感到
让我们带着沉重的感情读描写这部分的语句。
指名读、齐读。
(5)复述:课文按照天气状况、地理位置、老象失足落水情景的顺序抓住老象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按照这样的顺序,简要复述。
自练、指名说、评议。
五、师过渡第八自然段: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再动弹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随着时间的流失、地壳的演变,老象的尸体与空气隔绝而腐烂,它的骨胳和牙齿变成了像化石一样硬的东西。
六、师生对读第九自然段:
二百万年过去了,大地,往日的草原上升成,一座座山岭,一条新的`大河。
这条新的大河就是现在的黄河,黄海象由此得名。
七、《黄河象》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小品,回忆一下写作顺序,
指名说一说:首先介绍了黄河象骨架化石的特点,接着假想了它失足落水的情景及地壳的演变过程,最后介绍了它的发掘情况及科学家假想的依据。
八、总结:
科学家以科学知识为依据对黄河象化石的形成过程进行推测、想象,这种思路在21世纪更为重要,我们从中受到启迪,自然界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我们要依据科学展开想象,探索自然的奥秘。
九、想象推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1、课内外延伸、资料的收集:还了解哪些有关推理的事例?
2、对琥珀的形成进行推理
要求:假想要合理,对情景的想象力求生动。
可将推理的顺序列出提纲,重点词语写一写
自愿结成小组分角色说一段话。
3、小组汇报:
4、评议:
十、作业:
1、对琥珀的形成过程或黄河象尾骨的失落情况进行推测,用一段话写出来,力求生动、形象。
2、简要复述课文。
十一、板书:
斜插脚踩
陷
热喝
渴
九加几教学设计教案篇三
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散文,文笔流畅,语言优美,意境高远,把读者引入了无边的遐思和精神享受之中„„因此本文的教学目的为:1.体会学习本文的写景状物的手法,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2.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做生活的有心人。3.对学生进行适当的人文主义教育,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
教学过程中本课宜采用朗读体会法、导读法等。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大家都有许多好朋友吧?谁来说说你的朋友都是些什么样的朋友?
(二)学习感知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提问:
3.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 4.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5.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 6.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三)拓展课文内容
【设计说明】当你怀着一个好心情看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来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员,去亲身感受大自然脉搏的跳动,用大自然的语言去跟游人进行一次心灵的交谈。当然也不排除反面的例子。此题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一次很好的锻炼,并能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也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愉悦中体会大自然的语言,加强同学的集体主义感和合作意识。(设计者 马丽艳)
四、课堂实录(片断)„„
(同学们为他精彩的发言,丰富的表情鼓掌)生2:“喂!小朋友,请不要把垃圾袋扔到我身上,好吗?”小河脸色沉重地说:“我以前是多么的干净,皮肤是那么清爽,声音也优美动听——哗,哗,哗,每天都有许多小朋友,跟我玩耍,可现在呢?美妙的声音不见了,白皙的皮肤变黑了,清澈的眼睛变得浑浊了。你们从我身边经过时,还会捂住鼻子,说我是臭水沟,可这些能怨我吗?我多想和你们一起玩耍呀!”
师:同学们,对以上两位同学的发言,你们心里怎么想的?(因势利导,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生3: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生命。
生4:我们每个人都要起来加入“清理河流”这一行动之中。生5:„„
师:同学们的思想认识水平都比较高,大家想想有的地方也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假如你是其中一景,你将对你的朋友说些什么? 生6:“嗨,我的恩人,我的知己,记者姐姐!还记得我几年前送给你的诗吗?从前有座山,山上长满树。人们为致富,上山砍伐树。腰包渐渐鼓,山上光秃秃。”自从你向社会呼吁了要爱护森林以后,大家开始植树造林了,你看我现在生活得多好,我的身边没有了可怕的砍伐声,有的是朋友的问候,花草的陪伴。当然喽,我们不辜负你们的厚爱,我们会做环境的保护神,绿的天使,为人类的生活贡献一片绿茵。
生8:大家好,我是一朵小白云,你看我再也没有以前的烦恼,我的身边变得如此清爽,我的衣裳也不用担心被灰尘弄脏了,总是干干净净的,这都是你们大家保护环境的功劳。为了表示对大家的感谢,我给大家变个魔术吧,看!像不像棉花?看!像不像金鱼?看!像不像高耸的群山„„再见了,朋友,趁着秋高气爽的好季节,快快享受这美丽的风景吧!我要去拜访其他朋友了,再见!
(许多同学还是高高地举着手,不肯放下,气氛越来越活跃)
九加几教学设计教案篇四
一、预设目标
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感受到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品质。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不同方式的学习,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二、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三、课前准备:雪与云相互变化的录像带或课件。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初步感知课文
1、出示前4幅图片,要求:仔细看图,想想,说说每幅图上画了什么?
2、指名说说
3、小白兔睡着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学生自由想象
4、带着问题,边看图边听老师讲故事
5、你能给这个故事加个题目吗?再看看编书的叔叔阿姨给这个故事取了个什么名字。
6、板书“雪孩子”,学习“孩”字,
(二)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看着图再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1)注意读准生字词尤其是:让、往、烧、知
(2)会读:“累、息、柴、救、却”以及多音字“着(zhao)”
(四)读读议议
1、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到哪里去了呢?
(1)指名读读文中的句子
(2)指导朗读第八段(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3)说说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
2、雪孩子是怎样飞到天上的?(利用课件让学生了解雪化成水,水蒸发后形成云这一常识。适当扩展:衣服晒后干了,地面上水不见了都是水分蒸发的结果。)
3、读读课文想一想:雪孩子还会回来吗?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继续看课件: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五)朗读指导:
1、你喜欢雪孩子吗?你想对雪孩子说什么?
2、把你的这种感情用朗读表现出来
(六)续编故事:想象小白兔与雪孩子再见了面会做什么,说什么。
(七)字词练习
1、认记生字:把所有的生字词写到卡片上分发给学生。教师读一个词语,学生从卡片中找到该词语读一读。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1)填写课后的词语(2)你能说几个这样形式的词语吗?
(八)指导写字
[雪孩子(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九加几教学设计教案篇五
理解文中“蜡烛”的内涵,学习用真实的细节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自读课文,由浅入深地体会文章丰富的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战争带给人类的痛苦,解读世界上最宽厚的母爱,明确非正义战争必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重点
1.感受爱的光明、温暖与力量,体会侵略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增强学生为全人类负责的意识。
2.感受朴实语言的力量,探究细节刻画的内涵。
难点
通过分析人物外貌、动作描写,品味感受人物丰富的情感世界。
启发式教学、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查找有关二战时期解放南斯拉夫的情况。
1.课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同学们一定听说过吧。在苏联作家西蒙诺夫的笔下也有烛光,我们来看看,那是怎么样的“蜡炬”。
西蒙诺夫,苏联作家。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文学奖。
1944年9月,苏联和南斯拉夫在莫斯科就苏军进入南斯拉夫领土达成协议。随后又在克拉约瓦最后商定了共同行动计划,10月5日,签署了关于保加利亚军队参加对南斯拉夫领土上的德军作战的南保协定。贝尔格莱德战役的意图是:通过苏、南、保三国军队的共同努力,粉碎“塞尔维亚”集团军群,解放被占领的塞尔维亚地区和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前往驻扎在希腊的德军“e”集团军群的交通线,不让该集团军群从巴尔干半岛南部退却,这样就构成了苏南军队统一作战的局面,为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争取本国的完全解放创造有利条件。
1.学生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记叙要素。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9月19~20日
地点:贝尔格莱德的萨伐河上一座桥前的方场
人物:老妇人玛利育乞西、苏联红军士兵契柯拉耶夫
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苏联红军战士在南斯拉夫国土上牺牲了,一位饱受法西斯侵略战争之苦的南斯拉夫母亲不顾枪林弹雨,以惊人的毅力安葬了烈士,并拿出自己珍爱的结婚的花烛点在烈士坟头。
2.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这篇通讯写了一位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的老妇人,冒着生命危险掩埋烈士的动人事迹,赞美了反法西斯同盟各国战斗的友渲,讴歌了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读了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1.文章中的蜡烛除了实指“蜡烛”外,还有没有其他深刻的含义?
(1)红军烈士生命之光。
(2)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
(3)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第28自然段中用了“45年”、“舍不得用”、“珍藏”等词,可见蜡烛非比寻常的意义。老妇人把它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都珍贵,今天却把这份珍贵的感情献给一个异国的烈士。它点燃起的火焰是“永远不会熄灭的”。结尾两句话讴歌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种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3.整个场面庄严肃穆,老妇人从始至终不说一句话,这样设计的用意何在?
这里既有对死难战友的怀念,又有对老妇人高尚心灵的烘托,此时无声胜有声。
4.谈谈结尾句的含义。
结尾两句话讴歌了南斯拉夫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最崇高、最热烈、最诚挚的感情,这份感情不分国界,情同母子。这份感情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为和平而战是每一个人的心声,在这共同的战斗中用血肉凝成的友谊将永远长存)
5.文中有没有对老妇人进行语言描写?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进行人物刻画的呢?
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作者通过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6.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段,并说说通过这些片段你觉得文中的老妇人是一个怎样的老人。
老妇人饱受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仇恨侵略者,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无所畏惧,不怕艰难,安葬烈士,并把结婚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陪伴。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7.谁来总结一下老妇人的形象?
(1)老妇人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2)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她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3)她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而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4)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8.如何感受《蜡烛》中老妇人这一人物的形象美?
老妇人这一人物形象是非常感人的。分析起来有四点。一是环境危险,炮火连天;二是老妇人年老体弱,掩埋烈士非常吃力;三是老妇人像掩埋亲人一样掩埋烈士;四是点在坟上的蜡烛有特殊意义。作者在叙述过程中,凡是写到这四点的,都着力描写,造成了感人的效果。写炮火,不是笼统地写一句就算了,几乎隔几行就写炮火,叫人一直为老妇人的安危揪着心,老妇人在炮火之中的种种行为就格外感人。
掩埋烈士的每一步老妇人都非常吃力,作者是这样写的:“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这样描写,情景历历在目,仿佛老妇人的喘息声都听得见,真是感人肺腑。
写老妇人安葬烈士的礼仪也很具体,例如:“老妇人跪到死者旁边,用手在死者身上画了十字,又吻了死者的嘴唇和前额。”一个一个动作都做了细致的描写,也是很感人的。
作者在诸多感人的因素之中又突出蜡烛,郑重地说明,这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从她摸出蜡烛直到结尾,一直围绕着烛光展开细腻的描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特殊的氛围中,烛光显示了特别的意义,造成一种诗的意境。结尾像抒情诗一般赞美烛光,让人沉浸在这个意境之中,眼前总是那一点烛光,久久不能忘怀。
9.老妇人是南斯拉夫人,她为什么要对牺牲的苏联红军奉献出自己母亲般的爱?
她饱受德国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对侵略者怀有深仇大恨,她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帮助他们解放的苏联红军充满了敬意。年轻的生命为了正义的事业牺牲在她的国土上,她无比沉痛,她也为他们献出自己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10.本文以写人为主,为什么以蜡烛为题?
它寄托了老妇人对苏联红军烈士的沉痛哀思,象征了老妇人对苏联红军烈士深沉而强烈的母爱,也象征着两国军民在正义的反侵略的战争中结下的战斗情谊永不磨灭,永远流传。此外,蜡烛还是本文的线索,它把文章的前后情节衔接了起来,使得文章脉络清晰,人物形象更加感人。
蜡烛,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虽然它曾经给我们的先人带来过温暖,带来过光明。课文中的蜡烛在温暖和光明之外,又多了一层象征意义--那就是深情,跨越国界、跨越民族的深情。
动作描写细腻生动是本文的最大特色。
本文对主要人物--老妇人的刻画着重在动作描写上。例如第22自然段中“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舀出那些水。舀几下,她就得休息一会儿。到底,她把坑里的水全舀干了。于是她回到那死者旁边,两手抄在死者的腋窝下,把他拖走”。第26自然段“她双手捧起弹坑四周的浮土(浮土有这么多),一捧一捧慢慢地放在死者身上”等等。作者重点刻画了老妇人对烈士遗体的掩埋,每一个动作都显得非常吃力,然而她却如此的认真。她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能够不顾自己的生死去掩埋那位素不相识的烈士,是红军战士们的英雄气概打动了她,激励了她,因此她的所有动作都饱含着对烈士的敬意。她之所以舍生忘我地去掩埋烈士,并把自己最珍爱的宝物奉献给了可敬的烈士,是因为她对烈士有着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本篇课文是一篇极富感染力的战地通讯。作者通过对惨淡的背景、细腻的动作、崇高的情感的极力渲染,热情地赞美了南斯拉夫一位老母亲对苏联红军烈士的深厚的爱,尽情地讴歌了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建立的崇高情意。本文故事情节虽简单,但是要求准确地解读其主题思路并非容易。在设计教学时,我遵循阅读规律,将本文阅读重点定为“寻找感动”上,调动学生初次读文的探询心理,训练了学生阅读记叙文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和分析评论人物的能力。
[蜡烛教案教学设计]
九加几教学设计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简单的了解作者及鲁迅;
2理解对比的手法;(比喻可做了解)
3充分通过朗读来体会文章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目标2、3
2目标2
教学过程:
1导语:先自我介绍一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今天老师领着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名字叫做《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臧克家(板书),大家知道吗(可联系到注释)?上课时,大家可以随时提出问题。
2教师范读
4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这种语调、这种节奏来大声的朗读一遍,要放开声的读,大胆地读。
5同学先读(教学生划节奏、停顿)[第一二段]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6分析“活”与“死”
7教师改诗(第一二段)
a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不行的,与下文相照应,是下文的总写)
b(可让学生提出)
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更真切,更形象也联想到“俯首甘为孺子牛”,抓住“骑”和“俯”两个动词)
8用对两种人的感情来读(恨和尊敬)可把题目弄清
9对比的手法(言行)(鲁迅一样的人)
后面两段是从哪些方面说的呢?(做小组讨论追求和人生观)
10从二段联系到五段(让学生体会前后照应)
11讲析后三段(与前文相照应,也是两种人的结局或者是场)
12揣摩句子,文中有几处用了比喻,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a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自嘲》
b有的人情愿做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野草》
13同学们掌握的还是不错的,诗大多以吟咏性情为主,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而诗由情而发,情由心而生,所以只要我们能够按着诗歌的情感来读,那么一着诗便很容易理解了。下面我们要进一步朗读,同学们拿起笔,看着书,用对两种人的感情基调来读,顺便用标划出。
14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背诵。
15最后齐背(读)
板书:
活:灵魂(躯壳)
死:躯体(精神)
有(语调)对人民有利的人
的对比
人(语调)对人民有害的人
[有的人教案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九加几教学设计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知道风娃娃做了几件事,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瞧它来了(课件出示图)和他打个招呼吧。
可爱的风娃娃渐渐长大了,风妈妈可高兴啦,真希望他有所作为。
(ppt:风娃娃长大了。风妈妈说:“到田野里去吧,在那里,你可以帮人们做许多事。”)
谁来当当风妈妈?指名朗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三、走进生字乐园
2出示字卡,指名读生字
3指导书写
(1)这些生字宝宝中有两个长得特别像,你知道是哪两个吗?(ppt出示吸和极)
(2)说一说这两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
(3)大家已经会区分这两个字了,那么我们看看谁能把这两个字写漂亮了?
(4)评价
4读词
这些淘气的生字宝宝又跑到词里来了,你还认识他们吗?(指名读)
四、利用插图,梳理课文
这些生字词朋友我们都认识了,现在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风娃娃都为人们做了哪些事?你能看着课文的插图说说吗?(课件出示插图)
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吹风车、吹帆船、吹风筝、吹小树、吹衣服
五、研读二三自然段感悟体会
你们喜欢风娃娃做的哪件事?那让我们跟随可爱的风娃娃一起开始快乐之旅好吗?
说一说,风娃娃先来到什么地方,看见了什么?
1、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1)老师发现你把这段话中的一个多音字读得很准确,你来做小老师带着大家读好吗?
(师出示“转动”生字卡)生领读一遍,生齐读一遍。
从他的朗读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风车转得慢,秧苗喝不到水,很着急。风娃娃用力吹风车)
出示:风娃娃来到田野,看见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
谁来读这一句?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感受?哪些词让你感到慢?(慢慢转动、断断续续)
(2)断断续续这个词,老师不是很理解,谁来帮帮我?
是啊,由于风太小,风车有气无力地转着,抽上来的水时有时无,这就是断断续续,把你的感受放到句子里再读读。
是啊,秧苗可真焦急啊,风娃娃怎么做的?
ppt: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使劲向风车吹去。
(3)谁来当风娃娃来试一试?是合格的风娃娃吗?我来读,你来做动作会吹了吗?你再来读一读。
我们带着这种感受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5)在风娃娃的帮助下,引读:
ppt: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向田里流去。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点头,风娃娃也高兴极了。
是啊,秧苗喝着风娃娃送来的甜甜的水,挺了挺胸,又长高了,笑着不住地点头,她会对风娃娃说什么啊?你是小秧苗,你来说。
我们一起开心地读一读这段话。(齐读)
2、吹风车这件事让你觉得风娃娃是一个怎样的孩子?(热心、乐于助人、懂事)
还有哪件事让你也感到风娃娃是一个热心的孩子(第三自然段)让我们跟随风娃娃的脚步来到河边,看看是谁需要风娃娃的帮助?(出示ppt纤夫)
(1)大家知道纤夫是什么人吗?ppt:纤夫。看,前面在为他人拉船的劳动者就是纤夫。
(2)看着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话想说吗?(生:纤夫好辛苦。)
轻声读读这一自然段,找找哪句话可以看出纤夫很需要风娃娃的帮助?
(出示: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喊着号子,船却走得很慢。)
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
(3)如果你是纤夫,你现在最想谁帮忙?(如果风娃娃来帮忙就好了)
于是风娃娃他急忙跑过去,对着船帆吹起来。船(引读)
ppt:船在水面上飞快地行驶。纤夫们笑了,一边收起纤绳,一边向风娃娃表示感谢。
纤夫会对风娃娃说些什么啊?
谁能通过朗读向风娃娃表示感谢?谁还想来感谢感谢风娃娃?
我们也通过朗读对风娃娃表示感谢好吗?(齐读)
六、总结
小朋友,短短的.功夫,风娃娃就连续做了两件好事,你觉得风娃娃心情怎样?(高兴、自豪、激动)谁能用高兴自豪的语气读读风娃娃做的这两件事(2、3自然段)
他靠着自己的力气大帮人们做了两件事所以风娃娃就认为
(出示: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了。)
你认为他的想法正确吗?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同学们,和风娃娃的快乐之旅开心吗?让风娃娃看看我们写字的本领好吗?
七、布置作业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可爱的风娃娃吗?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好吗?
板书设计:
16风娃娃
吹风车吹风筝
吹衣服
吹帆船吹小树
生字指导:吸极
九加几教学设计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熟视无睹”等词语。
2、初步了解泰国独特的风情,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相互信任的美好。
教学重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相互信任的美好。
教学难点:
通过学文使学生内心受到启发,并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付出行动。
一、初识泰国,激起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泰国吗?
(若学生知,让其自由说;若不知,师:你们想了解泰国吗?)
2、出示泰国相关图片、泰国地图
简介:
泰国的国名泰语意思为“自由之国”。是亚洲重要的旅游国家之一,迷人的热带风景和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泰国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如:美丽迷人的水灯节,清新自然的水上人家,闻名于世民族舞蹈,铙有趣味的哑剧表演,精致美观的佛像、石雕、绘画,都令人“乐不思蜀”。而佛教更是风糜全国,因此泰国有“佛之国”“黄袍佛国”之称。(出示泰国地图)这就是泰国,现在把地图的方向转一下,看是不是很像一头威武的大象?这是长长的鼻子,这是两只耳朵,这是庞大的身体。所以,泰国又称“大象之邦”“白象王国”。
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泰国,与象共舞。
板书:与象共舞
师:谁来读一下课题?
生读
师:听到你读,老师好似来到象群中和象共舞。
3、师:让我们一齐来读一遍。
生齐读
4、师: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说些什么?(知道和大象跳舞,大象是人的舞伴;想知道谁与象共舞,与象共舞是什么样的场景……)
生谈
5、师:这些问题在课文中能找到答案,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能轻声读,可以默读。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老师相信通过读同学们不但能解决问题,一定还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生自读
二、精读课文,体会和谐
1、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请小组交流一下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小组交流
学生畅谈(在泰国人和大象关系很密切,没有一点距离,就像朋友;泰国大象还给人按摩;大象曾和泰国人一起上战场;大象虽笨重但跳起舞一点儿也不笨重……)
师:你们真会读书,发现了老师都没发现的问题。
3、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在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怎么样?画出相关的句子或段落,还可以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
板书:人象
学生自读课文
4、师:请同桌两个先交流一下自学的内容。
师:谁先来谈一谈?
学生汇报
(1)大象就像是泰国的一个公民。它们会不慌不忙走在人群中、公路边、树林里。
(2)关系密切。曾经驮着武士上战场。
师:原来,在战争年代像是人并肩战斗的朋友啊!为了帮泰国人民争取自由和独立,象做出了多大贡献啊!
(3)没有距离。能感受到象的鼻息喷到人身上,耳朵拍到人肩膀上。
师:人和象并肩而行,这只有童话中才能出现的场景!老师真羡慕生在泰国的朋友,他们和大象的关系如此亲密!
(4)像朋友。给人按摩,和人开玩笑。
师:说到按摩,老师有个故事想与大家分享(给男士按摩)
师:天哪,这还是我们印象当中笨拙、慢吞吞的大象吗?简直是个小淘气鬼嘛!这使老师也想起朋友讲的一个故事(鼻子荡秋千)
(5)人的舞伴。和人一起舞之蹈之。
师:多令人羡慕的和谐场景啊!
5、师:噢,在泰国人和象的关系可真是--
板书:亲密无间
6、师:大象是聪明灵气的,是调皮可爱的。来,让我们一起来看段大象跳舞的录相,进一步体会大象的可爱。
播放录相
7、师:大象多可爱啊!让我们一起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与可爱的大象共舞一曲吧!
齐读最后一段
三、适时小结,升华中心
1、师:同学们,多么热闹的场面,多么热烈的气氛,真让人羡慕!那么在泰国,人和大象为什么相处得这样亲密无间呢?(学生不知教师可提示《珍珠鸟》)
板书:相互信任
介绍“大家学校”《大象保护法》
2、师: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人和动物都能相互信任、和谐相处。如:英国,在伦敦广场上,到处是鸽子,天上飞的,地上走的,还有不时停在游客身上的,从不怕人,异常悠闲自在;印度,牛的地位甚至比人的地位还高。它们可以随意出入商店、超市,旁若无人的大吃大喝,从没人阻拦、打骂,可以在街道上自由穿行,可以在住家户歇息,连市政府大厅也成了牛自由散步的场所。就是说,只要我们人类真心对待动物,动物也会真诚回报我们人类的。中国,昆明的翠湖公园,“海鸥老人”吴庆恒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照顾红嘴鸥,以至于老人去世了,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肃立不动,久久不愿离开。
板书:动物
3、师:有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的,信赖可以使大象这样的庞然大物成为人类的朋友,信赖可以使怕人的“珍珠鸟”视人的肩膀为床而眠,其实信赖还可以创造出更多令人欣喜的故事。同学们,你们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谈一谈吗?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是看到的或听到的。
学生介绍
资料: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湘西的汉子将猎枪对准一只正在给小猴喂奶的母猴。母猴受了致命伤,但还是不顾一切地从地上腾起,扑向小猴崽,重新抱起幼子,把奶头塞进幼子的口中,一双愤怒的眼睛狠狠地瞪着开枪的汉子。这个汉子被母猴那伟大的母爱感动了,于是在母猴奄奄一息时把小猴抱回家中精心饲养。小猴长大后,汉子将它放回山林。一次汉子因生意惨败想在山里自杀时,那只被自己救助过的小猴发现了异常,一把夺过他手中的农药瓶,救下了这个汉子。这就是动物的仁爱。
四、唤醒爱心,引起共鸣
师:是的,生活中有许多动物牺牲自己救助主人的故事,少有人也能如此真心对待动物。所以,作为人类我们要用真心对待身边的每一动物,乃至每一处景、每一个物、每一个人,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丽。那么,就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奉献一份爱心,使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局面处处呈现、遍地开花吧!
板书:与象共舞
亲密无间
人----动物(象)
相互信任
作者邮箱:sbxxmhx@
六年级
与象共舞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熟视无睹”等词语。
2、初步了解泰国独特的风情,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相互信任的美好。
教学重点: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相互信任的美好。
教学难点:
通过学文使学生内心受到启发,并能在今后的生活中付出行动。
一、初识泰国,激起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泰国吗?
(若学生知,让其自由说;若不知,师:你们想了解泰国吗?)
2、出示泰国相关图片、泰国地图
简介:
泰国的国名泰语意思为“自由之国”。是亚洲重要的旅游国家之一,迷人的热带风景和独具特色的佛教文化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泰国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风俗。如:美丽迷人的水灯节,清新自然的水上人家,闻名于世民族舞蹈,铙有趣味的哑剧表演,精致美观的佛像、石雕、绘画,都令人“乐不思蜀”。而佛教更是风糜全国,因此泰国有“佛之国”“黄袍佛国”之称。(出示泰国地图)这就是泰国,现在把地图的方向转一下,看是不是很像一头威武的大象?这是长长的鼻子,这是两只耳朵,这是庞大的身体。所以,泰国又称“大象之邦”“白象王国”。
师: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泰国,与象共舞。
板书:与象共舞
师:谁来读一下课题?
生读
师:听到你读,老师好似来到象群中和象共舞。
3、师:让我们一齐来读一遍。
生齐读
4、师: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说些什么?(知道和大象跳舞,大象是人的舞伴;想知道谁与象共舞,与象共舞是什么样的场景……)
生谈
5、师:这些问题在课文中能找到答案,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能轻声读,可以默读。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老师相信通过读同学们不但能解决问题,一定还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生自读
二、精读课文,体会和谐
1、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请小组交流一下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小组交流
学生畅谈(在泰国人和大象关系很密切,没有一点距离,就像朋友;泰国大象还给人按摩;大象曾和泰国人一起上战场;大象虽笨重但跳起舞一点儿也不笨重……)
师:你们真会读书,发现了老师都没发现的问题。
3、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在泰国人与大象的关系怎么样?画出相关的句子或段落,还可以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受。
板书:人象
学生自读课文
4、师:请同桌两个先交流一下自学的内容。
师:谁先来谈一谈?
学生汇报
(1)大象就像是泰国的一个公民。它们会不慌不忙走在人群中、公路边、树林里。
(2)关系密切。曾经驮着武士上战场。
师:原来,在战争年代像是人并肩战斗的朋友啊!为了帮泰国人民争取自由和独立,象做出了多大贡献啊!
(3)没有距离。能感受到象的鼻息喷到人身上,耳朵拍到人肩膀上。
师:人和象并肩而行,这只有童话中才能出现的场景!老师真羡慕生在泰国的朋友,他们和大象的关系如此亲密!
(4)像朋友。给人按摩,和人开玩笑。
师:说到按摩,老师有个故事想与大家分享(给男士按摩)
师:天哪,这还是我们印象当中笨拙、慢吞吞的大象吗?简直是个小淘气鬼嘛!这使老师也想起朋友讲的一个故事(鼻子荡秋千)
(5)人的舞伴。和人一起舞之蹈之。
师:多令人羡慕的和谐场景啊!
5、师:噢,在泰国人和象的关系可真是--
板书:亲密无间
6、师:大象是聪明灵气的,是调皮可爱的。来,让我们一起来看段大象跳舞的录相,进一步体会大象的可爱。
播放录相
7、师:大象多可爱啊!让我们一起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与可爱的大象共舞一曲吧!
齐读最后一段
三、适时小结,升华中心
1、师:同学们,多么热闹的场面,多么热烈的气氛,真让人羡慕!那么在泰国,人和大象为什么相处得这样亲密无间呢?(学生不知教师可提示《珍珠鸟》)
板书:相互信任
介绍“大家学校”《大象保护法》
2、师:世界上还有很多国家人和动物都能相互信任、和谐相处。如:英国,在伦敦广场上,到处是鸽子,天上飞的,地上走的,还有不时停在游客身上的,从不怕人,异常悠闲自在;印度,牛的地位甚至比人的地位还高。它们可以随意出入商店、超市,旁若无人的大吃大喝,从没人阻拦、打骂,可以在街道上自由穿行,可以在住家户歇息,连市政府大厅也成了牛自由散步的场所。就是说,只要我们人类真心对待动物,动物也会真诚回报我们人类的。中国,昆明的翠湖公园,“海鸥老人”吴庆恒几十年如一日风雨无照顾红嘴鸥,以至于老人去世了,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肃立不动,久久不愿离开。
板书:动物
3、师:有句话: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是的,信赖可以使大象这样的庞然大物成为人类的朋友,信赖可以使怕人的“珍珠鸟”视人的肩膀为床而眠,其实信赖还可以创造出更多令人欣喜的故事。同学们,你们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谈一谈吗?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是看到的或听到的。
学生介绍
资料: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湘西的汉子将猎枪对准一只正在给小猴喂奶的母猴。母猴受了致命伤,但还是不顾一切地从地上腾起,扑向小猴崽,重新抱起幼子,把奶头塞进幼子的口中,一双愤怒的眼睛狠狠地瞪着开枪的汉子。这个汉子被母猴那伟大的母爱感动了,于是在母猴奄奄一息时把小猴抱回家中精心饲养。小猴长大后,汉子将它放回山林。一次汉子因生意惨败想在山里自杀时,那只被自己救助过的小猴发现了异常,一把夺过他手中的农药瓶,救下了这个汉子。这就是动物的仁爱。
四、唤醒爱心,引起共鸣
师:是的,生活中有许多动物牺牲自己救助主人的故事,少有人也能如此真心对待动物。所以,作为人类我们要用真心对待身边的每一动物,乃至每一处景、每一个物、每一个人,这样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丽。那么,就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奉献一份爱心,使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局面处处呈现、遍地开花吧!
板书:与象共舞
亲密无间
人----动物(象)
相互信任
作者邮箱:sbxxmhx@
[与象共舞(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九加几教学设计教案篇九
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理解“炙烤”“有气无力”“发现——发掘”“挖掘——发掘”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阅读,了解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保存完整的特点,以及它的形成过程、被发现、发掘、命名的过程。
3、找出课文中推想的内容,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这样推想的依据。
4、抓住主要内容,简要复述课文。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展开想象,从而理解和领会科学家关于黄河象化石形成过程的假想,增长科学知识。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有关化石的资料,谁先给大家介绍?
(指名学生上台解说并组织其他同学介绍、展示自制的化石图片或有关的资料等。)
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北京自然博物馆,参观一具大象的骨骼化石。(出示课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
(板书课题:黄河象)
(二)学习第一段
1、看着这具大象的骨架样子(板书:骨架样子)
你觉得它有什么特点?(高大、完整。师板书。)课文在第几段描绘,请划出有关语句。
2、学生交流。
3、齐读这些语句,体会黄河象化石的特点。
4、(再看图片)看着这具化石的样子,你有什么想了解的?
6、古代黄河象的化石能够这样完整地保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现史上是罕见的,人们是怎样发掘的呢?请快速、轻声地朗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找出答案。
(三)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检查:人们是怎样挖掘出这样高大、完整的象化石的?(学生回答)
2、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相机板书:化石的发现——化石的挖掘——化石被挖掘出时样子)
3、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是什么样子的,请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
4、待学生找到后,师出示句子,生齐读这句话。
师板书:斜插沙土脚踩砾石。
6、生答:科学家假想黄河象化石的来历。板书:假想来历。
(四)学习第2—7自然段
1、师问:什么是假想?
生答:假设、想象。
3、科学家从哪几步假想了黄河象的来历?
讨论得出四层:
(1)当时的时间、气候和地理环境。
(2)黄河象怎样来到小河边。
(3)老象失足落水的情景。
(4)黄河象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4、师:科学家根据黄河象化石被挖掘出来时的样子,想象了化石的来历,下边,我们就来看看科学家是怎样来想象的。
5、根据读书要求读课文: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文。
(2)对这个故事,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你想问什么?请准备好,在小组内交流。
6、小组合作,表演大象当时陷进淤泥里的情景。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听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说说文中所说的黄河象是什么样的。
二、复述课文。
1、提示:(1)按课文的叙述顺序。
(2)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黄河象喝水失足——变成化石——发掘化石——展出化石。
2、指名复述内容。
3、你认为科学家的假想最生动的一幕是哪里?(生自由回答)
4、如果不是科学家想象的这样,还可能是什么样?
5、自由感情朗读。
三、拓展延伸,陶冶学生情操
1、刚才大家学得很认真,老师真为大家高兴。你们知道大象的生活习性吗?
2、生自由谈。并上台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
3、今天,我们今天认识的大象化石是在甘肃发现的,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组老师收集的关于甘肃地貌的资料。(出示甘肃地貌)
4、待学生看完后,师问:看了以上资料,你有什么不能理解的?
(引导学生谈到环保的话题)
四、回顾课文,巩固练习
对于课文的写作顺序,你有不同的见解吗?能按另外的顺序重新叙述这篇课文吗?(只要学生的见解合理,都应该予以肯定。)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合理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蕴含着深奥的科学道理。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可以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九加几教学设计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象化石的形成及其发掘过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想象力。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对黄河象来历的假想及其根据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质疑、导入新课:
(高大、完整)
质疑:由此,你还想了解什么?
(为什么这么高大、完整?)
(是什么时间?谁?在哪?怎样发现的?)
(为什么叫黄河象?)
(是怎样形成的?)
二、指读第四段:
1、你读懂了什么?能回答以上的哪个问题?
指答:
时间、地点:73年春,甘肃省几个农民发现的。
名称:因为在甘肃省,所以叫黄河象。
完整:死后没有被移动过,在上级指挥下发掘,人们有文物保护的意识。
2、品词:区别“发掘”与“挖掘”。
挖掘:往深处发掘出来
发掘:把深藏的东西挖掘出来,有目的的,小心谨慎地挖掘
3、用“--”画出黄河象出土一刹那的句子。
板书:斜插脚踩
三、科学家由此进行了假想,想到了哪几方面内容?有什么依据?
1、自己默读第二部分思考
2、指答:板书:热、渴、喝、陷
3、说一说科学家推测的思路:陷、喝、渴、热
4、过渡:文章是怎样将这些方面联系起来又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的?
四、小组研究性学习:(小组任选一方面)
1、读书--想到什么--依据--好词佳句
2、汇报:
据沙土和砾石?(水)
斜斜地说明什么?(失足)
(1)天气--炎热
(2)地理环境--一条弯弯的小河缓缓地流着(形成淤泥)
(3)老象--渴
指读、范读、齐读:扑踏(有气无力、慢、沉重)
指读:跑(高兴、喜悦、急切)
男女生对比读:男生读疲惫,女生读兴奋
老象急着要干什么?读出老象兴奋的语气,评读。
(4)过渡:老象想的多好啊!可这美好的愿望不但没有实现,反而促使
它失足落水,我们看看它是怎样一步步走向深渊的。
出示课件:观察老象失足落水的顺序,理解“侧”和“栽”
满怀希望的老象万万没有想到在这短短的一瞬间陷入了深渊,我们也为老象感到--
让我们带着沉重的感情读描写这部分的语句。
指名读、齐读。
(5)复述:课文按照天气状况、地理位置、老象失足落水情景的顺序抓住老象的动作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按照这样的顺序,简要复述。
自练、指名说、评议。
五、师过渡第八自然段:陷在淤泥里的老象终于不能再动弹了,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随着时间的流失、地壳的演变,老象的尸体与空气隔绝而腐烂,它的骨胳和牙齿变成了像化石一样硬的东西。
六、师生对读第九自然段:
二百万年过去了,大地--,往日的草原上升成--,一座座山岭--,一条新的大河--。
这条新的大河就是现在的黄河,黄海象由此得名。
七、《黄河象》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小品,回忆一下写作顺序,
指名说一说:首先介绍了黄河象骨架化石的特点,接着假想了它失足落水的情景及地壳的演变过程,最后介绍了它的发掘情况及科学家假想的依据。
八、总结:
科学家以科学知识为依据对黄河象化石的形成过程进行推测、想象,这种思路在21世纪更为重要,我们从中受到启迪,自然界是有着密切的联系的,我们要依据科学展开想象,探索自然的奥秘。
九、想象推理,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1、课内外延伸、资料的收集:还了解哪些有关推理的事例?
2、对琥珀的形成进行推理
要求:假想要合理,对情景的想象力求生动。
可将推理的顺序列出提纲,重点词语写一写
自愿结成小组分角色说一段话。
3、小组汇报:
4、评议:
十、作业:
1、对琥珀的形成过程或黄河象尾骨的失落情况进行推测,用一段话写出来,力求生动、形象。
2、简要复述课文。
十一、板书:
26黄河象
斜插脚踩
陷
热喝
渴
[黄河象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