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会是实现自我超越和突破的机遇。运动会宣传要如何结合学校文化和特色,才能更好地传达信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运动会宣传语,希望能够为您的宣传活动提供一些灵感和帮助。
扶贫工作日记冬天篇一
人逢喜事精神爽。
今天上午,450kw村级光伏发电站分红村民代表大会在__村党群服务中心三楼顺利召开,现场气氛庄严又热烈。
开会容易,筹备难。为了能让__村贫困群众在春节前增加一笔收入,开开心心地过个安乐年,我这个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和驻村队员、村党支部书记等人反复讨论研究了分红方案,几次调整分红计算表,生怕方案有纰漏。因为既要确保公平公正又要稍向五保户和无劳力贫困群众这个特殊群体倾斜,还要保证村集体资金,用作村里公益事业的支用。
会上,我向村民代表、贫困群众代表讲清楚了电站建设的资金来源:由帮扶单位南海舰队自筹资金和广东省扶贫开发资金两部分组成,讲清楚了当前电站运转状况和收益效益,特别是讲清楚两类建设资金发电收益如何分红这一核心内容。这个项目在2018年1月开工,当年6月竣工验收,目前运营良好,日均发电量约1200度,日均收益约1020元,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为了让大家理解得更透彻,我专门制作了分红方案流程图并投影到屏幕上。大家听完我的讲解后,纷纷表示赞同,还有村民代表激动地站起来,表示感恩共产党,牢记军民鱼水情。
这次分红金额共10.5万元,8.3万元分给所有贫困群众,2.2万元分给村集体,五保户和无劳力贫困群众人均分到700元,有劳力贫困群众人均分到597元。这还只是半年的发电收益分红,且不包括国家补贴这一部分——贫困户和村集体实现稳定增收,__村贫困群众脱贫和防止返贫又多了一份保障。
借着这次贫困群众代表来得比较齐的机会,村党支部书记播放了一个关于扶贫方面的小品让大家观看。看完后村党支部书记鼓舞贫困群众要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撸起袖子加油干,摒弃“等靠要”的思想,把“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同时,他也号召大家要积极参加村里的公益事业,坚决支持“三清三拆三整治”“人居环境整治”等共建共享活动。
扶贫工作日记冬天篇二
前一晚与妻子说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她只回应一下,就整晚上没有再和我说话。20年的相处,她知道自己男人的性格,更知道我放心不下驻点村。自从第四次驻村以来,妻子对我的直观理解,就是“产权”已不在她那了!
年初四回村“探亲”
“回怀集?才年初四!”妻子早上说的第一句话,不舍中带着无奈。
“还是回去吧!我会心安些,没事的!”
“穿多件衣服,每天给我个电话!”妻子叮嘱到。
“嗯!”我也不敢多说了,拎着背包就匆匆赶赴城东车场。
掏了5次身份证,量了3次体温,登记了2次,我终于到达了怀集县马宁镇富礼村口。
“书记,没回去过年啊?”大叔关心地问。“新年好!现在回来探亲啊!”我回答道。
小电驴和大喇叭的故事
到达村委会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上给我的“小电驴”和大喇叭充上电。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而此时的我,手头上却没有可供播放的防疫宣传播音内容。
“自己录!”我就在村委会反复地录了两个小时,终于选了一辑自认为还过得去的,试播了几次,还美美地自言自语道:“行!”
有些村民们难得春节回村,少不了聚在一起。接下来,就是我的大喇叭发挥作用的时候了。
“各位村民,大家新年好!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请大家不信谣、不传谣……”“小电驴”所到之处,村民们纷纷从家里跑出来看个新鲜,大喇叭播放的宣传内容也传到了他们耳朵里。
“行,就要这样的效果!”我还专门挑人多的地方去,目的是让更多的村民听到宣传播音。这比光发传单和口头解释的效果好多了,能让村民更加深入了解防疫工作的重要性。
以理服人让村民行动起来
“六公,鸡不能放养啊!再这样抓到了是我的啊!防疫期间,人畜分离,一定要保持环境卫生!别忘记勤洗手啊!”我强调了一下。
“就春节这几天放一下!要人畜分离,我知道的!”六公是想在春节让儿女们吃上走地鸡。我理解六公的心思,说道:“这样好不好,你把鸡关起来养在竹林里。大过年的,谁都不愿踩到鸡屎,何况现在是防疫期!你认为呢?”
理通了,六公很快就把鸡给关好了。
“二娘,要把牛屎肥处理一下吧!”每到一户,我都结合实际给村民提个醒,把道理讲清楚,让村民理解防疫期间人居环境管理的要求,让村民们真正动起来,配合村委会的工作。
疫情防控方案及时商定抓紧落实
“镇政府开过会了,要求在村口防控,出入村共有5个路口,只能联合各村一起安排值守了!”村支书说。
“村里卫生站的预案准备好了么?”我问道。
“这个有了,但防护口罩还没有!”“好的,我找镇政府协调下!”……一番商议后,村委会防控疫情的初步操作方案确定了下来,村口防控工作随即展开,值守人员也及时就位了。
转眼又近日落,劳累一天的“小电驴”和大喇叭已经有气无力。踏上回村委会住地的村道,我心里想着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没有办好,明天又要如何战斗。不为别的,只因为我是一名战斗在防控疫情一线的驻村第一书记。
扶贫工作日记冬天篇三
今天中午,我陪同xx族乡纪委书记赵xx、下甸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长杨xx、下甸村监委主任李xx一起到蒋xx、李xx家了解脱贫后的巩固情况。两家人都显得非常激动,握着领导的手不停的说:感谢工作队,感谢党的好干部。蒋绍宏家共三人,户主长期在外打工,女儿在昌宁职业技术学校读书,妻子在家务农。随后到了李增强家,该户共四人,李xx两个女儿小学在读,其妻腰椎增生,常年多病,全家收入靠李增强在外打工以及两亩田地的种植蔬菜。通过座谈了解,蒋绍宏户响应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湾甸乡异地搬迁安置点建起了一层平房,李增强户也自建了一层平房。两户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工作队及领导尽心尽力的帮助下,底已脱贫,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脱贫巩固情况势头较好。
经过这件事,让我意识到:精准扶贫工作真的很重要,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确实需要领导干部和科技人员的指导和引导,一个建议、一次政策宣传、一次科技指导就可能有效的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让他们的生活有保障,感受到党的温暖,我们应继续保持积极的工作热情,加强学习,多与群众交流,找准致贫原因,对症下药,实现精准脱贫。
xx村大学生村官
徐xx
扶贫工作日记冬天篇四
二、畜牧业上下功夫,草产业上挖潜力,种植业上创品牌,错位竞争夯实共和攻坚拔寨脱贫路子。
畜牧业上下功夫。青海素有“藏羊之府、牦牛之都”的美誉,共和这片高原厚土,蓝天白云,培育出的独特有机农畜产品,是上天赐于这片热土子民的最好礼物,有人开玩笑说“我们的牛羊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虫草、拉的是六味地黄丸”,玩笑有些夸大,但也客观的反映了当前群众的饮食观念,从吃饱到吃好的转变,从美味到安全的突破,作为畜牧业大县的共和来说,那里面蕴含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决胜共和全面小康的基础和重点在畜牧业上,要大力发展环湖牦牛、藏羊产业集聚养殖区,扩大舍饲、半舍饲养殖规模,促进草地生态良性循环。同时在牛羊肉的产业链条下足功夫,杜绝中间环节利润的流失,增加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推动畜产品精深加工向多品种分部位冷鲜肉,小包装分割肉上发展,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梦想。我们的优势在畜牧业,我们的期望也在畜牧业,我们的脱贫路子也在畜牧业,要优化农牧业产业布局,立足资源禀赋,加快环湖现代生态农牧业,着力构建共和现代农牧业发展新格局。
草产业上挖潜力。青海是三江之源,中华水塔,是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逐水草而居的传统畜牧业已经很难适应国家政策需求和畜牧业发展步伐,一向走不出夏壮秋肥到冬瘦春弱的畜牧业怪圈,为草畜失衡的矛盾和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草产业是关键,舍施畜牧业是必要的前提。要充分利用共和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建设试点为载体,按照“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提质增效”的思路,加快发展现代草产业,以哇玉草产业示范基地为核心,在环湖地区集中连片建设一批优质饲草生产基地,构成集生产、加工、储藏和销售为一体的草产业,努力把共和建设成全州草产业发展示范区和辐射青南地区抗灾保畜的饲草料储备基地,要把畜牧业打造成稳县安民的产业。注入扶贫资金,成立草产业合作社,构成科学种植、机械收割、营养配比、按需青贮的一条龙生产模式,培育一批专业、兢业、敬业的草产业队伍,为共和生态畜牧业供给饲草料保障,为共和畜牧业无污染、无公害的有机绿色产品创造条件。
种植业上创品牌。共和盆地气候湿润,海拔适宜,沿黄地区的农业基础扎实,只要紧跟国家政策调整,加快土地流转步伐,特色种植业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决胜全面小康,基础在农牧业,重点在农牧区,关健要把特色种植业打造成共和的优势产业。沿黄地区先前就有特色农作物种植的经验,只要依据市场需求,遵从群众意愿,推动特色农业转型提质和结构调整,以恰卜恰、龙羊峡、铁盖、沙珠玉、塘格木为主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培育优质青稞、高产油菜、露天蔬菜、枸杞、核桃、藜麦、中藏药材,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特色种植业脱贫致富路子。
三、挣好务工经济的票子、腾出公益性岗位的位子、走对二三产业路子,多条腿奔赴藏区康庄大道。
挣好务工经济的票子。城镇化步伐加快后,务工经济已经成为家庭收入的半壁江山,就目前共和的现状来看,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所以如何服务引导务工经济成为脱贫致富的助推器,是急于解决的难题。如今共和各乡镇的务工经济依然停留在单打独斗、人拉肩扛,技术含量不高的低级阶段,达不到有组织,有规模,有层次的组织化层面。所以,提高技术含量,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是迫在眉睫的事。首先,培训原则上坚持市场需求,群众意愿要上门服务,培训方法上因地制宜,切合实际的灵活运用,培训时间上要延长培训周期,提高培训质量,严把培训入口关,将想培训,培训成,能致富的带头能人培训成脱贫致富的带头人。其次,依法组织登记成立劳务合作社,将很多就业困难的农牧区闲散劳动力组织起来,经过技能培训,再以合作社的名义对外承接工程绿化、道路养护、物业管理、基础设施、农业生产等劳务服务工作。再次,将城市化过程中创造的就业机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供给给劳务合作社,把具有经营本事、奉献精神和群众拥护的合作社带头人培养成致富的“领头羊”,提高劳务合作社对外承揽劳务工程的市场竞争力,同时要引导规范合作社,健全自身制度,强化民主管理,提高自身素质,打出务工品牌,闯出脱贫路子。
腾出公益性岗位的位子。共和是个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边远落后地区,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贫困成因错综复杂,其中之一就是有很多单亲妈妈,常言道“人类的教育就是母亲的教育,母亲的教育是下一代的教育”,所以政府下决心从环卫、教育、城管等公益性岗位中腾出部分位子,就业于单亲母亲。同时,进取倡导有社会职责心的民营企业腾出更多的,适宜单亲母亲的就业岗位,合力攻坚,精准发力,为这个重疾难返、病入膏肓的陈疾开出一方良药。
走对二三产业路子。餐饮业、服务业、旅游业的收入决定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左右,共和拥有蓝宝石的青海湖,高峡出平湖的龙羊峡,最美的夏拉草原,只要按照既定的“一圈两湖三城”的总体思路,进一步打造提升日月山一倒淌河一青海湖一夏拉草原一恰卜恰一龙羊峡这一全州最为经典的旅旅环线,把散落的珍珠串成项链,推出精品线路,打造高层次龙羊湖景区、环湖乡村旅游景点,沙漠越野赛车、倒淌河高原第一藏城、黑马河精品旅游城镇等一大批休闲旅游项目,进一步强化景点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完善吃住行游娱购六大产业要素,发挥地理位置优越,努力把恰卜恰打造成区域旅游和疏散中心,只要走对二三产业路子,持续发展,久久为功,共和攻坚拔寨的脱贫任务不在遥远。
四、安好政策帮扶输血管道,铺好单位帮扶就业道路,练好贫困户自身造血功夫,综合整治代际传递的贫困这颗毒瘤。
安好政策帮扶输血管道。共和的贫困,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是最大的制约和瓶颈,水、电、路、通讯、住房仍然是贫困致因中最难啃的骨头,也是农牧民思富盼富致富的最大梦想,这就需要用活用足国家对藏区政策的支持,从根本上解决这块“软肋”,那就要有项目强县的意识,对于共和这样一个吃饭财攻来说,项目是改善民生的助推器,也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更是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这就要在国家政策层面,解决长期困扰西部地区的“瓶颈”,仅有安好国家政策支持的管道,才能实现脱贫致富的滴管。
铺好单位帮扶就业道路。经过“八七”扶贫攻坚以来,扶贫的模式和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从输血到造血的开发式扶贫,但目前有些帮扶单位依然停留在给予式扶贫层面,送钱送物确实让困难家庭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但仅靠这些却无法彻底帮他们改变现状,帮他们走出困境,外力必须经过内力才能起作用,正如这则故事“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如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你等待别人从外打破你,那么你注定成为别人的食物,如果能自我从内打破,那么你会发现自我的成长相当于一种重生。所以将以往帮扶单位送钱给物的救济式扶贫,转移到出主意想办法找路子为主的开发式扶贫,帮扶单位拥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人脉条件,有市场把控和项目选择的知识储备,更有立足单位业务实际的项目配套,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所以在探索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贴合共和特色的脱贫路子是帮扶单位的首要任务。
练好贫困户自身造血功夫。“精神贫困”是扶贫攻坚的最大敌人,“等、靠、要”思想不破除,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就不可能如期实现。针对共和部分乡镇贫困户“精神贫困”,有两大具体表现:一是部分贫困人口和贫困家庭没有很强的自我发展意愿,更多的是依靠外部扶持,而不是主动去脱贫。二是部分贫困人口和贫困家庭有脱贫的愿望,却缺乏自主的精神。如果贫困人口自身不努力、不主动、不作为,外力再强,可持续脱贫也是一句空话。仅有做好精神上的扶贫,贫困人口才能真正实现脱贫。
自力更生和艰苦创业是贫困户脱贫永远的灵魂,不能一味地停留在等靠要的状态,要经过技能培训、创业贷款、劳务经济等多种模式,闯出一条新型扶贫路子。
五、摇好乡镇党委指挥棒,垒实基层组织堡垒墙,用好第一书记领路人,切除贫困疾痼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摇好乡镇党委指挥棒。乡镇党委要发挥主体职责,突出乡镇党委在扶贫攻坚决战决胜中统筹协调、具体落实的职责,要始终围绕目标、聚焦问题,促进发展、服务群众。不管是贫困村整体发展还是贫困户精准帮扶,不管是基础设施完善还是产业培育或者公共服务提升,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全乡脱贫规划,构成一个全盘的、务实的、具体的工作计划。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加大土地流转,使用好扶贫资金和扶贫项目,培育现代农牧业模式,引进龙头企业,构成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把资金和项目用到刀刃上,发挥效益最大化,真正帮忙困难群众脱贫。同时,要切实担负起直接管理职责,加大对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管理,经常了解驻村工作情景、廉洁自律表现等情景。
垒实基层组织堡垒墙。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培训、教育,培养锻炼出有带领老百姓致富本事,帮忙群众解决困难的本事的好干部。充分发挥党组织先锋模范作用,在脱贫攻坚战中模范带头,用足用活真正让农牧业发展、农牧民致富、农牧区面貌发生变化的各种强农惠农政策,找准路子,加快发展的步伐,成为农村攻坚拔寨的致富带头人。同时,要以开展学习教育为契机,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深化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坚强战斗堡垒。
用好第一书记领路人。选派政治素质好、工作本事强的扶贫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用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大力宣传党的扶贫开发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做到家喻户晓,路人皆知,深入推动政策落实,解决宣传政策入户的“最终一公里”问题。各扶贫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严格按照个人申请、民主评议、公示公告、乡镇审核、县级备案的程序和环节进行识别,进一步提高精准度,评选结果要得到群众认可,评选程序要经得起检验。并根据“八个一批”和“十个行业”,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认真分析研判,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拿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和帮扶计划,帮忙选准发展路子,培育农民合作社,增加村团体收入,增强“造血”功能。
扶贫工作心得
扶贫工作日记冬天篇五
今天上午9:00我和驻村干部一起来到了驻点xx居委会,与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在座谈会上,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交流讨论的气氛至始至终轻松、热烈,他们畅所欲言,不仅道出了心声,而且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
基层的意见实实在在。有的反映村组沟渠堵塞了、鱼塘变臭了,有的提出个别小组道路不好、雨天出行困难,有的认为建设道路征地补偿不到位,谈出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57岁的老党员是个敦厚、质朴的老人,由于在20xx年积极响应土地挂钩工作,成为第一个搬迁户,但由于当时工作的失误造成了老人的宅基地一直未安置好,村组干部几经协调都未能解决。我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动与老人沟通,了解他的心声,并与相关对象户和村组干部一起会商这件事,在协调多方利益之后拿出了一个双赢的意见,既解决了老人多年来宅基地的困扰,又最大程度了降低其他对象户的损失。事后,老人紧紧的握住我的双手,久久不肯松开。
看着他真诚的面孔、中肯的表情、积极的态度,听着亲切、热情、纯朴的话语,愈加觉得基层党员、群众的可亲可敬,也看到了一个地方发展的希望所在和动力所在。
压器的问题,并且组织劳力将变压器转移到安全干燥的地方,为村集体挽回了不必要的损失。
下基层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不仅仅是有着基层情况和群众意愿,同时也是基层干部对群众感情的真实记录。不仅要嘴上说着老百姓,更要心里想着老百姓。要做百姓的贴心人,要带着感情下基层,带着感情去倾听百姓呼声、了解百姓的困难,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
为进一步开展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工作,准确了解和掌握帮扶贫困村和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增强帮扶工作针对性,个旧市保和乡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认真撰写民情日记,准确掌握干部思想、工作动态,及时了解基层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难题。
“民情日记”虽小,却寄托了每一个普通群众的诉求和希望,是折射党风政风的大事,是指导扶贫脱贫工作的有益帮手。保和乡扶贫工作队员的“民情日记”不单记在 “笔头”,更是记在“心头”。队员们充分发挥“民情日记”作用,切实助推精准扶贫工作,通过民情日记的方式,事无巨细全方位记录驻村情况、群众需求,详细记下扶贫工作所见所闻,并根据记录,协调有关部门提供扶贫资金,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出点子、找路子。
通过“民情日记”,紧盯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和民生社会保障等工作难点,以钉钉子的劲头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加快了贫困村、贫困户的致富步伐。截至目前,保和乡10名工作队员共记录驻村日记140篇5万余字,入户走访群众已达600余人次,推广农业新技术3项,介绍农资新品种5项,新发展种养项目3个,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6个,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3月25日, 冒着似鹅毛一般,纷纷扬扬,晶莹如玉、洁白无瑕的雪花。我与村干部来到了村民库纳尔拜家中,了解到他家有四口人,其中有两个孩子是贰级残疾人,先天性语言障碍,库纳尔拜本人因受伤导致右腿残疾,现在只有拐着拐杖行走,媳妇主要以家务活为主,照顾三个孩子的衣食住行。家中有45亩地、2只大牛一只小牛、一辆拖拉机主要靠二儿子拉货来挣钱。
尽管小儿子叶尔布来提贰级残疾,但他完全明白家中的负担,家中的经济情况,脸上什么时候都带着微笑,可以感觉到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夏天与弟弟一起打工,专门给弟弟当小工,不要看他是残疾人员,但是他有一种与生活较量的猛劲,听村民人说他比正常的小工干的都好,眼快手快。尽管言语表达不是很好,却使劲了全身的力量来投入到务工上,每天120元的收入,为家中的经济收入贡献一份力量。
我便留下了联系方式,用简单的哈语对库纳尔拜老人说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帮忙的就和我联系。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他们都极需要照顾与关怀。
走访结束回到宿舍,我却有了不一样的心情,我在思索。该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让他们过得更好?能给予困难群众更多的帮助。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真心的鼓励、微薄的资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困难群众的困境。国家的惠农政策日渐丰厚,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农民的生活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脱贫。要解决他们的贫困,主要还是要靠党和政府的帮助,社会的关心。
扶贫工作日记冬天篇六
今天中午,我被抽调到乡上参加移民走访工作,陪同xx族乡人大主席林xx、xx社区祥和九村民小组长熊xx到该组进行走访。xx社区祥和九组共有移民78户,其中影响二期7户,影响一期71户(其中,漭水24户、珠街20户、t街13户、大田坝14户),均于迁入。其中有几户比较特殊,禹玉珍户于20从漭水迁入,现己将房屋田地全部转让;赵娟赢户于年从珠街迁入,现己将房屋田地全部转让,无固定居所;甘臻尚户于2012年从漭水迁入,户口在湾甸,但长期居住在腾冲;穆光群户于2012年从漭水迁入,一人一户,因精神问题长期寄居在祥和十组兄长家;徐绍奎户于2012年从漭水迁入,一人一户,已于201月死亡。
随后,我们随机走访了反应较强烈的徐昌华、高则云、赵登早、席会芹、王正昌户,普遍理解物价上涨等原因,但无法接受一期与影响二期移民房价补贴差距过大、政策与移民搬迁启动会上的宣传不一致等,在乡领导的劝说与宣传之后,均保证反映渠道会依法依规,走法律程序,准备迎接第二天的市移民局答复。
经过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政策宣传真的很重要,宣传和沟通不当,群众往往会对政府产生误解,引发上访。我们应扎实做好劝访工作,抓好舆情掌控和舆论宣传引导,维护安置点社会秩序;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准备工作;按县委政府工作组部署,主动做好信访答复工作,引导群众将精力投入到生产生活中。
xx村大学生村官徐xx
扶贫工作日记冬天篇七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女孩,通过统一招录被聘为复兴村大学生村官。时光荏苒,转眼在复兴村度过了三个春秋。
四月的复兴温暖得如初夏,早上,伴随着和旬的阳光,驾着我的“小毛驴”朝复兴狂奔而去。“小张,我们家还有一百来只土鸡你能不能帮我们联系一下。”刚到办公室,10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大爷(安朝明)立马从村委会办公室长椅上站起来,桌上烟灰缸里“躺着”两截燃过的叶子烟,看样子似乎已经等了很久。这段时间的“卖鸡热潮”确实让我和群众之间亲近了不少。
烟花
安大爷一家住在高家片区上酸草坪,离村委会大概两个小时的路程。为了让广大消费者吃着放心,我决定和安大爷去酸草坪拍照,并做好下步土鸡销售计划。经过近2小时的跋涉,终于到达上酸草坪(十组),所在的位置也和对面的山顶齐平。由于地势高且陡峭,交通不便,这上面的房屋大都是古老的土木结构。林子边上有一间简陋、低矮的小土屋,屋里家徒四壁,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徒有一台老式锅灶,大门外的土墙上还订着两张帮扶卡,是的,这间小土屋里住的是两家8口人。安大爷老两口都七十有余了,两个儿子及一个儿媳都有严重的肢体残疾,让本不宽裕的家庭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好在两个孩子健健康康。一家人日常生活仅靠几亩地、低保金和临时救助,目前最大的经济来源也就是扶贫办免费发放的200只土鸡。
告别了安大爷,在回来的路上我翻看着刚拍下的.照片,脑海里不断浮现老人佝偻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
尽管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帮助群众销售土鸡500余只,相对于他们的贫困现状,仍是杯水车薪。这一年多的脱贫攻坚工作让我颇有感触:作为村“两委”成员、作为大学生村官、作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上要做的、能做的还很多,不能一味的只看、只听、只说,我们要把行动落在实处,落在老百姓看得见的实惠上!
扶贫工作日记冬天篇八
“吴队长,再给我发多些苗吧,我希望能住进更大的屋子,儿女们能有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今天__又来我驻村的办公室问我要“六十日黄菜”的种子了。
经过4年的脱贫攻坚,__市__县__镇__村“贫困户”__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希望。
这要得益于__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在__村开展的六十日黄菜种植基地扶贫产业项目。
2016年,当__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刚挂点帮扶__村的时候,驻村工作队在建档立卡上记录了__的生活状况:单亲家庭,45岁,识字不多,5个儿女,居住环境存在隐患,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970元。
针对大部分如__般年纪较大、子女较多、受教育程度不高的贫困户,驻村工作队首先便全覆盖落实了贫困学生教育生活补助、住房维修、医疗报险、社会保险等保障措施,切实为贫困户解决环境上的“后顾之忧”。
随后,把重心转移到产业扶贫上。
__县有一种特色品牌农产品“六十日黄菜”,因种植周期约为2个月得名,一年两造。
2017年7月,经过多方调查求证,驻村工作队把目光放在了这个周期短、经济效益高的“六十日”种植上,同时明确了“合作社经营+贫困农户出工+技术人员指导+当地企业包销”
的产业扶贫形式。
经过半个月的夜以继日,工作组把涉及的项目所需地块涉及8个生产队147户农户一户户谈了下来,并自己掏腰包垫付7万多元的地租,终于赶在种植期前成功启动了这个占地27亩的项目。
项目基建完成了,贫困户的参与又是另一个难题。
“我开始真的不是很相信,种点东西能有什么成效,但扶贫驻村干部来了好几次了,他人不错,我相信他的话,试一下。”经过驻村工作队的动员,__等第一批16户贫困户走上了项目田头。
项目运行一年,累计已分配至贫困户收益达到28万元,__就分到了6000多元,领到钱的她脸上笑开了花。第二、第三年,__的收益已分别达到13840元和15811元。
尝到“甜头”后,__在参与“六十日黄菜”项目的同时,积极听取我们驻村工作队的意见,通过外出务工,再加上几个投资项目的分红,2019年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11984元,比2016年足足增加了两倍。
今年上半年是“六十日”黄菜种植基地的非种植期,为了避免土地闲置,__又自主种植花生,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增加务农收入。
“我正想着农闲时就带儿女到广州逛逛,到时候再买个大电视,买辆摩托车,以前真的想都不敢想,真的要感谢__烟草。”__笑脸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