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过程中,二年级教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以下是一些教师精心准备的作文范文库,供学生们参考和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古诗教学教案格式篇一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字词、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意境
课前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和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谁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意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对春天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春天作铺垫。)
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学习“古、诗、首”两个字。
二、学习《春晓》。
出示整首诗。
(一)、读通。
1、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齐读诗题)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3、指名背诵。
4、认记汉字。(指名读准词--交流识记加横线字的方法--组词,猜字义)
春眠春晓处处闻啼鸟
(二)、理解感悟。
1、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也可做做动作帮助理解)
2、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3、交流讨论学习。
(1)、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
(2)、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
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
(3)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帮助理解)
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吟诵。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朗读全诗,背诵。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古、声、多、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背诵《春晓》。
3、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学习《村居》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醉春烟散学忙儿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诗。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用“--“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两分钟后(小组长记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解决。
5、全班汇报交流。
(1)、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
(2)、学习第三、四句。
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味其中的乐趣。)
指导朗读,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6、吟诵全诗。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知、忙”。
四、拓展阅读有关春天的诗。
[古诗二首:春晓、村居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教案格式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及正确书写诗中的生字、新词。
2、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以及抒发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以及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初读古诗:
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检查读。(小组合作)
2、理解词语的意思:(同桌交流)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3、提出不懂的地方,全班交流质疑。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三、品析体会:
1、学生独立想象,畅所欲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2、结合发言,适时引导学生品析诗句,深化理解与体会。
(1)“春种”“秋收”概括了什么
(2)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写出了什么
(3)从前三句中,你读出了怎样的画面
(4)可农夫的结果又是什么
(5)议议: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他们的劳动成果,陷农夫于死地呢(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读出悲愤与同情)
(6)体会:从这首诗中,你又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
四、对比感悟:
1、对比读。
2、议议: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情境与抒发的的情感有何不同
《秋浦歌》描写的冶炼工人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高昂地放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的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悯农》描写了农夫们一处辛苦耕种,开垦了所有的土地,获得了丰收,结果却饿死的情景,写出了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抒发了诗人对社会不平的强烈愤慨,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的真挚同情。
五、小结:
同样是描写劳动者的劳动,《秋浦歌》带给我们的是劳动的火热与激情,而《悯农》留给我们的是劳而不得的悲愤。诗人用精炼的语言,不仅描写了不同的劳动场景,更抒发了他内心深处对劳动者的真挚情感。
六、课堂检测: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天拉()一颗()夫()粒()一棵()
2、背诵古诗。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板书设计:
忙碌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悲愤、同情)
古诗教学教案格式篇三
教学目标:
1、掌握7-9年级教材推荐背诵篇目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和答题。
2、所考查的对象侧重于诗词曲的理解,主要题型在于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以及重点诗句、字词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ppt呈现近三年衡阳中考古诗词鉴赏的题目
2、小结:衡阳怎么考:
唐宋名家名篇。
题量两道,分值4分。
常考题型:赏名句,析情感
二、复习鉴赏方法
品字词、析修辞、绘景象、悟哲理
品字词举例:
1.“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就没有这种效果。请说说为什么。
答:“见”字写出了作者采菊时,不经意间抬头,那秀丽的南山美景扑进眼帘,而不是有意去“望”,它准确传神地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
诗句“丰年留客足鸡豚”中“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足”字写出了宴席的丰盛,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农家人热情好客的特点。
答题格式:“x”字写出了…,准确传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感情(特点、景象)
小试牛刀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两句中的“聚”和“怒”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聚”字写出了潼关周围山多,“怒”字写出了黄河水的奔腾澎湃,它们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潼关地势险要的特点。
析修辞举例:
1.试从修辞角度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妙处。
2.试分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艺术特色。
答题格式: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小试牛刀
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水喻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愁绪的汹涌浩荡,无尽无休。
绘景象举例:
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示:绘景与翻译不同,它是在翻译的基础上补充一些细节描写(找景物,加修饰语,展开联想和想象,组织语言),使内容更形象更生动。
描述:茫茫的沙漠无边无际,没有山,没有树,一缕孤烟直上云霄,长长的黄河横贯大漠,杳无尽头,又大又圆的落日静静地躺在天边。
小试牛刀
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展现的画面。
描述:重重叠叠的崇山峻岭之中,水汽升腾,如烟似雾,血红的残阳缓缓西沉,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紧闭城门的孤城。
悟哲理举例:
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含的哲理是:
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答题格式:揭示了…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初中常见古诗词哲理名句:略
小试牛刀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诗句揭示了什么哲理?
答:揭示了________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3、复习小结
1、学生归纳
2、教师小结:我们今天这节课复习了初中阶段古诗词的鉴赏,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掌握这个知识点并做好书上的复习习题,争取在中考中这个题能够不失分。
4、布置作业
古诗教学教案格式篇四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处于6-7岁之间,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并且在朗读方面需要很好地训练。所以必须巩固学生的积累知识情况,并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训练。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三维理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认识“池惜阴晴柔露”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的内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说重点
以朗读和背诵作为基本训练形式,让学生通过反复吟诵来逐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感受自然景色的美丽可爱,接受美的熏陶。
说难点
指导学生透过字面意思挖掘诗句背后的意蕴,感受到古诗文字和2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说教法
1、朗诵法
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为他们创造主动感知、积极思考、体味成功的机会。在引导学生品词读句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边读边感知作者的情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图景,边读边品味语言文字的滋味,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情感。使课堂里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运用图片,音乐,动画等美学手段,使整个课堂里洋溢着美育气氛,使学生在接受语文教学时同时受到美育的熏陶。
2、电教法
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
说学法
1、感情朗诵法
这首诗极富艺术力。情溢言表,在流畅,动人的景物描写中寄予情思,而这种情思,正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但这种情,诗中并没有直露地抒发,全部寄于字里行间,那么,要抓住这种情,只有读,通过学生感情朗读,让他们在自己的朗读中去领会,会胜过老师重三叠四地讲解,同时还起到了训练朗读能力的作用。
2、想象意境法
这首古诗短小精悍却意境深远。诗中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着力描绘了夏初小池的美丽可爱。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意境美,就要让学生通过看图朗诵、听音乐朗诵等多种形式反复体会诗歌的语言和意境,要边读边想象,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感受到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真正领略到古诗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读出赞美、愉快的感情。
3、小组合作法
联合国文教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不用老师教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自主学习,这很重要,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合作学习,自主识字,初探诗意。
总之,在一年级古诗教学中,我们主要应该抓住朗读这个关键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师生共同感悟语言,品词析句,并做好课外延伸训练。
以上就是人教社教师之家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小池说课稿的内容。如有更好的建议请加微信(志远网络)告之我们!
古诗教学教案格式篇五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通过诵读,使学生感受农民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
3、渗透爱惜粮食的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
培养读诗兴趣,感受农民劳动辛苦,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三、教学难点:
感受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四、教学准备:
相关录像、配乐朗读录音带、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农民伯伯劳动吗?现在就让我们到田间看一看吧!(放录像:农民头顶烈日在给禾苗锄草)同学们,谈一谈你现在的感受吧!”
2、“是啊,农民伯伯多么辛苦哇!唐朝有位大诗人李绅站在田间看到此情此景时,同你们一样,心里很有感触,便写下了一首诗《悯农》。(板书课题)这首诗广为传诵,你们想读一读吗?”
(二)学习古诗。
1、对照拼音自读古诗。要求学生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检查读的效果,易读错的字:谁、皆。
3、自己读古诗。“想一想你读明白了什么,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4、指名读古诗。“谁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学生质疑,答疑,师适明引导)
5、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古诗。
(三)朗读古诗
1、“古诗是有节奏和韵律的,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播放配乐朗诵)
2、自己试着读一读(跟读、诵读等)。
3、指名学生配乐朗读,学生评议。
4、再次呈现农民耕作画面。“看哪,农民伯伯多么辛苦哇,汗水一滴滴落进泥土里,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吧!”(配乐读文)
5、同学们闭上眼睛,吟诵出心中的感受吧!(配乐读文)
(四)拓展延伸
1、“同学们,你们读得真好。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那么当你面对农民辛苦劳动的成果——粮食时,你想对大家,对自己说些什么呢?”(粮食来之不易,同学们爱惜粮食)
2、“诗人李绅还写了另外一首《悯农》(春种一粒粟),让我们来读读吧!”
3、“通过学习古诗,我们知道了农民劳动的辛苦。你还能背出一些这样的诗吗?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课外作业
“课后我们再去查一查,找一找写人们辛苦劳动的诗,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议一议好吗?”
六、附板书设计(可用投影仪投影)
《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诗教学教案格式篇六
一,引入
二,理解“炼字”
三,炼字与鉴赏
(一),关注动词
(二),关注形容词
(三),关注数量词
(四),关注特殊词
四,结语
古诗词鉴赏之“炼字“练习题:
1,选择题:请为下列诗句选择最恰当的.一组词语:(d)
轻风细柳,淡月梅花。
答:摇映b:舞隐
c:拂戏d:扶失
2,问答题: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只一“看”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古诗教学教案格式篇七
1、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
一只蝴蝶轻轻飘,
顺着风儿上九霄。
一心向着云外飘,
可惜绳子拴住腰。
2、指名说
揭题
1、出示课文插图
瞧,图上的几个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诗人高鼎把他们写进了一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
2、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村”。
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宇音。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齐读。
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
(指名回答: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全班齐读。
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4、诗中是怎样写的?(引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读诗想画画,指导背诵
1、师配乐朗诵,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复习生字词,写字指导
1、抽读生字、词卡片,学生说一说怎么记住“醉”这个字。
2、指导写“忙”字(方法同前)。
扩展活动
开展放风筝活动。
教材简析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
高鼎的《村居》,则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情调。良辰美景配上快乐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风华少年,意境多么悠远。
学习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难点:认识生字“醉”和书写“声、处”。
古诗教学教案格式篇八
本课两首五言绝句《锄禾》、《悯农》都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农民的深切同情。为了让孩子们从小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我分以下三步走:
一、借插图初步读懂古诗
课文配有插图,以图激趣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于是在课始,我出示了插图,让孩子们观察图上的内容,说说图上画的农民劳动的.情景,再多遍诵读古诗,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结合图从诗中读懂些什么?并告之从哪里读懂得。这样一个环节,不仅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思考习惯,同时也比较清晰地了解了孩子们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水平,方便后面的教学。一部分孩子很敏锐,他们从图和古诗中很快就明白了第一首是写农民伯伯种粮食的劳动场面,从“日当午、汗滴、辛苦”等词看出,第二首诗也写了农民伯伯的劳动,从“春种、秋收”等词看出。从孩子们的回答看出,孩子们虽小,但不乏有思考分析的能力,当然不全面,体悟的不深刻,但是,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有了前面的整体把握,加之后面的细细体会,一定会有不小的收获。我表扬了孩子们,同时,告诉他们,以后碰到古诗,可以先读读古诗,再看看图,再读读古诗,这样就能慢慢弄懂古诗写的是什么内容了。
二、析字义详细了解诗意
析字义详细了解诗意,这一步是很关键的,对于古诗的真正理解,必须从字面上去逐字把握。我出示了古诗,然后从题目开始,让孩子们进行理解。我对孩子们说:反复读读,逐字理解,允许你们猜,看谁猜得准!没有了压力,孩子们显然很兴奋,从题目开始,在我的提示下,通过反复读,逐一“猜”着。每一次我的肯定,都给他们带来无穷的动力。就这样,我们就在课堂上猜着,然后又将句子的意思逐一拼装,诗意逐渐变得明朗,每一个孩子都像是打了胜仗的勇士,课堂充满了激情。为了巩固诗意在孩子们心中的印象,我们又玩起了“诗意大比拼”的游戏,还是照老规矩,六个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个组能将意思说得更完整,可以加以自己的语言,只要合情合理都可以。班上总共也只有34个孩子,所以,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不是难题。最后,又让同桌进行了过关,每个孩子都完整地将诗意说一遍。
三、讲背景体会思想感情
光理解了诗意,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孩子们很难理解为什么“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于是,我给孩子们介绍了当时社会的现状,让他们体会到尽管农民们一年忙到头,但是换来的还是悲惨的命运。接着,我问孩子们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孩子们都说农民伯伯太辛苦,太可怜了。我又问:我们平时该如何做呢?孩子们表达了要爱惜粮食的决心。最后,我让孩子们再次朗读这两首古诗,再次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和诗人对农民的同情。
古诗教学教案格式篇九
1学会本课7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让学生大概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教育学生尊敬劳动者,激发学生热爱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材说明
这首诗是《悯农二首》中的一首,另一首《锄禾》第一册已经学过。古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这首诗的意思是:春天种下一颗谷物,秋天会有许多收获。尽管四海之内没有荒废的耕地,农民还是免不了活活饿死。诗人用“春种”到“秋收”,用“一粒粟”到“万颗子”的变化,讲了农民一年的辛勤劳动。可诗的结尾勾勒出的却是一幅悲惨的画面:“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诗人以这样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课文插图的投影片、课文朗读的录音带、二胡独奏曲《江河水》音乐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要启发学生用学过的识字知识分析、记忆本课生字。“粒、饿”两个字,可以用熟字“立、我”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夫、颗”,可以用与熟字“天、棵”比较字形的方法识记;“死”,可以拆成“一、夕、匕”三个学过的部件来识记。
2写字教学。
要注意指导以下几个字。
粒:米字旁要写窄一些,第六笔是“点”,不是“捺”。
闲:门字框里边的“木”,“捺”要变成“点”。
犹:右边不要写成“龙”。
死:“匕”的笔顺是先写“撇”,后写“竖弯钩”。
(三)词句教学
结合字形让学生了解“粟”是谷物,“万颗子”是很多谷物,从中感受到“春种”到“秋收”,“一粒”到“万颗子”的'变化。
结合插图(或投影片)和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四海”,泛指到处;“无闲田”,就是没有空的田地;“犹饿死”,即还是饿死的意思。从中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题目中“悯”字的意思。
(四)朗读、背诵指导
这课古诗押“i”韵。要在读通的基础上读出节奏感。然后结合插图或投影进行想象,经过反复朗读大致了解诗的内容。朗读时可辅以《江河水》忧怨的音乐,烘托气氛,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在脑子里浮现“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的悲惨情境,感悟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由此产生同情感。经过反复朗读和吟诵,达到背诵。背诵在课内进行。
本诗朗读的节奏、重音建议: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五)练习提示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导入新课。
谁能背诵一年级学过的古诗《悯农(一)》学了这首古诗,我们知道农民种田很辛苦。他们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生活怎样呢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古诗,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初读古诗,大致了解图意。
1出示挂图(或投影片),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读古诗,想象图画的意思。
(三)自学生字。
1一边读古诗,一边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自学生字的读音。2用生字卡片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
(四)了解词义,指导朗读。
通过看彩图和讨论,大概了解“粟、万颗子、四海、无闲田、犹饿死”的意思和诗文的内容,把课文读正确,读出节奏感。
(五)品读背诵。
借助彩图(或投影),采用各种形式的反复吟诵(配上音乐),启发学生想象诗文描绘的悲惨情境,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
(六)完成课后练习。
五、参考资料
李绅:字公垂(772—846),唐代诗人,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对唐诗歌的创作与繁荣,作出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贡献。曾写过《新题乐府》二十首,可惜今已失传。李绅的诗,感情朴实、语言平易近人。
古诗教学教案格式篇十
《春晓》是一首富有情趣的五言诗。这篇讲读课文有一幅插图,画的是几只鸟站在开满桃花的枝头上,春燕和鸟在空中飞翔,正是诗的意境。这首唐诗有四行两句。作者描述了一幅雨后春天早晨鸟语花香的绚丽图景。第一句讲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窗外传来了一片婉转悦耳的鸟叫声,这是通过所闻描述春天早晨的情景。第二句讲朦胧中想起昨天夜里听见刮风下雨的声音,经过风吹雨打,不知有多少花朵凋落了。这是通过所想来描述春天夜里的'情景。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古诗的特点,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再现古诗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朗读领悟古诗的意境和韵味。
《村居》展现的是在草长莺飞、杨柳依依的春光中,儿童放学归来,放飞风筝,自由自在的村居生活,这首古诗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力求体现快乐学习,自主学习的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走近古诗,体验春天的美,感受村居生活的情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比较、辨别,理解诗意;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感悟诗境;通过动手拼图,培养想象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
想象拼图,口语训练环节,让学生在理解诗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构建自己心目中的“村居图”,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扩大古诗学习的外延。
古诗教学教案格式篇十一
课题
4、古诗两首:《春晓》(第一课时)
执教者肖萍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古、诗”等6个生字,会写“古、声”等5个生字。
2、背诵课文。
3、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生字。
难点: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图片或实物投影、课件,生字卡片。
学习指导学习辅导学习评价
教学情境设计指导学习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古诗。
三、再读指导。
四、熟读成诵。
五、学习生字。
1、揭题。
2、解题。
小朋友们看了题目,你能猜到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春季)那它写的是一天中的哪一段时间呢?(告诉学生“晓”就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上)
1、自由读课文。
(1)自己读一遍课文,遇到生字拼一拼音节再读。
(2)再读一课文,用“--”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把课文连贯地读一遍。
2、检查自读。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个别读。
(3)齐读课文。
1、结合彩图,了解诗意。
2、指导读第一句。
(1)生试读。
(2)指名读。
(3)全班读。
3、指导读第二句。
4、把1、2句连起来读。
5、男女生分组读。
1、看图试背。
2、分组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3、全班齐背。
1、抽读生字卡片,巩固字音。
2、自学生字,记忆字形。
3、指导书写。
学生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再读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按要求画生字,读生字,把课文连贯地读一遍。检查自读,抽读生字卡片,指名个别读,齐读课文。
学生结合彩图,了解诗意。师指导读第一句。采用多种形式读句子。指导读第二句。
分组比赛背诵,全班齐背。
抽读生字卡片,巩固字音。
小组自学生字,记忆字形。老师巡堂指导书写。
表扬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的学生。
能正确认读生字读音,读准课文的同学给予表扬。
鼓励,爱学习的学生。鼓励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特别鼓励个性朗读。
表扬能背诵的同学。
表扬认真读生字、书写的学生。小组互相展评。投影好的作业。全班评价。
板
书
设
计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图)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课题
4、古诗两首:《村居》(第二课时)
执教者肖萍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7个生字;会写“忙”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
难点: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仪,生字卡片。
学习指导学习辅导学习评价
教学情境设计指导学习
一、导入、揭题。
二、看图,说一说,听范读,整体感知诗意。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正确流利。
四、教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诗句大意,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五、看图练习背诵。
六、小结。
1、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了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诗。谁来背一背。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村居》,小朋友们会在诗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1、出示挂图或投影,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
2、听录音范读,想想,作者诗中是怎样描写所看见的景物的呢?
1、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正确、流畅。
2、在文中画出生字,多读几遍,同桌互读。
3、用卡片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4、检查指导读课文,读流利。
5、读了课文,你读懂了哪一句诗,还有哪里读不明白的,可以和同桌或小组里的小伙伴商量商量。
1、动作表演读诗。
2、“拂堤”用手体味“拂”,体味“杨柳枝”的软、长。
3、理解“散”是“放”的意思,启发学生想象当时孩子放纸鸢的情景。
4、加动作自己试读,学生评议指导。
5、比赛读。
看图画,边想象画面,练习背古诗。
多么美好的二月天呀!孩子们都感到了春姑娘的召唤了吗?找找去吧!
背诵古诗。
导入课文,揭题,解题,看了题目,你们看到什么景象。再读题。
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根据挂图,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听录音范读,想想作者诗中描写什么景物。
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正确、流畅。
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交流讨论读懂了什么?
学生看图画,边想象画面,练习背古诗。
让学生去找春天。
表扬大胆背诵的同学。
表扬能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的学生。
表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的孩子。你真棒!你真的很棒!
表扬读生字好的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回答的孩子。
表扬读书好的学生,评选表演好的学生,你真有表演才能!真是一个好演员!
表扬背书好的同学。
以后评出谁找的春天最多。
板
书
设
计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图)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诗两首:春晓、村居(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教案格式篇十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3、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投影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谈雪激趣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
(出示雪景图)
二、初读感知,想象画面
1.师范读课文
三、进入情景,自主学习
1.对于这首诗,同学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可以试着说一说;喜欢朗读的可以有感情地读一读;擅长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
(强调用自己的语言,自然生动有创造性地描述。)
(1)展示有代表性的简笔画。
(3)引导讨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是如何在画面上表现出来的?
(师指导读好停顿、节奏、韵脚。)
四、课外延伸
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从他的作品中再找一二首自己喜欢的诗。
自主交流
听老师配乐朗读,在脑海中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象画面。
3.指生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学生交流。
**说
播放音乐,指生描述:
(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孤零零地坐在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画
(2)用诗句来描绘自己的画。
小组合作学习
**读
(1)抽生读。
(2)集体评议。
(3)练读。
想同学所描述的情景,边想边读。看同学的简笔画,边看边读。听音乐感受诗的意境,边听边读。
(4)抽生背诵。
[古诗两首--《江雪》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教案格式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结合资料弄清诗句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多诵读,体味诗的意蕴,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自己查资料,并结合资料去理解诗的意思,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守边将士怨情,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目的。
教、学具准备
幻灯片,录音机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描写黄河的诗句,谁能背一首给大家听一听?(1―2生背)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描写黄河的诗:《凉州词》(板书题目)
2、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
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3、这首诗是谁写的呢?(板书:王之涣)出示图片。你了解他的生平吗?谁能简单的为我们介绍一下这位诗人。(对,他是一位著名的唐代诗人,王之涣。)那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呢?(看来,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诗人当时的社会背景。板书:知背景)
唐玄宗荒淫纵乐,不务边防,不关心远戍征人的疾苦。诗人在进入凉州,听到哀怨的笛声后,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远戍士卒的同情。
二、初读,读通顺
1、配乐范读。
2、大家喜欢这首诗吗?大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检查。
4、齐读(可以读慢点,要读正确)
三、再读,明诗意。
1、看来同学们已经把诗读通了,那怎样才能把它读懂呢?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熟读法、结合注释法、查资料、结合上下文、边读边悟、结合插图等方法。)
小结:看来过去的学习大家已经积累了许多好办法,今天我们就来运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首诗。把你读明白的和小组同学交流,不明白的标记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最后请同学们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归纳起来,等会儿我们全班交流。
2、交流:(1)交流了哪些读懂的地方?
(2)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
(3)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过渡:看来,同学们运用自己的方法把诗意弄明白了。(板书:明诗意)
3、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戍边士兵的感情?(板书:怨杨柳)
四、细读,悟诗情。
过渡:从哪里能体会到戍边士兵的这种不得还乡的怨情呢?请同学们读读诗,细细的品味一下。
1、学生自由体会。
2、集体交流。
a、戍边士兵长期驻守在怎样的环境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
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指导朗读。
b、从哪里能体会到戍边士兵的这种不得还乡的怨情呢?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指导朗读。)
3过渡: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感情跃然纸上,怎样把你体会的情感读出来?(自由有感情朗读)
4、指名读。
小结:看来同学们真的领悟到诗人的强烈的情感了。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小结:看来同学们真的领悟到诗人的强烈的情感了。(板书:悟诗情)
五、古诗拓展
1、老师这里有一首王翰的《凉州词》,同学们想学一学吗?
2、出示王翰的《凉州词》。
3、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4、交流学习体会。
六、总结
请同学们课下再积累一些王之涣的名作,相信你会有更多的理解和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凉州词》。
2、板题《浪淘沙》。
3、复习上节课总结的学习方法。
二、用课上总结的学习方法来自主学习。
1、交流诗人刘禹锡的资料。
2、交流:(1)交流了哪些读懂的地方?
(2)有没有没有解决的问题?
(3)谁能把全诗的意思说一说?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2、请同学们读读诗,细细的品味一下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小结: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三、拓展
课下搜集刘禹锡的其他诗读一读。
作业:
1背诵古诗。
2摘抄诗句。
3课下搜集王之涣、刘禹锡的其他诗读一读。
[古诗两首《凉州词》《浪淘沙》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教案格式篇十四
设计意图: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模式使得现在孩子不知种庄稼之辛苦,再加上有些家长勤俭观念淡薄,缺乏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育意识。因此,现在孩子浪费粮食的现象日益严重:教室垃圾筐里躺着只咬了一口的面包;餐桌下撒了一地的米饭……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现象为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通过开展珍惜粮食的活动来启迪学生感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农民、珍惜劳动果实的情感;让幼儿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已刻不容缓。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诗歌的理解,教育幼儿要爱惜粮食,尊重农民伯伯。
2、能初步诵读出五言古诗的韵律。
活动准备:教学课件、挂图、
活动过程:
一、儿歌《大馒头,哪里来》,引出出题。
导入:小朋友,今天早晨我们吃的是什么?(幼:馒头)馒头是从那里来的?(引出儿歌)。在刚才念的儿歌里,我们觉得农民伯伯种地容易吗?(幼:不容易)小朋友想不想学一首古诗来表达农民伯伯种庄稼的不易呢?(幼:想)在学古诗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出示教学挂图)
二、指导幼儿学会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教学挂图。
1、小朋友们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什么时候的太阳又红罩着大地又热?比如早晨、中午、下午?(幼:中午)
2、中午太阳最红最热的时候,小朋友看这是谁,他在干什么?(幼:农民伯伯)
3、小朋友们看农民伯伯额上一滴一滴的是什么?(幼:汗水)
小结:哦,汗水一滴一滴的流着,都掉到泥土里去了。现在,小朋友是不是更清楚,明白粮食来的不易呀!(幼:是的)
三、诵读古诗,体会诗意。
师:从前有个名叫李绅的老爷爷,他也看了这幅画立马写了一首古诗,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古诗是怎么写的?(幼:好想)这首古诗叫《悯农》,小朋友跟着老师读一遍,这首诗说的是: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中午太阳当空照,农民伯伯还在地里干活,他们很辛苦,汗水一滴一滴的往下流,都落到泥土里了。可是,有谁知道那盘子里的每一粒饭,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换来的。所以,我们在读古诗的时候,要带着同情与感恩的心去读。
1、教师领读。
2、幼儿自由读,读给老师或者自己的好朋友听。
3、幼儿展示自己,上台读给全班小朋友听。
4、结合诗意,体会作者感情,学古人晃动小脑袋自由读。
5、小男孩,小女孩比赛读,体会诗意。
6、认识生字:禾
四、引导幼儿爱惜粮食,珍惜别人的劳动成功。
1、出示幼儿撒放图片,结合古诗说说这种行为对不对,结合自己说说应该怎么做。
2、出示饭桌铺张浪费图片,结合古诗说说这种行为对不对,结合自己说说应该怎么做。
3、出示幼儿偏食,挑食图片,结合自己这种行为对不对,应该怎么做。
五、表演《悯农》舞蹈,升华主题。
1、幼儿跟老师学跳《悯农》舞蹈。
2、幼儿上台表演《悯农》舞蹈
六、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古诗《悯农》,教会我们要不仅要不挑食,不偏食,而且还要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爱惜粮食,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七、活动反思:
《悯农》这首诗主要是要幼儿同情劳动人民,知道农民的辛苦,珍惜粮食,爱惜粮食。在课前我准备了一幅教学挂图,画面上画了一个极其干瘦的农民伯伯,一手拿锄头,一手用袖子擦汗。天空中有一个火辣辣的太阳,农民伯伯的身边都是禾苗,禾苗晒得都弯腰了。首先让幼儿观察,画面上都有什么,太阳是什么样的,禾苗是什么样的,农民伯伯又瘦又老,看上去很辛苦。认真的描述一番后在孩子的心中就有了一些印象。引导幼儿看图时应让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学古诗时,老师先泛读,然后教幼儿一句一句地读。读古诗时教幼儿怎样断句,怎样读有韵律,看着孩子们摇着小脑袋学着我的样子背古诗,我真是从心里喜欢他们。但是,结合此情此景应该配上古典音乐,这样氛围就更浓厚些,在幼儿上台表演诵读时,应该让幼儿自己相互自评,增加对诗意的理解。在难点突破时,我拍了一些本班幼儿在吃饭时的图片,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想说、敢说、有话说的环境,让幼儿在互动中自主的、自在的发展。
古诗教学教案格式篇十五
悯农
〔解题〕
《悯农》是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历任县丞、国子博士、常州知州、秘书少监等职。杨万里在南宋诗坛上,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合称“中兴四大家”,在文学史上引人注目。杨万里一生写诗逾两万首,现存四千余首。
本诗诗题中的“悯农”,“悯”是可怜的意思,“悯农”即可怜农民。本诗是杨万里写的反映农民生活的诗。诗人描述了农民的不幸遭遇:由于天气不好,农作物没有好收成,只能准备忍饥挨饿过残冬了。全诗渗透出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结构分析〕
全诗共4句,可分两个层次。
第一层(第1、2句),描述田地里农作物长势不好的情景。农作物长势不好的原因是气候不好,风不调,雨不顺,又过早下了霜。
第二层(第3、4句),写在歉收之年,农民只能忍饥挨饿了。先写因歉收必定受饥寒,再写今年是闰年,又多了一个月,受饥寒的时间也更长了。
〔语意理解〕
“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稻”,稻子,一年生草本植物。叶狭长,花白色或绿色。子实叫稻谷,碾去壳后叫大米。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不雨”,不下雨,指天旱。无论水稻还是旱稻,雨水不充足是难以生长的。如果夏天时节,雨水不足,稻便难以成熟。“不多黄”,稻穗黄的不多,说明成熟的不多,自然收到的稻谷也不会多。“荞麦”,子实磨成粉供食用。荞麦也是一种农作物。“空花”,不结果实的花。“早着霜”,早早地被秋霜打了。这两句的意思是:老天有云却无雨,田里的稻子黄的很少,丰收希望不大了。而荞麦只是开了不结果实的空花,并且已经早早地被霜打了,收成更是没有什么希望的。这两句诗,勾画出遭灾图景,为后两句表现农民的疾苦与忧愁打下基础。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
“分”,是料定、早知道的意思。“已分”,就是已经料到。“岁”,即“年”。“残岁”,就是一年中剩下的`时间。“堪”,是忍受的意思,本诗句的“堪”是“不堪”“何堪”之意。“闰”,指闰年,农历有闰月的一年叫闰年。每3年一闰,5年两闰,7闰,每逢闰年所加的一个月叫闰月,闰月加在某月之后就称闰某月。有闰月这一年为13个月,即383天或384天。本诗指农历的闰年。“添长”,增加了一个月,这一年变得更长。这两句的意思是:农民已经料定自己必定要忍饥挨饿去度过残冬了,然而,更为不幸的是今年又是闰年,更无法忍受延长了的艰难岁月。
〔写作特点〕
1.展现正直诗人的忧民之心。
杨万里是一个刚正廉洁和爱国的儒者。他自诩“谁言月餐云客,中有忧时致主心”。因此,他的诗虽多从自然景物吸收题材,但他也写下不少表现忧国忧民情感的诗,本诗与他的《插秧歌》《竹枝词》等都对农民的痛苦深表同情。本诗先写年成不济,谷物歉收,继而用农民的语言道出歉收之年,只能忍饥挨饿。诗人为强化“悯农”之情,又设定这一年是“闰年”,天数长,因而痛苦更甚。“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字里行间渗透出诗人的忧民之情。
2.于平淡中见新奇。
诗中没有写重大事件,也无慷慨的愤世嫉俗的语句,只写一个极为平凡的农村现象:雨水不调,庄稼歉收,农民生活会更苦。写庄稼歉收,也只貌似平淡地写稻子不黄,荞麦空花。但细一读,就能体会到诗人愁苦的情绪及对统治者不关心农民的愤懑不平,使人仿佛看到诗人正望着歉收的庄稼叹息。
3.活泼自然的语言。
杨万里继承了民歌的朴实之风,以及白居易、张籍和杜荀鹤等人的语言传统,写诗时力求语言浅近,并大量吸收俚语谣谚入诗。给当时诗坛注入了新鲜的空气。本诗除第3句的“分”,第4句的“堪”稍生涩外,其他都平白如话。
古诗教学教案格式篇十六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
【重点难点】
重点: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感情。
难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1、背诵学过的古诗,漫谈学习古诗的方法。
2、揭示课题,板书:《从军行》《塞下曲》
3、简介作者。
二、初读古诗,引入意境
1、教师范读,激发热情。
2、自读,扫清障碍:
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字典读准字音。
反复读,读正确,读熟,为理解古诗扫清障碍。
同桌互读,互相正音。
3、指名读,注意读出停顿。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找出重点字词,结合课后注释理解或请教老师、同学。
2、借助插图,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两首古诗的理解。
3、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教师相机指导
四、认认写写,正确识字
1、交流记住生字的好办法,准确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书写。
五、布置作业:熟读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读古诗,理解个别字词的意思。
2、分别说说两首古诗所描写的内容。
二、细读古诗,感悟意境
(一)学习《从军行》
1、出示课文挂图,教师感情朗读。
2、出示问题,引导读、悟: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从中你有什么感受?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戍边将士的什么精神?
3、指名读,体会诗情:假如你是作者王昌龄,你该怎样读才能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
4、指导背诵。
(二)学习《塞下曲》
1、指名读,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夜、平明)
2、自读思考:
(1)结合插图,说说在“夜”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3、汇报交流,师相机把学生的理解、感悟引向深入。
4、诵读古诗,体会边塞将军勇敢机智、武艺高强、具有神力的威武形象。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塞下曲》。
2、收集赞美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古诗两首:《从军行》《塞下曲》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