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评价是指根据教学实施情况,对教案的设计和执行进行评估和反思,以便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如果你对二年级教案范文有兴趣,可以继续查看下文,获取更多信息。
古诗教学教案设计意图篇一
执教:刘俊波
课前准备工作
1、收集古人锤炼语言的故事,如韩愈与贾岛、郑谷与齐己、苏东坡与苏小妹等。
2、多媒体课件。
课堂教学实录
师:传说中,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俗”。(生笑)苏东坡认真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powerpoint1)
大家品味一下,说出二字的妙处
生1:东坡用“摇”“舞”二字,均显出风的强劲,与“轻风”不符,也不能体现“细柳”的轻盈.“轻风”徐徐,若有若无,只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的柔美之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映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淡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
生2:“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师:两位同学结合诗句,很好地品味出苏小妹所用二字的妙处.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段叫炼字。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位的重要手段。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感慨良多: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更是激动得“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powerpoint2)古代诗人为什么如此看重锤炼字词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古人炼字的作用,以对我们准确地鉴赏诗歌有所帮助。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唐代诗人齐己的《早梅》。(powerpoint3)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我们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歌。(生推胡思涵,胡思涵配乐朗诵)好,同学们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哪个字写得最有感染力?请说出你的理由。
生3:诗歌第三联中,“递”和“窥”用得妙。“递”字,是说梅花内蕴幽香,随风轻轻四溢;而“窥”字,着眼于梅花的素艳外貌,形象地描绘了禽鸟发现素雅芳洁的早梅时那种惊奇的情态。鸟犹如此,早梅给人们带来的诧异和惊喜就越发见于言外。
生4:“冻”“暖”二字用得妙。用万木经受不起寒气的侵袭,有力得反衬出梅花独自回复了生意。
生5:老师,我记得诗歌的第二联中不是“数枝开”,应是“一枝开”。
师:说来听听。
生5:有个故事说,齐己拿这首诗向一个人请教,(师插话:那个人叫郑谷。)诗的第二联原来是“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不算早,不如用“一枝”更好。齐己还因此称郑谷为“一字师”呢。
师:为什么用“一枝”更好呢?
生5:梅花在百花之前开放,可算是“早”;而这“一枝”又先于众梅,悄然“早”开,更显出这枝梅不同寻常。
师:邓黎同学品出了诗人对梅花的姿色和风韵的描绘,李蓓同学则品出诗人手法上的高明,尤其难得的是,徐曼同学发现了老师的错误,大胆地指了出来,并能结合诗歌内容说出自己的理由,可贵,可赞。好,老师接受批评,改正错误。(powerpoint4“数枝开”改为“一枝开”)
刚才我们一起品评一首诗歌,下面我们再来赏析一副诗联: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powerpoint5)
大家小组交流:从炼字的'角度,你认为这一联诗句中,哪个字锤炼得好?
生2:“逾”“欲”二字,以碧衬白,以青衬红,两两相映生辉。“欲”在拟人化中赋予花朵以动态,摇曳多姿。
生6:我认为“燃”字写的妙。“燃”字写出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燃烧着的一团旺火,景色显得非常灿烂。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powerpoint6)
(生生交流)
师:大家自由发言,发言时不必局限于诗句的顺序。
生4:我说第二首。作者用一个“闹”字,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机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生7:我觉得第三首中关键词是“空”与“自”。反衬的方法用的妙。尽管阶前的春草十分碧绿、悦目,那藏身在森森的柏叶之中的黄鹂的歌唱十分好听悦耳,但此时的诗人却好像没有见到、没有听到,因为这时的杜甫无心赏玩,他心里正在怀念诸葛亮。诗人的意图,是把祠堂的春景写得十分美好,然后再用“自”、“空”二字将这美景一齐抹掉,更加突出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生8:我说第一首。第一首描绘了微风细雨中鱼和燕子的动态,写得确实妙,依我看,如果不考虑押韵,“斜”字可用“倾倒”的“倾”代替,“倾”更能形容燕子在风中翻飞的动态。(生议论纷纷)
生1:既然是微风,燕子的动作不应该很大。我认为还是“斜”更能体现燕子的轻盈。如果要改,我觉得用轻盈的“轻”比用“倾”好。
生8:(沉思)
生:不考虑押韵。
师:当然,古代诗歌的鉴赏还是要考虑押韵的。好,还有一首诗没有赏析。
生10: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生6:我认为诗中“瑟瑟”二字用得好。诗人观察非常细致,江水在夕阳落照中,受光多的地方,现出一片“红”色,受光少的地方,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把傍晚江面细波粼粼、光色变化的景象写得非常形象。
师:几位同学结合诗歌内容和诗人的情感,都能品味出诗人炼字的妙处。那么,诗人炼字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大家思考、交流一下。
生11:有的字能把诗人的情感融注其中,像《蜀相》中的“空”和“自”。
生1:有的字能把诗人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像《早梅》中的“一”字。
生7:有的诗人为了让后人记住他,特意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生大笑,师亦笑)
生12:有的字能够创设一种美妙的意境,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师:刚才几位同学的归纳很有概括性,王文川同学的看法也未尝没有道理。下面我们把几位同学的看法归纳一下:古代诗人锤炼语言,目的是要传达准确的诗意、描绘生动的形象、创设恰当的意境、抒发独特的情感(powerpoint7)当然,古人炼字,有时一字有一用,有时一字有多用,我们不能胶柱鼓瑟。
师:给大家布置一个练习。我们来看秦观的《春日》,请在后两句中各加上一个字,使之符合诗歌意趣。
春日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
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春泪,
无力蔷薇晓枝。(powerpoint8)
下课。
课后作业反馈
学生作业交上来后,老师整理如下:
“有情芍药春泪”句:盈、化、惜、酝、没、溢、迎、含、悔、怜、滴、拾、隐
“无力蔷薇晓枝”句:依、绝、垂、扶、抚、浮、醉、念、恋、倚、红、卧、缀
古诗教学教案设计意图篇二
1、认识本课的十三个认读字和六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
3、学习古诗《春晓》,感悟意境,练习背诵。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
高鼎的《村居》,则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情调。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令人陶醉。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着风筝,放飞着快乐,放飞着希望。良辰美景配上快乐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风华少年,意境多么悠远。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
三、自学古诗,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采取“情境教学法”、“提纲挈领,自主学习法”、“读写结合训练法”来突破教学重难点。首先前置性学习,预习生字词,学会朗诵古诗;然后查阅资料,了解诗人,体验诗词创作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打下基础;课中小组研读,对话交流,品味语言精彩;最后拓展阅读,朗读古诗,升华感情。
一、导入新课1.谈话解题: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去观察自然景物的变化,你们都观察了吗?能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一说吗?(同学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好。把你们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写出来的话,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唐朝有位大诗人就是这么做的。他的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首诗就是《春晓》。(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春晓:春天的早晨。晓:天刚亮的时候。
2.介绍作者:《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年轻时曾漫游江浙,徜佯山水之间,历览自然风光,他擅长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先听录音朗读,然后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教师出示生词卡片,检查字词读音。
3.指名朗读,正音。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受诗的意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诗句的大意是:(我)在春天的夜晚里睡得十分香甜,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醒来后听见到处是鸟叫的声音。回想起昨夜曾听到风声和雨声,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眠:睡眠、睡觉。
闻:听到。
啼:叫。
四、练习朗读、背诵。
1.听课文录音,体会读诗的语气和停顿。
2.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3.教师说诗意,学生念出诗句。
4.同桌互背古诗。
5.学生扮演诗人吟诵古诗。
小结: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我们一定要
珍惜春天的时光,爱惜时间。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的生字,想想自己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2.班内交流。
声:上面是“士”,不是“土”。
少:第一笔是竖,不是竖弯钩。
夜:第四笔是竖,不是坚提。
3.指导书写。
要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4.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书写。
六、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习题4,填空:
春眠不觉晓,()闻啼鸟。
(),花落()。
2.扩大阅读: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七、探究活动
八、教学反思在找春天的过程中,学生找出了许多代表春天的事物,我从这些方面着重引入鸟(声)、春风、春雨,春花,并结合诗句去感受,课外让学生将寻找春天所收集的东西做成了标本。
古诗教学教案设计意图篇三
抓“劝”“更”“尽”等字的理解,感受好朋友送别时的情景。
抓“酒”中所蕴含的情感,感情朗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千古名句来体会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2)触景情更深。
预设:
抓“雨”“柳”,等景物来感受朋友间离别的愁绪是越来越浓。
配乐读全诗来感悟此景让老朋友更加的难分难舍。
(3)世事难料情难舍。
预设:
出示《元二出使安西图》来感受渭城与安西之间的距离。
对比古今的交通工具,来体会古人离别容易相聚难。
介绍背景:王维在元二走后的几年后便去逝,此次的告别竟成了绝别。
(板书:悟诗情)是啊!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谁记下了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请站起来,让我们一起背诵读这首古诗,铭记这份的送别的情意吧!
(巧搭“音”“意”“情”学习阶梯。通过借酒抒情,借景叙情,背景升情三大环节,使学生融入文本,感悟诗情,实现与作者的情感共鸣。)
二、方法运用,自主解读。
2.通过上一首诗的学习,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应该---师生总结学法
3.同桌之间运用方法合作学习。:
4.汇报:
(1)读准音。
(2)明诗意。指名汇报、学生质疑、师生答疑。
5.对比学习悟诗情:请同学们再读一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联系我们刚才学习的《送元二使安西》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预设:都是写送别,都是送好朋友(故人),都有景物的描写。
多元理解“黄鹤楼”“烟花三月”感情朗读体会离别的悲伤。
理解“孤帆”“尽”“唯”感情朗读体会李白送孟浩然时的依依不舍。
6.能不能把这首千古佳诗记在心中!师生共同背诵。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一种能力或者习惯,不靠学习者自己运用心力去实践,去尝试,是无论怎样也难以养成的。”以上环节旨在引领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前进。构建一个实践性的语文课堂。)
三、拓展延伸,多元抒怀。
1.你还了解哪些描写送别的诗。
2.总结:不论是以酒相送的酣畅淋漓、以目相送的默默无语、说到底都是因为朋友之间有一份()他们都是在(以情相送)
因为有了情,这些文字才被人们代代传颂,因为有了情,才被称为民族的瑰宝啊!
4.老师与学生话别,共勉。
(此环节强调知识的拓展与能力的迁移。巧抓真实送别情境,为学生的多元表达搭建平台。使师生在浓浓的送别气氛中,再次享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实现了语文学科本位的回归。)
板书设计:
20古诗两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王维悟诗情
目酒明诗意
情知诗音
古诗教学教案设计意图篇四
1、认识“古、诗、首、眠”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多、知、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喜爱春天、喜爱大自然之情。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字词、背诵古诗
难点:理解意境
课前准备
有关春天的图片和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通过这一单元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春天的知识。谁愿意把自己所知道的春天和大家交流一下?(意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对春天的感受,为进一步理解春天作铺垫。)
2、师: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春天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古代的诗人也很喜欢,他们还写下一首首诗赞美春天美丽的景色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板书课题,齐读。学习“古、诗、首”两个字。
二、学习《春晓》。
出示整首诗。
(一)、读通。
1、师: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的唐朝大诗人孟浩然写的。(齐读诗题)很多同学都会背这首诗,请大家看拼音,认真读一读,呆会儿我们来比赛背诗,看谁能把每个字音背准。(教学应建立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才能较大限度地调动学习自主性。)
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诗。
3、指名背诵。
4、认记汉字。(指名读准词--交流识记加横线字的方法--组词,猜字义)
春眠春晓处处闻啼鸟
(二)、理解感悟。
1、由理解“春晓”引入,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早晨的景色,读读第一句。(也可做做动作帮助理解)
2、请同学们再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哪些地方看不懂。
3、交流讨论学习。
(1)、这首诗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鸟、风雨、花)
(2)、春天,鸟儿怎样?你从哪儿知道的?(理解“处处”“闻”“啼”)
播放一段鸟儿鸣叫的录音。耳听鸣叫声,想象鸟儿飞翔的画面,读好第二句。(体会春天所带给人的美好、愉悦)
(3)诗中所描写的花怎样?(理解“知多少”,也可画画帮助理解)
这花与风雨之间有什么关系?
花落了这么多,你有什么想法?(很可惜、很美)把你体会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吟诵。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你又知道春天是怎样的?
朗读全诗,背诵。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古、声、多、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背诵《春晓》。
3、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学习《村居》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醉春烟散学忙儿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诗。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用“--“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两分钟后(小组长记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解决。
5、全班汇报交流。
(1)、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
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
指导朗读。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
(2)、学习第三、四句。
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味其中的乐趣。)
指导朗读,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6、吟诵全诗。
三、再现生字。指导写字“知、忙”。
四、拓展阅读有关春天的诗。
[古诗二首:春晓、村居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教学教案设计意图篇五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朗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2、指导学生欣赏诗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知道劳动人民是财富的创造者。
教学难点:
封建社会的制度是不合理的。
教学过程:
一、吟唱古诗,引出诗题
1、同学们,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它博大精深,瑰丽灿烂,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所以古诗不仅能诵读而且能吟唱,我们每天下午上课前,总要吟唱一首古诗,来放松头脑,陶冶情操,谁来清唱一首?而且每天吃午饭前,都会听到广播吟唱一首什么诗?《锄禾》大家一起唱唱吧!很好,锄禾是李绅写的,也叫《悯农》,这是第一首,唱了这首古诗,李绅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农民种田很辛苦,我们要爱惜粮食)
2、是呀,古代劳动人民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生活却怎样呢?今天,我们再学一首李绅写的古诗,板书课题:悯农(二)。谁想来介绍介绍诗人。
(收集资料要注意筛选,懂得抓关键。大家要向他学习哦!)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师:诗中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听课文范读。
师:再请一个同学读读这首诗,注意是否读准字音,字正腔圆。(指明评价)
师:老师想考大家,读了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呢?
生:“悯”是什么意思呢?(和我想到一块去了,你真是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孩子。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看能否找到答案吧。)
三、读悟结合,感受画面
1、师:俗话说:诗中有画,画里有诗。(出示挂图或投影片),现在自由小声地边读古诗边想象画面,并把你读懂的地方标注出来,读不懂的提出问题,现在开始。(师巡视指导)
2、师:现在四人为一个小组交流一下你的读书心得吧。
3、生:汇报读书心得。(小组派代表先来说说你们读懂的地方吧!)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粟:粮食作物。泛指粮食种子。
子:这里读第三声,成熟的稻子。
(2)从第一句诗中你还读懂了什么?
(粮食获得丰收。)
粮食要怎样才能获得丰收呢?(要进行辛苦的田间管理)
(3)你还感受到什么呢?
(从“春种”——“秋收”、“一粒粟——万颗子”这中间要经过一系列的田间管理,如除草、杀虫、灌溉、施肥等感受农民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你的.领悟力太强了。
(4)指导朗读。那么这句诗要读出什么感情呢?(劳动艰辛)对诗的不同理解就会读出不同的韵味,谁来试试吧?(评价:让我感受到丰收的不易,掌声送给他)你也来读读吧!大家听出什么了?(同情)本句朗读的节奏、重音建议。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师小结:读得太棒了,让我眼前仿佛出现了农民不畏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画面(一片丰收的喜悦景象)。全班再有感情地读读这句,边读边想象画面。
(5)“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四海:普天下,全中国。无闲田:没有丢弃不种的田地。
犹饿死:还是饿死了。
(6)谁有问题要问吗?
为什么种了那么多粮食又获得丰收,农民还是活活饿死呢?
是谁剥夺了农民的劳动成果?
丰收的粮食哪里去了?
(7)你们预习时,有收集时代背景的资料吗?谁来说说为什么?
(由于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迫,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封建统治者的残酷剥削是指:当时农民没有土地,是找地主借的地,所收的粮食都被地主没收了。因为种的越多,收的越多,交给地主的也越多。)
(8)此时你想说些什么呢?
师小结:本来粒粒粮食滴滴汗,但是,这些苛捐杂税压得人民饿的饿,死的死。这些社会现实诗人没有明说,然而,只要稍加思索,就会发现现实的另一面:那无数的粮食“输入官仓化为土”的罪恶。这种社会太不公平了。
(9)指导朗读。那么后面这句诗应怎么有感情地读呢?(既同情又愤恨)你来试试?哪个小组也来示范读读呢?(指名评价)读得真好,你也来试试!(师评价:让我仿佛看到一个痛恨统治者的好少年,喔又让我听到你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声。)本句朗读的节奏、重音建议。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10)师先配乐朗诵,生再配乐朗诵。
(11)学了这首诗你知道诗人要告诉我们什么吗?诗人所要表达什么情感呢?
(表达诗人对广大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剥削者的强烈愤恨)
(12)那么诗题的“悯”字你理解了吗?
(有同情、怜悯农民之意!)
四、再找组诗,拓展延伸
1、观看唱古诗视频《悯农2》学着唱。(大家想不想学唱这首古诗呢?)
2、你还读过哪些关于劳动的古诗呢?各描写什么劳动场面呢?
a.《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b.《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五、教师总结,升华主题
同学们没有不劳动的个体,只有不愿劳动的思想,败的思想,违背规律的思想,这都将——受天地所摒弃。而爱劳动是最光荣的,因为劳动创造财富,劳动才能体现生命的真正价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深入骨髓的传统和习惯,将会世代相传。
板书设计:
古诗教学教案设计意图篇六
一、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中农民劳作的辛苦与粮食来之不易的寓意,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炼及
节奏美,初步学习朗诵诗歌。
2、运用观察、探索、比较、选择等方式,理解诗歌的画面及寓意。
乐意参与讨论,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独特感受。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悯农》
2、能发出声音的积木、筷子、日常的玩具等。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欣赏古诗。
1、出示《悯农》图片:
师:老师请小朋友看一张图,谁来把你看到的内容讲给大家听?
2、鼓励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人物的动作、表情及背景,并小声地与身边的同伴交流。
师: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老伯伯在做什?他的心情怎么样?
师:这幅画说的是一首古诗,你们能猜出来是哪一首古诗吗?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3、师:老师把这首古诗来念给小朋友们听。
二、教师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1、请幼儿念古诗一遍,提问:这首古诗说了一件什么事?
2、教师帮助幼儿逐句理解诗歌的含义。
3、教师重点解释大家都不能准确理解的文字及诗歌,幼儿理解的则由幼儿来讲。
师:“锄禾日当午”:农民伯伯在中午种庄稼,火辣辣的太阳照在身上。
“汗滴禾下土”:农民伯伯种庄稼的时候热得全身都是汗,汗水一滴一滴都流到了泥土里。
“谁知盘中餐”:谁知道我们吃的这些米饭。
“粒粒皆辛苦”一粒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
三、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诗歌。
1、幼儿看图跟随教师朗诵诗歌。
师:这首诗告诉我们,农民伯伯在田里劳动的时候是非常辛苦的,我们在念古诗的时候速度要稍微慢一点。
2、教师动作在前,引领着幼儿打着拍子朗诵诗歌,体验诗歌的韵律美
师:看老师手里是什么?(积木)看着老师用积木要做什么?
3、教师请幼儿自己探索、选择能发出和谐声音的物体,并学习打着拍子朗诵诗歌
师:你们也想试一试吗?那请你们选择一种能发出声音的物体,跟着老师一起来念念。
四、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诗歌的寓意。
1、师:朗诵这首诗歌时,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
2、教师简单介绍粮食的由来,帮助幼儿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涵,知道农民种粮食的辛苦与不易,知道要尊重他人的劳动。
3、农民这么辛苦地种粮食,我们应该怎样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呢?
古诗两首:锄禾、悯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古诗教学教案设计意图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及正确书写诗中的生字、新词。
2、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以及抒发的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读懂诗句,体会诗中描写的情境以及抒发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1、同学们,谁还记得《锄禾》这首古诗能给大家背一背吗
2、这首诗选自《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二首,板书课题:悯农(二)
二、初读古诗:
1、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工具书,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三、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检查读。(小组合作)
2、理解词语的意思:(同桌交流)
粒:像米一样细小而成颗粒状的东西。
粟:谷子,小米。这里泛指粮食的种子。
颗:小而圆的东西。
闲:无事可做;空闲。
夫:和农组成农夫,意思是:农民。
犹:还。
饿:肚子里没有食物。
死:没有了生命。
四海:我国古代认为中国大地四面有大海,所以用四海或四海之内指全国或全世界。
3、提出不懂的地方,全班交流质疑。
4、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李绅是唐代诗人。《悯农二首》是李绅流传下来的最杰出的作品,思想内容深刻,对比鲜明,富有哲理。
三、品析体会:
1、学生独立想象,畅所欲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春种一粒粟:春天种下一粒谷物的种子。
秋收万颗子:秋天收下千颗万颗的粮食。
四海无闲田:天底下没有一亩闲荒的土地。
农夫犹饿死:仍然还有不少农民吃不饱肚子而被饿死了。
2、结合发言,适时引导学生品析诗句,深化理解与体会。
(1)“春种”“秋收”概括了什么
(2)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写出了什么
(3)从前三句中,你读出了怎样的画面
(4)可农夫的结果又是什么
(5)议议: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他们的劳动成果,陷农夫于死地呢(学生回答后,指导朗读,读出悲愤与同情)
(6)体会:从这首诗中,你又读出诗人怎样的情感(学生回答)
四、对比感悟:
1、对比读。
2、议议: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情境与抒发的的情感有何不同
《秋浦歌》描写的冶炼工人一边挥汗如雨地工作,一边情绪高昂地放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抒发了作者对创造性的劳动的质朴的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悯农》描写了农夫们一处辛苦耕种,开垦了所有的土地,获得了丰收,结果却饿死的情景,写出了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抒发了诗人对社会不平的强烈愤慨,以及对劳动人民的的真挚同情。
五、小结:
同样是描写劳动者的劳动,《秋浦歌》带给我们的是劳动的火热与激情,而《悯农》留给我们的是劳而不得的悲愤。诗人用精炼的语言,不仅描写了不同的劳动场景,更抒发了他内心深处对劳动者的真挚情感。
六、课堂检测: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写下来。
天拉()一颗()夫()粒()一棵()
2、背诵古诗。
(1)自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板书设计:
忙碌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悲愤、同情)
古诗教学教案设计意图篇八
教学目标:
1、掌握7-9年级教材推荐背诵篇目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和答题。
2、所考查的对象侧重于诗词曲的理解,主要题型在于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情感,以及重点诗句、字词的理解和把握。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ppt呈现近三年衡阳中考古诗词鉴赏的题目
2、小结:衡阳怎么考:
唐宋名家名篇。
题量两道,分值4分。
常考题型:赏名句,析情感
二、复习鉴赏方法
品字词、析修辞、绘景象、悟哲理
品字词举例:
1.“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就没有这种效果。请说说为什么。
答:“见”字写出了作者采菊时,不经意间抬头,那秀丽的南山美景扑进眼帘,而不是有意去“望”,它准确传神地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闲适心情。
诗句“丰年留客足鸡豚”中“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足”字写出了宴席的丰盛,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农家人热情好客的特点。
答题格式:“x”字写出了…,准确传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感情(特点、景象)
小试牛刀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两句中的“聚”和“怒”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聚”字写出了潼关周围山多,“怒”字写出了黄河水的奔腾澎湃,它们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潼关地势险要的特点。
析修辞举例:
1.试从修辞角度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妙处。
2.试分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艺术特色。
答题格式: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小试牛刀
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春水喻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愁绪的汹涌浩荡,无尽无休。
绘景象举例:
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提示:绘景与翻译不同,它是在翻译的基础上补充一些细节描写(找景物,加修饰语,展开联想和想象,组织语言),使内容更形象更生动。
描述:茫茫的沙漠无边无际,没有山,没有树,一缕孤烟直上云霄,长长的黄河横贯大漠,杳无尽头,又大又圆的落日静静地躺在天边。
小试牛刀
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所展现的画面。
描述:重重叠叠的崇山峻岭之中,水汽升腾,如烟似雾,血红的残阳缓缓西沉,荒芜的大漠里只有一座紧闭城门的孤城。
悟哲理举例:
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含的哲理是:
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答题格式:揭示了…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初中常见古诗词哲理名句:略
小试牛刀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诗句揭示了什么哲理?
答:揭示了________的哲理,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3、复习小结
1、学生归纳
2、教师小结:我们今天这节课复习了初中阶段古诗词的鉴赏,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掌握这个知识点并做好书上的复习习题,争取在中考中这个题能够不失分。
4、布置作业
古诗教学教案设计意图篇九
1、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
一只蝴蝶轻轻飘,
顺着风儿上九霄。
一心向着云外飘,
可惜绳子拴住腰。
2、指名说
揭题
1、出示课文插图
瞧,图上的几个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诗人高鼎把他们写进了一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
2、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村”。
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宇音。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齐读。
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
(指名回答: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全班齐读。
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指名用自己的话说)
4、诗中是怎样写的?(引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读诗想画画,指导背诵
1、师配乐朗诵,小朋友闭上眼睛听,再说说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复习生字词,写字指导
1、抽读生字、词卡片,学生说一说怎么记住“醉”这个字。
2、指导写“忙”字(方法同前)。
扩展活动
开展放风筝活动。
教材简析
《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
高鼎的《村居》,则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情调。良辰美景配上快乐生活,多么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风华少年,意境多么悠远。
学习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正确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难点:认识生字“醉”和书写“声、处”。
古诗教学教案设计意图篇十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处于6-7岁之间,活泼好动,求知欲旺盛。并且在朗读方面需要很好地训练。所以必须巩固学生的积累知识情况,并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训练。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三维理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认识“池惜阴晴柔露”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的内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说重点
以朗读和背诵作为基本训练形式,让学生通过反复吟诵来逐步理解诗句的意思,初步感受自然景色的美丽可爱,接受美的熏陶。
说难点
指导学生透过字面意思挖掘诗句背后的意蕴,感受到古诗文字和2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说教法
1、朗诵法
教师充分相信学生,为他们创造主动感知、积极思考、体味成功的机会。在引导学生品词读句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边读边感知作者的情感,边读边想象课文描绘的图景,边读边品味语言文字的滋味,边读边体会作者的情感。使课堂里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运用图片,音乐,动画等美学手段,使整个课堂里洋溢着美育气氛,使学生在接受语文教学时同时受到美育的熏陶。
2、电教法
思维科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
说学法
1、感情朗诵法
这首诗极富艺术力。情溢言表,在流畅,动人的景物描写中寄予情思,而这种情思,正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但这种情,诗中并没有直露地抒发,全部寄于字里行间,那么,要抓住这种情,只有读,通过学生感情朗读,让他们在自己的朗读中去领会,会胜过老师重三叠四地讲解,同时还起到了训练朗读能力的作用。
2、想象意境法
这首古诗短小精悍却意境深远。诗中有代表性的几种事物着力描绘了夏初小池的美丽可爱。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意境美,就要让学生通过看图朗诵、听音乐朗诵等多种形式反复体会诗歌的语言和意境,要边读边想象,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用自己的话描述自己感受到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真正领略到古诗文的语言美、意境美,读出赞美、愉快的感情。
3、小组合作法
联合国文教组织指出:未来的文盲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们应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不用老师教的情况下能够做到自主学习,这很重要,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发展。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合作学习,自主识字,初探诗意。
总之,在一年级古诗教学中,我们主要应该抓住朗读这个关键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师生共同感悟语言,品词析句,并做好课外延伸训练。
以上就是人教社教师之家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小池说课稿的内容。如有更好的建议请加微信(志远网络)告之我们!
古诗教学教案设计意图篇十一
课题
4、古诗两首:《春晓》(第一课时)
执教者肖萍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古、诗”等6个生字,会写“古、声”等5个生字。
2、背诵课文。
3、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习生字。
难点: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图片或实物投影、课件,生字卡片。
学习指导学习辅导学习评价
教学情境设计指导学习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古诗。
三、再读指导。
四、熟读成诵。
五、学习生字。
1、揭题。
2、解题。
小朋友们看了题目,你能猜到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春季)那它写的是一天中的哪一段时间呢?(告诉学生“晓”就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上)
1、自由读课文。
(1)自己读一遍课文,遇到生字拼一拼音节再读。
(2)再读一课文,用“--”画出生字,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把课文连贯地读一遍。
2、检查自读。
(1)抽读生字卡片。
(2)指名个别读。
(3)齐读课文。
1、结合彩图,了解诗意。
2、指导读第一句。
(1)生试读。
(2)指名读。
(3)全班读。
3、指导读第二句。
4、把1、2句连起来读。
5、男女生分组读。
1、看图试背。
2、分组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
3、全班齐背。
1、抽读生字卡片,巩固字音。
2、自学生字,记忆字形。
3、指导书写。
学生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再读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并按要求画生字,读生字,把课文连贯地读一遍。检查自读,抽读生字卡片,指名个别读,齐读课文。
学生结合彩图,了解诗意。师指导读第一句。采用多种形式读句子。指导读第二句。
分组比赛背诵,全班齐背。
抽读生字卡片,巩固字音。
小组自学生字,记忆字形。老师巡堂指导书写。
表扬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的学生。
能正确认读生字读音,读准课文的同学给予表扬。
鼓励,爱学习的学生。鼓励生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特别鼓励个性朗读。
表扬能背诵的同学。
表扬认真读生字、书写的学生。小组互相展评。投影好的作业。全班评价。
板
书
设
计
春晓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图)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课题
4、古诗两首:《村居》(第二课时)
执教者肖萍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学会本课7个生字;会写“忙”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
难点: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仪,生字卡片。
学习指导学习辅导学习评价
教学情境设计指导学习
一、导入、揭题。
二、看图,说一说,听范读,整体感知诗意。
三、初读课文,识字,读正确流利。
四、教师针对学生质疑,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诗句大意,并指导有感情朗读。
五、看图练习背诵。
六、小结。
1、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了一首描写春天美景的诗。谁来背一背。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村居》,小朋友们会在诗中找到更多的乐趣。
1、出示挂图或投影,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
2、听录音范读,想想,作者诗中是怎样描写所看见的景物的呢?
1、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正确、流畅。
2、在文中画出生字,多读几遍,同桌互读。
3、用卡片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4、检查指导读课文,读流利。
5、读了课文,你读懂了哪一句诗,还有哪里读不明白的,可以和同桌或小组里的小伙伴商量商量。
1、动作表演读诗。
2、“拂堤”用手体味“拂”,体味“杨柳枝”的软、长。
3、理解“散”是“放”的意思,启发学生想象当时孩子放纸鸢的情景。
4、加动作自己试读,学生评议指导。
5、比赛读。
看图画,边想象画面,练习背古诗。
多么美好的二月天呀!孩子们都感到了春姑娘的召唤了吗?找找去吧!
背诵古诗。
导入课文,揭题,解题,看了题目,你们看到什么景象。再读题。
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根据挂图,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听录音范读,想想作者诗中描写什么景物。
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正确、流畅。
检查生字,指导识字。
交流讨论读懂了什么?
学生看图画,边想象画面,练习背古诗。
让学生去找春天。
表扬大胆背诵的同学。
表扬能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提出问题的学生。
表扬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开动脑筋的孩子。你真棒!你真的很棒!
表扬读生字好的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回答的孩子。
表扬读书好的学生,评选表演好的学生,你真有表演才能!真是一个好演员!
表扬背书好的同学。
以后评出谁找的春天最多。
板
书
设
计
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图)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古诗两首:春晓、村居(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