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是一种责任,是为国家繁荣稳定贡献力量的行动。怎样创作出富有创意和感染力的爱国标语呢?以下是一些动人心弦的爱国标语,让我们一起为祖国加油助力。
植树问题的四年级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数学(下册)第89——90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体会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教学难点
掌握画示意图整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能力。
设计理念
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心理需求,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反思的过程中获得知识。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你能画一幅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的示意图吗?画画看。
说一说画图时要注意什么?
你会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
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有什么关系?你会用哪些关系式来表达这三者的关系?
2、谈话:刚才你们画出了长方形的示意图,也解答了简单的求长方形面积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稍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板书课题)
学生独立解决、汇报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题
2、根据示意图分析、解决问题
3、反思解题过程
使学生明确:这是一个有关图形面积计算的问题,如果画个图就可以将题意表达的更清楚了。
(2)自主尝试画图
要求画出的图能让人更清楚地看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组织交流:展示自己画的示意图,说说是怎么画出来的,结合示意图说说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引导学生比较展示出来的示意图,观察这些示意图,你觉得哪些画的好?哪些需要改进?
重点引导学生关注:a。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是否都作了准确的标注;b。画的图是否美观清晰,有关长方形的长与宽是否大致符合比例。
根据刚才的讨论,修正自己画的图。
看示意图分析:要求原来花圃的面积要先求什么?根据什么条件可以求出原来花圃的宽?
你认为解决这一类实际问题一般怎样做?
明确:
理解题意画示意图整理信息
根据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
列式计算解决问题
学生自主阅读
独立思考、交流
学生尝试画图、交流汇报
比较、改进自己的示意图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解决问题,交流反馈解题的情况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试一试
出示题目,提问:你准备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问题?
按要求在教材提供的图上画出减少的部分
2、想想做做第1题
3、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主阅读,
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画图,同桌检查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解决问题并结合所列式子再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让学生展示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先让学生从自己所画的示意图中指出增加的部分,再让学生结合示意图或所列的表格说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四、全课总结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五、作业设计
六、教后反思
植树问题的四年级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1课时,教材第68页—69页例2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能有序、有效地思考、分析数量关系,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2、能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初步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和推理等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有序、有效地思考、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感受假设策略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和推理等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导学单、教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出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列式解答。
把720毫升果汁倒人9个同样的小杯子里,正好倒满。平均每个杯子的容量是多少毫升?
数量关系:个小杯的容量=720毫升
口头列式解答
提问:和第1题相比,这道题难在哪里?(第1题是把720毫升果汁倒入一种杯子里,可以直接用除法计,这一道题是把720毫升果汁倒入两种杯子里,题中有两个未知数量。)
3、揭示课题:这道题可以怎样解答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探索策略
1、教学例1。
(1)理解题意。
谈话:请同学们先观察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想一想,根据题意,你
能找到怎样的数量关系,和小组里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些数量关系的。
揭示:6个小杯的容量+1个大杯的容证=720毫升
大杯的容量x =小杯的容量小杯的容量x3=大杯的容量
(2)确定思路。
谈话:我们知道,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要想办法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你有办法把这个问题变得简单吗?请先联系刚才理解数量关系式想一想,再和同学说说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反馈:请把你的解题思路分享给大家。
学生想到的思路可能有以下几种,结合学生的交流,分别作如下引导:
思路一: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
问:把720毫升果计全部倒入小杯,1个大杯要换成几个小杯?把大杯换成小杯后,正好倒满多少个小杯?先画线段图分析。
思路二:假设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大杯,6个小杯换成几个大杯?把小杯换成大杯后,正好倒满多少个大杯?先画线段图分析。
思路三:列方程解。
小结: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同学们想到了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上面的几种思路都是抓住哪一个数量关系展开思考的?像这样通过假设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方法,也是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假设)。
(3)列式解答并检验。
谈话:选择一种方法完成解答,并检验解题的过程和结果。
完成解答后,让学生说说列式、检验的方法和结果。
(4)回顾反思。
(5)教学第二种思路。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计算,教师巡视。
指名交流解题时的思考过程,以及列式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6)比较和回顾。
提回:通过解答上面的问题,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2、完成“练一练”。
(1)出示题目,提问:要求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可以怎样进行假设?让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完成解答,教师巡视。
(2)让不同思路的学生展示自己解题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一第1—3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疑问?
植树问题的四年级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过程目标: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四年级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但这种能力不是那么强,在学习中很难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但学生的合作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在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完成学习任务。适当的鼓励是激励学生学习,克服困难的最好方法。在生活经验方面,学生们看到过“道路两旁每隔一定距离会种有树”,但是,在这样的现象中包含哪些数学概念他们是不清楚的,需要教师针对此予以明确;在数学知识方面,他们知道“依此类推”和“除法的意义”,像“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他们可以通过计算和画图的方法解决,只是对这些量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猜谜导入揭题
师:“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师:生活中“间隔”随处可见,比如,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间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与间隔有关的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手为素材,初步感受手指数与间隔数有的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激发探求植树问题的欲望。
二、经历探究,发现规律
1、激趣引入,启发探究积极性
(课件出示)出示江口小学为绿化环境的招聘启事及设计要求
招聘启示
学校将进行校园环境美化,特诚聘环境设计师一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
江口小学
20xx.6
设计要求:
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等距离植树,两端要栽。
【设计意图】通过招聘启示让学生设计植树方案的出发点是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平等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在参与中学习和构建新的知识、形成能力。
植树问题的四年级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小学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由本站会员“夜色恋人”投稿精心推荐,小编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说明本节课学习完成后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 的植树问题。
过程目标: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
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学习者特征分析(结合实际情况,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心理特征、知识结构等方面进行描述):
通过平时的观察,我发现四年级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但这种能力不是那么强,在学习中很难独立的完成学习任务,但学生的合作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在学习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学习,完成学习任务。适当的鼓励是激励学生学习,克服困难的最好方法。在生活经验方面,学生们看到过“道路两旁每隔一定距离会种有树”,但是,在这样的现象中包含哪些数学概念他们是不清楚的,需要教师针对此予以明确;在数学知识方面,他们知道“依此类推”和“除法的意义”,像“100米的小路,每隔5米栽一棵”,他们可以通过计算和画图的方法解决,只是对这些量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教学过程(按照教学步骤和相应的活动序列进行描述,要注意说明各教学活动中所需的具体资源及环境):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猜谜导入揭题
师:“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手)
师:生活中“间隔”随处可见,比如,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间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与间隔有关的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手为素材,初步感受手指数与间隔数有的关系,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不知不觉中展开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激发探求植树问题的欲望。
二、经历探究,发现规律
1、激趣引入,启发探究积极性
(课件出示)出示江口小学为绿化环境的招聘启事及设计要求
招聘启示
学校将进行校园环境美化,特诚聘环境设计师一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
设计要求:
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等距离植树,两端要栽。
【设计意图】通过招聘启示让学生设计植树方案的出发点是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平等的、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在参与中学习和构建新的知识、形成能力。
【小学人教版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教学设计如果还不能满足你的要求,请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小学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教学设计范文。
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植树问题》评课稿
植树问题的四年级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策略的体验和理解。
教学过程:
分了五个环节
第一部分是导入,先出示一个条件,让学生初步体验只有一个条件无法求出问题,接着提供两个条件,让学生选择一个能解决问题的条件,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只有两个相关联的条件才能解决问题。
第二部分是教学例题,感悟策略。出示例题后重点让学生理解“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从两个角度提炼出了数量关系,然后说解题思路,主要讲清楚根据哪两个条件求出什么,再根据哪两个条件什么。完成填表和列式后沟通了两者的关系,最后总结得出解决问题时我们紧紧抓住条件在思考。揭示课题。
第三环节是变式沟通,形成策略。通过两个变式的教学,让学生加深对策略的感知。接着安排了皮球那道题目,学生对条件的理解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安排了一个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四个题目结束后,安排了回顾反思,这一环节是新教材比较强调的,让学生在回顾反思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经验。
第四环节是练习巩固,运用策略。选取了想想做做第一题的第一小题,让学生根据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再解答,最后在分析中提炼出解决问题的第三个小窍门。紧接着请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第5题。第5题的设计主要考虑到一是学生对游戏比较感兴趣,二是国际象棋是我们学校的特色,三是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四是增加学生的课外知识。
第五环节是课堂总结,交流 收获。回顾学习了什么内容,以及解决问题时是怎样一步步分析的。
植树问题的四年级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有条理的分析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2、沟通“一一列举”和“列表”两种策略的联系,通过列表,帮助学生养成有序列举的习惯。3、在学生感受这一策略的特点和价值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同学们,以前我们曾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好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顺利地解决问题,今天这堂课,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策略,这种策略和以前学习的策略还有很大的关系呢!
二、教学例1
1、导语:我们来看看第一个问题。
出示:园艺工人用6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花圃,他是怎样围的?
(1)师:你可以算一算,或者画一画。写好后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学生汇报板书:长(m)2,宽(m)1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和他想得一样的同学请举手。
小结:看来这个花圃只有一种围法。
2、导语: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个花圃:
(1)师:长和宽都有哪些情况?请你思考之后写在作业纸上。
(2)学生汇报板书:长(m)43,宽(m)12
师:你有几种围法?你呢?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围法?看来我们已经找全了答案。(板书:全)
小结:第一个花圃,我们找到了1种围法,第二个花圃,我们找到两种不同的围法,像这样把符合要求的答案一一的找出来,这种方法叫做一一列举,(板书:一一列举),“一一列举”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策略。
3、导语:下面请同学们用这个策略来解决一个问题。
出示例1: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几种不同的围法?
(1)请你思考之后,把不同的围法一一列举到第一张表格上。
(2)学生汇报(投影展示三张作业纸:不全、全而无序、全而有序)
植树问题的四年级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专题简析:
我们把研究路程、速度、时间这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称为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主要包括相遇问题、相背问题和追及问题。这一周我们来学习一些常用的、基本的行程问题。
解答行程问题时,要理清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紧扣基本数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来思考,对具体问题要作仔细分析,弄清出发地点、时间和运动结果。
分析与解答:这是一道相遇问题。所谓相遇问题就是指两个运动物体以不同的地点作为出发地作相向运动的问题。根据题意,出发时甲乙两人相距20千米,以后两人的距离每小时缩短6+4=10千米,这也是两人的速度和。所以,求两人几小时相遇,就是求20千米里面有几个10千米。因此,两人20÷(6+4)=2小时后相遇。
练习一
分析与解答:要求狗共行了多少米,一般要知道狗的速度和狗所行的时间。根据题意可知,狗的`速度是每分钟行500米,关键是要求出狗所行的时间,根据题意可知:狗与主人是同时行走的,狗不断来回所行的时间就是王欣和陆亮同时出发到两人相遇的时间,即2000÷(110+90)=10分钟。所以狗共行了500×10=5000米。
练习二
分析与解答:这是一道相背问题。所谓相背问题是指两个运动的物体作背向运动的问题。在相背问题中,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仍然成立,根据题意,甲乙两人共行的路程应该是54-18=36千米,而两人每小时共行7+5=12千米。要求几小时能行完36千米,就是求36千米里面有几个12千米。所以,36÷12=3小时。
练习三
文档为doc格式
植树问题的四年级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1、让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合理的解题步骤,学会正确解答这类问题。
2、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信心。
教学重、难点:
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欣赏:播放《曹冲称象》录像,感受策略。
一、引入
1、刚才课前我们一起看了《曹冲称象》的故事。最后是谁帮曹操解决了问题。
(曹冲)曹冲真了不起啊!曹冲是用什么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的?(生答)
2、师:石块的重量等于大象的重量,把大象替换了石块,这样就可以很容易地称出来了。
3、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替换”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替换)
二、展开
1、出示例1。
2、那老师把刚才题目中的条件换一下: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4倍。
(1)师: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每个同学有作业纸,请同学们自己先画一画,画出替换过程,并计算出来。
(2)指名上台展示并讲述。
过渡:同学们都很棒!老师再把题目换一下,好吗?
3、出示“小杯的容量比大杯少160毫升”。
(1)师:现在我们可不可以用替换的方法了?(上课时有的说可以,也有人说不可以)
(2)请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替换?小组讨论时注意这几个问题(手指屏幕)生读。
(3)小组汇报。(生答时演示过程)
三、课堂练习
1、过渡:我们班的洪老师遇到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用刚才学过的知识来帮忙解决。
(1)出示题目。
(2)师:同学们先再作业纸上自己做做看。
(3)指名汇报。(找不同做法的学生汇报)
(1)出示题目。
他们进了公园,来到水上乐园,其中有40人去划船。
每只大船比每只小船多坐2人,每只大船和每只小船各坐几人?
(2)左边三组完成第一个问,右边三组完成第二个问。
(3)指名汇报。
3、过渡: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种替换的现象。
(1)播放视频。(生活的替换现象)
(2)老师真心希望同学们能用智慧的眼睛去发现,并能灵活运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
[在最后我播放了一段视频,是让学生了解在我们生活中到处都有替换现象。]
四、全课总结 师: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综合实践
过渡:最后老师留给同学们一个综合实践题,课后想一想。
苏果超市用3个空啤酒瓶可以换一瓶啤酒。
王叔叔买了12瓶啤酒,他最多能喝到多少瓶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