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教案是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策略的安排进行系统安排和梳理的产物。阅读以下大班教案范文,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北京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星星。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学习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探索的过程。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发展其作出决策的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旧知铺垫
2.课件出示情境:
0.24+0.1 0.82-0.32 1.54+2.3 9.88-4.32
售票员阿姨:“只要小朋友能准确地计算出得数,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可以。
3.师引导:可以口算,可以列竖式计算、还可以请教别人,等等。
4.学生计算后、汇报结果。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针对学生的喜欢和好奇心,以游乐园的情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环节目的是激活学生学习本课所需的知识,选择不同算法,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特别给予后进生再次学习的机会。)
(二)提出问题
1、问题情境
师:大家计算得真准确!我们可以进去数学游乐园喽!你们瞧,游乐园里真乐闹啊!大象伯伯在那里给大家量体重,我们去看看!哦,有三位小朋友量出来的体重是……(课件出示游乐园情境图)
笑笑38千克
淘气45.2千克
丁丁33.4千克
2、大象伯伯要考考你们:你能不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呢?
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从中选择出本节课将解决的问题:(退位减法)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三、探索算法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1、学生列出算式:45.2-33.4=2、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把得数算出来。
2、学生独立探究算法。
3、全班交流:生1:我算出得数是11.8。
(师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师:很好,不过这种算法的前提是小数的位数相同。
生2:我是把这道题想成钱来算的。我先从45.2元里面拿出33元……
师:你能把生活经验用在这里解决算术问题真不错。
生3:我能用列竖式的方法来算。
师:你的算法很特别,能不能上台来跟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师:谢谢你。
师: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更方便呢?
(列竖式)
师:那好,我们就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
(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行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环节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出发,主动参与,探究小数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有效的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并且学会优化选择。)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课件出示问题及智慧爷爷说的话“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请2位学生板演。
3、引导学生评价。
(课件出示情境)
4、师:数学游乐园里还有个小朋友晶晶还不明白,我们一起来帮帮他。
5、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不够减时怎么办?如果碰到整数怎么办?
6、分组讨论,并做好记录。
7、汇报交流。(强调智慧爷爷说的话)
8、师小结: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一。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教师通过课件进行板书。)
(通过小组讨论,促进生生互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归纳、概括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巩固和应用
“有奖解答”
2、p16第一题。
(课件出示)
(1)看谁算得最准确。
8.25
+1.55
-
7.3
-2.25
-
10
- 2.45
-
教师着重引导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
小结: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3、p16第二题。
新学期开学了,笑笑到商店买了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
名称单价/元
书包32.50
文具盒7.60
4、分发奖品。(星星——贴在光荣榜)
(在“有奖解答”的具体情境中,学生既巩固新知,同时又引出了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五、总结回顾
1、师:我们今天的游园活动到这里就结束了,你愿意把今天的收获和大象伯伯分享吗?
2、学生谈收获。
3、师总结:这就是我们所今天学习的——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相信以后遇到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应该难不倒你们了。
北京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篇二
1、学生复习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前几天我们栽了蒜苗,还记录了它在15天内生长情况的数据,昨天,大家把自己栽种蒜苗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制成条形统计图,举在手里,展示一下。
展示一学生的条形统计图。
生汇报图中数据。
2、提出问题,学生探究作图
师:如果我们还想了解它从第3天到第15天整个的生长变化的情况,该怎么画呢?老师这有几种统计图,请你仔细观察,看哪一种更合适。(师出示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生任选其一。
能不能在你作的条形统计图上作一些修改或补充,把它变成这种统计图呢?
学生在小组内先讨论,再在图上试一试。
学生作图后展示,汇报作了哪些修改,表示什么意思?
3、生成新知,揭示课题
师抓住学生将条形上的点连线,对比评价,选择优秀的作品,用多媒体演示由条形统计图演变为折线统计图(描点,连线)的过程。
提醒同学们:变成真正的折线统计图还要把原有的条形统计图擦掉。
揭示课题:折线统计图。
1、 读点
师:图中的点表示什么呢?
生说点的意义,(课件显示并标数量)
2、读趋势
师:同学们都读出了点所表示的数量(板书数量),由点连成的线呢?
生说表示蒜苗从矮长到高的生长趋势。
读局部趋势,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快,从第几天到第几天长得慢(板书趋势)
3、估计
根据这一趋势请你估计蒜苗第1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
4、预测
预测第20天大约长到多少厘米,并说说你的想法。
师:我们会读折线统计图了,那你会画折线统计图吗?怎么画呢?
出示笑笑蒜苗生长情况统计表,你能将它制成折线统计图么?
学生独立绘制笑笑的蒜苗生长情况折线图。
汇报评价
说说图中的信息
对比自己与笑笑的蒜苗生长趋势,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1、出示 北京地区20xx年5月新增病人的统计图
(1)从上图中你能说说“非典”新增病人的变化趋势吗?
(2)你能与同学说说产生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吗?
2、出示小玲家室内气温的变化统计图
(1)小玲每隔( )时测量一次气温
(2)这一天从8:00到16:00的气温从总体上说是如何变化的?
(3)请你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3、出示百货大楼一年销售冰箱的总数量统计图
根据趋势,作出决策
师:如果你是销售经理,根据今年销售趋势,明年你有什么打算?大约进多少?为什么?
下课后收集生活中的折线统计图,下节课交流。
北京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篇三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
学生预习、准备量杯、滴管、量桶、水等。
一、了解预习情况:
通过预习,你知道我们这节课要学习什么?你知道了相关的哪些知识?
随学生回答板书:毫升
学生可能会知道:毫升可以用字母ml表示;1升=1000毫升;……
二、认识1毫升
2、用滴管向量筒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大约是1毫升。
3、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
取生活中最常见的勺子,舀满1勺水,倒入量筒,测得大约是10毫升
指出:这勺子是我们每天都要用的东西,现在你会利用它找适量的药水了么?
三、完成想想做做1、2:
1、下面的容器里各有多少毫升药水?
四、升和毫升的进率
1.出示500毫升的量杯,请同学们观察量杯上的刻度,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
2.把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两杯)
3.问:1升等于多少毫升。
4.指名学生回答,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
5.练习:20xx毫升=()升4000毫升=()升
9升=()毫升10升=()毫升
五、完成想想做做3、4、5:
1、说说下面每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
请学生完整的列出解答算式。在交流第一个的时候指名说说列式理由。
先交流:做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喝?然后多请几个学生自然地喝这100ml水。算一算。
3.完成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
六.你知道吗?
学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
课后小记:“1毫升概念的确立”,让学生观察1毫升在量器、瓶盖中的情况、用滴管装,使每个学生都清楚地看到了1毫升的多少,学生感兴趣。认识一把普通勺子容量约10毫升,可以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在生活中寻找、认识毫升,是一个非常好的学具。
授后小记:
前两课时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教学容量单位应该以动手操作及实物演示为主要的教学及学习方式,因此,在课前我利用学生群体收集了大量练习中出现的容器实物,在课上展示给所有学生看,学生通过观察,切实地感受到了“1毫升”是一个很小的容量单位及各种小容量容器的`实际大小。
北京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篇四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理解、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课件、星星。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学习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探索的过程。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发展其作出决策的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课堂教学理念。
(一)创设情境,旧知铺垫
2、课件出示情境:
0.24+0.10.82-0.321.54+2.39.88-4.32
售票员阿姨:“只要小朋友能准确地计算出得数,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可以。
3、师引导:可以口算,可以列竖式计算、还可以请教别人,等等。
4、学生计算后、汇报结果。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针对学生的喜欢和好奇心,以游乐园的情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环节目的是激活学生学习本课所需的知识,选择不同算法,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特别给予后进生再次学习的机会。)
(二)提出问题
1、问题情境
师:大家计算得真准确!我们可以进去数学游乐园喽!你们瞧,游乐园里真乐闹啊!大象伯伯在那里给大家量体重,我们去看看!哦,有三位小朋友量出来的体重是……(课件出示游乐园情境图)
笑笑:38千克
淘气:45.2千克
丁丁:33.4千克
2、大象伯伯要考考你们:你能不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呢?
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从中选择出本节课将解决的问题:(退位减法)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1、学生列出算式:45.2-33.4=2、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把得数算出来。
2、学生独立探究算法。
3、全班交流:生1:我算出得数是11.8。
(师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师:很好,不过这种算法的前提是小数的位数相同。
生2:我是把这道题想成钱来算的。我先从45.2元里面拿出33元……
师:你能把生活经验用在这里解决算术问题真不错。
生3:我能用列竖式的方法来算。
师:你的算法很特别,能不能上台来跟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师:谢谢你。
师: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更方便呢?
(列竖式)
师:那好,我们就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
(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行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环节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出发,主动参与,探究小数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有效的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并且学会优化选择。)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课件出示问题及智慧爷爷说的话“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请2位学生板演。
3、引导学生评价。
(课件出示情境)
4、师:数学游乐园里还有个小朋友晶晶还不明白,我们一起来帮帮他。
5、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不够减时怎么办?如果碰到整数怎么办?
6、分组讨论,并做好记录。
7、汇报交流。(强调智慧爷爷说的话)
8、师小结: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一。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教师通过课件进行板书。)
(通过小组讨论,促进生生互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归纳、概括数学知识的能力。)
“有奖解答”
2、p16第一题。
(课件出示)
教师着重引导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
小结: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3、p16第二题。
新学期开学了,笑笑到商店买了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
名称:单价/元。
书包:32.50。
文具盒:7.60。
4、分发奖品。(星星——贴在光荣榜)
(在“有奖解答”的具体情境中,学生既巩固新知,同时又引出了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1、师:我们今天的游园活动到这里就结束了,你愿意把今天的收获和大象伯伯分享吗?
2、学生谈收获。
3、师总结:这就是我们所今天学习的——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相信以后遇到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应该难不倒你们了。
北京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篇五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一)猜谜语
1、一头牛(猜一字:生)
2、一斗米(猜一字:料)
3、一月七日(猜一字:脂)
4、五个手指(猜一成语:三长两短)
5.七除以二(打一成语)——不三不四
6.七分之八(打一成语)——七上八下
7.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8.灭火(打一数字)——一
9.舌头(打一数字)——千
10.添一笔,增百
倍;减一笔,少九成(打一数字)——十
11.双杠(打一数学符号)——等号
12.你盼着我,我盼着你(打一数学名词)——相等
13.不转弯的路(打一数学名词)——直线
(二)、生活中的趣味数学
14.一根绳子两个头,三根半绳子有几个头?
解:8个头,(半根绳子也是两个头)
15.1根绳子对折,再对折,再第三次对折,然后从中间剪断,共剪成多少段?
解:9段
16.一栋住宅楼,爷爷从一楼走到三楼要6分钟,现在要到6楼,要走多少分钟?
答:15分钟
解答:5根
北京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篇六
:1、在有趣的计算中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2、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熟练小数的运算。
一、解决问题。
问题1、cai-1呈现p51的第1题的信息。
1、你根据这个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列式解答。
问题2、第2题,
1、师生一起解读统计表。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问题3、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个别辅导。
二、估一估,算一算。
p52的第4题。
1、示范解决。
2、学生任选一行或一列计算。
3、汇报你是怎样选两个乘数的`?探讨估算的策略。
第5题,估一估,算一算。
可以采取游戏的方法,1人说数,另一人说需要多少钱。
北京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篇七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利用字母表示数进行表达和交流。
2、在探索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过程中,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简明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渗透归纳猜想、数形结合等数学思维方法。
3、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合作学习及相互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探索规律,并用字母表示一般规律的过程。
课件、表格……。
1、谈话引入
生:字母
师:字母表示的是什么?
生:表示的是数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字母表示数(板书:字母表示数)。
看来我们班的同学既善于观察,又爱动脑筋,我很喜欢你们,很想和你们交朋友,谁愿意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生说,对其中一个。)
活动(一)“猜年龄”在加法中体会用字母表示数
(1)体会用字母表示数
我把你的名字和年龄写在黑板上好吗?(师板书)
去年他几岁呢?前年几岁呢?最小的时候几岁啊?明年xx同学几岁?再过一年呢?
观察黑板上的数字你发现了什么?(一个比一个大;没有相同的……)这是一些变化的数。
师:还有谁能继续往下说?这么多同学想发言,那张老师就在黑板一直写下去,怎么样?(黑板写不下、麻烦)
既然说不完,又麻烦,谁能想出一个最简洁的办法来表示xx同学的年龄呢?、
生:用字母表示。
师:用什么字母呢?
师:你想的办法可真好!用一个小小的字母就把这么多数都概括进去了,他的威力可真大,
师:除了用字母a来表示xx同学的年龄,还可以用其他的吗?(b.c.d……)所有的字母都可以。
师:n可以是哪些数呢?(生:2、6、9、21、56……)那么这儿的n可以是哪些数呢?(生:n不可能是200,因为人一般活不到200岁。学生产生争议)
师生总结: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数,但用字母表示生活中的数量时,字母所取的数要符合生活实际。
小练习
师:谁还能用字母表示我们身边的数量呢?(生举例)
师:你觉得用字母怎么样?(方便、简洁……)
师:这种方法这么好?想知道是谁发明的吗?(课件)
法国的数学家——韦达
他是第一个有意识地和系统地用字母来表示数的人,是他确定了符号代数的原理与方法。在欧洲他被称为“代数学之父”。
(2)体会含有字母的式子
刚才有几个同学介绍了自己,我也和大家做一下介绍,我叫张丹,来自辽阳市,叫我张老师就可以了,年龄吗?你们猜猜(25、26、28)
xx的年龄
张老师的年龄
11+17
…………
1010+17
1111+17
1212+17
1313+17
……
师:你还能继续往下写吗?好,拿出练习本开始写吧。(全班学生写)
师:有的同学已经不再写了,为什么?是不是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和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小组交流)
师:说说你们组同学的发现。(同学汇报,师板书)
1、指导学生边写,边说当xx同学几岁时,老师多大。
2、当学生说出当xx同学n岁时,张老师n+17岁时,师追问,为什么?
3、学生说出,因为学生的年龄在变化,老师的年龄也是变化的,但老师与学生的年龄差是永远不变的,当xx同学n岁时,张老师的年龄就是n+17岁。还谁说一说n+17表示什么?为什么?(强化)n+17既可以表示张老师的'年龄,也可以看出老师比同学大17岁。4、指出在这里,你们把变化的量用字母来表示,不变的量不变。
5、这里的n是同一个数吗?同一道题一个字母表示同一个数。
小练习
我们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了数,张老师n岁时,xx同学的年龄就是(nxx),那么上一道题中的n和这一道题中的n表示的是同一个数吗?(总结出不是同一道题,同一个字母表示的不是同一个数。)你也能用我们身边的数量,说一个含有字母的式子吗?(鼓励学生用加减乘除)
活动(二)填表格
1、汇报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说你的发现?(生汇报:我们可以看出三角形的个数在不断的变化,小棒的根数也在不断的变化,但是摆一个三角形要用小棒的根数始终不变。我们小组用x表示三角形的个数,用x×3表示要用小棒的根数。)
2、简写方法
师小结:n×3还有更简便的写法,谁见过?
在乘法算式中,当字母与数字相乘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乘号简化为一个小圆点,也可以省略不写。当省略乘号时,数字应写在字母的前边。例如:n×3写作3.n或3n。
小练习:8×x简写成67×y简写成
是不是所有的含有字母的式子都能简写呢?(生总结出:加号、减号和除号不能省略。)
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到快乐广场去轻松一下(课件)
2、生活馆
(1)一件上衣a元,一条裤子比一件上衣便宜12元,一条裤子元。
(2)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一个作业本要1元,笑笑买了a本,要用()元。
(3)一辆公共汽车上原来有15人,到新街车站下去x人,又上来y人,现在车上有人。(4)有m个苹果,每盘6个,可以装在()个盘子里。
3、音乐吧
随音乐说儿歌。
生: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
三只青蛙三张嘴,六只眼睛十二条腿;
你能用一句话说一说这首儿歌吗?
4、图形馆
c=2(a+b)s=ab
c=4as=aa=a2
5、智慧屋
用小正方形摆图形,并寻找所摆图形的个数与所需小正方形数的规律。
同学们你们在快乐广场里玩的高兴吗?(高兴)
四、总结
结束语:那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的怎么样?如果用a表示非常满意;用b比较满意;用c表示有点遗憾。请你对自己今天这堂课的表现的满意程度做个选择,说说满意在哪里,遗憾在哪里,有什么希望。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育活动优秀训练教案
北京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篇八
1、了解中括号产生的必要,掌握含有中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2、能准确规范计算有关算式题,感受数学符号的奇妙。
1、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正确解答带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猜谜语:圆周分两半,左右各一边,计算常使用,见它要先算。
2、说运算顺序
3、在这些算式中,小括号起什么作用?
5、板书课题:中括号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你知道吗?自读,谈收获。
2、说一说360÷【(12+6)×5】运算顺序。
3、独立计算,一生板演。
4、集体交流。(重在运算顺序)
5、对比、发现、深化认识。(课件出示)
6、总结运算顺序(学生总结,老师整理)
三、拓展应用
1、算一算,比一比
先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
2、练一练(独立计算,交流运算顺序)
四、总结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什么?
2、中括号有什么作用?
3、说一说在含有括号的算式里,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4、作业:课本79页5、6题
北京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篇九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教学重点:感受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准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集智式备课
(一)基础训练
【口算】24×5=32÷4=8+27=900÷3=
【解答题】用小棒摆8个六边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1、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引导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3、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
4、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并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5、教师用线段图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教给方法: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保证准确的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2、划出下面题目的计算顺序并计算任意两题。
3、啄木鸟医生(判断并改正)
=19=145
【提高练习】1、先计算,再列出综合算式。
240÷12=236+70=237+263=
125×14=1750÷25=25×36=
2、列综合式计算
(1)4除900的商减224,差是多少?
(2)504加140除以28的商,和是多少?
(3)比一个数的3倍少12是60,这个数是多少?
3、课本p8练习一
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小张有8张10元的。小王有18张2元的。
【拓展练习】1、用两种方法解决下面的问题:(只要求列式不计算)
北京版小学数学四年级教案篇十
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垂线的距离。(课文第66页的例2、练习十一中的地3、4的相应小题,第5、6题。)
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准确的画出垂线。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三角板、直尺。
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
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板书课题:画垂线
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
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1、68页4题画一画。
2、69页5题。我们在测定跳远成绩时,怎样测量比较准确呢?为什么?
3、69页6题怎样修路最近呢?
3、你能用一把直尺和一个量角器画一条直线的垂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