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提前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这些小班教案范文展示了不同课程和教学活动的教案设计,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小班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篇一
1、通过故事欣赏、指点画和游戏活动,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2、学习用多种颜色进行手指点画。
1、教具准备:
(1)桌面木偶:未上色的鱼妈妈一只、鱼宝宝若干,海底世界布景;
(2)红、黄、蓝颜料、抹布、每组一份;回形针、绳子每人一份;
(3)范例若干;
(4)录音机一台,歌曲《捉鱼》磁带一盒。
2、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己熟悉歌曲《捉鱼》;
(2)幼儿己有初步的指点画经验。
3、《捉鱼》音乐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4、大小、颜色不同的三角形若干。
5、娃娃、餐具教学过程:
1、观看故事表演并欣赏配乐故事《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
(1)观看故事表演并欣赏配乐故事
(2)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简单提问。
2、指点画:“鱼妈妈”和“鱼宝宝”
播放背景音乐,幼儿自由欣赏教师的范例。
启发幼儿从颜色和排列方式等方面谈谈鱼妈妈和鱼宝宝穿的衣服。
以鱼妈妈的口吻请幼儿为鱼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大胆点画,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尝试点出有规则的“鳞片”来。
提醒幼儿使用抹布,注意保持桌而和衣物的清洁。
3、游戏: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
提供海底世界布景,让先完成作业的幼儿带着鱼宝宝“去旅行”。
听音乐《捉鱼》玩游戏,提醒幼儿跑动时注意不碰撞。
1、音乐角:启发幼儿在玩《捉鱼》游戏时用上不同的鱼游动作,
2、美工角:引导幼儿用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拼贴《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并添画泡泡。
3、操作角:提供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让幼儿练习按图形特征排序。
4、娃娃角:提供娃娃、餐具等供幼儿游戏。
一、我给爸爸做领带。
鼓励幼儿先挑选好图案或色彩,摆放在要装饰的`领带上,然后再用浆糊粘贴。
2把设计好的领带挂在墙壁上进行展览,引导幼儿相互欣赏。
离园时,把领带带回家,给爸爸亲手戴好。
数学:点卡排序教学目标:
1、复习认识点卡,并能按顺序给3以内数量的点卡排序及匹配实物。
2、继续学习正确整理操作材料教学准备:教学具若干教学过程:
一、集体活动:给爸爸领带排队
1、学习将点卡按数量从小到多的排列分别出示三张点卡,这张点卡上有几个圆点,请个别幼儿点数。出示标记图:谁会在红线上给领带点卡排队,想想哪张点卡在最前而,哪张点卡跟在后而,边排边说:几点的点卡请你排在最前面,几点的点卡请你跟在几的点卡的后面。请个别幼儿在黑板上操作。
2、对应匹配实物卡片:爸爸的图书出示三张卡片,看看是什么?每种有几只,请个别幼儿点数验证。爸爸的书要和点卡做朋友,一木书和几的点卡做朋友?请个别幼儿在黑板上操作,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小动物的朋友找的对不对。
二、小组活动:
1、给爸爸领带点卡。
2、给爸爸送饼干。
3、摆书木三。
活动评价
1、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集体检查卡片排列的顺序和按量匹配的是否正确。
2、引导幼儿观察材料的摆放的现状,表扬整理的好的幼儿。
小班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篇二
1、通过故事欣赏、指点画和游戏活动,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
2、学习用多种颜色进行手指点画。
1、教具准备:
(1)桌面木偶:未上色的`鱼妈妈一只、鱼宝宝若干,海底世界布景;
(2)红、黄、蓝颜料、抹布、每组一份;回形针、绳子每人一份;
(3)范例若干;
(4)录音机一台,歌曲《捉鱼》磁带一盒。
2、知识经验准备:
(1)幼儿已熟悉歌曲《捉鱼》;
(2)幼儿已有初步的指点画经验。
3、《捉鱼》音乐磁带一盒,录音机一台。
4、大小、颜色不同的三角形若干。
5、娃娃、餐具
1、观看故事表演并欣赏配乐故事《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
(1)观看故事表演并欣赏配乐故事
(2)根据故事内容进行简单提问。
2、指点画:“鱼妈妈”和“鱼宝宝”
(1)播放背景音乐,幼儿自由欣赏教师的范例。
(2)启发幼儿从颜色和排列方式等方面谈谈鱼妈妈和
(3)以鱼妈妈的口吻请幼儿为鱼宝宝穿上漂亮的衣服,鼓励能力弱的幼儿大胆点画,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尝试点出有规则的“鳞片”来。提醒幼儿使用抹布,注意保持桌面和衣物的清洁。
3、游戏: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
(1)提供海底世界布景,让先完成作业的幼儿带着鱼宝宝“去旅行”。
(2)听音乐《捉鱼》玩游戏,提醒幼儿跑动时注意不碰撞。
二、区角活动:
1、音乐角:启发幼儿在玩《捉鱼》游戏时用上不同的鱼游动作,
2、美工角:引导幼儿用大小不同的三角形拼贴《鱼妈妈和鱼宝宝去旅行》并添画泡泡。
3、操作角:提供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让幼儿练习按图形特征排序。
4、娃娃角:提供娃娃、餐具等供幼儿游戏。
小班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篇三
通过阅读,了解动物的出生,知道动物会长大。喜欢读书,培养阅读的兴趣。
初步了解其特性。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跟动物做朋友》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2—13页。
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
动物妈妈和宝宝图卡(见材料制作)。
形式:集体
1、向幼儿提问:乐乐去看过什么动物。
2、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讲故事《乐乐去看小花猫》:
有一天,爸爸跟乐乐说:“我今天带你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原来爸爸要带乐乐去一个朋友的家,那个人的家里养着几只猫,有的是灰黑色的,有的是黄色的。
有一只大猫刚刚做了妈妈,它生了5只小猫咪。乐乐看见3只小猫咪正在吃猫他*的奶,有两只小猫咪吃饱了正在睡觉。
乐乐问爸爸:“我可以把小猫咪带回家吗?”爸爸说:“小猫咪刚出生,它们都需要猫他*的照顾。你能当猫妈妈吗?”乐乐摇摇头,爸爸还说:“如果小猫离开了猫妈妈,猫妈妈和小猫都会很伤心的。”
乐乐又问:“爸爸,你可以再带我来看小猫咪吗?”爸爸说:“可以啊,你可以看着小猫咪长大。小猫咪像你一样,会慢慢长大的。”
3、向幼儿提出问题:你知道小猫是怎样出生、长大的吗?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
4、并将自己找到的信息与小朋友分享。
5、与幼儿一起阅读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帮助幼儿了解:狗和猫的宝宝会先在他*的肚子生长发育,然后才会出生。
6、出示动物妈妈和宝宝图卡,请幼儿把“妈妈”和“宝宝”正确地配对。
能知道动物会长大。
喜欢阅读图书。
本活动的几个过程可以分几个环节进行,如:过程1、2可以利用过渡环节,提出问题;过程3请家长配合在家进行;过程4、5、6可以在班级通过教学活动的形式开展。同时,过程4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搜集的信息的情况,利用早晨谈话的时间持续进行。
在图书区投放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供幼儿自己选择。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小班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篇四
通过阅读,了解动物的出生,知道动物会长大。喜欢读书,培养阅读的兴趣。
初步了解其特性。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
动物妈妈和宝宝图卡(见材料制作)。
形式:集体
1.向幼儿提问:乐乐去看过什么动物。
2.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讲故事《乐乐去看小花猫》:
有一天,爸爸跟乐乐说:“我今天带你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原来爸爸要带乐乐去一个朋友的家,那个人的家里养着几只猫,有的是灰黑色的,有的是黄色的。
有一只大猫刚刚做了妈妈,它生了5只小猫咪。乐乐看见3只小猫咪正在吃猫他x的奶,有两只小猫咪吃饱了正在睡觉。
乐乐问爸爸:“我可以把小猫咪带回家吗?”爸爸说:“小猫咪刚出生,它们都需要猫他x的照顾。你能当猫妈妈吗?”乐乐摇摇头,爸爸还说:“如果小猫离开了猫妈妈,猫妈妈和小猫都会很伤心的。”
乐乐又问:“爸爸,你可以再带我来看小猫咪吗?”爸爸说:“可以啊,你可以看着小猫咪长大。小猫咪像你一样,会慢慢长大的。”
3.向幼儿提出问题:你知道小猫是怎样出生、长大的吗?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
4.并将自己找到的信息与小朋友分享。
5.与幼儿一起阅读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帮助幼儿了解:狗和猫的宝宝会先在他x的肚子生长发育,然后才会出生。
6.出示动物妈妈和宝宝图卡,请幼儿把“妈妈”和“宝宝”正确地配对。
能知道动物会长大。
喜欢阅读图书。
本活动的几个过程可以分几个环节进行,如:过程1、2可以利用过渡环节,提出问题;过程3请家长配合在家进行;过程4、5、6可以在班级通过教学活动的形式开展。同时,过程4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搜集的信息的情况,利用早晨谈话的时间持续进行。
在图书区投放有关动物成长的图书,供幼儿自己选择。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小班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篇五
初步了解动物的两种基本出生方式——卵生、胎生。
能按照两种不同的出生方式给动物分类。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知道区分动物是卵生还是胎生。
卵生动物视频。
卵生动物、胎生动物图片若干,字卡各一张。
绘画材料若干。
一、谈话导入。
二、利用课件,了解“卵生动物”和“胎生动物”。
(一)了解卵生动物。
(1)有一只小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你们知道小鸟遇到了谁吗?(播放课件)
(2)看完后请孩子说说小鸟遇到了谁?(母鸡妈妈和乌龟妈妈)
(3)母鸡妈妈在干什么呢?你们知道鸡宝宝是怎么生出来的吗?
(4)乌龟妈妈又在干什么呢?
(5)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宝宝是从蛋里孵化出来的?
(6)师小结:有些动物宝宝如鸡、鸭、乌龟等,是通过妈妈下蛋,再从蛋里孵化出来的,这些动物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卵生动物”。(出识字卡“卵生动物”)
(二)了解胎生动物。
(1)这里还有一些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动物是不是都是从蛋里孵化出来的呢?(出示图片:大象、狮子、孔雀等)
(2)师小结:有些动物宝宝如猫、狮子、大象等,是妈妈直接生出来的,这些动物也有个共同的名字叫“胎生动物”。(出示字卡“胎生动物”)
(3)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胎生动物吗?
三、游戏:帮动物宝宝找家。
(1)教师:游戏活动前两个动物分类提醒孩子:它是谁?是卵生动物还是胎生动物呢?请把它送回家!
(3)教师:出示动物卡片,请小朋友按“卵生动物”“胎生动物”分类粘贴。
四、谈话:小朋友们是卵生还是胎生?
小结:小宝宝要在妈妈肚子里住上10个月,妈妈非常的辛苦。所以我们要爱自己的妈妈,也要爱动物妈妈和宝宝。
请孩子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画下来,送给妈妈并告诉妈妈它是“卵生动物”还是“胎生动物”。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都充满了热情,教学中幼儿从什么都不知道到几乎成了一个小博士的自豪和自信,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学会了学习。使幼儿不仅知道动物的出生方式,还了解了什么是卵生动物,什么是胎生动物,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
小班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篇六
1、愿意参加游戏,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2、感知“1”和“许多”。
3、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4、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对数的认识和理解
1、老师扮鸡妈妈,幼儿扮小鸡。
2、活动场地布置许多树、草(草内有若干鸡蛋和一只鸭蛋)。
3、一幅《母鸡生蛋》图,鸭木偶一个。
活动过程
一、找蛋
1、老师和幼儿一起唱歌曲《母鸡下蛋》。
问:鸡宝宝你们听见了什么?
2、师:哎呀,我生了好多好多的蛋不知道掉到哪里去了,请你们帮我找一找。
幼儿找蛋。
二、还蛋
1、引导幼儿发现其中有一只不同的蛋。
3、鸭妈妈找不到自己的蛋会怎样?
4、请鸡宝宝把鸭蛋还给鸭妈妈。看看鸭窝里有没有鸡妈妈生的'蛋。
三、玩蛋
1、玩蛋宝宝。(幼儿随意的在地上摆弄滚动)
2、师:请鸡宝宝把蛋放到篮子里,你给我一个,你也给我一个-----。现在我的篮子里有多少蛋?(许多蛋)。
四、画蛋
2、师:咯咯嗒,咯咯嗒它又要生蛋了,我们一起把它生的蛋画下来。
3、教师和幼儿一起把画贴在墙上,请小朋友以后再来给鸡妈妈画蛋。
小班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篇七
1、知道母鸡会下蛋、孵小鸡。
2、巩固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物体。
3、体验在游戏中学习的快乐。
1、母鸡生蛋的视频,小鸡破壳而出的视频或图片。
2、小鸡图片若干,大点数卡两套。
3、分别画有1条虫、2条虫、3条虫的卡片若干。
1、鸡妈妈下蛋。
(1)模拟母鸡下蛋的声音,引导幼儿自由交流:这是谁在叫?鸡妈妈在做什么?
(2)组织幼儿观看母鸡下蛋的.视频,指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出鸡妈妈下了几个蛋。
(3)引导幼儿操作《点数鸡蛋》,教师巡回指导。
2、帮助找小鸡。
(1)幼儿观看小鸡破壳而出的视频。
教师:一天天过去了,我们来看鸡妈妈在做什么?鸡蛋有什么变化呢?
(2)组织幼儿到贴有小鸡图片的草丛中与同伴一起玩"找小鸡"游戏,并交代游戏规则。
(3)幼儿分享交流:我找到了x只小鸡。我在图卡上贴了x个圆点。
3、捉小虫喂鸡。
(1)将小虫的图片随意洒落在地上,引导幼儿玩游戏"捉小虫"。
教师:小朋友们帮鸡妈妈找到了小鸡宝宝,鸡妈妈真高兴,现在她还想请大家帮忙,捉些小虫送给饿了的小鸡宝宝吃。
(2)幼儿动手捉"草地上"的小虫,鼓励幼儿说自己捉到了几条虫。
(3)引导幼儿将捉到的小虫送给鸡宝宝吃,要求一只小鸡吃一条小虫,两条小虫的卡给两只小鸡吃。
1、音乐区:学唱《老母鸡》。
2、美工区:涂色,添画"鸡的一家"。
小班教案鸡妈妈和鸡宝宝篇八
活动目标
1.体验撕纸活动的乐趣。
2.初步尝试沿线进行撕纸活动。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母鸡3,小鸡孵化1。
2.声音:母鸡
3.鸡蛋操作纸、胶棒若干。
声音
活动过程
一、声音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以好奇的口吻:听,谁来了?
2.图片演示:母鸡
你们猜猜这只母鸡到草地上来干什么呢?
看看它在干什么?
3.图片演示:草窝里的鸡蛋
师:母鸡生了很多蛋宝宝,我们帮鸡妈妈把蛋宝宝送回鸡窝好吗?
二、示范撕蛋、贴蛋
1.教师示范
(1)奥!我来取出一个(一张)。用手捏住纸,慢慢地撕,小手慢慢地移。
沿着这上面的圆线撕。哝!一个蛋宝宝出来了,我们应该把它送回哪里?(鸡窝)
(2)把胶水涂在蛋宝宝身上(蛋宝宝亲亲胶水),然后轻轻地送回鸡窝。
2.示范巩固
(1)我要再帮鸡妈妈送一个蛋。
小手伸出来,先撕开一个口子,然后一手捏住蛋宝宝,慢慢地撕,沿着圆线把蛋宝宝找出来。
(2)把蛋宝宝送回鸡窝。(示贴在鸡窝上)
这样贴对吗?(蛋宝宝会滚下来的)
这样呢?(掉下来,蛋宝宝会碎的)。
应该贴在鸡窝里。(示范正确的方位)
3.还有很多蛋宝宝没有送回鸡窝呢,我们小朋友一起把蛋宝宝送回鸡窝好吗?
三、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引导幼儿沿着圆点进行撕纸。
2.提醒幼儿注意卫生,把撕下来的废纸扔在篮子里。
四、欣赏,评价
1.你喜欢哪幅图上的蛋宝宝?为什么?
2.教师介绍一幅撕的光滑,构图到位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