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职责的清晰与否,是评判一个岗位能否胜任的重要标准。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以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和需求的挑战。如果你对各种岗位的职责范文感兴趣,可以阅读以下小编精心整理的范文合集。
教学方法问题有哪些篇一
1园林景观设施不足
2缺少绿化、配置混乱
绿化是住区景观环境中生态性的体现,很多地方的住区环境因诸方面的原因,往往很少配置绿化,而以硬质铺地代替,树种搭配没有规律可循更谈不上视觉美感,绿化配置混乱、随意。
3园林景观环境缺乏特色
千楼一面、千区一面的现象普遍存在。住区园林景观在空间的营造、形式的选择、排列以及色彩与材料的使用等方面过于雷同,缺乏可识别性,形式单一而缺乏个性。
4尺度失调、缺少亲切感
有些园林景观设施的尺度比例不当,缺少亲切感;有的则尺度偏小,难以满足居民的行为需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教学方法问题有哪些篇二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英语课程强调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形成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的过程。但是,在教学中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1)重形式,轻内容。从表面上看,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但教学内容的安排欠科学。(2)重乐轻教。教师过多注重形式的趣味性,设计的教学活动华而不实,致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不扎实。(3)重听说,轻读写。许多教师过于侧重听和说的训练,忽视了读与写的训练,句式教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为了保证小学英语教学的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为了今后与中学英语的顺利衔接,我认为在改进小学英语教学方面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开足英语课时,保证教学效果。
学校应重视英语课教学工作,保证英语课的教学时间,科学设置课程,想办法减少英语教师的兼课现象。英语学科有它的特殊性,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学,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教师需要精心准备大量的教具。因此,应多为教师配备一些教学资源,如教学挂图、录音机、磁带、工具书、卡片等,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便利的条件,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去研究教学方法。
2.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持久兴趣。
3.解读课程标准,灵活运用教材。
新的'《英语课程标准》是教材使用的依据和指南。新标准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整体目标,即“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新标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提出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使每个学生都获得进步和成功。
4.加强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
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语法、词汇、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学习的初级阶段,“听说法”能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英语,听说的语言实践活动能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建议小学教师要注重英语学习的阶段性,使小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为初中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方法问题有哪些篇三
周峻
人民法院的许多法律文书均通过法院特快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法律文书送达时间过长,送达方式不规范,送达回执不能及时返回法院,在邮件无法妥投的情况下邮件退回不及时。
“送达难”是近年来困扰人民法院工作的一大难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民事诉讼文书的若干规定》:人民法院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交由国家邮政机构以法院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法律文书。此后,人民法院的许多法律文书均通过法院特快专递方式邮寄送达,这一方式方便快捷,节省了审判资源,深受人民法院欢迎。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法律文书送达时间过长,影响了办案期限。法院办案有审限规定,法院邮寄的法律文书如开庭传票、举证通知书等均填写了准确的时间。如果送达时间过长,势必影响法院的审判活动。
送达方式不规范,不符合法律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除受送达人本人外,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负责收件的人可以代收相关法律文书。但在具体送达过程中,有的代收人与受送达人没有一点关系,投递员仍将邮件交其代收。在受送达人与签收人不一致的情况下,送达人也没有注明签收人与受送达人之间的关系。有的收件人签名不规范,字迹潦草,投递人也没有在旁边注明签收人姓名。在基层,有些投递员为省事,直接把专递存放在村委会、学校或人口相对集中的商店,致使投递的许多法律文书并未实际交付到受送达人手中。
送达回执不能及时返回法院。根据规定,()邮政机构按照送达地址投递的,应当及时将邮件回执退回人民法院。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专递没有回执或回执不能及时返回,承办法官只有在网上查询,有时网上信息也没有及时更新,起不到专递送达应有的效果。
在邮件无法妥投的情况下,邮件退回不及时。根据规定,邮政机构按照当事人提供或确认的送达地址在五日内投送三次以上未能送达,通过电话或者其他联系方式又无法告知受送达人的,应当将邮件在规定的日期内退回人民法院,并说明退回的`理由。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投递员责任心不强,在邮件无法妥投时,没有将专递及时退回人民法院。
为切实解决在法院专递邮寄送达法律文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法院办案绩效,笔者建议:各基层人民法院要加强与邮政管理部门的联系沟通,完善管理制度,对邮件管理、交接等工作作出明确规定;邮政部门要加强对投递人员的培训,增强投递人员责任心,提高业务能力;制定操作流程,严格按规定投递,如:明确投递时限、投递人员应要求签收人出示其有效身份证件并在回执上填写证件的号码及其联系方式、投递员在邮件载明的送达地址未能见到受送达人时可以将邮件交给与受送达人同住的成年家属代收、未能送达的应当将邮件及时退回人民法院。同时,人民法院与邮政管理部门要相互强化责任,强化相关责任追究。
教学方法问题有哪些篇四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常常会因经历的人和事不同而产生新的感悟,这个时候,可以写篇感悟的文章将其记录下来。那么,感悟的文章一般都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阅读《教学方法问题》感悟,欢迎大家分享。
多年的经验使我们得出结论,可以把所有的教学方法归为两类:一类是使学生初次感知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另一类是使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发展和深化的方法。
随着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的不同,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特点。智育的成效取决于对各种教学方法的创造性的运用,取决于许多细节的灵活变换,而这些细节则受着具体环境的制约,是无法在教学论里事先加以规定的。
完善的智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教学方法、课的结构以及课的所有的组织因素和教育学因素,都应当与教材的教学目的和教育目的相适应,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任务相适应。人掌握知识的目的,就在于把知识通过某种形式在生活中加以运用,并在他与人们的道德的、劳动的、社会的、审美的相互关系中,以在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信念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正是在这一点上,即在运用知识的性质上,体现出道德发展和智力发展相统一的真正本质。有经验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总是要周密地考虑,他所讲授的知识将在学生的头脑里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点来挑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要与智育的任务相适应,这一点也决定着课的结构和课的各阶段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我们遵循下述几条原则:
(1)把学生完成实际作业跟第一次感知知识和知识的发展、深化、运用紧密地结合起来。
(2)运用知识(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不仅是使知识得到深化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主要的途径,而且也是检查和考核知识的最重要的、主要的途径。
(3)掌握知识过程的长期性和渐进性。
在中年级和高年级,特别是在上课刚开始,学生着手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充分利用学生事先对自然现象或劳动过程进行观察所获得的.材料。我们认为这一方法有很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学习植物的根的教材以前,学生就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观察各种植物的根是怎样生长发育的。在学习物理中的机械运动形式以前,就让学生到技术修理站、筑路队、房屋建筑工地、动物饲养场去观察各种机械和机器的工作情况。教师在布置预先观察的课题时,其用意在于让学生思考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在上课时利用这些观察所得的材料,就是为了揭示这些联系。学生在观察中所发觉的已知的和未知的东西越多,他们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就越积极。
因此,教学方法的特点、课的结构和体系、课堂上的独立作业和自学的比重、实际运用知识的性质,都要与上述的目的相适应。在高年级,理论性的技能和技巧的范围是如此广泛,以致如果不在获得知识的每一步上都跟知识的运用和传授、独立的探求和猎取相互配合起来,高年级学生就无法顺利地学习。
教学方法问题有哪些篇五
杨金莲
(福建省南安第一中学)
一、背景篇
高一年级上学期快结束了,截至期末考前,我们高一历史备课组组织了三次考试:两次单元考和一次期中考。这三次考试前后学生提问的频率波动很大,尤其是期中考前后。在平常我值班的自修时间里,来问问题的学生寥寥无几,但是期中考试前的一周,在我值班时很多学生很频繁地拿书、拿练习册来问我,甚至有学生还跟我预约,要我在其他自修时间里来班级为他们答疑解惑,学生学习、钻研的热情让我动容,我也在所教的几个班级来回奔波,忙得不亦乐乎。期中考试结束后,学生又回到了考前的平静状态,我坐了一节课,都没有一个学生上来问问题。我曾戏谑他们说:“考试真是灵丹妙药啊,一场考试就可将考前所有的问题全都解决了。”在学生会心的欢笑声中,我却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学生这种考试前后问问题频率大波动现象背后,暴露了高一年级历史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问题。
二、问题篇
1.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
尽管已经进入高中,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带着初中的`心态对待高中的各门功课,认为除了语、数、英是主科,其他都是副科。此外,由于社会上重理轻文风气严重,很多学生抱定读理科的心态。所以,很多学生平常不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上课不用心听,不愿意做笔记,下课后就将书和笔记扔到一边去,等到下次上课才再拿起来。所以,平常不钻研也就没问题可问。
2.不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学习方法不科学
初中历史是开卷考试,很多学生在考前的几天熟悉知识点在课本的位置就能考个不错的分数。因此,很多学生是带着初中学历史的方法来进行学习的,以为考前背一背,练习册做一做、看一看就可以了,平常不重视复习、消化知识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因此也就没有问题来讨教老师。
3.不重视学科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学习效率不高
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存在“三个被动”,即被动听课、被动记笔记、被动写作业,没有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没有研究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所以,无法培养阅读、分析、归纳材料以及论从史出等学科能力。没有自己主动对知识点整理、理解和应用的过程性训练,就没办法发现学习上的问题,更谈不上提出建设性问题来与老师交流。
所以,尽管考前有很多学生来找老师问了很多书本、练习册上的问题,但期中考试成绩并不尽如人意,很多学生甚至考出了非常低的分数,主要是因为学生不重视平常的积累和钻研。
针对高一年级学生在历史科的学习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作为历史老师,我们有必要在反思的基础上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更科学、合理地进行历史学科的学习。
三、对策篇
1.重视开学第一课的引导
在高一年级上学期开学第一堂历史课上,最好不要教授课本内容,而是要做好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衔接工作。比如,要讲讲初高中历史学习的内容、难度要求、考试形式等方面的差异,让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有整体全面的了解,改变轻视历史学科的初中思维,做好适应高中历史学习的准备。
2.重视课堂教学中学习方法的引导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既要讲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爱上历史课,更要注意渗透历史学习方法的引导。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对同一时间段的不同历史事件、现象进行横向比较,对相似、相同的历史事件、现象进行纵向比较,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表格等图示法来归纳知识点,等等。通过种种学习方法的启发、应用,引导学生学得更深入透彻,这样可以在深入的学习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实现对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逐步培养。例如,比较公元前3世纪左右的中国和希腊地区的政治制度。在学习第二单元的内容时,能将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起到复习旧知识的作用。
3.重视练习的训练和落实
很多学生平常不重视做历史练习册,被动抄写应付,因此,平常要加强对学生练习册的检查,既要他们及时做完,还要求他们用红笔对答案批改,老师再定时抽查批阅,不合要求的要重做或者另外布置作业。此外,还要由备课组老师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定时定量组练习卷,学生做完后要第一时间收上来批改并挑出典型题目来讲评,做到及时、保质、保量、有针对性、常规化训练,让学生能及时应用、消化知识点,在练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不至于所有的问题都积压到考前那几天,而平常无题可问。
总之,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要做个有心人,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并对他们进行深入的剖析,分析现象背后隐藏的问题,从中找出解决的办法,不断地调整我们的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编辑张珍珍
教学方法问题有哪些篇六
固定资产清查是一项繁琐的工作,涉及清产核资、企业产权界定、资产评估和处置。资产清查的是否彻底,是否到位,对企业的资产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资产清查是资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开展其他各项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前提。而搞好资产清查,摸清企业“家底”,是企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因此,固定资产清查的有序、有据、彻底进行,为今后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为节约企业资源将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就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清查的一些问题进行论述并提出处理措施。
目前,企业管理部门掌握的资产数据基本上仍以静态数和账面数为主,而各部门的资产变动并没有得到准确反映。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一些资产实际已经报废、毁损或完全失去使用价值,却长期挂账未作处理;另一方面,企业存在着大量的账外资产,没有及时入账。账外资产由于长期游离于有效监管范围之外,容易被随意处置,从而易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每年至少两次的资产清查,可以大概摸清资产“家底”,由于处理不到位,到下次资产清查时已经又是剪不断、理还乱了。因此,全面摸清“家底”,这是资产清查工作最基本的任务。
一、资产清查摸不清“家底”的原因分析
(一)、固定资产清查方式存在缺陷
固定资产的特点是数量多,品种杂,规模大小不一,实行的是多级管理模式。固定资产清查频繁,但是清查的方法基本上都是自查为主。大部分企业能够认真的完成此项工作,但不排除有些企业流于形式,只是按照账上固定资产上报,没有真正的进行实地盘点,没有对资产实际状况进行深入了解。有些单位从自身利益出发,怎么样对自己有利怎么样办,多报损失少报盘盈。不能客观准确的反应资产状况。上级管理部门受时间、人员的限制,不可能亲自到基层去清查,去盘点,做不到资产清查中见物就点,因此存在着部分固定资产遗漏的现象。这样的资产清查完全靠企业自身的自律,如果企业领导重视不够或态度有问题,清查结果不实,清查效果不大,失去了清查的意义。
(二)、资产审批与核报为帐外资产铺就绵绵之路
国有企业对固定资产的购建审批是非常的严格,只有经计划部门批准,下达了固定资产购建或更新改造计划才能进行购建。但是,现实中计划所批资金往往大于实际发生,且对完工资产的核报缺乏有力监管措施,为帐外资产埋下了隐患。有些企业利用固定资产更新改造项目资金结余购建固定资产,这部分企业购置的固定资产在清查中是最容易遗漏的:它一不用审批,二不用上账,十之八九都形成了账外资产。如工程项目款里面购置汽车,工程完工了汽车也没有了;科研课题经费中购置笔记本电脑;经营成本中购电脑,照相机,摄像机等。
(三)、国有企业的资产评估不规范
在企业资产清查中,有些资产需要进行评估。有的企业管理层为以达到重新购置从而侵占国有资产的目的,往往投机钻营,虚增债务或虚减资产,并通过拉关系、托人情等方式,尽量降低所评估的资产价值。企业聘请的资产评估机构往往迁就被评估企业,按照企业的意图进行高值低估,甚至评估为毁损或完全失去使用价值,试图从企业的资产总额中除去,最终导致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二、对国有企业资产清查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改善固定资产清查方法。
若想提高固定资产清查的效果,应该将现行的清查方法改为互查为主的方法。即由上一级的管理部门从各企业抽调专门的资产清查人员,分成若干小组在企业提供的资料的基础上,进驻企业进行清查,真正作到见物清点。同时,责成企业财务部门、设备管理部门及使用部门共同参与资产清查,对于资产拆分、打包资产等情况,随时了解,以便准确核查资产。对最后的资产清查结果再填表上报,这样才能保证固定资产盘点的数量真实可靠。
(二)、加强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完工审计
作为资产购建审批的对应环节,完工审计是必不可少的。首先成立专门小组召集有丰富经验的审计、财务等专业人员来担任审计人员。采取追索调查方法,调查这些资金在使用过程中有没有形成固定资产的可能,可能形成哪一类,多大价值的固定资产,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有没有什么疑问。然后根据这些线索或者可疑票据进行实地调查,走访工程项目工地的职工、课题组人员及销售商等,以便从中发现问题查出账外资产。
(三)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
为防止资产清查的前清后乱和切实提高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水平,应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监管。通过资产清查,获取资产管理的原始数据,这是建立资产动态监管体系的基础性工作。对打包资产进行设备明细拆分,在资产信息系统中予以完善,不仅有利于下次的资产清查,对以后的资产维修时设备更换、价值更新都可以提供有力依据。固定资产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还可以提高资产利用率,通过调用系统信息,实现内部调拨、修旧利废等。建立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降低资产管理成本。
[资产清查中存在问题]
教学方法问题有哪些篇七
摘要:近些年来,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也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建设。探索中小学教师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寻找解决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对策,提高中小学教师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有利于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心理素质,是保证良好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对策
教师队伍是一所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水平,也影响着学生的人格发展。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就必须先有心身健康的教师。许多研究表明,由于学生成绩及升学考试等原因,使中小学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不仅导致教学质量降低,还会影响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1〕。因此,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保障教学质量、培养心身健康下一代的必要条件,也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当前中小学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中小学教师生活满意度较低
中小学教师生活满意度有差异性。尤其体现在不同地区的教师身上。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学教师,生活节奏较快,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大,如中小学教师需要面临着来自工作上的压力,同时还面临着来自家庭中的生活压力。经济发达地区生活成本也会较不发达地区高,因而,中小学教师需要承担更多的工作任务才能保证更好的生活质量。这类地区的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应激源比较多,因此他们的心理问题较多。
(二)中小学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易导致心理失衡
中小学教师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往往需要巨大的心智付出,但政治、经济地位却不高,导致中小学教师常常产生不公平感、挫折感和自卑感。同时伴随着经济转型时期,道德伦理与教师职业特征之间存在着较大冲突,导致中小学教师抉择上的无奈和茫然。在实践教学工作中,中小学教师与学生、家长、领导及其他同事以及家人之间的矛盾,也会导致教师人际关系紧张,这些因素都易使教师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失衡现象。
(三)中小学教师人际交往问题较明显
由于中小学教师长期处于紧张、压力大的工作环境中,因而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易出现心理问题,例如在人际交往中出现自傲、孤僻、嫉妒、猜疑等问题。当与他人进行交流时,易出现没有耐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喜欢倾诉自己的不满、甚至表现出攻击行为,与家庭成员争吵、将学生家长当做出气筒,或者表现为人际交往退缩、对教学工作缺乏热情、对家庭成员的关心不够等〔2〕。
(四)中小学教师易出现职业倦怠
高强度和长时间的工作,会使中小学教师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心理问题常常会伴随一些躯体上的症状,如失眠、咽喉肿痛、食欲减退、心跳过速、头晕、头痛、眩晕等。如果不及时疏导或宣泄不良情绪,不及时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就容易引起一些心身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消化性溃疡、偏头痛等。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中小学教师往往面临心神疲惫,在工作中常常力不从心、易感疲劳、易怒、敏感,甚至不愿与学生沟通,出现人格障碍和成就感降低,职业倦怠现象明显。
二、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使教师心身疲惫
造成中小学教师总体心理健康状况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高强度的繁重工作量。根据国家标准,城市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应为:初中1:13.5、小学1:19〔3〕。而在我国大部分城市,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往往都不符合国家标准,每位教师都要负责超出标准数量的学生。中小学教师不仅要担负学生的教学工作,还要承担照顾学生的责任,其工作成绩也要与学校的教学质量、升学率相关联。由此可以看出,中小学教师要面临超出个人所能承受的工作量,这也是造成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重要因素。
(二)教师的经济收入相对较低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物价及房价也在节节攀升,加上近年来的通货膨胀,教师的收入水平一直跟不上物价上升的速度。虽然国家也在逐步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工资水平,教师的收入也在不断地增加,但其增长的速度往往是滞后于物价上升的速度,因而造成教师的收入相对较低。中小学教师担负着高强度的工作量及工作压力,收入却较低,工作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造成中小学教师心理失衡,工作积极性降低,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教育改革使教师倍感压力
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正进行着全面改革,诸如教师岗位聘任、职称评定、按绩取酬、新课程的开设和实施等,都对教师的利益产生影响。伴随着教育改革,每位教师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有的教师可以适应形势的需要,将压力化为工作的动力,但心理素质较弱的教师便无法应对这些压力,产生紧张、焦虑、甚至导致心理危机。尤其是对于在教育改革中面临下岗的教师,心里充满抱怨与不满,认为自己辛辛苦苦教书育人半生,最后却落下失业下岗的悲惨结局,自己无法接受现实,容易产生心理危机,健康状况日益恶化。
(四)职业倦怠使教师职业发展受阻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使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典型表现为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的兴趣和热情的丧失以及情感的冷漠和疏离。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当面对新工作热情的消失及对来自教学、人际关系和学生的压力体验逐渐加深,教师的情感衰竭程度也逐渐上升。这将使教师长期处于压力之中,产生了情感和行为的衰竭状态,造成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
三、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性
(一)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重要部分。中小学生正是人生旅途中从不成熟转向成熟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依赖与独立、自觉与幼稚错中复杂的矛盾时期〔4〕。这一时期的学生并没有完全成熟,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主要影响学生的便是教师。学生身上往往有教师的影子,会用自己的眼光注视教师的一言一行,并暗地里加以模仿。因此,对中小学生来说,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状况是促进他们心理健康成长的首要条件。
(三)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教师职业素养的需要
教师职业角色决定了教师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首先,是教师职业性质的要求。古语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职责不单单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注重育人。也就是说,教师应在教会学生读书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成为一个品行兼优的人。因此,教师自身应具备纯洁而高尚的灵魂。其次,是教师教育手段的要求。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还应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做人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5〕。由于这些原因,就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一)教育主管部门应开展教师心理健康培训活动,重视教师心理健康
多项调查研究表明,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知识匮乏,对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够重视,经常把心理问题归咎在自己天生的人格特征上〔6〕。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自身的生活质量,更关系到教师的工作态度及教学质量。因而,教育主管部门应加大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力度,开展心理健康培训活动,通过帮助教师构建正确的心理健康观,提高教师应对心理压力能力,保障心身整体健康。
(二)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科学的教师工作业绩测评机制,合理评估教师业绩
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大部分原因是学生的升学率。由于我国各学校以学生的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水平的唯一标准,如果学生成绩不够理想,责任都将归咎在教师身上。这样,教师将承受着来自学校、家长、学生、社会等巨大压力,以致于常处于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中,影响了心理健康水平。教育主管部门应以学生是否得到全面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工作业绩测评的标准,构建科学的工作测评机制。
(三)教学单位应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引导教师培养良好的心理应对能力
教学单位应为教师营造平等、互尊、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关注教师的情感变化,使教师置身于具有安全感且宽松的心理氛围中,心情舒畅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此外,在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外部条件构建的同时,培养教师心理自我应对能力,引导教师合理宣泄情感,正确认识自我,保持积极的状态,在育人的过程中增强自我价值感,学会在工作中享受各种愉快的体验,以此消除各种心理压力。
(四)政府部门应大幅度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由于教学任务大,教学工作安排紧张,教师的付出与回报差距很大,导致教师出现心理不平衡、敌对等不良问题,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状况〔7〕。因此,政府部门应从政策上大幅度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减少教师的心理不平衡感,使教师的付出与回报呈正比,使教师这一职业成为真正意义上受人尊重的职业,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教学方法问题有哪些篇八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医疗服务市场将逐步开放,医院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医院不仅要提高医疗水平,改进服务质量,还要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因此,充分应用管理知识对医院实行有效的经济管理,对于促进医院的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作用。
一、医院经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才和经验缺乏
从目前医院的情况来看,医院严重缺乏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随着市场环境的激化,各级医院的领导逐渐意识到经济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希望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但是大部分医院由于没有独立的经济管理机构,也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经济管理一般由财务科负责,所以经济管理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财务管理。
加之从事财务管理的人员一般都缺乏财务风险管理、无形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很大程度上都制约着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
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医院的领导或管理者都是医疗方面的专家或骨干,而这些专家仅仅具有的是专业知识,缺乏经济管理相关经验,所以不能很好地对医院进行经济管理。
2、管理理念和模式陈旧
大多数医院的经济管理理念还比较陈旧,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很多医院的领导普遍认为进行经济管理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过分关注经济总量、收入总额的增长,但没有想到的是这种增长也伴随着医疗成本的增加,所以有时候出现收入增加但结余下降甚者亏损的局面,这样就严重制约着医院的发展。
另外,医院经济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上,习惯性地认为只要增加资金投入就能促进医院的发展,而不讲究如何优化资源配置,用最少的成本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甚至有些医院不考虑自身的基础和水平,未经充分论证,盲目追求发展,负债经营,给医院带来很高的财务风险。
3、缺乏先进的经济管理平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方便广大患者,很多医院先后建立了住院、门诊等多套计算机软件系统。
但由于没有建立基础信息平台,系统之间不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缺乏统一规范的成本核算,不能为管理者的经济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致使经济管理水平难以提高。
二、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的措施
1、进一步强调经济管理的重要性
医院的各级领导必须重视经济管理,在提升自身经济管理方面知识的同时,要强化医院所有员工经济管理意识,把加强经济管理作为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
院领导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决策者,要把重点从医疗业务上向经济管理上倾斜,熟悉经济法规政策,加强学习经济管理知识,并逐步将管理理论应用于日常管理的实践之中。
加强中层干部的培训,使他们不仅具有财会、医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有较强的经济管理知识,逐步成为医院经济管理的中坚力量。
同时,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医院内部设立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负责医院的财会管理、成本核算、收入管理等经济管理工作。
如果医院目前还没有成立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则要注重引进和培养专门的经济管理人才,强化财务部的管理职能,转换传统的经济管理模式,综合运用管理会计、经济管理理论对经济状况和医院运营情况进行客观分析,为医院领导的各项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2、注重成本管理
一方面通过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经济行为。
培养一支业务和医疗水平高、经济管理知识丰富的管理专家队伍,加强他们降低成本的意识,本着艰苦创业、勤俭办院的精神,努力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节省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比如杜绝过度的检查,禁用昂贵非必要的药物,解雇超过工作需要的工作人员等等,都能有效地节约医院的成本。
另一方面,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
以节支降耗为出发点,建立成本管理责任制,并且落实到每个科室、岗位和个人,增强员工的经营意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由于卫生材料、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等变动成本容易被忽视,然而实际支出是比较高的,所以医院在控制固定成本的同时,应强化对变动成本的控制。
医院的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的成本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是经济管理的最终目的,对成本进行效益分析,对医院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管理出效益,管理促发展”的管理模式,加强医院经济管理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转变管理模式,从内部管理转向面向市场的经济管理,从规模数量型到质量效益型的转变。
经济增长上要保持理智的头脑,不追求规模的过度扩张,而是注重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不盲目引进高端设备,而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不片面追求经济总量的提升,而要提高实际效益。
4、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
医院在进行日常管理中,不仅要强化医务人员的标准化意识和信息标准化知识,更是要重视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出医院当前的运营情况并对医院未来的发展进行预测,为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从而对医院的整体情况有了量化的了解,便于作出科学的分析判断并作出合理的决策,提高医院的竞争能力和医疗水平,应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的应变能力和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
参考文献:
[1]李信春.医院成本核算[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7
[2]张旭初.新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的思考[j].医药论坛杂志,;14
[3]王姚余,杨齐英.现代医院的经营战略[j].中国卫生经济杂志,;11
规范医院物资采购的经济管理【2】
[摘要]本文分析了医院物资采购存在的问题,提出设立采购监管、实施制度化采购管理、加强完善采购环境等措施。
[关键词]医院物资采购采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