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兴是在没有事先准备的情况下即时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可以展现出人的创造力和才华。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即兴创作吧。现在就是一个非常适合即兴的时机。即兴可以让我们更加自由地表达思想和情感。我们可以通过即兴创作来释放内心的压力和情感。即兴是一种多样化的艺术形式,我们可以在音乐、舞蹈、绘画等方面进行即兴创作。即兴可以帮助我们培养创造力和灵活思维。即兴创作究竟需要哪些技巧和方法才能更加出色地展现个人的创造力?以下是一些即兴创作的实例,供大家参考。或许这些实例可以给我们启发。或许这些实例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即兴创作的魅力。或许这些实例可以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或许这些实例可以帮助我们提升即兴创作的能力。或许这些实例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即兴创作的本质。或许这些实例可以让我们在即兴创作中获得更多乐趣。或许这些实例可以鼓励我们勇于尝试即兴创作。或许这些实例可以帮助我们在即兴创作中找到自己的风格。或许这些实例可以让我们更加自信地进行即兴创作。或许这些实例可以让我们认识到即兴创作的无限可能性。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新词,并学会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和人民同乐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现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上。
2、通过课文对人物的言行、神态的描述,体会老一辈革命家以身作则、和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课前准备:课件、搜集的有关朱德同志的个人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来一个小测验,放松放松。(出示板凳和扁担的绕口令)谁认为自己能把它给读好,请你站起来自己读一读。
这则绕口令提到了哪两种事物?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扁担。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展厅中,有一根普通而又珍贵的扁担,它是我国著名将领朱德同志的。说起这跟扁担,他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德的扁担一课。
二、了解课文
1、通过课前的预习,让同学们说说对朱德同志的了解。
2、初读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并在有疑问的地方作上标记。
(2) 课文几次写了战士们藏朱德同志的扁担,朱德同志几次削扁担。
3、指名分自然段读文,及时检查同学们的读书情况。
三、探究课文
2、而作为军长的朱德,和战士们相比又有哪些更大的困难?(年龄大,工作繁忙,经常开会到深夜。)
3、面对战士们无数次的劝告,朱德同志并没有停止挑粮工作,战士们想的“妙计”是什么?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战士们对朱德军长的关心和尊敬,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啊。)
4、这个妙计对朱德军长来说有用吗?战士们藏了几次扁担,朱德军长共削了几根扁担?到最后战士们为什么不再藏他的扁担了?(朱德军长在这根扁担的正中写上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几个大字;藏了之后他还会再继续削一根新的。)
5、是啊,看着一心为自己着想的战士们,朱德同志怎么忍心责备他们哪?而朱德军长这种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的鼓舞了大家。所以,当时在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课件出示: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6、从这首歌谣中你们知道了什么?(这首歌谣表现了老百姓对朱德军长的爱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这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总司令,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围剿。)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这首小诗。
四、总结升华
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军长的故事,请课下阅读《朱德的故事》、《我的父亲朱德》、《朱德的非常之路》等课外书。到时,我想朱德同志的高大形象一定会再一次深深的印在你的脑海。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篇二
语文课六环节导学设计
授课教师
杜成转
授课班级
课 题
课 型
课 时
两课时
学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井冈山斗争时期,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第三次“围剿”,朱德军长和红军战士不怕风险路陡,不顾生命危险,走60多里山路,挑粮上山的故事。
学情分析
教学本课时应向学生介绍一下当时的历史背景。这篇课文中,学生难理解的词语特别多,如:会师,坚守,粉碎、山高路陡,一道,翻山越岭,朱德记,越发。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掌握本课18个生字,其中10个一类字能在田字格中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8个二类字能熟练认读。理解“坚守”“围攻”“会师”等词语。
情感目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初步尝试把握课文大意,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学习重难点
识字、朗读课文。理解词语,了解课文内容。
导学准备
课件,搜集朱德同志的资料,了解故事的时代背景。
学法教法
自主学习,交流点拨
导学流程
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导学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
(3分钟)
1、回答师提出的问题。
2、读题。
1、谈话。
5、指名读课题
以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呈现目标
渗透学法
(2分钟)
课文写了朱德的什么?谁来读课题告诉老师?
课文介绍了谁的扁担?
课文介绍了谁的什么?
朱德和扁担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自主学习
讨论研究
(10分钟)
1、自读课文,按要求思考。
2、四小组学生读课文,回答问题。
2、用手势告诉老师,这课有几个自然段。
3、请四小组学生读课文,每组读一个自然段,三组读到爬山,四组读完。边读边思考,这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点击填空)
培养学生学会理清课文脉络。
交流点拨
达成目标
(10分钟)
1、看图思考,回答。
2、指名读第二句,理解句意。
1、指导看图:大家心情怎么心情怎么样?你从哪儿看出来的?2、引读第一自然段第二句。
明确读书要求,训练学生边读书边思考的能力。
同步训练
关注慢生
(10分钟)
用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来说说这句话。
质疑问难
总结拓展
(5分钟)
1、学生在习字册上把本节课学的生字描红1个,临写1个。
1. 学写“志”
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教师范写,强调上面是“士”。这个字真有趣,红军战士心连心,大家互相称同志。
2、教师提醒和纠正写字姿势。
3. 老师选出学生作业指名评价,教师再进行补充和修正。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
导学流程
学生学习活动
教师导学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
(3分钟)
1、齐读民谣。
1、民谣导入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 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
以民谣直观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目标
渗透学法
(2分钟)
边读边找一找描写朱德挑粮的句子,用横线画下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自主学习
讨论研究
(10分钟)
学生自主学习,小声读或默读。
2、是啊,当时井冈山上缺粮,朱德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多好啊!可是,战士们为什么要藏他的扁担呢?认真读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找一找原因,用波浪线画下来。
抓住关键语句让学生一步一步走进文本,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本内涵。
交流点拨
达成目标
(10分钟)
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深化主题,升华文本理解。
同步训练
关注慢生
(10分钟)
完成与本节课内容相关并与前后教学有关的习题。
质疑问难
总结拓展
(5分钟)
1、学生体会后自由发言。
2、学生齐读。
2、是啊,千言万语就在胸口,让我们在一起深情地朗读课文。
深化主题,升华文本理解。
反思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篇三
1,开火车认读生字,词语.
2,指名朗读课文.
围绕藏和找学习课文.
1,过渡:我们上节课读过了这篇课文,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挑粮上山.)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
2,(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头戴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稻谷和年轻的战士们一起走在崎岖的山路上.
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可能还会流出血来.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
3,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了,这样就可以让他轻松点.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 战士们希望朱德不要过度疲劳.
4,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如:从井冈山到毛坪,有五,六十里路,路很远,而且山高路陡,十分难走.尤其挑着粮食就更吃力了.
什么是山高路陡 什么是崎岖 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山很高,路也不平.路上有很多石头,不像我们现在的水泥路.而且路很窄.下山时,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如果下过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走一步,又会滑两步.)
5,刚才通过大家的想像,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6,过渡: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7,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看出来(没想到)也就是战士们没有如愿以偿.
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朱德又找来毛竹,亲自动手削了一根新扁担,还在扁担上写了八个醒目的大字:朱德扁担,不准乱拿.
朱德的找扁担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朱德做事不怕困难. 朱德做事有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觉得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很爱战士们,很爱部队,很乐意为部队做事.)
是的,朱德愿意与同事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朱德的一个找,也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到这里,你明白第一自然段这首歌谣的含义了吗
2,指名读歌谣,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首歌谣表现了老百姓对朱德的爱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这样和战士同甘共苦的首长,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围剿.
总结补充.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了什么想法
2,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篇四
1、学会10个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读课文,体会到朱德军长在“挑粮”运动中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10个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识字写字;学习第1自然段。
一、导入新课
1、介绍课前收集的关于朱德的资料,师补充。
2、板书课题。认识“朱、扁、担”三个生字。
3、全班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给不会读的生字注上拼音。
2、自由读课后生字,在同座互相认读课后生字,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3、全班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5、相机学习第1自然段。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宝宝,认读生字。
2、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后面的生字。
2、学习课文,体会到朱德军长在“挑粮”运动中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一、复习导入,明确学习目的
1、复习生字
2、(看插图)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
地势险要。191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2—第4自然段:
1、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板书:挑粮上山)
2、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自由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板书:严密封锁,粮食奇缺)
3、说得对。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穿着草鞋,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起路来稳健利落,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
师: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强调“满满的”。)
师:谁想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师:谁能给他一个评价?(指名评)这个同学哪儿读得好,可以表扬一下他。
4、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他们希望朱不要过度疲劳……)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师: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指导学生读出心疼、关心的语气)
师:男女生比赛,比一比谁更关心朱德爷爷,更着急地把他的扁担藏起来?
6、真是“藏中见真情”哪!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没有)
师: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仍然)
师:朱德做扁担的行为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是的,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
师:是啊,朱德爷爷的一个“做”,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这种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
(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7、让我们再次朗读第2一第4自然段,感受朱德爷爷的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三、写字教学
1、小朋友们,你们看朱德爷爷用扁担送给咱们4个字。(出示“任、切、材、防”)
2、请你们来观察一下,怎么记住“切”这个字?哪位小书法家愿意讲给我们听—下?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4、仔细观察一下,这4个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5、学生说,教师评。
6、学生练写。
四、拓展延伸
小朋友们在课后还可以找一些革命先辈的故事来读一读,增长自己的知识。
板书设计:略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篇五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生字卡片。
两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掌握生字新词。
正确书写生字。
1、出示教学挂图。
(1)了解什么是扁担,扁担的用途,担东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2、师:就是这么一位伟大的将军,他面对缺粮的困难,是怎样身先士卒,
与士兵同甘共苦的?
3、同桌互读。
4、开火车读。
5、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指名复述课文的内容。
3、了解课文词语的意思。
1、出示生字卡片。
2、组词。
3、识记生字。
4、师范写,生书写。
5、讲评。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各一行。
学习课文。
: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听写词语。
2、集体订正。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课文,这一段共有几句话?讲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全班齐读。
2、学习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后会浮现什么情景?请仔细观察文中插图,你感受到了什么?
(2)指名回答,师生评议。
(3)指导朗读,注意读出艰难,辛苦的心情。
3、学习第三段。
(1)自由读第1、2句,边读边感悟。
(2)齐读。
(3)自由读第3、4、5句话,边读边悟。
(4)说说为什么起先要藏起朱德的扁担,后来又不藏了?
(5)指导朗读。
(6)全班齐读。
1、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
1、书写生字。
2、朗读课文。
8. 朱德的扁担
会师 挑粮 藏 敬重
山下 不藏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的:
1、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3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 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
二、 复习: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会了文中的生字和新词,下面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出示词语:
同志 坚守 井冈山 粉碎 敌人 围攻
必须 生产 一块儿 山高路陡 翻山越岭
扁担 一担粮食(指名读、齐读)
2、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并联系课文内容说一句话。(理解“坚守”:坚决守卫,不离开。坚守什么地方?)
三、细读课文:
1、过渡:这篇课文的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
朱德军长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板书:挑粮上山。)为什么要挑粮上山?
请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然后交流。(因为井冈山生产的粮食不多,不够山上的战士吃。如果粮食不够吃,战士们就会饿肚子。战士们吃不饱,就没力气打仗了。)
2、红军去挑粮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学生交流
(1)出示句子: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指名读、齐读)
(2)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可以画图)”、“非常难走”理解。“五六十里”会有多远?(把操场与六十里相比,等于300个操场)
(4)指导感情朗读这一句。
(5)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引读)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么样?(团结、不怕吃苦)你是从哪个字上看出来的?
对呀,一个“争”字就告诉我们大家了。
3齐读第二段,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
4、(看插图)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走在最前面的是谁? 你瞧,朱德军长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说说你看到的朱德。(学生交流)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让学生完成填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齐读句子)
(1)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完成句式练习: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穿着草鞋、戴着斗笠),一样(挑起满满一担粮食),一样(翻山越岭走完一百多里的山路)。
(4)朱德同志虽然是军长,但他和战士们没有什么区别。他平易近人,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一起吃苦,真是“同甘共苦”。(出示卡片)
5、那么战士们看到敬爱的军长这样辛苦又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请学生读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来说说。
6、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学生交流。(联系到挑粮的累)
7、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8、战士们的想法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看出来?“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没想到) 指导读出后面“不料”的语气。
9、朱德同志为什么不睡觉连夜赶做,还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朱德记”三个字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10、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
粉碎敌人围剿。
11、学到这里,你能说说朱德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
12、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四、指导学习生字:攻 记 劝
2、齐读生字
3、你发现了什么?
4、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五、作业
1、把《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2、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
板书: 朱德的扁担
挑粮上山 以身作则
藏扁担
连夜 赶做 同甘共苦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篇七
1、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感受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2、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出山路的艰险,挑粮的艰难, 读出朱德和战士间的情。
教学难点:
1、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朱德记”三个字,引导学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2、创设情境图,帮助学生理解时代背景和形势,明白挑粮的原因。
(课前知识储备:以“朱德是个怎样的人”为主题读有关故事。)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认识扁担特点。
1、读课题: 第13课 朱德的扁担
2、观察扁担图,指导观察。
朱德的扁担是怎么样的?同学们,你们想亲眼去看看吗?
好,仔细看! 这就是朱德的扁担。 瞧,扁担上写了三个字:生:(“朱德记”),
看了这三个字,我们就知道了这根扁担是谁的?朱德的。(点红)。来,把课题再读一遍。
3、朱德用这样的扁担干什么呢?板书:挑粮
二、学习第一节,了解挑粮背景,。
1、师描述背景,相机读词。
“红军”,朱德就是红军的总司令。
三、学习第2节,明白挑粮原因,。
1、理解“围攻” “坚守” “足够的粮食”。
“围攻”,读词,敌人想怎样攻打我们红军?理解“围攻”
敌人就是想把红军战士饿死、冻死、困死。 这就是(读词“围攻”。)
围攻
敌人想围攻,红军就要“守”住井冈山,而且要牢牢地守住,这就叫(读词)“坚守”,不管付出多少代价,一定要守住根据地。这就叫(读词)“坚守”。
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首先要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所以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足够的粮食
足够的粮食 为了对付敌人的长期围攻,红军必须储备(读词)足够的粮食
当时,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所以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读词)(茅坪)那是在井冈山北面的一个很远的地方,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挑粮,那是为了避开敌人。
2、读句明白挑粮原因
同学们,现在,你们明白了为什么朱德同志要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出示: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自读,思考。*反馈,讨论。*读句。
四、图文结合,品读“挑粮”艰辛
1、过渡: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大家是怎样争着去挑粮的呢? 师说:(年轻力壮的战士说:“我去,我有的是力气 。”经验丰富的老战士说:“还是我去,我熟悉地形,遇上敌人我能应付”。)
朱德同志会说什么?指生说 (我是军长,应该带领大家一起去。)
是呀,每次挑粮,大家都这样争先恐后抢着去,大家挑粮的热情是多么高涨!
2、品读“挑粮”艰辛
1、(出示挑粮图)看,他们挑着粮食向我们走来了。走在最前面的就是朱德同志。
看来,他和战士们穿戴得没什么两样!都是那么艰苦朴素。
(2)再看他箩筐里装的粮食……(出示词组“满满的一担粮食”)从“满满”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我想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我觉得朱德同志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
我想,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同志的肩膀都压红了。
我想,朱德同志可能是硬坚持住的,他真了不起 。)
(3)挑着这么满满的一担粮食,走在那么长,那么难走的路上,他为什么还笑得这么灿烂?(*想到战士们有粮食吃了……*有了粮食,就能吃饱……吃饱了肚子,就有了……有了力气,就可以坚守……)
(4)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穿草鞋、戴斗笠,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一起和敌人作战,这就叫“同甘gan共苦”。
2、书上是这样写的(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
谁来读?尽管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朱德仍旧走得那么带劲!谁再来读。
点:朱德同志当时已经40多岁了,工作很忙,休息时间很少。可他也跟战士们一样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多了不起!齐读。
3、朱德同志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他们走的是怎样的路啊?
出示:从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指名读。
“五六十里”
五六十里相当于从璜土走到江阴城这么远的路程,汽车要开一小时呢,靠两只脚要走上一整天呢。你们说,他们走的是怎样的路啊?(路途遥远)
路途遥远,谁来读好这个词?五六十里
评:路好远呢?五六十里,谁也会读?路真远那!要步行一整天,再读慢些,就显得更远了。来,一起读。
五六十里的路是怎样的路啊?山高路陡,十分难走。
“山高路陡”追问:什么是“山高路陡”?引导学生看板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山很高,有一千三百多米呢。山不仅高,而且陡,路高高低低,到处是大大小小的石头,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跟我们走的平整的水泥路是根本无法相比。
点:再想想,这儿的陡,除了不平之外,还有什么意思?(老师做了个手势:坡度大,直上直下。)
是呀,这就是“山高路陡”,谁来读出山的高,路的陡?指2名说,男生读。
“翻山越岭 ”
正因为山高路陡,所以大家挑粮时要“翻山越岭”。(看板图手势演示)读词。同学们,如果我们空着手要翻过那么高的山,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呀,谁读出这番艰难?现在肩上挑着粮食,要翻山越岭,多么艰难啊。谁再来读,读出这番艰辛。
4、想象“挑粮”艰辛,读好句子
脚上的草鞋走了一段路就磨破了,脚趾头踩在坚硬的石头上,踩在尖尖的石子上,会怎样啊?磨出血泡,划出血口子。
如果碰上下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谁来说?(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走一步,又会滑两步。这是多么艰难的挑粮啊!)
5、朗读背诵句子
一读 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出当时挑粮的种种艰难吧!
二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次挑粮,大家都要起早赶路,摸黑回山,多么辛苦呀!请再来感受一下。
三背 挑着这么满满的一担粮食,走在那么长,那么难走的路上,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乐呵呵的,什么困难都不怕,笑着面对困难,让我们想着那挑粮的情景,一起记住这句话。(图,文字隐去)
五、研读战士们的“想、劝、藏”。
1、看到朱德同志这样挑粮,战士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节。
2、讨论:战士们看到朱德同志这样挑粮,是怎么想的呢?
他们想:(出示“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
(1)“那么忙”,有多忙?
当时,朱德是一位军长,请你猜一猜,他白天要挑粮,晚上要忙些什么呢?(看军事地图、思考怎样跟敌人作战、指挥战斗……)
图片出示,稍作介绍。
说得真好,瞧:朱德同志正在灯下写作战计划,与大家开会讨论问题。
读词:工作那么忙
谁来读出朱德同志忙这忙那的情景。评:那么忙,“那么”这么一读,我们真的感受到了朱德同志工作的繁忙。忙,读得多响亮,我们听出了朱德同志的忙碌。
(2)是啊,作为军长,朱德比普通的战士更辛苦,他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
*但尽管那么忙,朱德还是(生接读“翻山越岭去挑粮”。)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看板图手势演示)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一不小心就会摔一跤。要是碰上刮风下雨,走一步,滑两步。尽管如此,朱德还是(生接读“翻山越岭去挑粮”。)
*我们被敌人围攻,(看板图手势演示)随时可能遇到敌人偷袭,挑粮还有危险呢!尽管如此,朱德还是(生接读“翻山越岭去挑粮”。)
(3)朱德这样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真是“不畏wei艰险xian”。
(4)朱德工作这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指名读, 评:怎么办?读出了战士们的担心。请你再来读给大家听。
齐读词 战士们多么担心,多么着急!我们一起读。
(5)齐读句子
战士们看到朱德同志晚上忙到深夜,白天还要跟大家一块儿挑粮,是多么担心啊!你能通过朗读把战士们这番担心告诉大家吗?先请你们自己试一试。
指名读,读得真棒,我分明感到你就是一位担心朱德同志的战士。
齐读:同学们,我从你们的表情、眼神中也感受到了那份对朱德同志的担心、着急。来,我们一起读,把这份担心、着急告诉大家。
词卡:越发敬爱 敬爱?尊敬、热爱 越发?更加
为什么战士们会越发尊敬、热爱朱德同志?再读第三节。
写名
4、三次回读重点句。
同学们,我们现在知道了,战士们为什么会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你瞧,战士们劝说朱德同志不要去挑粮了,可是,他还是出现在山路上,―――
就这样,在朱德同志的带领下,一批又一批的战士下山挑粮,一担又一担的粮食挑上了井冈山,红军储备了足够的粮食,最后胜利粉碎了敌人的围攻,守住了井冈山根据地。
六、总结全文,再明题目
读到这儿,相信同学们都明白了这根扁担的特别。过了这么多年,当我们看到这根珍藏在军事博物馆的扁担,你想到了什么?(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挑粮的感人故事,朱德同志穿着草鞋、戴着斗笠,翻山越岭挑粮的感人画面)看着这根扁担,我们不由会想到朱德这一伟大的领导。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根特别的扁担“朱德的扁担”,永远记住这个伟人的名字“朱德”。
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填空题。
学习生字。
这两个生字你还认识吗?“攻、守”是一对反义词。你能给他们找朋友吗?
(进攻、攻打、攻击、反攻;防守、守住、看守)
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攻”字左窄右宽,“守”字上窄下宽。)
(3)请认真描红,找准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在作业本上认真临摹。
板书设计: 13、朱德的扁担
挑粮
劝 藏 赶做 写名
(为突出主要人物 “朱德 ”,处理重点段第三节时抓住一条主线,让学生体会朱德的品质:
朱德怎么挑粮的?战士们见了怎么想?怎么做的?重点读好想法,引读做法,抓住“越发敬爱”让学生谈朱德的表现:赶做扁担,写上名字,再三次回读朱德挑粮的情景。至于原先设计的“战士们怎么劝的?看到朱德赶做扁担又会说什么?这些抓空白处想象说话,本来想让学生体会战士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但这不是重点,战士的表现则是侧面描写,故舍去。)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篇八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人民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指导观察。 讲解:记,做记号的意思。
2揭题:这是一根“朱德的扁担”
3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和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
4朱德爷爷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二 初读指导
1各自按拼音轻声读课文,要求: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画出生字词,结合上下文,想意思。
(3)读正确。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1)出示:朱德 同志 井冈山 敌人
(2)领读 朱、志都是翘舌音,冈是后鼻音
(3)指名读生字词
(4)齐读生字词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1)出示 坚守 粉碎 围攻 必须 生产 山高路陡
(2)理解 山高路陡: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3)领读
4指名读第三段
(1)出示 翻山越岭
(2)齐读
5各自试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三 写字指导
1 须按笔顺描红的字
冈 必 守
2其他要描红的字
四 课堂作业
1读读,抄抄,写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 听写词语
同志 生产 红军 会师 井冈山
二 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段
(1)默读,说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什么叫会师?
(3)简介: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队伍会师。
(4)齐读第一自然段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轻声读,想:
部队为什么派人到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有什么困难?
(2)口头填空
( ),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路很远,有,( ),非常难走。
(3)引读:可是——,提问:从“争”字可以看出大家心里是怎么想的?
(4)指导朗读,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
(5)过度:那朱德是怎么做的?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
(2)出示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说说你准备怎样读好这句话?
突出“也、一道”
(3) 朱德爷爷是怎样挑粮的?先指名自由说,再指导学生按顺序说。穿——,做——。
(4)示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
(5)此情次景,战士们看到又会有何感想呢?
出示 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想一想,大家会怎么劝他,朱德同志又会怎么说?
指导读出战士们对他的关心之情。
(6)劝不管用,有个同志就把他的那根扁担藏了起来,战士们心里又会怎么想呢?
(7)可他们哪里想到,引读: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朱德为什么连夜做?又为什么要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朱德拿着自己做得带记号的扁担心里会怎么想呢?
(8)引读:大家见了——
(9)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的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拍手齐念)
(10) 有感情的朗读第三段
三 有感情的读全文
板书 13 朱德的扁担
战士们 劝——藏
敬爱
朱德 赶做——写上“朱德记”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篇九
一。教学目标
1.读全文,总结课文。
2.拓展阅读《爷爷的简朴生活》。
3.完成有关作业。
二、教学重难点
1.背诵第三自然段。
再读课文,感受朱德同志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
三.教学准备《一课一练》
四.预习设计
试背课文第三自然段。
版块一、复习旧知。
1.我们来比一比,谁学得最好?听写词语:
劝 攻 同志 生产 井冈山 争 守 红军 会师 一块儿
2.
(1)一起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总结填空: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 )一块儿( )的事。赞颂了朱德爷爷( )的高尚品质;我们( )。
版块二 、指导背诵。
1.大家都读得很好,现在我们来试着把课文第三段背一背。
2.谁愿意向大家展示的?
3.师引背。
4.和同桌分享一下你的背诵成果。
版块三拓展阅读。
1.自由读《爷爷的简朴生活》
想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爷爷的生活很简朴?把你找到的句子划下来。
2.请同捉相互讨论一下。
3.指名。
版块四、完成练习。
1、小黑板出示:
《一课一练》第四部分。
1.要有一个结实的身体,必须―――――――――――。
1.虽然我家离学校很远,可是――――――――――――――。
2.老师的工作是那么――――――
2.检查交流。
四。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1.用“必须”说一句话。
2.完成《一课一练》剩下的阅读短文。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篇十
1、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故事,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感受战士们对朱德同志的敬爱之情。
2、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出山路的艰险,挑粮的艰难, 读出朱德和战士间的情。
教学难点:
1、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在扁担上写“朱德记”三个字,引导学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2、创设情境图,帮助学生理解时代背景和形势,明白挑粮的原因。
(课前知识储备:以“朱德是个怎样的人”为主题读有关故事。)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认识扁担特点。
1、读课题:第13课 朱德的扁担
2、观察扁担图,指导观察。
朱德的扁担是怎么样的?同学们,你们想亲眼去看看吗?
好,仔细看! 这就是朱德的扁担。 瞧,扁担上写了三个字:生:(“朱德记”),
看了这三个字,我们就知道了这根扁担是谁的?朱德的。(点红)。来,把课题再读一遍。
3、朱德用这样的扁担干什么呢?板书:挑粮
二、学习第一节,了解挑粮背景。
1、师描述背景,相机读词。
“红军”,朱德就是红军的总司令。
三、学习第2节,明白挑粮原因。
1、理解“围攻” “坚守” “足够的粮食”。
“围攻”,读词,敌人想怎样攻打我们红军?理解“围攻”
敌人就是想把红军战士饿死、冻死、困死。 这就是(读词“围攻”。)
围攻
敌人想围攻,红军就要“守”住井冈山,而且要牢牢地守住,这就叫(读词)“坚守”,不管付出多少代价,一定要守住根据地。这就叫(读词)“坚守”。
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首先要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所以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足够的粮食
足够的粮食 为了对付敌人的长期围攻,红军必须储备(读词)足够的粮食
当时,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所以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读词)(茅坪)那是在井冈山北面的一个很远的地方,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挑粮,那是为了避开敌人。
2、读句明白挑粮原因
同学们,现在,你们明白了为什么朱德同志要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出示: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自读,思考。 反馈,讨论。 读句。
四、图文结合,品读“挑粮”艰辛
1、过渡: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大家是怎样争着去挑粮的呢? 师说:(年轻力壮的战士说:“我去,我有的是力气 。”经验丰富的老战士说:“还是我去,我熟悉地形,遇上敌人我能应付”。)
朱德同志会说什么?指生说 (我是军长,应该带领大家一起去。)
是呀,每次挑粮,大家都这样争先恐后抢着去,大家挑粮的热情是多么高涨!
2、品读“挑粮”艰辛
1、(出示挑粮图)看,他们挑着粮食向我们走来了。走在最前面的就是朱德同志。
看来,他和战士们穿戴得没什么两样!都是那么艰苦朴素。
(2)再看他箩筐里装的粮食……(出示词组“满满的一担粮食”)从“满满”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我想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 我觉得朱德同志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
我想,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同志的肩膀都压红了。
我想,朱德同志可能是硬坚持住的,他真了不起 。)
(3)挑着这么满满的一担粮食,走在那么长,那么难走的路上,他为什么还笑得这么灿烂?(想到战士们有粮食吃了……有了粮食,就能吃饱……吃饱了肚子,就有了……有了力气,就可以坚守……)
(4)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穿草鞋、戴斗笠,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一起和敌人作战,这就叫“同甘gan共苦”。
2、书上是这样写的(出示“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
谁来读?尽管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朱德仍旧走得那么带劲!谁再来读。
点:朱德同志当时已经40多岁了,工作很忙,休息时间很少。可他也跟战士们一样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多了不起!齐读。
3、朱德同志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他们走的是怎样的路啊?
出示:从井冈山到茅坪,有五六十里路,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指名读。
“五六十里”
五六十里相当于从璜土走到江阴城这么远的路程,汽车要开一小时呢,靠两只脚要走上一整天呢。你们说,他们走的是怎样的路啊?(路途遥远)
路途遥远,谁来读好这个词?五六十里
评:路好远呢?五六十里,谁也会读?路真远那!要步行一整天,再读慢些,就显得更远了。来,一起读。
五六十里的路是怎样的路啊?山高路陡,十分难走。
“山高路陡”追问:什么是“山高路陡”?引导学生看板图,想象挑粮的困难。
(山很高,有一千三百多米呢。山不仅高,而且陡,路高高低低,到处是大大小小的石头,石头一绊很容易跌倒。跟我们走的平整的水泥路是根本无法相比。
点:再想想,这儿的陡,除了不平之外,还有什么意思?(老师做了个手势:坡度大,直上直下。)
是呀,这就是“山高路陡”,谁来读出山的高,路的陡?指2名说,男生读。
“翻山越岭 ”
正因为山高路陡,所以大家挑粮时要“翻山越岭”。(看板图手势演示)读词。同学们,如果我们空着手要翻过那么高的山,也是非常不容易的呀,谁读出这番艰难?现在肩上挑着粮食,要翻山越岭,多么艰难啊。谁再来读,读出这番艰辛。
4、想象“挑粮”艰辛,读好句子
脚上的草鞋走了一段路就磨破了,脚趾头踩在坚硬的石头上,踩在尖尖的石子上,会怎样啊?磨出血泡,划出血口子。
如果碰上下雨,战士们挑粮上山就更困难,谁来说?(路很滑,但是他们挑着担子,不能用手帮忙。走一步,又会滑两步。这是多么艰难的挑粮啊!)
5、朗读背诵句子
一读 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出当时挑粮的种种艰难吧!
二读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次挑粮,大家都要起早赶路,摸黑回山,多么辛苦呀!请再来感受一下。
三背 挑着这么满满的一担粮食,走在那么长,那么难走的路上,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乐呵呵的,什么困难都不怕,笑着面对困难,让我们想着那挑粮的情景,一起记住这句话。(图,文字隐去)
五、研读战士们的.“想、劝、藏”。
1、看到朱德同志这样挑粮,战士们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节。
2、讨论:战士们看到朱德同志这样挑粮,是怎么想的呢?
他们想:(出示“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
(1)“那么忙”,有多忙?
当时,朱德是一位军长,请你猜一猜,他白天要挑粮,晚上要忙些什么呢?(看军事地图、思考怎样跟敌人作战、指挥战斗……)
图片出示,稍作介绍。
说得真好,瞧:朱德同志正在灯下写作战计划,与大家开会讨论问题。
读词:工作那么忙
谁来读出朱德同志忙这忙那的情景。评:那么忙,“那么”这么一读,我们真的感受到了朱德同志工作的繁忙。忙,读得多响亮,我们听出了朱德同志的忙碌。
(2)是啊,作为军长,朱德比普通的战士更辛苦,他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
但尽管那么忙,朱德还是(生接读“翻山越岭去挑粮”。)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看板图手势演示)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一不小心就会摔一跤。要是碰上刮风下雨,走一步,滑两步。尽管如此,朱德还是(生接读“翻山越岭去挑粮”。)
我们被敌人围攻,(看板图手势演示)随时可能遇到敌人偷袭,挑粮还有危险呢!尽管如此,朱德还是(生接读“翻山越岭去挑粮”。)
(3)朱德这样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真是“不畏wei艰险xian”。
(4)朱德工作这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指名读, 评:怎么办?读出了战士们的担心。请你再来读给大家听。
齐读词 战士们多么担心,多么着急!我们一起读。
(5)齐读句子
战士们看到朱德同志晚上忙到深夜,白天还要跟大家一块儿挑粮,是多么担心啊!你能通过朗读把战士们这番担心告诉大家吗?先请你们自己试一试。
指名读,读得真棒,我分明感到你就是一位担心朱德同志的战士。
齐读:同学们,我从你们的表情、眼神中也感受到了那份对朱德同志的担心、着急。来,我们一起读,把这份担心、着急告诉大家。
3、战士们是这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指名说,板书:劝 藏
词卡:越发敬爱 敬爱?尊敬、热爱 越发?更加
为什么战士们会越发尊敬、热爱朱德同志?再读第三节。
写名
4、三次回读重点句。
同学们,我们现在知道了,战士们为什么会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你瞧,战士们劝说朱德同志不要去挑粮了,可是,他还是出现在山路上,
尽管路途遥远,山高路陡,肩上是满满的一担粮食,但是,朱德同志依然笑容灿烂,挑粮的劲头多大啊。
就这样,在朱德同志的带领下,一批又一批的战士下山挑粮,一担又一担的粮食挑上了井冈山,红军储备了足够的粮食,最后胜利粉碎了敌人的围攻,守住了井冈山根据地。
六、总结全文,再明题目
读到这儿,相信同学们都明白了这根扁担的特别。过了这么多年,当我们看到这根珍藏在军事博物馆的扁担,你想到了什么?(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挑粮的感人故事,朱德同志穿着草鞋、戴着斗笠,翻山越岭挑粮的感人画面)看着这根扁担,我们不由会想到朱德这一伟大的领导。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根特别的扁担“朱德的扁担”,永远记住这个伟人的名字“朱德”。
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填空题。
学习生字。
这两个生字你还认识吗?“攻、守”是一对反义词。你能给他们找朋友吗?
(进攻、攻打、攻击、反攻;防守、守住、看守)
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攻”字左窄右宽,“守”字上窄下宽。)
(3)请认真描红,找准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在作业本上认真临摹。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篇十一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朱德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2、引导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三、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有关朱德的资料或故事、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熟读课文,了解两军会师的背景,学习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齐读课题
2、检查生字词
二、讲读课文
(一)讲读第二自然段
1、了解战士们挑粮的原因
过渡:当时井冈山上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出示朱德挑粮图)师述:(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朱德是在什么情况下去挑粮的呢?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第二自
然段。(出示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
2)指名交流
a因为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所以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b为了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点红:足够的粮食)师问:足够的粮食是指 生:很多很多的粮食。师补充:对了,必须要有充足的粮食。
3)齐读这两句话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句话。
2、品味艰辛
过渡:战士们从井冈山上到茅坪去挑粮食,茅坪是井冈山北面一个很远的地方,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挑粮,是为了避开敌人。从井冈山到茅坪的这段路程,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呢?请一个小朋友来读一读。
1)指名读
2)(出示山图)师述:请小朋友们来看图,井冈山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主要山峰海拔都在千米以上,山高林密,地势险峻。一般的人是很难走上去的。可以想象战士们从井冈山到茅坪去挑粮容易吗?(生:不容易)
你从哪些词中体会到不容易?
a生:我从“五六十里”体会到不容易。(点红:五六十里)
师:“五六十里”有多远,你们知道吗?(师:不知道,老师告诉你们相当于从江都到扬州一来一回,他们挑粮要用一整天的时间,一般天蒙蒙亮就下山,一直要挑到天黑,可以说是路途遥远。)
b生:我从“山高路陡”体会到不容易。(点红:山高路陡)
师:什么是“山高路陡”?(生:山很高,路很陡,直上直下,还很窄,非常难走。)
3)指导朗读
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自己试一试。
a生自由练读 b指名读(读出挑粮的艰辛)c齐读
4)师引读:挑粮虽然路途遥远,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 生齐读:大家都争着去。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1、(出示朱德图)师:你们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你看到的朱德是什么样子的?请一个小朋友来说一说。
2、指名说(头上 脖子上 挽着袖子)
3、师:书上是怎么描写的?请小朋友们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去找一找相关的句子。
4、指名说
(出示句子: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1)体会“满满”
生:粮食多。粮食重。朱德力气大。挑得很吃力。
b师:女生一起来读一读,注意读好这个词。(女生齐读)
2)想象遇到的困难
生:a扁担压在肩上时间长了,会发麻、会磨破皮,会流血。
b被碎石一绊很容易跌倒
c累了只能硬撑着或歇一会儿
d渴了只能强忍着
e饿了只能吃点野果
f时间长了,草鞋磨破了,脚上也磨出了血泡
g遇到下雨下雪,衣服全被淋湿了,路很滑,还有摔下山崖的危险
b师:小朋友们想象力真丰富,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把你的体会读出来(生齐读)
生:a他是军长要起带头作用
b他并没有把自己当作军长,就当自己是一名普通的战士
6、1)师引读:战士们都劝他 生:不要去挑
师:战士们会怎么劝他呢?
生:a你是军长,你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
b你别去挑了,累坏了就没人指挥打仗了。
2)师引读:但是他 生:不肯
师:为什么不肯?他会说些什么呢?
生:a我不累,我一定要去挑
b我是军长,我要带头挑
7、师引读:战士们见劝不住他,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 生:藏了起来
1)师:朱德又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师:齐读这句话 (生齐读)
2)师: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连夜赶做一根扁担,并在上面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a同桌讨论
b指名交流
b 他连夜赶做,说明他第二天还要去挑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3.指导书写部分生字,掌握部分生字字形。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准备
挂图,小黑板
四.预习设计
1.正确朗读课文。
2.按笔顺自学生字。
3.收集、阅读朱德的故事。
版块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
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2.扁担上写着什么呢?(朱德记。)
(1)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2)教学“朱”。
(3)记,在这里是作记号的意思。学“记”。
3.这是一根“朱德的扁担”。(揭题)
版块二、初读课文。
过渡:朱德爷爷干吗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1.课前大家都已经读过了,先来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情况。
小黑板出示生字词:
同志
井冈山
坚守
围攻
必须
生产
劝
并
3.请几个小朋友分着来读读这篇课文。
版块三、学习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想: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1)板书:1928年井冈山会师
(2)(出示图片)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3)什么叫会师?(两支部队会合在一起)。
(1)看填空回答以上问题:
a.(
),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粮。
b.从井冈山上到茅坪,路很远,有(
),(
),非常难走。
(2)(出示图片)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山高路陡?
(3)师:可是——
大家都争着去,说明什么?
3.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
版块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读一读,巩固生字的字音。
2、你是怎么样记住每个生字的?指导分析生字的结构和偏旁。
上下结构——志、守。
半包围结构——冈。
3、指导书写:你在字形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4、你能给这些生字组词吗?
5、集体书空这些生字。
6、指导描红、临写。
四.作业设计
1.完成《习字册》。
2.熟练朗读课文。
完成《补充习题》的1、2题。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新词,并学会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和人民同乐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体现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上。
2、通过课文对人物的言行、神态的描述,体会老一辈革命家以身作则、和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课前准备:课件、搜集的有关朱德同志的个人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先来一个小测验,放松放松。(出示板凳和扁担的绕口令)谁认为自己能把它给读好,请你站起来自己读一读。
这则绕口令提到了哪两种事物?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这扁担。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展厅中,有一根普通而又珍贵的扁担,它是我国著名将领朱德同志的。说起这跟扁担,他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德的扁担一课。
二、了解课文
1、通过课前的预习,让同学们说说对朱德同志的了解。
2、初读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生字,并在有疑问的地方作上标记。
(2) 课文几次写了战士们藏朱德同志的扁担,朱德同志几次削扁担。
3、指名分自然段读文,及时检查同学们的读书情况。
三、探究课文
2、而作为军长的朱德,和战士们相比又有哪些更大的困难?(年龄大,工作繁忙,经常开会到深夜。)
3、面对战士们无数次的劝告,朱德同志并没有停止挑粮工作,战士们想的“妙计”是什么?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战士们对朱德军长的关心和尊敬,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啊。)
4、这个妙计对朱德军长来说有用吗?战士们藏了几次扁担,朱德军长共削了几根扁担?到最后战士们为什么不再藏他的扁担了?(朱德军长在这根扁担的正中写上了“朱德扁担不准乱拿”几个大字;藏了之后他还会再继续削一根新的。)
5、是啊,看着一心为自己着想的战士们,朱德同志怎么忍心责备他们哪?而朱德军长这种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的鼓舞了大家。所以,当时在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课件出示: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6、从这首歌谣中你们知道了什么?(这首歌谣表现了老百姓对朱德军长的爱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这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总司令,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围剿。)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这首小诗。
四、总结升华
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军长的故事,请课下阅读《朱德的故事》、《我的父亲朱德》、《朱德的非常之路》等课外书。到时,我想朱德同志的高大形象一定会再一次深深的印在你的脑海。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材简析:
《朱德的扁担》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三册人物单元中新入选的一篇课文。本文表面看来是写扁担,其实是通过叙述与扁担有关的感人故事,来赞颂朱德总司令不畏艰险、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文中用了大量的侧面描写来映衬朱德形象,对其挑粮动作的描写更是生动传神,同时还配备了与之相吻合的插图。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朱、攻、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围攻、坚守”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不畏艰险、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图文结合,话说扁担,引出人物形象
1、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珍藏着许多宝贝。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出示扁担图)看,这是什么?(板书:扁担)
(1)“担”在这里是轻声(板书dan)谁来准确地读一读?
(2)人们常常用扁担来干什么?对,人们用扁担挑水、挑粮食,所以可以说挑“一担粮食”。
(1)上面写着三个字“朱德记”,这是朱德在扁担上做的一个标记,(板书:朱德)告诉大家这根扁担是朱德的。
(2)听说过朱德吗?他是中国十大元帅之一,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出示朱德图)瞧,他就是朱德,多么威风,多么神气!
3、朱德和扁担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板书: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感人的故事。
(1)齐读课题。
(2)点拨:这根扁担可不是别人的,是朱德的。再读课题。
二、充分诵读,形象板书,了解故事背景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认读词语。
(1)毛泽东毛泽东同志朱德朱德同志
(2)粮食生产粮食(就是种粮食)储备粮食(就是储存粮食,把粮食存起来慢慢吃)
(3)坚守围攻粉碎敌人红军山高路陡翻山越岭(这些词语你能读准确吗?)
3、词语读得有滋有味的,真不错。接下来再请同桌一起读课文,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4、读了两遍课文,你已经读懂了什么呢?(简单交流)
5、红军为什么要挑粮?请再认真地读读课文1—2小节,边读边想。
6、在江西有一个地方叫“井冈山”。那里群山环绕(板画山),一座座高山连绵起伏。1927年,毛泽东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叫“井冈山根据地”。(板画“红旗”)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也来到井冈山,(板画“红旗”)这两支队伍合在了一起,(把两面红旗合在一起,板画一面大红旗)胜利“会师”,不久就成立了“红军”。
7、书上第一小节是这样介绍的。
(1)谁来读一读?(点评:你把刚才学的词语都读准了,真会学习)
(2)谁再来读一读?(点评:你把句子读通顺了,真不错!)
(3)读了第一小节,你还知道了什么?
(4)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板书:敌人)敌人离我们这么近,他们想干什么呀?想攻打我们(板书:攻)敌人可狡猾了,他们分布在山下的好几个地方(板画)把红军团团围住,这就叫“围攻”。(板书:围)敌人要围攻,红军就要“守”住井冈山,(板书:守)而且要牢牢地守住,这就叫“坚守”。所以,红军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篇十五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课文的一二两个自然段。
3、指导书写生字:守、攻、必、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部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所学生字。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扁担图,谁知道这是什么?教读:扁担的“担”是轻声
你见过扁担吗?扁担是干什么用的?
(2)仔细看这根扁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扁担上写着“朱德记”三个字
(3)“记”就是记号、标记,现在你知道这根扁担的主人是谁吗?
对了,就是“朱德”(出示朱德像)朱德爷爷与毛主席、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一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深受人民的爱戴。
(4)听了老师的介绍,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什么疑问呢?
小朋友真会提问题,就让我们来读课文,从文中来找一找答案吧
2、听老师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遇到不理解的地方用“?”标出。
4、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词,根据学情,指名同学做“小老师”领读几个重点词:
井冈山根据地、粉碎、储备、同志、山高路陡、斗笠、翻山越岭、劝
(2)四人小组轮读课文,同学间互相正音。
(3)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4)生交流自己读懂的;
(5)小朋友们真能干,通过自己读书就能获得这么多的知识!你觉得课文哪一段写的最有意思、读下来让你脑中的问题最多?(引导学生质疑)
(6)指名读第3段,其余人边听边想:读了这段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可能会质疑;a:大家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给藏起来呢?
b:朱德同志为什么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
c: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5、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切入口学习课文1、2自然段:
a自由读第一段,看看读了这一段,明白了什么?
(2)根据生的回答,随机讲解“会师”(并随及简介背景);
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192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这儿就是指朱德同志带领的队伍与毛主席带领的队伍会合在一起了。这时队伍壮大了,战士们多高兴呀!
(3)引读第二句:读了这一句,你看出什么来了?
(红军所处的位置很危险)
(4)想象一下:山上的红军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指名学生说。
b学习第二自然段:
(!)边读第二自然段,边用“——”画出描写去茅坪挑粮所遇到困难的句子,可在重点词下做记号。
(2)指名交流: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3)想象一下:“五六十里”会有多远?
联系生活:我们去杨舍玩,大约走40里的路,五六十里,要走一个来回不到这么远的路。
“山高路陡”:师在黑板上画出“高山”的简笔画,让生体会山的高、险。
……
(4)指导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第二、三句
(5)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引读)-----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么样?(团结、不怕吃苦)你是从哪个字上看出来的?
对呀,一个“争”字就告诉我们大家了。
(6)、齐读第二段,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
6、小结:通过学习这二段,我们知道山高路陡,挑粮路上困难重重,但红军战士们却无所畏惧。今天,小朋友们通过自己认真读书,已经解决了自己原先一些不明白的地方,剩下的不懂处咱们下节可再来学习。
7、学习3个生字
朱、志、冈、守
8、完成课堂作业,书写生字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篇十六
1、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大致了解课文讲了什么故事,为什么扁担先藏而后又不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认读1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战士们为什么藏起扁担后又不藏扁担了?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掌握生字新词。
正确书写生字。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教学挂图。
(1)了解什么是扁担,扁担的用途,担东西的工具。
(2)了解朱德的生平。
3、同桌互读。
4、开火车读。
5、朗读全文,要求读通读顺。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
2、指名复述课文的内容。
3、了解课文词语的意思。
三、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
2、组词。
3、识记生字。
4、师范写,生书写。
5、讲评。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各一行。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篇十七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五
朱德的扁担(第二教时)
教学目的:1、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
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3、学会本课3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3课 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
二、 复习: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会了文中的生字和新词,下面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出示词语:
同志 坚守 井冈山 粉碎 敌人 围攻
必须 生产 一块儿 山高路陡 翻山越岭
扁担 一担粮食(指名读、齐读)
2、选择其中的一个词语并联系课文内容说一句话。(理解“坚守”:坚决守卫,不离开。坚守什么地方?)
三、细读课文:
1、过渡:这篇课文的课题是:朱德的扁担,齐读课题。
朱德军长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板书:挑粮上山。)为什么要挑粮上山?
2、红军去挑粮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学生交流
(1)出示句子: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指名读、齐读)
(2)抓住“五六十里”、“山高路陡(可以画图)”、“非常难走”理解。“五六十里”会有多远?(把操场与六十里相比,等于300个操场)
(4)指导感情朗读这一句。
(5)路那么远,又山高路陡,可是每次挑粮(引读)
从这句话中,你看出红军战士怎么样?(团结、不怕吃苦)你是从哪个字上看出来的?
对呀,一个“争”字就告诉我们大家了。
3齐读第二段,读出条件的艰苦,大家的热情。
4、(看插图)看,这就是当年红军战士们挑粮的情景。走在最前面的是谁? 你瞧,朱德军长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说说你看到的朱德。(学生交流)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让学生完成填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齐读句子)
(1) 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 完成句式练习: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穿着草鞋、戴着斗笠),一样(挑起满满一担粮食),一样(翻山越岭走完一百多里的山路)。
(4) 朱德同志虽然是军长,但他和战士们没有什么区别。他平易近人,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一起吃苦,真是“同甘共苦”。(出示卡片)
5、那么战士们看到敬爱的军长这样辛苦又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呢?请学生读读第三自然段,然后来说说。
6、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学生交流。(联系到挑粮的累)
7、是呀,这些就是战士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从“藏”字,我体会到战士们非常关心朱德军长,从“藏”字,我也知道大家非常敬爱朱德。这种体贴和关心,其实也是一种爱戴。)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8、战士们的想法有没有实现呢?从哪个词看出来?“不料”可以换成什么词?(没想到) 指导读出后面“不料”的语气。
9、朱德同志为什么不睡觉连夜赶做,还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朱德作为军长,带头挑粮,非常负责。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朱德记”三个字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10、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
粉碎敌人围剿。
11、学到这里,你能说说朱德同志是一个怎样的人?
12、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四、指导学习生字:攻 记 劝
2、齐读生字
3、你发现了什么?
4、说说你怎样记住这些字?
五、作业
1、把《朱德的扁担》这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
2、请阅读《朱德的故事》等课外书。
板书: 朱德的扁担
挑粮上山 以身作则
藏扁担
连夜 赶做 同甘共苦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篇十八
重点难点:1、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倩。
2.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出示扁担图片,朱德用这根扁担做什么用呢?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呢?(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出相关语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全班齐读。
4、出示朱德挑粮图,说说你看到的朱德。出示句子: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
战士们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朱德和战士们是怎样挑粮的呢?战士们这么做有没有阻止朱德挑粮呢?默读课文,指名反馈,教师小结: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这就让大家更加敬爱他。
6、学习写字。出示会写字,读一读。小组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仔细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教师个别指导
板书设计:
13、朱德的扁担
挑 五六十里 (路远)
穿草鞋 挑粮 戴斗笠
山高路陡 (难走) 满满
做
藏 (连夜 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