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教案的编写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升学关,迈向更高层次的学习。教案模板的有效使用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
世界历史教案篇一
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中国早期国家是指哪三个朝代?
夏、商、周。
3、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朝的是谁?都城在哪?夏朝建立于何时?
禹、阳城、公元前2070年。
4、夏朝的建立有何意义?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5、夏朝第二代君主是谁?他开创了什么制度取代了禅让制?
启、世袭制。
6、夏朝制定的历法被称为什么?
夏历。
7、为什么说夏朝是中国早期国家?
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建立了军队,制定了刑法,设置了监狱。
8、夏朝的中心地区主要在什么地方?
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
9、在洛阳平原发掘出的夏都城遗址被成为什么?
二里头遗址。
10、夏朝历经多少年?最后一位国王是谁?灭亡的时间是何时?
400多年;桀;公元前16。
11、商部落兴起于何地?
河北、河南一带。
12、商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公元前1600年、汤、亳。
13、商朝多次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
14、迁都到殷的商王是谁?
盘庚。
15、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谁?灭亡于何时?
纣、公元前1046年。
16、周部落分布于何地?
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
17、周武王时得到谁的辅佐?
吕尚、周公。
18、决定商朝灭亡的战役是什么?
牧野之战。
19、西周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镐京。
20、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分封的依据、分封的对象各是什么?
(1)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
(3)宗亲和功臣。
21、分封制的内容;
(1)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利,建立诸侯国。
(2)诸侯国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3)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22、分封制的影响:
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23、周代的贵族分为哪些等级?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24、“国人暴动”发生于哪一年?当时在位的周王是谁?
公元前841年、周厉王。
25、西周灭亡的时间、亡国之君、被哪族灭亡?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犬戎族。
26、东周建立者是谁?迁都到哪?历史上称为什么?
周平王、洛邑、东周。
27、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国力衰弱、统治残暴、政治腐败、社会矛盾激化。
世界历史教案篇二
一、隋文帝统一南北
1、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南朝的陈,实现南北统一。
2、隋文帝的改革措施
政治上:中央设立三省六部制;地方实行州县两级制。
经济上:清理户口,整理户籍;继续推行均田制;轻摇薄赋。
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
二、大运河的开凿
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3、作用、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李渊灭隋
6,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死。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迅速占领长安。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第2课“贞观之治”
一、“贞观之治”
1、唐朝开放的民族政策很成功,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
2、唐太宗重用贤才,虚心纳谏。房玄龄长于谋略,杜如晦善于断决大事,唐太宗就任用他们做宰相。魏征为人刚正,敢于直谏,他前后进谏200多次,深受太宗器重。
3、“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的太景象。由于唐太宗的年号为“贞观”,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贞观之治”。
二、文成公主入藏
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松赞干布仰慕唐朝的文化,几次派使者到长安求婚。唐太宗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他。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第3课盛唐气象
一、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原为高宗皇后,高宗死后,武则天称帝,改国号为周。武则天继续推行唐太宗时期的各项政策,重视农业生产,破格选用贤才,完善科举制度,提拔、重用庶族出身的官吏,使得当时的政治和文化继续发展。
二、“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社会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唐玄宗这一时期的年号是“开元”,因此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三.长安的繁荣
唐朝的都城长安既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又是东方文化的中心,城中有宫城、皇城、
坊和市。坊是官民居住区,市为商业区。
四、“安史之乱”
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沉湎酒色,怠于政事,造成奸臣掌权,朝政混乱。755年,边城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起兵叛乱,史称“安史之乱”。9世纪后期,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唐朝受到致命打击。9,唐朝灭亡。
世界历史教案篇三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
1206年,蒙古各部推戴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二、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立中统。1271年,定国号为元,第二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消灭南宋的残余武装,统一全国,实现了唐末以来国家空前的大一统。
忽必烈为巩固大一统,强化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分别掌管政事、军事、监察;地方上,设立了十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始于元朝。
三、民族关系的新发展
当时的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往来频繁,和平共处。元朝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四、元朝的疆域
元朝的版图空前辽阔,北至漠北,南到海南,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
世界历史教案篇四
1.导火线:上海《文汇报》发表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作者:姚文元)
2.开始标志:1966年5月16日,《五一六通知》。
二、发展;
1)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全面爆发的标志)
2)1967年1月开始夺权,全面内乱
3)形成“林彪”“江青”两大反革命集团。
4)““””期间最大冤案:刘少奇被开除出党并含冤病逝。。
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
四、评价
1、性质:““””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五、“”中汲取的启示:
1)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2)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4)反对个人崇拜5)要以史为鉴.
世界历史教案篇五
有的学生认为历史学不学没所以然,在学习中自然就会大打折扣,不会尽力去学习。所以,我觉得应该先真正弄清学习历史的必要性。“学史使人明智”,历史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做人,如何处事,学习历史可以使人变得聪明。学习历史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在与人谈话时若能博古通今,一定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历史还是一部好的爱国主义教材,它教育我们要爱国,要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明白了学习历史的必要性,端正了态度,才会自觉主动去学好它。有的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也是历史学不好的原因之一。其实,历史很容易学好,每一个学生应该增强自信心,相信自己完全能学好它。
二、理清线索,把握整体结构
学习历史,要理清线索,把握知识的整体结构,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比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我们可以主要朝代为线索去学习。每本书的目录就是知识的框架,我们要学会看目录,通过它掌握知识整体结构。纵观历年中考试卷,考的都是主干知识,如果我们理清了线索,掌握了知识的整体结构,考试时也就能得心应手了。
三、注意前后联系,学会归纳整理
历史是从古到今发展演变而来的,我们在学习时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例如,在学习中国历史“香港回归”时,我们应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回顾香港是如何被英国占领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世界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我们应联想到中国历史“五四运动”的发生。
经常注意前后联系,我们就能弄清楚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便于理解掌握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要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进一步使知识系统化。例如,我们可以就“港澳、台湾问题”、“三次科技革命”等专题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这样也有利于知识的掌握。
四、及时复习巩固,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五、学会解题,在训练中不断提高解题能力
要想学好历史,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必须掌握解题的方法,在练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世界历史教案篇六
一、义务教育:
属于基础教育,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增加了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并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办学。到,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二、三个面向:是邓小平于1983年的题词,记住内容: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四、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学校数量大大增加,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学条件明显提高。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启动了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若干所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高等学校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的13以上;获得的国家发明奖占全国13左右。
5、发展教育的原因:
为了适应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教育对各行各业都有先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