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试中,了解候选人对岗位职责的认识和理解,能更好地判断其是否适合该岗位。岗位职责的编写要具备可操作性,即能够指导员工实际操作。职位:项目经理
音乐课波尔卡教学反思篇一
1.熟悉乐曲旋律,初步掌握演奏的节奏能看指挥即兴演奏打击乐。
2.在活动中能与指挥者进行目光交流,体会合作的快乐。
听音乐做律动入场。
一、讲述故事:三个球的故事。
二、听音乐
1.给你感觉怎么样?
2.这首曲子有几段?
四、选择乐器
圆舞板、小铃、铃鼓、鼓、钹
五、看图谱给乐曲伴奏
1.看好指挥,进行演奏。
2.解决出现的问题
3.再次演奏
4.交换乐器再次演奏,并邀请指挥。
不得不佩服的是孩子们基础非常好,在老师图谱画错的情况下也能完成的非常好。说到图谱,教师的严谨不够,显然这样的教具只能称之为图示而不是图谱。虽然这些孩子能很好的完成这样的活动,但是孩子缺乏主观能动性。
音乐课波尔卡教学反思篇二
1、要求幼儿初步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明朗、活泼充满朝气的情绪。
2、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3、探索用各种创造性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课件、音乐磁带、录音机、打击乐器
一、开始部分:
1、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好!你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你喜欢春天吗?让我们一起去寻找美丽的春天好不好?(听音乐《花仙子》)做动作进教室。咱们就在这片草地上休息一会儿吧!春天美不美?春天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变化?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春天的美景(解说: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和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各种花都开了,五颜六色真美丽。)这么美的春天是谁送来的?(春姑娘)春姑娘还给小朋友带来一份礼物,请小朋友闭上眼睛静静的欣赏。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完整欣赏第一遍音乐,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欣赏后回答:
a、这首曲子好不好听?你有什么感觉?(音乐在跳,像水在哗啦啦的流过去,像轮子在滚动)(很舒服,很高兴)
小结:这首曲子的曲调非常的欢快,跳跃,非常的热烈。
b、听这首曲子你想到了什么?(春姑娘、花仙子、蝴蝶、小鸟等春天的花草树木小动物)
2、请幼儿反复欣赏音乐
(2)请小朋友一起来跟老师感觉一下乐曲的旋律(听音乐教师示范指图)
(3)请小朋友自己感觉一下(听音乐幼儿分组指图)
3、带领幼儿分析曲式结构:
(1)小朋友你觉得音乐可以分成几部分?为什么?(音乐不同)
小结:长花时一种音乐,长藤是一种音乐,又是长花,又长藤;
(2)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哪里不一样?(分段欣赏)先听一听长花的音乐,听一听有几个乐句,体会一下有什么特点?(四个乐句)听到这一段你想到了什么?这段有什么特点?(欢快)依次欣赏:长藤(两个乐句、婉转)长花(同第一段)最后一段(八个乐句、起伏)
(3)这首乐曲可以分成几部分?(四部分)
一起看(课件):长花的音乐——这是第一部分,叫a段;依次bac
乐曲分成了abac四部分,问:分成了那四部分?
教师引导总结:a段这四句音乐怎么样?(欢快)bac
4、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完整的表演一遍:
(2)听音乐把刚才的动作连起来做。(继续请幼儿编)
小结:刚才小朋友做的动作都很好看
5、小朋友,刚才我们听着好听的音乐,表演的高兴吗?你知道这好听的音乐是谁写的吗?
(1)是波兰的普罗休斯卡写的,名字叫:《单簧管波尔卡》
(2)波尔卡是捷克民族的一种二拍子的圆圈舞,当他们举行盛会或非常高兴时就会跳这个舞。
(3)这么好听的曲子使用什么演奏的呢?小朋友请看,就是它——单簧管,它是什么颜色的?(黑色)所以又叫黑管,是一种木制乐器,直吹,发出的音很好听。
三、结束部分:
(1)跳法:围成圆圈,a段自由跳,b段找一个舞伴拉手转圈,a段自由跳,c段前四句两人一蹲一立拍手,然后交换;后四句大家拉手往里聚,然后散开,再来一次。
(2)小朋友跳的高兴吗?怎们一起到院子里跳,好吗?
活动反思
音乐课波尔卡教学反思篇三
1.了解乐曲的来历,知道波尔卡是起源于欧洲的一种音乐体裁。感受乐曲不同的情绪。
2.采用不同形式感受、表现乐曲活泼、热烈、欢快的主题。
3.听乐曲并与人合作表现乐曲中不同的情绪
采用不同形式感受、表现乐曲活泼、热烈、欢快的主题。
能听辨出乐曲主题出现的次数。
钢琴录音机录音带教学软件课件
一.导入部分:(阶段目标:沟通、建立师生联系)
1.学习一首简短的儿歌《小小手》
师:我们用手做什么呢?
生:劳动等
师:用双手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看老师现在用手做什么?配上音乐做一做。
2.简单的律动
生:砸等配合音乐做。
师:你们觉得刚才那段音乐带出什么劲头儿了?
生:快乐等
师:谁想知道这段音乐叫什么?《铁匠波尔卡》,我们先完整听听,听听铁匠们干活时什么样(播放音乐)
生:举手初步欣赏音乐作品。
二.新授部分(阶段目标:聆听作品用不同的动作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
1.介绍波尔卡及作品背景
师:铁匠是干什么的?波尔卡是什么?
生:打铁的
师:波尔卡是从捷克流行起来的,拍的一种舞蹈节奏。《铁匠波尔卡》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同年3月在保险箱制造商为制成两万个保险箱举行的焰火庆祝大会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余首波尔卡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做保险箱少不了铁匠,在德语中“铁匠”与“火的节庆”是同一个词,因此,乐曲喻为本次大会的内容形式。据说在焰火大会上首次演出时,乐队曾采用两台打铁用的铁沾作为节奏乐器。
师:问问波尔卡是怎么回事?
生:反馈
2.欣赏第一部分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听音乐的主题,在主题开始之前通常有的`开场白,这个开场白叫做引子。
师:这首乐曲一开始有一个4小节的简短的引子。我们一起来听一下(播放乐曲的引子部分)
生;听乐曲的4小节引子。
师:引子过后,音乐进入主题,我们听听主题要告诉我们什么(播放乐曲的主题1)
生:听音乐主题并答问题(轻松的)
师:我们现在用轻轻拍腿的方式来感受音乐。(播放乐曲的主题2)(体现师生共同参与)
生:后来变重的。
师:两个主题中间是我们听到的打铁的镜头,好我们完整听音乐的第一部分,请大家边听边跟着做律动。
生:跟着律动
师:你们来说说音乐表现了铁匠们对生活抱着什么样的态度呢?生:乐观的
师:我想看到咱们班同学在听音乐时也表现出现这样的状态,谁行呢?生:我行。
师:我们现在分成两个组来表现音乐,布置各组任务一组负责表现音乐主题,另一组负责表现音乐的火热的劳动场面。
生:配合之后交换。
师:评价并提出建议
3.欣赏第二部分
生:听并回答问题
师:我们用舒展、大方的动作来表现(再听)
生:可以与老师不同。
师:舒展的音乐过后,又听到了火热的打铁的声音,对吗?我们再来听一遍生:听音乐配合动作。
4.欣赏第三部分
师:听过第二部分之后,音乐该进入第三部分了,你们又将听到刚才熟悉的音乐主题(播放音乐)
生:跟着音乐表现。
师:音乐的第三部分就是我们曾经听到的哪个部分呢?
生:第一部分。
师:我们再听(播放音乐第三部分)
生:听音乐表现高潮部分。
5.完整欣赏作品
师:我们现在完整欣赏作品,欣赏之前我们分工,全班分成三个组,一组负责表现一个部分。
生:听音乐用律动。(合作学习)
师:找六位学生到前面来展示。
生:展现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拓展部分(阶段目标:知识拓展欣赏另一首波尔卡音乐)
生:清楚欢快等。
师:小结,因为它明快的舞蹈节奏、热烈的气氛,以及传达出的人们内心深处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态度。你和老师想的一样吗?我们再给大家欣赏一首好听的作品《雷鸣电闪波尔卡》,当然还有《拨弦波尔卡》、《闲聊波尔卡》。生:观看作品。
四.小结部分(阶段目标:教学检测)
师:老师问大家些问题,如果回答上来了,说明你今天听课听的非常专心。
1.我知道乐曲的名字叫做《》
2.我还知道作者是()国家()创作的
3.我知道了波尔卡是()
4.我听到音乐主题时会()表现
a.轻松、欢快b悲伤、沉重
5.我知道音乐有()段
生:回答问题
师:今天大家表现的非常出色,谢谢同学们。有机会老师还要给大家带来好听的音乐,下课。
生:再见。
音乐课波尔卡教学反思篇四
1、教材分析
基于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本次活动内容选自南京师范大学许卓雅教授主编的《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丛书》中大班的一个欣赏活动,此活动经过我们音乐教研组多次的研讨,形成了基本完善的方案今天与大家一起来分享。《单簧管波尔卡》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单簧管独奏曲。是一首流传很广的波兰民间舞曲,乐曲采用回旋曲式,由三个欢快的旋律构成。音乐第一旋律用轻巧的颤音和运用主和弦、属七和弦的琶音构成旋律音型,跳跃性很强,使乐曲充满了顺畅、欢快的情绪。第二旋律音乐的情绪是主题部分的延续,旋律的连贯性和流动性较强。第三旋律的波动较大,与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带有诙谐、风趣的情调。全曲轻松活泼、旋律流畅、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
2、活动目标: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我们确定了两个目标。
(1)通过图形乐谱帮助幼儿认识乐曲的结构特点,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尝试让幼儿运用创造性身体动作表现音乐明朗、欢快、流畅的情绪。
3、活动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欢快、流畅的情绪。难点是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次序,了解回旋曲式特点,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能够创编动作并表演。
4、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一只小鸟、音乐图谱一幅、录音机、磁带。
(2)幼儿的知识经验准备:
a、带领幼儿一起玩滚轮胎游戏。
b、玩风车:风车的手柄上栓上飘带。让幼儿体验旋转、飘扬的.运动方式,为欣赏感受音乐和创编动作做铺垫。
音乐欣赏作为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艺术的重要活动之一,可以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特点,激发幼儿的共鸣,促进幼儿发展。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具有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点,但他们已经基本能把自己的经验与音乐结合产生联想,体验音乐的情绪,听辨音乐中有趣的变化。而乐曲《单簧管波尔卡》它以明快、简洁的2/4拍旋律,悠扬、流畅的曲调广为流传,全曲是abaca回旋曲式,结构非常明显,变化清晰,幼儿容易听辨,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特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的掌握学习对象。"因此,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法:
1、图谱教学法。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出发,图谱教学法具有鲜明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它以看形象的图案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使教学由难变易。
2、经验迁移法。将幼儿熟悉的妈妈织毛衣、户外游戏滚轮胎等情景引入到活动中,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兴趣。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音乐欣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体验法:教师让幼儿通过观看图谱、创编动作等手段,让幼儿体验乐曲欢快、流畅的情绪。
2、多种感官参与法:活动中,幼儿耳听音乐、眼看图谱、手随教师设计的律动进行表演。要求幼儿最终能达到:在脱离乐谱的情况下,能随音乐做动作并能基本准确地反映出音乐的结构、性质。从而调动幼儿听觉、视觉、运动觉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促进幼儿对音乐欣赏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这些方法的使用,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活动分为六个部分:听音乐进入活动室——情境导入——欣赏音乐——创编表演——延伸巩固——听音乐走出活动室,这是一个层层深入的欣赏模式。
1、听音乐进入活动室。在乐曲《舞乐组曲》的音乐声中,教师带幼儿边拍手边进活动室,营造一种欢快的气氛。
2、创设情境,兴趣引入。
此环节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进行谈话激发兴趣:如昨天晚上睡得好吗?有没有做梦?然后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述自己的梦,并出示图谱自然引出课题。
3、完整欣赏,感受乐曲情绪。
(1)教师出示图谱,引导幼儿欣赏乐曲。
(2)请幼儿再次欣赏音乐,并用右手食指跟随音乐进行书空。
(3)请一名幼儿当"小老师"带领幼儿一起欣赏音乐,教师根据情况给予帮助。
(4)带领幼儿分析曲式结构:
(5)再次欣赏音乐。
此环节的意图是教师用颜色鲜艳的图谱,节奏欢快的音乐,扣动幼儿的心弦,激活幼儿的思维,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采用提问、书空、当小老师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欣赏乐曲,层层深入让幼儿感觉不出乏味,并利用直观的图谱帮助幼儿分析曲式结构。然后通过让幼儿再次完整地欣赏乐曲,使幼儿把体验、分析所得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感受一个更清晰的音乐形象,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4、创编动作,感悟音乐。
(1)教师以谈话的方法引导幼儿为乐曲创编动作。
(2)教师提炼动作(三个动作)带领幼儿跟随音乐进行舞蹈。
(3)拓展幼儿思维进行创编,并跟随音乐的节奏进行舞蹈。
这一环节我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的体验环境,采用双主体互动模式,将幼儿游戏、生活中的事情如,滚轮胎、钻石油等经验迁移到活动中,用音乐来表现,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在活动中只要不影响同伴,幼儿可以用各种动作,随着音乐旋律释放表演激情,而教师始终饱含热情,不断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予鼓励,让幼儿获得成功感。
5、活动延伸:
(1)与同伴手拉手一起随音乐跳圆圈舞。
(2)邀请客人老师一起参与活动。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推向高潮,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全部释放出来,再加上客人老师的参与使活动达到高潮,在烘托课堂气氛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大家共同分享活动快乐的目的。
6、听音乐走出活动室。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乐欣赏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本次活动有不当的地方,望各位老师给与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音乐课波尔卡教学反思篇五
1、幼儿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2、尝试用各种身体动作创意地表现滚动、飘扬等运动方式。
3、练习节奏:××××××××,××××
1、名曲《单簧管波尔卡》
2、录音机、碰铃、铃鼓、双响筒各14个
1、教师给幼儿介绍乐曲
2、幼儿欣赏音乐
3、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创变动作。
风车是怎样旋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枝叶是怎样飘扬的,可以做什么动作?
选取三个动作,请幼儿听音乐做动作。
4、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一起跟着乐曲节奏打拍,强调幼儿要学会看教师的手势指挥
5、幼儿分组手拿碰铃、铃鼓与双响筒跟音乐演奏。
幼儿在音乐的熏陶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在音乐的王国中漫游,翱翔。感受乐曲的`结构特点并体验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老师的指挥进行演奏。
音乐课波尔卡教学反思篇六
活动目标:
1、能感受乐曲abab的结构,能将乐曲与图片匹配。
2、能想像乐曲所表现的情节内容,并用简单的动作表示。
3、能大胆、勇敢、创造性地想像表现,敢于与众不同。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单簧管波尔卡》磁带,节奏图谱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谱,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图上是什么?(喇叭花)
(2)花长在哪里?这些花长得这么样?这些花在干什么?
二、欣赏音乐,感受乐曲abab的结构。
(1)第一遍音乐,音乐和图是不是一样的?
(2)第二遍音乐,请一个小朋友在老师的帮助下指图。
(3)第三遍音乐,幼儿伸食指与老师一起指图。
三、请幼儿做指挥
其他幼儿做相应的动作(花的地方用跳,枝条用滑)
四、游戏
(2)幼儿与老师一起听音乐做“打扫卫生”
(3)小朋友在家还会做什么事?听音乐一起劳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音乐课波尔卡教学反思篇七
1.认知目标:尝试根据b段音乐的变化奏出‘由强变弱”的变化
2.能力目标:幼儿能根据图谱能够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3.情感目标:让幼儿体验闯关所带来的挑战乐趣
重点:根据图谱提示大胆创编动作,进行完整表演
难点:尝试根据b段音乐的变化奏出‘由强变弱”的变化
音乐《玛丽波尔卡》 、图谱、活动课件
(一)导入:通过谈话导入活动,
(二)教师播放音乐,让幼儿倾听,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三)教师出示图谱,鼓励幼儿根据图谱拍打节奏,并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提问:玛丽是怎么去的?遇到了什么?会怎么做?
遇到了毒蘑菇,必须要跳过去,要不然碰到毒蘑菇会闯关失败
(四)教师出示乌龟图片,练习拍打节奏,并鼓励幼儿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提问:玛丽又遇到了什么?会怎么做?
遇到乌龟要悄悄地躲起来,要不然碰到乌龟就会闯关失败。
(五)教师出示彩色蘑菇图片,练习拍打节奏,并鼓励幼儿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提问:玛丽又遇到了什么?会怎么做?
吃掉彩色蘑菇可以变大,吃一个蘑菇慢慢长大
(六)教师出示图片,根据图谱,练习拍打节奏并鼓励幼儿创编自己喜欢的动作。
提问:玛丽最后闯关成功了吗?他是怎么做的?
(六)教师出示完整图谱,幼儿听音乐,根据图谱拍打节奏,并用鼓励幼儿自己喜欢的动作完整的表演出来。
小朋友们可以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玩这个闯关游戏
音乐课波尔卡教学反思篇八
1、感受乐曲欢快跳跃、连贯的旋律特点,感知乐曲abaca的曲式结构。
2、尝试合作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曲式的结构,体验与同伴合作表现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单簧管波尔卡》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导入——舞蹈《交换舞伴》
师:今天来了那么多的客人老师,让我们用热情的舞蹈来欢迎他们吧。
二、欣赏歌曲——感受乐曲旋律特点,感知乐曲曲式结构。
1、第一遍欣赏,初步感知乐曲旋律特点提问:这首乐曲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小结:这首乐曲非常欢快跳跃、连贯。
2、第二遍欣赏,感知相同的乐段,进一步感受旋律特点,尝试用肢体表现a段提问:
(1)我们再来听一听乐曲中有没有重复出现的音乐?重复出现了几次?
(2)那么这段重复出现的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
小结:在这首乐曲中,一共出现了3次重复的音乐。这段音乐非常欢快和跳跃。
3、第三遍欣赏,感知不同的乐段以及旋律特点,尝试用肢体表现b、c段提问:
(2)枝条伸出手臂的时候音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那么长花、长树叶的时候呢?
(3)我们用什么动作来表现枝条伸出手臂,然后长出小花和叶子呢?
小结:还有两段音乐是不同的。当枝条伸展手臂的时候音乐很连贯,当长出嫩嫩的树叶和美丽的花朵时,音乐又很跳跃。
小结:这首乐曲分为五段。风车是一个乐段,这个乐段重复出现了3次,长花是一个乐段,长叶子又是一个乐段,它们穿插于三段重复的音乐中。这首好听的乐曲叫做《单簧管波尔卡》,它是用一种叫单簧管的乐器所演奏的。
三、小组合作——体验与同伴合作表现的快乐。
1、集体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师:我们试试看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的乐段。
2、分组合作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乐曲结构师:接下来我们试试看每一组用不同的动作表示一段音乐。
四、结束。
师:让我们一起去教室讨论一下还能用哪些好看的动作来表示不同的乐段。
【活动反思】
一、精心设计导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本节课设计的导入上,我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采用做梦,小蜜蜂采蜜的故事贯穿始终,使他们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故事讲完了,曲式结构也就出来了。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感知生活,提高认识能力,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二、从曲式结构入手,通过身体动作感受音乐结构特点。欣赏音乐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欣赏音乐的方法,分析音乐作品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采用整体---部分---整体欣赏的方法,沿着蜜蜂采蜜的路线,运用动起来的方法,引导学生认真地有步骤地听辨音乐,首先利用旋转的动作,抓住乐曲的主题(a段)。每听一遍乐曲,总要针对一定的问题去听、去思考。以诱发其好奇心,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和认真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比去听其他段落。在聆听中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性质特点,它们都很喜欢,有较高的积极性,突破了音乐欣赏沉闷枯燥的缺点,达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欣赏教学首先要学会听,本节课所有教学形式都是在不影响听的情况下进行的,不做过多的花样分散听的注意力。选取最简单,最单纯的版本,让学生能很深刻的记住单簧管的音色。
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表现音乐。在本节课中,乐曲欣赏次数较多,但由于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并不感到重复乏味。相反多次的欣赏加深了学生对乐曲的印象。每次聆听后先听听学生的对音乐的理解,尊重学生的意见,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以引导,不束缚学生的思想。
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用生动的故事、形象直观的图谱区分乐曲结构;用律动参与的方法感受音乐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