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宣传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我们需要积极参与其中。如何运用新颖的视角和独特的创意设计一句独具特色的环保宣传语?能源节约,环保先行。
初中地理说课稿七分钟篇一
a、南半球:房屋坐南朝北,门口朝向有阳光的北面
b、北半球:房屋坐北朝南,门口朝向有阳光的南面
c、低纬度地区楼房间距小,中、高纬度地区楼房间距大。
(2)影响服饰
a、生活在热带的人们,一年四季只穿单衣;
b、生活在寒带的人们,一年四季都要穿厚厚的衣服;
c、生活在温带的人们,穿衣服的多少要随季节变化。
(3)影响人民的饮食习惯
南方人喜吃甜;北方人喜吃咸;山西人喜酸;四川人喜辣;藏民喜欢吃糌粑;
(4)影响农业生产
决定农作物的种植制度:我国东北平原农作物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淮河以南是一年两熟;海南岛是一年三熟。
决定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作物种类:北方以旱地为主,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南方以水田为主,农作物有水稻、甘蔗、油菜等。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初中地理说课稿七分钟篇二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纬度位置:南回归线穿过的澳大利亚,主要位于热带和亚热带;
(2)海陆位置:西临印度洋,东临太平洋,北面隔海与亚洲相望,南面隔海与南极洲相望。
(3)范围:澳大利亚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一些岛屿,是大洋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独自占有一块大陆的国家。
2、地形特征:澳大利亚的地形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是大分水岭、中部是平原(大自流盆地),西部是低矮的高原。
3、河流和湖泊:墨累河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河流,向西南注入印度洋。北艾尔湖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湖泊。
4、气候特征: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主要以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呈半环状分布,大部分地区气候炎热干燥,而东南沿海地区的气候则温暖湿润。
5、“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澳大利亚有袋鼠、树袋熊(考拉)、鸸鹋、鸭嘴兽、琴鸟、桉树、金合欢等特有动植物。在澳大利亚的国徽上,有两种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它们是袋鼠和鸸鹋。
6、“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1)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放养绵羊数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2)三大牧羊带:
牧羊带
羊、牛与经济物混合经营带
绵羊与小麦混合经营带
粗放牧羊带
农场规模
较小
居中
很大
草场类型
人工草场
人工草场
天然草场
牧草品质
品质好,产量高
品质较好,产量较高
品质差,产量低
生产状况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3)特点:养羊业产业化、机械化程度高,耗用劳动力少,所产羊肉和羊毛主要用于出口,商品率很高。
7、“坐在矿车上的国家”: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品质优、埋藏浅,易开采。开采的一半以上用于出口,商品率很高。
8、澳大利亚的工业:
(1)分布特点: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2)原因:人口、城市密集,靠近消费市场;海上交通便利。
9、澳大利亚的服务业: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的服务业发展迅速,目前,已经超过农牧业和工业,成为澳大利亚新的经济支柱。
10、澳大利亚的主要城市: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有著名的悉尼歌剧院。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
初中地理说课稿七分钟篇三
1、 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法语、俄语。
2、 当今世界上使用汉语的人数最多,达到13亿。
3、 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是英语,当今世界上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已经超过4亿。
16、巴西通用葡萄牙语,西亚和北非通用阿拉伯语。 17.信仰宗教的人被称为教徒。
18.____、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
19.____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教堂是高高耸立的,信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相对集中。
20.____起源于公元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经典为《圣经》。
21、伊斯兰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清真寺是祭祀场所,特点是星月照应,分布在亚洲的西部、东南部和非洲的北部,全世界有教徒(伊斯兰教徒也叫穆斯林)7亿多人。
22、伊斯兰教起源于公元7世纪的沙特阿拉伯,经典为《古兰经》。
23、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庙宇是祭祀场所,特点是金碧辉煌,分布在亚洲,佛教徒现有2亿多人。
24、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 25.中国本土的宗教是道教。
26、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村庄是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周围有农田。集镇是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
27、聚落的分布: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28、城市问题主要表现在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
29、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30、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避免过度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31、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传承民族文化和文明。
初中地理说课稿七分钟篇四
1.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
2.从陆地面积看,最大的是俄罗斯,中国位居世界第三位。
从人口来看,最多的是中国,印度居世界第二。
3.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
4.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叫做“地区”。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地区。
5.国界主要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来划分。
6.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总称领土。
8.目前,世界上有150多个发展中国家,大部分是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9.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是联合国,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其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
10.在国际上,习惯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为“南北对话”;把发展中国家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1)影响民居
a、南半球:房屋坐南朝北,门口朝向有阳光的北面
b、北半球:房屋坐北朝南,门口朝向有阳光的南面
c、低纬度地区楼房间距小,中、高纬度地区楼房间距大。
(2)影响服饰
a、生活在热带的人们,一年四季只穿单衣;
b、生活在寒带的人们,一年四季都要穿厚厚的衣服;
c、生活在温带的人们,穿衣服的多少要随季节变化。
(3)影响人民的饮食习惯
南方人喜吃甜;北方人喜吃咸;山西人喜酸;四川人喜辣;藏民喜欢吃糌粑;
(4)影响农业生产
决定农作物的种植制度:我国东北平原农作物耕作制度是一年一熟;华北平原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淮河以南是一年两熟;海南岛是一年三熟。
决定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作物种类:北方以旱地为主,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等;南方以水田为主,农作物有水稻、甘蔗、油菜等。
初中地理说课稿七分钟篇五
1、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2、濒临海洋:亚洲北部为北冰洋,东部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亚洲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与非洲为界;
南面隔海与大洋州相望;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4、亚洲是世界上面积的洲,也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5、亚洲分区:按地理方位将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6、亚洲地形特点:地面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7、主要地形区: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8、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黄河、长江、媚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注入印度洋。
9、河流分布特点: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原因是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10、湖泊:里海~~世界的湖泊,咸水湖;贝加尔湖~~世界最深、蓄水量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陆地的最低点。
11、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12、主要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
13、温带大陆性气候:它是亚洲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它覆盖了亚洲的中、西部,其气候特点是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全年降水稀少。
14、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南部,其特点是一年中风向随季节发生大规模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不足之处是易发生旱涝灾害。
15、非洲气候分布特点:以赤道为中心,气候类型南北对称分布;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二)亚洲人文环境
1.2011年,世界总人口共70亿,亚洲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其中亚洲有六个: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
5、亚洲众多的人口,对资源和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
6、亚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个左右,约占世界民族总数一半。其中汉族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7、亚洲三个人类文明发源地: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印度河流域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原因:适宜的温带(或热带)气候;丰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
8、不同地区的民族在建筑、服饰、音乐舞蹈、礼仪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文化艺术风格和不同的民族风俗。
9、不同地区的文化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初中地理说课稿七分钟篇六
(1)世界人口总数:3月,世界人口总数已达65亿。
(2)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自然增长率。(a、一般来说,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就高。b、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2、世界人口的分布
(1)世界上人口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人口的疏密可以用人口密度来表示。
人口密度=总人口/总面积,既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是人口稠密地区。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困难,是人口稀疏区。
3、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
a)交通堵塞、b)居住条件差、c)就业困难、d)饥饿贫困。
(2)人口停止增长或不断减少带来的问题:
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等。
(3)措施: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4、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原因:
1)乡村人口增长造成劳动力过剩;
2)城乡差别---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多、城市的物资生活条件较乡村好、教育等条件比乡村优越。
5、不同的人种
(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黄种和黑种三个主要人种。
(2)人种的分布:白种人主要人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州;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大洋州和美国。
(3)三大人种分布特点:三大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
(4)人种政策:世界上的所有人种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
初中地理说课稿七分钟篇七
有的章节内容繁多,但重点内容少,学习时,只要抓住重点,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南亚地型复杂,可用八个字概括,即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东北三省的气候可用四个字概括,即长冬短夏。我国季风气候的优点可概括为:预热同期。
2、要熟悉地理课本中的基本概念
要想了解所学地理知识,必须要从基本概念入手,如果什么是地势、什么是地形都弄不清楚,又怎么能了解后续所讲的知识呢?因此,弄清概念,才能学好地理。
3、理清知识脉络
其实,地理难就难在不同地方的气候、环境、人文都不一样,需要同学们区别对待;而这也恰恰是地理简单的一面,只要我们理清地理要素有哪些,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就能理清知识脉络,进而形成知识网。
4、与生活联系起来
地理总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与生活联系起来,就不会感到乏味了,"学习人口、粮食与环境"时,特别是农村学校,可结合当年大量开荒毁林而遗留下来的荒坡荒地的现象,让学生作为社会调查,了解当年开荒毁林的背景、原因及情景,以此激发起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并乐于学地理的情操。
5、分析成因学习地理
如东西半球的划分初一学生学的比较艰难,但是如果搞清楚为什么不从0?和180?经线划分东西半球的原因后,就会比较容易学懂了。很多地理事物之间都是有关联的,比如位置决定气候,气候决定植被,气候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经济的发展等。
初中地理说课稿七分钟篇八
1.地球是一个球体。(月食、海上观船帆、麦哲伦环球航行)
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真实地球为不规则球体,不存在地轴、经纬线。
4.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是不等长的,除了两级外,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闭合的圆,纬线有无数条,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纬度范围为0°~90°,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60°~90°为高纬,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赤道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n”和“s”表示纬线所在的半球。
5.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经度范围是0°~180°,0°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20°w和160°e将地球划分为东西两个半球,用“小小为东,大大为西”判断经度所在半球(小于20°的无论什么符号,与20°w比较,小于的在东半球,反之,在西半球;大于160°的与160°e比较,大于的在西半球,反之,在东半球;20°~160°的看符号判断,什么符号就在哪个半球)。
6.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用经纬网
7、一般经纬网的判读:
(3)有180°经线的与0°经线正好相反,180°经线左为东经,右为西经;
8.地球绕地轴不停旋转,叫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24小时,产生昼夜交替和时差。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9.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太阳旋转,叫做地球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年,产生四季的变化和五带。
10.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赤道,称春分日,3、4、5三月为北半球的春季;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称为夏至日,6、7、8三月为北半球的夏季;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称为秋分日,9、10、11三月为北半球的秋季;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称为冬至日,12、1、2三月为北半球的冬季。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
11.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情况,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热带: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昼极夜现象;
12.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3.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实地距离。
比例尺类型:线段型、数字型、文字型
比例尺大小判断: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详略、范围大小的关系:“小围大尺详内容,大围小尺略内容”
14.通常地图上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辨方向;指向标的箭头始终指向北;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
15.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某个地点高于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在地图上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16.山地不同部位的判读:地形图,不难读,看好走势和标注,向低突出是山脊,向高突出是山谷,鞍部位于山顶间,陡崖重叠等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