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人们内心中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实现理想需要我们有明确的目标,努力克服困难和障碍,始终保持决心和毅力。以下是一些关于理想实现的专家观点,帮助我们更好地明确目标。
吃零食的危害篇一
style="color:#125b86">同学们: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不少同学养成了吃零食的坏习惯:有的喜欢在教室、宿舍或上下学路上吃零食,有的喜欢边走边吃边乱抛包装袋,有的上课时偷偷地吃零食,有的刚吃完饭走到宿舍又开始吃零食。这不但影响学校的环境卫生、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容易养成乱花钱、不讲卫生的坏习惯,既影响了同学们的健康成长,又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难度,助长了同学们不正确的消费心理和同学间不良的攀比风气,更不利于同学们安心学习。
为此,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告别零食,养成良好习惯。
一、坚决杜绝在各类小摊点购买零食;
二、不把饮料、小食品等零食带入校园,不在教室内、宿舍内、校园内吃零食;
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边走边吃零食,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与包装袋等垃圾;
四、一日三餐坚持吃饱吃好,每次吃饭时间保证10分钟以上,不随意浪费一粒粮食;
五、提倡多喝开水,少喝或不喝饮料;
六、告诉我们的家长不把零食带入校园。
同学们,我们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成长,为了我们大家清洁美丽的校园,为了我们安心读书学习的环境,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告别零食,养成良好的饮食和卫生习惯吧!
吃零食的危害篇二
style="color:#125b86">吃零食的危害和解决办法倡议书
为培养同学们健康生活习惯,营造“高雅、洁净、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我校团委、学生处向全体学生发出告别零食的倡议。
同学们吃零食现象比较普遍,有的甚至养成了边走边吃的坏习惯,更有的同学上课也偷偷地吃,这不但影响学校的环境卫生、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而且学生吃零食也不利于身体健康,尤其在购买零食时不注意食品的质量和卫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吃零食不利于学生安心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不利于艰苦朴素教育,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吃零食有哪些危害呢?
身体方面: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特殊时期,吃零食,虽然满足了“嘴”的要求,但到吃饭时却吃不下去了,造成主次颠倒,影响食欲,妨碍消化系统功能,结果损害了身体健康。整天零食不离口,对正餐不感兴趣,结果必需的营养素得不到保证,热量摄入也不够,必然影响健康。
另外,吃零食也容易引起感染,吃零食时,往往是“随手拈来”,最容易由于手不干净或食品不洁而致肝炎、腹泻等疾病。特别是中学生长期食用含有过量色素(添加剂)的食品,容易引起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行为怪癖等症状。
学习方面:学生吃零食,容易导致上课注意分散,大大降低学习效率。有同学边吃零食,边聊天,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会滋长学生不思进取的惰性心理,难以树立班级良好的学风。
为了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大家健康成长创造整洁的校园环境,进一步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校团委、学生处向同学们发出如下倡议:
1.不把零食带入教室、画室、琴房、舞蹈房、音乐教室、计算机房等教学区域,禁止学生在教学区内吃零食;禁止学生边走边吃零食。
2.全体同学坚持把早餐吃饱吃好,不以零食充当早餐。
3.不以零食充当午餐、晚餐, 不在就餐时购买和食用各类零食。
4.多喝开水,少喝或不喝饮料。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为班级增光,为学校增光。同学们,让我们拿出勇气,庄重地许下诺言:拒绝零食从我做起!身为一名将为人师的幼师学生,相信我们今天的承诺,会成为我们终生的追求!
吃零食的危害篇三
一、调查的目的
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而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就是围绕学习这个中心,学生所反映出的相应的行为习惯,它是一种比较巩固的动力系统与维持系统,事实证明,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形成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作为实施健康教育的实施者——教师,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抑制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的情况,掌握其学习规律,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设计并进行这项调查。
二、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我们以中文班的学生为对象,接受调查问卷的学生达200多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从上调查显示,约占94%的学生一听到上课铃响了以后,都能停止户外活动,迅速进教室。但进教室后讲话的学生所占的比例约占36%左右之多。上课用的学习用品能每天带齐的还不到总人数的70%。究其原因,学生书包沉重,为减轻负担,每天只携带课表上安排课程的学习用品,有时临时调课,便显得慌乱;有的则由于自理能力差,没有自觉整理书包的习惯。书本、文具盒随意乱放的现象或还在课桌里的约占14%左右。做好课前准备是学生上好课的基本前提,它有利于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保证上课的质量。这一方面学校已按行为规范的要求、标准进行了训练,但检查考核评比工作未能深入持久真正落实,出现了抓一抓,紧一紧,放一放,松一松的现象,或还没有引起各任课老师的足够重视。在貌似平静的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2、学生上课听讲、思考的习惯从上表显示,能真正做到上课从不做小动作、注意专心听讲的学生比例不高,其比例还不到20%,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要求学生上课时眼睛注视老师,根据老师的要求注视黑板或看课本,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学生的听课行为往往受学习情绪影响和教师授课质量、组织教学的能力所影响。学生感兴趣的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现象相对较少,反之则多。另外,学习环境干扰等因素,也会干扰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上课听讲时能积极思考、爱动脑筋近占26%。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爱动脑筋学生数的百分比四、五年级较高,说明这个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强。遇到疑难的问题时,大多数学生能主动请老师、同学,约占61%,但上课时不动脑筋,有疑问时不敢发问的学生也不在少数。甚至有4~6%的学生学习敷衍,有疑惑也得过且过,不求甚解。在这里也反映学习能力的问题。学生学习过程应是不断地生疑(发现问题)、质疑(提出问题)和解疑(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热爱学习,勤学苦练、善于思考的精神是不可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因此,不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习惯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良好的读书姿势有益于学生的健康与正常视力。学生中能经常自觉阅读课外书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六年级阅读情况则处于低谷,仅为31%。课外阅读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多读好书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但由于毕业班学业的负担,没有过多的时间,使学生对课外阅读未引起足够重视。各年级勤做笔记或圈划情况较好(63%)。需进一步发扬。
4、学生作业习惯有效地进行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培养一个人健康的学习习惯和高度自觉的学习责任感。但目前许多学生作业的方法不健康,做作业前并不注意复习知识,不把握重点、难点及理解作业的内容和要求,而是拿起本子就做,因此能做到先复习再作业的学生比例并不很高。三年级占42%,四年级占67%,五年级占43%,六年级占29%,学生作业的习惯与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有序训练很有关系。做完作业后能自觉验算的学生仅在27%,不少学生依赖于家长检查或打听结果的高达60%,这不仅说明学生的自信心存在问题,引起关注,而且它掩盖了学生学习上的许多薄弱点,影响老师得到的反馈信息的正确率,使老师不能及时很好的调控。但从表中显示,学生已养成了及时订正的习惯,占80%。它也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质量。
5、学生复习考试习惯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表中很清楚地显示。能自己自觉经常复习的近占37%,尤其是六年级学生,只有19%,碰到问题,自己思考解决的占16%,而极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这个习惯,而是通过问老师、同学等方法来解决。但也说明已养成不懂就问这个习惯。考试测验时,81%的学生能独立思考,认真答卷、实事求是、不偷看、不作弊。成绩不理想时,60%的学生能分析原因,改进学习方法,不断努力。成绩不够理想时,有39%左右的学生不敢告诉家长。家长关心自己的子女的学习成绩,希望知道孩子学习上的真实情况,能真实汇报成绩是学生诚实的表现,也是健康心理的表现。学习上有困难时,不必顾虑重重,要如实告诉家长,争取家长的帮助。为此,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向家长汇报作业情况和学习成绩的习惯,以便家长与学校配合,形成合力,争取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调查结论与建议
心理学研究表明,行为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学生越小,越容易养成健康的习惯,也最容易保留这种习惯。日本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学习习惯的得分并不增加,为此,我们认为:健康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难有大改进。因此,尽早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年龄越小,越容易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形成的健康的学习习惯也越容易巩固。不健康的学习习惯发现得越早,也越容易纠正。我们正鉴于这种认识,把从小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是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和最为基本的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有以下几点:
1、关于热爱学习,勤学苦练的习惯热爱学习的实质就是明确学习目的。世界像一个有声有色的大舞台,每个人都将以某种身份登上这个大舞台,扮演一个或悲或喜、或美或丑的角色。这不是毫无规律的偶然,而是必有前因后果的。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如果热爱学习,并终生求学不倦,那么他一生将是绚丽多彩的,或者说,他在世界这个大舞台上,将能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小学阶段对人的一生的作用,不言而喻了。同时,从小培养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新鲜感、好奇心以及对新知识探究的欲望。唐代文学家韩愈说过:“业精于勤”。可见,“勤”在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爱迪生又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总之,勤奋出智慧,勤奋出成就。勤,既是一种可贵的美德,更是一种应当养成的健康习惯。
吃零食的危害篇四
一、调研的目的:
学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而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就是围绕学习这个中心,学生所反映出的相应的行为习惯,它是一种比较巩固的动力系统与维持系统,事实证明,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形成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会使人终身受益。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作为实施健康教育的实施者——教师,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抑制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的情况,掌握其学习规律,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设计并进行这项调查。
二、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我们以中文班的学生为对象,接受调查问卷的学生达200多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1、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从上调查显示,约占94%的学生一听到上课铃响了以后,都能停止户外活动,迅速进教室。但进教室后讲话的学生所占的比例约占36%左右之多。上课用的学习用品能每天带齐的还不到总人数的70%。究其原因,学生书包沉重,为减轻负担,每天只携带课表上安排课程的学习用品,有时临时调课,便显得慌乱;有的则由于自理能力差,没有自觉整理书包的习惯。书本、文具盒随意乱放的现象或还在课桌里的约占14%左右。做好课前准备是学生上好课的基本前提,它有利于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保证上课的质量。这一方面学校已按行为规范的要求、标准进行了训练,但检查考核评比工作未能深入持久真正落实,出现了抓一抓,紧一紧,放一放,松一松的现象,或还没有引起各任课老师的足够重视。在貌似平静的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2、学生上课听讲、思考的习惯从上表显示,能真正做到上课从不做小动作、注意专心听讲的学生比例不高,其比例还不到20%,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要求学生上课时眼睛注视老师,根据老师的要求注视黑板或看课本,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学生的听课行为往往受学习情绪影响和教师授课质量、组织教学的能力所影响。学生感兴趣的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现象相对较少,反之则多。另外,学习环境干扰等因素,也会干扰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上课听讲时能积极思考、爱动脑筋近占26%。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爱动脑筋学生数的百分比四、五年级较高,说明这个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强。遇到疑难的问题时,大多数学生能主动请老师、同学,约占61%,但上课时不动脑筋,有疑问时不敢发问的学生也不在少数。甚至有4~6%的学生学习敷衍,有疑惑也得过且过,不求甚解。在这里也反映学习能力的问题。学生学习过程应是不断地生疑(发现问题)、质疑(提出问题)和解疑(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热爱学习,勤学苦练、善于思考的精神是不可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因此,不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习惯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学生阅读习惯从表中显示得到,绝大多数学生(88%)能坐直身子,双手执书,他们的读书姿势是正确的。良好的读书姿势有益于学生的健康与正常视力。学生中能经常自觉阅读课外书的情况并不令人满意。六年级阅读情况则处于低谷,仅为31%。课外阅读能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多读好书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但由于毕业班学业的负担,没有过多的时间,使学生对课外阅读未引起足够重视。各年级勤做笔记或圈划情况较好(63%)。需进一步发扬。
4、学生作业习惯有效地进行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培养一个人健康的学习习惯和高度自觉的学习责任感。但目前许多学生作业的方法不健康,做作业前并不注意复习知识,不把握重点、难点及理解作业的内容和要求,而是拿起本子就做,因此能做到先复习再作业的学生比例并不很高。三年级占42%,四年级占67%,五年级占43%,六年级占29%,学生作业的习惯与老师的严格要求和有序训练很有关系。做完作业后能自觉验算的学生仅在27%,不少学生依赖于家长检查或打听结果的高达60%,这不仅说明学生的自信心存在问题,引起关注,而且它掩盖了学生学习上的许多薄弱点,影响老师得到的反馈信息的正确率,使老师不能及时很好的调控。但从表中显示,学生已养成了及时订正的习惯,占80%。它也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质量。
5、学生复习考试习惯复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表中很清楚地显示。能自己自觉经常复习的近占37%,尤其是六年级学生,只有19%,碰到问题,自己思考解决的占16%,而极大多数学生没有养成这个习惯,而是通过问老师、同学等方法来解决。但也说明已养成不懂就问这个习惯。考试测验时,81%的学生能独立思考,认真答卷、实事求是、不偷看、不作弊。成绩不理想时,60%的学生能分析原因,改进学习方法,不断努力。成绩不够理想时,有39%左右的学生不敢告诉家长。家长关心自己的子女的学习成绩,希望知道孩子学习上的真实情况,能真实汇报成绩是学生诚实的表现,也是健康心理的表现。学习上有困难时,不必顾虑重重,要如实告诉家长,争取家长的帮助。为此,老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主动向家长汇报作业情况和学习成绩的习惯,以便家长与学校配合,形成合力,争取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四、结论与建议:
心理学研究表明,行为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学生越小,越容易养成健康的习惯,也最容易保留这种习惯。日本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学习习惯的得分并不增加,为此,我们认为:健康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就形成了,以后如果不给予特别的教育,形成的习惯难有大改进。因此,尽早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年龄越小,越容易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形成的健康的学习习惯也越容易巩固。不健康的学习习惯发现得越早,也越容易纠正。我们正鉴于这种认识,把从小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是指导小学生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吃零食的危害篇五
为了解中学生学习方法的现状,分析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寻求中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的相关规律,我们对我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课外阅读、课堂小结等学习方法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多数中学生还没有掌握适合独立学习的学习方法,教师有必要进行学法的具体指导,开设学习方法课。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学好功课、发展才智的重要条件。中学生由于年龄特点,正在处于发展智力,增长知识阶段,掌握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不仅在学校有用,对于他们离开学校后,刻苦地进行学习,充实自己,仍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为了研究中学生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我们对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课外阅读、课堂小结等学习方法进行了抽样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的
1、了解中学生学习方法的现状;
2、分析中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
3、寻求中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效果的相关规律;
二调查对象
从高中三个年级中各抽3个班,共452名学生。
三调查方法和步骤
话。
四调查结果
1、预习情况和方法
调查表明,学生没有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处在“老师要求预习才预习”的状态,占总数的40%,还有“老师要求预习也不预习”的,占总数的30%,而经常自学预习的学生只占30%。
从统计数据看,学生预习方法大部分处于“把要学的内容看一遍”的状态;而通过预习找难点、找重点或解决疑难的比率较低,原因是高一年级的学科较高三年级学科易学,从小学进入高中,学习方法仍停留在小学水平。调查表明,高一年级多预习语文、数学和外语,高三年级各科基本都要预习,而且预习物理、化学的比率高于语文、数学、外语和政治的比率随年级增长。
“看一遍”的预习方法与学习成绩相关极低,它反映出中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预习方法,把预习当成一种任务去完成,反而浪费了大好时光,这也是造成学习质量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反“找出难点”和“找出重点”的预习方法与学习成绩相关一般很高,但这类学生很少。所以从中学生整体来看,他们缺乏自学能力,只把预习当成额外作业去完成,没有作为能力去培养,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注重培养能力。
随年级的增长而变化,原因是高三学生的自学能力强于高一年级,而且由于临近中考,复习参考资料是高三学生的主要方法。
我们对24名优秀学生预习方法的调查表明,其中18名学生采取“找出难点”、“找出重点”等方法,只有6名学生采取“看一遍”的方法。所以,我们应该把预习当成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总结能力的一个途径,力争改变学生长期形成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和长期依赖教师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课堂听讲情况和方法
调查表明,教师讲课枯燥是造成学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因素,占整体的35%。由于教师讲课的水平普遍不高,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所以调动不了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有各种不同的听课方式。统计表明,采取第一种方式的学生较多,高一年级高于高三年级;采取第二种方式的学生,高三年级较多,高二年级次之;采取第三种方式的学生,高二年级较多,高一年级次之;采取第四、五种方式的学生极少。这说明听课方式与年龄特点有关,高一学生惯于全记,高二学生因课程加多加深多注意听,高三学生重点坚持有选择地记。从整体来看,学生听课时思维不够活跃。影响了思维能力的训练。
同年龄学生智力开发的不同和听讲习惯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法。
在抽样谈话的24名学生中,有16名学生采用二、三、四种方法。仅有8名学生采用第一种方法。所以上课时提倡学生讨论和议论,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选择重点的能力,发现和鼓励学生独立创见,是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3、课堂记笔记的情况和方法
学生记笔记方法的调查情况
调查表明,记笔记的方法是随年级的变化而变化的。高一学生习惯于抄板书,高二和高三学生开始转向记重点,但采取全记的比率还较高。
统计表明,抄板书的方法与学习成绩相关很低,甚至出现了负相关,这反映出一味的抄板书,影响了课堂学习效果。高二学生不记笔记与学习成绩相关较高,高三数学、物理课学生记笔记少或不记笔记与学习成绩相关也较高,说明对于较难学习的科目或思维逻辑强的学科,学生应该集中精力听讲,以免造成思维混乱和前后逻辑不连贯的现象。确实有一部分教师习惯于写板书,也要求学生抄板书,这不仅影响了教师的讲课思路,也影响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通过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和口答等交替使用大脑皮层兴奋域构成多通路的联系,阻塞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对较难学科应该以听、想为主。
4、课堂小结情况和方法
课堂小结方法的调查结果显示以学生做练习代替课堂小结的比率最高,其它小结方法的比率都很低。尤其是理科教师,他们基本采取讲完课就叫学生做练习的教法,从而使学生形成了这种习惯。这种以做练习代替课堂小结的做法与学习成绩相关如何呢?调查表明,采取急于在课堂上做练习的方法与学习成绩相关都很低,甚至出现高负相关。这因为以做练习代替课堂小结,使学生失去了课堂知识消化理解的过程。所以,单靠练习来提高成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堂小结,使课堂知识得到消化整理,然后在系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再去做练习,才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关统计还表明,课堂小结的方法随年级不同而异。高一学生采取老师小结的方法与学业成绩相关的较高,说明高一学生还没有自我小结能力,需要老师多做小结。高二学生采取讨论和重温课本的方法与学业成绩相关较高,这是因为高二学生思维活跃,并有一定的归纳能力,可以放手让他们通过独立小结来提高学习效果。高三学生采用课堂小结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因为高三学生思维品质和心理品质的差异较大,学习成绩的分化也较大,所以必须根据本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我们从24名优秀学生的调查中看到,有16名同学采取重温课本或讨论的方法进行课堂小结,其余8名学生虽然采用了做练习的方法,而他们是在听懂学会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巩固和记忆的。
吃零食的危害篇六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都知道,吃零食是一个很不好的习惯,经常吃零食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减少血液对大脑的供给,从而影响我们智力的发育;常吃零食,牙齿也得不到就有的清洁,时间长了蛀牙也增多了;常吃零食,一日三餐也吃不好,会导致营养不良。有的同学吃过零食后,包装纸或果皮随便扔,整洁的校园一会儿就变成了“大花脸”,因此我们向全体少先队员发出倡议:拒绝零食,拥有健康,爱护环境。
1、要彻底拒绝零食,不去外面小店买零食,不把零食带进校园。
2、提倡健康饮水,不带饮料进校园,人人提倡喝白开水。
3、彻底远离油炸食品及小摊小贩上的烧烤等不卫生的食品。
4、合理支配自己的零用钱,让自己的零花钱用的有意义。
5、爱护校园环境,从小事做起。地上有了脏东西,同学们要主动捡起来,校园的环境会越来越干净。
亲爱的同学们:
在我们过着幸福日子的时候,一边吃零食,一边看电视,是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呢?是的,那的确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可是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美味的零食背后的秘密呢?同学们,请你们想一下,为什么你在家里泡的牛奶1天左右的时间就变质了,如果天气热的话,4个小时左右就会变质,而在超市里买的纯牛奶及其它奶制品放上几个月都不会变质呢?当然,它通过一些加工的工序,消毒、杀菌等,但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添加了防腐剂。同样的道理,方便面等一些食品都添加了防腐剂。你知道吗?防腐剂是一种化学制品,食用后可使人致癌呢!还有一些“三无”食品,比如说学校旁小摊上卖的“麻辣”,就是“三无”食品的一种,它里面用的油都是不要钱的油——“潲水油”,潲水油是从别人吃剩下的饭菜里面提炼出来的,而且它的食品包装袋也是用废弃的旧塑料袋加工再生产的',并且“三无”食品既没有生产日期、卫生许可证、也没有商标,连最起码的卫生标准都达不到,更别说有营养了;有的厂家为了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在食品中添加了“色素”,色素吃了对人的身体也不好。有些同学把零食带进校园,上课的时候吃,导致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还有一些同学把零食包装袋随手乱扔,造成白色污染,更有甚者会逗来老鼠,污染环境,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干扰。
为了同学们的健康,我发出以下倡议:
一、不要经常吃零食;
二、不要吃“三无”;
三、不要带零食进入校园;
四、零食包装袋不要随手乱扔;
五、如果看见一些同学吃零食或“三无”食品,要劝说他不要吃。
同学们,为了自己的健康,请同学们拒绝零食、关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