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标语应该具有警示性和启发性,能够让人们在短时间内理解并记住安全规则。安全标语要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句子,简单明了才能吸引人们的注意。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夏季安全的提醒标语,让我们共同度过一个安全的夏天。
菊李商隐翻译赏析篇一
小苑试春衣,高楼倚暮晖。
夭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
赤岭久无耗,鸿门犹合围。
几家缘锦字,含泪坐鸳机。
〔注]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三年春,诗人在京守母丧,感叹时事而作。《武宗纪》:“会昌二年八月,回纥乌介可汗过天德,俘掠云、朔、北川。”朝廷征发许、蔡、汴、济等六镇之师讨伐。赤岭,与下句鸿门都是乌介可汗入犯之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苑试春衣”写京中贵家女子在花草繁茂的小苑里试穿春衣。
b、“高楼倚暮晖”写京中贵家女子在斜阳中独倚高楼,感到孤独寂寞。
c、“赤岭久无耗”写出了征人之妻对远戍赤岭一带的征人担忧的状况。
d、“鸿门犹合围”说鸿门一带仍被敌军围困,表现出诗人对时局的担忧。
2、颔联“夭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起了怎样的作用?(6分)
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古诗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感到孤独寂寞”分析错误,前四句描绘京中贵家女子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生活情景,因此“高楼倚暮晖”并不是孤独寂寞,而是闲情逸致。
2、情感表达:颔联描写了园中“夭桃”含笑、“舞蝶”双飞的景象,以景喻人,衬托出京城贵家女子青春韶华的.欢乐、伉俪偕守的幸福。结构安排:与下文征妇“含泪坐鸳机”景象构成鲜明对照。京城贵妇于国事了无牵挂的悠闲自得与征人之妻对丈夫杳无音信、生死难卜的担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每点3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思想情感与表达技巧的能力。颔联“夭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是以景喻人,理解景中之情需借助对全诗的理解及交代的写作背景,结构安排上需从与其他诗句的关系及在全诗中起到的作用来作答。
菊李商隐翻译赏析篇二
春光
李商隐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几时心绪浑无事,得及游丝百尺长?
1.“春光斗日光”应怎样理解?一“斗”字用得好在哪里?
答案:春光,泛指春天明媚妍丽,富于生命力的景象,而春天的丽日艳阳正是这一景象的动力与源泉。这一“斗”字,将双方互争雄长的意态,方兴未艾的趋势,以及天地上下充溢着的热烈气氛全部传出。
2.三、四句运用了哪些手法?传达了作者怎样的心绪?
答案:三、四句用比喻、反问、反衬手法,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轻松悠闲、从容与自得的企盼,又反过来衬托出了现时缭乱不宁的心绪。
(3)写出首句中“斗”字的妙用。
答:生动地表达出诗人对艳阳普照下一片灿漫春光所引起的独特感受。春光烂漫,丽日当空,争艳竞妍。传达出春天方兴未艾的趋势,天地间充溢着热烈的大好春光的气氛。“斗”字似乎还呈现出春光日日与时光的脚步竞赛,暗含着作者韶光易逝的轻微感慨。
答:同意。“游丝”,是春天飘荡在晴空中的一种细丝,诗人巧妙地用它来比喻自己的绵绵思绪。既表现出有朝一日“心事浑无事”时的轻松悠闲、容与自得的的期待,也反衬出现时缭乱不宁的心绪。
译文:
山城的斜路上,杏花独自飘香,散发着一树烂漫的`春光,似乎有意在跟一天天逼近夏天的日光紧张地赛跑;哎,(人亦如此呀),什么时候能够使这繁乱的心绪得到澄彻,使之象睛空的游丝一样长飘空中悠然自得呢。
赏析:
作者面对烂漫的春色,引发出一种难以名状的缭乱不安的心情。
结合全诗,首句的“斗”字,既可以解为春光的明媚与阳光的明媚争奇斗妍,亦可解为春光与时间的赛跑,这一句,展现了春天的动态美;二句的处于偏僻山城的斜路上的杏花飘香,既可以说是与第一句对应的春天的静态美,又可以结合三四句,杏花在偏僻斜路上独自飘香,杏花既是作者笔下春光的载体和第一句“斗”的主角,同时又为三四句的感慨埋下了伏笔,暗含了作者不得重用却又不甘心的压抑,而又同时面对力量单薄和青春将逝的无奈;三四句,发游丝比喻心情全然通畅的状态,形象逼真,而通过“几时”和“得及”,结合首句的开头两字,表达了作者想急于摆脱现有的压抑烦闷状态的心情与期盼。
菊李商隐翻译赏析篇三
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赏析
相见时难别亦难,说的是义山当时的处境艰难,离开徐州到长安后想进翰林院,向令狐綯说明此时,也就是找熟人走个后门,令狐陶升官之后,为了避嫌谢绝见客,致使义山处境尴尬,相见难,离别又不甘心,所以出此名句。
东风无力百花残,当时义山已经很大年纪,东风无回天之力挽救百花的凋零,映射自己留不住青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名句献给所有为理想奋斗终生之人。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和上句呼应,青春难留,云鬓斑白,蜡炬燃尽,月光甚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最后一句起死回生,由深深地“到死”,"成灰"的绝望,到‘无多路’,可见作者还是对綯抱有希望,不肯决绝。
从现在来看,此诗不难看出也是写给令狐綯,希望他看到之后体会到自己的心情,也希望綯能感受到自己并没有绝望,而是继续等待綯这个救命稻草的帮助。
菊李商隐翻译赏析篇四
泪
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罗绮,离情终日思**。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注释:
1.永巷:《三辅黄图》:“永巷,宫中长巷,幽闭宫女之有罪者。汉武帝时改为掖庭,置狱焉。”《史记·吕后本纪》:“乃令永巷囚戚夫人。”
2.湘江竹痕:指斑竹故事。李衎《竹谱详录》卷六:“泪竹生全湘九疑山中……《述异记》云:'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一名湘妃竹。”
3.岘首碑:《晋书》:“羊祜卒,百姓于岘山建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
4.人去紫台:紫台,即紫宫、宫阙。此用王昭君故事。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5.兵残句:《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乃大惊曰:'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佤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6.灞水桥:灞水是渭河支流,源出蓝田县东秦岭北麓,流经长安东,入渭河。灞桥在长安市东灞水上,是出入长安的要路之一,唐人常以此为饯行之地。
7.青袍:青袍寒士。玉珂:珂是马鞍上的玉石类饰物,此代指达官贵人。《西京杂记》“长安盛饰鞍马,皆白蜃为珂。”《玉篇》:“珂,石次玉也,亦玛瑙洁白如玉者。”此言寒士送贵胄,寒士自然很难堪。
赏析:
此诗以泪为主题,专言人世悲伤洒泪之事,八句言七事,前六句分别言:失宠、忆远、感逝、怀德、悲秋、伤败(朱彝尊批注语)等典故,七八句写青袍寒士送玉珂贵胄。“未抵”二字乃全诗关键,意谓前六句所述古之伤心泪,皆不及青袍送玉珂之泪感伤深重。程《笺》云:“此篇全用兴体,至截处一点正义便住。……八句凡七种泪,只结句一泪为切肤之痛。首句长门宫怨之泪,次句黯然送别之泪,三句自伤孀独之泪,四句有怀睛德之泪,五句身陷异域之泪,六句国破强兵之泪。泪至于此,可谓尽矣,极矣,无以加矣。然而坎坷失职之伤心,较之更有甚焉。故欲问灞水桥边,凡落拓青袍者饯送显达,其刺心刺骨之泪,竟非以上六等之泪所可抵敌也。”陈永正《李商隐诗选》(三联书店香港分店出版)云:“末两句点出全诗主题。作者把身世之感融进诗中,表现地位低微的.读书人的精神痛苦。义山是个卑官,经常要送迎贵客,……此外对令狐陶低声下气,恳切陈情,还是被冷遇,被排斥。这种强烈的屈辱感,好比牙齿被打折了,还得和血吞在肚里,不能作声。……前六句是正面咏泪,用了六个有关泪的伤心典故,以衬托出末句。而末句所写的却是流不出的泪,那是滴在心灵的创口上的苦涩的泪啊!”
李商隐诗用典较多,此诗可谓代表之一。北宋前期诗坛有“西昆体”,刻意学李商隐,其代表人物杨亿、钱惟演、刘筠曾专效此《泪》诗,各作《泪》二首,句句尽用前代感伤涕泣之典故。
菊李商隐翻译赏析篇五
东风是无力的,百花残败凋零的。两意象既交待了离别的时间(暮春)。也为诗歌渲染了一层凄凉无奈的意境。抒发了男女主人公在离别即将来临时心情的痛苦难堪。
2.颔联通过哪些意象的创设,表达了什么情感?现在人们赋予它怎样的新意?
春蚕丝尽,蜡炬成灰。表达了对对方刻骨铭心的思念。
新意: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著追求,无私奉献。
菊李商隐翻译赏析篇六
4.(6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羁旅思乡诗。它的作者李商隐是晚唐诗人,和李白并称“大小李”。
b.一个“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诗人愁思之深重。
c.第三、四句把当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相逢的欢乐,又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
d.尾句“巴山夜雨”四字重复出现,表明作者喜欢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
(2)首句两个“期”字连用,有何妙处?请简要回答。
答案: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理解分析。
abc.正确;
d.有误,“表明作者喜欢这异乡奇景,要将它描述给亲友听”错误,尾句中的“巴山夜雨”则是虚写未来欢聚时回忆的话题,衬托了眼下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故选:d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的理解分析。首句两个“期”字连用,第一个“期”是妻子(或友人)来信中的问话,第二个“期”是自己的回话。妻或友人促其早归,己答叹其归期无准。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思念亲友、欲归不得的愁苦。
答案:
(1)d
(2)首句两个“期”字,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思念亲友、欲归不得的愁苦。
译文:
你问我何时回家,我回家的日期定不下来啊!我此时唯一能告诉你的,就是这正在盛满秋池的绵绵不尽的巴山夜雨了。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一齐坐在家里的西窗下,共剪烛花,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那该多好!
菊李商隐翻译赏析篇七
张镒,苏州人,朔方节度使齐丘之子也。以门荫授左卫兵曹参军。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以尝伏事齐丘,辟镒为判官。乾元初华原令卢枞以公事呵责邑人内侍齐令诜令诜衔之构诬外发镒按验枞当降官及下有司枞当杖死。镒其公服白其母曰:“上疏理枞,枞必免死,镒必坐贬。若以私则镒负于当官,贬则以太夫人为忧,敢问所安?”母曰:尔无累于道,吾所安也。”遂执奏正罪,枞获配流,镒贬抚州司户。大历五年,除濠州刺史,为政清净,州事大理。乃招经术之士,讲训生徒,比去郡,升明经者四十余人。李灵曜反于汴州,镒训练乡兵,严守御之备,诏书褒异,加侍御史、沿淮镇守使。建中三年正月,太仆卿赵纵为奴当千发其阴事,纵下御史台,贬循州司马,留当千于内侍省。上深纳之,纵于是左贬而已,当千杖杀之。镒乃令召子仪家僮数百人,以死奴示之。卢杞忌镒名重道直,无以陷之,以方用兵西边,杞乃伪请行,上固以不可,因荐镒以中书侍郎为凤翔陇右节度使代硃泚。德宗将幸奉天,镒窃知之,将迎銮驾,具财货服用献行在。李楚琳者,尝事硃泚,得其心。军司马齐映等密谋曰:“楚琳不去,必为乱。”乃遣楚琳屯于陇州。楚琳知其谋,乃托故不时发。镒始以迎驾心忧惑,以楚琳承命去矣,殊不促其行。是夜,楚琳遂与其党王汾、李卓、牛僧伽等作乱。镒夜缒而走,判官齐映自水窦出,齐抗为佣保负荷而逃,皆获免。镒出凤翔三十里,及二子皆为候骑所得,楚琳俱杀之。寻赠太子太傅,葬事官给。
(节选自《旧唐书张镒传》)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古代征召布衣出来做官,在汉代由官府聘请人来任职称作“辟”,由皇帝直接聘请人来做官称作“征”。
b.明经,为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考试内容包括帖经和墨义,主要考察考生诗赋的写作水平。
c.刺史,古代官名,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后成为地方官职名称,隋唐时多以刺史为太守。
d.赠,又叫“追赠”,之古代皇帝为已经去世的官员或其亲属追封官爵或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镒不计得失,坚持公正,在处理卢枞案件时,得到母亲深明大义的支持,他坚持上奏,秉公论罪,最后自己被贬谪到外地任职。
b.张镒重视教育,培养人才。在地方担任官职时,他召集经学人士,教授学生,等到他离开该地时,由四十多人通过了国家的有关考试。
c.张镒重视军备,受到褒奖。在李灵曜占据汴州反叛朝廷后,他训练当地士兵,严加防备,并且受到朝廷的赞扬,被晋升官职。
d.张镒处事不密,最终失败。在明知道李楚琳将要作乱的情况下,没有催促他上路,最终在晚上悄悄逃出城,终于免除被害的命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仆卿赵纵为奴当千发其阴事,纵下御史台,贬循州司马,留当千于内侍省。
(2)德宗将幸奉天,镒窃知之,将迎銮驾,具财货服用献行在。
参考答案
4.d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正确断句为“乾元初/华原令卢枞以公事呵责邑人内侍齐令诜/令诜衔之/构诬/外发镒按验/枞当降官/及下有司/枞当杖死”解答此题,可以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然后结合主语“华原令卢枞”“令诜”“枞”,抓虚词“之”即可断出。
5.b明经,汉朝出现之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龚遂、翟方进等皆以明经入仕。明经由郡国或公卿推举,被举出后须通过射策以确定等第而得官,如:西汉时期的召信臣、王嘉等,皆是因射策中甲科而为郎。汉代设置这一科,为儒生进入仕途提供了渠道。明经与进士二科为唐朝科举的基本科目,唐代的“明经”科试帖经,以通经比例决定等第。明经又分为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等,考试之法,先贴文,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礼记》、《春秋左传》称大经,《毛诗》、《周礼》、《仪礼》称中经,《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称小经。通二经者,通大经一部加上小经一部,或取中经两部;通三经者,大、中、小经各一部;通五经者,大经、小经皆须通。科目则由举子自选。
6.d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项中“最终在晚上悄悄逃出城,终于免除被害的命运。”表述错误,文中“镒夜缒而走,判官齐映自水窦出,齐抗为佣保负荷而逃,皆获免。镒出凤翔三十里,及二子皆为候骑所得,楚琳俱杀之;”写张镒逃出城外,但是不久就被贼兵抓住,而后和儿子一起被处死。
7.(1)太仆卿赵赵纵为被家奴当千揭发隐私,赵纵被交付给御史台,留下当千在内侍省。
(2)德宗将要巡幸(到)奉天,张镒私下知道这件事,将要迎接皇帝(或“皇帝的车驾”),准备财物衣着器用献到皇帝所在的地方。
翻译句子,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第一句中“为”、“发”、“阴事”、“下”;第二句中,“幸”、“銮驾”、“具”、“行在”。
参考译文
张镒,是苏州人。朔方节度使张齐丘的儿子。张镒因祖上功业授任左卫兵曹参军。郭子仪担任关内副元帅,因为曾经侍奉过张齐秋,征辟张镒担任判官。乾元初年,华原令卢枞因为公事责备同乡人齐令诜。齐令诜,是宦官,(对卢枞)怀恨在心,设计陷害卢枞(使他)获罪。张镒复查后认为(卢枞)应当免官,承办官吏迎合上级以死罪论处(卢枞)。张镒为此不平,就告诉他母亲说:”如今为卢枞申诉,卢枞免于死而我获罪贬官。沉默不语则有负国家,贬官又为太夫人添忧,请问如何能使您安心?”母亲说:”儿不要有负于道义,我就安心了。”于是(张镒)坚持纠正对卢枞的处罚,卢枞得以流放,张镒被贬为抚州司户参军。大历初年,出任濠州刺史,治政清明宽简,引进经术之士教授生徒。等他离任时,州中考中明经科的达四十人。李灵耀在汴州反叛,张镒招集并训练乡兵严加守卫,皇帝下诏褒扬他,升任侍御史,兼任缘淮镇守使。建中三年正月,太仆卿赵赵纵为被家奴当千揭发隐私,赵纵被交付给御史台,留下当千在内侍省。张镒上疏议论这件事,皇上认真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赵纵只是贬官而已,当千被杖刑处死。张镒下令召集郭子仪的家僮数百人,用死奴向他们示众卢启,记恨张镒名声大,坚持正道无法陷害他,因为正在西边打仗,卢杞于是假意请求前往,皇上执意认为不可以,卢杞趁机推荐张镒以中书侍郎出任凤翔陇右节度使,接替朱泚。德宗将要巡幸奉天,张镒私下知道这件事,将要迎接皇帝,准备财物衣着器用献到皇帝所在的地方。李楚琳,曾经侍奉朱泚,深受他的信任。军司马齐映等人密谋说:“李楚琳不除去,必定作乱。”于是派遣李楚琳驻守陇州。李楚琳知道他们的计谋,于是找借口不按时出发。张镒起初因为迎接皇帝而内心忧虑恍惚,认为李楚琳奉命离开,毫不催促他上路。当天夜里,李楚琳就于同党王汾,李卓,牛增伽等作乱。张镒在夜里用绳子悬身逃出城,判官齐映从水道逃出,齐抗被下人背着逃脱,都幸免于难。张镒逃出凤翔30里,和两个儿子被巡逻骑兵抓获,李楚琳将他们都杀死。不久朝廷追赠张镒为太子太傅,丧事费用由朝廷供给。
菊李商隐翻译赏析篇八
在旧的户籍法里,孩子都跟从父亲的籍贯,并且视为理所当然。因此,长久以来,我们家里就有三个山西人,一个蒙古人。
其实,在台北出生,在新竹和龙潭长大的这两个孩子,从来也没背负过什么“血脉”的包袱。在家里,他们对我那种不时会发作的“乡愁”,总是采取一种容忍和观望的态度,有些许同情,然而绝不介入。慈儿甚至还说过我:
“妈妈,你怎么那么麻烦?”
想不到,这个多年来一直认为事不关己的旁观者,有一天忽然在电话里激动地对我说:
“妈妈,我现在明白你为什么会哭了。”
那是纽约州的午夜,她刚听完一场音乐会回来,从宿舍里打电话给我:
“今天晚上,我们学校来了一个图瓦共和国的合唱团,他们唱的歌,我从前也听过,你每次去蒙古,带回来的录音带和cd里面都有。可是那个时候什么感觉也没有,为什么今天晚上他们在台上一开始唱,我的眼泪就一直不停地掉下来?好奇怪啊!我周围的同学都是西方人,他们也喜欢这个合唱团,直说歌声真美,可是,为什么我会觉得那歌声除了美以外,还有一种好像只有我才能了解的孤独和寂寞,觉得离他们好近、好亲。整个晚上,我都在想,原来妈妈的眼泪就是这样流下来的,原来这一切根本是由不得自己的!”
然后,她就说:
“妈妈,带我去蒙古。”
那是1995年的春天,因此,夏天的时候,我们就动身了。先到北京,住在台湾饭店,准备第二天再坐飞机去乌兰巴托。那天晚上,我们去对面的王府饭店吃自助餐,慈儿好奇,拿着桌上的'菜单读着玩,中式的什么“广州炒饭”、“扬州炒饭”,和台北的菜式也没什么差别,我问她要不要试试?她说没兴趣。
因为对她来说是第一次,所以,到了蒙古,我特别安排住在乌兰巴托饭店,房价虽然比较贵,但是饮食可以选择西式或者蒙古式,慈儿还觉得我多虑了,她其实什么都可以吃。
当然,这个愿望不久就实现了,在王府饭店的餐厅里,慈儿的快乐是看得见的。后来,我去德国时,就一五一十都转述给父亲听,想不到父亲听到羊肝和血肠时却忽然轻轻叹了口气,无限向往地说:“唉!那可真是好东西啊!”
12、文中写了哪些人的乡愁?(3分)
13、慈儿在纽约听完音乐会后,为什么会产生想去蒙古的念头?(4分)
14、根据提示,品析语言。(9分)
(1)在家里,他们对我那种不时会发作的“乡愁”,总是采取一种容忍和观望的态度,有些许同情,然而绝不介入。(从加点词角度)(4分)
(2)想不到父亲听到羊肝和血肠时却忽然轻轻叹了口气,无限向往地说:“唉!那可真是好东西啊!”(从人物描写角度)(5分)
1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席慕容《乡愁》中的“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一句的理解。(6分)
链接: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