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感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抒情散文(通用9篇)

时间:2025-01-04 作者:BW笔侠

在日常生活中,写一篇答谢词是展示我们的感激之情和正确对待他人的一种方式。在写答谢词之前,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与对方的交往经历,找出对方帮助和支持我们的具体事例。知名人士的答谢词范文也是可以借鉴的,它们是对某些特殊场合的回应和感激之词。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一

夜已经深了,可是我却没有睡意。反反复复不知道该做什么?过去—现在--将来,是多么沉重而严肃的一个话题。每天的面对生老病死,我的心也随着生命的浮沉而在飘荡。希望他们能在我们这里得到更好的治疗,希望大家都用一颗友善的心,去善待生命!!!

每天像行尸走肉一样麻木的面对自己,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改变自己。夜里常常是在记忆的影子中醒来,没有了睡意。任凭如何翻滚,心,都是乱乱的。不喜欢把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也不知道该如何走出那段时光。岁月的河流中,因为有了记忆而变得美丽温馨,因为有了感动而是那样精彩。拖着今天沉重的步伐,耳边好像还在环绕机器的报警声、患者的呕吐声、护士的杂乱脚步声。原本就很累的工作,因为众多的因素变的更累,忙碌的工作使得我们的心都跟着浮躁了。看看身边一个个渴望求生的生命,我无语面对他们。道不同的生命前进的路上,我只是个给沿途花儿灌溉的使者,它们的根茎,需要更加细心的护理。可是,我没有感受到珍惜生命的力量,我没有感觉到为生命惋惜的叹息声,我没有感悟到重视生命的.真诚…..秉持不同的思绪,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心境,我只能做好我自己。只能给即将凋谢的生命之花以点点露,期待他们傲然绽放。

天天都在跟死神进行赛跑,却不知道终点在哪里?我很迷茫。迷茫的不只是我的眼睛,还有我的心,我的灵魂。我只是一名曾经不知道疲倦的天使,但是现在,我却收起了我的羽翼。因为我害怕因为自己的翱翔儿成为猎人的目标,在飞行的过程中,被射伤。封锁了自己的真心,紧闭了自己的双唇,束缚住自己勤劳的双手,在享受着撞钟的痴迷。低迷的日子,总会让人失去自我。多么希望能给求生的灵魂已支持,让他们在生命中释放自己的灿烂,可是,夕阳,已被乌云遮住了光芒。

每天最快乐的时候,是窝在家里,看着搞笑的电视节目。或者尽情驰骋在游戏中,肆意发泄自己的空虚与无奈。今天朋友跟我说起了游戏中的一些事情,可是我却不是很在意。我喜欢用游戏来打发时间,缓解工作压力。喜欢跟熟悉的、陌生的朋友坐在一起,侃侃自己的过去,期待一下未来。相约快乐,相聚温暖是温馨的幸福。虽然自己不胜酒量,但是我却喜换小醉的感觉。听着老公跟朋友叙旧,好像我也在经历着许久前的快乐,有欢喜,有眼泪,有祝福的过去,带给我们那么多相同回忆。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二

我们离开了陆地,乘船远航!我们把那座桥梁远远抛在身后了,那片陆地似乎在我们身后撤走,消失了。小船啊,你可要当心!你身处大海,它并非一直咆哮,现在他就静卧着,犹如绸缎,黄金和亲切的梦幻。

然而,那一时刻一定会到来:届时你将看到大海浩渺无涯,没有什么比浩淼无涯更可怕了!噢,可怜的小鸟,它虽感自由,可现在又在撞击这笼子的笼壁了!你备受对陆地的眷恋的煎熬,似乎在那里有更多的自由,可“陆地”已不复存在!飞翔是生命的『轻』,陆地则是消逝的『重』。人们总是常说生命如此的美好,但是我总是觉得这其实只是人们的一种对于生命的一种渴望,是啊谁又能构说生命是如此的美好呢,我觉得不管什么都是这样的,生命也将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对于生命的思考是我们人类永远不会改变的主体,所以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不知道,在现实中我们需要承载着太多的东西,作为男人就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这就是命,我相信命运是注定的,但是我不会相信只要在枕头下面放上一张纸符就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我相信佛的存在,但是我不相信那些在佛祖面前磕两个响头佛祖就会保佑你升官发财的,所以说生命实在是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努力,只有在激流中拼命挣扎才能够活命,所以说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责任,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责任,每个人都必须面对自己的责任,逃避只会使自己变得更加的却懦,胆怯的自己是没有办法在今天这样的世界中生存下去的,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我们来承担,需要我们用毕生的精力来完成,最后只有在阳光中才能得到温暖。

生命是用来感受的和体验的,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挣扎,在无数的困难中学会了坚强,同时我们学会了包容在这样的心态中我们得到了最大的快乐,或许逆境中也是一种美丽,在这当中我们得到了洗礼。不管是怎样的问题还是怎样的困境我们将勇敢的面对,直视这些问题,在每个人的心中总有那么一块净土,它是那么的纯真与善良,它是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在这里没有欺骗没有痛苦没有一切一切的伤害,只有那美丽的海滩蔚蓝的天空,我们翱翔于自由的天空中让风轻揉得掠过脸庞,在这里无论是什么都是这样的美好他是人们的一个梦,为什么说是梦呢我想往往梦总能让人看到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或者可以这么说梦就是我们内心的感应,承载着生命的重量我们开始了旅程,我们不经要问生命到底有多重,是啊,生命有多重这个问题或许可以用深刻来形容,生命的重量我想不应该用重量来衡量,所以说生命是十分的轻的但正是这种轻却可以把人压倒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就是应为有太多不必要的东西被我们一起搬上了我们的旅程,有太多的事情在等待着我们去完成不管怎么说我想在今天这样的社会中我们要活得有自己的滋味。

生命是什么呢,我说其实生命就是出生死亡,当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是父母赐予我们最初的生命,生命就这样开始了旅程,从孩童的天真到少年的青涩,从青年的莽撞到中年的稳重,最终我们学会了包容与宽恕。在这个旅程中我们走过平坦的大道也走过崎岖的山路,在困难面前我们学会了面对,在一个接一个的窘境面前我们渐渐成熟,在责任面前我们能够从容面对。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三

早已耳闻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是一本十分出色的小说,于是我在寒假期间拜读了这本书。虽然不能说完全读懂了它,但我很喜欢,在此只能谈谈自己的浅陋之见。米兰.昆德拉如是说:“生活是否是一次性的消失的,还是无限循坏的。倘若永劫回归是确然的,生命的每一秒都有无数次的重复,那么,人的每一次决断都连着永恒,成为生命中无法承受之沉重;反之,生命和历史都只是一次性的,无法休整和比较的,是永远不会成为图画的草图,是永远不会演出的排练,那么,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可以容忍的,因为一切选择只不过导向虚无,成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在书中昆德拉反复强调说,生活是一张永远无法完成的草图,是一次永远无法证式上演的彩排,人们在面对抉择时完全没有判断的依据。我们既不能把它们与我们以前的生活相比较,也无法使其完美之后再来度过。那么面对生活,我们注定要陷入一一种茫然吗?书中的人物是根据“美的法则编织生活”的。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时间不会为我们的欢笑或泪水停留。在这样一个瞬时性组构的世界里,一切选择都失去了充足的理由,一切结果都变得十分的合理。幸福何堪?苦难何重?或许生活早已注定了无所谓幸与不幸。我们只是被各自的宿命局限着,茫然地生活,苦乐自知。就象每一个繁花似锦的地方,总会有一些伤感的蝴蝶从那里飞过。

人,每个人,都是作为独一无二的、不可重复的个人以现在时存在着的,我不情愿任何人都可以互相替代,不管那替代可以多天衣无缝,当然也可能拙劣不堪。我们人的个体生命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呢?是庸碌地活着,并陷于思考的痛苦中还是该坦然而淡然地活着?想到这里,不免又回到了思绪的开头,又一次回到了关于轻与重的问题上了。有一句犹太谚语:人们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也许,此刻,他也正在笑。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四

它里面交织着政治与哲思、肉欲和灵魂、趣味和深度……对于性爱与政治之间巧妙的交互作用进行娴熟的叙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深刻的哲理开头,结束于悲怆的诗意氛围中,为我们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人类不可避免的误解所产生的深刻原因。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表达的是一个人在四种状态下的“非如此不可”:爱---特丽莎,同情----托马斯,反叛----萨宾娜,梦想----弗兰茨。文章围绕主人公托马斯展开,他与前妻离异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并决定一直保持单身。特丽莎走进托马斯的生活,这个在托马斯看来是由六个偶然给他带来的女人,与托马斯纠缠、相伴了一生。然而,托马斯仍然醉心于与众多女人的“性友谊”,在性漂泊的路上去寻找、开拓和征服每一个女人与其他女人的百万分之一的差异。但特丽莎的身影反反复复出现在托马斯医生临窗犹豫与沉思中,严厉地拷问着托马斯对自我,对命运,对情爱,对沉重与价值的决断。这就是轻与重的对立,对婚姻的忠诚是重;与情人的幽会是轻。托马斯在轻和重之间徘徊不定。在情人面前想着特丽莎;在特丽莎面前又坦然承认与情妇在一起。千里追妻,放弃国外安稳的生活跟着特丽莎回到布拉格,却依旧不忠特丽莎。为了给妻子一个平静的生活拒绝在请愿书上签字,又在第二天忘记拒签的目的......终于他在被布拉格统治者逼迫的情况下同意了特丽莎的提议去了乡下。

还有两位主角,萨宾娜和弗兰茨。萨宾娜的宣言是:“我的敌人是媚俗”。萨宾娜是一个画家,是托马斯最好的情人,是弗兰茨崇拜的但又是与他貌合神离的情妇。萨宾娜是个轻极了的角色,她放荡不羁,特立独行。她的一生就是在不停地背叛。喜欢背叛又习惯背叛,她背叛父亲,背叛弗兰茨,在萨宾娜看来“背叛意味着打乱原有的秩序,背叛意味着打乱秩序和进入未知”,“萨宾娜看不出什么比进入未知状态更奇妙诱人的了”。但是,在一切背叛之后呢?她背叛的目的是什么呢?“一个人可以背叛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但如果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都失去了——还有什么可以背叛呢?”“萨宾娜感到四周空空如也,这种虚空就是她一切背叛的目标吗?”“萨宾娜对于隐藏在自己背叛欲念后的目的无所察觉,这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轻——不就是目的所在吗?背叛的最后结果就是在铺满灼热炭火的圆周轨道上奔跑。而作为大学教授的弗兰茨每天过着由授课研究组成的枯燥无味的生活,他羡慕着萨宾娜,一心认为他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在他临死之际,他终于找到了他所要追求的,那就是和她的学生情妇在一起。

很多人看这本书是被书名所吸引,但读了几段能坚持看下来的人不多。我初次看这本书的原因是被书后简介的第一段所吸引: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这段文字像一把大斧一下子砍到我的内心深处,我开始陷入思考:回到现实,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更多的人会面对或多或少的生活或工作压力,我们抱怨,甚至痛恨,还有更极端的人因为这些原因做出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事情。但反过来想想,如果把这些生活的考验全部抽离,只剩下一尘不变,乏味,空洞的生活,你能承受这生命之轻吗?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过于轻,是浪费生命,太重,却是难熬的生活,没有担忧,无忧无虑的活着,可以是理想,但是要真每天都那样无忧无虑的,那跟虚度空虚有什么区别了?于是,选择需要的、必要的责任,可以让生命绽放出价值来。轻过不好,重过也不好,看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了。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用时间慢慢品味的书,如果你能坐地下来阅读,一定会有所体会。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五

本文目录
  1.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2. 初二读后感: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后的心得体会
  3.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作文400字
  4. 初一读后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的感想
  5. 初一年级读后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言
  6. 初中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900字
  7.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8. 优秀读后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500字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表面看是一部爱情故事,骨子里却是一本概念小说,机智、诱人、严肃,充满情感,是一部开阔又复杂细致的作品。它里面交织着政治与哲思、肉欲和灵魂、趣味和深度……对于性爱与政治之间巧妙的交互作用进行娴熟的叙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深刻的哲理开头,结束于悲怆的诗意氛围中,为我们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人类不可避免的误解所产生的深刻原因。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表达的是一个人在四种状态下的“非如此不可”:爱---特丽莎,同情----托马斯,反叛----萨宾娜,梦想----弗兰茨。文章围绕主人公托马斯展开,他与前妻离异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并决定一直保持单身。特丽莎走进托马斯的生活,这个在托马斯看来是由六个偶然给他带来的女人,与托马斯纠缠、相伴了一生。然而,托马斯仍然醉心于与众多女人的“性友谊”,在性漂泊的路上去寻找、开拓和征服每一个女人与其他女人的百万分之一的差异。但特丽莎的身影反反复复出现在托马斯医生临窗犹豫与沉思中,严厉地拷问着托马斯对自我,对命运,对情爱,对沉重与价值的决断。这就是轻与重的对立,对婚姻的忠诚是重;与情人的幽会是轻。托马斯在轻和重之间徘徊不定。在情人面前想着特丽莎;在特丽莎面前又坦然承认与情妇在一起。千里追妻,放弃国外安稳的生活跟着特丽莎回到布拉格,却依旧不忠特丽莎。为了给妻子一个平静的生活拒绝在请愿书上签字,又在第二天忘记拒签的目的......终于他在被布拉格统治者逼迫的情况下同意了特丽莎的提议去了乡下。

还有两位主角,萨宾娜和弗兰茨。萨宾娜的宣言是:“我的敌人是媚俗”。萨宾娜是一个画家,是托马斯最好的情人,是弗兰茨崇拜的但又是与他貌合神离的情妇。萨宾娜是个轻极了的角色,她放荡不羁,特立独行。她的一生就是在不停地背叛。喜欢背叛又习惯背叛,她背叛父亲,背叛弗兰茨,在萨宾娜看来“背叛意味着打乱原有的秩序,背叛意味着打乱秩序和进入未知”,“ 萨宾娜看不出什么比进入未知状态更奇妙诱人的了”。但是,在一切背叛之后呢?她背叛的目的是什么呢?“一个人可以背叛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但如果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都失去了——还有什么可以背叛呢?”“萨宾娜感到四周空空如也,这种虚空就是她一切背叛的目标吗?”“萨宾娜对于隐藏在自己背叛欲念后的目的无所察觉,这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轻——不就是目的所在吗?背叛的最后结果就是在铺满灼热炭火的圆周轨道上奔跑。而作为大学教授的弗兰茨每天过着由授课研究组成的枯燥无味的生活,他羡慕着萨宾娜,一心认为他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在他临死之际,他终于找到了他所要追求的,那就是和她的学生情妇在一起。

很多人看这本书是被书名所吸引,但读了几段能坚持看下来的人不多。我初次看这本书的原因是被书后简介的第一段所吸引: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这段文字像一把大斧一下子砍到我的内心深处,我开始陷入思考:回到现实,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更多的人会面对或多或少的生活或工作压力,我们抱怨,甚至痛恨,还有更极端的人因为这些原因做出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事情。但反过来想想,如果把这些生活的考验全部抽离,只剩下一尘不变,乏味,空洞的生活,你能承受这生命之轻吗?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过于轻,是浪费生命,太重,却是难熬的生活,没有担忧,无忧无虑的活着,可以是理想,但是要真每天都那样无忧无虑的,那跟虚度空虚有什么区别了?于是,选择需要的、必要的责任,可以让生命绽放出价值来。轻过不好,重过也不好,看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了。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用时间慢慢品味的书,如果你能坐地下来阅读,一定会有所体会。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2) | 返回目录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中国读书界对昆德拉的了解得益于翻译界的工作。就我所知,国内对昆德拉的翻译,比较早的是韩少功,他与他姐姐合作翻译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现中译名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于198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十五年来,昆德拉的作品,除了早年用捷克文写的诗歌和剧本,以及xx年三月才推出的法文版小说《无知》,几乎都被介绍到中国来了,有的还有几个译本。我不知道在上海译文出版社正式引进昆德拉的十三部作品之前,哪些出版社购买过昆德拉的中文简体字版权,但可以肯定地说,绝大多数都没有以合法的手续购买版权。我特别赞同艾晓明在1996年香港《明报周刊》上讲的那段话:“为了避免作品‘橘逾淮而成枳’的宿命,我想,我们是否需要回到一个基本问题上,有没有可能按照《伯尔尼公约》和既有的著作权法,礼待昆(德拉)先生,然而再考虑,有没有可能原原本本地介绍他的文字?”这两种可能,上海译文出版社现在都给我们提供了。我想,有了这两种可能,我们便有了进一步理解昆德拉的可能性。

说起昆德拉,有人会说他在他的祖国捷克影响力不大,怎么在中国会有这么大的反响,是不是有点反常?实际上,昆德拉早在移居法国之前,已经是捷克第四届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只是因为带头说了真话,才被开除出党。据蒋承俊介绍,在1977年,捷克有七十六名人民艺术家、三百六十名功勋艺术家、七千多名艺术工作者签名发表了捷克斯洛伐克文艺界《宣言书》,其中曾这样写道:“……我们极端鄙视这么一帮子人,他们狂妄自大,虚荣心重,优越感强,自私自利,无耻之尤,甚至为了几个臭钱,不惜出卖自己祖国的利益,参加了叛徒集团,脱离了人民,离开了人民的生活,背弃了人民真正的利益而投入帝国主义怀抱,成了反人道主义的工具,堕落为那些颠覆和制造各国间不和的人的传声筒。”在这样的声讨中,昆德拉的作品在捷克当然不可能流传,不流传也就不可能有影响。我觉得这种情况一定会有改变,历史会说话的。

昆德拉在中国的影响确实不小,但在西方,昆德拉的影响更为持久而广泛。他在美国,在法国,在意大利,在西班牙,还有在以色列,都获得过文学大奖。据我们了解,他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20种语言,几乎所有作品都有了译文,在世界广为流传。实际上,是翻译造就了具有国际影响的昆德拉,是翻译赋予了昆德拉的作品以丰富的生命。

昆德拉的作品被广泛翻译,甚至不断重译,说明了他的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昆德拉作品的生命力,首先在于其独特的个性和多重的解读可能性。应该说,多重解读的可能性,是昆德拉作品的显著特征之一。在国内,有哲学家如复旦大学的俞吾金,从哲学角度对昆德拉的话语世界进行过阐释,认为其作品“铸造新的时代精神”;比较文学家乐黛云认为昆德拉“成功地完成了哲理与故事、梦与现实的结合,或者说创作了一支把哲学、叙事和梦合为一体的复杂交响乐”;文学评论家们则更推崇昆德拉掀起的小说“革命”,对其小说的“新”与“奇”,对其小说技巧的创新进行探讨。可以说,就阐释的多样性而言,近二十年来,从国外译介到中国来的外国作家,几乎没有哪一个能与昆德拉相比。我想,随着这次昆德拉作品的系统、全面地推出,为我们全面评价和理解昆德拉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昆德拉的作品的生命力,还在于围绕昆德拉本人及其作品,有着种种的不解,甚至误解。实际上,不解甚至误解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所不可避免的。昆德拉深刻地认识到不解甚至误解的不可避免性,就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在第三部分就有一部小小的“不解之词汇集”。诸如忠实与背叛,灵与肉,存在的轻与重,对所有这些有关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在他看来就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认识和“误解”。而他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深刻的哲理开头,结束于悲怆的诗意氛围中,为我们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人类不可避免的误解所产生的深刻原因。既然不解和误解普遍存在,那么就作品而言,在翻译和接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误读。从作品的理解、翻译和接受的历程来看,误读是必然的。个人的误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集体性的强迫性误读。比如,以政治或意识形态的标准,对昆德拉的作品进行唯一的评判。在我看来,好的翻译应该是为理解开拓空间。昆德拉的作品在中国以往的译本中常有删节和改动,这是为避免误读而实际上又造成误读的原因之一。这次上海译文出版社组织系列译介昆德拉,我想其中大部分的删节或改动是有可能还其真面目的。十几年来,中国的社会与政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我们全面理解昆德拉提供了新的可能。再说随着国际文学界对昆德拉的不断解读,也开拓了我们认识昆德拉的视角,为我们翻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昆德拉对翻译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也有比较明确的原则,我想我们翻译昆德拉,首先应该尊重他,至少对他的思想,对他的风格,对他在文学上的独特追求,应该尽可能在翻译中表现出来。我在重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时有三条原则:一是尽可能全面地理解昆德拉;二是力求再现昆德拉作品的风格特征;三是尽可能避免误译,并不随意删改原文。但愿我们的努力能有益于国人从对昆德拉的不解甚至误解,进一步走近昆德拉,理解昆德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3) | 返回目录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米兰昆德拉对于人生的理解是偶然化的存在,我们活在世间的人的选择都不能保证其必然,所以每一次选择无非只是更深的痛苦。目标只能使人们变得庸俗。人们仿佛在一个永劫不复中不能自拔,而又不知所措。然而米兰昆德拉也不过是他所描述的人中的一分子而已。他发现了所谓的媚俗。正如王小波也曾说过:“一切都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然而发现不等于解决,而只是陷入更深层次的痛苦而已。所以米兰昆德拉在文中不止一次的向着生命发出疑问:“非如此不可。”的确一切事情总结起来也不过就是:“非如此不可”。这是一个极其深刻的疑问,深刻到只能用行动默默地回答。而生命中看似复杂严肃,实际只要翻开过去的扉页,我们可以发现,让我们无比沉重不是多么重大的事情,而恰恰是那些轻轻的事情,那些宛若鸿毛一般轻,却又压得我们难以承受,这便是我们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而”轻“的另外一个意思又意味着遗忘。文中女主人公说:“多少年来,我一直想着托马斯,似乎只有凭借回想的折光,我才能看清他这个人。”生命的本来就是由一些碎片构成,只有记忆把这些碎片构成的统一的存在。我们的所有感情,不论是幸福还是痛苦都是在回忆中展开的。假如一个人没有记忆,那么世界对于他来说无所谓好坏。纵使他也会流泪或者微笑,但是这不过是一个动物体本能的反应而已,谈不上情感,更是与快乐无关。而遗忘则代表另外一种存在方式即对于生命的背叛。这种背叛是建立在世界对于存在者的背叛之下的。没有哪一个人不想追求幸福,但是我们总是在过去与未来之中追求,似乎在我们看来幸福不会存在于当下。许多哲学家都劝人们要活在当下,但是这不过是一个理想状态罢了。换言之人永远也不可能活在当下。柏格森曾经说过:”时间的不重复、不间断性保证了生命的存在,生命一场自我的绵延。”所谓绵延,必定是向前的,就如意识流的水一样在流淌。“向前”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而当不断地向前时,我们发现生命似乎成了无数的碎片,为了保证完整性,我们只能用记忆将其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东西。这不经意间我们得到了一种体验,是在回忆之中的快乐感。当然回忆也会有痛苦,但是整体来说快乐大于痛苦,而痛苦也不过是必要的痛苦。因此遗忘便意味着对于一切的背叛,这种背叛绝不亚于结束生命。至于无非背叛的记忆之中,最轻的便是人类的爱。的确“爱”是一切最轻中的轻,但是却又恰恰是它,让我们生命变得沉重。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有一句总领全文的话:“这世间没有比爱更难的事了。”小说中费尔明娜与阿里萨、费尔明娜与乌尔比诺的爱情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阿里萨一生也似乎记住了那句“我唯一对于死亡的恐惧便是不能为爱而死。”虽然他与无数女人在一起,但是最终一生保持着对于唯一深爱的她灵魂深处的爱意。马尔克斯曾经说过这是他写过最好的书甚至超过了《百年孤独》。的确孤独仅仅“百年”而已,但是“爱”似乎不能给予一个时间的长度。这是爱与其他东西相比他所具有的“不可承受的重”然而爱也是轻,无限的轻,轻到我们活在爱与被爱之间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爱是什么 ?”马尔克斯同样问道:“爱究竟是灵还是肉?”若只是肉体便是无限的轻,若是灵魂便是无限的重。若是生便是无限的重,若是死便是无限的轻。中国所有的爱情故事是世界上最唯美的,也是最轻的,但是这份轻缺让人感到无比的重。不论是传说的白蛇许仙,还是现实中的唐婉与陆游都以悲剧结束。人们常说中国人喜欢大团圆,但是在爱情方面中国人似乎最喜欢悲剧化生的空明美。用凄惨成就同情,用同情让世人感动。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人们总习惯拿生命与爱作比较,似乎在比较中才能得到对于爱的重要性的诠释。中国人更是喜欢用轮回演绎爱情,所以今生今世变成了三生三世,此岸变成了彼岸。“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死生。”人们喜欢彼岸花的超脱于唯美,常用它代表美好之物。佛经中曾说彼岸花是一个叫彼的与叫岸的相爱触犯天条后,玉帝为了惩罚他们,故意让彼此变为花叶,永世不得相见。佛陀路过此地,看到后虽然深有同情,但是也无可奈何,便将其带到彼岸,此后便称为彼岸花。传说本不可信,可是突然发现时间很唯美的东西往往都与悲剧相连。彼岸花自然也未能例外。如果是两情相悦又无规则相阻,成就一段美好姻缘。它只能成为大多数流入庸俗,不单是彼岸花,像中国的许多传说,如《白蛇传》《梁祝》他们所演绎的主题都是在悲剧中体现至死不渝。人们往往被这些故事所倾倒,认为这才算情。更有一些人会一味地沉湎其中,按照故事传奇的标准去寻找自己的所爱,如此只能是镜花水月一场空。每一个东西都是应该有差异的,并非只有凄惨与悲剧才能演绎唯美与真爱。为爱付出生命并不难,难的是为生命付出爱。那瞬间光亮的惊雷与闪电能让人刻骨铭心,但能让人生存下来的还是太阳。彼岸是一种寄托性的存在。他又或者无,你我都不能确定,但是可以确定的时期托的前提是活着,而活着的前提是你我都身处在此岸。彼岸纵使存在,他也只是此岸的一种延续。人期盼一场传奇式的爱情是那时没有错的。主要看你如何理解传奇这个词,如果非要以生命为砝码的爱情才算传奇,那么千百年来人类的传奇便少得可怜。但是如果你不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去衡量许多人,许多爱情,而仅仅站在他们本身的立场上,你就会发现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传奇,每一场爱情都是具有传奇色彩的,轰轰烈烈是一种传奇,平平淡淡也是一种传奇。有时觉得平平淡淡才是最真的传奇。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可谓浪漫至极,可这需要付出的代价却是苦思独守364个日夜。两情若是久长时,又怎能不在朝朝暮暮。况且人生又能有多少个朝朝暮暮。正如舒婷所说:“与其在神女峰上展望千年,倒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死生。此岸花,开一百年,落一百年,花叶永世相连,情却在朝暮,缘蕴与生死。“不是今生,焉卜来世!”生命中我们不能承受的东西太多,今生尚且不能保证,那么来世又何必再谈。我们在历史中轻若鸿毛,所以注定了历史在我们心中重若泰山,遗忘在重的方面意味着成全,而在轻的一方面则意味着背叛。我们都活在爱与被爱中是轻,而我们都不知爱是什么?因此爱才成为了无法触及,而又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4) | 返回目录

最近,读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者对人生命运与价值的思考,使我深受启发,像解开了一个困扰在心中多年的迷团,顿开茅塞。我长嘘了一口气,不由地感叹:人生原来如此美好又是如此无奈!

在米兰·昆德拉看来,人生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源于我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把握。世界上许多人都在按自己的方式努力追求,而生命正是因为追求而变得庸俗,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无论是放浪形骸,还是循规蹈矩,最终都在无休止地重复着前人,因此,人类的历史只剩下两个字——“媚俗”。

书中主人公托马斯一直在固执地拒绝着“媚俗”,对爱情的追求也是如此。他不可遏制地爱上了特丽莎,但不愿做家庭责任的附庸,更不愿像别人一样甘于平淡地生活,去爱。他用很不负责任的不得已的方式向情人表明:我爱你,但我不属于你!他不断地与别的女人偷情,迫使所爱的人不固守自己,能给自己自由。可是,当他感到了自由,感到了失去责任的“轻”的时候,很快变得空虚难忍,他发现,承担一份家庭责任的“重”对生活本身何等重要!

追求爱情如此,对物质对事业的追求也同样如此。萨宾娜是一位画师,她坚决反对“媚俗”,认为坚持人的个性是最主要的,反对用不择手段的方式去追求金钱和名誉。可是,当国家动乱,她被迫逃亡到异国他乡生活没有着落时,也只好接受他人的同情,用高价卖出她的那些画得并不出色的画,赚取较高的利润。她亲眼看到,人们聚会、游行,反对战争,声援弱者,这是极端消除了个性的行为,这是“媚俗”,但这又是爱国、正义之举,是难以调和的矛盾。

人要是天生就具备了“轻”的一切条件,又会怎样呢?弗兰茨就是这样一位年轻人。他出身良好,才华出众,有稳定的事业与家庭,颇有名望。该有的都有,而且来得很容易。但是,他觉得生活太“轻”,他同样不能忍受,他强烈地向往反抗,向往在苦难中挣扎奋斗呐喊的那份激情。于是,他糊里胡涂地参与游行、示威、呼喊,令人难堪的是,一切努力像堂吉阿德愚蠢地与风车搏斗一样,结局徒劳无益,令人啼笑皆非。

这几位年轻人“追求”与反“追求”的矛盾,道出了人生本身的荒谬与悖论:每个人都有生活的目的和理由,但每个目的都有本身的空虚,追求爱情时怨恨多于欢乐,追求名誉像水中月镜中花一样遥不可及,追求钱财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透过种种幻觉,米兰 昆德拉感到,也许这种“追求”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我想起了《红楼梦》中跛足道人唱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金银忘不了。终身只痕聚无多,待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首《好了歌》,寓意是“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它暗含了西方悲观哲学家们持久的坚持:存在即痛苦,若要不痛苦,须是不存在。

而世界上有那么多“忘不了”的人们,意识不不到生活的荒谬性,“反认他乡是故乡”,

没有悟透“好”和“了”之间的真谛,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我们身边的人生,那些为着庸俗的目的而挣扎的平庸的生命,为了“功名”,为了“金钱”,为了“娇妻”,为了“儿孙”,终生忙碌,义无返顾,到头来,一切都是虚无,一切都是空幻,一切是一场“空”!

恰如《圣经》中所描述的:“银链折断,金罐破裂,瓶子在泉中损坏,水轮在井口破烂。”

这种被动的“了”,不是好,是叹息,也是讽刺,是对那么多“忘不了”的人们的致命讽刺。人在欲望中挣扎,永远不得解脱,差不多是“把石磨套在脖子上,丢到海里”,在欲海中持一块磨盘而活,可悲,可叹的人生啊!

可是,我们仍然在忙碌,仍然在追求,永不停止奋斗的脚步。正如明朝诗人杨慎在《三岔驿》中写的:

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

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

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

大街小巷,长亭短亭,碌碌红尘,人来人往。得意之徒,失意之人羁绊于名缰利锁,永远在奔波劳碌,没有谁能真正停下来。

也许,这正是人生的悲剧所在。我们的“向上精神”本源于愚昧,我们的“进取心”来自无知,而盲目的进取心又至少给了人生一个“重量”的感觉,使人生似乎有了“意义”和“满足”,正如在“三岔驿,十字路”上“扬扬拥盖来”的得意之人。但实际上,盲目的动力最终只能造就出一代又一代盲目的自我,看起来似乎幸福,却是本质上的空洞。特别是,当“追求”本身都值得怀疑时,人生便会陷入彻底的空虚中,失去任何“重”压的人生之“轻”,使一切的满足感荡然无存,自我便无法再支撑了。人生的命运都是如此无奈,如此令人愤怒。

人生是如此无奈,一心想羡慕神仙,想摆脱功名、金钱、娇妻、儿孙之“重”的困扰,但生命又不能承受摆脱困扰后的失重之“轻”,生生世世在这个永恒的悲剧中重复,再重复。

既然如此,人到底应该怎么面对这似乎无法摆脱也似乎无法选择的生存处境呢?

中国作家林语堂在《中国人》中认为:既然人的“追求”和追求后的“满足”都是一种空虚,那么,“回归自然”是一切美和幸福的永远源泉。人的一辈子应该考虑如何怎样真正的活着,而不是谋划如何发展;应该珍惜现在的时光尽情享受,而不是去奋发劳动;应养精蓄锐以备他日之不测,而不是发挥自己的精力。

同样的困惑在法国散文家蒙田心中也同样存在,但他反对虚无主义,提倡人总是应该有点精神的。他在《蒙田笔记》中认为:“糊涂的人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这本身违背了生存的意义。生活乐趣的大小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不是任何外物的影响。只有自己才是生命的主宰。我们的生命是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而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人如果没有一定的目标和追求占据、约束心灵,心灵就会到处漂流,入于幻想的空泛境域里。灵魂没有目标,就会丧失自己。即使在闲逸时,也不能让灵魂丧失目标,要不然,最终会导致无数妖魔、怪物,无次序、无目的,一个个接踵而来。”

看来,还是要勇敢面对生命之“重”,而不是避“重”就“轻”。

语文教研组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5) | 返回目录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五年前,可以说一遍阅读下来人是浑浑噩噩的,可能跟年纪和阅历有关,从此这本书被我放进了柜子。这次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打开了这本书,这次的阅读的体会和第一次大相径庭。所以我非常认同一些人的说法:米兰·昆德拉的书读一遍是不够的。可能是我的水平不够,将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看了两遍还是不能完全体味到其精髓。说来有些惭愧,尽管如此,还是想写一篇文章来对所看所想的内容进行一次整理总结。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表面看是一部爱情故事,骨子里却是一本概念小说,机智、诱人、严肃,充满情感,是一部开阔又复杂细致的作品。它里面交织着政治与哲思、肉欲和灵魂、趣味和深度……对于性爱与政治之间巧妙的交互作用进行娴熟的叙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深刻的哲理开头,结束于悲怆的诗意氛围中,为我们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人类不可避免的误解所产生的深刻原因。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表达的是一个人在四种状态下的“非如此不可”:爱---特丽莎,同情----托马斯,反叛----萨宾娜,梦想----弗兰茨。文章围绕主人公托马斯展开,他与前妻离异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并决定一直保持单身。特丽莎走进托马斯的生活,这个在托马斯看来是由六个偶然给他带来的女人,与托马斯纠缠、相伴了一生。然而,托马斯仍然醉心于与众多女人的“性友谊”,在性漂泊的路上去寻找、开拓和征服每一个女人与其他女人的百万分之一的差异。但特丽莎的身影反反复复出现在托马斯医生临窗犹豫与沉思中,严厉地拷问着托马斯对自我,对命运,对情爱,对沉重与价值的决断。这就是轻与重的对立,对婚姻的忠诚是重;与情人的幽会是轻。托马斯在轻和重之间徘徊不定。在情人面前想着特丽莎;在特丽莎面前又坦然承认与情妇在一起。千里追妻,放弃国外安稳的生活跟着特丽莎回到布拉格,却依旧不忠特丽莎。为了给妻子一个平静的生活拒绝在请愿书上签字,又在第二天忘记拒签的目的......终于他在被布拉格统治者逼迫的情况下同意了特丽莎的提议去了乡下。

还有两位主角,萨宾娜和弗兰茨。萨宾娜的宣言是:“我的敌人是媚俗”。萨宾娜是一个画家,是托马斯最好的情人,是弗兰茨崇拜的但又是与他貌合神离的情妇。萨宾娜是个轻极了的角色,她放荡不羁,特立独行。她的一生就是在不停地背叛。喜欢背叛又习惯背叛,她背叛父亲,背叛弗兰茨,在萨宾娜看来“背叛意味着打乱原有的秩序,背叛意味着打乱秩序和进入未知”,“ 萨宾娜看不出什么比进入未知状态更奇妙诱人的了”。但是,在一切背叛之后呢?她背叛的目的是什么呢?“一个人可以背叛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但如果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都失去了——还有什么可以背叛呢?”“萨宾娜感到四周空空如也,这种虚空就是她一切背叛的目标吗?”“萨宾娜对于隐藏在自己背叛欲念后的目的无所察觉,这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轻——不就是目的所在吗?背叛的最后结果就是在铺满灼热炭火的圆周轨道上奔跑。而作为大学教授的弗兰茨每天过着由授课研究组成的枯燥无味的生活,他羡慕着萨宾娜,一心认为他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在他临死之际,他终于找到了他所要追求的,那就是和她的学生情妇在一起。

很多人看这本书是被书名所吸引,但读了几段能坚持看下来的人不多。我初次看这本书的原因是被书后简介的第一段所吸引: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这段文字像一把大斧一下子砍到我的内心深处,我开始陷入思考:回到现实,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更多的人会面对或多或少的生活或工作压力,我们抱怨,甚至痛恨,还有更极端的人因为这些原因做出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事情。但反过来想想,如果把这些生活的考验全部抽离,只剩下一尘不变,乏味,空洞的生活,你能承受这生命之轻吗?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过于轻,是浪费生命,太重,却是难熬的生活,没有担忧,无忧无虑的活着,可以是理想,但是要真每天都那样无忧无虑的,那跟虚度空虚有什么区别了?于是,选择需要的、必要的责任,可以让生命绽放出a价值来。轻过不好,重过也不好,看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了。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用时间慢慢品味的书,如果你能坐地下来阅读,一定会有所体会。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6) | 返回目录

曾在一部讲述大学四年生活小说中提到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近日阅读之后思绪万千。

第一遍,觉得很肤浅、庸俗、不可思议,自小就受儒家思想教育,宣扬欲望是格格不入的,情节是一个名叫托马斯的医生去乡下诊疗,在酒吧遇到一个侍女特蕾莎,从此,两个磕磕碰碰走在一起,同时画家萨丽娜是托马斯情人,而萨丽娜与大学教授弗兰茨也是情人关系,以一言以蔽之:第一遍是四人之间的感情纠葛。

第二遍,梳理了小说情节,它是我所阅读中最独特的逻辑构思小说,以蒙太奇方式,跨越时间、地点,同一件事在不同章节中以不同侧面反复提及。

第三遍,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小说情节发生在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为时代背景,发生的“布拉格之春”事件,“两千字宣言”,不同侧面描绘出捷克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

第四遍,把主要事件串珠在一起,联系四个人生活遭遇,

特蕾莎属于生命之重人物,她对爱情的忠贞与信念,对丈夫的宽容和忍受,在幸福之中充盈着忧虑,不断考验着丈夫是否依然爱着她,在生命之重压力之下,蕴藏着无尽的悲哀和孤独,将精神寄托于卡列宁(一条狗)。

托马斯是一个生命之轻人物,对女人具有强烈猎奇心理,对性的追逐,不断给特蕾莎带来巨大伤痛,其实,托马斯内心深处对特蕾莎蕴藏着深深的爱,人性的肉体与灵魂两重性矛盾凸现出来。托马斯对希腊神话俄狄浦斯人生故事引发思考,并将看法投向颇有尖锐的杂志,在读者来信中刊发了,他不断受到各种压力,但拒绝收回刊发的思想,因而他失去医生这份工作,最后远离尘嚣、逃避现实,与特蕾莎居住于清净、安宁的乡村之处。

萨比娜是具有强烈的背叛现实、争强好胜、富有激情生命之轻人物,萨比娜人生的主题在反复出现、重演、修正和延展,她脚下如同一条漫长的背叛之路,每一次新的背叛,就像一桩罪恶又像一场胜利,时刻在诱惑着她。最初背叛父亲(禁止爱情),共产主义艺术(禁止毕加索),丈夫(一个平庸的演员),爱情(托马斯、弗兰茨)。当一切背叛之后,生命出现了极度空虚。

弗兰茨是个聪明、正直、善良却又充满软弱之人,对来自富有激情的萨比娜充满好奇,犹如刘姥姥踏进大观园,陷得无法自拔,通过萨比娜获得了新生和自由,他满足了尘世间情人愿望,但缺少天堂之爱,他追逐梦想到柬埔寨边境,死于抢劫的毛贼,死得轻于鸿毛。

小说是米兰?昆德拉以生命轻重二元论来观察世界,审视灵魂,诠释生命的真谛。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7) | 返回目录

再读,梳理小说情节,它是我所阅读中最独特的逻辑构思小说,以蒙太奇方式,跨越时间、地点,同一件事在不同章节中以不同侧面反复提及。

同时,要了解小说情节发生在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时期为时代背景,发生的“布拉格之春”事件,以及“两千字宣言”,等等,从不同侧面描绘出捷克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

一遍遍深读,把主要事件串珠在一起,联系小说主人公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生活遭遇,就有了如下认识:

托马斯是一个生命之轻人物,对女人具有强烈猎奇心理,对性的追逐,不断给特蕾莎带来巨大伤痛,其实,托马斯内心深处对特蕾莎蕴藏着深深的爱,人性的肉体与灵魂两重性矛盾凸现出来。托马斯对希腊神话俄狄浦斯人生故事引发思考,并将看法投向颇有尖锐的杂志,在读者来信中刊发了,他不断受到各种压力,但拒绝收回刊发的思想,因而他失去医生这份工作,最后远离尘嚣、逃避现实,与特蕾莎居住于清净、安宁的乡村之处。

萨宾娜是具有强烈的背叛现实、争强好胜、富有激情生命之轻人物,萨宾娜人生的主题在反复出现、重演、修正和延展,她脚下如同一条漫长的背叛之路,每一次新的背叛,就像一桩罪恶又像一场胜利,时刻在诱惑着她。最初背叛父亲(禁止爱情),共产主义艺术(禁止毕加索),丈夫(一个平庸的演员),爱情(托马斯、弗兰茨)。莎比娜在背叛中度过了一生,每一次的背叛都令她激动不已。这种循环往复的背叛所带来的重,是她满心喜欢的,也是乐于承受的。但是,当她背叛了亲人、丈夫、爱情和祖国以后,她已经没有多少可以背叛的了。背叛的终极就是虚空。

弗兰茨是个聪明、正直、善良却又充满软弱之人,对富有激情的萨宾娜充满好奇,陷得无法自拔,通过萨比娜获得了新生和自由,他满足了尘世间情人愿望,但缺少天堂之爱。他从从某时刻开始对自身灵魂的拷问与修正,试图摆脱原有的“级",最终步向“宿命”的覆灭。

这部小说是米兰昆德拉以生命轻重二元论来观察世界,审视灵魂,诠释生命的真谛。

媚俗所引起的感情是一种大众可以分享的东西...就是把既定模式的愚昧用美丽的语言和情感把它乔装打扮,甚至自己都为这种平庸的思想和感情洒泪。

只有必然,才能沉重,所以沉重,便有价值!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8) | 返回目录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理解昆德拉/许 钧

中国读书界对昆德拉的了解得益于翻译界的工作。就我所知,国内对昆德拉的翻译,比较早的是韩少功,他与他姐姐合作翻译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现中译名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于198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十五年来,昆德拉的作品,除了早年用捷克文写的诗歌和剧本,以及xx年三月才推出的法文版小说《无知》,几乎都被介绍到中国来了,有的还有几个译本。我不知道在上海译文出版社正式引进昆德拉的十三部作品之前,哪些出版社购买过昆德拉的中文简体字版权,但可以肯定地说,绝大多数都没有以合法的手续购买版权。我特别赞同艾晓明在1996年香港《明报周刊》上讲的那段话:“为了避免作品‘橘逾淮而成枳’的宿命,我想,我们是否需要回到一个基本问题上,有没有可能按照《伯尔尼公约》和既有的著作权法,礼待昆(德拉)先生,然而再考虑,有没有可能原原本本地介绍他的文字?”这两种可能,上海译文出版社现在都给我们提供了。我想,有了这两种可能,我们便有了进一步理解昆德拉的可能性。

说起昆德拉,有人会说他在他的祖国捷克影响力不大,怎么在中国会有这么大的反响,是不是有点反常?实际上,昆德拉早在移居法国之前,已经是捷克第四届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只是因为带头说了真话,才被开除出党。据蒋承俊介绍,在1977年,捷克有七十六名人民艺术家、三百六十名功勋艺术家、七千多名艺术工作者签名发表了捷克斯洛伐克文艺界《宣言书》,其中曾这样写道:“……我们极端鄙视这么一帮子人,他们狂妄自大,虚荣心重,优越感强,自私自利,无耻之尤,甚至为了几个臭钱,不惜出卖自己祖国的利益,参加了叛徒集团,脱离了人民,离开了人民的生活,背弃了人民真正的利益而投入帝国主义怀抱,成了反人道主义的工具,堕落为那些颠覆和制造各国间不和的人的传声筒。”在这样的声讨中,昆德拉的作品在捷克当然不可能流传,不流传也就不可能有影响。我觉得这种情况一定会有改变,历史会说话的。

昆德拉在中国的影响确实不小,但在西方,昆德拉的影响更为持久而广泛。他在美国,在法国,在意大利,在西班牙,还有在以色列,都获得过文学大奖。据我们了解,他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20种语言,几乎所有作品都有了译文,在世界广为流传。实际上,是翻译造就了具有国际影响的昆德拉,是翻译赋予了昆德拉的作品以丰富的生命。

昆德拉的作品被广泛翻译,甚至不断重译,说明了他的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昆德拉作品的生命力,首先在于其独特的个性和多重的解读可能性。应该说,多重解读的可能性,是昆德拉作品的显著特征之一。在国内,有哲学家如复旦大学的俞吾金,从哲学角度对昆德拉的话语世界进行过阐释,认为其作品“铸造新的时代精神”;比较文学家乐黛云认为昆德拉“成功地完成了哲理与故事、梦与现实的结合,或者说创作了一支把哲学、叙事和梦合为一体的复杂交响乐”;文学评论家们则更推崇昆德拉掀起的小说“革命”,对其小说的“新”与“奇”,对其小说技巧的创新进行探讨。可以说,就阐释的多样性而言,近二十年来,从国外译介到中国来的外国作家,几乎没有哪一个能与昆德拉相比。我想,随着这次昆德拉作品的系统、全面地推出,为我们全面评价和理解昆德拉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昆德拉的作品的生命力,还在于围绕昆德拉本人及其作品,有着种种的不解,甚至误解。实际上,不解甚至误解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所不可避免的。昆德拉深刻地认识到不解甚至误解的不可避免性,就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在第三部分就有一部小小的“不解之词汇集”。诸如忠实与背叛,灵与肉,存在的轻与重,对所有这些有关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在他看来就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认识和“误解”。而他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深刻的哲理开头,结束于悲怆的诗意氛围中,为我们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人类不可避免的误解所产生的深刻原因。既然不解和误解普遍存在,那么就作品而言,在翻译和接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误读。从作品的理解、翻译和接受的历程来看,误读是必然的。个人的误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集体性的强迫性误读。比如,以政治或意识形态的标准,对昆德拉的作品进行唯一的评判。在我看来,好的翻译应该是为理解开拓空间。昆德拉的作品在中国以往的译本中常有删节和改动,这是为避免误读而实际上又造成误读的原因之一。这次上海译文出版社组织系列译介昆德拉,我想其中大部分的删节或改动是有可能还其真面目的。十几年来,中国的社会与政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我们全面理解昆德拉提供了新的可能。再说随着国际文学界对昆德拉的不断解读,也开拓了我们认识昆德拉的视角,为我们翻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昆德拉对翻译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也有比较明确的原则,我想我们翻译昆德拉,首先应该尊重他,至少对他的思想,对他的风格,对他在文学上的独特追求,应该尽可能在翻译中表现出来。我在重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时有三条原则:一是尽可能全面地理解昆德拉;二是力求再现昆德拉作品的风格特征;三是尽可能避免误译,并不随意删改原文。但愿我们的努力能有益于国人从对昆德拉的不解甚至误解,进一步走近昆德拉,理解昆德拉。

八年级读后感: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后的感想

初二年级读后感: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有感

七年级读后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初三读后感: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有感500字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有感范文600字精选

读书心得: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有感700字

800字的初三读后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初中八年级读后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有感700字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1000字(初中生)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六

“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就过去了。”

小沈阳诙谐的语调依然不能改变这句话所表现出的苍凉。

“人有个什么用啊?”

每当身边有人突然患病离世,很多中年及以上的人总会这么感叹。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人的生命是那么美好,又是那么脆弱。每当这个时候,人们也总是过完今天不敢想明天。

因为闹别扭的关系,老婆在上个星期五一气之下跑回来了娘家。父亲打电话来,就又被父亲知道了。父亲就问我,什么时候去接她。我说,不接,不接,管她会不不会来。并让他别管闲事。说完,我就把电话挂了。

我以为父亲还是像往常一样,劝一劝就算了。谁知,昨天他竟然一个人跑到了我们学校来。我问他来干什么,他说来看孙子。其实,她是在看我老婆有没有从娘家回来。我想,若果我老婆没有回来,他一定会逼着我去接她回来吧。

见没什么事,父亲就向我谈了家里的一些情况(因为我半个月都没有回家了,以前是每个星期天都回家)。他突然暗淡着声音对我说:“宗桂爷爷马上就要死了?”父亲一说出我就吓了一跳。一方面是宗桂爷爷还年轻,才刚五十出头,而且上半年看他气色还是那么好好的;另一方面是父亲、哥哥和我,也早已患上宗桂爷爷一样的病。

虽然我已经猜到宗桂爷爷应该是那种病发作即将不久于人世,但我还是问了:“他得的是什么病啊?”父亲的答案也完全没有出乎我的意料。之后,父亲又对我说:“该喝什么药,你一定要喝。”随之,大家就陷入一阵短暂的沉默之中。

今天,我突然想,父亲昨天的到来也许并不单单是我昨天想的那么简单。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夫妻二人并没有让她老人家失望。看得出来,他回去的时候是满意而归的。

但是,我的内心却是酸楚的。父亲的`到来,分明是想让我维持好,珍惜好,现在虽然依旧贫寒,但却平安的一切。而我们却总是为那些琐碎的小事而让生活失去该有的恬静,在心灵的浮躁中没有好好享受现在的生活。就这么总是让他作出一些无谓(没有必要)的操心。

是啊,父亲也已近花甲之年,对于生命的易逝,他一定会比我们更加敏感。因此,对于现有美好人生时光的珍惜,他也一定比我们注重得多。

生命是那么脆弱,易逝。人生又有什么好争的呢?又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花费宝贵的生命时光去计较算计的呢?平安是福,开心快乐地过好每一天,也许才是人生的正道。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七

首先从最“轻”的人物开始,小说中的一个主要人物萨宾【】娜,代表着生命的极端之“轻”。她从“轻”处理的方法,就是背叛,背叛自己的祖先,背叛自己的艺术学校,背叛她爱的人(其实她不懂爱人,也不会爱人)和爱她的人,背叛她的艺术,一次一次的背叛,一切一切值得背叛的背叛,心灵况且如此“轻”之对待,身体则更‘“轻”,可以随便奉献出自己的身体,跟任何人做爱(书中虽然只提及她跟两个人的性关系,但是不排除她跟其它人性爱的可能)。

这是一个身体和心灵都极“轻”的人,太轻了,他就渴望一点点重,所以她喜欢特丽萨和法兰兹(小说中的“重”人物),但是在跟法兰兹的爱情纠缠中,她还是承受不了那种最轻微的重(法兰兹对她的爱和仰慕),她还是逃脱了,逃到了无处可逃,只能到处放逐自己,到最后,轻得她连看到墓地上的大石头都觉得沉重得无法呼吸,唯一的归宿和慰籍是艺术。太轻,轻得只有艺术勉强把她留在人间。

其次“轻”的人物,是托马斯,相比萨宾娜,他重一点,在心灵上重一点,重在对特丽萨的爱上,仅此一点,其它都很轻(当然还有社会责任感方面很重,后面会提及),他认为性和爱是两个分离而不想干的事物,他可以与许多陌生女人发生性关系,只是为了探索女性之“我”的好奇,但是他只爱一个人(特丽萨),他还懂得爱人,还懂得承担爱情关系中的一点责任,也因为爱特丽萨,甘愿跟特丽萨归隐到农村,过简单的生活。虽然这限制住了她继续寻花问柳,但是他并未丧失与众多不知名的异性发生关系的渴望,也从未改变其性欲无罪的观念,所以,他对待自己的身体是很轻的,心灵也很轻,为了自己的身心自由,不愿意承担工作和社会施加给他的任何一点点重,所以他跟极轻人物萨宾娜是关系非常和谐的性伙伴,但是因为太轻了,他爱上的却是“重”型人物特丽萨,在不断的徘徊犹豫之中,还是愿意跟“重”的人物在一起,并与之相守一生。他其实是个轻中带重的人物。

首先,就是托马斯的爱人,特丽萨,这是一个在身体和心灵上都看的很“重”的人(对自我重的层次),其母亲对待身体和生命都相当之轻的,她一直都生活在对母亲的逃避之中,最终因为跟托马斯的6个巧遇(而这些对托马斯来说都是偶然事件,甚至把她比喻成了“放在篮子里顺流而下的孩子”,并因为这个比喻,这个危险的比喻,托马斯发现自己爱上了特丽萨),觉着这是生命之注定,毅然决然跟托马斯在一起。这一“重”一“轻”的组合,肯定是痛苦的,矛盾也是不断的,不过,面对托马斯的不忠,她倒没有斥责,相反,她用自己的弱小来逃避,但是正是因为她自认为的弱小,却成了她最重的“重”,而这样的“重”,其实是她的聪慧和深情,。

最弱的反而是最强的,结局是,两个人在车祸中一起丧生,也算是不错的结局,毕竟在互相的迁就中,爱中,还有些许的安慰和快乐。下面要介绍的几位“重”型人物,相比这三位,就让人唏嘘很多。

法兰兹,萨宾娜的情人,是一个类似特丽萨的“重”人物,也是另一个层次的“重”人物(重在对某一个人的付出和崇拜,但是更看中的是自我的标榜和展示,以及妥协),他高大英俊,强壮有力,还是个大学教授,还有爱他的妻子和女儿,而且还喜欢参加游行,伸张正义(介入zz),这也是我们当今社会上最常见的一种人,甚至为了爱情,他放弃了自己的力量(“爱就是放弃力量”),在床上,就是扭动着自己强壮的身体,却不敢对萨宾娜有强势的暴力的占有的欲望和动作,这导致萨宾娜非常得失望并离开法兰兹,其实这是法兰兹对她的爱,这点爱萨宾娜都承受不了(也就是我前面提及的她受不了最最轻微的重)。萨宾娜形容他是顶着巨大脑袋的婴儿,对跟法兰兹做爱,甚至感到恶心,她并不需要法兰兹讨好她,结果法兰兹却在一辈子都在讨好她,包括法兰兹死前的那一刻,遭遇歹徒的袭击时候的自卫反抗,他也认为是萨宾娜希望他那样做的,无辜牺牲,白白枉死,而且,他的很多行为都是媚俗的(媚俗这个概念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其实,他所谓的“重”,就是讨好,丧失了自己人格的讨好,紧跟社会潮流的随大众,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力量,包括他去参加伟大的进军,都是一种极度自媚的表现,而且对于这么一次重要的行动,在他心里,也只是表演给萨宾娜一个人看的。这种重,与其说重,不如说是一种轻,轻得太轻,比鸿毛还轻。虽然看起来是社会精英,但是一点份量和力量都没有。“重”把握得不好,只会更“轻”。

是很可怜的,也很可笑,而且还很可悲。

除了对自己的所谓“重”和对家庭和爱情这种小范围的“重”,还有一种更大的更重的重-对社会的“重”,也就是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托马斯是不愿意背负这种“重”的,不过他的不愿意背负,却成了对这个社会最大的责任和担当,从社会责任这一点上,托马斯还是属于“重”型人物(前面提及的托马斯的“重”的另一方面),相反,有另一帮人,比如法兰兹,西蒙,主治外科医生,大下巴的编辑,他们加入党派,参与zz,示威游行,虽然声势浩大,煞有介事,但是昆德拉把这些统归为媚俗,既然是媚俗的,就没有任何一点意义,是做作,是虚伪,是表演,看起来的“重”,同样轻得不能再轻。

以上这些人物的描写刻画,都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之下完成,这就是昆德拉的慧眼,昆德拉的思考,昆德拉的洞见,在这部小说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亦可以想见,多数读者,读完以后,对轻和重问题的思索,会在自己的生命中一直持续着,对自己生命意义的思考也会一直持续着。

所以,综上分析,与其说这是一本小说经典,不如说这是一部哲学经典,既然是哲学的,哲学的很多课题,轻与重,有与无,真与假,善与恶,对与错,等等,都是很干枯无味的,都是太大太玄的课题,而且没有答案,最终让人陷入的是恍惚和沉思,以及无限的对答案找寻的迷茫之中,即便找到一个答案,也是个自欺欺人的暂时的借口,接触和思考哲学问题,就是这样的无聊且无趣。所以,这本书读下来,而且消化了这么久以后,我倒变得兴趣索然了,甚至觉得,我与其再去看这一类书,还不如来一句,“tmd”,这来得更有诗意,情感也更浓厚更饱满,所以,读哲学书还不如读诗歌(个人观点)。当然,这本书也不是那么的枯燥无味,难啃,至少,心理描写是相当生动准确并且非常到位的,仿佛看到的是一个真正的人在思考,在生活里经受折磨,在思想的苦海里翻滚,也在自省,既然是心理的,也就是思想的,思想的也就是哲学的,借用书上引用的一句很有名的话结束本文,“esmusssein”(非如此不可)!,确实,只能这么写这本书。

再加一句,如果生命确实“esmusssein”(非如此不可)!,请先忠于自己,这也是我阅读完这本烧脑的书之后唯一提炼出来的对自己生活有用的一点收获(读书总得落实到自己的生活)。无论特丽萨的“重”也好,托马斯的“轻”也好,即便是萨宾娜的“极轻”,不同于其它几个人,他们都还是忠于自己的灵魂的,还算是完完整整的一个人。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八

米兰·昆德拉的巨作《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很多人看不下去,于我一样。已经许久没看书没写字的懒人,今日倒是很想写一篇文字。这本书含义深远,我就写写一点点小小的启发。

生命之轻,何为轻?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常有铁汉柔情。温柔似一把利刃,可以让铁汉乖乖臣服。历史上有太多类似的例子,如商纣的妲己,如明皇的杨妃,这就是轻。人生总不是一帆风顺,总会跌宕,总会彷徨。而那些挫折,失败和低谷也是轻。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轻带来的都是不堪之重。特雷莎用自己的阴柔懦弱将名医托马斯紧紧捆在自己身边。然而正是他们的田园牧歌成就了两人最后的幸福。托马斯放弃了斗争,放弃了名利,放弃了责任之重,而选择了生命之轻。在年迈那几年过得安稳自在。轻与重之间,轻,便属于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睿智。近些年来,太多太多的励志人物给这个浮夸的社会注入了大股正能量。断臂钢琴师刘伟,在最低迷的时刻,最轻的生命阶段,寻找到另一条出路。创造了脚弹钢琴的奇迹,收获生命之重。生命之轻,轻的是肉体,重的是灵魂。正是轻,让我们多了一次成就的机会。有人说当你处在人生最低谷时,其实你是最大的赢家,因为无论你怎么走都是在向上。轻时,才拥有无穷的力量。轻是蓄积,是酝酿。轻到一定程度会爆发出生命至重!

叫生命如何去承受轻呢?软弱之轻是毁灭之重,身残之轻是志坚之重。轻是无形之重。生命不能承受其重,更不能承受其轻。而我现在写着文字之轻,品味着领悟之重。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篇九

本文目录
  1.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2. 初三读后感: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有感500字
  3. 七年级读后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
  4.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作文400字
  5. 初中八年级读后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有感700字
  6.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1000字(初中生)
  7. 初一年级读后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言
  8. 初一读后感:《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的感想
  9. 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有感1500字
  10. 读《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有感1500字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初看书名就油然而生一种肃穆的感觉,不由得端正了身子,小心翼翼地捧起它来翻阅。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医生托马斯、摄影爱好者特丽莎、画家萨宾娜、大学教师弗兰茨等人的生活为线索,通过他们之间的感情纠葛,散文化地展现了苏军入侵后,捷克各阶层人民的生活和情绪,富于哲理地探讨了人类天性中的“媚俗”本质,从而具备了从一个民族走向全人类的深广内涵。作者米兰·昆德拉在这部小说中,围绕几个人物的不同经历,经他们对生命的选择将小说引入哲学层面,对诸如回归、媚俗、遗忘、时间偶然性与必然性等多个范畴进行了思考。这是一部哲理小说,与传统的小说不同,它不再通过故事情境本身吸引读者,而是用将读者引入哲理的思考之中,通过生活中具体的事件引起读者形而上的深层思考。

生命的存在与价值的问题是任何一个人也无法逃避的问题,生命只是一个过程而已。在米兰·昆德拉看来,人生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来自于我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选择,对生命价值的错误判断,世人都在为自己的目的而孜孜追求,殊不知,目标本身就是一种空虚。生命因“追求”而变得庸俗,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在“追求”的名义下,我们不论是放浪形骸,还是循规蹈矩,最终只是无休止地重复前人。因此,人类的历史最终将只剩下两个字——“媚俗”。

读它时心情很压抑,米兰昆德拉就像张爱玲,笔锋直指人类最原始的欲望,直接、犀利。可人们却不得不承认,这些欲望的真实和无德。我想米兰要说的是:无德为“轻”,“轻”让人们无法负载在生命的轨道上。

书里的一个情节特别让我感触良多:特雷莎的妈妈年轻时很漂亮,她有九个追求者。第一个最英俊,第二个最机智,第三个最富有,第四个最健康,第五个最高贵,第六个最会背诗,第七个曾周游世界,第八个会拉小提琴,第九个最有男子气概。特雷莎的妈妈最终嫁给了第九个,不是因为她爱他,而是因为她和他不小心有了特雷莎。她不爱特雷莎,她觉得特蕾莎是她的拖油瓶,害得她被迫呆在第九个男人的身边——她一直在想另外八个都比第九个好。她在想她还没有追求过别人,于是,她离开了最有男子气概的男人,追求一个没有男子气概,犯过几次罪,有过两次离婚的男人。后来,她嫁给了他,从此,她开始沦落,渐渐失去美貌,变成泼妇。

这段我印象最深刻。就像造物主不会让某一个人拥有一切旁人所羡慕的东西,作者把九种特质分配到九个人身上,特雷莎的妈妈只能从中选一个。然而她谁都想要,同时她不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她的贪婪让她来到一个一无所有的人身边。她开始失去,失去美貌,失去生活品质,失去灵魂。当特雷莎把门锁上,要求自己最基本权利的时候,作为妈妈的她暴跳如雷,她才意识到一切在离她而去,她在用最后母亲的身份,几乎是要挟她女儿留下。可这些都是徒劳的,因为她从没有承担过生命中的责任,无论是对社会、对家庭、还是对亲人。她死掉也只是轻轻地一闭眼,不会有任何重量,她失掉了灵魂。

另一方面,我在考虑作者要传达的爱情观。然而,我不懂爱情。我以为,爱情是纯感性的东西,如果你用太多理性思维去思维它,那么爱情将不纯正。现在这种观点几乎完全被颠覆。爱情需要条件,需要理性的思考。人无完人,没有一个人能够拥有你所喜欢的一切特质。你必须要清楚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找个可以满足自己需要的人,然后包容他的其他缺点,履行自己对对方的责任,这才是爱情。作者说“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存在。”大概伴责任走过的爱情才是真实存在的爱情。写到这里,我才发现执着地追寻一个自己想象的人是多么愚蠢,爱情是在特别的时段遇到特别的人。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但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很难读,每一句话都意味深长,读好它我可能得花上几年工夫,可它已经使我开始受益了。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2) | 返回目录

最近,读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其中诸多万花筒般的哲理性问题好象给我们摆了一个八卦阵,设置了一个迷宫。小说还提出了众多的范畴:同情与背叛、共产主义,灵与肉、轻与重……所以对小说人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各人的解释也是众说纷纭,见仁见智,我仅就其“轻与重”谈谈个人理解。

托马斯,一方面抛妻弃子,与数不清的情人进行无尽的幽会,享受着生命之轻。而另一方面,又作为一个医生医治病人,承受着生命之重。后来遇到特蕾莎,因为对特蕾莎的爱,而克服了对婚姻的恐惧,毅然决然去承受生命之重,而结婚之后,依然不舍与情人的幽会,始终对生命之轻不能忘怀。而纯粹的生命之轻,也让托马斯如此烦恼与不安,刚见到情人,就对情人感到厌烦,而不去见情人又是他无法想像的。而纯粹的生命之重,又压得他喘不过气。就连对特蕾莎的爱,因为承受不了生命之重,也被他解释为六次偶然的结果,而他只是错误的把她比喻成了摇篮里的孩子,飘到了他的身边,哪怕曾有那么最美的一刻,要是特蕾莎死了,他也活不下去。无疑,他是深爱着特蕾莎的,他为了她,从苏黎士回到战乱的捷克,又从布拉格移居乡下,从受人尊敬的医生变成卑微的擦窗工和卡车司机(当然,这种转变并非特蕾莎是唯一原因,我们仅从“托马斯为了特蕾莎而从国外回到捷克”这里导出因果关系),但这同样阻止不了他继续同情人维持他所谓的性友谊。除了爱情,在面对捷克的混乱局面时,托马斯同样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生命的轻与重。他用俄狄浦斯的故事做类比,斥责执政党不能因为不知道而推卸责任,他放弃自己的医生职位的生命之轻换来了这份生命之重。

特蕾莎,自小被母亲蔑视与咒骂,在餐厅作着女招待,这是她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直到她遇到托马斯并和托马斯结婚,才第一次感受到了她的生命之轻,然而,托马斯的灵与肉的分离使她倍感痛苦与压抑,在不断的忍让与包容中做着无尽的不断重复的噩梦,让她陷于轻与重的恶性循环中受尽折磨。而对卡列宁,特蕾莎对它的爱是如此纯粹,以至于她都以为卡列宁才是她的唯一,这种爱甚至超越了她对托马斯的爱。卡列宁对特蕾莎的爱也是令人感动的落泪,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它还强忍住疼痛,用三条腿陪特蕾东莎进行例行的散步,露出卡列宁最后的微笑。这也成就了特蕾莎幸运的生命之轻。

萨比娜,反对一切媚俗(这里,我将媚俗理解为责任),因为她将托马斯视为媚俗的反面而爱托马斯,同时,她又是大学教授弗兰茨的情人。她一直在背叛,背叛艺术,背叛爱情,这是她的生命之轻。然而,当她的内心深处依然有着对媚俗的渴望—-宁静、温馨、和蔼的家,家中母亲慈祥温柔,父亲充满智慧。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看到暮色苍茫中幸福人家的闪亮的窗户时,她不止一次地感到双眼被泪水打湿。”

弗兰茨,同样反感她的妻子和女儿,而同他无比欣赏的萨比娜缠绵在一起。这是他的生命之轻。当萨比娜离开他之后,他与女大学生的感情则成为他的生命之重。然而,萨比娜始终是他的女神,他凭着想像中的萨比娜的假想的期待,投入了伟大的进军之中,他参与到了支持支援捷克的医生们的队列中,企图为处于战乱中的人们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这里我们又一次鉴证了他的生命之重,然后,当队列中无人敢穿越那座疆界之桥时,他又变回了从前那个弱者。最后,死于抢劫的毛贼之手,死得轻如鸿毛。

一般我们认为,生命之重才是不能承受的,但看完昆德拉的小说,才发现生命之轻的不能承受。而由于没有承受住的生命之轻,反而把我们引入了更大的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人是矛盾的统一体,统一于轻与重之中。时常告诫自己,要勇于去承受生命之重,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才是有理想的。而屈服于生命之轻,则陷于堕落,扭曲的人生。我赞同这样的一种人生哲学,并始终认为,只有经历了生命之重,由生命之重而换来的生命之轻才更有价值,也才是真正的生命之轻。而当我们因害怕承担生命之重,而放任自己去享受生命之轻时,留给我们的也必然是比以前的重更重的生命之轻。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3) | 返回目录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五年前,可以说一遍阅读下来人是浑浑噩噩的,可能跟年纪和阅历有关,从此这本书被我放进了柜子。这次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打开了这本书,这次的阅读的体会和第一次大相径庭。所以我非常认同一些人的说法:米兰·昆德拉的书读一遍是不够的。可能是我的水平不够,将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看了两遍还是不能完全体味到其精髓。说来有些惭愧,尽管如此,还是想写一篇文章来对所看所想的内容进行一次整理总结。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表面看是一部爱情故事,骨子里却是一本概念小说,机智、诱人、严肃,充满情感,是一部开阔又复杂细致的作品。它里面交织着政治与哲思、肉欲和灵魂、趣味和深度……对于性爱与政治之间巧妙的交互作用进行娴熟的叙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深刻的哲理开头,结束于悲怆的诗意氛围中,为我们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人类不可避免的误解所产生的深刻原因。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表达的是一个人在四种状态下的“非如此不可”:爱---特丽莎,同情----托马斯,反叛----萨宾娜,梦想----弗兰茨。文章围绕主人公托马斯展开,他与前妻离异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并决定一直保持单身。特丽莎走进托马斯的生活,这个在托马斯看来是由六个偶然给他带来的女人,与托马斯纠缠、相伴了一生。然而,托马斯仍然醉心于与众多女人的“性友谊”,在性漂泊的路上去寻找、开拓和征服每一个女人与其他女人的百万分之一的差异。但特丽莎的身影反反复复出现在托马斯医生临窗犹豫与沉思中,严厉地拷问着托马斯对自我,对命运,对情爱,对沉重与价值的决断。这就是轻与重的对立,对婚姻的忠诚是重;与情人的幽会是轻。托马斯在轻和重之间徘徊不定。在情人面前想着特丽莎;在特丽莎面前又坦然承认与情妇在一起。千里追妻,放弃国外安稳的生活跟着特丽莎回到布拉格,却依旧不忠特丽莎。为了给妻子一个平静的生活拒绝在请愿书上签字,又在第二天忘记拒签的目的......终于他在被布拉格统治者逼迫的情况下同意了特丽莎的提议去了乡下。

还有两位主角,萨宾娜和弗兰茨。萨宾娜的宣言是:“我的敌人是媚俗”。萨宾娜是一个画家,是托马斯最好的情人,是弗兰茨崇拜的但又是与他貌合神离的情妇。萨宾娜是个轻极了的角色,她放荡不羁,特立独行。她的一生就是在不停地背叛。喜欢背叛又习惯背叛,她背叛父亲,背叛弗兰茨,在萨宾娜看来“背叛意味着打乱原有的秩序,背叛意味着打乱秩序和进入未知”,“ 萨宾娜看不出什么比进入未知状态更奇妙诱人的了”。但是,在一切背叛之后呢?她背叛的目的是什么呢?“一个人可以背叛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但如果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都失去了——还有什么可以背叛呢?”“萨宾娜感到四周空空如也,这种虚空就是她一切背叛的目标吗?”“萨宾娜对于隐藏在自己背叛欲念后的目的无所察觉,这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轻——不就是目的所在吗?背叛的最后结果就是在铺满灼热炭火的圆周轨道上奔跑。而作为大学教授的弗兰茨每天过着由授课研究组成的枯燥无味的生活,他羡慕着萨宾娜,一心认为他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在他临死之际,他终于找到了他所要追求的,那就是和她的学生情妇在一起。

很多人看这本书是被书名所吸引,但读了几段能坚持看下来的人不多。我初次看这本书的原因是被书后简介的第一段所吸引: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这段文字像一把大斧一下子砍到我的内心深处,我开始陷入思考:回到现实,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更多的人会面对或多或少的生活或工作压力,我们抱怨,甚至痛恨,还有更极端的人因为这些原因做出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事情。但反过来想想,如果把这些生活的考验全部抽离,只剩下一尘不变,乏味,空洞的生活,你能承受这生命之轻吗?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过于轻,是浪费生命,太重,却是难熬的生活,没有担忧,无忧无虑的活着,可以是理想,但是要真每天都那样无忧无虑的,那跟虚度空虚有什么区别了?于是,选择需要的、必要的责任,可以让生命绽放出价值来。轻过不好,重过也不好,看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了。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用时间慢慢品味的书,如果你能坐地下来阅读,一定会有所体会。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4) | 返回目录

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米兰昆德拉对于人生的理解是偶然化的存在,我们活在世间的人的选择都不能保证其必然,所以每一次选择无非只是更深的痛苦。目标只能使人们变得庸俗。人们仿佛在一个永劫不复中不能自拔,而又不知所措。然而米兰昆德拉也不过是他所描述的人中的一分子而已。他发现了所谓的媚俗。正如王小波也曾说过:“一切都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然而发现不等于解决,而只是陷入更深层次的痛苦而已。所以米兰昆德拉在文中不止一次的向着生命发出疑问:“非如此不可。”的确一切事情总结起来也不过就是:“非如此不可”。这是一个极其深刻的疑问,深刻到只能用行动默默地回答。而生命中看似复杂严肃,实际只要翻开过去的扉页,我们可以发现,让我们无比沉重不是多么重大的事情,而恰恰是那些轻轻的事情,那些宛若鸿毛一般轻,却又压得我们难以承受,这便是我们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而”轻“的另外一个意思又意味着遗忘。文中女主人公说:“多少年来,我一直想着托马斯,似乎只有凭借回想的折光,我才能看清他这个人。”生命的本来就是由一些碎片构成,只有记忆把这些碎片构成的统一的存在。我们的所有感情,不论是幸福还是痛苦都是在回忆中展开的。假如一个人没有记忆,那么世界对于他来说无所谓好坏。纵使他也会流泪或者微笑,但是这不过是一个动物体本能的反应而已,谈不上情感,更是与快乐无关。而遗忘则代表另外一种存在方式即对于生命的背叛。这种背叛是建立在世界对于存在者的背叛之下的。没有哪一个人不想追求幸福,但是我们总是在过去与未来之中追求,似乎在我们看来幸福不会存在于当下。许多哲学家都劝人们要活在当下,但是这不过是一个理想状态罢了。换言之人永远也不可能活在当下。柏格森曾经说过:”时间的不重复、不间断性保证了生命的存在,生命一场自我的绵延。”所谓绵延,必定是向前的,就如意识流的水一样在流淌。“向前”是生命的最基本的特征。而当不断地向前时,我们发现生命似乎成了无数的碎片,为了保证完整性,我们只能用记忆将其连接起来,构成完整的东西。这不经意间我们得到了一种体验,是在回忆之中的快乐感。当然回忆也会有痛苦,但是整体来说快乐大于痛苦,而痛苦也不过是必要的痛苦。因此遗忘便意味着对于一切的背叛,这种背叛绝不亚于结束生命。至于无非背叛的记忆之中,最轻的便是人类的爱。的确“爱”是一切最轻中的轻,但是却又恰恰是它,让我们生命变得沉重。马尔克斯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中有一句总领全文的话:“这世间没有比爱更难的事了。”小说中费尔明娜与阿里萨、费尔明娜与乌尔比诺的爱情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阿里萨一生也似乎记住了那句“我唯一对于死亡的恐惧便是不能为爱而死。”虽然他与无数女人在一起,但是最终一生保持着对于唯一深爱的她灵魂深处的爱意。马尔克斯曾经说过这是他写过最好的书甚至超过了《百年孤独》。的确孤独仅仅“百年”而已,但是“爱”似乎不能给予一个时间的长度。这是爱与其他东西相比他所具有的“不可承受的重”然而爱也是轻,无限的轻,轻到我们活在爱与被爱之间却没有一个人能够回答”爱是什么 ?”马尔克斯同样问道:“爱究竟是灵还是肉?”若只是肉体便是无限的轻,若是灵魂便是无限的重。若是生便是无限的重,若是死便是无限的轻。中国所有的爱情故事是世界上最唯美的,也是最轻的,但是这份轻缺让人感到无比的重。不论是传说的白蛇许仙,还是现实中的唐婉与陆游都以悲剧结束。人们常说中国人喜欢大团圆,但是在爱情方面中国人似乎最喜欢悲剧化生的空明美。用凄惨成就同情,用同情让世人感动。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人们总习惯拿生命与爱作比较,似乎在比较中才能得到对于爱的重要性的诠释。中国人更是喜欢用轮回演绎爱情,所以今生今世变成了三生三世,此岸变成了彼岸。“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死生。”人们喜欢彼岸花的超脱于唯美,常用它代表美好之物。佛经中曾说彼岸花是一个叫彼的与叫岸的相爱触犯天条后,玉帝为了惩罚他们,故意让彼此变为花叶,永世不得相见。佛陀路过此地,看到后虽然深有同情,但是也无可奈何,便将其带到彼岸,此后便称为彼岸花。传说本不可信,可是突然发现时间很唯美的东西往往都与悲剧相连。彼岸花自然也未能例外。如果是两情相悦又无规则相阻,成就一段美好姻缘。它只能成为大多数流入庸俗,不单是彼岸花,像中国的许多传说,如《白蛇传》《梁祝》他们所演绎的主题都是在悲剧中体现至死不渝。人们往往被这些故事所倾倒,认为这才算情。更有一些人会一味地沉湎其中,按照故事传奇的标准去寻找自己的所爱,如此只能是镜花水月一场空。每一个东西都是应该有差异的,并非只有凄惨与悲剧才能演绎唯美与真爱。为爱付出生命并不难,难的是为生命付出爱。那瞬间光亮的惊雷与闪电能让人刻骨铭心,但能让人生存下来的还是太阳。彼岸是一种寄托性的存在。他又或者无,你我都不能确定,但是可以确定的时期托的前提是活着,而活着的前提是你我都身处在此岸。彼岸纵使存在,他也只是此岸的一种延续。人期盼一场传奇式的爱情是那时没有错的。主要看你如何理解传奇这个词,如果非要以生命为砝码的爱情才算传奇,那么千百年来人类的传奇便少得可怜。但是如果你不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去衡量许多人,许多爱情,而仅仅站在他们本身的立场上,你就会发现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传奇,每一场爱情都是具有传奇色彩的,轰轰烈烈是一种传奇,平平淡淡也是一种传奇。有时觉得平平淡淡才是最真的传奇。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可谓浪漫至极,可这需要付出的代价却是苦思独守364个日夜。两情若是久长时,又怎能不在朝朝暮暮。况且人生又能有多少个朝朝暮暮。正如舒婷所说:“与其在神女峰上展望千年,倒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彼岸花,开一千年,落一千年,花叶永不相见,情不为因果,缘注定死生。此岸花,开一百年,落一百年,花叶永世相连,情却在朝暮,缘蕴与生死。“不是今生,焉卜来世!”生命中我们不能承受的东西太多,今生尚且不能保证,那么来世又何必再谈。我们在历史中轻若鸿毛,所以注定了历史在我们心中重若泰山,遗忘在重的方面意味着成全,而在轻的一方面则意味着背叛。我们都活在爱与被爱中是轻,而我们都不知爱是什么?因此爱才成为了无法触及,而又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5) | 返回目录

最近,读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者对人生命运与价值的思考,使我深受启发,像解开了一个困扰在心中多年的迷团,顿开茅塞。我长嘘了一口气,不由地感叹:人生原来如此美好又是如此无奈!

在米兰·昆德拉看来,人生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源于我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把握。世界上许多人都在按自己的方式努力追求,而生命正是因为追求而变得庸俗,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无论是放浪形骸,还是循规蹈矩,最终都在无休止地重复着前人,因此,人类的历史只剩下两个字——“媚俗”。

书中主人公托马斯一直在固执地拒绝着“媚俗”,对爱情的追求也是如此。他不可遏制地爱上了特丽莎,但不愿做家庭责任的附庸,更不愿像别人一样甘于平淡地生活,去爱。他用很不负责任的不得已的方式向情人表明:我爱你,但我不属于你!他不断地与别的女人偷情,迫使所爱的人不固守自己,能给自己自由。可是,当他感到了自由,感到了失去责任的“轻”的时候,很快变得空虚难忍,他发现,承担一份家庭责任的“重”对生活本身何等重要!

追求爱情如此,对物质对事业的追求也同样如此。萨宾娜是一位画师,她坚决反对“媚俗”,认为坚持人的个性是最主要的,反对用不择手段的方式去追求金钱和名誉。可是,当国家动乱,她被迫逃亡到异国他乡生活没有着落时,也只好接受他人的同情,用高价卖出她的那些画得并不出色的画,赚取较高的利润。她亲眼看到,人们聚会、游行,反对战争,声援弱者,这是极端消除了个性的行为,这是“媚俗”,但这又是爱国、正义之举,是难以调和的矛盾。

人要是天生就具备了“轻”的一切条件,又会怎样呢?弗兰茨就是这样一位年轻人。他出身良好,才华出众,有稳定的事业与家庭,颇有名望。该有的都有,而且来得很容易。但是,他觉得生活太“轻”,他同样不能忍受,他强烈地向往反抗,向往在苦难中挣扎奋斗呐喊的那份激情。于是,他糊里胡涂地参与游行、示威、呼喊,令人难堪的是,一切努力像堂吉阿德愚蠢地与风车搏斗一样,结局徒劳无益,令人啼笑皆非。

这几位年轻人“追求”与反“追求”的矛盾,道出了人生本身的荒谬与悖论:每个人都有生活的目的和理由,但每个目的都有本身的空虚,追求爱情时怨恨多于欢乐,追求名誉像水中月镜中花一样遥不可及,追求钱财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透过种种幻觉,米兰 昆德拉感到,也许这种“追求”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我想起了《红楼梦》中跛足道人唱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金银忘不了。终身只痕聚无多,待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首《好了歌》,寓意是“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它暗含了西方悲观哲学家们持久的坚持:存在即痛苦,若要不痛苦,须是不存在。

而世界上有那么多“忘不了”的人们,意识不不到生活的荒谬性,“反认他乡是故乡”,

没有悟透“好”和“了”之间的真谛,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我们身边的人生,那些为着庸俗的目的而挣扎的平庸的生命,为了“功名”,为了“金钱”,为了“娇妻”,为了“儿孙”,终生忙碌,义无返顾,到头来,一切都是虚无,一切都是空幻,一切是一场“空”!

恰如《圣经》中所描述的:“银链折断,金罐破裂,瓶子在泉中损坏,水轮在井口破烂。”

这种被动的“了”,不是好,是叹息,也是讽刺,是对那么多“忘不了”的人们的致命讽刺。人在欲望中挣扎,永远不得解脱,差不多是“把石磨套在脖子上,丢到海里”,在欲海中持一块磨盘而活,可悲,可叹的人生啊!

可是,我们仍然在忙碌,仍然在追求,永不停止奋斗的脚步。正如明朝诗人杨慎在《三岔驿》中写的:

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

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

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

大街小巷,长亭短亭,碌碌红尘,人来人往。得意之徒,失意之人羁绊于名缰利锁,永远在奔波劳碌,没有谁能真正停下来。

也许,这正是人生的悲剧所在。我们的“向上精神”本源于愚昧,我们的“进取心”来自无知,而盲目的进取心又至少给了人生一个“重量”的感觉,使人生似乎有了“意义”和“满足”,正如在“三岔驿,十字路”上“扬扬拥盖来”的得意之人。但实际上,盲目的动力最终只能造就出一代又一代盲目的自我,看起来似乎幸福,却是本质上的空洞。特别是,当“追求”本身都值得怀疑时,人生便会陷入彻底的空虚中,失去任何“重”压的人生之“轻”,使一切的满足感荡然无存,自我便无法再支撑了。人生的命运都是如此无奈,如此令人愤怒。

人生是如此无奈,一心想羡慕神仙,想摆脱功名、金钱、娇妻、儿孙之“重”的困扰,但生命又不能承受摆脱困扰后的失重之“轻”,生生世世在这个永恒的悲剧中重复,再重复。

既然如此,人到底应该怎么面对这似乎无法摆脱也似乎无法选择的生存处境呢?

中国作家林语堂在《中国人》中认为:既然人的“追求”和追求后的“满足”都是一种空虚,那么,“回归自然”是一切美和幸福的永远源泉。人的一辈子应该考虑如何怎样真正的活着,而不是谋划如何发展;应该珍惜现在的时光尽情享受,而不是去奋发劳动;应养精蓄锐以备他日之不测,而不是发挥自己的精力。

同样的困惑在法国散文家蒙田心中也同样存在,但他反对虚无主义,提倡人总是应该有点精神的。他在《蒙田笔记》中认为:“糊涂的人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这本身违背了生存的意义。生活乐趣的大小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不是任何外物的影响。只有自己才是生命的主宰。我们的生命是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而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人如果没有一定的目标和追求占据、约束心灵,心灵就会到处漂流,入于幻想的空泛境域里。灵魂没有目标,就会丧失自己。即使在闲逸时,也不能让灵魂丧失目标,要不然,最终会导致无数妖魔、怪物,无次序、无目的,一个个接踵而来。”

看来,还是要勇敢面对生命之“重”,而不是避“重”就“轻”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6) | 返回目录

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

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

中国读书界对昆德拉的了解得益于翻译界的工作。就我所知,国内对昆德拉的翻译,比较早的是韩少功,他与他姐姐合作翻译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现中译名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于1987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十五年来,昆德拉的作品,除了早年用捷克文写的诗歌和剧本,以及xx年三月才推出的法文版小说《无知》,几乎都被介绍到中国来了,有的还有几个译本。我不知道在上海译文出版社正式引进昆德拉的十三部作品之前,哪些出版社购买过昆德拉的中文简体字版权,但可以肯定地说,绝大多数都没有以合法的手续购买版权。我特别赞同艾晓明在1996年香港《明报周刊》上讲的那段话:“为了避免作品‘橘逾淮而成枳’的宿命,我想,我们是否需要回到一个基本问题上,有没有可能按照《伯尔尼公约》和既有的著作权法,礼待昆(德拉)先生,然而再考虑,有没有可能原原本本地介绍他的文字?”这两种可能,上海译文出版社现在都给我们提供了。我想,有了这两种可能,我们便有了进一步理解昆德拉的可能性。

说起昆德拉,有人会说他在他的祖国捷克影响力不大,怎么在中国会有这么大的反响,是不是有点反常?实际上,昆德拉早在移居法国之前,已经是捷克第四届作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只是因为带头说了真话,才被开除出党。据蒋承俊介绍,在1977年,捷克有七十六名人民艺术家、三百六十名功勋艺术家、七千多名艺术工作者签名发表了捷克斯洛伐克文艺界《宣言书》,其中曾这样写道:“……我们极端鄙视这么一帮子人,他们狂妄自大,虚荣心重,优越感强,自私自利,无耻之尤,甚至为了几个臭钱,不惜出卖自己祖国的利益,参加了叛徒集团,脱离了人民,离开了人民的生活,背弃了人民真正的利益而投入帝国主义怀抱,成了反人道主义的工具,堕落为那些颠覆和制造各国间不和的人的传声筒。”在这样的声讨中,昆德拉的作品在捷克当然不可能流传,不流传也就不可能有影响。我觉得这种情况一定会有改变,历史会说话的。

昆德拉在中国的影响确实不小,但在西方,昆德拉的影响更为持久而广泛。他在美国,在法国,在意大利,在西班牙,还有在以色列,都获得过文学大奖。据我们了解,他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20种语言,几乎所有作品都有了译文,在世界广为流传。实际上,是翻译造就了具有国际影响的昆德拉,是翻译赋予了昆德拉的作品以丰富的生命。

昆德拉的作品被广泛翻译,甚至不断重译,说明了他的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昆德拉作品的生命力,首先在于其独特的个性和多重的解读可能性。应该说,多重解读的可能性,是昆德拉作品的显著特征之一。在国内,有哲学家如复旦大学的俞吾金,从哲学角度对昆德拉的话语世界进行过阐释,认为其作品“铸造新的时代精神”;比较文学家乐黛云认为昆德拉“成功地完成了哲理与故事、梦与现实的结合,或者说创作了一支把哲学、叙事和梦合为一体的复杂交响乐”;文学评论家们则更推崇昆德拉掀起的小说“革命”,对其小说的“新”与“奇”,对其小说技巧的创新进行探讨。可以说,就阐释的多样性而言,近二十年来,从国外译介到中国来的外国作家,几乎没有哪一个能与昆德拉相比。我想,随着这次昆德拉作品的系统、全面地推出,为我们全面评价和理解昆德拉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昆德拉的作品的生命力,还在于围绕昆德拉本人及其作品,有着种种的不解,甚至误解。实际上,不解甚至误解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所不可避免的。昆德拉深刻地认识到不解甚至误解的不可避免性,就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在第三部分就有一部小小的“不解之词汇集”。诸如忠实与背叛,灵与肉,存在的轻与重,对所有这些有关人类生存的根本问题,在他看来就存在着种种不同的认识和“误解”。而他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深刻的哲理开头,结束于悲怆的诗意氛围中,为我们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人类不可避免的误解所产生的深刻原因。既然不解和误解普遍存在,那么就作品而言,在翻译和接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误读。从作品的理解、翻译和接受的历程来看,误读是必然的。个人的误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集体性的强迫性误读。比如,以政治或意识形态的标准,对昆德拉的作品进行唯一的评判。在我看来,好的翻译应该是为理解开拓空间。昆德拉的作品在中国以往的译本中常有删节和改动,这是为避免误读而实际上又造成误读的原因之一。这次上海译文出版社组织系列译介昆德拉,我想其中大部分的删节或改动是有可能还其真面目的。十几年来,中国的社会与政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我们全面理解昆德拉提供了新的可能。再说随着国际文学界对昆德拉的不断解读,也开拓了我们认识昆德拉的视角,为我们翻译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昆德拉对翻译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也有比较明确的原则,我想我们翻译昆德拉,首先应该尊重他,至少对他的思想,对他的风格,对他在文学上的独特追求,应该尽可能在翻译中表现出来。我在重译《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时有三条原则:一是尽可能全面地理解昆德拉;二是力求再现昆德拉作品的风格特征;三是尽可能避免误译,并不随意删改原文。但愿我们的努力能有益于国人从对昆德拉的不解甚至误解,进一步走近昆德拉,理解昆德拉。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7) | 返回目录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五年前,可以说一遍阅读下来人是浑浑噩噩的,可能跟年纪和阅历有关,从此这本书被我放进了柜子。这次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打开了这本书,这次的阅读的体会和第一次大相径庭。所以我非常认同一些人的说法:米兰·昆德拉的书读一遍是不够的。可能是我的水平不够,将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看了两遍还是不能完全体味到其精髓。说来有些惭愧,尽管如此,还是想写一篇文章来对所看所想的内容进行一次整理总结。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表面看是一部爱情故事,骨子里却是一本概念小说,机智、诱人、严肃,充满情感,是一部开阔又复杂细致的作品。它里面交织着政治与哲思、肉欲和灵魂、趣味和深度……对于性爱与政治之间巧妙的交互作用进行娴熟的叙述。《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以深刻的哲理开头,结束于悲怆的诗意氛围中,为我们揭示了人性的弱点和人类不可避免的误解所产生的深刻原因。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表达的是一个人在四种状态下的“非如此不可”:爱---特丽莎,同情----托马斯,反叛----萨宾娜,梦想----弗兰茨。文章围绕主人公托马斯展开,他与前妻离异后,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并决定一直保持单身。特丽莎走进托马斯的生活,这个在托马斯看来是由六个偶然给他带来的女人,与托马斯纠缠、相伴了一生。然而,托马斯仍然醉心于与众多女人的“性友谊”,在性漂泊的路上去寻找、开拓和征服每一个女人与其他女人的百万分之一的差异。但特丽莎的身影反反复复出现在托马斯医生临窗犹豫与沉思中,严厉地拷问着托马斯对自我,对命运,对情爱,对沉重与价值的决断。这就是轻与重的对立,对婚姻的忠诚是重;与情人的幽会是轻。托马斯在轻和重之间徘徊不定。在情人面前想着特丽莎;在特丽莎面前又坦然承认与情妇在一起。千里追妻,放弃国外安稳的生活跟着特丽莎回到布拉格,却依旧不忠特丽莎。为了给妻子一个平静的生活拒绝在请愿书上签字,又在第二天忘记拒签的目的......终于他在被布拉格统治者逼迫的情况下同意了特丽莎的提议去了乡下。

还有两位主角,萨宾娜和弗兰茨。萨宾娜的宣言是:“我的敌人是媚俗”。萨宾娜是一个画家,是托马斯最好的情人,是弗兰茨崇拜的但又是与他貌合神离的情妇。萨宾娜是个轻极了的角色,她放荡不羁,特立独行。她的一生就是在不停地背叛。喜欢背叛又习惯背叛,她背叛父亲,背叛弗兰茨,在萨宾娜看来“背叛意味着打乱原有的秩序,背叛意味着打乱秩序和进入未知”,“ 萨宾娜看不出什么比进入未知状态更奇妙诱人的了”。但是,在一切背叛之后呢?她背叛的目的是什么呢?“一个人可以背叛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但如果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都失去了——还有什么可以背叛呢?”“萨宾娜感到四周空空如也,这种虚空就是她一切背叛的目标吗?”“萨宾娜对于隐藏在自己背叛欲念后的目的无所察觉,这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轻——不就是目的所在吗?背叛的最后结果就是在铺满灼热炭火的圆周轨道上奔跑。而作为大学教授的弗兰茨每天过着由授课研究组成的枯燥无味的生活,他羡慕着萨宾娜,一心认为他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在他临死之际,他终于找到了他所要追求的,那就是和她的学生情妇在一起。

很多人看这本书是被书名所吸引,但读了几段能坚持看下来的人不多。我初次看这本书的原因是被书后简介的第一段所吸引:最沉重的负担压迫着我们,让我们屈服于它,把我们压到地上。但在历代的爱情诗中,女人总渴望承受一个男性身体的重量。于是,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了最强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这段文字像一把大斧一下子砍到我的内心深处,我开始陷入思考:回到现实,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更多的人会面对或多或少的生活或工作压力,我们抱怨,甚至痛恨,还有更极端的人因为这些原因做出伤害自己或者他人的事情。但反过来想想,如果把这些生活的考验全部抽离,只剩下一尘不变,乏味,空洞的生活,你能承受这生命之轻吗?那么,到底选择什么?是重还是轻?过于轻,是浪费生命,太重,却是难熬的生活,没有担忧,无忧无虑的活着,可以是理想,但是要真每天都那样无忧无虑的,那跟虚度空虚有什么区别了?于是,选择需要的、必要的责任,可以让生命绽放出a价值来。轻过不好,重过也不好,看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了。

总之,这是一本值得用时间慢慢品味的书,如果你能坐地下来阅读,一定会有所体会。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8) | 返回目录

最近,读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作者对人生命运与价值的思考,使我深受启发,像解开了一个困扰在心中多年的迷团,顿开茅塞。我长嘘了一口气,不由地感叹:人生原来如此美好又是如此无奈!

在米兰·昆德拉看来,人生是痛苦的,这种痛苦源于我们对生活目标的错误把握。世界上许多人都在按自己的方式努力追求,而生命正是因为追求而变得庸俗,人类成了被“追求”所役使的奴隶,无论是放浪形骸,还是循规蹈矩,最终都在无休止地重复着前人,因此,人类的历史只剩下两个字——“媚俗”。

书中主人公托马斯一直在固执地拒绝着“媚俗”,对爱情的追求也是如此。他不可遏制地爱上了特丽莎,但不愿做家庭责任的附庸,更不愿像别人一样甘于平淡地生活,去爱。他用很不负责任的不得已的方式向情人表明:我爱你,但我不属于你!他不断地与别的女人偷情,迫使所爱的人不固守自己,能给自己自由。可是,当他感到了自由,感到了失去责任的“轻”的时候,很快变得空虚难忍,他发现,承担一份家庭责任的“重”对生活本身何等重要!

追求爱情如此,对物质对事业的追求也同样如此。萨宾娜是一位画师,她坚决反对“媚俗”,认为坚持人的个性是最主要的,反对用不择手段的方式去追求金钱和名誉。可是,当国家动乱,她被迫逃亡到异国他乡生活没有着落时,也只好接受他人的同情,用高价卖出她的那些画得并不出色的画,赚取较高的利润。她亲眼看到,人们聚会、游行,反对战争,声援弱者,这是极端消除了个性的行为,这是“媚俗”,但这又是爱国、正义之举,是难以调和的矛盾。

人要是天生就具备了“轻”的一切条件,又会怎样呢?弗兰茨就是这样一位年轻人。他出身良好,才华出众,有稳定的事业与家庭,颇有名望。该有的都有,而且来得很容易。但是,他觉得生活太“轻”,他同样不能忍受,他强烈地向往反抗,向往在苦难中挣扎奋斗呐喊的那份激情。于是,他糊里胡涂地参与游行、示威、呼喊,令人难堪的是,一切努力像堂吉阿德愚蠢地与风车搏斗一样,结局徒劳无益,令人啼笑皆非。

这几位年轻人“追求”与反“追求”的矛盾,道出了人生本身的荒谬与悖论:每个人都有生活的目的和理由,但每个目的都有本身的空虚,追求爱情时怨恨多于欢乐,追求名誉像水中月镜中花一样遥不可及,追求钱财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透过种种幻觉,米兰 昆德拉感到,也许这种“追求”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我想起了《红楼梦》中跛足道人唱的《好了歌》: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金银忘不了。终身只痕聚无多,待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这首《好了歌》,寓意是“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它暗含了西方悲观哲学家们持久的坚持:存在即痛苦,若要不痛苦,须是不存在。

而世界上有那么多“忘不了”的人们,意识不不到生活的荒谬性,“反认他乡是故乡”,

没有悟透“好”和“了”之间的真谛,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我们身边的人生,那些为着庸俗的目的而挣扎的平庸的生命,为了“功名”,为了“金钱”,为了“娇妻”,为了“儿孙”,终生忙碌,义无返顾,到头来,一切都是虚无,一切都是空幻,一切是一场“空”!

恰如《圣经》中所描述的:“银链折断,金罐破裂,瓶子在泉中损坏,水轮在井口破烂。”

这种被动的“了”,不是好,是叹息,也是讽刺,是对那么多“忘不了”的人们的致命讽刺。人在欲望中挣扎,永远不得解脱,差不多是“把石磨套在脖子上,丢到海里”,在欲海中持一块磨盘而活,可悲,可叹的人生啊!

可是,我们仍然在忙碌,仍然在追求,永不停止奋斗的脚步。正如明朝诗人杨慎在《三岔驿》中写的:

三岔驿,十字路,北去南来几朝暮。

朝见扬扬拥盖来,暮看寂寂回车去。

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

大街小巷,长亭短亭,碌碌红尘,人来人往。得意之徒,失意之人羁绊于名缰利锁,永远在奔波劳碌,没有谁能真正停下来。

也许,这正是人生的悲剧所在。我们的“向上精神”本源于愚昧,我们的“进取心”来自无知,而盲目的进取心又至少给了人生一个“重量”的感觉,使人生似乎有了“意义”和“满足”,正如在“三岔驿,十字路”上“扬扬拥盖来”的得意之人。但实际上,盲目的动力最终只能造就出一代又一代盲目的自我,看起来似乎幸福,却是本质上的空洞。特别是,当“追求”本身都值得怀疑时,人生便会陷入彻底的空虚中,失去任何“重”压的人生之“轻”,使一切的满足感荡然无存,自我便无法再支撑了。人生的命运都是如此无奈,如此令人愤怒。

人生是如此无奈,一心想羡慕神仙,想摆脱功名、金钱、娇妻、儿孙之“重”的困扰,但生命又不能承受摆脱困扰后的失重之“轻”,生生世世在这个永恒的悲剧中重复,再重复。

既然如此,人到底应该怎么面对这似乎无法摆脱也似乎无法选择的生存处境呢?

中国作家林语堂在《中国人》中认为:既然人的“追求”和追求后的“满足”都是一种空虚,那么,“回归自然”是一切美和幸福的永远源泉。人的一辈子应该考虑如何怎样真正的活着,而不是谋划如何发展;应该珍惜现在的时光尽情享受,而不是去奋发劳动;应养精蓄锐以备他日之不测,而不是发挥自己的精力。

同样的困惑在法国散文家蒙田心中也同样存在,但他反对虚无主义,提倡人总是应该有点精神的。他在《蒙田笔记》中认为:“糊涂的人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这本身违背了生存的意义。生活乐趣的大小取决于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不是任何外物的影响。只有自己才是生命的主宰。我们的生命是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而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人如果没有一定的目标和追求占据、约束心灵,心灵就会到处漂流,入于幻想的空泛境域里。灵魂没有目标,就会丧失自己。即使在闲逸时,也不能让灵魂丧失目标,要不然,最终会导致无数妖魔、怪物,无次序、无目的,一个个接踵而来。”

看来,还是要勇敢面对生命之“重”,而不是避“重”就“轻”。

语文教研组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9) | 返回目录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本书,断断续续听到不少人的推荐和高评价,一直想看但是拿起来很多次都看了一点点就看不动了,可能因为工作太累,也可能年龄阅历不够,总之一直没看进去。这段时间辞职了,那天坐长途汽车,拿起来看了几页就被镇住了。借用周杰伦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实在是“太屌了!”作为一个喜欢看书的人,长这么大看的书不少,但是从来没有一本书给我这么大的心灵震动和共鸣。这不仅仅是一本小说,这绝对是一本哲学和心理学的伟大著作。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对应这本书的就是“字字珠玑”,小说中几乎每句话都包含深刻的哲学思考。在关于人生的轻与重,灵与肉,忠诚和背叛,事业和爱情,理想和现实等等逃不开的人生意义问题上都有入木三分的思考和诠释。

何为生命之轻?生命不管是长或者短,对于每个人来说在任何时候都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你永远无法知道你没走的那条路会讲你带向何方,人生如果是作一幅画,那么“生活就是一张没有什么意义的草图,最终也不会成为一幅图画”,“如果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当然也可以说根本没有生命”,这就是生命之最轻;生命失去独立性,一不小心我们的人生就会活到了别人的口水里或者成为别人生命无意义的延续那么生命就成为无意义的轻。

同时,生命也是沉重的。无法逃避的责任、纠缠不清的感情、永不满足的欲望、“必须如此”的执念、潜藏深处的同情共同构成了生命的沉重。

“但是沉重是真的悲惨,而轻松就真的快乐吗?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坍塌了,但是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命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重,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真切和实在”。反之生命之轻呢,如果抛开了所有的欲望和责任,人将变得比大气还轻,轻到了天国之上,离开了真实的生活,看似是到了天堂,其实也同时进了地狱。生命之轻和生命之重一样,无法承受。

心理学案例

特丽莎拥有一个索取型的母亲,母亲一直认为是因为特丽莎而失去一切(而不是自己的无知或者什么)。过去的一切无法改变,所以作为女儿的特丽莎便拥有了无法弥补改变的原罪(负罪感),她做一切事情来讨得母亲的欢心,迎合她母亲“看不见灵魂”“肉体集中营”的世界。但是人毕竟是有灵魂的,一直追求上进的特丽莎遇到了自己的爱人托马斯,这句话印象深刻“托马斯的声音把她那怯懦的灵魂从她的身体深处呼唤了出来”。但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而无法逆转的,特丽莎逃离了母亲的世界,但是一直在梦中充满恐惧。

书中关于女画家萨宾那和其情人弗兰茨的“误解小词典”,也很有意思。弗兰茨的经历让他认为“忠诚”是自己最看重也是自己所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而对于萨宾那来说,小时候严格的按部就班的家庭让其心灵深处最大的需求是“独立”,也就是意味着抛开所有旧秩序的“背叛”对萨宾那最有吸引力。其实每个人的行为模式就那几种,我们只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事情,不同的人身上重复着几种模式而已,如同萨芬娜一生一直在实践各种形式的“背叛”一样。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读后感(10) | 返回目录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本书,断断续续听到不少人的推荐和高评价,一直想看但是拿起来很多次都看了一点点就看不动了,可能因为工作太累,也可能年龄阅历不够,总之一直没看进去。这段时间辞职了,那天坐长途汽车,拿起来看了几页就被镇住了。借用周杰伦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实在是“太屌了!”作为一个喜欢看书的人,长这么大看的书不少,但是从来没有一本书给我这么大的心灵震动和共鸣。这不仅仅是一本小说,这绝对是一本哲学和心理学的伟大著作。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对应这本书的就是“字字珠玑”,小说中几乎每句话都包含深刻的哲学思考。在关于人生的轻与重,灵与肉,忠诚和背叛,事业和爱情,理想和现实等等逃不开的人生意义问题上都有入木三分的思考和诠释。

何为生命之轻?生命不管是长或者短,对于每个人来说在任何时候都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你永远无法知道你没走的那条路会讲你带向何方,人生如果是作一幅画,那么“生活就是一张没有什么意义的草图,最终也不会成为一幅图画”,“如果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当然也可以说根本没有生命”,这就是生命之最轻;生命失去独立性,一不小心我们的人生就会活到了别人的口水里或者成为别人生命无意义的延续那么生命就成为无意义的轻。

同时,生命也是沉重的。无法逃避的责任、纠缠不清的感情、永不满足的欲望、“必须如此”的执念、潜藏深处的同情共同构成了生命的沉重。

“但是沉重是真的悲惨,而轻松就真的快乐吗?最沉重的负担压得我们坍塌了,但是也许最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是一种生命最为充实的象征,负担越重,我们的生活也就越贴近真切和实在”。反之生命之轻呢,如果抛开了所有的欲望和责任,人将变得比大气还轻,轻到了天国之上,离开了真实的生活,看似是到了天堂,其实也同时进了地狱。生命之轻和生命之重一样,无法承受。

心理学案例

特丽莎拥有一个索取型的母亲,母亲一直认为是因为特丽莎而失去一切(而不是自己的无知或者什么)。过去的一切无法改变,所以作为女儿的特丽莎便拥有了无法弥补改变的原罪(负罪感),她做一切事情来讨得母亲的欢心,迎合她母亲“看不见灵魂”“肉体集中营”的世界。但是人毕竟是有灵魂的,一直追求上进的特丽莎遇到了自己的爱人托马斯,这句话印象深刻“托马斯的声音把她那怯懦的灵魂从她的身体深处呼唤了出来”。但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而无法逆转的,特丽莎逃离了母亲的世界,但是一直在梦中充满恐惧。

书中关于女画家萨宾那和其情人弗兰茨的“误解小词典”,也很有意思。弗兰茨的经历让他认为“忠诚”是自己最看重也是自己所具备的最重要的品质,而对于萨宾那来说,小时候严格的按部就班的家庭让其心灵深处最大的需求是“独立”,也就是意味着抛开所有旧秩序的“背叛”对萨宾那最有吸引力。其实每个人的行为模式就那几种,我们只是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事情,不同的人身上重复着几种模式而已,如同萨芬娜一生一直在实践各种形式的“背叛”一样。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梦想是我们不断努力和追求进步的动力和助推器。如何实现梦想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规划的问题。接下来是一些关于梦想实现的成功案例,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成功的秘诀。拽到爆的
军训总结是对整个军事训练阶段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重要文书材料。看看以下教师总结范文,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灵感。期末考试的总结反思篇一上个星期四我们进行了期末考
环保宣传是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联合企业、学校和社区共同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形成合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环保宣传语,希望能够传递正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能够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思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经典四年级教案,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中班美术动物教案篇一活动
竞聘报告是在职场竞争中展示个人能力和优势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对个人职业发展意义重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商场主管竞聘自述报告篇一各位
辞职报告是向同事和团队成员解释离职原因的一种途径,它可以表达感激之情及对工作关系的总结。下面是一些关于整改报告的实例,希望对大家整改工作有所启迪。工地试验室总结
青春是一个人塑造个性和价值观的关键期。青春总结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规划和展望。青春是勇敢追求的时期,我们要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如何让青春更加有意义?
团队标语是团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体现团队的价值观和目标。哪些元素是一个成功团队标语所必备的?下面是一些团队标语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婚礼新郎感谢父母的
放假的经典心情说说篇一一、不知道为什么一听到下课铃声就激动。二、你是我心上的一道疤,每当回忆起来总是隐隐作痛,三、青春,就是一帮年轻人在发春。四、上课的时候有没
报告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写作方法和格式要求。以下是一些成功竞聘者的报告范本,他们的经验和技巧或许对大家有所借鉴。大学生班主任的
教学反思有助于增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培训心得,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幼儿园教师参加培训心得体会篇一第一段:介绍参加名教师
辩论是一种能够拓宽人们知识视野的活动,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辩论,可以了解和学习到不同领域的知识。辩论中如何处理对手的反驳和质疑,保持自己的旗帜高扬?以下是一些经典
不怕失败,只怕不敢尝试。通过提出问题或者设定一个小故事,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推荐以下的励志演讲,相信能给你带来一些鼓舞和启示。心理学家的名言名句篇一1、利
编辑要注重整体和细节的把握,不仅要保持文本的一致性,还要关注每一个细节的准确性。编辑还需要注重文章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确保各个部分之间的衔接紧密,流畅自然。方法。
总结是一个人成长和进步的标志,让我们明晰自己的目标和方向。那么我们该如何过好这一生呢?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抉择?这些人生总结范文不仅展示了作者的经历和成就,也给
在致辞致谢中,我们可以用真诚的语言表达对别人所做贡献的赞赏和尊重。在致辞致谢的后半部分,我们可以对对方的支持和帮助表达感谢,并表示愿意回报对方的友好之情。以下是
答谢词是我们用来感谢那些对我们帮助很大、对我们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的一种方式。在写答谢词时,我们应该思考如何将感激之情贯穿于文字之中。每一篇范文都展现了作者对待答谢
项目策划不仅包括项目的整体规划,还需要考虑细节问题,如时间表、工作分配、预算等。以下是一些游戏策划的经典范例,通过学习它们可以了解到游戏设计的一些常用方法和技巧
通过高二教案的编写和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美术课会走的玩具教案设
安全标语在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醒我们注意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安全风险评估在企业安全工作中的作用是什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安全标语,希望
决议的内容应该准确、明确,不能含糊其辞,以免引起误解或争议。我们应该如何预测和评估决议的成功和风险,以制定适当的行动计划?多读一点好的决议文本,可以帮助我们提高
众志成群,筑豪华!如何打造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呢?下面是一些团队标语的总结,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平安夜祝福语说篇一1、在这个平安夜,给我最重要的人一个最美的祝
标语的针对对象和使用环境不同,需要注意用词恰当、传递信息准确。编写标语需要注意的语法和修辞手法有哪些?请看以下分析。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正能量满满的标语
我发现在教学中,我有时会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导致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心得的启示与感悟:通过写学习心得,我发现了自己在学习中的不足和问题,并从中汲取了启示
中班教案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详细设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四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小班音乐活动春天来教案篇一1.
学习心得是对学习过程中的体会、感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写作形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读书心得范文,欢迎大家发表自己的评
教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重要媒介,能够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效果。以下是一些备受教师推崇的初三教案范文,希望能够对你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和指导。幼儿大班垃圾分类教案
就职对于我们的未来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以实现个人职业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就职范文,仅供
教案模板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如果你想找到一些创新的四年级教案范文,那么这里就是你的不二选择,绝对能让你眼前一亮。小班数学认识长短教案篇一1、
一个好的培训计划可以帮助员工不断成长,为公司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精选了一些幼儿园工作计划的范文,希望能给您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高三英语第一学期备课组教学工作计
导游词的内容应该丰富多样,涵盖景点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各个方面,使游客得到全方位的体验和感受。导游词可以借助一些艺术手法和修辞手段,使其更具感染力和亲和力。
致辞致谢是一种在特定场合向特定对象表达感激之情和对支持的肯定的言辞。致辞致谢可以结合一些个人的真实感受和体会,让他人能够感受到自己的真诚和真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护师计划是针对护士的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的一种综合性计划,它可以帮助护士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事管理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的人事管理工作
文明礼仪的培养需要教育引导和社会共同努力,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尊重他人的隐私和个人空间,注意保持适当的距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文明礼仪的案例分享,
学习心得是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并为今后的学习提供指导和借鉴。写学习心得
导游词的撰写需要具备丰富的相关知识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吸引力的产生。导游词应该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能够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传
在这个特殊的场合,我想向大家提出一个重要的问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我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发现和结论。引言是与读者建立起连接的桥梁,需要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兴趣。成人
环保标语可以传达保护自然资源、减少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的信息,引导人们积极参与环保事业。说话要简练、明了,环保标语的魅力来自于简单有力的语言表达。接下来是一些精心
竞聘是一种通过选拔和评估来确定最适合岗位的人员的过程,对于想要获得这个机会的人来说,写一份精彩的竞聘信至关重要。撰写竞聘信时,我们可以适当地提及一些与职位相关的
实践报告是对实践活动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的机会,通过撰写报告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法。小编为大家找到了一些优秀的竞聘报告样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经理年终
爱国标语是塑造国际形象和展示民族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呼唤世界关注。编写爱国标语时应注意用词精准、形象生动,表达健康向上的社会价值观。下面是一些家喻户晓的经典爱国
公益活动的目标在于倡导人们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会的公正和平等。在公益活动中,公正和透明的管理是保证公众信任和支持的基础。再往下是一些公益活动的宣传海报和宣传口号
经典名著是永恒的艺术之美,它们触动人心、塑造人性,被誉为文学的瑰宝。总结是对过去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在总结中要体现自我反思和进步成长的态度。探索一些经典作品背后的
广告策划需要深入了解目标市场和受众需求,制定适合的宣传方案和传播渠道。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展示一些创意的营销策划案例,通过巧妙的推广方式获得了成功。幼儿园年会活
安全标语是一种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和图形来提醒和警示人们注意安全的标识,它可以在各类公共场所起到引导和预防的作用,对于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安全标语要具
民族团结是多民族国家的独特优势和宝贵财富。传媒应倡导正确的民族观念,传播正面的民族团结信息。以下是一些关于民族团结的优秀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家
提纲可以起到系统性整理和概括的作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制作提纲时,我们可以使用大纲式或标注式的形式,根据个人习惯和实际需要来选择。a.每天坚持阅读一定的
高三化学老师毕业寄语篇一1.苦干加巧干,本科重点有希望。2.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3.除非一个人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否则他不可能从懒散、空闲中得到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信任基础,是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诚信是商业成功的关键,我们在做生意时要诚实守信,遵守各种合同和协议。以下是相关研究机构对诚信问题的
竞聘是一种通过比赛或评选脱颖而出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写一份令人印象深刻的竞聘信是提高获得职位机会的关键。在这里,我们精心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竞聘范文
同舟共济,共担使命!如何处理团队内部的矛盾和冲突?下面是一些富有创意的团队标语,让我们一起欣赏:伤感唯美说说心情短子篇一1、一直觉得完美这个词并不适合我们,因为
答谢词是对别人付出的认可和肯定,能够增强我们的友情和团结精神。遵循礼貌和谦恭的原则,写答谢词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
环保标语是一种有效的宣传手段,可以提醒人们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紧扣时代热点和社会关注的环保问题,可以增加环保标语的时效性和影响力。这些环保标语范文涵盖了不同环境问
在重要的庆典活动中,致辞致谢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在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致辞致谢时,我们要先明确自己要表达的感谢对象和目的。这是一个感恩的时刻,我想把我的致辞致谢献
教师在编写小班教案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教学反思:教师在本节课中发现学生对异形艺术品的理解能力较弱,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相关教学。小班
运动会是展现团结与友谊的舞台,让我们一起挥洒汗水,创造辉煌!一个好的宣传语需要挖掘运动会的独特之处。运动会宣传范文提供了各种不同风格和手法的选择,让你可以找到适
高一教案包括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详细安排。教案的编写不仅需要理论支持,还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中班健康活动健康的皮肤教案反思篇一1、了
理想是我们对社会和世界的改变的渴望,它可以激发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的热情和动力。我们可以通过与志同道合的伙伴合作和交流,互相激励和支持,共同实现理想的目标。愿理想的
安全意识是任何工作的起点,我们要培养好它。定期宣传,通过不同渠道不断宣传安全标语,让更多人受益。为了提醒大家更加注重安全,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安全标语范文,供大家参
营销策划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不断提升效果。如果你正在为你的企业或产品制定广告策划方案,以下范文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鱼我所欲也
欢迎词是在庆典、会议或重要场合中,用来向来宾或参与者表示欢迎和感谢的一种开场白,它具有拉近与听众之间距离的作用,我觉得我们需要准备一份完美的欢迎词。在撰写欢迎词
无论是申请学校、奖学金还是工作职位,更多申请书都是决定你能否进入下一轮选拔的重要参考材料。以下是一些工作转正申请书的写作技巧和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的申请书有所帮
培训心得可以记录下自己的学习历程和成长轨迹,并随时回顾反思,不断提升自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心得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冬奥
奋斗是一种不畏艰辛的精神,它鼓舞着我们在困难面前永不退缩。在奋斗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成长,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接下来,小编为大家分享一些成功人士的奋斗故事和
环保标语可以激发人们的环保责任感,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如何运用幽默感来设计环保标语?环保标语收集:Everysmallactionmattersi
人生是一面镜子,我们的行为和对待他人的方式会影响到我们自己的形象和心境。怎样平衡工作与生活,让自己在忙碌中找到幸福感,是人生的一大挑战。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经典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它们的语言和情节都具有艺术上的优美和精巧;深入分析总结的事物的优势、劣势、问题和发展趋势。经典作品范文七:《1984》是乔治·奥威尔的科
即兴是指不经过事先准备,凭借当下的灵感和创造力展开的表演或创作。在教学中如何运用即兴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创造力?欢迎大家前往我们的即兴表演社区,与其他表演者进
教学反思是一种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下面是一些参加过军训的同学们撰写的军训心得,他们将自己的思考和收获以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钓鱼的心得
一分钟的等待仿佛过了一世。一分钟有限,如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分钟健康建议,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健康和有活力。高中班主任先进事迹
企业标语需要符合企业的定位和目标,能够与目标受众产生共鸣。在制定企业标语时,要考虑到目标市场的文化背景和消费习惯。下面是一些企业标语的精选案例,供大家借鉴。奥林
学习心得不仅可以给自己一个回顾,还可以与他人交流和分享。以下是一些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的真实反思,展示了教学反思对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触摸春天心得体会篇一前几天
幼儿园教案能够规范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这些三年级教案范文秉承了科学、启发性、趣味性的原则,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教学和引导学生。三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新挑战
辩论是培养团队合作和合理辩论技巧的好方式。辩论中采取积极主动的角度,主动提出问题和回应对方的论证,以展示自己的思考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辩论范文,供大家参
演讲与口才的发展对于提升个人人际关系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是一些国旗下的范文,它们具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和思想价值。新学期新起点国旗下演讲稿初三篇一各位领导、老师
诚信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它能够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编写关于诚信的总结,需首先回顾自己对诚信的理解和体验。我们邀请了几位专家学者,对诚信进行深入研究,以下是他们的研
任职岗位的职责范围与工作结果直接相关,能够对员工的业绩评估提供明确的依据。要写一份完美的岗位职责,首先需要充分了解该职位的功能和目标。以下是一些来自实际工作中的
通过撰写发言稿,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演讲的节奏和语言表达,使演讲更加生动有力。准备发言稿时,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或演讲案例,借鉴他们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除了范
在职场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竞聘已成为许多人实现自身目标的必经之路。竞聘的关键在于你的个人能力和经验是否与职位需求相匹配。小编整理了一些成功竞聘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通过致辞致谢,可以展示自己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写致辞致谢时,首先要明确自己的感激对象,确定表达的主题和对象,以保证致辞的针对性和真挚性。范
辩论是一种思维活动和表达方式,通过对不同立场和观点的比较和争论,来推动思考和增进理解。辩论前要确保对辩题的全面理解和分析,把握好关键点和重点问题。接下来,让我们
工作心得的写作要以实际工作情况为基础,结合自身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写作精品的培训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打工体验的心得体会篇一打工是
即兴是一种在无预谋、不经过深思熟虑的情况下进行的表演或创作方式。即兴创作需要加强对艺术知识和技巧的学习,提高自己的素材储备和表达能力。不同风格的即兴表演有哪些特
理想是指人们心中对于未来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理想总结应该体现自己的思想深度和思考广度,具备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理想总结的精彩范文
一分钟很短,但也足够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如何在一分钟内激励自己和他人走出舒适区,迎接挑战?接下来我们将展示一分钟内解决复杂难题的天才们,请大家拭目以待!幼儿园地震
欢迎各位亲爱的家长们,我们的孩子们将在新的学期里展现更多的才华与潜能。欢迎词可以借用名人名言或者经典语句,使其更具文采。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欢迎词要简短明了,突
教案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能够有效组织教学步骤和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模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吃火锅教案反思篇一1、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把火车
典礼是一种庄重而庆祝的仪式,常常用于纪念特殊的时刻或者达到一定成就的人们。典礼的讲话和发言要精炼简洁,能够表达出主题和目的的内涵。以下是一些典礼中的重要时刻和亮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提前预备教学资源和教学素材。小编精选了一些教研团队共享的高一教案,供大家参考和参考。小班美术教案春天的花园篇一尝试用滴色、拓印的方法表现春天的景
婚礼策划需要与各供应商合作,确保婚礼的顺利进行。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年会策划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文明活动策划方案篇一【指导思想】:3月5日,是毛泽东
感恩是一种内心的力量,它能够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下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运动会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加油站站长竞争上岗演讲稿三分钟篇一尊敬的各
创业计划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实际创业情况。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教学计划范文,并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大班第二个学期班务计划
在发言中,发言稿是我们表达观点和想法的重要辅助工具。发言稿的开头要引人入胜,可以采用引用名言、提出问题或讲述个人故事等方式。请听众们注意,现在将播放一段优秀的发
团委团支部工作计划的成果应该及时向上级团组织汇报,以便得到更多的指导和支持。以下是一些社区工作计划的实施效果和成果展示,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托班上
知识点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有利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加强。在总结过程中,可以运用图表、图像等工具,增强总结的可视化效果。乡镇卫生院健康教育工作
学习心得是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记录,它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学习的过程、巩固知识、提升思考能力。我相信每个人都有了解和分享学习心得的
教案是一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的详细教学设计,它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些一年级教案的灵感和参考,那么请继续阅读这些优秀的教案范文。中班
通过欢迎词,我们可以向来宾介绍主办方和活动的背景,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编写欢迎词,要明确主题、简练明了,语言优美,给人以愉悦的感觉。欢迎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活动
就职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一篇优秀的就职总结应该包含对自身成长的总结和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下面是一些就职的注意事项和经验总结,希望能给大家带来
知识点总结是对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的一种方式。下面是一些比较典型和有代表性的军训总结案例,大家可以借鉴参考一下。吸烟有害健康班会总结篇一大家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