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各位朋友们到访,让我们用心灵相通,共同分享美好时光。欢迎词需要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真诚的欢迎之意。欢迎词范文5:亲爱的同事们,欢迎来到公司的年度庆典,让我们一起庆祝取得的众多成功!
七擒孟获的读后感篇一
我喜欢《三国演义》中七擒孟获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诸葛亮和孟获。南中蛮王孟获起兵反叛,诸葛亮率兵平叛。第一次孟获是因为骄傲被诸葛亮生擒。第二次他还是因为骄傲被生擒。后来诸葛亮使用计策,一次又一次生擒孟获。第七次诸葛亮捉住孟获后说:“再放孟获一次。”孟获痛哭着说:“丞相七擒七纵,从古至今,也没有这样的事情。要是我再不感恩戴德,那不就是无情无义的人了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诸葛亮七擒七纵的足智多谋,还有他做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从这个故事里我学到了做事情要用头脑,事前要想周全,要不然就会前功尽弃。就像孟获的藤甲军那样被全部烧死。
我还学到了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做好。就像俗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讲的道理那样。
我还学到了做事情不能骄傲,要不然一定会失败的。所以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事都要虚心,多学多问,增长知识。
我非常喜欢《三国演义》这本书,它教我很多做事做人的道理。
七擒孟获的读后感篇二
今天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书的第二十八章节《七擒孟获》读完以后我深深地佩服诸葛亮那种宽容的胸怀、聪明的头脑。故事主要讲诸葛亮在成都把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但南方蛮王跟雍闿等,起兵谋反。而诸葛亮就第六次放了他。孟获已经加破兵败,就只好从邻国借来三万腾甲兵攻打诸葛亮。诸葛亮没动一枪一刀就一场火把腾甲兵烧了精光,然后七次擒住他,这时孟获对诸葛亮佩服得五体投地,便跪地投降并表示以后再也不谋反。
我觉得故事中得诸葛亮非常聪明,能七次擒孟获让孟获心服口服,并跪地投降。而书中的孟获非常蛮横用十万蛮兵横冲直撞攻城可太轻敌结果被诸葛亮偷袭。途中逃跑又被拦冰杀个光最后想抓诸葛亮结果中了陷阱又被活捉。我在生活中有时也像孟获一样只会用蛮力解决问题。
上次,下课了因为唐明轩没事找事把我说成“萝卜丝”,然后用手做成“猜到”在我身上狂切。我怒火中烧,随手抓起唐明轩的水壶丢了。然后他又挤水放我身上。我抓住他得衣领,就把他压在地上,抡起铁一般大小的拳头使出平生吃奶的劲往他身上疯打。最后我还是被老是罚了,要是当时我有诸葛亮那样宽容的胸怀、冷静思考,就不会对同学大打出手,给老是添麻烦。
我从书本中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凡事都要冷静思考,再做出决定,不能蛮横不讲理,不然的话就会造成更大的错误。
七擒孟获的读后感篇三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分天下。蜀丞相诸葛亮受昭烈帝刘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葛亮当即点兵南征。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但孟获却不服气,说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孔明得知一笑下令放了孟获。放走孟获后,孔明找来他的副将,故意说孟获将此次叛乱的罪名都推到了他的头上。副将听了十分生气,大声喊冤,于是孔明将他也放了回去。副将回营后,心里一直愤愤不平。一天,他将孟获请入自己帐内,将孟获捆绑后送至了汉营。孔明用计二次擒获了孟获,孟获却还是不服,诸葛亮便又放了他。这次,汉营大将们都有些想不通。他们认为大家远涉而来,这么轻易地放走敌人简直是像开玩笑一样。孔明却自有道理:只有以德服人才能真的让人心服;以力服人将必有后患。孟获再次回到洞中,他的弟弟孟优给他献了个计谋。半夜时分,孟优带人来到汉营诈降,孔明一眼就识破了他,于是下令赏了大量的美酒给南蛮之兵,使孟优带来的人喝得酩酊大醉。这时孟获按计划前来劫营,却不料自投罗网,被再次擒获。这回孟获却仍是不甘心,孔明便第三次放虎归山。孟获回到大营,立即着手整顿军队,待机而发。一天,忽有探子来报:孔明正独自在阵前察看地形。孟获听后大喜,立即带了人赶去捉拿诸葛亮。不料这次他又中了诸葛亮的圈套,第四次成了瓮中之鳖。孔明知他这次肯定还是不会服气,再次放了他。孟获带兵回到营中。他营中一员大将带来洞主杨峰,因跟随孟获亦数次被擒数次被放,心里十分感激诸葛亮。为了报恩,他与夫人一起将孟获灌醉后押到汉营。孟获五次被擒仍是不服,大呼是内贼陷害。孔明便第五次放了他,命他再来战。这次,孟获回去后不敢大意,蜀军大举南征,孔明用计挑拨离间,使高定杀了雍闿、朱褒,提着两人首级来降,永昌之危遂解。太守王伉迎孔明入城,守将吕伉献上“平蛮指掌图”,孔明大喜,以吕凯为向导官,深入蛮境。正待出兵,忽报天子差使者前来犒军,乃为马谡。
孔明问马谡怎样才能平定南蛮造反。马谡说蛮人反复无常,必须令其心服才行。孔明觉得这话很有道理。
孔明大败南蛮的三洞元帅后,又布下伏兵,让王平、关索诱敌。二人假装战败,引南蛮王孟获入峡谷,再由张嶷、张翼两路追赶,王平、关索回马夹攻。孟获抵挡不住,被魏延生擒活捉。
孟获不服,要与孔明再战,若再被擒才服。孔明便放他回去。
孟获在泸水扎寨,请两洞元帅相助,他怕中孔明计谋,只守不战,要等天热后让蜀军自行退兵。
孔明令军士在树林中扎寨以避暑热,又令马岱领三千兵从沙河口渡河,绕到蛮兵后方,断蛮兵粮草,还招降了两洞元帅作为内应。
孟获坚守泸江天险,以为万无一失,每天饮酒取乐。蜀将马岱半夜渡泸水,夺了元帅董荼那的粮草,绝断了夹山粮道,孟获得报大怒,令武士重打董荼那一百大棍,免其一死。
董荼那心怀怨恨,趁孟获大醉,纠集手下将孟获绑了见孔明。孟获仍是不服,孔明让孟获看过蜀营的精兵粮草后,孟获仍是不服,便又将他释回。
孟获对弟弟孟优说,我们已知蜀军军情,你领百余精兵去向孔明献宝,藉机杀了孔明。
孔明问马谡是否知道孟获的阴谋,马谡笑着将孟获的阴谋写于纸上。孔明看后大笑,命人在酒内下药,让孟优等蛮人吃喝。
当夜,孟获带三万兵冲入军中要捉孔明,进帐才知上当,孟优等蛮兵全部烂醉如泥。魏延、王平、赵云又分兵三路杀来,蛮兵大败,孟获一人逃往泸水。
孟获在泸水被马岱扮成蛮兵的士兵截获,押见孔明。孟获说这次是弟弟孟优饮酒误事,仍不服气。于是孔明第三次放了他。
孟获为了报仇,借了十万牌刀獠丁军,来战蜀兵。孟获穿犀皮甲,骑赤毛牛。牌丁兵赤身裸体,涂着鬼脸,披头散发,像野人般朝蜀营扑来。孔明却下令关闭寨门不战,等待时机。
等到蛮兵威势已减,孔明出奇兵夹击,孟获大败,逃到一棵树下,见孔明坐在车上,冲过去便要捉拿,不料却掉入陷坑里反被擒获。孟获仍然不服,孔明又一次放他回去。
孟获躲入秃龙洞求援,银冶洞洞主杨锋感激日前孔明不杀其族人之恩,在秃龙洞捉了孟获,送给孔明。孟获当然不服,要再与孔明于银坑洞决战,孔明又放了他。
孟获在银坑洞召集千余人,又叫妻弟去请能驱赶毒蛇猛兽的木鹿大王助战,正在安排要与蜀军决战之时,蜀军已到洞前。孟获大惊,妻子祝融氏便领兵出战。
祝融氏用飞刀伤了蜀将张嶷,活捉了去,又用绊马索绊倒马忠一起捉了去。第二天,孔明也用计捉了祝融氏,用她换回了张嶷、马忠二将。
孟获要木鹿大王出战。木鹿骑着白象,口念咒语,手里摇着铃铛,赶着一群毒蛇猛兽向蜀军走去。
孔明取出早已准备好的木制巨兽,口里喷火,鼻里冒烟,吓退了蛮兵的怪兽,占了孟获的银坑洞。
第二天,孔明正要分兵缉擒孟获忽得报,说孟获的妻弟将孟获,带往孔明寨中投降,孔明知道是假降,一声令下全部拿下,并搜出每人身上的兵器。孟获不服,说假如能擒他七次,他才真服。孔明于是又放了他。
孟获又请来乌戈国的藤甲军,与孔明决战。孔明用油车火药烧死了无数蛮兵,孟获第七次被擒,才真心投降。
孔明见蛮地已平,班师回国。行至泸水,狂风暴雨大作,兵马不能过河。当地土人说是鬼怪冤魂作怪。孔明在泸水边祭祀亡灵,放声大哭。泸水才变得平静,大军方能渡河而回。
大军回到成都,后主刘禅出城三十里迎接。刘禅与孔明并车而行,设太平筵,重赏三军。从此每年有三百多个邻邦向蜀国进贡。
七擒孟获的读后感篇四
公元224年诸葛亮为了出军北伐,而国家又不受蛮王孟获侵犯,决定率兵讨伐。
公元225年3月,诸葛亮率军向南进攻了。我看到的最精彩的一段是孟获第七次当俘虏的这一段,诸葛亮六擒六放孟获之后,家破兵败只得向银坑山附近的乌戈洞主借藤甲兵,藤甲兵的藤甲用油反复浸泡,晾晒几十次而制成的,它们又硬又滑,刀枪不入,十分厉害,诸葛亮对这些藤甲兵早已成竹在胸,不用一枪一箭,只用一场火攻就把藤甲兵烧得一干二净,第七次俘虏的孟获终于心服口服的归顺了诸葛亮。
诸葛亮虽然很有才华,可以说前无故人、后无来者,但他在刘备死后没有为培养出一批出色的将军,或许这就是导至蜀国灭亡的原因之一,所以我们最好还是不要神化他为好。
七擒孟获的读后感篇五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对别人,有时并不一定要用武力去征服而是可以先获得他们的心……这是我对《七擒孟获》的感悟。
刘备死后,刘禅接位,诸葛亮为了平定南蛮,便点兵南征,不费吹灰之力就抓住了南蛮王孟获。孟获不服,诸葛亮便放了他,还好酒好肉的招待他。后来,一次又一次……最后在第七次,孟获他感动了,便归顺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便平定了南蛮。三国的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其实,诸葛亮最厉害的并不是他的兵法而是他那一颗能包容万物的'心,让大家都臣服于他的麾下,怪不得大家都佩服他!!
读了《七擒孟获》之后,我非常佩服诸葛亮,我以后要向他多多学习,他的智慧能让我在生活中受到更多启发!!
七擒孟获的读后感篇六
《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里面精彩的故事实在太多了有:《桃园三结义》《空城计》《三顾茅庐》《温酒斩华雄》……其中我最喜欢的还要算《七擒孟获》。读了这个故事,我感受很多。
《七擒孟获》主要讲的.是:刘备死后,蛮王孟获造反。诸葛亮率部南渡沪水,想平定南中的战争。诸葛亮率军到达南中时,听说孟获在这里威望很高,决定生擒孟获,感化他。诸葛亮共擒孟获七次,放了他七次。双方首战,诸葛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孟获。但孟获很不服气,说什么胜败乃家常之事,诸葛亮只是微微一笑,下令把孟获放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七次时,孟获决定用藤甲兵战诸葛亮,那兵虽强,可是使用植物做的藤甲有弱点存在。诸葛亮用火战胜孟获,孟获输的心服口服。诸葛亮不但本领高强,而且宅心仁厚,他的所作所为,深深地感动了孟获。
读了这个故事,我认为诸葛亮不但智慧过人,而且心胸开阔,面对被擒住的敌人,他完全可以将其处死,他不但没有这样,还给他松绑,请他吃酒,以礼相待,还把土地还给了他。孟获虽然是个粗鲁人,但也被他所感动,由此可见,最大的力量不是“打”!
我们如果像诸葛亮那样做,就少了一个敌人。此乃得心者,得天下也。
七擒孟获的读后感篇七
说起诸葛亮,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它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让别人输,就要让他输得心服口服!
当时,正是刘备死后不久的日子,曹丕派出四路人马前去攻打汉中。诸葛亮为了有一个安定的后方,决定率领大军去讨伐孟获。孟获得知后,便率领兵马迎战。孟获远远看见蜀军队伍交错,旗帜混乱,也就放心了。谁知,这正是诸葛亮的一个计策。孟获拍马出阵,没战几回合,蜀军回身就跑,孟获一路追赶。忽然三名蜀将带兵从山谷里冲出,切断了他的退路,把他活捉了。孟获被押到诸葛亮面前,诸葛亮不但没有杀他,反而把他给放了。孟获回山寨后,让弟弟率领一百多人带一大堆珠宝给诸葛亮,这些计谋怎能瞒过诸葛亮?最后,又把孟获抓住了。但诸葛亮又把他放了。之后四次,他仍然败给了诸葛亮。最后一次,孟获只能向乌戈洞主借藤甲兵。藤甲兵身上的`藤甲衣是刀枪不入的,诸葛亮就用火攻,把藤甲衣烧个精光。孟获第七次当了俘虏。这一次,孟获输得心服口服,决定谢恩投降,永不造反。
读了这篇文章,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件事。那是暑假里的一天,我正在玩耍,看见两个小朋友在比赛跑步。第一次,较小的小朋友输了很不服气,要重新比过。他接二连三输了多次后,终于对另外一个小朋友心服口服。
现在,我想,要是每一个人都像诸葛亮一样以智取胜,而且还让别人输得心服口服的话。那我相信,世界一定会变的和平!
七擒孟获的读后感篇八
《三国演义》是我们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非常喜欢的课外读物之一,在那么多精彩的故事中,我最喜欢、感受最深的就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事情发生在刘备驾崩后,它的儿子刘禅即位当了皇帝。这是位无能的新皇,当时势力雄厚的魏国曹丕就联络了孙权以及辽东鲜卑、南蛮等少数民族的首领,大举伐蜀。却败给了诸葛亮。
就在这次战争平定后不久,南蛮王孟获又举兵十万准备谋反,诸葛亮率领人马迎敌,运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孟获。为了让孟获真心臣服,还七擒七纵,最后孟获输的是心服口服,并且十分敬佩诸葛亮,决定再也不背叛蜀国了。
读了这段故事后,我认为诸葛亮不但智慧超人,心胸也很宽阔,面对被擒住的敌人,他完全可以将孟获处死,可他不但没有这样做,还为他松绑、赐酒食,以礼相待,将蜀国占领的土地退还给他。孟获虽然是个粗鲁之人,也被这种宽宏大量所感动了,以此可见,最强大的力量不是拳头啊!
想想在我的生活中,也常有这样的事情。钢笔被同学摔坏了,如果我们板着脸,恶声恶气的让他赔偿,他不但不会理睬,还会发生争吵。最后,两人心里都不开心。如果我们换个态度,笑眯眯的对他说没有关系的话,犯了错的同学自己也会不好意思主动过来认错的。
雨果曾说过:“世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的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宽容是一种品德,也是一种修养。“势服人,心不然。礼服人,方无言。”希望我自己能拥有这样美好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