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事做起,比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每个人都可以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环保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不能仅仅依赖于少数人的行动。4、通过阅读这些环保总结范文,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一些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环保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2023年谦虚的名人故事(案例16篇)篇一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位声誉显赫的物理学家,深受人们的敬仰。在纽约河滨教堂所设的世界最伟大的学者的塑像中,爱因斯坦是惟一活着的人。但他并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始终保持着谦逊的品质。他对别人把他当成偶像感到无法理解,对报刊上的宣传和赞扬十分厌烦,非凡是那些记者、画师、雕塑师来找他拍照、画像、塑像,更使他难以忍受,他说他简直成了这些行业的模特儿了。
爱因斯坦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超人。他熟悉到,自己所走的道路是前人走过的道路的延伸,科学的新时代是在前人基础上开辟的,因此他总是抱着敬仰和感激的心情赞赏前人的贡献。他知道,在科学的道路上有许许多多人在共同奋斗,各人有各人的工作,各人有各人的贡献,因此他对同行的工作非常尊重。就是对自己的下属和学生,爱因斯坦也没有任何傲慢的表现,凡是和他接触过的人,无不为他的和蔼可亲和平等待人而感动。他还总结了这样一个成功公式:a=x+y+z,其中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他认为自己不是什么天才,只是一个真理的忠实而勤勉的追求者。
2023年谦虚的名人故事(案例16篇)篇二
“我一定要超过他!”
一谈到牛顿,人们可能认为他小时候一定是个“神童”、“天才”、有着非凡的智力。其实不然,牛顿童年身体瘦弱,头脑并不聪明。在家乡读书的时候,很不用功,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属于次等。但他的兴趣却是广泛的,游戏的本领也比一般儿童高。平时他爱好制作机械模型一类的玩艺儿,如风车、水车、日晷等等。他精心制作的一只水钟,计时较准确,得到了人们的赞许。
有时,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盏灯笼挂在风筝尾巴上。当夜幕降临时,点燃的灯笼借风筝上升的力升入空中。发光的灯笼在空中流动,人们大惊,以为是出现了彗星。尽管如此,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还是经常受到歧视。
当时,封建社会的英国等级制度很严重,中小学里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歧视学习差的同学。有一次课间游戏,大家正玩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借故踢了牛顿一脚,并骂他笨蛋。牛顿的心灵受到这种刺激,愤怒极了。他想,我俩都是学生,我为什么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过他!从此,牛顿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早起晚睡,抓紧分秒、勤学勤思。
经过刻苦钻研,牛顿的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不久就超过了曾欺侮过他的那个同学,名列班级前茅。
篱笆下的乐趣。
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的家境是清贫的。他们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与困苦的境遇作过顽强的斗争。牛顿少年时代的境遇也是十分令人同情的。
牛顿一**二年出生在英国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在牛顿出生前不久,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在他两岁那年改嫁了。当牛顿十四岁的时候,他的继父不幸故去了,母亲回到家乡,牛顿被迫休学回家,帮助母亲种田过日子。母亲想培养他独立谋生,要他经营农产品的买卖。
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多么不愿意离开心爱的学校啊!他伤心地哭闹了几次,母亲始终没有回心转意,最后只得违心地按母亲的意愿去学习经商。每天一早,他跟一个老仆人到十几里外的大镇子去做买卖。牛顿非常不喜欢经商,把一切事务都交托老仆人经办,自己却偷偷跑到一个地方去读书。
时光渐渐流逝,牛顿越发对经商感到厌恶,心里所喜欢的只是读书。后来,牛顿索性不去镇里营商了,仅嘱老仆人独去。怕家里人发觉,他每天与老仆人一同出去,到半路停下,在一个篱笆下读书。每当下午老仆人归来时,再一同回家。
这样,日复一日,篱笆下的读书生活倒也其乐无穷。一天,他正在篱笆下兴致勃勃地读书,赶巧被过路的舅舅看见。舅舅一看这个情景,很是生气,大声责骂他不务正业;把牛顿的书抢了过来。舅舅一看他所读的是数学书,上面画着种种记号,心里受到感动。舅舅一把抱住牛顿,激动地说:“孩子,就按你的志向发展吧,你的正道应该是读书。”
回到家里后,舅舅竭力劝说牛顿的母亲,让牛顿弃商就学。在舅舅的帮助下,牛顿如愿以偿地复学了。
在暴风中研究和计算风力。
时间对人是一视同仁的,给人以同等的量,但人对时间的利用不同,而所得的知识也大不一样。
几何学,直到掌握要领、融会贯通。遂之发明了代数二项式定理。传说中牛顿“大暴风中算风力”的佳话,可为牛顿身体力学的佐证。有一天,天刮着大风暴。风撒野地呼号着,尘土飞扬,迷迷漫漫,使人难以睁眼。牛顿认为这是个准确地研究和计算风力的好机会。于是,便拿着用具,独自在暴风中来回奔走。他踉踉跄跄、吃力地测量着。几次沙尘迷了眼睛,几次风吹走了算纸,几次风使他不得不暂停工作,但都没有动摇他求知的欲望。他一遍又一遍,终于求得了正确的数据。他快乐极了,急忙跑回家去,继续进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经过勤奋学习,牛顿为自己的科学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不久,牛顿的数学高塔就建成了,二十二岁时发明了微分学,二十三岁时发明了积分学,为人类科学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万有引力和光的秘密。
牛顿二十三岁时,鼠疫流行于伦敦。剑桥大学为预防学生受传染,通告学生休学回家避疫,学校暂时关闭。牛顿回到故乡林肯郡乡下。在乡下度过的休学日子里,他从没间断过学习和研究。万有引力、微积分、光的分析等发明的基础工作,都是这个期间完成的。
那时,乡下的孩子是常常用投石器打几个转转之后,把石抛得很远。他们还可以把一桶牛奶用力从头上转过,而牛奶不掉下来。
地球的距离,由于引用的资料数据不正确,计算的结果错了。因为依理推算月球围绕地球转,每分钟的向心加速度应是十六英尺,但据推算仅得十三点九英尺。在失败的困境中,牛顿毫不灰心和气馁,反而以更大的努力进行辛勤地研究。整整经过了七个春秋寒暑,到三十岁时终于把举世闻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全面证明出来,奠定了理论天文学、天体力学的基础。
这时期牛顿还对光学进行了研究,发现了颜色的根源。一次,他在用自制望远镜观察天体时,无论怎样调整镜片,视点总是不清楚。他想,这可能与光线的折光有关。接着就实验起来。他在暗室的窗户上留一个小圆孔用来透光,在室内窗孔后放一个三棱镜,在三棱镜后挂好白屏接受通过三棱镜折进的光。结果,大出意外,牛顿惊异地看到,白屏上所接受的折光呈椭圆形,两端现出多彩的颜色来。对这个奇异的现象,牛顿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得知光受折射后,太阳的白光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因此,白光(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线汇合而成。自然界雨后天晴,阳光经过天空中余围的雨滴的折射、反射,形成五彩缤纷的虹霓,正是这个道理。
经过进一步研究,牛顿指出世界万物所以有颜色,并非其自身有颜色。太阳普照万物,各物体只吸收它所接受的颜色,而将它所不能接受的颜色反射出来。这反射出来的颜色就是人们见到的各种物体的颜色。这一学说准确地道出颜色的根源,世界上自古以来所出现的各种颜色学说都被它所推翻。
牛顿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早年苦学所打下的深厚数学基础起了重要作用。
进入忘我的境界。
在一个崎岖的山路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牵着一匹马在缓缓登山。人在前面慢慢地走,马在后面一步步地跟,山谷中响着单调的马蹄声。走啊,走啊,马突然脱缰而跑,老人由于沉浸在极度的思索之中,竟没有发觉。老人依然不畏艰难地登着山,手里还牵着那根马缰绳。当他登到较平坦的地方想要骑马时一拉缰绳,拽到面前的只是一根绳,回头一看马早已没有了。
牛顿每天除抽出少量的时间锻炼身体外,大部分时间是在书房里度过的。一次,在书房中,他一边思考着问题,一边在煮鸡蛋。苦苦地思索,简直使他痴呆。突然,锅里的水沸腾了,赶忙掀锅一看,“啊!”他惊叫起来,锅里煮的却是一块怀表。原来他考虑问题时竟心不在焉地随手把怀表当做鸡蛋放在锅里了。
饭时,看见盘子里吃过的鸡骨头,恍然大悟地说:“我以为我没有吃饭呢,我还是吃了。”
这些故事究竟是真是假,并不关重要,不过表明了牛顿是一个怎样沉思默想,不修边幅,虚己敛容的人,他对科学极度的专心,总是想着星辰的旋转,宇宙的变化,而进入了忘我的境界。
谦虚谨慎、一丝不苟的学风。
“宽阔的河流平静,学识渊博的人谦虚。”凡是对人类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人物,都有谦虚的美德。牛顿每当在科学上获得伟大成就时,从不沾沾自喜,自以为很了不起,急忙出版著作,以扬名于世。
早已解决、早已算好了的问题,心里钦羡不已。
过长时间的一丝不苟的反复验证和计算,确认正确无误后,才于一六八七年七月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于世。
牛顿是个十分谦虚的人,从不自高自大。曾经有人问牛顿:“你获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牛顿回答说:“假如我有一点微小成就的话,没有其它秘诀,唯有勤奋而已。”他又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这些话多么意味深长啊!它生动地道出牛顿获得巨大成就的奥妙所在,这就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献身的精神,勤奋地创造,开辟出科学的新天地。
2023年谦虚的名人故事(案例16篇)篇三
相传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每当作好一首诗,总是先念给牧童或老妇人听,然后再反复修改,直到他们听了拍手称好,才算定稿。
像白居易这样一位著名的诗人,并不因牧童和村妇的无知而轻视他们,因为他懂得真正的文学作品,必须得到人民的承认,所以他虚心求教于人民,这才使他的诗通俗易懂,在民间广为流传,为后人传诵。
2023年谦虚的名人故事(案例16篇)篇四
宋代学者谢良佐,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和老师分别一年之后,去拜见老师程颐。程颐说:“分别又一年了,这一年在学问方面下了什么功夫?”谢良佐回答说:“也只是去掉一个‘矜’字。”程颐说:“是什么缘故呢?”谢良佐说:“因为仔细检点起来,所有的问题和毛病都是出在这里的。
如果能够克服了这一个大缺点,就能够有上进之处。”程颐点头表示赞许,借机向在座的其他学生说:“这个人做学问,能恳切地求教,切近地思考。”
2023年谦虚的名人故事(案例16篇)篇五
相传古代黄河一直归河伯管辖。这位河伯非常敬业,始终守护着黄河,因此没有时间到黄河以外的地方去看看,所以他深为黄河滚滚的浪涛而感到骄傲,认为天下壮观的景象全在自己这里。得意之余,他决定到别处看看,于是顺流而下,一直到了北海。河伯站在北海边向东望去,只见海天相连,一眼望不到边,不禁十分感慨,对北海海神说:“俗语说‘听了几条道理,就以为天下再没有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而且我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开始我还不相信有那样狂妄自大的人!现在我亲眼看到了浩瀚无边的大海,要不是我来到你这里,我一定会永远被那些有见识的人耻笑。”
2023年谦虚的名人故事(案例16篇)篇六
诺贝尔是19世纪末的瑞典杰出化学家,一生贡献极大,但十分谦虚。一位瑞典出版商要出一部瑞典名人集,来找诺贝尔。诺贝尔有礼貌地回绝了。他说:“我喜欢订阅这本有价值、有趣味的书,但请您不要将我收入。我不知道我是否应当得到这种名望,不过我厌恶过分的词藻。”诺贝尔的哥哥想编一部家族史,请他寄一份自传。
诺贝尔写道:“阿道尔弗雷德·诺贝尔——他那可怜的生命,在呱呱坠地时,差点断送在一位仁慈的医生手里。主要的美德:保持指甲的干净,从不累及别人;主要的过错:终生不娶,脾气不佳,消化力差;仅有的`一个希望:不要被人活埋;最大的罪恶:不敬财神;生平重要事:无。”哥哥反复劝说,并提出代为整理。诺贝尔执意不从。他说:“我不只是没有时间,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不能写什么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什么值得去写?”诺贝尔一生不愿意宣扬自己。他惊人的业绩与他不平凡的谦虚分不开。
2023年谦虚的名人故事(案例16篇)篇七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在起义前期能和官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礼贤下士,因而屡战屡胜。但随着起义队伍的壮大,功绩的显赫,他的骄傲情绪一天天滋长起来,贪图享受,拒听忠言,居然杀害了向他进谏的忠臣李岩,以致军心涣散,辉煌功业毁于一旦,落得个自身被害的结局。
2023年谦虚的名人故事(案例16篇)篇八
牛顿其实是胡克的晚辈。早在1662年,胡克已成为英国王家学会的实验主管,而此时牛顿还是剑桥大学的学生。1969年,牛顿当上剑桥的教授,开始讲授他的光学研究。1672年,牛顿被选为王家学会会员,作为见面礼,他给学会寄去一篇论文,提出光是由粒子组成的,但是遭到了胡克的猛烈抨击。(胡克认为光是一种波),牛顿无法忍受,威胁要退出学会。在学会书记劝说下,牛顿才留了下来。
但是在1675年,牛顿发表的另一篇光学论文招来了胡克更猛烈的'抨击。胡克认为,牛顿论文中的大部分内容是从他在1665年发表的《显微图谱》一书中的有关论述中搬来的,只是做了某些发挥。两人进行了一番貌似彬彬有礼其实暗藏讥讽的通信。
牛顿在1676年2月5日致胡克的信中写道:“笛卡儿(的光学研究)迈出了很好的一步。你在一些方面又增添了许多,特别是对薄板颜色进行了哲学考虑。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后面这句话被认为是牛顿的谦虚,后来被许多人当成座右铭,但是如果我们知道牛顿其实看重实验和数学计算而蔑视胡克的哲学思考,并且胡克身材不高、驼背得很厉害的话,就可以明白牛顿的这句话并不是在恭维胡克。
多少年过去了,不知内情的人都把牛顿奚落胡克的这句话,当作了谦虚,人们把牛顿热爱科学的故事用作教育的材料,却忽视了这句名言真正的来龙去脉,只能说是一个被人为误传的美丽。
2023年谦虚的名人故事(案例16篇)篇九
恩格斯在《英国状况》一文中对他的伟大成就赞叹不已。然而他自己却非常谦逊。当他临终的时候,来探望他的亲朋好友在病榻边说:你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人……他听了伟人二字便摇摇头说:不要那么说,我不知道世人是怎样看我,我自己只觉得似乎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孩子,偶然拾到了几只光亮的贝壳。
但真理的汪洋大海在我眼前还未被熟悉,被发现哩。停顿片刻,他又说:假如说我比笛卡儿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的缘故。说完这段话,他平静地闭上了眼睛。
2023年谦虚的名人故事(案例16篇)篇十
美国的莱特兄弟是飞机的发明者,他们为世界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是一对很善于思索、又刻苦钻研的兄弟,同时却是一对最不善于交际的难兄难弟。他们最厌恶的就是演讲。在一次盛宴上,酒过三巡,主持人请大莱特发表演说。
“这必须是弄错了吧?”大莱特不好意思地说,“演说是归舍弟负责的。”
主持人转向小莱特。小莱特站起来说:“多谢诸位,家兄刚才已经演讲过了。”
就这样推来推去,人们还是不放过兄弟俩。经各界人士再三邀请,小莱特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据我所知,鸟类中会说话的仅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
这仅有一句话的演讲,博得了人们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2023年谦虚的名人故事(案例16篇)篇十一
可是高地评价自我(诺贝尔写自传)。
诺贝尔是19世纪末的瑞典杰出化学家,一生贡献极大,但十分谦虚。一位瑞典出版商要出一部瑞典名人集,来找诺贝尔。诺贝尔有礼貌地回绝了。他说:“我喜欢订阅这本有价值、趣味味的书,但请您不要将我收入。我不明白我是否应当得到这种名望,可是我厌恶过分的词藻。”诺贝尔的哥哥想编一部家族史,请他寄一份自传。诺贝尔写道:“阿道尔弗雷德·诺贝尔——他那可怜的生命,在呱呱坠地时,差点断送在一位仁慈的医生手里。主要的美德:坚持指甲的干净,从不累及别人;主要的过错:终生不娶,脾气不佳,消化力差;仅有的一个期望:不要被人活埋;最大的罪恶:不敬财神;生平重要事:无。”哥哥反复劝说,并提出代为整理。诺贝尔执意不从。他说:“我不只是没有时间,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不能写什么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什么值得去写?”诺贝尔一生不愿意宣扬自我。他惊人的业绩与他不平凡的谦虚分不开。
2023年谦虚的名人故事(案例16篇)篇十二
美国著名拳王乔·路易纵横拳坛十几年,打败过许多高手。但他平时为人谦和,与赛场上的勇猛完全不同。
一天,他和朋友一起骑车外出,在路上被一辆货车撞了一下。货车司机下了车,怒气冲冲地把他们痛骂了一顿。
货车司机走了之后,朋友问他为什么不修理那家伙?
乔·路易微微一笑,说:“如果有人侮辱了歌王卡罗索,那卡罗索是不是该为他唱一支歌呢?”
有一天,哲学家苏格拉底和一位老朋友在雅典城里漫步,一边走,一边聊天。忽然有一个莫名其妙的人,冲了出来,对苏格拉底打了一棍子,就逃去了。他的朋友立刻回头要去找那个家伙算账。但是苏格拉底拉住了他,不准他去报复。朋友说:“你怕那个人吗?”
“不,我绝不是怕他。”
“人家打了你,你都不还手吗?”
苏格拉底笑笑说:“老朋友,你别生气。难道一头驴子踢你一脚,你也要还它一脚吗?”
——自信者,让人三分不为输;自爱者,容人三分不为失。
2023年谦虚的名人故事(案例16篇)篇十三
有一位女作家被邀请参加笔会,坐在她身边的是一位匈牙利的年轻作家。
女作家衣着简朴,沉默寡言,态度谦虚。男作家不明白她是谁,他认为她只是一位不入流的作家而已。
于是,他有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
“请问小姐,你是专业作家吗”
“是的,先生。”
“那么,你有什么大作发表呢是否能让我拜读一两部”。
“我只是写写小说而已,谈不上什么大作。”
男作家更加证明自我的确定了。
他说:“你也是写小说的,那么我们算是同行了,我已经出版了339部小说了,请问你出版了几部”。
“我只写了一部。”
男作家有些鄙夷,问:“噢,你只写了一部小说。那能否告诉我这本小说叫什么名字”。
“《飘》。”女作家平静地说。那位狂妄的男作家顿时目瞪口呆。
女作家的名字叫玛格丽特·米切尔,她的一生只写了一本小说。此刻,我们都明白她的名字。而那位自称出版了339部小说的作家的名字,已经无从考查了。
2023年谦虚的名人故事(案例16篇)篇十四
有一次,孔子和学生到鲁桓公庙里,看到座位上摆着欹器。孔子向守庙的人问道:“这是什么器具”
“这是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守庙的人回答。
孔子端详了一会儿,若有所思地说:“我所知放在座位右边的器具,当它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装了一半水的时候就变正了,装满了水就会倾覆。”说完,他要学生们弄点水来,倒进去试试。果然,欹器里面装了一半水时就正了,水一盛满就倾覆了。孔子看后,很有感慨。
“唉,哪有盛满了水而不倾覆的呢!”孔子说。
“盛满后有没有办法使它不倾覆呢”子路问孔子。
孔子看了子路一眼,然后对学生说:“绝顶聪明的人,用持重来坚持他的聪明;功满天下的人,用谦逊来坚持他的功劳;勇力盖世的人,用谨慎来坚持他的本领……这就是所说的用退让的办法来减少自满。”
2023年谦虚的名人故事(案例16篇)篇十五
我家庭院里,种了一盆海棠科的植物,叶子是暗红色的,生长得很茂密,但是一直没有开花。
有一天,妈妈告诉我:"那盆红色的叶子开花了!"我听了觉得很奇怪,因为,每天都是我在照顾花花草草的,怎么就没看见有花呢?也许是我疏忽了,于是我到庭院里去看,证实妈妈说的话是真是假。
走到那盆"红色叶子"面前,我还是没有看见花,我说:"妈,哪有什么花呀!"妈妈却指着浓密的叶子底下说:"喏!这不是花吗?"仔细一看,果然,在一丛丛暗红色的叶子下面,已开出许多粉红色的小花来。花瓣的形状上圆下尖,很多朵纠结在一起,一丛丛地垂在叶子底下。由于这种植物的嫩叶也是粉红色,若不留心察看,绝对分辨不出这是花朵。
我惊讶地说:"我还没看见过这样奇怪的花哩!"妈妈说:"这是世界上最谦卑的花呀!"。
可不是,隐藏在浓密的叶子下面,不炫耀自己的美丽,不求闻达,不出风头,这种谦逊、清高的美德,岂不是花中的隐者和高士?在这个纷纷扰扰的浊世中,实在是不可多得。
我常常觉得,谦逊这份美德,已渐渐不再受到人们的重视了,在现实社会里,很多人都爱吹嘘,一有机会,就极力地卖弄、炫耀自己的学识、财富、地位,唯恐别人不知,而且还要夸张、渲染,藉以提高自己的身份;相反,一个人要是谦虚和恭谨,反而会被别人瞧不起。
当然,有识之士都厌恶那些爱吹牛和夸大其词的人,认为那是无知和浅薄,真正有才能、有智慧的人,是不爱炫耀的,只有半瓶子醋的人,才会响叮当、爱表现。俗语说:"真人不露相。"谦逊并非代表无能啊!
有一个人热爱吹萨克斯,原本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组团练习,大家的感情非常好,也经常聚会联谊。但是有一次,他参加了全县的萨克斯比赛,得了第二名,于是他兴高采烈地拿着他的奖状去跟他的同伴分享,可是后来他们的聚会越来越少了,也渐渐疏于联络,接了表演工作也没有人邀他一起参加,让他觉得自己被孤立了,也许是因为他的朋友觉得他是在炫耀,才会有此反应吧。因此他非常后悔自己的举动,当初自己要是谦虚一点就好了,也就不会演变成今天这种情形了。
人从大自然来,却自称是它的主人,之后,一阵飓风、一场暴雨,经历地震、海啸、泥石流等等天灾后,才又惊慑而臣服于大自然的威力。骄傲的人、自大的人、放肆的人,在经历过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过程后,才知道自己的渺小。
"经验"为你的思想作调整,替昨天的步距量度,替明日的脚程铺路,明天也许还有阵雨,也许比今日更猛烈地刮起诡异的风势,它们全在考验着你的脚力,看看那疲软的心,是否在昨日的功课中得到了一些新的感悟。
叶底的花朵也许不容易受到人们的瞩目与赞赏,但是它却比那些长在叶子上面的花朵更能受到叶子的保护,也生长得更长久一点。谦逊是一种需要慢慢发现的美德。
2023年谦虚的名人故事(案例16篇)篇十六
谦让是一种美德(戴震与他的教师)。
清雍正年间,江水被推荐到朝廷做官。皇上召见时,他紧张哆嗦,不能对答,于是推荐他的学生戴震。戴震口若悬河,分析问题切中要害,说得清清楚楚。皇上大为兴奋。问戴震说:“你和教师比,谁的才能高?”戴震回答:“我的水平低。”皇上又问:“那水平高的反而不能回答,为什么?”戴震说:“教师年老,耳朵有些背,可他的学问,超过我一万倍。”皇上赞赏他的谦让精神,赐为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