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能够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我们需要不断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和行动。以下是一些值得学习借鉴的民族团结实践经验,让我们从中受益。
2023年纪录片中国第二季观后感(案例15篇)篇一
唐代在中国历史文化中最让人惊叹的变化何在?变于制度,这是纪录片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大唐帝国的鼎盛年华……源于唐初的一系列制度建设”。制度这个稳定器在李、杜代表的中国古典文明臻于顶峰之时发生动摇,“不仅仅是人才选拔制度在动摇,及至天宝年间,维系大唐百余年安稳与发展的根本性制度,都在动摇。”
杜甫的命运更与良性的制度设计被权臣操控相关,也更切合本集主题。权相李林甫操纵当年有道科考试,阻止士人晋升通道,糊弄古稀皇帝唐玄宗,从而让杜甫等众多考生名落孙山,由此揭示这是大唐盛世可能不再的转捩点。
皇帝自信天下英雄已尽入吾彀中,太平盛世,能不能万代延绵?而一众考生起初自认倒霉不是栋梁之才,但旋即怀疑执政黑暗,对大唐政治心生不满。深刻危机已是四面楚歌,爆发时间只在朝夕之间。这样的思考和表述抓住了宏大叙事的要害。安史之乱的爆发仅仅是一个表象,唐代由盛变衰的深层原因在于制度失序。权臣操弄,说明皇帝昏聩,这一角度的选择非常用心,也是对历史的准确解读。中国文化最辉煌的时代,我们仍然保有反思的决心和勇气。
“诗,不再只是闲情雅兴的抒发,它成了历史的记录”;
“他让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成为诗的主角,将‘史’写成了‘诗’。每一句诗,都如同一柄利刃,刺痛人心。它们是杜甫创作里程上的丰碑,也是历史深处永远的伤痛。”
这些表述都是对杜甫的人文情怀和诗歌价值的精准把握,在温润抒情中寓以理性思考。用诗意调性来阐释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诗人在天翻地覆的大变局中的人生经历及思想情感变化,重返中国历史上的重要的文化原乡,在现场进行“原址重建”等,这对出品方的才华与视野都是极高的要求,他们在努力讲好中国故事的创新努力上非常值得肯定与信赖。
以上,就是可圈可点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全部内容,可圈可点一直关注学习资料,为大家提供优质文章,如果想要获取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2023年纪录片中国第二季观后感(案例15篇)篇二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纪录片不断呈现新的表现形式。八十年代,不乏轰动一时、万人空巷的时政片。这些纪录片从历史或文化反思的角度切入,涉及改革开放等宏大主题,关注当下政治,其叙述方式多是叙述加议论,亦不时邀请重量级访谈嘉宾指点江山,议论纵横,再配以相关图片或画面。
从“文图学”倡导的“文本-图像互动”呈现形式来看,纪录片《中国》第二季的表现形式一脉相承。该纪录片不用访谈嘉宾,偶有外景,画面多具舞美性质,涉及相关历史人物则用“情景再现”形式,人物之间不设对话,而辅之动作或表情、配以画外之音推动叙事,这一形式或可称之为“原址重建”,这是较之以前的政论片或纪录片的推陈出新的地方。
从吸引受众的角度考虑,文化类纪录片要从观赏性入手来吸引更广泛的观众人群,文图互动、原址重现正是这个时代的“新宠”,以沉浸式、剧情式、反思式的纪录片叙事完成这一魅力的赋予。纪录片《中国》第二季色调近似油画,画面之唯美,大大超出以往任何以杜甫为题材乃至其他绝大多数的常规纪录片。
李白、杜甫的同台亮相,布置于《中国》第二季的开篇,实则有多重文化意义。二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传统文化精神的“双子星座”,更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中国古典特色的典范代表,他们在美学上呈现出不同风格,在个性上也各有其鲜明特征。
在中国现代学术话语中,李、杜是分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伟大诗人,而置于全球文化语境中,二人也是英语世界译介最充分的中国古代作家代表。以此来彰显中国古代史、文学史、文化史、美学史上的多向光芒,《中国》第二季的“选角”可谓精准。
2023年纪录片中国第二季观后感(案例15篇)篇三
为展现我国近些年巨大发展成果,增强学生对祖国新成就、新面孔的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我院科技系全体成员于晚自习期间观看纪录片《辉煌中国》。
《辉煌中国》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全篇六集,分别是《圆梦工程》《创新活力》《协调发展》《绿色家园》《共享小康》《开放中国》。这些片段展现了我国近些年科技、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和外交方面的突出表现,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充分展示五年来中国人民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自豪感,真实记录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通过本次纪录片,同学们看到了中国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逐渐强大的`过程,为此既自豪又感动,有的同学甚至不自觉的流下眼泪。衷心祝愿祖国未来更加富强。
2023年纪录片中国第二季观后感(案例15篇)篇四
湖南卫视推出的纪录片《中国》,在上周已播放四集,豆瓣开分8.5、收视一路看涨,连网友都说:想不到是娱乐擅长的湖南卫视做出来的东西!
纪录片前四集内容分别是“春秋”、“众声”、“洪流”、“一统”,从周朝衰败后,天下陷入乱世纷争的阶段开始讲起,到秦朝覆灭,时间跨度三百余年。这是对中华文明影响深远的一段历史,在许多的史书和文学作品中已被千百遍研究和演绎过,这部以“中国”为名字的纪录片,又会有什么样的独到之处?这个疑问在第一集“春秋”中,便已有了答案。
第一集“春秋”的主角,是孔子,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极大的人物,受到高度推崇的春秋圣人。对圣人之事的叙述,早就有人做过了,那是一件持续了两千多年,至今还在继续的活动。若将这些叙述的文本加在一起,完全可以用浩如烟海来形容,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论语》,对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讲孔子的话,必讲《论语》,讲他那些有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与志向。
然而纪录片所讲述的孔子,是一个并不带有圣人光环的孔子,他是鲁国的没落贵族,一个理想主义者,困惑于原有统治秩序的崩溃,不满于乱世的纷争,立志于寻求终结乱世、再造太平之道。为此他曾去周朝都城,拜访神秘的智者老子,但老子并未给他指出一条明路,因为老子奉行顺其自然之道,无意于卷入乱世中。但孔子也没有因此失望或沮丧,归来后他开始收徒讲学,要将原本为统治集团所垄断的知识,传授给更多的人。于是他将余生的精力,集中于研读一部从老子那里得来的典籍《易》上,经历了数十年对理想的追求和与现实的较量后,他似乎终于明白了当初老子的话语。
这样的孔子,出人意料,用今天的话来讲,他绝不是“人生赢家”,没有取得任何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一生充满失败,这与圣人形象相差何其远。然而,这却又是一个活生生的孔子,一个让人觉得真实的孔子,他单纯、坚韧、执著,他痛苦、困惑、焦虑,也对自己产生过深深的.质疑,迷茫过,动摇过,这是他的精神,这些精神是人性的一部分,他有,古人有,今天的你、我,都有。
紧接着第二集“众声”,则展现了继孔子之后诸多的思想家,如墨家的墨翟,儒家的孟轲,道家的庄周,兵家的孙武等等,对于日渐激烈的乱世纷争,他们各有观点与主张,其中儒家的孟轲继承了孔子的精神,继续行进于孔子曾经走过的那条探索之路上,也与孔子一样,饱受失败,他所提倡的正义、仁爱、亲民没有得到哪个诸侯国国君的采纳,那些擅长外交活动的纵横家和擅长军事活动的兵家却在乱世中如鱼得水,但孟轲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对理想的坚持,一句“虽千万人吾往矣”道尽了他的悲壮和豪迈。
第三集“洪流”,将视角转向了战国群雄中的秦国,主角则是法家的两位娇子,李斯与韩非,他们一个为秦国效力,立下汗马功劳,一个著书立说,从思想上对秦国的统治者嬴政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他们二人又因为许多因素的影响,从同窗变成敌人,最后李斯逼杀了韩非。相比于第一集和第二集,这一集可谓画风突变,当理想主义者参与现实政治后,悲剧似乎就不可避免了,在悲剧中也说不清楚谁对谁错,这反而让人对大时代中的那些古人,有了一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叹。
第四集“一统”,从时间线上来讲,是第三集的继续,秦国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千古一帝秦始皇开始施行种种前所未有的举措,形成一系列制度,来创建一个史无前例的大一统帝国,李斯则是他最重要的助手。他们实际上是在进行一场古代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改革,既然是改革,那就具有相当多的试验性和不确定性。主导改革的秦始皇和他的重要助手李斯,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片中的秦始皇,并未被塑造成所谓的“暴君”,恰恰相反,他殚精竭虑的为这个新生王朝付出了一切,直到累垮、病倒、离世。但他也有追求权力,独裁专制的一面。李斯则是既有治国理政的干才,又有对权势和荣华富贵的执迷不悟,后来卷入阴谋的旋涡,最后不得善终。
总而言之,看完四集,对古人有了全新的看法,他们不是非黑即白的,而是多面的,矛盾的,复杂的。片中的他们,不再是史书上的几行字,而是有血有肉,富于人性的人,看得见他们的抱负、追求、伟大卓越之处,也看得见他们的失恐惧、忧虑与失败之处。另外,没想到这部纪录片居然是娱乐擅长的湖南卫视,做出来的作品,精致、细腻、深刻……确实配得上《中国》这两个大字。
2023年纪录片中国第二季观后感(案例15篇)篇五
我在四川雅安曾经吃过一款白水煮白菜,除一点盐没放任何调料,没想到成为这次四川之旅最好吃的一道菜,那白菜的甜,自自然然,在舌尖,在嘴里,不住地打转,一直沿着嗓子眼往里钻,好享受呀。今年春节我去广东韶关,从早餐到晚餐必吃的一道菜是菜心,这个季节正好是韶关菜心新鲜上市的'季节,也是白水一煮,好吃得简直不要不要的。这美味,不是来自调味料,不是来自烹饪技巧,只是水煮,连三岁小孩都会做,食材的品质自现。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一方水土都有属于那个地方的独特食材,换了水土还真就有可能不是那个味了,所谓“南橘北枳”,此之谓也。我相信,真正的好食材自有好味道,每一种味道都是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们最浓重的乡愁,也是吸引其他地方的人们去旅游和体验的魅力之一。中国那么大,自然地理条件千差万别,各种各样的特色好食材当然很多,挖掘出来,原滋原味,就是一道道美食大餐。希望《源味中国》能把更多的各地特色好食材拍成节目,让大家一起享受一起嗨!
2023年纪录片中国第二季观后感(案例15篇)篇六
在第六集中,纪录片的视角由国内转向海外,转向中国影响力在海外所及之处,于是我们看到联想的海外创新宣讲、阿里巴巴的西班牙仓储基地、运销往欧洲的成都手工艺品….中国制造与智造在走出国门,大规模海外贸易正在使中国的每一个码头上货轮穿梭流动,这是国际商品贸易胜利的战场。
现今,中国的部分价值理念虽随同货品的交易而远扬宇内,然传播的广度与深度仍令热诚爱国的有识之士怀有隐忧。开放的中国,传统货物走出国门的同时,文化产品如何提升海外竞争力,值得进行新的探索。
看完我深深的感受到只有对外开放,充分的吸收借鉴国外的'经验技术,才可以强大自身。而如今,中国的对外开放不仅仅是吸引外资,而且中国已经成为各国投资的一片热土。我国的话语权在不断增强,国际对于中国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而作为青年人,作为受过较好教育的研究生,我们更应该把握国家与国际的大形势,积极作为,肩挑重任,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矢志不渝的奋斗!
2023年纪录片中国第二季观后感(案例15篇)篇七
马上该过国庆节了,我也想有所行动,于是就和妈妈一起看了电影《中国机长》。
本以为这只是讲述机长和空姐的故事,没想到竟然是宣扬英雄主义的一部电影。
电影改编于真实发生的故事,重庆飞往拉萨的航班如往常一样正飞跃青藏高原。驾驶舱挡风玻璃突然脱落,驾驶舱瞬间失压,狂风灌进,气温骤降,人在这种状态下根本无法生存。危险的时刻到了,飞机的仪表盘都已被狂风掀翻,副驾驶员半个身子都被吸出窗外,还好他系上了安全带,否则早就被刮跑了。
在这万分危急时刻,生死存亡之间,机长保持了高度冷静,成功让飞机备降到了成都,机上一百多名乘客平安到达。
这位机长长相普通,也很平凡,他不是武功高强的`侠客,也不是劫富济贫的好汉,但他用自己的坚守和执着,挽救了飞机上所有人员的生命,这就是英雄。
2023年纪录片中国第二季观后感(案例15篇)篇八
最近央视热映得纪录片《舌尖上得中国》引起了很大得反响,我也赶着热闹把它看完了。
看了一些网友得评论都是清一色得褒扬,确实,这部片子从题材到拍摄,再到后期得制作都是非常出色得,其实我觉得更难能可贵得是它给这个浮躁得影视电视圈子带去了一种新得感受,他告诉观众原来这才是能够打动人心得真正得朴素得好电视,这才是能给人以良好教化得好作品。
看到大家谈论更多得是这部片子给人们带来得味觉上得刺激和心头上得乡愁,我得感受想必和大家都是一样得:当看到那熟悉得家乡菜时,必然会欣然点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不禁内心澎湃,甚至想要高喊出来,让周围得人都过来和我感受同样得发现和惊喜;当看到不熟悉得其他地区得美味时,心中为这种智慧佩服不已,且不自觉地流出哈喇子,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到这个地方去感受这种原汁原味得精彩。这是应该得,一部以食物为基础得片子,如果不能激起食欲那还有什么好说得。
所以我不在这上面多说了,倒是说一些联想之外得想法。
七集看下来,感触最深得并不是某个地区某道菜品,而是中国人民勤劳朴实得性格和坚韧乐观得智慧。“舌尖上得中国”其实是想借饮食这种人人都有感触体会人人都有得说得题材,来窥探中国普通百姓得生活方式,劳作方式和处事态度。它并不是一部介绍美食得片子,也不是一部宣传地方特色得噱头,而是一种至纯至朴得精神。想来这些制作者们不单跑遍天南地北,还要面对各种复杂环境,甚至连过年得时候都留守拍摄记录,支撑得动力已不单单是食物得力量了,而是一种渴求探索发现中国民众精神气质得热切愿望。不禁肃然起敬。
中国得劳动人民是中国社会得基石,十三亿得人口要靠自然,靠土地来养活。无论现今得工业科技如何进步,中国社会离不开土地,离不开农民,离不开朴素得精神和愿望。小到个人来看,他得想法不过是努力劳作有个好收成,全家能够团圆幸福;大到国家来看,正是这亿万个普通得愿望撑起了中国社会得脊梁。
其实每看完一集后,静心回想一下内容,总会羞愧难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得诗句从小就会背诵,但是不经历田头劳作得辛苦,怕是永远不能理解这句话得含义。影片最起码告诉了我们在今后吃饭得时候一定要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在你品尝鲍鱼等海味得时候,要知道潜水员得工作之危险,在吃藕得时候也要想到那挖藕人得辛苦,在吃鱼得时候也要明白这可能是渔民苦苦等待数月得一次运气得成果。
其实能够有和自然接触得生活经历是幸福得。小得时候,爸爸总是要我去农村住段时间体验生活,那个时候不懂什么是生活,误把电视,干净得厕所和没有蚊虫得夜晚当成美丽得生活。幼小得年纪即被这些现代化得东西俘虏了,更可怜得是把这种俘虏还当作是一种享受。现在明白了爸爸当初得良苦用心,可是为时已晚,我这样一个没有多少在农村童年生活得人注定是一种不健全得人生。爸爸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从农村长大得他深深地明白那齐腿根深得泥土意味着什么。
我们这代人,最起码像我这样得人是无法挽回了,可是我们得下一代呢,他们连一个叫他们去农村体验生活得爸爸都没有埃我们出生在高楼间,不知道邻里得热情,也不知道泥土得芬芳,不懂得协作得精神,更不明白取舍得智慧。占有得欲望充斥着我们得大脑,自私得念头无时无刻不在摧残我们得心灵,我们还能有父辈那种背朝黄天面朝土得质朴吗,我们还可以有收获得喜悦和感恩得心吗。想起了普利策克奖得主王澍提出得质疑“再过二十年,我们还能叫我们自己中国人吗,我们周围得一切都不是中国得。”是啊,我们甚至抛弃了养育我们千年得土地。钢铁怪兽得牢笼里得你我甚至已全然没有勇气去找寻我们自己本来得面貌。
一个怀揣设计大师梦想得我还在学生阶段,但是不得不去思考这个问题并尝试去寻找答案。
全剧得结尾说得好:“无论埋头种田,还是低头吃饭,他们总不会忘记抬头看一看天。”看着每一集结束时那些可爱得人自然而又真切得笑容时,才真正感受到中国人得伟大和智慧。苦难是一种磨练,是上苍得馈赠,而收获更是一种喜悦,是自然得礼物。
最后一集得张桂春留给我很深得印象,他似乎提供了一种答案。生活在高楼大厦中我们真得就不能重新拾回自我得本真了吗。自然总是无私得,只要你愿意投入她得怀抱,他必然会敞开她得胸怀给你最温暖得拥抱。
我又想起了我以前写过得一句话:“如果说土地是母亲得话,那么中华民族就是集体恋母得民族,男性坚强得外壳里是一颗温柔而善良得心。”我们得血脉里流淌着这样性格,只要我们愿意去拾回,就会有属于我们得明天。哀莫大于心死,我激励自己前行。
2023年纪录片中国第二季观后感(案例15篇)篇九
所谓“超级工程”,在我理解中是指那些能够代表一个地区、一个时代的伟大工程。20xx年,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大型纪录片《超级工程》,记录了五个中国重大工程项目——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地铁网络、海上巨型风机和超级lng船。我有机会粗略地观看了一遍,深有体会。
首先,在观看过后,我内心油然而生出自豪感。每一个超级工程的背后,都体现着伟大的祖国的经济科技实力,代表着中国发展的里程碑。这五项工程从不同方面代表着中国工程的最高水平,其中港珠澳大桥、上海中心大厦、北京地铁网络都直接和土木工程相关联,这也是我观看纪录片的原因,这让我更加了解国内土木工程领域的发展。
其次,我在观看过程中了解了很多相关知识。
第一集的港珠澳大桥,大桥的建立联系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使当地人民的往来交通大大便利。建造人工岛是工程的一大关键,东西两个人工岛连接着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同济大学桥梁系教授葛耀军教授带领学生们利用风动模型解决共振问题,为工程的改造作出贡献。这体现着我们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这更令我这个土木学子深深感到骄傲。工程师们说出的那句“没有岛我们就造一个”,令我感到中国工程师的那种骨气!
第二集讲述的上海中心就屹立在我们身边,再熟悉不过。没想到建造过程却是如此艰难,如此充满创造力。众所周知,上海的土质是软土,不利于基础的稳固性。纪录片里,工程师做了个小实验,用豆腐代表上海的软土,然后将一个上海中心的模型放上去,结果豆腐直接就碎掉了,如果这样是实物,后果可想而知。解决方法是在土壤中打入坚固的基桩,然后浇筑钢筋混凝土底板。大厦采用风力发电这种绿色的能源方式,用来提供大厦的照明用电。一共19种绿色技术每年能为大厦节省25%的能源费用。这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的建造理念令我佩服。
第三集讲述的是北京的地铁网。地铁,在当今社会对于大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大城市中,路面堵塞堵塞已经成为顽疾。地铁的出现能够大大便利交通,缩短交通时间。西方国家地下系统大多与城市同时形成,甚至先于城市形成,而北京地下错综复杂的管道系统对于修建地铁来说是个重大困难。不过工程师们通过自己的坚持和智慧,不断克服困难,是这项超级工程得以实现。这对于选择地下建筑工程方向的我来说,是一种特殊的激励!同样的,海上巨型风机和lng船令我震撼。
另外,影片中,超级工程的建造过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在的中国,个人或者企业的实力还是太薄弱,大型项目超级项目很难有私营单位完成,而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继续基础建设,发展基础交通运输等项目。当你看到超级工程中那5个上百亿的项目我真的在感慨国家在大型项目建设中超凡的实力。这也可以侧面反映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能够集广大财力人力完成看似不可能的壮举。这些超级工程能带动的就业及区域发展是非常积极和正面的。从事超级工程的设计与建造近期来看不仅能促进就业,拉动经济,中期来看对区域发展也有莫大的鄙夷,而更重要的是,在超级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所遇到和解决的困难能为我们提供难能可贵的经验。
接下来说说《超级工程》这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拍摄得很对工科生,或者说至少很对我的胃口。相比之下,它的解说不像是《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那样华丽诱人,而是采用一种客观严谨的语气,平淡中叙述着工程的神奇。而且,在表现手法上,为观众展现了许多易于理解的实验,用一些简单易懂的知识解释工程的复杂名词,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工程过程。有人说,这种纪录片枯燥无味,但我看来却是每一帧每一秒都是那么的奇妙有趣。
纪录片还通过描写各行各业的人民的真实生活,来体现他们从超级工程中受益匪浅,从侧面展现超级工程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使“超级工程”这个名词不再束之高阁,而是紧密贴紧人们的生活。纪录片还将更多的镜头对准了那些参与到工程建设的普通人,通过真实的笔触鲜活地呈现了奇迹背后的艰辛历程,令这部科学类工程题材纪录片充满了浓厚的人文情怀。追随镜头,观众看到了技术人员驾驶世界上最大盾构机开掘北京地铁隧道的艰辛,目睹了海上吊装巨型风力发电机的壮举,感受到站在上海中心大厦俯瞰浦江两岸的心旷神怡。
可以说,《超级工程》这部纪录片改变了我对中国工程实力的看法,很难想象这些巨型伟岸的工程杰作是我国工程师独立设计建造出来的。如今,中国也能自豪地对全世界展示属于中国创造的工程奇迹。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激励我们新一代工程师的强大动力。
2023年纪录片中国第二季观后感(案例15篇)篇十
暑假我观看了纪录片《美丽中国》,随着翩翩起舞的丹顶鹤在金色的阳光下欢快鸣叫的声音,纪录片开始了,看到诗情画意的湖泊,听到豪放庄严的背景音乐,我立刻被这纪录片吸引了。看完后,我非常震撼,《美丽中国》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记录片!
通过观看《美丽中国》,我欣赏了神秘辽远的青藏高原,这里居住着虔诚信佛的藏民。我看到了名贵药材——冬虫夏草,还有很多异兽珍禽——野牦牛、盘羊、藏羚羊??寺庙僧人喂养着藏马鸡,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我还看到风雪塞外赫哲族用传统方法破冰捕鱼,哈萨克族训金雕捕猎,维吾尔族养蚕织丝绸,动物与少数民族生活息息相关。沃土千里的中原则孕育了中华古老的传统文明和民族精神。
纪录片《美丽中国》让我更加了解了我们古老而神奇的'祖国,为我们的祖国骄傲!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大自然赐予了我们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各型各色的传统生活方式与周围自然生态是关系密切的。虽然中国这片美丽的土地地大物博,但是面临着巨大的环保问题,人们没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很多稀有物种已经永远的消失。如果继续破坏自然生态,今天我们欣赏到的美丽中国,将不再美丽。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该保护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让中国永远充满魅力!
2023年纪录片中国第二季观后感(案例15篇)篇十一
《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通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生动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
关于中国梦这一题词,我第一次是在学校举办的会议上有幸听到。一位老党员来给我们讲述“中国梦教育”,他短暂而精彩的讲演历历在目,我感受到了爱国者一种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也许是因为好奇,我查阅相关资料,找到了这一题词,也做以了解。
中国梦,这是____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仪式上所提到的,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
人因梦想而勇敢,我们因梦想而成长。在如今梦想又被提及,并且成为一个很真实的话题,是习总书记的号召,将我们原本谈论的话题一下拉到现实,并且鼓励我们前进。而观看《百年潮·中国梦》也使我对“中国梦”的理解更为深刻。
以__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鲜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反映了近现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路径,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注入了新的内涵,对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有着深远的意义。
伟大的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从伏羲明道到精卫填海,从女娲补天到大禹治水;从始皇统一到汉唐盛世,从富庶大宋到繁华明代;勤劳的华夏子孙向世界展现中国智慧,中国精神。我们拥有着物华天宝的“天朝上国”,让世人钦慕、万国敬仰。但只沉迷当下不进取,不奋斗,狂妄自大便会丧失所拥有的一切,历史给了我们多么现实的教训,我们也不能再浑浑噩噩的去面世,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才会有发展,才会有进步,所以当时中国共产党发现了存在的问题,领导我们发现问题,运用正确的思想结合中国的实际,真正解决当时的疾苦,从而解放了新中国,解救了困境中的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筑梦道路(发展历程):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信探索的伟大历程;展现中国梦特色社会主义前程似锦。
有了中国梦,就等于有了传奇的神话。这是民族之梦,也是每个中国人之梦。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且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虽然我们不需要接受战火的洗礼,但是我们有责任去弘扬民族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在中国梦的道路上,从1840年起,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走过了109个春秋。在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坚信有道路、理论、制度支撑的“中国梦”距离我们遥远,但其必定是美好的未来和前景。
作为一个中学生,也许谈中国梦有些太遥远。从实际出发,中国梦其本质就是人民幸福安康。我们每一个人为国家付出的共同梦想而奋斗,这凝聚在一起就是中国梦的巨变与升华。我不必去解释他的政治意义,而想要每个人从心中去体会。
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每个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了新的空间,这也使中国梦的实现更进一步。
我用一小时读懂“中国梦”,这不只是__所要做的政治论坛,他是要求我们每一个人去追求、去冲刺。
中国梦是要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百年坎坷复兴路,世纪沧桑强国梦。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只有自强不息坚定梦想的奋斗才会有当今强大的中国。总书记说过“让每个人人生出彩之梦,是每个人和祖国一起成长的梦。”年轻人的未来决定国家的未来,年轻人的“中国梦”汇成整个国家的“中国梦”。所以我们更应该坚定梦想,自强不息的去奋斗去拼搏,完成自己的中国梦。
2023年纪录片中国第二季观后感(案例15篇)篇十二
近日,纪录片《中国》在湖南卫视和芒果tv播出。在黄金时段暂停坚持多年的青春偶像电视剧,播出自制历史人文纪录片。对于多年来形成的收视定位,这是一个冒险。但是,情势所迫,湖南卫视也不得不试图转型。但这种转型值得确定和激励。
纪录片《中国》的登场,是在20xx这不平凡的一年对中国和中国人的感恩回馈在危难之时力挽狂澜的`民族,值得被赞扬,也值得被记录。
纪录片《中国》以思想与制度为主线,挖掘从春秋时期起先,对今日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人和故事,并通过电影化的拍摄手法,再现中国历史群星的个人选择及闪烁瞬间,向大众呈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气。当代中国正经验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当今时代,最为显明的时代特色,就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交汇。两个大局的交汇,构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宏阔的时代背景。
纪录片《中国》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通史,它带着剧烈的主观色调和浓烈的思想感情,是从当代人的眼光观望文化历史的一种选择。不仅如此,《中国》也是一次长视频精品路途尝试:在制作上,实行了目前纪录片领域的最前沿技术;在叙事上,放弃传统纪录片的线性结构,采纳从中间打开和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在风格上,不讨好当今长视频的种种流行,特殊强调仪式感,特殊强调宏大的人物及其典型场景。这是一部有文化门槛、须要历史储备的作品,也是一部能让人吸取能量的纪录片,呼唤大众从历史学习,把责任、使命放到实践里面去。
纪录片《中国》用由浅入深、妙趣横生的语言,回溯中华文化渊源,讲解并描述中国历史变迁。在宏大的历史发展道路中,找寻中华民族的志气之源、力气之源、自信之源。
2023年纪录片中国第二季观后感(案例15篇)篇十三
日月如梭,时间总是按它的规律悄然运转。最近我看了一部纪录片——《辉煌中国》,这部纪录片记述了中国的一个个巨大成就: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蓝鲸一号等。通过这个纪录片,我了解到了中国的农业与工业的发展程度,甚至有些地区都可以使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类进行机器的生产或农产品的培育,这都体现了中国的富强,彰显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记得在《辉煌中国》的一个片段里说到了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最后的沉管连接,每个沉管之间的距离,必须牢牢地控制在十几厘米的内,在这连接沉管之前,港珠澳大桥的总工程师反反复复的检查了这最终的沉管。在连接的过程中,有一大批的潜水员下水进行实时勘察,避免这最后的沉管有着任何的漏洞,随着离海底的距离越来越近,地面人员也越来越紧张,五米四米三米两米一米,随着连接沉管的成功,大家在指挥室里热烈欢呼,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成功的喜悦,这个连接着香港,澳门,珠海的大桥终于可以通车了!
这不但体现了中国的富强,更凸显了中国的科技研发水平的高度,证明中国的科技研发水平是位于世界前列的。我为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感到无比的自豪,中国速度!中国科技!中国力量!
2023年纪录片中国第二季观后感(案例15篇)篇十四
春节在即,让这个传统节日国际化的话题再次热络起来。大陆央视春晚将再次请来国际巨星,相关部门也在全球征集“春节符号”,为将来的“欢乐春节”活动走向世界做准备。
让中国春节也成为外国人关心、喜欢甚至会亲身庆祝的节日,想必是做出上述努力的目标,也是春节国际化的主要内容。如果能如此,那自然是中国软实力向外传播的里程碑。
一种文化的传播必要经历较长时间的演化实践及潜移默化,而且这一过程还会受到文化承载民族的国际形象、国际地位、价值认同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其传播必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
但参照外国同类节日文化的国际传播影响,还是可以总结出一点规律来帮助思考中国传统春节国际传播的效果。比如西方社会的圣诞节,其有形元素非常简单易学,举凡圣诞树、圣诞老人和那句“圣诞快乐!”等。而春节相对复杂,比如春联、包饺子,要跨文明传播,面临着语言、饮食习惯的障碍。
其次,圣诞老人的传说是圣诞节的精神核心,这种可以激发人们想象空间和情感寄托的精神资源恰也是其得到广泛传播的前提。而春节则相对缺少一种可供人想像和抒发情感的精神资源,毕竟那个名叫“年”的怪兽的传说在华人中间的.接受程度都尚且有限。
此外,中国春节中的舞狮、舞龙、高跷、跑旱船等集体庆祝形式非常类似许多国家都有的狂欢节。狂欢节在全球的传播恰可拿来用作上述表现形式的呈现。只是,这些庆祝形式中的基本元素并非全部都可以国际化,其组织形式、编排方式都需要结合国外受众的感受进行组织。
传统春节的对外传播,恐怕要多想想怎样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对春节进行总结,让外国人能够很快的记住相对简单的有形元素、精神元素。而且,简化的元素不但要能够被外国人接受,还得被中国人自己接受,愿意亲身实践。
西方节日得以全球化,是建立在其本身完成现代化的社会基础上,而中国春节所处的社会,仍在转型期。正因此,中国春节中一些元素正在被遗忘,这恰与中国社会结构及人们观念的变化同步。所以,当中国社会完成现代化的转型,那时中国春节的样式也将更易于被外国受众接受。
2023年纪录片中国第二季观后感(案例15篇)篇十五
这个暑假我在家观看了有中央电视台和英国广播公司联合拍摄的大型纪录片《美丽中国》。它是第一部表现中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观的大型纪录片,该片使用了航拍、红外、告诉、延时和水下等先进的拍摄技术,记录了大量珍贵、精彩的画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立体角度,向世人展示出中国独特的魅力。
我一天看完了整部片子,不禁感叹万千。纪录片的内容涵盖了整个中国的辽阔疆域,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无一遗漏。冰清玉洁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原,诗情画意的湖泊,波澜壮阔的大海,一切都是那么美丽。机灵可爱的金丝猴,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威风凛凛的东北虎,亭亭玉立的丹顶鹤,珍贵稀有的扬子鳄,如此丰富的多样性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要保护环境,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防止水土流失,节约水资源。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