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职责的明确可以帮助员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如何合理分配和安排岗位职责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下面是一些岗位职责的案例,可以作为参考和借鉴。
热门《怎样读懂学生》读后感(汇总17篇)篇一
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只有一个孩子,对父母来说,孩子意味着他们对美好明天的希望――在社会上取得一席之地。而要让孩子达到父母的殷切企望,作为为人师表的老师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孩子在成长阶段,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知识,作为教师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过得痛苦或者欢乐。老师的态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任何一名老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都有被学生气得说不出话或掉眼泪的时候。然后就采取惩罚的手段,让学生认识到犯错以后,会有什么结果。
假期里,我读了美国教育学家――海姆g吉诺特博士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在这本书中,博士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生动的例子,向我们介绍如何运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从而促使孩子在学校里愉快的学习。读完之后,深有同感,同时也觉得,作为老师,要掌握生气的艺术。
生气,谁都有生气的时候。但教师是门特殊的职业,就要掌握生气的艺术,表达生气的尺度。
例如:吉诺特博士讲的一则事例――――一位9岁的马特在做一道连除法算式题的时候被难住了。他去问老师。老师回答说:“我刚才讲这道题的时候你干什么去了?你从来不听讲,总是玩。不遵守纪律又不讲礼貌的学生,现在你想得到特殊的关照了。可是我不能单独给你开小灶。你玩去吧。”
自己也是一位教师,看完这故事后,觉得这位老师的方法欠妥。学生不听讲,真的很生气。但在这时候,不应该对学生进行诊断――是个“不遵守纪律又不讲礼貌的学生”,并且是在全班同学的面前,何况在此时她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并能向老师请教。老师完全可以压住火,向她坦陈自己的想法:“我不喜欢在上课的时候看见你玩,这很让我生气!”然后,可以让学生回到座位上。再和她讲解及遵守纪律与礼貌问题。这样,既尊重了学生,也使学生心悦诚服。
海姆g吉诺特博士建议我们:在与学生交流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诊断或预言。更不要把孩子的往事或者孩子的家人牵扯进来。诊断孩子是危险的,将孩子与别人进行对比也是有害的。这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负面的心理暗示和影响。孩子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实现老师对他的悲观预测。他很可能成为老师所说的那种人。
我懂得了,当我们在生气、愤怒时,要懂得如何表达愤怒而不造成伤害。要知道生气的艺术在于不侮辱别人,不进行人身攻击,不伤害孩子的心灵。这样样有利于表现出老师的风度,也使学生更加信任你,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从而使他更喜欢学校,对学习更有兴趣。
所以,海姆g吉诺特博士告诉我们,老师应该恪守黄金法则:可以愤怒,但不可以带侮辱性。
我想:当我们掌握了生气的艺术,也就能体现我们对学生真诚的爱,能够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与学生有心与心的交流,能够培养出更多出色的学生,从中体验到更多更大的快乐!
热门《怎样读懂学生》读后感(汇总17篇)篇二
下面为大家带来《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
作为一个教师,一个非常普遍的教育行为就是通过话语和学生进行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指点学生的行为,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但这些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我们做得如何?我们会和孩子进行有效的对话吗?海姆·g·吉诺特所着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告诉我们,语言既能使人文明,也能使人野蛮;既能使人受伤,也能使人得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语言暴力,是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到的景象。
骂人和训话,是语言暴力最常见的表现。一些老师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不由分说地将学生训斥一通,把和这件小事有关的、和这件小事无关的所有事件都联系在一起,倾盆大雨般的骂过来。最让学生难堪的是,老师为了自己“爽”,常联系学生的人品进行一番讽刺和挖苦,让学生感到无地自容。骂人是教师的一大忌讳,这只能让学生也学会骂人,并引起学生的憎恨。嘲讽就像砒霜一样,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会促使孩子破罐子破摔。
侵犯隐私,是语言暴力的一种体现。老师看到一位平时活泼好动的孩子安静地坐在那里沉思,就走过去问他怎么了。孩子说没什么,教师还不罢休,说“你可以告诉我,我能理解你的心事,你究竟因为什么而烦恼?”孩子说没有为了什么而烦恼,教师继续说:“听着,对我来说,你就是一本打开的书。我了解你的性格,也知道你的情绪。你一定有什么心事,对吗?”……老师可能是出于好意,但对孩子来说一点帮助也没有。有品位的人从不刺探别人的隐私,保持礼貌就是要保持距离。喧嚣、冗长而且多嘴多舌地提供所谓的帮助只会让人觉得尴尬,只能导致抵制和怨恨。
质问,也是一种语言暴力。一个孩子向老师哭诉,说自己站在大厅里,一个高年级的孩子走过来,打了自己头。老师听了之后说:“他只是走过来然后就打了你,是这样吗?”孩子说是的。老师又问:“我不相信,你一定做了什么了。”孩子说,我真的什么也没做。老师说:“我每天都会站在大厅里,怎么没有人来打我?”孩子听了之后更加大哭了起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本该做的事情是倾听而不是指责,是同情而不是否认事实。教师总是站在自己的推理上去想问题,而不是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遭遇,是质问这种语言暴力产生的根源。
语言暴力的形式还有很多。
要鼓励孩子学习,最基本的做法是让孩子们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用害怕。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对失败、批评和出乖露丑的恐惧。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首先就要在班级中营造减少恐惧的氛围。一位老师在这方面很有心得。在开学之初,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信,信中写道:“我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忙。我想鼓励所有的同学都来积极回答问题。但是,我发现有的同学害怕这样做,因为他们怕答错了被其他同学取笑。我希望大家帮个忙,如果有人答错了问题,其他人请不要对他取消逗乐。我不允许我们的班上有同学用语言或者手势暗示别人‘你是傻瓜’,这样会伤害别人的感情,从而阻碍了学习上的进步。请大家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我有不同的答案’,切忌攻击别人。”这位老师是对他的学生说的,也是对所有的家长和其他教师说的。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和家长要给予孩子恰如其分的期望。比如,在面对升学压力的情况下,每个孩子都会竭尽所能,争取取得好的成绩。这个时候如果老师和家长给孩子一些貌似仁慈的话语,说不定会打击孩子奋斗的信心。比如说“你只要尽力就可以了,不管结果如何,我们都会满意的。”孩子在听了这样的话语之后,会认为家长和教师已经不再看好自己,认为自己“连起码的要求都做不到”,说不定还会因此而自作聪明地认为,还是不要努力比较保险。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和家长要避免过于夸张的诱导。当孩子在某一学科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你对他说:“试试看,很简单的”,那他可能会做类似的推论:“即使我用尽全力去学,也只能证明我会做简单的事情;如果我失败了,就说明我连简单的事情也做不好。”推论的结果是,只要去做就是有风险的,如果不做就不会丢脸。
鼓励是一门艺术。用来鼓励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不管那种方法,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采用羞辱的手段逼迫孩子就范。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培育孩子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是孩子喜欢学习的关键。
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的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说和听是同时进行的。对学生成长有益的话语,并不一定都能让学生明白和理解。这需要学校和教师再听这一环节上做文章。为了教导孩子学会倾听,某学校规定了讨论式的学习必须遵循的规则:每个人在发表自己的看法之前,必须先复述前面一位同学的'讲话内容,直到对方满意为止。这条规则并不像听起来那样简单,它所揭示的正好是恰当交流的核心所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之后,老师和学生都产生了奇妙的变化:他们都变得说得少,听得多,而且从设身处地的领会中受益匪浅。
为人师表者既要做到使自己的教育卓有成效,又要防止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伪善。没有什么比虚情假意更能使一个人身败名裂的了。没有人能够装得关怀体贴、尊重他人而最终不被察觉。只有做老师的技巧,却没有做人的真诚,迟早都会被人识破。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除了表里一致外,别无他法。
巴金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对私塾老师我很少讲真话。因为一,他们经常用板子打学生;二,他们只要听他们爱听的话。你要听什么,我们就讲什么。编造假话容易讨老师喜欢,讨好老师容易得到表扬。对不懂事的孩子来说,这样混日子比较轻松愉快。我不断地探索讲假话的根源,根据个人的经验,假话就是从板子下面出来的。”
巴金描述的私塾,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给学生打板子的事情也是严禁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用虚假的话语欺骗学生的现象却丝毫没有改善。一个孩子因为起床晚了迟到,教师坚决不相信孩子的话语,非要他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没有办法,孩子就开始编假话哄骗老师开心。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时,说起话来一套一套,但事情出现在自己身上的时候,那就是另外一幅模样。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基本上都做不到,“为人师表”的话语成了极大的讽刺。
当教育不是发自内心的时候,当教育的语言不带着教人为善的情感的时候,教师那伪善的眼神和牵强的微笑就会很快被学生所感受到。学生就会想法设法迎合教师的心思,以让自己在学校能够轻松愉快。为什么在各个行业之中,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如此之高,就是因为教师这个岗位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我的请求是:希望你们帮助学生做一个有人性的人。永远不要用你们的辛勤劳动,去栽培孕育出学识渊博的怪兽,身怀绝技的疯子,或者是受过教育的纳粹。
热门《怎样读懂学生》读后感(汇总17篇)篇三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一位培养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所编著的,他通过这本书来告诉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可以通过心理学来具备有效的工具和技巧,通过在儿童心理治疗过程中得以发展并经过学校实验的各种技巧的介绍,为所有的老师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实用的解决方法,帮助我们处理好日常工作中的心理问题和意外情况。
案例:教室里正在大声争论。
生1:把我的铅笔还给我。
生2:这是我的铅笔。
生1:你撒谎,你是个小偷。你明明知道这是我的。
老师(不高兴地):我听见了你们俩的话,我很不高兴。现在,让我来暂时保管这支有争议的铅笔。另外给你一支铅笔,也给你一支铅笔。你们俩下课以后再讨论那支铅笔是谁的,现在都回去做自己的事情吧。
这场争论就此结束。整个解决过程老师只花了30秒钟。老师故意避免了毫无结果的询问。他没有卷入争论的漩涡,去探究那支铅笔究竟是谁的。他没有让为一支铅笔而进行的争论来扰乱课堂秩序。他既有技巧又不失权威地避免了要耗费时间的烦琐过程:原告、被告、双方求证、最后判决和执行。
这样的事情,我在班上经常会遇到,我每次都非得查出谁撒谎了,铅笔是谁的。每次弄班里气氛不好,自己还生气,孩子也委屈,更耽误了整节课的进度。真是“亏”大了。以后我也要学习一下这种处理方式。
通过看这本书,我还明白,最佳师表的老师们都在传达一个相同的理念:他们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帮助。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我过去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孩子们的未来。现在,我却有了更为切实的目标,我只关注孩子们现在的情绪和主要的需要。我不再去构想遥不可及的乌托邦,我只想富有人情味的处理好教室里发生的各种问题。”
这样的转变不仅完全可能,而且非常实际。怎样为人师表,大概是每个教师都会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的恰当的帮助,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不能对孩子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以及其他各种伤害,如果能做到,应该就是孩子心目中的最佳师表了。在以上几条中,有很多我做的不好,如对孩子训斥等,以后要努力,尽量避免!
表扬包括两个部分:我们对孩子说什么,孩子对他自己说什么。要使你的表扬有建设性,那就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有意表扬的基本原则在于: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判断。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只有不判断孩子的品格和个性的表扬,才能消除孩子的焦虑,让孩子没有顾虑的进步;有益的表扬总是肯定孩子的感受,并且描述孩子所作出的成就。
平时我表扬孩子,经常说:“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继续好好干”。通过看这本书知道了这些都是评判性的表扬,教学上应该尽量避免,因为这都是无益的,他只能引起孩子的焦虑、依赖和自卫。要想培养孩子这些品质,就必须让孩子不受外界评判的干扰,让孩子做到自己激励和自己评价。要发展孩子的个性,就不能给予孩子评价式的表扬。
运用文字语言进行描述性的表扬无疑会促使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和推论,足以让孩子高兴的回味老师的话语并倍受鼓舞。这种风格的表扬会给孩子留下长久牢固的记忆,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注重自己形象的塑造。
这本书中的内容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艺术。教育如果闭塞孩子的思想,扰乱孩子的心灵,压抑孩子的情感,那就注定要失败。老师一旦掌握了同学生说话的技巧,就能有效地与学生沟通,同时不引起学生的愤怒和反抗。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热门《怎样读懂学生》读后感(汇总17篇)篇四
我们每天都在和学生打交道,因此掌握和学生说话的技巧,跟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就显得十分必要。但事实上,有些时候我们会被学生的情绪所左右,而说一些不得体的话语,引起学生的反感。事后静下心来,觉得自己很幼稚,不够成熟。但如何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始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就在今年暑假,校长推荐了一本不错的书,名字叫《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我从中找到了答案。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阐述每个观点。有些故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读起来很亲切,有些观点也很新颖,很实用。
就拿书中的这段话来说,“老师有得天独厚的机会来消除学生在幼年时代所受的不良影响。他们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人生是变得更好还是更坏。成长的经历铸就了孩子的性格和命运,父母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老师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和父母一样,也能够打开或者关闭孩子的心灵之门。”可见,老师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我们要像阳光、雨露般滋润孩子的心灵,给他们以温暖、关怀、同情、理解、尊重,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不枉“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书中的一些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处理学生问题的方式、方法,使问题的解决更科学、更有实效性。就拿两个学生打闹一事来说吧。有天课下,张家续和韩继开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起争执,互相指责。要是放在以前,我肯定要调查个水落石出,然后批评教育一番。估计要一两节课才能解决问题。而这一两节课却能做一些更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于是,我把他们分开教育,对他们分别说了同样的话:“今天老师不想追究是他先和你闹,还是你先和他闹,总之,你俩这样无休止的指责是不对的。我们要做的是管好自己,和同学和睦相处。你说对吗?”他们认同了我的观点,事情就这样轻松解决了。就像书中所说,只要不影响学生的品行与修养,就“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地”。我们要艺术的处理发生在教室里的`琐碎事件。
恰当的沟通是直达孩子内心最快捷的方式,能使孩子信任的将手交给我们扶持。
热门《怎样读懂学生》读后感(汇总17篇)篇五
寒假,学校发给两本书,一本是《怎样读懂学生》。一本是管建刚的《跟着管老师教作文》。
一本好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读完两本书,掩卷而思,最大的感悟是:要做好一件事,必须要静下心学习,沉下心做事。
《怎样读读懂学生》一书中,作者记录了48个典型的案例,加上自己的“聆听手记”。我们在读这些小故事时,有一种很熟悉的感觉。这些故事,作为一个一线老师来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有心的人,把它记录下来,便成了此书。无心的人,让那些故事沉淀,渐渐被遗忘在记忆的深处。
管老师的书,几年前就已读过。他的`经历,说传奇是传奇,说普通也普通。管老师坚持做一件事,做久了,就成了传奇。然而,这样的事,每一个普通老师都能做,就看你是否能坚持,是否能沉下心去做。
回顾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生涯,颇为感慨。
我坚持了,所以大家说我厉害。管老师坚持了,所以他成功了。就这么简单。
再说说结对子的事,有的人做这件事,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的人做这件事,是为了表面功夫,为了政绩。照片一拍,报道一写,之后便销声匿迹。我做这件事,纯粹是为了学生。希望学生能交个笔友,希望他们的童年生活能更丰富多彩,希望能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希望通过交往,升华他们的灵魂。所以,我坚持了。因为坚持,这件事就变得更有意义。
去年,我们班几个孩子的长篇小说出版,并且获得了省文学新星的称号。很多人便觉得我们学生了不起,老师了不起。其实,作为当事者的我,一清二楚,还是因为两个字:坚持。学生坚持写,我坚持着做他们的第一个读者,坚持给他们鼓劲,加油!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坚持的结果是:几部小说诞生了!
是因为这几个学生特别优秀吗?不是!像他们这样的学生,或者说比他们更为优秀的学生肯定很多,即使是我们自己班,比他们优秀的也大有人在。可是,他们坚持了,别的人只会一味羡慕,却不知道动笔去写。于是,他们成功了。而旁观者,依然原地踏步。
是我比别的老师优秀吗?更不是。只是因为当别人在临渊羡鱼时,我在退而结网。
管建刚,一个普通的中师毕业的老师,何以能做成大事?因为他知道,只有静下心学习,沉下心做事,才能有所成就。
马云,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传奇人物。一连高考了几年才跌跌撞撞、摇摇晃晃地进了师范院校。论智商,不比别人高。可是人家为何成功?是机遇好吗?是,也不是。好机遇,也得有股子钻劲的人才能把握,要不然,即使机遇摆在你眼前,你也无所适从。当它像条小鱼似的溜走时,也许你还在晃悠晃悠地说风凉话呢!
很怀念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学子,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那个年代,没有高科技,没有电子产品,没有这样那样的诱惑。更容易平心静气,踏踏实实地做事。
人一辈子其实并不长,倏忽间就过去了。能静下心来,一辈子,一件事足已!对一个新老师来说如此,对任何行业的人来说,也如此!
热门《怎样读懂学生》读后感(汇总17篇)篇六
暑假的时候,细细拜读了美国作家海姆.g.吉诺特著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生动幽默的情景对话,鲜活的事例,让我深感敬佩。也默默对照自己的言行,备受启发。
作者年轻时也是一名教师。他当年曾写下一段自己的感受。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一个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她们伤害或者挫折。”
在这本书中作者并没有高声吟唱爱心对于教师多么重要。也没有反复强调责任之于教师的重要。相反,作者反复告知我们什么是“最佳师表”,什么是“最差师表”,平时如何与学生交流,冲突时应该怎样?表扬、管理、鼓励时都应该注意什么。我从两方面谈谈我看完此书后的理解。
我觉得老师在和犯错的学生说话时,应掌握批评的方法,相信每个教师都知道学生需要理解和尊重。而实际上我们老师却很少的做到真正的心平气和。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经常做的就是发泄内心的愤怒,有时还会失去理智。今年所带的班级中就有个男孩儿性格特别倔强。只喜欢听表扬的话,有了错误从不承认,同学们的报告声不断。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是又爱又恨,爱的是他头脑灵活,爱动脑,善思考,恨的是天天给我惹事儿,上课听讲习惯不好,还影响他人。在对他们的转化上,我费了不少心思,课下谈心,让他们当小干部,甚至主动与家长谈孩子情况,争取家长的配合。经过不懈的努力,这两个孩子有所转变。从他们身上,我也总结出:理解孩子、尊重孩子,顾及他们的感受很重要。刻薄的话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改正不足,反而得不偿失,不仅折磨自己,也伤害学生。更糟的是,如果我们的言行没有触及学生的心灵,那么他的错误还是会继续延续。
既然令人生气的事情已经发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轻事情带给事情发生带来的后果。只要有积极的态度,理解孩子,尊重孩子,方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鼓励也是老师在和学生交流时必须用到的技巧。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应当做到鼓励孩子学习,激励孩子自制,树立孩子自我形象,增强孩子信心,平息孩子怒火,减轻孩子的挫折。
从这本书中我领悟到:教师的言行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功或失败。这本书也使我了解了不少的教育方法,知道了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们一定要注意说话的技巧。做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用生动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课堂语言要生动,教学方法要新颖。教育无止境,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会加强自身学习,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教育及管理能力。
热门《怎样读懂学生》读后感(汇总17篇)篇七
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
书中作者用很直白的方法告诉我们,老师在孩子人生中的重要地位: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独特功能,对孩子的教育是对爱的传递,职业的责任感是保证这种传递最有效的基本措施。
1.语言暴力,是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到的景象。
骂人和训话,是语言暴力最常见的表现。一些老师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不由分说地将学生训斥一通,把和这件小事有关的、和这件小事无关的所有事件都联系在一起,倾盆大雨般的骂过来。最让学生难堪的是,老师为了自己“爽”,常联系学生的人品进行一番讽刺和挖苦,让学生感到无地自容。骂人是教师的一大忌讳,这只能让学生也学会骂人,并引起学生的憎恨。嘲讽就像砒霜一样,会毁掉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形象,会促使孩子破罐子破摔。
2鼓励孩子。
要鼓励孩子学习,最基本的做法是让孩子们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用害怕。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对失败、批评和出乖露丑的恐惧。
要鼓励孩子学习,教师首先就要在班级中营造减少恐惧的氛围。一位老师在这方面很有心得。在开学之初,老师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份信,信中写道:“我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帮忙。我想鼓励所有的同学都来积极回答问题。但是,我发现有的同学害怕这样做,因为他们怕答错了被其他同学取笑。我希望大家帮个忙,如果有人答错了问题,其他人请不要对他取消逗乐。我不允许我们的班上有同学用语言或者手势暗示别人‘你是傻瓜’,这样会伤害别人的感情,从而阻碍了学习上的进步。请大家自告奋勇地站起来说‘我有不同的答案’,切忌攻击别人。”这位老师是对他的学生说的,也是对所有的家长和其他教师说的。
鼓励是一门艺术。用来鼓励学生学习的方法很多,不管那种方法,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采用羞辱的手段逼迫孩子就范。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培育孩子的进取心和自信心,是孩子喜欢学习的关键。
3.学会倾听。
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的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说和听是同时进行的。对学生成长有益的话语,并不一定都能让学生明白和理解。这需要学校和教师再听这一环节上做文章。
4.拒绝伪善。
为人师表者既要做到使自己的教育卓有成效,又要防止自己的言行举止表现伪善。没有什么比虚情假意更能使一个人身败名裂的了。没有人能够装得关怀体贴、尊重他人而最终不被察觉。只有做老师的技巧,却没有做人的真诚,迟早都会被人识破。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除了表里一致外,别无他法。
我觉得优秀的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做一个有人性的人。永远不要用你们的辛勤劳动,去栽培孕育出学识渊博的怪兽,身怀绝技的疯子,或者是受过教育的纳粹。
热门《怎样读懂学生》读后感(汇总17篇)篇八
我们新教师培训放假前,老师要求读一本很好的书。于是就捧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一口气读完之后,才感觉到,每天和学生打交道,却不知道该怎么和学生说话,惭愧呀!
这本《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开始就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描述了一群老师的困惑和烦恼。平易近人的语气,似曾相识的经历,仿佛久违了的知心朋友,一下子就走进了我的心里。
我们整天都在和学生打交道,而应该怎样和学生说话呢,我们可能并没有认真去想过。好像天天都在和学生交流,但效果到底怎样呢,尤其是碰到一些棘手的问题,难以沟通的学生,有的老师常常是苦口婆心,把各种道理翻来覆去的讲上n次,但学生却不愿领情;有的老师少不了严厉的训斥一番,那学生虽然低头聆听,但也许他已心里把老师骂得狗血淋头。我觉得自己就陷入了这样的矛盾之中,所以这本书给了我极大的启示。
在理论上我们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们对此拥有无数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够仅仅凭借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孩子们总是会反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拥有最先进理念的老师也无法避免这些问题。看了这段话我失衡的心理获得少许的平衡,不仅仅我会面临这种问题,甚至是非常优秀的教师同样也会。没有谁总是会碰上好学生。
书中所举的大量的实例是我最感兴趣的。作者在每个例子后都加上了自己的分析,有时会展示另一种说话方式所带来的不同效果,有时则向我们实录一段最常见的师生对话。其中有很多好的见解和方法,让我感受了语言沟通技巧的独特魅力,启发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语言,激励我从一言一行做起,提升自己的教育魅力。
记得在《最差师表》中讲了这样一个小案例:
九岁的马特在做一道连除法算术题时被难住了,他去问老师。老师说道:“我刚才讲这道题的时候你干什么去了?你从来不听讲,你总是在玩。现在你倒想要得到特殊的关照了,可是这里的学生又不止你一个人,我不能单独给你开小灶。”马特回到座位上,虽然他不知道怎么做题,却找到了在剩下的课堂时间里捣乱的方法。老师再忙,也应该为他提供帮助。老师可以这样说:“连除法并不好掌握,我希望我现在有时间来跟你解释,但我现在太忙了,我们另外再找一个方便的时间来解释吧。”
同样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就完全不同。有多少老师在实际中是不想“结果”就贸然“出口”或“出手”的呢?面对马特遇到的难题,老师的语言和行为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如果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他还会向老师请教吗?我想,他不会再去聆听老师的指责和数落了。在教育教学中,当学生遇到难题和麻烦时,老师最该做的就是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帮助,而不是追究过失,嘲讽、指责学生,更不能以新账翻旧账,细数学生的不是,这样做除了增加师生间的敌意外,没有任何益处。
“一名老师就像一名外科医生一样,不能轻易地开刀划伤,否则,就有可能留下永久的伤口。”对老师而言,每一次的“出手”都应该小心谨慎的,这样才能做一名出色的“外科医生”,不给学生的外表与心灵留下任何的疤痕。
《最差师表》中的每一个小案例都会让我们看到“应该”和“不应该”的处理问题的不同方法,个个案例都是“现实”的再现,许多老师处理问题的方法是粗暴甚至野蛮的,也有许多老师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帮助,但“帮助”得不恰当,反而又使学生处于尴尬的境地。所以,为学生提供帮助也要运用智慧,讲究技巧,以使“帮助”达到最佳效果。
其实,如果老师能够充满爱心,从尊重学生出发,不要总是高高在上,老师自然就摒弃了责难、讽刺、挖苦等语言上的暴力,用智慧和技巧恰当的处理“当下”的事,为需要帮助的孩子提供恰当的帮助。
在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深深地感觉到,老师都需要高水准的交流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教师教学的风格。因此,我们要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就像章后的温馨提示说的那样:“怎样为人师表,大概是每个教师都会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的恰当的帮助,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不用说,您已经是孩子心目中的最佳师表了。”我会反复翻阅手中《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不断品味,不断实践,不断思索,不断进步!我将在书中的`启发下,不断地去努力,使自己早日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最佳师表。
热门《怎样读懂学生》读后感(汇总17篇)篇九
这几天读了汤姆.g.吉诺特博士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生动而幽默的情景对话,鲜活的事例,让每一个看过此书的教师深感敬佩,如何和学生说话,相信也是每一个老师头疼的部分。
吉诺特说:老师和蔼的态度胜过一切争论与指责。既然令人生气的事情已经发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减轻事情发生所带来的后果。“无论如何,尽可能不要把轻微的`过失看成是故意违犯,让孩子有保全面子的余地。”只要有积极的态度,再大的裂缝也是可以解决的。唯有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相信孩子,方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对学生过多的责备羞辱、道德说教、命令指使、训诫指责、威胁利诱、评价预测等等,使学生失去了对自身内心世界的信任,逐渐变得冷漠、粗俗和丧失人性。为了学生的身心能健康发展,教师必须认同学生,要认同学生,就必须真正走进学生的心。我觉得自己以前以为走进了学生的心,现在从一些现象看来,我只是走近了学生的心,并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心,所以觉得认同学生会纵容学生。当然认同学生,肯定有一定的技术技巧,否则会弄巧成拙,这里面的技术技巧,还需进一步学习、研究。
热门《怎样读懂学生》读后感(汇总17篇)篇十
我们每天都在和学生打交道,因此掌握和学生说话的技巧,跟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就显得十分必要。但事实上,有些时候我们会被学生的情绪所左右,而说一些不得体的话语,引起学生的反感。事后静下心来,觉得自己很幼稚,不够成熟。但如何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始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就在今年暑假,校长推荐了一本不错的书,名字叫《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我从中找到了答案。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阐述每个观点。有些故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读起来很亲切,有些观点也很新颖,很实用。
就拿书中的这段话来说,“老师有得天独厚的机会来消除学生在幼年时代所受的不良影响。他们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人生是变得更好还是更坏。成长的经历铸就了孩子的性格和命运,父母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老师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和父母一样,也能够打开或者关闭孩子的心灵之门。”可见,老师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我们要像阳光、雨露般滋润孩子的心灵,给他们以温暖、关怀、同情、理解、尊重,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不枉“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书中的一些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处理学生问题的方式、方法,使问题的解决更科学、更有实效性。就拿两个学生打闹一事来说吧。有天课下,张家续和韩继开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起争执,互相指责。要是放在以前,我肯定要调查个水落石出,然后批评教育一番。估计要一两节课才能解决问题。而这一两节课却能做一些更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于是,我把他们分开教育,对他们分别说了同样的话:“今天老师不想追究是他先和你闹,还是你先和他闹,总之,你俩这样无休止的指责是不对的。我们要做的是管好自己,和同学和睦相处。你说对吗?”他们认同了我的观点,事情就这样轻松解决了。就像书中所说,只要不影响学生的品行与修养,就“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地”。我们要艺术的处理发生在教室里的琐碎事件。
恰当的沟通是直达孩子内心最快捷的方式,能使孩子信任的将手交给我们扶持。
热门《怎样读懂学生》读后感(汇总17篇)篇十一
起飞的时候,我们期待着飞往一个热带的岛屿,却不幸降落在冰冷的北极。我们本来期待着灿烂的阳光,却出乎意料的遭遇了北极漫长而严寒的冬天。看见《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中老师的自白,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每当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图书馆里的所有理论都成了毫无价值的东西,而在读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这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师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的好书。吉诺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学理论转变为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告诉老师应该如何摒弃拒绝性的语言,转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纳的语言,向我们充分介绍了如何应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也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根本无法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达到你心目中的高度。然而每个孩子肯定有其长处所在。我们往往会忽视这点。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培养高分数、获奖多的孩子,更应该充分利用教师搭建的舞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在这舞台演出的机会。
吉诺特在作品中强调必须“就事论事”然后才能解决问题,想办法把当前存在的问题处理好,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思索的空间,改变的机会。如果把事情扯得太远,或许自己是好心,但孩子却不这么想,会觉得你罗嗦,烦琐而于事无补。
某个孩子同一个错误连续犯,通过几次谈话丝毫没有改变。粗暴的批评往往是火上浇油,我们确实很愤怒,但我们这个时候更需要冷静,可以表达自己的愤怒,但不能带有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
《老师和学生怎样说话》一书还有许许多多我们常常会忽视的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我们身边的同事也有许多好的方法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总结。把爱交给孩子,让梦想在校园绽放。
热门《怎样读懂学生》读后感(汇总17篇)篇十二
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写了《读懂课堂》一书,丰富了我的寒假生活。“读懂课堂”是教师成长的标志。钟老师在导言中概括地阐述了这一中心思想,其中蕴含着对中国教育和教师向上发展的无限期待。
本书共分五卷,从课堂革命的挑战到课堂研究的理论视角,系统地论述了如何“懂”课堂,并着重于优秀教学传统的继承和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创新。整本书很有启发性。第二部分,倾听孩子们的声音,这一点尤为重要,弥补了我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不足。
文章首先提到,人类的婴儿期相对于其他动物来说比较长,但同时也造成了人类婴儿期的可塑性相当强。然而,自中世纪以来,儿童教育逐渐从开放的社会和自然的交流发展到封闭的被动学习中。原本被认为是合作伙伴的教师也逐渐被分开。
“学生”是孩子在学校的地位,他们有责任、义务和权利去学习。然而,在现代学校制度的规范下,只有学习的责任和义务得到体现,而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发展的`权利被抹杀掉了。“学校和老师的责任不是提供好的课程,而是给每个学生学习的权利和挑战高标准学习的机会。”佐藤学在《学校的挑战:创建一个学习共同体》中如是说。
实现儿童的学习权利,必须面对“发展优先”与“教育优先”的双重对立。事实上,无论是发展优先还是教育优先都不能完全回答和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认识到学生是教育和发展的主体,这意味着教育本身并不能直接促进儿童的发展,儿童的主观发展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儿童的学习权利,有必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无论是语言、逻辑优秀,还是音乐、体育优秀,学生的智力没有高低之分,它们是等价的,不能说体育好,艺术类成绩好而其他成绩差的学生不好。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
启发和引导每一个孩子,儿童的语言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儿童语言是儿童潜在的内心世界的表达。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倾听孩子的声音,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情绪和情感表达,从而对孩子的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正确的指导。
热门《怎样读懂学生》读后感(汇总17篇)篇十三
工作之后,看书只能是茶余饭后或者忙碌之余的插曲,能够腾出一大段时间出来静心看书简直是一种奢望。很怀念拿到喜爱的书不分昼夜地“啃”的阅读享受。于是,趁着假期,贪婪地尽享阅读带来的愉悦。
从事教育工作后,就一直想多看教育类的书籍,拿到《今天怎样管学生》这本好书后便爱不释手地读。我觉得《今天怎样管学生》不仅是工具性的教育类书籍,更是一本有思想价值的书。我从此书中收获的不仅是方法、技巧,还有一种态度、价值观。
首先,在书中我收获了一种态度,一种作为教师的专业态度。记得大学学教育学时,提到自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就明确提出“教师的工作应被视为专业性职业”。什么是“专业性”?仅凭一纸聘书或在讲台上能教书吗?此书引起了我的思考。随着时代变迁,社会环境日益复杂,仅仅因为你是教师学生就会尊重你的时代正在离我们远去,过去的“师道尊严”未必适用于现在的学生。的确“各行各业的人,都需要用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去赢取顾客,为什么教师就不需要用自己的专业服务去赢取学生。”和其他职业一样,教师必须凭借自己的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去赢取学生的尊重。我们不能因为工作的对象是儿童就可以拥有特权,其实正是因为我们的工作对象是儿童,更需要我们承担更大的责任,接受更专业的要求。书中指出“心平气和、心态积极、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始终把学生的学习(广义的)放在第一位”这些都是教师对学生的专业态度。反思自己为人师以来的工作,还是有做得未够专业的地方。“态度决定一切”,我想如果我们在面对学生时心中有一个明确而且坚定的专业态度,那么,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就会做得更好。我们将不再会恶狠狠地训斥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将不会再对那些学不好的或者屡教不改的学生不耐烦。将不再会我想教师以专业的态度管理学生,将会赢得学生更多的尊重和爱戴。
当然,仅有态度是不够的,还需要方法和技巧。此书针对教师管理学生时经常碰到的问题,精选了优秀教师的教育经验,提供了数百个“管”学生的实用方法,涵盖了纪律管理、学生激励机制、师生互动与沟通、班会和日常班级活动、家校沟通和合作、家庭作业管理等几大方面。我通过阅读找到了一些适用于自己的方法。例如:
1、每个月和学生一起选定一个奖励重点,如9月份是课堂纪律,10月份是课堂准备,11月份是课间操,等等。通过奖励把班里存在的问题各个击破。
2、当学生违纪时,可以给予学生书面警告书,当学生表现有所改善时,他可以自行处理警告书,但表现没有改善时,老师将没收写着其“罪状”的警告书。书面警告的要点是让学生持有警告书,就是要让学生意识到他是这张纸的控制者。这张纸握在他的手上,意味着他的行为要由他自己负责,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这有助于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
3、跟学生确定一个让所有人安静下来的信号,比如以固定方式拍手或使用固定的口令。比如: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离开了自己的座位,教师“结冰”,所有学生都必须停止说话,等大家都停下来了,教师再说“融化”,让学生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阅读《今天怎样管学生》让我受益良多,我将以更加专业的态度审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希望以后在管理学生上更上一层楼。
热门《怎样读懂学生》读后感(汇总17篇)篇十四
如何写读后感!
[关键词]:读后感;感点;实际
一、读懂原文抓中心?
二、选择重点作感点?
三、读感结合有侧重
四、联系实际谈感受?
这个“实际”,可以是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也可以是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没有情感的读后感苍白无力,有情感的读后感才能感染人。以《时光老人的礼物》为例,可以这样去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孩子们对时光老人送的礼物很珍爱,表现在哪里?你觉得应该珍惜时光老人送的礼物吗?平时你有哪些珍惜时间的事例或不珍惜时间的做法呢?以后你会怎样对待时光老人送的礼物呢?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学生就把文章内容、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写出真情实感,倾吐真实心声。而在指导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时,不要就事论事,要注意启发学生展开想象,从古到今,从近到远,从己到人,从正面到反面,只要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关系,都应允许他们大胆自由地写,如果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经验教训与作者的切身体会结合起来写,那么他们的读后感一定更真切,更有感染力。
热门《怎样读懂学生》读后感(汇总17篇)篇十五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传道,授业,解惑都需要教师运用"说话"去实现。教师,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说话"的职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因此,作为一个天天和学生打交道的老师来说,掌握说话的艺术显得尤为重要。最近,我阅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并发现了自身的诸多不足。掩卷沉思,感慨良多,脑子一直出现了这样几个词:尊重、激励、期待、耐心。
尊重: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师生之间同样如此。教师与学生谈话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育的核心,就本质来说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因此,我们在做学生工作时,应该采取平等、关心、爱护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粗暴,甚至讽刺、嘲笑、训斥、体罚。教师气量如海、大度待人,不仅可以避免矛盾激化,还会随时间的推移,去改变对方的态度。
激励:
“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需要”。激励,是教师对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激励艺术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艺术。运用好激励这一教育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求新的知识,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目标。
期待。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雕塑家叫皮格马利翁,有一次他雕刻少女塑像。在雕塑过程中,他对这尊塑像产生了深深的爱情,诚之所至,金石为开。他的真诚愿望终于感动了爱神,塑像变成了真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诚热烈的期望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期待是一种教育力量,如果教师能对学生寄予真诚的期望,那么,对学生在接受教育教学中的进步必有裨益。
耐心:
爱好学生容易,爱差学生难。尤其是当我们在一个后进生身上费尽心思却老是出现反复或者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对学生散失信心。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有没有耐心或具有耐心的程度怎样,能如实地反映出一个教师自我修养的程度。因此,我们在面对千差万别、性格各异的学生的时候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学会等待。教育就是要不抛弃、不放弃。这是我们老师的一种责任,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美德、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我们都该努力地使自己有所作为!
热门《怎样读懂学生》读后感(汇总17篇)篇十六
一、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必须承认,孩子之间的差距是存在的。根本无法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达到你心目中的高度。然而每个孩子肯定有其长处所在。我们往往会忽视这点。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培养高分数、获奖多的孩子,更应该充分利用教师搭建的舞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在这舞台演出的机会。
二、只需要解决当下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会想得很远,说得太大。吉诺特在作品中强调必须“就事论事”然后才能解决问题,想办法把当前存在的问题处理好,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思索的空间,改变的机会。如果把事情扯得太远,或许自己是好心,但孩子却不这么想,会觉得你罗嗦,烦琐而于事无补。
三、温和着愤怒,每一个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或多或少都遇到这样的事情:某个孩子同一个错误连续犯,通过几次谈话丝毫没有改变。粗暴的批评往往是火上浇油,我们确实很愤怒,但我们这个时候更需要冷静,可以表达自己的愤怒,但不能带有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
《老师和学生怎样说话》一书还有许许多多我们常常会忽视的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我们身边的同事也有许多好的方法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总结。把爱交个孩子,让梦想在校园绽放。
热门《怎样读懂学生》读后感(汇总17篇)篇十七
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叫《睡美人》,是丹麦作家安徒生写的。书的内容是这样的:有个美丽的小公主名叫爱洛,在她出生后接受洗礼的那天,诡计多端的黑巫婆向她施了毒咒,在爱洛十六岁生日时,她会被手纺车上的纺锤刺破手指而死去。她的父母知道后,就把爱洛托付给三位小仙女抚养。当爱洛十六岁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爱洛变成了“睡美人”;这时一位英俊的王子出现了,他勇敢地与黑巫婆进行了搏斗并打败了她,使爱洛公主重获新生。
通过这个故事,我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要我们有一颗善良的心,碰到任何困难,都能勇敢地去面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