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心得是对军事训练期间所获得的经验和感悟的总结,是对自己成长和进步的回顾。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实习心得分享,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可以更好地理解实习对个人成长的价值和意义。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一
听说《论语》是一本语录,是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编纂,后来就成了《论语》。因为不太喜欢古文,从没认真学习过。当学校发给我这本书,我曾经压力很大,自己的事都做不完,还看这些没用的玩意浪费时间,心里在想学校也不怕花钱,在开教研活动前李艳艳老师还依依不舍的拿着《论语》在看,并说这本书很好看,之后有时间我就看一看,通过学习,我才开始走进了《于丹论语心得》一书。本以为这样一本解读典籍的书应该是以一种说教的语气,用很多晦涩难懂的字句来向我们阐述大道理。我开始甚至怀疑我能不能看懂这本书,能不能理解几千年前人类留下的精神财富。但是当我翻开这本《论语》心得,疑虑便烟消云散了。正如于丹常说的,《论语》的道理是朴素的,温暖的,他自己的解说也带给我一种简单而贴近心扉的感受。看《论语》心得,仿佛在和一位朋友聊天,所有的道理都被于丹用一个个故事娓娓道来,立觉茅塞顿开,通篇读后,收获颇多,受益匪浅。
于丹在《论语》心得开篇就提到:无言也是一种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对于无言也是一种教育,我把它理解为言传身教,而且要重于身教。对于我们所从事的教育,如果言传有余,而身教不足,那么它的说服力是非常苍白的,倒不如身体力行更能让人信服。小学是对孩子教育的启蒙时期,教师的德才学识、情感人格、言谈举止都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所以,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在世风日渐浮躁的今天,无言教育更是彰显出它的难能可贵,无言就是要脚踏实地、默默无闻、甘于寂寞;无言就是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相信言传身教必能结出累累硕果,愿无言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蔚然成风!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段话在《论语通译》中是这么翻译的: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寻求答案而又寻求不到的时候不去启发他,不到他心中有了答案却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开导他。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他几个方面作出反应,我就不再教他了。”
《论语》在很多篇章都论述了有关于教与学,但我对孔子的这两段话记忆犹新,可能这让我想起了现在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想任何一个老师都希望自己的上课内容能让所有的学生都吸收进去,并且学生对我们所教的知识能举一反三。但是我们又不能回避看到有些学生眼睛看着黑板,人却不知已神游何处。学习的时候他们看的不是课本而是参考书,考试前把里面的整理、题目当成救命丹,公式怕记不下来把所有公式列到一张纸上,临考前再强迫记忆。平时考试时可能结果不错,不过真要他对所学的知识有完整的概念是不可能的。
面对这样的问题孔子一句“不复也”道出心中无限“悲凉”,但现实中我们的老师能那么轻易放弃吗?不能。因此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在教给他们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习惯。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二
论语》是我国经典读物,涵蕴了我国的文化经典。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用精短的语言告诉我们怎样和朋友交往、怎样孝敬父母、怎样解决事情、怎样……。
我们要想真正的建立和谐的社会,没有仁义礼智信不行的!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美好,社会越来越和谐!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三
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做人最经常出现的一个标准就是两个字"君子",其实这是我们在今天也经常说到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我们今天就说说《论语》中的君子之道。
话外音:"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字,即便是今天人民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我们怎样才能做一名君子呢,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将为我们讲授于丹论语心得之君子之道。
其实我们把孔子对于君子所有的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会发现大概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首先一个标准,君子都是那些内心完满富足,先自我修缮了修养,而后才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人。也就是说,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和内心。大家知道人格和风格永远都是相关的,当我们说一个人在风格上表现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有那么一副与世无争与人恭敬的气度,这种风格的力量一定来自于人格。孔子有一个学生司马牛曾经问老师:
老师,什么叫君子呀?
君子就是心中没有担忧,没有恐惧。
没有担忧没有恐惧就是君子了,这也太简单了....
学生很不以为然,一下子没听明白,觉得这么简单就又追问了一句说: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这就能叫君子啦?老师还是淡淡地跟他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也就是说,我们老百姓的语言系统说,半夜敲门心不惊。一个人夜里面睡得踏实,这就叫内省不疚。一个人内心反省自己的行为,反省自己在社会上所作的一切的时候没有愧疚,这就可以做到不担忧不恐惧。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这就是一个君子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呢,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可以做到;说高这也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标准。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谈过这个问题,孔子一上来先很谦虚,他说我们今天来说说君子,说君子道者三,做一个君子有三点是要做到的,然后他很客气的先谦虚了一下说我无能焉,我反正是做不到,是哪三点呢?叫做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每天行于世间百态之中,真正要做到内心的坦然,要做到一种仁义的大胸怀,让自己没有那么多的忧伤、忧思、忧恐、担忧,全都没有。这一切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你内心的仁厚,由于你宽和,所以你可以忽略了很多细节不计较,由于你心怀大志所以你可以不纠缠于这个世界给你小的得失;第二点就是要做到智者不惑,其实我们看汉字的构成很有意思,这个惑字,迷惑的惑啊是上面一个或者的或,下面一个心字底,对吧,其实或者,数学上叫或然率,什么意思啊,就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此为或者。那么当世界面临众多的抉择,你可以这样走,也可以那样走的时候,就要看你这个心字底托得是不是足够大。如果你心中有判断,有定力,你明确你就不至于被世界上诸多的选择压垮,对于我们当下的人来讲,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也是孔子所谓的过犹不及。在过去有人说区区半个世纪之前,每一个人从职业上一生可能就在一个单位,从婚姻上一生不会有任何变动,从居住上一生就是一个大杂院的邻居,但是在今天选择太多,视野广阔,这是一个繁荣时代给我们带来的迷惑。怎么办呢,我们不能去左右外在的世界,我们能够让自己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这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智者;那么第三点就是勇者不惧,当这个世界上有了太多的畏惧、恐惧、惧怕,这一切压来的时候,我们记得老百姓的一个说法,叫做"两强相遇勇者胜",也就是说,当你自己的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自己知道有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那么你自然而然就不再害怕了。所以孔夫子说,我认为一个真君子就是要做到内心的仁、智、勇,所以就少了世界上很多的忧、惑、惧。他说就这么个道理我做不到,他的学生子贡就笑了,说夫子自道尔,您说的这三个标准就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这样的人,真正身体力行了,所以可以把这样的感受说出来。其实这就是他所说的君子。其实孔子给我们做人的标准是什么呢,他没有说你要追缅古圣先贤,你要流芳后世,他所说的就在现世,就在此际就从自我修养做起,做一个真君子。
所以什么人是君子,君子不去过多的苛责外在世界,而把更多有限的时间、精力、修养用来苛责内心,这就是孔子所谓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点,对别人相对会厚道一点。我们今天老说做人要厚道,什么是厚道,厚道不是窝囊,而是他的人格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立场上能够自内心厚道而去薄责于人,少苛责于人这就是君子,一个真君子,他那种坦荡情怀是一种由内而外洋溢出来的人格力量,所以君子从来不抱怨不哭天抢地,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说老天爷不给我机会,也不抱怨这个世界没有人了解我,人能做到这样吗?不容易啊。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其实这个观点在后来儒家的一个大师荀子《劝学篇》中又得到了发挥和解读。什么叫古之学问为己呢,说真正尊崇学问的人,远古的遗风是学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真正人去做学问是为什么,就像今天的读书,从小读到大,无非是学会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学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而且有内心忠诚的公民,再让自己能够在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学习就是为了完成这么一个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那么那种为人之学又是什么呢,就是学了一点知识以后把它当工具,比如说去写文章、评职称,作为一种技能谋一份职业,用这样的知识和学问来取悦他人,在社会上为自己谋得一份福利,这就是被孔子所说的那种为人之学。所以孔子曾经直接了当跟他的学生说:汝为君子学,不为小人学。何谓君子学,就是让我们更超乎功利一点,让我们所学的一切,更多的不要想着实用,而要想着修养。因为一个人,只有你内心修养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了解自己在这个坐标系上的位置以后,你才不能够有那样一种起起伏伏的欢喜或者沮丧。应该说这是孔子对于标准一个明确的界定。什么是君子,君子永远着眼于当下,君子永远要做自己内心一个完善的人,君子的目标从来不好高骛远,我们看到了,孔子从来不说君子就要象谁谁谁那样,孔子这里提出的君子永远是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你自己的坐标系,从眼前做起,从今天开始学习,让自己成为心目中完善的自我。其实这让我想起一个小故事,说在一条小街上开了三家裁缝店,每一家都在想,我一定要招到最多的客人,所以就力图把自己说得非常非常大。第一家店说我是本省最好的裁缝,把这个大牌子挂出去了;第二家一看,觉得我要比他更高一点,所以做了一个更大的牌子,说我是全国最好的裁缝;第三家想了想说难道我还能做全世界最好的裁缝吗,想了半天,最后他做了一块很小的牌子摆在那儿,结果那条街上的所有客人都来了第三家,前两家变得冷冷清清。这第三家牌子写得是什么呢?他写得是我是这条街上最好的裁缝,也就是说,他把这个视线放回到眼前,从当下做起。
也就是说第一个标准他只是一个善良的人,但是第二个标准他是一个伟大和高尚的人,他必须得是胸有大志,是宏阔的。那么这种宏阔之志可以要求一个人不是太估计眼前的生活,孔子曾经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一个人如果成天想的都是他自己住的房子怎么样,自己过的子怎么样,那么这个人她就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君子应该是胸怀天下的。孔子的学生曾子曾经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这样的一份担当就演化成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其实我们想一想,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很有意思,儒家和道家从来不是彻底分立的,甚至是针锋相对的两个流派,它其实是人格理想的两端。用林语堂先生的话来讲:中国每一个人的社会理想都是儒家,而每一个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这就是我们经常的一种表述,叫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个人在发达的时候就要想到天下己任,而一个人在穷途末路困窘于一个不堪境地的时候还要不放弃个人修养,这就是君子了。一个君子只有在困境中不断的完善,磨砺自己,然后他走到真正发达的时候,他才有可能去帮助别人。所以我们看中国古代,在孔子之后,经过唐宋,我们能看到诸多名士,他们都是在自己极其穷困潦倒的时候还能做到胸怀天下,这点其实你想来是不可思议的。比如说杜甫,他有一首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说自己的家里面,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那样一片穷困潦倒的时候,他心中想到的是什么呢?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蔽天下寒士尽欢颜,想到的是有更多好房子让所有人都住上;再比如说范仲淹,范仲淹说一个人他即使是处江湖之远的时候,他不可能居庙堂之高的时候,他要求自己仍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么这样一些情怀都是什么呢?就是君子大志。
其实一个人有如此的一个志向,有如此一种宏阔的眼界,这在论语中是一直得到鼓励的。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君子每天在牵挂的就是自己的道德,我的道德又修缮的怎么样了;而小人怀土呢,每天就惦记自己家的房子,他不会想到大蔽天下寒士,他想的都是说我怎么样能够多买一套房啊,我怎么样能够再利用一下福利分房,另外我商品房自己还可以再多得一点啊,每天就在算计着衣食居住,所有的物质生活这些人。这被孔子或者说被整个儒家学派称为是小人的心思,当然这也没有太大的过错,但是如果人心就居囿在这么一点点利益上,而没有道德的话他就很危险了。它会导致什么结果呢,这就是下一句,所谓君子怀刑,而小人怀惠。君子从来是尊重法制的,这个刑就是刑法,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规矩、尺度,所以君子怀刑就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他尊重这个社会的制度,就像我们每一个人走过过街天桥、走人行横道、等待红灯,这些看起来都会给我们生活多多少少带来一点限制,但是这点限制让你在一种尊重制约的前提下,可以形成一种社会默契,尊重他人,保障自己的安全,这就是君子怀刑。但是小人是干吗呢?怀惠。这个惠是小恩小惠,小便宜的意思,也就是说钻小空子、占小便宜,一次两次,这里面潜藏的危机肯定要吃大亏。一看说红灯跟绿灯中间闪着黄灯,可以跑过去,就赶紧跑过去吧,一看说车赶紧刹车了等着我过去了,觉得这件事情占了个小便宜,久而久之,这里面有多大的隐患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什么是小人呢,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那么说回到君子,今天要做一个君子不妨从倡导的恒心开始,恒心二字不容易啊,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由于有了多元选择,所以我们是兴奋的,我们是欢喜的,我们是激情的,我们是在众多选择中跳来跳去寻找众多价值的,在今天我们都是一个聪明人,但是我们缺少的是什么呢,是在浮华选择中真正的恒心,而恒心是成为君子的前提。让我们多一点恒心与定力,这就让我们接近了君子的标准,其实每一个人,当他走向这个社会的时候都会怀抱一番志向,希望建宏图伟业,希望能够在社会上有一番作为,但是很快这个幻影会象肥皂泡一样一一破灭,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恒心的那个光环没有足矣支撑我们做下去,所以做一个君子我们不见得都能够做到无恒产有恒心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如果我们真正有一番定力,有一个宏阔的境界那么离君子已经不远了,这是第二个标准。
孔子还有第三个标准。
一个真君子的第三个标准就是好处事,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融洽的友善的,而这个人最终在团队的合作中有所作为,所以孔子曾经说君子跟小人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君子啊群而不争,矜而不党。君子是合群的,他在一大群人里面他从来是不争的,不跟别人有太多的纠纷争执,他一个人内心可以是骄傲的,可以是矜持的,但是他决不结党营私。什么是党,我们今天有一个词叫做党同而伐异,就是结党营私,君子从来不结党营私,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合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这是什么标准呢,和而不同,这么多人在一起,我们的观点肯定不一样,当我们说出自己观点的时候,一个真君子会认真的倾听他人,然后他能够理解每一个人观点的合理,但他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标准,这叫和而不同。孔子有一个表述,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篇第二)。什么概念呢?周就是这么多人在一起,大家是周全的周到的,一个真君子他有多少朋友,他都会象空气里的氧气一样让朋友们感觉到很欢欣,但是他不张扬自己,他让所有的人都受到照应;但是小人是什么,是比,我们看比这个像形字是两个相似的匕放在一起,也就是说,小人聚小圈子,他不会照顾大家的情绪。比如说开一个party,一个君子会让这里面远近亲蔬所有人都觉得很舒服,但是那些道德标准稍微低点的人呢,他就会来了以后找他最意气相投的人,然后到一个角落去嘀嘀咕咕,他会觉得说我跟你好的不得了,但是不过他人的感受。所以这就叫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而这种人的前提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为什么会出现那种比啊,会出现结党营私啊,就是因为他自己心里嘀嘀咕咕,他老希望也有人跟他一起嘀嘀咕咕,而君子不懈与此,坦荡荡的人就是要目光看到所有人的眼睛,想到所有人是不是都是欢欣的快乐的,这就是一个坦然的人。其实中国一直所倡导的古典美是一种和谐为美,而和谐是在坚持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溶注。其实这就是一个君子之道,君子从来都是好处事的。所以孔夫子曾经有这样一段很生动的描述,他说: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论语子路)。一个君子他容易处事,但是你难以取悦他。大家能够在一起做事,做得很好,但是这中间他喜怒不形于色,不会说轻易你给他一个小恩小惠他就给你大开绿灯打开后门,说之不与道,不说也。你想取悦他,但是你不合乎道理,你给他一点贿赂,你给他一点个人私利,他是不会高兴的。及其使人也,器之。等到这个君子真正使用你的时候,他会把你量身订做安排在一个位子上。我们之道每个人能力都术有专攻,一个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定有他能力不及的地方。真君子用人从不勉强别人,而是审时度势,根据这个人的材料去放他的一个功能,这就叫器之,把你自己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不刁难你。这种人就是很容易处事,但是你很难取悦他的人,这就叫君子。好,再看相反的例子,论语的这种叙事方式特别容易懂,就是因为它老是把君子和小人放在一起,换一个相反的角度你就知道什么叫小人了。小人难事而易说也,小人就是那些特别容易高兴,能取悦他,但是你很难处事的人。我们想想,就难事而易说这五个字勾勒出来的多生动,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吧,比如说你给他施一个小恩小惠,你帮他一个小忙,你投其所好,哪怕你请他喝一顿酒,或者说请他去桑拿,去按摩,这个人很快他就高兴了,一个真正这么容易被收买的人就能够好合作吗,这个人是不容易共事的,为什么呢,因为你取悦他的这种方式是不合乎道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说之虽不以道,说也。你取悦他的虽然不合乎道德但他也高兴,那么你取得了一时的欢心,你以为他以后就会非常忠诚的一路给你开绿灯吗,等到真用人的时候,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备是完备的备,什么意思呢,就是求全而责备,你这个时候费了很多力气,花了很多钱财打通了关节,接上了关系,终于有一天他来为你办事了,你决定他会为你铺开一条坦途了吧,这个时候他该求全责备了,他开始觉得你这儿不够格了,那儿不达标了,你为什么不怎么怎么样,你还可以更好一点吗,当提出所有这些要求的时候,会被对方觉得很尴尬,很为难,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是现行其言,而后从之。一个君子不要把自己的话先说出来,是你想说什么吗,先去做,这叫先行其言,把事都做完了而后从之,淡淡地再说出来,我无非是想做一件什么事,现在就做完了。对孔子来将,那些夸夸其谈,能够描述的天花乱坠的人被他说成"巧言令色鲜以仁"。一个人说得如此光鲜,那么他内心真正仁义的含量就很少很少了。什么人是仁义的,什么人是君子的,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一个人内心是坚定的,刚毅的,而表面上可能是木讷的,他可能没有那么多的言谈,这就是所谓的君子要敏于行而讷于言,就是一个君子行为上要格外敏捷,但是在语言上宁可慎重。大家知道,在西方圣经里面有一个说法,说这个世界上最追不会来的有三件事,就是射出的箭、说出的话和失去的机会,其实说出去的这些话有的时候就像覆水难收,你是收不回来的,所以一共真君子宁可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所以这就是孔子的标准,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这留在今天是一个成语,叫言过其行。一个人说的比他做得要多的话是君子之耻。所以做一个君子,一定是与他人和谐的、好处事的、保持着对这个世界和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在此前提下让自己的事情从容不迫的做完。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但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其实在融会贯通之后还有一个很高的标准,就是君子从来不是作为一个固定的职业,一个小角色被摆在那里的,他们是变通的,他是与时俱进的,是在这个社会整个的大变革里面随时调整。由于他不断进步而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地位,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四个字,叫做君子不器。君子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作为一个器皿存在的,君子不是个容器。其实,容器是什么呢,就是你合格的,中规矩的摆在那儿做一份职业而已。也就是说,比职业主义更高一层的境界是理想主义。一个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为,而在于他的所为背后的动机。人很奇怪,我们是思维决定行动的动物,也就是说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每天所作的事情大体相同,但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解释各有不同。我曾经看到十五世纪一个宗教改革学家他写的一本书,在这里面他讲了自己青年时代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改变了他的一生。他说有一天,他路过一个烈炎炎下的巨大的工地,所有人都在那儿汗流浃背地在那儿搬砖。他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去了以后就问第一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特别没好气地回答他,说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服苦役搬砖呢;他想了想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就去问第二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这个人态度比第一个人要平和很多,他把手里的砖先给码齐,看了看跟他说,我砌这堵墙;后来他又去问了第三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脸上一直有一种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擦了一把汗,很骄傲的跟这个人说,他说你在问我吗,我在盖一座教堂啊。其实大家可以看一看,这三个人手中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他们给出来的解读是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我把他称为悲观主义者,也就是说我们今天做的每一件事情你都有理由认为这是生活给你的一份苦役,对吧,我们总要付出吗,你当然可以看到当下的辛苦他是确实存在的;第二种人的态度,我把他成为职业主义的态度,你知道砌一堵墙,他是一个局部的成品,这就像是你的一份薪水,你的一个职务和职称,你知道你要对得起今天的岗位,所以呢你不低于职业化的底线,但是你没有更高的追求。这个境界是什么,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器的境界,作为一个容器存在你合格了;而第三个层次,我把他成为理想主义者的境界。也就是说,你眼前的每一块砖,每一滴汗,你都知道它通往一座圣殿和教堂,你知道,你最终会有一个梦想。你是为了梦想在走着从脚下到达梦想的历程,你的每一步路都是有价值的,你的这种付出一定会有最终的成全。走在这样一条路上,你所做的事情绝不仅仅作为一个器皿。其实,君子不器,这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但是这四个字深刻的内涵就在于我们前面几个层次的君子要求之后,当我们真正把自己投入到使用中的时候,不要满足于眼前所作的当下的事情,而要看到这个事情背后的诠释,他相关于我们的生命,相关于我们的梦想,相关于我自己在整个这个社会坐标中,能不能够建筑起来一座教堂。可能由于一个人自己的努力成全了这个教堂,而也因为有一个教堂梦想的笼罩而成全了一个个体。
大家都知道,曾子所谓三省乎己之说,每天反省自己好多遍,他都反省什么呢,有这么几件事:
第一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社会的角色,他去做事,他是不是真正晋中职守做到了他的岗位了;第二一个是与朋友交不信乎。就是他作为一个社交角色,跟朋友之间的相处,他是不是真正做到是忠诚的,守然诺的;曾子的第三个标准很可爱,叫做传不习乎。你所学的这些个知识,你又温习了吗。这是一个学习的标准,就是一个人你是不是又在今天进步了一层,你自己的内心是不是又拓展了一个新的心灵境界,你能不能又有所提升了,这其实就是君子三省乎己的一种标准。由此可见,君子在论语中是出现的最多的一个字眼,那么在这个字眼的背后,他的道理永远是朴素的,是温暖的,是和谐的,他不存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圣先贤的典籍里面,他其实就存在我们当下,我们眼前的选择中,也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每一个人可以成为一个真君子。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四
二:人生有限,生也有涯,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
四:避免资源的浪费,就是面对一件事情,迅速地做出判断,选择自已最有价值的方式。
五:做任何事,要注意,过犹不及,要光意把握住个“度”,这是人际关系最重要关注的。
六:最恰当的距离是彼此互不伤害又能保持温暖,这就是人际关系分寸的一个“度”
八:距离和独立是对人格的尊重,最亲近的人之间也应该保有。人际关系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九:禅宗说人间最好的境界是花未全开月未圆,留一点以期待,从而产生美。
十:在什么位置做好本身,不要越过位置做不该你做的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为别人操心是锦上添花,自已的工作则是雪中送炭。
十一:做人做事多思多想多看多做事,少指责,少抱怨,少后悔。
什么是君子:先把自已修炼好,修好则影响别人,帮助别人(修已而安人)。
十四: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做人多做事,少说空话。
十六:格物致知诚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需先端正自心,正心需先诚实自已所发的意念,立念则需学知识,而学知识当研究一切事物的真理。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五
(1)天子要垂拱天下,就要代表人民的利益,实行仁德政治。
这一篇由为政开始。主要谈论如出世立身,施展自己的社会职能。政指的是政治,也就是政府治理,君主是天之子。政府也就成了天下万邦的中心,万民百姓仰慕肃敬。如果天子能够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实行仁德政治,百姓就会像众星一样环绕北斗一样。而天子则能垂拱而治天下。
(2)孔子讲述了自己实践道德人生的经历和过程。提出了道德礼教治国的可行性。(解释孔子的经历)他从十五岁开始学习礼仪道德。
自然而然的时候,你就不会再执着什么了,耳朵也就顺了。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说的是凡所行事言语,如同自然中的春夏秋冬一样,无善无恶,无人无我,没有规矩,也没有无规矩,自由自在无不合乎规矩。
(3)孔子对颜回的认识。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弟子,但整日与孔子相对言语,却从不提出问题,没有积极的反应,好像大义,什么都懂,好像愚钝但并不愚蠢,这种境界就如老子说的大智若愚,由此引发开去,只要你观察所走的路,再看到他所安心立命的事业,什么东西都隐瞒不了的。
(4)对温故而知新的解释。
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并列句,是说温习探索过去的史实,并且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光知道过去是不成的,因为时代在变化,还要知道新的,既知过去,又知现在,便可以给人做师表了。(师表:给人学习的表率)。
(5)孔子说真正的君子不是一个器物。
凡是器物,都是只具有一定的用途,而真正的君子不执着一用,无所不用,无所不通,才能应用无穷。
针对子贡的实际,孔子提出君子应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学思同步。
孔子针对子贡的实际,提出真正的君子是先把自已的想法干出来,然后再说出去,因为人类在交往中所呈现出来的就是两种,一言一行,有的人言多行少,有的人行多言少,或者只言不行,或都只行不言,任何一种,都不是言行平衡的,既然言行都不可少,那么真正的君子就是言行等同,先行后言,真正的君子,应该是言行一致,学思同步。言行一致,便能表里发中。学思同步,就能身心平衡,学即是实践,思即是理论,理论来自于实践,实践升华出理论,在实践中升华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实践理论相统一,才能够干出一番事业,成就君子之德。
(6)孔子教子路怎么才能做到智慧。
子路正直憨厚,而且勇敢,所以常跟随着孔子,也常常受到教育,这次明确教诲子路的,是怎么才能做到智慧,那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和就说知道,不知疲乏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可见达到智慧的途经很简单,就是一个诚实啊。有人群的地方,就有百姓与长官的分别,长官少而重,百姓众而轻,官不是不可以去做,而是怎么去做,怎么去做好的问题。
(7)孔子提出怎样去做官,怎样去做好。
孔子的看法很简单,一条是多听少说,就是说也要谨慎,这样就不会有什么后悔了,不懂的东西,或都说是拿不定主意的事情,最好是少说或者不说。另外一条就是多看,多去观察,凡是危险的事情就不要去做,就是不危险的事情做起来也要谨慎,看得多了,就能够知道其中的奥妙,观察细了,就能够明白其中的关节,做起来就不怕什么危险了,如果再加上行动谨慎,就不至于成错事。后悔不迭,当了官可以,但当官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得到那一些奉禄。
(8)怎样得到百姓的服从和爱护。
要得到百姓的爱护,就首先得爱护倔们。所以,孔子说,你对百姓庄重严肃,那么百姓就会敬重你,你对他们表现出了孝顺父母,慈爱子弟,他们觉得你是一个君子,才会忠诚于你,你选拔录用贤良的人去教导那些愚昧不好的人,百姓就会努力奋斗了。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六
这两天一直在看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心灵篇!
看完三遍,我理解最深刻的就是: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遗憾,我们不能老是去抱怨遗憾,老是去追究为什么会这样子?化解遗憾最好最好的方式有两步:1,承认这个遗憾2用心地去尽可能弥补。我觉得非常有意义,至少我个人一直都存在这种现象,大学毕业到现在6年的时间,我付出了很多,所以自已老觉得现在的我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很不甘心,不满足自己的现状。而正是因为这样,我一直笼罩在自我困扰的小笼子中,搞得自己整天担心这个担心那个,做事没有激情,老想着一步登天,但现实又没有条件。。。简直真的变成了一个忧郁小子。。。
虽然我现在没有成就,没有车,没有房,没有钱!但我不能再没有身心状态下去了。。否则就真的一直这样沉伦下去了。。
学会放开自己!看淡自己!看轻尘世间的物是人非,真是不一般的“境界”啊。
不管啥,我现在要做的是,从心底改变我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改变那种老是背着千斤重走路的状态,恢复四年前的那种勇无不胜的状态,心神状态!
承认遗憾并尽力去尽可能地弥补遗憾!
不禁想起一句名言:如果因为失去月亮而哭泣,你也会失去星星!不能让遗憾成为一辈子的阴影!生命没有遗憾,只有经历!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七
论语十则》主要讲两大方面:一是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其中有几句论语,我受益非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举个例子吧:开学时,__要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他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马上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读了这句话,可想而知,松柏是多么坚韧不拔,是那么经得起恶劣环境的考验。我们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不论在如何恶劣的环境中,都应该坚强不屈,高风亮节!抗战英烈吉鸿昌,面对着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大义凛然;烈士罗学瓒在狱中坚强不屈,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共产党员贾起面对国民党的严刑拷打,但他沉着冷静,英勇不屈,严守党的秘密……这些烈士,他们这种坚强不屈的品格,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免不了要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决不能退缩,应该坚强面对,鼓起勇气战胜困难,勇往直前!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八
君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论语》则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君子文化节是一个集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的盛会,旨在弘扬君子精神,提倡公德礼义。在君子文化节参加了一场以《论语》为主题的心得交流活动,深感这些古代智慧对于现代人的指引和启迪。
第二段:君子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详细论述君子文化的内涵与时代意义)。
君子文化强调的是内在的修养和外在的表征。君子以德为先,尊崇礼法,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君子立身行事的原则,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在人们追求物质享受的今天,忽视了内心的修养,社会风气也逐渐变得功利和浮躁。君子文化节意在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传递君子精神,唤起人们对于品德修养的重视。
第三段:《论语》所传递的智慧(阐述《论语》对于现代人生的价值)。
《论语》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载了他们言谈间的智慧和哲学思考。作为中国古代经典的代表之一,它对于当代人的启迪与引导不可忽视。《论语》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提倡仁义礼智信的思想,为现代社会提供了最基本的道德指引。而《论语》中的一些侠义精神、孝道伦理等也是现代人应该追求的价值观。
第四段:心得体会与感悟(分享在君子文化节中的亲身体验与感受)。
在君子文化节参加了以《论语》为主题的心得交流会,与志同道合者分享了对于《论语》的理解与心得。我们共同探讨了孔子的教诲对于现代人生的启示,讨论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君子之道。通过互相学习、交流,我深感君子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其对于现代人的重要性。同时,我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提醒自己要时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努力践行君子之道。
第五段:展望与期许(总结文章,表达对君子文化的展望)。
君子文化节论语心得体会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君子文化的重要性和时代价值。君子文化应当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应当努力推崇和弘扬君子文化,让其成为现代社会风气的主流,引领人们向善、追求卓越。期望君子文化节能够继续举办并积极推广,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君子文化的魅力,从而实现个人和社会的良性发展。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九
君子修身内圣之道,可以说是古代儒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修身,即个体做人的道德修养;内圣,即内心的齐育和心性的提升。作为一个现代人,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君子修身内圣之道的重要性。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和反思,我对君子修身内圣之道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和心得。下面,我将从儒家经典、修身养性、为人处事、与人为善以及实践应用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大学》一书是君子修身内圣之道的经典之作。书中引导着人们思考和修身的途径。其中,提到了“修辞立言,其志实也”。从中我体悟到了修身首先要有高尚的志向和真诚的心愿。只有树立起远大的目标和正确的信念,才能够激励自己努力追求进步。此外,古人还强调了“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也就是说,修身的道路上,要始终保持一种虚心求知的态度,不断地学习和进步。正是通过深入学习《大学》等儒家经典,我对君子修身内圣之道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修身养性是君子修身内圣之道的核心内容。君子修身首先要修养好自己的品德和心性。品德是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和行为准则,具体表现在待人接物的原则和道德标准上。一个具备君子品德的人,必然能够做到言行一致,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并且能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去影响他人。另外,心性更是君子修身的重要一环。王阳明曾说:“心有所向,然后知识有所归。”这句话告诉我们,君子应该用一颗真诚无私、纯净善良的心去对待人与事,将正能量传递给他人,以此提升自己的心性。在日常生活中,我努力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修养,时刻提醒自己要做到言谈举止有度,待人宽容和善良。
君子修身内圣之道,也要求一个人在为人处事中应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在与他人交往中,首先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一个君子,要懂得感恩和付出,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以及时掌握自己的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此外,一个君子也要学会学会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用合适的方式给予他人建议和帮助。在实际生活中,我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决定,注重和人的沟通和交流,提升人际关系的和谐。
与人为善也是君子修身的重要方面。孟子曾经说过:“天下之事,必作于腹中。”也就是说,君子修身应该懂得尊重和关心他人,对待他人要有善良的态度和行动。做人做事要坚守原则和道义,以实际的行动去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并且将善良的行为传递、分享给他人。君子更应该懂得谦虚谨慎,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有德者能感化人心。在日常生活中,我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心弱势群体,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
君子修身内圣之道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应用。只有将君子的行为准则贯穿在日常的生活中,才能够真正地修身成佛、内圣外王。在我的实践中,我努力将君子修身的道德和责任感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我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总结经验,努力改正个人存在的问题。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也积极争取机会去实践君子修身的内圣之道,比如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主动参与有益于身心灵健康的活动,以及坚持学习和提升自我。
总的来说,君子修身内圣之道是一个终身的修行过程。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君子修身内圣之道的力量和影响。作为一个现代人,我将继续努力修身养性,与他人和善相处,尽己所能做到一位真正的君子。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十
第一段:引言(150字)。
君子修身内圣之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内圣包括修身养性和内心修养,是君子修行的基本要求。多年来,我努力进一步了解和实践君子修身内圣之道,并从中得到了深刻的体会和收获。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君子修身内圣之道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修身养性(250字)。
修身养性是君子修身内圣之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外在行为的自我改善和内在品质的培养。在修身养性的过程中,我开始注重自我反省和批判,努力去除自己的缺点和不良习惯。这需要坚持纠正错误、发现并改正缺点。同时,我也会多读经典书籍,学习优秀人物的道德品质,以此来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通过修身养性,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对他人有所影响,懂得在人际关系中宽容和尊重他人,培养自己的道德感。
第三段:内心修养(250字)。
内心修养强调的是君子修身内圣之道的内在体验。内心修养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心态和积极的心理素质。身处现代社会,我们时常会面临压力和困扰,而良好的内心修养可以帮助我们理智地面对困难,并从中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通过修养内心,学会心安理得,学会自我管理情绪,培养自己的耐心和毅力,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不再抱怨和怨恨,而是思考如何从中成长,如何在挫折中寻找机遇。内心修养的提升使我更加自信、勇敢和坚定。
第四段: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250字)。
君子修身内圣之道对个人的修养和内在境界有着显著的影响。首先,我意识到君子修身内圣之道不仅是一种修行方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我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常常能感受到他人对我的尊重和信任,这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在创造卓越人生之路上。其次,君子修身内圣之道的修行,使我更加富有爱心和同情心。我常常主动去帮助朋友和家人,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从而不断提升我的人品和社会价值。此外,君子修身内圣之道还使我更加懂得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通过感受自然、欣赏自然的美丽,我更加热爱生活,并积极地呵护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第五段:总结(300字)。
通过修身养性和内心修养,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君子修身内圣之道对我的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这一修行之道让我坚守道义,提升自己的品质。它不仅使我在个人成长中更好地展示自己的素质,也让我成为了更好的儿子、朋友和公民。君子修身内圣之道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影响着我在家庭、社会和工作中的每一个选择和决策。正是通过这一道德伦理的修行,我变得更加优秀、睿智和慈善。因此,我将继续努力地在君子修身内圣之道上前行,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共计1200字)。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十一
君子之道,虽然古老却永不过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同的人对于君子之道的理解和实践方式也会有所不同。通过与君子之道的接触与体会,我深刻认识到了作为一个现代人,如何将君子之道融入自己的生活中,以及如何在人际关系中更好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下是我对君子之道的心得体会。
首先,君子修身以立德为首要任务。君子之道的核心是提倡做人要有道德的准则,始终保持良好的品德。修身要求我们始终保持纯洁和谦和的内心,不断从内心深处追求道德的提升。在修身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自觉抵制低级趣味和追求短期利益,要不懈地努力追求精神层面的提升,提升自己的涵养和素养。只有通过自我修身,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树立榜样,影响他人并对社会作出积极的贡献。
其次,君子齐家以治家为基础。治家不单指家庭的管理,更包含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家庭教育的培养。君子之道要求我们在家庭中要有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要守护好家庭并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家庭的和谐与稳定为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作为家庭成员,要学会尊重他人、宽容包容和秉持家庭的核心价值观,严守家庭规矩,承担起家庭责任和义务。
再次,君子治国以安民为依托。君子之道要求我们在治国方面以人民的安定、幸福为最终目标,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精神。治国需要远见和决策力,要用智慧和能力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君子之道也要求我们在治国中权力要受制约,要惩恶扬善,要保证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在治国方面,君子之道注重将权力放在人民手中,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通过为民众创造更好的社会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后,君子平天下以和为贵。君子之道要求我们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以和为贵,以诚信、宽容和包容来处世待人。与人为善,善待他人,尊重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是君子之道的核心。仅有个人的优秀并不足以让整个社会实现进步,只有通过互相尊重、理解和帮助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君子之道希望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要给予他人尊重和欣赏,更要以身作则,发扬仁义道德的精神,为社会的和谐以及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君子之道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理念,是一个人永远努力向上的标准。通过实践和体会君子之道,我意识到了作为一个现代人,如何将君子之道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相信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够真正践行君子之道,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够共同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十二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学生的言语录。学习《论语》不仅能够了解古代儒家思想,更能从中汲取关于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宝贵经验。通过深入研读《论语》,我有幸领悟到了君子心得体会。
第二段:君子修身。
《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君子修身的经典语录。例如孔子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强调了君子要努力修身养性,不仅要懂得欣赏他人的优点,还要理解他人的思维方式。君子要具备广博的知识,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和反思,以提高自己的见识和修为。此外,《论语》还提到了君子应该谨慎言行,保持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标准。
第三段:君子齐家。
君子治家本质上是对家庭生活的承担责任。《论语》中提到:“觚不觚,觚哉。觚哉不觚。”意思是说,君子不管是在贫穷还是富裕的环境中,都保持勤俭节约,并且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底线。此外,君子在家庭中还应该履行对亲人的责任和义务,尊重长辈,照顾亲人,塑造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
第四段:君子治国。
君子治国,是指君子在担任公职的时候,应该以人民利益为中心,兢兢业业地服务于人民。《论语》中记载了孔子对于政治道德的重视。例如孔子提到:“君子视人之由,窥人之所由。”这句话意味着君子要从人民的角度思考问题,关心人民的需求,以便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君子还应该具备领导才能、正义和智慧,以便在治理国家时能够切实解决社会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五段:君子平天下。
《论语》中也有关于君子平天下的思想。例如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话强调了君子在与他人交往时应该本着真诚、善良和公正的原则。君子要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并能够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便在社交中达到和谐与共识。君子还应该尊重他人的差异和权利,致力于建设一个和平、宽容、公正的社会。
结论:
通过学习和研读《论语》,我深刻体会到了君子的心得。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追求,也是每个人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通过践行《论语》中的智慧,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人,也能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在当代社会,我们依然可以从《论语》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十三
第一段:引言(200字)。
君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作为孔子的思想精华,是君子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君子文化节中,参与者通过学习、讨论和分享,深入了解论语的思想内涵和实践意义,得以提升自身修养和品德观念。在参与君子文化节活动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和感召,有了许多心得体会。
第二段:思考和学习(200字)。
君子文化与论语有着密切的关联,君子须思考人生之道,遵循道德规范,实践守己之道。在君子文化节的活动中,我学习到君子追求完善自我的一种境界,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对于这些个人和社会生活的要求,我深感应当反思自身的各个方面,如何做到言行一致、品德高尚、公正廉洁等。同时,在君子文化节的论坛上,我还学习到了一些论语的典故和道德故事,这让我更加理解了论语的思想精华。
第三段:分享与经验(200字)。
在君子文化节的活动中,还有许多类似的分享与经验交流。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也从他人的经验中汲取到了很多智慧。例如,有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论坛上分享了他如何把论语中的“诚”应用到企业经营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这让我深感到论语的智慧可以为现实生活带来很大的启示和指导。通过分享与经验交流,我意识到君子文化不仅仅是古老的传统,也是可以运用到现代社会中的。
第四段:实践与应用(200字)。
君子文化节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培养人们对君子文化的实践与应用能力,而这也是我在参与活动中最关心的问题。除了学习理论知识之外,我也积极参与实际活动,例如参观了一座孔庙,了解到了孔子的生平和思想传播的历史背景。在实践活动中,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君子文化是需要付诸行动和实践的,只有实践才能真正让君子文化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第五段:心得与展望(200字)。
君子文化节论语心得体会,对我个人而言是一次非常珍贵的经历。通过这一活动,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对人生有益的道理,而且感受到了君子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广泛影响。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我深信君子文化对于塑造个人和社会的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展望未来,我希望能够将所学所感所悟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用实际行动来践行君子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为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100字)。
通过君子文化节论语心得体会,我深入了解到了论语思想的内涵和实践意义。通过学习、分享、实践和交流,我更加坚定了践行君子文化的信念,并将君子文化融入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我相信,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体现君子文化的精神和力量,为社会的进步和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十四
片头语:
孔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孔夫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常以小人和君子之分来明辨是非。那么,何为君子?何为小人?我们如何来分辨君子和小人?于丹教授又是如何解释论语中对君子与小人的界定?请收看《于丹论语心得》之《君子之道》。
于丹:
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做人最经常出现的一个标准就是两个字“君子”,其实这是我们在今天也经常说到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我们今天就说说《论语》中的君子之道。
画外音: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字,即便是今天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我们怎样才能做一名君子呢?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将为我们讲授《于丹论语心得》之《君子之道》。
于丹:
其实我们把孔子对于君子所有的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会发现大概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
首先一个标准,君子都是那些内心完满富足,先自我修缮了修养,而后才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人。也就是说,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和内心。
大家知道人格和风格永远都是相关的,当我们说一个人在风格上表现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有那么一副与世无争与人恭敬的气度,这种风格的力量一定来自于人格。
孔子有一个学生司马牛曾经问老师:
画外音:
“老师,什么叫君子呀?”
“君子就是心中没有担忧,没有恐惧。”
“哦,没有担忧没有恐惧就是君子了,这也太简单了!”
于丹:
学生很不以为然,一下子没听明白,觉得这么简单,就又追问了一句说:“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这就能叫君子啦?老师还是淡淡地跟他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也就是说,我们老百姓的语言系统说,半夜敲门心不惊。一个人夜里面睡得踏实,这就叫内省不疚。一个人内心反省自己的行为,反省自己在社会上所作的一切的时候没有愧疚,这就可以做到不担忧不恐惧。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这就是一个君子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呢,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可以做到,说高,这也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标准。
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谈过这个问题。孔子一上来先很谦虚,他说“我们今天来说说君子”。说“君子道者三”,做一个君子有三点是要做到的,然后他很客气的先谦虚了一下说“我无能焉”,我反正是做不到,是哪三点呢?叫做“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每天行于世间百态之中,真正要做到内心的坦然,要做到一种仁义的大胸怀,让自己没有那么多的忧伤、忧思、忧恐、担忧,全都没有,这一切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你内心的仁厚。由于你宽和,所以你可以忽略了很多细节不计较,由于你心怀大志所以你可以不纠缠于这个世界给你小的得失。
第二点就是要做到“智者不惑”。
其实我们看汉字的构成很有意思。这个“惑”字,迷惑的惑啊是上面一个“或者”的“或”,下面一个心字底,对吧?其实“或者”,数学上叫或然率。什么意思啊?就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此为“或者”。那么当世界面临众多的抉择,你可以这样走,也可以那样走的时候,就要看你这个心字底托得是不是足够大。如果你心中有判断,有定力,你明确,你就不至于被世界上诸多的选择压垮。
对于我们当下的人来讲,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也是孔子所谓的过犹不及。在过去有人说区区半个世纪之前,每一个人从职业上一生可能就在一个单位,从婚姻上一生不会有任何变动,从居住上一生就是一个大杂院的邻居,但是在今天选择太多,视野广阔,这是一个繁荣时代给我们带来的迷惑。怎么办呢?我们不能去左右外在的世界,我们能够让自己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这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智者。
那么第三点就是“勇者不惧”。
当这个世界上有了太多的畏惧、恐惧、惧怕,这一切压来的时候,我们记得老百姓的一个说法,叫做“两强相遇勇者胜”。也就是说,当你自己的心足够勇敢,足够开阔,你自己知道有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那么你自然而然就不再害怕了。所以孔夫子说,我认为一个真君子就是要做到内心的仁、智、勇,所以就少了世界上很多的忧、惑、惧。他说就这么个道理我做不到。他的学生子贡就笑了,说“夫子自道尔。”您说的这三个标准就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这样的人,真正身体力行了,所以可以把这样的感受说出来。其实这就是他所说的君子。
其实孔子给我们做人的标准是什么呢?他没有说你要追缅古圣先贤,你要流芳后世,他所说的就在现世,就在此际,就从自我修养做起,做一个真君子。所以什么人是君子?君子不去过多的苛责外在世界,而把更多有限的时间、精力、修养用来苛责内心,这就是孔子所谓的“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更严格一点,对别人相对会厚道一点。
我们今天老说做人要厚道,什么是厚道,厚道不是窝囊,而是他的人格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很多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立场上,能够自内心厚道而去薄责于人。少苛责于人这就是君子。一个真君子,他那种坦荡情怀,是一种由内而外洋溢出来的人格力量,所以君子从来不抱怨,不哭天抢地,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说老天爷不给我机会,也不抱怨这个世界没有人了解我。人能做到这样吗?不容易啊。
话外音:
于丹:
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其实这个观点后来在儒家的一个大师荀子《劝学篇》中又得到了发挥和解读。
什么叫“古之学问为己”呢?说真正尊崇学问的人,远古的遗风是学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真正人去做学问是为什么?就像今天的读书,从小读到大,无非是学会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学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而且有内心忠诚的公民,再让自己能够在这个社会上安身立命,学习就是为了完成这么一个自我角色的建立和提升。
那么那种为人之学又是什么呢,就是学了一点知识以后把它当工具,比如说去写文章、评职称,作为一种技能谋一份职业,用这样的知识和学问来取悦他人,在社会上为自己谋得一份福利,这就是被孔子所说的那种为人之学。
所以孔子曾经直接了当跟他的学生说:“汝为君子学,不为小人学。”何谓君子学,就是让我们更超乎功利一点,让我们所学的一切,更多的不要想着实用,而要想着修养。因为一个人,只有你内心修养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了解自己在这个坐标系上的位置以后,你才不能够有那样一种起起伏伏的欢喜或者沮丧。应该说这是孔子对于标准一个明确的界定。
什么是君子?君子永远着眼于当下,君子永远要做自己内心一个完善的人,君子的目标从来不好高骛远。我们看到了,孔子从来不说君子就要象谁谁谁那样,孔子这里提出的君子永远是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你自己的坐标系,从眼前做起,从今天开始学习,让自己成为心目中完善的自我。
其实这让我想起一个小故事。
说在一条小街上开了三家裁缝店,每一家都在想:我一定要招到最多的客人。所以就力图把自己说得非常非常大。第一家店说“我是本省最好的裁缝”,把这个大牌子挂出去了。第二家一看,觉得我要比他更高一点,所以做了一个更大的牌子,说“我是全国最好的裁缝”。第三家想了想说,“我难道还能做全世界最好的裁缝吗?”想了半天,最后他做了一块很小的牌子摆在那儿,结果那条街上的所有客人都来了第三家,前两家变得冷冷清清。这第三家牌子写得是什么呢?他写得是“我是这条街上最好的裁缝”。也就是说,他把这个视线放回到眼前,从当下做起。
画外音:
做好自己的事,当一个善良的人,这是《论语》对于“君子”的第一条界定,但是不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就可以称之为君子呢?于丹教授认为光做一个善良的人是远远不够的,君子还要有第二个标准,这是一个什么标准呢?.
于丹:
也就是说第一个标准他只是一个善良的人,但是第二个标准他是一个伟大和高尚的人,他必须得是胸有大志,是宏阔的,那么这种宏阔之志可以要求一个人不是太顾及眼前的生活。
孔子曾经说“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一个人如果成天想的都是他自己住的房子怎么样,自己过的日子怎么样,那么这个人她就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君子应该是胸怀天下的。
孔子的学生曾子曾经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这样的一份担当就演化成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其实我们想一想,中国人的人格理想很有意思,儒家和道家从来不是彻底分立的,甚至是针锋相对的两个流派,它其实是人格理想的两端。用林语堂先生的话来讲:“中国每一个人的社会理想都是儒家,而每一个人的自然人格理想都是道家。”这就是我们经常的一种表述,叫做“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一个人在发达的时候就要想到天下己任,而一个人在穷途末路困窘于一个不堪境地的时候还要不放弃个人修养,这就是君子了。一个君子只有在困境中不断的完善,磨砺自己,然后他走到真正发达的时候,他才有可能去帮助别人。
所以我们看中国古代,在孔子之后,经过唐宋,我们能看到诸多名士,他们都是在自己极其穷困潦倒的时候还能做到胸怀天下,这点其实你想来是不可思议的。比如说杜甫,他有一首著名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他说自己的家里面,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那样一片穷困潦倒的时候,他心中想到的是什么呢?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想到的是有更多好房子让所有人都住上;再比如说范仲淹,范仲淹说一个人他即使是处江湖之远的时候,他不可能居庙堂之高的时候,他要求自己仍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么这样一些情怀都是什么呢?就是君子大志。
其实一个人有如此的一个志向,有如此一种宏阔的眼界,这在《论语》中是一直得到鼓励的。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君子和小人每天心中惦记的事情是不同的,君子每天在牵挂的就是自己的道德,我的道德又修缮的怎么样了;而小人怀土呢,每天就惦记自己家的房子,他不会想到大蔽天下寒士,他想的都是说我怎么样能够多买一套房啊,我怎么样能够再利用一下福利分房,另外我商品房自己还可以再多得一点啊,每天就在算计着衣食居住,所有的物质生活这些人。这被孔子或者说被整个儒家学派称为是小人的心思,当然这也没有太大的过错,但是如果人心就居囿在这么一点点利益上,而没有道德的话他就很危险了。它会导致什么结果呢,这就是下一句,所谓“君子怀刑”,而“小人怀惠”。
君子从来是尊重法制的,这个“刑”就是刑法。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规矩、尺度,所以君子怀刑就是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他尊重这个社会的制度,就像我们每一个人走路过过街天桥、走人行横道、等待红灯,这些看起来都会给我们生活多多少少带来一点限制,但是这点限制让你在一种尊重制约的前提下,可以形成一种社会默契,尊重他人,保障自己的安全,这就是君子怀刑。
但是小人是干吗呢?怀惠。这个惠是小恩小惠,小便宜的意思,也就是说,钻小空子、占小便宜,一次两次,这里面潜藏的危机肯定要吃大亏。一看说红灯跟绿灯中间闪着黄灯,可以跑过去,就赶紧跑过去吧,一看说车赶紧刹车了,等着我过去了,觉得这件事情占了个小便宜,久而久之,这里面有多大的隐患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什么是小人呢,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那么说回到君子,今天要做一个君子不妨从倡导的恒心开始。恒心二字不容易啊,我们现在这个社会由于有了多元选择,所以我们是兴奋的,我们是欢喜的,我们是激情的,我们是在众多选择中跳来跳去寻找众多价值的。在今天我们都是一个聪明人,但是我们缺少的是什么呢?是在浮华选择中真正的恒心,而恒心是成为君子的前提。让我们多一点恒心与定力,这就让我们接近了君子的标准。
其实每一个人,当他走向这个社会的时候都会怀抱一番志向,希望建宏图伟业,希望能够在社会上有一番作为,但是很快这个幻影会象肥皂泡一样一一破灭。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恒心的那个光环没有足以支撑我们做下去。所以做一个君子我们不见得都能够做到无恒产有恒心那么高的境界,但是如果我们真正有一番定力,有一个宏阔的境界,那么离君子已经不远了,这是第二个标准。
孔子还有第三个标准。
画外音:
于丹:
一个真君子的第三个标准就是好处事,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融洽的、友善的,而这个人最终在团队的合作中有所作为。所以孔子曾经说君子跟小人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就是君子“群而不争,矜而不党”。
君子是合群的,他在一大群人里面他从来是不争的,不跟别人有太多的纠纷争执,他一个人内心可以是骄傲的,可以是矜持的,但是他决不结党营私。什么是党,我们今天有一个词叫做党同而伐异,就是结党营私,君子从来不结党营私,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是什么标准呢,和而不同,这么多人在一起,我们的观点肯定不一样,当我们说出自己观点的时候,一个真君子会认真的倾听他人,然后他能够理解每一个人观点的合理性,但他仍然能够坚持自己的标准,这叫和而不同。
孔子有一个表述,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篇第二)什么概念呢?周就是这么多人在一起,大家是周全的、周到的,一个真君子他有多少朋友,他都会象空气里的氧气一样让朋友们感觉到很欢欣,但是他不张扬自己,他让所有的人都受到照应;但是小人是什么,是比,我们看比这个像形字是两个相似的匕放在一起,也就是说,小人聚小圈子,他不会照顾大家的情绪。比如说开一个party,一个君子会让这里面远近亲疏所有人都觉得很舒服,但是道德标准稍微低点的人呢,他就会来了以后找他最意气相投的人,然后到一个角落去嘀嘀咕咕,他会觉得说我跟你好的不得了,但是不顾他人的感受。所以这就叫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而这种人的前提就是“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为什么会出现那种比啊,会出现结党营私啊,就是因为他自己心里嘀嘀咕咕,他老希望也有人跟他一起嘀嘀咕咕,而君子不屑与此,坦荡荡的人就是要目光看到所有人的眼睛,想到所有人是不是都是欢欣的快乐的,这就是一个坦然的人。
其实中国一直所倡导的古典美是一种和谐为美,而和谐是在坚持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溶注。其实这就是一个君子之道,君子从来都是好处事的。所以孔夫子曾经有这样一段很生动的描述,他说:“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论语.子路》)。
一个君子他容易处事,但是你难以取悦他。大家能够在一起做事,做得很好,但是这中间他喜怒不形于色,不会说轻易你给他一个小恩小惠他就给你大开绿灯大开后门。“说之不与道,不说也。”你想取悦他,但是你不合乎道理,你给他一点贿赂,你给他一点个人私利,他是不会高兴的。“及其使人也,器之。”等到这个君子真正使用你的时候,他会把你量身订做安排在一个位子上。我们知道每个人能力都术有专攻,一个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定有他自己能力不及的地方。真君子用人从不勉强别人,而是审时度势,根据这个人的材料去放他的一个功能,这就叫器之,把你自己放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不刁难你。这种人就是很容易处事,但是你很难取悦他的人,这就叫君子。
好,再看相反的例子。论语的这种叙事方式特别容易懂,就是因为它老是把君子和小人放在一起,换一个相反的角度你就知道什么叫小人了。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小人就是那些特别容易高兴,能取悦他,但是你很难处事的人。我们想想,就“难事而易说”这五个字勾勒出来的多生动,我们周围有很多这样的人吧。比如说你给他施一个小恩小惠,你帮他一个小忙,你投其所好,哪怕你请他喝一顿酒,或者说请他去桑拿,去按摩,这个人很快他就高兴了,一个真正这么容易被收买的人就能够好合作吗,这个人是不容易共事的,为什么呢,因为你取悦他的这种方式是不合乎道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说之虽不以道,说也。”你取悦他的虽然不合乎道德但他也高兴。那么你取得了一时的欢心,你以为他以后就会非常忠诚的一路给你开绿灯吗,等到真用人的时候,“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备是完备的备,什么意思呢,就是求全而责备,你这个时候费了很多力气,花了很多钱财打通了关节,接上了关系,终于有一天他来为你办事了,你觉得他会为你铺开一条坦途了吧?这个时候他该求全责备了,他开始觉得你这儿不够格了,那儿不达标了,你为什么不怎么怎么样,你还可以更好一点吗,当提出所有这些要求的时候,会被对方觉得很尴尬,很为难,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画外音:
于丹: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一个君子不要把自己的话先说出来。是你想说什么吗,先去做,这叫先行其言,把事都做完了而后从之,淡淡地再说出来,我无非是想做一件什么事,现在就做完了。对孔子来讲,那些夸夸其谈,能够描述得天花乱坠的人被他说成“巧言令色鲜以仁”。一个人说得如此光鲜,那么他内心真正仁义的含量就很少很少了。
什么人是仁义的,什么人是君子的,孔子说:“刚毅木讷近仁。”一个人内心是坚定的,刚毅的,而表面上可能是木讷的,他可能没有那么多的言谈,这就是所谓的君子要“敏于行而讷于言”,就是一个君子行为上要格外敏捷,但是在语言上宁可慎重。
大家知道,在西方,在《圣经》里面有一个说法,说这个世界上最追不回来的有三件事,就是射出的箭、说出的话和失去的机会。其实说出去的这些话有的时候就像覆水难收,你是收不回来的,所以一个真君子宁可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到。所以这就是孔子的标准,“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这留在今天是一个成语,叫言过其行。一个人说的比他做得要多的话是君子之耻。
所以做一个君子,一定是与他人和谐的、好处事的、保持着对这个世界和对每一个个体的尊重,在此前提下让自己的事情从容不迫的做完。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的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但是一个真正的君子其实在融会贯通之后还有一个很高的标准,就是君子从来不是作为一个固定的职业,一个小角色被摆在那里的,他们是变通的,他是与时俱进的,是在这个社会整个的大变革里面随时调整。由于他不断进步而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地位,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四个字,叫做“君子不器”。君子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作为一个器皿存在的,君子不是个容器。其实,容器是什么呢,就是你合格地,中规矩地摆在那儿做一份职业而已。也就是说,比职业主义更高一层的境界是理想主义。一个君子重要的不在于他的所为,而在于他的所为背后的动机。
人很奇怪,我们是思维决定行动的动物,也就是说态度决定一切。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每天所作的事情大体相同,但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解释各有不同。我曾经看到十五世纪一个宗教改革学家他写的一本书,在这里面他讲了自己青年时代的一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改变了他的一生。他说有一天,他路过一个烈日炎炎下的巨大的工地,所有人都在那儿汗流浃背地在那儿搬砖。他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去了以后就问第一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特别没好气地回答他,说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服苦役搬砖呢;他想了想还是不知道为什么,就去问第二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这个人态度比第一个人要平和很多,他把手里的砖先给码齐,看了看跟他说,我砌这堵墙;后来他又去问了第三个人,他说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脸上一直有一种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擦了一把汗,很骄傲的跟这个人说,他说你在问我吗,我在盖一座教堂啊。
其实大家可以看一看,这三个人手中做的事情是一模一样的,但是他们给出来的解读是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我把他称为悲观主义者,也就是说我们今天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你都有理由认为这是生活给你的一份苦役,对吧,我们总要付出吗,你当然可以看到当下的辛苦他是确实存在的;第二种人的态度,我把他成为职业主义的态度,你知道砌一堵墙,他是一个局部的成品,这就像是你的一份薪水,你的一个职务和职称,你知道你要对得起今天的岗位,所以呢你不低于职业化的底线,但是你没有更高的追求。这个境界是什么,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器的境界,作为一个容器存在你合格了;而第三个层次,我把他成为理想主义者的境界。也就是说,你眼前的每一块砖,每一滴汗,你都知道它通往一座圣殿和教堂,你知道,你最终会有一个梦想。你是为了梦想在走着从脚下到达梦想的历程,你的每一步路都是有价值的,你的这种付出一定会有最终的成全。走在这样一条路上,你所做的事情绝不仅仅作为一个器皿。
其实,“君子不器”这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但是这四个字深刻的内涵就在于我们融注前面几个层次的君子要求之后,当我们真正把自己投入到使用中的时候,不要满足于眼前所作的当下的事情,而要看到这个事情背后的诠释,他相关于我们的生命,相关于我们的梦想,相关于我自己在整个这个社会坐标中,能不能够建筑起来一座教堂。可能由于一个人自己的努力成全了这个教堂,而也因为有一个教堂梦想的笼罩而成全了一个个体。
大家都知道,曾子所谓日三省乎己之说,每天反省自己好多遍,他都反省什么呢,有这么几件事:
第一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社会的角色,他去做事,他是不是真正忠于职守,做到了他的岗位了;第二一个是与朋友交不信乎。就是他作为一个社交角色,跟朋友之间的相处,他是不是真正做到是忠诚的,守然诺的;曾子的第三个标准很可爱,叫做传不习乎。你所学的这些个知识,你又温习了吗。这是一个学习的标准,就是一个人你是不是又在今天进步了一层,你自己的内心是不是又拓展了一个新的心灵境界,你能不能又有所提升了,这其实就是君子“日三省乎己”的一种标准。
由此可见,“君子”这在《论语》中是出现的最多的一个字眼,那么在这个字眼的背后,他的道理永远是朴素的,是温暖的,是和谐的,他不存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圣先贤的典籍里面,他其实就存在当下,我们眼前的选择中,也存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每一个人可以成为一个真君子。
画外结束语:
最新论语君子之道心得体会(通用15篇)篇十五
我觉得,君子不仅是体现于外在,而是一种自然的心境。而成为一位君子最重要的一点,我想在这里谈谈宽容。
记得有一个小故事——。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突见墙角边有一张椅子,他一看便知有位出家人违犯寺规越墙出去溜达了。老禅师也不声张,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而蹲。少顷,果真有一小和尚翻墙,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
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踏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但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我们可以想像听到老禅师此话后,他的徒弟的心情。徒弟不是被他的错误惩罚了,而是被教育了。这是一种多么宽容的无声的教育,却可使他受益终生。
有时候我们就该以一种宽容的,温和的态度去对待他人。我想这是一种君子的态度。当别人伤害到你的时候,也许你会悲哀,会愤怒。但过后转念一想,这对你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也许对方只是无心之失,何必又整日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呢?这只会让我们承担更多的痛苦而不堪重负,最终无力地倒下。
如何使自己做到宽容?——。
有个失恋的女孩在公园里伤心地哭泣。一位老者知道原因后不但没有安慰她,还取笑她。女孩很生气。老者说:“你不过损失了一个不爱你的人,而他损失的是一个爱他的人。他的损失比你大,你伤心做什么,应该伤心的人是他呀。”
永远以一种乐观的角度去看待事情。相信总有一天能够峰回路转,柳暗花明。让自己的心境变得平静,祥和。这样你就能够包容和理解那些冒犯过自己的人了。
当你能够真正拥有“不怨天,不尤人”的广阔胸襟的时候,才能成为一个正直敦厚的真君子。而那些被你宽恕的人,也会从心底里敬佩和感激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