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6篇)

时间:2025-01-05 作者:文锋

通过写学习心得,我们可以梳理学习的思路和逻辑,提升学习效果。下面是一些关于工作心得的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和指导。

热门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6篇)篇一

20_年4月18日19:00—21:30在2a202教室我第一次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小组的团体学习。本次学习主要是毛泽东的《矛盾论》之“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小组成员针对学习、联系生活各抒己见,学习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在大家的思考中结束。因为是第一次学习,第一次发文,我就谈一些自我粗浅鄙陋的体会,期待共鸣。

学习之初,就有成员抛出问题:“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正如我们大学生该如何处理好学习与社交、工作、生活的矛盾?”我认为这个问题提的相当好。纵观这两节的学习,我们完全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好好活,怎样才算好好活?好好活,就是要珍爱生命,自我的和他人的;好好活,就是要提高自我,物质上和精神上;好好活,就是要尊重规律,自然的和社会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会永远属于你,永远属于你的仅有你自我。所以,你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善待自我,进而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整个世界。你需要生存下去,所以你要爱惜自我的身体,规律饮食,坚持锻炼;你需要不断发展,所以你要提高自我的智慧、增强自我的本事。上大学、读研究生、学习知识、实践锻炼,所有这一切都是途径,都是手段,而绝非目的。试想一下,你还有更好的途径吗?如果有,你能决定吗?如果决定不了,你就要利用好此刻。从古人开始,是没有大学的,经过历史的发展,实践的摸索,知识的积累,有了系统学习知识的必要性,于是有了大学。大学培养了很多人,也堕落了很多人,很多人不懂的去平衡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关系,看问题偏颇,总是注重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是顾全大局,不懂的生活的辩证法,走形而上学的道路,最终误入歧途,还反过来责怪大学培养目标的缺陷、培养机制的不完善。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矛盾推动了我们的发展,我们总是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找到了我们的方向,解决了前途道路的问题。我们需要用辨证法的眼光看问题,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所大学,此刻不好不代表以后不好,一时不好不代表永远不好。我们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自我,任何事物都有自我的因果联系,此刻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直接影响到我们以后很多年的成长。如果你好好利用这个大学的资源,即使你仅仅学会了做事情要有坚韧的毅力,对你以后的提高也是极其有利的。

我们所学的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量变方可引起质变,如果你不屑于量变的辛苦,便永远看不到质变的收获。我们所锻炼的本事、历练的品格,也是我们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键时刻它起决定作用。我们还要去搞好人际关系,虽然不能利用人际关系呼风唤雨,也不至于让它成为我们发展大道上的拦路障碍。在时间的利用上,三者或许会有交集,对某个人而言,或许会有偏废,但我还是要说,其实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关注的,去花费力气去做的,至于如何平衡、如何调解,因人而异。一个懂得好好活的人,完全能够在其中游刃有余,逍遥自在。

学得不精,也不够深刻。仅代表个人观点,期望抛砖引玉,得到更精华的探讨。

热门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6篇)篇二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广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一 两种宇宙观。

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辨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二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例如机械性的运动)的基础,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三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首先是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人的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因为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而物质的运动则必取一定的形式。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

不论研究何种矛盾的特殊性,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个方面,研究所有这些矛盾的特性,都不能带主观随意性,必须对它们实行具体的分析。离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性。我们必须时刻记得列宁的话:对于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

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四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在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还有两种情形必须特别地提出来加以分析,这就是。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9资产阶级这两个矛盾着的力量是主要的矛盾;其他的矛盾力量都为这个主要的矛盾力量所规定、所影响。然而不管怎样,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在起着领导的作用,是完全没有疑义的。

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去找出它的主要矛盾。不能把过程中所有的矛盾平均看待,必须把它们区别为主要的和次要的两类,着重于捉住主要的矛盾,已如上述。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五 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在懂得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之后,我们必须进而研究矛盾诸方面。

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问题。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赖(或依存)、互相联结或互相合作。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些就是所谓同一性。所谓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的同一性,就是说,我们所说的矛盾乃是现实的矛盾,具体的矛盾,矛盾的互相转化也是现实的、具体的。科学地反映现实变化的同一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六 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在人类历史中,存在着阶级的对抗,这是矛盾斗争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无论在奴隶社会也好,封建社会也好,资本主义社会也好,互相矛盾着的两阶级,长期地并存于一个社会中,它们互相斗争着,但要待两阶级的矛盾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的时侯,双方才取外部对抗的形式,发展为革命。阶级社会中,由和平向战争的转化,也是如此。列宁说:“对抗和矛盾截然不同。在社会主义下,对抗消灭了,矛盾存在着。”这就是说,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它的一切形式,不能到处套用这个公式。

七 结论。

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它是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的。它对于人类的认识史是一个大革命。o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来,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事物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当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侯,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和非主要的区别;当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侯,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区别;否则就要犯错误。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这些要点。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

热门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6篇)篇三

斗争哲学产生于延安时代,我们不知道是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影响了艾思奇和陈伯达,还是艾思奇和陈伯达的哲学思想左右了毛泽东,总之,艾思奇等人三十年代来到延安后,与延安的哲学家一起创立了了斗争哲学,《矛盾论》就是斗争哲学产生的标志。从《矛盾论》中我们明显地可以看到,毛泽东并非是要建立一种自己的哲学,而是在于阐述马列主义的哲学。将绝对的无条件的斗争性和相对的有条件的同一性这一斗争哲学的理论原则说成是唯物辩证法,是强加给马克思和列宁的。从《矛盾论》引述的列宁的话就可以看出斗争哲学的基本原则首先是来自于对列宁的误解。绝对的无条件的斗争性和相对的有条件的同一性决不是列宁的意见。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人们是怎样误解列宁的。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曾引用了列宁的一句话,以证明斗争性的绝对性和无条件性。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里说:

列宁的这句话就成了绝对的无条件的斗争性和相对的有条件的同一性这一斗争哲学基本原则的理论根据。令人不解的是,毛泽东《矛盾论》里引述列宁上述话的同时见,还引用了列宁的另外一句话,这句话却有着与上述的说法有着极为相反的意见:

列宁在这里明显地表达出“对立面”是“有条件”的意思,与上面的引述将对立面的斗争说成是无条件的,似乎是自相矛盾。但读者如果稍微仔细认真一点,就不难看出列宁的上述两段话表达的是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句话列宁说的是对立面的斗争是无条件;列宁的第而句话说的是对立面是有条件的。如果我们将对立面的斗争和对立面看成是同一个意思,我们就会看到列宁两种矛盾的说法;如果我们看到对立面的斗争和对立面表达的是两个问题,我们也就不会怀疑列宁自相矛盾了。《矛盾论》的作者在同一篇文章中,引用了列宁两句具有相反的意思的话,但却没有发现这里的矛盾。毛泽东是第一个这样引用列宁话的人,从1937《矛盾论》发表到今天,几乎斗争哲学家们都在自己的著作和文章里,模仿《矛盾论》的做法同时抄用列宁的这两段话,令人奇怪的是竟没有一个人看到或指出这两句话的矛盾。

既然列宁说矛盾对立面的斗争是无条件的,那么列宁自然的成了这种斗争哲学的发明人,因为斗争哲学家们除了引用列宁的话外,并没有做更多的考察以证明同一性的相对性有条件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无条件性。如果列宁能重生的话,一定也会说这即给了他过多的荣誉也给了他过多的毁誉。如果哲学家们稍微仔细一点的话,不难看出列宁的这两句话中的有无条件性指得是两种情况:

列宁在第一句话中说的是:对立面的斗争是无条件的。

列宁在第二句话中说的是:对立面是有条件的。

如果囫囵吞枣地引用和理解上述的两种说法,很容易造成误解和混淆,将对立面和对立面的斗争误解成同一个含东西。

现在我们关键是要搞清楚:对立面的统一和同一性是否是同一个东西,对立面和对立面的斗争的区别何在,然后才能说谁是绝对的谁是相对的,谁是有条件的谁是无条件的。

常识就告诉我们:同一性是指事物自身的同一,是事物本身的差别所共同具有的东西,即事物的共性,共性的东西是一般的、抽象的或绝对的和无规定性的东西,所以他的存在是无条件的,它仅仅是事物存在的一个方面;而对立面的同一即包含了同一性也包含了对立性,这时的同一性已经不是抽象的无差别的同一,而是相对于具体差别而存在的同一,如地球(同一性)包含南北极(差别)的对立统一,又如生命(同一)包含了生死(差别)的对立统一,所以辩证法认为对立统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那么本来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和相对的有条件的对立统一,为什么在斗争哲学家那里却忽然演变成了相对的、有条件的同一性呢?这里关键是要搞清楚对立面的统一和同一性是否是同一个东西,如果能够将对立面的统一和同一性区别开来,知道同一性仅是对立统一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是对立面),就可以知道列宁所说的相对的、有条件的东西是指对立面的统一,而不是同一性本身,将有条件的相对的对立面的统一说成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显然是由于对对立面的统一和同一性两个概念的混淆而而形成的对列宁的误解造成的。

常识还告诉我们:对立性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不同的东西,是事物的个性。任何对立面都是相对的,如大小、上下、好坏等等,对立面的两个方面的存在是互为条件的,无大也就无所谓小,无上、下也就不存在了,对立面和相对性简直就可以说是同一个东西,而在斗争哲学家那里对立面却变成了绝对的无条件的东西,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在这里对列宁的误解与上述在同一性上的误解一样,关键是混淆了对立面和对立面的斗争这两个范畴。下面我们就简述以一下同一性、对立面的统一、对立面和对立面的斗争这几个辩证法范畴之间的对立同一关系。为了下面简述方便,我们先要明晰三概念:斗争、绝对和条件。

斗争。

最早用斗争一词作为辩证法范畴的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他曾把斗争称为“万物之父”,但辩证法在古希腊还不是成熟的理论,黑格尔是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的。”人,可黑格尔很少用斗争一词作为辩证法的范畴使用,马克思、恩格斯也是如此,列宁是比较多地用斗争一词用来表示矛盾的对立面,但他明确地告诉我们不能将日常用语的斗争与辩证法的斗争混为一谈,所以有时他特意把斗争一词加上引号。我想这些辩证法的大师们可能谁也没有想到后人会把斗争一词提到辩证法的最高原则的程度,甚至可以用斗争一词来取代对立统一的地位。在日常用语里斗争一词往往与矛盾、对立统一的内涵量相等,所以用斗争一词表示辩证法是很方便的。讲这么多是想证明斗争一词在斗争哲学里有着特殊的地位,斗争可以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成了事物存在的最高原则,斗争成了最终的目的,甚至成了生活的乐趣。但无论人们怎样理解和误解斗争一词,在辩证法里(包括斗争哲学)斗争一词仅应该是用来表示矛盾的一个方面即对立面的。

这样我们完全可以说对立面的斗争就是对立面的对立。就像具体同一的同一是抽象的同一一样,具体的对立的对立也是一种抽象的对立。

绝对。

在辩证法中绝对一词是有着明确的含义的,他与抽象是一个东西。黑格尔曾明确地表示;。

所以当我们说绝对对立时,实际是指抽象对立,凡是抽象的都不是具体的,都是无规定的,无条件的,列宁讲的对立面的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就是指这种抽象的对立或对立面的对立。

条件。

毛泽东把事物存在的外因称之为条件,而把内因称之为根据。那么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中的条件是指什么呢?如果把条件当内因看,根据就成了条件,根据本身是同一性和对立性的统一,把同一性做同一性的条件是同意循环,没有意义。如果把条件作为外因看,外因就成了矛盾或对立统一本身的条件,即外因既是同一的条件也是对立的条件,这样的条件怎么会是矛盾的一个方面同一性或斗争性的条件呢!所以单就矛盾的一个方面讲什么有无条件是没有意义的。

在明晰了上述概念以后,现在就来简述一下同一性、对立面的统一、斗争和对立面的斗争的辨证关系。

首先同一性和对立面的统一是辩证法两种同一概念,同一性一般的是表示抽象的或绝对同一,而对立面的同一则表示相对的具体的同一即对立统一。划分抽象同一和具体同一,是黑格尔与形而上学的知性同一及谢林的绝对抽象同一分歧的一个关键,黑格尔认为凡是存在的同一都是具体的同一,抽象同一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抽象同一与具体同一的区别在于:具体同一是含有差别的同一,而抽象同一是抽掉了事物差别的同一。这种抽象同一对我们的分析十分重要,但他决不会独立存在。如果我们没有规定的只是讲同一,这就是抽象的同一,抽象的同一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具体同一是这种抽象同一的具体化,这时的同一已是某一对立面的同一,已不是泛泛的同一,这种同一已经有了具体内容,如生与死的对立同一,这时的同一已经有了具体内容即生命,同一性是生命,对立面是生死。凡对立面的统一,同一性和对立面都是有具体内容的,如上面的同一性是生命,对立面是生死。这就是为什么对立面的统一是相对的是无条件的原因。当我们只是讲同一性时,这时的同一性还没有具体的内容,仅是抽象的同一,所以它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具体的)对立面的同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抽象的)同一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此乃辩证法的基本常识,列宁说的是:对立面的同一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而斗争哲学说家则将其扭曲成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对立面和对立面的对立(斗争)是绝对的。这个问题与同一性的问题具有同样的性质。

对立面本身是相对的,用不着思辩的理解就能做到,凡是对立面必然是两方面,如上下、多少、生死等等;其存在也必然是有条件的和具体的,它的条件就是同一性,如生死的条件即同一性是生命,无生命存在也就无所谓生死。所以对立面这个范畴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的和有条件的存在。

我们再来看对立面的对立(斗争)。对立面的斗争明显的是指对立面的对立,这种对立的对立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对立(指对立面的斗争)已经由具体的、有条件的对立转化成了抽象的无条件的对立,斗争哲学家没有理解对立面的斗争指的不是具体的对立面,而是对立面的对立面即是抽象的对立。列宁此处讲的绝对的对立就是这种抽象的对立,但斗争哲学家却将这种抽象的对立误解成了具体的对立,并将绝对与对立面联在一块,得出了绝对的无条件的对立这一斗争哲学的基本原则。但这是对辩证法的践踏,是对列宁的曲解,是辩证法没有贯彻到底的表现。绝对中有相对,相对里有绝对,列宁此处就是论证这一辨证关系。抽象的同一性本是绝对的,但在具体的对立同一时却变成了相对的;对立面本身是相对的,但对立面的对立或抽象对立却是绝对的。由于斗争哲学家没有理解绝对相对的这一辨证关系,从列宁的话里得出了反列宁的结论使辩证法蜕化成了斗争哲学。其实列宁在讲了上述话以后,可能预见到有人要歪曲他的话,马上就做了一个补充说明,如果人们在引用列宁这句容易被误解的话的时候,仔细看看列宁在说了上述话后的补充说明,并理解了说明的真实含义,斗争哲学可能就不会这么固执了。列宁是这样补充说明的:

列宁为什么讲完了被人们误解的那句话后马上作此说明,实际就是怕被人误解(怕什么有什么这也是辩证法)。本来抽象的同一性是绝对的,但绝对的同一性却要通过具体的同一性相对地表现出来,本来是具体的对立性却可以在具体的对立统一中抽象出绝对的对立来。对列宁的误解实际是对绝对相对的辨证关系的不理解,说到底是对对立统一本身的不理解,为此我们还有必要对对立统一规律作一详细说明,作此分析以后才能彻底戳穿斗争哲学的辩证法假象。在本文的第二、三两部分分别分析同一性和对立性。

热门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6篇)篇四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意义。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情感与理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等这些方面,更应注意,更应要求我们用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在情感与理智这一对矛盾方面,不能把其分割开来而只按情感办事,不能情感地思考问题,曲解事实而犯主观主义的错误,应自觉地用理智战胜情感,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情感;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首先应正确认识到特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不能片面强调精神作用而忽视物质利益,同时又要认识到不能忽视精神生活的作用和意义。物质利益对我们青年人来说,总是有很大吸引力的,但我们要学会用矛盾的观点对待,不能片面追求物质享受而被物欲所累。

社会在前进,人类在发展,而发展的动力正是矛盾。“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内部的矛盾性。”正确把握这一点,用矛盾分析方法去对待发展,这对个人、集体以至于一个民族的前途都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于矛盾中谋求前进,于矛盾中谋求发展。但愿我们都能自觉地学会用矛盾的方法面对矛盾的人生世界,从而使我们人生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坚定,更有力!

热门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6篇)篇五

毛主席的《矛盾论》写于1937年8月,是继《实践论》后的又一篇哲学论文。当时“西安事变”的爆发,使得抗日的局面即将到来,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多方面的不懈努力,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但是,由于在长征之前的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使得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这种不良影响一直持续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虽然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清除了以王明、博古等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正确领导地位,但是,对于王明这些人在党内所造成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不作一番大的努力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

为此,毛泽东同志写出了《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篇文章,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并以此来加强统一全党的思想。可以说,这两篇文章是对建党20xx年来中国革命经验和教训的哲学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从她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不可能对任何国家的革命提供现成的公式和答案,特别是中国革命,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不能死板教条式的生吞活剥马列著作中的只言片语,更不能照抄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做法”,只能在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具体的实际出发寻找出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来。

不管什么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业的发展中也是如此。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的时候,那些在苏联留过学,住过洋房,喝过洋牛奶,吃过洋面包的布尔什维克知识分子们,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一味听命于共产国际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指示,生硬死板地套用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经验”,甚至聘用由共产国际派来的洋顾问李德来指挥红军打仗,结果致使中央苏区的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形而上学那一套,因为它是不切合实际的唯心主义的理论。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的永远不变的。”从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看什么事物,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唯物辨证地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原则的条件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观。

任何事物都有着它一定的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问题就存在于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就决矛盾。不管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的变化,都是如此。因此我们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而是要从内部去挖掘、去研究、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毛泽东主席的这段话说的真好,就拿当时的中国社会现状来说吧,表面上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亿多农民的力量可以说是不可忽视,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所有的耕地都掌握在大官僚、大地主的手里,而农民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一年到头打下的粮食除了交地租以外,所剩下的口粮是寥寥无几,根本解决不了一家人基本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一年糠菜半年粮,如果赶上灾年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说,在遭灾的情况下你的粮食歉收,交不上地租,那么,那些残酷剥削压迫农民的地主老财就要收回你所租种的土地,甚至逼着你去卖儿卖女,从而导致家破人亡。老百姓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可以说是官逼民反,这样就会产生内部矛盾,而这些矛盾的产生,必然会推动社会进步。难道不是吗?在旧中国,由于大官僚、大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此时,诞生了代表全中国全体受剥削、受压迫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它的诞生,给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曙光,而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人民的希望,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倒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毛泽东主席所说的“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毛泽东主席所讲的这一席话是对的,因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只有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毛泽东主席在本文中还着重指出了“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可以说,这段论述可真是精辟极了,就拿1920xx年大革命失败这件事来说吧,是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先生,叛变了革命,这和当时党内所出现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也是分不开的。如果在当时我们拥有自己的革命武装,硬起来,不和国民党妥协,那么,我们就不可能遭到大革命的失败,更不可能发生国民党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的“四·一二”政变。同样,在江西中央苏区,如果我们不迷信苏联的某些“经验”和听命于共产国际的那些不符合中国实际的“指示”的话,就不可能发生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就算失败也不至于那么惨!可以说,远在莫斯科的那些住洋房、吃洋面包、喝洋牛奶的共产国际的“头脑”们没经过调查研究,擅自发布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指示”,固然可恶。如果没有党内那些对马列著作的条条本本和共产国际的指示奉若神灵的教条主义者,窃取中央主要领导岗位的话,也就不可能导致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弄得中央红军大搬家似的进行史无前例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所以说,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句话,说得可真是太对了,由此看来,“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武装力量的巩固”。

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是的,整个世界上从古至今几千年的发展也都是在矛盾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自始至终充满着矛盾,可以说,按照列宁的说法,那就是“承认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会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不是这样吗?就拿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来说吧,封建社会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上是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强多了,但是,由于体制上和意识形态乃至文化方面的一些因素,使得科学技术发展不起来,这就大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致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高,这就产生了矛盾,也就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方面的矛盾,由此,渐渐地就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到了很大发展,科学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在思想和文花方面的视野也有了很大的开阔。但是,由于大官僚大资本家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工人们是一天十几个小时不停地做工,但仍然是吃不饱、穿不暖,一个月下来,被资本家七扣八折挣下来的那点工钱根本就没法养家糊口,于是,就产生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志于社会变革的仁人志士就会首先站出来,试图探索改变这种现状的道路。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整个世界几千年的发展都是在充满矛盾的过程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不可能有世界的发展。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是孕育和存在于世界上一切事物之中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出现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到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占据中央统治地位,致使第四、五两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等,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也是充满曲折,也是在充满矛盾和解决矛盾中度过的,不然的话,能有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次又一次地从危亡中挽救了共产党,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沿着正确的航向驶向胜利的彼岸吗?这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救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是啊,世界上无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解决。比如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就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来解决;党内的矛盾,就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在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绝大部分人才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有一部分人还处在贫困线上这样就出现了贫富之间两极分化的矛盾,而要想解决这个矛盾,不能靠别的,只能靠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就业的岗位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提高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也才能解决贫富不均的矛盾。

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矛盾,每当历史向前迈进了一步,旧的矛盾解决了,而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所以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也都是在解矛盾中度过的,而解决不同的矛盾,也要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计划经济时期,特别是1950年代至1990年代,居民们所食用的粮油实行的是定量供应,每人每月也就是半斤油和二十七、八斤的口粮,甚至还不到。特别是象大米白面这样的细粮,每个月加在一起也超不过那么五六斤,可以说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过得是相当的苦,虽然每斤粮的价钱超不过两三毛钱,价格较低,但是人们却吃不到更多的细粮,可以说是苦不堪言。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了1990年代初期,取消了“粮食本”,粮油敞开供应,这下子人们的餐桌上可再也见不到高粱米和苞米面这样的粗粮了,可这好了,人们却又开始抱怨了,抱怨什么呢?原来是买粮食虽然不用粮食本了,可以敞开量地买,但这价格却上来了,而且这段时间是这个价,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却又是那个价,弄得人们是人心荒荒。一个劲儿地抱怨说:这还不如有粮食本哪会儿呢!虽然人们对这件事的认识有所偏激,但是它也确实又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就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经济没有发展起来,人们只好吃定量供应的粮油,而且每个月根本吃不上几斤大米和白面;而到了市场经济时期,这个问题虽然是解决了,但粮油的价格却又上来了,这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正常的,但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粮食产量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收入,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只要这样,才能解决老百姓收入的增长赶不上物价上涨的矛盾。这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过程变化,旧过程和旧矛盾消灭,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更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片面地看问题,照抄照搬某些框框本本。例如,1949年建国后,我们对城市里资本家所经营的工厂企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这就和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政府对资本家的财产实行没收充公大不一样,我党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毛泽东主席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来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而如果按照那些教条主义者的做法,那就得照抄照搬苏联在这方面的做法,如果那样做的话,就得事与愿违,达不到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且没有不出乱子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而不要生搬硬套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生活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矛盾论》这篇文章,是中国共产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小康生活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热门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6篇)篇六

读完《实践论》让我透彻地明白“知”与“行”的逻辑辩证关系,这使我对《矛盾论》产生极大的兴趣,越是这样越觉得当初对这些没什么兴趣是多么的遗憾。

通过阅读《矛盾论》,我准确地认识到了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这两种不一样的宇宙观。唯物主义认为发展是减少和增加,是重复,认为发展是对立的统一。唯心主义是形而上学的一种思想,以静止的、孤立的、片面的观点来看世界。我们的思想曾被这样的思想束缚数千年,那是因为我们当时不了解这个世界运行的规律,只能运用主观想象的方法来解释那些我们无法掌握的未知现象。而现今,我们已经对世界有了一定、全面的认识,就应透过客观的、全面的、动态的思想来观察世界。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我认为对其理解相对来说较为容易,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且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由矛盾运动所推动发展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问题并未展现出来并不是说就没有矛盾,而是因为矛盾并未被激化,未展现出来其相应的效果,比如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两个人在关系处理方面,如果两个人因为某件事而关系出现问题,他们没有出现争执就不能说两人没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如果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的原因或普遍的根据;但是,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的特殊原因,或特殊根据,也就无从辨别事物。那就更不能理解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去解决。

当矛盾出现时,两个产生矛盾的事物皆是因为特定的关系产生矛盾,而不会与另一件不想干的事物产生矛盾。矛盾的出现具有其特殊性,也是因为我们在分析问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注意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在我们的生活中,分析问题也应注意全面的、辩证的去分析问题。比如,我们第一次把某个项目就做成功了,我们就不能骄傲,要客观、全面的分析成功的本质因素、决定性因素。而不能一概而论,片面地误认为自己能力很强。

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然而不管怎样,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作用,是完全没有疑义的。这就是说,当我们遇到问题时,要分析出产生的'问题的矛盾,并找出起着领导作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才能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施策,方可解决根本性问题。而不是遇到问题,胡子眉毛一把抓,病急乱投医,最终所有的付出也只是无济于事。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一切过程中矛盾的各个方面,本来是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对立的。各矛盾之间,又互相成为矛盾。这样地组成客观世界的一切事物和人们的思想,并推使他们发生运动。而矛盾着的各个方面,不能孤立地存在。假如没有和他作对的矛盾一方,他自己这一方向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也就是说,矛盾双方可在同一个体系中统一存在在,而在一定条件下,又能够相互转化,向着对立的方面去了。同样,投影到我们的生活中,两个人有矛盾的前提是两个人务必有共同的竞争目标或需求而产生对立,然后矛盾的升级程度导致了后续的斗争过程。

通过学习《矛盾论》,我学习到了一种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首先,我们坦然接受问题和矛盾,矛盾是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且存在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不因人的意志改变而改变。

其二,我们要正确、辩证地看待矛盾,矛盾运动的升级,有助于推动事物向前发展;

其三,我们要全面分析矛盾,找出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然后科学的对症施策,妥善处理矛盾各方面,使之构成必须循环得到发展。

热门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6篇)篇七

《矛盾论》是毛主席在1937年写的。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超多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的复杂矛盾。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必须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状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表此刻: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其次,把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再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贯穿于对立统一的全部资料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对立统一规律的钥匙。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我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必须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在必须的条件下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失去一方,他方即不存在。一切矛盾着的事物和矛盾着的概念,都是因必须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靠。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倾向。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相对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矛盾双方互相排斥,对立的斗争性是不受条件限制的。它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阶段,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而矛盾的同一性则必定要以必须的条件为前提,条件的改变则促成矛盾的转化,没有必须的条件则矛盾双方不能共存也不能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着重分析了矛盾形式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区别。对抗性的矛盾发展到终点,必然要用外部冲突的方法来解决;而非对抗性的矛盾则主要经过调整内部关系,建立和谐与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正确分析和决定矛盾的具体性质对于指导革命实践至为重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它不仅仅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而且也是认识的规律。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构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构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应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务必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个性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务必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我人生的特殊性。

于矛盾中谋求前进,于矛盾中谋求发展。但愿我们都能自觉地学会用矛盾的方法应对矛盾的人生世界,从而使我们人生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坚定,更有力!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6篇)篇八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写的。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超多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的复杂矛盾。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必须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状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表此刻: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其次,把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再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贯穿于对立统一的全部资料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对立统一规律的钥匙。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我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必须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在必须的条件下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失去一方,他方即不存在。一切矛盾着的事物和矛盾着的概念,都是因必须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靠。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倾向。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相对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矛盾双方互相排斥,对立的斗争性是不受条件限制的。它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阶段,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而矛盾的同一性则必定要以必须的条件为前提,条件的改变则促成矛盾的转化,没有必须的条件则矛盾双方不能共存也不能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着重分析了矛盾形式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区别。对抗性的矛盾发展到终点,必然要用外部冲突的方法来解决;而非对抗性的矛盾则主要经过调整内部关系,建立和谐与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正确分析和决定矛盾的具体性质对于指导革命实践至为重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它不仅仅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而且也是认识的规律。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个性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好处。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构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构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应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务必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个性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务必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我人生的特殊性。

于矛盾中谋求前进,于矛盾中谋求发展。但愿我们都能自觉地学会用矛盾的方法应对矛盾的人生世界,从而使我们人生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坚定,更有力!

热门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6篇)篇九

毛的《矛盾论》写于1937年8月,是继《实践论》后的又一篇哲学论文。当时“西安事变”的爆发,使得抗日的局面即将到来,由于中国共产党人的多方面的不懈努力,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形成。但是,由于在长征之前的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的影响,使得党内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思想得以滋生和蔓延,这种不良影响一直持续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虽然在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清除了以王明、博古等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者,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正确领导地位,但是,对于王明这些人在党内所造成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影响,不作一番大的努力是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

为此,毛泽东同志写出了《矛盾论》和《实践论》这两篇文章,借以说明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危害性,并以此来加强统一全党的思想。可以说,这两篇文章是对建党16年来中国革命经验和教训的哲学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从她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不可能对任何国家的革命提供现成的公式和答案,特别是中国革命,具有极大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因此,不能死板教条式的生吞活剥马列著作中的只言片语,更不能照抄照搬苏联十月革命的“做法”,只能在坚持马列主义普遍真理的基础上,从中国的具体的实际出发寻找出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来。

不管什么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在自然界是如此,在革命事业的发展中也是如此。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的时候,那些在苏联留过学,住过洋房,喝过洋牛奶,吃过洋面包的布尔什维克知识分子们,不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一味听命于共产国际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指示,生硬死板地套用苏联十月革命的某些“经验”,甚至聘用由共产国际派来的洋顾问李德来指挥红军打仗,结果致使中央苏区的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给中国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不管干什么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形而上学那一套,因为它是不切合实际的唯心主义的理论。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这种宇宙观把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看成是永远彼此孤立的永远不变的。”从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无论看什么事物,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唯物辨证地看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坚持原则的条件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观。

任何事物都有着它一定的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问题就存在于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就决矛盾。不管是自然界还是社会的变化,都是如此。因此我们不要只看表面现象,而是要从内部去挖掘、去研究、去探索,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毛泽东的这段话说的真好,就拿当时的中国社会现状来说吧,表面上看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亿多农民的力量可以说是不可忽视,但是,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所有的耕地都掌握在大官僚、大地主的手里,而农民只能租种地主的土地,一年到头打下的粮食除了交地租以外,所剩下的口粮是寥寥无几,根本解决不了一家人基本的温饱问题,可以说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一年糠菜半年粮,如果赶上灾年就更不用说了。可以说,在遭灾的情况下你的粮食歉收,交不上地租,那么,那些残酷剥削压迫农民的地主老财就要收回你所租种的土地,甚至逼着你去卖儿卖女,从而导致家破人亡。老百姓实在是活不下去了,可以说是官逼民反,这样就会产生内部矛盾,而这些矛盾的产生,必然会推动社会进步。难道不是吗?在旧中国,由于大官僚、大地主和资产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此时,诞生了代表全中国全体受剥削、受压迫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它的诞生,给生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曙光,而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人民的希望,带领全体中国人民,经过二十八年的浴血奋战,终于打倒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由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毛泽东所说的“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毛泽东所讲的这一席话是对的,因为,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只有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毛泽东在本文中还着重指出了“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可以说,这段论述可真是精辟极了,就拿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件事来说吧,是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先生,叛变了革命,这和当时党内所出现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也是分不开的。如果在当时我们拥有自己的革命武装,硬起来,不和国民党妥协,那么,我们就不可能遭到大革命的失败,更不可能发生国民党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同样,在江西中央苏区,如果我们不迷信苏联的某些“经验”和听命于共产国际的那些不符合中国实际的“指示”的话,就不可能发生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就算失败也不至于那么惨!可以说,远在莫斯科的那些住洋房、吃洋面包、喝洋牛奶的共产国际的“头脑”们没经过调查研究,擅自发布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指示”,固然可恶。如果没有党内那些对马列著作的条条本本和共产国际的指示奉若神灵的教条主义者,窃取中央主要领导岗位的话,也就不可能导致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弄得中央红军大搬家似的进行史无前例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所以说,毛泽东所指出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句话,说得可真是太对了,由此看来,“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武装力量的巩固”。

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是的,整个世界上从古至今几千年的发展也都是在矛盾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自始至终充满着矛盾,可以说,按照列宁的说法,那就是“承认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会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不是这样吗?就拿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来说吧,封建社会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上是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强多了,但是,由于体制上和意识形态乃至文化方面的一些因素,使得科学技术发展不起来,这就大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致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高,这就产生了矛盾,也就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方面的矛盾,由此,渐渐地就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到了很大发展,科学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在思想和文花方面的视野也有了很大的开阔。但是,由于大官僚大资本家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工人们是一天十几个小时不停地做工,但仍然是吃不饱、穿不暖,一个月下来,被资本家七扣八折挣下来的那点工钱根本就没法养家糊口,于是,就产生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志于社会变革的仁人志士就会首先站出来,试图探索改变这种现状的道路。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整个世界几千年的发展都是在充满矛盾的过程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不可能有世界的发展。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是孕育和存在于世界上一切事物之中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出现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到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占据中央统治地位,致使第四、五两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等,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也是充满曲折,也是在充满矛盾和解决矛盾中度过的,不然的话,能有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次又一次地从危亡中挽救了共产党,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沿着正确的航向驶向胜利的彼岸吗?这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救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是啊,世界上无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解决。比如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就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来解决;党内的矛盾,就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在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绝大部分人才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有一部分人还处在贫困线上这样就出现了贫富之间两极分化的矛盾,而要想解决这个矛盾,不能靠别的,只能靠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就业的岗位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提高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也才能解决贫富不均的矛盾。

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矛盾,每当历史向前迈进了一步,旧的矛盾解决了,而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所以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也都是在解矛盾中度过的,而解决不同的矛盾,也要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计划经济时期,特别是1950年代至1990年代,居民们所食用的粮油实行的是定量供应,每人每月也就是半斤油和二十七、八斤的口粮,甚至还不到。特别是象大米白面这样的细粮,每个月加在一起也超不过那么五六斤,可以说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过得是相当的苦,虽然每斤粮的价钱超不过两三毛钱,价格较低,但是人们却吃不到更多的细粮,可以说是苦不堪言。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了1990年代初期,取消了“粮食本”,粮油敞开供应,这下子人们的餐桌上可再也见不到高粱米和苞米面这样的粗粮了,可这好了,人们却又开始抱怨了,抱怨什么呢?原来是买粮食虽然不用粮食本了,可以敞开量地买,但这价格却上来了,而且这段时间是这个价,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却又是那个价,弄得人们是人心荒荒。一个劲儿地抱怨说:这还不如有粮食本哪会儿呢!虽然人们对这件事的认识有所偏激,但是它也确实又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就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经济没有发展起来,人们只好吃定量供应的粮油,而且每个月根本吃不上几斤大米和白面;而到了市场经济时期,这个问题虽然是解决了,但粮油的价格却又上来了,这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正常的,但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粮食产量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收入,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只要这样,才能解决老百姓收入的增长赶不上物价上涨的矛盾。这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过程变化,旧过程和旧矛盾消灭,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更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片面地看问题,照抄照搬某些框框本本。例如,1949年建国后,我们对城市里资本家所经营的工厂企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这就和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政府对资本家的财产实行没收充公大不一样,我党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毛泽东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来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而如果按照那些教条主义者的做法,那就得照抄照搬苏联在这方面的做法,如果那样做的话,就得事与愿违,达不到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且没有不出乱子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而不要生搬硬套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生活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矛盾论》这篇文章,是中国共产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小康生活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热门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6篇)篇十

最近拜读了毛泽东的《矛盾论》,不禁为其的深刻论述所折服。

《矛盾论》是毛泽东同志在1937年写的。该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大量具体而生动的例子全面的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并且在许多方面发挥发展了马克思和列宁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成功的分析和解决了中国革命过程中许多的复杂矛盾。

矛盾是由相互对立的双方所构成的统一体。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方面各有其特点,这又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着的事物依一定的条件有同一性,因此能够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又能够互相转化到相反的方面去,这以构成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矛盾无所不在。毛泽东同志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等革命导师成果的基础上,科学地用矛盾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并适用之,开辟一条新道路,引导中国革命从失败走向胜利。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表现在:首先,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其次,把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是认识矛盾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再次,共性与个性、绝对与相对的关系贯穿于对立统一的全部内容之中,是深刻理解和正确应用对立统一规律的钥匙。矛盾双方又同一又斗争构成事物的矛盾运动。同一性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不是孤立地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体中,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条件,失去一方,他方即不存在。一切矛盾着的事物和矛盾着的概念,都是因一定的条件,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倾向。对立面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相对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矛盾双方互相排斥,对立的斗争性是不受条件限制的。它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阶段,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而矛盾的同一性则必定要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条件的改变则促成矛盾的转化,没有一定的条件则矛盾双方不能共存也不能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着重分析了矛盾形式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的区别。对抗性的矛盾发展到终点,必然要用外部冲突的方法来解决;而非对抗性的矛盾则主要经过调整内部关系,建立和谐与统一,使矛盾得到解决。正确分析和判断矛盾的具体性质对于指导革命实践至为重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它不仅是客观世界的规律,而且也是认识的规律。

如今,世界在变,世界在发展,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用矛盾分析方法对待一切却永远是充满生命力的,特别是对于青年一代,更具有指导意义。

世界有缺陷、不完美,就会造成冲突,形成矛盾;人生有缺撼、不完美,就造成人生的各种问题的冲突,形成人生矛盾。世界上矛盾无处不有,人生中矛盾无时不在。人生矛盾贯穿于人生的全过程,存在于人生的每个方面。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人与他人等一切人生关系中,无不存在着矛盾冲突。

青年一代的我们,正处在热情如火的时期,面对的矛盾更是复杂与多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去对待问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在理想人生和现实人生方面,应正确认识到理想人生必须植根于现实人生之中,同时又要用理想人生来指导推动现实人生的实践活动。在人生这一普遍性创造自己人生的特殊性。

于矛盾中谋求前进,于矛盾中谋求发展。但愿我们都能自觉地学会用矛盾的方法面对矛盾的人生世界,从而使我们人生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坚定,更有力!

热门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6篇)篇十一

矛盾是生活中无法避免的存在,矛盾论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在生活中,我们面临各种矛盾,如时间、人际关系、工作任务等矛盾,我们如何处理这些矛盾以使事情更好的发展?下面就让我分享一下我的矛盾论心得体会。

第一段:认识矛盾的性质和特点。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存在是因为不同的因素之间的矛盾,正因为这些矛盾我们才能不断地前进。就像生活中平时就会遇到一些矛盾,比如说要学习也要休息,这两者并无法兼得。矛盾的双方互为对立面,如黑与白、好与坏等,这种矛盾关系会推动事物的发展。如果我们能够积极地面对矛盾,理性的处理矛盾,就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二段:合理分析矛盾的性质,找到矛盾的根源。

对于矛盾的解决,不仅要了解矛盾的性质,还要合理分析矛盾的根源。对于每个具体的矛盾,我们的解决方法和策略各不相同。对于工作任务上的矛盾,我们可以分析矛盾的原因并制定解决方案;对于人际关系的矛盾,我们可以多沟通、多妥协来调节矛盾。

第三段:高度重视矛盾处理的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高度重视矛盾处理的方法。不同的矛盾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法,解决方法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事情的发展。为了更好的解决矛盾,可以选择有关的专业书籍来学习。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中,为了更好地处理矛盾,我们应多思考、多探讨,学会分析矛盾,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四段:发挥团结协作的力量,解决矛盾。

在社会团体和个人生活中,往往会出现各种的矛盾。在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发挥团结、协作的力量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去解决矛盾,达到和谐的结果。在处理矛盾时,如果能够充分运用团队协商的方式,给予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那么,人际关系中的矛盾就能够得到良好的解决。

矛盾既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矛盾的解决需要认真分析其性质与根源,运用方法与策略,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科学的处理矛盾,这样就会使事情得到更好的发展。在掌握矛盾论的基本观点与方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更好的去解决人生中的各种矛盾,让我们拥有更好的人生。为此,我们要不断学习、锤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矛盾处理能力,实现个人和社会和谐发展。

热门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6篇)篇十二

毛泽东主席在本文中还着重指出了“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可以说,这段论述可真是精辟极了,就拿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件事来说吧,是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先生,叛变了革命,这和当时党内所出现的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也是分不开的。如果在当时我们拥有自己的革命武装,硬起来,不和国民党妥协,那么,我们就不可能遭到大革命的失败,更不可能发生国民党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同样,在江西中央苏区,如果我们不迷信苏联的某些“经验”和听命于共产国际的那些不符合中国实际的“指示”的话,就不可能发生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就算失败也不至于那么惨!可以说,远在莫斯科的那些住洋房、吃洋面包、喝洋牛奶的共产国际的“头脑”们没经过调查研究,擅自发布那些不切合实际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指示”,固然可恶。如果没有党内那些对马列著作的条条本本和共产国际的指示奉若神灵的教条主义者,窃取中央主要领导岗位的话,也就不可能导致第四、五两次反“围剿”的失败,弄得中央红军大搬家似的进行史无前例艰苦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所以说,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句话,说得可真是太对了,由此看来,“一个政党要引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武装力量的巩固”。

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是的,整个世界上从古至今几千年的发展也都是在矛盾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这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自始至终充满着矛盾,可以说,按照列宁的说法,那就是“承认自然界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会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不是这样吗?就拿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来说吧,封建社会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上是比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强多了,但是,由于体制上和意识形态乃至文化方面的一些因素,使得科学技术发展不起来,这就大大地影响了社会的发展,致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没有得到提高,这就产生了矛盾,也就是落后的社会生产力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方面的矛盾,由此,渐渐地就过渡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得到了很大发展,科学技术有了很大提高,人们在思想和文花方面的视野也有了很大的开阔。但是,由于大官僚大资本家残酷地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工人们是一天十几个小时不停地做工,但仍然是吃不饱、穿不暖,一个月下来,被资本家七扣八折挣下来的那点工钱根本就没法养家糊口,于是,就产生了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志于社会变革的仁人志士就会首先站出来,试图探索改变这种现状的道路。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整个世界几千年的发展都是在充满矛盾的过程中度过的,没有矛盾就不可能有世界的发展。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斗争,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矛盾是孕育和存在于世界上一切事物之中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从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出现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致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到江西中央苏区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占据中央统治地位,致使第四、五两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等,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在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也是充满曲折,也是在充满矛盾和解决矛盾中度过的,不然的话,能有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次又一次地从危亡中挽救了共产党,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沿着正确的航向驶向胜利的彼岸吗?这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党内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这是社会的阶级矛盾和新旧事物的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救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是啊,世界上无论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穿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不同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毛泽东同志的这一论断,为我们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指明了方向,这大千世界所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矛盾,其原因、其性质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不能用“一刀切”的方法来解决。比如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就要用社会主义革命的方法来解决;党内的矛盾,就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来解决。在改革开放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而绝大部分人才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有一部分人还处在贫困线上这样就出现了贫富之间两极分化的矛盾,而要想解决这个矛盾,不能靠别的,只能靠发展经济,只有经济发展起来了,就业的岗位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提高了,才能改善人民的生活,也才能解决贫富不均的矛盾。

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矛盾,每当历史向前迈进了一步,旧的矛盾解决了,而新的矛盾又产生了,所以我们生活的每一天,也都是在解矛盾中度过的,而解决不同的矛盾,也要用不同的方法。例如,在计划经济时期,特别是1950年代至1990年代,居民们所食用的粮油实行的是定量供应,每人每月也就是半斤油和二十七、八斤的口粮,甚至还不到。特别是象大米白面这样的细粮,每个月加在一起也超不过那么五六斤,可以说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过得是相当的苦,虽然每斤粮的价钱超不过两三毛钱,价格较低,但是人们却吃不到更多的细粮,可以说是苦不堪言。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了1990年代初期,取消了“粮食本”,粮油敞开供应,这下子人们的餐桌上可再也见不到高粱米和苞米面这样的粗粮了,可这好了,人们却又开始抱怨了,抱怨什么呢?原来是买粮食虽然不用粮食本了,可以敞开量地买,但这价格却上来了,而且这段时间是这个价,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却又是那个价,弄得人们是人心荒荒。一个劲儿地抱怨说:这还不如有粮食本哪会儿呢!虽然人们对这件事的认识有所偏激,但是它也确实又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一个矛盾,这个矛盾就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的经济没有发展起来,人们只好吃定量供应的粮油,而且每个月根本吃不上几斤大米和白面;而到了市场经济时期,这个问题虽然是解决了,但粮油的价格却又上来了,这虽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正常的,但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只有在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粮食产量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粮食,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的需要,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收入,使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只要这样,才能解决老百姓收入的增长赶不上物价上涨的矛盾。这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过程变化,旧过程和旧矛盾消灭,新过程和新矛盾发生,解决矛盾的方法也因之而不同……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

我们在解决问题时,更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片面地看问题,照抄照搬某些框框本本。例如,1949年建国后,我们对城市里资本家所经营的工厂企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政策,这就和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政府对资本家的财产实行没收充公大不一样,我党在这个问题上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毛泽东主席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来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而如果按照那些教条主义者的做法,那就得照抄照搬苏联在这方面的做法,如果那样做的话,就得事与愿违,达不到所要达到的目的,而且没有不出乱子的,这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就在于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

通过学习《矛盾论》这篇文章,使我更加认识到了世界上任何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存在着矛盾,而这些矛盾又各有不同。所以,我们要做到对症下药,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根据不同的情况解决不同的矛盾,而不要生搬硬套马列著作中的那些死板教条。要确立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做到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生活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克服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使中国革命这艘航船能够拨正船头,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矛盾论》这篇文章,是中国共产党反对主观主义特别是反对教条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不仅在过去,在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小康生活和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同样有着它极其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读完毛泽东的《矛盾论》,很有回到高中时期整天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感觉,熟悉的理论,熟悉的句式,熟悉的观点。但或许是在大学中浸淫了2年,对社会,对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猛然觉得那些关于矛盾的理论,能够很自然的解释一些问题,这其中的道理不言自明。

关于矛盾,《矛盾论》中首先提到的是它的普遍性与绝对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换言之,没有了矛盾,世界也就停止发展了,那么这个世界也将不存在。因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所以当一个物体停止运动和发展了,那么它也就没有绝对存在的理由了。

所以有时候经常会看到,我们去怪罪政府很多事情没做好,甚至都没有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于是我们在网络上、在现实中去揭露一些政府的丑陋与罪恶。这可以看成是政府与人民群众在某一个特定的阶段站在了互相对立的面上,虽然本来不应该是这个情况的。但换个角度想,只有通过这样的矛盾,政府才会将执政于民的理念贯彻的更加完善,而人民群众也会在这个过程中提高政治素质,更好的维护自己的权益。因此,《矛盾论》中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即使本来看上去不存在矛盾的两方,其实也是存在矛盾的,因为他们都在发展,而有发展就必定有矛盾的推动。这就是矛盾的普遍性理论的精髓所在,即便你总想找个例子出来去推翻矛盾的普遍性存在原理,但最终还是会无功而返。而这件事本身何尝不是一中矛盾呢?你始终想找,却始终找不到。所以,矛盾的世界是奇妙的。

这就好比我们所存在的这个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一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国情,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发展情况都不一样,这才构成了五湖四海,各色皮肤、千姿百态的大世界。如果这个世界被一个国家统一了,那么结果会怎么样?整个人类也许就丧失了竞争意识,整个社会也许就会停滞不前。讲述这个例子,其实可以更好的理解为,矛盾的特殊性与矛盾的普遍性是同等重要的。可能这一点毛泽东在文章中没有细说,但我在这里指出来,是觉得矛盾的特殊性既是对于矛盾普遍性存在的证明,也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至此,关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及它们的关系便陈述完了,这本身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和理论,缩在这草草千字的文章中着实也难讲述清楚。

那么,既然矛盾有着特殊性,我们解决问题的依据也要从这个理论中引申出来,这便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毛泽东在文章中说“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或许很多人根本没有学过矛盾论,也不知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样的理论,但所有人都知道一把钥匙只能配一把锁。这说明在人大脑的深处,对于矛盾问题的解决是有一个天生的潜意识的,那就是所有问题都要经过分析,只有正确的锁才能打开正确的钥匙。然而在历史中,我们也看到,即使是《矛盾论》的创作者毛泽东本人,也犯下过很大的错误,比如“”便是典型的不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去操作,最后酿成悲剧的例子。这里再插一句,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其实也是矛盾的,拿毛泽东来说,他很好的诠释了矛盾论,很好的诠释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而自己却也因为没有按照理论去做而犯下过错误,所以矛盾真的是无处不在。

话题在回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上来,我们在现实中能够举出很多很多的例子,甚至包括一些自古就有的成语,如“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等也揭示了这个道理。法院判决每一个案子,都要根据案情的不同来定罪。比如同样是杀人,最近最热的两名杀人犯——药家鑫与夏俊峰,一个是撞伤人之后拿刀继续捅死伤者的学生,一个是因为城管执法暴力,为了维持生计而被逼杀人的小摊贩。在网络上,我们看到的意见几乎是一边倒的。对于药家鑫,人民群众发出了“此人不死,王法不在”、“杀人偿命”、“十恶不赦”的声音,而对于夏俊峰,更多的人则是同情这样一个小贩子,同时还怒斥城管暴力执法是罪有应得。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于同样的杀人犯,他们有不同对待方式,但是法院最后的判决结果却是一样的——死刑。这其中首先牵扯到了矛盾的特殊性,他们因为不同的原因杀了人;再之后,人民群众与法院都对具体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群众对于两人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法院对于这样重大的案件更是分别采取了慎密的调查与仔细的取证;最后,我们也看到了矛盾的普遍性——他们的二审终审判决都是死刑,因为他们的行为无论出自何种原因,都触犯到了人类道德的底线,他们夺走了别人的生命。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讲道:“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我们在之前讲述的两件事情中,可以看到不止一对矛盾的存在——杀人犯与被害者间的矛盾、人民群众与杀人犯之间的矛盾、法院与杀人犯之间的矛盾、被害者家属与杀人犯之间的矛盾……当然,我们说杀人犯与被害者之间的矛盾是所有矛盾中最重要的,因为这对矛盾直接导致了案情的发生以及后面所有的矛盾,这便是主要矛盾。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学习统筹兼顾。所以,我们可以理解法院在判决的时候,是以基本事实为准绳、以主要矛盾为重点来进行的,在两人杀人的既定事实成立的基础上,做出了死刑的判决。但同时我们也相信,法院的判决绝对不仅仅只是光看案情的本身,案情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人民群众对于案情的看法以及案情之外的一些联系都是法院在判决时候所要考虑在内的因素,这也就是对待次要矛盾时的一种统筹兼顾的方法。

拿我自己来讲,在整个大学四年里,会有一个终极的目标,而我这四年甚至更长时间,就会为这个目标而奋斗,那么这个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与困难便是主要矛盾,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解决这一个主要矛盾并最终达到目的。当然,在整个大学四年中,你不会只为了那一个目标而做事,期间我们会碰到很多有意思、很精彩的事情,拿我自己来讲便是像参加广告比赛、参加实习这样的机会。而你在萌生去做一件与终极目标无关的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去衡量这件事对完成终极目标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如果参加一个比赛会耗费我很多精力与时间,那么在计算这件事的性价比的时候,我会考虑放弃它并继续走回正常的轨道。这便是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只有牢牢抓住重点,才能完成预期的目标。

《矛盾论》中的理论是具有极强现实指导意义的。正如毛泽东自己在原文中所述:“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这些要点,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

其实在《矛盾论》中,毛泽东还提到了很多其他关于矛盾方面的理论,但我认为已经将自己深有感悟或者体会的几点陈述在了上文中。

热门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6篇)篇十三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毛泽东同志在论文的开篇就以这样一句话来引出下文,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让大家想明白为什么,事物的矛盾法则就是最根本的法则;同时又是为什么,矛盾法则,又能够称之为“对立统一的法则”。他的全文就围绕着这两个问题展开叙述,层次结构鲜明,举例颇多,让人信服。

针对第一个问题,他先是提出了两种宇宙观,并经过对“形而上学”以及“辩证法”的相互比较,向我们证明了只是光从事物的外部分析,并认为天地万物从来都不会发生质的改变也不会相互影响的“形而上学”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他告诉了我们“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其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我的运动,而每一件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而其中,事物内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个事物和其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经过对这两种辩证法的分析,他告诉了我们要善于发现事物中矛盾的存在,并要认真分析矛盾为什么会存在,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全文的第二个部分“矛盾的普遍性”则是对第一个问题的更好的阐释。毛泽东同志经过对矛盾普遍性的深刻分析,向我们揭示了为什么矛盾法则会成为最根本的法则。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的基础,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矛盾的普遍性或者说是绝对性有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个便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第二个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任何事物的存在与发展都离不开矛盾的存在,一切事物中包含的矛盾方面的相互依靠和相互斗争,决定了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了一切事物的发展。天地万物相互之间总是会有差异的存在,而差异就是矛盾,只要有差异,矛盾就不会消失,只可是这些差异表面上看起来还比较平静,并没有被激化升级到矛盾那么剧烈的斗争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具有矛盾性的,没有了矛盾,那么他们的生命也将停止,失去了矛盾中的任意一方,另一方也将不能存在。

文章的第三部分则是说“矛盾的特殊性”,他强调了即时天地万物都有矛盾的存在,可是我们在看待的时候却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具体情景具体分析。即使是同一件事物在不一样的发展时期,它所具有的矛盾的性质也是不一样的,仅有在我们认清了这一点之后,才能更好的解决矛盾,才能针对不一样的矛盾采用不一样的更好的解决方法,让事物得以更好的向前发展。

经过上头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矛盾的法则之所以能够成为“最根本的法则”是有它所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的。

接下来的第二个问题,毛泽东同志经过对“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与斗争性”来阐述。

所谓的“同一性”说的是如下的两种情景: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我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必须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事物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之间又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推使事物不断的向前运动发展。既然这样,同一性又从何而来呢?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矛盾之间总是在不断的相互转化,不停的运动,一切对立的成分都是在必须的条件下,一面互相对立,一面又互相联结、相互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靠。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的,缺一不可,失去了一方面,另一方也不能存在,就好比上和下,左和右,得到和拥有,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可是,仅仅是矛盾的双方相互依存还是不够的,它们更是能够相互转化,在必须的条件下,各自向着自我相反的方面转化,向着它的对立面所处的地位转化。这样两个方面就不断的融合不断的相互转化,同时又是一个整体。

然而既然是矛盾,斗争总是在所难免的,对立只是矛盾斗争所表现出来的一个最基本的形式,矛盾就是在同一性中存在着斗争性,即对立,所以这个第二个问题也得到了解答。

毛泽东同志在这个论文里面很多引用经典例证,尽管都是契合当时时代的例子,可是对于我们此刻的生活也是具有相当大的影响的。这篇论文告诉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如何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在发展事态下如何坚持清醒的认识,这篇论文无论是昨日还是今日,都可作为我们处理事物的方向坐标。

热门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6篇)篇十四

参加了工作之后便很少有时间读书了,对于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更是除了高中和大学的一些零散记忆外再无其他。借由此次参加培训的机会让我有时间也更有一颗安静的心仔细研读一下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

在以前还是学生时代的时候,政治课上矛盾论必须是老师必讲的题目,那时候没有实践经验进行佐证,因此对于老师讲的矛盾论只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觉得好像合理但是又好像不大对,总之是有很多个疑问在脑海里,但是也没敢向老师进行答疑释问。透过这几天的研读,我犹如醍醐灌顶般,对于毛泽东同志的深邃思想、远见卓识佩服得五体投地。毛泽东同志的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进行结合的产物,是经过中国几十年的实践检验出来的真理,是中国人民务必坚持的正确思想。

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主要论述了关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几个方面的资料。

毛泽东同志的宇宙观是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我的运动,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的运动相互联系着,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的运动当中,世界上不存在永远静止的事物,静止时相对的,运动时绝对的。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要求我们在看待事物的时候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去看待,并且不要只依靠于外因的作用,而要靠内因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

毛泽东同志认为矛盾存在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主要包括两方面的资料:一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物质运动形式中存在着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矛盾,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系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蕴含着事物的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也就是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任何事物都存在矛盾,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矛盾的事物,因此在处理事情个性是复杂事情的时候要注重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既要看到事情的一般性又要看到没一件事情的特殊性,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在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总是存在着很多的矛盾,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该主要矛盾对事物起着领导性、决定性作用。同时在事物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种矛盾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又决定着主要矛盾的性质,所以,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务必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才能抓准矛盾的性质,对症下药,彻底地解决问题。

矛盾的同一性指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我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双方,依据必须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一切过程都有始有终,一切过程都转化为它们的对立物,一切过程的常住性是相对的,但是一种过程转化为他种过程的这种变动性则是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

在学习和认识了毛泽东同志的矛盾论之后,我们就应将其理论成果运用到自身的实践当中去,以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具体将矛盾法则运用到我们审判实务工作当中,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用矛盾的观点看待案件中的事实。

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地矛盾运动当中,并且与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着。在审判工作中,一个案件从发生到解决的过程,也是一个矛盾发展的过程。在审判实务中,我们要牢记矛盾的观点,不要认为案结事了了,案件的矛盾就被解决了不存在了。我们需要做到以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问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应当全面思考到与案件有关的各方因素,做到不遗漏就应思考的任何因素,做到对各方当事人权益的充分保障,切实解决好纠纷,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二、要用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理论指导个案审判。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普遍性来源于特殊性。在审判工作中,首先务必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充分利用法律原则、法律法规、办案经验以及审判惯例明白案件审判。其次要坚持矛盾的特殊性,具体案件具体分析。任何案件都有与其他案件不一样的特殊方面,要思考到个案的特殊性,运用不一样的审判方式进行解决,不能依样画葫芦。最后还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关联,在审理个案的过程中要注意总结经验,归纳适用于一切案件的普遍规律,一指导下一次的审判工作。

三、抓住案件的关键问题。

一个案件从发生到解决,始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我们要善于抓住不一样审判阶段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着力解决案件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事情才能迎刃而解。一个案件,不论是调解或是判决还是执行,如何妥善解决各方的矛盾,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要善于去寻找这些问题的关键,平衡各种利益间得冲突,获得最有利于解决问题的方案,到达纠纷解决利益化,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促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综上所述,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先进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理论,更是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理论。在我们司法审判工作中充分运用矛盾论,能够使我们的审判工作更为科学合理,也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热门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6篇)篇十五

《矛盾论》这样一本经典的著作,对当今的中国依然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在此分享。

读书笔记。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不得不涉及广泛的方面,不得不涉及许多的哲学问题。这些问题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一两种宇宙观。

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辨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所谓形而上学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宇宙观,就是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世界。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二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其二是说,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例如机械性的运动)的基础,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三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首先是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人的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因为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而物质的运动则必取一定的形式。对于物质的每一种运动形式,必须注意它和其他各种运动形式的共同点。但是,尤其重要的,成为我们认识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则是必须注意它的特殊点。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

不论研究何种矛盾的特殊性,各个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各个运动形式在各个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各个发展过程的矛盾的各方面,各个发展过程在其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以及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各个方面,研究所有这些矛盾的特性,都不能带主观随意性,必须对它们实行具体的分析。离开具体的分析,就不能认识任何矛盾的特性。我们必须时刻记得列宁的话:对于具体的事物作具体的分析。

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四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

在矛盾特殊性的问题中,还有两种情形必须特别地提出来加以分析,这就是。

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9资产阶级这两个矛盾着的力量是主要的矛盾;其他的矛盾力量都为这个主要的矛盾力量所规定、所影响。然而不管怎样,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在起着领导的作用,是完全没有疑义的。

任何过程如果有多数矛盾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种是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的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因此,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去找出它的主要矛盾。不能把过程中所有的矛盾平均看待,必须把它们区别为主要的和次要的两类,着重于捉住主要的矛盾,已如上述。矛盾着的两方面中,必有一方面是主要的,他方面是次要的。其主要的方面,即所谓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五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在懂得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之后,我们必须进而研究矛盾诸方面。

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问题。同一性、统一性、一致性、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赖(或依存)、互相联结或互相合作。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这些就是所谓同一性。所谓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的同一性,就是说,我们所说的矛盾乃是现实的矛盾,具体的矛盾,矛盾的互相转化也是现实的、具体的。科学地反映现实变化的同一性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六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在人类历史中,存在着阶级的对抗,这是矛盾斗争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无论在奴隶社会也好,封建社会也好,资本主义社会也好,互相矛盾着的两阶级,长期地并存于一个社会中,它们互相斗争着,但要待两阶级的矛盾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的时侯,双方才取外部对抗的形式,发展为革命。阶级社会中,由和平向战争的转化,也是如此。列宁说:“对抗和矛盾截然不同。在社会主义下,对抗消灭了,矛盾存在着。”这就是说,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它的一切形式,不能到处套用这个公式。

七结论。

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它是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的。它对于人类的认识史是一个大革命。o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来,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一切事物的始终,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绝对性。当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的时侯,要注意矛盾和矛盾方面的主要和非主要的区别;当研究矛盾的普遍性和斗争性的时侯,要注意矛盾的各种不同的斗争形式的区别;否则就要犯错误。如果我们经过研究真正懂得了上述这些要点。我们就能够击破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的不利于我们的革命事业的那些教条主义的思想,也能够使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而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

值此伟人毛泽东诞辰之际,完成这篇读书笔记,向伟大的思想家毛泽东致敬。毛泽东在历史上有很多争议,本文旨在从哲学思想上解释毛泽东的《矛盾论》观点,以论证其正确性。

从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来看,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首先给出的是事物的定义,然后去了解事物的一些性质,或者是一个相反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性质是最重要的部分,如果了解了事物的性质,那么就算我们把“猫”不叫做“猫”,叫做狗或是别的什么,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到这是一种会抓老鼠的动物,我们就可以在实践中解决房子中有老鼠存在的问题。唯物辩证法作为一种研究事物的方法,离不开对事物性质的研究。

对于事物的性质,无非是说事物是怎样的,它能做些什么。对于具有不同性质的同一种事物,我们会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类别,矛盾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对于任何一种事物而言,往往更多的性质不是一成不变的,正是这些纷繁复杂的事物的种类构成了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事实上,有不变部分的情况只限于人类规定,例如对于数字“1”的规定,在现实中,就连物理学中曾认为是必然不变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也是漏洞百出)事物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的部分,往往是经常发生变化的部分,尤其是存在对立的部分。

要想了解矛盾,我们首先来看一看矛盾本身究竟是什么。从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冷和热是一对矛盾,快和慢是一对矛盾,大和小是一对矛盾,这些来自视觉和触觉的直接生理感受,就是我们认识矛盾的来源。

同样的,一件事情的发生,即从一种状态转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过程,有很多的影响因素。我们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解决一些小的问题,才能把一件事情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小的问题也就是把一件或几件事物的性质做了一些改变,从而达到我们的目的。

从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说,如果一件事需要你去做,那么它就不是可以自然地顺利发生的,而是有一定阻力的,否则就不需要人去做功了。每一种阻力的来源和人克服阻力的过程,也是矛盾的组成部分。举例来说,我们如果要爬山,那么我们首先需要保证自己的身体维持健康,这与山顶稀薄的空气就是一个矛盾;人在运动的时候会渴,而山上可能没有水,这是一个矛盾;人要用两条腿和两只手来攀登,而山上可能会有一些地方特别陡峭,容易滑下来,这也是一个矛盾。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矛盾都是基于人本身的属性和作用对象的属性产生的,并不是空穴来风,因此,解决的办法也应当遵循事物本身的属性。

在1937年这样一个特殊的时间,毛泽东发表这样一篇演讲,无疑是切合了时代主题的。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刚刚与国民党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武装斗争,在斗争中牺牲了很多我们的革命同志。而日本侵华步伐的加快,使我们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已不再是人民群众的主要问题,民族矛盾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代表无产阶级的中国共产党应当转变工作的方向,领导根据地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每次到了转移工作重心的时候,总有些同志思想上难以接受,因此需要《矛盾论》这样一篇文章向大家传达党的路线,反对党内教条主义。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辨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全书开篇提出,唯物辨证法作为认识世界方法论,根本性的理论是对立统一,也就是矛盾。因此,我们研究矛盾,首先要弄清楚一些哲学问题,也就是“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这六个问题,构成了这本书的前六章。

可以看出,两种宇宙观是对世界的认识,首先要有一种认识世界的正确观念,其次才能对矛盾进行解释;既然有了正确认识事物的观念,那么我们到处可以找到矛盾,举出各种各样的例子,从而明白矛盾是什么;在不同的矛盾中,自然有一些矛盾是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一些是次要因素,指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应对方案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全书的一个脉络,我们现在顺着这个思路,对这本书进行一个深层次的剖析。

二、两种宇宙观。

在这一章中,作者主要讲述了形而上学世界观和辨证法世界观以及它们的形成过程和区别,并阐述了唯心主义的局限性。

形而上学认为:世界一切事物、一切事物的形态和种类,都是“彼此孤立和永远不变化的”,他们认为“一种事物永远只能反复地产生同样的事物”。他们对社会发展的解释,通常用社会外部的地理、气候等条件说明,否认事物因内部矛盾而发展的观点。因此,这种世界观不能解释事物发生质变的原因。

在历史上,由于人们对自然认识的时间跨度和深刻程度有限,为了解释自然,创立了形而上学的学说。事物发生量变的过程,是容易观测的,易于控制的,因此是人们最先认识到的变化过程,这符合由简单到深入的人的认知过程。另一方面,在很多只有量变的情况中,它可以指导人们从事一定的生产活动,满足人们的一定需求,因此形而上学的产生具有其历史必然性。

然而,当人们对事物认知的深入以及时间和空间的范围的延伸,逐渐意识到了事物的任何性质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每种特性都只是在一个限定好的范围内才能保持,在满足一定的外部条件时,都可以进行转化。那么这种转化,已经不属于外部强加于这种事物的特征,而是这种事物本身就有的性质。“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唯物辨证法可以更好地解释现实世界,形而上学逐渐被唯物辨证法所取代也就是必然的了。因此,事物的对立统一也就成为了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

对社会的研究一向是马克思主义者所关注的焦点。形而上学认为社会的发展由地理环境以及气候等因素决定,这是可以用实例来证明其错误性的。非洲大陆在被殖民前和被殖民后,帝国主义的俄国和社会主义的苏联,其地理气候环境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而社会却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唯物辨证法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于内部矛盾引起的。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是由于内部的一些矛盾,例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思想之间的矛盾。外因需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说矛盾在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也就是没有事物是不符合对立统一的法则的;另一方面,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在任何一个阶段,我们都可以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并得出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判断。

前面讲过,事物的发展取决于内部和外部的一些对其具有影响作用的一些性质,这些性质之间的矛盾会促使事物发生变化。在生活中,凡是事物,都有矛盾的存在,这才使得我们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的方法具有普遍性。并且,人的思维本身也具有矛盾性,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也存在很多矛盾,用这些信息得到的结论自然也存在很多矛盾,同样,人每时每刻的行为与思想也存在着很多矛盾。因此,研究矛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一种迫切的需求。

然而,事物是否是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矛盾的呢?答案是否定的。例如一支笔在写到第1000个字的时候没有墨水了,那么需要用笔写字和笔没有墨水的矛盾是不是在写999个字之后才产生的呢?当然不是。同样的道理,任何一件事物,从始至终,一直贯穿着矛盾。

当时的中共内部,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分歧。正如毛泽东自己所说:“矛盾的普遍性已经被很多人所承认,因此,关于这个问题只需要很少的话就可以说明白;而关于矛盾的特殊性的问题,则还有很多的同志,特别是教条主义者,弄不清楚。”因此,对矛盾普遍性的叙述主要是为矛盾的特殊性做好铺垫工作。

“人的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运动形式。”在这个认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到一种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区别,这样我们才可以分辨事物,这样的认识过程才算是一个有效的过程。而因为我们是通过矛盾来研究事物的,因此事物的特殊性也就表现为矛盾的特殊性。

就人类认识运动的次序来看,总是由认识个别的事物开始,逐步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从而进行总结归纳,总结出一类事物的一般规律。当认识到一类事物的一般规律之后,人类会去继续研究其他的个别事物,去研究一般规律对其他的情况是否适用。这两者,一个是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一个是一般到特殊的过程,这二者总是同步进行着的(原书中叙述为“循环往复”,但似乎二者很难划清时间的界限,我们并非在一个过程结束之后再进行另一个过程)。虽然对于所有事物而言,我们的研究都只限于当前的事物的性质,事物又总是在不断变化着,我们永远无法结束我们的研究。但每一次我们对事物的研究,都会使我们对此类事物的矛盾情况的适用范围扩大了一些。因此,我们应当不断重复这一过程。

当时,中共内部的教条主义者认为理论是永远正确的,无论我们的情况如何变化,坚持理论就可以夺取革命的胜利。这就是对矛盾的特殊性认识不足的后果。事实上,现实世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前人根据以前的情况积累起来的经验是我们的一笔财富,但我们应该正确使用这笔财富,搞清楚我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按照理论去执行,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应当改变做法,从而更好地适应现在的状况。也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这一章中,毛泽东还对一部分人研究问题的方法提出了批评。他认为,目前党内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研究问题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三个方面。所谓主观性,就是不知道如何用唯物的观点看问题,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掺入个人毫无根据的一些判断,得到一些错误的结论。片面性,就是不知道如何全面地看问题,在研究问题的时候只了解问题的一个方面,例如“只了解中国一方,不了解日本一方,只了解农民一方,不了解地主一方”等等。表面性,就是粗枝大叶地了解一个问题,而没有做深入的研究,对矛盾的本质并没有搞清楚。这三者,本质上还是属于唯心的范畴,也就是虽然思想上接受唯物辨证法,但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回到了形而上学,这是我们应当杜绝的。在文革中,毛泽东所犯的错误,部分是由于对国内外形势的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的判断造成的,这就可以看出,我们现在强调唯物辨证法仍然有其必要性。

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未来的政策走向有过一次激烈的讨论。华国锋提出了“两个凡是”,这就违背了矛盾的特殊性的思想,认为理论一定适用于现在的情况,“以阶级斗争为纲”等政治运动思想是与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相悖的。邓小平则抓住了时代的脉搏,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为二十世纪末中国的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应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对毛泽东所写《实践论》和《矛盾论》的时代诠释。

五、主要的矛盾和。

主要的矛盾方面。

在研究矛盾的过程中,我们要想从问题中分析出矛盾的脉络,并很好地把理论应用于实践,掌握一些基本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接下来的几章,就是研究矛盾的一些方法和解决问题的一些方法。

“在复杂的事物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矛盾。”换句话说,在若干个不同的矛盾中,总有一些矛盾是我们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就可以解决的,而另一些矛盾则需要我们努力去一个一个地克服,这就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别。其中,现阶段对该问题影响最大的矛盾,我们称之为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唯一的。

在研究事物的过程中,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一个矛盾都研究得一清二楚,应当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对事物影响较大的矛盾上面。其中,主要矛盾尤为重要,需要我们去花费最多的时间和精力。毛泽东这样评价主要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因此,研究主要矛盾是我们分析矛盾的常用方法。

接下来,毛泽东主要分析了社会中的主要矛盾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主要矛盾,他们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流,其他如自由资产阶级和垄断资产阶级等矛盾则被主要矛盾所影响。而在当时的中国,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之间有一种复杂的关系。当其他民族向中国发动战争,企图把中国由半殖民地完全地变为它的殖民地的时候,()中国国内大部分力量都会团结起来抵抗外来侵略,在近代史上,这样的行动有力地反抗了帝国主义,使中国没有沦为某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然而,当帝国主义支持国内某支力量,依靠它的统治来实施经济殖民的时候,统治阶级会压迫剥削人民,社会的主要矛盾则表现为被压迫的农民和工人与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作为代表人民的政党,应当看清社会的主要矛盾。在1937年,日本加速对华侵略扩张的时候,中国共产党应当与中国国民党一道,领导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而不是坚持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放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此同时,人民与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虽然不是主要矛盾,但并不能放松警惕,避免无产阶级革命力量被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所消灭。相反地,共产党应当在抗战的过程中向广大人民宣传马克思主义,扩大自己的力量,以更好地与日本帝国主义以及以后的国民党力量作斗争。

六、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毛泽东这样解释同一性:“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着其相反的方面转化。”

也就是说,同一性是矛盾本身的性质,假如没有了矛盾的另一方,那么矛盾也就无从谈起。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无论是事物本身的矛盾,还是一件事情中蕴含的矛盾,都包含了两个必不可少的方面。有一些矛盾是容易解决的,当解决之后,两个互相对立的方面与矛盾本身一同消失了。另一些长期存在的矛盾,两个互相对立的方面将长期共存,“互相联结、互相贯通、互相渗透、互相依赖”。

同一性还表现在满足一定条件时,矛盾的双方会互相转化。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转化并不是无条件进行的,对每一种特定的矛盾,都有其特定的转化条件。例如热水转化为凉水,所需要的是外界温度低于水的温度并且外界具有从水中吸收热量的途径;封建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由封建地主阶级占统治地位到资产阶级占统治地位,所需要的转化条件是地主阶级对资产阶级和农民的压迫导致的社会矛盾的激化。

接下来研究的是矛盾的斗争性。对斗争性的研究,首先要从事物本身运动的状态谈起。事物的运动都有两种状态,相对静止的状态和显著地变动的状态。事物从一种平衡达到另一种平衡,一定会有变化显著的阶段和相对静止的阶段,相对静止的阶段发生的变化,我们称之为量变;变化显著的阶段发生的变化,我们称之为质变。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变化显著与相对静止都是相对的,并不能以单纯的单位时间变化量去衡量。例如物种的灭绝,通常会持续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在每一年中,死去的该物种的数量可能是很小的一个数字,但与这个物种繁衍的过程相比,这个变化又是显著的。我们之所以要把这两个过程分开,是因为在这两个过程中,事物的发展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性质和特点,所以应当区别分析、区别对待。

斗争,则存在于两种状态之中,表现为对立的二者之间的互相排斥,并经过第二种状态而达到矛盾的解决。“矛盾的斗争贯穿于过程的始终,并使一过程向着他过程转化,矛盾的斗争无所不在,所以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斗争是伴随着矛盾而一直存在的,对矛盾的研究离不开对矛盾中斗争的研究。

在定义中,斗争表现为互相排斥,因此斗争的范围非常广泛,并不仅限于暴力革命。例如,工人在工作中向老板提出提高工资的要求,企业要求员工加班,这都属于斗争的范畴。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们才可以说矛盾的斗争是每时每刻都存在着的,对斗争的研究才具有其广泛的适用范围。

于是,书中得到了这样的结论:“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我们在研究一个单个的矛盾的时候,只要牢牢把握住矛盾中两者的有条件地互相转化和矛盾中两者的斗争这两点,就可以搞清楚这个矛盾的状况和发展趋势。

七、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在矛盾的斗争性问题中,有一种特殊的斗争形式,它表现为矛盾的双方激烈地互相排斥,使得原有的平衡状态不能再维持下去,这样一种形式就称之为对抗。可以看出,对抗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矛盾斗争的一切形式。

在人类历史中,社会中的主要矛盾通常表现为阶级矛盾,因此阶级之间的对抗也正是我们关注的焦点。事实上,在任何一个社会中,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长期存在着斗争关系。但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这种矛盾被激化了的时候,阶级之间的斗争就表现为阶级之间的对抗,从而引发深刻的社会变革。

应当说,对于解决阶级矛盾而言,对抗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要坚持下去的,唯独如此方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但是,在斗争的过程中,对抗并非总是适应当前的情况,所以应当唯物辨证地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如对于1937年的中国,坚持与国民党的对抗是不理智的,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与人民的需求相违背的,因此国共之间的矛盾应暂时发展为非对抗性的。

在这一章中,毛泽东提出了关于共产党内部思想是否是对抗性这个问题的一些意见。他认为,共产党内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的矛盾,是阶级矛盾在党内的反映,在开始的时候,它并不表现为对抗性,但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这种矛盾会逐渐发展为对抗性的。例如苏共中列宁、斯大林的思想与托洛茨基、布哈林的思想的矛盾,就是由观点上的分歧逐渐发展到对抗的。因此,党内一方面要与错误思想进行严肃的斗争,另一方面要给犯错误的同志留有自己觉悟的机会。

在当今世界上,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但一些矛盾仍然以对抗的形式出现在在一些国家中。例如最近利比亚发生的内战和埃及发生的政变,就是国家内部两股力量的矛盾在经济危机中激化,转变为对抗产生的结果。在中国,我们应该尽力避免任何一种矛盾的激化,以避免对抗形式的出现。

总的来说,全书介绍了矛盾的思维基础、矛盾的一些基本的性质、现实中矛盾的存在形式、研究矛盾的一些方法和矛盾论对我们行为的指导作用,并通过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分析,为中国共产党指出了一条由理论指导的路线。历史证明,这条路线是一条正确的路线,它帮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矛盾论》这样一本经典的著作,对当今的中国依然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现在的中国,面临着诸多矛盾,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二是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与现在的世界霸主美国维护霸主地位之间的矛盾;三是长期高速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一些矛盾:财富分配不均、环境污染严重、高新技术产业的匮乏、部分制度和法律阻碍社会的发展、三农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上述矛盾都实际存在着,但考虑到中国周边的国家在中国进行大跃进到文革期间进行了快速的经济发展,中国在原有的生产力下面临着难以满足温饱问题的局面,以及国际大环境美苏冷战仍然处于主导地位,中国实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样一个问题。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实行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策,使中国在1990年至20xx年实现了经济腾飞,由原来的贫穷发展中国家发展成为一个可以在世界经济中分得一杯羹的世界强国。

三十年过去了,我们实现了全面的小康生活,缓解了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因此,另外两个方面的矛盾由之前的没有踪迹转化到了目前的比较重要的地步,但还没有进入对抗的阶段。我们现在对这两个方面的矛盾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以期对中国的现状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首先是中国现在的国际形势不如20世纪80年代。在越南战争结束之后,美苏争霸以及之后美国维持霸权主义的战场分别集中在中东和东欧两个部分,世界上发生了几场局部的社会动荡,其中包括阿富汗战争、两伊战争、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多场战争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这样两件重大政变,美国的精力一直集中在中东和东欧,无暇顾及远东,这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三十年发展机遇。而在华约解体,北约东扩逐渐成为事实之后,中国成为了美国维持超级大国的最大潜在对手,因此美国提出了重返亚洲战略,期望限制中国的发展,因此这个矛盾相比三十年前要重要很多。

其次是中国快速发展导致国内出现的一些问题,大致分为财富分配不均、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高新技术产业的匮乏、部分制度和法律阻碍社会的发展、三农问题这样五个方面。财富分配不均主要体现在地域上的东部富裕、西部贫穷和城市富裕、农村贫穷,个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两个问题上;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主要体现在整个中国雾霾现象严重,一些地方领导为追求经济发展指标破坏当地环境、大量消耗当地资源这样两个问题上;高新技术产业的匮乏是自三十年前就有的矛盾,经过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工作,现在已经得到了部分缓解,现有的问题主要在于科技水平与经济规模不相适应;制度和法律的问题也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中国经历了长期的人治社会,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接受法治,例如部分地方一把手领导存在“山大王”思想,农民工讨薪采用暴力手段等等,以及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尚无一个完善的应对机制,通常在问题出现之后进行亡羊补牢,例如20xx年的“非典”应对和20xx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三农问题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中国在从传统农业大国向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进程中,会有一个农业人口不断向城市迁徙的过程,城市的高速发展与农村的传统小农经济构成了矛盾,怎样保证占中国多数的农业人口不成为发展的阻力,还要保证农业人口在逐渐转变为工人的过程中同样分得改革开放的红利,是作为代表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必须考虑的问题。

近些年来,中央高层对以上两个矛盾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对于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引起的美国对中国的制裁和限制,邓小平提出了韬光养晦的外交方针,在之前的几十年中,这样的外交政策为中国赢得了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美国着眼于中东的石油,放松了对远东的政治经济控制,然而随着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期望通过韬光养晦继续维持阻力很小的高速发展已经没有了可能性,因此,最近几年,我们看到了中国在一些外交问题上做出了一些强硬表态,东海航空识别区的划定就是一个例证。

至于中国在发展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党中央也认识到了这些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了提高个税起征点、施行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开展“863计划”、修订《物权法》等多项法律、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等一系列措施。近十年来,尤以“三农问题”的处理为关注的焦点。党中央分别提出实行了免除农业税、国家投资为农村建设基础设施、新农合公费医疗、完善农民工讨薪机制等若干政策,较好地解决了中国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三农问题,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打好了基础,同时也部分缓解了财富分配不均的矛盾。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其他的四个方面矛盾目前都有不少令群众不甚满意的地方,不妥善处理好这些问题,中国的崛起就无从谈起。

从现在的一些舆论导向和一些社会现状来看,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的矛盾依然是中国的主要矛盾,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不可动摇的,但与此同时,第二个矛盾和第三个矛盾与三十年前相比正在逐渐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重要因素。矛盾具有特殊性,因此把三十年前邓小平提出的理论作为现今的指导思想而不做修正是不符合唯物辨证法的。在xx届三中全会上,同志首先肯定了主要矛盾并未改变,然后对国内的若干个影响重大的问题提出了改革措施,并予以施行,这是建立在对国内自基层至国务院的现状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的,是针对国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

理论只是几张写满了字的纸,只有我们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断发展理论,它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矛盾论》只是毛泽东思想的一部分,在这个世界快速发展的时代,毛泽东思想仍然焕发着蓬勃的生机。我们应不断发展前人留下的理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热门对矛盾论的理解和心得范文(16篇)篇十六

20_年4月18日19:00—21:30在2a202教室我第一次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小组的团体学习。本次学习主要是毛泽东的《矛盾论》之“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小组成员针对学习、联系生活各抒己见,学习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在大家的思考中结束。因为是第一次学习,第一次发文,我就谈一些自我粗浅鄙陋的体会,期待共鸣。

学习之初,就有成员抛出问题:“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正如我们大学生该如何处理好学习与社交、工作、生活的矛盾?”我认为这个问题提的相当好。纵观这两节的学习,我们完全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好好活,怎样才算好好活?好好活,就是要珍爱生命,自我的和他人的;好好活,就是要提高自我,物质上和精神上;好好活,就是要尊重规律,自然的和社会的。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会永远属于你,永远属于你的仅有你自我。所以,你活在这个世界上就要善待自我,进而善待他人,善待社会,善待整个世界。你需要生存下去,所以你要爱惜自我的身体,规律饮食,坚持锻炼;你需要不断发展,所以你要提高自我的智慧、增强自我的本事。上大学、读研究生、学习知识、实践锻炼,所有这一切都是途径,都是手段,而绝非目的。试想一下,你还有更好的途径吗?如果有,你能决定吗?如果决定不了,你就要利用好此刻。从古人开始,是没有大学的,经过历史的发展,实践的摸索,知识的积累,有了系统学习知识的必要性,于是有了大学。大学培养了很多人,也堕落了很多人,很多人不懂的去平衡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关系,看问题偏颇,总是注重其中的一个方面,而不是顾全大局,不懂的生活的辩证法,走形而上学的道路,最终误入歧途,还反过来责怪大学培养目标的缺陷、培养机制的不完善。

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矛盾推动了我们的发展,我们总是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找到了我们的方向,解决了前途道路的问题。我们需要用辨证法的眼光看问题,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这所大学,此刻不好不代表以后不好,一时不好不代表永远不好。我们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们自我,任何事物都有自我的因果联系,此刻我们的思想和行为,直接影响到我们以后很多年的成长。如果你好好利用这个大学的资源,即使你仅仅学会了做事情要有坚韧的毅力,对你以后的提高也是极其有利的。

我们所学的知识,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量变方可引起质变,如果你不屑于量变的辛苦,便永远看不到质变的收获。我们所锻炼的本事、历练的品格,也是我们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键时刻它起决定作用。我们还要去搞好人际关系,虽然不能利用人际关系呼风唤雨,也不至于让它成为我们发展大道上的拦路障碍。在时间的利用上,三者或许会有交集,对某个人而言,或许会有偏废,但我还是要说,其实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去关注的,去花费力气去做的,至于如何平衡、如何调解,因人而异。一个懂得好好活的人,完全能够在其中游刃有余,逍遥自在。

学得不精,也不够深刻。仅代表个人观点,期望抛砖引玉,得到更精华的探讨。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广告策划能够帮助企业吸引更多潜在客户的关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婚礼策划范文,供新人们参考和借鉴。1.培养热爱生活,热爱进行家务劳动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我个人觉得,一名优秀的纪检监察干部,必须具备四种品质,那就是“纪检监察”:纪,是纪律,在思想上要有纪律,讲党性、守规矩;
培训心得是对培训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进行总结和归纳的文献资料。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军训心得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的参考。
写读书心得是一种培养文字表达能力的方式,通过组织语言和思维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辞职报告是一种书面材料,用于向上级或公司领导详细陈述个人离职原因及相关情况。为了更好地理解报告范文的写作要点,我们可以阅读一些经典的报告范文。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
通过知识点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点,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以下是一些有趣且富有创意的军训总结范文,为大家提供一些不同寻常的书写角度和思路。
运动会是学校举办的一项重要活动,它能够丰富同学们的体育生活。运动会宣传内容要如何突出其重要性和意义?以下是一些备受欢迎的运动会宣传语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
总结是人生的一面镜子,让我们回顾过去、发现问题、把握未来。要写一篇完美的总结,我们需要关注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到改进的方向。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智慧和感
奖学金申请书是向学校或机构申请奖学金时所需提交的一种书面材料。需要写一份申请书但不知从何入手?不妨参考一下小编收集的申请书示例。尊敬的领导:我叫,是xx班的学生
教学反思应该持续不断,不仅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即时的反思和调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军训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军训经历
一分钟,可以是一个转机,让我们拥有新的机遇和可能性。一分钟的总结,应该简明扼要地概括出学习或工作的亮点和不足。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关于一分钟的精彩瞬间
公益事业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支持,给他们带来温暖和关怀。公益总结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估项目的成效和效果,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下面是一些公益活动的影响评估报
运动的力量,点燃激情;团结合作,创造辉煌!运动会宣传应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媒体和渠道?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的运动会宣传语范文,希望能给你带来启示!
答谢词是一种礼貌和文化的表达方式,可以让对方感受到我们的尊重和感激。写一份答谢词,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答谢词是表达感激之情的一种书面材料,它
请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工作的方向和要求,确保我们的行动符合公司的整体利益。在请示中,我们应该注重合作和共享,借助他人的经验和智慧,共同解决问题和提升工作能力
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和问题,并寻找改进的方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实习心得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实习总结有所帮助。烈士是祖国的英雄,是为国家和
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学生会可以更好地组织和安排各项工作任务。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中融入了多元化的教育内容,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你清楚怎么写关于职业高中班主任德育
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每个人都可以为公益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公益行动要积极参与,但也要量力而行,避免盲目参与和过度消耗自己的精力。以下是
青春是一段充满激情和活力的岁月,是展现个人价值和才华的重要时刻。总结青春时,我们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以激励自己不断进步和努力。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健康
初三教案的编写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教学活动。为了帮助初一教师更好地备课,下面为大家提供了一些优秀的初一教案供参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
诚信是网络社交中的基本原则,网民应该遵循网络道德规范,不传播谣言、诈骗等不良信息。这些环保总结范文是作者多年的环保实践和积累的结晶。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一篇优秀的欢迎词,能够让听众在短短几分钟内感受到我们的热情与友好。在写欢迎词时,我们可以从感谢嘉宾的到来、介绍本次活动的背景以及对嘉宾的期待等方面入手,使其更加
10.合伙协议是合伙企业成立和运营的基础,合伙方应当重视其签署和执行。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这些合伙协议范文。住址:_________________
写实习心得可以让我更深入地思考和分析实习工作的过程和结果,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接下来是一些同学们写的军训心得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励志的力量能够帮助我们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总结要注意细节,对过去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梳理和总结,避免重蹈覆辙。下面是几篇经典的励志总结,希望能够给你带来积极的能量和思
写学习心得可以培养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提升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接下来是一些教师们在教学反思中总结的好的实践经验,希望能对你们的教学有所帮助。
军训心得是对自己在军训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总结和梳理,以便更好地了解自己在军训中的优势和不足。接下来是一些实习心得的整理,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实习中找到一些共鸣和思
导游词是一种在旅游过程中向游客介绍景点、讲解历史文化、传达相关信息的口头表达方式,它可以增加游客对旅行地的了解和体验,我想我们需要一个精彩的导游词来带领大家走进
工作心得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审视自己的工作表现和方式,有助于提高自我认知和职业素养。最后,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培训心得的写作技巧,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范文供
通过写工作心得,我们可以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能力,为自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工作心得范文,希望可以为大家在写作中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的机
辩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观点和立场,并培养客观公正的态度。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辩论经典案例和参加辩论培训来提升自己的辩论能力。以下是一些对辩论活动的展望和思考,让我
通过制定提纲,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目标和大纲。在编写提纲时,应该注意不要过于详细,以免限制后续写作的发展。-分支2:参与英语角或口语训练班2018年8月2
条据书信能够提供清晰的证据,用于法律和商业事务。撰写条据书信时,应该尽量避免使用太过复杂的专业术语,以免对方无法理解我们的意思。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条
大家都知道,适当地请示上级和老师是一种负责任和明智的做法。请示的写作需要注意语法和拼写错误的避免,以提高写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请示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技能
经典作品是文学艺术的典范,它们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展现了作者的才华和创造力;好的经典作品是经过反复打磨和审视的结晶。下面是一些经典范文的精选,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方
公益活动可以提高社会文明素质,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公益总结应该注重数据和事实的支撑,向读者展示公益活动的实际效果和影响。下面是一些公益活动的经验总结
读书心得是读者对书中深层次含义的思考和概括,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书中的知识,增加我们的人生智慧和阅历。以下是一些实习心得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借鉴,相信你可
项目策划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对特定项目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的过程。在下面的调研方案范文中,你可以看到一些具体的调研问题和解决方案,可能对你的研究有启发作用。
离婚申请书是一种法律文件,用于申请夫妻间的婚姻关系解除。这些奖学金申请书范文包含了不同学科和专业的申请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尊敬的土地规划局领导:我叫___,陆
一个好的公司宣传语可以让消费者产生共鸣,增强品牌认同感,从而促进购买行为。通过故事叙述,引发共鸣和关注!我们特意搜集了一些深受人们喜爱的公司宣传语,希望可以为您
竞聘报告是我们向雇主展示自己的机会,我们应该从雇主的角度出发,思考他们最关注的需求和要求。在撰写开题报告时,可以参考以下范文,了解一下如何表达自己的研究思路和创
提纲是一个文本的骨架,能够帮助我们整理和组织思路,写作时常常需要准备一个提纲。拿出纸和笔,准备好动笔吧。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明确文章的结构,内容组织更加有序。通过提
留学申请是一个机会,让学生有机会去更好的学校学习,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留学申请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灵感和参考。尊敬的院领导:您好!我是x
理想是人们对未来所期望的美好境界,是追求和实现自己价值的动力。培养积极的心态,克服困难和挫折,是实现理想的必备素质。随着社会发展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理想的
通过学期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制定下一个学期的学习计划。军训总结九:锤炼意志,燃烧青春,奋斗前行忘了在那本教育杂志上看到:“教师要认识到‘自己也是一种资
公益是一种人文关怀的表达,它可以传递和扩大社会正能量,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写公益总结时,我们要注重事实依据,避免夸大或虚假的描述。以下是一些公益资源和资讯的分
通过工作心得总结,我们可以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体会,促进团队协作和共同进步。推荐大家浏览以下读书心得范文,它们涵盖了不同类型的书籍和题材,从中可以获取一些写作
通过致辞致谢,我们可以向众多辛勤付出的工作人员表示感谢,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付出被认可和肯定。在写致辞致谢时,要注意语速把握,在表达时保持清晰流畅,不拖沓也不过于
民族团结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需要我们具备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民族团结交流的重要桥梁。根据我过往辅导中小型外资企
理想是人生的航标,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和方向。然后,在文章中要详细阐述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和期待。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一份完美的理想总结,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
每一位伟大的人都有一个伟大的理想,这个理想成就了他们与众不同的人生。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实现理想的关键。以下是一些实现理想的实践经验,希望能够为大家解决一些困惑和问
统计是一种客观、系统、科学的方法,可以从数量上为我们揭示事物的真实面貌。下面是一份团队日活动的详细安排表,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一:认真做好眼科医生门诊手术的协助工
参与征文可以拓宽视野,提高写作水平,同时也是展示个人能力的机会。征文要注意用词准确、语言流畅,避免冗长和模糊的表达。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征文范文,希望能给
就职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和成就感而进行的一种努力和尝试。如何在就职后迅速适应新的工作环境是需要思考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就职经验分享,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启
导游词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了解旅游目的地,增加他们对景点的认知和兴趣。一个好的导游应该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几段经典的导游词,感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规范写作格式和语法用法,提高文章的整体质量和可读性。写作范文时,我们应该注重文字的审美,力求形象生动、语言优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范
标语的创作需要有创新的思维和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对目标受众的深入了解。利用幽默、讽刺或情感共鸣等方式可以使标语更加引人注目并深入人心。现在,我们将欣赏一些设
企业标语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传递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理念,塑造企业形象。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和文化符号可以增强企业标语的艺术感和吸引力,提升品牌形象和消费
诚信是社会公德的体现,也是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培养孩子的诚信意识,让他们从小懂得诚信的重要性?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如何写一篇优秀的关于诚
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很高,对我个人和职业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看完这些工作心得范文,相信大家会对自己的工作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总结。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也是一项深
它记录了夫妻双方的个人信息、婚姻状况、分割财产、抚养子女等重要内容。以下是一些学生会申请书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敬爱的党组织:刚参加护士工
领导讲话稿应该具备清晰、简洁、准确、鼓舞人心等特点,以便更好地引导和影响听众。想要了解即兴创作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吗?下面是一份关于即兴创作的历史概述。
爱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推荐几本关于青春的经典小说,一起沉浸在故事的世界里吧。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的学生。我发
学习总结可以激发我们对学习的兴趣,增强我们的学习动力。下面是一些军训总结的范文,大家可以借鉴一下,写出自己的精彩总结。公务员是我国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中坚力量,
通过写培训心得,我们可以准确表达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下面是一些有关培训心得的范文,希望能为你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角度。从最初对青马工程一无所知到亲身经历,
通过总结,可以更好地梳理思路,明确目标,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质量。在总结中要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以便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更上一层楼。总结是一种重要的思考方式和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我提高的重要手段,能够帮助教师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盲点。以下是一些写培训心得的经验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垃圾分类是一种公民责任,在提倡绿色生活的
工作心得不仅可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还可以分享给他人,帮助他人更好地理解工作的要点和难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习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案例教学是一种
转专业申请书的结构应该清晰明确,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以使招生委员会更好地理解我们的申请意图。最后,希望大家在撰写劳动仲裁申请书时,能够灵活运用上述的范文和技巧
阅读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的水平,从而在总结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在总结中,要突出重点和亮点,体现出个体或团队的特点和优势。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精彩的总结范文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青春是用来做什么的?是吃喝玩乐,无所事事?还是虚度光阴,碌碌无为?不!这不是青春该有的模样!青春的模样是奋斗,青春的我们应该在奋斗中创造
在军训中,我们经历了许多艰苦的训练和考验,现在是时候总结一下自己的军训心得了。这里有几篇不错的培训心得,希望能够对大家在写作过程中有所帮助。第一段:引言(150
项目策划是项目团队协作和沟通的重要工具,它能够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理解和合作。小编精心整理了一些调研方案范例,供大家学习和参考。本方案共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
一篇好的总结范文应该有清晰的结构和引人入胜的内容。总结需要突出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和重要经验。在这里分享一些精心选取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带
写读书心得可以帮助我们整理和归纳读过的书籍,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考框架。以下是一些学习心得的实用写作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起来,饥寒交迫
通过书写报告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和概括自己的经验和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和专业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题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条据书信是一种书面材料,用于记录和传达某些重要信息。写条据书信时,要注意遵守保密和隐私的原则。条据书信是一种有序、详尽记录某项事务或交流内容的书面形式。为了写一
教学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教师定位自己的教学方向,为未来的工作设立目标。看看下面这些工作总结例子,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和思路。20__年,我局在省、市上级部门和县委、县
通过就职,我们可以建立起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开拓职场人脉。就职后,我们需要学会有效地沟通和协调,以保持良好的工作关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新工作就职经验分享,
一分钟,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一分钟内如何准确地表达出我们的需求和意图?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精彩的一分钟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工作个性感言(通用60句)胸怀宽广的基
通过写工作心得,可以记录下自己在工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以及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请看以下几篇培训心得,它们总结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考试总结是评估自己学习和备考过程的好机会,通过总结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考试总结范文10:在备考过程中,我没有充分利用好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资源,以后需要
工作心得是对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进展的总结,可以激励自己继续努力并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如果你对写读书心得感到迷茫,可以参考一下下面这些范文,或许会给你一些启示。
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团结进步与各项事业发展相互促进的有效手段。如何建设民族团结,需要建立和完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一代。这里有一些涉及民
总结工作心得可以激励和鞭策我们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和进取,成为更好的自己。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鲜活的工作心得范文,希望能为大家的工作总结提供一些借鉴与思考。
环保标语通过简洁有力的语句,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引起关注和共鸣。设计环保标语时需要考虑到受众的特点和心理,以促使他们改变行为吗?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
一分钟或许短暂,但它可以见证生命的诞生、成长和逝去,承载着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脆弱。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给自己定
读书心得是对所读书籍的内容、主题、作者观点等进行分析、评价和归纳的重要方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军训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并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带来一些启
在国旗下,我们共同庄严宣誓,表达对祖国的忠诚和对民族的热爱。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竞争上岗的经验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逐渐掌握在竞
制定调研方案还需要考虑调研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前做好应对策略。下面是一些常见问题的整改措施,你可以看看是否适用于你的情况。为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充分发
典礼不仅仅是一种仪式行为,更是人们对于特殊时刻和意义的敬仰和庆祝。典礼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每个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和默契配合,团队合作是关键。希望大家在阅读这些范文时,
培训心得是在参加培训课程后,对所学的知识、技能和体会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记录形式。通过写下自己的培训心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内容,同时也能够为他
作文是一种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农家体验活动的感想,如何结构一个有趣的故事,亲情温暖作文范文汇总。7、阅读下列材料然
军训心得是对参与军事训练的个人体验和感受进行记录和总结的一种表达方式。范文中的实习心得囊括了作者的实习过程、所遇到的困难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对于提高实习成效非常
生日,是一个心愿成真的时刻,让我们展望未来并珍惜当下。以下是一些浪漫而温馨的生日文案,让我们一起为爱的生日庆典添上一份浪漫和甜蜜。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教
学习总结是培养学习整体观和系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军训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角度和层次的总结,可以
当我们决定辞去工作时,辞职申请书可以作为一种沟通方式,将我们的意愿和理由明确地传达给雇主。转学申请书是重要的申请文件,下面是一些优秀的转学申请书示例,供你参考。
在婚礼策划中,需要考虑到场地布置、音乐选择以及婚礼仪式的流程安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调研方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对大家制定调研方案有所帮助。让我们一
通过工作心得的总结,我们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的不足,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教学反思是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思所想、所为所效进行深入反思与总结的一种方
通过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为个人发展规划提供依据。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范文,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明确目标和主题,突出重点和亮点。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