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范文范本可以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促使我们更加有创造性地进行写作。写一篇出色的范文范本需要我们具备良好的文字功底和逻辑思维能力,以保持文章的思路清晰和观点鲜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专业初中物理运动与力的知识点(案例14篇)篇一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两个物体表面间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滑动摩擦力f与压力fn之间的关系是f=ufn,u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接触面的情况有关。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静电力。
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力。静电力f与两个点电荷q1、q2和它们之间的距离r的关系是,k称为静电力常量,其大小为。两个点电荷带同种电荷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斥力;两个点电荷带异种电荷时,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为引力。静电力也称库仑力。
电场力。
试探电荷(带电体)在电场中受到的力。电场力f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q之间的关系是f=eq,e称为电场强度,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方向与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同,其单位为n/c。
安培力。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的力。当直导线与匀强磁场方向垂直时,导线所受安培力f与导线中电流强度i,导线的长度l,磁感应强度b之间的关系是f=bil。安培力的方向可由左手定则确定。
洛伦兹力。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时受到的力。当粒子运动的方向与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时,粒子所受的洛伦兹力与粒子的电荷量q,粒子运动的速度v,磁感应强度b之间的关系是f=qvb。安培力的方向可由左手定则确定。安培力是大量带电粒子所受洛伦兹力的宏观表现。
专业初中物理运动与力的知识点(案例14篇)篇二
1: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
2: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3: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运动的快慢。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
公式:v=s/t。
速度的单位是:m/s;km/h1m/s=3.6km/h。
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
三、时间和长度的测量。
1: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
单位:sminh。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mkmdmcmmmumnm。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厚的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在被测物体上.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四、力。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3:力的单位是:牛顿(n),1n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3: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质量的大小有关。
六、二力平衡。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3: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4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专业初中物理运动与力的知识点(案例14篇)篇三
测量前:
1.找出它的零刻度线;。
2.观察它的测量范围;。
3.认清它的最小分度值.
测量时:
2.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不可斜视;。
3.记录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数值后面必须注明单位.
二、量筒。
测量前:
观察它的测量范围.
测量时:
1.往量筒里倒人适量的液体,读出液体的体积v1;。
2.将待测物体浸没在量筒的液体内;。
3.读出量筒内放人固体后液面的读数为v2;。
4.固体的体积为v2v1;。
5.观察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的凹面(或凸面)相平.
三、弹簧测力计。
测量前:
1.校零,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2.明确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分度值.
测量时:
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伸长方向与所测力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四、天平。
测量前:
1.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作水平调节;。
2.横梁平衡调节,包括(1)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零刻度线上;(2)调节横梁螺母,使指针对准标尺中央.
测量时:
2.被测物体质量等于右盘内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标示的质量值.
五、温度计。
测量前:
1.观察它的量程,估计被测物体温度,选择适当量程的温度计;。
2.认清它的最小分度值.
测量时: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及容器底或容器壁;。
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要与温度计液面齐平.
六、电流表。
测量前:
1.观察电流表的两个量程;。
2.对不同的量程,要认清刻度盘上的最小分度值;3.校零,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测量时:
2.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不允许超过它的量程;。
3.禁止不经过用电器,将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七、电压表。
测量前:
1.观察电流表的两个量程;。
2.对不同的量程,认清刻度盘上的最小分度值;。
3.校零,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
测量时:
2.所测电压不得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八、变阻器。
测量前:
1.观察变阻器铭牌上标注的变阻器最大电阻值(即变阻的范围);。
2.注意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
测量时:
1.使用时先将变阻器的电阻调到最大值;。
2.连接时注意一上一下,将整个线圈连入电路中。
专业初中物理运动与力的知识点(案例14篇)篇四
答: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两个方面?运动状态的改变表现为哪些方面。
答: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方面。即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表现为运动快慢的改变或运动方向的改变。
3、力的三要素是哪三要素?什么叫力的图示?
答: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
4、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要满足那些条件?
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刚好倒置)。
5、什么叫弹性形变,什么叫塑性形变?
答:弹性形变: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是能恢复原来的形状(橡皮筋、弹簧等)塑性形变: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是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橡皮泥、面团等)。
6、什么叫弹力?产生弹力的必要条件是哪几个方面?
答: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施加的力叫弹力。要产生弹力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物体要发生弹性形变;
2、俩物体要相互接触。
7、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什么关系?
答;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在弹性限度范围内,拉力越大,伸长越长。弹簧测力计就是根据该原理来工作的。
8、什么叫万有引力?什么叫重力?
答:宇宙间任意两个有质量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叫万有引力。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属于万有引力。
9、重力的方向如何?
答: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0、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什么关系?用公式表示。
答:物体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什么关系:即g=mg(g=9.8n/kg)。
11、重力的等效作用点重心的位置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及物体的形状有关。对于质量分布均匀,有规则形状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
专业初中物理运动与力的知识点(案例14篇)篇五
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
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
声速:声音的传播快慢。
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2、介质温度。
记住:15℃速度340m/s。
声音的特性。
音调:声音的高低,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频率决定音调。
频率:物体振动的快慢,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蝙蝠、海豚可发出)。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声音的特色。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
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专业初中物理运动与力的知识点(案例14篇)篇六
1. 电荷的种类:电荷有两种正电荷和负电荷。人们把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把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原子核内质子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2.电量:电荷的多少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6.25×1018个电子的电量为1库仑。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两个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不同的物体在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能力较弱的物体的一些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自身因缺少电子带正电,使对方因有了多余电子而带负电。可见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2)接触起电:物体与已带电荷的带电体接触,物体就会带上与带电体同种的电荷。
(3)感应起电:感应起电是利用静电感应现象来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静电感应:不带电的金属导体内有许多自由电子,通常情况下这些自由电子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导体不论哪端都不带电。
希望通过上面对物理中电荷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上面的知识,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吧。
初中物理电和磁知识点详解
关于物理中电和磁的知识点内容学习,我们做下面的讲解,相信可以给同学们的学习很好的帮助吧。
一. 磁现象
1. 磁性(又称吸铁性):磁铁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2.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体有两个磁极。南极(s),北极(n).
3. 磁铁的指向性:
磁体自由转动静止后南极指南,北极指北。磁体具有指示方向的性质叫它的指向性。
4. 磁极作用规律: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5.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6. 磁场的基本性质:它对放入磁场中的磁体会产生磁力的作用。
7. 磁场具有方向性: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 磁感线方向: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总是从磁体北极指向南极。
9. 地磁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它周围存在着磁场。
10.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场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11.我国宋代沈括首先发现磁偏角。
12.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二. 电生磁
1. 电流的磁效应:通过导体周围的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这种现象叫电流的磁效应。
上面对物理中电和磁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知识点内容学习吧。
初中物理电功率知识点详解
下面是对物理中关于电功率知识点的内容讲解知识,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
一. 电能
1. 电能的产生: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
2. 电能的利用: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3. 电能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能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常用单位是:千瓦时,符号是:kw·h。两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kw·h=3.6×106j。
4. 电能的测量:电能表。
5. 电能表的相关参数:220v——额定电压是220伏;10(20)a——额定电流是10安,短时间内电流允许超过10安,但不能超过20安;50hz——在频率为50赫的交流电电路中使用;600revs/kw·h——电能表上的转盘每转过600转,消耗1千瓦时的电能。
二. 电功(w)
1. 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能量转化: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是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
3. 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消耗了多少电能,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4. 电功的单位:与电能的单位一样,都是焦(j)。
三. 电功率(p)
1. 物理意义: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 电功率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常用单位是:千瓦,符号是:kw。换算关系为:1kw=1000w。
3. 定义:用电器在1s(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多少。
4. 定义式:p=w/t
w——消耗的电能多少(电流所做的功)——焦(j)或千瓦时(kw·h)
t—— 所用的时间 —— 秒(s)或小时(h)
专业初中物理运动与力的知识点(案例14篇)篇七
在本节我们要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凹、凸面镜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管路图的画法。
正如“镜面反射成虚像,像物同大都一样,物远像远没影响,连线垂直镜中央,还有凸面凹面镜,反光作用不一样;凹面镜能会聚光,来把灯碗灶台当;观后镜使光发散,扩大视野任车转”
平面镜改变光路:
常见考法
常以选择题、画图题的形式考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的画法。
误区提醒
凸镜成正立、缩小虚像;凸镜可以扩大视野。
一般是先用对称法确定虚像的位置,再根据虚像的成因确定射入人眼睛的反射光线,进而确定所求的范围。
【典型例题】
例析:人在平面镜mn中能看到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至少把平面镜mn上的哪一部分遮住,人就看不见物体的像了?请在图中画出来。
解析:本题中人眼能够看到物体ab的像是因为物体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到人眼。因此只要确定射入人眼的那部分反射光线,则这部分反射光线所利用的平面镜的部分也就知道了。
答案:
(1)作出ab在镜中的像;
(2)连接a’c、b’c交平面镜mn于e、d两点;
(3)如图所示,de即为所求作的范围。
专业初中物理运动与力的知识点(案例14篇)篇八
口诀一:筷子和树同长高;空中角度总是大。
口诀二:平等放大都正虚,照小幻大皆倒实。
口诀三: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
口诀四:熔汽升华都吸热;双凝液化皆放热。
口诀五:(1)加长重,减短重;(2)外长轻,内短轻。
口诀六:奇动偶定。
口诀七:上面重下面压,柱形重压恰相等,液压只依密和深。
口诀八:轮船江海游,浮力排水量不变,船上浮。
口诀九:容大吸热升温慢;容小升温吸热少。
今天的内容就介绍到这里了。
专业初中物理运动与力的知识点(案例14篇)篇九
本知识主要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题目的难度较大;照相机、幻灯机和放大镜的原理常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
正确区分实像和虚像
物体通过透镜可能成实像,也可能成虚像。而实像和虚像的区别是什么呢?
(1)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会聚而成的像为实像,经光学器件后光线发散,反向延长相交形成的像叫虚像。
(2)成像性质上的区别,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3)接收方法上的区别:实像既能被眼睛看到,又能被光屏接收到,虚像只能被眼睛看到,不能被光屏接收到。
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中心50cm处,所成的像是一个缩小的、倒立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50cmb.40cmc.30cmd.20cm
本题描述的是凸透镜成像的一种现象,所用的成像规律是: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把这条规律放到本题中就可以逆向分析,从而得出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
由此判断出50cm这个距离大于2倍焦距,即:50cm2f,解得f
专业初中物理运动与力的知识点(案例14篇)篇十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1、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的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的物体温度降低,这个过程叫热传递。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内能增加。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单位:j。
2、做功:(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减少。
温室效应:太阳把能量辐射到地表,地表受热也会产生辐射,向外传递热量,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阻碍这种辐射,地表的温度会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就是温室效应。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加剧了温室效应。
焦耳。
专业初中物理运动与力的知识点(案例14篇)篇十一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这个过程要放出热量。
(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都可以液化。
(2)压缩体积。有些气体,在常温下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可以液化。
(1)“白气”:烧水做饭时经常会看到盖子上方冒出大量“白气”,有的人误认为这是水蒸气。其实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色透明气体,我们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成的极细小的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2)雾和露:雾和露也是水蒸气液化而形成的常见的自然现象。白天,由于地面水分的蒸发、植物的蒸腾作用等原因,使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到了夜间温度降低,在低空中的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如果这些小水滴分散附着在空气中的尘埃上,就形成了雾;如果小水滴附着在地面附近的物体上就形成了露。
气体液化后体积缩小,便于贮存和运输;另外,将混合气体液化后,根据沸点的不同,便于提纯和分离。
专业初中物理运动与力的知识点(案例14篇)篇十二
液化:雾、露、雨、白气。凝华:雪、霜、雾淞。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
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反射和拆射总是同时发生的。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实际不变。
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相机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
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和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沸腾时气泡越往上越大,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
六种物态变化。
晶体有熔点,常见的有: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非晶体没有熔点,常见的有:蜡、松香、沥青、玻璃。
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条件:一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二继续吸热。
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
串联和并联只是针对用电器,不包括开关和电表。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流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串联电路是等流分压,电压和电阻成正比,也就是电阻越大,分得电压越大。并联电路是等压分流,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也就是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判断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可用圈法:先去掉电源和其它电压表,把要分析的电压表当作电源,从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谁就测谁的电压。
连电路时,开头要断开;滑片放在阻值最大的位置;电流表一般用小量程;电压表的量程要看电源电压和所测用电器的额定电压;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题目给定的条件先择连左下或右下;电压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测用电器的两端。
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路还得闭合)。
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尤其是定值电阻),但它和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电阻表现最为明显。
测电阻和测功率的电路图一样,实验器材也一样,但实验原理不一样。(分别是r=u/i和p=ui)测电阻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但测功率时功率是变化的,所以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计算电能可以用kw和h计算,最后再用1kwh=3.6×106j换算。
电能表读数是两次读数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数。
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上,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磁体上s极指南(地理南级,地磁北极,平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极指北。
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变化的。但在变化时,电阻是不变的。可根据r=u2/p计算电阻。
磁盘、硬盘应用了磁性材料,光盘没有应用磁性材料。
电磁波的速度都等于光速,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外电路有电源。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电动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沈括发现了磁偏角。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萨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
专业初中物理运动与力的知识点(案例14篇)篇十三
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因为曲线运动中运动方向时刻改变,故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比如匀速圆周运动便是一种曲线运动。
2.条件
合外力的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合外力与速度方向间夹角为锐角时,速率增大,为钝角时,速率减小;始终为直角时,速率不变。
3.分类
曲线运动分为匀变速曲线运动,合外力是恒力;变加速曲线运动。合外力是变力。
二、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相互吸引,引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1m和2m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r的二次方成反比。
1.开普勒第一定律:由叫轨道定律,全部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迹都是椭圆,太阳处于全部椭圆的一个公共焦点上。
2.开普勒第二定律:太阳与任何一个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3.开普勒第三定律:行星绕太阳运行轨道半长轴r的立方与其公转周期t的.二次方成正比。
专业初中物理运动与力的知识点(案例14篇)篇十四
磁力线在磁体外是由n极出来而不间断地在空间经历一定路线返回s极;在磁体内部,继续通向n极而成一闭合曲线。感应电动势本身也会产生一个磁场,而这个磁场是反对外磁场的变化的:外磁场的磁力线要增加,则感应电动势所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是和它顶头的——以便抵消外磁场增加的磁力线,外磁场的磁力线要减少,则感应电动势所产生的磁场的磁力线是顺着外磁场的磁力线方向的,以便补充它的减少。以上都用右手定则决定。
地磁场的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而地磁场的北极在地理南极的附近
地磁场与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相似:在靠近磁体中部的地方,磁场方向与磁体平行,而在北半球,磁感线是要回到地磁南极的,所以就像条形磁体周围的磁感线一样是倾斜方向上的。
地磁场的方向不是永远不变的,它会随时间而改变,历史上已经改变过几次,现在也在改变,只不过这个过程十分缓慢,要等几千年才会来一次“大颠倒”。
用磁场判断电流的方向,用左手定则。四根手指是磁场方向,大拇指是电流方向
用电流判断磁场的方向,用右手定则,四根手指是电流方向,大拇指是磁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