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学期的经历就像一页页书籍,让我们通过总结来整理和回忆这些珍贵的记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考试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最新国画活动课总结(案例17篇)篇一
又一学期的国画社团活动结束了,大多数学生都学了两年的国画课程,作品非常出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这学期学习兴趣明显比上学期高很多。国画社团是通过国画教学进行传统艺术教育,使学生获得国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智力及身心和谐发展。为培养学生审美文化素质,提高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我在中国画教学中,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这学期得社团教学内容,相比上学期,内容和难度都增加了,由于同学们对笔墨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画一幅完整的画难度不是很大。对笔墨以及水分的控制,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的掌握,画画也比较大胆了,用墨酣畅淋漓。最重要的是,学生对国画的学习兴趣更大了,他们发现了墨在宣纸上的渗透性是如此美妙与神奇。每节课下课后,学生都不想离开美术教室,还想继续画下去。
这学期比较出色的有五年一班的孟xx同学和五年二班的王xx,这两为同学理解和感悟能力都很强,画出的国画作品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味道,实在是令人惊叹。其实对小学生的国画教学并不是要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他们的思维表现特点进而理解学生的国画作品。在评价学生的国画作品时,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评价。而是要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他们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学生对于国画的理解,远不如成人那么深刻,对于水墨表现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作品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也只有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正确评判他们的作品。
今天国画社团结束时,同学们依依不舍的离开,国画的艺术魅力只有亲自尝试才能体会,期待着下次国画社团活动的开始。
最新国画活动课总结(案例17篇)篇二
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被重视、被肯定、被尊重的`渴望。当这种渴望得到实现时,我们的潜能和美好的情感就会被激发出来,怎样在亲子关系中进行赞美的表达,怎样在游戏体验中升华亲子情感,20xx年11月25日下午,八年级的家长和孩子们在学校心语教师团队陆赟老师和黄泉波老师的带领下体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心理班会活动。
情感需要表达,亲子的沟通需要彼此心手相连,八年级的家长和孩子们在这一次班会活动中收获的不仅仅是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更是得到了一次情绪的出口,一次切切实实的陪伴体验。
学校的老师,也会陪伴学生,陪伴家长,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收获属于他们的美好人生。
最新国画活动课总结(案例17篇)篇三
所谓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本学期的教学我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
1,基于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
2,回归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
3,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2008年北京奥运会热点等我都纳入自己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我在在教学中着眼创新,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国画活动课总结(案例17篇)篇四
为使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制定活动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工作能力,以及对社会,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都有很重要意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开阔视野,主动活动,手脑并用,激发创新力,想象力,发展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培养合格加特长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三、・活动时间:
每周三下午第三、四节课,周六上午8:00――10:00。
四、・活动地点:
各活动室及8个教学班。
五、・活动内容:
科学兴趣类:写作、英语、速算、计算机、奥林匹克数学。
体育类:象棋。
六、活动步骤、要求。
活动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实现教育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特殊作用,是课堂教育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它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是以学生的“活和动”为基础,既要做到启迪学生的智慧、其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其良好品质,陶冶其高尚情操,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一)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我们要目的明确,计划得当,因人而益。
1、辅导教师要研究时代特点,特别是新时代儿童心理特点,用灵活的活动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使时代性体现在活动中。
2、每次活动都要有明确目的,其目的必须服从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不为了活动而活动,又避免活动大而空。
3、辅导教师要设计出活动课计划,在每项活动前要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并收到预期的效果。
4、在组织活动时要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安排活动内容和形式,做到有的放矢,以体现活动教育性。
5、根据儿童心理特征,要做到活动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多样,环境诱人感人,气氛和谐,使学生感到新鲜,奇特,好玩,有兴趣而乐于参与达到轻松育人的境界。
6、要体现素质教育的个性,充分调动和发挥每名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在活动中都有事做,有岗位,有职责,以至手脑并作。
(二)学校要为活动课提供保证。
1、活动时间、地点,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动,占用。
2、没有特殊情况,不随意更换教师,各活动课配备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任教。
3、保证教师和学生的合法利益和权力不受侵害。
(三)辅导教师要认真做到:
1、确保每节课的活动时间,未经学校同意不得串课、停课,提前或延长时间,不准迟到,早退。
2、有长远、近期目标,有计划上好每一节课,教案规范实用。
3、确保学生的稳定性,帮助学生选择活动项目,不断激发并巩固其兴趣。
4、以特长、兴趣促进学生文化学习,忌降低文化课学习的积极性。
5、任何辅导教师未经学校同意,不得擅自买书、印发资料、吸收非本校学生或让他人代课等。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竞赛活动,写作,美术,书法,每学期至少有五项获奖作品,教师要有阶段性文字材料。
最新国画活动课总结(案例17篇)篇五
《快乐的节日》这个美术活动来源于中班建构式建材中的《香香的蔬菜》主题活动。初看这个活动的方案,它建议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是让幼儿讲述节日里的所见所闻所感,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绘画。活动预设的目标是……,我觉得这个目标对于刚升入中班的幼儿来说难度很大。正好翻看了《幼儿美术用书》上的要求,是进行虚线变实线画,我觉得这样的内容更适合中班。那么如何来确定目标呢?重点是什么呢?过程怎么安排才使枯燥的绘画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让幼儿喜欢呢?我进行了一番思考后开始了第一次教学实践。
第一次活动我是让幼儿说说节日中最高兴的一件事,让幼儿自由,宽松的交流自己在节假日的所见所闻,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但由于幼儿讲述的时间太长了,幼儿在操作时时间来不及,都没有完成作品,从而影响了整节课的效果。没有体现美术活动的特性,突出重点。在大家的积极探讨下,我就重新设计了活动,突出重点,特别是难点部分的突破都做了细致地考虑。
第二次活动时我以动物小熊引出活动,幼儿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了,都很喜欢这个活动。开头有趣而紧凑,既激发了幼儿绘画活动的兴趣,而且幼儿在帮助小熊的过程中自然的学会了根据虚线画出线条和均匀的涂色方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效的开头为接下来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了服务。纵观整个活动,完整而高效,既把握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而且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我注重了过程性评价,积极进行了适时的引导与指导;在绘画的最后进行了拍照留言,肯定了每一位幼儿的创作成果。当然在具体的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如个别幼儿在涂色彩旗时,由于彩旗的位置摆放原因是倒挂的,幼儿分不清了,那面是彩旗了个别都图错了位置。因此,我觉得以后可以在讲解是应在更详细一点,如图彩旗时颜色要间隔,色彩要丰富等等。
最新国画活动课总结(案例17篇)篇六
一、活动内容:
本学期本人初次尝试开展趣味国画社团,本社团主要的活动内容为以运用简单、巧妙的方式,借助各种媒材,进行国画创作。
因为大多数在校学生只是在美术课程中简单接触过国画课程,并未深入学习过,所以在活动之初,以让学生了解国画这项艺术形式为主,简单介绍并欣赏国画名家以及作品,观看运用水墨形式创作的动画作品,开拓学生眼界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趣味中开始国画的学习和训练。并为学生简单讲授国画中笔、墨、纸、砚的制作方式和使用方法。
在活动中期,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国画绘画技法。在此基础上,我会在课堂中请学生进行简单的国画尝试工作。例如:请学生们仔细观察、体会中锋和侧锋在绘画效果上、毛笔运用上的不同,并观察白云、花草等身边的事物适合用那种形式进行描绘。之后让学生大胆尝试,运用焦、浓、重、淡、清不同墨色配合中锋、侧锋进行简单的国画创作。创作内容也并不拘泥于传统的国画绘画内容,而是让学生观察、回忆花、草、树木等身边的事物、场景进行创作。让传统的国画绘制更具有亲和力。通过这种具有亲和力的创作形式,学生对国画绘画少了一份畏惧感,多了兴趣,使他们更乐于上国画课、画国画。
在活动后期,在学生对国画产生兴趣之余,要提高学生对于国画的认识水平和国画绘画技法。在课程中,我会向学生重点介绍一位国画大师,并请学生临摹其作品。本学期重点介绍的是宋代著名的山水画家范宽的山水作品。并介绍毛笔“皴”法的运用。让学生进行简单临摹之后,我会请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添加上一些想象出的物品。例如在传统国画的山水间会有直升飞机、热气球等现代的元素飘过,使简单枯燥的画面多了生动性。利用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临摹、传承传统国画的兴趣,更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造力。让学生在乐趣中传承经典,开拓创新。
二、活动效果:
通过本学期的简单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国画的描绘方式和绘画技能,消除了学生对于国画的畏惧感,使国画变得更容易亲近,更具趣味性。为下学期趣味国画社团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获奖成绩:
在本学期活动中部分学生的作品参与了新升小学的第一次画展,并且参与了新升小学稍次的新年联欢社团短片录制工作。虽然现在社团学生们的作品处于打基础阶段,并未参加区级以上的绘画类比赛,但是我相信凭着学生们对于国画的热情和有效地活动组织方式,今后的趣味国画社团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最新国画活动课总结(案例17篇)篇七
回顾这一年来书画社的活动情况,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通过这学期的的学习,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十分浓厚,许多同学要求能有机会再进行学习,而且在这些兴趣者的指引下有不少同学参加了社团。为了下学年能更好的开展活动,特将这一年来的活动情况总结如下,以便以后能做到取长补短,有所提高。
一、培养了学生的对书画的兴趣:
所有参加书画社的同学都有这么一个感受:就是以前画画只是应付老师的作业。但通过学习他们意识到他们不再是被动的而是变成主动的学习,他们的学习能够自觉完成了而且还能头头是道地向同学介绍他所学习到的知识。在中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摆脱以往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在他们的影响下更多的学生想参加书画社。
二、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书画社的活动中不仅是讲解了书画的基本知识,而且更多的是让学生掌握了许多书画的基本技法,使他们的知识面得到很大的拓展。在这学期的活动中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书画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三、增加了实践的机会:
由于书画社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给很多同学以动手的机会。而更大的就是“美术来源于生活而美化生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书画的用处。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定期举办了学生作品展览,积极参加各种比赛。
举办了美术展览,交流、回顾、总结了学习成果,为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实力,增强自信心的机会。作为教师则要精心指导,严格把关。学生的一些佳作可以在校内展出以起到示范作用。对于一些才华出众、个性鲜明的同学,提供条件为他们举办联展和个展,努力培养出色的艺术人才。
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不足,我期待着我的工作能够得到更快的完善,得到更好的发展。我将本着为学生工作的思想更加努力地工作,使我的学生的素质更好地得到提高。
最新国画活动课总结(案例17篇)篇八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过去了,本学期的国画社团活动也得以告终。也得好好总结一下,为以后的教学工作的提升作基础。本着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形成个性品德的目的,我们的国画兴趣小组已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其主要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审美观念,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成为将来全面发展的社会人才。为了这目标的实现,我们注重在每节课中培养学生全面的美术素质,即培养他们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德能力,在表现美德行为过程中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在这个学期的国画社团活动中,每一个学生都很积极努力,在绘画水平和审美能力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同时,我从四方面总结了这学期国画兴趣小组的教学体会:
一、切实的教学计划
在兴趣小组的活动中,有一份切实的教学计划,可以始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国画的笔墨基础。从了解国画工具到如何用笔用墨,再到构图章法布局。我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个人创意,发挥想象力和绘画特有的`魅力,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了长足进步和发展。已经意识到国画中用墨的浓淡变化,用笔的线条变化;意识到国画的艺术魅力。
二、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本学期的活动中,我引入了想象绘画这个比较有针对性的内容:一方面,学生对美术书中有关这类的内容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另一方面,让他们从中体验到绘画所带来的乐趣。同时,我在教学中采用点、线、面的运用;又加以欣赏实物、模仿画家作品、添加、想象的意识。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期的奋斗目标
有人说,美术组活动就应该以绘画为主,培养学生绘画能力和技巧,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美术组的活动应该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基础上,经过教师的适当指导与培养,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使其形成自身的特点。让他们觉得在每次活动中都很开心,都有收获。这才能让学生乐于参与你兴趣小组的活动,才能真正溶入绘画的兴趣中去,使之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在艺术这方热地上,能绽开更多小小的艺术之花。
四、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
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中唯一主角的现象,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教师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本学期将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国画社团的活动是很有意义的,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活动为许多喜欢美术的同学深入学习美术创造了一个平台,让他们从小接受比较正统的美术教育,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取得荣誉和成绩的同时,不要沾沾自喜,更应该保持不骄不傲的作风。在成果面前,我将继续努力,去探索美术教育的规律。相信学校将会有更好的成果。
通过一学期的国画教学,我深深体会到这种传统艺术课的教学不是纯粹的以教授技法为主,而应该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在教学示范的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相关历史和文化底蕴。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技法训练;其次就是因材施教:中国画兴趣小组成员,基础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针对这一情况,我不得不分批教学。
国画社团的活动是很有意义的,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活动为许多喜欢美术的同学深入学习美术创造了一个平台,让他们从小接受比较正统的美术教育,培养他们的美术素养,从而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取得荣誉和成绩的同时,不要沾沾自喜,更应该保持不骄不傲的作风。在成果面前,我将继续努力,去探索美术教育的规律。相信学校将会有更好的成果。
一、 活动内容:
本学期本人初次尝试开展趣味国画社团,本社团主要的活动内容为以运用简单、巧妙的方式,借助各种媒材,进行国画创作。
因为大多数在校学生只是在美术课程中简单接触过国画课程,并未深入学习过,所以在活动之初,以让学生了解国画这项艺术形式为主,简单介绍并欣赏国画名家以及作品,观看运用水墨形式创作的动画作品,开拓学生眼界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趣味中开始国画的学习和训练。并为学生简单讲授国画中笔、墨、纸、砚的制作方式和使用方法。
在活动中期,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国画绘画技法。在此基础上,我会在课堂中请学生进行简单的国画尝试工作。例如:请学生们仔细观察、体会中锋和侧锋在绘画效果上、毛笔运用上的不同,并观察白云、花草等身边的事物适合用那种形式进行描绘。之后让学生大胆尝试,运用焦、浓、重、淡、清不同墨色配合中锋、侧锋进行简单的国画创作。创作内容也并不拘泥于传统的国画绘画内容,而是让学生观察、回忆花、草、树木等身边的事物、场景进行创作。让传统的国画绘制更具有亲和力。通过这种具有亲和力的创作形式,学生对国画绘画少了一份畏惧感,多了兴趣,使他们更乐于上国画课、画国画。
在活动后期,在学生对国画产生兴趣之余,要提高学生对于国画的认识水平和国画绘画技法。在课程中,我会向学生重点介绍一位国画大师,并请学生临摹其作品。本学期重点介绍的是宋代著名的山水画家范宽的山水作品。并介绍毛笔“皴”法的运用。让学生进行简单临摹之后,我会请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添加上一些想象出的物品。例如在传统国画的山水间会有直升飞机、热气球等现代的元素飘过,使简单枯燥的画面多了生动性。利用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临摹、传承传统国画的兴趣,更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和创造力。让学生在乐趣中传承经典,开拓创新。
二、 活动效果:
通过本学期的简单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国画的描绘方式和绘画技能,消除了学生对于国画的畏惧感,使国画变得更容易亲近,更具趣味性。为下学期趣味国画社团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 获奖成绩:
在本学期活动中部分学生的作品参与了新升小学的第一次画展,并且参与了新升小学稍次的新年联欢社团短片录制工作。虽然现在社团学生们的作品处于打基础阶段,并未参加区级以上的绘画类比赛,但是我相信凭着学生们对于国画的热情和有效地活动组织方式,今后的趣味国画社团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2015.01.09
最新国画活动课总结(案例17篇)篇九
一、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活动课。为了使体育活动课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成为体育课的不可缺少的补充,制定本学期体育活动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上体活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能够认真上好体育活动课。不要把体活课当作自由课。
2、初步掌握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
3、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吃苦耐劳,用于拼搏的精神。
4、增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身心协调发展。
5、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三年级体育活动课共有八项内容。分别是:30米跑、跳远、投沙包、广播体操、、队列队形练习、前滚翻、游戏和跳短绳。这些项目侧重于简单易学,娱乐性强,能有效地配合正规的体育课和常规训练。
四、采取的措施。
1、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体活课。
2、让学生充分参加体育活动,掌握体育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体育卫生行为,增强身体素质。
3、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在活动中学有所得,增长体育卫生知识。
4、对体育活动不感兴趣和动作不协调的同学,做好他们的思想转化工作,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5、体育活动可及时巩固体育课的内容有不懂得地方及时向体育老师请教,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6、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学校与家庭教育步调一致,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锻炼,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勇于拼搏的顽强意志。
最新国画活动课总结(案例17篇)篇十
风小学2008-度上学期活动课计划。
为使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拓宽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制定活动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工作能力,以及对社会,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都有很重要意义,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开阔视野,主动活动,手脑并用,激发创新力,想象力,发展个性特长,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培养合格加特长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
三、・活动时间:
每周三下午第三、四节课,周六上午8:00――10:00。
四、・活动地点:
各活动室及8个教学班。
五、・活动内容:
科学兴趣类:写作、英语、速算、计算机、奥林匹克数学。
体育类:象棋。
六、活动步骤、要求。
活动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实现教育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特殊作用,是课堂教育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它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是以学生的“活和动”为基础,既要做到启迪学生的智慧、其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其良好品质,陶冶其高尚情操,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一)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标,我们要目的明确,计划得当,因人而益。
1、辅导教师要研究时代特点,特别是新时代儿童心理特点,用灵活的活动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使时代性体现在活动中。
2、每次活动都要有明确目的,其目的必须服从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不为了活动而活动,又避免活动大而空。
3、辅导教师要设计出活动课计划,在每项活动前要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保证活动顺利进行并收到预期的效果。
4、在组织活动时要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安排活动内容和形式,做到有的放矢,以体现活动教育性。
5、根据儿童心理特征,要做到活动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多样,环境诱人感人,气氛和谐,使学生感到新鲜,奇特,好玩,有兴趣而乐于参与达到轻松育人的境界。
6、要体现素质教育的个性,充分调动和发挥每名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在活动中都有事做,有岗位,有职责,以至手脑并作。
(二)学校要为活动课提供保证。
1、活动时间、地点,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动,占用。
2、没有特殊情况,不随意更换教师,各活动课配备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任教。
3、保证教师和学生的合法利益和权力不受侵害。
(三)辅导教师要认真做到:
1、确保每节课的活动时间,未经学校同意不得串课、停课,提前或延长时间,不准迟到,早退。
2、有长远、近期目标,有计划上好每一节课,教案规范实用。
3、确保学生的稳定性,帮助学生选择活动项目,不断激发并巩固其兴趣。
4、以特长、兴趣促进学生文化学习,忌降低文化课学习的积极性。
5、任何辅导教师未经学校同意,不得擅自买书、印发资料、吸收非本校学生或让他人代课等。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竞赛活动,写作,美术,书法,每学期至少有五项获奖作品,教师要有阶段性文字材料。
最新国画活动课总结(案例17篇)篇十一
摘要:探究性实验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物理教学要将探究精神融汇到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在疑问中探究知识,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教师要从初中物理活动课的重要性出发,探讨活动课这一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要点和难点。
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活动是最重要也是最为符合物理学科不断探索自然探索未知的学科特点的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不断贯彻新课程精神的过程中,物理教学有必要将新课程自主学习的探究精神融汇到实验活动教学之中,使得学生的实验探究不再是走过场的“知识再现式”探究,而是真正在疑问中探究知识,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有的以观察为主,有的以测量为主,有的以推理分析为主,有的以调查为主,有的以科学探究为主,不同活动能力训练的内容有所区别,辅助学生从感性观察逐步增加理性分析。
1.有利于塑造积极探究的氛围。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思维活动过程的展开,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都得到发展。物理课堂上,教师必须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学生提供不同思维层次的探究空间。在制定活动时,要鼓励个别化学习及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和“群体效应”,创造一种个体和群体相互促进的活动氛围。
2.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越贴近学生的日常经验的范畴,就越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知识的接纳度就越高。例如在学习了物态变化的相关物理原理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人工制霜”的实验探究。操作性强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对霜的形成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原来霜不是天上降下来的,而是在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就是这样一个有趣而又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在欣喜自己实验成果的同时,突破了日常生活的惯性思维,更激发了对物理学科的热爱。这样,会使新知识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很好地融合。
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的科学,物理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物理探究性实验课所强调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为了影响学生,关注生活中切实存在的各种问题,例如运用电路知识设计节日活动的彩灯、运用摩擦力的知识防滑、运用光的性质自制万花筒等,这些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求知欲。这种思维开放式的拓展,要求教师在创设探究性实验活动的过程中要不断为学生提供知识的支撑和引导。
1.问题的有效创设。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活动课是以实验活动的方式展开的一种透过物理现象,发现客观规律的一种知识的重塑过程。它既联系了学生的日常经验世界,又连接着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的重要环节。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活动课要激发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必须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所思、所想、所惑、所得,不断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预设中要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2.探究的情境创设。
在物理学习中,因为知识的信息量大,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中表面的物理现象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物理公式繁多、信息量大,对学生的物理学习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此时,创设探究的情境,应当巧妙地将知识的重难点融入活动的设计之中,并能够通过设计的问题把整节课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3.积极进行激励评价拓展。
学生在物理探究实验活动中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发现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探求未知、成败皆有可能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断给予肯定和激励,在激励中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使得学生获得充分的自信和积极的成功体验,这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延伸到生活运用上去。如在做了浮力的实验之后,布置学生研究抽水马桶水箱的工作原理,要求学生设计出更加省水的水箱设计。
1.重视探索方法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认识物理,解决问题,使探究学习方式成为现代物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因此,教学中要加强学法指导,经常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交流等物理活动,逐步学会探索的基本方法。
2.注意精讲诱导相结合。
为了保证活动课上学生有充足的操作、探讨时间,教师不是不讲,而是要研究“讲”的策略,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当讲则讲,不需要讲则坚决不讲。因此,在做法上要突出“四讲”原则:(1)讲引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讲重点――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3)讲难点――扫清学生的思维障碍;(4)讲关键――抓住解决问题的实质和要领。
3.独立学习与合作交流运用要得当。
一方面,活动课中要确保个人实际操作;另一方面,在留足充分的思维空间和层次的基础上鼓励合作。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时刻掌控课堂的发展方向,确保学生的思路和思考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许志。构建有效问题串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j].物理教学探讨,2007(7)。
[2]丁念金。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问题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新沂市邵店中学)。
最新国画活动课总结(案例17篇)篇十二
综合实践活动要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考察、访谈、网上查找资料、讨论等活动,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学生养成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的个性倾向和能力,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把学校环境中的学习与社会、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积极的个性品质。
本学期的教学我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应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应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我在在教学中着眼创新,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最新国画活动课总结(案例17篇)篇十三
我们根据学校的特点,认真研究和部署安全工作,与各班级签订学校安全工作责任书,落实了责任制,建立了家庭与学校之间,学校与部门之间层层安全责任网和具体的责任范围。在常规管理工作过程中,学校经常研究分析校园安全动态,及时部署学校安全工作,及时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做到“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完善了学校安全管理机构和相关制度,落实了层层责任制,有效地保障了师生的人身安全。
一、注重宣传教育注重培训队伍。
抓学校安全工作,突出的特点是要注重宣传教育工作,让学生在掌握基本救护技能的同时,树立安全意识,受益终身。因此,我们在日常安全工作中,突出地体现学校教育功能的作用,首先利用六一班的国旗下讲话进行“安全生产月”动员活动,在校园内建立了“校园安全宣传专栏”,各班开展了以“交通、游泳、防火、防雷电”等为内容的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队会。各班出了一期以防震抗灾为主题的黑板报。结合安全月教育专题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了疏散演习,及时通报学校安全工作的动态,推广安全管理的好做法。
二、依法建章立制依章规范管理。
只有依据国家的安全法规建立学校安全工作管理规章制度,只有依据规章制度规范管理学校安全工作,才能使我们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有循,才能使我们的安全常规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我们制订出台了《芳华路小学安全工作管理条例》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并制定了《芳华路小学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从依法行政的角度,在实践工作过程中,探索建立了学校组织师生外出活动的申办程序和校园安全隐患告知制度,实践工作的经验告诉我们,学校安全管理必须以安全法规为管理准绳,必须心系广大师生的安全,公正、廉明地照章办事,来不得半点马虎的工作作风。
最新国画活动课总结(案例17篇)篇十四
摘要:探究性实验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物理教学要将探究精神融汇到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在疑问中探究知识,在探究中解决问题,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教师要从初中物理活动课的重要性出发,探讨活动课这一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方式的教学要点和难点。
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实验活动是最重要也是最为符合物理学科不断探索自然探索未知的学科特点的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不断贯彻新课程精神的过程中,物理教学有必要将新课程自主学习的探究精神融汇到实验活动教学之中,使得学生的实验探究不再是走过场的“知识再现式”探究,而是真正在疑问中探究知识,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有的以观察为主,有的以测量为主,有的以推理分析为主,有的以调查为主,有的以科学探究为主,不同活动能力训练的内容有所区别,辅助学生从感性观察逐步增加理性分析。
1.有利于塑造积极探究的氛围。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对思维活动过程的展开,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实际水平和学生所能接受的活动方式出发,精心设计学生活动程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在参与中都得到发展。物理课堂上,教师必须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为学生提供不同思维层次的探究空间。在制定活动时,要鼓励个别化学习及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作用和“群体效应”,创造一种个体和群体相互促进的活动氛围。
2.有利于学生拓展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越贴近学生的日常经验的范畴,就越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对知识的接纳度就越高。例如在学习了物态变化的相关物理原理之后,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人工制霜”的实验探究。操作性强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对霜的形成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原来霜不是天上降下来的,而是在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就是这样一个有趣而又简单的小实验,让学生在欣喜自己实验成果的同时,突破了日常生活的惯性思维,更激发了对物理学科的热爱。这样,会使新知识与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很好地融合。
3.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的科学,物理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物理探究性实验课所强调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为了影响学生,关注生活中切实存在的各种问题,例如运用电路知识设计节日活动的彩灯、运用摩擦力的知识防滑、运用光的性质自制万花筒等,这些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与思考,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求知欲。这种思维开放式的拓展,要求教师在创设探究性实验活动的过程中要不断为学生提供知识的支撑和引导。
1.问题的有效创设。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活动课是以实验活动的方式展开的一种透过物理现象,发现客观规律的一种知识的重塑过程。它既联系了学生的日常经验世界,又连接着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同时是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主动探索的科学精神的重要环节。初中物理探究实验活动课要激发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必须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所思、所想、所惑、所得,不断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预设中要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2.探究的情境创设。
在物理学习中,因为知识的信息量大,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中表面的物理现象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物理公式繁多、信息量大,对学生的物理学习也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此时,创设探究的情境,应当巧妙地将知识的重难点融入活动的设计之中,并能够通过设计的问题把整节课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3.积极进行激励评价拓展。
学生在物理探究实验活动中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知识发现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探求未知、成败皆有可能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不断给予肯定和激励,在激励中进一步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使得学生获得充分的自信和积极的成功体验,这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延伸到生活运用上去。如在做了浮力的实验之后,布置学生研究抽水马桶水箱的工作原理,要求学生设计出更加省水的水箱设计。
1.重视探索方法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性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亲自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认识物理,解决问题,使探究学习方式成为现代物理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因此,教学中要加强学法指导,经常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交流等物理活动,逐步学会探索的基本方法。
2.注意精讲诱导相结合。
为了保证活动课上学生有充足的操作、探讨时间,教师不是不讲,而是要研究“讲”的策略,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当讲则讲,不需要讲则坚决不讲。因此,在做法上要突出“四讲”原则:(1)讲引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讲重点――突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3)讲难点――扫清学生的思维障碍;(4)讲关键――抓住解决问题的实质和要领。
3.独立学习与合作交流运用要得当。
一方面,活动课中要确保个人实际操作;另一方面,在留足充分的思维空间和层次的基础上鼓励合作。重要的是教师必须时刻掌控课堂的发展方向,确保学生的思路和思考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范围之内。
参考文献:
[1]许志。构建有效问题串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j].物理教学探讨,2007(7)。
[2]丁念金。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问题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新沂市邵店中学)。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国画活动课总结(案例17篇)篇十五
2、能进行合理的推理,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出简单科学规律的方法。
【重点难点】。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课时】1课时。
【教具】音叉、玻璃钟罩、泡沫塑料球、橡皮筋、鼓、铁架台、电脑多媒体。
【教法】启发、讲解、实验、讨论。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生活中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美妙的的音乐声,路上吵杂的汽车声,孩子们的玩耍声等,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声音,人类将怎样生存。(边放录像边说明)。
问: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怎样传播开来的?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本章将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声音的产生。
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学生活动1: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部分,轻喊一声“啊”,有什么感觉?(声带在振动)。
(2)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3)演示实验二:将用力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音叉溅起水花。
(4)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纸片,敲击鼓面,纸片会被弹起。
问:上面的这些实验与活动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2)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人说话、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蟋蟀叫声靠的是左右翅摩擦发出的振动。
问:吉他发声靠的是什么?(琴弦的振动)鼓发声靠的是什么?(鼓面振动)笛子发声靠的是什么?(空气振动)所以乐队里弦乐、管乐、打击乐器等的发声是不同的。
学生举例,并说出是什么在振动发声。
我们能听到很多种声音,那么声音产生后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朵引起听觉呢?
2.声音的传播。
声音在空气里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在其他物质中能传播吗?
学生实验: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另一位同学在另一边轻敲桌子,然后两人互换。
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固体也能传声。
问:液体能不能传声呢?
这说明液体也能传声。
再观看一个现象,看录像。
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总结上面的现象及结论我们可知:
声音靠物质传播,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看图3-13人耳的结构。
观看录像,观察并注意说明。
原来,振动在空气中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我们把这种波动叫做声波。声波由声源向四周传播开来,传入人耳后就激起耳内鼓膜的振动,人们便听到了声音。
3.声音传播的快慢。
这是因为声音传播速度比光的传播速度要小得多的缘故。
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空气传声与固体传声有什么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
在古代,战士休息时,常枕着箭筒睡觉,这有什么好处呢?原来他随时可以听到敌军有无动静。为什么呢?大地、箭筒是固体,固体传声快的缘故。
原来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的传播声音快慢是不同的。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压强和温度等因素有关。
声音在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
空气(15℃)中声速是340m/s;。
25℃的水中,大约是1500m/s;。
钢铁中,大约是5200m/s;。
通过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传播得慢。
介绍回声。
讲述: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例如在野外活动时,对着大山喊一声,你可能听到好几次回声。
如果回声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
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的深度、冰山的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等。
三.课堂练习:
看“请提问”讨论回答。
四.小结(让学生小结)。
五.布置作业:
1、认真阅读课文2、进行课本37页的实践活动3、作业本上写p371、2、3三道题。
【板书设计】。
§3-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物质传播,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传播的快慢:空气(15℃)中声速是340m/s;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传播得慢。
【教后记】。
最新国画活动课总结(案例17篇)篇十六
综合实践活动要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考察、访谈、网上查找资料、讨论等活动,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学生养成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的个性倾向和能力,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把学校环境中的学习与社会、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积极的个性品质。
本学期的教学我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应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应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我在在教学中着眼创新,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国画活动课总结(案例17篇)篇十七
本学期信息技术活动课本着以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信息素质为主要目标,使学生能够把技术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相结合,进行创造性活动,获得可持续发展,善于获取、处理、传递各种信息。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学会筛选知识和创造知识,就必须建立起一套以新的信息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基础的基本技能培养体系,培养学生从主要记忆信息到主要应用信息和创新信息。在活动中,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应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信息进行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进行信息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21世纪的协作意识和新时代价值观念。:
(一)它是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起来的教育活动。在这一点上,它与其它学科课程没有区别。
(二)它具有实践性,即学生在现实(或模拟现实)的情境中开展活动,从而获得直接经验。
(三)最主要的是活动中最大程度地使学生具有独立性和丰立性,从而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发展,培养创造精神。它符合活动课程的三项基本特征。如何设计活动课的“活动”呢?我们认为刘修文的活动课程四个原则很有道理:依靠每个学生,遵循实践性原则;相信每个学生,遵循自主性原则;理解每个学生,遵循趣味性原则;尊重每个学生,遵循创造性原则。我们在设计和实施活动课中遵循上述原则,开展系列活动。由于活动课没有固定的大纲和教材,都是自行设计教学方案,除了遵循上述原则之外,我们还讲究:
(1)活动重点的突出;
(2)活动时间的把握;
(3)活动内容的选择;
(4)活动措施的得力。
我们的活动课是一门实践操作和信息科技知识相结合的的活动课,又是发展学生对信息科技的兴趣和特长的活动课,也是把信息科技作为工具进行社会实践的社会实践型活动课。组织学生进行网上冲浪,学习从网上获取信息。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大脑、摄像机、照相机等捕捉各种信息,把获取的各种信息经处理后,用文字、图像、影像等方式表现出来,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