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抱歉打搅您,我需要请示一下下一步的工作安排。那么我们该如何恰当地请示呢?这里有一些方法和技巧可以帮助我们。请示范文是我们学习和提高请示能力的重要资源,通过分析和借鉴,我们能够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2023年新闻导语的格式及范文(12篇)篇一
既要“开门见山”,更要“远山涂绿”
都说写文章要“开门见山”。什么叫“开门见山”?“开门见山”见的什么“山”?人们对这个词的理解却是不全面的。
其实,这种方法早就被外国记者采用了,他们写的导语真像是远处的“山”,而且这“山”上都有“绿色”。
早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新闻界对导语的创新进行了积极探索,涌现出了一批好的导语。当时^v^记者郭玲春写的新闻导语最为引人注目。会议报道是新闻界公认的难题,而郭玲春正是从会议报道这一难题上进行了突破,并多次获得全国好新闻奖(即中国新闻奖的前身)。
《开幕新闻》的导语:
这个导语运用回环的修辞手法,以解释报道对象开头,新颖、活泼,真像磁石一样吸引人。
《领导讲话》的导语:
这个导语引用中央领导人的致辞,并阐发其意义,先声夺人。
《大会发言》的导语:
倘若要采写获奖者的事迹,他们当中的每一个,都可以当之无愧地成为一篇通讯或特写的主角。我只将听会后的所思、所感摘录于后,向读者介绍我的同行。
这个导语以假设起句,既而转折,带读者兜了一个小小的圈子,形成曲折、起伏的文势。
这三个导语,每一个都很别致,用“远山涂绿”的手法,牵住了读者的视线。
会议新闻中最难写的又数追悼会新闻,多年来追悼会形成了固定的格式。郭玲春又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请看她写的得奖作品《金山追悼会在京举行》的导语:
鲜花、翠柏丛中,安放着中国^v^党员金山同志的遗像。千余名群众今天默默走进首都剧场,悼念这位人民的艺术家。
后追悼会改为遗体告别仪式,与追悼会相比,遗体告别仪式时间短,人员是流动的,又没有像悼词之类的文字材料,所以就更加难写,但郭玲春仍然写得十分精美,请看她写的《史良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的导语:
没有悼词,只有令人心碎的哀乐……。
仔细分析郭玲春写的几则导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在新闻事实的前面加上气氛的渲染或者精彩的说明,这正像在“山”上涂绿一样,让读者看到远处的“山”,而不是挡在门前的光秃秃的“山”。郭玲春在谈写作体会时说,“我久已不愿,也不甘为‘新华体’所束缚”,“意欲奋力从蚕茧中解脱”。
郭玲春的探索在中国新闻界起到了很重要的带头和示范作用,如今媒体上,“远山涂绿”的新闻导语已是精彩纷呈,五光十色。我们来看几则导语:
《与“神十二”航天员面对面》(《^v^》2021年6月21日第十九版)。
2023年新闻导语的格式及范文(12篇)篇二
3月12日下午3点,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在xxx省xxx市政府五楼会议室举行。能容纳500多人的会议室里,端坐着全市49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他们将通过闭卷考试获得任职“科技资格”。
主考官:分管农业的市委副书记xxx和副市长xxx。
主监考:市委组织部长。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题目《农业综合技术测验题》,涉及本地主要农作物、林果业及养殖业等方面的实用技术。
担任考务工作的高级农艺师郭老师对笔者说:“试题虽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但大部分是培训过的知识。”
3点15分,考生开始答卷。考场上格外肃静,只听见沙沙的答卷声。担任监考员的市委组织部两位副部长,目光不停地扫视着,有两名考生刚一交头接耳,便被提出警告。4点过后,便有考生交卷,郭老师浏览几份试卷后告诉笔者,考得好的能得90多分。
考试结束后,笔者在考场采访了宋副书记和胡副市长,他们说,市委、市政府采取考“科技资格”的办法,“逼”乡镇领导带头学农业技术,以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和带领群众科技致富的实际本领。市委组织部长告诉笔者:“市委、市政府将张榜公布这次考试成绩,并奖励成绩优秀者;对考试成绩不及格的,限期补考,再不及格者,将采取一定的组织措施。没有‘科技资格’,就不能胜任乡镇领导。这样的考试,今后我们每年都要进行。”
2023年新闻导语的格式及范文(12篇)篇三
“立片言以居要”,新闻人历来都重视导语写作。虽说“文无定法”,但新闻导语终究有其一定的结构形式,导语写作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何写好导语?本文初步归纳了20种写作方法,仅供参考交流。
好的新闻导语如何做到“抢耳”、“抢眼”,用最短的文字,一语破的,无疑会起到开门见山、立竿见影的效果。
1945年8月14日,美国杜鲁门总统宣布,日本已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抢发这条爆炸性的新闻时,导语干脆利落:“日本投降了!”这条短而有千钧之力的导语,当时就被新闻界公认为“最佳导语”
在新闻导语上设置“悬念”,事情先不直说,吊起读者的胃口,“逼”得你不得不继续读下去。
1978年6月25日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报道,导语是这样写的:“国财贸大会上传说着这样一件事:上海服装进出口公司床上用品组的职工,‘救活’了两只鸳鸯,挽回了一大笔外汇。”为什么要“救活”鸳鸯?“救活”了两只什么样的鸳鸯?又怎样挽回了外汇?导语对此一概不说,你想知道就得往下读。
先放开一步,再紧紧抓住,这样的导语写来必有“痛击一拳”之淋漓快感。
一个事件性的新闻,用静态的记叙手法写,其导语往往比较枯燥、呆板、索然乏味,但若用动态的表现手法写,导语就会新颖有趣,活脱而有生气,所报道的新闻也就有了灵性,引人入胜。
1974年,我国在西安出土了秦始皇兵马俑,引起了国内外的强烈关注。当兵马俑复制品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巡回展出时,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记者罗娜多布森发了一条消息,导语妙语惊人:“一支中国军队到达了布鲁塞尔。威武的士兵身穿紧身盔甲,随后行进的是军乐队和骑兵,最引入注目的是他们的身材。”
巧妙地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写导语,导语和被报道对象就会有“人情味”,给人以亲切感。
1993年11月1日,杭州日报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张下午版报纸。当天,新民晚报发了一则消息,导语是这样写的:“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响起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嗨,下午好!’我国第一张下午版报纸今日由杭州日报正式创刊。”报纸是纸,绝不会说话,作者却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声音:“嗨,下午好!”仿佛一位久违的朋友伸出双臂向你奔来,多亲切!
数字是枯燥的,但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把新闻中的主要数字,或读者关注的数字,巧妙地运用到新闻导语中,回答读者的问题,就能提高新闻的价值,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
平时听人说联合国会议多,文件多,然而联合国文件究竟如何多,恐怕谁也说不清。法新社1982年在联合国发的一条电讯稿导语对于这个问题回答得非常清楚:“如果把联合国去年在纽约和日内瓦印刷的全部文件首尾相连排列起来,总长度将达27万公里。”
新闻一开头,若能先给“五要素”中的人物和地点,描述几笔,勾勒出一幅图画,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那么,这条新闻的可读性就一定会大大增强。
1983年8月2日,光明日报发了一条人物消息,导语写得美极了:“一眨眼之间,他已在青藏高原奋战了27个春秋了。原来的满头青丝,现在已染上了祁连山的霜雪;脸上的皱纹,就像是风沙雕刻的痕迹。这是少数民族地区科技工作者代表座谈会上,高级地质师胡贤农给记者留下的深刻印象。”
若在导语中巧妙地运用背景材料,用好了,导语就会有“脸面”,就会“满堂生辉”。
1994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笔者采写的关于“永州养蛇”的消息,导语就是以背景材料取胜的:“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在被贬至湖南永州任司马时,曾写下千古名篇《捕蛇者说》,使‘永州之野产异蛇’闻名遐迩。一千多年过去了,历代冒死捕蛇为抵租税的永州捕蛇者的'新一代又悄然兴起了一股养蛇热,各乡各户竞办蛇场已成为永州农村的一大新鲜事。”
如果避开花哨之嫌,在新闻导语中恰当地引用一点古诗名句,不仅意境深远,而且文采飞扬,可以大大增强新闻对受众的吸引力。
1987年1月9日湖南日报刊登了一篇《我省旅游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消息,导语就颇具文采:“‘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武陵风光,已经撩开面纱,深深地吸引着众多的海内外旅游者。”
聪明的记者对新闻导语总是字字斟酌,稍长一点的,就来个化“整”为“零”,分段叙述,绝不一开头就扔给读者一块“铁板”。
1981年,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在中国开拍,美联社电讯稿的导语是这样写的:“尽管马可波罗在他那部写于13世纪的名著中并没有提到长城,但是,美国、意大利、中国合拍的电视系列片《马可波罗》仍从长城开拍。(另起一段)昨天晚上,该片宣传负责人恰克潘恩特说,这部拍摄费高达2200万美元的电视片是西方在中国实地拍摄的第一部艺术片。一则导语,两个自然段,有声有色,有主有次,读起来方便、自然、舒服。
对报道对象的表现手法可多样化,或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一起一伏,峰回路转,使人读来耐人寻味。
美联社1979年3月28日发了一条关于我国河北任丘油田的稿子,导语是这样写的:“在这里,地面上燃料奇缺,农民不得不靠挖掘玉米根来生火取暖、煮饭。然而,在3200米的地下,地质学家们发现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
导语写作可借鉴电影手法,采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牢牢吸引住读者。
湖北日报1981年发表了一篇歌颂老师的消息,由于导语中用了一个“老师为学生送棉大衣”的特写,很感人?“9月初的一天早晨,从钟祥县开往武汉的长途汽车就要起动了。考取了北京大学的农家子弟柯洪云欢欢喜喜地登上了汽车。这时,一位中年妇女急急忙忙地赶来,把一件棉大衣塞到了他手上。乘客们以为,这一定是这个学生的妈妈!可是,人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这位妇女却是柯洪云的老师。”
新闻导语要做到尺水兴波、文短味长,曲折迂回地表达主题,不失为一种好的表现手法。汉城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我国选手的意外受挫成了国内外舆论的焦点,且看法新社的消息导语:“统治世界乒坛数十年的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今天在这里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毁灭性失败,这一严重挫折使中国人感到十分沮丧。今天,乒乓球赛新闻层出不穷,倒霉的不仅限于中国人。但是,对中国人来说,这一天将作为黑色的星期四而永远留在记忆中。”
先写人之常情,以唤起读者的共鸣,然后急转直下,矛头直指问题,让人警醒,此所谓“一张一弛法”。
“天下做女人的,谁不想当个健康孩子的母亲!然而,事与愿违的是,目前在我国,每出生1000名婴孩中,就有13个是缺陷儿,使得不知有多少这种孩子的妈妈为此泪水涟涟,痛心疾首。”1988年6月26日解放军报的这条消息导语,从妈妈的美好愿望,到“痛心疾首”,反差极大,写来深具人情味。
从小处着手,从小事写起,由小到大,小中见大,这样的新闻导语往往真实可信,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1957年11月17日,我国女子跳高运动员郑凤荣刷新了女子跳高世界记录,震动国际田径界。美联社迅速发出消息:“一位20岁的中国姑娘在北京的有力的一跳警告世界田径界说,六亿中国人民不会是永远落后的选手了。”“一位中国姑娘”与“六亿中国人民”联系起来,这“小中见大”的功夫了得。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短短一段文字,能够做到开门“闻声”,以“声”导人,当然就会产生出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南方日报1986年3月8日发的一条报告会消息,导语就写得格外“热闹”:“‘精彩,实在精彩!’‘听到李国桥不惜冒着危险在自己身上做抗疟试验时,我周围的不少人流泪了。’‘你有没有注意,梁启圣老师讲他10多年来用自己的工资抚养黎、苗族学生那一段时,就被6次掌声所打断。’这是昨天上午省先模报告团在广州中山纪念堂做首场报告以后,记者在人群中听到的议论。”
对于已经发生了一段时间的“新闻”,使其“翻新”的办法就是:寻找时间要素的最近点,写出最新的新闻根据。
1956年初,上海市政府发出公告,要求取消人力车,到2月25日,当最后两辆人力车被送进博物馆时,新华社却发出了一篇时效性极强的新闻稿(导语):“上海市交通局今天把上海的最后两辆人力车送给了博物馆。原来的人力车工人曾为此自动集会庆祝,感谢政府替他们挖掉了穷根,帮助他们走上了新的生活。”
在导语中,把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感兴趣的、新闻报道里已经解决了的问题,先用疑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使之更加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8点上班的钟声响过之后,中央国家机关多少人迟到?”这是1987年6月15日新华社电讯《一些中央国家机关的情况表明需要加强劳动纪律》的导语,提出的问题非常敏感、突出,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
新闻导语最忌重复,颠三倒四地重复一句话,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版面,还会使读者云里雾里。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题材,有意识地重复一些关键词语,反而会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请看下面这条导语:“85秒!拳王泰森击败挑战者。85秒!历史上最短的拳王卫冕战。85秒!1300万美元尽入腰包。”(1989年7月21日新华社华盛顿电《泰森:85秒卫冕成功》)
特意重复使用了3个带感叹号的“85秒!”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2023年新闻导语的格式及范文(12篇)篇四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特写的特点。
(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第五,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第六,要运用较多的描绘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构,更不能合理想象。
实例。
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
本报通讯员xxx。
3月12日下午3点,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在xxx省xxx市政府五楼会议室举行。能容纳500多人的会议室里,端坐着全市49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他们将通过闭卷考试获得任职“科技资格”。
主考官:分管农业的市委副书记xxx和副市长xxx。
主监考:市委组织部长。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题目《农业综合技术测验题》,涉及本地主要农作物、林果业及养殖业等方面的实用技术。
担任考务工作的高级农艺师郭老师对笔者说:“试题虽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但大部分是培训过的知识。”
3点15分,考生开始答卷。考场上格外肃静,只听见沙沙的答卷声。担任监考员的市委组织部两位副部长,目光不停地扫视着,有两名考生刚一交头接耳,便被提出警告。4点过后,便有考生交卷,郭老师浏览几份试卷后告诉笔者,考得好的能得90多分。
考试结束后,笔者在考场采访了宋副书记和胡副市长,他们说,市委、市政府采取考“科技资格”的办法,“逼”乡镇领导带头学农业技术,以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和带领群众科技致富的实际本领。市委组织部长告诉笔者:“市委、市政府将张榜公布这次考试成绩,并奖励成绩优秀者;对考试成绩不及格的,限期补考,再不及格者,将采取一定的组织措施。没有‘科技资格’,就不能胜任乡镇领导。这样的考试,今后我们每年都要进行。”
2023年新闻导语的格式及范文(12篇)篇五
新闻稿格式及范文,新闻稿怎么写呢?有什么格式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新闻稿格式及范文,欢迎参考!
新闻稿的格式有许多,并且都是在新闻事业的成长过程当中不断摸索出来的,不同期间格式也纷歧样。
一般情况可以分为以下四类:「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折衷式」、「平铺直敍式」等写作型式。
「倒金字塔式」:此种写作方式是目前电视机台经常使用的写作方式,亦即将新闻中最重要的消息写在熬头段,或是以「新闻撮要」的方式出此刻新闻的最前端,此种方式有助於电视机台编纂下标题,亦有助於阅听人快速清楚新闻重点。
源于美国新闻界迎合了受众的接受生理,於是患上到了遍及的仿照,此刻中国的许多都市报所使用的都是这类格式。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在导语中写1个新闻事务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新闻价值通俗来说就是新闻中那些最凸起,最新奇,最能吸引受众的部分),比如一场球赛方才结束,不雅众/读者/听众们最想懂患上的是结果,或者是某个球员的阐扬情况,就先从这里写起。
其次,在报导主体中按照事务各个要素的重要水平,依次递降写下来,最后面的是最不重要的。
同时注重,1个段落只写1个事务要素,不克不及一段到尽头。
由于这类格式不是切合事务成长的基本时间顺序,所以在写作时要只管即便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构思,按受众对事务重要水平的.熟悉来安排事务要素。
故而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和宏不雅的对於受众的熟悉。
「正金字塔式」:此种写作方式刚好与「倒金字塔式」相反,是以时间发生顺序作为行文布局的写作方式,依序别离是引言、过程、结果,采渐入高潮的方式,将新闻重点摆在文末,一般多用於特写。
「折衷式」:,又叫新华体。
此种写作方式为「倒金字塔式」、「正金字塔式」的折衷,亦即,新闻中最重要的讯息仍然在导言中出现,接著,则依新闻的时效性或思维规律性敍述。
咱们国家的新闻报导一般是遵循时间顺序,可是这类"讲故事"的写法已经不合适受众的阅览习惯(一般人没有时候间听你讲长篇大论),所以"新华体"在吸收中外新闻报导之长的情况下诞生了。
基本格式(除了标题)是:先把事务中最重要的部分在导语中简明地体现出来。
其次,在第二段进一步具体论述导语中的这个重要部分,形成支援,不至於使受众在接受时形成生理落差。
故而,第二段现实上是1个过渡性段落。
再次,按照事务成长的时间顺序把"故事"讲下来。
「平铺直敍式」:顾名思义,此种写作方式就是注重行文的起、承、转、合,力图文字的流利精准。
对西席社团而言,由於时常必需揭晓对特定教育政策、事务的看法,此种写作方式反倒合适社团在揭晓声明时使用。
这段很风行一种叫做"华尔街日报体"(dee)的格式,这个格式的首要独特的地方就是在文首特写新闻事务中的1个"镜头",一般是以1个人的言举动主,从而引出整个的新闻报导,比如央行关於房贷要加息的消息,新闻报导就能够从1个普通城市居民的住房贷款举动写起,比力能切近现实,切近群众,切近生活。
标题对於新闻报导很重要,甚至都出现了1个标题就是一条报导的情况。
故而,标题要炼取新闻事务的"精华",把最吸惹人的地方体现出来,同时要简洁。
要是需要可以在主标题前加上引题,在其后加上副标题。
要是要写作比力长篇的查询拜访性报导、深度报导,就要注重在文中按照事务敍述了了的需要,适当加一些小的标题,以归纳综合1个部分的内容,便於受众阅览(针对印刷电视机台而言)。
除上面所说的以外,要注重一些细节,比如文首要加电头,像"本报讯";文中要只管即便使用直接引文,只管即便少地进行记者的不雅点抒发;行文要流利,不要艰涩等等。
写作方法:
新闻要素:不可忽略5w1h。
(who、what、when、where、why、how)
新闻构成:题、文、图、表。
题:扼要、凸起、吸惹人。
文:导语100至200字:开门见山,人事时地物。
主体300至500字:深切浅出,阐扬大旨。
结束语100字:简洁有力,强调该新闻的意义与影响,或预报下阶段勾当。
图:视需要加入有助於读者理解的图片。
表:视需要加入有助於读者理解的表格。
写作要律:具有新闻价值、正确的格式、动人的标题。
简洁切要的内容、夷易友好的敍述、高度可读性、篇幅以1至2页为宜(一页尤佳)。
写作技巧:清晰简洁、段落分明、使用短句、排版清新。
切忌偏离事实、交接不清、内容空洞。
这个之外,篇幅也不宜长篇大论,一般以1至2页为原则,必要时可以加入图表,增长文稿的专业性,切忌内容空洞、语意不清、夸大不实。
1.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
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2.新闻
特写的特点
(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3.新闻特写的种类
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4.新闻特写的写作
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
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第五,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第六,要运用较多的描绘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构,更不能合理想象。
4.新闻特写的实例
3月31日晚6点30分,学院第五届“秀外汇中”中英文朗诵大赛决赛在文科楼报告厅拉开帷幕。
本次大赛由同创文学社,演讲与口才协会,普音社团和blank英语社团联合承办。
大赛邀请了江苏省普通话测试员龚春艳老师、外国语学院王丽娟老师等专业教师担任大赛评委。
来自不同院(系、部)的20位选手各展才能,共同为观众们献上了一场激情饱满的朗诵盛宴。
社团联合会指导老师查振芹对此次大赛致开幕词,并对选手们寄予殷切希望。
随即20位选手纷纷亮相,比赛正式开始。
比赛由“给定话题”、“才艺展示”、“实力大比拼”三个环节组成。
在给定话题演讲环节,选手们分别围绕“发扬爱心”、“歌颂母爱”、“赞美友谊”、“讴歌爱情”、“热爱祖国”等话题进行了演讲,在展示他们个人风采的同时,也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历史、人文、情感的关注与思考。
才艺展示环节,各位选手登台献艺,舞蹈、京剧、绘画、书法„„将比赛推向高潮,实力大比拼更是突出了选手们在中、英文朗诵方面的天赋,慷慨激昂的语音语调、得体大方的姿体语言,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经过了两个小时的激烈角逐,各个奖项尘埃落定,比赛共决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两名,优秀奖五名以及最佳人气、最佳潜质、最佳台风、最佳表现奖各一名。
冠军由影视传媒学院孟林、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陈雨组成的“雨林沐风”组合夺得。
最后大赛评委对此次比赛做出了精辟的点评,对大赛也做出了充分肯定,表示此次中英文朗诵大赛与往年相比,质量有明显的提高,比赛形式更是有所创新,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
同时希望中英文朗诵大赛能够继续办下去,并且越办越好。
2023年新闻导语的格式及范文(12篇)篇六
20xx年3月9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共青团支部学生会在管理学科楼大讲堂召开学生干部工作报告会。团总支书记孙琦出席会议,团总支学生会全体成员出席会议。(第一段:主办单位的时间、地点、活动内容、参加人员等信息应清晰明了)
会议有四个议程项目。首先,共青团总支部书记孙先生对20xx年9月以来学生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希望各部门要有新的面貌和计划,有新的工作作风,有新的变化。大会第二项,由共青团总支学生会主席团成员为上学期优秀院系明星颁奖。会议的第三项内容是由团总支主任、学生会部长抽签决定,围绕各部门的工作介绍、工作总结和工作前景进行发言和答辩。
共青团总支两个部门和学生会九个部门的部长分别作了发言和答辩。各部门发言结束后,会议进入议程第四项:共青团总支副书记彭阳阳、学生会主席团代表孔婷婷。他们肯定了各部门的工作,对各部门的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中间部分总结活动的细节或步骤,介绍详细地点,总结总结)
工作报告会的成功召开,旨在总结过去,谋划未来。同时,凝聚了学院学生干部的凝聚力,激发了我院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坚持了忠于梦想、脚踏实地的理想信念和工作作风。(结语、补充说明、简明改进、活动意义升华)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共青团支生会
20xx.3.11年
2023年新闻导语的格式及范文(12篇)篇七
记者写作导语时要使用五个“w,和一个h”—谁,什么,哪里,何时,为何以及如何。
是谁—谁的故事?
什么样的新闻故事?
在哪里—你写的新闻事件发生在哪里?
什么时候发生的?
为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这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
比方说,你写一个新闻故事,说的是一个人从梯子上摔下来受伤。
这里有五个w和一个h:
谁—一个男人。
什么事—他从梯子上摔下来。
在哪里—在他的房子里。
什么时候—昨天。
为什么会摔下来—是摇摇晃晃的梯子。
如何摔下来—摇摇晃晃的梯子突然倒塌。
所以,你的导语可以这样写:
昨天一名男子掉下来受伤,而他当时正在粉刷他的房子,突然摇摇晃晃的梯子倒塌。
2023年新闻导语的格式及范文(12篇)篇八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2.新闻
特写的特点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3.新闻特写的种类
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4.新闻特写的写作
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第五,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第六,要运用较多的描绘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构,更不能合理想象。
4.新闻特写的实例
——xx区组织召开“六五”普法检查验收动员部署工作会
5月15日,xx区组织召开“六五”普法检查验收动员部署工作会。会议由区政府副区长、xx公安分局局长程清功主持,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副组长胡达军出席会议并讲话。
胡达军强调,全区各级各部门要把此次“六五”普法考核验收作为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和扩大法治宣传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契机,围绕提高群众法治意识,创新普法工作方式方法。
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发展规律,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以“五个一”(即一份高质量的汇报材料、一部普法成果专题片、一本工作画册、一套完整的档案资料、一批可供学习借鉴的示范点)的工作标准,高规格地展示我区普法工作成效。
为适应新形势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2023年新闻导语的格式及范文(12篇)篇九
我校第一届五年级小学生拔河比赛,经过2小时激烈的战斗,于xx月xx日在新区小学操场落下帷幕。五(2)班代表队以4:2战胜五一班代表队,获得团体冠军,五一班代表队屈居第二名。
五(2)班代表队是第一次参加团体拔河比赛,队员们配合的十分默契,但是上半场比分一直落后,一直到下半场才显现出他们的威力。排头的大力士李阳力气十分大,扭转了失利的场面,是团队坚强起来,为代表队立下了汗马功劳,正因为这样他们也成为了头号拔河种子。
五(1)班代表队在运动方面一直很优秀,曾六次获得团体第一;上半场一直名列前茅,但由于队员们配合不默契,再加上体力不支,最终以2分之差失利。
上半场每个代表队都没使出全部精力,都保留在下半场;五一代表队率先杀入决赛,锁定了前三名。五(2)班代表队也不甘示弱,一路上过五关斩六将,也挺进了决赛;二者实力不分上下,但拥有多年比赛经验的五一班代表队把五(2)班代表队打下,但在决赛下半场由于五一班代表队体力不支败下阵来。
参加这届比赛的共有四支代表队,五(4)班代表队战胜了五(3)班代表队,获得第三名;五(3)班代表队获得最后一名。
2023年新闻导语的格式及范文(12篇)篇十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
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2.新闻
特写的特点
(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3.新闻特写的种类
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4.新闻特写的写作
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
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第五,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第六,要运用较多的描绘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构,更不能合理想象。
九月的秋风送来阵阵清爽,九月的阳光捧上热情的祝福,九月的校园,彩旗在阳光的照耀下绚丽夺目,美丽的校园里教师们神采奕奕,学生们文明有礼,到处洋溢着温馨而感人的气氛。
我们在这美好的日子里举行了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庆祝第**届教师节系列活动。
在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学校德育处、大队部联合向全体队员发出倡议,倡议队员们以实际行动报答恩师,表达对老师们节日的祝贺。
20**年9月8日下午,由学校办公室、体育组组织的全体老师参加的游戏竞技活动中,老师们的每一个“高超、夸张”的动作和每一次成功都令自己惊喜和激动,充满着幸福和快乐,更显现出温馨、和谐、团结的实小集体的凝聚力。
20**年9月9日上午第四节,各中队开展以尊师为主题的队会活动,“老师,您辛苦了!”“老师我们爱您!”“我的礼物我的心!”“岁月如歌,感师恩”“谢谢您老师!”“教师节快乐!”等感恩主题都是队员们亲手设计亲手板书,活动也全由队员主持,老师参与其中。
浓浓尊师意 款款爱生情为本次主题队会增添了浓厚的感恩气氛,师生情在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中轻轻流露。
本次活动的内容特别丰富多彩:有小品、朗诵、乐器演奏、相声、舞蹈、街舞、拉丁舞等表演形式,有讲述亲身经历的“师恩师爱”小故事、抒写“感恩教师”小纸条、感受名人“爱师敬师”的感人事迹、分享“感恩教师”的动人歌曲、老师,我对你说的“真情诉说”等。
很多队员还亲手制作心意卡送给自己喜爱的老师。
一句句“您好”的问候,让老师感动不已,一声声“感恩”的歌声,让老师甜透心田!
新闻稿件写作格式
新闻稿件写作模板
发布网络新闻稿件
新闻稿件格式
新闻稿件的格式
新闻稿件写作范文
2023年新闻导语的格式及范文(12篇)篇十一
01、新闻稿的格式:标题三号字体、黑体、加粗;正文小四或四号、仿宋或宋体。1.5倍行距,首行缩进2字符;行间距1.5倍,首行缩进两字符。
02、一篇完整的新闻稿,包括标题、导语、主题及结语四部分。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准确新颖;导语:一篇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解释消息的主题思想;主体:将导语所述具体化,仔细交代新闻事件;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用以阐明新闻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新闻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03、新闻稿的写作方法:叙述式导语的写作:就是直截了当地用客观事实说话,通过摘要或概括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反映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给人一个总的印象,以促其阅读全文。描写式导语的写作:记者根据目击的情况,对新闻中所报道的主要事实,或者事实的某个有意义的侧面,作简练而有特色的描写,向读者提供一个形象,给人以生动具体的印象,这就是描写式导语的'一般特点。一般用在开头部分,以吸引读者,增强新闻的感染力。议论式导语的写作: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方式,通过极有节制、极有分寸的评论,引出新闻事实。一般分为三种形式:评论式、引语式、设问句。
04、新闻的特点:短小精练,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语言生动简洁,才能吸引读者;“倒金字塔”结构:新闻的写作是将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新闻的最前面,内容越是重要的,越要往前安排,然后依次递减。这在新闻写作中称为“倒金字塔”结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2023年新闻导语的格式及范文(12篇)篇十二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特写的特点
(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第五,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第六,要运用较多的描绘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构,更不能合理想象。
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
本报通讯员 xxx
3月12日下午3点,一场别开生面的考试在xxx省xxx市政府五楼会议室举行。能容纳500多人的会议室里,端坐着全市49名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他们将通过闭卷考试获得任职“科技资格”。
主考官:分管农业的市委副书记xxx和副市长xxx。
主监考:市委组织部长。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题目《农业综合技术测验题》,涉及本地主要农作物、林果业及养殖业等方面的实用技术。
担任考务工作的高级农艺师郭老师对笔者说:“试题虽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但大部分是培训过的知识。”
3点15分,考生开始答卷。考场上格外肃静,只听见沙沙的答卷声。担任监考员的市委组织部两位副部长,目光不停地扫视着,有两名考生刚一交头接耳,便被提出警告。4点过后,便有考生交卷,郭老师浏览几份试卷后告诉笔者,考得好的能得90多分。
考试结束后,笔者在考场采访了宋副书记和胡副市长,他们说,市委、市政府采取考“科技资格”的.办法,“逼”乡镇领导带头学农业技术,以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和带领群众科技致富的实际本领。市委组织部长告诉笔者:“市委、市政府将张榜公布这次考试成绩,并奖励成绩优秀者;对考试成绩不及格的,限期补考,再不及格者,将采取一定的组织措施。没有‘科技资格’,就不能胜任乡镇领导。这样的考试,今后我们每年都要进行。”
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并对全体党员提出了“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要求。把“讲政治、有信念”作为合格党员的首要标准,可以说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凸显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理想信念的重要性。
对“讲政治、有信念”的标准要求,特别是关于做到“有信念”,有些党员觉得这些是比较“虚”的,甚至是不以为然。其实,信仰信念并不是虚无缥缈的,虽然属于精神层面的范畴,但具体到行为实践上,却是实实在在的,是有标准、可检验的,我们为此而努力的方向也是很明确的。
矢志不移忠诚于党的信仰,这是对信念的塑造。
北京日报刊载过一篇文章《张学良谈“反动派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围绕这一话题张学良谈了自己的看法,提到:“反动派没有中心思想,党首蒋某人也是一样。与反动派正好相反,共产党有目的,他相信共产主义。甚至于每一个士兵,完全是一个思想共产主义。信仰就是力量啊。”诚然,信仰的力量坚不可摧,有了对党忠诚坚定的信仰,就有了崇高的精神力量,在任何考验和挑战面前,就可以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这就是对信念的塑造。当然,信念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个刻苦学习和努力实践的过程,需要我们学习党章、党史国史、党纪党规、党的优良传统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做到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后,自然可以树立起坚定的信念。
彰显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这是对信念的践行。
政治本色,反映着共产党员独特的精神、情操和气节。90多年来,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铸就了坚定理想、服务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清正廉洁、艰苦奋斗等鲜明的政治本色。这些政治本色,是对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总结,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每一名党员,如果做到始终不渝的保持政治本色,这就是对信念的践行。如何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正确的认识什么是政治本色。政治本色,说到底,还是党性的问题,只有党性纯正,本色才能纯洁。永葆政治本色,在实现路径上要靠锲而不舍的党性锻炼。要把党性锻炼作为一辈子的任务,用长期不懈的学习和修养来塑造,用持续的锻炼和完善来保持,真正做到永不褪色、永不变质。
始终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这是对信念的检验。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在革命战争年代,判断一个党员干部是否合格,需要经过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如今,在和平建设时期,虽然没有了战争的考验,但我们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却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对这些现实挑战,能做到不为噪音所扰、不为歪风所惑、不为暗流所动,在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中,始终保持强大的政治定力,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这就是牢固的信念。做一名合格党员,就要把时刻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人生的终生课题,体现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上,体现在对大是大非、重大原则问题上的鲜明态度、坚定立场上,体现在对错误思潮、言论、观点的正面回击、发声亮剑上,无论何时何地,始终做到“乱云飞渡仍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