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经历的重要整理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以下是一些创业心得体会的案例,希望可以给创业者们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建议。
最优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心得体会大全(17篇)篇一
摘要:《氧气的性质》是初中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节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具有构建思维模式,培养学生多种核心素养的教学功能。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建立一些基本化学思维模式,培养物质观变化观,物质变化规律探究等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本节内容在整个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开发与挖掘相关的教学素材,探寻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培养的落脚点与实施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氧气性质;物质观;物质变化观。
一、教材内容与培养核心素养的关系和策略。
(一)教材内容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关系。
《氧气的性质》是学生在学习了实验基本操作、物质变化、物质的构成等理论知识以后,系统学习的第一种纯净物。这既是对前面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与深化,又是学生今后学习其他物质性质,特别是气体的性质所要树立的模式和范本。因此,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正是本节课在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特殊而又重要的地位,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教育内容。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角度来看,本节内容既要让学生用前面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从化学的角度去认识氧气这种物质以及它的变化规律,又要学会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氧气的性质。在此过程中为学生从化学角度如何研究一种物质构建一个基本模式,为学生树立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具体物质的思路与方法,并在以后研究其他物质时提供一种参考与借鉴。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对激发学生学科兴趣和培养学会用化学的视角来研究物质的意识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材处理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策略。
在教材中氧气的性质一节内容主要包括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和两个概念(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三部分内容。对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学生学习并不困难,在教材中也没有相关的探究内容,属于一种描述性的知识。一方面,让学生能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从教材中归纳出氧气物理性质的具体内容所包括哪些内容,提升学生的信息提取和加工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来描述物质的物质性质,知道气体的密度一般是与空气的密度比较进行定性描述的,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氧气的'化学性质既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对氧气的化学性质的认识是通过一些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实事建立起来。因此,如何让学生有效进行相关实验探究就是有效突破教学难点的重要措施。对于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这两个概念来讲,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不一样。在初中化学中化合反应属于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而氧化反应属于了解性内容,对学生的能力和素养的培养重点是化合反应的教学。
二、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培养核心素养的关系和策略。
(一)通过氧气物理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
从学生认识能力来看,学生对于氧气的物理性质有一定感性认识,而且氧气的物理性质属于描述性的知识。因此学生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应该没有困难。但氧气的物理性质是学生今后学习其他气体所要参考的范本,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要让学生明确我们研究气体的物理性质要从哪些内容开始,以及对这些性质如何进行描述。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就是给学生树立一种建模的思想。这种思想对学生以后学习会有一种引领和指导的作用。因此,此时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一方面,让学生树立研究物质需要从特殊走向一般,通过对典型事物的认识,为研究某一类问题提供思路与方向;另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在以后学习其他气体时,能将这些知识迁移到这些气体的研究上。
(二)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多种核心素养。
1.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物质变化观的意识对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在学习时只需要教师能为学生提供一种表达与描述的模式即可。但对于氧气的化学性质来讲,学生的原有认知几乎为零,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以具体的物质来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理解和认识。由于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像物理性质那样可以明显的观察到,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实验为基础,让学生从直观感性的素材中去提炼和归纳出来。由于氧气是典型非常金属单质的代表,其化学性质代表了一类物质的性质。因此,通过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学习正是以日常生活的经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从碳、硫、磷、铁等物质与氧气反应规律的总结来体验到氧气的化学性质,并为以后其他物质的学习提供对比与迁移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在学习中完成了物质变化观的培养与渗透。2.通过氧气化学性质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与学科探究能力在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实验探究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线和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碳、硫、磷、铁四种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各不相同,实验操作也不尽相同,这些实验的现象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具有极强的激发动力,会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学科的魅力所在。而实验探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又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与学科探究能力。
(三)通过两个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认识物质变化规律的思想。
在初中化学中,化合反应属于学生必须要熟练掌握的内容,而氧化反应则属于了解性的内容。在具体施教过程中,对于化合反应重在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去发现其规律性,而氧化反应重在教师的引导下去体验即可。由于在这两个概念的学习都是以氧气的化学性质为基础。对于化合反应,只要在前面学习中能做出及时的总结,这个概念的建立应该说是水到渠成。而对于氧化反应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到反应中有氧参加,难点在对氧的理解。但这两个概念的在学生素养培养上更重要的还在于让学生认识到物质的变化是规律的,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认识物质变化规律的思想,这正是学生学习这两个概念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阮庆元.金属化学性质的教学设计:基于核心素养的实现[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7(5).
[2]陈风雷.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设计———以《铝的重要代合物》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7(9).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优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心得体会大全(17篇)篇二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育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在现代教育中要求越来越高,小学英语教学对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也成为教育发展的重点。对于英语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主,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核心素质发展。然而我国很多英语教学主要是以传统教学为主,通过课堂的传授直接将重点、难点进行学习,不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担任非常重要的角色,将多元化的教育理念融于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挖掘学习英语的良好方式,进一步提升学习英语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本文主要是从小学英语教学的核心素养的培养角出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最优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心得体会大全(17篇)篇三
2016年11月21日我能有幸跟着市教研员任老师和其他两位老师一行四人代表包头市远赴云南昆明参加由北师大组织召开的“2016年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实验指导暨培训研讨会”,在会上聆听了由北师大版教材的编委马复教授作的“初中数学的核心概念解析”的报告,就《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十个核心概念与高中课标修订稿提出的六大核心素养的衔接关系,綦春霞教授的“数学素养的微测试与学生发展的诊断”,江西省中学数学教研员陈莉红老师的“从中考命题角度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与考察”,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如何在数学中考命题中考察数学核心素养,西安高新一中邵新虎老师题为“利用几何画板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的时间与思考”,我就此次学习谈谈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粗浅理解,本人对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具备自主发展意识、社会参与能力及文化修养。学会学习、自我管控、解决问题、创新发展属于个人自主发展应具备的能力。而在个人发展过程中,语言素养、数学素养、人文素养、技术素养更是不可或缺的。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
教学。
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
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最优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心得体会大全(17篇)篇四
语文作业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生巩固知识、熟练技能的主要途径,还是教师检验课堂教学效果、改进课堂教学策略的主要手段。小学生语文素养是小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积累、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品德修养、思想观念等内容。这是小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它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与社会沟通和交流的程度,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作业的有效与否直接关乎语文教学质量,其地位之重显而易见。
(一)存在的缺陷。
长期以来,教师较多地偏重作业使学生形成字、词技能技巧的操练功能,重视作业的短期功利价值,不太顾及长远的教育价值。学生成为作业的工具和应试的机器。
1.有的作业目标失范。
有些教师没有认真思考,因此,布置作业就出现这样的情况:漫无目标,为防止学生沉溺于玩耍,随意布置作业;目标失度,任意拔高或曲解课文,或仅考虑思想可比性忽视语言文字迁移,导致同一篇阅读短文出现在不同年级练习册中的怪现象发生;目标不清,作业对课文的针对性不强。
2.有的作业数量失控。
当前语文作业数量失控,机械练习或哗众取宠者多,学生实际收益却并不多,反而丢失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泯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3.有的作业形式失控。
目前有的教师布置的作业基本上课外作业多于课内作业,书面作业多于实践作业,识记理解作业多于表达运用作业,形式求新求异却不落实。对如何开发与利用语文作业在培养学生正确语文学习观念,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创造才能等功能的研究不够,即使有一些,也局限于现成习题的改变和筛选,缺少应有的广度和深度。
小学语文素养是指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习惯。语感是人(主体)对语言文字或语文现象(客体)的敏锐感知和迅速领悟能力。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语感是语文能力结构的核心要素;培养语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它是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语文学习方法是指利于语文学习的行为总和和心理特征。语文学习习惯是长时间语文学习过程中养成的一种不容易改变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倾向。学习方法与习惯既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的原动力。
因此,教师正确的作业观,明确作业的功能、设计、使用以及评价,将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成果。
(二)如何解决问题。
首先,应明确作业的功能目标。教师设计作业的重要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形成某方面的运用技能,但具有这样的目标是远远不够的。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因而作业设计时更应把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创造精神的目标纳入其中,从实际出发,多层次、多角度、立体化地确定作业目标。教师的作业设计应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的,也可以是操作演示形式的,还可以展示创作成果等等。学生完成作业时,可以采取相互竞赛,也可以采取相互合作的形式。例如,学习完利息这一知识后,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主题作业:调查目前银行利息情况并做专题小报告、帮助家长拟订一份储蓄计划、学习填写存单、计算利息税等。如此丰富的作业,一定有合适各个学生的作业内容,学生也一定会选择符合自己专长和个性的题目去完成。相信学生的解答是丰富多彩而富有创造精神的。
再次,全面、公正、艺术地评价学生的作业,使学生创造热情更加高涨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全面、公正、艺术的评价,能起到激励、触动的作用。因此,在批改作业时,既要客观公正,又要灵活艺术地评价。
教师设计作业,要尊重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年段特点,要与语文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关联起来,由传统封闭走向开放,由陈旧单一走向多样化,由整齐划一走向个性化,由纸面作业走向生活实践的综合作业。把激发学生热爱母语的兴趣贯穿于语文实践作业的全过程,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十项规定》,小学三年级学生完成作业时间不超过45分钟,六年级学生完成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不少作业题目艰深古怪,有的纯粹是兜圈子折磨人,而答案也较为呆板,缺乏灵活性,这样的作业有的让学生望而生畏,有的则使人觉得味同嚼蜡。更糟糕的是,有的.家长为了让的孩子能够较正常的休息,不得不帮助孩子完成作业,这定会助长孩子弄虚作假的不正之风,另一方面大量的作业是教师无暇认真地批改,也失去了检查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意义。
2、本课题预计有哪些突破。
中对课程改革的目标也作出了规定:要改变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都为广大语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指明了方向。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更好的用语文,应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切忌布置一些急功近利、简单机械的作业,使学生时时刻刻学习到“必需的语文”.其次,开放性设计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作业设计应紧贴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环境。应将数学、语文、科技、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融为一体,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教师的作业设计应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的,也可以是操作演示形式的,还可以展示创作成果等等。学生完成作业时,可以采取相互竞赛,也可以采取相互合作的形式。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主题作业。如此丰富的作业,一定有合适各个学生的作业内容,学生也一定会选择符合自己专长和个性的题目去完成。相信学生的解答是丰富多彩而富有创造精神的。
1、作业目标的多元化。
学生完成作业,不仅仅是为了复习、巩固、深化知识,也是在实践运用所学的知识,形成技能,在运用知识的同时又是在培养观察、分析、动手、创造、综合等能力。例如,在学习认字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到周围的环境调查,并说说这些字的用法。这些作业不仅更能巩固深化了新知,而且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具有相当深远的作用。
2、作业目标的可持续发展。
新课标告诉我们,人人要学习有价值的语文。语文作为学习其他科目的基础和工具,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例如,在学习完拼音后,可以布置学生阅读一些带有音节的课外书,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激发他们的成就感。如果只做些类似机械简单的作业,就失去了作业“再学习、再发展”的作用。
3、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的相互兼顾。
教师设计的作业不能只看到眼前,不能只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更不能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而使学生陷入作业的海洋。语文其他科学的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将来更好的用语文,应本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切忌布置一些急功近利、简单机械的作业,使学生时时刻刻学习到“必需的语文”.其次,开放性设计作业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走向社会、走向生活。作业设计应紧贴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生活环境,使“数学生活化”.应将数学、语文、科技、美术、音乐等学科知识融为一体,并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表现出来,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
4、开放作业的情境,把实际生活场景搬到课堂上。
情,才可能让学生向更高目标挑战。
5、开放作业的内容,让学生离开课桌、走出校园。
泰戈尔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过去那种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只要一张纸一支笔的作业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学生再也不能被禁锢在课桌上。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作业过程中自己走进生活、走向社会,去收集、去整理各种所需的数据,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得到数据,然后才能完成作业。例如,学习了面积知识后,可让学生为学校画一个平面图,出去春游前,让学生通过调查、分析写一个最经济的出游方案并说出理由等。这样的作业“纸上谈兵”是永远得不出答案的,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得到真实准确的答案。
6、开放作业的形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
教师的作业设计应不拘泥于传统的书面作业的形式,可以是口头形式的,也可以是操作演示形式的,还可以展示创作成果等等。学生完成作业时,可以采取相互竞赛,也可以采取相互合作的形式。例如,学习完利息这一知识后,可以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主题作业:调查目前银行利息情况并做专题小报告、帮助家长拟订一份储蓄计划、学习填写存单、计算利息税等。如此丰富的作业,一定有合适各个学生的作业内容,学生也一定会选择符合自己专长和个性的题目去完成。相信学生的解答是丰富多彩而富有创造精神的。
最优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心得体会大全(17篇)篇五
我就此次学习谈谈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粗浅理解,本人对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具备自主发展意识、社会参与能力及文化修养。学会学习、自我管控、解决问题、创新发展属于个人自主发展应具备的能力。而在个人发展过程中,语言素养、数学素养、人文素养、技术素养更是不可或缺的。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最优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心得体会大全(17篇)篇六
教育部在10月下发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正式提到了“物理核心素养”,并把物理核心素养界定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要素。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
不难发现核心素养的建构,尽管落脚点是学生“身心发生积极、健康的变化”,但却是建立在物理学科的基础上或以物理学科为载体来实现的。作为中学物理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要加强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要让学生真正的学到知识、掌握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迫在眉睫。
二、作业设计的重要性。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具有神奇的魔力,它可以用成果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只关注物理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在探索物理知识时所用到的科学思维,以及探索知识时的不畏惧权威、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围绕物理学科的特征与核心素养的内容,教师除了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外,还应在在作业设计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都知道物理来自于生活,尤其是初中物理所学知识与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息息相关。但这些现象却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学生的亲身体验变得尤为重要。因此在作业设计上,教师要善于结合课程,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模型,通过让学生阅读相关物理学史,物理文化,物理学家自传等,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在精心设计的作业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科学方法,培养学生逐步具有科学观念。我们的作业设计,应为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服务,围绕提高核心素养而努力。
三、作业设计类型。
作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结合物理核心素养的要求,可以将作业与物理学史、物理文化、当下的热点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积极的物质观念、科学的思维方法,让学生学会构建知识模型,学会质疑。亦或是适当布置一些实验设计类的作业或者让学生自制学具,使学生进一步深入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以及动手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掌握获取知识的物理方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善于动手的能力,体会物理学家敢于质疑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敢于挑战权威的科学态度与责任,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发现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在作业设计上采取以下措施:
1.预习作业采用学案与微课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学生特点来设计学案或微课,时刻贯穿物理学史,例如牛顿运动定律的建立过程、电磁感应发现的过程等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复习作业引入“互联网+作业”模式。学生网上查找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例如《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查阅资料或视频来让学生体会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讨论雾霾天的治理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在作业设计中加入实验设计或制作学具等环节。实验探究是物理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可以适当布置一些课后实验设计及自制学具的作业,例如制作简易望远镜、自制水滴显微镜等。由于此类作业难度较大,可以分小组进行,也可以开展小小创造家的社团活动。
3.在作业设计上,不仅要注重学科内的知识整合,还要重视学科间知识的渗透。实际上,语文和物理作业相结合,学生兴趣会大增。例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通过分析古诗,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物理现象、问题的意识,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作业设计案例。
以下面以八年级上册:《光的颜色色彩》为例。
预习作业:1、查阅色散现象的探究历史,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同时,让学生体会物理学家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敢于质疑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敢于挑战权威的科学态度与责任,及物理学家探索规律时的艰辛与不易、坚持与不懈,唯有善于观察,乐于提问,不畏权威,实事求是才能发现物理规律,找到问题的答案。2、如何得到不同颜色的光,比如说黄色的光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得到?在学生了解了光的色散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思考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巩固作业:实验或亲身体会为主。
1、收集生活中与光的色散有关的现象,进一步了解光的色散;2、在网上或向摄影师请教照相机滤色镜的作用及滤色镜的种类;3.分析农作物种植在绿色大棚中会怎样?在学习完课程内容后,学生心中会有很多疑问,对光的色散、滤色镜、色彩充满了好奇,这样的作业设计,学生体会到自然的奇妙,同时认识到人类的智慧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业提升:
1、在知道彩虹的形成是由于光的色散现象后,请同学们动手制造彩虹;2、动手将各种颜料混合,进一步理解光的三原色与颜料的三原色的不同;此类作业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能力、动手能力、感官感知能力。
五、结语。
物理是中学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对学生树立科学观、提高综合认知水平意义重大。在物理作业设计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既有利于落实学科教育目标,也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在作业设计上夯实核心概念,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让学生对物理核心概念进行不断的内化,从而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
最优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心得体会大全(17篇)篇七
数学是一门能够锻炼学生能力的学科,计算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知识离不开计算的相关应用。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数学、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在这一时期,数学计算教学可以说是教学的核心和重点。核心素养是从整体出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观,它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下面笔者就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具体谈一谈在教学中该如何运用核心素养进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设计。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凸显核心素养价值。
(一)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政策的新要求。
数学核心素养明确提出是在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在这项课程标准中就当前的数学教学提出了10个核心素养,其中运算能力是最主要的一项素养。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深入,人们的教育观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不再像过去一样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他们开始更多地将目光放在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方向上,寻求孩子的全面发展。所谓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不是单纯地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它更多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解决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重在锻炼学生的思维,这种思想观点与当前新课改的教育政策不谋而合,是当前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二)核心素养应体现在课堂学习中。
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在于课堂学习,小学生大部分较为贪玩,在课堂外,许多学生并未树立继续学习的意识。因此,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对于教师而言就十分重要了,课堂效率的高低决定了教师知识传输的多寡。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将核心素养的理念贯穿其中,真正落实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而不是让其变成一句口号,虚有其表,这样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引。
计算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密不可分,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将其他数学知识都学好了,但是唯独计算没有学好,那么学生学习的其他知识,只能是无本之木,毫无用处。数学核心所反映的是数学本质与数学思想,这两点是数学的精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掌握好了这两点,那么不管遇到了什么类型的计算题目,对于学生来说都不成为题。因此,数学计算教学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引,通过核心素养将计算教学的思想和本质挖掘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二、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设计。
小学数学学习的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的紧密,许多计算知识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见的困难,提升学生的各方面技能。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渗透核心素养理念,讲解数学知识的时候也并不是盲目的、毫无根据的。计算教学的设计需要有目标、有针对性,这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更容易掌握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例如,在讲解《混合运算》这一节之前,教师运用核心素养讲解计算的方法和技巧的时候,就要学会有目标的教学,根据班上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教师的教学目标也要因人而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比如说,有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只要能够掌握简单的计算原理就可以了,有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则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让他们自主探究,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
三、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素养过程设计。
万里长城的修建并非一日之功,同样的`在数学计算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和运用也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一点一滴的渗透。在教学时,教师运用核心素养必须设计好相应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比如说,在“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口算、笔算方法,所以教师可以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让学生自主探究“笔算两、三位数的加减”计算方法,在探究数学方法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较快地掌握新的知识,同时也能加强学生的迁移推理能力。又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一些教学情景,在生活中学生常常会遇见物品分配不均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遇到这种问题该怎么处理,这样将生活中的情景运用到数学知识的学习上,使数学计算的知识生活化,既可以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也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
四、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核心素养评价设计。
传统的数学计算教学评价往往是以书面评价为主,以分数论英雄,学生的学习成绩好,计算没有失误,那么数学计算教学就是有效果的,反之,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计算存在诸多问题,计算教学就是失败的。这种教学评价虽然有可取之处,但是在评价时,过于简单,而且它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容易将学生培养成学习的机器,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注重的是对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培养,与传统的计算教学方式相比,它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重理解、重思考。基于这样的原因,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的不同,运用核心素养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而不是仅凭学生的学习成绩来决定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有的学生笔算能力差,但是估算能力强,教师就可以在平时多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尝试笔算,提升他的综合能力。总之,核心素养虽然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但是数学核心素养反映的是数学本质与思想,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运用好了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到了数学计算的本质,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种教学理念培养出来的人才,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最优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心得体会大全(17篇)篇八
作为一名幼儿学段的老师,两次随教体局师训科组织的中牟名师队伍进行提升学习,收获颇多。如果说扬州行时让我有所思,而武汉行却让我所悟。同行的都是小学、中学的优秀老师,专家的讲座和参观的学校也都是小学和中学,虽涉及到幼儿园的内容不多,但也有很多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这次武汉学习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大的教育理念是相通的,无论小学、中学和幼儿园,我们的教育目标都是培养什么样的未来人,教师要关注的是孩子们怎样学的问题,我们该有怎样的教育观,该怎样转变我们的教育理念,该怎样尊重孩子们的学习特点和方式,真正做到以孩子为主,将课堂还给孩子,让学习真正作用在孩子们身上。
这次培训,在听讲座和参观学校的过程中不断地反观自己日常的教育行为,专家讲座是引领,也是解惑,也更坚定了我的信念。
最早接触“立德树人”的概念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实行)》中把师德放在了首位,那时我也仅仅是将立德树人停留在师德教育建设的层面上,很少主动和教师的核心素养、课堂教学以及教育行为进行衔接。武汉教育科学院的朱长华副院长在《核心素养和教学变革》报告中,以高瞻远瞩的理论架构和娓娓道来的教育实践的事例阐述,引领我们明白教师的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是“热爱学生的人格魅力和通过学科知识引领价值观形成的教学能力”。而今天,我们是否敢理直气壮地说:自己已经为培育中牟学生的核心素养做好了职业与专业上的准备呢?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想我和各位名师的认识基本是一致的:在教师核心素养的养成上,我们欠缺的还很多,还需要不断努力学习、研究、自觉修炼自身的核心素养。
王校长在《浅谈中学教育管理者的心智修炼》中谈到,教育的使命是立德树人,他指出:一是摆正成人与成才的关系。“成人”重于“成才”,“育人”重于“育才”;二是怎么做。找准“立德树人”的切入点、结合点。关于这一点,我觉得我们幼儿园在这方面理念是非常正确的,从我园的课程设置上也已经体现出来了。我们除了开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的基础课程,还开展了“早期阅读”特色课程和以“传统的节日文化教育”为主题的园本课程。今后,我们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实践研究,争取将我们的课程推广开,让更多的孩子收益,引领我们中牟幼教走向更专业的方向上来。
听了靖国平《做具有教育智慧的好老师》讲“鹰乃学习”的教育观点后,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很久很久耳边一直回响着“鹰乃学习、鹰乃学习…”孩子们坐在课堂就是学习吗?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只有让孩子主动习得才称得上学习,这也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以幼儿为本,我们真正做到以幼儿为本了吗?诚然,我们离真正的以幼儿为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无论是朱长华副院长分享的《猫》的课程设计和课堂实践还是华东心理学教授张文分享的从《灰姑娘》故事课堂教学康孩子的教育方式,都让我深深的体会到生动地课堂是给予孩子的兴趣和学习方式的,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喜欢学习,才会爱上课堂。反观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我们该做的是减法,去掉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式,去掉老师过多的预设,把自主学习还给孩子。这样做,并不是说老师放手,老师就轻松了,反而印证了前面提到的教师的核心素养,教师要有跨学科的知识,要懂孩子。针对幼儿园教育而言,教师要会观察孩子。在今后工作中我要将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和撰写教育故事常态化,以此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这次名师培训班学习,我深深感受到教体局领导对我们名师培养工作的重视,特别是蔡科长冒着酷暑从头至尾和我们一起学习让我深受感动;冯老师和蒋老师更是为我们做好所有的后勤服务工作让我们没有一点后顾之忧,享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快乐;和中牟的五十多位名师在一起,更感受大家的学习的热情。蔡科长在开班和研讨交流会上的发言让我震撼更引发我思考,促我行动,他鼓舞我们不仅自己要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要越走越远,还要带领的团队一起发展。更告诫我们要沉下来,才能走的更远,才有可能成为跃龙。
通过培训让我的思想越来越深刻,了解到小学、中学的教育重点也更加拓宽了我的眼界,明白教育的大方向,我也更加自信我们幼儿园的培养目标、方向是非常正确的,接下来我要努力借“他山之石”更好的开展我园教育实践活动,争取带领大家共同成长。
最优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心得体会大全(17篇)篇九
听了巩老师的数学核心素养知识的讲解,获益匪浅,使我认识到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的前行。脚踏实地做教育的同时也应仰望星空看发展,跟上当下教育理念,跟上教育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在自己的课堂上实现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反思如下: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
1、把枯燥的数学计算上得更有趣,更灵活,更能益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而小学生学习,练习运算最现实的内驱力就是兴趣,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或游戏,把计算与生活等更好地应用起来,寓教于乐,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切实提高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事。
2、在课堂上作好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把更我的尝试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身去经历整个探究过程,让学生课堂上去做,去想,去说,去发现,去总结,而老师只做为一个适时的点拨者,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乐趣,更愿意投入和参与的学习中,真正做课堂上的主宰者。
3、计算教学在教学中要既重视算理,又要重视算法的教学。
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计算的原理,理解法则的合理性。不应要求学生死记更背计算法则,宜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要点,再通过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
4、重视良好运算习惯的培养。
好习惯,益终生,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养成教育,在计算方面:如看清数字与运算符号,认真抄写,细心计算,自觉检查等这些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克服粗心,提高运算的正确性和效率。特别是发现学生错误后,我们应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对症下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5、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正确运用于教学之中。
在数的`运算教学中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数学模型、转化、推理、符号化、类比、方程和函数等思想方法,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制定合理目标,科学设计过程,科学引导和训练海陆空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及时总结,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在计算中的应用。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为了我们的教育,为了我们的学生,也为了我们自己,我会时时处处都要注重自己的师德修养和人格塑造,并加强自己的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有目的地总结教育经验,反思教学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切实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吧,奉献自己的力量。
最优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心得体会大全(17篇)篇十
通过近期在网上学习马云鹏教授从实例引出核心素养,再对核心素养的含义、核心素养的价值、与“基本思想”和“思想方法”的关系、《标准》中的核心素养体现这4部分的分析,他用了大量的案例,详细全面地剖析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就此次学习谈谈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粗浅理解,本人对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具备自主发展意识、社会参与能力及文化修养。学会学习、自我管控、解决问题、创新发展属于个人自主发展应具备的能力。而在个人发展过程中,语言素养、数学素养、人文素养、技术素养更是不可或缺的。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最优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心得体会大全(17篇)篇十一
(田阳高中)。
摘要:高中地理案例教学是在新课程标准下,适应课程改革需要而尝试的一种教学方法。阐述了案例教学研究的背景、意义,并在一定的理论研究基础上,以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典型案例为例,结合实践经验,具体研究案例实施策略,并做出评价,目的在于探讨地理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实施中的有效性。通过实施案例教学,不断优化地理课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方式。
关键词:高中地理;案例教学;课程改革。
一、案例教学研究的背景。
对于我国地理教学而言,教育部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地理教学大纲(试验修订本)》对必修2提出了“中国国土整治与区域研究”,并制定了必修讲授10个案例。这是从国家意志层面,首次对地理案例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此后,地理案例教学日益受到重视。因此我借鉴在教学期间的教学经验,提出研究课题,目的是探讨如何更好地实践地理案例,更好地将地理案例教学的理论运用于课堂实践。
二、高中地理案例教学实践研究。
1.地理案例的选取。
这是实施地理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选取案例教学途径有以下几种:
(1)教材直接提供,该途径最普遍。例如,教材中分别以“美国的硅谷”和“德国的鲁尔工业区”的典型材料,阐明新兴工业的特点。
(2)研究性学习提供。
(3)生活中自己编写,主要通过选择课题、搜集材料、编写案例、涉及讨论等几个环节进行。
(4)学生模拟情景进行表演。
(5)媒体报道。
2.地理案例的运用。
首先,提供和呈现地理案例。其次,分析和讨论地理案例。最后,总结和评价地理案例。
三、案例分析。
为了更好地运用以上所阐述的地理案例实践步骤,将理论很好地运用于实际,现以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环地中海的农业变迁”为例,探讨“农业的区位选择”这一教学点,具体阐述地理案例教学实践策略及其有效果性的评价。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首先,选定案例:“环地中海的农业变迁”。这是教材直接提供的案例,并在学习《农业区位选择》一课前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下一步引导学生对案例问题的层层深入的思考做好准备。
其次,呈现案例:“环地中海的农业变迁”。
地中海气候区冬季多雨,且经常下暴雨,造成高地水土流失和低地沼泽化。后来人们大规模兴修水利,拦洪灌溉,笳涌垦,对水的因素进行了季节调配,改变了农业区位条件,使这里更加适合水果、蔬菜、花卉的生产。但是,由于这里交通不便,长期以来水果、蔬菜等产品主要是就地消费,花卉不能大量生产。
19世纪中叶以后,交通运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同时伴随着工业化的起步,欧洲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葡萄酒、新鲜水果、蔬菜花卉的需求量猛增。于是环地中海的法国、西班牙、阿尔及利亚、突尼斯、以色列等国农业生产选择专业化方式,成为水果、蔬菜、花卉等的“时鲜业”的大规模生产基地,并在此基础上加工酒类,产品大量销往欧洲各地。随着时代化保险技术的发展,市场前景更加看好。但是,越是大规模专业化的生产,遭受低温、洪水、病虫害时的'损失越大,环地中海的“时鲜业”已有多次惨痛的教训。地区之间的农业区位差异造成竞争态势。西班牙位于法国以南,气温较高,时鲜货上市时间较早,而法国距离欧洲腹地较近,交通便捷,两地之间同类产品竞争激烈,这些问题都要求对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区位选择作进一步研究和思考。
教师指导学生对“环地中海的农业变迁”这则案例(共两段文字)进行仔细阅读,并指导学生找出文字材料中提供的关键字词句。在教师指引、学生学会初步分析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设计具有代表性的层层递进的问题,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并采取分小组讨论的方式,如下:
讨论1: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变迁中分析农业区位因素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案例分析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区位主要有哪些?(第1小组)。
讨论2:目前环地中海地区农业生产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请学生提出具体方案。(第2小组)。
讨论3:你认为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中,最有效的方案是什么?(请阐述理由)(第3小组)。
讨论4: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给人的启示是什么?(第4小组)。
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学习,问题的探讨,使学生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变迁的真实案例中,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伴随着社会进步而发生的变化,从而理解环境整体性的特点。
案例教学比起传统的教学方法,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然而,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也还存在很多现实的问题,例如,案例素材选取的尺度、案例教学方法的选择、案例教学评价的确定、教师与学生对案例处理的协调性等,这些都需要教师不断探讨研究、亟待解决。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林宪生,商治平,李风岩。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案例教学探讨[j]。教育科学研究,(10)。
最优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心得体会大全(17篇)篇十二
英语教育在教学中一直处于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不断改革和优化,小学英语教育在小学教育发展中需要将核心素养进行融入,通过教学方式和教育方法进行不断推进,提高综合素质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定影响,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教学问题,影响着教学的效率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前,教师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将教学方式和思路进行探究,找出一条适合小学英语培养核心素养的路子,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加强学生全面化的发展。
一、小学英语教学现状。
1.教学方向不清晰。
教学的方向往往会引领学生对英语学习方面的发展,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教学目的明确,教学计划清晰,课堂上将需要学习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方向不清晰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课堂质量,导致核心素养培养能力降低,在进行教学方向规划时,很多教师主要依赖教参,没有从学生的真实基础水平出发,制定的教学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实际学习的需要,对于学生的能力和基础学习都没有进行重视,因此,忽视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学方法不明确,教学方向清楚的现象比较多。
2.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
英语学习其实首先是语言的学习,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展开,才可以将英语学好。对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应该从学习的点滴进行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因为需要有一定词汇量,需要在学习的时候将课堂的气氛进行烘托,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对于英语的学习,一部分学生由于基础比较弱,对学习英语产生一定的抵触,学习的积极性逐渐下降,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高。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方法的指导,主要是通过引导的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为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理论居多,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造成了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3.教师教育方式存在不足。
对于教学而言,教师往往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规划教学内容,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多教师仍然在使用,教师对学生的成绩是比较重视的,这就存在对学生成绩的优良进行区别对待,对优秀的学生比较关心,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在教育态度上会出现偏颇,还有一部分年轻的教师,刚刚进入学校进行教学,教学经验比较少,教学能力相对较低。此外,还有一部分教师年龄偏大,对先进教学思想接受程度较低,导致了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比较陈旧,这些都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1.通过规划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素质。
对于进入小学年级学习的学生而言,教育引导性需要占一定的比重,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而且身心发育并不成熟,需要教师们的呵护。学校教师可以通过规划教学内容,清晰教学目标,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核心素养培养,对学生进行多角度教学,尤其是学生在遇到一些疑难问题的时候,不想进行英语学习,教师需要进行良好的心理疏导,帮助学生解答疑难问题,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通过示范的作用教育学生学习英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提高英语教学效率起到一定作用。例如在学习外研社三年级“whereismycar?”这一课时,需要用到课桌、地图之类的单词,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进行内容规划,对学生的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通过多人讨论、小组讨论和课堂交流互动大的方式将英语学习的乐趣进行提升。增强小组团队意识,看看小汽车到底是在哪里,在地图上还是在课桌上,让小学生通过图片进行讲述,每个学生讲述一种看见小汽车的方式,学生就会对这些单词进行理解,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将学习的内容进行很好的引入。
2.德育作为教育学生的重点。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需要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建设,做到德育兼备。在小学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将英语教材进行阅读,将阅读中产生的生词进行学习和课后的复习,加强词汇量,这是学习中的一部分,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将思想品德融入,将一些重要的英语语法进行梳理和归类,例如在外研社小学三年级一课“myfamily”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家庭在我们心目中的位置,将自己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具有重要的作用,体现中国的“家和万事兴”的理念,通过这种学习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团结自己的家庭,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修养。
3.示范性教学加强良好习惯学习。
教师是学生学习英语的榜样,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也是加强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形象和示范都会对学生学习英语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要注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将良好的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对英语的学习起到示范的作用,学生进行课堂学习,通过教师的发音和对词汇以及课文的理解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自己学习英语的要求需要不断提高,通过自身示范作用给学生做一个良好的榜样,教师用何种方法学习英语对学生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对于这些英语单词和词组应该如何记忆,教师可以示范性教学,或者生动灵活的肢体方式加以展示,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记忆,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有利于学生养成这种记忆方法的学习习惯。
4.优化教学方案。
小学英语教学要注意学生的实际学习范围和能力,在教学中需要将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培养方式,将教学知识进行梳理,优化教学方案。学生在学习国外的知识的同时,需要了解国外的文化,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让小学生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教育学生学习的一些基本的国外礼仪,在学习完之后进行整体的巩固,然后通过角色的扮演,让学生融入其中,比如在相互见面的时候,需要说“nicetomeetyou”,这些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化作用,不仅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还对学生英语学习生活有一定作用,学生不论是在校内还是校外都可以通过这种礼貌性的介绍,学习英语。当然,学习英语的过程,需要从语境上进行打造,这就需要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进行英语的学习和交流,还需要通过课下的学习进行交流。
学生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活在一个集体中,需要学校的英语教学,同时也需要家长的教学配合,在家庭中可以营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生活化概念,将课堂上学习的英语作用于实际的生活中,对学生素养的提高有一定作用。
三、加强小学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对策。
1.语境环境具有重要性。
语境环境是良好课堂氛围的开端,在进行语境设计时,对学生良好融入语境进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英语教学基本都是对典型词组进行梳理和单词进行造句,这样的教学方式相对比较单一,很多学生在课堂中比较沉默,学习兴趣不足,这就需要教师营造一定的语境,建设一个和谐美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感受到愉悦,达到素养的培养。比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进行词组造句游戏法,将词组或者句子或者单词写在卡片上,通过音乐的伴奏,然后让学生一对一的做游戏,拿到卡片的说中文意思,看卡片内容的说英文,这样不但学习了单词和句子,还通过游戏的方式迎合了小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通过这种语境的设置,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综合能力学习。
2.“寓情于景”进行教学。
情景相容的教学方式一直是英语教学中需要进行加强的,尤其是在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这种学习加强对单词意思的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多的融入情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制作将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课堂展示,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种体验感,加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教育的意义不再局限于书本,而是通过多媒体进行播放,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3.加强课堂反馈。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反馈,及时合理的提出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式和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因为个性的差异会存在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进行评价和鼓励,通过一定的学习反馈,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平时的英语学习评价自己身边的同学,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针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总结和改正,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结语。
小学英语教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教师进行核心素养进行培养,通过规划教学内容,建立情境设置,加强课堂反馈等一系列的方式进行加强,这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和英语的学习的兴趣都有积极的作用,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发展。
最优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心得体会大全(17篇)篇十三
摘要:线性教学设计方法以路线图和竹子的形象为灵感,将教学行为线性化。线性模型纵向为时间轴,利用核心知识作为节点。横向两个维度,一是内容活动,二是设计意图。通过一个清晰的流程,让教师将课堂主旨紧紧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物理;线性化;教学设计。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1]发布后,又一次激起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及教师的反思和教学改革动力。作为一线教师,似乎找到了教学、尤其课堂教学的灵魂,但到底怎样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观课和自身实践反思,发现相当一部分老师在课堂教学上仍然迷惘不已。客观表现为课堂教学散乱、内容散乱、安排散乱、实施散乱、意图散乱。其结果便是“教”的方面老师条理不清、详略不当、讲演不明,“学”的方面学生一头雾水、似是而非、无所适从。为此,采用线性化教学设计方法,理清内容和实施过程,明确目的和意图,对于课堂教学很是关键。
1线性化教学设计方法让“课”真正有所思考、有所准备。
常规文档式或表格式的教学设计方法沿用多年,从文本上说并没有大问题。然而,由于缺乏清晰的知识递进关系,更多笔墨耗在内容的罗列上,缺乏活动的安排及其明确的意图,导致老师在备课的时候思考不足,有的甚至是随便抄写一通,很难说得上课堂实施的构建和预演,课堂实施自然不理想。同时,就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学内容而言,老师、尤其是有多年教学经历的老师并不会有太多内容上的费解和空乏,抄写或誊写一遍教案意义不大。老师们欠缺的是根据学生情况如何组织、实施教学内容的思考。这应该成为老师们花时间、花功夫去认真对待的问题,也必然成为备课的核心关注。所以,采用线性化教学设计方法,让老师根据学生状况把精力放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实施上,把功夫花在活动的安排和取舍上,把思考放在设计的意图上,其意义远大于教学内容的简单罗列。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可能条理清晰,效率优良。
2线性化教学设计方法的基本模型。
如图1所示,线性化教学设计模型灵感来源于工作推进图和竹子形象,本身依从简单易用原则。纵轴为时间推进轴,像竹竿,有节点,节点为核心知识,连贯并有层级递进关系。纵轴从上至下,时间上可以考虑一节完整的课堂,也可以是一节内容需要两节以上的课堂。该轴不一定是直线,可以根据横轴的内容改变节点在横轴上的位置。横轴被纵轴分为左右两部分,像两片竹叶。左部分为内容活动轴,围绕节点的内容是什幺,需要提出哪些核心问题,需要使用哪些核心方法,要安排哪些活动(如:实验、讨论、提问、交流、练习)来达成核心素养的获得?右部分为设计意图,围绕节点设计的目的是什幺,达到什幺程度?模型图把一节课的内容安置在一张a4幅面上,也可以利用横格备课本。节点与节点之间的距离应根据书写内容的多少调整,无需等距。线性化教学设计是教师思考的结果,是思考结果的线性化呈现,本身并不需要技术含量,可电脑设计,也可在灵感来时一纸一笔画出,既简单易用,又有利于老师“成竹在胸”,实实在在地指导教师的课堂。
3线性化教学设计方法应用实例。
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2],线性化教学设计实例如图2所示。
3.1核心知识线性化。
通过线性化教学设计,教师不只是完成了平衡态、平衡力、二力平衡、二力平衡条件、二力平衡应用等知识内容的简单罗列,而是需要把核心知识线性化以找出它们之间的层次、递进和逻辑关系: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引出平衡态,明确平衡态和平衡力的对应关系,理解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理解两个力满足二力平衡条件就一定是平衡力,平衡力之下物体处于平衡态,反之平衡态下物体一定受平衡力,如果只有两个力,这两个力一定满足二力平衡条件,这样就完成了核心知识之间的链接和闭环。
3.2核心知识为节点。
接下来,以核心知识为节点,需要安排怎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意图是什幺,目的为何?教师都要有预先的思考。回顾牛顿第一定律,明确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处于平衡态,通过实例了解平衡态下的物体不受外力的情况并不多,那幺平衡态受到的力有什幺特点呢?于是自然引出平衡力,通过实例分析平衡力至少两个以上,其中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力,二力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验和归纳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大、反向、同线。到此迎来了知识混淆点,学生较难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因此思考通过分析静止于桌面的书“压力、支持力、重力”的关系,让学生找到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关键。在二力平衡应用节点,安排以下3个问题:
(3)利用学生经历过的电梯问题适当增加难度,透过分析两个力平衡和不平衡时它们的大小关系,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并粗略涉及超重、失重,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原来有超重、失重的感觉是这样的原因。
教师把整节课需要安排的学习活动想明白了,梳理清楚了,盲目地想到什幺讲什幺、东拉西扯的问题就能得到有效避免。同时,通过教学设计线性化,课堂主线一目了然,既关注了层次递进等逻辑关系,又把课堂活动紧紧围绕在核心知识周围,课堂效率自然得以保障。
3.3作业的设计和选用。
需要强调的是,作业常常是用以检验和巩固课堂学习的试金石。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师不注重作业的设计和选用,常常是一本资料书做到底,这与“提质减负”的主流意识是相悖的,实际上更多的也只是在浪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教师通过学生的作业情况了解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因为作业的粗放显得更为困难,似乎哪里都有问题,到处都似是而非,不便于教师和学生开展针对性的弥补。因此,作业应该纳入教学设计,教师根据教学主线,针对性地围绕核心知识出题或选题,题目应少而精,指向明确,考察点必须是核心知识点,尽力避免核心知识点外的脑筋急转弯和学科之外的理解力考察,力求让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利用核心方法解决核心问题,从而获得核心知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联合课题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最优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心得体会大全(17篇)篇十四
5月19日上午,我到小店区一中参加由小店区区教育局举办的“小店区中小学课堂教学变革与核心素养培养专题培训”。区一中学校的阶梯教室里座无虚席,老师们认真聆听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主任胡小勇老师的《面向核心素养的小组学习艺术》等精彩讲座。胡小兵教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列举了国内外教师的教育方式及生活中许多事例,深入浅出地进行讲授,我边听边做笔记,受益匪浅。小组合作学习开启“集体智慧,高效互动”之门。组织小组学习,可以通过互疑、互问、互动来达到学习目标。讲座中一些精辟的语言,引起大家的共鸣。例如:我们改变不了教育,但可以改变对教育的理解。我们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是教师在表演,而是学生在交流与合作。教学不再过于注重知识的传递,而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学习等。听了几位教授的精彩讲座,静下心来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受应试教育作崇,某些学校部分教师仍然把分数的高低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于是,很多人陷入围绕“分数”而教的怪圈,忽视了人的本性发展。通过学习,我更加坚信了自己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我的教育准则是:我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对社会有用的人,我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平时,我千方百计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一旦发现便给予表扬,并引导他们努力发扬。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美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时下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尤显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听到有学生说“我不行”、“我不敢”的话语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去试试”、“你挺不错的”。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无私关怀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很强的自信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容,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我经常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而不是你必须这样做。在人品上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有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我不仅关注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让学生做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原来我们搞的“填鸭式”教学,得到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换听”,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通过学习,我着重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上下功夫,改革课堂教学设计,根据儿童的心理、年龄、生理特点,设计儿童乐于接受的趣教,在课堂中做到少讲精练,着力体现训练过程,提问问在重点上,问在难点上,问在语言文字上。教师“少讲”、“少问”便节约出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把练习有机地结合在讲问之中,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在训练中,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读、问、写的机会,引导学生“乐学”、“学会”,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
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当然,反思不仅仅是停留在脑海中,更重要的是撰写教育和教学反思。就像今天我们听了几位教授的课,就与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对比,反思自己的不足。这样在反思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才能不断进入教育教学新境地的钥匙,不断提高自己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完善人格、激励意志,并对学生给信任和宽容,让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会反思和积累,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积极改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良好道德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有创造力的学生,并能在新教育的路上不断成长。
以上所述,仅是我学习后的一点浅显体会,我相信每个参加学习培训的教师都有许多宝贵的经验。“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我坚信自己以后会学习学习再学习,以求更快、更大、更高的进步。
最优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心得体会大全(17篇)篇十五
新修订的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将物理课程课程目标中的具体目标(三维目标)深化为“物理核心素养”。
物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
1、物理观念——。
初步具有现代物理的物质观、运动观、能量观、相互作用观,能用于描述自然界的图景。
如:物质观——经典:物质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和电子组成的,而且微观物质的运动轨迹可以确定;现代:原子和电子可以进行再分割,微观物质的运动轨迹,比如电子等,不可以准确确定。
2、科学思维——(物理思维: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具体体现)。
具有构建理想模型的意识和能力;
具有批判性思维的意识,能基于证据大胆质疑,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
具有合作与交流的意愿和能力,能准确表达、评估和反思实验探究过程与结果。
4、科学态度和责任能正确认识科学的本质;
在进行物理研究和物理成果应用时,能遵守普遍接受的道德规范;
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从四大类,14条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核心素养的建构,尽管落脚点是学生“身心发生积极、健康的变化”,但却是建立在物理学科的基础上或以物理学科为载体来实现的。
1、学科教育包含着学科与教育双重因素,因此必须牢牢地“踏”在学科和教育两点上。
2、重心不同,将导致两种取向的学科教育:
学科取向的学科教育教育取向的学科教育。
3、如何定位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教育的重心?
学科取向的学科教育以教育为手段,学科知识技能的教、学与考成为最主要出发点落脚点。
需要建立学科与教育的平衡——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
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教育的重心在“教育”——身心健康、积极向上。
大学及以上学科教育的重心在“学科”——深研、前沿。
最优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心得体会大全(17篇)篇十六
语文学科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如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语文教师关注的重点。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经,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教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需要提高教师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基于核心素养科学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是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前提。因此,提升教师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尤为重要。
要研究基于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设计策略,就要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即向语文核心素养观念的转变。而在核心素养下提升语文教学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实现从“知识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开展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此外,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观,提倡“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所谓“先学后教”,即先让学生自学,教师针对学生不懂的问题开展教学;所谓“少教多学”,即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教的内容必须是学生不懂的,还要权衡好教与学的关系。因此,教师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应该用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上。
1.注重语言的建构与运用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部分,是其他素养的根基,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的任务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语言的建构与应用,即听、说、读、写的能力。小学阶段,首先发展的是口语,再逐渐发展书面用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语言的表达和经验的积累,通过鼓励学生阅读、定期举办朗诵比赛等方式,丰富学生的词汇量。
2.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深度思维”的习惯。因此,教师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看法。只教学生不懂的知识,是近年来课堂教学的一大趋势。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聚焦核心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时做到少而精,既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3.注重审美鉴赏与创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受学科之美,从而引领、指导生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体会诗词的格式音律之美,体会散文优美的意境。光体会还不够,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模仿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行创造,这样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4.突出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值得学生去欣赏和传承。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经过课程组的专家精挑细选的,不同的课文蕴含不同的文化和情感。例如,《各具特色的民居》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介绍了客家和傣家的风土人情;《月球之谜》描写了月球独特的地貌,揭开了月球的神秘面纱;《草船借箭》表现了诸葛亮运筹帷幄的军事才能,激发了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调动了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突出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1.阅读环节——鼓励自主学习
阅读环节是学习课文的起始环节,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了解课文的内容,掌握课文篇章结构。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地位,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按照自己的理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思维受到束缚,主观能动性得不到有效发挥,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低下。
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提倡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让学生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做学习的主人。在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角色,对学生多加鼓励和赞扬,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由的空间,营造阅读氛围,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发散学生思维,从而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及其思想内涵。
2.思考环节——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做到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课文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考。教师还可以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打破“一言堂”的教学局面,实现多种思维的碰撞,让课堂真正成为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主阵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學则殆。”语文核心素养下的课堂,要把探究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没有思考的探究将流于形式,没有探究的思考将成为空中楼阁。
3.表达环节——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在阅读课文和进行深度思考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表达,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在表达自己想法、倾听他人观点的过程中,能弥补自己的不足,积累阅读经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大胆表达,以活跃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个体性的、微观性的、具体化的教学活动,是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和相互作用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鼓励多元化评价,这对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成长记录袋评价
传统的结果性评价以考试为目的,以成绩为主,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档案袋评价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种,符合发展性评价的要求,侧重于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学生作为“学习建构者”记录自己的学习轨迹,教师利用学生大量的真实性学习材料来评价学生,可克服传统评价方式的不足,改善教与学的过程。一系列研究表明,档案袋评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比如,要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在班级内设一个“图书角”,鼓励学生多阅读,并在阅读后将文中优美的句子和自己的阅读感悟做成一张阅读卡片,将这些卡片放进学生成长档案袋中。
2.非正式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非正式评价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评价方式更加侧重于感性,能把学生的思维、情感、兴趣、认知等充分调动起来。它没有固定的评价标准,而是根据学生的情况来评价,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大有裨益。
总之,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只有将核心素养培养与语文教学设计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因此,在语文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注重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促进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注重审美鉴赏与创造,突出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最优基于核心素养的作业设计心得体会大全(17篇)篇十七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告诉我们:“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讨论式”教学,恰好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讨论式教学是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为基础的,是以“合作学习”、“合作探索”、“研究式教学”为具体形式。回顾人类教育史,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古已有之,我国古代杰出的教育家孔子首先提倡启发式教学,主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策略;“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时习温故策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思维策略等。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使“讨论”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呢?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深有体会,认为应注意三个环节。
讨论式教学课堂模式是以问题为主线的。在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中,主要涉及教师、学生和问题系统三大要素。
1、就教师而言,主要是选择与设计问题,选择什么样的问题,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呈现出来,这既是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任务分析时必须考虑的重要任务,又是教师教学思维设计必须重视的。所以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吃透”教材,该讨论的、可以用来讨论的问题就拿出来讨论,不该讨论的问题不讨论,做到“宁缺毋滥”。例如,《草船借箭》课文中,讨论哪些地方反映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这种问题在文中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而且学生只要经过独立学习,就能不同程度的把握一些信息,小组讨论往往都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而《怀念母亲》这类思想性、情感性丰富的课文,则应少安排甚至不安排讨论。
2、就学生而言,在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中,其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实现。教师把求知的主动权交还到学生手中,让他们充分融入到集体学习中,发挥他们的集体智慧,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促进个体发展。这时教师就要要求每位学生做到课前有预习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信息。为以后的讨论做铺垫,也为教师顺利推进课堂教学作准备。
3、就问题而言,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认知的对象,他们是教学的具体材料和内容。伟大的科学家爱恩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出问题,从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都需要有创造的想象力。”因此,教师不但要提出问题,还要鼓励学生打破旧的思维定势,勇于创新。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其难度要略高于全班平均水平,这样讨论才有意义;第二,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往往是值得讨论的,任何一节课起码有重点内容,重点、难点问题讨论清楚了,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第三,问题的难点关键处就是讨论点,解决一个问题往往有些突破口,这些突破口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第四,易错易混处也是最好的讨论点,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有些知识尽管反复强调,但是学生在理解或运用时仍然免不了会出错,对于这些知识,如果组织讨论,加深学生的印象,则可减少或避免出错。
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因此,在讨论式的课堂中,教师要特别注意:
1、变教导者为服务者,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用爱心为学生创造一种心灵放松、敢于质疑的氛围;例如,课文《詹天佑》,教师可先对詹天佑做简单的介绍,然后抓住课文第一句话“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创设讨论氛围。师导:“同学们,你们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表现詹天佑的杰出吗?现在让我们分成几个小组一起来读课文,一起来讨论好吗?”这样一来,由于学生已经从教师的信息中了解了詹天佑,对詹天佑从心里产生由衷的敬佩,他们很急切的想了解具体情况,那么就会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中很快进入角色。
2、留足学生敢想、敢说的空间。如果时间仓促,就会有“走过场”之嫌,不如不安排讨论。我在教学《詹天佑》一文时,尽量做到精讲,然后引导学生:“帝国主义国家是怎么阻挠和要挟的?请同学们读课文后说说你们的感受,先小组讨论,然后形成小组意见指定一名成员发表感受。”之后。留出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汇报他们的见解。由于留给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让他们充分思考、组织语言,他们几乎个个情绪激昂,言辞精彩纷呈,表达了对帝国主义国家的狂妄自大而义愤填膺。发表的虽然是小组的讨论成果,但却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讨论式教学也不是什么问题都讨论,从学生角度想主要是当学生产生疑虑的心理状态时或主动提出有探讨价值的问题时,要及时讨论。
要使讨论活动取得实效,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提示、点拨、设疑答疑等。首先,是调控学生的情绪。在出示讨论的问题前需对相关内容作详细讲解,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
例如,教学《穷人》一课时,利用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引导讨论:“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除了题目外,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你们能找一找哪些地方写出了主人公家境‘穷’的特点吗?”这样一来,学生急于了解穷人有多穷,就引起了他们讨论的兴趣,进而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其次,是调控进程,保证讨论活动为提高课堂效益服务,教师要考虑学生差异,关注小组讨论,对最先讨论结束的小组,要进行引导,及时补充差异的语言和思维训练的讨论题,一般情况下讨论小组有一半以上完成就可以进入下一个环节。
三是发现问题,寻找典型,以便在反馈讨论情况时以“典型范例”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之作用。
当然,讨论式的'课堂教学并非简单地把问题抛给学生,而是要求教师要有更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更高的驾驭课堂能力。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尤其值得研究。它既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如何使这门艺术臻于完善,还须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