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八年级语文第课消息二则(通用18篇)

时间:2025-01-08 作者:翰墨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不同领域的写作表达方式。在这里,我们将为大家展示一些精选的范文范本,以期激发创作灵感。

实用八年级语文第课消息二则(通用18篇)篇一

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27.曹刿论战《左传》28._干将莫邪(干宝)。

29._劳山道士(蒲松龄)30.诗词五首观刈麦(白居易)赤壁(杜牧)。

过零丁洋(文天祥)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龚自珍)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8-1-2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使动用法。

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动用法,使……痛苦。苦其心志,使他内心痛苦。

劳其筋骨:劳,使动用法,使……劳累。劳其筋骨,使他筋骨劳累。

饿其体肤:饿,使动用法,使……饥饿。饿其体肤,使他身体饿瘦。

空乏其身:空乏,使动用法,使……贫困。空乏其身,使他受贫困之苦。

行拂乱其所为:行拂,所行不顺。乱,使动用法,使……额倒错乱。

乱其所为,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来(通过那样的途径来……)动心忍性,动和忍都是使动用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

2.第一部分(l、2段):说明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炼。

第一层(1段):举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事迹加以概括。其共同点是,在经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第二层(2段):从上述事实归纳出作者的观点。

第二部分(3段):从正反两面论证经受磨炼的益处。

第三部分(4段):归纳全文中心论点。

3.论证方式特点:本文将中心论点放在简末进行归纳。全文先论证“生于忧患”,方法是先举同类事例,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作者的观点,然后从理论上加以说明。再论证“死于安乐”,高度概括历史上大量安乐亡国的事实加以说明。论证“生于忧患”是全文的重点。

4.句式特点:本文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的事迹,用排比句式,每一个历史人物的事迹只用一句话概括,这样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5.列举六位经过贫困、挫折的磨砺,终于有所作为、成就大业的例子,论述忧患可激励人奋发向上,正反结合,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结论,激发们克服困难,锐意进取。

8-1-27.曹刿论战。

古今异义。

可以一战古义:可凭借今义:可能。

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粗俗。

牺牲玉帛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齐师伐我古义:军队今义:老师。

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中间。

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

谋篇立意:本文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以曹刿对战争的论述贯穿全文,阐述了弱国在对强国的战争中采取战略上取信于民,战术上后发制人的原则,表现了曹刿的政治卓见和非凡的军事才能。

层次结构。

一(1)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二(2)叙述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三(3)写曹刿论述长勺之战鲁国取胜的原因。

写作特色:课文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为了突出曹刿的形象,文中处处以鲁庄公与曹刿对比。“曹刿请见”说明他已成竹在胸,用“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表明他慧眼识统治者之鄙陋。下文则通过“鄙”与“远谋”的对比,衬托了曹刿的卓越才干。战前围绕“何以战”与庄公对话,庄公前两次回答,说明他把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和神灵上,表现了他的“鄙”。曹刿认为“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取信于民的表现,可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取胜,这充分表现了曹刿的“远谋”。取胜后,庄公仍糊里糊涂,不知取胜的原因,曹刿进了科学而透辟的分析。因此可以说,全文运用了对比方法。

8-1-28._干将莫邪。

1.第一段交代故事的起因:干将、莫邪为楚王铸成宝剑,反招杀身之祸;于将临死遗嘱尚未出世的儿子为他报仇。第二、三段交代故事的发展:干将的儿子赤长大后寻得父亲所藏宝剑。昼夜不忘为父报仇;楚王悬赏杀赤,赤躲进山中。遇到愿替他报仇的侠客,当即自刎,把自己的头和宝剑交给侠客。第四段交代故事的结局:侠客不负重托,多方设计,豁出性命杀死楚王。

2.记叙干将、莫邪夫妇为楚王铸剑而干将遭杀身之祸,后其子为父报仇巧遇侠客英雄,用计杀死楚王的经过,表出了他的复仇心理及侠客的智勇和侠义心肠。

8-1-29._劳山道士。

记叙了一个姓王的读书人到劳山师学习道家法术的故事,揭示了只有不畏艰辛,一个人才可能取得某种成就,否则,只可能到处碰壁的道理。

8-1-30.诗词五首。

1.观刈麦:通过作者的所见所感、反映了沉重的赋税剥削给劳动人民造成的极大痛苦,寄托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赤壁:借一支断刊戟引发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抑郁之情。

过零丁洋:诗人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他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已亥杂诗:写作者辞官后的离愁别绪及诗人从自然界景物的转化中,悟出了生命的真谛,体现了作者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强烈社会责任感。

山坡羊·潼关怀古:借凭吊潼关古迹,追忆历史,阐发议论,指出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也不会因为朝代的更替而有所改变,表达了作者对广大人民痛苦的同情,同时对封建统治者热衷于争权夺利而不顾广大人民死活予以鞭挞。

2.名句欣赏。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这是描绘农民在烈日下在田间艰辛劳作的句子。夏天,在田野上,农民顶着烈日劳动,脚下是被烈日熏蒸的暑气,阵阵往上冲,弯下的赤裸背脊,被灼热的太阳光烘烤得油黑闪亮。在诗行中,流露出诗人的同情之感,怜悯之情,我们看见诗人的心弦被这艰辛悲惨的景象震动了、战栗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悲壮激昂,表明了文天祥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人的生死是自然规律,谁也不可能逃过这一关,但是人的生死的方式方法却各不相同,人怎样活?人怎样死?是贪恋生命而投降,还是保留气节而英勇无畏,让后人赞颂?当然诗人选择了后者。这两句名言流芳百世,感召后代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表达的是一种昂扬向上、不甘隐退、奋斗到底的倔强精神。它说的是,落在地上的粉红花瓣绝不是无情的废物,它将化作春泥,以自己的养分孕育新的花朵、孕育新的春天。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得到启发,大自然里花开花落,本是风雨由之,无感情可言,落红说不上是“有情”或“无情”,但诗人把自己的身世和落花结合起来,使落花具有人的感情,从而变成有情物。而落花之情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去酿造新的彩色世界,新的春天。诗人借“落红”的自白表达了与黑暗势力抗争的不屈精神,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春天的憧憬。诗人不惜献身化为春泥,去充实春天的生命,去滋润未来的花朵,这种精神令人赞叹。现在,人们常引用这两句诗来歌颂老一辈革命家在事业上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他们将自己的青春无私地贡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晚年又为培养青年接班人耗尽心血;也用来赞扬英雄模范人物献身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高尚品质和可贵精神。

实用八年级语文第课消息二则(通用18篇)篇二

一、教材简析:

第一课两则消息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社出版版)。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步学会运用新闻的基本知识写新闻,体会新闻的特点。

【2】学习新闻写作中将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赏析课文简明、准确、精炼的语言。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到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课文简明、准确、精炼的语言。

难点: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到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四、教学方法。

运用默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用具。

本文是一篇标准的新闻模板,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实播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相关纪录片段,解说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4月21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毛泽东同志“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这两则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二)检查预习略。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则消息,从中圈出记叙的六要素。

【2】明确:

人物:人民解放军30万大军。

时间:从20日午夜——21日。

地点:芜湖、安徽之间。

起因: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结果:渡过长江。

2.听新闻录音,了解新闻的结构。

【1】思考、讨论、交流。

a.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b.用一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c.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2】新闻的结构是什么?

标题,导语,主体。

3.找出电头简要分析内容和作用。

【1】电头交代了通讯社(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消息来源可靠,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体现了新闻的真实准确和迅速及时的特点。

【2】)文章还有哪些内容能体现新闻的真实准确的特点?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一句中的“大约”两个字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3】文章还有哪些内容能体现新闻的迅速及时的特点?

“不到”“即已”说明时间短,说明了新闻的及时性。

五)精读课文,小组探究。

1.文章主体部分为什么按照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来介绍解放军渡江?

明确:

【1】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

【2】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

【3】三个层次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衔接起来,“20日夜起”和“21日下午五时起”和“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等表明日期、时间的词语,显示了三个层次所叙事实在时间上的先后相承、紧密衔接。

2.文章主体部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那些部分写的细致,为什么这样安排?

【1】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待即可转入下文。

【2】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3】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为易,故作详细报道。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4】作用: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3.找出文中体现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的词语。

“冲破”“横渡”用词非常准确,表明了在有敌军防守的情况下,我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的气势。

4.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分析其作用。

(1)学生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来源:学|科|网z(2)体会议论性语句的作用。

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两个原因。赞颂我军的英勇气概,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的反动本质,分析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使文意更加深刻,有利于读者了解文章内容。

六)总结归纳。

1.主题思想: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我30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情况,表现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直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我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情况,分析了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2.写作特点: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语言简洁,言简意赅。

全文不到200字,但是具备了“五要素”和消息结构的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没有一个多余的字。

@层次清楚,一目了然。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详略得当。

本责消息报道各战线时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墨,对东路军的战况写得比较详细突出。这是因为东线敌人的防线比较坚固,其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东路军进军情况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叙议结合。

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的言论,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这种议论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运用一系列动词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运用一系列动词,语言精当,极富表现力。如作者选用“突破”“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等一系列动词,准确地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节节胜利的英雄气概和战斗豪情。

七)课堂练习。

依据前面所学的方法找出下列新闻的电头及新闻六要素。画出标题、导语、主体。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北岸的江边,站满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挥员,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的枪炮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粮食、蔬菜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志们,再见了!”“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

(原载1949年4月25日《东北日报》,有改动)。

八)作业:

仿照文章的写法,写一篇消息,报道我校8月31日报道情况。

结构:标题+导语+主体。

九)附板书设计。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二、导语:概括主要内容:我军顺利渡江。

三、主体:阐述具体内容:我军渡江情况。

四、结语:概括全文内容:英雄式的战斗。

人民必胜敌军必败。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气势磅礴)。

二、导语:人员、人数、战线、区域、结果(简明)。

三、主体:

1.中路军。

实用八年级语文第课消息二则(通用18篇)篇三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关系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这场战役是什。

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役。

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

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渡江战役: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

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

江战役。

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

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目标导学二:根据新闻文体特点,把握文本内容。

1.明确新闻要素:

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练习: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在这则新闻中,“五要素”分别是: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

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2.明确新闻基本结构:

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

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正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做内容提要。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做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3.练习:阅读课文,找出它的导语、主体和结语。

明确: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明确:(1)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2)完整地告知:大约三十万英勇的人民解放军已于二十一日胜利渡过长江;(3)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目标导学三: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1.揣摩下面句子具体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明确:“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中毫不隐讳地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的充分,按理说长江防线应当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显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当,敌军不堪一击。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明确:“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表现了我军稳操胜券的心态。这可以说是消息中难得一见的抒情笔调,渡江战斗如有天助,江景美丽,军威壮观,犹如一幅景物画,令人赏心悦目,透露着乐观轻松的心情。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明确:“不到”“即已”“正向”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突破”“占领”“进击”这些表示行为的词语恰当地配合,把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当的态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2.朗读课文,说一说本文的朗读基调应该是怎样的。(抽生朗读,大家评议)。

明确: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

3.试着用播音员播音的方式,把这则消息读给全班同学听。

实用八年级语文第课消息二则(通用18篇)篇四

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重点)。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

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__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_朱总司令的命令。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 导语。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 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

明确:标题、 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提问4:电头有什么作用?

明确: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

目标导学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5:朗读课文,说一说朗读的基调是什么。

抽生朗读,大家评议。

明确: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

提问6:默读勾画,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明确: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坚决地、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英勇的、英雄式的、坚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解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战果大,从而表现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对国民党__的嘲讽:“国民党__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强烈。

提问7:试着用播音员播音的方式,把这则消息读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激情朗读课文。

实用八年级语文第课消息二则(通用18篇)篇五

一、教材简析:

第一课两则消息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社出版20__年版)。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初步学会运用新闻的基本知识写新闻,体会新闻的特点。

【2】学习新闻写作中将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赏析课文简明、准确、精炼的语言。

【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到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赏析课文简明、准确、精炼的语言。

难点: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到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四、教学方法。

运用默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用具。

本文是一篇标准的新闻模板,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实播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相关纪录片段,解说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4月21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毛泽东同志“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的覆灭。这两则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二)检查预习略。

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则消息,从中圈出记叙的六要素。

【2】明确:

人物:人民解放军30万大军。

时间:从20日午夜——21日。

地点:芜湖、安徽之间。

起因: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结果:渡过长江。

2.听新闻录音,了解新闻的结构。

【1】思考、讨论、交流。

a.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b.用一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c.用一大段话或几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2】新闻的结构是什么?

标题,导语,主体。

3.找出电头简要分析内容和作用。

【1】电头交代了通讯社(报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表明消息来源可靠,时间精确到“时”,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之中,体现了新闻的真实准确和迅速及时的特点。

【2】)文章还有哪些内容能体现新闻的真实准确的特点?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一句中的“大约”两个字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3】文章还有哪些内容能体现新闻的迅速及时的特点?

“不到”“即已”说明时间短,说明了新闻的及时性。

五)精读课文,小组探究。

1.文章主体部分为什么按照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来介绍解放军渡江?

明确:

【1】中路军最早渡江,所以先写;其次,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

【2】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中先从中间突破、再以三路并进的战略部署。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

【3】三个层次按时间先后的顺序衔接起来,“20日夜起”和“21日下午五时起”和“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等表明日期、时间的词语,显示了三个层次所叙事实在时间上的先后相承、紧密衔接。

2.文章主体部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那些部分写的细致,为什么这样安排?

【1】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待即可转入下文。

【2】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2/3,余部'23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3】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为易,故作详细报道。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4】作用: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在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3.找出文中体现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的词语。

“冲破”“横渡”用词非常准确,表明了在有敌军防守的情况下,我军所向披靡、锐不可当的气势。

4.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分析其作用。

(1)学生找出文中议论性的语句。[来源:学|科|网z(2)体会议论性语句的作用。

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两个原因。赞颂我军的英勇气概,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拒绝和平的反动本质,分析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使文意更加深刻,有利于读者了解文章内容。

六)总结归纳。

1.主题思想: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我30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情况,表现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直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我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情况,分析了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2.写作特点: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语言简洁,言简意赅。

全文不到200字,但是具备了“五要素”和消息结构的导语、主体、结语三个部分,没有一个多余的字。

@层次清楚,一目了然。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详略得当。

本责消息报道各战线时并没有平均使用笔墨,对东路军的战况写得比较详细突出。这是因为东线敌人的防线比较坚固,其次“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有重要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东路军进军情况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叙议结合。

在报道中路军进展情况后,插入一段简要的言论,指出我军之所以取得胜利的原因。这种议论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报道的主题。

@运用一系列动词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运用一系列动词,语言精当,极富表现力。如作者选用“突破”“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等一系列动词,准确地表现出我军英勇善战、节节胜利的英雄气概和战斗豪情。

七)课堂练习。

依据前面所学的方法找出下列新闻的电头及新闻六要素。画出标题、导语、主体。

我军横渡长江情景。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3日电前线记者阎吾报道人民解放军在安庆、芜湖间某地敌前强渡长江时的情景称:21日黄昏,江北某地解放军的阵地上空,突然升起银光四射的发光弹,顷刻,整个北岸阵地发出了震天动地的雷鸣,从解放军的炮兵阵地上,无数道火线飞向南岸,接着整个南岸国民党军的阵地就完全陷于一片火海中。炽烈的炮火映红了江面和天空。接着,从各个港口涌出了无数只大小船只。它们立即散布江面,像箭似的向南飞驶而去。北岸的江边,站满当地的居民、民工和解放军的指挥员,大家都屏息凝视着火光掩映的江面,等候着。忽然,在南岸飞起了登陆的信号,枪炮声、喊杀声连续不断。北岸所有的人们立时迸发出一片欢呼:“过去了!”“过去了!”无数船只继续从各港口涌出来,加速向对岸驶去。对岸的解放军则开始不断发出前进的信号,和响起前后各部队间联络的号音。在宽阔的江面上,解放军的指挥灯不断闪耀着。渐渐的枪炮声、喊杀声越来越远了。工兵们紧张地搭起许多码头,无数民工忙着把无数的弹药、器材、粮食、蔬菜送到船上,随着大军运过江去。这时,在大江南岸,布满着无数匆匆登岸的解放军,到处可以听到船工们和解放军战士们兴奋而亲热的告别声:“同志们,再见了!”“老乡们,辛苦了!南京再见!”

(原载1949年4月25日《东北日报》,有改动)。

八)作业:

仿照文章的写法,写一篇消息,报道我校8月31日报道情况。

结构:标题+导语+主体。

九)附板书设计。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二、导语:概括主要内容:我军顺利渡江。

三、主体:阐述具体内容:我军渡江情况。

四、结语:概括全文内容:英雄式的战斗。

人民必胜敌军必败。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气势磅礴)。

二、导语:人员、人数、战线、区域、结果(简明)。

三、主体:

1.中路军。

实用八年级语文第课消息二则(通用18篇)篇六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掌握新闻的特点、结构形式。

3、理清新闻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情感目标: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新闻这一体裁接触的比较少,因此要先把新闻的文体知识向学生介绍清楚,然后理论和文章相结合,更好更深入的理解文本。

3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难点: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性、简洁性。

4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消息。

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生答:“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那第1课属于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生答:新闻、消息。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明确学习目标。

二、了解新闻知识,把握结构特点。

(一)新闻的概念。

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二)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由五部分构成,即标题(分为:正标题、副标题、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一般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引标题。主标题: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引标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副标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主体: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

背景:是新闻的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三、朗读新闻,把握结构。

(一)分析本消息的结构。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标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电头)。

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导语)。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主体)。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结语)。

(二)新闻的电头。

“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

答: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三)著名通讯社名称。

新华社(中国)美联社(美国)路透社(法国)。

塔斯社(俄罗斯)共同社(日本)。

(四)新闻的要素。

1、六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2、分析新闻的六要素。

这是一篇动态消息,请指出本文所包含的五个要素。

时间:二十一日。

地点:长江前线。

人物:敌我双方。

事件起因:解放军渡江解放全中国。

事件结果: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

(五)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字斟句酌,体会新闻的特点。

不行。因为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

2、那么,等所有大军渡江胜利以后再写新闻发表,不可以吗?

不可以,因为这样的好消息必须及时告诉给全国人民。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

(二)品析语言,领悟情感。

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等词语描绘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防线崩溃。万船齐放、直取(对岸)、突破(地阵)、占领、进击、英雄式的战斗等描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英勇”流露出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赞美之情。

拓展延伸。

1、介绍作者: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100个人物之一。

2、2、欣赏名句。

毛泽东最广为流传的几句话:

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最充满信任的一句话--你办事我放心!

最无奈的一句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

当堂检测。

一、填空。

1、新闻的主要结构有:标题、导语、主题。

2、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胜利南渡”点明了:渡江已取得胜利。

二、语言运用。

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

为了引导学生文明健康上网,目前由成都市教育局、共青团成都市委和清华同方科技有限公司三方主办的“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成都三原外国语学校举行。活动当天,三原师生制作了1600多件征文作品和电脑软件。参加活动的同学一致表示,要文明健康上网,远离精神污染。有“绿色上网”万人签名活动在三原外国语学校举行。(意思对即可)。

三、作业。

请你就校园内发生的事情拟写一则消息,200字左右。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准确认读并理解“锐不可当、业已、绥靖、阻遏”等词语。

2.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明确新闻结构的五部分。

3.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课文,把握新闻的结构和要素。

2.通过朗读,体会本文语言的准确、简洁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进对新中国创建历史的了解,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革命前辈英勇奋斗的精神。

2.认识渡江胜利与解放南阳的历史意义,认识人民解放军为中国革命事业所作的贡献,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教学重点:

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新闻消息的一般特点。

2.分析文章的谋篇布局,注意划分层次,理清思路,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2.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尝试新闻写作。

第二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走进新闻。

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群众的街头巷议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寻常百姓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生活的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研读两篇来自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朗读第一则新闻,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气势,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2快速默读第一则新闻,理清结构和要素。

(1)新闻的结构:

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主体:二十日夜起,……课文最后。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汤恩伯认为……结束):写东路军渡江的情况。

(2)新闻的要素(即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解放军横渡长江,进而解放全中国;经过——分三路横渡长江;结果——人民解放军全线告捷(渡过35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3朗读第一则新闻,回答问题。

(1)标题中的“百万”是实数还是虚数?

百万是实数。其中东路军、西路军各35万,中路军30万。可见新闻的真实性很重要。

(2)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从渡江的作战兵力、详细区域和战役的全局情况三个方面来总领了全文。

(3)三路大军为何不以地点为序从东往西或从西往东?采用现在的顺序有什么考虑?

本文依时叙事,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详说东路激战,文势涌起高潮:东路军的战况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在报道我东路军进展时,和中西两路军有几处不同,一是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二是更详尽地写了战果。

(4)本文中的议论句(此种情况……都很泄气)有何作用?

这处议论透彻、精辟地分析了我军胜利南渡的两方面原因,揭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发展趋势的关键,深化了新闻的思想性。

三、品读课文,品味语言。

1比较阅读甲、乙两句话,体会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甲: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了三十万人。

乙: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越过”只写出了“经过”,“突破”表现了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渡至”则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了……”“共”只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二十四小时内即已”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所以,乙句的语言更加准确恰当。

2比较阅读甲、乙两句,结合加点词说说表达效果。

甲:现在,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剩下的二十三日可渡完。

乙: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现在”与“至发电时止”相比,后者时间概念更确切,且有“战势发展迅速,我军胜利进军”的豪迈之情蕴含其中。“剩下的”容易产生误解,是人员,还是物资?“余部”是军事术语,在这里指还未渡江的部队,这个词用在报道战况的消息中,既确切,又得体。所以,乙句的语言准确,语言色彩恰当。

3比较阅读甲、乙两句感情色彩的不同。

甲: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乙: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甲句只是一般的交代了时间。而乙句则充满了嘲讽,汤恩伯本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而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敌军的“不料”,正显出了我军的神勇。所以,乙句的语言爱憎分明,褒贬有别。

四、进入演播厅,角色体验。

全文的朗读基调为慷慨激昂、豪情万丈。“冲破、横渡、均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等应重读,读出一种胜利的喜悦。“控制”“封锁”“切断”应干脆利落地重读,读出一种自豪与骄傲。“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应读出奚落、嘲讽的语气。

五、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学习了本文,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到了……”进行小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要从方法、思想情感上考虑。

实用八年级语文第课消息二则(通用18篇)篇七

一、导入新课:

从纪念历史的角度看,2005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对今天的每一个人来说,历史不仅提供了一种对过去的回忆,更是一面镜子,每一个后来人都可以从历史的记载中去反思、借鉴。

二、简介文体:

问:课文是以什么方式来记住历史的?

明确:消息。

简介:消息也叫新闻,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新闻体裁。

它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组成。但不是每篇都具有这五部分。其中标题常用多行形式,分为引标题、主标题和副标题。它常用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即用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它的写作要求是——客观叙述,迅速、及时,简短、概要,生动活泼。

三、研习第一则消息。

(一)标题——七个字,讲出了“人物、事件、事件的意义”,符合拟新闻标题的要求,实在概括,使人一目了然。

(二)1、导语(第1段):勃兰特在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双腿下跪,请求恕罪,以此表示对被纳粹党杀害的犹太人的沉重悼念。

2、主体(第2、3段):德国政治领袖对二战责任和屠杀无辜的犹太人的罪行的认识;勃兰特答记者问,回答他为什么下跪。

3、结尾(第四段):勃兰特下跪行动的意义和影响。

(三)几部分中,哪部分内容最重要?

明确:导语(借此说明消息中导语的重要性和核心地位,并阐释“倒金字塔式结构)。

(四)小结:

1、本文是一则综合消息,时间跨度达30多年,作者取材精当,着重选择与如何认识战争责任相关的片段来组合。

2、体现新闻客观性的原则,没有消息写作者的主观议论。

(五)延伸:探讨德日两国对二战的不同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研习第二则消息(仿照第一则的程序与方法,让生自主分析)。

(一)标题——行为主体行为方式。

(二)1、导语(1):交代新闻来源,披露本则消息的主要的新闻事件,交代何人何时于何地宣布了怎样的事实。(最重要)。

2、主体(2-6):编写第二次世界大战亚太战区历史教材的原因、意义、经过,并对教材进行评价,说明教材的特点和教学要求。

3、新闻背景(7):这份历史教材是在该省民间组织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的推动下完成的。

4、结尾(8):介绍教材的使用范围。

(三)小结:

1、本则消息属于动态新闻。

2、依旧坚持了新闻客观性的原则。

五、比较两则消息的异同(习题2)。

1、共同观点:公民的历史责任感。每一个公民都应该为本民族、为自己国家的行为,为国际公义负责,只有承担这些历史责任,才能正确地认识历史,抚平战争伤痕,消除国家之间的隔阂,才能取得和平与安宁。

2、均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但写法有不同:

前一篇:综合消息,收集有关材料,予以组合。

后一篇:动态消息,注意写清事件,突出中心,明白地交代新闻来源。

六、比较“通讯”与“消息”(习题3)。

1、内容上:消息简单地报道了发生什么事,不多写情节;

通讯则详细、具体地报道前因后果,展示情节。

2、表现手法上:消息以叙述为主;

通讯则综合采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多种手法,表现形象生动。

通讯结构灵活,篇幅较长。

实用八年级语文第课消息二则(通用18篇)篇八

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重点)。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

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教案#导语。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教案#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

明确:标题、#教案#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提问4:电头有什么作用?

明确: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

目标导学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5:朗读课文,说一说朗读的基调是什么。

抽生朗读,大家评议。

明确: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

提问6:默读勾画,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明确: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坚决地、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英勇的、英雄式的、坚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解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战果大,从而表现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对国民党*的嘲讽:“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强烈。

提问7:试着用播音员播音的方式,把这则消息读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激情朗读课文。

实用八年级语文第课消息二则(通用18篇)篇九

(1)诵读古代诗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3)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2.教材分析。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体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话题,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本诗内容理解难度不大,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不易为学生接受。因此,应在查找相关资料的帮助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寄寓的情感。

3.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语文知识的积累,浅层次的诗歌理解方面已经有一定的基础。但是诗句的赏析,作者情感的理解,对于学生来说,一直是一个难点。因此,要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在读中理解诗歌内涵,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目标。

1.通过诵读,能够体会本诗的韵律;

2.通过批注赏析,能够品味诗句中生动传神的字、词、有意味的句子;

3.通过结合诗人生平及创作背景,能够理解本诗的思想情感。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准字音,注意停顿,把握语气、语调、语速,通过和不同诗歌的比较,体会不同诗体不同的韵律特点,以此检测学生的朗读能力。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词,品味其中的含义,理解诗歌大意。给学生一个例子,体会关键字词所传达的情感,随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赏析,感受诗歌用字的精炼传神。同时,在活动中检测学生品读、赏析诗句的能力。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让学生根据课前自己查找的相关资料,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探究本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以此检测学生利用资源,探究诗歌主旨的能力。

教学过程。

环节一:情境导入,引入新课。

师生一起谈一谈与酒有关的诗句,由此引出陶渊明及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一诗。

环节二:初读诗歌,体会韵律。

活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诗歌,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诗歌的韵律。

朗读指导。

1.齐读,要求读准字音;

3.学生听读并展示,注意把握语气、语调、语速。

(评价学生读准字音,正确停顿,语气、语调、语速恰当的能力)。

环节三:批注赏析,品味诗句。

活动:请同学们选出自己觉得生动传神的字、词、有意味的句子,用批注的方法进行赏析。

赏析指导。

1.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批注赏析示例,使学生了解批注赏析的角度、内容和形式;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批注,小组共享、展示、点评;

3.老师及时反馈点评,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优化批注。

(评价学生品读、赏析诗句的能力)。

知人论世,探究主旨。

活动:请同学们交流课前自己查找的相关背景资料,探究本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探究指导。

1.学生小组交流、探讨,将自己查找的资料和组员分享;

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1)通过结合陶渊明的身世遭际和本诗的创作背景,了解到他生活贫困但“不为五斗米”折腰,保持高洁傲岸、淡泊名利的节操。归隐田园,追求田园生活的悠然自得。

(2)阅读诗歌可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必须从诗歌的本身出发,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真意”。

3.带着对主旨的理解,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评价学生利用资源,探究诗歌主旨的能力)。

拓展延伸。

活动:同学们,今天,我们已经距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有千年之久,你对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话想对他说吗?请同学们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运用本课所学诗句,联系自己的生活,写一段话,谈谈你的看法。

附:

所需条件:多媒体设备,教师自制ppt;打印《饮酒》(其一),人手一份。

作业设计(课后使用):阅读陶渊明《饮酒》(其一),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自学《饮酒》(其一),出一份手抄报,系统地整合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背景,诗歌情感等。

实用八年级语文第课消息二则(通用18篇)篇十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实用八年级语文第课消息二则(通用18篇)篇十一

第一轮摸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开展基础知识系统复习。

按初中数学的体系,可以把内容归纳成八个单元:(1)数与式{实数、整式、分式、二次根式},4课时;(2)方程(组)与不等式(组){一次方程(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简单的二元二次方程(组)},15课时;(3)函数与统计{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统计},10课时;(4)三角形,5课时;(5)四边形,5课时;(6)相似形,5课时;(7)解直角三角形,3课时;(8)圆,5课时。

复习为基础知识的单元、章节复习。通过第一轮的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明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我们从双基入手,紧扣中考知识点来组织单元过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实行严格的单元过关,对c层和b层的部分学生实行勤查、多问、多反复的方式巩固基础知识,在知识灵活化的基础上,还注重了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有近70分为基础题,若把中档题和较难题中的基础分计入,占的比值会更大。所以在应用基础知识时应做到熟练、正确、迅速。上课不能只听老师讲,要敢于质疑,积极思考方法和策略,应通过老师的教,自己“悟”出来,自己“学”出来,尤其在解决新情景问题的过程中,应感悟出如何正确思考。

第一轮复习在四月中旬必须完成任务,安排八次分单元的测试,如有必要,再安排一次月考。

第一次测试:数与式负责人:易桂荣。

第二次测试:方程(组)与不等式负责人:文琳。

第三次测试:函数与统计负责人:尹涛。

第四次测试:三角形负责人:杨顺华。

第五次测试:四边形负责人:易桂荣。

第六次测试:相似形负责人:尹涛。

第七次测试:解直角三角形负责人:文琳。

第八次测试:圆负责人:杨顺华。

月考负责人:易桂荣。

第二轮针对热点,抓住弱点,开展难点专题复习。

这一轮复习我们打破章节界限实行大单元、小综合、专题式复习。第二轮复习绝不是第一轮复习的压缩,而是一个知识点综合、巩固、完善、提高的过程。复习的主要任务及目标是完成各部分知识的条理、归纳、糅合,使各部分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力求实现基础知识重点化,重点知识网络化,网络知识题型化,题型设计生活化。

在这一轮复习中,要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学生的综合训练为主体,减少重复,突出重点。在数学的应用方面,注意数学知识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合,穿插专题复习(如图表信息专题,3课时;经济决策专题,4课时;开放性问题,5课时;方案设计型问题,4课时;探索性问题,4课时;等),向学生渗透题型生活化的意识,以次提高学生对阅读理解解题的理解能力。

狠抓重点内容,适当练习热点题型。多年来,初中数学的“方程”、“函数”、“直线型”一直是中考重点内容。“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贯穿于试卷始终。另外,“开放题”、“探索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也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题型,这些中考题大部分来源于课本,有的对知识性要求不同,但题型新颖,背景复杂,文字冗长,不易梳理,所以应重视这方面的学习和训练,以便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这一阶段,让学生每人手头一本2007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汇编,让有能力的学生从这些中考试题中找到出题的方向、类型、难度,让他们更好的适应中考的要求。

第二轮复习在五月中旬必须完成任务,安排一次月考和一次跟踪考,及时发现漏洞,补上缺口。

月考负责人:杨顺华。

跟踪考负责人:尹涛。

第三轮知识、能力深化巩固的阶段。

复习资料的组织以中考题及模拟题为主,回扣教材,查缺补漏,进行强化训练。模拟考的组织:五月底前组织三到四次全年级的模拟,要求出题老师以2007年桂林市中考难度标准为模板,让学生适应中考试题难度。同时,要教给学生一些必备的应试技巧和方法,学会如何答题才能得分,适应中考试题的评分标准,使学生有足够的自信从容地面对中考。

让学生了解中考方面的有关政策,避免复习走弯路、走错路。让学生认真研读《中考考试说明》,领会、看清考试范围,重点研究样题的参考答案中的评分标准,对于每一个得分点要牢记于心,避免解题中出现“跳步”现象。

由于考前的学习较为紧张,往往有部分学生易焦虑、浮躁,导致学习效率下降,在此阶段还应注意对学生的心态及时作出调整,使他们能以最佳的心态参加中考。

模拟测试卷的选择:(1)桂林市2006年中考试题。

(2)桂林市2007年中考试题。

(3)其它省市的中考试题。

实用八年级语文第课消息二则(通用18篇)篇十二

《蚂蚁》选自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生之机趣”。这一单元的文章都是关于生命的话题。本文用细致入微的笔墨描写一只小蚂蚁爬上我的书桌,几经试探后,发现桌面上有一粒饼干屑,最终在我的面前扛着饼干屑离开的故事,由此引发联想,慨叹蚂蚁的幸福货真价实及人在天地间的渺小。

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是:一是细处落笔,小中见大。文章细腻的描述了“我”观察一只蚂蚁觅食的过程及由此升华的哲理,闪耀着动人的思想光彩。二是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的运用。本文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使文章显得生动有趣。

二、教学重难点的设定。

学习本文拟人化的手法,品味文章诙谐幽默、富有哲理的语言。理解并学习文中对蚂蚁传神生动的描写,掌握文中有蚂蚁引发思考的感悟式写法,站在人与蚂蚁的不同角度思考感悟而后进行写作,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

教法:引导。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选择依据:语文教学要以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为主。同时,本文篇幅不长,也相对简单,适合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室《蚂蚁》课件视频。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有关蚂蚁的视频并以此引入新课。这样导入,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蚂蚁和文本的兴趣。

(2)自主探究。

教师引导:布置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参考书的提示做简单的批注,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课文。

本文描写蚂蚁的语言别有一番情趣,请选出你喜欢的一句或几句加以品味。我喜欢_____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

老师预设:

a一只蚂蚁畏畏缩缩地爬上我的书桌,如同一个成功的偷渡者。——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蚂蚁历尽千难万险爬上书桌即侥幸又心存恐惧的'情态。

b它谨慎地左顾右盼往一个方向试探。——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蚂蚁小心谨慎的探寻出路,辛勤劳苦的景象。

c作出某种重大的判断。终于,他下定决心,义无反顾的对准一个方向前进。信念坚定。——大词小用,写出了蚂蚁的决心,赞美蚂蚁的探求精神。语言幽默诙谐风趣。

d这只蚂蚁在桌面上发现它惊奇的停了下来,快乐的就要晕过去了。——运用拟人夸张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蚂蚁意外得到饼干屑的兴奋。语言诙谐幽默。

小结: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动物写的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小组谈论:。

1、采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

2、把描写人的外貌、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方法用在动物身上。

3、善于合理运用动词。

4、大词小用,用表现人的庄重词语来形容小动物,显得诙谐幽默。

(3)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环节的重头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综合阅读能力。

教师板书联想。

无法主宰。

(4)小组讨论:

这篇课文给你带来怎样的感悟?

人类是渺小的,我们要敬畏自然。但我们不会向命运低头,我们应该像蚂蚁那样信念坚定、积极乐观的去面对生活,珍惜时间,珍惜生命!

(5)拓展延伸。

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小到一只蚂蚁,大到浩渺的宇宙,都以它们独有的方式向人类昭示着人生的哲理。下面几句话给了你什么启示?(四个字概括)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要()。

青松不惧风雪,是在告诉我们要()。

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要()。

一群蚂蚁抬走重物,告诉我们要()。

设计目的:开阔视野,积累知识。

(6)布置作业;选择你熟悉的一种小动物,用我们所总结出来的方法将它形象生动的描述出来。(200个字左右)。

设计目的:学以致用,并通过观察培养对动物的感情。

六、教学反思。

《蚂蚁》是一篇很有趣味的哲理性散文,南帆把审视生命的浩大情怀和悲悯目光投向了一只渺小可怜的蚂蚁,这篇文章,正是作者通过描写蚂蚁运饼干这一这一细小的行为而启发对人生、对生命的思索,由蚂蚁幸福的货真价实感悟人在大自然中的渺小。

由于本文描写蚂蚁的语言别有一番情趣,所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品味语言。理解要想使得语言生动形象传神必需要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借助多种修辞手法,描绘事物。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的教学设计请选出你喜欢的一句或几句加以品味。我喜欢____________,因为它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6—9段并没有继续幽默的调侃下去,而是由幽默调侃转入冷峻的思索,他由物及人将“生命的不确定性”、“人类生存面临的困惑”蕴含在对蚂蚁的评判中。这是一个难点,在教学中我结合浩渺的宇宙使学生切身体悟作者的“感慨”,化难为易。

一步升。但也由很多问题,由于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不强,写一写这个环节只能遗憾的放到课下练习。还有学生读得太少等等。

实用八年级语文第课消息二则(通用18篇)篇十三

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重点)。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难点)。

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社会的奇闻趣事的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让我们来共同研读另一篇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一起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新闻,整体感知。

提问1:快速朗读新闻,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提问2:再读新闻,理清新闻的六要素。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提问3:找出这则新闻的标题、电头、#教案#导语和主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明确: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教案#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后。

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从“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至“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至课文最后):写东路军渡江的情况。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研读思考。

提问4:分组讨论: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叙述?

明确: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写。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两路军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详写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提问5: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不仅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而且更详尽地写了战果。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目标导学三:深入文本,品味语言。

提问6:请学生就语言的准确性,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生甲:例句: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明确:“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如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用“到达”则太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限明确,准确表现了神速的特点(如用“共”,则时限不明,一般化)。“至发电时止”,时间比“现在”更为确切。用“余部”这一军事术语比用“剩下的”更为准确得体。

生乙:例句: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明确:用“歼灭”及“击溃”而不是笼统地说“消灭”和“打垮”;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已为我军所用;对“长江”用“封锁”,说明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线”用“切断”,说明我军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词语搭配准确有力,恰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生丙: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恰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抑敌人,用词恰到好处。

提问7:请学生就语言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特点,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生甲:“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程度,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生乙:“百万大军”“一千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

实用八年级语文第课消息二则(通用18篇)篇十四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四天了,我觉得学生的心也收得差不多了,我决定今天讲一节新课,在学这篇课文之前,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让学生来读课文。至少读了六遍课文,但是当我们学习时,我真的惊呆了。

我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我在第一节课时,简单的介绍了新闻常识。给学生做了笔记。第二天上课,我一提问,效果相当的差了,绝大多数学生都不会。从学生的回答问题的效果来看,学生回家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复习。然后,我就此对他们提出要求,再三叮嘱他们,放学回家一定要进行预习与复习。否则成绩很难提升。

刚开学就有这么多的困惑,有时间真的不知道应怎么样做去引导学生的学习成长!尤其是对那么些不爱学习的孩子,有时我在想我们老师对于孩子的成长究竟能有多大的帮助呢!

新学期第一天上课就有这么多的困惑!

实用八年级语文第课消息二则(通用18篇)篇十五

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重点)。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

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教案#导语。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教案#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

明确:标题、#教案#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提问4:电头有什么作用?

明确: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

目标导学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5:朗读课文,说一说朗读的基调是什么。

抽生朗读,大家评议。

明确: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

提问6:默读勾画,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明确: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坚决地、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英勇的、英雄式的、坚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解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战果大,从而表现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对国民党*的嘲讽:“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强烈。

提问7:试着用播音员播音的方式,把这则消息读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激情朗读课文。

实用八年级语文第课消息二则(通用18篇)篇十六

1、《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被收在《朝花夕拾》里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热情诚恳,教学认真。

关心实习——正直热诚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本文记叙线索:“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明线)。

“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暗线)。

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附庸风雅,思想腐朽。

“实在标致极了”: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讥讽和轻视。

日暮里:勾起了鲁迅家国之愁思。

水户:这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热情的抗清志士朱舜水的客死之地。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鲁迅作为弱国子民的辛酸,也是他强烈民族自尊心的体现。

刺耳:“万岁”欢呼,极大地刺伤了鲁迅的民族自尊心。

2、《我的母亲》作者是学者胡适文章选自《胡适自传》。

文章回忆了作者童年、青少年时期,母亲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赞美了母亲优秀的品格。

母亲为人:仁慈温和,严父慈母,克己谦让,宽容善待,很有刚气。

3、《我的第一本书》选自《文化名人忆学生时代》(下),作者牛汉“我的第一本书”指的是小学一年级国语课本,又表明这第一本书在我人生中的分量这人生中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我的第一本书”也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作者写“第一本书”的态度:崇敬,珍爱。

4、《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茨威格是奥地利小说家,传记作家本文是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无限崇敬与赞美之情。

5、《再塑生命》节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自幼因病成为盲聋哑人本文叙述了莎利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求知的热望及艰辛而愉快的生活经历“再塑生命”从字面意思看,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但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本来,“我在那个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里,根本就不会有温柔和同情”但是,在莎利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6、《雪》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作者的思想感情是通过对北方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像江南的雪那种平和恬静的美固然能让人喜欢,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那样,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7、《雷电颂》选自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这部历史剧是郭沫若同志于1942年在重庆写的部历史剧,它借古讽今,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抨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传达了人民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真实意愿课文选的《雷电颂》是第五幕第二场屈原的一段独白这篇独自,一是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一是对光明的渴望与追求。

1)、风雷电:象征变革社会现实的力量。

2)、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了国家和人民。

3)、有形的及无形的剑:屈原的佩剑(陆离),斗争的精神,坚定的信念。

4)、土偶木梗的群像:无德无能,昏庸腐朽,欺民惑众的当权者和官僚。

5)、小岛:象征一个理想的社会。

8、《短文两篇》中的《日》和《月》选自散文集《龙•虎•狗》,作者巴金,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日》通过“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两个事例,赞美了他们为追求光和热而英勇献身的精神,表达了自己宁可轰轰烈烈地战死,也不愿寒冷寂寞地偷生的战斗决心。

《月》通过“我”对寒冷月光入侵的感受,写现实世界的寒冷和毫无生机,赞颂了像姮娥一样为改变现状而不惜牺牲的献身精神。

9、《海燕》是一篇的散文诗,作者高尔基,主要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剧本《小市民》等《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燕之歌”全文运用象征的手法,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即将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是一曲无产阶级战斗的颂歌海燕象征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乌云、狂风”象征反革命势力。

10、《组歌》选自《泪与笑》,作者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即《浪之歌》《雨之歌》《美之歌》《花之歌》和《幸福之歌》《浪之歌》用海浪自述的口吻,写了海浪对海岸的爱情、对身边事物的友爱,表现了作者对纯真爱情和博爱精神的赞美,也曲折地表达了他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感情和炎热的衷肠。

《雨之歌》用拟人手法,以雨的自述的形式,描述了雨滴在大自然中的运行、变化过程,颂扬了雨滴带给自然界的种。种好处,歌颂了雨滴无私的奉献精神及博大的胸怀表现了一种生活的美,抒发了诗人热爱生活的炽热感情,蕴含着作者热爱祖国、愿为祖国奉献终生的精神。

11、《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选自《大自然的智慧》,作者严春友全文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运用总括与具体展开相结合,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使立论充分,最手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告诉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因为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兄弟关系。

12、《罗布泊,消失的仙湖》节选自《善待家园——中国地质灾害忧思录》,作者吴岗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通过罗布泊今昔对比,揭示罗布泊由一个美丽的湖泊消失,是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破坏的悲剧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理念渗透课文,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13、《旅鼠之迷》作者位梦华,这是一篇很别致的科学小品,文章采用记叙的框架、对话的方式来介绍科学知识从三个方面介绍北极旅鼠有三大奥秘,即,繁殖能力惊人,为动物世界之最;旅鼠的繁殖并非年年如此,一旦繁殖过多,就有种。种奇怪地自杀行为,或停止进食,或在天敌面前主动挑衅,或改变毛色,吸引天敌;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汇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大海,葬身大海旅鼠的奇异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

14、《大雁归来》节选自《沙乡年鉴》(一本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被称为“美国资源保护运动的圣书”),作者利奥波德,美国环境保护主义者文章用拟人的手法介绍了大雁迁徙的特性、规律及与人类的关系,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寺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和谐共处,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去伤害它们,一个“爱”字贯穿全文很显然,“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就是全文的主旨在写法上,形象性、知识性和抒情性的完美结合,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5、《喂——出来》选自《不速之客——星新一短篇小说选》,作者星新一,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以微型小说,作品特点是构思巧妙本文是一篇科学幻想小说,以环境污染为题材,讲的是一场台风吹倒了一座古庙,庙底露出个无底洞,通过对这个洞一番研究后,后来成民填垃圾的地方,终于有一天,里面的东西又都飞了出来小说揭示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警示世人要正视环境问题小说的题目充满悬念,原是一个年轻人的喊叫,其实也蕴含队们对大自然认识的浅薄无知结尾再写小石头飞来,这种循环式结构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17、《端午的鸭蛋》作者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文章在结构上按照“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这一框架,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再通过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最后涉及正题“端午的鸭蛋”,着重写“鸭蛋络子”,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在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18、《吆喝》选自《北京城杂忆》,作者萧乾,作家、记者、翻译家文章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吆喝,按照从早到晚和一年四季的顺序作介绍,在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情趣。

19、《春酒》作者琦君,台湾女作家文章通过写“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几件事时,以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来表,现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和思乡之情构思精巧,语言生动传神。

20、《俗世奇人》是冯骥才描绘20世纪初天津地层市民和小生产者的生活的系列小说课文节选了其中的《泥人张》和《好嘴杨巴》《泥人张》通过写泥人张智斗海张五来表现他的沉稳、干练,面对海张五的羞辱能镇定自若,喜怒不形于色在斗争的两个回合中,他善于后发制人,以独特的方式,一招制敌《好嘴杨巴》中,描写了一个在小吃制作中构思奇妙和手艺精巧的杨七能够随机应变、处乱不惊的杨巴课文的语言本色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零打碎敲法。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因此,你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零碎的时间去学习,看一点,记一点;同时积累一些零碎的知识,在不经意中建造自己知识的高塔。鲁迅先生就善于翻览,各门各类的书都翻一下,随时随地积累自己有用的知识。“要知学问难,在乎点滴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微小的量的积累,会带来质的飞跃。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只有知识的广博积累,才有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只有学富五年,才能才高八斗。

做生活的有心人,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用零打碎敲的学习方法,可以把语文学习变成非常有趣味的事情。当人们很随意地学习东西的时候,依着自己的兴趣学东西的时候,学习的时候,学习从来都是乐事。

1.线索法。

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关系,把结构层次作为记忆线索,形成记忆网络。如《醉翁亭记》第三段的线索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狼》的线索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评论。利用这条线索,同学们就能正确而快捷地背诵。

2.串连法。

(1)层次串连法: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与段落,可将其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记,最后依次把各部分串连起来。如背诵《春》这篇课文:可先背熟春草图;再背熟春花图;接着把春风图背熟;再背熟春雨图;最后背熟迎春图。然后再把这几幅图画串连起来,一气呵成。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第三、第四段,亦可抓住其内容层次:先历数艰难情状;次说艰难能造就人的原因;最后作结。然后再把三个层次串连成诵。

我将……母亲是……只是……但是,正是……报答……尽忠……使……这是……一定……愿……。根据关联词语,串连成诵。

实用八年级语文第课消息二则(通用18篇)篇十七

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重点)。

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

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教案#导语。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教案#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

明确:标题、#教案#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提问4:电头有什么作用?

明确:告诉人们消息的来源,增加可信度。

目标导学二:品读语言,体会作者情感。

提问5:朗读课文,说一说朗读的基调是什么。

抽生朗读,大家评议。

明确:朗读的基调应该高亢豪迈、充满胜利的喜悦和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赞美。

提问6:默读勾画,哪些词语最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

明确:对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歌颂:“英勇的、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英雄式的、坚决地、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英勇的、英雄式的、坚决地”直接赞美人民解放军英勇无畏;“万船齐放、直取、突破、占领、进击”等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解放军英勇善战,行动果敢,进军迅速,战果辉煌;“不到二十四小时、即已”说明时间短,战果大,从而表现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对国民党*的嘲讽:“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一正一反,对比鲜明,感情强烈。

提问7:试着用播音员播音的方式,把这则消息读给全班同学听。

学生激情朗读课文。

第2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重点)。

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难点)。

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社会的奇闻趣事的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今天,让我们来共同研读另一篇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一起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新闻,整体感知。

提问1:快速朗读新闻,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提问2:再读新闻,理清新闻的六要素。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提问3:找出这则新闻的标题、电头、#教案#导语和主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明确: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教案#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后。

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第二层(从“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至“不起丝毫作用”):写西路军渡江的情况,并加以评价。

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至课文最后):写东路军渡江的情况。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研读思考。

提问4:分组讨论: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叙述?

明确: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写。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路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两路军合写在前,东路单写在后。详写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提问5: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详写?哪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明确: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此处简略交代即可转入下文。西路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代,如“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东路军写得最详,因为它所遇抵抗“较为顽强”,胜利来之不易,故作详细报道。不仅较具体地写了战斗情况;而且更详尽地写了战果。三个层次写得有同有异,有详有略,统一中有变化,避免了重复雷同。

目标导学三:深入文本,品味语言。

提问6:请学生就语言的准确性,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生甲:例句: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明确:“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如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用“到达”则太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限明确,准确表现了神速的特点(如用“共”,则时限不明,一般化)。“至发电时止”,时间比“现在”更为确切。用“余部”这一军事术语比用“剩下的”更为准确得体。

生乙:例句: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明确:用“歼灭”及“击溃”而不是笼统地说“消灭”和“打垮”;对“要塞”用“控制”,说明江阴要塞已为我军所用;对“长江”用“封锁”,说明不准船只自由通航;对“铁路线”用“切断”,说明我军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词语搭配准确有力,恰切表明我军锐不可当的气势。

生丙:用词准确还表现在对某些概念的适当限制上,如西路军所遇之抵抗是“甚为微弱”,而东路军所遇之抵抗则“较为顽强”,这就非常恰切地表现了敌我双方较量的程度,既不一味地夸大自己,也不一味地贬抑敌人,用词恰到好处。

提问7:请学生就语言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的特点,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生甲:“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程度,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不料”一词既可见敌人狼狈,又可见我军神勇,感情色彩鲜明。

生乙:“百万大军”“一千余华里”气势豪迈,排山倒海;“冲破”“横渡”“突破”,胜利豪情,激动人心;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与敌军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赞扬与藐视之情,对比鲜明。

实用八年级语文第课消息二则(通用18篇)篇十八

1、了解新闻的有关常识,学写简单的新闻。

2、了解解放战争概况本文写作背景,接受革命教育。

3、把握新闻的六要素和结构的五部分(重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

二、新闻的相关知识:

1、概念:所谓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消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新闻的概述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消息”指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学,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件。广义的新闻指及时报道新迈发生的重要事件或生活现象的各种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评论、报告文学等。

2、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反映迅速,语言简洁明确。

3、结构:每则消息(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教案#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两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新闻的题目。用来概括消息的主要事实,是全文的眼睛。准确、凝练、新颖、醒目。新闻的一条完全式标题,主题在中间一行,字号,揭示新闻的核心事实;肩题在主题的上面,从一个侧面对主题作引导、说明;副题在主题下面,对文体作补充、注释。主题和肩题,副题的关系应是虚实相济、相得益彰。主题要“实”肩题,前题可“虚”。

#教案#导语:一般指“电头”后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用来提示新闻中最有价值、最核心的事实。使读者一目了然。

主体:随#教案#导语之后,是消息的主干,是集中叙述事件、阐发问题和表明观点的中心部分,是对#教案#导语内容的展开与补充,是全篇新闻的关键所在。

结语:指新闻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它依据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背景:是消息的从属部分,是事件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位置不固定,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教案#导语或结语之中。

4、新闻的六要素。

5、新闻的写法:通常都采用“倒金字塔式”,即不按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写,而是倒过来,先说结果,然后再依事实的重要程度,重要的`、次要的、再次要的,依次写来。

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有时间兼有议论、描写。

通讯,是一种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各种手段详实而生动地报道人物、事件的新闻文体。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在于:

消息(新闻)史概括性地报道刚发生或正在发生的具有社会意义的事件。我们读消息是为了了解这件事。

通讯除了报道事件外,还要生动地形象地描写人物,表现情感,挖掘意义。我们读通讯除了了解事件外,更多地是为了认识人物、理解人物情感。认识人物、事件的社会意义。

6、世界主要通讯社:

通讯社以采集和发布新闻为主要职能,以报刊,个播电台、电视台为主要发稿对象的新闻结构。就全世界的影响来说有六大通讯社:法新社(法国)、路透社(英国)、美联社(美国)、合众社(美国)、俄通社、塔新社(俄罗斯)、新华社(中国)。

新华社,全名新华通讯社,中国国家通讯社。国务院组成部门,国家集中统一的新闻发布机关。1931年11月7日创建于瑞金,称红色中华通讯社,是当时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通讯社。1937年1月,改名新华社。

三、阅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体会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结构。

四、出示几则新闻或学生阅读报纸,交流、体会新闻的特点,把握新闻的结构。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通过致辞,演讲者可以向听众展示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下面是一些成功的致辞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由市文明办、市残联主
心得体会是我们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与他人交流和分享的重要内容。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作为国企的员工,我多年来见
培训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使我们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学习成果,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阅读后的感悟和心得可以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记录下来,以便日后的回顾和分享。下面是一些读者为各种不同作品写下的感想和思考,值得一读。我是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园林工程
心得体会是对所学知识和经验的整理和提炼,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吸取教训和改进。以下是一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心得体会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交通作为现代社
银行在现代社会中不仅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也对社会的稳定和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请大家看看下面这些银行的产品和服务,或许有你需要的。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
日记是我们安静的倾诉者,我们可以在其中发泄情绪、记录喜悦和烦恼,使自己的内心得到宣泄和释放。这些日记范文是作者用心之作,内容真实可信,读后会给你带来一些启示和思
单位的规模大小和结构组织方式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力。下面是一些典型单位的工作总结摘录,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总结有所帮助。尊敬的领导:您们好!首先感谢你在百忙之中
行政工作需要我们密切关注时事动态,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及时调整和优化工作流程。下面是一些行政案例分析,通过学习这些案例,可以提高我们的管理能力。地址:法定代表人:
写培训心得体会时,要客观真实地反映自己的体验和感受,避免夸大或虚构。在下面这些优秀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思考和成长,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
撰写申请书时,应注意用词得体、简明扼要,尽量避免冗长的句子和重复的内容。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范文,从中学习和汲取写作的思路和技巧。xxx村委会:申请人:日期:尊敬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更好地理清自己的思路,梳理所学所得。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
自我评价是对自己在某一段时间内的表现进行客观、全面地评估和分析,是一种对自己进行反思和提高的有效方式。以下是一些自我评价的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可以给大家一些指导
党员心得体会是党员同志对自身党性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反思和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党员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20x年,公司党委在市委政府的领
10.范文范本的阅读和分析需要持续的学习和实践,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其中的精髓。想要写一篇好的总结,可以先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
通过签署合同协议,双方约定具体的交付条件、支付方式以及违约责任等事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同协议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受让人(乙方)_____
制定策划方案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为项目或活动提供前瞻性的指导。通过研究和分析一些优秀的策划方案,我们能够更好地总结出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方法。
通过参考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实用的总结写作技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关键字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摘要近年来,我国的
更多申请书是在求职过程中必备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展示我们的能力和经历,帮助我们争取到更多的机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阅读范文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更多的各类知识,扩大我们的学习领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写作思路和创作的灵感。班会目的:培养高
税务知识对于每个纳税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税收法规的学习和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常见税务问题解答,供大家参考和解决实际困惑。成都,曾被《新周
制定工作计划书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时间,避免工作紧张和过度劳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您一些启发。如果不坐在办公室,真难以想象
汽车的种类繁多,有轿车、SUV、跑车等不同类型,满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近年来,汽车行业经历了快速发展,以下是一些引人注目的汽车总结样本。下面我以汽车保险与理赔这
更多申请书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的机会,实现我们的个人或者职业目标。这些申请书范文展示了申请者的独特魅力和个人价值观,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李总:您好!因公司客服部目
心得体会是我们积累经验和教训的一种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决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上天往往为了提醒我们
-合同协议是一种双方共同达成的约定,具有法律效力。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合同协议的撰写方式,以下是一些合同范本供大家参考。甲方:乙方:经甲、乙双方就门面转租的
心得体会可以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他人更好地理解自己的经验。以下是一些获奖的心得体会作品,它们是对自己成长过程的深入反思和总结。今天在同学的组织下,
调查报告是对社会现象、市场状况以及人群行为等进行科学而系统的观察和分析的产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调查报告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下面是一些精选的调查报告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经验总结和思考。小编特意搜集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和指导。近几年,随着中国教育系统改革的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7.这次研讨会让我对专业领域的前沿动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积累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和见解。第一段:引言(100
经过这次团队合作的项目,我对于沟通和协作能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提升。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精品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引导。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
申请书是我们与招聘单位进行第一次交流的方式,我们需要通过申请书让对方对我们产生兴趣。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经典的更多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领导(办公室):为
无论是申请奖学金、工作职位还是项目资助,申请书都是我们表达自己诉求的有力工具。下面是一些备受赞誉的更多申请书样本,帮助你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尊敬的领导:您好
心得体会不仅可以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还可以与他人分享经验教训。总结让我明白了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和价值观。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会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断追求进步。
通过读后感的写作,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对于作品的赞美和批评。下面是一些读者对这本书的真实感受和深入理解的读后感,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他们的思考和触动。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思考和反思的过程,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下是一些成功企业家的心得体会,值得我们借鉴和思考。早婚早恋是指年轻人在未成年或刚刚成年时就开始谈恋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增强自信心和积极性。小编找到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与大家一起分享和学习。第一段:引言(字数:200字)五四青年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经历或学习中所获得的思考和感悟的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改进自己的行为方式,我觉得写一份心得体会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一些成功人
在现代职场中,工作汇报已经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技能,它可以帮助我们向上级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成就。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工作汇报的写作技巧,小编特地整理了一
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提升空间,从而更好地改进和提高自己。下面是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好例子,希望对大家在写作过程中有所帮助。来到x大学后,来
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成长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推荐给大家一些精选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帮助大家更好地写作和总结。20xx年xx月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发展制定更明确的目标。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精彩纷呈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和思考。
通过撰写培训心得,我们可以回顾整个培训过程,梳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以便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范文二:参加培训让我明白了学习是不断探索和突破自我的过程。
护士在工作中要经常面对病患的痛苦和挣扎,同时也要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和乐观。随着科技的发展,护士总结也在不断演进,以下是一些新颖和令人期待的范文。尊敬的领导:你们
学期工作计划需要考虑到个人能力和目标,合理制定可行的计划。小编搜集了一些学期工作计划的案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制定自己的计划有所帮助。一、情况分析上学期,我
申请书是我们透过文字,向招生官或招聘领导展示自己的机会。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经典的更多申请书写作示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单位(盖
护理是一门关于照顾人们健康和帮助其康复的专业,它在医疗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每一篇护理总结范文都是护士们辛勤工作的结晶,值得我们对他们的努力和付出表示敬意。
心得体会是一种将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进行整理和提炼的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提升自己。如果你正在写心得体会,不妨看看以下范文,或许可以给你提供一些写作技
心得体会是通过对某一事件或经历的思考和总结,以及对自身感受和收获的表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经过这次培训,我对如何加快乡村振兴
活动方案的制定过程需要充分的沟通和讨论,确保各方意见得到充分考虑。活动方案D:组织的团队旅行活动,通过深度游览和互动体验,增进团队成员之间的友情和默契。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过程的记录和反思,有助于我更好地认识自己。让我们一起阅读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看看别人是如何总结和概括自己的经验和思考的。夏季是出游和自驾
申请书是一种书面材料,用来向某个机构或组织申请特定事项,如职位、奖学金等。下文将列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申请书样本,展示不同风格和主题的写作方式。三年的校园生活是我
无论是求职、申请奖学金还是申请项目资助,申请书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阅读更多申请书的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许多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尊敬的各级领导:我叫xx,男,
心得体会的写作是一种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自我反省,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价值。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写出更高质量的总结。第一段:引言(150
每一个心得体会都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提炼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精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建立起自己的思考框架,提高自己的思考水平和深度。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沁园春雪作为一篇经典的散文
写心得体会可以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让我们对于同样的问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有所提升。
心得体会是在实践过程中对经验和感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思考和理解所学所得。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的写作心得和经验
更多申请书是一种向特定机构或组织提出申请的正式文件。想要写一份成功的更多申请书,不妨看看以下精选的模板和范文。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本人是市电力公司下岗职工,现家里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对培训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从而更好地吸收和应用所学知识。欢迎大家浏览以下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相信其中会有一些触动和启示。最近我参加了乡镇教育
培训心得是对参加培训活动后的感悟和收获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书面表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培训心得的范文,供大家参考。20xx年12月11日,我参加在云南省小学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所得到的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和归纳,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长和改进的方向。通过总结我们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反思自己
心得体会是对所学知识的深入思考和应用,是对经历的回顾和总结。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它们通过具体案例和深入的思考展示了写作的技巧和表达的原则。
优秀作文是作者内心世界的抒发,它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各类优秀作文的精彩摘录,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思考和共鸣。“耶!今天要玩抢椅子游戏!”
进行装修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装修常识,以便做出更好的决策。为了更好地总结装修经验和分享经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装修总结范文。南阳市伟城物业管理
在签署转让合同之前,双方应当仔细审查并确保合同条款符合双方利益和法律规定。请您在使用下面的转让合同模板时,务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身份证号:___
新闻报道旨在让读者了解真实的情况,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身处信息时代,以下是小编为您准备的新闻报道,将带您了解社会变迁、文化冲突和民生改善的方方面面。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并且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制定更好的计划。如果你对写心得体会感到迷茫,不妨阅读以下的范文,或许能够找到一些答案和
通知的撰写需要注意语言规范,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者含糊不清的词句。请大家查看以下通知示例,深入了解如何撰写出准确、清晰、专业的通知。尊敬的家长:你们好!一场瑞雪
通过写作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加深对语言规范和规则的理解。在下面的范文范本中,你可以找到各类文章范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技巧。我仅以个人名义郑重做出以下承诺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并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以下是一些可以作为写心得体会的范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不同的视角和写作方式。
写心得体会可以增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动力,让我们更加有目标和明确方向。通过这个经历,我明白了专注和执着对于达成目标的重要性,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文段,希望能够激发同学们对写作的兴趣和思考。警示教育是一种对违法犯罪和违规行
报告范文的格式可以根据具体要求进行调整,如实例、图表和引用等可以增强其可读性和可信度。接下来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校园记者撰写的报告范文,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和观点。
策划方案的编制过程需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步骤,以确保最终的执行效果。以下是一些著名企业成功的策划方案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提升自己。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提高。春季,是大自然的更新换代之时,
在这个庄严而庄重的场合,我将以最真诚的心态来主持本次活动。主持词,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主持这个重要的会议。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和嘉宾莅临现场。在这个庄重的场合,
心得体会是个人对某个事物、经历或工作的深刻认识和理解。下面是一些值得一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在广大青年教师中间树立“成才在
在现代社会,教育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继续深造。申请书是表达自己的机会,最好能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和范文。尊敬的领导:您好!我于20xx年x月x日成
写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对过去经历的理解,为今后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这些总结心得的范文各具特色,有的浅显易懂,有的深入透彻,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第一段:引言(20
通过写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以下是一些别人的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在写作时有所启发和借鉴。第一段:介绍医保培训的背景
教学计划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下是一些教学计划的实例,大家可以参考其中的内容和思路。一、教育目的要求使命:1、帮助学生养成杰出的日子
在工作生活中,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有助于提高自我认知和改进工作方法。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第一段:介绍水利PPT的背景和目的(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经验和思考记录下来,方便以后查阅和回顾。在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别人的心得体会,从中反思和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感悟。诈骗现象在当今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所得到的经验总结,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优化自己的行动。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培训心得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并找到提升的方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培训心得的写作技巧和常见误区,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的迅猛,
总结心得是我们提高自我认知、发现问题和进步的必要手段之一。小编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去年八月头顶着火辣辣的太阳,
通过撰写申请书,我们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目标,从而增加获得机会的可能性。以下是一些优秀申请书的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申请有所帮助。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竞选是民主社会中实现政治参与和表达意见的重要方式之一。如果你正在参加一场竞选,以下的范文可能对你有所帮助。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是陈xx,今天,我要竞选的是语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成长轨迹和成果,为将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在下面的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在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时的不同角度和思考方
个人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并认识自己的优点和能力,进而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困难。以下是一些经典的个人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今年,我和小班的孩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和感悟的总结。这里列举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忏悔录,是法国思想家康德(Immanu
和解协议是一种为了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避免长时间诉讼而采取的替代方法。想要更好地了解和解协议的写作和格式,不妨参考以下一些范文。甲方:乙方:纠纷简要情况:20x
经过这次培训的学习,我对相关领域的理解更加深入了解。下文是一些经过精选的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可以给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杭州兰德培训是一家专业的培训机构,为学生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所学、所思所悟进行总结和提炼的方式,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下是几篇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编写工作计划书可以加强团队的沟通和协作,确保团队成员在一个共同的框架下工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心得体会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减压蒸馏是一种常见的分离纯化
每一次的心得体会都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次自助旅行让我领悟到了人生的无限可能性,通过写心得体会,我希望能够将这种感悟和
通过编写工作计划书,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工作进程,提前预估可能的问题和风险。我们整理了一批优秀的工作计划书案例,供大家阅览和学习,希望能给您一些启示和思路。
心得体会是我们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宝贵财富,它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学业、工作和生活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作为镇江市京口教育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