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一种通过总结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以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的方法。这是一篇关于人生经历和心得体会的文章,里面融入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专业小学思政课程感悟与心得(案例17篇)篇一
课程是一种教育体验,是对主体产生积极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领域中存在和产生的有助于学生积极健康发展的教育因素以及学生获得的教育体验。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我一直喜欢学思想道德和政治这门课,因为我在生活中每每遇到不顺心或生活学习有压力时,我总是能按着以前政治老师教我们的思想方法正确的处理事情,上了大学又迈进了一个新的生活层次,要继续学习生活,做社会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此时,我们不是孤身一人在生活的道路上前进,学校还为我们设立了思想道德修养课,它就像我们生活前进的指明灯,带着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向前迈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的课程。我们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把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践证明,作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还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知识性的特征。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学风问题,而且是学习本课程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和根本要求。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首先必须重视《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学习,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科学的思想,把握不住事物的本质,就不会有正确的行为,也就谈不上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学习比较枯燥,一定要下苦功夫,要勤于思考,注重领会其精神实质,要反对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学习态度;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自觉抵御西方社会和封建主义腐朽错误思想观念的侵蚀。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说的做的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包括联系现实的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及自身的行为实际。如要联系自己和现实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思想道德实际及热点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观点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针对性地分析、思考,解决思想深层次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育,相互促进,融为一体,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成为自己思想的组成部分和行动指南,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自我修炼、自我教育,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
知行统一不但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出发点,而且是落脚点。在知行关系当中,“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目的。不“知”而“行”,会使“行”失去方向,走上违法乱纪、走上不道德的人生道路;但只“知”不“行”,“知”也就会失去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是大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呢?就是要求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边学习思想道德理论边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思想道德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用所学的思想道德理论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所学理论知识相一致,真正实现知行统一。
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过程中,勤于思考,经常讨论,在学习过程中,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多动脑筋思考,多想想为什么;通过相互间经常讨论,可以取长补短,弄清是非,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要注意收集社会上的先进事迹,模范英雄人物事例,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并运用所学思想道德理论,分析社会上发生的现实案例。要注意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总之,除了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人生的一种历程,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我们要抓住眼前的任何机会去锻炼自己,历练自己,充实自己。一个学期下来,我经受了大学生活上的磨练、专业学习上的考验,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同学们的帮助下,特别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后,我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充满了热爱,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事,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既锻炼了自己能力,增强了自己的人格素质,也完善了自己人格魅力的修养和陶冶。
为深化学生思政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课堂课程可发挥重要作用。
大学教育,不仅要授予青年学生以知识,还要予以青年学生正确的思政教育和引领。信息学院老师通过讲学授课、言传身教,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和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中。谢建国教授在讲授《互联网程序设计》课程时,将网络安全相关知识点结合国家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把专业技术用在国家、社会发展的关键之处。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引导学生成为守法有道德的技术人员。
英语教育学院教师吕琳琼老师充分利用《教育创新与批评性思维》《德育原理》等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开展学生思政教育。英语教育系2015级2班黄同学表示自己“虽然每时每刻大脑都在活动,但以前却没有想过‘思维’有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布鲁姆思维分类学让我意识到要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对待具有不同可信度的信息,如老师讲的微信阅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原来经常不假思索地转发一些耸人听闻的帖子,而现在我就会先在微信的‘搜索’功能中先看看到底是真是假,同一件事有其他什么不同的说法。”
德育教学融入专业课成学校老师共识。除了思政课教师,专业课老师也都有着强烈的“教书与育人、立德与树人融为一体”的责任意识。省级教学名师郭桂杭表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使命,选择做一名老师,就要全身心投入,对学生悉心栽培”,“教学案例必须要紧跟时代,知识新、案例新、方法新才能吸引学生”。他说,师生关系更多地是一种情感关系,师生之间平等、信任的状态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他在与学生交流中不断提醒学生,“摆脱学习中浮躁与功利的心态,用长远的目光去看待所学的知识,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去学习与工作”。
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徐海平时工作很忙,但他坚持带领学生阅读学术文献,并定期与学生们一同探讨论文进展,引导学生攻克难关。他说,这只是对恩师黄建华教授的做法的传承。“黄老师从来不会对任何人发火,非常体谅后辈。”徐海表示:“他总是以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方式诠释做学问与做人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对学生的责任,不仅在于教导他们如何做学问,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怎么做人。”他教授的博士生冯永芳表示:“徐老师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学校通过全方位课程设计、全过程指导推进,将思政教育与价值观引领融入专业教师的话语体系,把育人要求落小、落细,落实在每一堂专业课程里、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让专业课程不仅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期待,更能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学校已经形成“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的工作思路,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的成长之路。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程共同组成了大学生的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任何一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素材,教师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元素,使课程思政目标更加清晰、具体,正在朝着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发展,形成全课程育人格局。
为深化学生思政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课堂课程可发挥重要作用。
大学教育,不仅要授予青年学生以知识,还要予以青年学生正确的思政教育和引领。信息学院老师通过讲学授课、言传身教,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和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中。谢建国教授在讲授《互联网程序设计》课程时,将网络安全相关知识点结合国家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把专业技术用在国家、社会发展的关键之处。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引导学生成为守法有道德的技术人员。
英语教育学院教师吕琳琼老师充分利用《教育创新与批评性思维》《德育原理》等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开展学生思政教育。英语教育系2015级2班黄同学表示自己“虽然每时每刻大脑都在活动,但以前却没有想过‘思维’有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布鲁姆思维分类学让我意识到要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对待具有不同可信度的信息,如老师讲的微信阅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原来经常不假思索地转发一些耸人听闻的帖子,而现在我就会先在微信的‘搜索’功能中先看看到底是真是假,同一件事有其他什么不同的说法。”
德育教学融入专业课成学校老师共识。除了思政课教师,专业课老师也都有着强烈的“教书与育人、立德与树人融为一体”的责任意识。省级教学名师郭桂杭表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使命,选择做一名老师,就要全身心投入,对学生悉心栽培”,“教学案例必须要紧跟时代,知识新、案例新、方法新才能吸引学生”。他说,师生关系更多地是一种情感关系,师生之间平等、信任的状态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他在与学生交流中不断提醒学生,“摆脱学习中浮躁与功利的心态,用长远的目光去看待所学的知识,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去学习与工作”。
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徐海平时工作很忙,但他坚持带领学生阅读学术文献,并定期与学生们一同探讨论文进展,引导学生攻克难关。他说,这只是对恩师黄建华教授的做法的传承。“黄老师从来不会对任何人发火,非常体谅后辈。”徐海表示:“他总是以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方式诠释做学问与做人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对学生的责任,不仅在于教导他们如何做学问,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怎么做人。”他教授的博士生冯永芳表示:“徐老师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学校通过全方位课程设计、全过程指导推进,将思政教育与价值观引领融入专业教师的话语体系,把育人要求落小、落细,落实在每一堂专业课程里、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让专业课程不仅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期待,更能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学校已经形成“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的工作思路,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的成长之路。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程共同组成了大学生的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任何一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素材,教师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元素,使课程思政目标更加清晰、具体,正在朝着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发展,形成全课程育人格局。
我一直喜欢学思想道德和政治这门课,因为我在生活中每每遇到不顺心或生活学习有压力时,我总是能按着以前政治老师教我们的思想方法正确的处理事情,上了大学又迈进了一个新的生活层次,要继续学习生活,做社会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此时,我们不是孤身一人在生活的道路上前进,学校还为我们设立了思想道德修养课,它就像我们生活前进的指明灯,带着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向前迈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的课程。我们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把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践证明,作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还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知识性的特征。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学风问题,而且是学习本课程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和根本要求。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首先必须重视《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学习,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科学的思想,把握不住事物的本质,就不会有正确的行为,也就谈不上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学习比较枯燥,一定要下苦功夫,要勤于思考,注重领会其精神实质,要反对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学习态度;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自觉抵御西方社会和封建主义腐朽错误思想观念的侵蚀。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说的做的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包括联系现实的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及自身的行为实际。如要联系自己和现实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思想道德实际及热点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观点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针对性地分析、思考,解决思想深层次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育,相互促进,融为一体,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成为自己思想的组成部分和行动指南,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自我修炼、自我教育,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
知行统一不但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出发点,而且是落脚点。在知行关系当中,“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目的。不“知”而“行”,会使“行”失去方向,走上违法乱纪、走上不道德的人生道路;但只“知”不“行”,“知”也就会失去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是大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呢?就是要求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边学习思想道德理论边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思想道德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用所学的思想道德理论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所学理论知识相一致,真正实现知行统一。
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过程中,勤于思考,经常讨论,在学习过程中,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多动脑筋思考,多想想为什么;通过相互间经常讨论,可以取长补短,弄清是非,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要注意收集社会上的先进事迹,模范英雄人物事例,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并运用所学思想道德理论,分析社会上发生的现实案例。要注意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总之,除了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人生的一种历程,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我们要抓住眼前的任何机会去锻炼自己,历练自己,充实自己。一个学期下来,我经受了大学生活上的磨练、专业学习上的考验,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同学们的帮助下,特别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后,我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充满了热爱,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事,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既锻炼了自己能力,增强了自己的人格素质,也完善了自己人格魅力的修养和陶冶。
这一节课据说是我们全国每一个大学生都是要学习的,而且是全国大学生同时间一起上的,所以在还没有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就倍加期待,因为这种大型的思政课肯定会讲授许多的知识,给予我们认知上的启迪。
果然,这次的思政课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因为我们都是在家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听课。这次的思政课,主办方邀请了四名专家老师来给我们上课,这次的思政课都是根据我们当前实际情况来给我们讲课的,分别从整体的工作规划、具体的预防措施、历史讲解和我们所有青少年应当具备的责任和义务等方面来给我们上课的。这样精彩的讲课,这样精彩的内容,用网络上的方式来说就是“讲的都是干活”,所以四位专家老师给我们线上讲课的时候,我还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来做笔记。这样大的讲课是我以前从没有经历过的,看网上网友的反馈跟我差不多,弹幕一直都没有听过,据说还因为来听课的同学太多都给服务器给挤崩溃了。
这一次的思政课真的是非常的精彩,让我有很多的感触。通过四位老师的讲课,让我对于当前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还让我掌握了很多的防范措施,这些都是能够给予我很多帮助的方法。
当然,这次的思政课让我体会到的远不止如此,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让我知道面对这样严峻的考验,我们也越应该要有一定的担当,这是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也是我们每一个青年的责任。越是面对这样的困难,我们就越要坚强,要向那些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的前辈们学习,要有他们那种大无畏的精神,要有一定的使命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们才能够不惊慌失措到不知所措。我们要有一定的担当,这是我们每一个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我们要更加的爱护自然,我们要为绿色环境做出贡献,我们还要更加的尊重自然,我们每一个生物都是整个自然界的一份子,所以我们应该要做到的是和谐共处,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动植物、不滥砍滥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轻易就能够做到的,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在今后,我也将努力做好这些工作。
虽然现在这堂全国大学生一起上的思政课已经结束了,可是带给我们深刻体会确实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真的的震耳发聩。这堂课让我知道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有强的使命感,要有强的国家认同感,要具备定的责任意识,要积极向那些无私奉献的人学习。
这一节课据说是我们全国每一个大学生都是要学习的,而且是全国大学生同时间一起上的,所以在还没有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就倍加期待,因为这种大型的思政课肯定会讲授许多的知识,给予我们认知上的启迪。
果然,这次的思政课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因为我们都是在家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听课。这次的思政课,主办方邀请了四名专家老师来给我们上课,这次的思政课都是根据我们当前实际情况来给我们讲课的,分别从整体的工作规划、具体的预防措施、历史讲解和我们所有青少年应当具备的责任和义务等方面来给我们上课的。这样精彩的讲课,这样精彩的内容,用网络上的方式来说就是“讲的都是干活”,所以四位专家老师给我们线上讲课的时候,我还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来做笔记。这样大的讲课是我以前从没有经历过的,看网上网友的反馈跟我差不多,弹幕一直都没有听过,据说还因为来听课的同学太多都给服务器给挤崩溃了。
这一次的思政课真的是非常的精彩,让我有很多的感触。通过四位老师的讲课,让我对于当前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还让我掌握了很多的防范措施,这些都是能够给予我很多帮助的方法。
当然,这次的思政课让我体会到的远不止如此,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让我知道面对这样严峻的考验,我们也越应该要有一定的担当,这是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也是我们每一个青年的责任。越是面对这样的困难,我们就越要坚强,要向那些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的前辈们学习,要有他们那种大无畏的精神,要有一定的使命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们才能够不惊慌失措到不知所措。我们要有一定的担当,这是我们每一个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我们要更加的爱护自然,我们要为绿色环境做出贡献,我们还要更加的尊重自然,我们每一个生物都是整个自然界的一份子,所以我们应该要做到的是和谐共处,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动植物、不滥砍滥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轻易就能够做到的,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在今后,我也将努力做好这些工作。
虽然现在这堂全国大学生一起上的思政课已经结束了,可是带给我们深刻体会确实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真的的震耳发聩。这堂课让我知道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有强的使命感,要有强的国家认同感,要具备定的责任意识,要积极向那些无私奉献的人学习。
专业小学思政课程感悟与心得(案例17篇)篇二
作为小学思政课程的教师,有着重要的教育责任和使命。在教学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思政课程的重要性,也遇到了一些挑战和困难。通过对经验与体会的总结,我在思政课教学中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进步。
一、发掘“人文本质”,激活情感共鸣。
思政课程注重对学生思想品格的熏陶,我们往往通过人文典籍、思想名言等来拓展视野,提高自我思考思维能力。但是,我认为思政教育注重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还应该贯穿情感因素,对学生进行心灵熏陶。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能够激发学生情感反响的话题不同,例如“感恩不只是逢年过节送礼物”,“互相体谅,理解,包容”这样的课题,能够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情感共鸣,切身感受到思政教育的作用。
二、引导学生思考多样性。
思政教育不应该只是单向的传授知识,应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为多样化思考提供空间和权限。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每课利用关于问题或是话题进行引导式提问,减少“一问多答”情况的发生,通过鼓励和引导的方式,尝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幻想力,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思考方式。
三、创设合适教学形态,深化思政教育的价值。
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么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思想能力和创造力呢?因此,创设合适教学形式尤为关键。我曾利用影视资源、剧本创作等方式,让学生通过各种感官形式参与到课堂,从而提高思政课教学的质量。
四、深化教师的自我修养,提升教学水平。
思政课程涉及广泛的思想哲学问题,而教师本人也存在知识面的局限,所以教师要不断地掌握新领域的知识,深化自己的自我修养。在我的思政课教学里,我一直坚持“读书为活,知识为用”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实践之中,不断地去学习、去探索,提高自己的思政知识储备和教学水平。
五、发扬众生平等,在教学中实现自身价值。
思政教育不是一种单向的传授知识和思想的过程,它是一种在交流中不断改进、完善的共同进步。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教育者首先应当足够谦虚、虚心和勇于承认自己的局限性,恰当地应对学生的挑战和质疑,并在相互交流和讨论中获取启示和提高。
思政课程教学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促进他们的思想独立性,也是承传文化的过程。在思政教学中,教师们应该不断地进行探索,尝试寻找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模式,并且不断吸收他人的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能力,真正实现教育的使命。
专业小学思政课程感悟与心得(案例17篇)篇三
小学思政课程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怀和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在这一学期的学习中,我深感思政课程的独特魅力,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接下来,我将从受教育的角度出发,分享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情感与认知的培养。
思政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与认知,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祖国的伟大,理解社会的规则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例如,在学习中我们看了许多优秀的人物事迹片段,这让我深受鼓舞和感动。这些英雄事迹激发了我内心的爱国之情和追求卓越的梦想。同时,通过学习国家的历史和制度,我逐渐明白了社会规则的重要性,懂得了要遵循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从而塑造了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三段:实践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思政课程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参观实地,进行实际操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到社会生活,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例如,在学习中我们去了一个社区,进行了社区服务活动。通过与社区居民共度时光,我们感受到了亲情、友情和爱心的力量。在各个环节的实际操作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还培养了关爱他人的意识,提高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活动能力。
第四段:道德素质与品质的培养。
思政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品质,通过讲授道德故事、开展道德实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例如,在学习中我们经常听一些道德故事,这些故事生动有趣,让我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也受到了很多道德的启发。这些道德故事帮助我树立了健康的价值观,使我知道应该怎样待人接物,如何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通过参加思政课程的学习,我感受到了其重要性与魅力。思政课程不仅培养了我情感和认知,提高了实践和动手能力,还帮助我树立健康的道德观。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爱国情怀和道德品质,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到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共同建设美好的社会。
通过上述五段式文章,我总结了小学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和给予我的影响。思政课程培养学生的情感和认知、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道德素质和品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的平台。在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中,我将以思政课程为指导,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意识到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努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专业小学思政课程感悟与心得(案例17篇)篇四
作为一名小学思政课程的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门课的重要性和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教给了学生们一些基本的道德和价值观,同时也为他们铺就了一条正确的自我发展的道路。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感受到思政课程的必要性。思政课虽然并不像数学、科学等学科那样重要,但是它是教育事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思政课程关乎人们的道德、性格、生活态度等方面,它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更是学生进行人生规划的基础。通过思政课程,把美好、正义、善良、勇敢、理智等传授给学生,不仅是对学科本身的重视,更是对学生未来的负责。
二、理解学生的需求。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都十分渴望思政领域的知识,他们需要一个引导他们走向正途的人。我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和课堂讲解来满足学生的需求,以感性化和趣味化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所学的知识。通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等因素,激发他们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
三、把握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研究和总结了深度浅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例如,通过教学案例来教导学生人民币的价值,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好好爱护钱财,明白辛苦挣钱的艰辛。针对学生心理状态,做出适当的调整,从而让思政课程更有目标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四、丰富课程形式。不断丰富课程形式可以激励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例如,通过一些生动有趣的小组讨论和情境模拟来引导学生正确的思想判断。又比如,通过国学经典名言来启发学生的道德智慧和价值经验,再通过视频、漫画、课外阅读等多种形式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五、坚持思政课质量。教师对思政课课程内容的选择,表达方式、使用教材等因素在课程的质量上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只有重视了才能够更好的实现课程目标,所以老师们需要从自身的素质和传统文化素养的提高入手,将自己打造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例子,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和积极的应对整个生活和社会。
总之,对于思政课这门课程,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它可以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同时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教师们需要更加优化教学方法,通过良好的教学形式和教育理念来让学生在思政课程中得到更全面、更细致、更系统的教育。我坚信,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下,思政课程会在小学阶段教育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在学生的成长路程中辅助和引导。
专业小学思政课程感悟与心得(案例17篇)篇五
在这一学期的师德师风学习当中,作为教师的我,心中也已有很多体会,现就将自身学习所得与体会做一总结:
作为一名教师,其所参照的标准也就是教师准则。但所有职业或无职业的自由个人做每一样事情,都有一个共同的衡量标准,即是否凭着良心。当然这种间也就牵扯进了道德和作风的问题。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就是道德,这就是良心。当然,作为一名教师,不可或缺的应该是爱岗之心,敬业之德。
所谓爱岗敬业,讲的就是一种敬业精神,淡然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教师乐于奉献教育的无私奉献精神。其劳动成果往往隐没在学生的成功里面,而自己则可能一生默默无闻。这种平凡的无私奉献正式教师的伟大和光荣所在。
教师是连接人类社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教师的职业因而是光荣的,神圣的,功德无量的事业。常言道: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就是说对一件事情由衷的热爱,从做好这件事情的过程中得到无限的乐趣。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育好人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所谓育人就是把学生培养教育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与人包括德育智育和体育诸方面。要把育人的工作做好,就要遵循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
一些腐朽的资本主义思想乘机侵入,给德育工作带来了新问题,怎加了新难度。因此,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且严禁传播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总之,时代对教育寄予厚望,対教师赋予重任,教师要以国家、社会的大业为己任,珍视自己所承担的职责,爱岗敬业,乐于为之奉献自己的宝贵年华!
专业小学思政课程感悟与心得(案例17篇)篇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小学思政课程也开始逐渐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思政课程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道德观念。在小学思政课程的改革过程中,我也有幸参与并深受启迪,下面是我的几个心得体会。
第一段:认识思政课程的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观念的转变,思政课程逐渐从传统的政治教育向全面的素质教育转型,学校的思政课程也不再仅仅关注政治教育,更多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小学思政课程不仅仅是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思想品质的提升。我们要从课程定位的角度去思考如何让小学思政课程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第二段:打造有效的课程内容。
理论知识的传递是思政课程的重要一环,但是知识的传递单一枯燥容易让孩子产生反感。因此,我们应该在课程内容中加入更多的情感元素和趣味感受,使传统的思政课变得富有生机和趣味性。同时,我们要注重与现实社会的结合,把日常生活与课堂相结合,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去探究现实的问题。
第三段:培养生命素养和创新思维。
思政课程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生命素养和创新思维。生命素养主要包括生命教育和道德教育,让学生不仅仅能够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能更好的保护他人的生命。创新思维是未来社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需要让学生从小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造力。这些素养的培养需要在课程内容、课程设计和活动设置中贯穿始终,并且需要在不同层面和阶段来发展。
第四段:注重评价的多样性和科学性。
评价是衡量思政课程质量的重要一环,它能够反映出教育教学的效果。在评价思政课程的时候,我们应该注重多样性和科学性。多样性的评价因素包括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另外,我们要注重科学性,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来评估学生的思政课表现,这有助于更好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和个性。
小学思政课程改革的收获是显而易见的。首先,课程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其次,多样性的课程内容和评价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探究性。再次,生命素养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学生未来的成长是非常有助益的。综上所述,思政课程的改革是学校素质教育迈向成熟的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更好地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是一个教育人员必须承担的任务。
总之,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进步,小学思政课的教学将会沿着更加丰富、多元、个性化、探究性的路子持续不断地发展下去。平心而论,思政课程有其不可替代性的重要性,这些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并已得到广大师生的赞同。我们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创新,让思政课程真正成为引领和推进社会发展的催化剂。
专业小学思政课程感悟与心得(案例17篇)篇七
小学思政课程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教育的理念和课程结构也需要不断更新和改进。因此,通过对小学思政课程改革的参与和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和思政课程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思政教育形式单一、课堂设施简陋、学生参与度不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教育效果的提升,因此,我们也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和优化。
针对现有问题,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如增加思政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培养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兴趣;通过增加课堂设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通过举行班会、开展思政课题研讨等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通过这次思政课程的改革,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明显提高,思维和态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学生身上逐渐形成了积极向上、责任心强、乐于学习的特质。同时,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也得到了加强。
第五段:小结和展望。
思政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本次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思政课程的重要性,同时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改进和提升思政课程的质量,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为孩子的成长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专业小学思政课程感悟与心得(案例17篇)篇八
对于2020年来说,这个数字是非常美好的。可是,肺炎疫情的到来给我们的祖国蒙上了一层乌云,笼罩着中华大地,突然间,天空黯淡,世界阴冷。然而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一群团结友爱、不怕艰难的人民,他们坚守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美德,盼望着“乌云”背后的灿烂的阳光。今天,通过观看“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让我对疫情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本课程由艾四林,秦宣,王炳林,冯秀军四位优秀教授进行讲解,解读了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分析了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讲述了防疫一线的感人故事,引导大学生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艾四林教授认为这是一节鲜活,生动,难忘的思政课,主要从三个方面对疫情进行了讲解。第一个方面,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是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中国梦就是让每个人共同享有人心出产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无疑是幸福的基础,生命权、健康权是最基本的人权。第二个方面,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使用野生动物,迫害生态环境等问题,反映出了是人和自然,人和动物的关系问题。人和自然是个有机整体,事实上,人类过度征服自然,导致自然环境危机,一次又一次向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要尊敬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绿色生活方式。第三个方面,构建战疫命运共同体。开放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中国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实践的一个重要启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合作共赢是各国发展的必然选择,面对全球蔓延的疫情,我们知道,病毒无国界,置身事外,独善其身,是行不通的,世界各国携手战“疫”,打一场全球狙击战就成不二选择。艾四林教授立足于中国抗击疫情的具体实践,引导学生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认识、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认识。
秦宣教授将聚焦“疫情大考告诉我们什么?”,分析中国抗疫彰显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王炳林教授将从我国历的防疫斗争历程出发,分享从磨难中奋起、化危机为转机的历史经验和智慧。冯秀军教授将以战“疫”里的青年责任与担当为主题,深情讲述这场疫情中勇敢逆行的年轻风景,引导大学生群体担当历史使命,将青春梦想扎根祖国的广袤大地。
疫情防控工作涌现的感人案例,为思政课提供了丰富、鲜活的素材。在这个特殊时刻,从医务工作者到人民子弟兵,从公安民警到基层干部,从志愿者到快递小哥……14亿中国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创造了一系列的战“疫”中国速度、中国奇迹。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加快蔓延的严重趋势,全党全局全国各民族人民都站在一起,心连着心,携手抵抗疫情。“只要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我们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危难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的温暖话语,坚定着人民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继2003年抗击非典后再次出征,深入疫情前线。无数党员干部冲锋在防控疫情斗争的第一线。无数医务人员不畏生死、不计报酬抗击疫情。“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成为2020年新春的集结号。我们要坚定信心,相信科学,不信谣,不传谣,坚决执行党委政府的各项措施。作为学生干部,做好学校和班级同学之间的联络员,时刻关注班级同学的假期动态,做好班内疫情防控宣传。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面对疫情,我们不能恐慌也不能轻视,应该相信党,相信政府。面对疫情,我们不能有侥幸心理,应该做好个人防护,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及疫情的认知保护自己也保障他人。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我们一定能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取得胜利。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战疫一线逆行者”克服困难,负重前行,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哪里有困难,党员就在哪里,党员干部定会在防控一线。党员干部们扮演着很多角色,有“逆行者”、有“宣传员”、也有“组织员”。进社区,进农户,“地毯式”摸排,严把入口,24小时值班坚守。有的防控点远,就餐不便,饿了就以零食或泡面充饥;有的忍受疲惫困倦和寒冷,在服务点坚守岗位。为抗击疫情,他们不得不在春节与家人分离,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和担当,坚守自己的岗位。而普通百姓,一家人能平平安安宅在家就是最幸福的事,这份幸福也是“一线逆行者”辛苦坚守为大家换来的。
作为一名学生,要做到,第一,就是注意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的个人防护,要做到勤洗手,出入时佩戴口罩,合理地掌握自己的作息时间。保护自己,保护身边的人,保护生命该是我们生而为人的首要任务。第二,保持一个合理健康的情绪,当人处于一个密闭的空间时间过长之后,多多少少就会有一些自我的负面情绪。但是在面对这些负面情绪的时候,应该保持-种开放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调节。第三,以一个科学的角度来看待这次的疫情,不随意听信在网络上面出现的一些谣言,尽量从官方渠道了解和疫情相关的信息。第四,和亲友加强线上联系,同时和自己的一些同学朋友互相鼓励和支持,消除孤独感。越是特殊时期,越能检验一个人的本性。坚信风雨过后必见彩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专业小学思政课程感悟与心得(案例17篇)篇九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小学思政课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名小学生,我很荣幸能够接受到这门课程的教育,它对于塑造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参与思政课程,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受益匪浅,时刻铭记在心。
首先,思政课程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深入的了解。在课堂上,老师生动有趣地讲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故事和道德规范。例如,我们学习了《孟子·梁惠王上》中的“孝心”故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孝敬父母,尊重长辈。我们还学习了《论语·中庸》中的“中庸之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有节制的生活,不偏激,不极端。这些故事不仅让我受益匪浅,也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了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其次,思政课程培养了我正确的价值观。在思政课中,老师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道德和价值观的故事。这些故事教给了我们如何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如何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如何对待他人的帮助等等。我还学到了“勤奋”和“诚实”的重要性。这些价值观在生活中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使我能够做到自己的行为与道德规范相契合,以及正确看待他人的行为。
另外,思政课程锻炼我思维的能力。在思政课的课堂上,老师经常引导我们思考一些重要的问题,并就此展开讨论。通过参与这些讨论以及写作、演讲等活动,我学会了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逐步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这种思维训练使我在处理问题和表达观点时更加有条理和成熟。
最后,思政课程激发了我对社会的责任感。在课堂上,老师常常向我们介绍一些现实生活和大家庭中的热心人士的故事,鼓励我们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思政课通过这些故事,引导我们培养自己的善良和感恩之心。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希望能够将个人的成长与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需要相结合,尽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小学思政课程给了我非凡的收获。它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我的正确价值观,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激发了我的社会责任感。我将永远铭记在心,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努力发扬思政课程所教给我的优良传统和价值观,为我自己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专业小学思政课程感悟与心得(案例17篇)篇十
课程是一种教育体验,是对学科产生积极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领域中存在和产生的有助于学生积极健康发展的教育因素,以及学生获得的教育体验。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我一直喜欢学思想道德和政治这门课,因为我在生活中每每遇到不顺心或生活学习有压力时,我总是能按着以前政治老师教我们的思想方法正确的处理事情,上了大学又迈进了一个新的生活层次,要继续学习生活,做社会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此时,我们不是孤身一人在生活的道路上前进,学校还为我们设立了思想道德修养课,它就像我们生活前进的指明灯,带着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向前迈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的课程。我们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把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践证明,作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还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知识性的特征。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学风问题,而且是学习本课程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和根本要求。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首先必须重视《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学习,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科学的思想,把握不住事物的本质,就不会有正确的行为,也就谈不上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学习比较枯燥,一定要下苦功夫,要勤于思考,注重领会其精神实质,要反对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学习态度;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自觉抵御西方社会和封建主义腐朽错误思想观念的侵蚀。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说的做的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包括联系现实的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及自身的行为实际。如要联系自己和现实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思想道德实际及热点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观点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针对性地分析、思考,解决思想深层次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育,相互促进,融为一体,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成为自己思想的组成部分和行动指南,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自我修炼、自我教育,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
知行统一不但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出发点,而且是落脚点。在知行关系当中,“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目的。不“知”而“行”,会使“行”失去方向,走上违法乱纪、走上不道德的人生道路;但只“知”不“行”,“知”也就会失去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是大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呢?就是要求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边学习思想道德理论边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思想道德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用所学的思想道德理论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所学理论知识相一致,真正实现知行统一。
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过程中,勤于思考,经常讨论,在学习过程中,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多动脑筋思考,多想想为什么;通过相互间经常讨论,可以取长补短,弄清是非,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要注意收集社会上的先进事迹,模范英雄人物事例,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并运用所学思想道德理论,分析社会上发生的现实案例。要注意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总之,除了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人生的一种历程,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我们要抓住眼前的任何机会去锻炼自己,历练自己,充实自己。一个学期下来,我经受了大学生活上的磨练、专业学习上的考验,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同学们的帮助下,特别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后,我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充满了热爱,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事,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既锻炼了自己能力,增强了自己的人格素质,也完善了自己人格魅力的修养和陶冶。
为深化学生思政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课堂课程可发挥重要作用。
大学教育,不仅要授予青年学生以知识,还要予以青年学生正确的思政教育和引领。信息学院老师通过讲学授课、言传身教,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和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中。谢建国教授在讲授《互联网程序设计》课程时,将网络安全相关知识点结合国家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把专业技术用在国家、社会发展的关键之处。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引导学生成为守法有道德的技术人员。
英语教育学院教师吕琳琼老师充分利用《教育创新与批评性思维》《德育原理》等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开展学生思政教育。英语教育系2015级2班黄同学表示自己“虽然每时每刻大脑都在活动,但以前却没有想过‘思维’有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布鲁姆思维分类学让我意识到要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对待具有不同可信度的信息,如老师讲的微信阅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原来经常不假思索地转发一些耸人听闻的帖子,而现在我就会先在微信的‘搜索’功能中先看看到底是真是假,同一件事有其他什么不同的说法。”
德育教学融入专业课成学校老师共识。除了思政课教师,专业课老师也都有着强烈的“教书与育人、立德与树人融为一体”的责任意识。省级教学名师郭桂杭表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使命,选择做一名老师,就要全身心投入,对学生悉心栽培”,“教学案例必须要紧跟时代,知识新、案例新、方法新才能吸引学生”。他说,师生关系更多地是一种情感关系,师生之间平等、信任的状态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他在与学生交流中不断提醒学生,“摆脱学习中浮躁与功利的心态,用长远的目光去看待所学的知识,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去学习与工作”。
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徐海平时工作很忙,但他坚持带领学生阅读学术文献,并定期与学生们一同探讨论文进展,引导学生攻克难关。他说,这只是对恩师黄建华教授的做法的传承。“黄老师从来不会对任何人发火,非常体谅后辈。”徐海表示:“他总是以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方式诠释做学问与做人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对学生的责任,不仅在于教导他们如何做学问,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怎么做人。”他教授的博士生冯永芳表示:“徐老师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学校通过全方位课程设计、全过程指导推进,将思政教育与价值观引领融入专业教师的话语体系,把育人要求落小、落细,落实在每一堂专业课程里、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让专业课程不仅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期待,更能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学校已经形成“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的工作思路,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的成长之路。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程共同组成了大学生的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任何一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素材,教师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元素,使课程思政目标更加清晰、具体,正在朝着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发展,形成全课程育人格局。
这一节课据说是我们全国每一个大学生都是要学习的,而且是全国大学生同时间一起上的,所以在还没有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就倍加期待,因为这种大型的思政课肯定会讲授许多的知识,给予我们认知上的启迪。
果然,这次的思政课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因为我们都是在家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听课。这次的思政课,主办方邀请了四名专家老师来给我们上课,这次的思政课都是根据我们当前实际情况来给我们讲课的,分别从整体的工作规划、具体的预防措施、历史讲解和我们所有青少年应当具备的责任和义务等方面来给我们上课的。这样精彩的讲课,这样精彩的内容,用网络上的方式来说就是“讲的都是干活”,所以四位专家老师给我们线上讲课的时候,我还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来做笔记。这样大的讲课是我以前从没有经历过的,看网上网友的反馈跟我差不多,弹幕一直都没有听过,据说还因为来听课的同学太多都给服务器给挤崩溃了。
这一次的思政课真的是非常的精彩,让我有很多的感触。通过四位老师的讲课,让我对于当前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还让我掌握了很多的防范措施,这些都是能够给予我很多帮助的方法。
当然,这次的思政课让我体会到的远不止如此,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让我知道面对这样严峻的考验,我们也越应该要有一定的担当,这是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也是我们每一个青年的责任。越是面对这样的困难,我们就越要坚强,要向那些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的前辈们学习,要有他们那种大无畏的精神,要有一定的使命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们才能够不惊慌失措到不知所措。我们要有一定的担当,这是我们每一个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我们要更加的爱护自然,我们要为绿色环境做出贡献,我们还要更加的尊重自然,我们每一个生物都是整个自然界的一份子,所以我们应该要做到的是和谐共处,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动植物、不滥砍滥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轻易就能够做到的,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在今后,我也将努力做好这些工作。
虽然现在这堂全国大学生一起上的思政课已经结束了,可是带给我们深刻体会确实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真的的震耳发聩。这堂课让我知道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有强的使命感,要有强的国家认同感,要具备定的责任意识,要积极向那些无私奉献的人学习。
我一直喜欢学思想道德和政治这门课,因为我在生活中每每遇到不顺心或生活学习有压力时,我总是能按着以前政治老师教我们的思想方法正确的处理事情,上了大学又迈进了一个新的生活层次,要继续学习生活,做社会分配给自己的任务,此时,我们不是孤身一人在生活的道路上前进,学校还为我们设立了思想道德修养课,它就像我们生活前进的指明灯,带着我和我的同学们一起向前迈进。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思想性的课程。我们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把坚定正确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放在首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实践证明,作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本课程的理论基础,是我们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还具有鲜明的理论性和知识性的特征。理论联系实际不仅是学风问题,而且是学习本课程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和根本要求。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首先必须重视《思想道德修养》的理论学习,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科学的思想,把握不住事物的本质,就不会有正确的行为,也就谈不上理论联系实际。理论学习比较枯燥,一定要下苦功夫,要勤于思考,注重领会其精神实质,要反对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学习态度;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自觉抵御西方社会和封建主义腐朽错误思想观念的侵蚀。其次,要理论联系实际。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说的做的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包括联系现实的社会实际和自己的思想实际及自身的行为实际。如要联系自己和现实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思想道德实际及热点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观点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针对性地分析、思考,解决思想深层次的问题,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
教育,相互促进,融为一体,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才能真正成为自己思想的组成部分和行动指南,也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自我修炼、自我教育,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
知行统一不但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出发点,而且是落脚点。在知行关系当中,“知”是“行”的前提,“行”是“知”的目的。不“知”而“行”,会使“行”失去方向,走上违法乱纪、走上不道德的人生道路;但只“知”不“行”,“知”也就会失去意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目的是大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呢?就是要求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边学习思想道德理论边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思想道德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用所学的思想道德理论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所学理论知识相一致,真正实现知行统一。
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过程中,勤于思考,经常讨论,在学习过程中,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多动脑筋思考,多想想为什么;通过相互间经常讨论,可以取长补短,弄清是非,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要注意收集社会上的先进事迹,模范英雄人物事例,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并运用所学思想道德理论,分析社会上发生的现实案例。要注意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总之,除了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的生活是丰富人生的一种历程,为我们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成长平台,我们要抓住眼前的任何机会去锻炼自己,历练自己,充实自己。一个学期下来,我经受了大学生活上的磨练、专业学习上的考验,在老师们的教导下、同学们的帮助下,特别是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后,我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充满了热爱,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处事,通过一些有益的活动,既锻炼了自己能力,增强了自己的人格素质,也完善了自己人格魅力的修养和陶冶。
这一节课据说是我们全国每一个大学生都是要学习的,而且是全国大学生同时间一起上的,所以在还没有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就倍加期待,因为这种大型的思政课肯定会讲授许多的知识,给予我们认知上的启迪。
果然,这次的思政课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因为我们都是在家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听课。这次的思政课,主办方邀请了四名专家老师来给我们上课,这次的思政课都是根据我们当前实际情况来给我们讲课的,分别从整体的工作规划、具体的预防措施、历史讲解和我们所有青少年应当具备的责任和义务等方面来给我们上课的。这样精彩的讲课,这样精彩的内容,用网络上的方式来说就是“讲的都是干活”,所以四位专家老师给我们线上讲课的时候,我还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来做笔记。这样大的讲课是我以前从没有经历过的,看网上网友的反馈跟我差不多,弹幕一直都没有听过,据说还因为来听课的同学太多都给服务器给挤崩溃了。
这一次的思政课真的是非常的精彩,让我有很多的感触。通过四位老师的讲课,让我对于当前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还让我掌握了很多的防范措施,这些都是能够给予我很多帮助的方法。
当然,这次的思政课让我体会到的远不止如此,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让我知道面对这样严峻的考验,我们也越应该要有一定的担当,这是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也是我们每一个青年的责任。越是面对这样的困难,我们就越要坚强,要向那些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的前辈们学习,要有他们那种大无畏的精神,要有一定的使命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们才能够不惊慌失措到不知所措。我们要有一定的担当,这是我们每一个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我们要更加的爱护自然,我们要为绿色环境做出贡献,我们还要更加的尊重自然,我们每一个生物都是整个自然界的一份子,所以我们应该要做到的是和谐共处,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动植物、不滥砍滥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轻易就能够做到的,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在今后,我也将努力做好这些工作。
虽然现在这堂全国大学生一起上的思政课已经结束了,可是带给我们深刻体会确实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真的的震耳发聩。这堂课让我知道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有强的使命感,要有强的国家认同感,要具备定的责任意识,要积极向那些无私奉献的人学习。
回想起来,思修课我们已经上了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过的很快,但是回想起来真的是有着很多的收获,也有着很深的感悟。
老师的讲课很有深度,同时不失乐趣。老师每次上课的时候不仅仅实在对着ppt念给我们听,而是结合一些经典的案例,让我们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事迹去感受去领悟。
我很喜欢老师讲课的一个部分是,在课堂上播放视频,都是一些教育意义很深的新闻或者是视频,老师愿意花这部分时间给我们,让我们更深动的了解到这方面的知识,这个不仅增强了我们学习的乐趣和兴趣,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视野。因为我们在下学之后是不太可能去看这些的,所以上课的时候就很好的弥补了这部分的知识。
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自发的形成了一个快乐学习的小组学习法,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小组很少汇聚在一起开会,对于用什么方式什么内容都没有具体的计划,这样对于我来说就很难提起热情了,也就失去的动力。
但是后来通过投票的方式决定还是以视频的方式来进行,等到真正实施的时候,发现小组内的每个人的角色很难很好的衔接在一起,后来我就想到,能不能以小场景的方式,每个人的倡导,最后一起合唱,点题收尾。我当时就把我的想法说了出来,大家当时都一致同意了,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
这段时间的思修课程我学习到了很多,尤其是我们小组的讨论过程中出现的分歧,出现困难的时候我们都在想办法,我觉得这是超越了这个任务本身之外的,在我们很好的完成了这次的任务的时候,大家都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对我们的肯定,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这是我觉得这次学习中最珍贵的。
最后,当然要感谢我们的老师,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去展示自己,去学习怎么去投入,怎么去共同完成一件事情,只要努力了只要付出了就会有收获!
这一节课据说是我们全国每一个大学生都是要学习的,而且是全国大学生同时间一起上的,所以在还没有开始上课的时候,我就倍加期待,因为这种大型的思政课肯定会讲授许多的知识,给予我们认知上的启迪。
果然,这次的思政课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因为我们都是在家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听课。这次的思政课,主办方邀请了四名专家老师来给我们上课,这次的思政课都是根据我们当前实际情况来给我们讲课的,分别从整体的工作规划、具体的预防措施、历史讲解和我们所有青少年应当具备的责任和义务等方面来给我们上课的。这样精彩的讲课,这样精彩的内容,用网络上的方式来说就是“讲的都是干活”,所以四位专家老师给我们线上讲课的时候,我还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来做笔记。这样大的讲课是我以前从没有经历过的,看网上网友的反馈跟我差不多,弹幕一直都没有听过,据说还因为来听课的同学太多都给服务器给挤崩溃了。
这一次的思政课真的是非常的精彩,让我有很多的感触。通过四位老师的讲课,让我对于当前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认识,还让我掌握了很多的防范措施,这些都是能够给予我很多帮助的方法。
当然,这次的思政课让我体会到的远不止如此,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让我知道面对这样严峻的考验,我们也越应该要有一定的担当,这是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也是我们每一个青年的责任。越是面对这样的困难,我们就越要坚强,要向那些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的前辈们学习,要有他们那种大无畏的精神,要有一定的使命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面对怎样的困难,我们才能够不惊慌失措到不知所措。我们要有一定的担当,这是我们每一个青年大学生的责任,我们要更加的爱护自然,我们要为绿色环境做出贡献,我们还要更加的尊重自然,我们每一个生物都是整个自然界的一份子,所以我们应该要做到的是和谐共处,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动植物、不滥砍滥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轻易就能够做到的,也是我们应该做到的。在今后,我也将努力做好这些工作。
虽然现在这堂全国大学生一起上的思政课已经结束了,可是带给我们深刻体会确实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真的的震耳发聩。这堂课让我知道我们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有强的使命感,要有强的国家认同感,要具备定的责任意识,要积极向那些无私奉献的人学习。
首先是时间。现在上面把课程思政提出来了,在教案就可以直接安排思政时间,但以前是没有这方面时间的,所以在专业课上讲思政内容就有跑题,不务正业的嫌疑。另外,专业课每节课的教学任务都安排很满,45分钟刚刚能讲完专业知识,稍微加点别的,专业知识就讲不完了。所以,要想做好课程思政,就得把专业知识压缩。这两者的平衡,做起来很难。
第二是课程思政的内容规划。我最初在专业课上讲思政内容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但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是个很复杂的事情,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心理学,职业规划,文化素养等等问题,高职学生的问题还很大,要想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目标,有血性,有道德…的人,并不是随便说几个故事就行的,需要有系统的规划,循序渐进地引导他们思考,在适当的时机引入适当的内容。内容的引入不光要结合专业课知识点,还要结合学生的状态,这是很难的。
第三是课堂思政的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师生关系。思政课和其他课不一样,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老师需要把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传递给学生,而学生是否接受老师传递的东西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对老师的认同感,进行课程思政的时候,老师不止在讲知识,还在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其实是很难的,需要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感情纽带,学生愿意听老师的,这才能起到思政的效果。如果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沟通,老师讲就讲了,学生听就听了,听完不会有所触动,也就起不到效果。课程思政的好处也在这里。一般思政以大课居多,老师和学生接触比较少,很难建立感情,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比较小,而专业课老师和学生接触一般要多很多,更容易影响到学生。所以专业课老师如果重视课程思政,效果会更好。
但是建立师生感情这件事,是真的难。要做到很好的效果,老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尤其是对于所谓的差生,更要多多关注,了解学生的思想,这是特别费时费力还见不到工作量的事情,只能靠老师自己了。
第四是课程思政需要整体规划。我一直有个想法,就是带一批学生,从第一学期带到最后一学期。这样做的目的是持续性地进行课程思政。思政是一个连续的工作,老师一直在进行思政教育,学生的思想也一直在变化,每个阶段需要对他们进行的引导都是不同的。第一学期可能需要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建立基本的人生观,世界观;第二学期就需要他们思考更深的东西,教育他们爱国,第三学期可以引导他们关注个人成长…就这样一点一点深入下去,学生就可以持续成长了。
我们现在的思政课基本是这样安排的,但是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可以相互补充,思政课程中,老师很多时候在讲概念,定义,学生也把这些当做考试内容在背。但是课程思政就可以不用讲这些基本概念,而侧重熏陶,理解和思考。这样两方面就可以互为补充,持续影响学生了。
第四是,课程思政对专业课老师要求很高。思政课其实并不容易,它需要老师对历史,社会,文化等有深入的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有成熟的三观,这样才能去引导学生。但是这并不容易,需要大量的长时间的积累和思考。
如果是结合专业课内容进行思政,老师就必须对本专业有很深的感情和理解,这样才能在适当的时候有东西可讲。如果老师积累不够,课程思政就会陷入形式化。
课程思政说起来好说,做得好真难。希望课程思政能在高校课堂发展壮大,把学生培养得更好。
为深化学生思政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课堂课程可发挥重要作用。
大学教育,不仅要授予青年学生以知识,还要予以青年学生正确的思政教育和引领。信息学院老师通过讲学授课、言传身教,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和指导学生实践活动中。谢建国教授在讲授《互联网程序设计》课程时,将网络安全相关知识点结合国家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把专业技术用在国家、社会发展的关键之处。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引导学生成为守法有道德的技术人员。
英语教育学院教师吕琳琼老师充分利用《教育创新与批评性思维》《德育原理》等课程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开展学生思政教育。英语教育系2015级2班黄同学表示自己“虽然每时每刻大脑都在活动,但以前却没有想过‘思维’有不同的类型和层次。布鲁姆思维分类学让我意识到要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对待具有不同可信度的信息,如老师讲的微信阅读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原来经常不假思索地转发一些耸人听闻的帖子,而现在我就会先在微信的‘搜索’功能中先看看到底是真是假,同一件事有其他什么不同的说法。”
德育教学融入专业课成学校老师共识。除了思政课教师,专业课老师也都有着强烈的“教书与育人、立德与树人融为一体”的责任意识。省级教学名师郭桂杭表示,“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使命,选择做一名老师,就要全身心投入,对学生悉心栽培”,“教学案例必须要紧跟时代,知识新、案例新、方法新才能吸引学生”。他说,师生关系更多地是一种情感关系,师生之间平等、信任的状态所营造的和谐、愉悦的教育氛围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他在与学生交流中不断提醒学生,“摆脱学习中浮躁与功利的心态,用长远的目光去看待所学的知识,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去学习与工作”。
珠江学者特聘教授徐海平时工作很忙,但他坚持带领学生阅读学术文献,并定期与学生们一同探讨论文进展,引导学生攻克难关。他说,这只是对恩师黄建华教授的做法的传承。“黄老师从来不会对任何人发火,非常体谅后辈。”徐海表示:“他总是以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方式诠释做学问与做人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对学生的责任,不仅在于教导他们如何做学问,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怎么做人。”他教授的博士生冯永芳表示:“徐老师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
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学校通过全方位课程设计、全过程指导推进,将思政教育与价值观引领融入专业教师的话语体系,把育人要求落小、落细,落实在每一堂专业课程里、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让专业课程不仅满足学生成长需求和期待,更能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学校已经形成“各门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的工作思路,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的成长之路。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专业课程共同组成了大学生的课堂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主渠道。任何一门课程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政素材,教师通过深入挖掘专业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德育元素,使课程思政目标更加清晰、具体,正在朝着思政课与专业课协同发展,形成全课程育人格局。
专业小学思政课程感悟与心得(案例17篇)篇十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民的思想道德伦理素养尤为重要。为此,学校开设了思政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正确的人生观。小学思政课程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下面是我对于小学思政课程的一些个人体会与感悟。
一、小学思政教育是最基础的教育。
小学是学生接受基础教育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于思想道德观念的认知程度较低,因此小学思政教育显得尤为必要。通过小学思政教育,学生能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也因此才能真正落地。
二、小学思政教育教师应具有了解学生心理的能力。
在小学思政课程中,教师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传声筒,更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角色。因此,思政教育教师应具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了解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和需要,从而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三、小学思政教育应该顺应时代需求,紧贴现实。
随着社会发展快速,思想道德观念也在不断变革,小学思政教育必须紧跟社会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心理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四有”新时代好青年。
小学思政教育不是机械、死板的知识传递,而是一种自由、活跃的思想交流。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思政教育的时候,应该注意方法和教学效果,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乐于接受思政教育。
五、小学思政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小学思政教育是学生思维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基石,但教育并不是局限于校园中的一堂堂课堂。教育应贯穿于生活中,学生应该在家庭中得到相应的辅导和引导。小学思政课程需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教育新格局,为学生正确成长奠定基础。
总之,小学思政教育对于学生成长来说非常重要,而教育方式和方法也需要不断探索。我相信,在教育人才的态度、方法和门槛不断提升的今天,小学思政教育的发展也会变得更加健康、科学和有效。
专业小学思政课程感悟与心得(案例17篇)篇十二
近年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变革和时代进步的需求,小学思政课程改革逐渐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也参与了这项改革,并在实践中有了一些新的体会和感悟,现在分享给大家。
一、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
在过去的小学思政课中,教师的工作重心主要是在传授知识和道德规范上,而在改革后,我们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关注社会问题,关注新闻热点,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这样的改革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增加活动和案例的引导教学。
在以往的思政课中,老师大多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往往会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而在改革后,我们增加了活动和案例的引导教学,例如加入游戏、小组讨论、剧本演绎等形式,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体验知识的乐趣和价值,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多维度展现教育资源。
改革后,我们开始注重多维度展现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新媒体和网络技术,开展了各种形式的主题课程和专题讲座。我们邀请了行业内顶尖的专家和学者,让学生通过听取他们的演讲和交流,获得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深刻的认识。
四、坚持“因材施教”原则。
在改革后的小学思政教学中,我们坚持了“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的分析,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个性化地开展教学活动,并对学生的学业成绩、道德响应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使教育更全面、更科学。
五、落实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一直是我们教育的重要方向,改革后,我们将其落实到实际操作中,推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这样,我们不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更注重他们全面、综合、多元的能力发展,为其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小学思政课程改革的实践中,我们不断总结和实践,寻求最优解决方案,不断探索、创新,为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综合素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期待未来更多的改革实践,为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持续发掘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方式方法,培养更多优秀的公民。
专业小学思政课程感悟与心得(案例17篇)篇十三
既做到“四个相统一”又坚持“八个相统一”
思政课教师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如此重大,使命如此光荣,任务如此艰巨,没有过硬的本领和作风是不可能胜任的。因此,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首先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相统一”要求,即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四个相统一”是广大教师完成人才培养使命必须遵循和坚守的行为规范与基本准则,也是完成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时代重任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作为教师一员的思政课教师理应做到,而且必须首先做到、带头做好。
其次必须推进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必须落实到怎样培养人的具体行动上,必须落实到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改革创新上。对思政课的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的新要求,并指明了实现这一要求的新路径,概括起来就是要坚持“八个相统一”,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与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六要”讲的是做一个什么样的思政课教师,而“八个相统一”则讲的是怎样上好思政课、怎么做好一个思政课教师。“八个相统一”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思政课、思政课教师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也是对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提出的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既是思政课教师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基本遵循,也是实现路径、基本方法。“八个相统一”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出发,对思政课程各层次、各方面作出了原则性规定,是思政课教师教学改革创新的指南针,必将对思政课教师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高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的能力、水平和实效性,产生强大引导力。
要把“八个相统一”贯彻到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中,落实到每一堂思政课上,就要求思政课教师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吃透“八个相统一”的精神实质,一个一个创新,一点一点突破,咬紧青山不放松,攻坚克难不罢休,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事业,功在千秋。思政课教师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承担着铸魂育人的光荣使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办好学校思政课、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一定要共同努力,抓好落实,为铸魂育人、立德树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贡献。
专业小学思政课程感悟与心得(案例17篇)篇十四
2022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南谯区2022年“国培计划”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及教学能力提升研修学习,聆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与教学,使我进一步的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感。
办好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力军,讲好思政课,争做新时代真善美的“播种者”义不容辞。在聆听省特级教师吴晓静校长专题讲座《关注核心素养,落实“关键课程”》后,我心有所思。
在培训过程中,专家老师们通过精神准备和深入挖掘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对课程进行系统总结。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要想教好新教材必须认真体会和把握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进行认真精心备课,立足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式整体规划,准确定位,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的学科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教学必须依据课程标准,花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教材,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老师认真分析思政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进行展示,有助于我们系统把握教材内容,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一线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应该结合新要求不断研究新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本轮培训,我也学习了不少新的教学理念。在平时教学中,引入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采用灵活教学设计,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
思政课教学不是难以攀登的高楼,不是一座难以跨越大山,它就在我们身边,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教育就在妙不可言中生成。我们要注重学习,勤下功夫,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和思想政治素养。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一名有理想信念的幸福人,有道德情操的榜样,有扎实知识的教书匠,有仁爱之心的播种者!
专业小学思政课程感悟与心得(案例17篇)篇十五
我们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学习交流。我们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在交流的时候有效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效的评价具有检查、诊断、反馈、鼓励、甄别和选拔的功能,是为了检查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完善教学过程,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之,理论还要有实践来践行,我会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思想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听说读写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鼓励学生采用各种手段扩大阅读面,增强学生在一切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积极参加各种课改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新的课程、新的学习方式、新的教学氛围下,我会更加努力,开展时效性强的教学活动,不负学生所望!
国培计划中,我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进行了复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知道了新课程突出数学学习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1、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课标,同时教材提供了大量的便于学生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素材。通过数学问题的探索性、题材形式的多样性、信息呈现的选择性与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当知识与积极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学习才能成为孩子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体验学习是在新课改理念下产生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充分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让学生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参与思维的形成过程、参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学生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教学中,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精彩、探究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是每一位课改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深入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为转变过去只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数学教不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的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加强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所以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在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确立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
3、把握特点,活用教材。新课程对小学数学教材做了重大变革,其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所学的数学知识都必须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所以每节数学知识的出现,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因此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活用教材。
总之,我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基本出发点应该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而去教学,真正做到知识与育人相结合,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专业小学思政课程感悟与心得(案例17篇)篇十六
一、一定要坚定政治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二、爱国守法。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宪法原则,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作为教师应知法、懂法,认真学习贯彻各项有关教育的政策法规,并在教育工作实践中带头遵纪守法,严格履行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自觉维护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本身的正当权利。同时,教师还应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树立法律意识,这也是现代社会对学生的一项的基本要求。
三、大力传播优秀文化。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教师必须为人师表,言行一致,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率先做到。
四、潜心教书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爱生亲徒,乐教不倦。孔子曾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为教育门生的座佑铭。教师对学生崇高的教育爱和耐心引导、循循善诱之道,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体现。
五、关心爱护学生。严慈相济,诲人不倦,真心关爱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做学生良师益友。
六、坚持言行雅正。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举止文明,作风正派,自重自爱;正如孔子所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人师表可以说是师德的价值的升华。端庄优雅的举止、儒雅的风度、礼貌博学的谈吐、大方得体的着装和整洁的仪容仪表等,都是教师良好素质的外部表现。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它还要求教师本人具有良好的个性修养和心理素质。教师的个性心理品质不仅影响着学生思想人格的形成,也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的人格,教师对社会、对他人以及对学生的态度,都会对学生的现在及将来产生深刻的影响。
七、遵守学术规范。严谨治学,力戒浮躁,潜心问道,勇于探索,教师不单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更应该是一种对学生潜能的开发。教师要激励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培养他们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
八、秉持公平诚信。坚持原则,处事公道,光明磊落,为人正直;做一名高校教师要坚守廉洁自律。严于律己,清廉从教。
中小学教师共上一堂思政课心得体会与感悟篇二看了老师虐待幼儿的新闻,很多人表示:这样的人是可恶的、可耻的、没素质的,这样的人加入教师队伍简直是给散发着温暖阳光的教师行业抹黑,更是可悲的。这个老师简直是变态,她不仅虐待幼儿还把照片招摇的放上网,以此炫耀自己的“成果”,很过分。本来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对小朋友关心、关怀跟关爱。幼儿园是所有孩子第一次踏入社会的一个地方,是未来学习生活的第一步阶梯,对于孩子的未来影响很大,孩子在这里成长,这里学习。老师是他们成长的启蒙师,是孩子心灵成长的明灯。小孩子都淘气,难免犯错,但作为一个幼师来说要有绝对的耐心跟爱心,细心的跟孩子交流,适当的惩罚是可以的,相信很多家长也能接受。不过不能过重或变态的体罚孩子,幼儿园的孩子毕竟都是幼儿,很多孩子都只有三四岁甚至更小的,他们的身体发育都还不成熟,这样过重或变态的惩罚孩子,对孩子的身体跟心灵都造成了严重的伤害。这样的做法我们也不耻。
不仅是幼师,有些地方的教育者也会出现体罚学生的行为。其实教育系统里的学生很多都是小孩,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思想还不成熟,不能按照成年人的标准去衡量他们,成年人都会有错的时候,更何况是思想还不成熟的孩子。学生犯错是理所当然的,不犯错的孩子不存在,所以我们老师应该耐心地纠正他们的错误,而不是用武力强压,那效果只会适得其反。当然适当的惩罚还是应该有的,毕竟小孩比较贪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个也需要家长的理解。
专业小学思政课程感悟与心得(案例17篇)篇十七
中小学教师共上一堂思政课心得体会与感悟篇三黄鲤娥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者,文明之树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教师行为的反思与改进——师德师风学习体会。因而,教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
一、心灵关怀的无知——比比皆是的伤害教师对于学生思想和情感的影响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心灵的成长和发育。然而,许多教师至今却还并未明确地意识到这一点,以致于对学生心灵的关怀一直以来漠然而无知,由此所引起的心灵伤害也就断然不可避免了。曾经有一位探索教师对学生心灵的伤害问题的探研者,对325名教师和653名学生就教师伤害学生一事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表现,年龄越小,年级越低,学生受到的伤害越大。有的学生被老师骂,有的教师甚至随意举手打学生;还有的教师不顾学生的颜面,故意贬损学生的人格,等等。在学生遭受的伤害中,被调查者认为,体罚是表面的,而心罚所受到的伤害则是长期的,甚至是终身的。曾经有一位这样的学生,他的英语成绩很差,他自己很想学好,但又不知道怎样学,有一天上课时,英语老师按顺序叫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眼看就要轮到他了,他心里很激动,因为那道题他能做出来,但还是有点紧张,然而,英语老师却没有叫他,而是叫了他后面的同学,这时,这位学生感到侮辱,后来升高中时,英语才考了48分,使他进不了重点中学。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例子,尤其是在老师讲公开刘课、观察课、优质课、示范课的课堂上更为多见,客观地讲,英语老师没叫他回答问题是无意的,而是认为英语老师可能一时疏忽,但对于这个学生来说却不是无意的,他认为是英语老师看不起她,嫌她英语太差才不让回答问题。从此例中,英语教师的无意伤害极大地改变了这个学生的学业发展和心理状况。她不仅放弃努力学习英语的动机,而且发展到害怕上英语课。这直接导致了她升学的失败和对未来的焦虑。当然,引发无意伤害的根本原因也应归之于这个学生,归之于她的无中生有和过度自尊。但是,这并非说老师没有任何责任,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老师的言行任何时候都应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漫不经心。
二、心灵关怀的前提——了解学生的心灵。
大政方针所决定的,教师并无权利随意更改教材的内容,但怎样把时代精神、教育的方针政策以及教材内容中的规范与要求有效地落实到学生身上,却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离不开教师对学生本身的研究了;第二,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最终目标,还是为了促进人本身的身心素质的发展,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幸福而服务的;同时,社会的要求也只有凝聚为人的个体的一种内在的,永恒不变的身心素质之时,教育的效果才会真正显露出来,我们才可以说教育是成功的,而教育要有效地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外在教育影响要凝结为人的内在素质,则又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现有身心发展水平与特征的了解和遵循,也就是说,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素质为本,这不仅是教育的出发点,而且也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对此,任何人都是不能忽略或轻视的,否则,就无真正的教育效果可言!因此,从心灵关注的角度来看,儿童的心灵具有可塑性,同时也是一颗脆弱的心灵,一颗向上的心灵,一颗善于学习的心灵。所以教育的效果,并不在于教育内容本身的正确与否,而主要在教育内容与教育方式是否贴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同时,符合儿童身心实际的教育,又首先是建立在对儿童年龄特征的尊重与了解基础之上的,要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要使教师真正具有一种富有实效的教育行为,教师就必须认真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征,并以此作为教育的起点。
三、心灵关怀的策略:掌握教育的方式与艺术心灵关怀在了解了学生心灵发育的特点之后,还应注意掌握一些具体的教育方式与艺术,这是教育怎样更好地防止教育伤害,避免无意伤害,根除有意伤害的又一重要的前提条件,在学生心灵成长的道路上,需要教师的辅助,教师对学生的帮助要得体,爱学生,还要会爱学生。爱,不仅仅只是一种付出和给予,它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和灵巧的艺术,爱是奉献,爱也是理解;爱可以通过满意而传达,爱同样也可以通过不满意而流露;做为教师,就要体察学生心灵的变化,学会附耳细说,学会正面暗示。据说韩国有个官员在微服私访,路过田间时,看到一个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就大声问:“你这两头牛,哪个更棒?”农夫看着他一言不发,等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去了,农夫才附在官员的耳边小声地说:“边上的那头牛更好。”官员很奇怪问:“你干嘛用那么小声地说活?”农夫说到:“牛虽是畜类,但心却是和人一样的,如果我大声说这头牛好,那头牛不好,它们能从我的眼神手势、声音里分辨出我对它们的评论,那头虽然尽了力,但仍不够优秀的牛心里会难过??”试想,一位农夫对待一头牛尚且如此讲究方式、方法,那么,我们做教师的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是更应该加以注意吗?尤其是教师的评价性语言,其意义对于学生而言,不是终生的,也是短期内难以忘怀的,无意伤害是无心的结果,但无心之过变有过,归根到底,还是与教师的素质有关。
纵观上述所言,教师应当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综合知识和娴熟的教育技能,要以关怀、亲切的态度与学生沟通,探究行为的原因,教师应当走进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