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成长的记录和见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领悟人生的真谛和价值。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典型范文,通过阅读它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
最热孟子读书心得体会(汇总14篇)篇一
《孟子》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其中的内容深刻、生动,让我深受启迪和感动。本书是孔子门下弟子孟轲所著,被誉为“儒家四书”之一。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反思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并从中汲取到很多有益的启示。
【第二段:正文1-《孟子》中体现的仁爱思想】。
《孟子》中关于仁爱思想的阐述十分深刻,仁爱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之一。书中提到,“人之所以为人,何以明之?以礼义。”而仁爱思想则是最为重要的礼义之一,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仁爱相互关照、互动,才能真正达到和谐共处。在我读完这部书后,深有感触的感到,要明白什么是人性,自己所处的意义,就要注重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人相处的态度。
【第三段:正文2-《孟子》中的孝敬思想】。
《孟子》中的另一个主题是孝敬思想,其中孝敬作为一种社会美德,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孝敬并不是仅仅关乎于对父母、老师、长辈的尊重,更是一种人类情感的表达。在人际交往中,要始终将孝敬作为自己行为的基础之一,不仅能表现出自己的谦虚和恭敬,同时也能为自己树立起崇高的精神境界。
【第四段:正文3-《孟子》中的助人为乐思想】。
在《孟子》的主题中还有一种思想是助人为乐,这在儒家文化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助人是善良的表现,更是智者所必修的。在尽可能地让他人快乐的同时,也会逐渐了解到生活中的核心要义:为人与事务负责。可以坚信,一个真正的成功人士始终会坚持助人为乐、服务于他人。
【第五段:结论】。
总而言之,阅读《孟子》这本书对于我的帮助非常大。它让我了解到了很多深刻的人性哲学理论和儒家文化精髓,更启示了我积极面对生活、正向思考生活的重要性。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能够在中华文明的引领下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价值,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同时也更具有人文关怀和人文情怀,为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最热孟子读书心得体会(汇总14篇)篇二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大概理解为:读书是好事,但是不能完全盲目的迷信书本,不能盲目的完全相信它,应该辩证去看待问题,过度的相信它,而迷失自己,不如不看。
这些年,我们翻开手机,随处可见的网络毒鸡汤,好像在随时告诉我们,身边的所有人都是有问题的。
最经常听到的:别人的'女朋友过节都有礼物,而我却没有,你就是不爱我了;男朋友发几千块奖金,只给自己520元的红包,你就是不爱我了;如果你爱我,你就要爱我的无理取闹,否则,就是不爱我。
就因为这些毒鸡汤,而忘记对方一直以来对你的好,用所谓毒鸡汤的标准,来衡量真心对自己的人,让自己活在深信不疑的网络毒鸡汤中,最后,还到处宣扬对方不爱你。
如果全世界的礼物都要统一发放,这不叫礼物,而是奖品。
也不知从何时起,温暖人心的心灵鸡汤变成了蛊惑人心的毒药鸡汤。
过度的把网络上的毒鸡汤,当作自己的至理名言,实际上你并没有找到自我,找到的只是别人的自我,与你无关。
人在一生之中,一定会有自己的闪光深刻,在闪光深刻来临之前,一定要保持内心的透亮,自己要走怎样的路,要做怎样的事,自己一定要清楚,切莫让自己雾里看花,越看越花。
有一句话这样说:“人生如尺,要有度”。
最热孟子读书心得体会(汇总14篇)篇三
第一段:介绍孟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及他对于读书的重视程度。
孟子(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出生于齐国(今山东济南),是孔子学派的继承者之一。孟子被誉为“尧舜之道、三代之学”,因为他在儒家的经典《论语》之外创作了一系列的书籍,详尽地阐述了儒家的思想主张。在孟子的著作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对于读书的重视程度。他曾说:“可以言学的人,不可以言志向。懂得尚可,而志向坚定的人不可不读书。”他的这番言论表明了他对于读书的认为重要性以及坚持不懈学习的决心。
第二段:论述孟子对于读书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
孟子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将所习以成为圣人”。他认为书中所载的古人智慧和经验,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他通过读书,可以深刻理解社会伦理与道德的重要性,从而塑造自己立人处事的原则。孟子对于读书的意义也不只是个人修养的问题,他认为,“读书以治世”。他认为君王和政府官员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和学识,才能够正确地治理社会,造福于民众。在孟子看来,读书不仅对个人有益,更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条件。
第三段:探讨孟子对于读书所持的态度以及他的学习方法论。
孟子对于读书持有一种敬畏的态度。他曾说:“知者易为之,行者难为之。”在他看来,读书固然重要,但真正能够通过书本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则十分困难。他饱含感慨地表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他意思是说,他从未见过像追求欲望一样迫切追求道德的人。为了做到行动与知识的完美结合,孟子提出了“四端”的学习方法论。四端即“辩明明德、笃信敬慎、善于说、知止而已矣”,通过这些学习方法,他希望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力量。
孟子的读书心得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在现代社会同样适用。首先,我们要坚信读书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以及社会的发展。书中的智慧和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指导,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和人生。其次,我们要把读书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知识的价值不仅在于获取,更在于运用。我们要学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才能产生真正的价值。再次,读书不仅是个人的追求,也是社会进步的关键。每一个人都应该为了社会的发展而努力学习,积极改进自己,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通过对孟子读书心得的了解,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和意义。读书不仅是为了个人的修养,更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通过读书,我们能够获得智慧和经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自身的素养。同时,我们要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将道德与智慧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地改变自己和社会,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作出贡献。因此,我们应该秉持孟子读书心得所传达的理念,努力学习,追求卓越。
最热孟子读书心得体会(汇总14篇)篇四
《孟子》一书中蕴含着丰富的诠释学思想,孟子十分重视立志,认为道德教育的首要问题便是“尚志”、“持志”,即坚持崇高的志向。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准备的孟子读书。
心得体会。
希望大家喜欢!
一、正义感跟正义是两回事儿,孟子的正义感很强,但是仍然去做一些不正义的事儿。这一点跟我们很相近。
二、鲁邹交战,邹国失地,邹国百姓冷眼旁观,孟子认为这是对的,因为他们在邹君统治之下毫无民权可言,鲁君打进来,再差也未必会比邹君更差。这就像后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中国百姓趁机拣洋落。民权都没有,争什么主权?外人进来也好,不进来也好,主权都不是你的,而是一小撮专制集团的。有人说先有主权才有民权,嗯,恭喜你洗脑成功。事实是:只要主权背后藏着君权,那么永远都是主权越多,民权越少。帝国大一统,万马喑无声,主权争到手,处处万人坑。
三、朱元璋读《孟子》,读到“如果领袖作恶,就规劝他;如果规劝不听,就杀了他”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勃然大怒,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耶!”众所周知,在1957年,毛泽东也说过鲁迅类似的话。
四、朱元璋不喜欢孟子,后来仍然供了孟子,因为孟子早已死掉,供他已无风险,不但没风险,还能博取政治上的好处。今日供鲁迅亦如此。假如鲁迅还活着,在新浪开博客继续写杂文的话,不出俩月,你再去点击他的博客,就会发现四个血淋淋的大字:封杀用户。
五、小平说,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这话其实有个前提:允许一部分人先觉悟起来,先悟带动后悟,最后实现共同觉悟。没有共同觉悟,就没有共同富裕。参见《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看完了深奥的后,我开始研读表现温、良、恭、俭、让、仁、信、义礼、智、信的孟子。
看完后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天将要降大任于你,你必须要多用心,多劳动,少吃饭,空乏你的身体才行。想想我自己,这四条原则中我又做到了哪些?就先说苦其心志吧!翻开名人史,发现自己并没有勾践那么卧薪尝胆,就算是小事,我也不刻意去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这一点我虽经常做家务,可没有哪次我是自愿的,少了那种主动性,我每次干活都有气无力的。饿其体肤更是遥不可及,少吃?多吃还差不多。至于空乏其身就更不可能了。这每一样都不可能,别提什么“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了。
虽然不能用古代的要求来约束现代人,但这做为目标却激励着人们不断向前。汶川大地震引证了这句话,老天就是要降大任于中国,降给中华龙,地震不是痛苦,而是会心的动力!就像《真心英雄》唱的一样: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让我们记住这句话——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孟子雄心勃勃,准备干一番大事业,可是他四处奔波,最终也没有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孟子自己害了自己。因为他没有统治阶级那样的野心,更没有他们那样的残忍之心,他的心里装满了仁义,所以他有再大的政治理想也难实现。
面对这样的结局,孟子无可奈何,但又不甘心失败,不能让自己空有满腹经纶。于是他把自己的政治理想寄托于统治阶级。
诸侯争霸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大气候,这种大气候注定了孟子的命运,他像一只无头的苍蝇四处踫壁,或像一只皮球被诸侯们踢来踢去。
孟子所推崇的王道和仁政的终极结果就是专制。虽然他是一个政治上的失败者,但他的王道和仁政思想却毒害了世世代代中国人民。他虽然自由了,但世世代代的人民失去了自由。
孟子不愧为王者师,他天衣无缝的说理让王们深信不疑。例如:在梁惠王(上)篇中,他抓住梁惠王所讲的“利”进行说理,“王曰:‘何以利我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我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乍看此言,似乎没有什么反驳的,但在当时那种大气候下,梁惠王考虑“利”不是没有道理的。诸侯争霸,你不考虑‘利’,也许就会成为他人的口中食了。由此我联想到了现实的美国,到处考虑自己的‘利’,如果其利益受到损害,便进行制裁,甚至战争。正因为考虑利,其国家就强大,其人民就富裕,这有什么不好。
孟子的有些说理偏离现实,这只不过是他仁政理想而已。比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的这种推恩理想在现实中往往难实现。
“仁政”与“民主”无法比拟,“仁”与“自由”无法比拟,我们宁可要“民主”也不愿要“仁政”,宁可要“自由”,也不愿要“仁”。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
2
最热孟子读书心得体会(汇总14篇)篇五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曾说“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当代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曾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孟子被誉为亚圣,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将孔子的思想发扬光大,构建了自己思想的完整体系,提出有许多重要的思想创见。孟子主张“仁政、兼爱、非攻,和平,反对战争,人性向善”。个人感觉《孟子》比《论语》更为丰厚可读,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今天,我坐下来静静的摊开这本书,再次让思想在孟子的精神世界中遨游感悟。
孟子的代表作是《梁惠王上下》、《公孙丑上下》、《滕文公上下》《离娄上下》、《万章上下》、《告子上下》,这几篇文章我反复诵读,颇有感受:
在《梁惠王上下》中,孟子认为:王道和仁政是立国的根本。为政者应该施行王道,反对霸道,实行仁政,反对暴政。仁义的准则应该是为政者处理国家政事的根本立脚点。仁义的思想应该贯彻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这句话说的是,如果在经济上能使大家安居乐业,社会自然就安定,政权自然就巩固了。而在思想上,要树立起“不忍人之心”,要树立起仁爱的观念。在关心民众疾苦,要为解除民众的疾苦而尽心竭力,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无幼以及人之幼”。在这篇《梁惠王上下》中,体会到一个国家的安定繁荣和发展,需要做到优则与民同忧,乐则与民同乐。
在《公孙丑上下》中,孟子倡导仁义,主张施行仁政。他认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行仁政,得人心,就多助;不行仁政,不得人心,就寡助。
在《滕文公上下》,孟子强调士大夫要有“大丈夫”的气概,在立身行世方面要注意节操;要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要做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向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在我认为,孟子是怀有匡正天下的巨大抱负的。
在《离娄上下》中,讲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在我看来,修、齐、治、平,从本质上说,就是施行仁义之道。得天下,在于得民心;得民心在于行仁政。孟子是以集成儒家的道为己任的。
感触最深的是《告子上下》这篇,在阐述行善论的学说。第一,人性本是善。孟子说:“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有无不下。”人的性善,是普遍的共同属性。第二,人性之所以是善就在于人们都有一种内在的先天固有的道德意识。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正因为人们存在着内在的鲜艳的道德意识,所以人性是善的。第三,人们的行为如有不善,是由于后天的外在环境造成,不是人性本身边不善。第四,对于这种善的本性,或者善的本心,必须着意的加以培养。培养的途径和方法,在于专心致志的存心养性。
《孟子》中除了阐述其修身治国的大道理,还记录了一些发生在孟子身边发生的一些小的故事,教育我们如何做人。如《师友之道》主要讲的是交友要做到“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孟子说过“父子有亲,群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心”,这“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法则,为政治应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才能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交友不能看这个人的财产和地位,重要的是看这个人是否有才能,值不值得让你学习,这样才能交到真正的朋友。作为儒家文化的先祖,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对中国的影响长达几千年,直至今天依然影响着我们的为人处世,思想道德。
最热孟子读书心得体会(汇总14篇)篇六
这个寒假,我看了《孟子》这本书,对孟子其人其书有了一些了解。
孟子名轲,从师于子思,后来,他授经讲学,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晚年与几个学生一起着书《孟子》。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学思想的一代尊师,被后人称为“亚圣”。《孟子》这部书大多在写孟子向各国诸侯极力推荐的“王道仁政”,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另外,在个人品德修养方面,它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并加以阐述和发展。
《孟子》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在家,家之本在深。”可见天下的基础在于国家,国家的基础是每一个家庭,而家庭的基础是每一个组成家庭的成员本身,可见只要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这个家庭就会变得幸福美满,每个家庭都幸福美满的话,这个国家必定繁荣昌盛,若是每个国家都繁荣昌盛的话,天下就太平了。所以,只要每个人都做好份内的事,世界就变得美好了。
社会如此,学校亦如此。如果一个班内的每个学生都认真学习,那么这个班就会变成尖子班,如果每个班都这样,那么这所学校就是名校了。但这还是得靠每个人的努力,只要每个人都把自己管理好,把该做的事情做好,那么这个集体就都好了。
孟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我粗粗看了一遍《孟子》,就有了很多启发,以后,我要好好研读《孟子》,让它成为我成长道路上的明灯。
《孟子》读书心得体会篇当我津津有味地读完《国学》时,妈妈看我对古代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就给我买了经典国学系列书籍,我挑了一本《孟子》认真地读起来。
在《孟子》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个小故事是“车胤囊萤”。
车胤从小就聪明好学,非常喜欢读书,经常捧着书在书桌前如痴如醉地看,周围人对他都是赞不绝口。但是他家境贫寒买不起灯油,晚上看不了书,心里很是苦恼。有一个夏天的晚上,他正在心里回忆着白天读书的内容,忽然发现一闪一闪的萤火虫,顿时有了一个好主意。他找了一条很薄的手绢,把抓来的萤火虫放了进去,然后借着萤火虫发出的微弱光芒,认真的读书。
用这样的办法,他读了很多书,长大后他靠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勤奋好学的精神做了大官,成了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
故事虽然很短,但我深刻地明白了:做大事的人,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我们一定要像车胤一样刻苦学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最热孟子读书心得体会(汇总14篇)篇七
《孟子》可谓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其内容涉及政治、伦理、哲学等多个方面,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此次我读《孟子》让我深切感受到了其经典之处,下面就我从阅读中的感悟和体会,谈谈我的读书心得。
第二段:孟子的仁政思想。
孟子是儒家学派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仁政思想对我而言印象最为深刻。孟子认为,政治的本质在于为民造福,实现民生福祉。他的思想为我国古代政治文化注入了礼治和仁治的思想,并提出了“以德治国,以礼治国”的政治理念,这一思想意义十分深远,是我国古代政治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精髓,值得我们持续学习和传承。
第三段:孟子的天命观念。
孟子依据儒家思想体系,提出了天命观念。他认为,人的一生应该依据天命或者理性去思考、去行动。天命是一种超越现实、价值取向的力量,一个有着天命觉悟的人,能够承受、领悟种种愁苦痛悔、悲悯与喜悦,并从中开发出自己的灵性和思想。在这个日趋物质化、功利化的时代,我们更加需要这种忘我的精神,以及将个体利益置于更加广义的社会利益之上的人文精神。
第四段:孟子的人性评价。
孟子的人性评价尤其有深度。他认为,人类天生有良善的本性,并通过教育、良好的养育和周围环境的影响来发掘和拓展。孟子的这一观点与庄子的自然主义观点和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更适合解决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矛盾。在我们缺少对人性的信任和理解的时代,这种深度的人性评价非常有启示意义,或许能引领我们从人性角度思考和解决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
第五段:结语。
总体来看,孟子的思想涉及面广,宏观而又深入,有许多精彩而又值得琢磨的含义。他把儒家的思想传统推向了一个更为成熟和精深的方向,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人文和思想遗产。通过阅读,我们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和思考,对人生和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懂得尊重和善待他人,以及养成科学、勤恳和学习的好习惯,将是不应该被忽视的为人处世之道。
最热孟子读书心得体会(汇总14篇)篇八
孟子,古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著作《孟子》对后世影响深远。在他的一生中,他勤奋读书,广泛涉猎各种学问。在这个过程中,孟子体悟到了很多关于读书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现代读书也是有指导意义的。
第二段:读书的目的。
孟子认为读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为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培养有道德的人格。他指出,“由仁寿者,贻人曰:何以寿也?君子曰:终身无忧也。”这里的“仁寿”即指长寿的意思,孟子认为通过读书修身养性,培养人品可以延长人的寿命。由此可见,读书不仅是一部分知识的积累,更是为了培养我们的仁义之心,成为有道德价值的人。
第三段:读书的方法。
孟子强调读书的方法,他认为读书应当“审时度势,求异问同。”意思是要根据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需求来选择读什么书,同时也要学习不同作者的观点,取长补短。孟子的这种读书方法对于现代读书来说也是非常有启发性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通过阅读汲取到真正有价值的知识。
第四段:读书与实践相结合。
孟子认为读书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他说:“学之不实,学而不用,犹琴之不调,学而不用,岂学之过邪?”孟子认为如果学习的知识不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就像乐器没有调好一样,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因此,读书必须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真正做到有学问、有修养。
第五段:读书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孟子的读书心得体会,我们可以看到读书的意义和价值。首先,读书可以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开启我们的智慧。其次,读书可以培养我们的人格品质和道德修养,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最后,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人生。总之,读书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修炼自己的方式。
结尾。
通过孟子读书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明确阅读的目的和方法,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读书无疑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投资,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更有意义。所以,不论我们在读什么书,我们都应该有孟子那样的品质和态度去读,从中获得更大的收获和成长。
最热孟子读书心得体会(汇总14篇)篇九
前几天,我们学完了《孟子》中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这篇文章,主要讲的就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打仗时,好天气不如地形,好地形不如人民团结。所以攻心为上,招揽民心。
孟子是儒家学派大师,名轲,字子舆,人称“亚圣”,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主张施仁政,讲王道。三国时期的刘备就做到了这一点,打仗时,所到之处毫发无伤,民心所向,最后也是入主西川称帝,就连临死时还念念不忘“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说明刘备是个仁政的好主公。
现在,我们也要学会宽容用宽容的心去对待每一个人,这应该也算是攻心吧!你可以不与人做朋友,但你不可以与人为敌,扩充人缘,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
《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的重民思想。真是啊,广大的人民群众又怎么能忽视的呢?《荀子﹒王制》:"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多大的江山也能保住吗?"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译: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这个思想一直延续到现在。以人为本,"三个代表",党的宗旨,无不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体现。
《孟子》中有许多具有哲理性的句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译:动用心思的人治理别人,动用体力的人被人治理;被人治理的人养活别人,治理人的人靠别人养活。
小的时候,外公经常和我面对面的坐在一起,外公给我读着经典,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等;我长大点了以后,爸爸、妈妈便开始让我读着带有拼音的诗词,并背;上了小学,老师让我们读《孟子》。经典诗文,处处都在我们的身边,老师会让我们学习、掌握、运用经典诗文。在学习中,经典和我们形影不离,就像我们的影子一样。是它让我们掌握更多知识,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使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最热孟子读书心得体会(汇总14篇)篇十
我们都知道,在政治思想中,《孟子》中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同时推行“仁政”,重教化;在教育思想方面提倡顺应天性、专心致志并循序渐进;在文艺思想方面,鼓励提高鉴赏能力和自我修养,并主张文艺应服从于政治教化的需要;而在哲学思想方面,孟子是儒家学派第一个提出系统的人性理论的人,性善论也是孟子道德哲学的核心内容,由此构建起他的心性之学的思想体系。即“尽心知性”,“尽心”即把人的本性中的恻隐之心、羞辱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扩充到极致;所谓“知性”,即指对本性中的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并且付诸实践。简而言之,孟子的'心性之学的根本目的是塑造理想人格。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孟子性善论的基本观点包括:第一,人类有着共同的本性,这个本性是以仁、义、礼、智等道德意识为内容的社会属性,而非与禽兽无别的自然属性。第二,人的善性是先天固有的、与生俱来的,而非后天形成。第三,“人皆有之”的善性,起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然而必须经过自我修养,才能发展成为完美的道德。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孟子发展了心性之学。
在《公孙丑·上》的篇章中,用关于小孩突然掉入井里每个人都自然而然地产生惊骇、同情的心情的故事说明了每个人都有同情之心,羞辱之心、退让之心、是非之心。再通过阐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辱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有了这四种萌芽在身上,就应该懂得把他们都扩充起来。
孟子的“性本善”的道理很简单,其目的也是为了唤醒我们的善心,探索自己、反思自己并发现自己,尽力行善。但是既然每个人都有善心为何还有那么多因人不善而造成的悲剧?孟子也回答了这个问题,人之所以不善,并不是天生导致的,而是受环境影响,被外界污染。即由于环境影响了他们的心----“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其所以放其良心者”----才会变成这样的。但是外界是没有善恶之分的,那么人的后天的“恶”的根源到底是哪里呢?因为孟子没有继续论证恶的根源,然而恶又是存在的,所以就不能否认恶在人性中的存在。
其实,我认为经济学的前提就说明了即人是理性的,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以为自我服务为目的的。虽然这个假设并不与性善论相直接矛盾,但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与他人利益交叉重合、恶性竞争和零和博弈的过程,所以也不能否认这个天然属性,其实也是人恶的行为的根源。这也正是为什么需要现实社会秩序和法律制度来规范每一个人。
本性善恶的话题,中外古人都有所提及,但往往各执一词,其实善恶兼具,但表达有所不同,这样的提法,虽然比较中庸,但也比较能解释很多问题。人性善恶兼具,有些人的某些恶基因表达的得比较强烈,不好的文化对恶基因起促动作用,就会导致后天罪恶的形成。
我认为,在我们能够努力的范围内,就是正视我们的人性,其善恶交融的本性。在价值观和基本社会伦理道德方面,我们只有一直在努力,虽然目前我们还不能完全主导,因为人的思想个体性非常强,正因为如此,才有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所以我们所做的只是在某方面进行引导。然而对于人的引导,对人性善的激发,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而不是纯粹的父母给的环境,社会氛围等等。
最热孟子读书心得体会(汇总14篇)篇十一
最近几周,我完成了《孟子》这本书。
其书共分为梁惠王章句上,梁惠王章句下,公孙丑章句上,公孙丑章句下,滕文公章句上,滕文公章句下,离娄章句上,离娄章句下,万章章句下,万章章句下,告子章句上,告子章句下,尽心章句上,尽心章句下。
其实,我对那些古文是一窍不通。但是后来,我发现家里实在是没有什么书了,只能读它了。它里面有原文、译文和注释,这也带个我了不少便利。一开始,我是按照原文、注释和译文来读的。原本就不懂古文的我按照这个顺序读书,自然更是“一头雾水”了。我是读着读着就不想读了。因此,我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直到几天后,我无意中先看了译文,又看了注释,最后才看了原文,这样我一下子就可以读懂了。真是太棒了!我终于成功了。
于是,在后面的阅读中,我是严格按照先译文,后原文,再注释的顺序。我也明白了很多孟子的思想和道理,我受益无穷。
上个学期读了《大学》和《中庸》,与这两者相比,《孟子》不似《大学》,全篇一贯而下,行文流畅严谨,不似《中庸》,晦涩难懂,它是先从众人熟知的一般事物说起,慢慢引入大道理,令人没有辩驳的余地,不知不觉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读《孟子》,自己的思维也仿佛进入其中,坐在孟子的对面,接受那一句句深入灵魂的诘问,灵魂在这过程中不断地梳洗、剔除、凝练、升华......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反省自身行为的同时,总不自觉得联想到我和班里孩子的相处,在心底对自己进行审判。比如《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三节》:“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就是说“仗恃实力来使人服从的,不能让人心悦诚服,只是因为他本身实力不够的缘故,依靠道德使人家服从的,人家才会心悦诚服。”试想,当孩子们犯错误的时候,以暴力的沟通方式迫使学生纠正错误,合适吗?“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力服人,似乎取得了快速的显而易见的效果,于是自己满意了,觉已经纠正了他们的错误,达到了育人的效果,是这样吗?我们不妨来换位思考一下,如果被教训的人是自己,何如?“非心服也”,不过是因为他们惧怕你的威势,不得不暂时改变而已,于长久何益?师者,人之模范也。要想真正让孩子对你“中心悦而诚服”,自身必得是那个典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自带芬芳,人必心悦之。孟子说:“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只要自身端正了,连天下的'人都会归服。只有自己做到了才有资格指摘孩子的错误,时常反省,方能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站在孩子的视角上,真考虑孩子的需求和感受!
蹲下身子听听孩子的心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子路和禹,都是先贤圣人,他们的贤德在于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高兴,听到善言,就拜谢。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多沟通,多调研,对自己的错误不回避,对善处,不骄傲,还愁走不进孩子心中吗?“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育”一词,多么深重,乍担此重任,必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辜负孩子,不辜负家长才好。
最热孟子读书心得体会(汇总14篇)篇十二
我们都知道,在政治思想中,《孟子》中的核心思想是民本思想,同时推行“仁政”,重教化;在教导思想方面倡导顺应天性、用心致志并循序渐进;在文艺思想方面,鼓舞提高鉴赏能力和自我涵养,并主见文艺应顺从于政治教化的须要;而在哲学思想方面,孟子是儒家学派第一个提出系统的人性理论的人,性善论也是孟子道德哲学的核心内容,由此构建起他的心性之学的思想体系。即“尽心知性”,“尽心”即把人的本性中的恻隐之心、羞耻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扩大到极致;所谓“知性”,即指对本性中的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有精确深刻的认识并且付诸实践。简而言之,孟子的心性之学的基本目的是塑造抱负人格。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知道孟子性善论的根本观点包括:第一,人类有着共同的本性,这个本性是以仁、义、礼、智等道德意识为内容的社会属性,而非与禽兽无别的自然属性。第二,人的善性是先天固有的、与生俱来的,而非后天形成。第三,“人皆有之”的善性,起初只是一种道德的萌芽,然而必需经过自我涵养,才干进展成为完善的道德。在性善论的根底上,孟子进展了心性之学。
在《公孙丑·上》的篇章中,用关于小孩骤然掉入井里每个人都自然而然地产生惊骇、怜悯的情绪的故事表明了每个人都有怜悯之心,羞耻之心、让步之心、是非之心。再通过阐述“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耻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有了这四种萌芽在身上,就应当懂得把他们都扩大起来。
孟子的“性本善”的道理很容易,其目的也是为了唤醒我们的善心,探究自己、反思自己并发觉自己,尽力行善。但是既然每个人都有善心为何还有则多因人不善而造成的悲剧?孟子也答复了这个问题,人之所以不善,并不是天生导致的,而是受环境影响,被外界污染。即由于环境影响了他们的心——“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其所以放其良心者”——才会变成这样的。但是外界是没有善恶之分的,则人的后天的“恶”的本源究竟是哪里呢?因为孟子没有继续论证恶的本源,然而恶又是存在的,所以就不能否定恶在人性中的存在。
其实,我认为经济学的前提就表明了即人是理性的,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以为自我效劳为目的的。虽然这个若并不与性善论相直接矛盾,但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难免会浮现与他人利益交错重合、恶性竞争和零和博弈的过程,所以也不能否定这个自然属性,其实也是人恶的行为的本源。这也正是为什么须要现实社会秩序和法律制度来标准每一个人。
本性善恶的话题,中外古人都有所提及,但往往各执一词,其实善恶兼具,但叙述有所不同,这样的提法,虽然比拟中庸,但也比拟能解释无数问题。人性善恶兼具,有些人的某些恶基因叙述的'得比拟剧烈,不好的文化对恶基因起促动作用,就会导致后天罪恶的形成。
我认为,在我们能够努力的范围内,就是正视我们的人性,其善恶交融的本性。在价值观和根本社会伦理道德方面,我们惟独向来在努力,虽然目前我们还不能完全主导,因为人的思想个体性格外强,正因为如此,才有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所以我们所做的只是在某方面进行引导。然而对于人的引导,对人性善的激发,最重要的还是要靠自己,而不是纯正的父母给的环境,社会气氛等。
最热孟子读书心得体会(汇总14篇)篇十三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是孟子在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说的,完整的原话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原文的`意思是:“不孝顺的事情有三件,其中又以没有子孙后代最为重要。娶妻本应先告诉父母,舜帝没告诉父母而娶尧帝的二女为妻,就是因为担心绝了后代,所以明理的君子看来,虽然没有禀告父母,就和禀告了父母是一样的。“孟子继孔子之后对儒学的发展有巨大贡献,他极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导人们努力向舜看齐,做舜那样的孝子。说:“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他甚至设想,舜为天子,而瞽叟杀人被捕,舜虽不会利用权力破坏刑律而将其赦免,但一定到监狱里偷偷地把父亲背出来,一起逃到海滨,过无忧无虑的日子,为了共享天伦之乐而忘掉天子的地位。由于儒家的宣传,有关舜的传说事迹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留下极深刻的影响。
后来汉代人赵歧所做的《十三经注》。他在注释孟子上面的话时,说:“于礼有不孝者三者,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这里他把无后解释为了“不娶无子”,从此开始了两千多年的误解。但有意思的是,他认为第一不孝,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意思是第一不孝,是对父母无条件地屈从,容忍他们做不义之事。这就很值得我们回味了。很多同志说,为了父母去结婚。如果为了父母去欺骗一位异性而结婚,当然也就是“陷亲不义”了,无后问题没解决,反而犯了第一不孝。
最热孟子读书心得体会(汇总14篇)篇十四
孟子名轲,从师于子思,后来,他授经讲学,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晚年与几个学生一起着书《孟子》。他是继孔子之后儒学思想的一代尊师,被后人称为“亚圣”。《孟子》这部书大多在写孟子向各国诸侯极力推荐的“王道仁政”,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另外,在个人品德修养方面,它继承了孔子的儒家学说,并加以阐述和发展。
《孟子》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在家,家之本在深。”可见天下的基础在于国家,国家的基础是每一个家庭,而家庭的基础是每一个组成家庭的成员本身,可见只要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这个家庭就会变得幸福美满,每个家庭都幸福美满的话,这个国家必定繁荣昌盛,若是每个国家都繁荣昌盛的话,天下就太平了。所以,只要每个人都做好份内的事,世界就变得美好了。
社会如此,学校亦如此。如果一个班内的每个学生都认真学习,那么这个班就会变成尖子班,如果每个班都这样,那么这所学校就是名校了。但这还是得靠每个人的`努力,只要每个人都把自己管理好,把该做的事情做好,那么这个集体就都好了。
孟子的思想博大精深,我粗粗看了一遍《孟子》,就有了很多启发,以后,我要好好研读《孟子》,让它成为我成长道路上的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