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应该符合学科性质和教学目标,注重学科知识和学科能力的培养。教学计划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教学的成败,需要教师充分的准备和周密的安排。
最新初中摩擦力教学设计(案例12篇)篇一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是高中力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正确认识摩擦力对整个力学知识框架的搭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师要试图将学生初中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学中要力图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让学生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范围及其计算来理解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本节课也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目前还没有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相关知识,只是在初中阶段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摩擦力的性质。所以在讲述新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让他们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学习新课程,避免跨越式教学。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静摩擦、滑动摩擦力,和它们的产生条件及其作用效果,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让学生参与和亲身体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重点: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3.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难点: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分析归纳、实验探究、体会参与、练习巩固
木板、弹簧秤、物块、毛巾、泡沫板
最新初中摩擦力教学设计(案例12篇)篇二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
(2)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而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3)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減少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4)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控制变量的方法。
(5)学习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6)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习惯。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积极性高,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但也是比较容易冲动,缺乏耐心。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通过激励性的话语鼓励他们,让他们通过各自和团体的力量共同完成任务。本节课的意义在于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小组实验,研究分析生活实例,既能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第八章第三节内容,共1课时。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习了力、重力的又一个重要的力,并为以后学习有关力的知识打下基础本节课通过情景体验,来认识摩檫力,探究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本节课重视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和数据分析,有利于养成规范的探究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1、通过手沿桌面滑动等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
2、根据二力平衡,会使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物体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能运用转换法、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总结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通过解析生活中人走路、汽车刹车等实例,会说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1、通过“拔河比赛”、“手沿桌面滑动”、“推动牙刷”等方式,评价学生理解摩擦力的定义,检测目标一的达成度。
2、根据二力平衡测量摩擦力,运用物理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并得出结论,评价学生设计实验、操作、语言表达能力,检测目标二的达成度。
3、通过举例,阅读课本,会说出增大和减少摩擦力的方法,评价学生自学、归纳总结的能力,检测目标三的达成度。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明确目标。
情境导入。
(3分钟)。
活动一:
1、出示教学目标,明确要求。
2、穿钉子鞋的瘦小女生和穿滑轮鞋的强壮男生进行拔河比赛。
(完成目标一)。
1、明确目标。
2、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生活体验。
(8分钟)。
活动二:
1、学生通过手沿桌面滑动感受摩擦力。
2、教师演示在桌面上推动牙刷,引导学生发现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完成目标一)。
1、学生亲身感受,认识摩擦力。
2、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理解摩擦力的定义。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25分钟)。
活动三:
1、学生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各小组选取研究课题。
2、实验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摩擦力?小组根据课题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并分享。
3、各小组进行实验,分享自己的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对各小组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
5、引导学生思考传统的实验装置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完成目标二)。
1、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大胆猜想。
2、引导学生如何测量摩擦力。
3、学生根据研究课题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得出结论。
5、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
(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9分钟)。
活动四:
1、引导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存在摩擦力的现象。
2、学生阅读课本p25—p26页,分组讨论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完成目标三)。
1、通过举例,知道摩擦力既有益也有害。
2、通过阅读课本和讨论,得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评价目标三)。
1、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大小(摩擦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
(1)增加压力(2)使接触面更粗糙。
最新初中摩擦力教学设计(案例12篇)篇三
教学理念:
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和“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两大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本节教学采用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模式的学习,老师尽量为学生创造情景,点燃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教材分析:
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力。(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学情分析:
学生在这之前刚学习了“重力”,知道可以用弹簧秤来测量力的大小。而摩擦力跟重力一样是一种常见的力,在生活中无所不在,学生除对摩擦力的概念比较生疏外,已基本具备自主探究的条件。
教法建议:
1.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
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物理现象之一。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忽视了学生实验,作为物理老师是非常清楚物理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尤其在学生有一定认识基础时,更应注意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这样就能既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体现了物理学中对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即控制变量法。本实验中的变量有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知道决定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3.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最新初中摩擦力教学设计(案例12篇)篇四
摩擦力是力学中三种重要性质的力之一,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一种力,高中物理力学问题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是高中阶段物理学习必须跨越的的一道门槛。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中从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及其计算来理解认识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通过本节的学习将更加深入地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为以后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奠定基础。
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摩擦力的知识,已初步认识了摩擦力的分类,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等。但这些认识是定性的,较为模糊的,未涉及定量的计算。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又十分密切,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生活中的实例比较丰富。
因此,一些看法和认识已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节教学中必须纠正留在学生脑海中的错误认识,通过探究实验和科学的推理,深刻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从具体形象的思维上升到抽象的逻辑思维,从定性分析上升到定量计算。尤其是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中相对运动趋势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判断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从初中到高中这一步跨的比较大,因此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实验的设计、探究的过程,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来减缓学习的坡度,顺利越过这道力学学习的门槛。这对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消除学习物理的畏难情绪有很大的帮助。
1课时。
1.知识和技能:
(1)认识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2)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3)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理解“相对”和“相对运动趋势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习从实验结果总结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2)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重点:
(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难点:
(1)设计方案,探究影响最大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
(2)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3)“相对”和“相对运动趋势”含义的理解。
木板小车及钩码、弹簧测力计、毛巾、地毯、玻璃板、长木板、米、塑料杯、筷子、水等。
(1)探究式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2)采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类——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思维程序,探究问题,得出科学结论。
一、引入新课。
演示:用手竖直拿起一本书,将黑板擦压在黑板上。
问题:为什么没有掉下来?
实验2:在一个小塑料杯子里倒一杯米,插一根筷子跟米里面,提问:筷子能把米提起来吗?有什么办法用一根筷子就能把米提起来呢?引导学生回答:放一些水进米里面,压一压米,增大筷子和米之间的摩擦,筷子就能把米提起来了。
我们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初中我们学习的摩擦力的有关知识。
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种类?(静、滑动和滚动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
二、新课教学。
1.同学们先观察下面四幅图,从图中我们找找看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2.归纳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概念。
3.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列举各类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存在情况,并进行实例判断。
(二)、探究静摩擦力。
1.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
根据上述实例引导学生归纳。
(1)物体与物体之间接触;
(2)两个接触面粗糙;
(3)相互挤压(有形变);
(4)物体与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2.问题:你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受到静摩擦力?
归纳判断静摩擦力的两种方法。
(1)假设法(又称解除法):可假设接触面是光滑的,看物体间是否会发生相对运动。
(2)状态分析法:根据运动状态,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判断。
3.实验探究: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
用右图实验进行研究:缓慢的拉动弹簧测力计,设计表格记录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
分析归纳:静摩擦力不会无限制增大,它的增大有一个限度,当超过这个限度时,物体将由静止变为运动。即由相对运动的趋势变为相对运动,此时所受摩擦力将变为滑动摩擦力。即静摩擦力有最大值,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max叫做最大静摩擦力。它的数值等于物体刚开始运动时的水平拉力的大小。
4.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
利用提供的器材,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在操作中改进实验,得出结论。
(1)与物体的所受压力(正压力)有关。
(2)与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前面我们研究了静摩擦力的大小,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静摩擦力的方向。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曲面则与接触面相切的方向)。
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此处“相对运动趋势”是指该物体“相对”于与它接触的物体(另一物体)而言的。即互以相互接触的对方为参考系。
6.静摩擦力的应用。
阅读书本p58“说一说”,了解静摩擦力的应用。并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静摩擦力的事例。
练习:物体相对于传送带处于静止状态,判断下列传送带上物体有无静摩擦力以及其方向。
做一做体验最大静摩擦的大小。将手压在桌面上,改变压力,拉动手。
谈谈有什么感觉。
三、新课巩固。
1.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三要素,要求学生们课后不仅要回忆本节课的学到的知识内容,还应该体会本课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2.完成问题与练习。
3.补充练习。
最新初中摩擦力教学设计(案例12篇)篇五
1。理解滑动摩擦,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摩擦力的应用,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弹簧秤、木块、木板、重物、毛巾、轴承。
1。什么是力?力有哪些效果?
2。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如何?
3。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学生回答)。
桌子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它的作用效果跟推力相抵消。我们用比较大的力推桌子,桌子开始运动起来,这时推力的大小超过了摩擦力。
当桌子运动起来后,我们必须继续施加推力才能使它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如果不用力,桌子会停下来,这时的推力用来平衡摩擦力。
1。什么情况下产生摩擦力。
教师:当我们推桌子时,桌子没有动,这时有摩擦力。桌子和地面接触,当桌子要运动时,产生了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就是摩擦力。正是由于有摩擦力,导致桌子要发生相对运动,但是没有动起来。
当桌子运动起来后,我们不再用力推它,桌子很快停下来。其原因是桌子受摩擦力。可见,桌子和地面接触,桌子在地面上已经发生相对运动,这时也有摩擦力。
综上所述,摩擦力是一种常见的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要发生相对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是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原因目前在科学上还没有定论。一般认为,摩擦力的产生,是因为物体的表面不光滑。甲、乙两个物体接触时,由于挤压,两个物体的凹凸部分相咬合,甲物体要发生运动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乙物体对甲物体的相对运动有一种阻碍作用,这就是摩擦力。
(1)摩擦力大小的测量。
教师: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首先应该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我们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拉力和摩擦力,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只要用弹簧秤测出拉力的大小,就知道了摩擦力的大小。
(2)学生实验(课本图9≈#0;12)。
教师: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用弹簧秤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就可知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3)学生实验。
教师:在木块上放一个铅笔盒,这时,木块对木板的压力增大,再测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4)学生实验。
教师:将毛巾铺在木板上,把木块放在毛巾上,测量木块在毛巾表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5)教师总结。
通过以上实验可知,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教师:摩擦力对物体的相对运动起阻碍作用,所以摩擦力的方向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教师:摩擦力是普遍存在的。在很多场合,摩擦力是有益的。请人家说说摩擦力的有益之处。
(学生回答)。
人走路时不打滑多亏了摩擦力。我们拿起一个茶杯,靠的就是手和杯子之间的摩擦力。缝纫机的大轮带动小轮转动,那是皮带和轮子之间有摩擦力的.缘故。很难想象,生活中一旦失去了摩擦力会变成什么样子。
凡是摩擦有益的场合,我们应该设法增大摩擦,根据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的道理,请大家举例说明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方法增大有益摩擦。
(学生举例,教师讲评)。
教师:摩擦力并不是都有好处,在有些场合是有害的,必须设法减小它。
机器的各个部件之间的摩擦不仅浪费动力,而且造成机件的摩损,影响机器的寿命。
大家想想,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由于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减小有害摩擦,应该使物体表面更光滑。但是,利用这种方法还不能使摩擦力减小到令人满意的程度。现在,我们再做一个实验。在木块和木板之间放一排圆铅笔,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测出拉力的大小。
(学生操作)。
可见,利用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这就是所有的车辆都安上轮子的道理。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轴承内圈和外圈之间装有很多光滑的钢球或钢柱(展示轴承),这样,转动时的滚动摩擦非常小。
还有一种减小摩擦的方法是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开。加润滑油可以在摩擦面间形成一层油膜,运动部件只在油膜上滑动,减小了摩擦。利用压缩气体在摩擦面之间形成一层气垫,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可以使摩擦变得更小。气垫轴承、气垫船就是利用气垫来减小摩擦的。
五、结。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跟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常用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更粗糙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使摩擦面光滑,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气垫)这三种方法。
1。复习课文。
2。章后习题7、8。
最新初中摩擦力教学设计(案例12篇)篇六
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景,引出生活难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去解决问题,使。
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极大的兴趣,
【教材分析】。
教材出处: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是高中力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正确认识摩擦力对整个力学知识框架的搭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师要试图将学生初中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学中要力图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让学生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范围及其计算来理解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本节课也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目前还没有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相关知识,只是在初中阶段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摩擦力的性质。所以在讲述新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让他们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学习新课程,避免跨越式教学。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静摩擦、滑动摩擦力,和它们的产生条件及其作用效果,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让学生参与和亲身体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重点: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2.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3.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难点: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分析归纳、实验探究、体会参与、练习巩固。
木板、弹簧秤、物块、毛巾、泡沫板。
最新初中摩擦力教学设计(案例12篇)篇七
本课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方式。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物理也在改变或影响着生产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处于弹力、重力两种力之后,又处于力与运动之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对前两种力介绍完的延续又是认识阻力对运动物体影响的铺垫。本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
(1)摩擦力的定义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申。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在阻碍物体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好通过例证讲述了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3、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对于摩擦力有一定的感知。能举出生活中和摩擦力有关的例子。但对于摩擦力的认识,也只停留在此而已。对于摩擦力的种类,怎样的两物体间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与什么有关,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摩擦力,摩擦力并不是完全是阻力,有时也是动力等,并不知晓。所以,本课在讲授、实验中要注意针对这些难点,设置问题暴露学生认知不足及冲突,而后进行概念转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会区分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及增大有益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规律。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1、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解决办法: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学生讨论等方法突出重点。
2、教学难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设计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的实验方案及其实验操作。
解决办法:采取方案交流和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启发、讨论、交流法突破难点。
1、实验器材
(1)演示器材:橡胶棒一个,细毛扫帚一把、软弹簧一个,木块、长木板一个
【设计意图:在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方向时演示,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更形象,直观】
(2)分组器材:牙刷、测力计、毛巾、棉布、长木板、小木块各12个,钩码72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并体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实验过程】
2、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本节课全程使用多媒体课件,原因是: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信息丰富,直观。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游戏1:让一个力气大的男生握住事先抹过洗洁精水的橡胶棒一端,让一个力气小的女生握住棒的另一端,观察现象。
小游戏2:两本书尽可能多的错页交叉在一起,找两个力气大的男生看能不能将书拉开?
[探究新知一]摩擦力
活动1感受摩擦力
(1)演示实验:将一木块放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用软弹簧拉,观察弹簧的状态。
(3)学生实验:换用牙刷在桌面上向前推或向后拉桌面,观察牙刷的状态
【小结】实验表明,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接触面 它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探究新知二]摩擦力的大小
活动2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1、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生活中的实例:
(1)推动一张课桌比推动一张讲台容易,猜想摩擦力可能与 有关;
(2)汽车制动后在柏油路面比在结冰路面上更容易停止,猜想摩擦力可能与 有关;
(3)赛车的轮胎很宽,猜想摩擦力是否与 有关;
由上述实例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 、 、 有关。
信息快递: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桌面上的物体,使其沿直线匀速滑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原理:二力平衡)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1)探究压力大小对摩擦力的影响
实验次数
压力/n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n
1
2
3
实验结论: ;
(2)探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摩擦力的影响
实验次数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n
1
木板
2
棉布
3
毛巾
实验结论: ;
(3)探究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对摩擦力的影响
实验次数
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n
1
较大面积
2
较小面积
实验结论: ;
【小结3】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与_____________无关。物体间的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______;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
实验结论:若把滑动变为滚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变_____。
[探究新知三]生活中的摩擦
思考1、摩擦力对于人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试一试举例说明。
2、对于有害摩擦我们应设法 ,而对于有益摩擦我们应设法 。
【小结4】
(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下列示例中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摩擦,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
(1)自行车的刹车装置 ;
(2)轴承中装有滚珠 ;
(3)门与门之间的活页用久了要涂润滑油 ;
(4)鞋底的花纹 。
活动3说说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着摩擦?是增大还是减小摩擦的?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
思考假如没有摩擦,世界会变得怎样?
最新初中摩擦力教学设计(案例12篇)篇八
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的课程理念,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产生摩擦力的条件;。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重量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学会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
1.知道摩擦力的概念;。
2.用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三、教学难点。
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四、教学准备。
弹簧测力计、砝码,能拉动的小车、木板、毛巾。
1.创景激趣。
引出课题。
5、图6)。先让两位同学把两本书的少部分页码交错在一起,让这两位同学拉这两本书,他们很轻松的就拉开了。接下来,再让这两位同学把两本书的全部页码交错在一起,让两位同学拉。这个时候,无论这两位同学费了多大的力气也拉不开这两本书。这时,老师追问: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神秘的力量使这两本书拉不开呢?就就是摩擦力的力量呀。从一个小游戏,引出摩擦力,进入今天的新课学习。
2.学习概念。
初步感知。
7、图8)。让两位同学把手放在空中,移动一段距离。在让这两位同学把手紧压桌面,移动相同的距离。让他们比较一下两次手移动距离的难易程度,这两位同学感受到,手紧压桌子运动时,受到了阻碍,移动起来比较困难。其实,这个时候是产生了摩擦力,所以手移动起来很困难,从而得到摩擦力的概念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会产生摩擦,这时产生的力我们把它叫做摩擦力。
3.提出猜想。
设计方案。
(3)各个小组交流实验方法;。
(3)各个小组交流实验方法;(4)学生实验,教师指导(每种测量三次,减小误差,填写记录单);(5)得出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4.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实验一结论:(1)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
(2)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实验二结论:(1)物体重,运动时摩擦力大;。
(2)物体轻,运动时摩擦力小。
5.课堂总结实践延伸。
(1)小结:我们知道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的重量。
(2)在我们生活中该怎样来增大或减小摩擦力,使之为我们服务。
六、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根据科学课程强调,要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究质疑精神。课堂教学中,我没对学生进行生硬的科学知识讲授,而是引导学生自己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思考、自己设计、自己操作,在实验中去获得科学知识与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提出猜想,设计方案”实验中这一步骤,培养学生的自主创作精神;我通过分组实验,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通过对比实验,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整堂教学流畅,教学目标达成,但反观课堂觉得也有缺憾的地方。在实验时,我的教学时间把握不够好,由于我的经验尚浅,我的教学应变能力还有待提高。
最新初中摩擦力教学设计(案例12篇)篇九
活动目标:
让小朋友在活动小认识摩擦力,初步了解摩擦力对人类的影响:
重点:
培养小朋友对摩擦力的兴趣,发展动手能力。
难点:
操作技能的掌握。
活动准备:
汽车玩具、积木、瓶子、笔、拔河绳等。
活动过程:
1通过活动让小朋友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1)让小朋友用手搓桌面,用脚搓地面,然后说说感觉?(有一种力阻碍磨擦即摩擦力)。
(2)再让小朋友扫地,擦黑板,擦玻璃,了解扫帚与地面问、板擦与黑板间、布与玻璃之间也存在摩擦力。
2通过实验了解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三辆同样的小汽车在相向斜画的积木上往下滑,其中两个斜面上分别铺有一块毛巾,一块手帕,让小朋友看看想想哪辆汽车走得最快,哪辆汽车走得最慢,说说为什么?(铺有毛巾的斜面上的汽车走的最慢,因为毛巾最粗糙摩擦力大。斜面上铺有手帕的汽车走得最快,因为表面光滑,摩擦力小)。
3动脑筋想办法,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
(1)拧紧的瓶盖打不开怎么办?引导小朋友回忆用肥皂洗手滑溜的感觉,尝试用肥皂水把瓶子打开,因肥皂水可减少摩擦力。
(2)衣服上的拉链拉不开怎么办?自行车链子转动不灵活怎么办?(给幼儿提供石蜡、柴油让小朋友尝试,用减少摩擦力来解决问题?)。
(3)你手中的钢笔怎样才不易被别人拔出?爬杆时怎样爬的快?(让小朋友亲自体验活动,从中得出答案:用力握紧(或夹紧、可以增大摩擦力):
(4)在地板坎教室里走路易打滑怎么办?(穿上带花纹的鞋子,加大摩擦力)。
(5)下雨或下雪天在光滑的马路上行走,怎样保证行人车辆的安全?(可以在路上放些木屑、煤灰和黄沙,加大摩擦力)。
活动延伸:
把材料放入操作区便于小朋友继续操作活动:
评量:
下面的问题是问增大还是减小摩擦力:为什么用力系鞋带?滑冰鞋上为什么装有铁轮子?
活动结束:
有些科学概念在活动中的出现,不是让小朋友掌握,而是便于老师理解指导,因小朋友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应在实验活动和游戏活动小渗透科学知识,目的在于激发小朋友的兴趣,懂得粗浅的道理。
最新初中摩擦力教学设计(案例12篇)篇十
在《摩擦力》一课的教学中,为了使教学材料的结构更具有科学性,我经过反复探索,对实验教学的材料作了以下设计:
要使木块在木板的光滑面、粗糙面的摩擦力大小对比明显,又不改变木材的特质,我们把旧橡木板的两面刨光后,在其中一面涂上一层乳胶,再粘上一层粗锯末。由于实验室砝码规格为50克,为了使木块再增加砝码后摩擦力明显增大,同时在加垫铅笔实验时,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读出摩擦力的大小,我们采用了重量为150克,长14厘米,宽7厘米,高为5厘米的木块。
经过以上处理,木块在木板的光滑面、粗糙面的摩擦力对比明显。木块在增加砝码后,摩擦力明显增大。木块下面垫铅笔时,由于木块长达14厘米,不会立即从铅笔上掉下来,使学生更容易读出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在讨论如何增大木块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力时,想出了不少办法,有的说用小刀把木板刻上横道,有的说把木板表面刮毛等等,这些办法都是想使木板表面更粗糙。我们想到小毛巾柔软粗糙,虽然教材中无此材料,但由于实验效果好,我们就设计了这一材料,让学生把小毛巾蒙在木板上,测试木块在蒙上毛巾的木板上的摩擦力。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由于教学材料的结构科学合理,每组学生都在试验后得出了一组能够揭示摩擦力大小的规律的数据,所以很容易就归纳出了本课的结论。
最新初中摩擦力教学设计(案例12篇)篇十一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以及它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积极地去探索未知世界。
什么是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泥鳅、抓鱼手套、大米、筷子、玻璃瓶、实物投影仪、橡胶桶以及各种实验材料(如:毛巾或橡胶板、玻璃片、带钩的小木块、砝码、橡皮筋等)。
1、抓泥鳅比赛。
2、学生实验探究摩擦手。
3、认识抓鱼手套的秘密。
一、激趣导入(活动一:抓泥鳅比赛)。
活动目标:以抓泥鳅比赛为活动背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
1、组织学生进行抓泥鳅比赛。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对自然事物倍感新鲜、好奇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之中,激起探究兴趣,形成探究动机。)。
2、交流。让“获胜者”说说自己成功的秘诀,让“失败者”说说自己在比赛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交流自己在抓泥鳅比赛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所采用对应办法:为什么他的办法能行,而我的办法却不行?引出摩擦的概念,同时使学生产生好奇的心理,对研究的问题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快的进入下面的探究实验中去。)。
3、小结,揭示课题(板书:摩擦力)。
二、合作探究(活动二:学生实验)。
活动目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摩擦力,培养学生做对比实验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书本83页的拖人游戏。
1、哪一种方式拖人感觉轻松些,为什么?
2、提出假设: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拖人游戏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摩擦力跟什么因素有关,并大胆提出假设,从而激起学生进一步用实验验证的兴趣。)。
3、学生合作探究实验(实验材料如:毛巾或橡胶板、玻璃片、带钩的小木块、砝码、橡皮筋等)进行验证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4、讨论。并根据学生的相关回答进行板书: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摩擦力的大小与等因素有关系。
物体的重量。
(设计意图:从生活体验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通过假设—实验—交流—结论,得出其中的科学道理。通过自己进行实验的选材、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使学生形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其中我是用橡皮筋而不是用弹簧秤拉动小木块,主要是考虑到小学生只需从橡皮筋的长、短定性地判断摩擦力的大、小就可以了。)。
三、应用与实践(活动三:筷子提米游戏)。
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书本85页的相关图片。
1、讨论:图中哪些做法是在增大摩擦力,哪些做法是在减小摩擦力,为什么?
3、组织学生进行筷子提米游戏。
(设计意图:在形成一定的结论后,通过理论—实验—应用的实践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四、巩固与提高(活动四:认识抓鱼手套的秘密)。
1、教师又拿出开始抓过的泥鳅。
2、交流: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说说你会想什么办法更快地抓住泥鳅呢?
3、展示小小发明家的作品——抓鱼手套。
(设计意图:科学教学应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学了科学知识又可以运用于实践,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用好科学的兴趣。)。
五、拓展。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积极地去探索未知世界。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与创设:假如没有摩擦力,这个世界将会怎样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放飞想像的翅膀,在假想的国度里遨游,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2、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探究。
的确。没有摩擦力,我们寸步难行,那么对于摩擦力,你们还将进行哪方面的研究呢?
最新初中摩擦力教学设计(案例12篇)篇十二
本课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物理也在改变或影响着生产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处于弹力、重力两种力之后,又处于力与运动之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对前两种力介绍完的延续又是认识阻力对运动物体影响的铺垫。本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
(1)摩擦力的定义。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申。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在阻碍物体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好通过例证讲述了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3、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对于摩擦力有一定的感知。能举出生活中和摩擦力有关的例子。但对于摩擦力的认识,也只停留在此而已。对于摩擦力的种类,怎样的两物体间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与什么有关,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摩擦力,摩擦力并不是完全是阻力,有时也是动力等,并不知晓。所以,本课在讲授、实验中要注意针对这些难点,设置问题暴露学生认知不足及冲突,而后进行概念转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会区分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及增大有益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规律的习惯。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
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解决办法: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学生讨论等方法突出重点。
2、教学难点:
摩擦力概念的理解,设计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的实验方案及其实验操作。
解决办法:采取方案交流和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启发、讨论、交流法突破难点。
四、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
(1)演示器材:橡胶棒一个,细毛扫帚一把、软弹簧一个,木块、长木板一个。
【设计意图:在学习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方向时演示,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更形象,直观】。
(2)分组器材:牙刷、测力计、毛巾、棉布、长木板、小木块各12个,钩码72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并体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实验过程】。
2、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游戏1:让一个力气大的男生握住事先抹过洗洁精水的橡胶棒一端,让一个力气小的女生握住棒的另一端,观察现象。
小游戏2:两本书尽可能多的错页交叉在一起,找两个力气大的男生看能不能将书拉开?
[探究新知一]摩擦力。
(1)演示实验:将一木块放在水平放置的长木板上,用软弹簧拉,观察弹簧的状态。
(3)学生实验:换用牙刷在桌面上向前推或向后拉桌面,观察牙刷的状态。
【小结】实验表明,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接触面它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探究新知二]摩擦力的大小。
活动2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1、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生活中的实例:
(1)推动一张课桌比推动一张讲台容易,猜想摩擦力可能与有关;
(2)汽车制动后在柏油路面比在结冰路面上更容易停止,猜想摩擦力可能与有关;
(3)赛车的轮胎很宽,猜想摩擦力是否与有关;
由上述实例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有关。
信息快递: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桌面上的物体,使其沿直线匀速滑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原理:二力平衡)。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2)探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摩擦力的影响。
(3)探究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对摩擦力的影响。
【小结3】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与_____________无关。物体间的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______;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实验结论:若把滑动变为滚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变_____。
[探究新知三]生活中的摩擦。
2、对于有害摩擦我们应设法,而对于有益摩擦我们应设法。
【小结4】。
(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下列示例中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摩擦,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
(1)自行车的刹车装置;
(2)轴承中装有滚珠;
(3)门与门之间的活页用久了要涂润滑油;
(4)鞋底的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