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不断提升自己。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母鸡老舍心得体会篇一
作为一种笼居动物,母鸡一直以来在人们的眼中常常被认为是愚蠢且无知的。然而,在老舍的剧作《母鸡》中,母鸡却以深度的内心独白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风采和智慧。通过与人的对话,母鸡展现出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让我深刻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沟通并非不可能。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对人性以及人与动物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一段,通过母鸡的独白,我意识到动物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较低。母鸡在剧中表示,自己被养殖在鸡笼中,生活贫苦,被人类看作是低等生物。尽管有时她展现出了一些智慧和思考能力,但人们对她的认可依然有限。这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许多动物被人类看作是可任意对待的工具和食物,而不是有情感和思维的生命体。母鸡的经历使我反思了人们对待动物的态度和行为,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和关爱。
第二段,通过与人的对话,母鸡表达出了对逃离笼子的渴望和追求自由的渴望。她向人诉说自己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了坚定的个性和独立的精神。这让我想起了人类追求自由和尊严的历程,无论是政治上的奋斗还是人生的选择,人们都在追求自己内心深处的自由。而对待动物,我们同样应该尊重他们的自由,给予他们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第三段,母鸡通过对人类的观察和交流,对人性进行了深度思考。母鸡观察到人类世界中的复杂和矛盾,表达了自己对人类理性和情感的理解和反思。她表示人类往往对于物质的追求和社会的压力而忽视了内心的温暖和真实的情感。这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人们在追求事业和金钱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人际关系和心灵的需求。与动物相比,人类在思考和追求人性这个话题上更能凸显出独特的智慧。
第四段,母鸡的对话揭示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感联系。母鸡与人类的对话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真实而深刻的情感交流。母鸡通过与人类的对话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和死亡的思考,并获得了对自己存在的肯定。同时,人类也通过和母鸡的对话获得了某种启示和教益。这让我想起了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与动物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纽带,感受到了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人类的情感和善意可以让我们和动物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第五段,通过《母鸡》一剧,我从中学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关怀和尊重动物的态度。母鸡作为一种生活在人类社会中的动物,通过她与人的对话,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动物的需求和权利。我们应该给予动物更多的关爱和尊重,保护他们的权益,同时也要意识到人与动物之间的沟通是有可能的。通过与动物的交流,我们可以学到许多关于生命、情感和价值观的东西,从而改变我们对待动物的态度和行为。
《母鸡》这部剧作给了我许多启示和思考。母鸡以自己的方式,用心与人类进行沟通,表达出了自己对于自由、人性和情感的思考。通过与动物的交流,我们可以体验到一种与众不同的情感和观念,在尊重和关爱动物的同时,也可以找到更深层次的人性和人类的价值观。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面对动物,给予他们更多独特的体验和尊严,让它们在人类主导的世界中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意义。
母鸡老舍心得体会篇二
1、自主认识7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经历,了解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表现。
3、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2、猫既古怪,又可爱,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什么样子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板书:母鸡)
3、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自由读读课题前的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学习要求:
(1)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是一只怎样的母鸡?
(2)比较一下,《母鸡》和《猫》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去认真读一读这篇课文,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读通课文。
2、同学们已经认真地读完了这篇课文,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来读读这几个词语,看看你们是否通过阅读认识了它们。
出示词语:
反抗 欺侮 成绩 凄惨
慈爱 辛苦 疙瘩 可恶
毒手 聋子 鸡雏 啼叫
如怨如诉 一撮儿毛 如怨如诉:好像在埋怨又好像在倾诉。
一撮儿:一小把,一个提手旁,一个最,也就是说一只手能有的最大数量,总的来说还是很少。
1、请同学们不发出声音,快速浏览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找出两句表示老舍对母鸡情感态度的话来。
2、学生汇报(板书:一向讨厌、不敢再讨厌)
3、第一句话中的“一向”是什么意思?(一直,一直以来)
“一向”说明作者讨厌母鸡的时间长,读时要重读。
4、同学们再读这两句话,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5、请你们根据老舍先生对母鸡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态度把课文分为两大部分。
6、第三自然段为什么要分到第二大段?有什么理由?(这一段是这两种情感的过渡,叫过渡段,起着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主要是为了引出下文,所以分在第二大段)
(
1、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请大家默读1—3自然段,思考:老舍为什么讨厌母鸡呢?同桌交流。
a、这一自然段主要是写母鸡的什么啊?(叫声)也就是说,母鸡的叫声让人——(讨厌)。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了母鸡叫声的讨厌?(板书:讨厌)
b、颤颤巍巍、如怨如诉:同学们想一想,要是有人一直在你旁边没完没了地抱怨、一刻不停地诉说,你会有什么感觉?我们会觉得很烦、很不舒服,就像文中说的——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a、这段话让你感受到作者讨厌母鸡的什么?它为什么不反抗公鸡去欺负最忠厚的鸭子呢?(板书:欺软怕硬)
b、欺软怕硬也就算了,更可恶的是什么?母鸡是在什么情况下下的毒手?这简直就是卑鄙小人的做法,这只母鸡真是令人——讨厌。
c、让我们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母鸡的狡猾可恶,读出它的欺软怕硬。
a、同学们,母鸡因为什么而发狂?不就是下个蛋嘛,可是这只母鸡却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从这里你读出了母鸡的什么?(板书:炫耀自己)
b、同学们,母鸡炫耀的声音可大了,就连聋子也会被吵得受不了!聋子听得见声音吗?既然聋子听不到声音,那么这里为什么说就是聋子也会被吵得受不了?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夸张)可见这只母鸡真是让人——(讨厌)。
b、老舍先生观察母鸡十分细致,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拼命炫耀自己,都是为了说明什么?(我一向讨厌母鸡),这只母鸡的确让人讨厌。
出示: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2、老舍先生说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伟大,请同学们默读课文4—8自然段,不动笔墨不读书,看看哪些词、句写出了母鸡的这些特点,把它划出来。
3、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点拨,深化认识。
(1)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a、“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会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戒吗?可母鸡却立刻警戒起来,这说明了什么?(板书:负责)
b、“立刻警戒”使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拟人)。“立刻警戒”用拟人的手法把母鸡的负责写得活灵活现。那么它警戒起来是什么样的呢?(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他身边来)
a、它总是挺着身儿(做动作),这样子看上去好像是在告诉所有的人什么?(好像是在告诉所有的'人我什么都不怕)
(它好像在听是不是有抓小鸡的坏蛋接近发出了声音;为了保护小鸡雏做好准备作战;它还不放心到处看看是不是真的来了抓小鸡的坏蛋)
c、谁能通过母鸡警戒的动作读出它的认真负责来,谁愿意来试试?
(2)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很多。
a、吃了食的小鸡雏身体有什么变化?看到小鸡圆圆的肚子,母鸡欣慰地笑了,可是它自己的身体却怎么样了?(消瘦)它为什么会消瘦许多呢?(是呀,母鸡的心里只装着小鸡雏们,为了小鸡雏的健康成长,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这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品质?(板书:慈爱)
b、这一句话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对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读时要注意情感的变化:读小鸡雏的变化,心情(高兴),读母鸡的变化,要带着心疼和敬佩的语气来读。
c、指名读,齐读
(3)读一读,比一比
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在夜间若是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
a、 自由读读这两句话,说说母鸡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它什么情况下一声不哼?什么情况下放声啼叫?小鸡啄母鸡会疼吗?母鸡为什么一声也不哼?这体现了母亲什么样的品质?(慈爱)
b、 夜间有了一点点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顶”是什么意思?(很、非常)它发出那么大的声音难道不怕被黄鼠狼发现,首先把它吃掉吗?(为了小鸡它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所以它不怕被吃掉)
c、 它的每一次放声啼叫、每一次出击都是为了儿女,你们认为它是怎样的一只母鸡?(板书:勇敢)
d、 男女生比赛读
(4)它不但负责、慈爱、勇敢,而且十分辛苦,哪一句最能体现它辛苦?
出示:它教鸡雏们啄食、掘土,用土洗澡,一天不知教多少次。
母鸡一天要教鸡雏不知多少次,它累不累?它为了儿女,任劳任怨,你感觉它是一只怎样的母鸡呢?(板书:辛苦)
(5)学习了母鸡带养小鸡雏的一些感人事例,我们来看看这两句话:
出示: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a、 你知道母鸡为什么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呢?你知道母亲为什么是英雄吗?
是的,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它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一位英雄。
难怪作者说: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b、 这个时候,作者对母鸡只是不再讨厌吗?作者对母鸡还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喜欢上了母鸡,而且无比尊重和敬佩这只有了一群小鸡雏的母鸡)
c、 让我们带着无比敬重的敬意齐读课文第二大段。
在情感的表达上,都是对小动物的喜爱,《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2、除了情感表达方面,两篇文章在写法上还各有哪些特点呢?
结构都很清晰:《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则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很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表现小动物特点时: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的具体生动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语言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朴实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
母鸡老舍心得体会篇三
《母鸡》这篇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情感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口语化,京味隽永、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师:可是现在作者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因为老舍先生认识了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出示句子: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鸡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生:大声读句子
师:自由读课文第58节,读读、圈圈、划划体会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生:学生自由读圈划词句理解(师巡视)
生: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儿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从挺着脖儿、歪着头儿、挺着身儿这几个表示动作的词语中可以看出这只母鸡自从有了一曲鸡雏后非常小心,对自己的孩子很负责。
生:(对前面一个同学发言进行补充)警戒的意思是:警惕、戒备。自从有了一群鸡雏后这只母鸡警惕、谨慎、警戒是一位负责、慈爱的好妈妈。
生: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我觉得这只母鸡非常勇敢,假如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而且把它们赶出老远。(读句过程中强调赶出老远。)
生:老师我有补充,课文前面提到它永远不反抗公鸡,但自从有了一群鸡雏后连大公也怕它三分可以看出它非常的勇敢。(读句中凸现连、也这两个字)
生:这位鸡母亲负责、慈爱、辛苦,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是任何贪睡的`人也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自从有了鸡雏后,它连晚上休息时也变得非常警惕,一有动静它便放声啼叫。
生:而且它的叫声顶尖锐、顶凄惨(夸张强调顶的读法)
师:顶是什么意思?(适时发问)
生:顶特别,到了极点。
师:请你再来读读这句句子,把这种顶尖锐、顶凄惨的感觉读出来。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这里把鸡雏和母鸡进行对比,每一个鸡雏都吃得胖胖的,而母鸡自己却瘦了不少,说明鸡妈妈很慈爱自己舍不得吃都省下来给自己的孩子吃。
师:(出示图片:鸡妈妈和一群雏鸡)鸡母亲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它伟大因为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生读第9自然段
分析:
课文的第58节通过对母鸡保护鸡雏的动作和神态的细致描写,生动展示了一位母亲的形象。引导学生围绕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母爱的伟大。作为教师从旁协助在关键处或指导朗读,或引发思考,或提示点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感悟文章遣词造句的精妙为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中心起推波助澜的作用。
补充拓展资料(老舍先生的生平)老舍,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父亲是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微薄收入为生。母亲含辛茹苦把他抚养长大。(帮助学生理解老舍为什么对母鸡会有前后如此大的变化并体会一位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
师:现在让我们在来听听母鸡的叫声,你又听懂了些什么?
出示句子进行说话训练
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 。
当母鸡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好像在说: 。
在夜间若是有什么动静,母鸡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好像在说: 。
(学生选择其中一句进行操练)
生:母鸡听到什么东西响了一声,立刻警戒起来,咕咕地警告鸡雏,好像在说:孩子们有危险,快到妈妈这里来,妈妈保护你们。
生:当母鸡发现了一点儿可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好像在说:宝贝儿快过来,妈妈发现这里有好吃的,快来吃呀!
在夜间若是有什么动静,母鸡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好像在说:人们啊快醒醒了,有黄鼠狼来了,快来救救我的孩子啊!
师:我们目睹了母鸡的坚强、无畏、无私和不辞辛苦。在这其间所自然流露出来的母性的光辉和力量令我们不禁对母鸡肃然起敬。一位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生:齐读课文的最后2小节(学生在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感受了母鸡平凡后的伟大读出了感情)
分析:母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古到今人们对于她的讴歌与诠释从未有过终止。在课文的最后作者深情地讴歌到一位母亲必定就是一位母亲通过文本细读我了解了作者的生平,让学生在品析词句,体会情感的学习过程中,在朗读感悟母鸡对鸡雏的平凡细节中自然地联想到生活的场景,层层推进,勾起对母爱的回忆,从而揭示出:母亲是伟大的,一位母亲必定是一位英雄的文本主题。
总评:
《有效教学艺术》一书中说到: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要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本,首先要让课本变成学生的读本。要会学,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从会读课本开始的。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使学生读课本,读出兴趣来,读出学习问题来,读出学习成果来。
中国古代教育家韩愈认为,读书要手批目视,口咏其言,心唯其义。意思是说,翻阅读本,朗读其词,要用心思考和体会书中所讲的含义。读书要读出含义,领会含义,读出含义来,这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点。
母鸡老舍心得体会篇四
读了《七彩阅读》中的第一篇文章《母鸡》,我的心里万分激动。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老舍先生一向讨厌母鸡。母鸡从不反抗公鸡,但有时候却欺负最忠厚的鸭子,真是讨厌极了。但是现在,作者不再讨厌母鸡了,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不管母鸡看到多少食物,也只是啄一啄,然后给它的儿女吃,吃完之后,所有鸡雏的肚子都像装了两个大汤圆,自己却消瘦了许多。母鸡还要教小鸡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要教多少遍,母鸡只要听到一点声响,就会发出警报,让自己的儿女到自己身边来,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要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我家也有一只母鸡,她就是我的妈妈。
暑假的一天,我刚吃好晚饭,肚子就有一点不舒服,我捂着肚子,慢慢吞吞地走到楼上,在走楼梯的时候,我是头昏眼花,加上我的肚子不舒服,走楼梯就更难了。当我走到楼梯的时候,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姐姐听见了响声,迅速地跑上楼,见我倒在地上。脸上一副焦急的表情,又迅速地跑下楼,把我的状况禀告了我的妈妈。她听了,十万火急地跑上楼,婆婆也不落后,紧跟在妈妈身后,跑到楼上,问我哪里不舒服。
大约一个小时过去了,我开始出现吐,泻,头晕等症状妈妈见我这样,开始着急了,无奈之下只好带我去医院。妈妈把我扶下楼,又把我抱起来,连走带跳地把我放在车上,自己连衣服都没有来得及穿,就骑着电瓶车把我送进了医院。又验了大小便,经过医生的检查,才发现我的了急性肠胃炎,必须马上输液,听到输液,我一点也不害怕,因为打针就像蚊子叮一样。我慢慢地走向病房,躺到病床上,医生拿着针走了过来,插进我的血管里,液体顺着皮管流进我的血管里,我也渐渐地睡觉了。在医院里住了三天,终于可以回家了,妈妈又把我报到电瓶车上,骑着电瓶车上,回了家。
我的妈妈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她有了我这一只鸡雏,一位母亲就必定是一位英雄。
母鸡老舍心得体会篇五
老舍先生在《我的理想家庭一》文中说:“一妻和一儿一女就正合适。女儿顶好是十二三岁,不准小也不准大,老是十二三岁。儿子顶好是三岁,既会讲话,又胖胖的会淘气。”
这样的孩子,的确令人喜欢。女儿十二三岁,既能做些家务,又知道心疼爸妈。而且总也长不大,免得嫁给别人。三岁的儿子,白白的,胖胖的,会走路,也会说话。你逗他,他就会笑;你骂他,他就哭。时不时地耍点小聪明,惹点小乱子,给一家人增添很多话题和乐趣。
老舍先生的幻想,让我想起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孩子,才是理想的孩子?老舍先生的标准是儿子三岁,女儿十二三岁,而且总也不要长大。这样既能保持他们的天真和童趣,父母也可以少操许多的心。但谁都知道,这是绝不可能的。
现在的父母们,似乎更加理智和现实。对孩子的期望和目标,也更加清晰。在这些爹妈的心目中,理想的孩子必须是聪明的孩子。不说过目不忘,起码一点就通。他们在学校里学习成绩,最好总是第一。偶尔第二或第三,也只是马虎大意。学校的老师也摸透了家长的心思,于是每开家长会,总是对一些家长赞美他(她) 们的孩子:”这孩子真聪明,就是粗心大意。“于是给家长造成了一种错觉:我的孩子只要改了”粗心大意“的坏习惯,在班上就可以稳拿第一了。在家长心目中,理想的孩子必须是听话的孩子:让他练钢琴,他就练钢琴:让他学画画,他就学画画。爸妈让他往东,他就绝不会往西。
为了把孩子培养成理想的孩子,不同的家庭采取了不同的手段。其中最传统也最普遍的方法,就是骄纵和打骂。有的是骄纵过度,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李双江教授和梦鸽之子李天一,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学冰球就送到美国冰球学校,厌烦了,被美国冰球学校开除,就回国玩汽车,不到法定驾车年龄就花几十万元买辆宝马玩玩,骄奢淫逸,最终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有的打骂过度,典型例子是网上报道的一位石家庄的母亲,竟然在学校门口暴打孩子,原因是孩子没完成作业。被打的孩子已经满头是血,这个母亲仍不罢休,我很想问一句:”你们是不是理想的爸妈?“敬请李双江夫妇和石家庄那位母亲诚恳地回答。
朱自清先生说:”人的好坏与成败,也不尽靠学校教育;说是非大学毕业不可,也许只是我们的偏见。好在孩子们还小,将来的事且等将来吧。目前所能做的,只是培养他们基本力量,即胸襟与眼光。光辉也罢,倒霉也罢,平凡也罢,让他们各尽各的力去。"在朱自清先生看来,孩子们最需要培养的,是胸襟和眼光。拥有宽阔胸襟可容万物,练就独到眼光能通达远方。
笔者认为理想的孩子是身心健康的,既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又能融入社会群体。理想的孩子是有追求的,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梦想。他们未必样样优秀,却能够发现,发掘和培养自己与众不同的特长。理想的孩子是快乐的,无忧无虑,无拘无束,丰富多彩,天真烂漫。
我们的社会,已经发展到相对发达和繁荣的时代,财富越来越多,机会也越来越多,而且新一代父母正在成熟,他们会拓出一片高远的天空,让孩子们自由飞翔。
母鸡老舍心得体会篇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邻家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的体现,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由课文中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句子,体会母爱的伟大。
3、通过品读《母鸡》写法上的特点,初步懂的运用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来写文章。
由课文中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句子,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母鸡》写法上的特点,初步懂的运用夸张、对比的修辞手法来写文章。
(出示母鸡图片)这是什么动物?你喜欢吗?(说说喜欢的理由)你猜猜著名作家老舍爷爷喜欢母鸡吗?正巧他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母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那么我们一起走进他的作品,也许你就能找到答案。
老师知道大家都有预习的习惯,接下来就要检查一下你的预习合不合格了。 第一组:如怨如诉 颤颤巍巍 啼叫 欺侮 聋子 雏鸡 嘎嘎 咕咕 凄惨 慈爱 (指名读)
第二组:可恶 结起个小疙瘩
第三组:一撮儿毛 挺着脖儿 挺着身儿
(出示)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变化吗?找找、划划,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齐读)
(1)我一向讨厌母鸡。
(2)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作者是如何把这两部分连起来的?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是啊,作者利用了第4自然段,有一个关键的词语——(可是)连接了讨厌母鸡与不敢再讨厌母鸡两个部分的,我们把这样的自然段叫做——(指名回答)对啊,我们把这样的段落叫做过渡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使文章的内容更连贯。
(一)讨厌母鸡
同学们, “我”一向讨厌母鸡中的“一向”是什么意思?(一直,表示讨
厌的时间长,可能是三年五年,可能是从出生讨厌到现在了。)作者为什么长时间地、一直讨厌着母鸡?读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作者为什么讨厌母鸡?请你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划下来。
(品读句子,说感受)读这个句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只怎样的母鸡?
第一自然段:叫声讨厌
(出示)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
(整理朗读,读好长句。指名读;男女生对比读,读出母鸡的讨厌)
第二自然段:欺软怕硬(引导学生说出词语,记在段落旁边,作积累,读)
第三自然段:拼命炫耀
(出示)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读)
(为什么讨厌?你试着叫出声来;叫出点什么内容来。)
(不就是下了个蛋嘛,有什么了不起的,母鸡还这样——拼命炫耀)
(作者是怎么表现出来的?(读)恨不能——就是聋子——夸张手法)
(作者多会写啊!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母鸡爱炫耀的毛病,仿佛我们眼前就出现了一只爱炫耀的母鸡呢!你能模仿这说一说,写一写吗?)
(出示)慢吞吞的蜗牛 不动的乌龟 热情的小狗 好动的兔子 (先说后写,交流)
(三)不敢再讨厌母鸡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
第5自然段:勇敢、负责
第6自然段:负责、慈爱、勇敢
第7自然段:慈爱、辛苦
第8自然段:辛苦
那么多同学都发表了自己通过阅读课文、句子之后对母鸡的感受,真棒!那么现在,我们觉得这只母鸡负责吗?(负责)母鸡慈爱吗?(慈爱)母鸡勇敢吗?(勇敢)母鸡辛苦吗?(辛苦)此时此刻,在作者的心中,这只母鸡仅仅是一种动物吗?它还是一位——(母亲)我们作者是怎样称赞它的?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读,出示)——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再读)
这个时候,作者对母鸡不仅仅是喜爱了,更是——(指名回答)所以,“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此时此刻,我对母鸡应该喜爱的,应该尊敬的,应该尊重的。让我们一起把课文的第九自然段读一读!一定要读出对母鸡的喜爱、尊敬、赞美之情!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我们班谁朗读得最好?大家推荐一下。你能把这段话读好吗?那么我为你配上音乐吧!(指名读,齐读)
读着母鸡妈妈为她的小鸡雏们做的一切,我不禁想起了我的母亲。因为我的母亲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她也是那样地爱着我。我也要赞美一下我的母亲!(出示改编版)
(她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她有了我。她伟大,因为她是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相信,你的母亲也是那么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你也来赞美一下你的母亲。(配乐指名读;齐读)
同学们,老舍先生的这篇《母鸡》中,老舍先生采用了对比的写法,对母鸡的态度从一开始是讨厌母鸡,到后来的喜爱、尊敬,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在写讨厌母鸡时,老舍爷爷通过母鸡叫声讨厌、欺软怕硬、爱炫耀三个方面具体地写出了讨厌母鸡的原因。而后,老舍爷爷又通过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这四个方面具体写了母鸡、母亲伟大的一面,以致于老舍爷爷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同学们,老舍爷爷的母鸡写得十分生动、有趣,请你试着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积累在属于你自己的文字库里。
板书设计:
16 母鸡
叫声一 不 慈爱
欺软怕硬 向 敢 负责
爱炫耀 讨 再 辛苦
厌 讨 勇敢
厌
母亲
《母鸡》是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级语文第七册第四单元第十六课,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作者描写了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
《母鸡》是篇略读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作为一篇名家名篇,作者的语言非常地有深度,带有京味儿的语言,往往让我们南方人觉得难读。所以在字词教学上,我出示了四组词语,分别把文中的难读的词语找出来,一起来读读。
教学中,我还抓住重点句来理解作者对母鸡的感情:讨厌到不敢讨厌,采用先扶再放的教学策略,再切入课文抓住重点句学习,理解作者讨厌母鸡是因为母鸡的叫声讨厌、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而后,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不再讨厌母鸡,抓住作者总写不敢再讨厌母鸡的原因:“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让学生从文中找句子理解,并从句子中体悟母鸡作为母亲的优点。最后解决为什么用“不敢”,让学生体会到,因为母鸡的辛苦、勇敢、慈爱、负责,所以作者敬佩母鸡。
当然,在教学中还发现了很多不足,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可是自己因为觉得这也好,那也好,而舍不得丢掉一些,反而使课堂容量过大,课最后来不及上。还有自己上课节奏比较慢,学生反馈有重复的比较多。
母鸡老舍心得体会篇七
这堂课教学的是牛津英语(5a unit 3 at a music lesson)。我将这堂课主要设计为五个环节:1、复习。2、导入。3、利用课件教授新单词,句型。4、做游戏巩固。5、练习。
现将反思总结如下:
1.复习量不够。五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四年级上来,学习的主动性很差,学过的知识很容易遗忘,老师应该及时对学生所学的内容进行回顾。我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还不够,以后要多加强操练。
2. 利用课件教授新单词时,由于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的缘故,学生的兴趣都很高,掌握的还可以。让学生猜单词含义时,可创设合理的语境或提供相关的信息,再加上老师的语言或肢体上的提示,这样效果会更好。同时,多鼓励学生,以提高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3.在做游戏这一环节中,虽然牛津教材要求老师采用新颖多样的数学手段,如pair work,group work,games等在课堂上的运用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将“死书”变为“活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与牛津教材想配套的还有练习部分,语法。我们在课堂上应该尽量将这些练习穿插在平时的教学当中。但是在这一部分中我做得不够好。首次在游戏进行的过程中,学生上台表演应少而精,具有典型性。可以让充当观众的学生帮表演者找错,这样其余的学生也不会因为无事可做而在下面讲话,表演的学生也不会因为没有观众而没有积极性。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反映和情绪。教师不应该是整个课堂的领导者,而是一个引导者。整个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把准备工作做细致,充分考虑各种突发事件的可能性,才能真正上好一堂课。
母鸡老舍心得体会篇八
老舍先生在《我的理想家庭一》文中说:"一妻和一儿一女就正合适。女儿顶好是十二三岁,不准小也不准大,老是十二三岁。儿子顶好是三岁,既会讲话,又胖胖的会淘气。”
这样的孩子,的确令人喜欢。女儿十二三岁,既能做些家务,又知道心疼爸妈。而且总也长不大,免得嫁给别人。三岁的儿子,白白的,胖胖的,会走路,也会说话。你逗他,他就会笑;你骂他,他就哭。时不时地耍点小聪明,惹点小乱子,给一家人增添很多话题和乐趣。
老舍先生的幻想,让我想起了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孩子,才是理想的孩子?老舍先生的标准是儿子三岁,女儿十二三岁,而且总也不要长大。这样既能保持他们的天真和童趣,父母也可以少操许多的心。但谁都知道,这是绝不可能的。
现在的父母们,似乎更加理智和现实。对孩子的期望和目标,也更加清晰。在这些爹妈的心目中,理想的孩子必须是聪明的孩子。不说过目不忘,起码一点就通。他们在学校里学习成绩,最好总是第一。偶尔第二或第三,也只是马虎大意。学校的老师也摸透了家长的心思,于是每开家长会,总是对一些家长赞美他(她) 们的孩子:"这孩子真聪明,就是粗心大意。"于是给家长造成了一种错觉:我的孩子只要改了"粗心大意"的坏习惯,在班上就可以稳拿第一了。在家长心目中,理想的孩子必须是听话的孩子:让他练钢琴,他就练钢琴:让他学画画,他就学画画。爸妈让他往东,他就绝不会往西。
为了把孩子培养成理想的孩子,不同的家庭采取了不同的手段。其中最传统也最普遍的方法,就是骄纵和打骂。有的是骄纵过度,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李双江教授和梦鸽之子李天一,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学冰球就送到美国冰球学校,厌烦了,被美国冰球学校开除,就回国玩汽车,不到法定驾车年龄就花几十万元买辆宝马玩玩,骄奢淫逸,最终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有的打骂过度,典型例子是网上报道的一位石家庄的母亲,竟然在学校门口暴打孩子,原因是孩子没完成作业。被打的孩子已经满头是血,这个母亲仍不罢休,我很想问一句:"你们是不是理想的爸妈?"敬请李双江夫妇和石家庄那位母亲诚恳地回答。
朱自清先生说:"人的好坏与成败,也不尽靠学校教育;说是非大学毕业不可,也许只是我们的偏见。好在孩子们还小,将来的事且等将来吧。目前所能做的,只是培养他们基本力量,即胸襟与眼光。光辉也罢,倒霉也罢,平凡也罢,让他们各尽各的力去。"在朱自清先生看来,孩子们最需要培养的,是胸襟和眼光。拥有宽阔胸襟可容万物,练就独到眼光能通达远方。
笔者认为理想的孩子是身心健康的,既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又能融入社会群体。理想的孩子是有追求的,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未来充满梦想。他们未必样样优秀,却能够发现,发掘和培养自己与众不同的特长。理想的孩子是快乐的,无忧无虑,无拘无束,丰富多彩,天真烂漫。
我们的社会,已经发展到相对发达和繁荣的时代,财富越来越多,机会也越来越多,而且新一代父母正在成熟,他们会拓出一片高远的天空,让孩子们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