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不仅是对作者思想的回应,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反思和表达。通过阅读这些读后感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
优秀寻找安详读后感(模板14篇)篇一
这一刻,我站在阅海万家十八楼的阳台上眺望贺兰山,有些不敢相信,这就是我生活了快十五年的银川,她美丽得有些虚幻,有些不真实,甚至有些非人间味。
在我和贺兰山之间,湖光和灯光交辉,悄然进行着一场光的交响。
这些年,因为到全国做志愿者,差不多走遍了全中国,北到漠河,南到天涯海角,也到过不少发达国家,还真没有看到这种童话般的美丽画面。
突然觉得,银川的美丽是文学的。
2014年初,银川市拿出巨资奖励尖端文艺家,同时大面积奖励了草根文艺家和书香大使,让全国瞩目,现在看来,这不单单是奖励草根文艺家,而是一次留根行动。
这一刻,我站在阅海万家十八楼的阳台上眺望贺兰山,有些不敢相信,这就是我生活了快十五年的银川,它美丽得有些虚幻,有些不真实,甚至有些非人间味。神情恍惚间,我常常觉得,身边有无数的凤凰正在展翅,有无数的妙音鸟正在歌唱;西夏国孔子学院里的读书声仍在朗朗,那是中华大地上最早的孔子学院;党项人发明的活字印刷机还在叽叽,那是中华大地上最早的印刷车间。
有时,觉得银川就像一位美丽的少妇,黄河水像绸缎一样缠在她的腰间。
有时,觉得银川就像一位英俊的少年,太阳神像父亲一样把它抱在怀里。
突然觉得,银川的美丽是神秘的。
这一刻,我站在阅海万家十八楼的阳台上眺望贺兰山,有些不敢相信,这就是我生活了快十五年的银川,它美丽得有些虚幻,有些不真实,甚至有些非人间味。贺兰岿然,长河不息;塞上江南,回族之乡,西夏古都,丝绸之路;黄河金岸,内陆港口,书香气韵,文学之乡;七十二连湖,心心相连,八十万同胞,亲如一家;爱伊河畔,渔歌唱晚,鸣翠湖上,鸟语花香;中国电影从这里走向世界,韩美林周国平是她的荣誉市民。这些句子,已不知到全国各地讲了多少遍,但仍然觉得,这远不是我要表达的银川,当然更加无法代表此刻我心里的银川,我深深爱着的银川。
阅海万家,万家阅海,这是银川市的公职人员体会政府温暖的地方。目光从如林的楼丛里穿过,通过一扇扇窗户,随着一盏盏灯光,我把无尽的祝福送达。
这一刻,我九十高龄的父亲、八十四岁高龄的母亲已经安睡。他们的对面是同样梦幻一般的霓虹灯海。这灯海,虽然没有老家小山村的安谧,没有老家小山村手可摘星辰的天人合一,但也足以启发他们对天地新的想象,这从他们的问题可以得知。
一天,母亲说,小时候,你奶奶说,大山外面有一个花花世界,叫城里,现在,才知道什么叫花花世界。
我问母亲,花花世界好,还是咱们那个小山村好。
母亲说,各有各的好。
父母被接到银川生活已经一年。当初,和父亲谈判的结果是在银川度过晚年,但叶落还是要归根的,我答应了这一点之后,父亲才同意到银川来。
但在张贤亮先生去世之后的几天,父亲的口气松动了。张贤亮先生遗体告别仪式那天晚上,我有意告诉父亲,张贤亮主席选择了火化,遗骨将安葬在影视城。然后试探性地问他,您老人家百年后,可否像张贤亮主席那样火化,骨灰也可以像张贤亮主席那样,随我走四方。父亲说,可以,口气是轻松的。
我不由看了一眼父亲,父亲的脸上全是安详。
陡然间,一种无法言说的滋味涌上我的心头,既高兴,又感伤。我不知道父亲是出于什么考虑,这样轻松地回答了我的问题。因为在我的心理准备中,要让父亲的归属情感走到这一步,将是一个长期战役。
也许,是父亲真的相信了,有那么一天,我会辞掉工作,带着爱人云游天涯。父亲知道,在南京等地,有那么几位从事传统文化的好友,或者办了书院,或者建了学校,非常真诚地邀请我和爱人到他那里,以院长或主讲的身份常住,所有生活用度都不用我操心,特别是南京的那处,古色古香,安静又美丽,我和爱人看了之后,真动了心。回来给父亲说,父亲说,太远了,住在银川都觉得远,何况南京。
心想也是,真不能再折腾他们了。
但父亲显然认定我终有一天是要走四方的。现在,张贤亮主席把骨灰安置在他孩子每天上班的地方的遗嘱,给了他启示。
随之,一份无比深沉的感动涌上心头,父亲是以这种方式支持我走四方,他原来反对我出去做志愿者,我爱人就让他看我的光盘,不想父亲由反对到支持。
我把父亲同意放弃叶落归根,视为对我将来云游天下生活方式的支援。
不由得,我的鼻腔就酸了。
话说远了,回到银川上。
我不能就这样挥别银川,西海固生养了我,银川成就了我。在这里,有那么多支持我的亲人,关怀我的领导,照顾我的朋友。在这里,有我十五年的光阴,连同十五年的梦想,还有那些牵挂在心头的人事,甚至一街一巷。
每当乘车经过老市委大楼,我的心里就会一动。刚从西海固调到银川,我就住在市委大门楼上的一间房子里,虽然如涛的噪音常常让我彻夜难眠,但是现在想起来,心里却是如此的温暖。还记得,每当周六周天,那位点名调我到市上的.领导会到单位加班,还记得,有位好心人把买好的饼子悄悄放在我的门廊上。
每当乘车经过民族南街,看到水利家属院,我的心里就会一动,在我过了几年单身汉生活之后,在领导的关心下,妻子终于调到银川,儿子也正好从固原一中考到银川一中,我们一家就在这个院子里租了套房子住。在那里,有妻子留下的柴米油盐的味道,在那里,有儿子留下的欢声笑语。
一次,会见完一位朋友,回家时,不觉走进民生巷,不防,被一阵伤感击中。那是银川市文联当年办公的地方,对面的几家面馆,是我下班后常常光顾的地方。陡然间,我的眼泪居然出来了。我意识到,已经好久没有来这里了。我信步踏进那个小院,伫立在那里,让感伤伴着思绪流淌。
现在,我已经十分稳定地生活在银川,不但衣食无忧,而且被人关怀,受人尊重,并且能够放开手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该是一种怎样的福气。
更让我欣慰的是,每天下班回家,一进门,还能够叫一声老爸和老妈,吃到老母亲做的饭菜,蒸的馒头,的饼子,这该是一种怎样的福气。
此刻,夜已安静,让心灵沐浴在这美丽又温情的万家灯火里,觉得整个天地,都被感动装满。
才发现,我是如此深沉地爱着这片土地。
记忆的影集一页页打开,我才意识到,在这个小城里,有那么多值得我怀想的人事,大大小小。我才意识到,他们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是如此地在乎他们,爱着他们,包括那些给我端过面的小服务员,理过发的美容师,修过自行车的师傅,我都是那么怀念他们。
现在,我的心里只有一个声音,我爱你们。
父亲大概没有想到,他的晚年要在这个小城度过,更没有想到,终有那么一天,这个小城的几尺泥土,将要把他拥抱。
同样,我对将要接纳父母的那方泥土,充满感激。儿女再有孝心,也无法让父母长生不老;儿女再有能耐,也不能代替收容父母遗骨的那方泥土。
那方泥土不过三尺,但对于一个生命来讲,却是故乡。
想象着,有那么一天,我老了,同样站在银川的某一栋高楼上,抬眼就能够看到父母所在的某一家灵园,我的心里该是多么安慰;想他们时,就到他们脚下,静静地坐一会儿,那将是多么安慰。
不由得对妻心生感恩,父亲之所以这么快在情感上接受了银川,是和她一年升级版的大孝行动分不开的。
当年,问父亲,世界上最好的地方在哪里,父亲说,粮食湾。粮食湾是西吉县将台乡明星村七组,是父亲出生并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曾经多少次,我把父亲接到银川来,住一段时间,他都要嚷着回去。有一次,我不送他回家,他居然像小孩子一样用绝食逼迫我,我只得把他送回去。回到老家,他逢人就说,银川,一个让人受罪的地方。
现在,父亲大概不会再这样说话了。母亲更加可爱,她以我们吃惊的速度接受着新生事物,已经学会了打手机,用电磁炉、电饭锅、电热器,等等。能叫得上不少亲戚朋友包括同事的名字,也知道了什么是清真,什么是穆斯林。
既然选择了这个城市作为归宿,他们就要努力地适应它的味道,融入它的气息,为此,父母都在做着让人感动的努力。
眼看着父母的精神头越来越好,每天生机勃勃的样子,就更加不用担心,他们会变卦了。
此刻,我终于理解了一个词,落点。父母的落点是银川。我不知道我是否也要落在这里,但我知道,这已经是一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地方。
写下以上文字不久的一天,路过老百货大楼旁边一个小摊,看到一位大哥正在捧读一本书,书被牛皮纸包着,走近一看,竟是拙著《寻找安详》。可以想象作者本人当时的激动,差不多把那位大哥的核桃全买了。
回家的路上,一个词跳出脑海,安详银川。
许多问题一下子有了答案:
不少地方之所以不安宁,正是因为不安详。“满堂珍藏不及身心安泰,万千事业何如家室平安”。当大多城市把兴奋点放在“满堂珍藏万千事业”上时,银川的心思则在“身心安泰家室平安”上,为此,就有了安,有了详。
上上届市委领导说,要像办大银川一样办大文化。
上届市委领导说,要像岿然贺兰那样反浮躁,要下气力提高市民素养。
本届市委领导说,文联的同志能办多大的事,市委政府就给多大的支持;兰州的《读者》以转载取胜,银川的《黄河文学》要以精神坚守取胜,并批示让全市领导干部阅读其中的华章。
安详,就这样,同富裕、和谐、开放一起,在银川生长。
最近,同样一直在想,到底是什么,把父亲留在这片土地上。
现在,我终于明白,正是安详。
优秀寻找安详读后感(模板14篇)篇二
1.吻夕阳余辉,爱溢出温柔的眼眸;望四野安详,激情飞上诗句;听黄河汩汩,载无数苦难历史;观河沙沉沉,积淀多少回忆。
2.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空气中弥散着一种懒惰而安详的气息,阳光让我睁不开眼睛。
3.远望天山,山顶千年积雪,像一位久经沧桑的白衣老人安详地卧在那里。
4.在安详静谧的大自然里,确实还有些使人烦恼。怀疑。感到压迫的事。请你看看蔚蓝的天空和闪烁的星星吧!你的心将会平静下来。约翰.纳森.爱德瓦兹。
5.夏夜的星空是多么美丽啊!那些闪烁的星星是那么平静安详,既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又像一盏盏亮晶晶的银灯,看着我,照着我,使我产生了许许多多的幻想。
6.惊心动魄后的小村庄没有了往日的安详和宁静,取而代之的是满目的疮痍和毫无生气的哀号。
7.泛着绿光的水塘,像一块明净的镜面,十分安详地映照着高深莫测的苍弯。
8.我爱月亮,爱月亮的温柔、安详。月亮从不像太阳一样火急火燎地把炽热的光辉洒向大地;也不像风一样忽急忽缓的工作;更不像云儿一样懒洋洋的在天空飘荡。月亮总是柔柔地注视着大地,在星星的衬托下,轻轻地向我们“微笑”。
9.心地善良的人不要说他在做事说话的时候是安详平和的,就是他在做梦的时候,也是一团和气,心地凶恶的人,不要说他在做事的时候凶狠毒辣,就在谈笑的声音中,也充满着令人恐怖的气氛。
10.夜,好似一个正在睡觉的小宝宝,表情是那样安详静谧。现在,夜已深了,只有我一个人在欣赏着这迷人的夜晚,仿佛一切都是属于我的。
11.月亮渐渐升高,她身着白色的纱衣,娴静而安详,温柔而大方。她那银盘似的脸,透过柳梢,留下温和的笑容。
12.喜欢故乡的黄昏因为它温馨安详,喜欢深夜的星空因为它宁静明朗,喜欢那道弯弯的月牙,仿佛它是我曾经离别的情人,当太阳落山之时她就会挂在枝头,注视着那扇不愿为她关闭的窗棂,静坐窗前的我,一生为她守候着。
13.在安详静谧的大自然里,确实还有些使人烦恼、怀疑、感到压迫的事情。请你看看闪烁的星星吧!你的心将会平静下来。
16.那老者面目安详,问他事情,只是淡然一笑,并不作答,一副知白守黑的神态。
17.天空满天星斗,像一粒粒珍珠,似一把把碎金,撒落在碧玉盘上。此刻是那么的宁静、安详,树叶在沙沙作响,星星在不停地眨着眼睛。
18.水默默无闻地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水悠然安详地处在最低位置。给人们树立了有容乃大的榜样。水静如明镜无尘动似龙蛇翻滚,给大自然刚柔相济的好处。
19.事到手且莫急,便要缓缓想。想得时切莫缓,便要急急行。处天下事,只消得安详二字,兵贵神速,也须从此二字做出。然安祥非迟缓之谓也,从容详审,养奋发于定之中耳。
20.风呼呼地刮,雨刷刷地下,但不消五分钟,风停雨歇,草原又返归于宁静,太阳露出笑吟吟的脸来,马儿吃着草,被雨水打过的草又挺直了身子,不怒不怨,大草原像一幅涂满了绿色、黄色底板的油画,照旧那样静谧、安详。
21.入夜,繁星点点,灯光迷离,银星和灯珠衔接在一起,夜的草原是这么静而安详,只有静静流淌的溪水声引起人对大自然的遐想。
22.我感恩阳光,暖暖的、薇红色的、芸芸的、苏苏的,沐浴着我的身与心,我舒心畅快在阳光慈父般的轻抚里,是一种永恒的安详感。
23.当落日沉没……银灰色的暮露笼罩着草原的时候,你就会看见无数点红火光,那是牧民们在烧铜壶准备晚餐。……夜的草原是这么宁静而安详,只有漫流的溪水声引起你对这大自然的退思。
24.夏天的星空是多么美丽啊!那些闪烁的星星是那么的平静、安详,既像一只只明亮的眼睛,又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让我产生了无穷的幻想。
25.看,树枝上挂满了雪花,她们是那样地轻柔,那样地松软,仿佛睡着了一样静静地躺在每一根枝条上,在微风地吹拂下,轻轻地摇曳,看上去是那样的安详、惬意。
26.皎洁的月光透过姚江边的柳树枝叶,柔和、温暖地发散开来,柳树旁边有两个清晰的背影,使他们披着月光,身体微微靠在一起,并肩向前走,幸福而安详。
27.那双眼睛充满了镇定,充满了安慰,没有任何的语言,却又仿佛包含了万语千言。那是一双多么神奇的眼睛,那时一双多么安详的眼睛,那时一双充满了爱的眼睛,那是一双天使般的眼睛。
29.星星比任何时候都要多,又大、又亮,它们既不眨眼,也不闪烁,是恬静的,安详的。
30.童年,像一盒盒冰激凌,冰爽又甜蜜。童年,像一支支画笔,描绘着童年的缤纷多彩。童年,像晨曦中的第一道光,那么美丽又安详。童年,像一场演唱会,演奏着童年的绚烂,迎接青春的到来。
31.月光如水,静静地洒在大地上,给大地披上银灰色的纱裙。她穿着素白色的衣衫,娴静而安详,温柔而的大方。她那玉盘思的脸。透过柳梢。留下温和的笑容。
优秀寻找安详读后感(模板14篇)篇三
书中说道,“当一个人内心存有安详,仅仅从一餐一饮,半丝半缕中,就可以感受到世界上最大的幸福。否则,即使他拥有世界,也可能和幸福无缘”。世界说安静即安静,说浮躁即浮躁,全看你如何看,全看你内心是什么样子的。丰富而充盈的内心世界会使人更自信更坚韧。我常常敏感,总是怕说错话办错事,别人一不满意就会陷入愧疚、自责、技不如人的负面情绪里,浮躁的内心需要读书,静心。书里说:我们当下就应读安详之书,做安详之事,而我们平时熟视无睹的《论语》《老子》《庄子》《坛经》之类的经典之书,都是一剂良药,都是安详之书。每天都要去读读,是否读懂并不重要,关键是读,一遍一遍地读,使自己始终处在一个氛围之中,你想不安详都难。想想自己,真是读之少之甚少。
郭文斌先生在书中不止一次提到:“三心”就能走遍天下,感恩心,敬畏心,慈悲心,三心的原点就是一个“爱”字,而在很多时候,我们的“爱”都迷失了方向。正是因为丢失了“爱”,呈现在生活中的'是一个一个的“假”我,带着面具的我们活得该多累!虚荣、不能坦然接受身边所有的一切。想想小时候吃颗糖便开心好久,和小朋友疯玩不肯回家被妈妈批评却依然乐哈哈;如今,和别人攀比,难接受自己的不完美,难接受自己的不会说话;怀念小时候的快乐……总是通过别人的肯定寻找幸福,如果一个人向外寻找幸福,生生世世也找不到幸福。所以回归本真,做个易满足的“孩子”,简单的生活,相信我的幸福会多一点。
大地无言,万物生长;日月无语,昼夜放光;高山无声,巍峨耸立。我们如能把身心融入这一切,就会听到快乐的声音,长久乐,乐长久……安详就会驻于你心。
读安详之书,做安详之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活在当下,止于至善……。
优秀寻找安详读后感(模板14篇)篇四
近来无雪也无雨,晴朗的天气确实会使人心情爽朗,明晃晃的阳光像一个微笑着迎面而来的少年,那种蓬勃汲取了源源不断的能量,令人心生欢喜!而恼人的风则像一个腹黑又闷骚的男子,阴郁的模样透着几分薄凉。让人望而生畏,不敢轻易招惹!
抵是气温回暖了,斜街对面那片香樟林暗绿的树荫里冒出毛茸茸的幼苗,支楞着两片嫩生生的叶子;有些潮湿的墙角石阶还泛起绿油油的青苔;匍匐在马路牙子上的迎春大概掐算错了时令,三三两两的萦黄点缀在枝条上;感觉冬天已经渐行渐远了,陌上花开,春光暗许,就这样缓缓归也!
静坐在如此安详的一隅,不由得生出一些思绪,上个星期到乡下去了一趟,赶上亲戚家清鱼塘,我远远的去看了,很有感触。回到家后晚上就稀里糊涂的生出浑噩的梦来,几天都不踏实。
那天午饭过后,我们一行几人,踩着弯曲的田埂,穿过几块菜园地,来到鱼塘的堤坝上,先前已经用水泵抽了一个晚上的水,此刻只余下坑底的几处水泡平伏在厚厚的淤泥上。水里密密麻麻全是逡巡游动的鱼,鱼尾焦急的拍打着水花,可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小,有的惊恐的跃出水面又回落,不停的重复着,也无法逃出生天;有的发出咕咕的叫声,像是绝望地呼救,却丝毫不能引来同情;有的以翼代足,扭动着扑腾上斜滩,正好撞上打捞的人,轻而易举就被捡进了鱼篓。
找来帮忙的人分工明确,一个经验丰富的老汉连同主家负责背着电瓶,寻找身条硕长比较欢实的大鱼,一摁开关就电的软趴趴的晕过去,跟在后面的年轻力壮的帮工不费吹灰之力就把它们甩进水桶,然后按着品种个头分门别类装在大容量的塑料箱子里。或许它们悠悠醒来,等到的再也不是凫游嬉戏的水中乐园,而是挑剔的眼光、翻拣的手指、铮亮的菜刀以及开膛破肚的惨烈。我有些不敢想了,周身冒着寒气,胡乱的`看着野外的景物,塘边的芦苇枯瘦成了杆子,几根蒲棒摇晃着沉甸甸的脑袋,有些裂开了,呲出的细绒随风飘着,很小的时候就听老人讲这一味药材,具有消炎止血之功效,常用于外伤出血。我还收集了一些回来。脚下向阳的阪坡,散落着许多簇蒲公英,黄色的小花不慌不忙的拨开叶丛亭亭而立,与坡下田里那三两枝早早拔节绽放的油菜花相互呼应。这些都是美好的、生机盎然的,仿佛不该发生眼下这些鱼类的劫难场面,许是命运这事情,已有定数吧!
前天,热心的乡邻又央人给我捎来一兜子小鲤鱼,有一拃来长,七八条的样子,都捞上来一天一夜了,鱼身摸上去黏黏的,估计早就魂游极乐了,我把它们倒进洗菜的水池里,惊奇的是鱼嘴陆续开始翕动,吞吐着清水,冷不丁又活了过来,它们一定是靠着相濡以沫才支撑到现在。真是赞叹生命的顽强,又唏嘘人类的狠辣,饕餮的肠胃已然成了众生的火葬场,必须要由衷的忏悔唤醒心底的善念,少造杀戮,多些珍爱!会活得更加平和!
(在不眠的夜晚,写出这些文字不求别的,只是安抚一下日渐焦躁的灵魂!)。
优秀寻找安详读后感(模板14篇)篇五
我很喜欢、很向往的一种状态,叫做安详。
安详是一种心境,幸福是一种体验,只有安详的心境才会有幸福的体验。这个季节,窗外的寒气似乎让伊宁市的冬天也显得格外寒冷。我窝在家中,放着轻音乐,再次品读着郭文斌老师的《寻找安详》,心中倍感踏实和幸福。
如今随着生活压力的日益剧增,人们往往忽略了自己眼前的幸福和目标。读到郭文斌老师的《寻找安详》时,感动和幸福充溢着内心。《寻找安详》,通过宁静平和的语言、清静如水的文字为我们铺开了一条回归常识的路,一条找回安详的路。读着这本书,让我有了幸福温暖胸怀的安详之感。
《寻找安详》就是想给现代人指出一条回家的路,是一条能够让生活和回家并行不悖的路,而且是不管你现在在任何方位,都可以随时切入的路。安详既是一条回家的路,又是家本身。安详是文学,但已超越了文学。安详正想告诉当代人,安详不在别处,安详正好在柴米油盐里,柴米油盐正好是安详着陆的地方,正好是安详的道具和道路,只要你从中学会转身,安详就在身后,甚至就在转身之间。可以说《寻找安详》又是一部《论语心得》,旨在给迷失于现代物质中的人治疗“心伤”。这也是他提倡安详主义的目的`之一。
优秀寻找安详读后感(模板14篇)篇六
“安详”与“安祥”
有些词如想当然或作似是而非的理解,往往出了错还不知道。“安详”一词有人错作“安祥”即为一例。有人以为“安祥”即“安安祥祥”之意也。结果理解错了。
某读书报有这样两句话:“达天阁正面是‘魁星点斗’的塑像,神采奕奕,背景是八仙过海的浮雕。八仙有的安祥,有的诙谐,有的潇洒。”这就把“安详”错成了“安祥”。
“安详”:从容不迫,稳重。多指语言举止。如“面容安详”“举止安详”“老人安详地坐在靠椅里”。又如《长生殿·舞舟》:“安详,徐开扇影露明妆。”此处的“安详”即从容自如的意思。冯梦龙《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近因小女出阁,预置媵婢月香。见其颜色端丽,举止安详,心窃异之。”此处的“安详”即稳重大方的意思。
“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如“神态安详、面容安详、他安详地睡着了”。
没有“安祥”的写法。“容止端详”的“详”也是“安详”,指容貌举止端庄安详。
“安”迄今未见与“祥”构成词的。古时作善、吉祥解时,详通祥。现代汉语已把“详”“祥”分了工。用“安详”的“详”并非吉祥之意,是不可通用的,如写了“安祥”就成了别字了。
“安详”而不“安祥”
如果说“分”与“份”两个字因为形音义相近而容易混淆的话,“安详”错写成“安祥”也有相同的原因,加上人们受“安定”、“祥和”等词的影响,“安详”一词中的“详”就更容易被错写“祥”。比如:孔子反对情感的极端化,自己的情感也把握得恰到好处,正如其学生所描绘的:“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即:孔子温和中寓有严厉,有威仪但不凶猛,庄严中寓有安详。即:温良恭俭让。这就是孔子追求的和谐情感最佳值。“安详”是“从容不迫、稳重”的意思。如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这样写道:近因小女出阁,预置媵婢月香。见其颜色端丽,举止安详,心窃异之。这里的“安详”也就是稳重的意思。
“详”是形声字,从讠(言),羊声。它的本义是审察、审理,从而引申出现在跟“略”相对的详细、说明、(事情)清楚等几层含义。
“祥”也是形声字,从示,羊声。它的本义是指凶吉的预兆,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现在的“祥”也就是指吉利的意思。
“安定”与“祥和”是两个词,“安定”指(生活、形势等)平静正常,稳定,“祥和”指吉祥平和、慈祥和蔼。两个词常连用在一起,但没有“安祥”这个词。
优秀寻找安详读后感(模板14篇)篇七
每人心中都有那么一份安详。
古人有自己的安详。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有他自己的安详。于杜甫,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封白纸黑字的家书是他的安详。
离家游子有自己的安详。人虽似断了根的兰花,失了土的蓬草,但只要触及大地,便能感到归属的温度,他也有了安详。就连动物也有自己的安详。山地上总有一群蚂蚁不知疲惫地搬运货物,可谁说忙碌的他们想到冬日的温暖富足,就没有安祥之感呢!
这么看来,安详似手足如此简单的东西,唾手可得。
那于我呢,我的安详在哪儿?
小时候,一幢老房的二层,便是我的安详。我总是坐在自行车上,指着不远处的房对妈妈说:我们到家啦!是呀,终于到了。我便会感到莫名的踏实,脸上也不由地露出笑意。
但我错了。
一旦,爸妈都有事儿,吩咐我一个人在家,不要乱跑,我轻快地答应了,毕竟这是我家,有什么好怕的。
可随着啪一声响亮的关门声,我再回头,原本安宁和谐的小屋此时却显得偌大又空洞。
大概是我太孤单了,我想。便打开电视,吃起零食。可不知怎的,这原本有趣的动画片我也无心再看,而是总感觉身后是否站着个人。我越想越怕,好像身后真有其人,还在不断靠近我。我索性将电视声音调大,好像胆子也能变大。但这都没用,我仍能感受到他空洞的眼睛,还有,一双黑色大手正向我伸来。我再也捺不住了,捂上腿,回过头,大叫一声:呀!
啪!我再睁眼,却发现没有人,回过头,原来是爸妈回来了。我也不管他们惊诧的眼神,只扑到他们身上,一下子,周围的空间又变小了,变亮了,空气也暖了起来,安详的'感觉又回来了。
直到后来我才明白,我的安详不在那一座老房那儿,而在爸妈身旁。看来安详于我,也不是那么易得到的。
于是,我也理所当然地想,爸母的安详也是从他们的父母那儿得到的吧?这不,近日,我们一家人回老家看爷爷奶奶。爸爸自然很高兴,一直与他们聊天,他们说的话都很平常,奇怪的是爸爸的语调,总是怪怪的,不是滋味儿。我仔细的才发现,这是他说的方言,可这么多年在南京连家乡话也忘了,说来也难怪如此。那他为何还说呢?我便问他,他笑笑,说:回家了,总该说家乡话。我品味他的话,觉得他大概是为了抹开和长年未见的父母间的距离,让他们感到安心吧。我突然觉得,这安详也是互相给予的一种安全感。
优秀寻找安详读后感(模板14篇)篇八
放弃,不是躲避,不是懦弱;放弃,是一种豁达的处事态度。试想想,一个人一生要经历多少人与事,不懂得放弃那些已经失去、不可挽回的东西,又如何能把握住真正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呢?如果你发现你的世界里惟一的那扇大门不再为你敞开,就不必再在门前徘徊,或撞得头破血流终不醒悟。
要学会放弃,然后转身寻找一个为你开放的天窗,在那儿你同样能望见满天的星斗……。
优秀寻找安详读后感(模板14篇)篇九
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中,我们常常感到焦虑、疲惫和不安。追逐物质财富的同时,心灵深处却渴望一种安详和平静。寻找安详的心得成为了现代人的共同追求。究竟何为安详,又该如何寻找安详的心得?让我们一同探寻这个主题,感悟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第二段:外在修行。
寻找安详的心得需要从外在修行开始。外在修行是指调整生活环境和行为习惯,为内心创造一个宁静的空间。首先,我们需要远离喧嚣和繁忙的城市,亲近大自然。大自然给予我们一种无声的力量,让我们感受到宇宙的辽阔和宁静。其次,我们需要保持身体的健康,定期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只有身体健康了,才能走向内心的安详。最后,我们还需要培养审美的能力,欣赏艺术和美的事物,让美化解内心的纷乱和不安,给予我们一种平和的力量。
第三段:内在修行。
外在修行只是寻找安详的开始,我们还需要进行内在的修行。内在修行是指通过培养内心的美好品质和修炼内心的态度,实现内心的安详。首先,我们需要培养感恩和宽容的心态。感恩者心存感激,宽容者心怀慈悲,这两种心态能够化解内心的负面情绪,给予我们宁静和平和。其次,我们需要学会接纳和放下。接纳是指接受自己和他人的不完美,放下是指放下过去的痛苦和困扰。只有接纳和放下,才能获得内心的释放和愿意。
第四段:心灵修行。
心灵修行是寻找安详的核心内容,是寻找内心平和与宁静的重要途径。首先,我们需要培养冥想的习惯。冥想是指让自己沉淀下来,专注于当下的状态,并且保持空灵的心境。通过冥想,我们能够舒缓压力,平复内心的波动,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和平。其次,我们需要锻炼自己的智慧。智慧是指对事物的了解和认知的深度,越深入越通透,就越容易获得内心的安详和平静。最后,我们需要修炼爱心。爱心是指对他人的关心和善意,能够化解内心的恐惧和焦虑。只有通过爱心,我们才能体会到内心的宁静与和平。
第五段:总结。
寻找安详的心得体会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之旅。通过外在修行、内在修行和心灵修行,我们逐步接近内心的安详与和平。在现代社会的喧嚣和繁忙中,保持内心的平和和宁静非常重要。通过寻找安详的心得,我们能够让自己走进内心的宁静之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祥和。让我们坚持修行,不断追寻内心的安详与和平。
优秀寻找安详读后感(模板14篇)篇十
《寻找家园》,在精神的荒芜中,寻找灵魂的家园!
一口气读完高尔泰的《寻找家园》,掩卷沉思良久。
眼前似乎站着一个执拗倔犟的老头,邋邋遢遢,沾满油彩的衣服遮不住一种拒绝媚俗和奴化的气质。
算一算,高尔泰今天已是望七之年了,叫一声“老头”不为过。
可读他的文章,总觉得他和“老”毫无关系,这期的《读书》上有介绍他的一篇文章《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孩子》,是的,他还是个赤诚的孩子,无论年齿多大,向往自然与自由的天性不改,动荡、孤苦与劳役没有改变他自由的灵魂。
在那篇回忆少年生活的《时来运转》中,高尔太回忆自己逃避学校乏味的教学,一个人跑到校外的荆棘丛中,用茅草搭一个鸟窝,藏进去自由自在地看书。
“躲在鸟窝里看书,是大快乐。沿着一行一行的文字,我从铁铸的现实中逃遁而去。大考小考班主任成绩单全没了,有的是海阔天空万水千山;宇宙洪荒远古的传说奇幻突兀,神仙精灵奇士佳人雄丽高寒。”
这样有大快乐的鸟窝,高尔泰至今没有找到,在这个国度,苦难是向往自由者的宿命。
我不认识高尔泰,1989年我进兰州大学时,他已于三年前因“资产阶级自由化”离开兰大南下四川。
高尔泰在师生里面,仅仅成为一个民间传说。
他为什么要走,如何走的?那些高高站立在讲台上的老师是不屑讲述的,高尔泰在课堂上唯一的被提起,是上《中国革命史》的党总支书记,说海外有人“肆意攻击兰大逼走了高尔泰”。
年轻老师却私下给我们讲高尔泰逃离兰大的凄凉与落寞,而且有名有姓地说到某位系主任、搞自然辩证法的权威是排挤高最出力的人。
一些研究生告诉我有关他的许多逸闻趣事,如不修边幅,如脾气很怪,不通人情世故,经常一个人跑到食堂打饭,像梦游一样,旁若无人地买一盆面条,弄点咸菜就对付过去。
这些话当然只能悄悄地说,因为当时高尔泰又锒铛入狱了。
他的名字几乎成了校方的禁忌,可年轻的师生一刻没有忘记他。
一位丹阳籍的师兄以和高尔泰同乡而自豪,他将《美是自由的象征》推荐给我,说你要是这本书都没看过,别谈什么美学。
“美是自由的象征”那几个字像声声滚雷,击中了我的心。
特殊的日子我们迈进大学,等待我们的是革命传统教育、是反自由化的灌输,是军训,“自由”两字业已染上原罪。
那时年纪尚小,对学理了解尚浅,吸引我的是那本书诗一样的语言而处处能感受到的澎湃激情,——原来学术文章也能写得这样好看。
高尔泰在《老实人》中提到的杨梓斌先生,当时还有三尺讲台任其驰骋,我选修了杨先生的《孔子的哲学》,主要是为了混学分。
当时不知道杨先生和高先生的交情,劫后余生的杨先生也绝口不提高尔泰。
杨先生也是个天真的人,近六十岁了,花白的头发,有时笑起来还像个孩子。
他偶尔说起在劳改营的九死一生。
好几次他和死囚犯一起绑进刑场,他以为自己也会被枪毙,开始吓得尿裤子,可经过几次陪杀场,自己也麻木了,希望什么时候干脆给一子弹,了结了倒好。
他近50岁才有儿子,当时他的儿子上小学。
他对儿子的开蒙读物便是《论语》、《孟子》,等他儿子上小学三年级时,已将《论语》倒背如流。
有次讲到宝贝儿子和他老丈人的斗嘴。
他老丈人好像是个老干部,自己看电视时,要求外孙去里屋做作业,小孩一本正经地给姥爷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到这,杨先生一脸的得意。
高先生自去异国他乡后,这十多年,他的声音基本上在大陆知识层中消失。
即使在他任教的兰大等校,后来的学子有几个人还知道高尔泰?大四实习的时候,我好像在兰州宁卧庄宾馆见过他画的画,挂在墙壁上,是画敦煌莫高窟的,悲凉而雄浑。
前年一次采访中,同行有位记者是四川师大毕业的姐姐,途中不知怎地两人谈起了高尔泰,她非常激动,因为她和高尔泰熟悉。
她感慨已经好久没有人提起这个名字了。
自此在一大帮人中间,两人觉得很亲近。
十五年来,终于我们能在大陆捧读高尔泰的新作。
(说新作也不完全,许多篇章早散见于一些报刊或互连网上。
)感谢花城出版社,感谢林贤治等先生。
书分上下两卷,《梦里家山》和《流沙坠简》,一多写欢乐自在的童年、少年,一多写成年后的坎坷流离;一多写江南的明媚秀丽,一多写西北的荒凉广袤。
沈三白先生的《浮生六记》中,特意将《闺房记乐》和《坎坷记愁》排列在一起。
悲愁与欢欣,原本挨得很近。
尝遍了人生的大悲大喜的高尔泰先生,在大洋的那边,回望故国,恐怕心态已超越了对悲欣的感触。
造化弄人,让他以带罪之身,在敦煌莫高窟面壁那么多年,是幸还是不幸?在困苦的日子,他得到了爱情,有了家庭,可幸福是那样短暂,爱的人又那么快地离开尘世。
上天是惩罚他还是磨砺他?想起白居易过李白坟的感叹:“自古诗人皆薄命,就中沦落不过君。”这段故事,也许藏在高尔泰先生心中最隐秘最软弱的地方,他不愿回忆。
书中只能星星点点地提到。
哪个人不爱自己的故乡。
高尔泰这本书命名《寻找家园》,就说明这点。
他一直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书的两部分一写生长自己的故园,一写成就自己的第二故乡。
可是,爱家园的人必须离开家园,只能吟诵“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之类的诗歌,想象故乡遥望故乡。
愚蠢的国度愚昧的时代,最优秀的人总被放逐或自我放逐,法国曾经放逐过雨果,德国曾经放逐过海涅,苏联曾放逐了索尔仁尼琴。
杨小凯先生刚刚死在异邦,真得不愿意看到高尔泰先生终老异国他乡。
大学时看过高先生的一篇文学评论的,是评丛维熙的伤痕小说《雪落黄河静无声》。
小说的主人公在劳改营里和另一位同命运的女士相爱,可当他知道这位女士在饥饿的60年代初,曾经做过叛逃他国的计划,因为对祖国的“忠贞”,这位主人公离开了他爱的人。
高尔泰质疑了这种“忠贞”。
当自己被侮辱、折磨时,难道选择逃离就不是对祖国的忠贞么?这种忠贞实则带有“虽桀纣之君视之为尧舜”的奴性。
没想到高先生最终也选择了逃离。
高尔泰是一只灵魂不老的自由鸟,他爱自己的故园,但如果故园只有鸟笼子,那么只有飞走。
虽然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怅惘,但自由的天空能容纳浓浓的乡愁。
《寻找家园》是作者一生跌宕起伏的命运写照,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悲痛的缩影。
政治挂帅的天空是灰色的,人影瞳瞳鬼火粼粼,瓦瓮之声甚嚣尘上,然而却是吾国几千年历史的重复,文人每每遭遇政治的戕害。
也许高尔泰是顽固的石头,傲骨嶙峋,于这种大环境下的遭遇更为深刻。
读他的散文便可以感觉蓝火在沙漠上流动,无序的噩梦和看不见的鬼手随时伺机而动。
人性的卑劣处处可循,他是一个孤独的孩子,无意中卷进一个黑洞,心灵尚在悬崖呐喊,声音更为凄烈,因而他的家园是漂泊的,虚无的,他用一生去寻找。
读完《寻找家园》,犹豫了很久,要不要写读书笔记,因为觉得任何评论性的言语都苍白且多余;但若不记下心中翻涌的这些感触,似乎便不能继续前行,似乎便辜负了这一段沉重的经历,这些睿智的文字。
《寻找家园》一书,从开篇至末尾,朴实平淡的语句,波澜不惊的语调,但却让人感到扑面而来、惊心动魄的凄惨,作者几十年来跌宕起伏的生涯,全部展现在字里行间。
1955年于江苏师范学院毕业,分配至甘肃省兰州市第十中学任美术教师。
1957年二月,因在北京《新建设》杂志上发表论文《论美》而遭到批判,后反右运动中被打为“右派”。
冬天被开除公职,发配到位于甘肃省酒泉地区境内的“地方国营夹边沟农场”进行劳动教养。
1959年在兰州为甘肃省博物馆创作十年大庆宣传画,而免于一死。
1962年春天解除劳动教养,经时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的常书鸿帮助,于6月到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
1966年因文化大革命爆发遭到批判斗争。
后在五七干校劳动。
1977年平反。
1978年春天调至兰州大学哲学系,主持美学专业。
年底调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1982年回到兰州大学任教。
1984年因时任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苏恒的邀请来川师任教。
后又先后在南开大学和南京大学任教。
1989年六四事件之后,在南京大学以“反革命宣传煽动罪”被羁押,先后被关押在南京娃娃桥监狱和成都四川省看守所。
1990年以“结束审查”名义释放。
1992年6月经“黄雀行动”悄然离开成都, 7月11日抵达香港。
1993年辗转抵达美国,现居拉斯维加斯。
读完这本书,让我最大的感受是,作为一名旁观者,由于阅历和认识的缺陷,我们是读不出作者心中的苦难,读不出他那平静的心境。
这也不是就凭文字就能表达出来的。
这本书没有任何说教的成分,只是单纯地向读者展开了一幅描写灾难、凸显人性、记录历史的画卷。
诗人北岛曾评论高尔泰为“证人”这是一部散文,也是一部历史。
是中国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群体所经历的悲惨历史,也是高贵的人性之光在最黑暗的时代坚定闪耀的历史。
我们看到了替他隐藏日记的给过他鼓励温暖的右派分子安兆俊,在那艰苦的环境中仍然没有失去生活的热望,他每天吃不饱没有力气,也要蘸着开水擦洗头脸,抢不到饭儿剩下汤汤水水,他也要找个地儿坐下一勺一勺人模人样的吃…..这样一个自我修持的人,“他是坐着死的。”还有爱惜衣服胜过爱惜自己的龙庆忠,反右运动中单位名额不够被凑数“凑”上去的,这是个歌颂生活很阳光的人,他以此来安慰远方的母亲,依然逃不脱随即翻检的命运,死去衣服几易其主。
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爱摆架子找乐儿的上官锦文,拼死力干活不假颜色的饿死累死的郭永怀,饿得发慌电线杆般怠工的张元勤,积极响应组织号召说话正确得可怕的唐素琴…..这些右派分子,无一逃脱政治运动这头巨兽的吞噬,失去意义的生存,无休止的精神摧残,扛得住的苟延残喘,扛不住的就只有死去。
我印象深刻的.是每晚把裤子叠好放在枕头下,双双皮鞋擦得发亮,每天早晨在留声机上放一张舞曲唱片并配合韵律完成洗涮动作,脚步声清亮快速的教职工孙学文,他有满满三大箱书,他有划红线批注的习惯,而且见解不俗,他开朗无忧乐观的性格在紧张机械的生活中始终精力充沛,我们猜测这样一个人,如果他活着谁知道会为这个国家发挥多大的价值效应,他是被打成右派之时精神彻底崩溃跳楼自杀的。
书的封面是一片开裂、焦渴的土地,远处是吞噬一切的黑暗和血色的黄昏,就同书中所说的故事一般,浸透着泥土的沉重、朴实、芳香与苦涩。
流浪者与羔羊啊,迷失在戈壁滩上,渴望随着风沙,逃出这片荒原!
最后,正如北岛说的那般:星星般的弹孔中,将流出血红的黎明!
美学家高尔泰的《寻找家园》一书,从开篇至末尾,朴实平淡的语句,波澜不惊的语调,但却让人感到扑面而来、惊心动魄的凄惨,作者几十年来跌宕起伏的生涯,全部展现在字里行间。
优秀寻找安详读后感(模板14篇)篇十一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很吸引人的书,它很像童话,却很真实。
书的封面是在大海深处,有一条巨大的鱼,旁边有一个男孩围绕着它,我带着问号走进了这个故事。
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很穷的小村子里有一个捉鱼能手,他能够吃上鱼,就称“鱼王”,但是总让别人产生嫉妒,有一个小男孩的父亲,以前学过一点捕鱼的技巧,但是没有坚持下去,小男孩为了完成父亲的愿望,就去寻找“鱼王”,在这期间遇到了很多困难,他都不放弃,我很佩服他勇敢冲的精神,为了自己的目标永不放弃,值得我们学习。
我想到自己,在学跳舞的时候,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开始觉得还是蛮有趣的,但是做学基本功的时候就觉得这疼那疼,一个学期结束后我就不想去了,和我一起学的同学都能跳一支完整的舞蹈了,真是有点惭愧。
在这本书里有一个人,我很不喜欢,他就是老族长,因为只要村里有什么好的东西,大家都要留给他,不给他还要生气,但是大家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又不帮助大家,让有一种不劳而获的感觉,我们可不能像他这样。
故事中的小男孩虽然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可是经历了很多,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这本书有很多地方我现在还不是很理解,我在看这本书时要妈妈帮我解释了很多地方,还有一点是要保护生态环境,大家都能做到这一点,就能保护好美好的家园。
我很喜欢《寻找鱼王》,我想等我大一些之后,可能又会有不少感悟吧!
优秀寻找安详读后感(模板14篇)篇十二
在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书,名叫《寻找鱼王》,它是作家张伟写的,讲的故事是一个男孩——主人公寻找鱼王,来学习捕鱼的知识。因为在大山里,没有池塘、小溪,也就更没有河,所以在那时候一条鱼就是很珍贵的食物了。因为主人公很想当捉鱼高手,所以才出发去寻找鱼王。
主人公的爸爸在年轻时也找过鱼王,可惜鱼王没有收留他的'爸爸,所以他想当捉鱼高手时,他的爸爸非常赞同,并告诉他要当捉鱼高手,当然要找到“鱼王”——捉鱼高手。“鱼王”分为两种,一种是旱手,是在陆地上挖出新鲜的鱼,而水手则是在水里捉鱼,水手的水性很好,能在水中游来游去,在大山里旱手最容易捉鱼,捉的鱼也比水手多,但水手只能在发大水时才能捉鱼。
随着故事的进展,主人公和他的爸爸出发去寻找鱼王了,经过几天的寻找,终于找到了鱼王。不过,鱼王一开始不同意教主人公,后来,经过主人公“爸爸”的苦苦央求,鱼王同意了。鱼王已经老了,是位老爷爷,也是个旱手,不太爱捉鱼,主人公偶然听到了鱼王年轻时的故事,在那里呆了几年,学了一些本领,鱼王就放心地走了。鱼王临走前让主人公去找他年轻时的女孩,这个女孩已经变成老太太了,她的爸爸杀了老爷爷的爸爸,但他们之前彼此已经很喜欢对方。
老太太是个水手,男孩找到了她,并且知道了水有根,守护着水根的大鱼也是鱼王。老太太是守护鱼王的人,后来,主人公就和老太太一起守护鱼王了。
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不断努力,不放弃,才能成功。
优秀寻找安详读后感(模板14篇)篇十三
《寻找鱼王》讲述一位身在干旱贫瘠的山区孩子想当传说中抓大鱼的鱼王的故事。这个孩子历经坎坷,先后找到了两位神奇的老人,两位老人都有惊心动魄的故事。可日常却平淡无奇,孩子分不清哪位是真正的鱼王,但他从两位老人的故事中发现了比猎鱼绝技更宝贵的东西——执着的精神。
书中的两位老人难道没有想过当伟大的鱼王,不做普通人吗?他们当然想过!想像以前那般生活。可正是这执着的精神不会令他们争抢,也是这份执着让他们不再提心吊胆地过日子,那位孩子难道没想过放弃寻找鱼王吗?肯定想过的,但他想让父母吃上好的,不想让好不容易抓到的大鱼送给老族长,也正有了这份执着才让他坚持下去。
执着的达·芬奇面对第一次绘画,老师竟让他每日画鸡蛋,他起初是不情愿的,有一次他拒绝了画鸡蛋,绘画老师语重心长地说:“你每天画鸡蛋,真的有好好观察过它吗?鸡蛋是圆的,不但每个面都不一样,而且连阴影都不一样!”达·芬奇吸取了教训,用自己执着的精神面对画鸡蛋这件简单的事,而且一直坚持了三年,终于成为了画家。
爱迪生也是一位执着的人,他从12岁开始爱上了科学。16岁时他在列车上做实验,不幸的是实验过程中一块磷掉到了木板上,引起燃烧。列车员赶来灭了火,并狠狠地打了爱迪生一个耳光,导致他左耳受伤并失去了听力。受到挫折的他并不灰心,反而迷上了电报。1868年他发明了自动电力记录机,被世人称为“魔术师”。之后他又陆续发明了留声机、灯丝等电子产品,成为了伟大的发明家。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很执着,他们不畏惧五岭山的高耸,只当细浪踏过,不害怕乌蒙山的颠簸,只看泥丸一般走过。历经了千万困难,失去了许多朝夕相处的同伴。哭了,笑了,执着向前走,成功战胜困难走过了两万五千里,也是这个执着的精神让他们成功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人生执着,就没有完不成的事。
优秀寻找安详读后感(模板14篇)篇十四
“我”从小生活在大山里,大山缺水,自然少鱼。鱼,在山里就是一种奢侈品,只有富贵人家和山里的最高权力代表“老族长”才吃得起。听“我”的妈妈讲,“普通人家到了过年,有一条大鱼,也舍不得吃,要把鱼做成一条油炸大鱼。要把大鱼做成看菜。一直从初一摆到十五。”听了妈妈这一番话,“我”立了大志要成为一个捉大鱼的人,爸爸带我去找大山的“鱼王”拜师。
“我”和爸爸为了拜师,跋山涉水,终于在一座大山里找到了“鱼王”。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爷爷。爸爸求“鱼王”收我为徒,鱼王同意了,我便离开爸爸妈妈,和师傅住在了一起,师傅渐渐地和我熟起来了,就会给我讲他的故事:“渔户是大山里最了不起的.人,本领出神入化的,叫鱼王,鱼王有旱手鱼王和水手鱼王两家,旱手鱼王在陆地上捉鱼,水手鱼王是下水抓鱼,但大山里常年干旱,旱手鱼王比水手鱼王更受老族长的器重”原来老人是旱手鱼王的后人。“看老族长喜欢我爸爸,那个水手鱼王十分妒忌,假意要把女儿嫁给我,我爸信了,一有大鱼便送给他,他又送给老族长,说是他自己捉的,最后,他害死了我爸,我只好从家里跑出来,四处躲他”后来,老人去世了,我遵循老人的遗言,找到了当时水手鱼王的女儿继续拜师。
在这位女鱼王的带领下,“我”看到了守护着这片山水的、真正的鱼王,一条巨大的大鱼。这条大鱼,是大山里的守护神,我明白了,世上万物都以平衡为王。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人物是旱手鱼王老爷爷,他说过的一些话让我深受启发“本事不光是在别人那取来,还要自己去找,一点一点找到一些,放下一些,最后留下来的,才是有用的真本事”“长辈人牵手走三里,自己走七里,人生十里”“人的一辈子都在学,最后也不能说学成了”他说的这些话我会一直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