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可以是对自己在某个事件或经历中的感悟和体验的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希望以下这些心得体会能对你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精选梁家河感悟体会(案例17篇)篇一
梁家河村的学习考察之旅,可谓不虚此行。习当年在梁家河“心系群众、不等不靠、苦干实干、敢为人先、一身正气”的品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身为一名村支书,当年习的很多做法,引起我的共鸣。我所工作的兴国县长冈乡曾被毛主席赞誉为“模范乡”,她有着光荣的红色传统。如何将这些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当一名称职的“小康书记”,带领群众早日致富奔小康?梁家河之行给了我深刻的启示。
你离群众有多近,群众对你就有多亲。这次学习考察,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习与群众之间淳朴深厚的感情。看了习与百姓的交情后,我明白了不是群众不愿与你交朋友,而是你有没有真心跟他交朋友;不是群众不跟你讲感情,而是你首先有没有倾入真感情。还好,近年来我市开展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干群关系紧张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干群更和谐,鱼水情更深,老百姓得了实惠,共产党得了民心,老百姓说了一句久违的话:“当年的苏区干部又回来了!”
你的干劲有多足,取得的成绩就有多大。习从“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十五六岁孩子”锻炼成为群众眼里“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他养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敢做敢为的可贵品格。在由衷地赞叹和敬佩的同时,不由地想到我任职的塘石村。以前的塘石村,泥泞路横七竖八,水沟堵塞,垃圾遍地,被人戏称为“搪塞村”“纠纷村”。如今,老百姓告别了危旧土坯房、搬进了小洋房、喝上了干净水、走上了平坦路、跳起了广场舞、玩起了微信群……我在思考,是什么让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党的好政策、是政府的关心、是村班子痛定思痛,痛下决心的气魄。
你的公心有多强,你得民心就有多深。在梁家河人的眼里,一直为人耿直,处事公道。公道正派,廉洁奉公,我认为这是为人处世的基石。回想起我考选上乡镇事业单位干部时,组织上考虑到我年龄较大了,要我培养物色一名村书记候选人。一名与我关系较亲的自家兄弟多次找上我,央求我“多栽培栽培”,被我断然拒绝。我通过公推直选的方式,把几个群众评价高、文化水平较高、热心公益事业的“后生仔”推选上来。事后,几个老党员见到我就说:“爱民,这事做得好呀!
精选梁家河感悟体会(案例17篇)篇二
我所在的大坑村是一个贫困村,作为一个当了10多年的村支书,看到梁家河的发展,我感到脸红和惭愧,习的身体力行着实激励了我。我要把这次学习的感受及时传达给我村“两委”的干部。
会昌县周田镇大坑村党支部书记张华玉。
“听当地乡亲说,习去福州上任后,梁家河的村民在福州见到了他,把他们请到家中吃饭,亲自下厨为他们炒了七八个菜。离开时,同志自己出钱为他们买好了回程火车票。”近日,聊起梁家河之行张华玉说:“习身居高位却不忘本,对梁家河乡亲重情重义,是我们亲民爱民、民敬民爱的好书记。同时,我感觉梁家河的村民真幸福,我特别羡慕他们。”
俗语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关键是领头人。这次学习考察,张华玉对此感触最深。他说:“今年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作风问题无小事,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习都能如此严格要求自己,我们在村里更应该做遵纪守法的带头人,每一个党员干部都要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做一个亲民爱民的官、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我们必须过好‘两关’。第一关是‘自我关’,第二关是‘人情关’,以上这两关,不是要不要过,而是非过不可。”这是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所提到的一句话,如今,已成为张华玉心中的行动准绳。
他说:“我们的党员干部身处纷繁复杂的人情社会中,随时随地都面对着各种人际关系和个人感情的考验。当人情与法律法规、纪律要求发生矛盾时,就考验着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情操,唯有保持一颗公心,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坚持原则不动摇,谨慎用权,不徇私情,才能保持清廉本色,才能成为像习一样亲民爱民、民敬民爱的党支部书记。”
张华玉说,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扶贫扶志相结合,要像梁家河一样,办好合作社,争取早日实现小康生活。
精选梁家河感悟体会(案例17篇)篇三
在梁家河学习考察的短短一天时间里,我们无不为习在任大队支书时带领群众创下的那些“一等工作”所触动,被他的为民的情怀、奋斗精神、扎实作风和廉洁情操而经受洗礼。
艰难困苦是我成长最好的环境。初到梁家河,这里的自然条件可以用恶劣来形容,土地贫瘠,自然资源匮乏,水土流失严重,尤其缺水,想想当年插队时的条件应该比现在还要艰苦得多。但是,习“自觉地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练”,在这里一呆就是7年。经过这7年的磨练,他从一个迷惘、彷徨的少年,成长为有着坚定人生目标、充满自信的有志青年,在艰苦的环境中获得了脱胎换骨的成长。
联想到自己,作为外乡人来到枫林村任大学生村官,我也过了“四关”。语言关、认路关、距离关、思想关。通过这“四关”的磨砺锻炼,我慢慢地在村里承担起更多的工作,最后担起了全村的担子。
基层群众是我成长最好的老师。在梁家河插队的7年,习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真诚与群众交朋友,和群众打成一片,真心实意为群众干实事,最终成就了在梁家河的一番事业。服务群众,我认为这是基层干部的根本职责,我也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要做到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两年多来,从分户口、新立电表的证明手续,到办理新农保、新农合,从帮助群众办理医疗救助申请,到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工作,共走访农户800余次,接待群众咨询及办理业务近千人次,从群众不认识、不信任的大学生,变成了群众有事就找的“小王书记”。和群众距离一次次拉近,让我工作起来越来越有底气,和群众的一次次交心,也获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肯定。
实干创业是我们成长最好的实践。当年在梁家河时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干,说到办到。在习担任大队村支书两年多的时间里,带领当地群众打水井、打坝淤地、建沼气池、建铁业社、代销店、缝衣社、磨房等,办了许多好事实事,40多年过去了,乡亲们对的“能吃苦、干实事”依然由衷的称赞和拥护。我所在的村,自《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以来,村庄面貌得到极大改善,这是党中央《若干意见》政策扶持的结果,也是我们村“两委”班子实干的结果。目前,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各地纷纷打起了扶贫攻坚战,我们枫林村仍有40多户农户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对此,一方面,我们对每一户扶贫户都制定了一套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以产业扶贫。
精选梁家河感悟体会(案例17篇)篇四
习近平一面进行着他的农民化实践,一面在书中汲取着精神、思想上的营养。15岁时他立志读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只是他受大环境影响的思想。在梁家河人的印象里,习近平常看砖头一样厚的书,吃饭时在看,上山放养时手中还不忘拿书阅读。晚上,习近平在窑洞里点着微弱的煤油灯看书,脸都熏黑了、吐出的痰也是黑的。在无数个漫长的深夜一边抽烟一般看书,心里有多么苦闷,也就是在人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岁月,习近平读完了他能找到的所有书籍,古代的、现代的、中国的、外国的、文学的、哲学的、自然科学的……“我爱好读书,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看来,好的文艺作品不仅能给人启迪,也是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相互了解、沟通的方式,对习近平而言,读书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个不断成长、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
他饱读诗书博古通今,更有着树高千尺不忘根的情怀,到梁家河两三年后,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延川话了,而且多年后重回故里还能亲切的给夫人讲解那些趣事、叫出那些少时的知青伙伴的小名,做的官再大也还保留着接地气的泥土气息,这样才能将丰富的书本知识和中国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国情结合起来,他提出的“一带一路”、大国外交、新发展理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必将指引着伟大祖国阔步向前。
青春如朝日,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年华。读《梁家河》一书,我深深为青年习近平同志“青春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所敬服。我们作为基层最年轻的生力军,在最美好的年华扎根于基层农村、服务基层群众,在希望的田野上绽放最绚烂的青春,我们虽在学校饱读诗书,但在广阔的社会实践中却知之甚少。基层工作直接面对现实、面对矛盾,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是干部在实践中检验所学所悟的好课堂,应该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理论联系实践,多思考多动脑,工作中要带着问题学带着问题做,学做结合,善于理清思路、学习新思想新方法,将脱贫攻坚作为历练自己的熔炉,在困境中涅火重生,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提升。
精选梁家河感悟体会(案例17篇)篇五
我县“学习梁家河当好村支书打好攻坚战”宣讲会在县行政中心会堂举行,县委副书记李良东出席并主持报告会。县委“三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全县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以及部分优秀大学生村官等近400人参加了宣讲会。
报告会上,全市最美“三送”干部、最美赣州人、赣州好人,县城投公司驻竹笮乡侧排村“三送”干部熊东生作了主题宣讲。
报告会指出,梁家河村的发展变化,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扶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他们那种意志、干劲和精气神,值得我们学习传承、发扬光大。扶贫攻坚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以学习梁家河为动力,弘扬苏区精神和梁家河精神,抓好宣讲,认真学习领悟,立足岗位,当好村书记,结合实际,打好攻坚战。
据悉,3月25日至29日,市委组织15位由村支部书记、“三送”干部、大学生村官组成的学习考察团,远赴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文安驿镇的梁家河村学习考察,熊东生也是学习考察团成员之一。
会前,与会人员参观了梁家河故事展板。(郭受标)学习梁家河当好村支书打好攻坚战,真正在基层、在群众中扎下了根,就不会孤单,人生有了梦想,就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就像习讲的:“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
当前,赣州正在推进苏区振兴、加快发展、脱贫致富,我时常觉得困难很多、差距很大,但与梁家河相比,这些困难和问题又算得了什么呢?更何况国家还给了我们那么多的扶持。
我要把这次在梁家河取来的“真经”原原本本的带回去,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认认真真地学习,把梁家河的优良作风、发展思路、科学理念在家乡发扬光大。
真正在基层、在群众中扎下了根,就不会孤单,人生有了梦想,就不会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就像习讲的:“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
当看到习住过的土窑洞,用墨水瓶做的煤油灯,听老一辈同志介绍着习的感人事迹时,我脑子里的画面尤为清晰,仿佛就像在聆听着昨天发生的故事。
今后的日子里,不管我身在何处,从事何种岗位,面临多大的困难,我都坚信“人定胜天”“付出就有回报”,这是我在梁家河学习考察的深刻体会。
一口口小小的沼气池,看似小事,但在当时的条件下,却是一个勇敢的创新,它极大地方便了梁家河村民的生产生活,点亮了梁家河村迈向新生活的第一簇火光。
村史馆有一个“回信”展板,上面记录着写给梁家河村的四封复信。他离开梁家河村40年了,但牵挂梁家河的心一直没变,始终把梁家河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对革命老区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我所在的大坑村是一个贫困村,作为一个当了10多年的村支书,看到梁家河的发展,我感到脸红和惭愧,习的身体力行着实激励了我。我要把这次学习的感受及时传达给我村“两委”的干部。
习当年为了解决群众喝水问题,带领村民打了水井。在我的家乡沙洲坝,也有一口井,那是苏区时期毛主席带领红军战士打下的“红井”,所以我感到沙洲坝与梁家河很有缘。从这两口井,让我们看到了一代代共产党人一心为民的情怀。
梁家河蕴含的精神要一届届传承下去,需要培养好村党支部“接班人”,每个村有一名称职的“小康书记”,在他的带领下,就能带领全村人民早日实现全面小康。
我将把个人的所思所感所悟带回到石甫村,学以致用,学以促用,把考察学习成果转化成指导石甫村发展的动力,结合我村实际,合理谋划好本村发展规划,不断增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的服务意识和水平。
能够借大学生村官的平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又适逢《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我更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机遇,在艰难困苦中磨砺,不仅仅是在基层获得成长,更在不断成长中服务群众。
学习梁家河,就要立足基层,从群众最看重的问题着手,列出清单,作出承诺,保证为群众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
能够借大学生村官的平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又适逢《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我更要充分利用好这个机遇,在艰难困苦中磨砺,不仅仅是在基层获得成长,更在不断成长中服务群众。
精选梁家河感悟体会(案例17篇)篇六
村史馆有一个“回信”展板,上面记录着写给梁家河村的四封复信。他离开梁家河村40年了,但牵挂梁家河的心一直没变,始终把梁家河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对革命老区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梁家河的学习考察结束了,我获益良多。在梁家河,我深刻地感受到习当年在那片黄土地上带领群众战天斗地、征山治水的赤子情怀。”全南县大吉山镇斜溪村党支部书记李满娥表示,面对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作为一名来自红土地的村干部,在这一刻,我心中也立下了要进一步投身到促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事业中去的志向和目标。
每次重回梁家河的时候,都像回家一样,给家家户户送年货、合影、拉家常。这种深厚的感情令李满娥十分感动。她说,常言道“老百姓心中有杆秤”,只有干部对群众有感情,群众才会把干部当做“自家人”。
“我所在的斜溪村,曾经也是一个很贫困的村子,人均收入很低,2008年,我当了村支书后想了不少办法来带领群众致富。”回忆这些年带领村民们致富的经历,李满娥很感慨:“现在村里已建立起1500亩标准化新型养殖鱼塘,村民的生活一天一天好转。如果没有像习那样坚定的信念,当初我肯定很难坚持下来,也就不可能干成事、创成业。”
习在今年两会期间,嘱咐国家部委对赣南的油茶产业进行调研扶持,今后一定大有作为。李满娥说:“想到镇里的油茶产业将迎来又一个发展的春天。我们怎能不怀着感恩的心,我们要把这份责任担起来,把产业发展起来,把群众带富起来,更加努力地工作,实现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开创赣南人民的新生活。”
精选梁家河感悟体会(案例17篇)篇七
作为一部描写农村家庭生活的长篇小说,《梁家河》以其真实细腻的文字描写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对家庭、爱情、亲情、友情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传统与现代、个人与集体、人性与社会的探索。在这部作品中,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家庭的重要性,体会到了传统文化和人性的复杂与多样,并对人生的价值追求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这部小说给予我最深的感悟是对家庭的重要性的思考。在小说中,梁家河这个家庭被描绘得非常真实、细腻,使人们仿佛与他们一同生活在一起。作者通过描写梁家河的离开、迁徙、拆迁,以及梁晓声、梁思田等人的成长和困境,深情地展现出了家庭这个基本单位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无论是欢笑还是泪水,家庭始终是温暖的避风港,是每个人的精神寄托。通过这部小说,我明白了家庭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人们的思维方式、成长环境以及认同感都与家庭密切相关。
其次,小说中对传统与现代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对立与融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小说中,梁思田是一个传统价值观与现代社会相冲突的代表人物。他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但却受到了家庭、乡亲和社会的阻碍。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下,传统的封建观念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受到了极大的改变。通过这些冲突与融合的描写,我对传统文化的价值以及现代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另外,这部小说也使我对人性与社会有了新的认知。小说中,塑造的人物角色个性各异,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例如,梁思田坚韧不拔的追求梦想,梁西凤对家庭的无私奉献等。这些人物形象使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性,人们在不同社会环境和个人际遇下展现出截然不同的一面。同时,小说也揭示出了社会的不公与冷漠,人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时,往往忽视了其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这引发了我对人性的深入思考,使我更加关注社会中的公平和公正。
最后,这部小说使我重新审视了人生的价值追求。小说中的梁思田不断追求自己的梦想,并坚持为乡亲们谋利益,这种坚持和努力让我深受震撼。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而不只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活着。通过这部小说,我意识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对他人的帮助和关爱。
总之,《梁家河》这部小说通过对家庭、传统与现代、个人与集体、人性与社会的多向度描写,给了我深刻的思考。它不仅展示了农村家庭的生活和命运,还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与人性的复杂。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对家庭的重要性、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融合、人性与社会等问题都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部小说让我思考人生的价值,努力追求自我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帮助他人,关心社会,为了更美好的未来奋斗。
精选梁家河感悟体会(案例17篇)篇八
在七年的知青岁月里,无论打坝造田还是修沼气池,总书记始终在战斗在劳动的一线,什么活最脏什么活最累,他都主动做,抢着做。正是在此行为的推动和感召下,他带领村民在短短的任期内做了四件大事:一是带领村民建造大坝,增加可耕种土地;二是修建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攻破了“沼气不过秦岭”的谬论;三是建立农副业社,提升了村民生活和生产的便利;四是打井为村子提供了干净卫生的饮用水源。后来,即便离开了梁家河,依然心系梁家河,先后筹得资金,帮助梁家河村通电并修建了小学。
我们学习《梁家河》,就是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榜样,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认真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使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
精选梁家河感悟体会(案例17篇)篇九
首段:
《梁家河》是一部以中国农民为主题的纪录片,深入梁家河这个普通农民家庭,展现了他们艰辛的生活和追求更好生活的奋斗。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深刻体会到了农民工的辛苦与付出,也思考了我们社会应该给予他们怎样的关注和帮助。
第二段:
梁家河这个小村庄每天默默奋斗的农民工们,用他们的汗水和辛劳支撑起了我们整个社会的繁荣。电影中的梁家河,没有大城市的繁华,没有高楼大厦,只有一户户农民的简陋住宅。他们早早起床,日夜耕种,为了生活,他们辛勤劳动,才能将丰收的果实摆上我们的餐桌。电影中梁家河农民工的艰辛生活让我深感敬佩和感动。面对着千辛万苦,他们从来没有停下努力的脚步,他们的坚持和奉献精神让我深思,也让我对他们表达了深深的敬意。
第三段:
然而,在梁家河这个农村,由于缺乏教育、技能培训和公平机会等问题,许多农民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那些年轻人无法接受好的教育和职业培训,只能留守在农村,继续从事苦力劳动。而这也让我深感社会对农民工的关注和帮助的不足。作为一个正在发展的国家,我们不能只看到城市的繁华和城市居民的幸福,而忽视了我们农民工的困境和辛苦。应该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为农村提供更多公平的机会,让每一个农民工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人生价值。
第四段:
除了关注农民工的教育和培训问题,我们还应该关注他们的生活条件和社会保障。在纪录片中,梁家河农民常常面对生活的困境,医疗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的投入,解决农民工的生活问题。同时,对农村公共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只有让农民工在自己的家乡也能享受到现代化的生活和社会保障,他们才能更好地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结尾段:
在观看《梁家河》这部纪录片后,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农民工的辛苦与付出,也思考了我们社会应该给予他们怎样的关注和帮助。农民工是社会发展的基石,他们应该在教育、培训、医疗保障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作为每个社会成员,我们应该关注农民工的困境,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能够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社会的关怀和共同建设,让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和和谐。
精选梁家河感悟体会(案例17篇)篇十
梁家河是我国湖南省的一个普通的农村村庄,然而,这个普通的村庄却以其特殊的历史地位而闻名于世。杨洪文同志曾在梁家河村任职多年,他的亲身经历被编成剧本并拍成了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个电影引发了许多人对梁家河的兴趣,也激发了我亲自到梁家河去探访的愿望。近日,我终于有机会到梁家河去一探究竟,并从中获得了许多体会和感悟。
首先,梁家河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其自然环境的美丽和幽静。这个村庄坐落在湖南的大山中,周围山峦起伏,绿树成荫,空气清新。散步在村庄的小巷间,我能闻到土壤的气味和农田里的清香,还能听到乌鸦和蚊虫的声音。这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和生机,也让我想起了古人所说的“天人合一”。
再次,我发现梁家河的发展和变化令人欣喜。随着杨洪文同志的接任和全村的团结努力,梁家河的农田改造、新农村建设和旅游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整洁的道路、粉刷一新的农家小院和各式各样的旅游景点给游客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为梁家河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发展。在这一切背后,是梁家河居民艰苦奋斗的努力和对未来的期许。他们的咬牙坚持和共同进步,让我深受鼓舞。
最后,梁家河的历史教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反思。在梁家河博物馆里,我看到了杨洪文同志的铜像和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深入了解了他对整个村庄的影响和做出的贡献。然而,我也了解到了他曾经的错误和错误的境遇,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坚持真理、勇于改正错误的重要性。梁家河的历史告诉我们不要被过去束缚,要追逐梦想和探索未来。
总之,梁家河之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体会和感悟。它的自然环境、淳朴善良的居民、发展和变化以及历史教训都让我思考和反思。我相信,梁家河的历史和村民们的努力将继续激励和鼓舞我们,为我们指引正确的道路。这个普通的农村村庄因其特殊的历史而显得不再寻常,它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精选梁家河感悟体会(案例17篇)篇十一
《梁家河》是由郭敬明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通过描述梁家河这个独特的农村家庭故事,展现了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精神,以及人们对于家园和亲情的深深眷恋。读完这部小说,我深深被梁家河人们朴实的人生态度所感动,同时也对自己的生活产生了一些思考与触动。
首先,这部小说通过对梁家河农民生活的刻画,向我展示了一种真实、朴素的生活态度。梁家河的人们以农耕为生,追求的是一种普通与安稳,但却拥有一颗纯真、善良的心。他们用劳动和汗水来谋取生计,他们乐观奋斗、积极向上,面对困难和挫折从不屈服。他们的人生目标,就是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而不是追逐虚荣和物质。这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我深受鼓舞。
其次,小说中对家园的描绘让我感受到了家乡的重要性。梁家河的青山绿水,悠悠江水,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构成了他们对家园的热爱与依恋。尽管生活在贫困的农村,但他们依然心系家乡,心系家人。他们勤劳耕种,守护着这片土地,为了家族的传承,为了家园的繁荣,他们愿意付出一切努力。梁家河人们的坚守和奉献,让我想起自己的家乡,也让我明白了家园的可贵和重要。
再次,小说中充满着浓厚的亲情和亲情带来的力量。梁家河的每一位家庭成员,都以家庭的利益为荣,以家人的幸福为快乐。他们守望相助,互相扶持,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都保持着团结和和睦。正是因为这种浓厚的亲情关系,使得梁家河人们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获得成功和幸福。这种亲情值得我们学习和珍惜,因为在亲情的支撑下,我们能够更加坚强地面对所有可能出现的困难。
最后,小说中展现出了不同年代和不同时空背景下中国农村的变迁与发展,引起了我对社会变迁的思考。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梁家河的人们从最初对社会阶级、贫富差距等问题漠不关心,到逐渐觉醒并更加自主地追求自己的幸福和前程,这样的变化让我明白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个体意识觉醒对于一个家庭和一个社会的意义。
总之,通过《梁家河》这部小说,我不仅看到了梁家河人们勤劳朴素的生活态度,也感受到了亲情和家园的力量,更加对中国农村的变迁有了更深的认识。在这个喧嚣而繁忙的现代社会,我们需要回归到生活的本真,不忘初心,珍惜身边的亲情和家园,坚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充实而有意义的人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
精选梁家河感悟体会(案例17篇)篇十二
连日来,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过习近平总书记奋斗过的那片热土。一路走来,筑坝淤地的攻坚克难精神激励着我,敢为人先建设全省第一口沼气池的胆识鼓舞着我。一路走来的感悟颇多,我不禁想用日记的形式将它记录下来。
在梁家河,有乡亲介绍,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办事坚持原则,十分耿直。有一次,队里的拖拉机需要拉到县城维修,维修时,村民梁玉忠买了3包两毛钱的烟,用于请人帮忙抬机器,回来后找习近平报销,因为不符合队里规定,习近平坚决不报销。不久后,梁玉忠的父亲病重,习近平自掏腰包买了3斤肉去看望。在那个一年难得吃上一次肉的年代,这件事让梁玉忠一家十分感动。
从这些日常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习近平总书记既重情重义,又坚持原则,让我深受教育。一是坚守原则,要储足脚跟底气;二是坚守原则,要保持满腔锐气;三是坚守原则,要频吹暖心之气;四是坚守原则,要运足丹田真气。
其实在实际工作中,能不能报发票这样的小事,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在村里工作,时常遇到群众诉求不一、意见分歧、利益分配、决策决断等需要我们去裁决。比如村里财务支出、农村低保评定、公益事业建设等工作,时常闹争执,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不讲原则,葫芦僧判葫芦案,那么什么都会变成一锅粥。这样,群众也看不起我们,我们在村里做工作也站不住脚,工作起来站在人前矮三分,说起话来低三度,较起真来怯三分。因此,我们一定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坚持原则,依法依规办事。
当然,坚持原则,必定会伤及部分人的利益,至少会让个别人心中不舒服,会得罪人。但是,只要我们行得端、做得正,不能办的事情坚决不办,不能开的口子坚决不开,始终坚持原则,该坚持的坚持,该关爱的关爱,我们还是能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我决心以这次学习考察为新的起点,今后工作中以习近平总书记重原则、重情义为榜样,做既当坚持原则的铁面包公,又当群众知冷知热的贴心人。
精选梁家河感悟体会(案例17篇)篇十三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以及赵正永书记关于“全省上下要把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为当前的首要政治任务”的要求,7月3日由厂纪委监察室组织我厂部分中层以上领导赴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参观学习。
参观中了解学习了习近平等15名北京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来到延川县梁家河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村民打坝淤地、发展沼气、修筑梯田、植树造林,在村里建立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等,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的先进事迹。感受到了梁家河村历届村“两委”会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带领村民艰苦创业,建设美丽乡村的艰难历程和巨大变化。参观中大家还仔细阅读了习近平同志先后给梁家河村民的4封回信,深深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梁家河村民的牵挂和感恩,以及寄予的厚望,特别是听了村党组织负责人和乡亲们详细讲述习近平总书记在20xx年2月13日重回梁家河村看望乡亲们的感人细节更使大家深受感动。
参观学习结束后,大家表示深受教育和洗礼,在以后的工作中要立足本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
子,养活不了妻儿老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时任党支部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带领其他知青与梁家河村村民打淤地坝,修筑梯田,打坝大部分都在冬季农闲时节,乡亲们都怕冷不想下水,每次他都带头赤脚站在冰中凿冰清理坝基,在他的带领下梁家河村建成了14座淤地坝,这么多年一直是梁家河村旱涝保收的.聚宝盆。同时,为了解决村民的吃水、照明、打铁、穿衣等生产生活问题,习近平同志还带领知青和村民在村里建立了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等,不断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是一个心向群众、为民着想,为民办事的人,他在短暂的7年当中用心与群众交往,用生命在劳动,努力改变山村的面貌。
村民吕侯生接到福建,自己掏钱为其看病,他支持建设了梁家河小学、学校过水桥和延川中学教学楼,还给经济困难的群众寄来了钱,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20xx年延安遭受了持续降雨灾害,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给村干部,说“你们在灾害中积极抢险自救,我很欣慰,让村里的乡亲们过生小康生活一直是我的心愿,希望你们真抓实干,努力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句句体现出他的群众意识,饱含大爱深情。
从你我做起,自觉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感恩是幸福的源泉,不懂得感恩,就等于没有一颗善于感知幸福的心灵。我们每个人都曾遇到过很多好人,在困境中帮助我们,让我们心存感激,但是扪心自问又有几个做到了回报和答谢呢?说到这里也许我们都会感到很惭愧。所以,从今天做起,你我都要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努力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从容和充满爱心地与人相处,收获更温暖的情感回报。
精选梁家河感悟体会(案例17篇)篇十四
《梁家河》是河南省濮阳市一个小村庄的名字,也是作家《中国之春》一书的作者之一杨绛的故乡。这本书以梁家河为背景,讲述了作者从小到大的成长经历和家族发展的故事。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受触动,产生了许多感慨和思考。以下是我对《梁家河》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乡土情怀。梁家河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农村,书中描写了村庄的风物、农民的生活习俗以及农田的收获,让我仿佛置身其中。尤其是对于我这样长在城市的人来说,这种乡土的情感和亲切感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我从书中感受到了村庄的朴实、纯真和淳朴,也为中国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勇敢奋斗所深深敬佩。
其次,通过阅读《梁家河》,我对家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者以一个家族为主线,讲述了数代人的事迹和感情纠葛。不同于城市的冷漠和疏离,梁家河的人们始终紧密团结在一起,互相帮助、关心和支持。这种家族的凝聚力和传统的家庭观念令我感动不已。在现代社会里,家庭关系逐渐淡化,人们过着忙碌的生活,无暇顾及家庭的重要性。读完《梁家河》后,我深刻地体会到,家庭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精神寄托和力量来源。
此外,这本书对我产生的另一个影响是对生命的珍惜和感激之情。梁家河的人们过着贫困但充实的生活,他们没有太多的物质享受,但却拥有简单幸福的生活。也正是因为这种理念,他们在遭遇灾难和困境时能够坚守、奋斗,并最终战胜困难。这让我深刻体会到,物质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是在心灵的充实与满足中获得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惜并感激每一天。
最后,这本书也给了我启发,让我对人性和社会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梁家河的人们勤劳朴实,他们以自己的双手劳动创造财富,实现自己的梦想。他们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顽强地生存下去。这让我感叹人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我们敢于梦想并努力去追求,总会有成功的一天。同时,我也意识到社会的进步必须倚靠每一个个体的努力和责任。只有每个人都能担起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创造美好的明天。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梁家河》这本书,我对乡土情怀、家庭的重要性、对生命的珍惜和感激以及人性与社会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本书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真谛和价值,激发了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读完这本书后,我决心要将书中的精神理念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并以此为动力,努力奋斗,追求更好的自己和社会的进步。
精选梁家河感悟体会(案例17篇)篇十五
梁家河是世界上最神秘的村庄之一,位于中国中部的河南省,距离省会郑州市170公里处。这个小村庄从地图上几乎是不存在的,但在近年来却因为一部电影《让子弹飞》而被广为人知。而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个被认为可能会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的地方,竟能凭借一部电影复活繁荣。在前往梁家河的这段旅途中,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它背后深厚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和人情世故。
第一段:梁家河的历史底蕴。
梁家河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村落,拥有两千多年的悠久文化历史。据说,在唐朝时期梁家河以瓷器制作而闻名于世,并因作为传统商业区域之一,也被称为“中原古港”。在明清时期,梁家河成为了一个交通要地。盐、药材、葱、姜、蒜、豆鼓、花生饼等物品都是从这里运送到了全国各地。在梁家河的历史文化中,有许多的传说和故事,不仅是梁家河人的历史印记,也是这个古老民族文化的精神财富。
第二段:梁家河的文化内涵。
梁家河的文化底蕴不只是体现在历史上那些瓷器、商贸交流等方面。梁家河的民俗文化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例如乐器制作、民间舞蹈、乡俗民风等等,都在东周时代开始出现。如今,这些文化仍生动地存在于梁家河的各个角落。在我游览梁家河古城的过程中,仿佛穿越了时空,一幅幅与历史相连的图景形态生动地呈现于眼前。这样浓厚的文化积淀,使得梁家河成为我国最为独特的文化宝库之一。
第三段:梁家河的人情世故。
梁家河的文化和人情味也是其最为重要的优点之一。梁家河的人们认真而坚定地保护着他们灿烂的文化遗产,并致力于传承这份文化的精华。在梁家河的各个角落,我们可以看到民俗习惯、节日庆典、文艺汇演等等形式的文化展现。在与梁家河人交往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浓厚的情感和深刻的理解。他们以亲切的态度欢迎每一个游客的到来,为游客们提供了很多便利,让我们在旅途中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
第四段:梁家河复兴繁荣的原因。
电影《让子弹飞》的热映绝对是推动了梁家河复兴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梁家河也因此成为了旅游景点热门地区之一,成为国内外游客到访的热门景点之一并大量吸引了游客的关注。今天的梁家河,是一个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村庄,既有了“让子弹飞”为名,也让人们借机了解到了这个古老的村落。梁家河的繁荣不仅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还为居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有力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第五段:结语。
在走访梁家河的旅途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人文和自然的底蕴,也对那段历史和这个民族更深层次地理解和认知。梁家河虽然小而有限,但是这个小家伙展现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却是巨大的。梁家河作为一个文化、人情、经济和旅游融合体已经拥有了不一般的影响力。让我们从梁家河的例子中发现,历史和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和一个地区实现繁荣复兴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们将激励人们的精神,引领我们不断向前,拥抱未来。
精选梁家河感悟体会(案例17篇)篇十六
梁家河,这个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工作、生活了7年的地方,这个给了总书记最初信念并注定了他人生轨迹的地方,让我充满了期待与好奇。
在梁家河村史馆,我们聆听了当年习近平总书记离开梁家河村时,有13名村民把他一直送到延川县城的往事。当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带着干部群众从建大坝、挖水井、修沼气、种蔬菜、办代销社等吃饭饮水问题抓起,逐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让群众看到他的为民之心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从而很快赢取了当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随后,我们又拜访了梁家河村老党支部书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入党介绍人梁玉明同志。老先生年纪很大,却精神健硕,还热情地给我们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学习和工作的许多往事。他说:“当年,习近平总书记有抱负、有远见,热爱学习、见多识广,果敢稳重,是个培养的好苗子。我经常给他讲党的使命,鼓励他克服艰难申请入党,并把支部书记的担子交给他,让他在曲折和磨难中坚定革命意志、锻造不折不挠品格、锤炼艰苦奋斗作风。”
短短1天时间,我和其他14名村支书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光辉足迹,途中所听所见令我感触很深。我在我们村里已连续16年担任村干部。这次考察,我对如何进一步当好村级带头人、培育好后备干部和抓好村里各项事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总结来说,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16个字,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群众是淳朴的、重情的,习近平总书记从大队党支部书记一直到成为我们党的总书记,时刻保存着那份爱憎分明、爱民为民的情怀,是令人钦佩、令人折服的。同时,农民群众是最朴实的群体,农村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在梁家河人的眼里,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担任大队支书时为人耿直、一身正气。用他们的话说,总书记就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怕得罪人”。
当前,党中央实行的惠民政策很多,群众要求比较高,不仅希望兑现政策,更希望我们村干部也能办几件看得见的实事好事。此次学习考察,让我身心得到了一次历练和洗礼。
精选梁家河感悟体会(案例17篇)篇十七
日前,在叶坪乡参观了梁家河展览馆,备受鼓舞,进一步坚定了我要深入基层、融入群众,把班子带好、把群众事办好的信心。如此,才不辜负党委、政府对我的重托,党员群众对我的期望!
参加梁家河展览馆让我感受最深的,一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恶劣艰苦的环境中敢为人先办实事,艰苦奋斗铸才干;二是习近平总书记与群众之间源源不断的淳朴深厚的感情。看了习近平总书记与百姓的信件后,我明白了不是群众不愿与你交朋友,而是你有没有真心跟他交朋友;不是群众不跟你讲感情,而是你首先有没有倾入真感情。近年来,我市开展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工作,干群关系紧张的局面得到根本扭转,干群更和谐,鱼水情更深,老百姓得了实惠,共产党得了民心,老百姓说了一句久违的话:“当年的苏区干部又回来了!”。
“你的干劲有多足,取得的成绩就有多大”。在那艰苦的环境岁月里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怀群众,一心为民,从“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十五六岁孩子”锻炼成为群众眼里“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从一个缺乏发展思维的党支部到带领党员干部敢为人先地建立起全省第一口沼气池。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他养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敢做敢为的可贵品格。
在哪?我想来到梁家河展览馆我应该找到了答案——学习梁家河精神,并践行之。
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我将大力学习弘扬苏区精神和梁家河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时,他身上闪耀的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梁家河精神,学习他时刻将人民群众的衣食冷暖放在心上,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学习他敢为人先带领群众致富,造福一方百姓;学习他把群众当亲人,吃苦耐劳、不知疲倦的奉献精神。
当前,全市农村最紧迫,最重要的工作任务就是要打好扶贫攻坚战。如何打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关键是党支部,而党支部好不好关键又得看支部书记能不能带好班子,抓好党建,搞好建设。只有充分发挥支部书记“领头雁”和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才能把党员干部的思想统一起来,干群之间的心凝聚起来。进而,在扶贫攻坚这场战役上,才能“精准滴灌”识贫,“步步为营”扶贫。目前,鲍坊村扶贫户153户,扶贫人口439人,分别占全村总户数21%,总人口15%。可以说,扶贫攻坚任务重。
为早日帮扶群众脱贫,让鲍坊人民与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我村“两委”与驻村“三送”工作队结合全村实际和贫困户的个体差异,集思广益,认真组织规划了《20xx年度鲍坊村脱贫方案》和量身制定了具体的帮扶计划措施。我坚信在梁家河精神的指引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鲍坊村脱贫计划必将如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