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的质量和实施情况是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依据之一。下面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反思和总结,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经验和教训。
实用幼儿数学启蒙教案范文(13篇)篇一
活动目标:
1.练习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数量,正确认读5以内的数字。
2.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的能力。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除了小动物图上还有什么?
二、数一数。
图上有几只小鸭?我们一起拿出小手指来数一数。(几朵荷花?几只蝌蚪?几个荷叶?几只青蛙?)。
三、认一认。
活动延伸:
数一数皮球。
实用幼儿数学启蒙教案范文(13篇)篇二
活动目标:
1.能正确点数10以内物体的数量和准确认读10以内的数字。
2.能将物体的数量和相应的数字进行配对。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五颜六色的花朵许多。
2、贴有数字的筐子人手一个。
3、磁带《多愉快》。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小蜜蜂要过生日了,它想邀请我们去参加生日晚会,你们想去吗?(幼儿回答)。
师:那我们送小蜜蜂什么生日礼物呢?(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对幼儿的回答给予肯定。
师:我们大家一起去采花,送给小蜜蜂好不好?(幼儿回答)。
二、认读数字。
1.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些漂亮的小筐子,大家仔细看一看,小筐子有什么不一样?你发现了什么?(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及时给于肯定。
2.幼儿读自己筐子上的数字。
3.互读朋友筐子上的数字。
提问:你看到了哪些数字,都是什么?
三、幼儿开始游戏(采花)。
#少儿升学#导语:小朋友们看,花园里开了这么多的花,你们观察一下这些花有什么不一样?(幼儿自由说)。
提出要求:在采花时小朋友们要让花的数量与筐子的数字一样。
1.第一次采花。采花结束后,让幼儿说一说:"你采了几朵花?和筐子上的数字一样吗?自己数一数。"。
2.幼儿互相检查一下看是否正确。
3.幼儿互换筐子再次采花并验证。
四、游戏:找朋友。
1.我们采了这么多的花,小蜜蜂一定非常高兴,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但在跳舞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音乐停了之后,你们要听老师的口令,按照老师说出的数字找朋友。
2.幼儿再次游戏。
3.先找朋友(人数够可邀请老师)再跳舞离开教室。
实用幼儿数学启蒙教案范文(13篇)篇三
准备材料:
1、有壳的花生、糖果、红枣若干粒(分别放在三个盘子里)。
2、形式排列卡三张:纸制卡片,绘有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花生、糖果、红枣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头。
3、牙签若干。
活动目的:
直接目的:尝试用三种不同种类的食物按一定数量进行有规律地排列。
间接目的:
1、观察能力的培养。
2、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迁移能力的培养。
活动提示:
1、将教具端放到卷毯上,请幼儿说出食物名称。
2、出示形式卡第一张,请幼儿回答:“箭头表示什么?”(从箭尾到箭头表示一个方向。)。
3、形式卡上按“糖、花生、枣”的顺序连续重复排列三组,教师用牙签将形式图划分为三小节(牙签放在枣与糖之间)。
4、请幼儿观察并引导幼儿讨论:
他们被分成了几组?
每组有哪三种食物?
每组中谁在前?谁在后?谁在中间?
三组排列完全相同吗?
5、请幼儿跟着老师将形式排列卡的内容点读两遍,注意每读完一小节后要稍作停顿。鼓励幼儿记住图形排列规律。
6、请幼儿将实物与图形从左往右对应,并按原有规律继续排列。
7、排列完毕,老师与幼儿一起点读并确认排列结果,如发现错误要及时调整。
8、分别出示第二张、第三张形式排列卡,引导幼儿独立完成操作。
9、教具归位时要注意从左往右有秩序地整理,可一组一组地收。
错误订正:
1、形式排列卡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头。
2、教师的引导及帮助。
延伸变化:
1、学习将物体按组内数量递增的规律重复排列。
2、学习将物体按组内数量递减的规律重复排列。
3、学习将一个物体按数量递增、另一个物体按数量递减的规律同时排列。
实用幼儿数学启蒙教案范文(13篇)篇四
教学目标:
1、知道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引起幼儿对生活中出现的"0"的兴趣和思考。
2、初步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懂得0比1小。
教学准备:
6只篮子,依次放入数量为5、4、3、2、1的实物玩具,第6只篮子内不放玩具。电视机、录像带(有关"0"的录像,尺、温度计、门牌号、车牌、比分牌、球衣编号)。数字娃娃表演。每人一张泡沫板数字。磁带《找朋友》。
教学过程:
一、引出数字“0”
1、依次出示篮子里的玩具。提问:篮子里有什么?用数字几表示?(复习数字1-5)。
2、第6只篮子内放有玩具,知道没有用数字"0"来表示。
3、感知"0"的形状。
4、让幼儿说说还有什么没有了也可以用"0"表示。
二、讨论。
1、教师: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
2、幼儿自由讲。老师放录像,帮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东西没有了用"0"表示,"0"表示没有。
(2)湿度计上的"0"表示湿度0度,越往上温度越高,越往下的温度越低。
(3)车牌、门牌、电话号码、年历、球衣上的"0"表示一个数字。
(4)尺子上的"0"表示起点。
(5)球赛时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进球,0:0表示平局,1:0表示一方进了一个球。
3、总结。"0"的作用真大,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义。
三、观看表演。
1、复习0-10的排序。
2、知道"0"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
3、启发幼儿说出"0"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比其它数字大。
四、游戏"找朋友"。
要求两个数字娃娃做好朋友,比比谁大谁小,大数字娃娃站着,小的数字娃娃蹲下。
有益的学习经验:正确认识10以内的数。
实用幼儿数学启蒙教案范文(13篇)篇五
一、设计意图:
认识数字"7"是在幼儿认识"6"的基础上进行的活动。认识数字在数学活动中是比较枯燥的。于是我就以幼儿平时最喜欢的动画片葫芦娃作为该活动的中心,将整个活动与葫芦娃交朋友贯穿起来,让幼儿通过操作感知认识数字"7",从而大大提高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7的数量,并认识数字"7"。
2、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情景布置葫芦娃的家(门口挂有葫芦藤)。
2、人手一份1—7数字卡片和7以内的实物卡片、大图片一幅(里面有7以内的实物)、记录表一张、葫芦娃歌曲。
3、活动室周围放置若干身上有1—7圆点或数字的动物。
四、活动过程:
(一)到葫芦娃家做客,感知"7"的数量。
1、师引导幼儿观察家门前的葫芦藤上有什么,一共有几个葫芦?(复习数字6)。
2、师再增添1个葫芦,引导幼儿观察现在有几个葫芦?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3、师引导幼儿认识数字"7"并说说数字"7"像什么?可以表示什么?
(二)闯关拜见葫芦娃,正确判断"7"以内的数量。
1、第一关:《送礼物》请小朋友们从盒子里找出实物数量是7的卡片送给葫芦娃,比一比,谁找到的礼物又对又快。(幼儿操作实物卡片,教师观察。)。
提问:你找到了什么礼物,它有几个?
2、第二关:《考眼力》师出示挂图,请幼儿根据挂图上事物的数量拿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师验证。
(三)游戏《找朋友》,巩固对7数量的正确判断。
玩法:师放《葫芦蛙》音乐,幼儿找出身上有7个圆点或数字是7的小动物,音乐停,比一比谁找的动物又对又多。
1、幼儿游戏,教师观察、指导幼儿正确找出身上有7个圆点或数字是7的小动物。
2、幼儿相互检查谁找到的小动物又对又多。
(四)自由结束:小朋友们真能干,帮葫芦娃找到了这么多朋友,现在我们和葫芦娃一起到外面去玩一玩吧。
实用幼儿数学启蒙教案范文(13篇)篇六
活动目标:
1.通过图形分类活动,培养幼儿感知集合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分类能力。
3.能根据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不同特征,不受图形大小的影响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1.课件:乐趣卡—3-55各种各样的形状,3-47各种各样的形状,3-59规律。
2.幼儿人手一个小筐,装有不同颜色、大小不同的圆形、三角形、长方形、正放形各5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乐趣卡:3-55各种各样的形状。
请幼儿认知,红色圆形、黄色三角形、绿色正方形、蓝色长方形。
二、展开。
1.游戏:形状连线。
出示乐趣卡:3-47各种各样的形状。
练习: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请赶快把名字好形状连线吧。
礼物—正方形。
三角尺—三角形。
西瓜—圆形。
2.游戏:听令取图。
对颜色相同、形状不同的图形进行分类。
方法:教师发出指令,幼儿根据指令从小筐子里拿出图形。
教师指令:
请小朋友拿出3个绿色的图形。
请小朋友拿出4个红色的图形。
(每次拼摆后幼儿互相检查,教师评定,然后幼儿把图形送回小筐,教师重新发出指令)。
3.游戏:听指令涂色。
乐趣卡:3-59规律。
老师发出指令后幼儿涂色。
教师指令:
请小朋友为正方形涂色。
请小朋友长方形涂色。
(每次画完后幼儿互相检查,教师评定,然后教师重新发出指令),
4.操作活动:拼拼摆摆。
方法:幼儿用图形拼摆物体,并互相说说摆出的物体名称叫什么,用了哪些图形?
三、活动评价。
表扬鼓励积极参与活动,对学习尝试兴趣的幼儿。
实用幼儿数学启蒙教案范文(13篇)篇七
活动目标:
感知2与3前后两数的相邻关系,探索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提供三种颜色不同的瓶盖个三个,每人一套1—4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分别取三种颜色不同的瓶盖个三个,一一对应排成三横排,中间一排的瓶盖不动,让三排瓶盖变得一排比一排多一个,讨论如何才能做到。
2、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瓶盖的左边,讨论:比3少1的数是几,应排在哪里;比3多1的数是几,应该排在哪里。
3、引导幼儿归纳:3有两个相邻的好朋友,一个是比3少1的2,排在3的前面,一个是比3多1的4,排在3的后面。
4、组织幼儿讨论2的好朋友是几和几,根据前面的方法与经验,引导幼儿借助瓶盖、数字卡片等加以验证。
5、玩找朋友竞赛的游戏:幼儿分成5个人一组,排成三排,当教师说到4是,幼儿马上排成2、3、4三排,中间一排人不要动。看看哪组小朋友排得又快又对,这一组就是胜利者。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投放1到10的数字卡片及不同颜色的瓶盖若干个,让幼儿进一步探索10以内的各数的相邻数。
实用幼儿数学启蒙教案范文(13篇)篇八
设计意图:
只有当数学回归了幼儿的生活情境,才给了幼儿将数学思维进行宽广的迁移和应用的机会,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幼儿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体现数学的教育价值。《纲要》中关于数学领域的目标定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一表述也正说明新课程数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已不再过度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更注重从生活中感受和体验数学的实际意义,并尝试应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和解答身边生动的实际问题。
在我们周围的生活中有许多有规律的事物,如衣服上的花纹、地砖、栏杆;幼儿游戏活动时按男女间隔排队;律动、做操中动作的反复等等。这些事物幼儿都很熟悉,因此我们把这些内容作为本活动的素材,希望从中让幼儿更生活化地感知规律,并且最终培养起幼儿的数学可以服务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如运用规律知识进行装饰;创编游戏、动作等等。
活动目标:
1、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对规律活动的兴趣。
2、能仔细观察、主动探索,感知规律的主要特征。
3、尝试自创规律,发展幼儿的实际运用能力。
活动准备:
1、有色彩排列出规律的衣服。
2、可以串挂的小积木若干,穿挂用的绳子人手一根。
3、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课件(照片以幼儿身边场景为主)。
活动过程:
(一)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1、欣赏衣服。
引导幼儿观察一些同伴的衣服,并发现衣服上的规律。
2、观看课件,进一步感受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
引导幼儿观察:这是什么(或什么地方)?你能找到其中的规律吗?这个规律是怎么样的?
(二)穿玩具,感知各种规律。
1、幼儿自己运用一定的规律穿起小玩具串。
2、集体交流自己运用的规律,并将其转换成符号形式。
3、引导幼儿分析与提炼规律的主要特点。
(三)运用规律。
1、排队:我们小朋友可以排排队,排出规律。
2、编动作:用动作表现规律。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范文三:学习9的组成。
活动目标:
1、学习9的分合,知道9分成两份可以有8种分法,并记录结果。
2、在探索操作活动中,知道按序分合不易漏掉数字,在观察中发现两部分数之间的增1减1的关系。
3、会用较完整的语言讲述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教具:放大的操作材料。
2、学具:购物券、水果卡片,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复习8以内的加减师出示卡片。指名口答。
二、学习9的组成。
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今天,小兔水果店开业了,这个水果店里的水果都卖9元钱。小兔水果店还为我们小朋友每人准备了8张购物券呢。
2、介绍购物券。
3、分组进行活动。
(1)每组一个营业员(挂牌),其他幼儿去营业员那买水果,营业员一定要严格验证小朋友是不是付了9元钱。
师:营业员一定要把好关,看看买水果的人是不是付了9元钱,不然会赔钱的。
顾客买了水果后,要将自己用的是哪两张购物券、买的是什么水果记录到记录卡上,记录好后,再去买,看看谁买的多。
(2)幼儿把自己买的情况记录到卡片上,例如我用1元钱和8元钱买了桃子。
4、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卡,发现互换关系。
师:谁来告诉大家,用哪两张购物券合起来正好是9元?
5、知道9的8种分法。
师:哦,原来9有这么多的分法呢,让我们一起来按顺序说一说吧。
9可以分成1和8……9有几种分法呀?(8种)6、操作活动。
(1)出示操作材料,介绍做法。
(2)幼儿做,教师指导。
师:做完后请小朋友检查,检查对了再交给我,我送给小兔妈妈,让她的孩子们看看。
实用幼儿数学启蒙教案范文(13篇)篇九
2岁的时候,多多能从1数到10,但是如果你让他数数看1个小手有几根手指,他就傻了。幼儿园的宝宝就能够把数字和数量的关系对应起来了,并且能够熟练的数数。
02.会比较大小。
比较固体物体的大小,能区分最大最小更大更小的概念。
03.会比较轻重。
比较物体的轻重,能区分最轻最重更轻更重的概念。
04.会比较长短。
比较物体的长短,能区分最长最短更长更短的概念。
05.会比较多少。
培养孩子的数感,能够从数量判断多少。结合数量的概念,能理解数字9比数字3更大。
06.认识形状。
能说出平面几何图片的形状及特征: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角星。
07.方位概念。
知道上下左右,前后里外。并且能将位置进行对应。
08.学习按照物体的某个特征,进行分类。
分类就是按照物体的同一个特点,将他们归类在一起。通过孩子的观察,可以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分类,并且能表达,为什么这么分类。引导孩子可以自创分类的特点,然后进行分类。
09.配对和匹配。
通过观察物体的属性,将物体进行匹配。比如相同的袜子配配对。或者按照物体的花纹,形状,颜色,数量,大小和种类等属性将物体进行匹配。
10.学习按照物体的某个特征,进行规律排序。
规律是事物之间存在的`逻辑。让孩子通过观察一组事物的排列方式,能够自己归纳出其排列的规律,并且能够说出下一个事物是什么。
11.能区分2d和3d。
通过眼睛的观察和手的触摸,能够感知到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区别。培养孩子的空间感。
12.了解对称。
了解对称的概念,能够区分平面图形或者生活中的物体是否是对称的。
13.理解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
什么事情都有发生的先后顺序。帮助孩子了解首先,其次,最后的概念。比如:早上起床,先要刷牙,然后洗脸,最后吃早饭。又比如:“先有一颗种子,然后埋到土里会发芽,然后小苗会变成熟,最后会开花结果。”
14.时间概念。
对钟表有概念,能区分时针和分针。孩子能读懂整点和半点,并理解某些时间点的含义。比如早上7点是起床时间,中午12点是午饭时间,晚上8点准备洗漱睡觉。
15.通过数阵图,能够数到100。
了解数阵,借助数阵帮助宝宝观察1-100的位置和规律,并且能够从1数到100。
16.10以内的加法计算。
借助工具,能将2个或2个以上的数量进行加法计算,获得一个新的总数量。
17.测量概念。
了解测量的不同维度,比如长度,高度,和重量等。会借助测量工具例如尺子或者乐高块来测量生活中物体的长短。
18.认识钱币。
教孩子认识钱币,能够区分简单的钱币面值,例如1元,10元,100元。
实用幼儿数学启蒙教案范文(13篇)篇十
多多正在放风筝,有几朵云围着风筝飘来飘去,可是几朵云却远远地躲在一边。他有什么不一样呢?噢,他是黑色的,而其他的云都是白色的。
白云们快乐地飘着,可小乌云看起来很不高兴,就要哭了。多多忍不住问他:“你为什么不高兴呢?”“呜呜;呜……”小乌云忍不住哭了起来,“我找不到妈妈了。”
小乌云这一哭,就下起雨来,把多多浑身上下都浇湿了。小乌云跟着多多飘啊飘,多多身上就被雨水浇啊浇。多多决定带着小乌云去找他的妈妈。
小乌云的妈妈在树林里吗?没有。可是大树们雨水的滋润,兴奋地摇摆着。
小乌云的妈妈在草丛里吗?也没有。可是小草们喝足了雨水,腰杆儿挺得直直的,快乐地唱起了歌。
小乌云的妈妈在花丛里吗?还是没有。可是花儿们被雨水淋得水灵灵的,每张脸都笑得那么甜。
找不到妈妈,小乌云就不停地哭,雨也就一直下。
“够了够了,不能再哭了!”大树们使劲儿地摆着手。
“够了够了,我们喝水喝得胀大了肚子!”小草们大叫起来。
“够了够了,我们的花裙子要被浇烂了!”花儿们着急地摇着头。
可是小乌云还没有找到妈妈呢,他想不哭,却停不下来。
这时,从远远的天空飘过来一朵大大的乌云,她急急忙忙地飘着,看起来是有什么急事。看到大乌云,小乌云高兴得喊起来:“妈妈,妈妈,我可找到您啦!”大乌云和小乌云拥抱在一起,笑啊笑啊,一直笑到乌云变成了白云。然后,大白云和小白云高高兴兴地飘走了。
雨停了,花草树木笑了,多多也笑了。
实用幼儿数学启蒙教案范文(13篇)篇十一
【一、借助实物把数概念简单化】。
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学习“实物化”,即给幼儿提供一套具体形象的实物教具,这些物化的教具为儿童提供了表象思维所需的具体形象,能很好的帮助幼儿学习数学。
例如,用一个积木表示“1”,而将十个积木摞在一起的长方形表示“10”,用十个积木平铺成一个正方形表示“100”,用十块积木垒成立方体块表示“1000”,非常形象地表示出数字之间的关系。
给幼儿一个数如“2352”,要他拿出相应的金色珠,他就会拿出2个立方体,3个正方形,5个长方形,2个积木。在类似玩玩具的操作中感知数位、数量之间的关系,对一个5、6岁的幼儿来说是一件愉快而轻松的事情。
因为有实物化的教具,再加上生活中的互相配合,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如乘法、除法、等分等看起来比较高深的知识都化难为简了。那么,幼儿能够轻轻松松的掌握这些抽象的数学知识是不是也变的容易起来了。
【二、以10为单位,认知连续的数】。
以10为单位,一次就呈现给幼儿一组连续数。例如,让幼儿认识10以内的数,不是先让幼儿认识“1”然后“2”再到“10”,而是一次性地将数棒1—10全部呈现给幼儿,让幼儿看到的是一组连续数。
幼儿在摆弄这些数棒时,从短到长排列就会理解1—10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来操作教具一百数字板,达到认识1—100之间的数字排列规律就不难了。
【三、引入加法运算】。
按从一般到特殊的顺序引导数学知识的学习。是以具体形象的教具为中介。学习加减法之前,先学习十进制,即首先引导孩子认识个、十、百和千的名称及含义,然后再学习逢九进一的原理,之后才开始学习加法。
而此时的加法教学不再是如传统的那样只局限于10以内,而是实物一下就可以扩大到9999以内的所有加法了。因为无论加数多大,被加数多大,原理都是一样的。
幼儿通过实物很直观的就能理解数位之间的`关系。在幼儿已经有数位关系和交换规律的经验的基础上,再来做大数目的加法已经不再是难事了。
根据孩子发展的阶段来说,幼儿的数学教育应该是以感官教育为基础。在进行数学教育之前先进行感觉教育,即对幼儿进行排序、对应、分类等数前学习。
让他们在知道数量以前,先掌握未被数值化的量{即:没有单位的大小、宽窄、长度、多少等},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
幼儿通过操作实物能初步感受配对和序列,依高低或粗细排列顺序的操作,能进行物体高度和粗细的渐次性识别。
幼儿由不断地接触“被具体化的抽象”,而了解事物属性的本质,并对迅速辨别同种属性感受到无穷的乐趣。
【五、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成功的数学教育应让幼儿体会数学是从人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数学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让幼儿感知各种数学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存在的很重要,注重让幼儿从现实生活中学数学,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生活环境对幼儿数学教育能力发展有很重要的意义。这里的环境包括现实的生活环境、生活中的情景问题以及幼儿的操作材料。
现实的生活环境指与幼儿数学教育目标、内容相关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每个活动目标都要求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感受数学知识。如让幼儿在做“分蛋糕”的游戏中感受等分的概念,用给几个同学平均分苹果的方式感受除法的初步意义。
幼儿通过给积木大小排序,发现若从高到矮排,前边的一个会挡住后边的一个,因此在教室里分配座位,应该矮个子在前,高个子在后,这样前边的人就不会挡住后边人的视线。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只有有心,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影子。借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孩子沐浴在数学的阳光下,那么数学思维、数学素养、数学认知发展将统统迎刃而解不是嘛。
玩,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我们专注3-10岁儿童思维数学教育,让孩子在充满趣味的玩耍与团队游戏中充分地、积极地思考,逐步构建逻辑思维、分析推理以及创意思考能力,领会数学世界的奥妙的同时,锻炼孩子的清晰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建立自信。轻松玩转数学,受益一生。
实用幼儿数学启蒙教案范文(13篇)篇十二
1.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字,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不一样。
2.感知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萌发对数字的兴趣。
活动重点:
寻找发现生活中的数字,了解各种数字的不同作用。
活动难点:
在探索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经验知道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活动准备。
教具:数字拼图小卡车、0~9数卡、有关数字实物的展板、课件(生活小片段)等。
学具:数字卡片若干,排排坐---数字逻辑推理题若干份,动物数字连线图若干份,水彩笔;测量身高的尺子两套,记录卡两套。
活动过程。
一、相互交流,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1.老师穿着衣服前面贴有数字宝宝拼图画—小卡车,问:“你发现了什么?”
鼓励幼儿说出都有哪些数字,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
幼儿带着问题去思考,自然地感受数字和它们的作用。
二、迁移经验,感知数字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1.出示幼儿带来的数字物品,引导幼儿自己去观察,看看哪些地方有数字?
(1)你带来的是什么?上面的数字有什么用?
(2)幼儿相互自由介绍。
从孩子自带的生活物品入手,便于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和分享的意识,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字的东西很多。
2.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数字?数字都表示什么意思?
3.看课件:生活小故事(顺序:家-交通-银行-超市)。
(1)你都在哪些地方发现了数字?
(2)这些数字有什么用?
利用课件重新让幼儿温习了生活中的数字场景,(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进一步让幼儿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
三、数字游戏,了解数字的不同作用,体验数字的有趣。
1.游戏一:数字比武。
(1)认读尺子上的数字。(数字可以表示长度的长短)。
(2)看看温度计的刻度。(数字可以表示温度的高低)。
(3)看看称上的数字。(数字可以表示重量的多少)。
(4)认读人民币、邮票的面值,物品价格牌上的价格。(数字可以表示金额的多少)。
(5)找出表示当天日期的日历,说一说“今天是×年×月×日,星期几?”(数字可以表示时间的顺序)
2.幼儿个人自选操作:设计电话号码、测量身高、连线和排排坐。
(1)你设计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2)谁的身高、体重最重呢?
(3)你连出了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做的?
(4)你是怎么给小图形安排座位的?为什么这儿画了5个三角形?
教师从解决生活问题入手,营造积极“互动”的氛围,提供互相分享交流的机会,让幼儿在游戏中、操作中了解数字在不同物品上的不同用途,进一步充分体验到数字的乐趣。
四、超市购物,尝试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1.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数字,会怎么样?
2.社会实践活动—超市购物。
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真实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
实用幼儿数学启蒙教案范文(13篇)篇十三
活动设计:“1只小猴去钓鱼,鳄鱼来了,鳄鱼来了,嗷、嗷、嗷……”这首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数字手指谣。结合小班数学活动宜情景化、游戏化的特点,以及孩子们已经学习了4的构成的基础上,我以这个手指谣为引子,设计了这个《智救小猴,勇闯难关》的数学游戏,引导幼儿初步理解4以内数的实际意义,激发幼儿斗志,渲染活动氛围,使孩子们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即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又能通过动手操作,逐步建构抽象的数概念。让幼儿在游戏中逐步地亲近数学,愉快地步入数学世界。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4以内的数量,初步理解4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能进行4以内的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4、乐于参加集体游戏。
活动准备:
一个数字转盘、大鼓一个、1—4的数字卡若干。
“数、物拼板”、印章若干、雪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教师带幼儿边念手指谣,边走到相应的位置。
二、集体活动:
我昨天呀,乘鳄鱼不在,偷偷的到小猴家旁边看了看,我发现了四个难题,我们就先来解决这四个难题吧。
2、复习4以内的数字。
师:我们现在就来解决第一难题——数字大转盘。
在这个转盘上有数字和指针,教师来转动指针,当指针停止指向数字几,就请幼儿大声地说出这个数字。
3、记忆4以内的数字。
师:小朋友们真棒,一下子就解决乐第一个难题,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题——“谁不见了”
教师出示1——-4的大数字卡,拿掉其中一个数字,请幼儿说出是哪个数字不见了。
4、4以内的按数取物。
1)听鼓说数。
师:第二题我们也顺利解决拉,我们每个人都表扬一下自己,真棒。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游戏。
我这有一个鼓,请小朋友们根据鼓声来说数字,告诉我我敲了几下。
2)按数取物。
师:现在,我们第三个难题来啦,准备好了没有?
4套1—4的物卡,请幼儿根据教师说的数找出相应的物卡。
三、分组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太棒拉,这么快就解决了第三个难题。现在我们就要向第四题出发拉,刚才前几题都是小朋友们在一起通过的,第四关呀坏鳄鱼要把小朋友们分开了,要分组考你们。
教师一一介绍每组的活动。
第一组:盖印章。
第二组:数、物拼板。
第三组:数、物对应。
四、教师讲评:
针对幼儿在操作中的现象加以讲评。
五、收拾教具: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下子就帮小猴他们解决了四个难题,让猴妈妈能搬去离鳄鱼远一点点的地方啦,但是这只是前面四题,而且在分组解决第四题的时候,有些小朋友只去解决了其中一组。老师会把这几组投放到区角里,小朋友们你们有时间还可以去练一练。
后面还有许多的难关等着我们呢,我们还要继续努力,学习更多的本领,解决更多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