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它能帮助我们不断进步。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思路。
最热我的书法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一
行书兼具楷书、草书的特点,但又绝非写好楷书便一定能写出一手漂亮的行书字来,行书作为一种独立的书体,其发展过程中具有它自身的特点。要学好行书,还要经过一段专门的临摹训练,以掌握它的笔法和结字的规律。
我们分两个方面介绍行书的技法特点:
笔法方面:
顺势入笔:行书笔法中不再如楷书那样,要求逆入回出,藏头护尾。而是落笔便顺锋而入,行笔中锋行走,收笔多是顺势带出,或牵连下笔,或钩挑出锋。不再回锋作顿。这样很多笔画发生了变异。如下页。
这样笔画多为露锋。笔势明显地流畅起来。也使行书中更多地形成了曲笔,笔画不可过于平直,增加了点画的动感,使之不至僵滞。笔法上的这些变化,就自然使书写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点画呼应:由于行书收笔不再回锋作顿,而多是将笔锋提出,所以形成了点画的附钩和挑趯,即上笔终了时顺势带下,而下笔自然承上,使点画之间虽断似连,笔断意连,产生了明显的顾盼呼应关系。如55页。
显然这些顾盼揖让和呼应使字型增加了生动活泼的意趣。
牵丝引带:点画间的勾挑使之顾盼呼应,有时将这种呼应通过笔锋提写出游丝,连接起来形成两笔或几笔,连续写出,一气呵成,使字显得连贯、潇洒。如:
一般情况是凡字的固有笔画则重些,而两画之间的连接相应轻些,但不可截然跳动,否则呆板无神。牵丝形成连的效果是行书的主要特征之一,但却要运用得当。一味的牵连缠绕,当断不断,反而弄巧成拙,形成浮滑薄弱之病,是行书书写中的大忌。一位书法家讲过“连与断效果不同,连易断难,故当知断”。因此将牵丝引带与点画呼应分开来讲以区别它们的不同功用,这是行书的又一重要特征。
其中“無”字中间四竖和下边四点被一组相连的竖撇横代替了,既保持了原字的面貌又起到了简化作用。其余各字也是用这种方式形成了现在的写法。有时为了行笔的便利,行书字书写时,甚至可以改变原来的笔画顺序,如:
收放变化:比较楷、隶、篆等规整严谨的字体,行书有一个与草书共同的特点。即它可根据章法的需要和某字的特征,随时调整它的字形和笔画形态。例如: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之字,如:
既可收敛些又可放纵些,可以任意屈伸、收放,即可使之长,如亦可使之方如:扁如:这就是行书可收可放的特性。
离方遁圆:楷书方多圆少,折笔处多为方,即如赵孟頫的圆转为主的书写也时露方意,这无疑是需要也使字增加了一定的力度。而行书则随笔顺势转折,变化无穷,方圆兼用,灵活生动。如:
因此注意到方圆的变化,使之自然融汇,使书写的效果既有方笔的雄劲力度,又富圆笔的通畅灵动。若一味方折,则显板滞、生硬,纯用圆转则又俗滑、疲软。总之临习中要多观察,创作中要多思索。
重按轻提:楷书中的一些笔法,如顿笔回锋挫逆等,在行书的运笔中已经不再应用或很少应用了,更多运用的是顺势提、按的运用。凡轻细之处需收笔轻提起,速度稍快。而粗重处则需将笔重按下,速度稍缓,当然,笔画轻重粗细的交替要有合理的起浮过程,不可大起大落,忽轻骤重,应使其自然。提按处在行书中几乎随处可见,一字之内的提按变化如《集字圣教序》中的:一画之内也当有轻重之别,如:
至于一篇之内的根据章法的需要而出现的轻重布局,也是行书作品中屡见不鲜的。历代书家对此各有体会,我们仔细品味后面作品即可领会提按在行书书写中的妙用。
运腕得宜:“书法之妙,全在用笔。”今天看来,有人以为前人这个论断未免偏颇。其他如章法、墨法之类固然也很重要。但书法是线条的造型艺术,提高线的表现力往往是书法家毕生追求探索的。章法、墨法之类也离不开线条去完成表现,而线条的表现力全在于笔的运用,因此,前人的说法可谓一语中的,不容忽视。
谈到用笔,不能不提到运腕,二者是不可分。这一点初学书法的人往往容易忽略或不甚明确。
前面提到笔的运动可以组合出秀美、雄强、古朴、稚拙等不同风格的作品,那么用笔的关键是什么呢?当然,是大脑,但大脑的设想是靠指、腕、臂的合理配合来完成的,指过于细弱,精巧处或许尚可,总体上却力不从心。谁也不能运指写出盈尺大字来。臂又过于粗大,写榜书或许差强人意,然要精到完美却难尽如人意。那么只有腕居中承启,能兼领二者的功能。尤其是行书的灵动精妙处,有时全凭腕的运动来完成。
运腕是指在书写过程中腕要有意识地指挥毛笔左右挥洒,疾徐提按,使转变幻。以使书写效果灵动流畅。举例来说:写百字时百笔落纸后腕须往左倾推笔向右,至横的末端即刻腕须转向右摆,提笔带过再向怀内压至小竖折处提锋向右上,使转带下向内提笔作点收,这一系列的运动都是腕的左右推移转动,如果光靠臂来运动则显然难以准确地使笔恰到好处地写出轻重变幻的线条,一些灵巧之处更难准确地表现出来,写半尺以内的字则显得费力不讨好了。当然如果写檗窠大字,则需臂的协助运动,而控制笔还靠腕来完成。因此,运腕是行草至关紧要的练习课程。当然,腕与臂、指的相互配合亦是不容忽视的。
最热我的书法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二
大家都知道读帖,也都有自己的方法和心得。也有人是走马观花,不能细致入微。这样一来,眼睛看不到微妙的东西,自然手上表现就趋于直白。
在下面技法方面要具体讲,不多赘述。
很重要,选不好,就走弯路。现在大家选帖概率最多的是《兰亭序》,目光都盯在这里,而且是非兰亭不写,非宣纸不用,这就不好了。《兰亭序》是经典,是千古不朽之作,完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王圣人用的纸上有涂布(唐以前),现在的宣纸根本无法表现。再者就是,那不是我们能参透的,历代大家都想解决都没法解决,而我们,不论才情、功力、学养,连历史上的二流大家都没法靠近,《兰亭序》的神秘就连王圣人都不能重现,我们就根本没法梦见。但一些人根本看不到这种差距,就象是幼儿园的孩子矢志不渝地在研究“歌德巴哈猜想”。
象祭侄稿、寒食、蜀素都是这样,象精美的元青花,我们可以喜欢它,欣赏它,但把它打碎了,再造一个出来,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利用空间几乎为零(董其昌评蜀素如狮子捉象,是何等的生猛,我们也没有鲁公的悲愤和东坡受贬的凄寒,时过境迁啊)。古代大师们留传下来的东西很多,手札、诗册,相对性情的东西要多很多,可利用、再造的空间也很大,这才是我们要学的。
1、吃猛药。一天10000字,连续一周的效果比一天写100个字写半年管用,大脑存盘也牢固。时代的约束,我们只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晒好了网,才能打到大鱼。
2、相对专一,集中突破。在一段时间内,一定要专一,集中力量找规律、抓特点。比如,学米,半年之内就学米,别的先放下,要大量的临帖,最好一天要从前到后趟一遍,第二天选重点(自己喜欢的,容易上手的,难度特别大的)进行精临,做到细致入微。这样日复一日,即使进入视觉疲劳期也不要停(非常关键,正是上台阶的时候),挺过去,半年后再看(不要半年),每个月在手法、认识上都会有大的飞跃,也牢固。千万不要朝三暮四,看别人获奖、入展就得红眼病,就跟风,这样只会毁掉您辛苦建立起来的原有体系,就象电脑染了病毒,有百害而无一益。另外,别人适应,您不一定适应,就像臭水河的鱼虾,换到清水中就会死掉。
3、适时递进,见异思迁。上面提到的专一只是相对的,当写到一定程度后,就要及时换帖。如何换帖,不要盲目,最好是找相近体系的东西,千万不要作大的变动。比如:学米,可参考宋人的东西(其他三家的东西,陆游、吴琚父、蔡三家、苏老泉等等)。同时,为了丰富笔法可涉猎二王、书谱等东西,也可学习赵松雪的手札、董其昌的手卷题跋等,近亲繁殖,在吸收借鉴的基础上保持纯度,就象盖大楼,一层一层往上垒。
4、朝花夕拾。过一段时间再回来,拾遗补漏,会有新的发现,及时调整。重点精临,定型。
5、吃千家饭,穿百衲衣,集腋成裘,裂锦成衫。与古为徒,广涉博取,集古字。有了上面的定型,学什么都可以,尽量走的远些、深些,不要怕回不来。
王羲之一本字帖,两千多年来,大家都在看,都在学,但成功的屈指可数,当然有悟性的成分。大家在参考上古经典时,每个人的着眼点不同,理解的深度不同,所以抓住的信息也不一样,这从临作中都能表现出来。尽量一个字一个字看,一笔一笔看,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都不要放过。要练就差别人所不能察的本领,对观察到的东西最好用不同彩笔涂一下,临帖的时候多注意,要准、狠。
手势决定了一个字起始转换,决定了行气的贯通,决定了整幅作品的气场。一笔一势,顾盼生情,不理解这个关系,作品就会支离破碎,形成气阻,或各自为政,既没有道理,也不合生理,即使有性情,也是低级的小趣味。
大家每谈行笔节奏,必谈提按,这其实是最简单的一种见解,古人的东西不只提按所能解决的。
开始阶段最好形象,学一家重点在找规律,特质的东西,然后再参入其他东西,当对点画有了相当深的理解后意象就自然出来了,不能刻求,一味谈感觉,有时感觉会害人。
最热我的书法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三
书法是门博大精深的奇特艺术,它充满了各种形象的美,各种风格的美,以及人们从世间万物中提炼出来的美等等。它的内涵很丰富,让人捉摸不透,至今还有许多问题在等待着我们。它既看形,又重意,说白了就是要有精、气、神,要感悟所写的情境,融入其中,有神韵、有美感的字,才是优秀的书法。书法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来的优秀文化传统,早在5000年—6000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经有了文字。当时的文字已经可以明显清楚地表现其中的含义了。其实,早在8000年前,在黄河一带的陶器上,有较多的符号,这是先民们的交际功能、记事功能与图案装饰的混沌结合,是汉字的雏形,也就是最早的文字,再后来的贾湖遗址更是把中国的文明向前推进20xx年。
我觉得学习书法有很多益处,它可以培养我们的艺术修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化素质;可以逐步养成细致耐心、自觉认真的良好习惯,同时还有益于意志的锻炼;可以学到文字、文学、历史等各种知识;可以受到民族精神、传统美德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可以。所以,作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继承书法这一传统,我们有责任将它向全世界传播,让大家都了解这门优秀的艺术。
最热我的书法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四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连续三次参加了黄陂区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通过学习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中国书法这门古老而奇特的艺术,是世界艺术苑囿的一朵奇葩,艺术家创造的艺术珍品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毛笔基本退出了日常书写工具的行列,书法也基本与实用书写脱离而成为一门必须专门学习的艺术。长期以来,由于书法教育一直未能适应时代的要求,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开展,乃至一般人不仅对书法艺术知之甚少,而且书写也存在许多问题。软笔书法在一般小学名存实亡,对于硬笔书法相对比较重视。但一般只是临帖,老师专门指导还是有限的。作为一名教师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培训班上几位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王景老师的硬笔书写,从笔的粗细,到笔画的角度,细致入微;从学生作品展示,到老师课堂实录,全面夯实。吴高平老师的软笔规范字的教学尽显个人风采,徐谦老师的碑帖临写见解独道,徐国康老师的“永”八法娓娓道来。总之,通过学习不仅使自己对硬笔、软笔书法有了新的了解,而且对笔、墨、纸、砚的知识丰富了、特别是对碑帖的认识加深了。
几次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学到了很多笔墨知识,也使我得到了一些启示。练一手好字,能让自己受益终身。常言道,字如其人,一个人的子的好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这个人的性格和修养。把子写得整洁规范,可以给他人留下好的印象。一个人连一个字也写不好,他的办事成功率可想而知。练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改变一个人毛躁、急功近利的毛病,养成细心、耐心和毅力的良好品质,陶冶我们的情操。
练习书法,首先必须喜欢和热爱书法,以高度的学习激情投入到练习中去,要有一颗坚持的心,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坚持到底,才会有收获。如果在练习中,懂得创新,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就会更好。
当然我们学习的目的是应用于书法教学,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书写水平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书写技能得到提高发展、培育更多的书法人才。
最热我的书法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五
以下是我在临《九成宫醴泉铭》时的一点浅显体会,在这里贴出,旨在交流学习,书法临帖心得体会。若各位同道发现有说的不对的请纠正补足,谢谢!
一、为什么同一本帖不同人临出来的感觉往往大相径庭?比如黄自元与田氏兄弟所临的《九成宫》感觉完全不一样,启功临的《玄秘塔》也不是原帖的风格,这到底是不足还是特色,现在不得而知。但我敢说之所以有这种现象,是因为不管谁临帖都或多或少掺进了个人的理解在里面,这种理解是属于个人的,千人千面。
三、补充说明一下(个人观点):临帖时掺入个人理解不是随便乱掺入的,也一样须遵守法则。黄自元临欧时不难看出有颜的笔法,田英章老师说他临欧有赵孟頫的笔意,启老临柳明显有他自己的风格。这些书家之所以掺入别的东西,不是因为他的水平比原帖水平还高,而是取决于其自身审美倾向和学书经历。
四、对于初学书法的朋友来说,我觉得《九成宫醴泉铭》不太适合作为首选的范帖,原因是它较之颜、柳要难得多。之所以难,是由欧字的特点决定的,我觉得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字——敛。颜、柳的笔法都很舒展和明显,入门相对简单。特别是颜体,大笔划粗细条,容易学,笔法也很有代表性,和其它书体的关联性也很大。柳体较之颜体要稍难,主要原因是柳字强调“骨”,如果功力不够,极易产生干涩感而不生动。但此二体较之欧体要简单好多(个人体会),欧字不但敛,而且是极力的敛。欧字的敛在笔划和结构上都得到了充分体现。笔划上欧字多短促而精细,且笔锋多深藏,初学者或功力不够者临起来往往会相当吃力且难得其法,包括许多书家也未能神似。结构上欧字多从奇中求正、险中求稳,初学者习之如不得其法,则易怪异。
五、临欧过程中,有几个字是特别不好写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体会,这几个字我用心写了很多遍也只是偶尔有一二个较满意的,且发挥很不稳定,时好时坏。这几个字是:九、成、秘、郡、避、阙、竦、高、周、沐、栋。其中以九、成、秘、避为最难。
六、在临欧的过程中,常常有一种体会,那就是倾全身之力也写不出那种味道来——笔划粗了不精到,细了又不秀美,长了太庸俗,短了又病态,多一丝少一毫感觉便会大变,此或正所谓差之毫厘而失之千里——由此可见欧字之难!!
七、临欧的过程中,我慢慢发现欧字之美主要可用这几个字来形容——劲、精、秀、敛、奇。这几个字是我在临欧过程中的深切体会,是我个人总结出来的,未参照任何人的观点(我这样说,不是为了表现自己有多了不起,而是想说明欧字之美给了我很大的感观冲击,是真实的,不是华而不实的,不是虚的)。而这每一个字都相当不易做到,由此亦可知欧阳询功力之深。下面我逐字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劲——指力道,欧字几乎每笔都相当有力道。我还未发现欧的哪个字的哪一笔是绵软无力的。做到这一点要基本功相当扎实,而这还只是欧字最小的一个优点,对于欧阳询来说——“这只是皮毛”。
精——指精细,指不多不少刚刚好,指多一分太多、少一分太少。不能说欧阳询的所有字都做到了这一点,但可说绝大多数的字都做到了。每当临习时看到这一点,不由得不为之惊叹!而这一点可说是在功力上较“劲”字更进了一步。
秀——指秀美,指刚中之柔,指恰到好处之柔,指非妩媚之秀,指自然之美。做到这一点更难,因为它非功力层面的事,而是涵养、学识、审美上的事。且这个“秀”是建立在前两字基础之上的“秀”,是举重若轻的“秀”,所以相当难得。
敛——指收敛,指含蓄的敛,指放过之后的敛,指回归的敛,指中庸的敛。今人学书多以放纵、“洒脱”为美,而欧独以敛为美,非欧标新立异,而是境界高的自然回归。就好比武功高手不会特意去耍那些花里胡哨的招数,而是以最快最简洁的方式将对方击倒,正如那几个字说的——剪枝蔓立主脑。
奇——指奇中求正,指险中求稳。欧字很难找出一个是中规中矩的,多是与众不同的。或哪一笔特长,或哪一笔特短,或哪一脚突然飞出,或哪一笔忽然顿住(纵然结构稳重的字,其笔划又多变化),心得体会《书法临帖心得体会》。然不管如何之奇、险,其重心不倒,字形美观,看者赏心悦目。做到这点,试问古今能有几人?综观以上五点,可用一字概括欧字——绝!
最热我的书法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六
书法,很美的一种艺术,闲暇之余,练练书法,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好办法。
学好书法也是需要花很多时间的。果真这样,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书法练习我也学到了很多。至少我们学习它可以了解更多的书法知识写字技巧。还能了解一些历代书法家和书法家的作品。特别是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与耐性。
学书法,如果真的投入当中的话,你可以感受很多的乐趣。果真没错,我们接触到是楷书,书法字体有它的特点,特别是颜真卿的楷书。
要真的学好某种字体风格,也就是说某个历代书法家的书法风格也是不容易的。首先你得对所历代书法家和他的作品要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要掌握他的书法特点和运笔技巧。其实书法的境界确实是无穷大的,你要学好它,真的得花时间,我们要花时间去领悟某种字体风格,多去了解些书法家的时代背景和他作品诞生的背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的掌握某种书法风格。学书法,我认为我们最好还是得从临摹开始,我们要注意向他人学习,向他人的优点学习,把他人的好东西吸收过来,才能高自己的书法水平,如果不向他人学习,就不能丰富和造就自己。
当然在临习前人的作品时也不能盲目的临,要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要注意对名帖进行研究,要取其长去其短,为我所用,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最后,我觉得学好书法,也得有一定的审美要求,写出来的作品要有美感。要在追求美的风格中不断超越自我。在书法学习和创作中,追求美的风格,看一幅书法作品美不美,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划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风姿潇洒,达情尽性,神采飞扬。由于每个人爱好和审美观的不同,必然有各自不同的看法、要求和追求。由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从某种意义上讲,形成了个人的艺术风格,不断地超越别人、超越自我,才能从容地走进这一人类书法艺术的殿堂。“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够学好书法的。
书法艺术是国人的骄傲,我们要一直骄傲下去!
最热我的书法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七
鲁讯曾说:“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可见,书法是门艺术,不是简简单单地能写好字就是学好了书法,是需要用“心”去学,花时间去学的艺术。仅仅一中午的时间,老师们基本功的扎实、精彩的课堂及对如何让学生来充分的感受这门艺术所激起的浪花,让我身为一名语文老师而自惭形愧。
初入独树小学,走道旁边展示的一幅幅学生书法作品在悦耳的轻音乐中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流淌入我的心扉,顺着这些灵动的汉字我来到了手握钢笔的孩子们身边,孩子们规范的坐姿、认真观察的眼神让我对展板的上的作品有了大概了解。步入会议室,陈老师和准备上课的学生已然准备好,桌子上放好的字帖更是吸引我的眼帘,情不自禁的和同事快速翻开,“哇,这是陈老师自己写的?真是行云流水、字字珠玉啊!”“学生练得是自己老师写出的字?”“这里的书法学习氛围可真好。”一声声赞叹不绝于耳。
因为有了汉字,“母亲”于是仪态万方、超凡脱俗,因为有了汉字;“母亲”于是姿容卓绝、倾国倾城;因为有了汉字,“母亲”于是美轮美奂、艳光四射。汉字无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虽然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明白,但是我们怎样让学生爱上这门艺术?让这门艺术在我们的手中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却是一直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一中午的学习,让我更深刻的了解到书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懈,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和精力,这也是我们参加培训的老师普遍达成的共识。
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平时要坚持练字,掌握这一专业技能,不仅仅是一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会给自身增加底气,给学生们营造一种更好的学习氛围。另外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去勤学苦练,产生兴趣。俗话说:字无百日功。对学生讲,并不是练一百日的字就能成为书法家,而且要持之以恒通过勤学苦练。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每节语文课中十分钟的写字环节,严格的要求,由易到难地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具体指导和训练。然后,每天的家庭作业留几行练字来提升学生的手上功夫。逐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等学生的功夫日益加深,运笔日益娴熟,兴趣也就日渐提高。接着可以结合学校的假日活动、兴趣小组,调动学生练习书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班级形成一种勤学苦练的好风气。学生的字写的漂亮,可是一直藏着,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这对学生学习书法兴趣会大打折扣。学生也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所以,老师要在适当的机会为学生进行优秀作品的展览或参加书法竞赛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地表现和展示自己,心理得到满足,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会更有信心的继续努力,才会发愤地练好书法。
最热我的书法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八
常听人讲论书法时说到“功力”,功力是什么呢?我认为,功力就是“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当你拿到一本生疏的范帖,你可以几遍就临摹得形神兼备;当你有一个好的构思,你可以准确地用笔表述出来。总之凡经眼、凡脑海中成形的,均可以笔去准确表现,这时我认为就具有了功力。但功力是技术性的。
“功力”是一切创作的先决条件,你的情感、情绪、审美理想等等,要想在作品中行以表现,全仰仗这个“功力”。没有她,你的一切美好理想只能是“自以为大有深意”。我的二十年学书历程百分之八十的时间是用于获取“功力”,其余才是创作。“功力”又是无止境的,但她有一个“及格线”,不到“及格线”真正的创作是不存在的。
创作上,现代派书法主要用心在构成上,而古典书法则更多着意于点画和境界追求。我的创作应该是古典的,但我在构成上想得也比较多。现代派书法,小式的作品田头多,即使是大件,也不过是小品的放大,整体上线量较少,关系简单。形象点说,现代派书法像小分队式的侦察兵,可以游击,但集团式的战役、战争搞不了。古典书法阵容较大,但往往却又太象兵马俑。我想如果能借用现代派的一些手法让兵马俑活起来,兵力分派匀当,再来个“赵子龙”七出七进,岂不太好看了。
改变抄写式的书法模式,现在已成为书法家的共识,但大家又不愿意简单地搬袭现代派方式,因为它毕竟艺术语言太单薄,聊备一格可以。就像一出戏,里面可以有数个丑角,但一出戏里全是丑,怎么看呀!所以我们还得努力,以自己丰厚的“功力”,吸收现代派的构成意识使之成为古典派的一种创作手段,这种手段的作用可以使作品更富有观赏性,“戏剧性”冲突更明显,更轻松自然,也就更接近了中等欣赏者的口味,书法的欣赏面会扩大。但这毕竟不是太简单的事情,需要很多人不停地探索,我愿成为这其中的一个。崭新的时尚意识、鲜明的个性追求加上古典主义的基因素质,我想这大概可以概括我现在的追求的全部。
除此以外,我想再谈谈我在功力技巧方面的一些心得。一般情况下,人们用笔较多关注线的自然平向流动,而我则更多关注线的流动中的跳荡,也就是笔在起落之间的变化。就像山间溪水,它在流动时遇到大障碍会绕过去,一如曲线和结体中的避让;倘若遇到小石头,溪水就会跳荡起来,体现在用笔上,就是轻重、粗细、提按、顿挫,这样的线变化丰富,活泼而灵动。用笔方面我的另一个关注点是速度,楷书、隶书、篆书运笔速度较为均匀缓慢,而行草书的用笔则是急缓共存的,用的是加速度和爆发力。我首先注意发力点,发力点有两个,一个是起笔,一个是转折,转折是下一个笔段的起笔。起笔处的变化最为复杂,形状变化也最丰富,要求笔尖要灵活,随时调整到最佳发力状态。就像篮球运动中的传球,用的力量是爆发力,这个力量既不可太强也不可太弱,太强则易使队龙接球时脱手,太弱则容易被夺去。这个“功夫”是“功力”范畴,是要通过训练获得的。转折还是下面笔段的随机思考的临时驿站。在整个行草书创作中速度是随着情绪和开合需要随时变化的,情绪平静则线条舒展,线段较长,字的开合较大,有如溪间流水时遇平缓地势,水流慢下来,缓缓流淌,也如闲庭信步;情绪激荡,心跳加速,笔速也就随之快起来,线段则短短相加,有时甚至线线叠加,绞缠,如水到陡峭处,水流湍急,时跳时跃,水花四溅,五彩纷呈!一件好的作品,应该是承转合齐备,就像一部完整的交响乐,欣赏者会随着音乐节奏的演进而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引起强烈共鸣。这正是行草书的魅力所在,只是艺术家的情感表现所搭乘的载体不同罢了。我多年来倾心于行草书创作,其真正原因即在于此。
最热我的书法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九
7月20日,受妻子的影响一起去听了一场书法讲座。那应该是级别很高的书法论坛,从主办方中国书法家协会、省文联就可看出,妻还说这几天有香港、大陆等大学的著名教授主讲,在我大半天的听讲中苏大的著名书法博导、苏州市书协主席华人德先生自始至终在主持与串词。
上午是香港大学的艺术系主任莫家良教授主讲《从北山堂收藏谈中国书法史的若干问题》,“北山堂”是已故香港著名企业家、收藏家利荣森的私家堂名,其收藏中国文物甚为丰富,尤以中国书画最为著名,其中大部分已惠赠中大文物馆,莫教授对捐赠的百余件书法作品进行了很深刻的研究,从他今天讲的三个方面对于我这样的书法门外汉也能有所感受。书法与传承,列举的第一件作品是中国南宋第4位皇帝宋宁宗的《楷书为坤宁生辰书诗》,莫教授认为皇帝书法一般都较受书法界重视,加上宋宁宗的书法作品较为罕见,而这首诗是由宋宁宗书写送给生日的太太,从多件作品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其手迹是传承于宋高宗书风,期间展示了多幅作品说明书法中的传承;书法与人品,其中介绍的两件作品印象颇深,两件长卷分别是明代书法家王宠《行书借条》,以及明末清初周茂兰为报父仇而用鲜血写成的《血疏贴黄稿》,一件是不起眼的借条,一件是已渐淡的鲜血书法,但后来有那么多的著名书家与名人为其题跋,其意义已超越了书法本身,是书法与人品的最佳诠释;书法与生活,莫教授列举了许多书法家在出好作品的过程的书写环境及心境,继而论证了书法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因为莫教授自身的深厚造诣、又是对这些藏品的深入研究,所以可以娓娓道来、可以深入浅出把深奥的内容讲透,这是像我这样的旁听者听后对书法知识的一点感受。
中午没有休息,在这样一个诱人的场所——平望玫瑰园转了一大圈,满园绿化,步步成景,绿荫之处散布着一个个会馆,会议、休憩、讲坛、养身、修心之好去处。
下午浙大艺术与考古研究中心主任缪哲教授主讲《重访“楼阁”》,他讲的关于汉代建筑(孝堂石祠“楼阁拜谒图”)的意义值和表现等,由于与之相隔甚远,很那听懂,听及一半就悄悄退出,但还是能看到全场听者此起彼伏地在用手机、相机拍摄幻灯展现的图片,气氛甚是热烈。
讲坛的听者来自全国各地的书家,也有大学学习书法的学生,大家对之的痴迷犹如朝圣,这样的级别、这样的规模、这样内涵丰富的讲坛在苏州已经举办了四次,这是一个文化名城的需要和重视,更是一批书法精英对苏州书法、文化之培植的热情与信心。由此想到了我们的教育,可以说我们的每个层面都在说如何重视教育,当然硬件的投入已经可以看到众多的佐证,但软件的关注远远不足,没有好的方式方法,没有多少的热情注入,有的只是口号与命令之类的空洞。像暑期中也有各级各类的培训,但这样的培训会有多少的吸引力,能不能让大部分的教师听着而痴迷于其中?我听说教育的培训投入应该相当可观,然高质量的讲坛却很难与普通老师谋面,这也许与组织者有一定关联,大学有许多知名的学者,民间也有众多的高手,而我们普通的老师却很难听到他们的声音,有时听到的也只是些味淡意空的内容,于是只能是昏昏沉沉而毫无引力可言。最近出现这样一种现象,民间组织,邀请到某某著名人士、专家教授,收费也很高,但真正的效果如何,也只有天知道。其实众多的老师还是希望能有一些充电的机会,只是我们的组织者能否以方便为重,能否为老师“投其所好”?如果能像书法讲坛那样,每年能请到几位有实力、有内涵、通地气的人士前来为一方的老师讲讲、聊聊,其得益的肯定比造一幢豪华的教学楼更大、更重!
最热我的书法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
20xx年8月8日至10日我有幸参加了日照市第二期规范汉字书写骨干教师培训班,在培训中,我们聆听了北大书法博士姜栋、湖北美院书法教研室主任孟庆星和来自本省的刘祥海、邝建设四位教授的精彩讲座,使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次培训,时间虽短,感受颇深,受益匪浅。让我在思想、理念、方法等不同方面都得到了洗礼和提高。
”讲到中国书法的“技”、“道”并进,将教育学、心理学与中国书法融会贯通,听来犹如醍醐灌顶,令人茅塞顿开。
最热我的书法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一
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作为一门艺术,它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不久前,我读到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深受其境界的熏陶,颇有些心得体会。通过阅读与练习,我领略了书法艺术的奥妙,对于改善书写习惯、提高审美情趣和培养耐心也有了深切体会。
首先,书法艺术教会了我如何改善自己的书写习惯。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他通过行、行间、字与字之间的变化,展示了非凡的书写技巧和造型美感。在根据这篇文章进行模仿练习时,我不再仅仅追求笔画的准确与工整,更注重每一笔之间的连接与变化。通过锻炼书写的速度和力度,并逐渐掌握书写的规范和技巧,我的书写习惯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再潦草而随意的涂抹,而是更加细腻而有力的字迹,这让我不禁对书法的精髓产生了更多的向往和追求。
其次,书法艺术提高了我的审美情趣。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它所需要的是思想的准备和灵感的提供。在阅读《兰亭集序》时,我被王羲之的行笔之道和造型之美深深地吸引。他在字的造型上追求自然流畅的美感,他以力道的忽进忽退,变化万千的笔画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形态。在文中,他用一种流畅的笔法,又富有抒情的词句,通过对笔法的不断揣摩和模仿,我渐渐明白了审美的核心是简洁而富有内涵的艺术表达。这种审美情趣不仅影响了我的书法修习,也在生活中提高了我的审美水平。
再次,书法艺术培养了我的耐心。在练习书法时,我不仅需要对字体的规范有所理解,还需要耐心地跟着样帖,慢慢品味每一笔的用力与笔画的方向。通过多次的练习,我慢慢明白了书法修习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耐心。每一次真正认真去书写一幅作品,都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力。正是这种反复练习的过程,我慢慢培养了耐心、恒心和毅力。在书法的世界里,这些美好品质将伴随着我终身。
最后,书法艺术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表现的境界,是一种超越尘世的思考与追求,这种背景境界催使我进一步投入到书法的学习中。透过笔墨之间的沾染,我沉浸在这种宁静而美好的情感之中。每一次放下纸笔,我都觉得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放松和净化。因此,书法艺术对我的影响不仅是技巧的培养和学问的提高,更是一种心境的修炼和境界的追求。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与练习,我看到了书法艺术的真谛和魅力。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改善书写习惯、提高审美情趣和培养耐心,书法艺术使我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提升和启迪。未来,我将继续沿着这个道路,持之以恒地修习书法,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在这个古老而美丽的艺术领域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境界。
最热我的书法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二
从小,我就对书法情有独钟。妈妈从事装裱行业,有不少书画,我也受到艺术的熏陶妈妈问我想学点什么,我绝不犹豫地说:“我想学写字”。小时侯,我看妈妈装裱书画,便用我那稚嫩的小手,在纸上涂鸦,郑重其事地交给妈妈请她装裱。谁只妈妈看了笑道:“你要是写的好,我就裱起来。”“好。”我说。
于是我与写字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我读二年级的时侯,妈妈带我到学校书法班报名,老师让我试着写一下,我像拿蜡笔似地拿起羊毫,衣服没一会儿就弄脏了,还弄的满手都是墨。我第二天进书法班的时侯,老师正式教我写羊毫字,可我写的字歪七扭八,活像战场上的残兵败将,个个焉头耷脑,又像是一条条毛毛虫在纸上爬。再看看我身旁的大姐姐,她写的字,就像是再纸上欢快舞蹈的小精灵,奇丽端庄。我像泄了气的皮球,缓缓放下羊毫,不想再写了,可每当看到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能写得一手好字时,我就羡慕不已。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字写好。有时我手写酸时,那种羡慕成了我写字的动力。就算再冷,也会看到我冻得通红的'小手依然拿着羊毫在纸上划过。写完之后我的手老是冻得麻痹,但看到那端正的字时,我就无比自豪和骄傲。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练横的时侯。轻盈的羊毫到我手里却变成了千斤重的磐石,怎麽也写不出汉字那独占的韵味。但我觉不会向难题低头。依然一笔一画地写着,起笔、整理笔、行笔、写字时老师教给我的口决我现在还记得。当我看到一个个清秀端庄的字跃然纸上时,我欣喜若狂。徐徐地,歪七扭八的字变成了端端正正的字,徐徐的,端端正正正的字变成了奇丽端庄的字,徐徐地,奇丽端庄的字变成了欢快舞蹈的精灵在纸上嬉戏。
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学写字如一炉火练就了我的勇气和毅力。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有梦想,有目标,并朝这个目标去奋斗,成功,就在前方。
最热我的书法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三
在开学的前三周,我学习了书法。同大一下半学期的书法大体相同,主要是学习颜真卿的颜体。但是练得时间太短,成效并不太大,还需进一步的学习和长时间的勤奋练习。在学习书法,阅读书法史的时候,要学会从不同的书法形式后面找到古人都遵循的法则。这种法则,虽然在外在形式上的表现,历代不同,各人相异,但其内在的规律法则却是一样的。学习书法,很重要的就是从点画用笔上去找古今一脉相承规律。
历代大家都很重视写楷书,学书法的人不能在楷书体会到多少书法规律性东西于其他书法是不会体会很深的。除了实用以外,楷书里面包含了大量的书法最基本规律和完备的笔法。楷书让人静下来注意每个点画的动作,细节,尽量把每个提按转折做到位。长期靠这个养成的用笔习惯,让人手下的感觉微妙而细腻。结合历代大家对不同人物书法的品鉴,用心比较和体会里面的高低好坏,去认识书法最基础本质的东西。还有就是要把不同的书家多做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矫正自己,依靠的就是不断深入的读帖和临帖。
用笔尤其要注意起笔和收笔的地方。不管写哪种书体,行笔必须自然,动作必须连贯,笔势要畅,势圆笔方,势方笔圆,整个动作就像打太极一样,动作要有节奏,要合于自然。行笔要提中有按,按中有提,笔要留得住,杀进纸去。不能有含糊的东西。顺着心中的节律,从胸有成竹到胸无定数,自然生成。写唐楷有收获,再写魏碑也不会有太大障碍,只不过用笔更方一些。它的笔势是一致的,都是一脉相承的。
学艺术的三个层次:一,技法上的学习;二,视觉形式的研究;三,精神层面的修养。写褚的楷书,用笔的时候,要注意笔锋的变化,敏锐的捕捉笔尖入纸,行笔,出锋的运动轨迹,要充分发挥出笔毛的弹性。点画”是动作,蕴含有基本的笔法和动作在里面,过去的人对书法强调动作,笔法。用“线条”来讲书法是讲不彻底的,因为书法根本不是线条。
好的书法能表现出作者人生,生命的体验。无论文学,还是书法,既含蓄又直接。好的作品我们会感受到它无拘无束的情感流露,无障碍,随心所欲。初学一个帖,点画和点画之间一下很难摆顺,这需要我们去找规律,一点一画,一撇一捺间每个大家都会有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规律找到了,才能深入。写一个字,切忌把每个部分孤立起来,要做到协调,整体协调能力是很重要的,这有很多窍门,道理在里面。
临帖时要随时随地提醒自己不要让笔把自己左右了,要用笔,自己左右手中的笔。下笔要善于找参照,大胆落笔,随时调整,锻炼出前笔有缺憾,后面的点画能补救回来的本事,字的形要控制好,也在于善于找参照。临帖的时候自己的主观不要被帖套住,随时想到整体的关系,更加注意单个字的整体,角度的大小,长短,笔划之间的配合。从大的方向把握住“度”,再从细节上深入。褚字圆转多,笔划多的字方折少,点画少的字方折多,这样整个字,整篇字都能挺得起。颜体字是下面收得比较短,重心下压。复杂多折画的字,多数折要削弱。强调度,一个字强调只能一两个点画,要有主次关系,整体决定细节。
在这三周的学习中,我练习的颜体和柳体没有区分。书法史一门长期的练习,需要钻研和静心学习。我会在接下来的书法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
最热我的书法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四
作为一名教师,能写好字,写一笔好字,这是职业所要求的!因此在此种情况下,我开学学习书法。写字是很重要的基本功。我们常用写的字就是上课时候的粉笔字和平时写在纸上的钢笔字,偶尔也写写毛笔字。这我们老师常称之三笔字。从学习书法以来,我觉得书法有以下好处:
首先毛笔是硬笔和粉笔字的基础,所以要写好三笔字,必须要先练好毛笔字。
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练书法要有恒心和时间,恒心,就是坚持,时间就是几乎每天一两个小时,其次。选好自己喜欢的.古帖,再次就是临帖不止,一直到每个字烂熟于心,然后就可以随心所欲写出象样的书法作品来。将别人好的成为自己的适当添加自己的风格。
三、练书法要温故而知新,每天练习1—2个字足亦,然后再复习以前所学过字,并切要求字字入帖,只有这样才能循循渐进。
四、最为重要的还是要有信心,不要认为自己笨,不是那块料,练不出来实际上很多人都能练好毛笔字,为什么最后只剩下少数人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因为能坚持到底的也是少数人。
总而言之,书法作为一门艺术,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能够练就的,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心血。需要提到的一点是,我们平时应该培养对学习书法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书法有较大的兴趣,我们才能练就一笔好的书法。
最热我的书法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五
书法是一种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的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中国书法主要是指中国汉字的书法包括硬笔书法和毛笔书法。而日常生活中指的书法不特别说明是指软笔书法。它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伴随中国历史的发展演变生生不息历数千年而不衰。
与书法结交开始接触书法是在10岁左右吧那时候在乡下的外婆家本来课表上是有书法课但是一般情况下这种课都会被老师占用或者是数学课或者是语文课。也许是一种幸运我们当时的语文老师是一个爱好中国古典文化青年同时他自己对软笔书法和国画有一定的造诣。所以当时我们的书法课就成了真正的书法课每周有两节然后下课的时候一群大花猫从教室里面蜂拥而出。开始的时候手无论怎样都很抖写出来的字歪歪的有时候看着看着然后就觉得挺好笑的。后来老师跟我讲我可以垫左手在右手的手臂下面这样我手抖才好了一些。我一直以为自己的字写得很不好看于是就自己在那儿认认真真的练突然有一天老师居然对着全班同学的面夸奖我的字写得还不错。当时真的好开心完全没有想到的。学了一年我的字也有些长进了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的语文老师换了我们也没有再写毛笔字了。
上初中的时候学校举办书法大赛想到我曾经也是学过一年的娃娃于是就报名了。当时我们班上很多同学都不会然后老师就对我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结果当时怕出丑在比赛前还好好练了一下也是本来就没有学多久底子很薄结果写的字跟别人都不能比的。我记得当时有个比我们大两级的学长写的是大篆吧觉得好好哦。后来学校还发奖了那个学长是一等奖好像我是三等奖就是所有参加的都有的奖鼓励奖嘛。
上学期的时候一个好朋友选了书法课她是觉得好玩吧就学了。结果练了很久字是有蛮大长进的但是她跟我讲很多去学这个课的都是有基础的娃娃他们那些写得很好而且上课的时候要拿很多东西不是很方便。我本来有点想学的还是想重温我未完的的书法历程嘛。但是我又犹豫了万一老师要求很高怎么办万一我写得不好怎么办后来在寝室同学的鼓励下我选了这门课我还是想要尝试一下的再说我觉得自己还是有一点点底子的我也是学过一年的嘛还参加过比赛的嘛。然后就开始我的小学期书法课了。看到老师的时候我还比较放心老师看上去还是蛮好的讲课比较注重细节我也可以从最基本的笔画从新开始学我相信只要用心学用心练我不会比别人差多少。对书法的理解,首先我们以前都是写颜真卿的字字呢就将究的是笔划饱满、字形飘逸写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小学期老师为我们选择了赵孟頫的字作为学习的模板我们现在还谈不上创作基本功都没有学好何谈创作。
书法讲究的是中锋运笔赵孟頫的字也不例外我们大多数时候使用的都是中锋对于偏锋只是辅助可以使用这样子这个字才会有层次感。赵孟頫的书法特点一在继承传统书法的基础上削繁就简变古为今其用笔不含浑不故弄玄虚起笔、运笔、收笔的笔路十分清楚使学者易懂易循二外貌圆润而筋骨内涵其点画华滋遒劲结体宽绰秀美点画之间彼引呼应十分紧密。外似柔润而内实坚强形体端秀而骨架劲挺。学者不仅学其形而重在学其神三笔圆架方流动带行。书写赵体时点画需圆润华滋但结构布白却要十分注意方正谨严横直相安、撇捺舒展、重点安稳。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赵体的特点。另外他书写楷书时略掺用行书的笔法使字字流美动人也是赵体的特点之一。
在学习的过程中书法要注意的几点。
1、基本笔画的一定要到位就想建房子一样如果从下面开始从原料就不合格那么建出来的房子会怎么样就像史玉柱先生在上海间的那栋摩天大厦面临的只是倒塌的命运。
2、结构要好。如何使字整体看起来有美感有赏心悦目的.舒适那么结构是必不可少的。而结构的的把握可以根据书法家的字体结构。首先看字的外框是个什么结构对于不同的字字的外边缘连成的框是不一样的同时还要注意留白对于空隙要是处理不当字就没有立体感会让人看着不舒服这就不是艺术了还有就是注意笔画的轻重为了要使字的整体看起来更美观所以字的笔画有着粗细之分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效果一是这样会有层次感不会产生单调死板的僵硬二是这样可以使字的重心在字的中央这样字才会有力度感。
3、注意细节的把握。对于不同的字各方面都是不一样的。即使使字形差不多的字也会有很。
1、坚持所谓的坚持就是胜利对于书法有的人觉得很耗时间或者有的练了不就就搁下了觉得这个很难写好。实际上我们可以坚持一下我以前写的时候也是很不好的但是我没有杂念所以一直坚持至少在我的小学老师眼里我写得当时还是班上比较好的。
2、方法。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为什么要老师来教这教的就是一个方法的问题既然前面的很多烈士为我们铺好了路为什么还要自己去开辟一条完全不知道结局的路。好的方法是通向目的地的捷径我们可以花费更少的代价来达到同样的效果的时候就选择好的吧。
3、思考。有这么一句古话嘛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学会思考。既然人类有了这个特殊的能力我们就应该好好地利用。在思考中才会有成长在思考中才会一点点的超越超越自己也超越前人。
4、了解我们的老师。了解我们学习的这个书法家我们现在学习的是赵孟頫那我们就需要了解他。都说自如其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字体那么与这个人的性格是很有关系的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我们了解了我们的老师我们才会体会他的心境才能做到学的高境界。这就是我的学习体会了。我希望自己以后还能坚持练书法也希望自己的书法会写的越来越好。
最热我的书法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六
鲁迅曾说:“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可见,书法是门艺术,不是简简单单地能写好字就是学好了书法,是需要用“心”去学,花时间去学的艺术。仅仅一中午的时间,老师们基本功的扎实、精彩的课堂及对如何让学生来充分的感受这门艺术所激起的浪花,让我身为一名语文老师而自惭形愧。
初入独树小学,走道旁边展示的一幅幅学生书法作品在悦耳的轻音乐中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流淌入我的心扉,顺着这些灵动的汉字我来到了手握钢笔的孩子们身边,孩子们规范的坐姿、认真观察的眼神让我对展板的上的作品有了大概了解。步入会议室,陈老师和准备上课的学生已然准备好,桌子上放好的字帖更是吸引我的眼帘,情不自禁的和同事快速翻开,“哇,这是陈老师自己写的?真是行云流水、字字珠玉啊!”“学生练得是自己老师写出的字?”“这里的书法学习氛围可真好。”一声声赞叹不绝于耳。
因为有了汉字,“母亲”于是仪态万方、超凡脱俗,因为有了汉字;“母亲”于是姿容卓绝、倾国倾城;因为有了汉字,“母亲”于是美轮美奂、艳光四射。汉字无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虽然每一位语文老师都明白,但是我们怎样让学生爱上这门艺术?让这门艺术在我们的手中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却是一直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一中午的学习,让我更深刻的了解到书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懈,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和精力,这也是我们参加培训的老师普遍达成的共识。
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平时要坚持练字,掌握这一专业技能,不仅仅是一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会给自身增加底气,给学生们营造一种更好的学习氛围。另外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去勤学苦练,产生兴趣。俗话说:字无百日功。对学生讲,并不是练一百日的字就能成为书法家,而且要持之以恒通过勤学苦练。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每节语文课中十分钟的写字环节,严格的要求,由易到难地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具体指导和训练。然后,每天的家庭作业留几行练字来提升学生的手上功夫。逐渐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等学生的功夫日益加深,运笔日益娴熟,兴趣也就日渐提高。接着可以结合学校的假日活动、兴趣小组,调动学生练习书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班级形成一种勤学苦练的好风气。学生的字写的漂亮,可是一直藏着,没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这对学生学习书法兴趣会大打折扣。学生也不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所以,老师要在适当的机会为学生进行优秀作品的展览或参加书法竞赛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地表现和展示自己,心理得到满足,尝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会更有信心的继续努力,才会发愤地练好书法。
最热我的书法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七
之前很少接触书法,现在经过一个学年的练习,我终于领悟到了书法也是门很美的艺术,它是有精神和灵魂的。但经过一个学年的书法练习,我学到了很多.至少我们学习它可以了解更多的书法知识写字技巧。还能了解一些历代书法家和书法家的作品。特别是能锻炼一个人的毅力与耐性。学书法,如果真的投入当中的话,你可以感受很多的乐趣.果真没错,我个人比较偏爱楷书,俗话说:“万事容易开头难”。临摹是学楷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要掌握书法的运笔技巧,就得下苦功夫。初临摹字帖时,不知从何做起,临了几帖,觉得模仿的不像,就重新临帖,结果越临越不像了,真有点左右为难,但我还是坚持临帖,久而久之心浮气躁渐渐消失,发现静下心来的临帖要比粗枝大叶的模仿一翻效果更好些。
和造就自己。当然在临习前人的作品时也不能盲目的临,要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要注意对名帖进行研究,要取其长去其短,为我所用,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慢慢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书法的道路是漫长的,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继承传统,下苦功夫去练,才能有所创新有所成果,只有持之以恒脚踏实地的去多临帖,多练,多写,才会进步,否则,写出的字是经不起观看的。“梅花香自苦寒来”。我相信只要我们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够学好书法的。
最热我的书法心得体会范文(18篇)篇十八
书法是一门古老而又神奇的艺术,它以墨迹、纸张、笔法组合而成,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我是一个对书法十分热爱的人,在学习和实践中,我有着许多关于书法的心得体会。
首先,书法需要内外兼修。书写好一幅作品需要虚心学习前人的传统,又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书法没有终点,只有不断进步的过程。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懂得了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书法基本功,掌握好笔画的顺序和结构,理解每一个字的内涵和含义,同时也要关注当下社会的发展,吸取新的艺术元素,注重个性化表达。通过内外兼修,我们可以才华横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次,书法是一种心灵的修行。用心去书写每一个字,通过观察和揣摩每一个笔画的灵动美感,我们可以使我们的思绪也跟随着书写的步伐而安静下来。书法不仅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文字的美,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每次写字,我都会进入一种全神贯注的状态,身心放松,思绪纯净,仿佛进入了一个小小的天地。在这个小天地里,我可以尽情地表达自己,尽情地感受到书法带给我的宁静与愉悦。
第三,书法可以提高个人的气质和修养。书法注重的是气势,是意境,是形神兼备。通过用笔的豪放或细腻,每一个字都能在纸上透出我们内心的独特韵味。书法是一种心情的流露,也是一个人个性与情感的展示。在写字的过程中,我们会慢慢磨练出自己的气质和独特的个性。同时,书写也需要耐心和细致的心态,这种耐心和细致会在我们的生活中展现出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四,书法让我懂得了尊重和崇敬。在传统的书法中,每一位大师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他们用汗水和努力,用生命的精华写给后人一幅幅优美的作品。通过学习他们的作品,我懂得了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应该如何尊重和崇敬前辈的努力和成就。同时,书法也教会了我如何欣赏他人的作品,学会从中领悟到创作的智慧和美感。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和传递。
最后,书法让我获得了一种不断精进的动力。每一次的练习和创作都是对自己的一次挑战,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承载。在书法的世界里,我懂得了做事情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需要不断追求进步和超越。书法的魅力在于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每一次练习和创作都能让我更加心无旁骛,更加专注于自己的艺术追求。这种精神也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让我变得更加坚韧和有耐心。
总的来说,书法给我带来了很多美好的体验。通过书法,我不仅学会了技巧,也收获了心灵的安宁和人生的智慧。在书法的世界里,我找到了自己的归属,也找到了一种让自己与世界和谐相处的方式。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修养的体现。我将继续用心去书写,用美好和智慧去丰富自己的生活。